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紫外_可见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基于紫外_可见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基于紫外_可见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第31卷,第4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 31,No 4,pp1074 1077

2011年4月 Spectro sco py and Spectr al Analysis

A pril,2011

基于紫外 可见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魏康林,温志渝*,武 新,张中卫,曾甜玲

重庆大学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微系统研究中心,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4

摘 要 光谱分析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应用是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论述了基于紫外 可见光谱分析的现代水质监测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并从在线监测和原位监测两个方面论述了该技术的主要研究现状与进展,指出了尚需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展望了基于集成化微型光谱仪的多参数水质监测微系统及水质监测微系统网络的技术发展趋势,对我国水资源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现代科学仪器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水质监测;光谱分析;微型光谱仪

中图分类号:T P2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4/j issn 1000 0593(2011)04 1074 04

收稿日期:2010 07 22,修订日期:2010 11 07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7DFC00040)和国家 863计划 项目(2007AA042101)资助 作者简介:魏康林,1976年生,重庆大学微系统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e mail:zeyu anw ei@https://www.360docs.net/doc/301847136.html,

*通讯联系人 e mail:w zy@https://www.360docs.net/doc/301847136.html,.en

引 言

基于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是现代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传统的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等

分析方法相比,光谱分析技术更具有操作简便、消耗试剂量小、重复性好、测量精度高和检测快速的优点,非常适合对环境水样的快速在线监测。目前该技术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子吸收光谱法以及高光谱遥感法,其中高光谱遥感法由于测量精度不高多数用于定性分析,而原子吸收光谱法精度虽高,但由于首先要把样品汽化,因而耗能较高,系统体积大,不适合广泛使用,比较而言,分子吸收光谱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水质分析技术,其中紫外 可见光谱分析法可直接或间接地测定水中大多数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简单等优点,并可实现对多种水质参数的检测,在对饮用水、地表水、工业废水等水体的在线监测中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是国内外科研机构与主要分析仪表厂商竞相研发的现代水质监测技术。本文介绍了基于紫外 可见分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现代水质监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和主要研究现状与进展,展望了该技术在多参数水质监测方面的发展趋势,并对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作了评述。

1 原 理

紫外 可见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来分析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浓度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是朗伯

比尔吸收定律(图1),即在一定的吸收光程下,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见式(1)。

A =lg I I 0

=kbc (1)

式中:A 为吸光度;I 0为入射光强度;I 为透射光强度;k 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 (mol cm)-1;b 为液层厚度(吸收光程),单位为cm ;c 为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为mol L -1。

Fig 1 Principle of spectrum measurement

在多组分共存的情况下,如各吸光组分的浓度均比较稀,可忽略相互之间的作用,这时体系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

分的吸光度之和如式(2)所示

A =A 1+A 2+A 3+ +A N (2)式中A 为溶液总的吸光度,A i 式第i 个组分的吸光度,依据

吸光度的加和性,可以进行多组分分析和多参数测量。不同化学物质各自不同的特征吸收光谱是对水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采集环境水样在紫外区或可见光区的全波段连续光谱,可以获得待测物质的特征

吸收光谱,然后利用智能算法分析光谱和各待测水质参数的关系,建立相关预测模型,可以实现对多种水质参数的测量并预测其变化趋势[1]。

2 主要研究现状与进展

目前,光谱水质监测技术主要有在线(on line)水质监测和原位(in situ)水质监测两类[2]。在线(o n line)光谱水质监测具有采样环节,主要是在监测区域通过泵、阀、导管等流路控制器件把经过沉淀和过滤的水样送入流通池(样品光学检测室),然后通过吸收光谱对水样中的某种物质的成分及其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其中对待检水样一般要经过在线前处理[3,4],如显色、富集和消解等。而原位(in situ)光谱水质监测(即投入式)则无需样品采样,直接把光学水质探头固定在监测水域,这样水样可以自动流经光学检测室,然后通过光谱分析实现对水样的原位监测。

就目前国内外技术发展来看,顺序注射光谱分析法是比较典型和普遍应用的在线光谱水质监测技术。顺序注射光谱分析法原理如图2所示,主要是以光谱仪为核心,借助顺序注射平台,实现对水样品的在线前处理、顺序进样和顺序检测。顺序注射光谱分析技术具有试剂消耗量少( L 级消耗)、进样精确( L 级)、测量准确(检出限能够达到 g L -1,甚至更高的量级)

和分析高效快速的优点。

Fig 2 Principle of sequential injection spectrophotometer Abdalla 等[5]报道了在线监测饮用水中氰化物含量的相关技术,采用光纤光谱分析仪与美国FIA lab 仪器公司的F I A lab 3500顺序注射分析仪,在600nm 波长处可测得饮用水中氰化物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范围为2 00~7 00mg L -1之间,检出限达到0 16mg L -1,每小时可以监测45个样品,具有很高的样品采样率,足以反映饮用水中氰化物含量变化的高频信息。V anlo ot 等[6]报道了饮用水中Fe 3+和A l 3+的在线监测技术,应用顺序注射光谱分析技术在水厂在线监测饮用水中的Fe 3+和Al 3+的含量,F e 3+和A l 3+的检出限分别达到5 6和4 9 g L -1。2008年Po achanee N orfun 等报道了基于顺序注射光谱分析的工业污染水样中Al 3+的监测技术,在428nm 处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 02~0 6mg L -1,检出限达到13 g L -1。2009年葡萄牙波尔图大学的Silva

