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XX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积极深化基层医改。XX年,XX县基层医改正式启动,试点阶段重点抓好五个方面改革: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三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开,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四是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取消“以药补医”,实行零差率销售;五是推进保障制度改革,确保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正常运转。XX年,基层医改进入巩固完善阶段,主要开展五项工作:一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管理;四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和回款程序;五是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XX年以来,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破解医改难题。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为重点,组建县域医共体,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进财政定项补助,取消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了政府投入责任。

回顾XX县基层医改历程,取得的成效不容置疑。但是,与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政策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

比较薄弱,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设备落后等问题突出,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基层卫生人才招录和培养力度。通过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实施医疗卫生单位招聘计划单列,可在乡镇卫生院编制内拿出一定比例的编制,通过公开招聘方式择优聘用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加强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探索县乡村医疗机构纵向合作新机制。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探索建立上下联动、资源整合、利益共享的纵向合作机制,营造县级医疗机构的人才、技术、设备、管理等优质资源向乡镇卫生院流动的良好氛围。县级医疗机构可选派一定比例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职;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骨干可上挂县级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县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

三、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实行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等方面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提高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

的补助标准。着力加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管理,实施新一村卫生计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

四、进一步加大基层卫生投入力度。各级财政需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卫生事业的投入。乡镇卫生院取消收支两条线管理,其编制内人员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设备更新、人才培养、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等相关经费应予以保障。切实加强对基层卫生工作的领导,将基层卫生机构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解决基层卫生计生服务机构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完整word版)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一、目前制约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主要问题: 1、卫生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卫生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瓶颈”。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有其自身行业的特点,从培养到使用其周期比较长。而我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的情况呈现出职称低、学历低、分布不平衡,一身多职,难于考核。由于人才方面的问题,导致一是部分卫生院难于排班;二是“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服务难以有骨干支撑;三是大量医疗设备闲置,无人操作;四是派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无法安排;五是专业技术人员后续难继,面临断层;六是形成医生留不住,患者不愿来的恶性循环局面。 2、药品种类少,难以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 自2010年实施“药品三统一”以来,各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常常出现短缺,原因是供货商配送不及时和供货商货源不足,一些很常用、很普通的药品、品牌药品不在“三统一”招标范围之内,更有一些中标产品出现弃标、废标的产品,所以经常导致卫生院无药,住院病人常常外出购药的现象,外出购药也给临床用药带来了安全隐患,外购的药合疗又不能报销,由此住院病人常常要求转院或者自动出院而去大医院就医的局面,使卫生院的病员流失严重,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这无形中加大了患者的负担。药品配送企业只有一家,品种单一,无法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儿童用药、妇科用药、感冒用药以及乡村医疗机构常用的药品如安乃近、去痛片、阿莫西林胶囊等均未进入中标目录,医疗机构又不敢贸然从其他渠道购进,对日常诊疗有极大影响。药物的短缺致使老百姓常常不满,怨声载道,骂话连篇,使医患关系更加

紧张。 3、卫生经费严重不足。 缺医少药、病员流失,使卫生院的收入严重下降,虽然人员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支付,但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却十分困难,很多卫生院由于人员少雇佣临时工偏多,临时工的工资又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偏高不下。再加上近两年来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各项费用开资都较大。这也是制约卫生院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原因。 4、乡医队伍不稳定。 近年来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乡医的收入待遇低下,满足不了一家人的需求。医改的不断深入,由于医疗收费标准降低、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乡村医生还承担着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原来单独在家里相比工作量大,收入低。乡村医生一直工作在最基层,可以说是半农半医,有的已经为此奋斗了一生,为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至今仍无养老保障,老无所依等等原因。更使得乡医无积极性,甚至有些乡医不想干村卫生室的想法。工作上也是消极对待,应付差事,给医院的管理也带来不便。另外,有些乡医年龄偏大,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村卫生室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 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1、逐步加大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力度,适当向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倾斜。 医改的不断深入,确实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虽然人员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支付,紧靠医院的收入很难用于建设、培训、管理、奖励的等费用的支付,何况有些乡镇卫生院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尚存留一些债务问题。

