新闻传播学导论5

新闻传播学导论5
新闻传播学导论5

1815-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马礼逊、米怜-马六甲-《察世俗每月统计传》021-

以报称呼杂志:梁启超《时务报》、章炳麟《经世报》021-

以期刊称呼:1904-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网络督察

报与期刊的明确区分:20世纪初共济网

200092

区分:200092

出版周期报纸周期短,期刊周期长课

出版速度报纸迅速,需要分秒必争地报道刚刚发生的新闻,装订简单专

期刊较慢,可以详尽阐述新闻并作出全面透彻的剖析与评论,印刷精美正门新闻提供量报纸多于期刊,从传播新闻这一功能来看,报纸功能大于期刊同济

刊载内容共

报纸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能干预运动,成为运动的喉舌,反映局势,联系群众336 26038 期刊以刊载实事性文章和评论为主,能广泛研究事件,只谈最主要的问题33623 037

列宁-报纸适于鼓动,期刊适于宣传48号

戈公振-主张从内容不同来区分两者,报纸以报告新闻为主,期刊以刊载评论为主彰武

(一)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媒介考

传播手段分无线广播——通过无线电波彰武

有线广播——通过导线辅导

历史:1920.11.2-美国匹兹堡-第一座领有执照的电台-KDKA电台专

1923-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外国人开办

1940.12-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声音电信号

工作原理:播出者————话筒——————————收听工具————收听者

声波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波

顺序播出成套节目,这是所有单个节目的组合,一套节目前有开始曲、呼号、节目预告

优势:

对象广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大众交流工具中最普遍的

传播迅速-电波所及范围或导线所到之处,可以同时受到信息

对重大的突发事件的同步广播,广播优于电视

功能多样-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服务性节目和文艺性节目,比报刊全面

感染力强-

劣势节目内容转瞬即逝,选择性和保留性比报刊差,听众比读者被动

只有听觉形象,听后效果逊色

(三)电视运用电子技术传送声音、图像的一种新闻传媒,出现晚于报刊和广播

历史 1936-英国广播公司-亚历山大宫-建立电视台,11.2日正式播出电视节目

20世纪50年代-黑白电视广为发展

1954-美国-彩色电视广播

中国—电视业1958诞生-1973.5.1首播彩色电视节目

景物、活动形象和声音————电信号(视频和音频)————景物、活动形象和声音用电视摄像机(带话筒)摄录用微波负载并传送用电视接收机还原电信号

电视片画面-现场景物、活动图像及照片、图片、文字等

声音-有声语言、音乐、音响

特点:视听兼备

传播迅速

功能全面-形、声、色、美

受众广泛-电视观众数量最多

选择性保留性差

佼佼者-有线电视20世纪30年代-欧洲面世

20世纪40年代—美国登场

1964—我国开始研制有线电视

二.新世纪新闻传播媒介

(一)网络传媒——第四媒体

信息量大,传播内容丰富,获得信息便捷,传输成本低廉,交互性、小众化、兼容性强(二)新型广播电视

数字音频广播DAB—广播媒介第三代

高清晰度电视HDTV

(三)综合媒体——大媒体

通过国际高速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并由个人光电脑收传的新型传媒

第三节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功能:从系统论看,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重复现象

从日常社会生活看,功能即效能,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一般指社会功能,即大众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美-政治学家、传播学者-拉斯韦尔-1948-《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宏观角度-三项功能-监视环境、协调反应、传递遗产

美-社会学家-赖特-1957-《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

增加一个功能:娱乐

美-传播学者-施拉姆

微观角度-五项功能守望人-五官的延长

决策功能-唤醒大众注意,加以劝服

社会化功能-视听教育功能

娱乐功能

商业的功能

普遍认为信息的功能—守望或监视环境的雷达功能

协调和管理的功能—推动政策制定执行,反映社会舆论,促进社会机制运转

教育功能-教育社会成员,传播文化知识、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娱乐功能-附带教育和社会化功能

设置议题-即议程确定。指传播媒介在一定时期内选择某个议题,实行强化报道,使其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目的旨在使其议题对改变或坚定公众态度产生强大效果,形成共识,引起普遍关注和重视,提高媒介人物的知名度,使媒介事件产生轰动效应。有益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媒介负功能

二.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

传递新闻信息,新闻传播媒介本质上是信息载体——最重要

第一本理论新闻传播学著作《新文学》-徐宝璜-供给社会真正之新闻

美-尼曼基金会-路易斯·莱昂斯-新闻界行使新闻载体之职

美-报纸主编协会-《新闻规约》-报纸的基本功能是表达人们所作、所感、所想

反映舆论

美-新闻学者-约斯特-报纸联系消息和意见,言论和事实,使读者了解,产生主张

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新闻力量就是公众的力量,记者控制公民,指挥舆论

荷尔采恩德洛夫-报纸创造的精神奴隶比锁链还要危险,报纸创造舆论

社会学家-西艾弗莱-新闻是第一种力量,人们通过新闻创造当天的舆论

新闻学者-小野秀雄-新闻形成舆论,也反映舆论

中国-王韬-报纸是博采舆论的工具

梁启超-舆论界骄子-报纸是舆论之母

孙中山-舆论是事实之母,报界诸军是舆论之母

毛泽东-新社会制度的诞生,总伴随大喊大叫

徐宝璜-供给新闻,代表舆论,创造舆论,灌输知识,提倡道德及振兴商业

美-毕晓普-报道新闻,发表评论,供给娱乐,刊登广告

《新闻理论教学大纲》报道新闻,传播信息;

