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系统设备清单

防排烟系统设备清单

办公A楼防排烟系统设备清单

移交单位:上海科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移交人:

接受单位:上海松江晟阳房地产项目开发有限公司

接受人:

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重要消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将从今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于2018年05月01日联合发布,2018年08月01日实施。 前言▼▼▼▼▼▼▼▼▼▼▼▼▼▼▼▼▼▼▼▼▼▼▼▼▼▼▼▼▼▼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 号)的要求,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深入调研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认真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吸收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设计、监理、施工、产品制造、消防监督等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9 章和7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防烟系统设计,排烟系统设计,系统控制、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验收和维护管理等。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公 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路69 号,邮政编码: 61003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录

防排烟系统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防排烟系统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本工程涉及专业较多,为圆满实现工程的工期、质量目标,一方面,我们在施工方案上要充分发挥我公司的专业技术优势、机械化施工优势,在项目部的统筹组织下,细化作业工序,合理搭配,进行立体交叉作业,合理的安排工作面;另一方面,运用系统论的概念和方法,编制施工工艺流程、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保证措施,通过加强工序管理,建立严密、高效的管理体系,优化组合、动态管理,实现从施工准备、物料供应到工程施工安装的全程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机械防排烟系统包括:正压送风系统和排烟系统。 1、施工条件: (1)管道的密闭套管在土建模板封闭前进行安装。 (2)明装托、吊管道必须在车库的结构顶板完成后进行。 (3)管道安装在结构完成后墙面未装修前进行进行,应有明确的标高线。 2.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风管及部件制作→风管及部件安装→风管漏光、漏风检查→管道防腐→单机试运转→系统联合试运转调试。 3、风管及部件制作: ①、风管及部件选用的材料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②、风管及部件的几何尺寸,外观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③、风管及部件法兰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且风管法兰具有互换性。 ④、风管及法兰的防腐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风管及部件的安装: ①、支、吊架的安装间距,要符合规范要求。固定要垂直、牢固,以保证施工质量和美观的要求。 ②、风管及部件安装过程中不得有使风管及部件发生变形或使风管截面减少的操作行为。③、风管法兰的垫料厚度宜为3-5mm。 ④、管道的安装,应按自下而上、先里后外、先大后小的原则,按设计及规范的要求进行。保证横平竖直。 ⑤、管道穿墙、过楼板处,应加套管,管道连接件及接口部位不应置于套管内。穿墙套管长度不得小于墙厚。套管与管道的间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塞密实。 ⑥、对所安装完毕的敞开管口需进行临时封堵,以防建筑垃圾、砂浆等灌入。 5、风机及系统组件、配件、其他设备安装: 风机、系统组件、配件及其他设备安装施工前,应对系统采用的其他设备、材料进行现场检查,并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风机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1、《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的有关规定。风机与风管连接处应设置柔性连接管,柔性连接管不得作变径。风管阀门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阀内应清洁、无堵塞、无渗漏;阀门的执行器应有明显的启闭标志,且不得有妨碍其动作的障碍物。消声器的安装位置、高度符合规范要求;静压箱的安装位置、规格尺寸满足设计要求。消声器和消声弯头应单设支架,其重量不得由风管承受。 6、系统的漏风和漏光检测: 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漏光和漏风检测。漏风量、漏光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7、系统调试: 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系统性能调试。系统调试的内容包括:单机试运转、联合试

防烟排烟系统组件(设备)安装前检查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4503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防烟排烟系统组件(设备)安装前检查标准版 本

防烟排烟系统组件(设备)安装前 检查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防烟排烟系统施工安装前,按照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需要对系统组件及其他设备、材料进行现场检查(检验),不合格的组件、设备、材料不得使用。 一、质量控制文件检查 设备材料到场后,需认真核对各组件、管件及其它设备质量控制文件进行查验,经查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安装。 (一)检查内容 系统组件、管件及其它设备、材料等到场后,对

