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度计量尺度

测度计量尺度
测度计量尺度

会计学选择题判断题(-章)有标准答案

会计学选择题判断题(-章)有答案

————————————————————————————————作者:————————————————————————————————日期:

第一章会计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会计目标的载体是( D ) A.会计科目 B.会计凭证 C. 会计账簿 D.财务报告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A )。 A.核算与监督 B.分析与考核 C.预测和决策 D.核算与预测 3.会计以( B )为基本计量形式。 A. 实物计量 B. 货币计量 C. 时间计量 D. 劳动计量 4.会计政策一经选定不能随意变更,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 A.可靠性 B.重要性 C.可比性 D.谨慎性 5.强调不同企业会计信息应可比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重要性 6.要求企业前后各期采用的会计政策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 )。 A.可比性 B.可靠性 C.明晰性 D.相关性 7.企业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B)。 A.可靠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相关性 D.明晰性 8. 企业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这一做法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B )。 A. 重要性 B. 实质重于形式 C. 谨慎性 D.相关性 9.企业提取坏账准备金,所依据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 A.权责发生制 B. 可靠性 C. 谨慎性 D. 重要性 10.下列事项中体现谨慎性要求的是( C )。 A.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确有需要改变的应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B.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C.对资产发生的减值,相应计提减值准备 D.对有的资产、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11.会计核算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D ) A.相关性 B. 谨慎性 C.可比性 D.可靠性 12.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称为( A ) A.会计确认 B. 会计计量 C. 会计报告 D.会计核算 13.下列各项中,构成初次确认主要内容的是( D ) A.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会计信息 B.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 C. 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 D.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 14.下列各项中,构成再次确认主要内容的是( C ) A.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会计信息 B.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 C. 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 D.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 15.下列各项中,构成再次确认标准的依据是( A ) A.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B. 货币计量 C. 会计目标 D.会计核算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 (1)

