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市场分析

基因检测市场分析
基因检测市场分析

大陸基因檢測市場分析

一、大陸基因檢測公司發展起沿與政府主要政策與法令

二、全球基因檢測市場

三、基因檢測主要營運模式

四、同業4P策略比較

五、同業產品定價比較

六、同業營運績效案例

七、康雋生技在大陸基因檢測市場定位與機會

八、大陸檢測市場重新洗牌

一、大陸基因檢測公司發展起沿與政府主要政策與法令

1.1大陸基因檢測公司發展起沿

1.2大陸基因檢測政府主要政策與法令

二、全球基因檢測市場

FROST & SULLIVAN推估,2012年全球IVD市場達450億美元,2012~2017年複合年成長率7.2%。2012年全球分子診斷市場約50億美元,2012~2017年複合年成長率高達12.6%,對比於免疫化學診斷市場僅6.7%、自我血糖檢驗市場約4.2%的複合年成長率,分子診斷市場成長力道強勁。

就疾病領域分析,全球分子診斷市場以感染性疾病檢測占最大比例,2012年感染性疾病檢測營收佔分子診斷的50~60%,基因檢測佔30%,血液篩檢占不到20%。

新華網武漢20一三年7月14日電(記者徐海波陳俊)中國最大的基因檢測機構華大基因助理院長楊爽透露,公司去年的總營收已超過一五億元,預計未來3年內,年均銷售收入增幅將達到300%。

據生物晶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方基地統計,隨著中國人消費能力和健康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將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基因檢測的重要性,每年基因檢測量至少在300萬人次以上,且逐年遞增,市場銷售額可觀。

三、基因檢測主要營運模式

依通路形式區分有以下營運模式:

依受測者檢體寄送方式與來測報告提供模式可分為:

①Business TO Business

例如:上海聯合基因是透過各地加盟商,天獅是透過健檢中心,廣州達安基因是由各地醫院將消費者檢體配送到各地的檢測中心。

檢測報告

②Business TO Client

例如美國23andMe公司與大陸360°基因網站。

北京慈銘奧亞醫院與深圳人民醫院均設有基因檢測中心。

四、同業4P策略比較

(29) Foundation Medicine Inc.(股票代碼FMI)

We are a commercial-stage company focused on fundamentally changing the way patients with cancer are treated. We derive revenue from selling products enabled by our molecular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physicians and bio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Our platform includes proprietary methods and algorithms for analyzing tumor tissue samples across all types of cancer, as well as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and concise reporting capabilities. Our products provide genomic information about each patient’s individual cance r, enabling physicians to optimize treatments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enabling bio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to develop targeted oncology therapies more effectively.

Since our inception in 2009, we have devoted substantially all of our resour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molecular information platform,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FoundationOn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s such as FoundationOne Heme. We have incurred significant losses since our inception, and as of December 31, 20一三our accumulated deficit was $89.8 million. We expect to continue to incur operating losses over the near term as we expand our commercial operations, conduct clinical trials, and invest in our molecular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additional product offerings.

On September 30, 20一三, we closed our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or the “IPO”, of our common stock which resulted in the sale of 6,772,221 shares of our common stock at a public offering price of $一八.00 per share, before underwriting discounts, including 883,333 shares of common stock issued upon the exercise in full by the underwriters of their option to purchase additional shares at the public offering price to cover

over-allotments. We received net proceeds from the IPO of approximately $110.4 million after deducting underwriting discounts, commissions, and expenses payable by us.

Our Solution — A Single Molecular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Improve Patient Care

A Comprehensive Clinical Assessment of Actionable Alterations in Cancer Genes

(30)23andMe

23andMe 是由穀歌創辦人之一謝爾蓋·布林的妻子Anne Wojcicki于2006

年創辦的一家為個人提供DNA測試服務的公司,曾獲得《時代》雜誌2008年年度最佳發明獎,之前獲得此殊榮的分別是iPhone和Youtube。

23andMe公司採用的基因分型技術利用磁珠晶片這一微型遺傳實驗室,它的

表面擁有數百萬個細小磁珠,其附著探針後通過堿基互補作用吸附基因組中感興趣的SNP位元點,從而獲取樣本中特定位元點的遺傳信息。基於Illumina 分型

技術的23andMe公司能檢測960,000個特定單核苷酸多態性(SNP)[1],從而診斷癌症、老年癡呆症和糖尿病等患病風險。這項技術目前處於遺傳檢測的領先水準,能夠從堿基位點診斷遺傳疾病和敏感性,如一個人在特定位點攜帶“C”堿基比那些同一位點為“G”的人更敏感於苦味。[2]

23andMe公司共發起四輪風險融資,除第一次融資不詳外,其它的融資總額分別是2780萬美元(2009年)、2200萬美元(2010年)和5000萬美元(2012年),目前已累積募資超過1億美元。在23andMe前3輪融資中,謝爾蓋.布林以個人身份投資23andMe約340萬美元,而穀歌公司的融資金額共計1170萬美元,這些資金的介入從一定程度解決生物初創企業融資難題,同時刺激其它風險資金機構的青睞。

23andMe提供的服務

在基因測序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背景下,大幅度下降的測序價格讓基於測序數據的遺傳診斷服務走向平民化,這讓23andMe公司有巨大的市場前景。此外,DNA分析在當代醫療技術中越來越受到重視,擁有專利技術優勢的23andMe公司

必將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目前23andMe公司提供的基因診斷服務已相當完備,如:祖先起源,頭髮品質和肌肉等體征情況,93 種疾病的風險因素以及對藥物的反應預測等

23andMe provides ancestry-related genetic reports and uninterpreted raw genetic data. We no longer offer our health-related genetic reports. If you are a current customer please go to the health page for more information. Close alert.