其质量控制文件的下列内容进行查验: 1.系统组件、设备、材料的铭牌、标志、出厂产品合格证、消防产品的符合法定市场准入规则。 2.风机、正压送风口、防火阀、排烟阀等系统主要组件、设备经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合格的法定检测报告。 (二)检查方法及要求 对照到场组件、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查验、核对其出厂合格证、质量认证证书、法定检测机构的检测合格报告等质量控制文件是否齐全、有效,比对复印件与原件是否一致。 二、现场检验 系统组件、材料、设备到场后,对其外观、规格型号、基本性能、严密性等进行检查。 (一)检查内容及要求

1.风管检查 (1)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当采用金属风管且设计无要求时,钢板或镀锌钢板的厚度应符合表3-11-2-1的规定; 表3-11-2-1 钢板风管板材厚度 风管直径D或长边尺寸b (mm)送风系统(mm)排烟系统 (mm) 圆形风管矩形风管 D(b)≤320 0.50 0.50 0.75 320<D(b)≤450 0.60 0.60 0.75 450<D(b)≤630 0.75 0.60 0.75 630<D(b)≤1000 0.75 0.75 1.00 1000<D(b)≤1250 1.00 1.00 1.00

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重要消息: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将从今天开始实施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于2018年05月01日联合发布,2018年08月01日实施。 前言 ▼▼▼▼▼▼▼▼▼▼▼▼▼▼▼▼▼▼▼▼▼▼▼▼▼▼▼▼▼▼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深入调研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认真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吸收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设计、监理、施工、产品制造、消防监督等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9章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防烟系统设计,排烟系统设计,系统控制、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验收和维护管理等。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路69号,邮政编码:61003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新防排烟规范调整汇总

固定窗 4.1.4下列地上建筑或部位,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尚应按本标准第4. 4 .14条?第4. 4. 16条的要求在外墙或屋顶设置固定窗: 1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500m2的丙类厂房(仓库); 2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 3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60m的走道; 5靠外墙或贯通至建筑屋顶的中庭。 注:当符合本标准第4. 4 .17条规定的场所时,可采用可熔性采光带(窗)替代作固定窗。 4. 4 . 14按本标准第4. 1. 4条规定需要设置固定窗时,固定窗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 疋: 1非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应布置在每层的外墙上; 2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应布置在屋顶或顶层的外墙上,但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以 及采用钢结构屋顶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建筑应布置在屋顶。 4. 4 . 15固定窗的设置和有效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在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其总面积不应小于楼地面面积的2%。 2设置在靠外墙且不位于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单个固定窗的面积不应小于1m2,且间 距不宜大于20m,其下沿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层高的 1 /2。供消防救援人员进 入的窗口面积不计入固定窗面积,但可组合布置。 3设置在中庭区域的固定窗,其总面积不应小于中庭楼地面面积的5%。 4固定玻璃窗应按可破拆的玻璃面积计算,带有温控功能的可开启设施应按开启时的 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4. 4 . 16固定窗宜按每个防烟分区在屋顶或建筑外墙上均匀布置且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防烟分区 4. 2. 4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表 4. 2 . 4的规定,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8倍。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 标准G B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前言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 77号)的要求,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深入调研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认真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吸收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设计、监理、施工、产品制造、消防监督等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9章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防烟系统设计,排烟系统设计,系统控制、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验收和维护管理等。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路69号,邮政编码:61003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及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参编单位: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上海迈联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市泰昌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长春阔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王炯张洁玉寿炜炜刘激扬沈纹张磊 马恒李彦军朱鸣夏令操刘文利徐稳龙尹航? 周强韩峥王钊彭琼朱晔盛袁昕廖坚卫? 张兢刘卫江李德品盛伟军刘建宏黄德祥 主要审查人:罗继杰倪照鹏刘国祝马伟骏周敏金丽娜王厚华 张旭赵克伟易岚薛亚群祁晓霞张兴权张树平 条文说明 编制说明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经住房城乡建设部2017年11月20日以第1741号公告批准发布。