1、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各自特征 (1)定类尺度:计量层次最低;对事物进行平行的分类;各类别可以指定数字代码表示;使用时必须符合类别穷尽和互斥的要求;数据表现为“类别”;具有=或?的数学特性 (2)定序尺度:对事物分类的同时给出各类别的顺序;比定类尺度精确;未测量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数据表现为“类别”,但有序;具有>或<的数学特性(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3)定距尺度:对事物的准确测度;比定序尺度精确;数据表现为“数值”;没有绝对零点;具有 + 或 — 的数学特性,但是倍数关系不成立(如气温可以有温差,但不能有倍数关系) (4)定比尺度:对事物的准确测度;与定距尺度处于同一层次;数据表现为“数值”;有绝对零点;具有 ? 或 ? 的数学特性,也可+或— ,倍数关系成立(如年龄可以有差值也可以有倍数关系) &以上四种计量尺度对事物的测量层次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逐步地进,高层次计量尺度有低层次计量尺度的全部特征,反之不成立。 ·对测量尺度层次的判断 (1)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测量精度低,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测量精度高。 (2)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计算方法少,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计算方法多。 (3)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信息数量少,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信息数量多。 2、条形图与直方图的不同 (1)直方图表示定量数据(定距、定比数据),条形图表示定性数据(定类、定序数据) (2)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3)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 3、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 (1)众数:不受极端值影响、具有不惟一性、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2)中位数:不受极端值影响、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3)均值:易受极端值影响、数学性质优良、数据对称分布或接近对称分布时应用 ·当分布为适度偏态时,三者之间近似的数量关系是:众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是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3倍,即:e M X M X -=-30 根据这一关系,可以得到以下三个关系式: 4、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如何运用离散系数判断平均数的代表性? (1)离散系数: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均值之比,是对数据相对离散程度的测度,消除了数据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的影响,用于对不同组别数据离散程度的比较,用V 表示。公式如下: (2)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大,平均数代表性小;反之,离散系数小的离散程度小,平均数代表性大。 5、什么是参数?什么是统计量?二者有何关系? (1)参数: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总体参数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所关心的参数主要有总体均值(?)、标准差(?)、总体比例(π)等。 (2)统计量: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个量。样本统计量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来表示,所关心的样本统计量有样本均值(?x)、样本标准差(s)、样本比例(p)等 (3)关系: 6、评价估计量优良的标准是什么? (1)无偏性: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若,则称为的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教学设计《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体性质的初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第一节内容。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突出科学课程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善于表达、体现教育的全面性、个性化。 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长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也是本节的重点,教学中力图将单调的实验基本操作,更富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其实际的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 注重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科学发展历程“问题→解决→发展→问题→解决→发展→……”的暗线索隐含其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科学以人为本的宗旨。 2、设计理念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科学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是使用温度计、天平以及电子仪表等有刻度仪器、仪表的基础,所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十分重要,它是学生真正步入科学殿堂的第一步。同时长度测量时需要的认真、细致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按实际测量进行事实记录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是以后从事任何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课文最后还渗透了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让人豁然开朗,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教材分析 本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是本章的第一节。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有关长度的相关知识,《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的到来真可谓水到渠成。同时,长度的测量作为其他测量的基础,又起领下面几节(体积、时间、温度测量),对下面几节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对于物体的长度,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有较多的经验,但是缺乏感性的认识。所以,首先让学生建立长度的具体感性认识,有了感性认识后自然就可以过渡到准确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测量问题是各种各样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会灵活的运用基本的测量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就使物理知识走向了社会生活。本节课按照建立感性认识——掌握基本方法——灵活运用解决实际的问题的顺序进行学习。 4、学情分析 搞清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具有的心理、思维特点和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便于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探究活动,“对症下药”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长度测量,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尝试过对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但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可能不会有很多人经历过。在此以前学生的观察也基本都是定性观察。 2、知识基础:学生对正指数的科学计数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熟悉。 3、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好奇性强,但急进冒动,遇事常丢三拉四,但喜欢表现自己。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一)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所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高度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当然这种关系也并不是绝对的。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此

物体的尺度及测量(长度)

