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所有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所有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所有实验操作

2、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课题: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操作步骤:

1、将一个烧杯盛冷水,一个烧杯盛热水。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冷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冷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4、测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实验结论:

实验测得冷水的温度是(),热水的温度是()。

注意事项: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3、磁铁的性质

实验课题:磁铁的性质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2块、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塑料小车2个。

操作步骤:

1、吸铁实验:把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放在桌面上,用磁铁的一端去吸,观察实验现象。

2、同极作用:把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塑料小车里,把另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另一辆塑料小车里,用磁铁的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南极(或磁铁的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北极),观察实验现象。

3、异极作用:把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塑料小车里,把另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另一辆塑料小车里,用磁铁的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北极(或磁铁的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南极),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磁铁能吸铁;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注意事项:

1、磁铁容易摔坏,要注意拿好拿稳磁铁。

2、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整理仪器和实验桌。

4、用指南针定方向

实验课题:用指南针定方向

实验器材:指南针

操作步骤:

1、检查指南针是否完好。

2、把指南针盒放平,让指南针自由转动。

3、待指南针的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4、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实验结论:

用指南针能确定东、西、南、北方向。

注意事项:

1、指南针要轻拿轻放。

2、指南针盒要放平。

3、整理仪器和实验桌。

5、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课题: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水

操作步骤:

1、将烧杯装上水。

2、将高锰酸钾药品放入烧杯里。

3、用玻璃棒搅拌。

4、观察高锰酸钾药品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实验结论:

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取水时,不要弄湿高锰酸钾药品。

6、声音的产生

实验课题:声音的产生

实验器材:音叉、水槽、水

操作步骤:

1、听:敲击音叉,听音叉产生的声音。

2、摸:敲击音叉后,马上用手去摸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3、看:敲击音叉后,马上用音叉去接近水面,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注意事项:

1、做实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2、用音叉去接近水面时,注意不要把水溅出来。

3、实验完毕,要将音叉上的水擦干,以免音叉生锈。

7、串联电路

实验课题:串联电路

实验器材:电池2节、电池盒2个、灯泡2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根。

操作步骤:

1、检查:看电池、电池盒、灯泡、开关、导线是否都有。

2、摆放:将电池装入电池盒里,在实验桌上摆好电池盒(装好了电池)、灯泡、开关。

3、连线:用导线把电池、灯泡、开关连接起来。

4、闭合: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和灭情况。

实验结论:

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注意事项:

1、要注意检查电器元件是否完好。

2、要注意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3、实验完毕,要将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以免损坏仪器。

8、并联电路

实验课题:并联电路

实验器材:电池2节、电池盒2个、灯泡2个、开关2个、导线若干根。

操作步骤:

1、检查:看电池、电池盒、灯泡、开关、导线是否都有。

2、摆放:将电池装入电池盒里,在实验桌上摆好电池、灯泡、开关。

3、连线:用导线把电池、灯泡、开关连接起来。

4、闭合: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和灭情况。

实验结论:

并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注意事项:

1、要注意检查电器元件是否完好。

2、要注意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3、实验完毕,要将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以免损坏仪器。

9、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课题: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纸条、塑料片、铜片、竹片、木片、橡皮、钥匙、小灯泡、导线、电池、电池盒。

操作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

2、将实验材料分别放到“电路检测器”上去检测。

3、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是导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是绝缘体)

实验结论:

在我们选取的材料中,铜片、钥匙是导体;纸条、塑料片、竹片、木片、橡皮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1、组装电路检测器后,要先检测小灯泡是否发光。

2、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10、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课题: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木块。

操作步骤:

1、检查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0”处。

2、将木块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

3、观察:用测力计提起木块时,用了多少牛顿的力?

实验结论:

提起木块时,用的力是牛顿。

注意事项:

1、要注意正确使用测力计。

2、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11、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实验课题: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测力计、木板、大木块、小木块。

操作步骤:

1、检查测力计是否完好。

2、用测力计沿木板拉大木块,观察用力多少牛顿?

3、用测力计沿木板拉小木块,观察用力多少牛顿?