2018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如何备考

2018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如何备考 防排烟新规,千呼万唤始出来。 而留给各位考生的备考时间也只剩下百余天,再加上新教材也在该新规范正式实施前20天刚刚出版“面世”,很多考生都有一个大大的疑问,这一块到底会怎么考?在接下来的准备中究竟要怎么学?要弄清怎么考怎么学的问题,其实很简单。 本文将从4个方面内容给考生一个明细的知识解读: 第一:面对新教材、新规范,我们如何应对? 第二:新教材修订的重要考点变化? 第三:新规范强制性条款要求 第四:新规范和老规范的内容变化对比 首先,面对新教材、新规范,我们如何应对? 只要我们做到:对照规范,咬紧教材,紧扣大纲,掌握重点,则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压力。 新规范报批稿和最终实施稿内容之间有些细微的差异,而新教材由于早于新规范实施时间出版,和新规范实施稿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吻合”,因此我们大胆的预测,今年的防排烟内容不会很深很难。但同时,必须强调一点:由于新规范的出台,那么这一块的分数势必会比往年有所增加,这一点要引起考生足够重视。 我们学习的重点要倾向于,新教材和新规范都做了重要修订的部分。 那么接下来这一块的学习中,我们只需要在常规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重要变化内容加以强化学习就可以了。下面第二个问题,我来说说重点变化。 第二:新教材修订的重要考点变化?

教材是纲。教材内容变化相对于规范内容的变化更加重要一些,我们要做重点掌握。下面对教材中重要考点的变化做出总结。 1、防烟分区面积 16版教材P85:防烟分区不宜大于2000㎡,长边不应大于60m.当室内高度超过6m且具有对流条件时,长边不应大于75m。 18版本教材P94: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当空间净高小于等于3.0m时,不应大于500㎡;当空间净高大于3.0m、小于等于6.0m时,不应大于1000㎡;当空间净高大于6.0m、小于等于9.0m时,不应大于2000㎡。 新的烟规4.2.4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表4.2.4的规定,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8倍。 注:1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的走道宽度不大于2.5m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不应大于60m。 2当空间净高大于9m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设施。 3汽车库防烟分区的划分及其排烟量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的相关规定。 解读:规范对防烟分区面积做了细化,同时表格中没有18版新教材中修改的小于等于9m的要求,所以按照规范,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这样的: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当空间净高小于等于3.0m时,不应大于500㎡;

消防防排烟阀规范

消防防排烟阀规范 篇一:消防验收规范(防排烟篇) 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防排烟系统篇) 1.1 设备及配件进场 1.1.1 一般规定 1 主要设备应有装箱清单、设备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等随机文件,进口设备还应具有商检合格的证明文件。所有产品的型号、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 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开箱检查,并形成验收文字记录。参加人员为建设、监理、施工和厂商等方单位的代表。 3 设备就位前应对其基础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安装。 4 设备的搬运和吊装必须符合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规定,并应做好设备的保护工作,防止因搬运或吊装而造成设备损伤。 1.1.2 风管 1 普通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金属风管的钢板或镀锌钢板的厚度不得小于表7.1.2的规定。表1.1. 2 钢板风管板材厚度(mm) 风管直径或长边尺寸b 送风系统 1 b?320 320,b?450 450,b?630 630,b?1000 1000,b?1250 1250,b?2000 2000,b?4000 0.5 0.6 0.6 0.8 1.0 1.0 1.2 排烟系统 0.8 0.8

0.8 1.0 1.0 1.2 按设计 检查数量:按材料与风管加工批数量抽查10%,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法:查验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尺量、观察检查。 2 防火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 风管的本体、框架与固定材料、密封材料等必须为不燃材料,耐火极限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材料与风管加工批数量抽查10%,不得少于5件。检查方法:查验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观察检查。 1.1.3 风管部件 1 防火阀和排烟防火阀必须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具有 2 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按种类、批抽查10%,不得少于,个。 检查方法:核对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 2 电动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排烟口和送风口的驱动装置,动作应可靠。 检查数量:按批抽查10%,不得少于1个。 检查方法:核对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观察或测试。 1.1.4 风机 1 防、排烟风机必须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核对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 1.1.5 其他附件