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与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息息相关。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基层医疗机构在当前深化医改中必须面对并切实予以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基层医疗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是医改成效、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群众健康服务的最好体现。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新医改政策的贯彻落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保障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增加和辖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发展之间的平衡。近日,笔者就如何有效提高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水平方面开展了工作调研和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卫生事业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医疗资源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需提高。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对于卫生事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部分领导对医改的主要内容还不够了解,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把握不够准,与医改强调的能力建设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够强,缺乏奉献精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绩效工资制度后,基层医务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大多数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理解上有偏差,执行和落实政策过程中原则性不强,没有充分体现出新农合和基药制度的政策意义。 (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一是我区卫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低学历、无执业资质问题相当突出,人才结构极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流失严重;公共卫生、精神卫生、麻醉学、儿科等专业人员非常短缺,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执业医生,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及全科医生的缺乏,仍然是制约农民就近看病的重要因素。二是受制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

-医疗服务提升方案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全面完成“一个目标、两个重点、八项建设”工作任务,医院研究决定,从现在开始,在全院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以深化医院改革为契机,以打造“三优服务”为追求目标,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突出学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使医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二、活动范围 各科室、各岗位及全体员工。 三、活动内容 (一)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狠抓质控核心制度落实 提高质控质量。每月两次对医疗质量督导组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突出重点质控。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抓”,督导到科、落实到人。细化质控环节。使每一个质量管理记录本、关键环节、问题都能追溯到责任人,有的放矢。 2、强化病案管理 加强病案知识培训。组织医务人员系统学习病案管理知识。试

行“跟查代训”。低年资医师和病历书写问题医师,跟随病案质量督导组参与病历检查。开展病历点评。组织病历书写大赛,定期开展病历点评,对优秀病历和问题突出病历组织全院进行现场展示。 3.加强患者入出院指导和随访 强化患者入出院指引和相关告知。完善转科、转院交接流程,认真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加强出院患者随访。拓展“院后服务”。在电话随访的基础上,对周边或适宜病人,提供上门复查、用药、康复指导等服务;积极接待和处理投诉。公开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和流程,及时组织讨论和评估,最大限度保障院患双方权益。 4、延伸多学科会诊 加强会诊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最优化个体化诊疗方案。 (二)切实改善门诊医技服务质量 1、优化就医流程 简化就医环节。明确各诊室、各岗位职责(或兼责),实现门诊服务无缝隙全覆盖。对行动不便患者到一楼为病人抽血;完善就诊流程。科学规划门诊布局;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实行错时服务、互补服务,缩短患者等候检查、出报告时间。 2、提升服务质量 选派高年资医师坐诊。保证门诊患者疾病诊断率;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外出学习及科内培训质量;保证报告准确。坚持双人签字,保证各项报告单正确率。开展微笑服务。所有窗口科室对患者实行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加强用药指导。使患者能够明白如何用药。

医疗服务能力发展规划

医疗服务能力发展规划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医疗服务能力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实施医院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卫生工作部署,实现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县卫生局工作要点,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医务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努力优化服务环境,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发展和突出医院特色,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促进卫生事业的更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 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医院科学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力争5年完成五项工作,即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基础建设、专科建设、质量建设;打造二个队伍,即:专家技术队伍,经营管理队伍;从而实现一个目标,即:把我院建设成

一所医疗技术精湛、医疗设备先进、医院管理规范、医德医风良好的二级甲等医院的远期目标。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及硬件建设,努力改善办院条件 努力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完善住院部配套设施建设,在2年内争取搬进新的住院部大楼,开放床位230张,满足医院发展需要,同时积极加大先进医疗设备的投入,完善医院管理系统,利用5年时间逐渐淘汰落后的医疗设备,使医院的检测仪器能达到同级医院先进水平。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环境,争取在2017年建立“先诊疗、后结算”管理系统,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院的科学发展。 (二)学习现代管理理念,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完善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搞活用人机制,通过目标责任书,加强对科室的管理,以达到激励科室、促进医院发展的目标;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病案质量管理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完善质控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面质量管理;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经营理念、市场意识,坚持质中取胜、量中增收的原则。推行全成本核算,进行成本量化管理,切实降低医疗成本。加强医保费用新农合费用管理,积极试行单病种费用控制办法,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降低病人负担。 (三)人才培养 人才是科技兴院的第一资源,要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激活优秀人才、培训未来人才”的原则。一是稳定现有人