Find relatives across continents or across the street.

Ever wonder who's related to you? You'll likely discover dozens or even hundreds of people who share DNA and ancestors. The matches you'll get can range from close family to distant cousins.

Build your family tree and enhance your experience.

Preserve your family's history by highlighting names, dates, events, and more. See if you can gather data from newly found relatives to fill in the missing branches of your tree. If you already use a family tree service, you can easily import your tree.

Share your knowledge. Watch it grow.

Make the most of your results by inspiring family members to join 23andMe. The more family members you have in the database, the more comprehensive the picture of your ancestry will be.

(31)Life Technologies Corp.(LIFE)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corporation uses the Life Technologies brand name for a family of subbrands of biotechnology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 use of the "Life Technologies" brand name is disputed. Life Technologies (India) Private Limited, a company founded in 2002, operating in this corporate name claims ownership of the brand name.

Erstwhile 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now used as a brand by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Corporation) was founded in November 2008 through a US$6.7 billion merger of Invitrogen Corporation and Applied Biosystems Inc. The joint sales of the combined companies were about $3.5 billion; they had about 9,500 employees, and owned more than 3,600 licenses and patents.

In 20一三 Thermo Fisher agreed to buy Life Technologies for $一三.6 billion. The sale was completed on 4 February 2014, and Life Technologies was renamed Life Sciences Solutions.

Between its formation in 2008 and its acquisition by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 2014, 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was an independent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based in Carlsbad,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药物分析复习题

药物的专属鉴别试验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它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氧瓶燃烧法系将有机药物放入充满氧气的密闭的燃烧瓶中进行燃烧,并将燃烧所产生的欲测物质吸收于适当的吸收液中,然后根据欲测物质的性质,采用适宜的分析方法进行鉴别、检查或测定含卤素有机药物或含硫、氮、硒等其它元素的有机药物。 比旋度——偏振光透过长1d m 并每1ml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的波长与温度下测得的旋光度称之。(符号[ ]) 准确度是指用特定方法测得的生物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的接近程度,可用相对回收率表示,即采用“回收率”或“加样回收率”得到的药物自样品中回收率。 微生物检定法─以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杀伤或抑制程度为指标来衡量抗生素效价的一种方法。其测定方法有稀释法、比浊法、管碟琼脂扩散法生物药物: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器官等成分,综合运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制得的一大类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先确定对某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将控制该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基因进行分离、纯化或人工合成,利用重组DNA 技术加以改造,最后将该基因导入可以大量生产的受体细胞中不断繁殖或表达,并能进行大规模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的蛋白质,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药物称为基因工程药物。 效价测定:采用国际或国家参考品,或经国家检定机构认可的参考品,以体内或体外法测定其生物学活性,并标明其活性单位。 电泳法是指带电微粒如蛋白质、核苷酸、其他微粒分子或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其对应的电极方向按各自的速度泳动而使组分分离,再进行检测或计算百分含量的方法。 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定该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

2020年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行业研究报告 一、细胞和基因治疗:创新疗法的新方向 (一)细胞治疗:CAR-T 是目前商业化的主流方向 细胞疗法的原理是通过向患者移植正常或生物工程改造过的人体细胞以替代失去正常功能的细胞。人体中包含200多种不同的特殊细胞类型,例如肌肉,骨骼或脑细胞。这些细胞在体内执行特定功能,疾病或衰老可能导致人体细胞失去这些分化细胞。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缺失是不可逆的,也就意味着患病或丢失的细胞不再能被健康的细胞所补充。细胞疗法旨在将新的健康细胞人为地引入患者体内,以替代患病或缺失的细胞。 细胞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而近代细胞治疗的快速兴起则是在2011年之后。2011年10月,法国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因“发现树突状细胞和其在后天免疫中的作用”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标志着生物免疫治疗成为癌症治疗的新型疗法。此后,细胞治疗迅速兴起,在一些复杂的肿瘤疾病治疗中率先进行临床试验,被Science杂志评为2013 年10大科技突破之首。 细胞疗法按照引入的细胞种类可以分为干细胞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利用人体干细胞的分化和修复原理,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以达到

修复病变细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的细胞和组织的目的。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的或者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具有多能性和全能性、自我更新能力和高度增殖能力等优点。患者自体干细胞较易获得,致癌风险也很低,同时也没有免疫排斥及伦理争议等问题,被更多地应用于临床。用于临床治疗的干细胞种类主要有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干细胞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血液类疾病、器官移植、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组织创伤等方面。 免疫细胞治疗的原理是采集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同时加强其靶向性和杀伤力,最后再输入到病人体内以消灭病原体、癌细胞。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包括NK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目前免疫细胞疗法主要被运用于癌症的治疗,根据所使用的的免疫细胞不同,分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疗法、API生物免疫治疗、DC+CIK细胞疗法、自然杀伤细胞(NK)疗法、 DC-T 细胞疗法等。 免疫细胞疗法在癌症治疗上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过继性免疫治疗实现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是指从肿瘤患者体内分离免疫活性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和功能鉴定,然后