防排烟施工技术标准

精心整理 防排烟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1.执行规范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1-98)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注:包括但不限于以上规范、标准,且以上规范、标准若有更新及替换,自动按最新现行版执行。 2.工程简介及施工范围 123房。 4 3.3.1他管线穿越。各类风管部件及操作机构的安装,应能保证其正常的使用功能,并便于操作。 3.2斜插板风阀的安装,阀板必须为向上拉启;水平安装时,阀板还应为顺气流方向插入。 3.3止回阀安装的方向应正确。 3.4防火阀、排烟阀的安装方向,位置应正确,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墙表面不应大于200mm. 3.5风管安装前,清除内、外杂物,并做好清洁和保护工作; 3.6风管安装的位置、标高、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现场风管接口的配置不得缩小其有效截面。 3.7连接法兰的螺栓应均匀拧紧,其螺母宜在同一侧。 3.8风管接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

3.9柔性短管的安装,应松紧适度,无明显扭曲。 3.10可伸缩性金属软风管的长度不宜超过2m,并不应有死弯或塌凹。 3.11风管与砖、混凝土风道的连接接口,应顺着气流方向插入,并应采取密封措施。风管穿出屋面处应设有防雨装置。 3.12防排烟系统风管支吊架安装技术要求 3.12.1风管水平安装,直径或长边尺寸小于400mm,间距不应大于4m;大于400mm不应大于3m。 3.12.2风管垂直安装,间距不应大于4m,单根直管至少应有2个固定点。 3.12.3托架、吊杆的螺孔应采用机械加工,不得用气割和电焊开孔。 3.12.4 安装。 3.12.5 置。 3.12.6 偏差为 大于 3.12.7 大于 3.13 3.13.1 。 3.13.2 3.13.3 3.13.4 3.14 3.1 4.1风管与风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边框与建筑装饰面贴实,外表面应平整不变形,调节应灵活。 3.1 4.2风口水平安装,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3/1000,风口垂直安装,垂直度的偏差不应大于2/1000。 3.1 4.3铝合金条形风口的安装,其表面应平整,线条清晰,无扭曲变形、转角、拼缝处应衔接自然,且无明显缝隙。 3.15.所有静压箱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其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有关规定执行。

防排烟及通风系统施工工艺

施工流程图: Ⅰ、通风、防排烟、空调风管制作 1、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消耗和成品的完好性,采取车间预制现场装配的方法,即车间采用机械化加工成半成品形式运输到现场组合装配。 2、风管材质及连接见下表

3、金属矩形风管边长>630mm,保温风管边长>800mm时,且管段长度大于 1250mm或低压风管单边平面积大于1.2平方米、中、高压风管大于1.0平方米,均应有加固措施。 4、如果风管中增加一道支撑隔板,材料厚度与风管相同。风管的支管与干管相接处为三通分路,当支管与干管的底面(或顶面)相距<150mm时,做成弧形三通,相距在150mm以上者做成插管式三通,连接要严密。 5、风管弯头按《91SB6》标准图制作。空调、通风系统风管软接头可采用帆布 制作,排烟系统可采用不燃软性材料制作。 6、金属矩形风管与角钢法兰连接时,当管壁厚度≤1.5mm时可采用翻边铆接, 铆接应牢固;当管壁厚度>1.5mm时,可采用满焊或翻边间断焊。矩形风管法兰 用镀锌铆钉铆固,法兰在铆固前先除锈再刷樟丹两道,矩形风管咬口处应严密、平整、无毛刺。 7、通风管道的联接方式为角钢法兰联接,适用于高压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及超静压系统)。角钢法兰联接方式: 金属矩形风管法兰用料规格表

(1)空调风管长边尺寸大于500mm直角弯头应加导流片。导流片的弧度应与 弯管角度相一致。风管转弯半径一般R=D。矩形短半径弯头应加导流叶片,导 流叶片厚度为风管的两倍,不小于60mm,片数不得少于两片。 (2)导流片的迎风侧边缘应圆滑,其两端与管壁的固定应牢固,同一弯管内导流片的弧长应一致。 9、风管的咬口形式做如下选择:矩形风管或配件的四角组合采用联合角咬口。咬口宽度和留量根据板材厚度定,具体尺寸见下表: 10、风管咬口缝结合要紧密,咬缝宽度要均匀,操作时,用力均匀,不宜过重,不能出现有半咬口或胀裂现象。 11、风管外观质量应达到折角平直,圆弧均匀,两端面平行,无翘角,表面凹 凸不大于5mm;风管与法兰连接牢固,翻边平整,宽度不小于6mm,紧贴法兰。 Ⅱ、风管部件及支、吊架安装 工艺流程: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强条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强条 3.1.2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和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1.5(2)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3.2.1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2的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3.2.2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0m2,共用前室合用前时不应小于3.0m2。 3.2.3采用自然通风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0m2。