实验结论: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

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注意事项:

1、要注意正确使用测力计。

2、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13、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烧瓶、橡胶塞、玻璃管、红墨水、小皮圈、烧杯(2个)、冷水、热水。

操作步骤:

1、组装实验装置:(将烧瓶装满红色的水并塞上橡胶塞,在玻璃管上用小皮圈做记号。)

2、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小皮圈移到玻璃管的红水处,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使用热水时,小心烫伤自己和他人。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14、空气的热胀冷缩

实验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气球、烧瓶、烧杯(2个)、冷水、热水。

操作步骤:

1、组装实验装置:(将气球套在烧瓶口上。)

2、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使用热水时,小心烫伤自己和他人。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15、金属的热胀冷缩

实验课题:金属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铜球、铁环、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操作步骤:

1、在常温下,看铜球能否自由穿过铁环?

2、点燃酒精灯加热铜球。

3、加热后,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4、冷却后,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实验结论:

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正确操作。

2、禁止用手触摸加热后的铜球,以免烫伤自己。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16、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实验课题: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支架、铜棒、凡士林。

操作步骤:

1、把火柴棒用凡士林粘在铜棒下。

2、点燃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

3、观察实验现象。

4、灭火。

实验结论:

热总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向物体较冷的一端

传递。

注意事项:

1、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正确操作。

2、禁止用手触摸加热后的铜棒,以免烫伤自己。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首都师范大学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学生姓名:赵宝莹 院系名称:初等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学号:3153008153 指导教师:汪婷 2017年 2 月 6 日

首都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研究/设计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如违反有关规定或上述声明,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论文作者签名:赵宝莹 日期:年月日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摘要:要把探究作为学习科学的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学习的目标。而进行探究活动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实验。实验教学充当着和从抽象到具体,从书本到实践的桥梁,它是理论教学的验证与持续。实验检验着理论的正确与否,巩固并深化了理论教学的成果。所以说,实验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为课题进行了充分研究。第一部分表明了进行这一问题的现状,第二部分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提出来了问题的关键对策。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目录 引言 (5) 一、现状 (5) (一)研究背景 (5) (二)研究现状 (5)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6)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目的性不足的问题 (6)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6) (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 (7) (四)材料不能满足需求 (7) (五)实验教学内容闭塞缺乏科学性 (7) 三、对策 (8) (一)明确实验教学目的 (8) (二)优化合作学习方法 (8) (三)加强实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8) (四)改进实验材料突出实验现象 (9) (五)构建完善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体系 (9) 四、结论 (9) 参考文献 (11)

最新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练习题 姓名:班级: 一、杠杆平衡的实验 实验器材:支架,杠杆尺,钩码 实验要求:将杠杆尺安装在支架上,确定阻力点(A处),用力点(B处),用不同的方法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是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说说用力情况。 标杆尺 阻力点用力点 用力情况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 1 2 3 我的发现:通过以上数据,我发现的规律是: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标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标杆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标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斜面省力的实验(一)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表面光滑的木板1块,小木块3个(高低不同) 实验记录: 斜面的情况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高度2cm 高度3cm 高度4cm 使用力的大小 5 N 5.6 N 7.3N 该实验方法属于实验,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等。 2、根据研究得出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 三、斜面省力的实验(二)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表面光滑长度不同的的木板3块,小木块3个(高低相同) 斜面的情况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木板长度20cm 木板长度30cm 木板长度40cm 使用力的大小12 N 7.6 N 6.5N 1、该实验方法属于实验,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相同的条件是: 、、等。 2、根据研究得出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 四、滑轮

(1)(2)(3) 图1是滑轮,作用是。 图2是滑轮,作用是。 图3是滑轮,作用是。 1、研究问题: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 2、我的推测: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 3、实验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 纸梁厚度1倍厚度3倍厚度6倍厚度 垫圈数量2个5个11个 通过实验我知道了: ,我们还可能通过改变和增加来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 六、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图1 图2 1、如图1,通电导线与小磁针的实验,在静止的指南针上方拉一根与指南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小磁针立刻发生,切断电流后,小磁针。这个现象早在1820年,由丹麦科学家在一次偶然实验中首先发现的。 2、图2与图1比较,在通电后的小磁针偏转角度大一些,这个现象说明了 。 3、通电的线圈还能作为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 七、电磁铁(一)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与评分表