基因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9年基因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前全国涉及基因检测概念的公司有200余家,按照业务范围划分,这些公司可 以分为: ①最上游的基因检测仪器开发企业(测序仪、芯片扫描仪、PCR设备); ②提供样本处理试剂和耗材的中上游企业(建库试剂盒、检测试剂盒、工具酶、基因芯片); ③提供第三方基因检测服务的中游企业; ④提供测序数据存储、分析和出具报告的下游企业;⑤还有将这三部分整合起来提供CRO服务的商业公司当然如果公司研发实力和经济实力允许,大部分公司会选择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 按照基因检测公司的服务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四类:科研服务、第三方临床基因检测服务、直接面向个人的检测服务、非医疗基因检测服务(例如食品、环境、刑侦等方面的应用)。 我们今天的分享的内容重点关注的还是基因检测在医学诊断上的运用,这个领域受众广,附加值高,市场空间大。包括以下这些方面: 以科研的名义为患者提供医学诊断服务:医生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推荐有需要的患者去做基因检测,医生在其中所获得的好处是得到用药指导依据、科研数据、获得销售提成,这是当前肿瘤基因测序普遍采用的手段,因为目前国内只有 NIPT获批临床的肿瘤高通量检测试剂盒,其他只能以科研的形式变相的进行医学诊断从而获取收益。纯科研基因检测市场在百亿级别。 批准为医院提供检测外包服务的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这些机构都能开展分子诊断服务(需通过临检中心的PCR实验室认证),例如QPCR、ddPCR、基因芯片等,但是高通量测序在临床检测上的应用当前受到限制,只有在试点名单上的机构才能出具正式的临检报告,目前出台了第一批四个领域的试点名单,分别是遗传病诊断、产前筛查与诊断、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肿

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新版ISO 8124-3标准ISO 8124-3:2010,本次发布的是该标准的第二版,它取代了之前的1997版标准。 ISO 8124-3:2010明确了玩具材料和零部件中元素锑,砷,钡,镉,铬,铅最大迁移量要求和分析前取样和处理的方法。 ISO技术委员会主席表示,ISO 8124系列将不断扩展,未来还会增加对玩具产品中某些元素总含量、增塑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含量的要求。 News from ISO 2.自然环境委员会希望FDA为三氯沙和三氯卡班的管控最终定稿 时间:2016-03-25 17:09:00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目前递交了一份反对食品药品监督局没有很好的制定管控三氯沙和三氯卡班的诉讼文件。这两种物质一般可以在抗菌肥皂中使用。这些化学物质被怀疑对生殖的内分泌干扰有影响,在实验室研究中又是有害的。 Jennifer Sass是NRDC健康和环境部的一位资深科学家,他表示用所谓的包含有三氯沙或三氯卡班的抗菌肥皂洗手事实上效果和一般的肥皂和水是一样的。使用包含这些物质的肥皂根本不会对消费者产生消费者想象中好处,而事实上却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FDA应该首先禁止这些有害化学物质加入产品中。 消费者使用的声称是抗菌的或抗微生物的肥皂大多数是包含有三氯沙或三氯卡班的。FDA早在1978年就第一次提出了会从肥皂中去除这些化学物质。直到这个规则被定稿前,这些物质可以被广泛的使用。随着这些物质在产品中的使用的增长,这些物质已经被广泛的残留在了环境和人体中。目前的生物监视结果显示在美国75%六岁以上人都会有这些物质残留。这些化学物质是通过与皮肤接触而被吸收的,通过检测发现这些物质会存在于人类的血液、尿甚至母乳中。 这份诉讼要求法院给FDA一个强制的期限来为32年未决定的规定最终定稿。在FDA目前的建议下,这个规定将禁止在许多抗菌产品中使用三氯沙和三氯卡班。

2020年检验检测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检验检测行业 分析报告 2020年5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4) 1、行业主管单位和监管体制 (4) 2、行业主要法规和政策 (5) 二、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7) 1、行业发展概况 (7) 2、行业发展趋势 (9) (1)检验检测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9) (2)检验检测服务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 (10) (3)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10) (4)环保检测领域潜力巨大 (10) 三、行业竞争格局 (11) 1、国有检测机构占主流,民营机构发展势头强劲 (11) 2、企业制检测机构成为市场主流 (13) 3、检测行业集约化发展势头显著 (13) 4、细分检测领域竞争状况差异较大 (13) 5、检测机构区域分布不平衡 (14) 四、行业壁垒 (16) 1、技术壁垒 (16) 2、人才壁垒 (17) 3、资金与规模壁垒 (17) 4、业务资质壁垒 (17) 5、品牌壁垒 (18)

6、市场销售渠道壁垒 (18) 五、行业市场规模 (18) 1、检测行业与宏观经济环境相关,增速快于GDP且波动较小 (19) 2、产业转移促进繁荣 (20) 3、第三方检测 (20) 六、行业风险特征 (22) 1、公司公信力、品牌和声誉受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 (22) 2、人才流失风险 (22) 3、政策和行业标准变动风险 (23) 4、技术进步带来的创新风险 (23) 5、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23)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单位和监管体制 行业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是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领导,负责对辖区内的检测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统一登记市场主体并建立信息公示和共享机制,组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承担反垄断统一执法,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负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施管理。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授权的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可工作的主管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管理相关校准、检测、检验实验室技术能力的评审和资格认定工作,组织实施对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实验室的评审、计量认证、注册和资格认定工作;负责对承担强制性认证和安全质量许可的认证机构和承担相关认证检测业务的实验室、检验机