等[7]报道了废水中钒的含量监测,采用顺序注射光谱分析技

术,在565nm 波长处,检出限达到0 39mg L -1。Zhang 等[8]报道了顺序注射光谱分析监测海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采用在线预富集技术,在543nm 波长处,采用20mm 光程的流通池,能够检测到nmol L -1的亚硝酸盐的含量,监测精度远远高于传统的分析技术。

近年来,顺序注射光谱分析技术正朝着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主要是以微型光谱仪为核心,依托阀上实验室(LO V ,lab o n v alv e),即把试样的注入口、反应通道及样品光学检测室以精密加工技术集成在多通道选择阀上,实现了水质监测系统的集成化与微型化。如美国F IA lab 仪器公司的集成化顺序注射光谱水质分析系统(图3),采用海洋公司的微型光谱仪,不但体积小(24cm 24cm 16 5cm)、重量轻(6 75kg ),而且对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磷酸盐和氯化物等多种水质参数具有比较高的检测精度和 g L -1级的检出限[9]。

Fig 3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microsystem based on

microspectrometer and LOV

与(on line)在线水质监测比较而言,目前原位(in situ)水质监测技术应用更为广泛,更易实现多参数水质监

测[10 12],比较典型是奥地利Scan 公司的G 系列在线水质分

析仪,专门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市政污水的监测而设计。采用紫外 可见光电阵列感光器和差分光谱分析软件,与传统的滤光片单波长紫外分析仪相比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可以测量硝氮,COD,BO D,T O C,DOC,浊度或悬浮浓度;可以实现更多参数的在线测量;仪器出厂按全球参数标准预标定,通常无须现场标定。对于复杂的工业废水,该公司研发的spect ro::lyserT M 系列水质分析监测仪更为先进,采取浸没式微小型U V VIS 分光光度计和双光束检测技术,通过直接扫描水样连续光谱区,获得水质参数的特征光谱;然后利用算法分析光谱和各水质参数的关系,建立相关预测模型,再根据模型演算未知水样的CO D 和BO D 等参数信息。该仪器可实现从污水到超纯水的CO D 、BO D 、T O C 、硝氮、苯、甲苯、二甲苯、苯酚等多参数的测量,测量过程中不需要样品采样与相关前处理技术,也不需要泵、阀等样品流路控制器件,仅用12V 低电压电源供电即可驱动,其测量时间短,根据其所测参数的多少一个测量周期在20~60s 之间,也足以

1075

第4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反映水质变化的高频信息。但也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前处理技术,干扰较大,使得测量准确度及系统稳定性与在线(o n line)测量相比相对较低,一般在检出限在mg L -1的量级。德国E +H 公司的st ip scan 产品以及德国WT W 公司的IQSensor Net 等具有类似特点。图4所示为Scan 公司的产品

及应用现场。

Fig 4 In situ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instrument

based on UV Vis microspectrometer

3 基于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现代光谱分析技术为水质监测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尽管已有部分产品进入市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需要解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研究低功耗、低成本的微型化水质监测仪器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而光谱仪的微型化与低功耗化是需要解决的核心关键技术,因此M EM S 微型光谱仪(based microspect rometer ,M EM S)、芯片级光谱仪(Chip sized optical spectr ometers)和片上光谱仪(M icrospect rometer o n a Chip)的研究成为当前国际仪器科学、生化分析和环境科学等诸多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13,14]。如美国监测微系统公司(measur ement micro sy s tems,M M )开发的片上光谱仪,其波长分辨率达到0 5nm,较传统的紫外 可见微型光谱仪提高了近10倍,更适合对水质的光谱分析;美国加州大学应用物理系的A dams 等采用微细加工技术和新材料技术,把片上光谱仪和微流控芯片集成于一体,实现了对水体样本的片上分析。

由于水体中各种待检物质的特征吸收光谱不同,因此在紫外 可见波长范围内可以实现对待检水样的多参数测量,这正是基于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优势所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环境的监测参数越来越多,其中有很多参数的吸收光谱特征不在紫外 可见光谱范围内,因此,在追求光谱仪的微型化和高性能的同时,更应该着手开发其他波长范围的系列微型光谱仪的研究,如德国弗朗夫费可靠性与微集成技术研究所已于近年展开了面向环境监测的近红外和中红外系列集成微型光谱仪的研究,以满足在线生化分析对分析仪器微小型、高效益、检测快速以及在更宽光

谱范围内对多种有机物污染的监测要求。

Fig 5 Microspectrom eter on a Chip of MM

对于(on line)在线水质监测,由于水样的前处理,不仅

使用繁琐,而且存在二次污染。因此,针对具体水质参数检

测,研究无前处理的水质光谱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是重要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结合待测物的吸收光谱特征,进一步研究基于光谱分析的化学计量学信号处理算法[15],以实现无前处理监测,这样针对具体水质参数的(o n line)在线水质监测均可以转变为原位(in situ)水质监测,不但能减少前处理的过程、实现无二次污染,而且将进一步减小仪器系统的功耗和体积。