靖远县靖安中学导学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审批人: 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备课教师高国诚 课题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1)课型新授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 学习目标(1) 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2)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习重点(1)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读数,记录数据. (2) 会正确换算长度的单位。 学习难点(1) 能正确读取数据。 (2) 能灵活运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 教师活动 (环节、精讲释疑) 一、自主学习 看一看 1.学生看书37页图和38小资料,了解宇宙、地球、上海的金茂大厦、微粒的 尺度。 填一填 2.学习长度的单位、单位之间进率、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 长度的主单位(国际单位)为用表示 长度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纳米()等。 换算关系:1km= m , 1m= dm , 1m= cm ,1m= mm 1m= μm , 1m= nm , 1光年 = m,光年是的单位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小组阅读39页学生实验后讨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进行测量 一看(观察):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 和零刻度线是否。 二放:刻度尺的零刻线(或整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的一边 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若零刻线模糊不清呢?)采用整刻线作为零刻线,最后别忘了减去整刻线到零刻线间的长度。 三读:读数时视线正对被测物体所对的,(视线应与尺面垂 直)并估读到的下一位;(注意估读:读数时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读一位, 数值包括准确值加估计值)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 教育网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计量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计量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 张学英 [摘 要]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进行了探讨,认为出于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考虑,当前会计实务中资产难以全部采用价值计量,成本计量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可靠性 相关性 成本计量 价值计量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各国会计学界都将可靠性与相关性列为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即信息是可靠的,说明信息必须真实公允;信息是相关的,说明信息必须能导致决策的差异。 会计是基于受托责任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生俱来。但是,自从资本市场成为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后,会计信息的特性转向了“决策有用性”。尽管有用的会计信息应当同时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基本要求,但由于资本市场强调预期,总是希望会计信息有助于估计未来的业绩状况,于是相关性逐渐成为会计信息的主流,可靠性反而居其次。 当前,由于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技术性限制,大量对投资者决策相关,但不能够同时满足确认的四项条件(即符合要素定义、可计量性、可靠性及相关性)的信息,大量涌入了财务报表表外进行披露,导致投资者要想进行决策,需要相关的会计信息时,往往是从表外而非从表内去寻找,表内的历史成本信息缺乏相关性。这种现象致使财务报告体系中的财务报表和表外信息披露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性”。 2.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本质上,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葛家澍教授指出,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企业的经济真实,是可靠记录并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主要是财务活动)的历史”。直观地说,可靠性就是客观真实。但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尽管会计只能确认“过去的交易”,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估计和判断因素。因此,在客观真实既定的条件下,可靠性更取决于“确定性”的程度。会计上的“确定性”是指交易的经济性质的确定性和交易金额的确定性,即确认和计量的确定性。 可以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会计的确认和计量需用具备确定性的特征,尽管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和经济事项是不确定的,但财务报表确认和计量的结果应当是确定的。当面临不确定性时,会计确认和计量只能选择更为确定的结果,以通过增强确定性来提高可靠性。 3.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按照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相关性的具体要求包括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F A SB1980)。由于资本市场强调预期,投资者总是期望企业更早更快地确认并披露与其投资相关的信息,包括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但财务会计只能在一个公认的原则范围内提供力所能及的信息,于是,“表外披露”成为相关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分部报告、盈利预测报告以及管理层的分析与讨论等。换言之,当前会计在提高其信息的相关性方面,主要体现在表外信息上。 会计报表的表内信息出现了什么问题呢?美国会计学会的会计和审计质量委员会曾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了现行财务报表存在的不完整性,其中直接指出表内信息的计量问题,提倡采用公允价值。所以,要想使增强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更多地纳入财务报表表内进行确认,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必须取得长足的突破,而确认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计量问题的解决。 总之,在实际经济环境中,在很多情况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矛盾,如何取舍一直是会计信息面临的两难问题。同时,这也涉及到了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即成本计量还是价值计量问题。 二、会计计量属性 1.会计计量 会计是一个量化的信息系统,财务会计主要是运用货币即金额来表示每项交易、事项和合同而产生的项目和数量,这就涉及到计量问题。计量问题除了要考虑计量的对象和单位外,主要是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 按照会计的属性由经济环境决定的假设,其计量属性应是市场价格。但由于交易和事项的日趋复杂化,会计在计量技术上也不断发展,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一系列可用于计量的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等,其中,应用最广的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在计量属性的选择上,当前的焦点也主要集中在成本计量还是价值计量的问题上。当然,我们不能抽象的断定那种计量属性为最优,计量属性的运用必须针对各种计量对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因此,F A SB第五号概念公告主张:“当前,在财务报表中报告的项目是按不同属性来计量并根据项目的性质即计量属性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来决定的。本委员会期望,不同计量属性同时使用的情况将会继续下去。” 2.成本计量 按照财务会计的固有特性,一项交易和事项在其发生时按公允价值计量后,只要嗣后不发生引起与该交易有关的资产、负债的变化,则不应再进行后续计量,对企业持有的资源和义务始终保持初始公允价值——即历史成本是一项明智的决策。因此,会计在一般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是由于它反映的是客观的评价,并且具有可验证性,即历史成本对于描述企业的资财,反映受托责任以及向投资者及债权人提供制定合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更真实可靠。它不允许在实现以前列报收入,解决了价值计量中可靠性难以保证的棘手问题。对成本计量的批评是成本(主要是历史成本)只关注过去而不重视未来,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会计账面价值与企业实际价值相差大,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差。 3.价值计量 会计学与经济学在计量上最大的差别就是:前者反映成本,后者要求反映企业的价值。随着人们对资产本质认识的深入,会计学放弃了资产的成本观,采纳了经济学的观点,认为资产是“未来的经济利益”,相应的资产计量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价值计量。因为提供当前及未来预期价格(价值)显然比过去的价格对投资者更有意义,更具有决策相关性。特别是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使用,公允价值、特别是公允价值中的现值计量,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 但是,价值是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动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在计量上带来主观随意性并受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重大影响,而且不符合会计的实现原则,再加之公允价值在金额的确定上存在技术性难度,因此其计量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会计的计量属性同样也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两难抉择。对于这个问题,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1999)认为,应把握在可靠性的前提下追求相关性最大的原则,即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前提。很多会计信息使用者建议维持现行会计模式、反对采用以价值为基础的计量模式的原因之一就是基于可靠性的考虑。 三、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会计的本质属性对其计量属性的选择存在影响。首先,会计反映历史这个本质特征决定了资产计量的历史成本特性;其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义务又在于提供效用最大化的信息。因此,反映历史并不排斥会计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提供现在及未来与决策者更相关的信息。这就决定了需要按现行成本或现行价格对某些价格变化迅速、又能按变化了的价格进行变现的资产予以计量。事实上,现行会计实务是以历史成本为主,成本与价值混合计量的计量模式。 哪些资产适合采用价值计量,哪些资产适合采用成本计量呢?这就成为我们面临的关键问题。在实务中,使用价值计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可以单独计量资产出售产生的现金流量;o资产的收入实现非常容易或有合同保障;?资产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数额是可知的或可确切地估计。可以说,价值计量的金额能够得到可靠保证的资产属于价值计量的范畴。从目前的会计实务看,由于可靠性、实现原则及谨慎性原则的约束,价值计量方法运用的很不完全,主要运用在资产发生减值或无从寻找历史成本证据的时候。当资产的计量不符合上述条件时,成本则是其计价基础的现实选择。 我们认为,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受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因素的约束,不论从经济学还是从会计学的角度看,资产计量难以全部采用价值计量,成本计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未来资产计量是成本与价值并存,这样可以更好满足会计“决策有用”与“受托责任”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夏冬林.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其特征.会计研究, 2004(1):20-26 [2]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会计研究, 2003(3):3-7 — 256 — 科技信息企业论坛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