表达意见,引导舆论;

服务社会,指导生活;

传播知识,普及教育;

提供娱乐,裨益身心

报纸发展历史:

传递商业信息的报纸-政党报纸-新闻与意见分离的商业化报纸-现代大众化通俗报纸报纸被称为新闻纸和意见纸

第四节媒介文化和新闻文化

一.媒介文化指在文化大系统中,以媒介为影响人的主要方式而构成的社会亚文化系统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文化

媒介文化:口传文化、印刷文化、电子文化

影响表现传播新知识、新观念、新事物,提高受众文化修养,改善知识水平和结构促进青少年社会化,使社会遗产世代相传

塑造媒介人物,授予个人和团体以社会地位和声望

议程确定,形成舆论热点,参与和引导社会活动

传播商品文化,促进商品销售,推动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

反应社会变革,加速现代化建设

二.新闻文化

是媒介文化的内涵-着眼于文化媒介的形态而言,新闻媒介是现代传播媒介之一

又是媒介文化的外延-着眼于文化媒介的特征而言,新闻文化的主要标志是新闻作品

美-马丁·沃克-《报纸的力量》-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

特点强烈的政治色彩梅里尔-每个国家的新闻制度及其理论,是和其政治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相一致的

鲜明的价值判断约斯特-一切新闻的主要因素是真实

深刻的哲学思辨新闻文化要求有很强的宏观意识和思辨精神

特殊的商品性新闻传媒的真正价值主要不在经济价值,而在社会价值

作品形式的精美性新闻在形式上比一般媒介上的信息形态要华美

第六章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

一.媒介机构、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

媒介机构:由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传播运作有一定的监控又有相当的自主性,媒介有稳定的信息产品以源源不断地供给传播对象,媒介与传播对象有双向互动关系,在传播活动中他律和自律都比较活跃

媒介组织:把能够自由运作,并具有相同介质、结构、宗旨与功能的媒介联合起来,结成的系统和团体

新闻传播事业:各种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各项信息传播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

人们通过新闻传播机构所进行的传播新闻、引导舆论和经营管理的经常性的社会活动。是各种新闻媒介机构、组织及其各种经常性业务活动的总称

二.新闻传播事业的形成

早期新闻传播时期:从口耳相传到现代第一张报纸问世

特点新闻传播一般不经过传媒的媒介机构,一般是人际传播或群体传播

是一种有明确而具体对象的定向传播,而没有面向整个社会的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规模小,传递速度慢,社会影响小

产生规律:新闻传播事业是在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产生条件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最根本的条件,主要决定形式具备一定的社会需求即社会条件-决定内容

启示要推动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既看到物质条件的重要,又要看到社会条件的重要

第二节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

一.考察新闻传播事业性质的视角

(一)哲学视角

新闻传播事业属于观念形态即社会意识形态

它不是经济基础,从本质和主体来看,它属于上层建筑,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反映并服务这一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二)政治学角度

新闻传播事业是阶级的舆论工具

(三)经济学角度

“事业性质,企业经营”

(四)文化学角度

新闻传播事业是社会大文化的亚种

物质文化构成-新闻信息符号化与物态化过程

制度文化构成-内部管理体制与外部被管理体制,具有浓厚政治文化特色

意识文化构成-精神文化

二.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业是以新闻手段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新闻舆论机构,它以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为其经常性的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中,它是一定阶级的新闻舆论工具

特点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是阶级的舆论工具

新闻事业在上层建筑中,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领域,不同于国家机器

新闻事业在思想上层建筑的各种形态中,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新闻事业综合反映其他思想上层建筑,同时具有更强的政治性

新闻事业对群众的辐射面大,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

新闻事业主要运用新闻手段(用事实说话)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生活服务

三.新闻传播事业的阶级性和舆论性最基本的特性

阶级性

一定阶级所创办和掌握的新闻传播事业,总是依据这一阶级的特定利益和意志运行的

特殊表现新闻事实的取舍,新闻报道的详略,报道时机的抢压,报道新闻的真假

新闻事实的评价以及态度

否认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片面夸大新闻事业的阶级性都不符合实际

舆论性

在阶级社会中,舆论是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相同或相近的人们对一件事情的一致态度它面向公众,把人们的呼声反映出来,并发表意见,成为一定舆论的反映者和代表者