后白塔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 气体的热胀冷缩 (四年下册) 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完成下列操作 1、讲述仪器用品名称(20分) ①烧瓶(10分)②水槽(或烧杯)(5分)③气球(5分) 2、气球受热的变化(40分) ①在烧瓶口上套一个小气球(20分) ②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大小变化(20分) 3、气球受冷的变化(30分) ①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大小变化(15分) ②解释气球大小变化的原因(15分) 4、整理仪器(10分) 仪器用品能整齐放回原处 实验记录 气球大小变化证明:

后白塔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表 试题:气体的热胀冷缩 (四年下册) 学校:班级:考核日期:年月日

监考员签名: 后白塔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 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三年下册) 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完成下列操作 1.讲述仪器用品名称(20分) ①条形磁铁(10分) ②指出一块条形磁铁的南极和北极(涂色的条形磁铁)(10分)2.观察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35分) ①将两块涂色的条形磁铁两极相互接近,观察发生的现象(20分) ②判断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结果,填写实验记录(15分) 3、判断未涂色条形磁铁的南极和北极(35分)

①将涂色条形磁铁与未涂色条形磁铁靠近(10分) ②判断未涂色条形磁铁的南极和北极,用S和N标上记号(15分)4.整理仪器(10分) 仪器用品整齐放回原处。 实验记录 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极相互,异极相互 后白塔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表 试题: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三年下册) 学校:班级:考核日期:年月日

监考员签名: 后白塔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技能操作测试试题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实验目的: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铁架台、测力计、杠杆尺、钩码等。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提起50克的钩码,测出所用的拉力。 2、用定滑轮提起50克的钩码,测出所用的拉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2d7727200.html,发表时间: 2011-05-26 10:32:55 点击次数: 1,388 一、问题的提出 1、小学科学学科地位 国家曾在1992年、1994年和1996年、2001年对我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情况开展了四次科学素养调查。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1996年仅为0.2 %,2001年为1.4%,调查的对象虽是我国公众,但它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小学科普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而这一改变必须从改革小学的科学教学开始,小学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培养的重大学科。2001年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将小学《自然》改为《科学》,更加看到国家对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教学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并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并将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课时量也有所增加。各级政府也加大投入,为各校建立仪器室、实验室,配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并加大科学教师的配置和培训,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新课程标准要求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核心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3、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针对“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反映”进行过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有82.8%的学生喜欢科学课,其中由于“科学课老师讲得好”的占17%;由于“这门课是理科的基础课”的占8%;由于“科学课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的占20%;由于“科学课教我们观察、研究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占一半以上,达55%。由此可见,学生喜欢科学课主要是因为课程本身“符合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能够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教给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其中,实验教学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 4、国内外相关研究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一单元 (一)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 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实验步骤: 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实验现象: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结果: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 (二)实验(1)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载物台、目镜、反光镜、物镜、调节旋钮 (2)、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目镜(填物镜或目镜)。 (3)、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像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向左下方移动。 (三)、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的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需要先制作成玻片标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1)、先用(小刀)把洋葱切开。 (2)、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的中央用(滴管)滴一滴(清水)。 (3)、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划一个#字,用(镊子)轻轻撕取内表皮。 (4)、将撕下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将(盖玻片)倾斜着慢慢盖到洋葱表皮上,注意不要在玻片间产生空隙。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并将玻片微微倾斜,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去,玻片标本制作完毕。 (四)、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 1、在图(3)空格处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2、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20×;乙;目镜,5×,物镜10×), 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乙(放大倍数小,视野宽阔)显微镜。 3、下面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正确步骤是 2、1、 4、3、5 。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③盖好盖玻片④ 用镊子把撕下的洋葱内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⑤染色 4、请在图(4)中,画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并注出细胞核。(见14页) (六)研究题目:研究水中的微生物 方法和步骤:1、取一些池塘里的水 2、用滴管吸取一些池塘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3、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 4、把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现象:水中有微生物在迅速运动 结论:水中含有微生物 2、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5分) (6)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5)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1)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二单元 实验一:探究铁生锈与空气有无关系 (1)、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系吗 (2)、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铁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3)、实验材料: 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