2020年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行业调查报告

2020年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行业调查报告 1 细胞和基因治疗:创新疗法的新方向 (一)细胞治疗:CAR-T 是目前商业化的主流方向 细胞疗法的原理是通过向患者移植正常或生物工程改造过的人体细胞以替代失去正常功能的细胞。人体中包含200多种不同的特殊细胞类型,例如肌肉,骨骼或脑细胞。这些细胞在体内执行特定功能,疾病或衰老可能导致人体细胞失去这些分化细胞。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缺失是不可逆的,也就意味着患病或丢失的细胞不再能被健康的细胞所补充。细胞疗法旨在将新的健康细胞人为地引入患者体内,以替代患病或缺失的细胞。 细胞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而近代细胞治疗的快速兴起则是在2011年之后。2011年10月,法国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因“发现树突状细胞和其在后天免疫中的作用”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标志着生物免疫治疗成为癌症治疗的新型疗法。此后,细胞治疗迅速兴起,在一些复杂的肿瘤疾病治疗中率先进行临床试验,被Science杂志评为2013年10大科技突破之首。 细胞疗法按照引入的细胞种类可以分为干细胞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是利用人体干细胞的分化和修复原理,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以达到修复病变细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的细胞和组织的目的。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的或者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具有多能性和全能性、自我更新能力和高度增殖能力等优点。患者自体干细胞较易获得,致癌风险也很低,同时也没有免疫排斥及伦理争议等问题,被更多地应用于临床。用于临床治疗的干细胞种类主要有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干细胞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血液类疾病、器官移植、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组织创伤等方面。 干细胞的全能型可以被用于细胞治疗 免疫细胞治疗的原理是采集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同时加强其靶向性和杀伤力,最后再输入到病人体内以消灭病原体、癌细胞。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包括NK细胞、T细胞、B 细胞、巨噬细胞等。目前免疫细胞疗法主要被运用于癌症的治疗,根据所使用的的免疫细胞不同,分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疗法、API生物免疫治疗、DC+CIK细胞疗法、自然杀伤细胞(NK)疗法、DC-T细胞疗法等。 免疫细胞疗法在癌症治疗上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过继性免疫治疗实现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是指从肿瘤患者体内分离免疫活性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和功能鉴定,然后向患者回输,从而达到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过继性免疫治疗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种方法是利用从患者的肿瘤中分离出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在实验室中扩大其数目,然后再注入患者体内;第二种方法是改造从患者身上收获的T细胞,使其表达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以便T细胞可以识别和攻击表达这种抗原的肿瘤细胞;第三种方法与TCR类似,区别在于其在T 细胞上构建的是一个嵌合型抗体受体(CAR),从而让免疫T细胞不仅能够特异性地识别癌症细胞,同时可以激活T细胞杀死癌症细胞。 目前CAR-T是唯一被FDA批准的过继性免疫疗法。TIL和TCR治疗只能靶向和消除在特定情况下(当抗原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或MHC结合时)呈递其抗原的癌细胞。而CAR的主要优势在于,即使不通过MHC将抗原呈递到表面,

基因检测行业调研

基因检测行业调研 继上次基因检测产业调研之后,这两周我们再次调研了几家基因检测公司,并且拜访了一些行业专家,现将调研的重点内容整理如下,欢迎大家交流探讨。 一、基因检测公司梳理 目前全国涉及基因检测概念的公司有200余家,按照业务范围划分,这些公司可以分为:①最上游的基因检测仪器开发企业(测序仪、芯片扫描仪、PCR设备),②提供样本处理试剂和耗材的中上游企业(建库试剂盒、检测试剂盒、工具酶、基因芯片),③提供第三方基因检测服务的中游企业,④提供测序数据存储、分析和出具报告的下游企业,⑤还有将这三部分整合起来提供CRO服务的商业公司,当然如果公司研发实力和经济实力允许,大部分公司会选择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 按照基因检测公司的服务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四类:科研服务、第三方临床基因检测服务、直接面向个人的检测服务、非医疗基因检测服务(例如食品、环境、刑侦等方面的应用)。 1 科研中的基因检测服务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纯科研服务,检测目的纯粹是满足科研需要,不作为医学诊断的依据;第二种是以科研的名义为患者提供医学诊断服务,医生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推荐有需要的患者去做基因检测,医生在其中所获得的好处是得到用药指导依据、科研数据、获得销售提成,这是当前肿瘤基因测序普遍采用的手段,因为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种获批临床的肿瘤高通量检测试剂盒,只能以科研的形式变相的进行医学诊断从而获取收益。纯科研基因检测市场在百亿级别。 2 第三方临床检测机构是指批准为医院提供检测外包服务的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大部分第三方临检机构都能开展分子诊断服务(需通过临检中心的PCR实验室认证),例如QPCR、ddPCR、基因芯片等,但是高通量测序在临床检测上的应用当前受到限制,只有在试点名单上的机构才能出具正式的临检报告,目前出台了第一批四个领域的试点名单,分别是遗传病诊断、产前筛查与诊断、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肿瘤基因测序,试点单位名单由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和妇幼司共同制定。临床基因检测的市场空间在千亿级别。 3 提供面向个人基因检测服务的商业公司,提供的是非诊断性基因检测,例如23andMe是美国本地唯一一家被FDA批准的能够直接向个人提供基于基因检测分析服务公司,业务范围也仅仅提供祖源分析、遗传病筛查、酒精耐受、基因寻亲这四类遗传分析服务,23andMe此前的疾病风险筛查和药物过敏分析被禁止,而我国有许多直接面向个人的基因检测商业机构,业务范围甚至包括疾病风险、天赋基因、个性特征分析等一系列基因分析服务,未来有加强监管和整合的压力。商业化B2C基因检测的市场空间在十亿级别。