1、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各自特征 (1)定类尺度:计量层次最低;对事物进行平行的分类;各类别可以指定数字代码表示;使用时必须符合类别穷尽与互斥的要求;数据表现为“类别”;具有=或≠的数学特性 (2)定序尺度:对事物分类的同时给出各类别的顺序;比定类尺度精确;未测量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数据表现为“类别”,但有序;具有>或<的数学特性(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3)定距尺度:对事物的准确测度;比定序尺度精确;数据表现为“数值”;没有绝对零点;具有 + 或 — 的数学特性,但就是倍数关系不成立(如气温可以有温差,但不能有倍数关系) (4)定比尺度:对事物的准确测度;与定距尺度处于同一层次;数据表现为“数值”;有绝对零点;具有 ? 或 ÷ 的数学特性,也可+或— ,倍数关系成立(如年龄可以有差值也可以有倍数关系) &以上四种计量尺度对事物的测量层次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逐步地进,高层次计量尺度有低层次计量尺度的全部特征,反之不成立。 ·对测量尺度层次的判断 (1)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测量精度低,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测量精度高。 (2)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计算方法少,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计算方法多。 (3)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信息数量少,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信息数量多。 2、条形图与直方图的不同 (1)直方图表示定量数据(定距、定比数据),条形图表示定性数据(定类、定序数据) (2)条形图就是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就是固定的;直方图就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3)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就是连续排列,条形图则就是分开排列 3、均值、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 (1)众数:不受极端值影响、具有不惟一性、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2)中位数:不受极端值影响、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3)均值:易受极端值影响、数学性质优良、数据对称分布或接近对称分布时应用 ·当分布为适度偏态时,三者之间近似的数量关系就是:众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就是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3倍,即:e M X M X -=-30 根据这一关系,可以得到以下三个关系式: ()X M M X X M e e 2330-=--= 320X M M e += 230M M X e -= 4、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如何运用离散系数判断平均数的代表性? (1)离散系数: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均值之比,就是对数据相对离散程度的测度,消除了数据水平高低与计量单位的影响,用于对不同组别数据离散程度的比较,用V 表示。公式如下: (2)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大,平均数代表性小;反之,离散系数小的离散程度小,平均数代表性大。 5、什么就是参数?什么就是统计量?二者有何关系? (1)参数: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总体参数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所关心的参数主要有总体均值(μ)、标准差(σ)、总体比例(π)等。 (2)统计量: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个量。样本统计量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来表示,所关心的样本统计量有样本均值(?x)、样本标准差(s)、样本比例(p)等

