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念奴娇》理解性及默写

古诗《念奴娇》理解性及默写

古诗《念奴娇》理解性及默写

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此调有仄二体。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古诗《念奴娇》理解性及默写,欢迎阅读!

1、念奴娇(苏轼)课文简介

念奴娇,著名词牌名之一,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名篇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念奴娇(苏轼)课文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念奴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辽宁卷)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广东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天津卷)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古诗词鉴赏

1、古诗带拼音版

niàn nú jiāo chì bì huái gǔ

念奴娇赤壁怀古

sòng sū shì

宋苏轼

dà jiāng dōng qù,làng táo jìn 。

大江东去,浪淘尽。

qiān gǔ fēng liú rén ù 。

千古风流人物。

gù lěi xī biān,rén dào shì,sān guó zhōu láng chì bì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luàn shí bēng yún,jīng tāo pāi àn,juàn qǐ qiān duī xuě 。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jiāng shān rú huà,yī shí duō shǎo háo jié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yáo xiǎng gōng jǐn dāng nián,xiǎo qiáo chū jià liǎo,xióng zī yīng f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yǔ shàn lún jīn,tán xiào jiān,qiáng lǔ huī fēi yān miè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gù guó shén yóu,duō qíng yīng xiào ǒ,zǎo shēng huá fā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rén jiān rú mèng,yī zūn huán lèi jiāng yuè 。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原文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3、古诗翻译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

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26《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攻坚(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 26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文翻译注释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空一作:崩云) 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雪:比喻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fā)。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lǔ)灰飞烟灭。(樯橹一作:强虏)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羽扇纶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fà)。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的倒文。华发:花白的头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人生一作:人间;尊同:樽)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一尊还酹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同“樽”,酒杯。 【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

必修上册第九课古诗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高一】

高一必修上册第九课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目录: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三、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理解性默写: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长江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对逝去历史人物感怀的句子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度的句子是:,。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江水面对直插高空的石崖,拍打江岸激起白雪似的浪花的句子是:,,。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江涛转向赤壁战争遗迹,为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的句子是:,,。 5.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艺术地写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小乔”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气度雄伟的句子是:,,。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在对历史人物敬仰中也包含了其对现实的不满。他深感不能像周瑜那样遇到明君圣主而建立功业因此自嘲的句子是:,,。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经过对比,发出自嘲和感叹后,面对江月和现实,不免流露人生消极情绪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长江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对逝去历史人物感怀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度的句子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江水面对直插高空的石崖,拍打江岸激起白雪似的浪花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江涛转向赤壁战争遗迹,为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的句子是: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5.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艺术地写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小乔”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气度雄伟的句子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在对历史人物敬仰中也包含了其对现实的不满。他深感不能像周瑜那样遇到明君圣主而建立功业因此自嘲的句子是: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经过对比,发出自嘲和感叹后,面对江月和现实,不免流露人生消极情绪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理解性默写: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

《念奴娇·洞庭怀古》原文和赏析及理解性默写

古诗词第四首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风色:风势。 琼:美玉。着:附着。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岭表一作“岭海”。 孤光:指月光。肝胆:一作“肝肺”。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萧骚一作“萧疏”。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沧浪:青苍色的水。沧浪一作“沧溟”。 挹yì:舀。挹一作“吸”。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北斗:星座名。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万象:万物。扣:敲击。扣一作“叩”。啸:撮口作声。啸一作“笑”。 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译文: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古诗词黄庭坚《念奴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念奴娇①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甥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②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③。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①作于词人谪居戎州之时。②姮娥:嫦娥。③醽醁:美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净秋空”运用了倒装句法,突出了烟消云散、玉宇澄清的动态感和清新的美感。 B.月色并不十分明亮,“驾此一轮玉”的嫦娥是词人的想象,凄美的形象惹人怜爱。 C.“共倒”“相属”等与李白的“飞羽觞而醉月”异曲同工,写觥筹交错的宴饮之乐。 D.孙郎感遇有知音,于是用笛子演奏,用那悠扬的乐声呼应了词人的“最爱临风曲”。 16.作者自诩此篇“或可继东坡赤壁之歌”,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 请联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试作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中国古代建筑追求优美柔和的形式美感,杜牧的《阿房宫赋》 中以生动的比喻勾画出曲折的连廊与翘起的屋檐的两句是 (2)为官之德在于清廉,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运用反问句告 诫为官者,在优厚的物质面前要保持理性的思考和淡泊的情怀的 (3)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 社会实践活动。《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妇孺支持家人田间劳作的 15.B(“凄美”“怜爱”表述错误,上阙的嫦娥形象是词人的想象之笔,打上了词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此处嫦娥的形象应该是“兴高采烈”“光彩照人”的,能激发人的兴致的“乐景”。) 16.示例: (1)赞同。①景象特点相近:苏词选用“乱石”“惊涛”“千堆雪”等磅礴之景,描绘了雄阔的古战场,黄词选用“秋空”“万里青天”等阔大的意象,描绘明净、壮阔的秋景。②表现手法相似:两首词都运用了写景和虚实结合的手法。③情感相近:两人虽同遭贬谪,但能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两首词都流露出了豪迈乐观的情感。 (2)不赞同。①题材不同:苏词为怀古词,描写赤壁古战场上的人和事,黄词为即景抒情词,描写了雨后新晴,赏月喝酒的聚会之事。②手法不同:苏词以古人与自己作对比,即以周郎的年轻有为与自身的功