检测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2016检测行业最新发展及分析报告 2016年3月

目录 1.引言........................................................................................................................... 2.行业模式................................................................................................................... 3.国外检测行业分析................................................................................................... 3.1国外检测体系概况 ............................................................................................ 3.2国外检测机构 .................................................................................................... 3.3国外检测企业对比 ............................................................................................ 3.4小结 .................................................................................................................... 4.国内检测行业分析................................................................................................... 4.1国内检测体系概况 ............................................................................................ 4.2我国检测行业的特点 ........................................................................................ 4.3国内代表检测机构分析—华测 ........................................................................ 4.4小结 .................................................................................................................... 5.国内外检验检测机构优劣势比较...........................................................................

基因检测试剂行业分析资料

基因检测试剂行业分析 一、行业与市场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基因检测在我国的发展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正在越来越快速,虽然中国的基因公司数量众多,但实力强大的主流公司只有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安诺优达、达安基因、诺禾致源、百迈克、凡迪生物等,数量不超过十家。在1999年,华大基因公司成立,该公司的核心人物全部来自人类基因组的中国部分。目前员工数量超过5000人,最近几年公司的收入规模已经达到10亿元级别。公司业务范围广泛,几乎囊括了其余公司的所有业务种类。而行业中其他各基因公司所涉及的业务范围都没有明显差异,他们主要靠的科技服务和医学服务的收入起家。华大基因公司业务涉及面广,主要包括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辅助生殖、单基因病、新生儿筛查、肿瘤个体化治疗、遗传性肿瘤筛查、心血管病筛查、血液病筛查等项目。无论从测序仪器还是人才储备来说,都是中国基因检测行业的老大。而同行中贝瑞和康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和科技服务,很少涉及其他领域,在中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这个行业中只有华大基因的市场占有率高于贝瑞和康。 1、产业综述

(1)近几年来基因测序市场飞速发展,从2007年的7.94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5%,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将达到1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1%。 (2)基因测序技术以二代基因测序技术为主,三、四代测序技术产业化还在探索中,由于第三、四代DNA测序技术目前面临测序成本高和测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低的市场化瓶颈,其大规模商业化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二代测序在5-10年内仍然是基因测序的主流技术。 (3)目前国内企业大多集中在测序服务市场,壁垒低,小企业增长迅速,竞争较为激烈。中国测序平台拥有量仅次于美国,全世界规模较大的基因组研究中心有多个在中国,其中华大基因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第二代测序仪,产能约占全球的10%-20%。 (4)基因测序行业的下游产业主要包括医院应用、科研应用、商业应用等,目前科研应用占比最大,其次是商业应用,医疗应用占比最小。 (5)行业平均盈利水平比较高,产业链上游企业掌握大部分话语权。

我国基因测序行业研究

我国基因测序行业研究 (一)行业政策 当前,生物技术在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现代生物 技术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正在加速向应用领域渗透。我国政府为加快推进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打造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优势,对于生物产业,尤其是基因测序领域,加大了产业扶持力度,先后推出了多项相关政策、 规划等产业指导。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 年3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十三五”规划指出,支持新一代信 息技术、生物技术、精准医疗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加强前瞻布局,在生命科学等领域,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合成生物和 再生医学技术,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指出,加速推动 基因组学等生物技术大规模应用,建设网络化应用示范体系,推进个性化医疗, 新型药物,生物育种等新一代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规模化发展,推进基因库细

胞库等基础平台建设。 (2)“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2016 年7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加快推进基因组学新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大数据等生命科学前 沿关键技术突破,加强生物产业发展及生命科学研究核心关键装备研发,提升我 国生物技术前沿领域原创水平,抢占国际生物技术竞争制高点;把握生物技术和 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机遇,建立百万健康人群和重点疾病病人的前瞻队列,建立多 层次精准医疗知识库体系和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重点攻克新一代基因 测序技术、组学研究和大数据融合分析技术等精准医疗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 重大疾病早期筛查、分子分型、个体化治疗、疗效预测及监控等精准化应用解决 方案和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学诊疗模式变革。 (3)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 年6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 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心脑血管、肿瘤、老年病和