会计习题

1.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所采用的计量属性是( )。 A.历史成本B.可变现净值C.公允价值D.现值 2.某企业年初资产总额为12.6万元,负债总额为4.8万元。本年度取得收入共计8.9万元,发生费用共计9.3万元,年末负债总额为5万元。该企业年末资产总额为( )万元。 A.12.4 B.12.2 C.12.8 D.13.1 3.下列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是( )。 A.收入B.所有者权益C.费用D.利润 4.下列项目中属于留存收益的是( )。 A.实收资本B.盈余公积C.资本公积D.应付股利 5.下列各项中,属于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是( )。 A.收入B.所有者权益C.资产D.负债 6.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所采用的计量属性是( )。 A.历史成本B.重置成本C.可变现净值D.现值 7.下列属于企业非流动资产的是( )。 A.库存已两年的商品B.无形资产C.长期应付债券D.一年以上未收回应收账款 8.某银行于2014年1月18日同意将甲企业短期借款3万元变更为长期借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负债为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增减金额相等,权益总额不变B.负债为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也增加,权益总额增加 C.负债为一个项目减少,另一个项目也减少,权益总额减少 D.负债为一个项目增加,资产为另一个项目增加,金额相等 9.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下列各项不属于企业收入的是( )。A.出售商品收入B.提供劳务收入C.销售材料收入D.罚款收入10.下列不能确认为收入的是( )。 A.销售原材料B.销售包装物C.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D.出租包装物 1.D解析:在现值计量下,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2.A解析: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2.6-4.8=7.8万元,本期实现利润 =8.9-9.3=-0.4万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该企业年末资产总额=5+7.8-0.4=12.4万元。 3.B解析:所有者权益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4.B解析::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它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利润,包括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 5.A解析: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有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评估考试会计知识练习题付答案

