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第一章教案

基础会计第一章教案
基础会计第一章教案

【课题】宏观环境因素及其分析

【教材版本】

戴建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用书——现代商务(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明确商务活动环境的含义,了解商务活动环境的构成;了解宏观环境因素的构成及其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学会对影响商务活动的宏观环境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知晓如何应对商务环境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商务活动环境的构成;宏观环境因素对商务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收入相关概念的区分;恩格尔系数的计算与分析;宏观环境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分析。【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使用第1章第1节配套教学课件。

综合采用讲授法、图示法、举例法、讨论法、演示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配套教学课件通过演示、图示商务活动环境的含义及构成,通过举例、讲授宏观环境因素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并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建议】

本节课内容是讲授商务活动环境的含义、构成,并对宏观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建议采用案例互动教学,教师可建立课程案例库,通过经典案例加深学生对商务环境的感性认识,同时以案例为起点,在课堂创造出师生互动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每节内容讲授完成后,可安排1~2个商务热点问题或商务实战案例供学生研讨并以小组形式展示自己的心得和结论,由教师予以评价指导。【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回答:

1.什么是商务、商务活动?现代商务有何发展趋势?

2.现代商务的交易方式有哪些?

案例导入:宝洁公司的教训。

二、新课讲授(70分钟)

1.1 商务活动环境分析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商务活动环境泛指一切与企业商务活动有关的外部因素与力量,这些因素与力量影响并制约着商务活动的进行和企业的发展,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变量。

教师图示并引导学生思考: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商务活动环境分析?

图示:(见配套课件)商务活动环境的构成。

1.1.1宏观环境因素及其分析

企业的宏观环境主要由对企业商务活动产生比较深远影响的社会性因素与力量构成。

图示:(见配套课件)宏观环境因素

(1)人口数量与增长速度。

(2)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性别结构以及民族结构等。

(3)人口的地理分布及人口流动。

2.经济环境因素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

(1)消费者收入。消费者收入是指消费者个人从各种来源中所得的全部收入。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区分收入的几个相关概念:

个人可支配收入。这是在个人收入中扣除税款(如所得税等)和非税性负担(如工会会费等)后所得余额。

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这是在个人可支配收入中减去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支出和其他固定支出所剩下的那部分收入,是消费需求变化中最活跃的因素。

家庭收入。很多商品是以家庭为基本消费单位的,家庭收入的高低会影响很多产品的市场需求。

想一想:消费者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与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有什么区别?

(2)消费者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教师举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消费中用于食品方面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称为恩格尔系数,用它来衡量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

教师指导学生计算练习: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100%。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恩格尔系数与生活水平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恩格尔系数与生活水平成反比,即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水平越高。

小资料:房贷

(3)消费者的储蓄和信贷。

小资料:日本开发中国黑白电视机市场

3.自然环境因素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

(1)自然资源问题。

案例分析:四川某肥皂厂研制“芙蓉牌”肥皂粉以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

(2)环境的污染与保护问题。

小资料:“绿色营销”的兴起。

(3)地理环境。

4.政治与法律环境因素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

(1)政治环境因素。具体包括政治局势、方针政策、国际关系。

案例分析:可口可乐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案例分析:政治风云导致“米沙”的失败。

(2)法律环境因素。

教师举例简介:国际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对商务活动的影响。

5.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教育水平、语言文字、社会结构等的总和。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全体社会成员所共有的核心文化;二是随时间变化和外界因素影响而容易改变的亚文化。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

(1)教育水平。

(2)语言文字。

案例分析:跨国经营中的语言歧义。

(3)价值观念。

案例分析:做你应做的。

(4)宗教信仰。

(5)审美观。

(6)风俗习惯。

小资料:不同的国家、民族对图案、颜色、数字、动植物等都有不同的喜好和不同的使用习惯。

6.科技环境因素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

(1)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

(2)新技术革命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3)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消费需求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

案例分析:未来客房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1.案例分析:空调生产厂商的机会与威胁。

2.课堂讨论:从宏观环境分析中国电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四、小结(5分钟)

教师演示配套教学课件,师生共同回忆,对所学知识要点加以巩固。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共同学习了商务活动环境的含义、构成,了解宏观环境因素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学会对影响商务活动的环境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五、作业

1.影响商务活动的宏观环境因素有哪些?