新闻舆论-新闻传播事业通过自己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罢公众中分散的、无组织的舆论,根据某种需要进行选择和树立,公开发表,使之成为集中的、有组织的舆论

实现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是新闻事业重要的社会使命

阶级社会中的新闻事业,称为阶级舆论工具

第三节新闻传播事业的功能

一.新闻的功能

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

职能: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

使命: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的责任

新闻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功能,其他还有宣传、教育、服务的功能

二.新闻传播事业的功能

社会功能-新闻传播事业是由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一般有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传授知识,提供娱乐,刊载广告

报道新闻—既是新闻事业最基本的功能,又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

引导舆论—通过组织舆论和影响舆论,不等于制造舆论;宣传活动必须摆事实讲道理服务社会—监督环境、监督政府是服务社会的最重要内容,其他大量反映在具体指导中资-增加销售和利润,美化媒介形象;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传授知识-报道新闻时加入必要的知识性材料,新闻媒介中设置专门的知识性专栏和节目提供娱乐-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收视率

刊载广告-扶植当代新闻事业的生存和发展,二者良性互补

第四节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与方针

一.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

定义-工人阶级政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各种新闻媒介机构、组织的总称

主体-工人阶级政党所创办的新闻传播事业,党报是其中的主力部队,是在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形成的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特点所有制-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人民的事业

运行和操作-它由国家根据法律统一管理,服从执政党的领导,具有共同的政治方向

基本方针

为社会主义服务——积极推动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为人民服务——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意愿,传达人民的呼声

两为完全一致,离开了社会主义道路也就从根本上离开了人民,违背了人民的最高利益

贯彻两为必须做到实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报道原则

定义-社会主义媒介机构和新闻传播工作者,在新闻宣传中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报道社会主流、讴歌广大人民群众在党领导下所创造的业绩上,使反映进步思想、代表社会正确发展方向的新观念、新生活成为新闻宣传的主要内容

原因-人民群众自己创造了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主流是健康的,光明面总占主导地位

二.以经济报道为中心

经济报道-指有关经济建设、经济政策、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和经济动态的报道具有政策性强,业务性强,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等特点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根本任务之一,在于反映、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经济报道是它的中心和重点,区别于资本主义新闻传播事业,以及革命年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要求在各类报道总体安排,将经济报道放在首位

在报纸版面和广播电视节目中,经济报道占据大头,唱大戏

负责经济报道的部门应调集一批精兵强将

新闻机构编辑部指定报道计划时,优先和重点部署经济报道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也要抓好精神文明的报道

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任务-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总体布局,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具体任务

通过广泛的新闻宣传,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人生观

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的教育

普及和提高全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应当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建设,保障学术自由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突出媒介特色

要求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多样化主动体现和贯彻新闻宣传要热情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英雄业绩

特色根据总体安排,实行合理分工,分别联系一定范围的受众,反映不同活动

针对承担的特殊使命和受众的需求与心理,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报道

第五节新闻传播事业的责任和权利

一.新闻传播事业的责任

依法创办出版或电子媒介机构

新闻媒介机构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禁载条例

新闻媒介机构对传播的信息及言论承担责任

其它相关责任

二.新闻传播事业的权利

依法创办媒介机构,自由决定其运行及停办

根据有关规定,可要求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及司法机关接受采访,提供有关资料

在规定的时间和地区内,公开传播

依法跨媒介、跨地区发行及传播,同其他媒介竞争,自主发展

依法实行批评监督权,发表负责任的言论和意见

指定人员可独立行使本机构内部职权

0503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简介

0503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新闻传播学 (英文)名称: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一、学科概况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学、传播学及其它新闻传播现象的学科。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闻学分别在德国和美国的大学作为一门学科讲授。传播学作为一个学科,则首先出现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后被世界各地普遍接受。我国新闻学科创建的起点,是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传播学则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1997年,我国新闻学和传播学组合成一个一级学科,称为“新闻传播学”。 在信息全球化和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传播交流的影响力举足轻重:构建社会现实,交流公共话题,影响人们的现实感知,改变人际交往和关系。传播既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本学科的重要性因而愈加凸显。本学科目前所呈现的状况是:1.培养具有思考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其重要性和迫切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2.随着大量新问题、新现象的出现,新闻传播学原有的内涵外延及其学科建制,面临新的调整和规划;3.学术基础逐渐厚实,研究水平大为提高,一批训练有素且具备国际对话能力的中青年学者已成为中坚力量。 本学科未来的发展将呈以下主要趋势:1.重新理解和认识新闻、传播、媒介等等概念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由此将导致整个学科发生新的多方面的变化;2.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上,将不再是以媒介本身作为划分的唯一依据,而以传播内容或其他新的尺度为依据重新规划专业类别,以适应媒体融合或多媒体传播的需要;3.以全球传播的视野,深入全面研究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实践、体制与观念,提出有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努力建立既有中国本土特点,又有普遍意义的传播理论话语,