2020年中国细胞和基因疗法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中国细胞和基因疗法市场分析报告 简介:全球范围内,细胞和基因疗法(CGT)不仅改变了人类治疗遗传疾病和疑难杂症的方式,同时也正在颠覆整个制药生态圈。至2019年底,全球共推出超过27种CGT产品,约990家公司从事下一代疗法研发和商业化,全球CGT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超过119.6亿美元。 对于志在赢占中国细胞和基因疗法市场的国内外企业,必须采用独特的商业模式解决这些本土问题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CGT 发展的沃土,2017年至2019 年期间共有 1,000 多项临床试验已经开展或正在进行,中国政府授予数千项相关专利,位居全球第二。45 家本土企业以及四家合资公司引领中国CGT 生物技术行业蓬勃发展,并拥有获批的CGT 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 尽管CGT行业繁荣发展,但外商投资监管、报销时间的不确定性、技术和知识产权本土化要求、医疗服务机构的能力差异等中国CGT生态圈的多个环节,均为CGT产品的顺利商业化带来重大挑战。对于志在赢占中国细胞和基因疗法市场的国内外企业,必须采用独特的商业模式解决这些本土问题,并且需要围绕市场准入、监管、产品组合与知识产权、以及商业化能力建立卓越发展框架,制定相应战略并衡量成效。此外,这些企业还应考虑如

何有效获取日益丰富的本土创新技术,培养专业能力,依托生态圈合作在全球开发此类知识产权。 本文将探究影响中国 CGT 行业的关键因素和主要趋势,助力投资者、企业和研究人员塑造不断创新且可持续发展的中国CGT行业,并且从中受益。 一、应对新冠疫情危机 随着全球新冠疫情危机继续蔓延,并将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预计将为CGT行业带来如下影响: CGT基础生物医学研究相关的资金支持会继续增加。CGT不仅可能治疗甚至治愈非传染性的疑难杂症,例如遗传疾病或晚期肿瘤,也有可能通过恢复人体的自然免疫力防治新型传染病。例如,一家致力于为遭受威胁生命的病毒性疾病患者开发细胞疗法的波士顿公司AlloVir近期宣布,和美国贝勒医学院合作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的异体T 细胞疗法。 在中国推动CGT产品商业化的企业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正在开展或计划中的临床研究可能会被中断,与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的沟通和监管审批或将推迟,涉及CGT生产原材料进出口的供应链可能受到影响,而且市场准入相关事宜也将延期。 企业需要重新调整其产品发布时间安排,基于对监管审批流程、供应链应对能力和目标医院在降低新冠病毒影

2020年基因检测行业问题及趋势分析

2020年基因检测行业问题及趋势分析 2020年

目录 1.基因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 (3) 1.1监管政策不够完善 (4) 1.2数据解读能力欠缺 (5) 1.3数据安全存在挑战 (5) 1.4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6) 2.基因检测行业概况及现状 (6) 3.基因检测行业市场分析 (7) 3.1基因检测的全球市场规模估测 (8) 3.2基因检测的中国市场规模估测 (9) 4.基因检测行业技术特点 (10) 5.基因检测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1) 5.1利好政策支持和规范行业良性发展 (11) 5.2消费基因检测快速发展 (13) 6.基因检测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13) 6.1产业链上游企业集中情况 (14) 6.2上游设备、试剂耗材生产商情况 (14) 6.3中游整体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情况 (15) 6.4产业链下游情况 (15) 7.因检测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15) 8.基因检测行业发展前景 (17) 8.1基因检测在医疗领域应用场景大致分三类:科研级、临床

级和消费级。 (17) 8.2基因检测在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疾病的预防、诊 断与治疗三大方面。 (18) 9.基因检测行业投资分析 (22) 1.基因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

1.1监管政策不够完善 在政策管理方面,国内目前仅有针对临床基因检测运用的政策约束,在非临床领域,尤其是在天赋检测、健康风险等消费级基因检测领域,监管始终处于缺位状态。不少基因检测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以科研的名义为患者提供除NIPT以外的医学诊断服务,由医院提取受检者的信息,再送到检测公司进行检测,由检测公司出具检测报告而非医疗机构。通过这样的“灰色运行”,检测公司可以得到订单、积累数据,推荐患者下单的医生则获得用药指导依据、科研数据、销售提成。 但现在,基因检测市场鱼龙混杂,很多基因检测机构并没有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甚至专业资质也并不完全具备。监管不力或监管缺位,必然导致行业的乱象丛生,野蛮发展。因此尽快出台监管政策,补齐法律法规短

2017年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

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 目录 一、二代测序资本市场融资火爆 二、二代测序为何如此受市场追捧? 三、测序市场当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四、未来趋势判断及启示 一、二代测序资本市场融资火爆 在整个体外诊断市场,生化和免疫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分子诊断目前市场规模还不大,但增速较快,潜力被广泛看好。在分子诊断的不同技术平台中,又以近两年随着“精准医疗”概念迅速崛起的二代测序(NGS)领域最受关注,国内就存在上百家同类企业,且资本市场融资火爆,估值也是居高不下。简单梳理了几个较有代表性的融资案例如下: 1、华大基因 华大基因是国内基因测序领域的领导者,在NGS产业链上、中、下游均有所布局。2012 年-2015 上半年营收分别为7.95亿、10.47亿、11.32亿、5.65亿,净利润对应 8500万、1.73亿、5900万,8200万。2015 年最近一轮融资引进 PE机构以 191 亿估值作为增资及转让的定价基础,引入和玉高林及中国人寿,融资20 亿元,投后估值 210亿。而华大基因按照其IPO的计划定价得出估值约为156亿元,相当于相较一级市场的估值,华大基因的估值实际已缩水超过50亿元,出现了一二级市场的倒挂。