2.学生划分活动小组,组建商务模拟公司,对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开展市场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六、信息反馈

【课题】微观环境因素及其分析

【教材版本】

戴建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用书——现代商务(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了解微观环境因素的构成及其对商务活动的影响;认识环境与商务活动的动态适应关系;学会对影响商务活动的微观环境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知晓如何应对商务环境的变化。【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微观环境因素对商务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竞争者的类型;微观环境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分析。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使用第1章第1节配套教学课件。

综合采用讲授法、图示法、举例法、讨论法、演示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配套教学课件通过演示、图示微观环境的构成,通过举例、讲授微观环境因素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并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建议】

本节课内容是讲授商务活动环境的含义、构成,并对微观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建议采用案例互动教学,教师可建立课程案例库,通过经典案例加深学生对商务环境的感性认识,同时以案例为起点,在课堂创造出师生互动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每节内容讲授完成后,可安排1~2个商务热点问题或商务实战案例供学生研讨并以小组形式展示自己的心得和结论,由教师予以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回答:

1.什么是商务活动环境?宏观环境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它和生活水平有什么关系?

提问导入:除了宏观环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商务活动?

二、新课讲授(70分钟)

1.1 商务活动环境分析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理解:企业的微观环境由与企业的商务活动直接相关程度较高的各类因素与力量构成。

教师图示分析:(见配套课件)企业的微观环境因素。

1.企业自身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

(1)企业经营目标。

(2)企业经营能力。

(3)企业财务状况。

2.资源供应者。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

资源供应者是向企业及其竞争对手提供从事商务活动所需要的资源的企业和个人。这些资源包括资金、货物、设备、人力资源等。

3.营销中介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

营销中介是那些为企业提供销售、促销、运输及仓储服务的机构和组织,包括中间商、物流配送企业、营销服务机构等。

4.竞争者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区分:

(1)愿望竞争者,是提供不同产品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竞争者。

(2)平行竞争者,是提供能满足同一种需求的不同产品的竞争者。

(3)产品形式竞争者,是生产同种产品但不同规格、型号、款式的竞争者。

(4)品牌竞争者,是产品相同,规格、型号也相同,但品牌不同的竞争者。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你能区别企业的四种竞争者吗?

小资料:谁是企业的竞争者?

5.顾客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5W模式。

谁是我们的顾客——何人(Who)。

顾客在什么时候购买——何时(When)。

顾客在什么地方购买——何地(Where)。

顾客需要什么商品?——什么(What)。

顾客为什么购买?——为何(Why)。

6.公众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

公众就是对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有着实际或潜在利益关系和影响力的群体。

公众

金融公众媒介公众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地方公众一般公众内部公众

案例分析:“抵制雀巢产品”运动。

教师归纳小结:企业商务活动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企业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企业对环境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和反作用,不能只是消极被动地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

案例分析:两名卖鞋的推销员。

知识拓展:(见配套课件)环境综合分析(SWOT分析)。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1.案例分析:“指南针地毯”的启示。

2.课堂讨论:从微观环境分析中国电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四、小结(5分钟)

教师演示配套教学课件,师生共同回忆,对所学知识要点加以巩固。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共同学习了影响商务活动的各种微观环境因素,学会对微观环境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对SWOT分析有了一定了解。

五、作业

1.影响商务活动的微观环境因素有哪些?

2.学生划分活动小组,组建商务模拟公司,对公司所处的微观环境开展市场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六、信息反馈

【课题】商务活动经营目标与总体战略

【教材版本】

戴建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用书——现代商务(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理解经营目标的含义、作用与内容,了解经营目标的确定原则,明确总体战略的组成及表现形式,了解总体战略的实施程序,能为企业确定经营目标并制定总体战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营目标的含义与内容;总体战略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经营目标和总体战略的制定。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使用第1章第2节配套教学课件。

综合采用讲授法、图示法、举例法、讨论法、演示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配套教学课件通过演示、图示经营目标的内容及总体战略的实施,通过举例、讲授经营目标的含义、作用与确定原则以及总体战略的组成及表现形式,并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建议】

本节课内容是讲授经营目标及总体战略的构成及制定、实施,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以课件为主,同时引导学生通过Internet 、电视、报刊等媒体搜集与经营目标和总体战略相关的新闻和案例。建议组织学生运用上节课知识拓展的SWOT 分析方法,按照商务活动经营目标与总体战略的基本原理开展实训,使学生能根据个人发展的实际要求制定个人成长及发展规划。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回答:

1.影响商务活动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因素各有哪些?