新闻传播学硕及专硕考研复试

2015考研新闻传播学硕及专硕复试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北京大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硕士 一、复试科目:15分钟面试+英语听力 二、注意事项:注重英语能力;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灵活应对能力。 三、现场回顾:所有复试考生在一个教室内候场,而后按照顺序进行复试。基本上是6位老师复试1位学生. 先问英语题,后问中文题。 四、调剂:可往本校其他院校调剂如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也可向其他学校调剂。 中央民族大学[微博]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硕士 初试和面试所占分值比重:总分=初试+复试(各占50%)。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方式:范围包括专业课知识和英语知识。 一、英语口语 英语口语主要是自我介绍,一般不难。 二、笔试 靠考生的平常积累,但是考生也可以有针对性的突击一下,比如新闻学理论和传播学的一些宏观的知识和名词解释等。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 复试一共包括三大部分:专业课笔试、专业课面试、英语听力口语考试。 一、专业课笔试

每个方向复试科目都是不同的,满分100分。 01新闻实务:新闻实务 02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基础统计学 03国际新闻与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实务 04电视新闻采编:电视新闻采编实务 05新媒体采编实务:新媒体采编实务 06口语传播实务: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 07品牌营销传播:广告与品牌营销传播基础 以04方向为例: 04方向复试参考书目是叶子老师著的《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近两年的《现代传播》(期刊)。 13年的复试真题一共有三道,分别是: 1、谈谈你对央视的“你幸福吗”报道的看法。 2、谈谈柴静的采访风格。 3、对央视2013年改版的看法。 由题目可以看出,复试题目都是比较灵活,考察考生对近期热点的看法。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除了要看指定的书目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认真看《现代传播》,没必要每篇文章都看,但和自己领域相关的一定要看,吸收消化大师们的观点,除此之外,要关注近期热点,这个可以通过多看杂志期刊来实现,比如《电视研究》《新闻与写作》《新闻战线》《新闻记者》《传媒观察》 二、英语 英语的准备主要就是平时多听听力、朗读一些课文,可以用新概念三来练习,一般英语都能得70以上 三、专业课面试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课件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 第五章新闻传播要求 第一节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 ■新闻传播必须真实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新闻报道与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的相符程度。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在传播者头脑中的反映,通过某种符号向受传者发布的物化产物。这种认识的外化物(认识主体的产物),必须同报道对象完全一致,否则就是假报道或失实报道。 新闻传播必须真实,是传播效果的要求,传播必须致效,是传播活动的终极目的。确保:传播的事实有根有据;传播的过程事实求是;传播的结果与事实原貌完全一致。 原因:传受双方都要求新闻传播的全过程事实求是,不增添任何附加的成分; 新闻传播基本规律要求,只有通过提供事实的报道,才能实现新闻传播的使命; 如实报道是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也是对传播工作者的要求。 ■新闻传播真实性的科学含义 ●要求做到事实真实,即每一个具体的新闻报道中的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持之有据。是最基本要求,也称细节真实。 ●要求要做到总体真实,即不仅新闻传播的某一个事实、新闻媒介上的某一个报道是真实的,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与实际生活中的同类事实,要完全一致。 ●要求能够通过事实的报道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 ■不真实新闻的成因及防治 (一)新闻提供者品质不良 (二)新闻采编者品质、知识、作风等方面原因 (三)新闻把关人因私利或小团体利益,走形式主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防治从思想上认识新闻失实的危害性严重性,重视并克服新闻失实 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严密的防治失实报道出笼、严惩造假的规章制度 做好新闻报道队伍的清理整顿工作,剔除品质不良、弄虚作假者 推动新闻立法,运用法律武器,同以假新闻谋私的不良现象作斗争,制裁造假者 整顿党风、淳化民风,领导带头,提倡真实新闻,反对虚假报道 ■新闻传播真实性的全面把握 (一)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

国内新闻传类期刊大全

国内新闻传播类期刊大全(简) 一、全国核心期刊 A、G012·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类 1.《编辑学刊》上海市编辑学会 2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3 《中国记者》新华通讯社. 4 《新闻战线》人民日报社https://www.360docs.net/doc/2c11937188.html, 5 《中国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 6《中国图书评论》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沈阳 7 《新闻大学》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8 《新闻与写作》北京市新闻学会 9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10 《新闻界》四川日报社等 11 《当代传播》新疆日报社 12《编辑之友》山西人民出版社- 太原 13 《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北京cbfx@https://www.360docs.net/doc/2c11937188.html, 14 《新闻与成才》解放军报社北京 15 《编辑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北京 16 《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17 《国际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18《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 《新闻爱好者》河南日报社月刊 20《新闻实践》浙江日报社,浙江省新闻研究所月刊

