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1 作业整理

表面活性剂1 作业整理
表面活性剂1 作业整理

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的概述

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是什么?简述其分类方法。

答:表面活性剂是指在较低浓度时,即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作用的物质。分类方法:1)按照离子类型分类:分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可以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2)按亲水基的结构分类: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硫酸酯盐型、磷酸酯盐型、胺盐型、季铵盐、鎓盐型(鏻、鉮、硫、碘鎓化合物)、多羟基型、聚氧乙烯型。3)按疏水基种类分类:直链、支链烷基(碳原子数为8~20)、烷基苯基、萘基(烷基碳原子数为8~16)、松香衍生物、高分子量聚环氧丙烯基、长链全氟(或高氟代)烷基、聚硅氧烷基、全氟聚环氧丙烷基(低分子量)。4)按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分类:碳氟表面活性剂、含硅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冠醚型表面活性剂。

2、什么是界面?什么是表面?界面和表面有何联系?

答:界面是指两相接触的约几个分子厚度的过渡区,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界面包括气-液界面,气-固界面,液-液界面,液-固界面,固-固界面。界面包括表面,表面属于界面,如气-液界面成为液体表面,气-固界面常成为固体表面。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1、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的定义。

答:在两相(特别是气-液)界面上,处处存在着一种张力,这种力垂直与表面的边界,指向液体方向并与表面相切。把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g 或 表示。表面张力的单位通常为N/m. 表面活性: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被称为表面活性。

2、cmc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答:测定cmc的方法:

1)表面张力法:常用表面张力-浓度对数图确定cmc。具体做法: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作出γ-lgc曲线,将曲线转折点两侧的直线部分外延,相交点的浓度即为此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cmc。2)电导法:确定cmc时可用电导率对浓度或摩尔电导率对浓度的平方根作图,转折点的浓度即为cmc。只限于测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3)染料法:先在较高浓度(>cmc)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少量染料,此染料加溶于胶团中,呈现某种颜色。再用滴定的方法,用水将此溶液稀释,直至颜色发生显著变化,此时溶液的浓度即为cmc。4)浊度法:观测加入适量烃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浊度随,浊度突变点的浓度即为表面活性剂的cmc。5)光散色法:利用散射光强度-溶液浓度曲线中的突变点可以测定cmc。

影响因素:

1)表面活性剂类型的影响:疏水基相同的情况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比非离子型的大,大约差两个数量级。2)碳氢链的长度: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随疏水基增大而降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碳氢链的碳原子数在8-16范围内,cmc随碳原子数变化呈现一定规律:同系物每增加一个碳原子,cmc下降约一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mc受疏水基碳原子数的影响更大。一般每增加两个碳原子,cmc下降至1/10。3)碳氢链的分支:具有同样化学组成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异构体中,直碳氢链的表面活性剂,其cmc最低,支化度越高,cmc越高。4)极性基团的位置:碳氢链相同时,极性基越靠近中间位置的,cmc越大。5)碳氢链中其他取代基的影响:碳氢链中有双键时,其cmc较饱和化合物高。在疏水链中有苯基时,一个苯基约相当于3.5个CH2基团。6)疏水链的性质:含碳氟链的表面活性剂,其cmc要比同碳原子数的碳氢链表面活性剂低得多,相应地表面活性要高得多。碳氢链中的氢被氟部分取代的表面活性剂,其cmc随被取代程度的增加而减少。7)其他因素:除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外,添加剂(如无机盐、极性有机物)对表面活性剂的cmc会有影响;温度对cmc也会有影响。

3、论述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答:表面活性剂结构由亲水集团和亲油基团组成,分子的亲水性和亲油性,分子的形态以及分子量都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性质。1)表面活性剂的HLB越高,亲水性越高。2)亲油基团的影响:亲油基的疏水作用降低了表面张力,影响胶束的形成。3)亲水基团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会影响其溶解度,从而进一步影响胶束的形成,溶解度越大,临界胶束浓度越高。同时,亲水基的不同,活性剂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和受温度的影响性质的变化也不同。4)分子形态的影响:即亲水基的相对位置和亲油基团的分支情况,一般亲水基位于分子之间时,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比位于分子末端强;带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润湿和渗透性能,但去污较好。5)分子量的影响: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而分子量较小的表面活性剂润湿,渗透效果好。6)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对离子型和部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越低,溶解度越好;对大部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温度高于浊点时将发生分组,许多性质和效果均下降。7)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温和性:毒性大小为:非离子和两性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8)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对于疏水基碳氢链,直链比带有支链的易于生物降解;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环氧乙烷加成数越大,聚氧乙烯链越长,越不易生物降解;含芳香基的表面活性剂比只有脂肪基的更难降解。

4、什么是Krafft点和浊点?

答: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达到一定温度后,其溶解度会突然迅速增加,这个转变温度称为Kraff 点。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突然析出使溶液浑浊的温度点叫浊点。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和应用

1、简述增溶作用的方式。

答:1)非极性分子在胶团内核的增溶。饱和脂肪烃、环烷烃及苯等不易极化的非极性有机化合物,一般被加溶于胶团的内核中,就像溶于非极性碳氢化合物液体中一样,紫外光谱或核磁共振谱表明被加溶物处于非极性环境中,X射线表明在加溶后胶团变大。2)在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增溶:对于分子结构与表面活性剂相似的极性有机化合物,如长链的醇、氨、脂肪酸和极性染料等两性分子,则是增溶于胶束的栅栏之间,这种方式增溶后胶束并不变大。3)在胶束表面的吸附增溶,即吸附增溶。是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非极性烃的小分子极性有机化合物在胶束表面的增溶。 4)聚氧乙烯链间的增溶:以聚氧乙烯基为亲水基团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将被增溶物包藏在胶束外层的聚氧乙烯链中。

2、论述增溶作用的影响因素。

答:1)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具有同样疏水基的表面活性剂,其增溶量有如下次序: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胶束越大,对于增溶到胶束内部的物质增溶量越大;亲油基部分带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较直链的小;

带有不饱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或在活性剂分子上引入第二极性基团时,对烃类的增溶作用减小,而对长链极性物增溶作用增加。 2)被增溶物质的化学结构:脂肪烃与烷基芳烃被增溶的程度随其链长的增加而减小,随不饱和度及环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带支链的饱和化合物与相应的直链异构体增溶量大致相同。 3)温度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温度越高,增溶作用越大。4)添加无机电解质的影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无机电解质,可增加烃类化合物的增溶程度,但使极性有机物的增溶程度减少。 5)有机物添加剂的影响:向表面活性剂中加烃类等非极性化合物,会使其增溶于表面活性剂胶束内部,使胶束胀大,有利于极性有机物插入胶束的“栅栏”中,即提高了极性有机物的增溶程度。反之,添加极性有机物后,增溶于胶束的“栅栏”中,使非极性碳氢化合物增溶的空间变大,增溶量增加。

3、乳状液的类型及鉴别方法。

答:乳状液分为以下几类:(1)水包油型:以O/W表示,内相为油,外相为水,如牛奶等。(2)油包水型:以W/O表示,内相为水,外相为油,如原油等。(3)多重乳状液:以W/O/W 或O/W/O 表示。乳状液的鉴别方法:1.稀释法:若乳状液很易为水稀释则该乳状液为O/W型,相反不易相混则为W/O型乳状液。 2.滤纸润湿法:一般滤纸能被水润湿而不为油润湿,因此往上滴加少量乳状液,若液体很快展开并留下散落细小油滴,则此乳状液为O/W型乳状液,否则为W/O型乳状液。3.电导法:电导法的原理基于这样的事实,即一般情况下水比油的电导值高得多。4.染色法:染料有油溶性和水溶性之分,前者能溶于油使之染色,后者能溶于水使之染色。

4、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答:1)表面张力:乳状液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低的油-水界面张力有助于体系的稳定,通常的办法是加入表面活性剂,以降低体系界面张力。2)界面膜的性质:界面膜的强度和紧密程度是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得到高强度的界面膜和稳定的乳状液:使用足量的乳化剂;选择适宜分子结构的乳化剂。3)界面电荷:液滴表面的电荷密度越大,乳

状液的稳定性越高。4)分散介质的黏度:乳状液分散介质的黏度越大,分散相液滴运动速度越慢,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许多能溶于分散介质中的高分子物质常用来作增稠剂,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5).5 固体粉末的加入:固体只有处于油水界面时才能起到稳定作用。这要求它既能被水润湿,又能被油润湿,否则不能排列在液滴表面,而是会完全处于水相或者油相。

