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观察物体单元备课

青岛版二年级观察物体单元备课
青岛版二年级观察物体单元备课

二年级数学学科单元备课

人教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单元教学设计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一年级上册中只是让学生知道并记住“12∶30就是指12时半”,而对于为什么分针指向刻度“6”就是“几时半”,为什么要表示“几时半”在冒号后面就要用“30”,学生并不理解。等学生学习了这个单元的知识,了解了时与分的关系后,对这些问题就会有新的认识。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会读、写几时几分。 2.知道1时=60分。 3.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1. 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2.推算经过的时间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 2、1时=60分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6 节

测试情况 1 反馈 合计 6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认识时间(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已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几时几分(整五整十分); 2、正确书写时间。 3、学会节约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几分(整五整十分)。 2、教学难点: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23+2=70-10=3+42=5+25=5+5=5+5+5=45+5=35+5= 【解答题】 1、

认识时间教案

课题:认识时间 教学目标:1、是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知道1时=60分。 3、使学生体验时间的知识就在身边的生活中,形成 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1、能准确的数分(5分5分)。 2、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1、概括认识时间的方法。 2、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 教具学具:师:钟表4个、板书卡片3个、课件 生:小表 教学过程: 课前和学生做数数游戏,1个1个数,数12个同学,每个同学再5个5个地数,数到60。 一、情景再现,导入新课。 【课前唱《喜羊羊与灰太狼》片首曲】 1.同学们唱的真好听,我相信你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定和你们的歌声一样出色。 2.太阳升起来了,青青草原又迎来新的一天。喜羊羊和美羊羊来叫懒羊羊上学,可懒羊羊还在睡大觉。 3.慢羊羊村长批评懒羊羊又迟到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

好办法吗? 4.对,老师就把同学们出的好主意作为礼物送给懒羊羊,请懒羊羊猜猜是什么礼物?(出示闹钟)我们对它一点也不陌生,谁来说说钟面上都有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强调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 5.(出示课件:8时)懒羊羊应该这个时间上课,你知道是几时吗?(8时)你能说一说怎样准确读出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6.可是懒羊羊睡懒觉,这个时间才来上学,你能读出这个时间吗?(出示课件:8:15)同学们对这个时间读的有些困难,不要紧,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时间(板书课题,齐读),学完这节课,相信你一定能够准确的读出来。 二、活动探究,自主学习。 1.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时针走一大格是多长时间?(1小时)那分针走一大格是多少呢?小精灵聪聪告诉我们:“分针走1小格表示1分钟。”那走一大格是多长时间呢?我们一起看一看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5个)一个大格也就是多少分钟?(5分钟)那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钟呢?我们来一起数一数,应该怎样数更好一些?(5分5分地数,数到60分) 2.那时与分有什么关系呢?(课件播放) (1)分针走的同时,时针也在走。 (2)时针走了半小时,分针走了半圈,也就是30分,所以半小

集体备课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 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知道1时=60分。 3.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重点:1. 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 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1. 慨括认识时间的方法; 2. 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以旧引新——掀起欲望 师:你认识这个时间吗?(课件出示8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12,时针指8就是8时。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 师:如果分针继续转动,指向5(课件出示6时5分)这个时间呢?你还认识这个时间吗? 师:象这样的时间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例1呈现了学生熟悉的上课起立图,由8:05的钟面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时间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复习整时,引发新知分针指5是什么时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课件出示钟面,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在小组内交流。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你能推测出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动态演示验证:一共有60个小格。)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的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然后四人一组探索交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认识分 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 师:请你迅速的回答,分针从12起走到3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5、8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课本第81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填起的同学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感受一分钟 师:我们认识了分,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分组活动来感受一分钟。 电脑播放《十二生肖歌》计时,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看动画。第四组:数数。 一分钟结束后,交流:请每组的3号同学汇报你的成果。 师:一分钟的时间虽然短,但我们还是能做许多的事情,老师希望大家能抓紧每一分钟,做好每一件事情。