2、贝瑞和康 贝瑞和康成立于 2010 年,利用二代测序平台,在 NIPT 领域占据了主要的市场,全国 100 家医疗机构获得 NIPT 试点资格,70%使用贝瑞和康的仪器及试剂。2015 年底最近一轮融资估值 100 亿,融资金额 3.3 亿左右,引入了海通兴泰、尚融宁波、中信锦绣等机构;2016 年 12 月,上市公司天兴仪表作价 43 亿元购买贝瑞和康 100%股权,若交易完成,贝瑞和康将成功借壳上市。值得关注的是,贝瑞和康 43 亿的借壳价与此前一级市场百亿估值相比,有着较大的出入,同样出现了一二级市场的倒挂,其原因在于市场对贝瑞和康的预期降低还是之前 PE入股时估值过高,也是值得思考推敲的。 3、碳云智能 2015 年 10 月成立,由原华大基因 CEO 王俊等联合创办,定位在“医疗+人工智能”方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目标是打造智能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成立半年左右,即 2016 年 3 月完成 A 轮融资,融资金额 10 亿元,估值约 65 亿元,腾讯、中源协和、天府集团等机构领投。碳云智能所锚定的大数据积累及解读这个细分相对而言存在一定的门槛,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存在的难度及障碍也很大,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天使期就以如此高的估值融到资更多的还是王俊的“名人”效应,但即使是 65 亿的高估值,王俊依然表示:这只是碳云智能最便宜的时候。 4、燃石医学 2014 年成立,定位于基于 NGS 平台的肿瘤精准医疗基因诊断领域,产品线包括基于组织层面的靶向药物用药指导、易感基因筛查及液体活检,目前以 LDT的形式进行检测。2015 年下半年曾以 15 亿估值获投资机构 1.5 亿元投资,今年正以 30 亿估值融资 2 亿元,进展未知。

检验检测行业现状

检验检测行业现状 作者:庞增华 一、检验检测行业简况 检测行业的需求源于“认知”,它是社会发展催生的新兴服务业。检测行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于全社会对使用产品的质量、对生活健康水平、对生产生活的安全性、对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行业。比如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中的添加剂是否有害健康、穿的衣服和室内空气是否含有过量甲醛、工厂排出的废水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或者手机电池是否会爆炸等。这些庞杂的“认知”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生活复杂化和认知水平现代化后的产物,全社会对QHSE(质量:Q、健康:H、安全:S、环境:E)的要求的不断提升是技术检测行业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为了迎合这种需求,各国政府和机构通过不断加强对这些领域的立法、制定各种产品标准以满足社会需求;而检测,即通过对这些领域各种产品的技术验证,告知使用者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或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

检验检测行业是以工业化为开端,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起,全球检验检测行业便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开始发展。发展至今,欧洲国家、日本、美国等均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检验检测市场,并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比较有名望、有权威的民间商品检测机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起步较晚且进程较慢,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也要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平均增速约10%,即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检测行业也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图表1:2008-2013年全球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及走势图(单位: 亿元) 二、国外检测行业分析

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前景分析

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前景分析 摘要: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基因水平的操作而达到治疗或预防的高新技 术。可治疗包括遗传性疾病、癌症、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自身 免疫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近几年来基因治疗在全球范围内虽然取 得了快速发展,但也遇到了很多技术、伦理以及法律问题。未来基因 治疗的主要目 标是在法律和伦理要求范围内,开发更加安全高效的基因导入系统, 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本文主要论述了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 础上分析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基因治疗,研究现状,应用前景 Abstract: ?Gene therapy is a new technology by which people can cute and prevent many diseases at the level of genes, such as,genetic disease,infectional disease,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utoimmune disease.At the past years , gene therapy has been developed all around the world , however , it has also come across some probloms , including technology ,laws and ethics. At the future , the main aim of gene therapy is to develop more safe and efficient gene delivery system within the limits of laws and ethic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gene therapy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基因工程药物发展的历史及启示