5、如何制备乳化剂(包括加入方法、乳化剂的选择、乳化设备的选择)

答:加入方法:1.剂在水中法:将乳化剂直接溶于水中,在激烈搅拌下将油加入。2.剂在油中法(转相乳化法):将乳化剂加入油相,在激烈搅拌下加入水。3.瞬间成皂法:将脂肪酸溶于油中,碱溶于水中,然后在剧烈搅拌下将两相混合,界面上瞬间生成了脂肪酸盐,得到乳状液。4混合膜生成法:使用混合乳化剂,一个亲水,另一个亲油,将亲水乳化剂溶于水中,亲油乳化剂溶于油中。在剧烈搅拌下,将油水混合,两种乳化剂在界面上形成混合膜。 5.轮流加液法:将水和油轮流加入乳化剂,每次只加少量。

乳化剂的选择:1.HLB值法:每个乳化体系都可以通过实验确定其最为适宜的乳化剂的HLB值,根据此值可以确定乳化剂的种类和比例,如果单一表面活性剂不能满足要求,可以根据HLB值的加和性,选择两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2.PIT 法:所谓相转变温度(PIT)是指在某种特定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质达到平衡时的温度。确定方法是,在等量的油和水中加入3%~5%的表面活性剂,配置成O/W型转变为W/O型时的温度即为此体系的相转变温度。

乳化设备的选择:1.搅拌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多种体系,但只能生产较粗的乳状液。2.胶体磨和均化器:制备的乳状液液珠细小,分散度高,乳状液的稳定性好。3.超声波乳化器:一般都在实验室使用,在工业上使用成本太高。

6.润湿过程分为三类:

答:润湿过程可以分为三类,即:粘湿、浸湿和铺展。1.沾湿过程:液体与固体从不接触到接触,使部分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转变成新的固-液界面的过程。发生条件为: 2.浸湿过程:在恒温恒压可逆情况下,将具有单位表面积的固体浸入液体中,气-固界面转变为液-固界面的过程称为浸湿过程。发生条件为 3.铺展过程:等温、等压条件下,单位面积的液固界面取代了单位面积的气固界面并产生了单位面积的气液界面,这种过程称为铺展过程.发生条件为:。

7.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如何表现。

答: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固体表面发生的吸附:表面活性剂以极性基团朝向固体,非极性基团朝向气体吸附于固体表面,形成定向排列吸附层,使自由能较高的故土表面被碳氢链覆盖转化为低能表面,达到改变润湿性能的目的。2)提高液体润湿能力:水在低能固体表面不能铺展,为改善体系的润湿性能,常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其能润湿固体表面。

8、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

答:1.表面张力:低表面张力有利于泡沫的形成,但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是泡沫产生的重要条件,而非决定性因素。2.界面膜性质:界面膜的强度是决定泡沫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取决于液膜的表面黏度,液膜弹性和膜内液体的黏度。3.表面张力的修复作用:是指泡沫的液膜受外界扰动或自动排液变薄时,会通过自身收缩或由其他部位补充来恢复原状的现象。4)表面电荷:如果泡沫液膜的表面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当液膜受到挤压,气流冲击或重力排液使液膜变薄时,液膜的两个表面将会产生静电斥力作用,以阻止继续排液变薄,提高泡沫稳定性。5)泡内气体的扩散:气泡内气体扩散速度与液膜的性质和黏度有关,液膜黏度越高,表面吸附和分子排列越紧密,气体的相对透过率越低,气泡的排气越慢,泡沫越稳定。6)添加的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9.简述泡沫的消除机理。

答:1)使液膜局部表面张力降低:将消泡剂加入的到泡沫体系中后,消泡剂微滴浸入气泡液膜,顶替了原来液膜表面上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使此处的表面张力降低得比原来液膜其他处的表面张力更低。由于泡沫周围液膜的表面张力高,将产生收缩力,从而使得表面张力处的液膜被强烈的向四周牵引,延伸而伸长,变薄,最后破裂使气泡消除。2)破坏界面膜弹性使液膜失去自修复作用:界面膜的弹性是保证泡沫稳定性的因素,弹性越大,液膜具有越强的自修复能力,泡沫越稳定,在泡沫体系中加入聚氧乙烯、聚硅氧烷等表面张力极低的消泡剂,消泡剂进入泡沫液膜后,会使此处的液膜的表面张力降低至极低而失去弹性,当此处的液膜收到外界的扰动或冲击拉长,液膜面积增加,消泡剂的浓度减低,引起也跑到呃表面张力上升时,液膜不能产生有效的弹性收缩力来使自身的表面张力和厚度恢复,从而因失去修复作用而被破坏。3)降低液膜黏度:泡沫液膜的表面黏度越高,其强度也越高,排液速度越慢,同时液膜的透气性越低,更能阻止泡内气体的扩散作用,从而达到延长泡沫寿命,提高泡沫稳定性的作用。4)固体颗粒的消泡作用:疏水性固体颗粒具有一定的消泡作用,当表面疏水的固体颗粒加入到

泡沫体系中时,原吸附于泡沫液膜表面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以其疏水基吸附于固体颗粒的表面。其亲水基深入到液相,使固体颗粒表面转变为亲水性表面。于是,原泡沫液膜中的表面活性剂被固体颗粒携带进入液膜的水相,使液膜的表面活性浓度、表面黏度以及自修复能力降低,从而降低了泡沫的稳定性,缩短了泡沫的寿命。

10.影响表面活性剂洗涤作用的因素。

答:1.表面或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是洗涤液的主要成分,降低体系表面张力是表面活性剂非常重要的性质,大多数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都具有显著降低体系表面张力的作用。在洗涤过程中,表面活性剂能使洗涤液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这有利于洗涤液产生润湿作用,从而才有可能进一步起洗涤作用。2.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状态: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是影响洗涤效果的重要因素。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是洗涤的最基本原因,没有吸附就没有表面活性剂的洗涤功能。当表面活性剂处于以疏水基吸附于固液界面,以极性头深入水相的吸附态时能够提高固体表面的呃润湿性,有利于洗涤过程的进行。3.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对洗涤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主要是非极性疏水链的长度。4.乳化与气泡作用:乳化作用在洗涤过程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油污乳化并稳定的分散悬浮于洗涤液中,有效地阻止了液体油污再沉积过程的发生,起泡作用对洗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二者之间并没有之间的关系。5.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的加溶作用是在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大于cmc时发生的。实际上,一般洗涤过程添加的表面活性剂的量并不多,其在洗涤液中的浓度很难达到临界胶束浓度。6)黏附强度:固体表面与洗涤剂间的黏附作用越强,越有利于污垢从固体表面的去除。洗涤剂与污垢的黏附作用越强,则越有利于阻止污垢的再沉积。

11.表面活性剂在分散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五点)

答:1)降低液体介质的表面张力、固液界面张力和液体在固体上的接触角,提高其润湿性质和降低体系的界面能;同时可提高液体向固体粒子孔隙中的渗透速度,以利于表面活性剂在固体界面的吸附,并产生其他利于固体粒子聚集体粉碎、分散的作用。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某些固体粒子上的吸附可增加粒子表面电势,提高粒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利于分散体系的稳定。3)在固体粒子表面上亲液基团朝向液相的表面活性剂中,定向吸附层的形成有利于提高疏液分散体系粒子的亲液性,有时也可以形成吸附溶剂化层。4)长链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大分子在粒子表面吸附形成厚吸附层,起到空间稳定作用。5)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结构缺陷上的吸附不仅可以降低界面能,而且能在表面上形成机械屏障,有利于固体研磨分散。

第四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答:1)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即在较低的一段温度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上升非常缓慢,当温度上升到某一定值时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迅速增大,这个温度叫做表面活性剂的克拉夫点(Krafft point)。一般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都有Krafft点。2)一般情况下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性差,容易生成沉淀或使溶液变得浑浊,但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可极大地提高表面活性。3)抗硬水性能差,对硬水的敏感性表现出羧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磺酸盐的变化顺序。4)在疏水链和阴离子头基之间引入短的聚氧乙烯链可极大地改善其耐盐性能。5)在疏水链和阴离子头基之间引入短的聚氧丙烯链可改善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但同时也降低了其生物降解性。6)羧酸盐在酸中易析出自由羧酸,硫酸盐在酸中可发生自催化作用迅速分解,其他类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一般条件下是稳定的。7)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家用洗涤剂、工业洗涤剂、干洗剂和润湿剂的重要成分。