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XX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积极深化基层医改。XX年,XX县基层医改正式启动,试点阶段重点抓好五个方面改革: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三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开,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四是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取消“以药补医”,实行零差率销售;五是推进保障制度改革,确保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正常运转。XX年,基层医改进入巩固完善阶段,主要开展五项工作:一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管理;四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和回款程序;五是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XX年以来,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破解医改难题。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为重点,组建县域医共体,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进财政定项补助,取消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了政府投入责任。 回顾XX县基层医改历程,取得的成效不容置疑。但是,与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政策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

比较薄弱,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设备落后等问题突出,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基层卫生人才招录和培养力度。通过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实施医疗卫生单位招聘计划单列,可在乡镇卫生院编制内拿出一定比例的编制,通过公开招聘方式择优聘用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加强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探索县乡村医疗机构纵向合作新机制。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探索建立上下联动、资源整合、利益共享的纵向合作机制,营造县级医疗机构的人才、技术、设备、管理等优质资源向乡镇卫生院流动的良好氛围。县级医疗机构可选派一定比例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职;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骨干可上挂县级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县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 三、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实行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等方面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提高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

医疗质量服务提升年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服务提升年工作总结我院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以来,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以“三好一满意”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全院职工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我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取得了良好成效。 持续开展以“三基三严”为重点的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深入开展临床基本技能、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演练、医疗文书书写、科研成果展评等为内容的岗位练兵活动,鼓励科研创新活动。首先注重对临床医生的培养,每名临床医生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临床技能的提升的需求。前往医大二院为期两周的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在我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根据医师的专业特点和科室的需求,分别把住院医师安排到内、外、妇、儿等科室。首先注重他们的高尚医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带教老师结合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分析、讨论。培养规范化医师抵制非道德行为的坚决性和长期性。科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培训内容,强化培训措施,落实培训任务,确保培训质量,切实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能,确保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重症能够在在辖区内得到救治。 积极开展医疗新技术引进工作。加强与省内先进医院协作,积极开展疑难病例远程会诊、学术交流等活动,我院长期和上级医院合作,和附属二院结成对口支援,每年派驻各科专家来我院参与诊

疗和医疗技术指导。不断推进我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定期外请省级专家来我院指导手术。为我辖区内的患者提供方便、安全、先进的诊疗技术。从而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进一步构建临床科技平台。 对出院病人进行逐一回访。回访的内容包括对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的认知和评价.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树立以群众满意为指导思想的理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完善医疗机构行为的准则,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标准。 深入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以“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为宗旨,深入开展义诊活动周、“三下乡”活动等卫生惠民行动,定期派出医疗服务队进农村、进基层,宣传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普查工作,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我院下乡义诊覆盖辖区大部分乡镇,免费诊疗、免费发放药品。真正地做到了便民惠民。 我院通过降低各项诊疗项目收费和药品差价,加强控制各项费用意识,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严格规范诊疗行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为了维护病人利益,我们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认真贯彻实施《黑河市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工作“九不准”实施方案》,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严禁各种形式的不规范医疗行为,制止收受“红包”、吃请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认真执行公示制度。真正做到了依法执业、廉洁行医。 我院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深入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施方案