小学科学教师最新优秀论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教师最新优秀论文农村小 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文章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河北省廊坊市大陈府中心小学李晓凤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学科学学习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的过程。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课的教学必须重视实验。那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呢?下面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的见解: 一、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实验材料 虽然我们有实验仪器,但不是什么都有,我们要根据教学所需,准备多种多样的材料,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学生无法准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收集。如上《土壤里有什么》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

各自准备新鲜土壤,里面还有活生生的动植物,非常便于观察。再如上《电磁铁》一课时,由于学校库存的材料有限,我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动手的机会,于是我先向学生讲解制作电磁铁所要用到的材料,然后让学生找来有绝缘层的导线、铁钉、电池和大头针,让学生按照课本介绍进行制作电磁铁。由于有了可做实验的材料,学生就能“真刀实枪”地做科学,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二、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而悬念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我们在教学中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验愿望。在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六课《金鱼》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观察了金鱼的外形、运动和吃食后,问:金鱼鱼鳃一分钟开合几次,金鱼不断地喝水,会胀破肚子吗?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弄清其中的奥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

科学实验题 第二单元 1白糖加热变化实验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 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无臭、味涩,易溶于水。白醋的特点:无色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1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我们会听到(嗤 嗤的响声),看到(冒气泡),说明(有气体产生)。 (2)、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壁外壁,感觉(有点凉)。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一一二氧化碳,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3、探究的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我的假设: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方法: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观察发生的现象;(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 氧化碳) 3、将产生的气体导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火焰立刻熄灭。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熄灭。 3、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 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看 一种新物质------------ 二氧化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4、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吗?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答: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确定,铁锈和铁不是相同的物质,即铁锈是一种新生成的物质,所以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5、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铁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材料:3个同样大小的盘子,3枚同样的铁钉、水、菜油 实验方法: 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 里。 4、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实验结果:铁钉在空盘子里是会生锈的,但是生锈的速度很慢;铁钉在菜油盘子中没有生锈;铁钉在水盘子中生锈的速度很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现象很明显。 原因分析: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并且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6、硫酸铜溶液也铁钉的反应 (1)、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看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附着),这就是从硫酸铜溶液中被置换出来的单质 (铜)。 (2)、过一会儿,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浅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会逐渐变浅,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红褐色)。 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三年级实验 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 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 实验步骤: 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实验三:观察一杯水 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 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 3、用嘴巴尝(无味道)。 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 四年级实验 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步骤: 1、正确折叠滤纸。

2、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4、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5、实验结论: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实验二: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 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 2、一个用搅拌棒搅拌,另一个不搅拌,观察现象。 3、实验结论:搅拌能使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不搅拌杯中的食盐溶解较慢,说明搅拌能够加快溶解。 4、将等量的食盐分别同时放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都不搅拌,观察现象。 5、实验结论:热水中的食盐溶解的快,冷水中的溶解的慢,说明用热水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实验三:分离食盐和水 实验材料:浓盐水、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三角架、火柴。 实验步骤: 1、将适量浓盐水倒入蒸发皿中。 2、先在三角架上放石棉网,再把蒸发皿放在上面。 3、点燃酒精灯(注意使用过程中要用酒精灯外焰,灯帽放置方法),加热至蒸发皿内的盐水基本变干。 4、熄灭酒精灯(注意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火焰,别摸三角架)。 5、实验结论:加热能分离出溶解的食盐。 实验四:观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生命。”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听课中发现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往往只流于形成,实验效果低。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改进教材,有效实验;补充延伸,拓展实验”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存在: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分组不合作,多数作壁上观;动手不动脑,探究层次浅;材料杂而乱,摆弄无结果等问题,导致实验教学往往只流于形式,实验效果低。要达到让小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收获大量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的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策略。我结合教学实践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选择合适材料,方便实验操作;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改进教材,有效实验;补充延伸,拓展实验”等几方面作了探讨。试图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求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学课的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组织好学生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那么如何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呢?我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故事、魔术、游戏、实物、悬念等),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磁铁有磁性》一课中,有位教师是通过游戏创设学习情境的。这位教师拿出一个“钓鱼玩具”,请四位学生上讲台比赛“钓鱼”,一下子学生都抢着上去了,学生的兴趣都上来了。当四位学生完成“钓鱼”比赛后,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鱼竿”能把“鱼”掉上来呢?学生很快就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说是鱼钩,有的说是磁铁……,甚至有学生说拿来研究一下。学生们的探究兴趣都被这个游戏激发了,这样后面的实验探究都能有效的开展了。 二、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