2.烷基苯磺酸钠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答:1)溶解度:对于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烷基取代基的碳原子数越少,烷基链越短,疏水性越差,在室温下越容易溶解在水中。反之,碳原子数越多,烷基链越长,疏水性越强,越难溶解。2)表面张力:随着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碳原子数增加,表面张力值呈下降趋势。这里所指的表面张力是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CMC时溶液的表面张力。3)润湿力:随着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力呈下降趋势。4)起泡性:随着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起泡力增加。5)洗净力:随着直链烷基中碳原子数增多,表面活性剂的洗净力逐渐提高。

3.简述烷基苯磺酸钠的生产。

答:其生产主要包括一下三个部分

1)烷基芳烃的生产:长链烷基苯的合成方法是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苯的烷基化反应,其反应历程为亲电取代反应。主要烷基化试剂为烯烃和卤代烷等,所使用的酸性催化剂主要有两种——质子酸和路易斯酸催化剂。

a.以烯烃为原料、氟化氢为催化剂,苯的烷基化反应方程为:

RCH2=CH-R’+ H+ 反应装置主要为塔式反应器(两反应器串联)。

b.以氯化烷作烷化试剂,三氯化铝做催化剂的烷基化反应。此法生产长链烷基苯可以采取两种工艺方法,一种是连续式反应,另一种是多釜串联反应。

2)烷基芳烃的磺化:工艺生产常用的磺化剂有硫酸、发烟硫酸、三氧化硫和氯磺酸等,此外还有氨基酸和亚硫酸盐等其他催化剂。

a.用发烟硫酸磺化:采用泵式连续磺化的工艺。反应过程中烷基苯和发烟硫酸由各自的贮藏进入高位槽,按适当比例与循环物料进入磺化反应塔,在泵内两相充分混合并发生反应。

b.用SO3磺化:1.多釜串联连续磺化工艺,该工艺一般采用2~5个反应釜串联,烷基苯由第一釜加入,物料依次溢流而至下一釜继续进行反应。2.膜式连续磺化工艺,烷基苯由供应泵输送,从反应器大约中部位置进入反应器,被空气稀释

3%~5%浓度的三氧化硫由反应器顶部进入。

3)烷基苯磺酸的后处理:

a.分酸,利用硫酸比烷基苯磺酸更易溶于水的性质,通过向磺化产物中加入少量水来降低硫酸和烷基苯磺酸的互溶性,并借助两者的密度差来进行分离。

b.中和,将烷基苯磺酸转化为烷基苯磺酸钠的过程。

第五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1.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答:1)溶解性: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其水溶性和醇溶性均呈下降趋势;<15个碳原子的易溶于水,>15个碳原子水溶性急剧下降;烷基链上有亲水基团或不饱和基团,水溶性增加。2)Krafft点:阳离子活性剂具有Krafft温度点,该温度点越高,表明该表面活性剂越难溶,溶解度越低。反之,该温度点越低,表明该表面活性剂越容易溶解,溶解性能越好。3)表面活性:同系物随其碳氢链增长,其表面张力逐渐下降。分子结构相同时,表面张力随浓浓升高而降低,降到一定数值时又会随升高而有所增加。4)cmc:随着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cmc降低。

2.洁儿灭的生产方法及应用。

答:制备:由氯化苄与N,N-二甲基月桂胺在80-90摄氏度下反应三小时制得。

主要应用:该表面活性剂易溶于水,呈透明溶液状,质量分数为万分之几的溶液既具有消毒杀菌的能力,对皮肤无刺激,无毒性,对金属不腐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使用时将其配制成20%的水溶液应用较好,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器械、创伤的消毒杀菌和农村养蚕的杀菌,此外该产品还具有良好的发泡能力,也可用作聚丙烯腈的缓染剂。

第六章:两性表面活性剂

1.什么是两性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比,其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广义地说:所谓两性表面活性剂,是指同时具有两种离子性质的表面活性剂。

特点:1)具有等电点,在PH值低于等电点的溶液中带正电荷,表现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在PH值高于等电点的溶液中带负电荷,表现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2)几乎可以同所有其他类型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而且在一般情况下都产生加和增效作用。3)具有较低的毒性和对皮肤、眼睛刺激性,可以用在化妆品和洗发香波中。4)具有极好的耐硬水性和耐高浓度电解性,甚至在海水中也可以有效地使用。5)对织物有优异的柔软平滑性和抗静电性。6)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分散性。7)可以吸附在带有负电荷或正电荷的物质表面上,而不产生憎水薄层,因此有很好的润湿性和发泡性。8)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杀菌性能:两性表面活性剂作为杀菌剂,具有许多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不及的优点。9)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2.两性表面活性剂按整体化学结构分为哪几类?各举一代表性产品。

答:1)甜菜碱型,其分子结构:,如十二烷基甜菜碱,

2)咪唑啉型,其分之中含有咪唑啉环,如,式中,R是含12~18个碳原子的烷基。3)氨基酸型:此类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主要是β -氨基丙酸型,分子结构为;或者α-亚氨基羧酸型:

4)氧化胺型,其结构通式为:

第七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何具有亲水性和浊点?

答: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成为曲折型时,亲水性的氧原子即被置于链的外侧,憎水性的-CH2-基位于里面,因而链周围就变得容易与水结合。此结构虽然很大,但其整体恰似一个亲水基。因此,聚乙二醇链显示出较大的亲水性。氢键的键能较低,结构松驰。当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结合在氧原子上的水分子脱落,形成的氢键遭到破坏,使亲水性降低,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表面活性剂从溶液中析出,使原来透明的溶液变浑浊,这时的温度为浊点。

2.环氧乙烷的性能及生产方法。

答:性能:液态环氧乙烷,易燃且有自聚合趋势,易爆炸,无色透明气体,因自身结构的特点具有很大的活泼性,易发生开环反应,和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

生产方法:主要有氯乙醇法和直接氧化法。

1)氯乙醇法:现在水中通入氯气生成次氯酸:

乙烯同次氯酸反映生成氯乙醇:

氯乙醇与石灰相互作用形成环氧乙烷:

此法缺点是消耗大量的氯气和石灰,氯化钙溶液给污水处理造成很大困难,而且副产物盐酸对设备腐蚀严

重,因此氯乙醇法逐渐被直接氧化法取代。

2)直接氧化法:

乙烯和氧在银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化制得环氧乙烷:

直接氧化法对原料乙烯的纯度要求高,含量高于98%,此法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3.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

答: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结构通式为,商品名为平平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可认为由以下两步反应:

第一阶段反应速度略慢,当形成一分子环氧乙烷加成物后,反应速率迅速增加。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原料为高碳醇和环氧乙烷,制法如下:

1)高碳醇的制备有三种方法:天然油脂和脂肪酸还原法,有机合成法,石蜡法。

1.天然油脂和脂肪酸还原法,反应式为:

2.有机合成法:a.羰基合成法:即烯烃,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和高温高压下生成醛,醛加氢生成醇。

b.齐格勒法:乙烯与烷基铝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反应得到三烷基铝,进一步与乙烯反应制得高级三烷基铝,经氢

化,水解得到高级醇。

3.石蜡法:石蜡法得到的是仲醇,其反应为自由基反应。

2)环氧乙烷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氯乙醇和直接氧化法、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法。以为例,将十八醇加入到不锈钢压力反应釜中,然后加入50%NaOH溶液,其用量是十八醇的0.5%,加热到100℃真空脱水1h,然后通入氮气以赶走空气,防止环氧乙烷发生爆炸,最后加热到150℃,用氮气连续将EO压入反应釜中,压力维持在0.2MPa,温度130℃~180℃,反应数小时,控制通入EO量,保持一定摩尔比和聚合度反应结束后,物料经乙酸中和,最后在漂白釜内用双氧水漂白除去反应杂质的深黄色色素,得到。

4.简述APG的性能与应用。

答:APG兼具普通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工业产品多为50%~70%的水溶液,性状通常为无色至淡黄色粘稠液体或乳白色膏体。纯APG为褐色或琥珀色片状固体,易吸潮。固形物含量50%,游离醇含量≤1.0% 无机盐含量≤4.0% 低碳糖苷含量≤0.5% 平均聚合度1.3~1.8 HLB 值10~16 密度1.05~1.15g/cm3 APG无毒,对皮肤刺激小,去污力显著,可应用于洗涤剂,作为活性组分可在较大温度范围内作较长时间存放,同时具有增湿作用,可用于化妆品。临界胶束浓度高,可用于生物化工。有很好的润湿和渗透性质,对高浓度电解质不敏感,可生物降解,可用于农药生产。另外APG还可应用于纺织、印染业、造纸、消防、医药等方面。