【会计知识】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财务报告使用者中,更关注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是()。 A、分散的投资者 B、债权人 C、政府部门 D、社会公众 2、下列对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恰当的是()。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一个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 C、货币计量为确认、计量和报告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3、费用与直接计入利润的损失的主要区别在于()。 A、经营活动与非经营活动的区别 B、日常活动与非日常活动的区别 C、经济利益流出与经济利益流入的区别 D、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与有关的区别 4、决定了会计小李要为谁来做账务处理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会计主体假设 B、会计分期假设 C、货币计量假设 D、持续经营假设 5、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这体现的是()要求。 A、重要性 B、谨慎性 C、可靠性 D、及时性 6、下列资产计量中,属于按历史成本计量的是()。 A、应收账款按扣减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列报 B、固定资产按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C、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取得资产的入账价值 D、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 7、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有关收入和利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也可能源于日常活动 B、收入会影响利润,利得也一定会影响利润 C、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源于非日常活动 D、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利得不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8、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 A、应付股利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1、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些各自特征 (1)定类尺度:计量层次最低;对事物进行平行的分类;各类别可以指定数字代码表示;使用时必须符合类别穷尽和互斥的要求;数据表现为“类别”;具有=或的数学特性 (2)定序尺度:对事物分类的同时给出各类别的顺序;比定类尺度精确;未测量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数据表现为“类别”,但有序;具有>或<的数学特性(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3)定距尺度:对事物的准确测度;比定序尺度精确;数据表现为“数值”;没有绝对零点;具有 + 或—的数学特性,但是倍数关系不成立(如气温可以有温差,但不能有倍数关系) (4)定比尺度:对事物的准确测度;与定距尺度处于同一层次;数据表现为“数值”;有绝对零点;具有或的数学特性,也可+或—,倍数关系成立(如年龄可以有差值也可以有倍数关系) &以上四种计量尺度对事物的测量层次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逐步地进,高层次计量尺度有低层次计量尺度的全部特征,反之不成立。 ·对测量尺度层次的判断 (1)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测量精度低,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测量精度高。 (2)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计算方法少,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计算方法多。 (3)较低层次的测量尺度信息数量少,而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信息数量多。 2、条形图与直方图的不同 (1)直方图表示定量数据(定距、定比数据),条形图表示定性数据(定类、定序数据) (2)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3)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 3、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 (1)众数:不受极端值影响、具有不惟一性、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2)中位数:不受极端值影响、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3)均值:易受极端值影响、数学性质优良、数据对称分布或接近对称分布时应用 ·当分布为适度偏态时,三者之间近似的数量关系是:众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是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距 离的3 根据这一关系,可以得到以下三个关系式: 4、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如何运用离散系数判断平均数的代表性 (1)离散系数: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均值之比,是对数据相对离散程度的测度,消除了数据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的影响,用于对不同组别数据离散程度的比较,用V表示。公式如下: (2)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大,平均数代表性小;反之,离散系数小的离散程度小,平均数代表性大。 5、什么是参数什么是统计量二者有何关系 (1)参数: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总体参数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所关心的参数主要有总体均值()、标准差()、总体比例(π)等。 (2)统计量: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个量。样本统计量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来表示,所关心的样本统计量有样本均值(x)、样本标准差(s)、样本比例(p)等 (3)关系: 6、评价估计量优良的标准是什么

智慧树知道网课《中级财务会计Ⅰ(山东联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要求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信息质量要求是: A. 可靠性 B. 可理解性 C. 相关性 D. 可比性 2 【单选题】(10分) 明确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规定会计核算范围的基本假设是: A. 货币计量 B. 会计主体 C. 会计分期 D. 持续经营

3 【单选题】(10分)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计量属性的是: A. 可变现净值 B. 历史成本 C. 重置成本 D. 未来成本 4 【单选题】(10分)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要素范畴的是: A. 销售材料取得的收入 B. 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C.

主营业务收入 D. 出售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 5 【多选题】(10分)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包括: A. 信用代理人 B. 债权人 C. 竞争者 D. 顾客 6 【多选题】(10分) 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 A. 会计分期

B. 历史成本 C. 会计主体 D. 持续经营 7 【多选题】(10分)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有: A. 所有者权益 B. 费用 C. 资产 D. 收入 8

【判断题】(10分) 我国的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内部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内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A. 对 B. 错 9 【判断题】(10分) 某一财产物资要成为企业的资产,其所有权必须是属于企业的。 A. 对 B. 错 10 【判断题】(10分) 谨慎性要求企业允许计提秘密准备。 A. 对

B. 错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下列业务中不包括在现金使用范围内的业务是: A. 支付银行借款利息 B. 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 C. 支付职工福利费 D. 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2 【单选题】(10分) 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的结算起点是: A.