2.企业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商务环境?

教师导入:企业战略是现代商务活动的核心内容,它是一个体系,由企业的总体战略和各方面的分战略构成。

二、新课讲授 (70分钟)

1.2 商务活动经营目标与总体战略

1.2.1经营目标

1.经营目标的含义与作用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理解:

经营目标是为实现商务活动任务而规定的,在一定时期内要完成的具体成果。经营目标在商务活动中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经营目标是企业整个商务活动的中心。

(2)经营目标是企业经营行为的导向。

(3)经营目标是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4)经营目标是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及对员工进行奖惩的依据。

(5)经营目标是企业精神的具体体现。

2.经营目标的内容

图示:(见配套课件)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多重的、多层次的,包括以下三部分:

(1)财务目标。包括效益性目标、效率性目标和市场目标。 (2)社会目标。包括就业目标、纳税目标、满足消费者需要、信誉目标、其他目标、

(3)个人目标。包括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

经营目标 财务目标 社会目标 个人目标

想一想:有人认为“能赚钱的企业就是成功的企业”,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小资料:摩托罗拉的目标。 3.经营目标确定的原则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制定出更合理的经营目标?

(1)可行性原则;

(2)数量化原则;

(3)一致性原则。 1.2.2企业总体战略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理解:企业总体战略是对企业的总体发展及其相应的目标与对策进行谋划,属于支配地位的战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1.企业总体战略的特征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总体战略与分战略相比有哪些特征?

(1)全局性;

(2)长期性;

(3)稳定性。 2.企业总体战略的组成

教师举例分析:

(1)战略指导思想。

(2)战略目标。

(3)战略重点。

(4)战略对策。 3.企业总体战略的表现形式

教师举例分析:根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与态势,企业总体战略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1)进攻战略。又称发展型战略,这是企业为了进入新的市场,或在原有市场中加强本企业的竞争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在现有基础水平上向更高的目标发展而采用的战略。它包括技术发展、产品发展、市场发展、生产发展等等方面的战略。

(2)防守战略。又称维持型战略,即为了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企业已有的竞争地位,企业按原订的方向和目标,以与原来基本相同的产品和劳务为顾客服务。

(3)撤退战略。又称紧缩型战略,它常在经济不景气、财政紧缩、市场疲软等情况下采用。

按照企业的经营范围不同,企业总体战略还包括:单一产品战略,主导产品战略,多种经营战略。

4.商务活动总体战略的实施

图示:(见配套课件)企业战略管理可以划分为战略的制定、执行和控制三个阶段。

(1)战略制定。制定总体战略的过程包括:

明确经营任务。

企业总体战略 进攻战略 防守战略 撤退战略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会计学科得入门课程,也就是财务会计专业得专业基础课,就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得基础。对于其她相关专业得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就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得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得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得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得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得定义、会计核算得职能、会计核算得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与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得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与账户得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得填制、账簿得登记与会计报表得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得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得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得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得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得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得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与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得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得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得互动。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得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得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得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得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得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得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得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得现场化、实验资料得标准化、实验手段得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得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得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得基础。 四、本课程得总要求