第八章:特殊类型表面的表面活性剂

1.简述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特征。

答:1)高表面活性:碳氟表面活性剂有极高的表面活性,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可低至20nN/m以下(有的甚至可低到

12nN/m),这是其它类型表面活性剂所远不及的。2)高化学惰性:r氟>r氢,屏蔽c原子能力较强,c-c键因F原子的屏蔽作用而得到保护,使其更加稳定,不会因与各种氧化剂,强酸和强碱反应而分解。3)耐热稳定性高,碳氟键键能是

452KJ/mol,高于碳氢键键能,因此更加稳定不易断裂。4)表面活性剂具有高熔点、高Krafft点和在溶剂中溶解度底的特点。全氟表面活性剂不但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而且也能降低液态碳氢化合物的表面张力,同时具有既疏水又疏油的性质。

2.生物表面活性剂优于化学表面活性剂的特征。

答:1、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要比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复杂和庞大得多。单个分子要占据更大的空间,因而表面活性剂要强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乳化能力也更强。2、分子结构类型多样,具有许多特殊的官能团,专一性强,可用于一些特殊领域。由不同属类的微生物合成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性质及生理功能。用微生物方法可以在分子中引进化学方法难以合成的复杂基团。3、产品本身无毒,使用中用量少,选择性好,环境友好,很快被微生物100%降解,使用时不会对环境构成污染,是典型的环保型“绿色”产品。这一点远远优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药品,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4、“绿色”工艺生产是生物发酵过程,生产工艺简单,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生产的设备要求不高,生产过程-酶催化不含有毒化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是典型“绿色”工艺。当微生物技术进一步成熟和产品达到一定规模之后,生产成本可进一步降低,因而可使生物表面活性剂更广泛应用。5、生物表面活性剂合成的原料多为天然家副产品(如油脂、蔗糖、磷脂、脂肪酸、氨基酸、葡萄糖等),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价廉,甚至可以利用工业废料和农副产品加工的下脚料。生产过程也不会构成对环境的污染。6、某些生物表面活性剂还具有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和免疫功能。

表面活性剂作业答案

表面活性剂作业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分类方法。 答: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包括长链疏水基团和亲水性离子基团或极性基团两个部分。 由于它的分子中既有亲油基又有亲水基,所以,也称双亲化合物 表面活性剂一般按离子的类型分类,即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凡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离 子型表面活性剂,凡不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其 在水中生成的表面活性离子种类,又可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大类。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如元素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 性剂等。 2.请解释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浊点、Krafft点等概念。 表面张力是指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体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很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 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或临界胶束 浓度。 浊点(C. P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溶液由澄清变混浊时 的温度即浊点。 临界溶解温度(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 增加到一定值时,溶液突然由浑浊变澄清,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 溶解温度。 3.表面活性剂有哪些基本作用?请分别作出解释。 1)润湿作用: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气-液和固-液界面张力,使接触角变小,增大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的这种作用。 2)乳化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乳状液的这种作用。 3)分散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固体粒子分割成极细的微粒而分散悬浮在溶液中的这种作用,叫作分散作用。 4)起泡作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在搅拌时会产生许多气泡,由于气体比液体的密 度小,液体中的气泡会很快上升到液面,形成气泡聚集物(即泡沫),而纯水不会产生 此种现象,表面活性剂的这种作用叫发泡作用。 5)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后,能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溶 解度显著增加的这种作用称作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6)洗涤去污作用:洗涤去污作用实际上是由于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固液界面上,降 低表面张力并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从而产生的润湿、渗透、乳化、分散等各种作用的 综合效果。

常用表面活性剂1

表面活性剂L-548 组成:非离子醚型表面活性剂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值:(1%水液)6—7 浊点:54—67℃ 腐蚀性:1%水溶液对H92黄铜在55±2℃恒温24小时,≤1级 产品特征:具有优异的乳化、润湿、渗透等性能 产品用途:做为常温水基金属清洗剂的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单体,除油、净洗性能优良,在其它行业用作乳化剂、渗透剂、润湿剂。 乳化剂OP-4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溶解性:易溶于油及其它有机溶剂 PH值(1%水液):6—7 HLB值:5 产品特征:易溶于油及有机溶剂,为亲油型乳化剂 产品用途:在一些有机合成反应中,为反应介质,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转化率,如在塑料聚氯乙烯聚合时,作为整料剂,不但能使聚氯乙稀成型颗料均匀,且可杜绝反应粘锅。也用于W/O型乳化剂的制备。 乳化剂OP-6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水中呈分散液 PH值(1%水液):6—8 HLB值:10.9 产品特征: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抗静电作用 产品用途:用作煤矿井下塑料制品传送带的抗静电剂、可消除传送带在运行中产生的静电感应,消除放电—电火花现象,有利于井下安全生产、在一般工业可用作乳化剂。 乳化剂OP-7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油状液体 溶解性:在水中呈分散状态 PH值(1%水液):6—7 HLB值:12.0 浊点:<30℃ 产品特征: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能和净洗效能

产品用途:在毛纺、合纤工业及金属加工过程中作为净洗剂。如可作为聚丙烯晴染前染后洗涤及皂煮剂,并可做成阳离子染料的匀染剂。也是金属净洗剂的组成之一,在一般工业可作乳化剂 乳化剂OP-10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值(1%水液):6—7 HLB值:14.5 浊点:61—67℃ 产品特征:具有优良的匀染、乳化、润湿、扩散,抗静电性能 产品用途:1、在合纤工业中做为油剂的单体,显示乳化性能,抗静电性能,在合纤短纤维混纺纱浆料中做柔软剂。可提高浆膜的平滑性和弹性,该乳液对胶体有保护作用 2、用作羊毛低温染色新工艺的匀染剂。在农药、医药、橡胶工业用作乳化剂,建筑行业可作为乳化沥清的乳化剂,又是金属水基清洗剂的重要组成之一。 乳化剂OP-15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白色软膏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值(1%水液):6—7 HLB值:15.0 浊点:70—80℃ 产品特征:高温下在水中也有较好的溶解性 产品用途:用作高温分散乳化、脂肪、蜡和动植油类的乳化剂。 乳化剂OP-20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白色固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值(1%水液):6—7 HLB值:16.0 浊点:81—90℃ 产品特征:具有一定的抗盐性,用作高温乳化剂 产品用途:用作高浓度电解质润湿剂,合成胶乳的稳定剂。 乳化剂NP-10 外观:无色透明粘稠液体 PH值(1%水液):6—7 HLB值:13.5-14.5

(完整版)表面活性剂复习题答案

表面活性剂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造纸中表面活性剂用作蒸煮剂、施胶剂、柔软剂和[ D ] A.助悬剂 B.染色剂 C.润湿剂D .消泡剂 2.没有外力的影响液体总是趋向于成为[ A ] A.球体 B.正方体 C. 长方体 D. 四面体 3.对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越小,达到表面吸附饱和所需浓度[ A ] A.越低 B.越高 C.不能定性判断 D.可以定量判断 4.亲油基相同,聚氧乙烯链越长,其亲水性[ B ] A.越弱 B.越强 C.不变 D.无法预测 5.表面活性剂浓度越大,形成的胶束[ B ] A.越少 B.越多 C.越大 D.越小 6.乳状液的类型包括水包油型,油包水型和[ C ] A.园圈型 B.哑铃型 C.复合型 D.套圈型 7. 润湿过程主要分为三类,沾湿,浸湿和[D ] A.浸润 B.涂布 C. 扩展 D. 铺展 8. 天然稳泡剂主要有明胶和[ C ] A.蛋白胶 B.凝胶 C.皂素 D.硅胶 9. 粉状洗涤剂可分为民用洗涤剂和[ C ] A.商用洗涤剂 B.军用洗涤剂 C.工业洗涤剂 D.农业洗涤剂 1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度大,导致增容作用强,并具有良好的乳化和[ A ] A.润湿能力 B.吸附能力 C.稳定能力 D.去稳定能力 11. 在医药行业中表面活性剂用作杀菌剂、助悬剂和[ C ] A.蒸煮剂 B.施胶剂 C. 增溶剂 D. 柔软剂 12.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这类物质被称为[ B ] 1A. 非表面活性物质B.表面活性物质C. 活性溶剂D.非活性溶剂 13.只适用于测定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是[B ] A.表面张力法 B.电导法 C.染料法 D.光散射法 14.亲水基相同,亲油基的链越长,亲油性[A ] A.越大 B.越小 C.不发生变 D.发生突变 15.增溶作用属于[ C ] A.非热力学稳定体系 B.动力学稳定体系 C.热力学稳定体系 D.化学变化 16. 破乳的方法有机械法,物理法和[ D ] A. 实践法 B.生物法 C.理论法 D. 化学法 17.通常人们习惯将润湿角大于90度的叫做[ B ] A.浸湿 B.润湿 C.乳化 D.不润湿 18.泡沫是分散体系,气体是[A ] A.分散相 B.连续相 C.分散介质 D.均相 19.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和设备保养、维护过程中使用的洗涤剂属于[ A ] A.工业洗涤剂 B.设备洗涤剂 C.配方洗涤剂 D.民用洗涤剂 2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 D ]