同时,光谱水质监测技术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结合是实现大面积水体监测的必然发展趋势,这将实现对水资源环境水质的更多参数的监测,为某水体流域内水质的综合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以及时掌握所监测的水资源区域内水质变化的总体信息。如奥地利S::CA N 公司不但在基于紫外 可见多参数水质在线分析技术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并率先开发出基于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网络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整个饮用水水体系统的在线监测。

总之,开发基于集成化微型光谱仪的微型化水质监测仪器(微系统),并结合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图6),研发多参数水质监测微系统和水质监测微系统网络系统是现代水质监测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4 结束语

基于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是现代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的全新的发展方向,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等多参数在线监测的优势,本文从在线(on line)水质监测和原位(in situ)水质监测两个方面论述了该技术的主要研究现状与进展,并结合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展望了基于集成化微型光谱仪的水质监测微系统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水资源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现代科学仪器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076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第31卷

Fig 6 Wireless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microsystem netw ork based on spectral analysis

References

[1] LIU Zhen (刘 震).Water Resou rces Protection (水资源保护),2008,24(1):69.[2] van den Broeke Joep.Spectroscopy Europe,2006,18(4):1.[3] T hanasarakh an Wish.Talanta,2007,71(5):1849.[4] M esquita Raqu el B R.Talanta,2007,72(3):1186.[5] Abdalla M.Flow Injection An al.,2007,24(1):17.[6] Vanloot Pierre.Anal.Bioanal.Chem.,2007,389:1595.[7] S ilva Eliana S.W ater S A,2009,35(3):283.[8] Zhang M in.Acta Oceanol.Sin.,2010,29(1):100.[9] Ruiz Jim nez J os .Electrophoresis,2008,29(1):590.

[10] M aribas Aur lien.W ater S cien ce and Technology,2008,57(10):1587.[11] Langergrab er G.S pectroscopy Eu rope,2006,18(4):19.

[12] S temmet C P,S chouten J C,Nijhuis T A.Ch emical Engin eering Science,2010,65:267.

[13] M ayyas M A,Sin J,Stephanou H.IE 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 ts and Pack aging T echnologies ,2009,32(3):658.[14] L ee F W.2009,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2009,149(2):221.

[15] C hu Ning,Fan Shihu a.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M 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2009,74:1173.

Research Advances i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Technology Based on

UV Vis Spectrum Analysis

WEI K ang lin,WEN Zhi y u *,W U Xin,ZH A N G Zhong wei,ZEN G T ian ling

Nat ional K ey D isciplines Labor ator y o f New M icr o/Nano Dev ices and Systems,M icr osystem Research Center ,and K ey L abo ra to ry of O pto electro nic T echnolog y and Sy stems o f M inistr y of Education,Chongqing U niv ersity ,Chongqing 400044,China Abstract T he application of spect ral analysis to water qualit y monito ring is an impo rtant dev eloping tr end in the field of modern env iro nment monitor ing techno log y.T he principle and char acteristic of wat er qualit y monitor ing techno log y based o n U V V is spectrum analysis ar e briefly reviewed.A n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advances are int roduced fr om tw o aspects,o n line monito ring and in situ mo nitor ing.M o reo ver,the existent key t echnical problems are put for war d F inally,the technolo gy t rends of multi par amet er water qua lity monitor ing micr osystem and micro system netw or ks based o n micr ospectr ometer ar e pro spected,which has certain refer ence v alue fo 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 pment of envirnor mental mo nitor ing technolog y and mo der n scient ific inst rument in the autho rs co untr y.

Keywords Wat er quality mo nitor ing;Spectrum analy sis;M icr ospect rometer *Co rr esponding author

(Received Jul.22,2010;accepted No v.7,2010)

1077

第4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紫外光谱分析实验数据处理部分

【实验数据处理部分】 一.由实验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几个谱图: 1.苯蒸气的紫外吸收光谱: 左图中,苯的K吸 收带大约在214nm处, B吸收带在256nm左右。 并且,苯蒸气的精细结 构(主要指苯分子的振 动能级)清晰可见。 另外,由于滴加到 比色皿中的苯过多导致 浓度偏大,A值偏大。 (超过了1.0)。 2.不同取代基对苯的紫外吸收带的影响: (1)、苯甲酸与苯乙烯: 左图中,①②标示的 是苯蒸气的K带和B带; ③表示的是苯甲酸的K 吸收带;而④⑤表示的是 苯乙烯的E2带和K带。 (其中为了使谱图便于 比对,将苯蒸气的吸光度 值成比例地缩小了一定 的数值。) 读图可知: 与苯比较,羧基(吸 电子基)取代的苯环,其K 吸收带发生了红移,B吸 收带也有一定程度的红 移,但强度变弱了; 而对于苯乙烯,由于乙烯基双键的存在,增大了苯环的共轭体系,使得价电子跃迁所需要的能量变低,因而发生了很大程度的红移,E2带和K带分别红移至210nm和245nm处。 (2)、苯酚和苯胺:

图中,①②标示的是 苯蒸气的K带和B带; ③④表示的是苯酚的K 吸收带和B吸收带;而 ⑤⑥⑦则表示苯胺的E2 带、K带和B带。 读图可知: 苯酚的E2吸收带与 K吸收带合并了,原因是 酚羟基的助色作用使得 吸收带发生红移,同样 地,与苯相比,苯酚的B 吸收带也发生了红移; 苯胺的氮原子上含 有孤对电子,也和酚羟基一样具有助色效应,因此苯胺的各个吸收带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红移(相比较于苯而言)。 二、溶液性质对取代苯紫外吸收的影响: 1.苯酚与其碱性溶液: 图中:①②③分别标 示的是苯酚在碱性溶液 中的E2吸收带、K吸收 带和B吸收带的大致位 置;而④⑤则分别标示苯 酚在中性溶液中的K吸 收带和B吸收带的位置。 读图可知: 由于碱性溶液中的 酚羟基以氧负离子形式 存在,使得酚羟基的助色 作用大大增强,因而苯环 的吸收带均发生较大的 红移。 例如:原本在苯酚的 紫外吸收图谱中未能读出的E1、E2吸收带,此时可以大致从图中读出;另外,碱性溶液中,苯酚的K带红移至245nm左右,B带红移至290nm左右。 苯酚在碱性溶液中的变化见下图:

各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谱图表示方法!!!紫外吸收光谱UV分析

各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谱图表示方法!!! 紫外吸收光谱UV 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吸收光能量随吸收光波长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荧光光谱法FS 分析原理:被电磁辐射激发后,从最低单线激发态回到单线基态,发射荧光谱图的表示方法:发射的荧光能量随光波长的变化提供的信息:荧光效率和寿命,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红外吸收光谱法IR 分析原理:吸收红外光能量,引起具有偶极矩变化的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透射光能量随透射光频率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拉曼光谱法Ram 分析原理:吸收光能后,引起具有极化率变化的分子振动,产生拉曼散射谱图的表示方法:散射光能量随拉曼位移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吸收射频能量,产生核自旋能级的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随化学位移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化学位移、强度、裂分数和偶合常数,提供核的数目、所处化学环境和几何构型的信息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ESR 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分子中未成对电子吸收射频能量,产生电子自旋能级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或微分能量随磁场强度变化提供的信息:谱线位置、强度、裂分数目和超精细分裂常数,提供未成对电子密度、分子键特性及几何构型信息 质谱分析法MS 分析原理:分子在真空中被电子轰击,形成离子,通过电磁场按不同m/e 分离 谱图的表示方法:以棒图形式表示离子的相对峰度随m/e 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质量数及其相对峰度,提供分子量,元素组成及结构的信息气相色谱法GC 分析原理:样品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由于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谱图的表示方法:柱后流出物浓度随保留值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保留值与组分热力学参数有关,是定性依据;峰面积与组分含量有关反气相色谱法IGC 分析原理:探针分子保留值的变化取决于它和作为固定相的聚合物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谱图的表示方法:探针分子比保留体积的对数值随柱温倒数的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探针分子保留值与温度的关系提供聚合物的热力学参数裂解气相色谱法PGC 分析原理:高分子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瞬间裂解,可获得具有一定特征的碎片谱图的表示方法:柱后流出物浓度随保留值的变化提供的信息:谱图的指纹性或特征碎片峰,表征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几何构型凝胶色谱法GPC 分析原理:样品通过凝胶柱时,按分子的流体力学体积不同进行分离,大分子先流出谱图的表示方法:柱后流出物浓度随保留值的变化提供的信息: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热重法TG 分析原理:在控温环境中,样品重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谱图的表示方法:样品的重量分数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曲线陡降处为样品失重区,平台区为样品的热稳定区热差分析DTA 分析原理:样品与参比物处于同一控温环境中,由于二者导热系数不同产生温差,记录温度随环境温度或时间的变化 谱图的表示方法:温差随环境温度或时间的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提供聚合物热转变温度及各种热效应的信息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 分析原理:样品与参比物处于同一控温环境中,记录维持温差为零时,所需能量随环境温度或时间的变化 谱图的表示方法:热量或其变化率随环境温度或时间的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提供聚合物热转变温度及各种热效应的信息静态热―力分析TMA 分析原理:样品在恒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随温度或时间变化谱图的表示方法:样品形变值随温度或时间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热转变温度和力学状态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化合物结构鉴定剖析

化合物结构鉴定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作业

1.说明纳米Ru、Rh、Ir 等十种纳米材料的紫外可见光谱(附图) 2.说明马尾紫、孔雀绿、多氯代酚、苏丹、peo-ppo-peo、pvp等十种有机物或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附图) 解答如下: 1(1)、纳米ZnS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表征: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观察能级结构的变化,通过吸收峰位置变化可以考察能级的变化。由图5可知,硫化锌在200~340 nm波长范围内对紫外光有较强的吸收。 1(2)、NiFeAu纳米材料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表征:

上图比较了相关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b是NiFeAu纳米粒子分散在正己烷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看出NiFeAu纳米粒子在约557nm有一个较宽的吸收峰.对比用同样方法合成的NiFe图a在所测试的范围内无特征的吸收峰可以判断多功能性NiFeAu纳米粒子具有源于Au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的光学性质.与用同样方法合成的纳米Au粒径8nm在可见光区526nm有强的吸收峰相比图c NiFeAu纳米粒子的吸收峰形明显变宽并出现红移该观察说明除了粒径大小变化的因素Fe和Ni的存在影响了Au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也间接证明了NiFeAu纳米复合粒子的生成.Au的特征吸收峰的峰形和强度不同原因在于纳米粒子的组成发生了变化.根据纳米颗粒光学响应模型Mie理论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是由入射光频率和金属纳米颗粒中的自由电子的集体发生共振时产生的而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的共振条件对纳米颗粒周围的环境十分敏感纳米粒子的组成结构尺寸形状电解质或者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特征吸收峰的强度和形状都会受到影响而不一样. 1(3)、TiO 纳米材料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2 紫外吸收光谱表征:

实验一 紫外吸收光谱定性分析的应用

实验一紫外吸收光谱定性分析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方法。 2、学会利用吸收光谱进行未知物鉴定的方法。 3、学会杂质检出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紫外吸收光谱为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其方法是将未知试样和标准品以相同浓度配制在相同的溶剂中,在分别测绘吸收光谱,比较二者是否一致也可将未知试样的吸收光谱与标准图谱,如萨特勒紫外吸收光谱图相比较,如果吸收光谱完全相同,则一般可以认为两者是同一种化合物。但是,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区的吸收峰较少,有时会出现不 同的结构,只要具有相同的生色团,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 max λ相同,然而其摩尔吸光系数ε 或比吸光系数E % 1 1cm 值是有差别的。因此需利用 max λ和 max λ处的ε或E%1 1cm 等数据作进一 步比较。 在没有紫外吸收光谱峰的物质中检查含高吸光系数的杂质是紫外吸收光谱的重要用途之一。如乙醇中杂质苯的检查,只需测定256 nm处有无苯的吸收峰即可。因为在这一波段,主成分乙醇无吸收峰。 在测绘比较用的紫外吸收光谱图时,应首先对仪器的波长准确性进行检查和校正。还必须采用相同的溶剂,以排除溶剂的极性对吸收光谱的影响。同时还应注意PH值、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溶剂的纯度。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T6型(或其他型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石英比色皿 2、试剂 苯的乙醇溶液

1,4对苯二酚水溶液 苯甲酸的乙醇溶液 四、实验步骤 1、已知芳香族化合物标准光谱的绘制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以相应的溶剂作参比,用1㎝石英比色皿,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扫描(或测绘)各已知标准物质的吸收光谱作为标准光谱。 如苯甲酸的乙醇溶液的和1,4对苯二酚水溶液的标准溶液的标准光谱的绘制。 各已知芳香族化合物的标准光谱也可通过查阅有关手册得到,但应注意实验条件的一致。 2、未知芳香族化合物的鉴定 (1)称取0.100 g未知芳香族化合物,用去离子水溶解后转让1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实验前,稀释100倍使用。 (2)用1㎝石英比色皿,以去离子水作参比,在200-600波长范围内扫描测定未知芳香族化合物吸收光谱(如使用无扫描功能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时应首先每间隔 20 nm测量一次吸光度,然后每间隔10 nm 、5 nm 、2 nm、1 nm、0.5 nm 测量 一次吸光度。总之,越靠近吸收峰,波长间隔应越小,以得到较准确的吸收曲线)。 3、乙醇中杂质苯的检出 用1㎝石英比色皿,以乙醇作参比,在220-28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测定乙醇试样的吸收光谱(吸收曲线)。 五、实验结果 1、通过将未知芳香族化合物吸收光谱与已知芳香族化合物标准光谱进行比对,指出未知芳 香族化合物可能为哪种物质。 2、将乙醇试样的吸收光谱与溶解在乙醇中苯的吸收光谱进行比较,指出乙醇试样中是否有 苯存在。 六、思考题 1、配制试样溶液浓度的大小,对吸光度测量值有何影响?在实验中应如何调整? 2、对已经初步确认的化合物纯品,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对未知物作进一步鉴定。

仪器分析实验5-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实验五色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2. 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绘制(包括导数光谱)以及定量测定方法。 3. 掌握。 4. 了解氨基酸类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也称作紫外和可见吸收广度法,它包括比色分析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吸收光谱法,分子中的电子总是处在某一种运动状态中,每一种状态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属于一定的能级。电子由于受到光、热、电等的激发,从一个能级转移到另一个能级,称为跃迁。当这些电子吸收了外来辐射的能量,就从一个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量较高的能级。 图1 电子跃迁示意图 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具有不同的吸收能力,如果改变通过某一吸收物质的入射光的波长,并纪录该物质在每一波长处的吸光度(A),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这样得到的谱图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当一定波长的光通过某物质的溶液时,入射光强度I。与透过光强度I之比的对数与该物质的浓度c及样品池厚度b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此式为Lambert-Beer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础,其中A为吸光度。 由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选择性吸收,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因而,我们可以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对物质结构进 行鉴定和进行定量分析、根据被测量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波段范围