21《新闻知识》陕西日报社,陕西省新闻研究所. 22《收藏家》北京文物事业管理局双月刊 23《图书发行研究》合肥季刊 B、J9·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北京电影学院院报》 4、《世界电影》 5、《中国电视》 6、《电影创作》 7、《电影通讯》 8、《电影文学》 9、《当代电视》 10、《电视研究》 11、《电影新作》 12、《中外军事电影》 C、传媒技术类核心期刊 1、《电视技术》 2、《广播与电视技术》 3、《中国有线电视》 其他相关刊物 1.《当代传播》乌鲁木齐: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学术部该杂志社1999~--双月刊. 2.《人口与新闻》北京:该刊编辑部,1994~双月刊--中国人口记者协会等主办

一个周搞定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课其实不可怕

一个周搞定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课其实不可怕,其实很多人虽然备考良久,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无功和徒劳的。实际上,我身边很多人备战的时间虽然有一个月左右,但是真正的学习时间,差不多也就一个周左右的时间。一个周,足以让你考出很满意的成绩的。首先相信自己! 第一部分:备考资料。 1、新闻学传播学经典必备名词解释500个。 2、新闻传播学史考点精要300问(内容:报人思想,新闻事件,历史刊物)。 3、新闻传播学必备的100个重要知识点(研究方法,理论)。 4、新闻传播学2008年热点问题汇编(200个,涵盖当年全部热点的分析)。 5、新闻传播学写作速成宝典(各学校教材写作理论+写作试题解读+写作速成模板)。 6、新闻传播学考点笔记速记版(供打印,用小的篇幅涵盖信息量超级大的复习内容)。 7、新闻学传播学题型及应对策略全分析(用各个学校的真题作为原型,进行分析解答)。第二部分:指导思想。 我把所有的考试内容分成了两个部分:一是名词解释,二是简答。完全是为突击考试的需要,用穷尽一切简答和论述的思想去应对有限的考题。完全将参考书的顺序打乱,把所有的能够出成考试试题的地方皆以这两种题型予以总结。 第三部分: 第一天:搞定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简单的名词,比如新闻,传播,消息等;二是简答式的名词,为了辅助记忆,我将所有的简答概括为名词的形式,浓缩信息量,精炼语言。第三类,扩充知识量的。提纲挈领,重点把握,有备无患。 时间很紧,所以基本上大家要保持一天一套资料的速度,偶尔涣散一下也未尝不可,但需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理由,比如你一天已经完成了既定的任务,怎么玩都成。 第二天:新闻传播学史考点精要300问(内容:报人思想,新闻事件,历史刊物)。 这个部分不必下太多的功夫,诸多学校的考研试题在比例上,历史的东西不会很多。毕竟,新闻传播是时效性很强的东西,故,考察了历史的时候一般有两种原因:1、与现实有所关联的历史;2、纪念性质的历史事件、人物、报刊;3、比较经典性的东西。故,本人整理的新闻传播史考点精要300问皆是按照本年的考研重点划分层次,按照出题概率的比重做了比较明显的标记。同时,为了防止大家遗漏知识点,采用图标和框架的形式,将历史点根据发展线索串联起来,易于大家了解自己已知内容和未知内容。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837传播学基础(B)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1

)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B传播学基础(837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学年度本科生期末、期中考试试题汇编(一)2011-2014①本试题所有答案应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写清题号,写在试卷上不得分;注意:②答卷上不得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特殊符号或者标记,否则按零分处理;————————————————————————————————————————__一、名词解释____ 新闻选择.1___ __新闻作品的衡量与取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新闻事实、,是指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下,新闻选择【答案】______所以实质上新闻选择就是对能构成新闻的事实的选,因为新闻和新闻报道的主体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舍。______,处于不同新闻流程中的新闻传播活动者择。作为第一把关人和实际操作者的新有着不同的新闻选择。________他的新闻选择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闻传播者________ 噪音.2数__分_在传是指非传播者本意而加之于其发送的信息的附加物和阻塞有效信息通过的干扰。,“噪音”【答案】__ _ ,对新闻信息而言。“任何非属信息来源原义而加之于其信号的附加物”噪音在通常意义上是指,播学中________它给受传者增加了不确定性和误差。新闻传播工作实际是不,“噪音”是一种无用、虚假及有害的信息______把更为贴近信息原义的新闻传递给受众的过程。,剔除不必要的噪音,断地从大量的信息中________ 著作权.3______多数国家的是指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所享有的防止

