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荷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荷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荷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导

学案新人教版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

明确: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

爱护自己的子女。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

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

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感动

,文章结尾升华主题。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 散文诗二首(教案)

7 散文诗二首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学生能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 2.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通过朗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发感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 一位中国女作家在年轻的时候,曾给她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明星稀的一个晚上,一本书无意中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你们知道这位女作家和她的朋友分别是谁吗? 著名女作家——冰心和印度诗圣——泰戈尔 冰心正是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3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 (教师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背景音乐)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了孩子对自己母亲真挚的爱。而冰心的《荷叶》却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抒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下面我们一起去感知吧。 二、走近作者,资料助读 1走近作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戈拉》《沉船》等。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受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散文诗两首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等。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戈拉》《沉船》等,剧本《摩克多塔拉》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冰心(1900—1999),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作品有诗集《繁星》和《春水》,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等,小说集《超人》。 《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这部诗集是诗人对母爱与童真两大主题的热情赞颂的结晶。诗集出版于1886年,当时,诗人才25岁,风华正茂。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第一个女儿又刚诞生,诗人初为人父,身心愉悦,且精力充沛,文思泉涌,事业也如沐春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催生了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新月集》。诗集出版后,立即在文坛上引起了轰动,诗人也因之获得了“儿童诗人”的美誉。 《荷叶母亲》:原题是《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往事》是冰心1922年7月相继写成的。作者用了一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画图”,准确地概括了这组散文诗的内容。冰心曾说:

“《往事》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在《往事》的总标题下,作者接连写了二十则,内容丰富多彩。在艺术表现上,从细处落笔,撷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在美的意境中,引发出诗的情思,在精美流畅的言辞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1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解析】1. 表现了孩子的活泼、可爱,沐浴在母爱之中。 【段析】开篇假设自己变成了金色花,为下文的想象奠定基础。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2 【解析】2. 说明孩子不想让妈妈知道。他不图妈妈夸奖,只求妈妈生活得更加快乐、温馨,所以瞒着妈妈。 【段析】写“我”变成金色花后开始和母亲捉迷藏。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3 【解析】3. 这是“我”失踪后第一次与母亲嬉戏,是第一次回报,对母爱无私的回报。母亲是虔诚的宗教徒,慈爱、善良,孩子想为母亲做点什么,于是悄悄散发香气让母亲闻到。这也是上文写“我”变成金色花的重要原因。 【段析】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做祷告时,悄悄地开放,散发香气。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4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解析】4. 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暗示了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首 这是初一(上)第一单元中的两首散文诗,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它们是爱的美文。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容易引起共鸣,它们不仅能唤醒学习者的切身体验,还能以情感为依托)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散文诗是具有散文形式又有诗歌韵味的文体,在教学中完全采用诗歌的意象分析、诵读等方式可能不很合适;从内容上看,本文依然是写母爱、亲情的,学生比较熟悉,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收获会大些。 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两课时 1.创设情境 2.引导点拨法 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导入:播放《鲁冰花》音乐。同学们你们在歌中听出了什么感情?(学生回答),不错是对妈妈的依恋之情,是对母爱的赞美,是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母爱,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一起走进《金色花》体会大诗人泰戈尔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学生班内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2、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意。听读中想一下改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示例:轻松活泼,表现儿童的调皮。 3、自读课文,带着感情读给同桌听,准备朗读展示。 4、再读课文,思考:①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示例:“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 ②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孩子?(活泼可爱、热爱母亲) 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妈妈?(慈爱善良、疼爱孩子) ③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做祷告时散发香气;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拿灯去牛棚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三、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进行思辨): 寻美之旅: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小组讨论学习。老师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美去感受亲情美和母子的形象美。) 预设示例: 想象力之美:泰戈尔的想象新奇而美妙,通过想象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反映了母爱的光辉。 语言之美:“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话语中含着嗔怪。就是这种嗔怪——一个“坏”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妈妈”对我的浓浓的母爱。而此时“我”却说“我不告诉你,妈妈。”也只一句,就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是一幅多么真实的母子画面,也是生活的写照。 亲情之美:孩子领受着母爱,他想回报母爱,于是就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浓浓的爱。 拓展延伸:

7 散文诗二首(经典)