念奴娇过洞庭-高一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新教材统编版)

念奴娇·过洞庭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 1170)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南宋词人。父亲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芜湖)。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张孝祥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 年,任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府、静江府、潭州等地的长官,乾道五年(1169),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次年于芜湖病逝,享年三十八岁。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2.文本分析 (1)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译文: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点出地点、时间,“风色”二字值得注意,风有风向、强弱,从来没有听说风有色彩,词人的“更无一点风色”说的是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这种表达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诗意 (2)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译文: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玉鉴琼田”形容的是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玉鉴也好,美玉般的琼田也罢,都是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万顷”极言湖面之广。如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游于其中,该是多么惬意。 (3)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译文: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 “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尽管只有八个字,却具体而生动地显示了诗人的才华。 (4)表里俱澄澈 译文: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这句是本词主旨所在,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的浑浊与污染;另一层是说在湖上泛舟的我也如秋月秋水般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不仅是写景,更是在写人,写自己的品格之美:

33《念奴娇·过洞庭》-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 33 《念奴桥·过洞庭》 《念奴娇·过洞庭湖》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piān)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chè)。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着同:著;玉鉴一作:玉界)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 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jīn)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yì)西江,细斟(zhēn)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xián)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一作:沧冥;岭海一作:岭表)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海:一作“岭表”。 孤光:指月光。 肝肺:一作“肝胆”。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高效实用】《念奴娇-过洞庭》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理解性默写 《念奴娇·过洞庭》 1.《念奴娇·过洞庭》中,表现洞庭湖上秋高气爽、玉宇澄清、水波不兴的句子是:,。 2.《念奴娇·过洞庭》中说:,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3.《念奴娇·过洞庭》“”这几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污浊。“”句通过冰雪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 4.《念奴娇·过洞庭》中的“,,”是全词感情的高潮,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设想自己做主人,请天地间万物做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 5.《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豪迈气概。 6.《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 7.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襟怀坦白。 8.《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写因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词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____________”,表现出词人不管处境如何,自己心神毫不动摇的气度。 9.《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月色清冷,衣物单薄、人情冷暖,尽管如此,诗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泛舟在无边的洞庭湖。 10.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而且难以诉诸言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想象奇特,情境阔大,尽显诗人豪迈之风。 12.《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词人敲击船边,仰天长啸,抒发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了时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4.《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写招待宾客时,自己舀尽西江水,用北斗星做酒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5.《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6.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也有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念奴娇 赤壁怀古》-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2021年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 26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文翻译注释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空一作:崩云) 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雪:比喻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fā)。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lǔ)灰飞烟灭。(樯橹一作:强虏)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羽扇纶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fà)。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部编版必修一(高一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班级:姓名: 说明:本册共有诗词曲14首,前边是空白版,可以打印练习检测使用,后边附有答案。 古诗词目录: 一、芣苢/《诗经.周南》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 三、短歌行/曹操 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六、登高/杜甫 七、琵琶行/白居易 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古诗词诵读 十一、静女/《诗经·邶风》 十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十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十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学生默写版: 一、芣苢/《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理解性默写: 1、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诗句是:,。 2、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的诗句是:,。 3、写做饭买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的诗句是:,。

4、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的诗句是:,。 三、《短歌行》曹操理解性默写: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 。,”,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8、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运用典故表明诗人优待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 ,”。 9、《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 10、《短歌行》中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的句子是:“,?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14篇必背13念奴娇·赤壁怀古(含原文,译文,理解默写,真题汇编)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但苏轼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故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