基础会计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 学习目标: 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掌握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2、了解会计核算方法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了解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需要生产活动。生产活动一方面创造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发生劳动耗费,包括人力、物力的耗费。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在不断改革生产技术的同时,采用一定方法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并加以比较和分析。这种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予以确认、计量、报告,并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基本意义上的会计。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得到不断发展的科学。 知识链接: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将收入、支付等事项记载下来。如原始社会的早期的结绳记事、绘图记事、刻木记日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即原始社会的中期和后期,出现剩余产品以及有了商品生产和以某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的交换,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的附带工作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委托当事人的独立职能或工作。在远古的印度公社中,产生了农业记账员。中国西周时期,也曾出现了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官员,名曰“司会”,进行“月计岁会”。 古代会计主要指服务于王室赋税征收、财政支出、财产保管等。因此,早在公元前的古巴比伦、埃及、中国和希腊就因私有财富的积累而有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社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会计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过程。在中国的宋朝,以编制“四柱清册”来办理钱粮报销及移交手续,具体算清并明确经管财务的责任,后由官厅拓展到民间,逐步形成我国传统的中式薄记。在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 近代会计基本特征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体现了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用,为现代会计的发展奠定基础。 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发展起来的。在经济活动更加复杂、生产日益社会化、人们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的情况下,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计的目标、会计所应用的原则、方法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并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数学、现代管理科学与会计的结合,

基础会计教案——会计概述(高教出版社)

【课题】会计的概述 【教材版本】 张玉森,陈伟清.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会计任务。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二、新授课 (一)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0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使用配套光盘——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看演示: 从开始的堆积石块、刻木记事、结绳记数到刻契记数一步步向前发展。

基础会计学原理试讲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涵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 1.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的 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 1、理解会计的目标 2、掌握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 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 进而进行预测、控制、分析和决策,提供经济信息, 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 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 1.原始社会——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 生产的同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2.私有制出现——人们用货币计量,记录经济活动过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发展为独立职能。 3.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在我国,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公元前一千多

年前,西周时期——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官员掌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并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并以此出现“会计”一词。在宋朝初期出现了“旧管(期初余额)、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余额)”。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过程,方法日趋完备,内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 记录 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 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入-去= 余 │││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 本期结存 3.唐宋时期,在“三柱结算法”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为“四柱结算法”, 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全过程。其计算公式为: 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 础上创建了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 “存”、“该”四大类,“进”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实行双轨计 算盈亏。其计算公式为: 进-缴=存-该 ││││ 收入-支出=资产债权-负债投资 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 账簿每页用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付, 收为来账,付为去账,天地两方相等。对每笔账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账 6.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60年代,发 展为收付、增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70年代又引进了管理会计,至 此,会计已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加工整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成 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 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 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业会计制度等。

ihcneAAA《基础会计学》教案

i h c n e A A A《基础会计 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 归纳讲授法,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备的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图示法,以图表示会计的产生及会计概念的归纳。 三、重点难点 1、理解会计的目标 2、掌握会计的概念 四、课时安排 一次课(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分别阐述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目标和会计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激发学习的 兴趣和积极性 2、以多媒体展示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图,并进行讲授说明。 3、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出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并介绍会计多职能论观点, 4、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的职能,讲授会计的四大特点和目标。 5、利用归纳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总结扩展。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职能、目标、特点和概念。陈云同志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作业布置 第一章课后习题一 七、板书设计 剩余产品的出现 会计会计产生条件 产生文字的产生

发展中国:会计名词出现、账簿、四柱清册结账法、龙门账 会计的发展 西方:复式记账 会计职能 (核算、监督) 会计的特点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目标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理解会计对象的概念、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 和六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会计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教学方法 演绎法,由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具体化为会计六要素,再到会计要素项目。 图示法,划图表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三、重点难点 重点:1、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 2、企业的资金运动。 3、会计六要素的划分。 4、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要素之间的关系。 难点:1、企业的资金运动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 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总论

基础会计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 教案 一、课程简介 基础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主要是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会计学专业的各门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基本理论部分:要求概括了解会计的掌握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基本方法部分:要求重点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的七大方法;基本技能部分:要求在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复式记账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一整套会计的基本技能。本教案以会计七大核算方法为主线索,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以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构造内容体系,力求向读者展示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工作流程,做到理论和实践、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相结合。本教案的显着特点是: 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比传统的会计原理教学更加重了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会计法规知识部分。 3、开篇均以小案例导入教学内容,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并列出每章

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以明确各章内容的纲要。 4、课后案例与每章重要知识点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配合课堂教学增加实验室模拟训练,帮助学生自学和复习。 二、课程各章学时与分配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1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第一章教案