五单元观察物体1.doc

主备人:殷现平 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初步学会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本单元继续从这些位置观察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用4个正方体能够摆出许多形状不同的物体,赋予本单元丰富的教学内容,既能从不同位置观察这些物体,乂能比较各个物体的视图,还能依据提供的某个位置的视图,对物体的形状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活动都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使学生在实际的拼搭活动中,进-?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探索不同的拼搭方法。 关键:在学生的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直观的判断、推理和想像能力。 学习方法:多观察、多操作、多说、多练。 教学时间:3课时。 课题:辨认组合的实物体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单元《认识时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探索并发现1时=60分,通过1分1分或5分5分地数判断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这部分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教学的。考虑到秒是很小的时间单位,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很少需要精确到秒,因此这部分内容只安排时、分的认识和学习看钟面上的时刻。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把先前的学习经验迁移到后续学习之中,又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掌握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这一学习难点。 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1. 知道1时=60分。 2. 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知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已有知识的认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一年级上册中只是让学生知道并记住“12:00就是指12时”,而对于为什么是这样,学生并不理解。等学生学习了这个单元的知识,了解了时与分的关系后,对这些问题就会有新的认识。 1. 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2. 知道1时=60分,能1分1分或5分5分地数出钟面上的时刻。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1.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例如,学生上学时先看一看钟面上的时刻、老师的作息时间、自己的作息时间等。 2.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例如,钟面上有几大格、每大格有几小格、一共有几小格这几个问题,1时=60分的关系的发现等。 3. 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掌握看钟面上时刻的方法。教材把认识几时几分单列一课时,并充分利用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的经验。先呈现表示整时和半时的钟面,引导学生先判断大约是几时,再过渡到判断具体是几时几分。此外,教材还注意用色块清楚地标明分针从12起已走的部分,以方便学生观察和思考等。 1 认识时、分…………………………………………………….1课时 2 认识几时几分…………………………………………………….1课时 认识时、分。(教材第90页) 1.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 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 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重点:认识钟面、认识1时、1分及时、分的关系。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1. 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2. 推算经过的时间 四、本单元评价要点 1、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 2、1时=60分 第1课时认识时间(1) 教学内容:课本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备课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前后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单个具体实物)形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它是“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立体模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难点:根据看到的形状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二、单元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结合“冰箱、冰柜”展示图,现实生活,通过认真的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结合“仓库里搬运货物”的情境,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分层目标: C类:达到基本目标,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B类: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来想像物体的摆放方式, A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学情分析 信息窗一: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从正面、侧面、上面不同角度观察单个物体的形状,这里观察的是多个物体组合,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同学们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就可以自学。 信息窗二:从多个角度观察多个正方体的组合,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学起来有困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四、单元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2.把握知识层次,逐步提高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学法: 1.先观察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规范观察的方位以及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2.在观察一组物体的时候可以采用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观察。 3.观察到的形状可以变抽象为形象,把它在不同位置的形状画下来,同学之间讨论交流。4.为了小组观察方便,可以采用“转物观察法”、“换位观察法”。 五、单元预习提纲: 借助单元目标导学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预习,并填写导学材料,整体把握单元知识体系。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特制订预习提纲。 信息窗一: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一组具体实物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每组同学课前准备好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盒子代替冰箱和冰柜。 1.从前面观察冰箱、冰柜是什么形状?能试着把你看到的形状画出来吗? 2.从侧面观察冰箱、冰柜是什么形状?能试着把你看到的形状画出来吗? 3.从上面观察冰箱、冰柜是什么形状?能试着把你看到的形状画出来吗? 4.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同一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5.试着完成课本73页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2题。 6.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惑以及发现,在预习本上记录下来。 信息窗二: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一组正方体货物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每组同学提前准备好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盒子。 1.从不同方向看 2.从不同方向看 3 4 5.试着完成课本31、2、3题及第5页的1、2、3题。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主讲稿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32~39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直接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以及用平面视图描述物体结构的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对以后学习相关内容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会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组合体,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正确选择相应的视图,或根据指定的视图正确的摆出组合体,体会物体与视图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全过程,能联系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思考,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数学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提高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观察物体的活动中,感受几何空间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逐步形成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四、教学重点:会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能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相应的视图或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五、教学难点:能根据物体的形状想象相应的视图,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六、教具学具:光盘课件 七、课时安排: 观察物体(4课时) 1、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1课时 2、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1课时 3、观察几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2)1课时

4、练习六 1课时 八、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观察物体(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 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 ⒈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认识时间》教案(全课时)

《认识时间》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90~92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2、了解时、分的含义及关系,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4.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5.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 学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些比较特殊的时刻,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学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些比较特殊的时刻,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具准备: 电脑、电脑课件一套、实物钟一个 学具准备: 学具钟面模型一个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报数接力,以开火车形式让学生5个5个报数5;10;15;20;)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引入:今天我们要和一个老朋友一起上课。它每天都挂在教室里,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猜猜它是谁?(出示实物钟)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2.复习旧知。 师:哪位同学说说,这是几时?(边问边出示实物钟,定格在8:00) 师:你怎么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8时?(复习整时) 3.导入新课。