高考复习古诗词朗读与赏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性默写答案

古诗词朗读与赏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性默写答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注释(1)大江:长江。(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2)淘:冲洗。(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

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5)雪:比喻浪花。(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8)英发:英俊勃发。(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12)华发:花白的头发。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a(二声),花白义。古代没有“花”这个字,只有“华”这个字,“华”在古代有“花”这个字的义项,后来才有了“花”这个字,但在一些较早的文言文或者成语中,我们是见不到“花”字而只有“华”字。这里作通假字“花”。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14)尊:同“樽”,酒杯。(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47岁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上片写景。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大江东去”四字,概括出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向东流去的特点。“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业绩已成历史陈迹;这如同

《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念奴娇 过洞庭》理解性默写-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每日一练

第11练 必修下册《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1.《登岳阳楼》 (1)《登岳阳楼》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无边的雄浑景象。 (3)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生活窘迫之境,他在《登岳阳楼》一诗中对此进行直接描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登岳阳楼》中,诗人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不禁感伤涕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答案】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坼、乾坤、戎、轩、泗。 2.《登岳阳楼》 ①《登岳阳楼》中表现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被世人千古传诵。 ③《登岳阳楼》中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登岳阳楼》中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③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 舟④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坼、乾坤、戎马、凭轩、涕泗。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 过洞庭》理解性默写汇编(超详细)

《念奴娇·过洞庭》理解性默写汇编(超详细)1.“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三句点地域与节候的特点,说明了这是一个接近仲秋节的、风平浪静的洞庭湖之夜。 2.《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写出了中秋的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的句子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3.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的句子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4.写临近中秋时节,洞庭、青草二湖,不见一点风的颜色的句子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5.“洞庭春草”指的是洞庭湖加上与之相连的春草湖,点出地点,题目是《过洞庭》,词一开头就紧扣题目。“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秋月对于生活在农业社会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古代文人来说,当是别有意味。 6.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说的是黄云万里改变了风的色彩;而张孝祥的“更无一点风色”说的是洞庭青草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这种表达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一分诗意。 7.“更无一点风色”一句运用通感修辞,表明不仅无风,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表达富有新意。 8.“更无一点风色”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 9.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万顷”极言湖面之广,写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的诗句是“玉鉴琼田三万顷”。 10.写如玉镜美玉一般的湖面广阔而邈远,上面只有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的句子是:“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11、在明净光洁广阔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12.“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两句,极状皓月朗照下洞庭湖的广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游园》理解性默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理解性默写精选 《登岳阳楼》 1.《登岳阳楼》中表现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 2.《登岳阳楼》颔联“,”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被世人千古传诵。 3.《登岳阳楼》中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4.(2016山东)杜甫《登岳阳楼》颔联“,”,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5.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基础的诗句是:,。 6.《登岳阳楼》中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登岳阳楼》中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8.《登岳阳楼》一诗中,表现诗人到处流浪、没有朋友,只有孤舟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9.《登岳阳楼》一诗中,写诗人在岳阳楼上远眺,想到兵荒马乱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参考答案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5.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6.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7.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9.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桂枝香·金陵怀古》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是写远望中的江和山:长江在金陵城外流过,像一匹白绢;远山青翠可爱,围绕着主峰聚集起来。 2.《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是:,,。 3.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就是用这个典故表达亡国之恨的。 4.《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 5.《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词人登高望远所见金陵城江山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 6.《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_。 7.《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写词人关注到江中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是:,, 8.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就是用这个典故来表达亡国之恨。 9.《桂枝香》中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刻画江水和山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_。” 10《桂枝香》中用“归帆”“西风”“酒旗”等意象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秋日残阳图”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日落之江天,“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1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以“________________”四字领起,为全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 13.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抒发人们耽于享乐,不能借鉴前朝教训的感慨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桂枝香·金陵怀古》参考答案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理解性默写 1、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 印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O 2、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万顷”极言湖面之广,写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二 3、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如玉镜美玉一般的湖面广阔而邈远,上面只有我 一叶细小的扁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4、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在明净光洁广阔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 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 5、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两 句,极状皓月朗照下洞庭湖的广阔可爱,仿佛一个琼玉铺就的空明的神仙世界。在这个广阔无垠的世界中,个人显得那样的渺小。 6、《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 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7、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写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句子是 8、《念奴娇•过洞庭》中写想起我在岭南的这一年,只有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 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9、《念奴娇•过洞庭》中,"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这三句是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的,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 10、 《念奴娇•过洞庭》中,“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三句的景与“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 "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