7 散文诗二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 2.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 3.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第1课时 《金色花》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了一份甜美的回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问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时,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装满了幸福。现在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们的心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指导 老师配乐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回答: 1.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些场景表达了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着孩子。 2.要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感,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学习散文诗一定要诵读,请揣摩下列语句应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感情。 明确: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目标导学二:内容品析 1.听读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 明确: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明确: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明确: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的书页上。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 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瞒着妈妈。 目标导学三: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1.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精品教案

7散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 3.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 体会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作者冰心的简介。 3.课文录音。 4.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5.制成PPT演示文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三、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总写“我”想变成金色花的愿望及目的。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三次嬉戏场面。 母亲祷告时,悄悄开花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寻找时,恢复原形跳到母亲面前。 2.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例句: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3.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4.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四、课文精读 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性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为了瞒着妈妈。 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五、概括主题 《金色花》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他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第二课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达标训练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达 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并蒂.(tì) 嗅.到(xiù) 覆.盖(fù) 花瑞.(ruì) B.攲.斜(qí) 祷.告(dǎo) 烦闷.(mèn) 亭.亭(tínɡ) C.匿.笑(nì) 沐浴.(yù) 菡萏.(dàn) 徘徊.(huái) D.姊.妹(zǐ) 繁衍.(yán) 遮.拦(zhē) 花瓣.(bàn) 2.用“/”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 (1)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两处) (2)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两处) 3.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 ; 母爱是, 。 二·美文品析 (2013·温州模拟)阅读下文,回答4~7题。 最后的母爱 小疼 很长时间了,一直无法忘记她。 是我曾经的病人,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得非常整齐,黑色毛衣开衫套一件墨绿的衬衣,黑色短裙,方口皮鞋。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真诚。 她的女儿说,她刚退下来,是大学教授。曾经在国外待过

几年。但检查结果很无情,脑瘤,已是晚期。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太多了,甚至已不再具备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 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 想着如何婉转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状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 她轻轻微笑,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我很清楚。 我愣了一下,决定不再隐瞒,点点头,是的,状况不太好。 她依然微笑,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 我再次愣怔,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停顿了一下,我说,或者,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 不!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可以做手术的是吗?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少。 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我抬起头来,这是我做医生的第十三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我遇见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因为太多,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或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妇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春天,她心知肚明,却在最后的时间,还是要用自己正在凋零的生命给孩子最后一份希望。儿女们一直在努力地计划怎样瞒她,却不知道,他们的母亲为了给他们这微薄短暂的希望,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 十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 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转回病房的一个月,每次去查房,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那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在女儿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人的女人,在最

7 散文诗二首(教案)

7 散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 2.对比阅读,明确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至深至真的亲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金色花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有感情地朗读,准确把握课文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师: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母爱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温暖与力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一样,但方式却不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国作家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将给我们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了解文体,初识作者 1.了解文体 课件出示: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有诗的情绪与想象,语言精粹、凝练,又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2.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 泰戈尔的代表作有:诗集《吉檀(tán)迦(jiā)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的创作深受泰戈尔的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创作以爱的颂歌为主,简洁、清新、细腻。 三、自读课文,学以致用 1.自主阅读《金色花》,初步感知课文 (1)一读:不看旁批,“裸读”。 (2)二读:带着旁批的问题阅读。 (3)三读:将自己的阅读感受、问题等进行旁批。 2.师生交流,点拨指导 提示:师指导时重在了解学生的“知”与“不知”,梳理问题,生成资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抓住关键和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四、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揣摩感情,深情诵读 师:学习散文诗一定要诵读,请揣摩下列语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感情。 (生自由诵读,师点评并明确) 课件出示: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读出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孩子的顽皮)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急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读出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2.学习方法,培养习惯 生诵读诗歌,练习标画朗读提示符号,学习写旁批。 常用的朗读提示符号 (1)“.”表示重读; (2)“”表示停顿,“”表示连贯读; (3)“↗”表示音调上扬,“↘”表示音调下降; (4)“→”表示音调拉长。

七年级语文 散文诗二首

7*散文诗二首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 体会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作者冰心的简介。 3.课文录音。 4.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5.制成PPT演示文稿。 2课时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 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 《金色花》。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1.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 灵震撼! 例句: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 爱恋) 2.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3.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性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 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为了瞒着妈妈。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 怪孩子,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 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 的心愿。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总写“我”想变成金色花的愿望及目的。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三次嬉戏场面。 母亲祷告时,悄悄开花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寻找时,恢复原形跳到母亲面前。 《金色花》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地 表达了他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1.富有童趣。 《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 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为什么要长在树的高枝上呢?“为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就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附解析)