3.3.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性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3.3.7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送风管道的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 3.3.11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m2的固定窗。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m2的固定窗。 3.4.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 4.4.1当建筑的机械排烟系统沿水平方向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机械排烟系统应独立设置。 4.4.2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其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公共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50m,住宅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通风防烟排烟系统工程施工方法

通风防烟排烟系统工程施工方法 通风防烟排烟系统工程施工方法 1系统说明 消防防排烟及通风防火措施人防地下室走道,大于50m2 的房间及变电室设消防排烟,排烟口为常闭型,设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变电室设排烟补风机,其余自然补入。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排烟时联锁控制关系;火灾信号→排烟口(阀)打开→排烟风机及对应补风机启动。 风道穿越防火墙、机房变配电室等重要房间,以及垂直风道与每层水平风道交接处设70℃防火阀。穿越防火分区的防火阀均有电信号引至消防控制室。 2施工程序 3通风防排烟系统施工方法及措施 一、风管与风管部件制作 1、金属风管制作 a、钣金:基本的划线方式是:直角线、垂直平分线、平行线、角平分线、直线等分、圆等分等。展开方法宜采用平行线法、放射线法和三角线法。根据图和大样风管不同的几何形状和规格,分别划线展开,并进行剪切。下料后在轧口之前,板材必须倒角。金属风管采用咬口、铆接、焊接等连接方法。咬口、铆接、焊接均按要求制作。制作金属风管,板材的拼接咬口和圆形风管的闭合咬口,可采用单咬口,矩形风管或配件,可采用转角咬口,联合交咬口,按扣式咬口,圆形弯管可采用立咬口。 钢板厚度小于或等于1.2mm 可采用咬接,大于1.5mm 可采用焊接,翻边对焊宜采用气焊。 b、法兰:方、矩形法兰由地根角钢组焊而成,划线下料时应注意使焊成后的法兰内径不能小于风管的外径,用切割机按线切断,下料调直后放在冲床上冲击或钻床钻铆钉孔、螺栓孔,孔距不应大于150mm,且须导分均匀,四角有螺栓孔,并且备互换性。冲孔后的角钢放在焊接平台上进行焊接,焊接时按各规格模具卡紧。 圆形法兰用角钢或扁钢制作,先将整根角钢或扁钢放在冷煨法兰圆机上,按所需法兰直径调整机械的可调零件,卷成螺栓形状,将卷好后的型钢画线割开,逐个放在平台上找平找正,并进行焊接、冲孔或钻孔。 铁皮插条法兰和不锈钢,铝板风管法兰按其规定制作,铁皮插条法兰有:U 型插条法兰,平面S 型插条法兰和平面立筋插条法兰等。 c、风管:矩形风管边长大于或等于630mm,其管段长度在1.2M 以上均应采取加固措施。如采用角钢加固、角钢框加固、风管壁棱线加固或风管滚槽加固。 风管与扁钢法兰可采用翻边连接。风管与角钢法兰连接时,风管壁厚度小于或等于1.5mm 可采用翻边铆接,风管壁厚大于1.5mm 可采用翻边点焊或沿风管管口周边满焊。点焊时法兰与管壁外表面贴合,满焊时法兰应伸出风管管口4—5mm。 法兰套在风管上,管端留出7—10mm 左右翻边量,管折方线与法兰平面应垂直。用铆钉将风管与法兰铆固,并留出四周翻边,翻边应平整,不应遮住螺孔,四角应铲平,不应出现豁口,以免漏风。 风管与小部件(风嘴、短支管等)连接处,三通、四通分支处要严密,缝隙处应利用锡焊或密封胶堵严以免漏风。使锡焊、熔焊时锡液不许着水,防止飞溅伤人。 风管支吊架、法兰刷漆防腐不应在低温(底于+5℃)和潮湿(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环境下进行。刷漆前应清除表面灰尘、污垢与锈斑,并保持干燥,刷漆时应时漆膜均匀,不得有堆积、漏涂、皱纹、气泡及混色等缺陷。