【课题】宏观环境因素及其分析 【教材版本】 戴建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用书——现代商务(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明确商务活动环境的含义,了解商务活动环境的构成;了解宏观环境因素的构成及其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学会对影响商务活动的宏观环境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知晓如何应对商务环境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商务活动环境的构成;宏观环境因素对商务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收入相关概念的区分;恩格尔系数的计算与分析;宏观环境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分析。【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使用第1章第1节配套教学课件。 综合采用讲授法、图示法、举例法、讨论法、演示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配套教学课件通过演示、图示商务活动环境的含义及构成,通过举例、讲授宏观环境因素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并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建议】 本节课内容是讲授商务活动环境的含义、构成,并对宏观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建议采用案例互动教学,教师可建立课程案例库,通过经典案例加深学生对商务环境的感性认识,同时以案例为起点,在课堂创造出师生互动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每节内容讲授完成后,可安排1~2个商务热点问题或商务实战案例供学生研讨并以小组形式展示自己的心得和结论,由教师予以评价指导。【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回答: 1.什么是商务、商务活动?现代商务有何发展趋势? 2.现代商务的交易方式有哪些? 案例导入:宝洁公司的教训。 二、新课讲授(70分钟) 1.1 商务活动环境分析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商务活动环境泛指一切与企业商务活动有关的外部因素与力量,这些因素与力量影响并制约着商务活动的进行和企业的发展,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变量。 教师图示并引导学生思考: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商务活动环境分析?

基础会计情景模拟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 情景教学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 所属系部:经济管理系 制定人:马帅 制定时间: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情景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目的、任务、目标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用于实践,这也是《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两个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理论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基础会计实习,将会计核算理论运用于实践,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从企业和社会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将来就业创造条件。 三.教学实施的基本思路 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现职业岗位的特征,学生完成学习是一个“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过程。学生同时扮演学徒工的角色,教师同

时扮演师傅的角色,实训室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室,同时也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 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按照教学讲授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基本方法知识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工作过程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工作效果评价。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岗位的划分可锻炼学生的分工与合作的团队意识,会计工作的过程要自觉遵守,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每一个工作任务必须实现预期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在深刻理解基本规律的同时,取得实际的经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教学的过程要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弹性,充分照顾到能力差的学生,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成功,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实做项目的完成,是通过他个人的努力,看到了某一会计工作过程的实现,这样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极大热情。 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内容制定详细的计划,课时可分散可集中使用,在开学初教师、学生、场地管理教师、教学督导部门都能够拿到本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 四.教学环境的整体设计 教学场地主要集中在教师和实训室,实训室的文化氛围体现办公室的特征: (1)手工会计实训室内集中办公用桌凳45套,安装投影,配备配套的办公用品:尺子、算盘、印章、装订机等,学生具有完成学习和实际操作任务的活动空间。 (2)墙壁悬挂有关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岗位职责、实训室安全要求等图表。 (3)学生教师统一在实训室完成岗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质量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基础会计学:电子教案1第一章 会计对象

第一章会计的对象 【教学课题】会计的概念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25#106 【教学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要求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方式与手段】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参考资料】: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葛军主编《会计学原理》 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樊行健主编《基础会计》 新会计准则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c5857691.html,/ 中国会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c5857691.html,/ 无忧会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c5857691.html,/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会计”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可以说各行各业,每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要和会计打交道。比如,在座的每位同学开学时要到学校财务部门缴学费,单位职工每月要在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取工资,职工的医药费等有关开支需要在会计那报销等等。大家可以想想财务部门的这些会计人员到底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有人说,会计工作就是记账、算账。(可以提问学生他们认为的会计是什么)那么在学完本节内容后,再回过头想一下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会计的实质内涵到底是什么。 在引出“会计”内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会计是怎么产生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讲授正文】: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在介绍会计发展历史前,可以先问问学生,他们对会计的历史发展曾有什么样的了解。接着老师介绍发展过程,注意:对于每个阶段可以先介绍一些会计发展史实,再总结本阶段的会计发展特点。 会计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实践以及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需要。 比如,人们在进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时,需要将生产活动的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并计算生产活动的数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多的物资投入生产,这些物资怎么分配,耗用多少数量在产品生产上,需要把这些内容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专门方法还没有形成,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代会计:复式簿记在理论上的总结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现代会计:管理会计的形成,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 2.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生产规模日益社会化,会计逐渐完善起来,而且越来越重要。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会计的概述(一) 【授课教师】 阚龙彪。 【授课班级】 2013级财会一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3、德育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职能这个中心,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 不做假账。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财会专业课的第一堂课,本节课影响整个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学生对企业、对会计都比较抽象。对会计的学习比较茫然,所以本节课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给学生看一些关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图片。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 1 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 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 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举例……~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二、新授课 (一) 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7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基础会计教案——账户的分类