统计学依据数据的计量尺度

统计学依据数据的计量尺度将数据划分为三类:定距型数据(Scale )、定序型数据(Ordinal )、 定类型数据(Nominal )。 定距型数据通常是指诸如身高、体重、血压等的连续型数据,也包括诸如人数、商品件数等 离散型数据; 定序型数据具有内在固有大小或高低顺序,但它又不同于定距型数据,一般可以数值或字符 表示。如职称变量可以有低级、中级、高级三个取值,可以分别用1、2、3等表示,年龄 段变量可以有老、中、青三个取值,分别用 A B C表示等。这里,无论是数值型的1、2、3还是字符型的ABC,都是有大小或高低顺序的,但数据之间却是不等距的。因为,低级和中级职称之间的差距与中级和高级职称之间的差距是不相等的; 定类型数据是指没有内在固有大小或高低顺序,一般以数值或字符表示的分类数据。如性别 变量中的男、女取值,可以分别用1、2表示,民族变量中的各个民族,可以用汉’回''满' 等字符表示等。这里,无论是数值型的1、2还是字符型的汉’回'满'都不存在内部固有 的大小或高低顺序,而只是一种名义上的指代。 我觉得教育年限应该设置成定距型数据( Scale )吧。因为,教育年限应该是一个连续的变 量,它不存在内在的大小或高低顺序问题。 将可变的数量标志抽象化就称其为变量,其取值称为变量值或标志值。变量分为确定性变量 和随机变量。确定性变量是指受必然性因素的作用,各变量值呈现出上升或下降惟一方向性 变动的变量;随机变量是指受偶然性因素的作用,变量值呈现出随机的混沌状态变动的变量。。根据变量的取值是否连续划分,有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连续型变量是指在一个取值区间内可取无穷多个值。连续型变量值要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取得;离散型变量是指在 一个取值区间内变量仅可取有限个可列值。离散型变量值只能用计数的方法取得。 离散变量是指其数值只能用自然数或整数单位计算的则为离散变量?例如,企业个数,职工人数,设备台数等,只能按计量单位数计数,这种变量的数值一般用计数方法取得? 反之,在一定区间内可以任意取值的变量叫连续变量,其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个数值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取无限个数值?例如住产零件的规格尺寸,人体测量的身高,体重胸围等为连续变量,其数值只能用测量或计量的方法取得? 如果变量可以在某个区间内取任一实数,即变量的取值可以是连续的,这随机变量就称为连 续型随机变量, 1)无偏性。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设总体参数为0,所选择的估计量为B?如果E( 0 ?)=称,B ?为0的无偏估计量。 (2)有效性。一个无偏的估计量并不意味着它就非常接近被估计的参数,它还必须与总体参数的离散程度比较小。假定有两个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量,分别用m1和 m2表示,它们的抽样分布的方差分别用 D ( m1 )和D ( m2 )表示,如果m1的方差小 于m2的方差,即D ( m1) < D (m2 ),我们就称m1是比m2更有效的一个估计量。在无 偏估计的条件下,估计量方差越小估计也就越有效。(3) —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

会计学选择题判断题(1-3章)有答案

第一章会计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会计目标的载体是( D ) A.会计科目 B.会计凭证 C. 会计账簿 D.财务报告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A )。 A.核算与监督 B.分析与考核 C.预测和决策 D.核算与预测 3.会计以( B )为基本计量形式。 A. 实物计量 B. 货币计量 C. 时间计量 D. 劳动计量 4.会计政策一经选定不能随意变更,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 A.可靠性 B.重要性 C.可比性 D.谨慎性 5.强调不同企业会计信息应可比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重要性 6.要求企业前后各期采用的会计政策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 )。 A.可比性 B.可靠性 C.明晰性 D.相关性 7.企业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B)。 A.可靠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相关性 D.明晰性 8. 企业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这一做法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B )。 A. 重要性 B. 实质重于形式 C. 谨慎性 D.相关性 9.企业提取坏账准备金,所依据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 A.权责发生制 B. 可靠性 C. 谨慎性 D. 重要性 10.下列事项中体现谨慎性要求的是( C )。 A.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确有需要改变的应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B.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C.对资产发生的减值,相应计提减值准备 D.对有的资产、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11.会计核算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D ) A.相关性 B. 谨慎性 C.可比性 D.可靠性 12.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称为( A ) A.会计确认 B. 会计计量 C. 会计报告 D.会计核算 13.下列各项中,构成初次确认主要内容的是( D ) A.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会计信息 B.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 C. 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 D.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 14.下列各项中,构成再次确认主要内容的是( C ) A.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会计信息 B.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 C. 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 D. 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 15.下列各项中,构成再次确认标准的依据是( A ) A.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B. 货币计量 C. 会计目标 D.会计核算 16.根据一定的计量标准和计量方法,记录并在会计主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确认和列示