防排烟系统安装技术要求[1]

防排烟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风管支、吊架制作安装 2、吊架根部材料的选配 采用/ 50*5角钢和吊杆尺寸相匹配的膨胀螺栓。 3、支、吊架上的安装孔应采用机械加工,不得用气割等热加工开孔。 4、吊杆与根部角钢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吊杆与横梁采用螺纹方式连接,各部件 做好防锈处理后方可进行安装。 1、矩形风管粱、楼板吊架型的材料选配 矩形风管架型横梁、吊杆应平直,不得扭曲,吊杆上的螺纹完整、光洁。

5、风管吊架的吊杆露出部位应不大于30mm 6、支、吊架不得设在风口、阀门、检查门及自控机构处;吊杆不宜直接固定在 法兰上。 7、风管支、吊架的间距,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平风管:当直径或长边尺寸小于400mm寸,间距不应大于4m大于或等于400mm寸,不应大于3m并应在适当位置设固定卡。 2)垂直风管:间距不得大于4m当建筑物层高在4m以上时,每层的风管固定件不得少于2个。室外风管的支、托架应直接托于法兰下。

3)当水平悬吊的主、干风管长度超过 20m 时,应设置防止摆功的固定点,每 个系统不应少于1个。 8、支、吊、托架安装应进行放线,确定位置、标高及坡度。 二、风管与部件的安装 1 2. 排烟系统风管钢板厚度可按高压系统。 3?特殊除尘系统风管钢板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4?不适用于地下人防与防火隔墙的预埋管 2、密封垫料应为不燃材料。 3、金属风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风管板材拼接的咬口缝应错开,不得有十字型拼接缝。 2)、金属风管法兰材料规格不应小于表 1的规定。中、低压系统风管法兰的螺栓 及铆钉孔的孔距不得大于150mm 高压系统风管(防排烟系统按高压系统执行) 不得大于100mm 矩形风管法兰的四角部位应设有螺孔。 金属矩形风管法兰及螺栓规格表1

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精选文档

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究所(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路69号,邮政编码:61003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术语 符号 3 防烟系统设计 一般规定 自然通风设施 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计算 4 排烟系统设计 一般规定 防烟分区 自然排烟设施 机械排烟设施 补风系统 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5 系统控制 防烟系统 排烟系统 6 系统施工

一般规定 进场检验 风管安装 部件安装 风机安装 7 系统调试 一般规定 单机调试 联动调试 8 系统验收 —般规定 工程验收 9 维护管理 附录A不同火灾规模下的机械排烟量 附录B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 附录C防烟、排烟系统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附录D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 附录E防烟、排烟系统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记录 附录F防烟、排烟工程验收记录 附录G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检查项目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

1 总则 为了合理设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保证施工质量,规范验收和维护管理,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对于有特殊用途或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当专业标准有特别规定的,可从其规定。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结合建筑的特性和火灾烟气的发展规律等因素,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有关准入制度的产品。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2 术语和符号 术语 防烟系统 通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火灾烟气在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内积聚,或通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阻止火灾烟气侵入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的系统,防烟系统分为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排烟系统 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方式,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火灾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分为自然排烟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

防排烟系统施工组织设计

消防排烟系统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方案) 苏州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9月10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三、工程施工范围 四、工程施工管理 五、工程施工准备 六、施工方案与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七、质量与安全保证措施 八、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九、临时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十、冬、雨季施工措施 十一、服务承诺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苏州市相城区城北机动车(二手车)检测中心消防排烟工程 1.工程名称:苏州市相城区城北机动车检测中心消防排烟工程 2.工程地点: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太阳路南、御窑路西 3.建设单位:苏州市相城区城北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苏州江南意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 监理单位:苏州建园建设工程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二、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本方案编制依据工程施工图,参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图集等进行编制。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 5、《安装工程分项施工工艺手册》; 6、《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装技术规范》; 三、工程施工范围 本工程按照设计单位的工程施工图,机械防排烟系统的工作内容包含所有正压