《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给加点字注音。 匿笑()祷告()嗅觉()罗摩衍那()并蒂()姊妹() 莲蓬()菡萏()攲斜()荫蔽()徘徊()烦闷() 【答案】nì dǎo xiù yǎn dì zǐ péng hàn dàn qī bì pái huái mèn 【解析】区别下列字音:nì-y ì dǎo-zhù qī-y ī huái- hái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这花香。() (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3)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答案】(1)臭—嗅 (2)荫—阴 (3)篷—蓬 【解析】注意形似字字形差异。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匿笑(偷偷地)沐浴(洗澡) B.攲斜(倾斜)观摩(研究、切磋) C.祷告(向天神求助)妄想(荒诞不合理) D.无端(原因,起因)至爱(最) 【答案】A 【解析】“沐”指洗头发,“浴”指洗身体。 4.下列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诚挚深沉的感情、清新的语言使《金色花》成为名篇的重要原因。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把“使”改为“是”(或:去掉“的重要原因”)。 (2)“突然”与“渐渐”前后矛盾,应删去其中的一个。 【解析】(1)句式杂糅。(2)前后矛盾。 5.按要求变换句式,不得改变原意。 (1)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改为“被”字句) (2)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改为否定句) 【答案】(1)我小小的影子便要被我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2)你不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 【解析】肯定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6.说说你对《荷叶·母亲》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理解。 【答案】示例: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人。 【解析】结合文章的主旨,文从字顺即可。 7.综合实践活动。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敬意,七年级(2)班的同学开展了主题为“献给母亲的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并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请你写出一句关于母爱的古诗词名句,并向班内同学提出一项活动倡议。 ①诗词名句:

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 《散文诗两首》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3、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首三分钟说话训练 一、导入

二、研读《金色花》 1、介绍作者、金色花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著名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一九一三年十一月,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金黄色花。 2、初读感知 1)、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2)、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____的孩子。 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_______的妈妈。 3、品读诗歌 仔细品读课文再结合语句与小组同学谈一谈。 文中的母子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4、写法研讨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 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三、共同学习《荷叶母亲》 1、导入 2、作者介绍、文体 冰心(1900—2019)原名谢婉莹,福建人,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她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现力。 3、检测字词 4、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后的直接感受是什么? 5、合作研讨 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心情、红莲的样子? 6、品读文章 找出诗中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语段,分析体会其中的情感! 7、拓展练习 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如:母亲啊!您是_________,我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七上语文7 散文诗二首(名师教案)

部编版七上语文7 散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 2.对比阅读,明确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至深至真的亲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金色花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有感情地朗读,准确把握课文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师: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母爱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温暖与力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一样,但方式却不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国作家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将给我们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了解文体,初识作者 1.了解文体 课件出示: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有诗的情绪与想象,语言精粹、凝练,又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2.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 泰戈尔的代表作有:诗集《吉檀(tán)迦(jiā)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的创作深受泰戈尔的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创作以爱的颂歌为主,简洁、清新、细腻。 三、自读课文,学以致用 1.自主阅读《金色花》,初步感知课文 (1)一读:不看旁批,“裸读”。 (2)二读:带着旁批的问题阅读。 (3)三读:将自己的阅读感受、问题等进行旁批。 2.师生交流,点拨指导 提示:师指导时重在了解学生的“知”与“不知”,梳理问题,生成资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抓住关键和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四、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揣摩感情,深情诵读 师:学习散文诗一定要诵读,请揣摩下列语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感情。 (生自由诵读,师点评并明确) 课件出示: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读出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孩子的顽皮)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急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读出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2.学习方法,培养习惯 生诵读诗歌,练习标画朗读提示符号,学习写旁批。 常用的朗读提示符号 (1)“.”表示重读; (2)“”表示停顿,“”表示连贯读; (3)“↗”表示音调上扬,“↘”表示音调下降; (4)“→”表示音调拉长。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 散文诗二首