基于紫外_可见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第31卷,第4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 31,No 4,pp1074 1077 2011年4月 Spectro sco py and Spectr al Analysis A pril,2011 基于紫外 可见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魏康林,温志渝*,武 新,张中卫,曾甜玲 重庆大学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微系统研究中心,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4 摘 要 光谱分析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应用是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论述了基于紫外 可见光谱分析的现代水质监测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并从在线监测和原位监测两个方面论述了该技术的主要研究现状与进展,指出了尚需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展望了基于集成化微型光谱仪的多参数水质监测微系统及水质监测微系统网络的技术发展趋势,对我国水资源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现代科学仪器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水质监测;光谱分析;微型光谱仪 中图分类号:T P2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4/j issn 1000 0593(2011)04 1074 04 收稿日期:2010 07 22,修订日期:2010 11 07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7DFC00040)和国家 863计划 项目(2007AA042101)资助 作者简介:魏康林,1976年生,重庆大学微系统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e mail:zeyu anw ei@https://www.360docs.net/doc/301847136.html, *通讯联系人 e mail:w zy@https://www.360docs.net/doc/301847136.html,.en 引 言 基于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是现代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传统的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等 分析方法相比,光谱分析技术更具有操作简便、消耗试剂量小、重复性好、测量精度高和检测快速的优点,非常适合对环境水样的快速在线监测。目前该技术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子吸收光谱法以及高光谱遥感法,其中高光谱遥感法由于测量精度不高多数用于定性分析,而原子吸收光谱法精度虽高,但由于首先要把样品汽化,因而耗能较高,系统体积大,不适合广泛使用,比较而言,分子吸收光谱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水质分析技术,其中紫外 可见光谱分析法可直接或间接地测定水中大多数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简单等优点,并可实现对多种水质参数的检测,在对饮用水、地表水、工业废水等水体的在线监测中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是国内外科研机构与主要分析仪表厂商竞相研发的现代水质监测技术。本文介绍了基于紫外 可见分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现代水质监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和主要研究现状与进展,展望了该技术在多参数水质监测方面的发展趋势,并对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作了评述。 1 原 理 紫外 可见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来分析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浓度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是朗伯 比尔吸收定律(图1),即在一定的吸收光程下,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见式(1)。 A =lg I I 0 =kbc (1) 式中:A 为吸光度;I 0为入射光强度;I 为透射光强度;k 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 (mol cm)-1;b 为液层厚度(吸收光程),单位为cm ;c 为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为mol L -1。 Fig 1 Principle of spectrum measurement 在多组分共存的情况下,如各吸光组分的浓度均比较稀,可忽略相互之间的作用,这时体系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 分的吸光度之和如式(2)所示 A =A 1+A 2+A 3+ +A N (2)式中A 为溶液总的吸光度,A i 式第i 个组分的吸光度,依据 吸光度的加和性,可以进行多组分分析和多参数测量。不同化学物质各自不同的特征吸收光谱是对水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采集环境水样在紫外区或可见光区的全波段连续光谱,可以获得待测物质的特征

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查物质纯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含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Cary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分析方法 二、原理简介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同时伴随着分子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吸收光谱具有带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定量分析采用朗伯-比尔定律,被测物质的紫外吸收的峰强与其浓度成正比,即: 其中A是吸光度,I、分别为透过样品后光的强度和测试光的强度,为摩尔吸光系数,b为样品厚度。 由于苯酚在酸、碱溶液中吸收波长不一致(见下式),实验选择在碱性中测试,选择测试的波长为288nm左右,取紫外-可见光谱仪波长扫描后的最大吸收波长。 Cary50是瓦里安公司的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原理是光源发出光谱,经单色器分光,然后单色光通过样品池,达到检测器,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经过信号放大、模/数转换,数据传输给计算机,由计算机软件处理。 三、仪器与溶液准备 1、Cary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1cm石英比色皿一套

3、25 ml容量瓶5只,100 ml容量瓶1只,10ml移液管二支 配置250 mg/L苯酚的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0250 g苯酚于250 mL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20 mL使之溶解,加入0.1M NaOH 2mL,混合均匀,移入100 mL容量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5只25 mL容量瓶,分别加入1.00、2.00、3.00、4.00、5.00 mL苯酚标准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标准溶液系列。 将溶剂,标准溶液,待测水样依此装入石英比色皿。按测试程序的提示,依次放入样品室中进行测试。 四、测试过程 1、确认样品室内无样品 2、开电脑进入Window 系统 3、点击进入Cary50 主菜单 4、双击Cary-WinUV图标 5、在Win-UV 主显示窗口下,双击所选图标“SCAN”以扫描测定吸收曲线:取上述标准系列任一溶液装进1cm石英比色皿至4/5,以装有蒸馏水的1cm石英比色皿作为空白参比,设定在220-35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获得波长-吸收曲线,读取最大吸收的波长数据。 6、在Win-UV 主显示窗口下,双击图标“Concentration”进入定量分析主菜单 7、设定测试分析步骤: (l)单击Setup功能键,进入参数设置页面。在Wavelength处填入由步骤5获取的波长数据。 (2)按Cary Control 、Standards、Options、Samples、Reports、Auto store顺序,分别设置好菜单中每页的参数。按OK回到“Concentration”界面主菜单。 (3)单击View莱单,选择需要显示的内容。 例如基本选项Toolbar,buttons,Graphics,Report。 (4)单击Zero,提示“Load blank press OK to read” (放空白按OK读),放入空白蒸馏水到样品室内,按OK测试,测完取出样品。 (5)单击Start, 出现标准/样品选择页。选Selected for Analysis(选择分析的标准和样品)。此框的内容为准备分析的标准和样品。 (6)按OK进行分析测试。 依Presentstdl的提示:放入标准1然后按OK键进行读数。放标准2按OK进行读数。直到全部标准读完。 (7)出现“Present Samplel Press OK to read”提示框,根据提示,放入样品1按OK开始读样品,直到样品测完。