2012年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 此套试题兼容了不同教材版本实验,主要涉及一些基本操作 一、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材料:1个矿泉水瓶子、3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1个杯子、纸若干。 实验步骤:实验一: 1、将瓶子装满水,向瓶子里插入两根吸管,用橡皮泥堵住瓶口; 2、通过吸管向瓶内吹气。 (可插入一根吸管,双手握住瓶子,将水挤出) 实验二: 1、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玻璃杯子的杯底; 2、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 3、观察纸巾是否会被水浸湿。 (注意在杯子倒扣水中时不要倾斜,纸巾要塞放杯底,并放牢。) 实验结论:空气会占据空间,也就是说同一空间不会被两种物质同时占据。( 整理器材: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二、实验名称:给试管里的水加热 实验材料:试管架试管酒精灯试管夹试剂瓶石棉网 实验过程: 1、向试管倾倒水;(倾倒方法正确;液体量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2、用试管夹正确夹好试管; (试管夹的夹法、夹试管的部位、手握法) 3、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点燃方法、先预热、外焰加热、试管口不要朝向自己也 不要朝向有人的方向。) 4、加热至沸腾后将水倒入污物瓶,将试管(带夹)放石棉网上冷却 整理器材: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三、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水。 实验过程: 1、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 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准确读数,注意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4、现在测得的温度是:() 整理器材: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小学科学所有实验操作