测量尺度

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一、数据的计量尺度 (一)定类尺度 又称类别尺度,按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只能测度事物之间的类别差,其他差别无法得知)例:按照性别将人口分为男、女两类,按肤色分为白种人、黄种人、棕种人、黑种人四类,按洲别分为亚洲人、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澳洲人五类。 (二)定序尺度 又称顺序尺度,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别和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它不仅可以测度类别差,还可以测度次序差。(不能测量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只能比较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数学运算)例:人可以根据年龄分为幼年、少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等类。满意程度可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没有不满、不满意、很不满意几类。 (三)定距尺度 又称间隔尺度,是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距离的测度。该尺度通常使用自然或物理单位作为计量尺度。例:30°C和20℃之间相差10℃,-30°C和-20℃之间也是相差10℃。再比如,1等星比2等星亮10倍,0等星比1等星亮10倍,-1等星又比0等星亮10倍。定距数据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不能进行乘、除运算。其原因为定距尺度中没有绝对零点(定距尺度中的“0”是作为比较的标准,不表示没有)。 (四)定比尺度 又称比率尺度,由于定比尺度有绝对零点(定比尺度中的“0”表示没有,或者是理论上的极限)。因此,不仅可以进行加减运算,还可以进行乘除运算。例如,绝对温度300K(27℃)时理想气体的体积273K(0℃)时的1.1倍,温度比也是1.1倍,则绝对温度和体积都是定比尺度。一般来说,定比尺度的数据不可能取负值。一般也不会取零值,因为要么就是不存在了,要么就是极限情况。如,绝对零度只能无限接近,不可能完全达到。如果一个物体的体积为零,那么它要么不存在,要么是数学中的抽象概念,比如,几何中的点、线、面的体积都为零。而一个人的年龄为0时呢?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可以认为它是极限(开始);作为生物学上的人,则是定距尺度的。 通常:定比尺度的数据取对数,就会变成定距尺度的数据。比如,声音的频率,人感觉到的是声音高多少,不是频率之差,而是频率之比:高1个八度就是频率变为原来的2倍,高2个八度就是频率变为原来的4倍,高3个八度就是频率变为原来的8倍;低1个八度就是频率变为原来的1/2,低2个八度就是频率变为原来的1/4;[高1个五度就是频率变为原来的3/2,高2个五度就是频率变为原来的9/4(按照五度相生律),五度的频率比不要求掌握]。声音的强度与分贝的关系也是这样。声音每增加20分贝,强度就增加10倍。

运动和力第3讲: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学生版)(A级)

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及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μm 、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可用以下两种方法: (1)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下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 道km 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 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 81nm=10101010dm=10 dm=10dm ---------???. 知识点睛 知识框架 中考要求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2)按词头记忆:记住国际单位制中带有各词头的单位与无词头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表所示),换算时由无词头单位作为过渡.如要进行dm 与nm 之间的换算,可由表得出: 1981dm=101010nm -?=. 国际单位词头 两种方法那样机械地进行了. 【例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 A .牛顿 B .焦耳 C .米 D .千克 【例2】给下列长度补上合适的单位(用符号表示) (1)一本书的厚度为8 ; (2)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 ; (3)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 ; (4)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 ; (5)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 ; (6)教室门的宽度是0.95 . 【例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4.5m= μm= nm (2)3h= min= s (3)20m/s= km/h 【例4】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1 32cm 32cm m 0.32m 10 =? = B .56m 5610cm 5.6cm =÷= 例题精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