大名县民医院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施方案 根据市、县安排部署要求,结合我院管理年开展情况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经研究,在全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为保证该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使全院医疗服务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进服务作风,降低医药费用,倡导医院文化,努力实现为全县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促进全县和谐社会建设。 二、活动内容 开展“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活动,要以创建质量第一、服务至上为目标,重在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以查促建、纠建并举,与县委“全面提升年”相结合,采取强化培训、对照要求自查、增强服务意识、确保服务质量和舆论宣传引导等措施,促进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改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 (一)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强化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1、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规范服务、文明服务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2、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这一活动主题,突出管理、突出质量、突出安全、突出服务,宣传“全面提升”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及管理规范、质量可靠、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推行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有利于促进“全面提升”的舆论氛围。 4、组织开展医护人员技能竞赛和技术“大比武”活动,强化护士的护理基础规范和护士礼仪及文明服务培训,切实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观念,突出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倡导医务人员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医院文化,全面提高社会及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 (二)以贯彻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文件为重点,通过开展医疗质量、病历质量评比活动,确保向广大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事故防范工作的开展。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3月) 召开有关工作会议制定方案,做好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对“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活动进行部署。各医院要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活动安排,落实各项活动内容。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5月-11月) 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开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活动。结合实施“医疗质量示范工程”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无事故年,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创建一批名科,评选一批岗位明星。 通过不断加强管理,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医患沟通和文明规范化服务等管理体系,并对照有关标准,认真做好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不足要立即整改,确保将工作落到实处。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心得体会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心得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卫生需求的增加,医疗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包括了对医疗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益、病人心理及其他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是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关系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笔者本着学习、交流的目的,将我个人的一些思考简要介绍如下。 1、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组织及制度不断地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使全院人员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发展之本,是市场竞争的源泉。 2、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人才是医疗质量的基础,是最根本的要素,要提高医疗质量,首先要提高人员素质。重视人才培养,并把它作为重要战略工程来抓,在搞好人才引进的同时,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抓好年轻医务人员的培养,重点是加强“三基”、“三严”训练,进行年度考核,鼓励撰写学术论文,参加院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对科主任、护士长,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还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运用,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本级质量管理的作用。 3、鼓励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是医院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不仅可解决了病人疾苦,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提升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4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全体医务人员应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推行“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服务模式,坚决制止医疗活动过程中的不良行为,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病人负担,提高了病人满意率。 5、重视门、急诊工作门、急诊是医疗工作的最前线,也是医院的对外窗口,是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多发地。为提高门、急诊工作质量,医院应加强技术力量配备,安排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出诊,提高疑难重症的首诊确诊率,减少了病人复诊次数和不必要的费用。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专科会诊制,防止跨专业收治。 6、抓好疑难、危重病人诊治疑难疾病的诊断水平和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是衡量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的标志。医院应积极加强医务人员训练,开展病例

如何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题目:医疗机构应该如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具有市场的性质已是不争的事实,“医疗市场”的概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现实生活中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如何适应市场规律,树立正确服务营销的观念,使客户(患者)感到满意,成为医院管理者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通过构建“优质服务链”体系,来提升医疗质量,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 一、优质服务链概念界定 以现代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把与服务有关的各个方面,例如银行、保险、政府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的消费者服务网络,我们把这种服务网络称为服务链。从以上观点出发,医疗服务链就是以现代医学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为出发点,把与医疗服务有关的各个方面,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患者服务网络,我们把这种网络称为医疗服务链。进而结合现阶段医院实际情况,优质服务链是指把“以患者为中心”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时时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技术意识,开展全方位的整体、高效、低耗的最佳服务,倡导对患者入院、住院、出院服务过程中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荀,环环相扣而组成一条完整的链状结构,给患者以最佳服务,把患者利益的最大化,在整个优质服务的

序列中充分展现,使患者对医院的可信度、满意度、忠诚度接近百分之百的最大值。 二、构建医院优质服务链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营造和谐的服务氛围 优秀的医院文化能给员工带来和谐富有激情的工作生活环境。能使员工产生较强烈的内在需要,产生较高的期望目标,产生较大的动力,促使员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改善员工与患者的关系,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满意度,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医院文化建设应与医院业务经营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打造医院优质服务链这个目标,医院文化建设主要从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所有工作都是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服务的习惯,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通过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认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创新服务管理理念,提高患者满意度 1.实施患者关系管理。伴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市场营销理念的发展。医院将把经营管理的重点从经营医疗服务向经营患者转变。医院拥有的发现患者- 获得患者- 保留患者- 经营患者的能力才是真正属于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而目前在工商业界广泛使用的顾客关系管理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育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医院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其核心是将医院的客户作为医院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向客户不断提供最