2、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课题: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操作步骤: 1、将一个烧杯盛冷水,一个烧杯盛热水。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冷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冷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4、测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实验结论: 实验测得冷水的温度是(),热水的温度是()。 注意事项: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3、磁铁的性质 实验课题:磁铁的性质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2块、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塑料小车2个。 操作步骤: 1、吸铁实验:把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放在桌面上,用磁铁的一端去吸,观察实验现象。 2、同极作用:把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塑料小车里,把另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另一辆塑料小车里,用磁铁的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南极(或磁铁的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北极),观察实验现象。 3、异极作用:把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塑料小车里,把另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另一辆塑料小车里,用磁铁的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北极(或磁铁的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南极),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磁铁能吸铁;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注意事项: 1、磁铁容易摔坏,要注意拿好拿稳磁铁。 2、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整理仪器和实验桌。 4、用指南针定方向 实验课题:用指南针定方向 实验器材:指南针 操作步骤: 1、检查指南针是否完好。 2、把指南针盒放平,让指南针自由转动。 3、待指南针的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4、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实验结论: 用指南针能确定东、西、南、北方向。 注意事项: 1、指南针要轻拿轻放。 2、指南针盒要放平。 3、整理仪器和实验桌。 5、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课题: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水 操作步骤: 1、将烧杯装上水。 2、将高锰酸钾药品放入烧杯里。 3、用玻璃棒搅拌。 4、观察高锰酸钾药品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实验结论: 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 注意事项: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策略(1)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增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水平的最好途径。【关键词】:实验材料体验创造力多媒体技术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实行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实行检验和使用的实践——理解——再实践——再理解过程。所以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科学课程必须重视实验。 一、实验材料的选择是重要的环节。 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我在教学《种子萌发的条件》一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怎么也找不到菜豆。在教学前,我请教了别的同行,希望能够得到好的建议。在同行的建议下,我选择了黄豆,花生,绿豆。原因是我考虑到一些实际教学的需要:学生们了解和熟悉这几种种子而且容易收集。相反,教材里面提到的菜豆学生则很陌生,而且我们这里也不易收集。 材料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还以《种子的萌发》为例,单子叶和双子叶的种子——花生和玉米就很典型。而《各种各样的茎》中我就选择了冬青树苗,牵牛花,葡萄苗,趴根草这四种典型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代表性的材料不但决定了学生实验的有效性,而且提升了教师教学的目的性。 二、实验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体验。 理化类的实验应该有所扩展,提升学生兴趣。案例和分析:《物质的变化》中有两个重要的实验,检验淀粉和淀粉与唾液混合的结果。我在教学的时候发现学生对淀粉这种物质的理解在实验后并没有多少提升,于是我开始思考改进实验的内容。我希望能够提升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淀粉的水平,比如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我选择了很多材料来检验——馒头,米饭,马铃薯,面条,薯条,番薯,板栗,玉米,芋头,南瓜等等。在分组检验不同食品的时候,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理解。 动植物观察类的应该利用“童趣”为支撑点。案例和分析:《蜗牛和蝗虫》中学生应该充分地观察这两种动物。为了达到“充分”的目的,我发给学生解剖器材,放大镜,蚊烟,火柴,水杯,树叶。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不是局限于眼睛了,在3个课时的充分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蜗牛原来不吃有蜡质的树叶,蝗虫和蜗牛也会游泳,蜗牛怕烟火,蝗虫不怕烟,怕火,蝗虫和蜗牛的壳里真复杂。制作类的实验应该能“玩地转”。案例和分析:《风的观测》、《做个小磁铁》、《制作我们的小乐器》、《美丽的彩虹》等这些具有小制作性质的实验课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玩耍,学中玩,玩中学,事半功倍。 三、实验中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锻炼。 1、“疑问”的作用。在教《小电珠》一课时,我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电珠发光,而是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电珠发光。”在学生理解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让小电珠发光,既激起学生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

实验1 影子的观察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实验名称:影子的观察 实验目的: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影子、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 实验用品:手电筒、长方体木快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用品,选用材料正确。(1分) 2.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手电筒从稍高于木块的不同角度方向照射物体(1分)。我们看到影子的形状(填“相同”或“不同”)(2分)。 3.用手电筒从木块的相同角度方向,并不断升高高度照射物体(1分)。我们看到影子的长短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填“变长”或“变短”)(2分)。 4.思考:人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侧面对着阳光和正面对着阳光,影子的 不同;上午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比中午在阳光下的影子。(填“长”或“短”)(2分) 5.收拾整理器材。(1分)

实验2 照亮目标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实验名称:照亮目标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 实验用品:手电筒、课本、镜子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1分) 2.照图一那样,将课本放在桌面上,用手电筒从上往下照射课本。画出手电筒光的传播的路线。(2分)。 3.照图二那样,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把课本立起来,这时,怎样放置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课本。画出手电筒光的传播的路线。(4分)。 4.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课本后的小球。(2分) 5.收拾整理器材。(1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实验3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实验名称: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目的: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用品:手电筒(光源)、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孔的直径约1厘米)、3个夹子、空心弯管和直管。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用品,选用材料正确。(1分) 2.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约15厘米,并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2分) 3.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现象,并在(图一)中画出光前进的路线。(2分) (图一) 4.把第二张卡纸向左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现象,并在(图二)中画出光前进的路线。(2分) (图二) 5.用手电筒分别从直管、弯管的一端向里照射。观察管的另一端有无光射出。(1分) 6.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1分) 7.收拾整理器材。(1分)