实验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实验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使用方法 2.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某一位置样品浓度 3.定性判断和分析溶液中所含物质种类 二、实验原理 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在200~400,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波长在400~800,两者都属于电子能谱,两者都可以用朗伯比尔(Lamber-Beer’s Law)定律来描述 A=ε bc 其中A为吸光度;ε为光被吸收的比例系数;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mol/L; b为吸收层厚度,单位cm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 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 外层价电子跃迁的结果, 其中包括有形成单键的σ 电子、有形成双键的π电 子、有未成键的孤对n电 子。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 者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 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 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 需能量ΔE大小顺序为 σ→σ*>n→σ*>π→π>n→π* 1、开机 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开关→开电脑→软件→联接→M(光谱方法)进行调节实验需要的参数:波长范围700-365nm 扫描速度高速;采样间隔:0.5nm 2、甲基紫的测定 (1)校准基线

将空白样品(水)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基线”键,进行基线校准 (2)标准曲线的测定 分别将5ug/ml、10ug/ml 、15ug/ml 、20ug/ml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键,进行扫描,保存 (3)测定试样 将试样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 键,进行扫描,保存 3、甲基红的测定 (1)校准基线 将空白样品(乙醇)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基线”键,进行基线校准 (2)测定试样 将试样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 键,进行扫描,保存 四、实验结果 1.未知浓度的测定 分别测定了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和未知浓度的甲基紫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谱图如下: 甲基紫在580nm是达到最大吸收见下表: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方法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水质监测技术是现代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与传统的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等分析方法相比, 光谱分析技术更具有操作简便、消耗试剂量小、重复性好、测量精度高和检测快速的优点, 非常适合对环境水样的快速在线监测。目前该技术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子吸收光谱法以及高光谱遥感法, 其中高光谱遥感法由于测量精度不高多数用于定性分析, 而原子吸收光谱法精度虽高, 但由于首先要把样品汽化, 因而耗能较高, 系统体积大, 不适合广泛使用, 比较而言, 分子吸收光谱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水质分析技术, 其中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可直接或间接地测定水中大多数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简单等优点, 并可实现对多种水质参数的检测, 在对饮用水、地表水、工业废水等水体的在线监测中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是国内外科研机构与主要分析仪表厂商竞相研发的现代水质监测技术。 1、UV-VIS分光光度计的发展情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分光光度计按其光路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单光束仪器,这类仪器的优点是光效率高,结构简单和价格便宜,缺点是稳定性差,漂移较大。第二类是双光束仪器,这类仪器具有稳定性高、漂移小的优点,但结构复杂、价格较贵、效率较低。后来开发的一种分光束系统吸取了单光束仪器光效率高的优点,它使初始光束的小部分直接导向光强检测器,大部分经过样品,从而可使仪器信噪比高、反应快。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分析仪器领域的广泛应用,单光束、双光束UV-VIS分光光度计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单光束型分光光度计上可实现波长自动扫描的功能。在微机控制下,这种仪器(如国内的721型)还可实现光门开闭、调零、透过率与吸光度测定的自动化及部分校正仪器漂移的功能。在实验室常规分析、在线分析及流动注射分析中均有应用。双光束型仪器在计算机控制下,可以任意选择单光束、双光束或双、单光束模式进行扫描。如有些仪器可进行固定波长分析、全波长扫描和时间动力学测定等,在固定波长方式下,最多可同时测定12个波长,同时读取相应波长下的吸光度或透过率,并可同时乘以相应的计算因子在波长扫描方式下,可以在全波长范围内任意选择所需要的扫描波段,并可计算拾取的峰、谷、点、一至多阶导数、对数光密度、散射光校正、光谱的相加、减、相乘和净吸收值,可完成多次重复的扫描并将光谱图显示在同一屏幕上,根据需要对图形进行电子图形放大、自动标尺处理、峰形平滑处理,时间动力学测定方式适用于测定不同反应时间样品光密度或透过率的动态变化。双光束型仪器可

实验一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

实验一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波长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学会用解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定量测定吸收曲线相互重叠的二元混合物。 二、方法原理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很容易定量测定在此光谱区内有吸收的单一成分。由两种组分组成的混合物中,若彼此都不影响另一种物质的光吸收性质,可根据相互间光谱重叠的程度,采用相对的方法来进行定量测定。如: 当两组分吸收峰部分重叠时,选择适当的波长,仍可按测定单一组分的方法处理;当两组分吸收峰大部分重叠时(见图1),则宜采用解联立方程组或双波长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图1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吸收曲线 解联立方程组的方法是以朗伯--比尔定律及吸光度的加和性为基础,同时测定吸收光谱曲线相互重叠的二元组分的一种方法。 从图2可看出,混合组分在λ 1处的吸收等于A组分和B组分分别在λ 1处的吸光度之和Aλ1A+B,即: AA+B λ1=κA λ1bc+κ A B

同理,混合组分在λ 2处吸光度之和A AA+B λ2应为: Aλ2 A+B λ2=κbc+κ A B λ2bcB 若先用 A、B组分的标样,分别测得A、B两组分在λ 1和λ 2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κ 1Aλ1、κA λ2和κB λ、κB λ2;当测得未知试样在λ 1和λ 2的吸光度A