8时是我们学校上第一节课的时间,但我们还有10分钟的晨谈,正式开始上课是这个时间(出示:8:10),你们认识这个时间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时间王国《认识时间》好吗?(板书课题)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第一关:认识钟面。 师: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的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互相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1.小组观察交流,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结果,教师课件演示认识钟面 (1)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2)每个大格有里多少个小格呢?我们来看从数字12到1之间的大格有几个小格?(课件演示,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从数字1到2有几个小格呢?从5到6呢?小结:每一个大格都有5个小格。 (3)用一格一格数的方法数。那么,从数字12到1之间有5个小格,从12到2之间有几个小格呢?到3呢?(课件演示)刚才是一格一格数的。 (4)用5格5格数的方法数。如果5格5格数你会吗?从数字12数到3,请同学们打开书到81页,接着数一数并填一填。 (5)集体订正。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突出5格数的方法,为后面学习认几时几分打基础。) 小结并板书: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数,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共有60个小格。 (二)第二关:认识时、分。 1.认识时 (1)你知道吗?不仅钟面上有那么多秘密,我们的时针也藏着许多秘密,你看聪聪的钟面,课件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么时针走这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多少?(板书:1小时) (2)那么时针从1走到2是几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从几走到6是1小时?你还能说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吗? 2.认识分 (1)认识1小格是一分。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明明的钟面,课件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分针走过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多少?(1分)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1分。 (2)感受1分钟有多久(课件演示1分钟,放音乐)1分是多长时间呢?请你看着大屏幕静静地感受一下。(课件演示1分钟,放音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单元复习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人教新课标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探索并发现1时=60分,通过1分1分或5分5分 地数判断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这部分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教学的。考虑到秒是很小的时间单位,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很少需要精确到秒,因此这部分内容只安排时、分的认识和学习看钟面上的时刻。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把先前的学习经验迁移到后续学习之中,又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掌握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这一学习难点。 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1. 知道1时=60分。 2. 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知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 对时间概念已有知识的认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一年级上册中只是让学生知道并记住“ 12:00就是指12时”而对于为什么是这样,学生并不理解。等学生学习了这个单元的知识,了解了时与分的关系后,对这些问题就会有新的认识。 1. 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2. 知道1时=60分,能1分1分或5分5分地数出钟面上的时刻。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1.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例如,学生上学时先看一看钟面上的时刻、老师的作息时间、自己的作息时间等。 2.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例如,钟面上有几大格、每大格有几小 格、一共有几小格这几个问题,1时=60分的关系的发现等。 3. 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掌握看钟面上时刻的方法。教材把认识几时几分单列一课时,并充分利用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的经验。先呈现表示整时和半时的钟面,引导学生先判断大约是几 时, 再过渡到判断具体是几时几分。此外,教材还注意用色块清楚地标明分针从12起已走的部分,以方便学生观察和思考等。 1 认识时、分.......................................................... .1课时 2 认识几时几分........................................................ .1课时 认识时、分。(教材第90页) 1.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 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 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重点:认识钟面、认识1时、1分及时、分的关系。 难点:理解1时=60分”。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学具钟。 师:昨天我们的预习作业是小组合作画一个钟面,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在钟面上都画了

《观察物体》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观察物体》单元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单元教材分析黄琅学校陈小丹一、单元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 6771 页。 知识脉络非常清晰,包括三部分内容: 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2.轴对称 3.镜面对称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教材分析空间与人类的生存和居住紧密相关,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间,能使孩子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 因此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课程特点,〈〈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在本册教材中,空间与图形方面除了在第三单元安排了〈〈角的初步认识〉〉外,还安排了本单元的〈〈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和镜面对称现象,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1 / 12