六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1

实验名称:加热白糖(40分) 实验目标: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 实验器材:白糖、蜡烛、长柄金属匙1把。 实验过程: 一、学生能写出所有器材名称。领取齐全、拿取正确。实验材料选择齐全(5分) 二、加热白糖 1、观察白糖。(5分) 2、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1g左右),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同时观察记录。(5分) 3、白糖刚好熔化没有变色时移开火焰观察这时的变化。(5分) 4、继续加热,至刚变色时观察白糖的变化。(5分) 5、加热结束后,熄灭蜡烛。(5分) 6、比较观察加热后的白糖与加热前的白糖。(5分) 实验结论: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大小等,是物理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5分) 实验名称: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60分) 实验要求:认识显微镜主要结构,能正确使用显微镜。 实验用品:显微镜,纱布,双子叶植物茎永久横切片(或自制的洋葱表皮装片)。 1、清点材料与用具。按材料清单清点材料用品是否齐全。(3分) 2、取放显微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身体左前,距桌边7—15cm。要轻放、放稳。(5分) 3、任意抽测显微镜结构中的2个结构。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目镜、物镜、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遮光器、反光镜。(每个结构5分)共10分) 4、调光。 A、调高镜筒,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手推物镜旋转不得分)。选合适的光圈。(5分) B、左眼视镜同时右眼睁开。用手捏反光镜边缘(不得触及镜片)调反光镜。视野亮度适宜。(5分) 5、安放装片观察。 A、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5分) B、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将要观察的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央。(5分) C、头偏向一侧注视物镜,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盖玻片。(5分) D、左眼视镜同时右眼睁开,用粗准焦螺旋找到要观察的标本移至视野中央。用细准焦螺旋调出清晰物像。(10分) 6, 将显微镜复原装箱放回原处。擦桌子。 A、用纱布擦拭干净显微镜的机械部分。(2分) B、把物镜偏转到通光孔的两侧,把镜筒降至最低。转动反光镜呈竖直方向。(3分) C、轻轻的将显微镜底座的前脚着地放入箱中,放回原处。擦拭桌面。(2分)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实验教学以动手为主,那么,是不是只要准备足够的器材,安排好实验步骤,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实验活动;只要实验顺利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呢?不是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实验教学也不例外,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需要教师的机敏把握和智慧处理策略。而对实验细节的把握,是提升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关注一个细节,就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视一个细节,就可能毁灭一次精彩的实验。所以,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更应关注细节。在教学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注重师生的有效交流与互动,用心观察,善于发现、挖掘,把握时机,加强课堂调控,加强实验的引领、指导和提升。 一、实验前谋选材料,从简求实 课上要用种种材料,是科学课的一大特点,材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期望。教师也许会感到把材料直接交到孩子手中,可能造成无法容忍的混乱。事实上,把精心选配的材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探究,是让他们走上科学道路的一个好办法,关键是要选配好材料,注意发挥材料的最大效益。一套好的材料,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会促成一节好课。 ⒈ 利用材料间的相互关系,灵活加以组合和运用 实验教学能否成功、效果能否达到,不仅仅取决于实验材料是否充足,还取决于实验材料选择是否科学,搭配是否精当。实验材料选择科学、搭配精当,学生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观察方便,现象明显,实验效果就好。 把各种材料放在一起,它们之间便有了一些相互关系,不同的组合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些特定的言行。一盆水,一个软木塞、一个小铁块,这样一组材料学生会有什么结论?学生会说铁块沉下去,软木塞浮上来,材料结构的简单,使他们很难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如果是另一组材料:一盆水、同样形状大小的木块、铁、塑料、胶木,学生又会有什么结论?因为材料间的丰富对比性,将揭示一个规律:同样大小的东西,重的下沉,轻的浮着。那么,是不是材料的结构越复杂越好呢?不是的!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实验一:杠杆平衡的实验 实验器材:支架,杠杆尺,钩码 实验要求:将杠杆尺安装在支架上,确定阻力点,用力点,用不同的方法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是杠杆尺保持平衡。 我的发现:通过以上数据,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斜面省力的实验(六上第一单元)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斜面1个,小木块3个(高低不同) 我的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二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的磁性 试题三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原因

试题四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原因 2.下面是6、1班的同学在研究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 六、观察与思考(18分) 9分) ①说说它们的用力方向有什么不同。 ②说说它们的用力大小有什么不同。 七、实践与探究题(共23分) 1、写出下列装置的名称和它们所起的作用