市人民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方案.doc

**市人民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 为加强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根据《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福建省县级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闽卫医政函﹝2018﹞146号)精神及市、区卫计主管部门部署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医院专科能力提升建设,进一步落实《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国卫办医发﹝2016﹞122号),提升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到2020年,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达到《推荐标准》要求,争取2-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二、建设内容 按照《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要求,在现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精神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职业病科等一级诊疗科目的基础上,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人口和实际需求,逐步开设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妇科、产科、泌尿外科等二级诊疗科目。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急诊医学科等五大临床核心专科和精神科、康复医学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科等五大临床薄弱学

科。加强手术室建设,按国家标准建设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 (一)加强人才建设。积极培养或引进医院急需关键薄弱学科带头人,根据学科特点和要求,每个学科建立一支独立的学科团队,培养4-5名业务骨干。每年选送2-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参加省内外相关专业诊疗技术培训。优先选派急需关键薄弱学科骨干参加培训。 (二)完善设施设备。根据《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结合临床需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配齐配足医院病区病房基本设备设施以及专科设备。至2020年,医院购置64排螺旋CT一台、1.5T磁共振1台、DSA1台,新增彩超2台、C臂机、关节镜、呼吸机等设备。 (三)提升技术水平。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重点提升微创手术、复杂疾病诊断及三级医院下转患者接续治疗等3个方面能力。 (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院科两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评估和监测,实施医疗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

如何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如何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提要:群众就医需求提高,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和加强医疗内部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医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和医院工作的大事。病人是医院里最重要的人物,把他们的健康利益和方便放在第一位,才是对服务质量的最准确理解。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及医疗制度的推进,医疗保健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态势。群众就医需求提高,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和加强医疗内部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医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和医院工作的大事。 1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更新医疗服务观念 1.1 更新服务观念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第一要素,也是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彻底解决的难题。医疗质量的好坏,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和转归,而且也是医院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同时也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和效益。因此,以病人为中心不仅要满足病人必须的医院服务,还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1.2 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 群众对医院的“冷硬推顶”以及收费不透明,服务不主动,诊疗不细心等极为反感。以病人为中心给医院带来的是一场医疗服务革

命,既然是革命,就要求医疗全方位的围绕这个中心。我院因此提出了“为病人一切,一切为病人”的理念,以病人满意度作为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标准,创造让病人满意的良好氛围,建立了新型的医患关系,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 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 首先要理顺医院服务保障与发展建设的思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要始终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同时要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了解病人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求医”形式向“择医”方式转变,病人既是医院服务的对象,也是医院之间竞争的对象,因此既要在诊断、治疗上做到优质、高效、安全,又要在诊疗费用上做到透明、合理、价廉。 1.4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在不断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养力度,要做到爱才、惜才、用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并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在将素质好、技术过硬的人员派往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的同时,邀请内地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来医院进行讲座、指导、帮带,传授新技术新业务,促进学科的发展。 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更要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和监控工作,