1.教材所处的地位例 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 2 轴对称、例 3 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是学习空间和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教材编排呈现特点〈〈观察物体〉〉这一单元是新增设的一块内容,而以前老教材中是并没有的。 纵观其 3 个例题和一个练习编排来看,教学内容的每一细节处,无不渗透新的教学思想,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就其编排特点,有三点体会: (1)教材注重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例 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教材首先展示出来的是一幅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生活情景图。 在这个生活情境中,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初步体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例 2 轴对称,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蜻蜓、树叶、蝴蝶、京剧脸谱)和一个剪衣服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画面,对学生其学习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也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充分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集体备课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 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知道1时=60分。 3.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重点:1. 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 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1. 慨括认识时间的方法; 2. 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以旧引新——掀起欲望 师:你认识这个时间吗?(课件出示8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12,时针指8就是8时。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 师:如果分针继续转动,指向5(课件出示6时5分)这个时间呢?你还认识这个时间吗? 师:象这样的时间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例1呈现了学生熟悉的上课起立图,由8:05的钟面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时间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复习整时,引发新知分针指5是什么时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课件出示钟面,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在小组内交流。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你能推测出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动态演示验证:一共有60个小格。)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的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然后四人一组探索交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认识分 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 师:请你迅速的回答,分针从12起走到3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5、8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课本第81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填起的同学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感受一分钟 师:我们认识了分,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分组活动来感受一分钟。 电脑播放《十二生肖歌》计时,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看动画。第四组:数数。 一分钟结束后,交流:请每组的3号同学汇报你的成果。 师:一分钟的时间虽然短,但我们还是能做许多的事情,老师希望大家能抓紧每一分钟,做好每一件事情。 (通过读、写、算、数等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4.认识时 课件演示:看,这是时针,时针从数12走到1走了1个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小时。 师:时针从3走到几是1小时呢?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从12走到2是几小时?走到3呢?小结: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小时。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素材苏教版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身边事物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大量的信息通过人的视觉窗口进入大脑。观察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观察能力强的人善于找到并表达物体的特征,而观察能力弱的人往往抓不住物体的主要特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目的,编排了一些《观察物体》的单元。第一学段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第二学段的主要内容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虽小,已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观察物体的方法与经验。本单元教学观察物体,既要利用已有的相关经验,更要教会学生“数学地”看物体,包括通常在哪里看、怎样规范地看、看到的形状如何表达……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常见物体 例2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简单的几何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 例3观察稍复杂的几何体,并表示看到的形状 小学数学里的“几何体”,主要是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以及由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分别安排在认识这些几何体的单元里,而《观察物体》单元着重于若干个相同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体。 (一)联系生活经验,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初步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与要领 例1教学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以及从这些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因为长方体有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三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在三组面里各观察一个面,就能了解物体的主要特点。而观察前面、右面、上面比较方便,因此人们往往观察物体的前、右、上三个面。 1. 辨认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接近长方体的,正如例1里的投票箱,还有文具盒、洗衣机、电冰箱等。由于使用的习惯,人们已经约定了这些物体的“前面”。如,有“投票箱”三个字的那个面是投票箱的前面,有“门”的那个面是电冰箱的前面。物体的前面确定以后,它的右面和上面就容易辨认了。 例1把投票箱放在讲台上,让有“投票箱”三个字的面对着学生,要求指出投票箱的前面、上面和右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开展数学活动,把正对着自己有“投票箱”三个字的面称为前面,把自己右手边的那个面称为右面,物体上边的那个面称为上面,初步体会物体的前面、右面、上面的含义。 “练一练”把文具盒放在课桌上,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习惯来辨认和确定。一般来说,哪个面是文具盒的上面不会有争议,哪个面是文具盒的前面或右面,多数人的意见会一致。但如果个别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只要有道理,也是允许的。 2. 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投票箱。 识别投票箱的各个面,是为了从这些面去仔细观察投票箱,这是例1的教学重点。教材提出问题“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观察投票箱的活动。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备课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简单物体,能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使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初步认识整体和局部、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具准备:小正方体数个、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本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图

北师大版本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教材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了观察小兔储钱罐、玩具老虎、玩具车等物体的活动,以使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者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4、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一课时 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课时 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能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3——16页。 二、教材分析: 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第二学段安排了两次观察物体的教学,分别安排在 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使得本套修订教材观察物体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安排的内容是:例 1 教学从 3 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这一内容是从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移过来的;例 2 教学从 3 个位置观察 3 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是新编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并且对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一、主要内容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保障数学好活动的物质条件。本单元设计了丰富的观察和拼搭活动,除了准备必要的教具,还需要让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比如,每个学生准备2~4 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课堂上,一方面,两人或四人合作用手中的正方体搭出几何组合体,就能生成多种观察资源,使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搭成的物体,另一方面,两人或四人合作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组合体的形状,用手中的正方体把它搭出来。学生手中有“物”,才能实实在在地参与操作和观察活动,通过亲历从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和从二维图形到说三维图形的转化过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2.注重学生的观察活动首先要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其次要选择大小适当的观察物体。同时,还要知道学生会正确地进行观察,将物体放在固定的位置不动,学生从各个方向进行观察。观察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对几何组合体的整体观察,让学生获得对组合体形状、大小的整体感知,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要引导学生注意对组合体形状特征的观察,切实将在每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储存在头脑中;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回顾在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下头脑中建立起组合体完整表象。 3.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方式,对于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特别重要。动手操作,需要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还蕴涵猜测、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本单元特别需要组织以下操作活动:①运用多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进行拼搭,拼搭过程中体验各种组合体的形状特征;②画图,请学生画出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用正方体把它拼搭出来,经历由二维图形到几何组合体的过程。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说明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这部分教材在编排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材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例如,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上课情景引入,在练习十五中又编入了两道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习题(第1、8题),最后还安排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来说明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用直观的图画来呈现知识。在引出“1时=60分”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图中1小时里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范围进行比较,就能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在练习十五中,除了安排看钟表读出时间的巩固练习以外,还安排了让学生用不同表示法记录时间以及按要求在钟表上拨出时间的相关练习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