第五章账户的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各分类账户的含义及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节账户分类的意义 一、帐户分类的作用 (一)便于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和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资金运动情况 (二)便于设计会计账薄的格式 (三)便于编制会计报表 二、账户分类的标志 账户的分类标志一般有三: 1 按经济内容分类; 2 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3 按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分类。 第二节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账户的经济内容,是指账户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经济特征可以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会计要素。 账户按照经济内容可以分为六大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利润类。 一、资产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账户。 二、负债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是用来反映负债的增减变化及其实有数额情况的账户。 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用来反映投资者的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账户。 四、收入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是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经济利益的账户。 五、费用类账户 费用类账户是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的账户。 六、利润类账户 利润类账户是核算利润的形成和分配情况的账户。 第三节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账户的用途是指通过账户记录能够提供什么核算指标,即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 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记录经济业务,以取得各种必要的核算指标。具体是指账户的借方核算什么内容,贷方核算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那一方,表示什么内容。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可以分为盘存账户、结算账户、所有者投资账户、集合分配账户、跨期摊提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收入账户、费用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计价对比账户和调整账户等十一类。 一、盘存账户 (一)含义 盘存账户是用来核算、监督各项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动及 其实存数额的账户。 (二)盘存账户的特点: 1、盘存类账户所反映的内容属于资产性质; 2、盘存类账户的结构,其借方登记各项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各项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减少数,期末余额总是在借方,表示期末各项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结存数额。 3、盘存类账户仅是资产类账户中的一部分,即表示有实物形体的资产部分,除货币资金账户外,其他可通过设置和运用明细帐,提供数量和金额两项指标。 (三)分类 盘存类账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 (四)结构 (一)含义 结算类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本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以及企业内 部各单位之间的结算业务的账户。 (二)结算类账户的特点: 1、反映的内容是企业的各种债权债务业务; 2、由于结算业务的不同,结算类账户可分为债权结算类账户、债务结算类账户、债权债务结算类账户。 (三)分类 1、债权结算账户 (1)含义 债权结算类账户,亦称资产结算类账户,用来反映和监督本企业与 其他债务单位及个人的债权结算业务的账户。 (2)特点: 1)反映的内容均属于资产性质;

基础会计(高教第三版)教案第一章 概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安排 第一环节复习旧课 【幻灯片演示】 各问题及答案 第二环节新授课 第四节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一、会计机构 【讲解】 【幻灯片演示】 会计机构的涵义: 会计机构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处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讲解】 【幻灯片演示】 会计机构设置的三种情况:

【讲解】 【幻灯片演示】 会计机构内部分工的“内部牵制”原则 即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 【思考】 记账的和管钱的由同一人担任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讲解】 【幻灯片演示】 会计工作中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 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 【案例分析】 【幻灯片演示】 案例 地点:光扬电脑公司财务部 人物:杨经理、小刘、小张 杨经理:我负责记帐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总帐的登记,还要编报表 小刘:我负责几乎全部明细帐的登记 小张:我最忙了,当出纳,还要负责凭证的装订和档案的保管 此时,有一位女孩走了进来 小云:我是我们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公司经理让我到财务部报到 杨经理:欢迎,以后你来当出纳,同时负责公司债权债务明细帐的登记,让小张帮我填制记帐凭证。 【分析问题】 光扬电脑公司财务部的人员分工错在哪里? 【讲解】 【小结】