基因工程药物发展的历史及启示 吴岚晓1,郭坤元1,秦 煜2 (11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广东广州510282;21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广东广州510282) 摘要:基因工程诞生20余年,运用于医药行业,研制和开发基因工程药物,已取得长足进展。迄今为止,已有近100 个基因工程新药上市,并有数百种正在研制和开发中。可以预计,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就基因工程药物发展史进行概述,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关键词:基因工程;药物;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R-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2)12-0011-03 Developing History and the E nlightenment of G enetic E ngineering Drug W U L an-xiao,GUO Kun-yuan,QIN Y u (1.Depart ment of Hem atology,Zhujiang Hospital,First Military Medical U niversity,Guangz hou510282,China;2. N anf ang Hospital,First Military U niversity,Guangz hou510282,China) Abstract:G enetic engineering has made remarkable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of drug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since it ap2 peared twenty years ago.More than100new geneitc engineering drugs have been used in clinic,and more drug-projects are undergoing.It can be predicted that genetic engineering drug will make more and more influence in people’s life.A perspective view about genetic engineering drug developing history was made in this article and some philosophic opinions inspired from it were discussed. K ey Words:genetic engineering;drug;science;technology 1 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人工改造生物遗传性,创造世间新的生物物种技术,亦称DNA重组或分子克隆,包括基因和载体的制备、切割和连接,重组DNA的转移、表达及产物分离等。基因的制备方法有,多聚酶链反应、互补文库、基因组文库、染色体DNA的酶切分离、酶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等,迄今为止,已制备人胰岛素、人尿激酶、人生长激素、人α-干扰素及生长因子等多种药物的基因。载体是能将外源性目的基因运输至宿主细胞的小分子DNA,目前大抵有细菌质粒、嗜菌体DNA及病毒DNA构建人工载体,如pBR322、Charon系列、Cos2 mid、反转录病毒、腺病毒及其相关病毒的DNA,此外,尚有酵母人工染色体DNA,及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DNA等。载体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别经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两者混合通过连接酶连接构成重组DNA,经转化、转导、转染、激光打孔、微注射或基因枪等技术,可转移至宿主内,获得基因工程细胞,后者经培养和表达,即可产生相应的基因工程药物。近年来还发现不用载体也不重组,将编码完整的DNA片段或mRNA直接注射内实现完全表达,表明非重组DNA和mRNA可被细胞直接吸收和表达,既简化了基因操作程序,也修正了基因工程基本概念,又促进了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同时还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理论和新途径。 2 基因工程药物发展的历史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和开发的药物称为基因工程药物。它是通过重组DNA技术将治疗疾病的蛋白质、肽类激素、酶、核酸和其他药物基因转移至宿主细胞进行繁殖和表达,最终获得相应药物。包括蛋白质类生物大分子、初级代谢产物,如苯丙氨酸及丝氨酸等以及次生代谢产物抗生素等。自20世纪70年代初基因工程药物诞生以来,基因工程药物发展十分迅速。 ? 1 1 ? 医学与哲学2002年12月第23卷第12期总第259期

检测行业发展及分析报告

检测行业发展及分析报告 2012年3月

目录 1.引言 (1) 2.行业模式 (2) 3.国外检测行业分析 (3) 3.1国外检测体系概况 (3) 3.2国外检测机构 (4) 3.3国外检测企业对比 (6) 3.4小结 (7) 4.国内检测行业分析 (7) 4.1国内检测体系概况 (7) 4.2我国检测行业的特点 (10) 4.3国内代表检测机构分析—华测 (10) 4.4小结 (13) 5.国内外检验检测机构优劣势比较 (13)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服务能力的检验检测机构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良好的检验检测机构能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标准化的计量测试和产(商)品检验技术服务,同时也为相应的执法部门提供履行职责的技术保障。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了国家检验检疫局和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形成了一个具有规模的检验检测市场。 检测行业的需求源于“认知”,它是社会发展催生的新兴服务业。检测行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于全社会对使用产品的质量、对生活健康水平、对生产生活的安全性、对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行业。比如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中的添加剂是否有害健康、穿的衣服和室内空气是否含有过量甲醛、工厂排出的废水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或者手机电池是否会爆炸等。这些庞杂的“认知”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生活复杂化和认知水平现代化后的产物,全社会对QHSE (质量:Q、健康:H、安全:S、环境:E)的要求的不断提升是技术检测行业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为了迎合这种需求,各国政府和机构通过不断加强对这些领域的立法、制定各种产品标准以满足社会需求;而检测,即通过对这些领域各种产品的技术验证,告知使用者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或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 根据国外研究,目前全球技术检测市场规模约合6000亿元人民币。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和国际分工深化,全球检测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快速增长。而伴随快速发展的贸易活动,2002年以来,检测行业成为我国发展前景最好、增长速度最快的服务业之一,其中以民营和外资为主的第三方检测市场最具活力,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全国检测市场规模达到450亿元,到2010年这一数字超过了700亿元。

基因治疗行业深度报告

2018基因治疗行业深度报告 导语:从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基因治疗,经历了20多年的起伏, 又重新受到广泛关注。2017年,伴随着两款CAR-T疗法和Spark 公司的基因治疗产品在美国获批,更被认为是“基因治疗”之年。 本文将通过以下内容,详细介绍基因治疗在全球范围内的进展和 前景。 第一部分:介绍基因治疗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的分类,包括体内和体外基因疗法;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基因治疗在肿瘤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体外基因改造、培养T细胞,以CAR-T或TCR-T的形式,重新回输到体内,攻击癌细胞。CAR-T技术目前相对成熟,领先公司包括诺华、Kite等;TCR-T在实力瘤领域被寄予厚望,代表公司有Adaptimmune Therapeutics、Medigene等; 第三部分:详细介绍基因治疗在罕见遗传病领域的进展,除了已获批的Luxturna,其他领先的基因治疗产品包括:BioMarin针对血友病A的BMN270,AveXis针对脊髓型肌肉萎缩症的AVXS-101等; 第四部分:展示了我国基因治疗发展现状,CAR-T技术关注度最高,多家公司致力于该技术的研发,代表公司有南京传奇、恒润达生、科济生物、博生吉等。基因治疗在罕见病领域的应用,由于我国政策、医保覆盖等原因,还处在比较早期的阶段。 第五部分:展望未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科学技术,尤其是伴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给癌症以及罕见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我国,面对着竞争日趋激烈的CAR-T领域,创始人背景、科研实力、技术路径、靶点的选择、CAR-T 的质量控制、工艺的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将决定未来谁有可能胜出。 目录 一、基因治疗的发展历程和分类 1.1基因治疗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从兴起,低潮再到重新崛起 1.2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助力基因治疗 1.3基因治疗的分类 二、基因治疗在癌症领域的主要应用:CAR-T和TCR-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