被他人随便利用的权利。,又称版权,著作权【答案】__名__精神权利包括著作权法都确认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发表权)公开发表作品的权利:姓___ _保护作品;要求被承认是作品的作者的权利(身份权);(署名权)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或不署名的权利______。收回已经公开发表的作品的权利(收回权);修改作品的权利(修改权);完整性的权利(作品完整权)______号_作者本人或授权他人采取各种方式利用作品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上述精神权利和经:经济权利主要指_座__,别人不得占有和使用,济权利未经作者许可或转让法,为了社会的利益,否则就是侵犯著作权。但是_ _ __除了简明的时,多数国家的法律认为,对于新闻传播者的作品律也规定对著作权进行限制的特殊情况。________大部分作品及其媒介应列入著作权保护的范围。,事性消息之外________ 非语言符号.4______,非语言符号【答案】是指除语言、文字以外可以通过感官感触到的手势体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______也可以否定语言符号传播的,非语言符号可以加强和扩大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图画实物等概念的总称。级__班__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65%有,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伯德惠斯特尔估计L.信息。美国学者___语55%}+表情(38%}+语调(=传递的。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伯顿·梅热比提出了沟通双方互相理解___7%言()的公式来说明非语言符号的重要作用。____ “用事实说话”.5___巧妙地表达,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挑战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挑战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挑战 2006年12月7日至8日,来自大陆各主要新闻院系的负责人以及香港、英国、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共50余人,汇聚复旦大学,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学院联合举办,旨在全面总结并反思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基本状况,并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讨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与未来规划。 一、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二十多年来新闻传播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升对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层次的教育,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661个新闻学类本科专业点,其中新闻学209个,广告学232个,广播电视新闻学146个,编辑出版学50个,传播学24个;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据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基地主任童兵教授介绍,在经过十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后,目前全国共有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点123个,其中新闻学60个、传播学63个;博士点19个,其中新闻学10个、传播学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另有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涂光晋教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中心黄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胡正荣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张金海教授、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建伟教授根据此前的调研,分别就国内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情况做了专题报告。综合各专题报告的统计,目前各专业师资情况如下表: 总体而言,各专业的师资状况呈现出高职称、高学历和年轻化的特点;在研究方向设置及专业课程设置上,普遍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研究

新闻传媒类需要都发哪些专业学术类期刊

新闻传媒类需要都发哪些专业学术类期刊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传媒类专业学术期刊,半月刊,201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78-250,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8883,国内统一刊号CN:50-1205/G2,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评价信息(2016版)复合影响因子:0.107(2016版)综合影响因子:0.033 本刊主要刊发新闻传媒、创意设计等相关领域学术论文,及时报道全国乃至世界传媒行业的热点话题、焦点事件中挖掘提炼对传媒界有借鉴作用和启发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理论,总结提升媒体采编和经营实践的新做法、新探索和新趋势。本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学术性、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传媒大中专院校教师硕博研究生、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在创刊号上,著名经济学家、新闻学泰斗艾丰为《新闻研究导刊》题写了"交流、探索、引

导、推进"8个字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梁衡也慷慨题词"研究新闻规律,提高传播水平",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尹韵公撰写了题为《努力打造"渝派文化"》的发刊词。 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1、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安排等相关咨询联系老师Q/微信 1269292199; 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来稿我方可提供“中国知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提供修改建议,达到文字复制比符合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4、本站初审周期为2-5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5、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 6、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7、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8、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电子稿。 视听 《视听》杂志是广西第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广播影视为主体内容,兼有新闻传播、新媒体理论探索的当代学术性省级综合月刊。创刊于2006年9月,全国公开发行,大16开本。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全面展示广播影视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事物,探索现代传媒基础理论,研究网络传播、通讯传播等新媒体发展动态和技术,是广大媒体工作者和大中学教师、研究生学术交流的园地、理论探索的平台。 栏目设置

2020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2020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一 览表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一起来了解一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大学排名吧!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 排名 学校名称 星级 学校数 1中国传媒大学5★+6592中国人民大学5★+6593武汉大学5★+6594复旦大学5★+6595北京大学5★+6596北京印刷学院5★+6597华中科技大学5★+6598厦门大学5★6599暨南大学5★65910四川大学5★65911浙江大学5★65912南京大学5★65913南京师范大学5★65914郑州大学5★65915安徽大学5★65916华东师范大学5★65917河北大学5★65918上海大学5★65919华南理工大学 5★65920南昌大学5★659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社会活动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应获能力 1.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 3.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 4.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中国新闻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新闻工作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