17种常用表面活性剂

17种常用表面活性剂 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DLS) 一、英文名:Disodium Monolauryl Sulfosuccinate 二、化学名: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 三、化学结构式: ROCO-CH2-CH(SO3Na)-COONa 四、产品特性 1. 常温下为白色细腻膏体,加热后(>70℃)为透明液体; 2. 泡沫细密丰富;无滑腻感,非常容易冲洗; 3. 去污力强,脱脂力低,属常见的温和性表面活性剂; 4. 能与其它表面活性剂配伍,并降低其刺激性; 5. 耐硬水,生物降解性好,性能价格比高。 五、技术指标: 1.外观(25℃)纯白色细腻膏状体 2.含量(%):48.0—50.0 3.Na2SO3(%):≤0.50 4.PH值(1%水溶液): 5.5—7.0 六、用途与用量: 1.用途:配制温和高粘度高度清洁的洗手膏(液)、泡沫洁面膏、泡沫洁面乳、泡沫剃须膏,也可配制爽洁无滑腻的泡沫沐浴露、珠光香波等。 2.推荐用量:10—6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MES 一、英文名:Disodium Laureth(3) Sulfosuccinate 二、化学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 三、化学结构式:RO(CH2CH2O)3COCH2CH(SO3Na)COONa 四、产品特性: 1.具有优良的洗涤、乳化、分散、润湿、增溶性能; 2.刺激性低,且能显著降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 3.泡沫丰富细密稳定;性能价格比高; 4.有优良的钙皂分散和抗硬水性能; 5.复配性能好,能与多种表面活性剂和植物提取液(如皂角、首乌)复配,形成十分稳定的体系,创制天然用品; 6.脱脂力低,去污力适中,极易冲洗且无滑腻感。 五、技术指标:

表面活性剂与洗涤剂试题(整理)[仅限参考]

28、羧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在酸性条件下使用。( √ ) 29、根据亲水基的结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主要有 羧酸盐型 、 磺酸盐型 、 硫酸酯盐型 、 磷酸酯盐型 等几种类型。 30、羧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俗称为 皂类 。31、在几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抗硬水能力有下面顺序: B 。 a .硫酸盐> 磺酸盐>磷酸盐>羧酸盐;b .磺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羧酸盐。c .磺酸盐>磷酸盐> 硫酸盐>羧酸盐;d .硫酸盐>羧酸盐>磷酸盐>磺酸盐。 32、脂肪酸皂根据反离子的不同有钠皂、钾皂、镁皂、钙皂、胺皂等,其中 钾皂 质地比较柔软, 纳皂 较硬, 胺皂 最软, 钙皂,镁皂 在水中产生沉淀。 33、肥皂制备的传统工艺是用 天然油脂 与氢氧化钠等碱类通过 皂化 反应制得。 34、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抗硬水能力比十二烷基聚氧乙烯(10)醚硫酸钠强。( × ) 35、硫酸酯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耐酸、耐碱性较差,热稳定性好( × ) 、高级醇硫酸酯盐是由 高级醇 与硫酸化试剂经过硫酸化反应再经碱中和得到的产物。 37、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简式为: R-SO 3M ,直链烷基苯磺酸盐简写为 LAS 。 38、 烷基苯磺酸盐 是目前生产和销售量最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占到整个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产量的90%左右。 、磷酸酯盐有 高级醇磷酸酯盐 、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 和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 几种类型,其中 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 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40、目前工业化生产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大都是含 氮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有 铵盐 和 季铵盐 两大类,其中最重要的又是 季铵盐 类。 42、下面是几种表面活性剂的结构通式,其中 d 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b 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c 是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a 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43、简述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特点。 a.PH 适应范围宽,在相当宽的PH 值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b.复配性好,可以同所有其他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复配。 c. 对眼睛和皮肤的刺激性低。 d.具有极好的耐硬水性和耐高浓度电解质性,甚至在海水中也可有效使用; e.对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平滑性和抗静电性; f.具有良好的去污、乳化、起泡、润湿能力; g.具有一定的杀菌性。 44、两性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是 氨基酸 型和 甜菜碱 型两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许多应用性能都与其 阳离子吸附性 有关。 46、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应用性能包括 杀菌 、 柔软 、 抗静电 等。 47、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特点。 (1)稳定性高,不受酸、碱、盐影响,耐硬水性好。 (2)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及添加剂的相容性好。 (3)具有浊点现象。(4)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低,临界胶束浓度小,胶团聚集数大,增溶作用强,具有良好的乳化、去污能力。 (5)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比,其起泡能力较差。 (6)毒性低,对皮肤刺激性小。 CH 3 CH CH CH 3 CH 3CH 3 SO 3Na b. c. a. C 12H 25 CH 3 N CH 2 CH 3 Cl d.

中药药剂学Z次作业答案

中药药剂学Z次作业答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中药药剂学Z》 您本学期选择了“中药药剂学Z”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1-24,总分为120分,您的得分为120分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热原的性质不包括:[1分] E.水不溶性 2.咀嚼片、口含片宜选用的稀释剂是:[1分] E.甘露醇 3.薄荷水制备时加入滑石粉的目的是:[1分] E.分散 4.炉甘石洗剂属于:[1分] C.混悬液 5.益母草膏属于:[1分] C.煎膏剂 6.采用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是利用热原的:[1分] B.不挥发性 7.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是:[1分] 8.水蜜丸的溶散时限为:[1分] 小时 9.加入冰糖、黄酒在胶剂制备中的操作过程为:[1分] E.浓缩收胶 10..片剂包糖衣的工序中,对于有引湿性、易溶性或酸性药物的片剂,需要:[1分] A.隔离层 11.下列错误论述胶囊剂的是:[1分] A.胶囊剂只能用于口服 12.需检查融变时限的是:[1分] A.栓剂 13.采用滴制法制备的是:[1分] B.软胶囊 14.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不包括:[1分] B.采用GMP厂房生产 15.采用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加入甲醛的目的是:[1分] D.固化剂 16.下列不属于肠溶衣材料的是:[1分] B.丙烯酸树脂Ⅳ号 17.麝香宜采用下列那种粉碎方式:[1分] D.加液研磨法 18.薄荷水为:[1分] B.真溶液 19.采用升法制备的是:[1分] C.红升丹 20.滴眼剂的制备流程为:[1分] A.药物+附加剂-溶解-滤过-灭菌-无菌分装-质检-包装 21.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之比,这一概念指的是:[1分] A.置换价 22.属于亲水胶体的是:[1分] A.高分子溶液 23.藿香正气水属于:[1分] B.酊剂 24.又称升华干燥的方法是:[1分] C.冷冻干燥 25.不能作为片剂糖衣物料的是:[1分] B.丙烯酸树脂IV号 26.水丸的制备方法为:[1分] B.泛制法 27.无菌、无热原是对下列哪个剂型的要求:[1分] A.注射剂 28.醇溶液调PH法可驱除:[1分] A.鞣质