医疗集团关于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优化服务质量,按照省卫健委《关于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x卫基层发〔2018〕xxx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新时期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在深入总结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基础上,结合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纵深推进,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以下简称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规范管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和健康xxx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活动遵循“分级负责、严格标准、全面覆盖、公开公正”的原则。压实责任,明确县卫计局和医疗集团职责分工;根据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制定活动能力标准和评价指南,细化工作任务措施;动员和引导乡镇卫生院对照标准提升服务能力和改善服务质量;主动公开活动流程和结果,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二、活动目标、范围和形式 (一)活动目标。通过活动,逐步建立起符合医疗卫生机构特点的服务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通过3-5 年努力,力争使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基本标准,部分服务能力较强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 (二)活动范围。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所有经县卫计局注册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参加活动。 (三)活动形式。以开展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为主要形式,引领带动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站服务条件改善、人员素质整体稳步提升,进一步满足群众,要建立活动推进机制,各乡镇卫生院要明确年度活动要求和时间节点,建立工作责任制,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抓落实。要把握工作节奏,严格活动标准,规范开展核査,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时间服从质量,不追求数量,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对于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医疗集团反馈。 三、主要内容 (一)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一是提高服务水平。提升门诊医疗服务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的咨询、诊断和治疗能力;

基层反映关于加大投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基层反映关于加大投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 设的建议 今天,的为大家了一篇关于《:关于加大投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 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近几年来,为方便群众就医,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推出了“小 病不出村、镇,大病及时转诊,康复回乡镇、村”的医疗模式。据了解,我州各县、乡、村均已建立了卫生服务机构,形成了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卫生服务网络,乡镇街道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基本建成了“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然而,大多数病人不管是 大病或是小病,仍坚持选择到州、县大中型医院就医,这就造成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门庭冷落的局面,看病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看病就医仍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而目前实施的分级诊疗工作难以落实,从下级医院往上级医院转很顺利,而从上级医院往下级医院转时却很难实行。 存在的问题: 1.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缺乏致使服务能力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医务人员数量不足。医护人员常常由于工作过于繁重而无法按规定正常休息,超负荷作业直接影响医疗质量。二是人才配置存在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年轻且资历浅,长期下来容易出现断层现象,导致日后青黄不接。三是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难。基层医院都位于乡镇区域,无论是地域还是待遇均无法对人才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加之

人才的引进政策不完善等原因,人才引进难度大。再者常出现人才跳槽、调动等人才流失现象,使得医疗队伍更加不稳定。四是专科专业人才不足,如眼科、耳鼻咽喉、皮肤科、口腔等,对于这些专科,基层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培训力度不够。 2.设备配置率不高。基层医疗机构大多资金紧缺,无力配备大中型医疗设备,造成部分技术因为缺乏相应的设备而无法开展,很多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得不到明确诊断,病人只得去州、县级医院救治。 3.基本药物目录针对性不强。部分疗效好,成本低的药物配送不到位,基层医疗机构住院病人用药受限制,直接导致临床医生在治疗病人时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且往往把部分原来可以收治的病人转往上级医院,影响病人疾病转归。 4.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化管理水平相对不高。由于政府当前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不足,其运行机制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的调节与制约。同时,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查询较困难。 建议: 1.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快卫生人才资源开发,使卫生人才总量,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改善人才结构,提高医疗质量。对基层医院定向培养专业人员,在政策上及经济上向基层医院倾斜,便于基层医院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2.完善基本药物管理,满足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

提升服务心得体会

提升服务心得体会 篇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心得体会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心得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卫生需求的增加,医疗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包括了对医疗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益、病人心理及其他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是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关系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笔者本着学习、交流的目的,将我个人的一些思考简要介绍如下。 1、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组织及制度不断地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使全院人员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发展之本,是市场竞争的源泉。 2、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人才是医疗质量的基础,是最根本的要素,要提高医疗质量,首先要提高人员素质。重视人才培养,并把它作为重要战略工程来抓,在搞好人才引进的同时,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抓好年轻医务人员的培养,重点是加强“三基”、“三严”训练,进行年度考核,鼓励撰写学术论文,参加院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对科主任、护士长,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还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运用,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本级质量