新闻传播类入门书籍选读六十本

1,《传播学原理》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 最薄的传播学读物,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传播学是什么,因此也显得内容单薄乏力。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据张国良亲自透露:这本书写得不好的原因是,作者之一的裘正义在结稿前三个星期才将它负责的章节交上来,从而使得文风来不及统一。不过张国良在98年又有一本传播学问世,我没看过,好象复旦考博就指定了那本。 推荐指数:* 2,《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本书的收藏价值大于阅读价值和使用价值。对于初学者,分散孤立的论文集,反而容易找不着北;对于研究者,自然会去寻求整部专著,孤立的论文意义也不的大。适合中等水平的读者阅读。 推荐指数:** 3,《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出版社2001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一本普及知识的读物,作为新闻学的入门读物很好。涉猎的内容丰富,论述也很饱满。然基本框架却是上世纪80年代构建的,这已经是第4版了,新增的章节大多为李的博士生所写。此书可以称为中国新闻理论第一书。想使得“新闻有学”,就必须彻底颠覆以李良荣为首的“新闻学”体系,它是建立在宣传学框架上的。 推荐指数:必读 4,《符号透视》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彬哥哥少数能静下心来做学问的学者之一。符号学是块难啃的骨头,没有一定的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功底根本啃不下来。真实难为彬哥哥居然能将符号学的书写得文才奕奕。 推荐指数:*** 5,《媒介分析》张咏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英语好的学者就是占便宜。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推荐张咏华,我说,我把这本书借你吧。 推荐指数:*** 6,《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丁柏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此书在李良荣的监督下完成,不谈新闻学基本理论,只谈与现实理论,如市场经济,如WTO等。代表了老丁的最高水平,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其前作《新闻理论新探》的新发展。其中南大青年学者夏文蓉所写的三章内容煞是精彩。李良荣教授还特地为此书写了一个书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

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 以中山大学为例 【基础类】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8。 新闻传播学经典教材之一,入选理由不需多多。更重要的是,你不觉得这本书的目录跟上面的新闻学考试范围很相似吗?啧啧……“泄露天机”了。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 又是一本新传经典教材。可是,不知道是我太笨还是传播学太深奥,复习初期哥是跪对这本书啊,概念各种不理解。于是我又找了其他传播学的教材(见下)。 3.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 这本书是对郭庆光那本的一个补充吧。换一个角度,换种表述,继续跪对各种传播理论。 4.段鹏,《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1。 这是复习到传播效果时候使用的一本书。其实这算是一本编著的书,就是概括了各个阶段的效果研究的背景、主要观点、评价和目前的应用或者要应对的新

情况。我喜欢这本书的理由是因为它有很多详细的经典案例,还将传播理论结合当时一些热点进行分析。这也是我复习传播学的一个原则,一定要结合案例分析。 不过要说明下,本书包括了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中外新闻史,新闻业务和公关几大部分。首先,你选择自己需要的章节阅读即可。其次,虽然有知识归纳,但无法针对每个学校、每个科目的要求进行侧重点归纳。比如我考新闻学,但在复习传播理论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很深奥的题目,我认为作为新闻传播学基础的传播学,没必要掌握那个层面的理论。因此这里存在一个取舍问题。具体要怎么办,你们自己好好感受下,最后,吐槽下书中的“历年真题”,中大的题目少之又少啊,特别是新闻业务方面的。是不是看不起咱们“广东文理应用学院民工分院”啊? 这里多说一点,新闻业务这一块,我认为包括名词解释都无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干货类】 1. [美] 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 刘海龙、连晓东《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1 所谓十大基本原则,就是新闻工作及其社会角色的核心要素。这本书有助于了解新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我觉得,只要对媒体感兴趣的,不管考不考研,都应该看一看。

2020考研热门专业解析:新闻传播学

旗开得胜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新闻传播学 9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 几位“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 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 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近 3? 5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 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 生需求量有限。 及干货 ■ ■ 2020考 研

旗开得胜 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 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 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为广大有意于新闻传播学的学员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为文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它又下设有新闻学、传播 学两个传统的二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 传媒大学等学校又增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传媒经济学、国际新闻学、舆论 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心理学、传媒生态学、传媒教育 学、传媒政策与法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等。 (一)研究方向新闻学: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网络新闻及新媒 体、 报刊理论与实践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应用传播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电视文 化传播、媒介与女性、国际传播 (二)职称资格考试 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2.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2

旗开得胜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 )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综合知识是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公共科目,重点 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综合知识考 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考试时间为90分钟,方式为闭卷、笔试,试 卷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三、重点院校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 四、就业方向 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主要到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 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 职业发展资格认证: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认证目的: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做好全国广 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 五、就业前景