送风、排烟系统相关的管道、设备的采购、安装等。 四、工程施工管理 为确保本工程能按期竣工,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达到优良,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我方的管理模式,本工程拟采用以我方本部为依托、由专门的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的管理方式。 (一)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及技术支持,由我方本部负责;商务管理、材料管理,由项目经理部协助公司本部进行;施工及施工管理由项目经理部负责。(二)项目部组成 项目部下设施工班组,并可根据施工进度及甲方的工期要求,动态地调整施工人员。 (三)工程管理原则 1、项目部各职能人员须按职能分工要求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各司其职,履行

消防验收要求规范(防排烟篇)(DOC)

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防排烟系统篇) 1.1设备及配件进场 1.1.1 一般规定 1主要设备应有装箱清单、设备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等随机文件,进口设备还应具有商检合格的证明文件。所有产品的型号、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开箱检查,并形成验收文字记录。参加人员为建设、监理、施工和厂商等方单位的代表。 3设备就位前应对其基础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安装。 4设备的搬运和吊装必须符合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规定,并应做好设备的保护工作,防止因搬运或吊装而造成设备损伤。 1.1.2风管 1普通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金属风管的钢板或镀锌钢板的厚度不得小于表7.1.2的规定。 表1.1.2钢板风管板材厚度(mm ) 风管直径或长边尺寸b 送风系统排烟系统 b <320 0.5 0.8 320 v b <450 0.6 0.8

450 v b <630 0.6 0.8 630 v b <1000 0.8 1.0 1000 v b <1250 1.0 1.0 1250 v b <2000 1.0 1.2 2000 v b <4000 1.2 按设计 检查数量:按材料与风管加工批数量抽查10%,不得少于5件。 检查方法:查验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尺量、观察检查。 2防火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风管的本体、框架与固定材料、密封材料等必须为不燃材料,耐火极限应符合设计的规定。检查数量:按材料与风管加工批数量抽查10%,不得少于5件。检查方法:查验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观察检查。 1.1.3风管部件 1防火阀和排烟防火阀必须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按种类、批抽查10%,不得少于2个。 检查方法:核对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 2电动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排烟口和送风口的驱动装置,动作应可靠。 检查数量:按批抽查10%,不得少于1个。 检查方法:核对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观察或测试。

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重要消息: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将从今天开始实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于2018年05月01日联合发布,2018年08月01日实施。 前言 ▼▼▼▼▼▼▼▼▼▼▼▼▼▼▼▼▼▼▼▼▼▼▼▼▼▼▼▼▼▼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深入调研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认真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吸收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设计、监理、施工、产品制造、消防监督等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9章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防烟系统设计,排烟系统设计,系统控制、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验收和维护管理等。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路69号,邮政编码:61003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防烟系统设计 3.1 一般规定 3.2 自然通风设施 3.3 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3.4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计算 4 排烟系统设计 4.1 一般规定 4.2 防烟分区 4.3 自然排烟设施 4.4 机械排烟设施 4.5 补风系统 4.6 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5 系统控制 5.1 防烟系统 5.2 排烟系统 6 系统施工 6.1 一般规定