(1)(2)(3) 图1是作用是。 图2是作用是。 图3是作用是。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主要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大小有关。根据你的实验: (1)请写出你是怎样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关系的。 我的猜想: 实验方法:我应改变因素,使、等因素不发生改变。 (2)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关系时,小明通过改变线圈中电流强度这一因素, 是:。 八、实行 1.在下图中画线,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成滑轮组。 2.在图中,用标记标出磁铁的磁极。 实验:谁赶走了杯中的水(三上第四单元) 实验器材:玻璃杯,水槽,水,纸巾 实验要求:将纸巾放入水中而不打湿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施方案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施方案

20102.09-2013.09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着2001年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探究教学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对“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认识不足,出现了两个极端:—是为了体现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二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这样的两种教学模式看似学生在进行探究,实际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和科学教师已认识到此中的不足,并做了些相关研究和实践。例如:美国的萨玛?沃泽曼、乔治?伊芙妮著的《新小学科学》中强调的把“科学探究”作为儿童思考和做科学的方式从而建立对科学现象的概念的理解;强调“听取报告”,帮助学生建立联接并提升科学素养。以及英国的贾德(Jurd)老师对“孩子在科学活动中是否在思考”的研究,提出了课堂中“为促进学生思考”而进行教学的先进经验和理念。这些研究,促进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为此,我们在前人所取得的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了本课题研究,旨在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开展教师指导策略研究,提高观察和实验的实效性。 二、课题的核心 1.探究式教学策略:教师立足于兰本达教授所提出的“探究——研讨”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探究式教学策略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课题组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 指导策略: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在本课题中教师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设计探究式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营造创新思维的外部条件,促发学生主动探究;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完整版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 作考试试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试题1 探究蜡烛的变化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一、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的变化 二、实验器材:蜡块、蜡烛、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烧杯、白瓷碗、澄清石灰水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设备 4、整理实验台,器材复位。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试题2 辨别物质的酸碱性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一、实验目的:辨别物质的酸碱性 二、实验器材:烧杯、滴管、紫甘蓝水、白醋、澄清石灰水、自来水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设备 3、实验结论:像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像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 4、整理实验台,器材复位。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试题3 探究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一、实验目的:探究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二、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水槽、水、小石块、坩埚钳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设备 2、实验操作 4、整理实验台,器材复位。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试题4 探究能量的转换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一、实验目的:探究能量的转换

二、实验器材:火柴、花生米、铁丝、暖水瓶软木塞(或橡皮泥)、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适量)、温度计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设备 2、实验操作 4、整理实验台,器材复位。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试题5 探究瓶子吹泡泡的原因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一、实验目的:探究瓶子吹泡泡的原因 二、实验器材:雪碧瓶、橡皮泥、吸管、色素、热水、冷水、培养皿、小杯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设备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斜面是否省力? 1、实验题目:斜面是否省力? 2、我的猜测: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3、变量:是否利用斜面。 4、常量:物体提升的高度、提升的重物、测力计 5、实验过程:①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②测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高度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两次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结论: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二、斜面的坡度大小(倾斜角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 3、不改变的条件:斜面的高度、测力计、小重物_。 4、操作方法:①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 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 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请你仔细分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要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哪一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题目,材料,实验步骤。 1、实验题目:报纸和普通白纸,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2、我的猜想:普通白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3、实验材料:报纸、白纸、小木块、大头针 4、变量:纸张的不同(白纸和报纸) 5、常量:纸张的大小、小木块之间的距离(桥墩的距离) 6、实验过程:①用两块小木块做成桥墩,把报纸放在上面做桥面,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②把普通白纸放在桥墩上,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③比较哪一种纸放的大头针多,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就更强。 四、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线圈的圈数。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20圈;②40圈;③80圈。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电流强度、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2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8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④比较三次电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得出结论。 (结论: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五、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电流强度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流的强度大小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电流越强,磁力越大;电流越弱,磁力越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电流的强度(电池的数量)。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一节电池;②两节电池;③三节电池。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线圈的圈数、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一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两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三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