新闻传播学考研及新闻传播就业形势分析

新闻传播学考研及就业形势分析 传媒考研网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前景的观察与思考 一、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 从1923年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大学新闻系平民大学报学系(北京)算起,中国新闻教育已走过了近80年的历程。有新闻教育学家将我国新闻教育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是我国大学新闻教育起步和迅速发展的时期。上海、北京、厦门等地一些大学都开办了新闻学(报学)系科。在办学模式上,主要是仿照美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新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训练为教学重点。第二阶段是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新闻系科进行了调整,1952年起学习苏联的经验,制订新的教学计划,重新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巩固基础与发展前途的新闻文字工作者”。1954年,更加具体化为“培养新闻工作干部,即从事报纸、通讯社与广播电台的文字工作人才”。第三阶段是60年代初期和中期。初期,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大环境较为宽松,学习气氛日趋活跃,在新闻教育培养目标中加入了“新闻教学与研究人员”。然而从1963年下半年起,师生下乡下厂,课堂教学难以以正常运行。第四阶段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原来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被否定,虽然招收工农兵学员,但课程设置不成体系。第五阶段是粉碎“四人帮”后至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开了人们的思路,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90年代初开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整个社会发生巨变,新闻教育也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研究者认为,从70多年的历程看,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混乱以外,其他各个阶段新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都是明确的、行之有效的,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求。毕业生经过实践检验,大多数能胜任新闻工作。 目前,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据2001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传媒院校会议透露,全国已经有232所高校开办了与传媒有关的专业,其中123个是1998年至2001年这五年中新增加的,新增的专业点已经占到总数的53%。2002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第二次年会上公布的最新统计结果是,在最近的一年中,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点总数已经达到323个,其中新闻学专业点96个,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点72个,广告学专业点124个,编辑出版专业点27个,传播学专业点4个。增长速度极其迅速。 我国的研究生新闻教育则是在1978至1983年间迅速发展起来的。1983年以后,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基本上进入了持续平稳的发展时期。继1981年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及专业学科点以后,1984年以来,国务院又先后审批了七批新增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及专业学科点。据新闻学科第一届教学教导委员会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共有新闻学博士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硕士点35个。教师总数1203人,其中教授231人、副教授432人,两者共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在校生总人数为19113人。

国外新闻传播学顶级期刊

1.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强调与另类传播 Quarterly ISSN: 0743-4618 TAYLOR &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2.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传播专论 Quarterly ISSN: 0363-7751 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3. COMMUNICATION RESEARCH 传播研究 Bimonthly ISSN: 0093-6502 SAGE PUBLICATIONS INC 2455 TELLER RD 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4. COMMUNICATION THEORY 传播理论 Quarterly ISSN: 1050-3293 BLACKWELL PUBLISHING 9600 GARSINGTON RD OXFORD ENGLAND OXON OX4 2DQ 5. CRITICAL STUDIES IN MEDIA COMMUNICATION 媒介传播批评研究 Bimonthly ISSN: 1529-5036 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6.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心理与行为 Bimonthly ISSN: 1094-9313 MARY ANN LIEBERT INC 140 HUGUENOT STREET 3RD FL NEW ROCHELLE USA NY 10801 7. DISCOURSE & SOCIETY 言论与社会 Bimonthly ISSN: 0957-9265 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8. DISCOURSE STUDIES 言论研究 Quarterly ISSN: 1461-4456 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 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

1.政治传播学引论 G206/405 馆藏复本:5 可借复本:4 (英) 布赖恩·麦克奈尔著 新华出版社 2005 2.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news, truth and power G206.2/140 馆藏复本:7 可借复本:7 格拉斯哥大学媒介研究小组 新华出版社 2004 3.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television and American opinion G206/346 馆藏复本:4 可借复本:2 (美) 仙托·艾英戈, 唐纳德·R. 金德著 新华出版社 2004 4.全球电视和电影:产业经济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the business G229.1/616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考林·霍斯金斯, 斯图亚特·迈克法蒂耶, 亚当·费恩著 新华出版社 2004 5.新闻业与新媒介 G210.7/661 馆藏复本:1 可借复本:1 (美) 约翰·V. 帕夫利克著 新华出版社 2005 6.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rewiring media studies for the digital age G206.2/155 馆藏复本:2 可借复本:2 (美) 戴维·冈特利特主编 新华出版社 2004 7.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the role of images in advertising J524/118 馆藏复本:2 可借复本:2

(美) 保罗·梅萨里著 新华出版社 2004 8.尴尬的接近权:网络社会的敏感话题 D58/299 馆藏复本:6 可借复本:5 (英) 史蒂文·拉克斯编 新华出版社 2003 9.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communication politics in dubious times G206.2/166 馆藏复本:1 可借复本:1 (美)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著 新华出版社 2004 10.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 G206-61/1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1 (美) 约翰·费斯克等编撰 新华出版社 2004 11.解放·传媒·现代性:关于传媒和社会理论的讨论:aiguments about the media and social theory G206/379 馆藏复本:1 可借复本:1 (英) 尼古拉斯·加汉姆著 新华出版社 2005 12.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focus group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 G206.3/85 馆藏复本:6 可借复本:5 (美) 大卫·E. 莫里森著 新华出版社 2004 13.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G206.3/97 馆藏复本:1 可借复本:1 (英) 安德斯·汉森等著 新华出版社 2004 14.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let the citizen beware? G219.712/648

热门专业解析-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 90 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几位“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近 3~5 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 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为广大有意于新闻传播学的学员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为文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它又下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传统的二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

传媒大学等学校又增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传媒经济学、国际新闻学、 舆论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心理学、传媒生态学、传媒教育学、传媒政策与法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等。 (一)研究方向 新闻学: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网络新闻及新媒体、 报刊理论与实践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应用传播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电视文 化传播、媒介与女性、国际传播 (二)职称资格考试 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2.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综合知识是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公共科目,重点 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综合知识考 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 100 分。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三、重点院校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 四、就业方向 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主要到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