管理的作用。 3、鼓励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是医院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不仅可解决了病人疾苦,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提升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4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全体医务人员应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推行“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服务模式,坚决制止医疗活动过程中的不良行为,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病人负担,提高了病人满意率。 5、重视门、急诊工作门、急诊是医疗工作的最前线,也是医院的对外窗口,是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多发地。为提高门、急诊工作质量,医院应加强技术力量配备,安排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出诊,提高疑难重症的首诊确诊率,减少了病人复诊次数和不必要的费用。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专科会诊制,防止跨专业收治。 6、抓好疑难、危重病人诊治疑难疾病的诊断水平和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是衡量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的标志。医院应积极加强医务人员训练,开展病例 讨论、学术交流、专家讲座,以提高疑难病的诊治水平和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凡遇疑难病例均应由医务科组织全院专家会诊或请外院专家教授指导,相关科室人员密切配合,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1号)(以下简称《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民族医药,下同)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年度目标 1.到2013年底,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到2014年底,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3.到2015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4.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每年有所增加,并在“十二五”期间有明显上升。 (三)地方目标 1.各省(区、市)要围绕总体目标和分年度目标进一步细化和实化本地工作目标,拟定实施方案,并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商定后实施。 2.各市(地)分年度目标由各省(区、市)与各市(地)共同商定。 3.各县(市、区)分年度目标由各市(地)与各县(市、区)共同商定。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1.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1)所有参合县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 (2)所有参合县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3)各省(区、市)在制定省级新农合报销目录时,均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目录; (4)各省(区、市)均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5)各省(区、市)和统筹地区要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的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 2.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医药特点。 (1)所有县(市、区)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为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 (2)所有县(市、区)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3)鼓励以省为单位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 3.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内容作为重要内容。 (1)所有县(市、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0%; (2)所有县(市、区)在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门诊占总门诊人次比例”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在乡镇卫生院评审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提供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应占一定比例。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2.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按照卫生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3.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4.加强县级中医医院龙头建设。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我院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群众满意度,让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遵从区卫生局安排,在近年开展“作风大转变、质量大提升年”、“内涵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基础上,2015至2016年利用二年时间在全系统开展以优化医疗单位服务环境、强化医疗单位经营管理,落实医疗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夯实医疗服务基础、改进服务流程和加快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结合我院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建设群众满意的妇幼保健院”活动,以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办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单位为目标,全面提升我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为全区妇幼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源动力。 二、目标任务 1、强化管理,提升医疗卫生工作的综合效益。加强我院领导班子建设,培养班子成员和各科主任的经营理念和精细化管理意识,通过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我院的效益。医院将通过对各科科主任制订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监督问责机制形式,夯实领导责任,促进我院持续发展。各临床、医技科室从2015年起,每年门诊、住院病人要增加10%以上,业务收入增加20%以上,药占比控制在40%以内。在管理上推行成本核算,降低医疗成本,杜绝浪费,逐步实现单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2、落实核心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各科室要把各项医疗服务规范和核心制度贯穿于工作的每个环节,使之成为工作人员的自

觉行动,做到工作有制度、行为有规范。我院要成立专门机构,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检查,重点落实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术前讨论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查对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以及抗生素分级管理使用等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提高规范化操作水平,杜绝医疗安全隐患。要组织医务人员系统学习《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2年版)》、《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等行业规定。我院将适时使用局里统一电子病历书写模板,定期组织基础体格检查培训和病历书写、处方书写等培训,开展病历书写竞赛,切实提高医疗文书书写质量。要进一步把好上架病历质量控制环节关口,完善病历书写自查、科室检查、院级抽查的检查机制,确保病历甲级率在95%以上,杜绝丙级病历。临床护理工作要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根植于护理工作者脑海之中,积极推广责任制护理,倡导微笑服务,努力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要结合我院实际,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强化分级护理质量管理,切实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医疗安全。要健全护理业务培训制度,强化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训练与考核,不断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让护理工作真正做到五全(掌握病情全面、护理照顾落实全面、专科措施全面、健康教育全面、出院随访全面)、四勤(勤问候、勤观察、勤判断、勤处置)、三满意(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 3、突出重点,着力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我院要以创建“二甲”为契机,重点开展专科建设,下功夫打造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专科品牌,以专科优势引领医院持续发展。积极培养产科、儿科领军人才,着力打造产科、儿科特色品牌;活动期间要完成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视无痛人流机、CR、18导心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