表面活性剂化学期末考试题

(2011—2012)学年08C班第Ⅰ学期表面活性剂期末考试题A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1. 表面活性剂 2. 临界胶束浓度 3. 浊点 4. 两性表面活性剂 二、选择题. (15×3分) A.非离子型的毒性大于离子型,两性型毒性最小 值越小,亲水性越强 C.做乳化剂使用时,浓度应大于CMC D.做O/W型乳化剂使用,HLB值应大于8 2. 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经验,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限定在0-20之间 B.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 C.聚氧乙烯基团的比值增加,亲水性降低 D.杀精避孕套中起杀精作用的主成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作洗涤剂 3.等量的Span -80与吐温-80混合后的HLB值是() A.4.3 4.表面活性剂性质不包括() A.亲水亲油平衡值值 C. 适宜的粘稠度 D. Krafft点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rafft点越低,该表面活性剂低温水溶性越好 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应该在浊点以上使用 C.疏水基为直链的比带支链的难于降解 D.含有芳香基的表面活性剂比仅含有脂肪基的表面活性剂易于降解,故洗衣粉中主成分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束越大,对于增溶到胶束内部的物质增溶量越大 B.乳状液类型通常有O/W,W/O,套圈型三种。 C.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做破乳剂 D. 玻璃器皿中易得到O/W型乳状液 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能都优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Krafft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浊点 D.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分子量小的润湿、渗透性能好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体油污的去除主要是靠表面活性剂的增容作用而实现的 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用于洗涤天然棉纤维 C.烷基苯磺酰二乙醇胺可做稳泡剂 D.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很好的起泡剂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餐具洗涤剂可以用来洗涤瓜、果、蔬菜、肉 B.洗发香波的主要成分为十八烷基苯磺酸钠及烷基酰醇胺 C.重垢液体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含量一般在80%以上 D.粉状洗涤剂和液体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主成分完全不同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表面活性剂作业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1、胺盐型 ●高级伯、仲、叔胺与酸中和便成为胺盐 ●伯胺盐R-NH2HCl ●仲胺盐R-NH(CH3)HCl ●叔胺盐R-N(CH3)2HCl ● ●常用的酸有盐酸、甲酸、乙酸、氢溴酸、硫酸等 1.1、高级伯胺的制取( RCH2NH2) 常用高级伯胺的合成方法:脂肪酸法和高级醇法。 脂肪酸法:以RCOOH为起点 ●高级醇法:以ROH为起点 1.1.1脂肪酸法 脂肪酸与氨在0.4~0. 6MPa、300~320℃下反应生成脂肪酸酯. RCOOH+NH3=RCONH2+H2O 然后用铝土矿石作催化剂,进行高温催化脱水,得到脂肪腈: RCONH=RCN+ H2O 脂肪腈用金属镍作催化剂,加氢还原,可得到伯胺、仲胺和叔胺 RCN+2H2=RCH2NH2 2RCN+4H2=(RCH2)2 NH+NH3 3RCN+6H2=(RCH2)3 N+2NH3 再加入一种合适的添加剂(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即能抑制仲胺的生成。 ●工业生产上的反应压力2.94~6.87MPa、温度为120~150℃。如果碱的用量达到0.5%反应可在1. 22~1. 42MPa下进行。如果需制取不饱和碳链的脂肪胺(如十八烯胺),则氢化反应可在有氨饱和的醇中进行。脂肪酸、氨和氢直接在催化剂上反应制取胺的新工艺如下:RCOOH+2H2+NH3→RCH2NH2+ H2O 1.1. 2.脂肪醇法 脂肪醇和氨在380℃-400℃和12.16~17.23MPa下反应可制得: ●ROH+NH3→RNH2 +H2O ●高碳醇与氨在氢气和催化剂存在下,也能发生上述反应,使用催化剂,可将反应温度和压力降至150 ℃和10.13MPa。伯胺大量用于浮游选矿剂和纤维柔软剂。如C8- C18伯胺,椰子油、棉子油,牛脂等制得的混合伯胺以及它们的醋酸盐均为优良浮选剂。用作纤维柔软剂的伯胺结构复杂些,多为含酰胺键的亚乙基多胺化合物。 1.2、高级仲胺的制取 仲胺盐阳离子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2.1.脂肪醇法 高碳醇和氨在镍、铅等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仲胺。 2ROH+NH3→R2NH+ H2O 1.2.2.脂肪腈法 首先,将脂肪腈在低温下转化为伯胺,然后在铜铬催化剂存在下脱氨,得到仲胺。 RNH2 →R2NH + NH3 1.2.3卤代烷法 卤代烷和氨在密封的反应器中反应.主要产物为仲胺。仲胺盐的价值相对于伯胺尤其是叔胺而言,明显低些。市售产品主要是高级卤代烷与乙醇胺或高级胺与环氧乙烷的反应产物,品种较少。 1.3、高级叔胺的制取 叔胺盐是胺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个大类,用途较广。叔胺又是制取季铵盐的主要原料。其合成方法及原料路线有许多,应用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1.31.伯胺与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反应制叔胺 这—方法是工业上制取叔胺的重要方法。应用很广,反应式如下: CH2CH2OHRNH2+2CH2— CH2→RN O CH2CH2OH 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可进一步反应,生成聚醚链,如下式所示: (CH2CH2O)pH RN (CH2CH2O)pH 分子中随聚氧乙烯含量增加,产物的非离子性质也增加;但在水中的溶解度却不随pH值的变化而改变,并且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有人称其为阳离子进行非离子化的产品。 1.3.2.脂肪酸与低级胺反应制取叔胺 由这类叔胺制得的胺盐成本较低,性能较好,大都用作纤维柔软整理剂。例如,硬脂酸和三乙醇胺加热缩合酯化,形成叔胺,再用甲酸中和,生成索罗明A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用硬脂酸和氨基乙醇胺或二亚乙基三胺加热缩合后再与尿素作用,经醋酸中和后,可制得优良的纤维柔软剂阿柯维尔A,分子式如下: 1.3.3.非对称高级叔胺的制取 非对称叔胺是合成季铵盐的中间体。通常它是由一个C8以上长碳链和两个短碳链(如甲基、乙基、苄基等)构成。其合成路线有以下几条。

表面活性剂1 作业整理

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的概述 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是什么?简述其分类方法。 答:表面活性剂是指在较低浓度时,即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作用的物质。分类方法:1)按照离子类型分类:分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可以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2)按亲水基的结构分类: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硫酸酯盐型、磷酸酯盐型、胺盐型、季铵盐、鎓盐型(鏻、鉮、硫、碘鎓化合物)、多羟基型、聚氧乙烯型。3)按疏水基种类分类:直链、支链烷基(碳原子数为8~20)、烷基苯基、萘基(烷基碳原子数为8~16)、松香衍生物、高分子量聚环氧丙烯基、长链全氟(或高氟代)烷基、聚硅氧烷基、全氟聚环氧丙烷基(低分子量)。4)按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分类:碳氟表面活性剂、含硅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冠醚型表面活性剂。 2、什么是界面?什么是表面?界面和表面有何联系? 答:界面是指两相接触的约几个分子厚度的过渡区,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界面包括气-液界面,气-固界面,液-液界面,液-固界面,固-固界面。界面包括表面,表面属于界面,如气-液界面成为液体表面,气-固界面常成为固体表面。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1、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的定义。 答:在两相(特别是气-液)界面上,处处存在着一种张力,这种力垂直与表面的边界,指向液体方向并与表面相切。把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g 或 表示。表面张力的单位通常为N/m. 表面活性: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被称为表面活性。 2、cmc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答:测定cmc的方法: 1)表面张力法:常用表面张力-浓度对数图确定cmc。具体做法: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作出γ-lgc曲线,将曲线转折点两侧的直线部分外延,相交点的浓度即为此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cmc。2)电导法:确定cmc时可用电导率对浓度或摩尔电导率对浓度的平方根作图,转折点的浓度即为cmc。只限于测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3)染料法:先在较高浓度(>cmc)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少量染料,此染料加溶于胶团中,呈现某种颜色。再用滴定的方法,用水将此溶液稀释,直至颜色发生显著变化,此时溶液的浓度即为cmc。4)浊度法:观测加入适量烃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浊度随,浊度突变点的浓度即为表面活性剂的cmc。5)光散色法:利用散射光强度-溶液浓度曲线中的突变点可以测定cmc。 影响因素: 1)表面活性剂类型的影响:疏水基相同的情况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比非离子型的大,大约差两个数量级。2)碳氢链的长度: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随疏水基增大而降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碳氢链的碳原子数在8-16范围内,cmc随碳原子数变化呈现一定规律:同系物每增加一个碳原子,cmc下降约一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mc受疏水基碳原子数的影响更大。一般每增加两个碳原子,cmc下降至1/10。3)碳氢链的分支:具有同样化学组成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异构体中,直碳氢链的表面活性剂,其cmc最低,支化度越高,cmc越高。4)极性基团的位置:碳氢链相同时,极性基越靠近中间位置的,cmc越大。5)碳氢链中其他取代基的影响:碳氢链中有双键时,其cmc较饱和化合物高。在疏水链中有苯基时,一个苯基约相当于3.5个CH2基团。6)疏水链的性质:含碳氟链的表面活性剂,其cmc要比同碳原子数的碳氢链表面活性剂低得多,相应地表面活性要高得多。碳氢链中的氢被氟部分取代的表面活性剂,其cmc随被取代程度的增加而减少。7)其他因素:除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外,添加剂(如无机盐、极性有机物)对表面活性剂的cmc会有影响;温度对cmc也会有影响。 3、论述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技术》第一章思考题