苏州《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宣贯疑难问题解答

苏州《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宣贯疑难问题解答 问题1:公式3.4.6 中N1 的取值 解答:地上楼梯间,大于24m,N1 取3,小于24m,N1 取2;地下楼梯间,不管多少层,N1 都取1;前室,3 层以内,N1 取层数,3 层以上,N1 取3。 问题2:自然防烟的窗户要求 解答:楼梯间和前室采用自然防烟时,外窗的面积均为可开启面积,也就是玻璃的面积,而非有效开启面积,开窗形式不限。因为楼梯间和前室的目的是防烟,而非排烟,火灾不会发生在楼梯间或前室,无需采用有效开窗面积。 问题3:关于固定窗的定义 解答:固定窗一定是外窗,应设置在外墙或屋顶,且平时不可开启。规范中关于固定窗的要求,均来自一线部队的意见,满足实战需求。 问题4:关于防烟和排烟的分段高度 解答:规范中的50m 和100m 均为服务区间的高度,而非建筑高度。如公建地上48m,地下5m,地上+地下大于50m,则需要分段排烟。另外,如风机未放置在服务区间,风机的压头要考虑非服务区间的损耗。 问题5:地上房间面积小于500㎡无需补风 解答:无论房间排烟量多大,无论房间的门是否为防火门,无论房间是否为内区,只要面积小于500㎡,均不需要补风。因为房间面积小,疏散快,另外,根据实验,连续排烟1 小时,不会形成太大的负压。地下走道或房间若采用机械排烟,均需设置补风。 问题6:上悬窗的使用 解答:房间面积小于200㎡时,自然排烟可以采用上悬窗,房间面积大于200㎡时,不能采用上悬窗,因为上悬窗不利于烟气排出。 问题7:负担不同净高场所排烟量的计算 解答:净高6m 及以下场所的排烟量为A,净高6m 以上场所的排烟量为B,其中A 为同一防火分区中任意两个相邻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B 为最大的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A 和B 取大值为系统排烟量。

防排烟系统施工方法

防排烟系统施工方法 防排烟系统 1、防排烟部分施工范围:风机、控制柜、防火阀、电线电缆。 2、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风管及部件制作→风管及部件安装→风管漏光、漏风检查→管道防腐→单机试运转→系统联合试运转调试。 3、风管及部件制作: ①、风管及部件选用的材料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②、风管及部件的几何尺寸,外观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③、风管及部件法兰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且风管法兰具有互换性。 ④、风管及法兰的防腐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风管及部件的安装: ①、支、吊架的安装间距,要符合规范要求。固定要垂直、牢固,以保证施工质量和美观的要求。 ②、风管及部件安装过程中不得有使风管及部件发生变形或使风管截面减少的操作行为。 ③、风管法兰的垫料厚度宜为 3-5mm。 ④、管道的安装,应按自下而上、先里后外、先大后小的原则,按设计及规范的要求进行。保证横平竖直。 ⑤、管道穿墙、过楼板处,应加套管,管道连接件及接口部位不应置于套管内。穿墙套管长度不得小于墙厚。套管与管道的间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塞密实。 ⑥、对所安装完毕的敞开管口需进行临时封堵,以防建筑垃圾、砂浆等灌入。 5、风机及系统组件、配件、其他设备安装: 风机、系统组件、配件及其他设备安装施工前,应对系统采用的其他设备、材料进行现场检查,并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风机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1、《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 的有关规定。风机与风管连接处应设置柔性连接管,柔性连接管不得作变径。风管阀门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阀内应清洁、无堵塞、无渗漏;阀门的执行器应有明显的启闭标志,且不得有妨碍其动作的障碍物。消声器的安装位置、高度符合规范要求;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详]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焦点释疑千呼万唤始出来!8月1日正式实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终于压轴正式公布! 大家一直非常关注新标准的具体内容将对今后的设计和施工带来哪些影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专业副总工/研究员李向东老师(文中“笔者”)曾在其个人微信号“木子暖通”中发布过“《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百问”,对新标准中的一些疑问进行了解读,得到不少朋友的反馈。此次,《暖通空调》杂志社特别邀请李老师针对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再梳理,希望有助于大家对标准的理解和学习。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李老师在“百问”中的解读,还是本文的“释疑”,都是仅作为参考。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知道,即使是规范编制专家的答复,也不能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工程设计的依据只能是正式出版的规范条文、以规范组名义的书面答复和当地消防局的解释等。 加压送风部位 标准/规范原文 3.1.3.第1款当独立前室或合用前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 (1) 采用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

(2) 设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 3.0㎡。释疑:不设防烟系统的意思,就是没有自然通风条件的楼梯间也可以不设置送风系统。 标准/规范原文 3.1.3.第2款当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释疑: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无论楼梯间是否具备自然通风条件,均应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指在走道进入前室的门口上方,设置类似于风幕的送风口,风口长度宜较门宽各超出100mm。“正对前室入口”指针对走道至前室的疏散门门口。分别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