【幻灯片演示】 会计机构设置的原则 1.应根据企业单位的规模大小、会计工作的繁简来确定会计机构的设置形式 2.会计机构的设置应建立在科学组织、合理分工的基础上 3.应按“内部牵制”的原则做好会计机构的内部分工 【讲解】 【幻灯片演示】 企业会计工作组织形式: 一般可分为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两种组织形式。 1.集中核算 是指企业的主要会计核算工作集中在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来进行,企业内部的个生产车间、工段、各职能部门一般不进行单独核算。 2.非集中核算 指企业的各个生产车间、各职能部门对自身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比较全面的会计核算。 【举例】 二、会计人员 【提问】 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什么样的资格? 【讲解】 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讲解】 【幻灯片演示】 会计人员的职责 1.会计人员应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遵守各

基础会计学教案首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首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首页) 适用班级:A0511-12,21-22 课时90分钟 课 题 企业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 编号 06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企业业务流程;掌握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重点: 生产加工、商品销售和财务成果业务的会计处理 难点: 会计科目的理解 实施步骤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小结 一、生产加工过程的核算 二、企业商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三、企业经营成果业务的核算 四、企业其他业务的核算 5 20

25 10 5 板书设计 §3.3企业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和经营成果等业务的核算 1. 应设置的主要账户 2.示例 仓库发出材料一批,材料领用情况如下:生产A产品领用甲、乙材料,材料共计42 900元,生产B产品领用甲、丙材料,材料共计116 750元,车间和厂部行政管理部门分别领用甲材料,价款各是15 750元和9 450元,经计算,材料耗用情况是:甲材料共耗用3 800件,计119 700元,乙材料共耗用2 000千克,计11 400元,丙材料共耗用5 000千克,计53 75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 42 900

-B产品 116 750 制造费用 15 750 管理费用 9 450 贷:原材料-甲材料 119 700 -乙材料 11 400 -丙材料 53 750 二、企业商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1. 应设置的主要账户 2.示例 江庐股份有限公司向东明公司销售A产品800件,每件售价600元,价款共计480 000元,增值税81 600元,产品已发出,货款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东明公司 561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基础会计学教案:第四讲--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四讲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 1.熟悉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的含义和种类; 2.理解审核凭证与正确填制凭证的重要意义; 3.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 4.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5.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对于系统地提供经济信息、加强经济管理的作用 6.熟悉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内容和登记方法; 7.掌握登记账簿的各种规则,包括错账更正的规则; 8.掌握财产清查的内容、方法和会计处理。 二、学时安排 会计学专业学生:3学时; 非会计专业学生:3学时。 三、授课内容 (一)引子 长野冬奥会申办过程的凭证被全部烧毁;银广夏1998年之前的财务资料丢失;美国安然公司以及为其进行审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在其假账丑闻被曝光之后都传出了暗中销毁凭证的内幕。他们为什么要销毁凭证?凭证上通常记载些什么?凭证提供了关于企业真实经济活动的什么证据? (二)会计凭证的含义与作用 1、含义:会计凭证是指用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2、作用:(1)会计凭证是反映经济业务的原始资料;(2)会计凭证是会计控制与监督的重要依据;(3)会计凭证是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3、种类: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 (三)原始凭证 1、含义:原始凭证是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用来证明交易或事项的发生、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帐依据的最初书面证明文件,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常见的原始凭证有售货发票,银行支票、汇票、购货定单、收款单、收款收据、材料验收入库单、材料领用单、产品发运单、销售成本计算表、工资表等。 2、基本要素:原始凭证通常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名称,如销货发票、购货发票、限额领料单等; (2)填制日期,通常应该是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日期; (3)交易双方单位的名称; (4)交易或事项的内容; (5) 交易或事项的实物数量和金额; (6)有关经办人员的签名、盖章。 3、种类:原始凭证按其来源的不同,分为: (1)自制凭证:

《基础会计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教案

§3.3企业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和经营成果等业务的核算 一、生产加工过程的核算 (一)根据生产加工业务核算的要求,应设置以下主要账户。 1.“生产成本”账户 “生产成本”账户的结构如下: 借方生产成本贷方 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各项结转的完工入库产品的 生产费用生产成本 期末余额:在产品的生产成本 2.“制造费用”账户 “制造费用”账户的结构如下: 借方制造费用贷方 按车间归集所发生的各项期末分配结转入“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账户的制造费用 3.“管理费用”账户 “管理费用”属于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物料消耗、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咨询费、印花税等。本账户借方登记月份内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管理费用,期末无余额,本账户应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4.“库存商品”账户 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成本。其借方登记已完工并验收入库的各种产品的成本(由“生产成本”账户转入),贷方登记发出的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期末如有余额,应在借方,表示库存商品的成本。该账户应按商品的品种、规格、名称或类别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5.“应付职工薪酬”账户 “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其贷方登记应由本期负担但尚未支付的职工薪酬,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职工薪酬,期末一般无余额,如有,一般在贷方,表示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该账户按职工薪酬类别设置明细帐,并按职工薪酬的组成内容分设专栏进行核算。 (二)生产加工业务核算举例 2007年12月,江庐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生产加工业务如下: 仓库发出材料一批,材料领用情况如下: 生产A产品领用甲、乙材料,材料共计42 900元,生产B产品领用甲、丙材料,材料共计116 750元,车间和厂部行政管理部门分别领用甲材料,价款各是15 750元和9 450

最新基础会计学 教案

基础会计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概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 归纳讲授法,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备的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图示法,以图表示会计的产生及会计概念的归纳。 三、重点难点 1、理解会计的目标 2、掌握会计的概念 四、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激发学习的 兴趣和积极性 2、以多媒体展示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图,并进行讲授说明。 3、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出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并介绍会计多职能论观点, 4、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的职能,讲授会计的四大特点和目标。 5、利用归纳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总结扩展。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职能、目标、特点和概念。陈云同志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

剩余产品的出现 会计会计产生条件 产生文字的产生 发展中国:会计名词出现、账簿、四柱清册结账法、龙门账 会计的发展 西方:复式记账 会计职能 (核算、监督) 会计的特点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理解会计对象的概念、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 和六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会计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教学方法 演绎法,由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具体化为会计六要素,再到会计要素项目。 图示法,划图表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三、重点难点 重点:1、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 2、企业的资金运动。 3、会计六要素的划分。 4、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要素之间的关系。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第一章概述 学习目标 ◆ 了解会计的概念。 ◆ 能说出会计的对象。 ◆ 能解释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了解我国现阶段会计管理体制结构。 ◆ 能区分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的关系。 ◆ 能举例说明会计机构的内部牵制制度。 ◆ 能说出会计岗位的划分。 ◆ 了解会计法规的组成,能说出会计法的基本内容。 ◆能解释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时数 ◆讲授:4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概述

什么是会计 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任何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会计学科的分类

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亦称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核算的时间看,它既包括事后的核算,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核算的内容看,它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和考核。 会计的基本职能可归结为核算和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就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监督的核心就是要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保证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要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出发,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监督,以防止损失浪费。会计监督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第一,以国家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从单位内部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将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能否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对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监督,以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基础会计学:电子教案5第五章 会计凭证

第五章会计凭证 【教学课题】会计凭证的意义和原始凭证填制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25#106 【教学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会计凭证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在填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分类及填写 【教学方式手段】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参考资料】: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葛军主编《会计学原理》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樊行健主编《基础会计》 新会计准则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c5857691.html,/ 中国会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c5857691.html,/ 无忧会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c5857691.html,/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假设,你是采购部门的经理,刚刚采购一批材料,货款已经支付,你会向供应商索取发票么?为什么需要索取发票?对于这些票据,会计部门是如何使用会计语言将其转化为会计信息的?对于这些会计信息我们如何记载? 引入:“什么是会计凭证,为什么需要会计凭证?” 问学生:在采购商品时我们为什么要索取发票?并请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既然我们知道了:索取发票是可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明确双方的责任。销货方需要按规定提供保质保量的货物,购买方需要按规定履行付款的义务。同时,对于个人而言,索取发票是保留对该商品质量的追索权,如果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以凭借发票要求换货、退货或给予赔偿。对于企业而言,发票是在经济业务发生当时取得的,能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会计部门记账的原始依据。 引出:也就是说,为了全面、真实地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有必要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填制和取得适当的证明文件。这种证明文件就是会计凭证。例如,购买材料时,由销货方开具发票,销售商品开具的发票,银行支票存根以及会计人员运用专门的方法将上述单据归类、整理后填制的记账凭证都是会计凭证。 下面,我们来就依次来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和分类。 [讲授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