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桂敏艾灸分享半边脸出汗艾灸穴位方法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半边脸出汗的艾灸方法以及穴位。半边脸出汗,在生活当中不是特别的常见,引起这种原因主要是经络不通造成的,比如说风邪痹阻,或者是寒凝经络,一些中风患者容易出现这种现象,这时候一定要及时加强调理,通过一些传统的中医治疗的方法来进行调整,要注意疏通经络,可以用梳子梳头,平时要按摩面部等等。

功效:艾灸合谷和复溜可以缓解多汗;艾灸督脉,可以激发一身之阳气,另外建议大家艾灸肺俞穴,肺主皮毛,所以艾灸肺俞穴效果很好,另外加上气海穴吧,补气,三阴交也可以加上活血。

灸法:艾灸合谷、复溜每次30分钟,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天天艾灸,时间不充足的话可以隔天艾灸。隔姜灸督脉,沿着督脉从颈部贴到臀部,从头、尾、中间三个地方点燃,让艾炷自然燃烧,至于艾条的话可以用香怡御艾,主打的高品质石磨艾条,艾灸效果以及口碑反馈都很棒不错的。大家艾灸的方式可以选择手持艾灸或者选择配合竹灸盒之类的都可以的,艾灸的话一定要艾灸透彻,舒服!

俗话说“春困秋乏”,就是指到了特定的季节人容易累。不过,我看现在很多人是每天都很累。一些三四十岁的人,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却整天抱怨精力不足、体质下降。这怪不得别人,都是自己惹的祸。我遇到过一个32岁的病人,他没什么明显的疾病,就是全身不舒服,比如脾胃功能差、食欲不振、精力不济,而且多梦、头多汗。他说自己做什么都没精神,见人也不想说话,就是想睡觉。我一问,原来他是个商人,平时工作忙、应酬多、运动少,现代人的通病他一个不少。才30多岁就把身体的本钱折腾差不多了,难怪体质这么弱。

我判断这个病人体质属于阳虚。怎么看出来的呢?很简单,看出汗。中医讲“汗为心之液”,意思是说汗为津液所化。津液和阳气是互相依存的,汗多就会造成津液亏损,进而损耗阳气。人体阳气少,生命的动力不足,干什么都没精神也就不奇怪了。

我教了他两个办法。一个是艾灸合谷和复溜穴,这个法子是治疗多汗的。多汗多与肾虚有关,而肾“虚则补其母”。复溜是肾经上的母穴,对补肾很有效。十年前我就用这个办法治好过一个半边脸总出汗的老师。每次艾灸的时间不用太长,15分钟左右就行了。每周可以灸3~4次。

第二个方法是隔姜灸督脉。督脉在人体后背的正中线,总管一身阳气,所以也有“阳脉之海”的称呼。把老姜切成3毫米左右厚的大片,沿着督脉从颈部贴到臀部,然后摆上一个个小艾炷,从头、尾、中间三个地方点燃,让艾炷自然燃烧。这个办法可以激发人体阳气,促

进阳气在身体循环。阳气足了,人就精神了。

他回去照我说的灸了一个多月。后来他打电话告诉我效果不错,不出汗了,精神也好了。可是最近一个星期,生意上的应酬又多了起来,经常请客喝酒,又和客户谈判很费心神,刚好转的身体状况又不好了。

半边脸出汗平时注意事项:

1. 轻揉耳轮通肾气

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1分钟,直至耳轮充血发热。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全身精气有各脏器收集后交肾来保存,肾开窍于耳,耳朵上布满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仅能健肾,还能打通全身穴位。

2. 升温是疏通经络的有效方法

身体内寒湿重时,就如面对一块因冷而冻住的土地,需要升温来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冻,河流才会通畅,土地才会松软、透气。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只要身体内寒湿重,身体内所有的管道就会因冷而收缩,身体内的肌肉、组织也会遇冷而板结。遇到这类情况时,就要学会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为身体升温、达到排寒湿的作用,才能让身体内全面化冻,各种管道自然畅通。

3. 有氧激活按摩

有氧激活按摩可帮助打通任督二脉和十二正经。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艾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非常有效。

4. 五字调息通五脏

每天清晨,用鼻子吸气,嘴呼气,默念:嘘、呵、呬、吹、呼,不要出声。每个字音对应一个脏腑:嘘对肝,呵对心,呬对肺,吹对肾,呼对脾。这是利用调节呼吸来调匀气息,疏通五脏。如果常念“嘘”可以养肝明目,常念“呵”可以泄心火等,长久坚持,会有一定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