《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技术》第一章思考题 1.什么是表面活性物质?什么是表面活性剂? 答:表面活性物质:具有能使溶剂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凡是能够使体系的表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都称为表面活性剂。 2.什么是表面张力?它的单位如何表示?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怎样产生的? 答:表面张力是指作用于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使表面收缩的力。 单位:mN/m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液体分子与表面外分子的引力,而造成的分子聚拢效应。 3.什么是cmc?为什么说cmc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特性值? 答:Cmc: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达到cmc后即有胶束形成,胶束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可随时补充表面分子膜中分子的损失,从而使表面活性得以充分发挥。 4.什么是Krafft点? 答:在较低温度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升高缓慢,但到某一温度后,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迅速上升。该溶解度突变所对应的温度称为Krafft点。 5.增溶的方式有哪几种?有机物在表面活性剂中的增溶与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有什么区别? 答:增溶是由于胶束的存在而使物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这些物质或溶入胶束的亲油基中间,或插于胶束的分子之间,或黏附于胶束的亲水基上,从而使溶解度大增。 表面活性剂增溶是利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达到其cmc点(临界胶束浓度)后增加对于溶质的溶解度完成的。与溶剂溶解溶质的理论不一样,有机溶剂对于溶质的溶解只受到温度的影响。 6.什么叫做接触角?接触角的大小与洗涤之间有什么关系?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和测试1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教案

在印染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对比法和模拟法对应用的助剂进行试验。 对比法是将样品(试样)与标样进行平行试验,一般用于测定印染助剂的应用性能。如:润湿性、乳化性等。 模拟法是模拟印染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进行小样试验,通过测定加工产品的有关性能来评判助剂的质量或生产适用性。主要用于工厂工艺适应性试验。 一、表面张力的测定 1、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2、实验药品器材:表面张力仪、测量杯(直径大于8cm)玻璃仪器、表面活性 剂试样溶液。 3、试验步骤: 1)清洗仪器:用铬酸洗液浸洗铂金圆环和测量杯,后用蒸馏水冲洗至中性。2)校准仪器: 3)测定方法:用界面张力仪来测定,在恒温室内进行。

测量时,用待测液冲洗测量杯几次,后在待测液中部吸取大量试样于量杯中,使铂金圆环浸入测试液中部,调节拉力,使环上下两力平衡。圆环露出液面时形成一液膜,拉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液膜破裂,读出此时刻度盘上的读数,即为试验表面张力值P。连续测试五次。 4)结果计算:取五次数值的平均值 表面张力ν=P×F 校正因子F公式复杂,在此略。 二、水溶液pH值测定 1、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溶液pH值的测定; 2、实验仪器药品:酸度计、磁力搅拌器、烧杯、容量瓶(100ml)温度计、水 浴锅、蒸馏水(无CO2)、标准缓冲溶液、试液 3、实验步骤 1)将被测液、标准缓冲溶液、洗涤用水调节在20±1℃,校准酸度计; 2)将待测试样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30s,停止搅拌后插入电极,待指针稳定1min后读数。每个试样平行测定两次。 4、结果:取算术平均值,修约至0.1pH 三、润湿(渗透)性测试 帆布沉降法:将一定质量帆布放入一定浓度的助剂溶液中,帆布被溶液润湿增重而下沉,记下帆布从接触溶液到沉降所需时间。 1、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润湿性(渗透性)测试。

染整工艺原理课后作业题答案

染整工艺原理课后作业 题答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课后习题: 1水处理主要方法: 石灰—纯碱法,离子交换法,软水剂添加法 2简述精炼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烧碱(NaoH)煮练剂使果胶中的酯键水机,部分含氮物质蛋白质分子中的酰胺键水解,还能使蜡状物质中的脂肪酸类物质发生皂化而溶解 (3)硅酸钠吸附煮练液中的铁质,防止织物上产生锈斑,吸附煮练液中已分解的杂质,防止再次产生锈斑 (4)亚硫酸氢钠:有利于棉籽壳的去除,木质素→木质素磺酸→木质素磺酸钠,还原剂防止棉织物在高温带碱的情况下被空气氧化而脆损 (5)磷酸三钠作为软水剂 3试设计一种纯棉织物连续平幅退浆,精炼工艺 4在精炼工艺中,主要加入哪些表面活性剂?试述它们的作用原理。 5作为良好的润湿剂,洗涤剂,乳化剂,应具有怎样的化学结构?为什么? 6试从润湿方程来说明精炼的原布为什么不能被水润湿? 7原布检验包含哪些内容? 原布检验→翻布→打印→缝头 (1)物理指标:幅宽,重量,纱支,密度,强力等(规格) (2)外观疵点:如缺经,断纬,跳纱,棉结等(品质) (3)普通棉织物:抽查10%左右; (4)毛织物:全部检验; 8简述棉织物碱退浆,酶退浆原理。加工工艺条件? 碱退浆的原理: 1)在热碱的作用下浆料会发生溶胀,从凝胶状态变成溶胶状态而与纤维的粘着变松,容易洗落下来。

酶退浆的原理: 酶是一类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对某些物质的分解有特定的催化作用。淀粉酶 能催化淀粉大分子链发生水解而生成分子量较小、粘度较低、溶解度较高的一些低分 (1)漂白后的织物经1g/L烧碱溶液沸煮1小时后、织物强力大幅度下降的现象被称 为潜在损伤。 (2)原因:主要是由于葡萄糖的升环所致 (3)通过测定织物的煮练强力来快速测定潜在损伤 10简述精炼效果的评定方法? 毛效:煮练效果的评定一般用毛效指标来判定,即30分钟内水沿织物向上爬升的高度(CM)。棉机织物要求毛效在8CM以上;棉针织物要求毛效在12CM以上 11NaClO漂白为什么不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漂白? ①酸性条件下,但Cl2逸出,污染环境 ②中性条件,fibre损伤最严重,此时氧化纤维素羧基多,对纤维的损伤程度较大。 所以选择pH9—10漂白,尽管漂白速度慢一些,但通过延长t可达到目的。 12简述NaClO漂白原理及其特点。并以连续轧漂为例,制定其具体的漂白工艺阐述其 工艺参数选择的条件。 Naclo漂白的特点是:1)价格较低,漂白工艺及设备也比较简单; 2)在漂白过程中因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气,同时又存在环 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主要用于棉织物漂白,尤其是低级棉的漂白,不能用于 蛋白质纤维的漂白。 漂白原理是:天然色素的结构特征:分子中含有较长的共轭双键。.Naclo具有较强的 氧化能力,为弱酸强碱盐,在水中能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Naclo+H 2 O→HOCl+NaOH, HOCl可按下式进一步电离:HOCl→OCl+ -H,HOCl漂白有效成分:OCl-,HOCl,Cl 2 在 漂白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形式的分解,这些分解物能使色素中的部分双键饱和,从而达 到消色漂白的目的,同时也能使纤维素遭到氧化,而导致强力下降。 工艺流程:水洗→浸轧漂液→堆置→水洗→酸洗→堆置→水洗→脱氯→水洗。 漂白液的PH为:温度为20-35min,通常采用室温工艺 有效氯浓度:2-5g∕L, 时间30-60min。 13H 2O 2 漂白时为什么要加入稳定剂并阐述Na2CO3在漂白过程中的作用及原理? 加入原因:H2O2在漂白过程中除了对天然色素有破坏作用外,同时也会使纤维素纤维氧化而受损,因此在漂白过程中要有效的控制双氧水的分解速率,通常在漂液中要加入一定的稳定剂如硅酸钠等。硅酸钠的稳定原理:可能是由于漂液中的硅酸钠