7* 散文诗二首 1.知识链接 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诗和散文特点的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有诗意的散文性的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2.阅读考点链接 修辞的表达效果 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常考的知识点。 【技法点津】 (1)判断修辞手法。分析句子的特征,确定所用的修辞手法。 (2)分析描写对象的特征。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描写对象的特征,在所用修辞手法和描写对象之间建立联系。 (3)紧扣主旨,分析感情,体会表达效果。结合文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效果,如生动、深刻、准确等)地写出了……(描写对象)的……(特征),表达了……(感情)。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9。 3.基础考点链接 语义重复(一) (1)主语赘余。如:我们初中生,一般来说,我们都有自学能力。(后一个“我们”多余,应删掉。) (2)谓语赘余。如:两个商店的价格悬殊太大了。(谓语“悬殊”与“太大”语义重复,应删去“太大了”,或将“悬殊”改为“差别”。) (3)宾语赘余。如:大家响应上级的号召,又快又好地进行施工任务,争取提前完工。(宾语“任务”赘余,应删去。) (4)定语赘余。如:她用不干净的、没有消毒的纸擦伤口,结果伤口发炎了。(定语“不干净的”和“没有消毒的”语义有重复的地方,应删去一个。)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7。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nì)祷.告(dǎo)嗅.(xiù) 梗.(gěng)并蒂.(dì)姊.妹(zǐ) 罗摩衍.那(yǎn)荫蔽.(bì)攲.斜(qī)

七年级语文上册 24.《散文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

24.《散文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生字正音】 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衍(yǎn) 嗅( xiù ) 闻(气味)。罗摩衍那( mó,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 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祷告(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注音 并蒂(dì)姊妹( zǐ)莲蓬( péng )菡萏(hàn dàn )徘徊(pái huái )攲斜( qī)荫蔽(bì ) 白瓣儿(bàn) 【作者介绍】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自主学习】 《金色花》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荷叶母亲》 1、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2、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3、文章本是写母亲,但又写了荷叶。试说说写了荷叶和不写荷叶对表现母亲形象的影响。 4、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荷叶母亲》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6.《荷叶母亲》一诗中荷叶、红莲、风雨分别诗什么形象? 7.《荷叶母亲》一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两首》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7.《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1.词语: 匿名(nìmíng) 林阴(lín yīn) 敷衍(fūyǎn) 膝盖(xīgài) 并蒂(bìng dì) 浓阴(nóng yīn) 莲蓬(lián péng) 菡萏(hàn dàn) 敧斜(qīxié) 慈怜(cílián) 荫蔽(yīn bì) 荫庇(yìn bì) 覆盖(fùgài) 祷告(dǎo gào) 姊妹(zǐmèi) 木梗(mùgěng) 沐浴(mùyù) 遮蔽(zhēbì) 徘徊(pái huái) 嗅觉(xiùjué) 揣摩(chuāi mó) 2.多音字 荷:荷叶(hé) 负荷(hè) 闷:闷热(mēn rè) 闷闷不乐(mèn mèn búlè) 烦闷(fán mèn) 会:会计(kuài jì) 会议(huìyì) 卷:试卷(shìjuàn) 卷入(juǎnrù) 便:便宜(piányí) 方便(fāng biàn) 大腹便便(dàfùpián pián) 3、《散文诗两首》生字词 匿笑、并蒂、桔(jié)梗、摇摆、沐浴、祷告、阴影、姊妹、繁杂、烦闷、徘徊、遮蔽、覆盖、心绪、荫蔽、乘凉、莲蓬、嗅觉、花瓣、攲斜、菡萏、慈怜 4、《散文诗两首》词语解释 ①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②沐浴:洗澡。 ③匿笑:偷偷地笑。 ④花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兆头。 ⑤慈怜:慈爱怜惜。

⑥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待放。 ⑦攲斜:倾斜、歪斜。 5.文学常识: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6、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的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1913年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原名谢婉莹。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诗集《繁星》《春水》。她的创作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7、《金色花》描写了三次嬉戏: ①让母亲嗅到花香 ②投影到母亲读的书页上 ③跳到母亲面前变成孩子 8、《金色花》中心思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9、《荷叶母亲》中“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10、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因为“我”看到荷叶护莲,就像坚强的母亲对儿女深情的关爱和勇敢无畏的守护一样。 11、文章第⑧段的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1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7《散文诗二首》精品教案

7《散文诗二首》精品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7散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 3.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体会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作者冰心的简介。 3.课文录音。 4.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5.制成PPT演示文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三、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总写“我”想变成金色花的愿望及目的。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三次嬉戏场面。 母亲祷告时,悄悄开花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寻找时,恢复原形跳到母亲面前。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精选教学文档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荷叶﹒母亲》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