胶体及表面活性剂问答题题库1

1.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点及亲水亲油基的组成? 答:表面活性剂由两部分构成:a.疏水基团,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碳氢链、硅烷基、硅氧烷 基、或碳氟链构成; b.亲水基团,由亲水疏油的极性基团构成。 2. 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分类,常见类型有哪些? 答:表面活性剂按离子分类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甜菜碱)。 3.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结构? 答: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浓度较低时零散地分布在液体表面,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分子疏松 的定向排列在表面,当浓度接近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紧密地定向排列在液体表面形成 一层致密的单分子界面膜,并在内部开始形成胶束。 4. 影响表面活性剂吸附界面的物理化学因素? 答:(1)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亲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2)疏水基:疏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3)同系物:一般规律是随碳链增长,饱和吸附量有所增加,但疏水链过长往往得到相反 的效果。 (4)温度:饱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但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时吸附剂量 往往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5)无机电解质:对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无机电解质对吸附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5.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的功能? 答: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增加气液 界面的过程容易进行;二是形成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紧密定向排列的表面吸附层。 6. 影响表面活性剂在稀溶液吸附的因素? 答:A.吸附质影响(吸附质分子结构与性质将影响它们分子间及其与溶剂、吸附剂间的相互 作用,从而影响吸附性质) (1)吸附质为同系物若为极性分子,随有机物碳原子数增加吸附量增加;非极性的物质 在水中易吸附非极性的或极性小的。 (2)异构体的影响直链易被吸附,异构体易于溶解。 (3)取代基的影响如果取代基为极性基,碳在水中的吸附力减少;如果是非极性基,则吸 附增加。 B.溶剂的影响(1)溶剂与吸附质相互作用强,随着作用力的增加,吸附量减少。 (2)溶剂与吸附剂相互作用越强,吸附量越低。 (3)吸附质与吸附剂相互作用增加,吸附量也增加。 C.吸附剂的影响(1)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吸附质,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吸附质。 (2)吸附剂的表面结构如果为多孔结构则易于吸附 (3)是否有丰富的吸附基团 (4)吸附后是否易于再生 D.温度影响温度升高不易于吸附

17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

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DLS) 一、英文名:Disodium Monolauryl Sulfosuccinate 二、化学名: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 三、化学结构式: ROCO-CH2-CH(SO3Na)-COONa 四、产品特性 1. 常温下为白色细腻膏体,加热后(>70℃)为透明液体; 2. 泡沫细密丰富;无滑腻感,非常容易冲洗; 3. 去污力强,脱脂力低,属常见的温和性表面活性剂; 4. 能与其它表面活性剂配伍,并降低其刺激性; 5. 耐硬水,生物降解性好,性能价格比高。 五、技术指标: 1.外观(25℃):纯白色细腻膏状体 2.含量(%):48.0—50.0 3.Na2SO3(%):≤0.50 4.PH值(1%水溶液): 5.5—7.0 六、用途与用量: 1.用途:配制温和高粘度高度清洁的洗手膏(液)、泡沫洁面膏、泡沫洁面*、泡沫剃须膏,也可配制爽洁无滑腻的泡沫沐浴露、珠光香波等。 2.推荐用量:10—6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MES 一、英文名:Disodium Laureth(3) Sulfosuccinate 二、化学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 三、化学结构式:RO(CH2CH2O)3COCH2CH(SO3Na)COONa 四、产品特性: 1.具有优良的洗涤、*化、分散、润湿、增溶性能; 2.刺激性低,且能显著降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 3.泡沫丰富细密稳定;性能价格比高; 4.有优良的钙皂分散和抗硬水性能; 5.复配性能好,能与多种表面活性剂和植物提取液(如皂角、首乌)复配,形成十分稳定的体系,创制天然用品; 6.脱脂力低,去污力适中,极易冲洗且无滑腻感。 五、技术指标: 1.外观(25℃):无色至浅**透明粘稠液体 2.活性物(%):30.0±2.0 3.PH值(1%): 5.5—6.5 3.色泽(APHA):≤50 4.Na2SO3 (%):≤0.3 5.泡沫(mm):≥150 六、用途与用量: 1、用途:制造洗发香波、泡沫浴、沐浴露、洗手液、外科手术清洗及其它化妆品、洗涤日化产品等,还可作为*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发泡剂等。广泛用于涂料、皮革、造纸、油墨、纺织等行业。

表面活性剂化学练习题

表面活性剂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表面活性剂 2. 临界胶束浓度 3. Krafft点 4. 浊点 5. 两性表面活性剂 6. 增溶力 7. 分散剂 8.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二、选择题.1.D 2.D 3.E 4.D 5.C 6.A 7.C 8.B 9.A 10.A 11.A 12.A 13.ABCD 14.C 15.ABC 16.B 17.A 18.A 1.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非离子型的毒性大于离子型,两性型毒性最小 B.HLB值越小,亲水性越强 C.做乳化剂使用时,浓度应大于CMC D.做O/W型乳化剂使用,HLB值应大于8 2. 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根据经验,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限定在0-20之间 B.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 C.聚氧乙烯基团的比值增加,亲水性降低 D.杀精避孕套中起杀精作用的主成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作洗涤剂 3.40%的Span -80(HLB 4.3)与60%吐温-80(HLB1 5.0)混合后的HLB值是( E ) A.4.3 B.6.42 C.8.56 D.9.65 E.10.72 4.等量的Span -80(HLB4.3)与吐温-80(HLB1 5.0)混合后的HLB值是( D ) A.4.3 B.6.42 C.8.56 D.9.65 E.10.83 5.表面活性剂性质不包括( C ) A.亲水亲油平衡值 B.CMC值 C. 适宜的粘稠度 D. Krafft点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krafft点越低,该表面活性剂低温水溶性越好 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应该在浊点以上使用 C.疏水基为直链的比带支链的难于降解 D.含有芳香基的表面活性剂比仅含有脂肪基的表面活性剂易于降解,故洗衣粉中主成分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整理)《表面活性剂》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 表面:物质和它产生的蒸汽或者真空接触的面。(液体或固体和气体的接触面) 2. 界面:任意两种物质接触的两相面。(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或液体的接触面) 3.表面张力:指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N/m)。 4. 表面自由能:单位表面上的分子比体相内部同分子量所具有的自由能过剩值,称为表面自由能(J/m2)。 5. 表面活性:在液体中加入某种物质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叫表面活性。 6.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某液体中加入少量某物质时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急剧降低,并且产生一系列应用功能的物质。 7. 吸附:表面上活性剂这种从水内部迁至表面,在表面富集的过程叫吸附。 8. 低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 9. 高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 10. 胶束: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 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11. 反胶束: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极性头向内,非极性头尾朝外的含有水分子内核的聚集体,称为反胶团。 12.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地降低,但是当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大,此时表面活性剂从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缔合成稳定的胶束,从而引起溶液的高频电导、渗透压、电导率等各种性能发生明显的突变,这个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13.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是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强弱的数值。 14. Krafft点:它是指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时由浑浊忽然变澄清时相变的温度。 15. 浊点:是指一定浓度的非离子表面活性活性剂溶液在加热过程中突然析出使溶液变浑浊的温度点。 16. 增溶作用:是指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得在溶剂中难溶乃至不溶的物质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用。 17. 增溶量:向100ml已标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由滴定管滴加被增溶物,当达到饱和时被增溶物析出,溶液变浑浊,此时已滴入溶液中的被增溶物的物质的量(mol)即为增溶量。 18. 胶团催化:反应速度对环境极为敏感,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团使介质的性能发生变化,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速度的明显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胶团催化。 19. 多重乳状液:在乳状液分散相液滴中若有另一种分散相液体分布其中,这样形成的体系称为多重乳状液。 20. 乳化作用:是在一定条件下使互不混溶和两种液体形成有一定稳定性的液液分散体系的作用。 21. 相转变温度(PIT):是指在某一种特定的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质达到平衡时的温度。 22. 润湿作用:指加入表面活性剂后,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结构,可在界面处发生定向吸附,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改变体系润湿性质的作用。 23. 沾湿:指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 24. 浸湿: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 25. 铺展:液体取代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将固-气界面用固-液界面代替的同时,液体表面能够扩展的现象即为铺展。 26. 自憎液体:不能在自己的吸附膜自发展开的液体称为自憎液体。 27. 临界表面张力:以接触角θ的余弦 cosθ对液体的表面张力γL作图,可得一直线,将此直线延长到cosθ=1处,其对应的液体表面张力值即为此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 28. 起泡性:是指表面活性剂在外界作用下产生泡沫的难易程度。 29. 稳泡性:是指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产生泡沫之后,泡沫的持久性或泡沫“寿命”的长短。 30. 分散:将固体以微小粒子形式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体系的过程 31. 分散作用:一般是指把一种物质分散剂于另一种物质中以形成分散剂体系的作用。 32. 聚集:悬浮液中微细粒子相互粘附团聚。 33. 聚集作用:分散剂粒子以任意方式或受任何因素的作用而结合在一起,形成有结构或无特定结构的集团的作用。 34. 絮凝:乳化剂中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 35. 絮凝作用:在体系中加入一定的电解质可能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液体表面的扩散双电子层的厚度,降低表面电贺荷的电量,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