λ1A+B λ1 A 和AA+B λ2后,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B=κA λ1b c+κB λ1b c AA+B λ2 A=κ BA λ2b c+κ A B λ2b cB 即可求得 A、B两组分各自的浓度c和c。c= (A c= (ABAA+B λ1 A+B

实验四 环己烷溶剂的纯度分析及紫外光谱的溶剂效应

实验四环己烷溶剂的纯度分析及紫外光谱的溶剂效应实验目的 1. 了解UV2550型紫外光谱仪的结构,学会操作方法。 2. 用定性分析法检验市售A.R. 级环己烷溶剂的纯度。 3. 掌握溶剂极性使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位置发生位移的规律。 4. 对比苯蒸汽和苯溶液的紫外光谱图。了解物质的物理状态对谱图精细结构的影响。 基本原理 紫外光的能量足以引起分子外层电子的跃迁,因此紫外光谱是电子光谱。在符合量子化条件时,分子吸收紫外光光子的能量不仅发生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同时还有许多不同振动能级间的跃迁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在适当的试验条件下可观察到某些简单分子的精细结构。本实验中以苯的蒸气与苯的正己烷溶液为样品观察这一情况。 用紫外光谱法检测样品或溶剂的纯度(杂质必须有紫外吸收)十分方便、快捷。市售环已烷(A.R)溶剂常带有苯及苯的衍生物等杂质(主要为苯),可用紫外光谱法进行检验。此外,在液相色谱法进行油品四组分分析时,也可用此法对烷烃和芳烃馏分进行切割。 溶剂的极性对n →π* 与π→π* 这二类跃迁有不同的影响,溶剂极性增加使n →π* 吸收峰发生蓝移,π→π* 吸收峰发生红移,这是由于溶剂与样品分子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跃迁所需能量。本实验以正己烷、乙醇、水为溶剂观察丙酮紫外光谱中峰位变化的情况。 仪器、药品和其他材料 仪器:UV-260型(或7530G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石英吸收池(1 cm)、容量瓶(100 mL)、吸量管(1 mL)。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条件 (1)环己烷溶剂测定:扫描范围:220―280 nm;吸光度:0―1 (2)苯蒸汽测定:扫描范围:220―280 nm;吸光度:0―1 (3)溶剂效应的测定:扫描范围:220―320 nm;吸光度:0―1

第三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第三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紫外吸收光谱研究的是分子的(电子)能级跃迁,它还包括了(振动)和 (转动)能级跃迁。 2朗伯-比尔定律适用于(平行单色光)对(均匀非散射性)溶液的测定 3 .在朗伯—比尔定律I/I o = 10-abc中, I o是入射光的强度, I是透射光的强度, a是吸光系数, b是光通过透明物的距离, 即吸收池的厚度, c是被测物的浓度, 则透射比T =_I/I o________, 百分透过率T% =_I/I o ×100%_____, 吸光度A与透射比T的关系为____-logT___。 4 .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叫振动光谱,又叫红外光谱。 5紫外-可见光光谱中(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称最大吸收波长。 二选择 1不需要选择的吸光度测量条件为(D) A入射光波长 B参比溶液 C吸收光读数范围 D测定温度 2某溶液的渗透率为30%,其吸光度为(A) A-lg0.3 B-lg7.0 C3-lg30 D-lg0.7 3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最大( A )。 A. CH 3CH 2 CH 3 B. CH 3 CH 2 OH C. CH 2=CHCH 2 CH=CH 2 D. CH 3 CH=CHCH=CHCH 3 4电磁辐射的微粒性表现在哪种性质上(B)。 A. 能量 B. 频率 C. 波长 D. 波数 5测量某样品,如何测量时吸收池透光面有污渍没有擦干净,对测量结果有何 影响(D)

A影响不确定 B无影响 C偏高 D偏低 三判断 1溶液的透射比越大,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越小(正确) 2在符合朗波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最大吸收波长不变,则透光度减小(正确) 3分光光度法既可以用于单组份测定,也可以用于多组分测定。(正确) 4不同物质吸收光谱的形状以及波长都不同。(正确) 5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能量大小比较为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正确) 四名词解释 1吸光度A: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 2透光率T:透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透射比与透光率。 3生色团:凡能使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产生吸收的基团不论是否显现出颜色都称为发色团,主要是带双键的基团。 4长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深色效应-吸收峰强度增强的现象。 5跃迁:当分子吸收一定能量的辐射时,就发生相应能级间的电子跃迁。 五简答 1什么是紫外可见光谱法? 答利用被测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可见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方法,叫紫外可见光谱法。 2如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发对有机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实用文档之紫外-可见光谱法优缺点

实用文档之"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仪的优点:" 1.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复杂的程序,可直接取待测样品置于比色皿中,并且能对待测液体或溶液进行直接测定,检测成本低。 2.分析速度快,一般样品可在1-2 min内完成,比较适用于现场分析或快速分析。 3.检测过程中不破坏样品,可称为无损检测,并可对改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实验且重现性好。 4.检测范围广,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 5.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易实现在线分析及监测,适合于生产过程和恶劣环境下的样品分析。 6.电子光谱的强度较大,灵敏度高,一般可达4 10-—8 10-g/ml主要用于微量分析。 7.准确度较高,浓度测量相对误差仅有1%左右。 8.分辨率高,在定量分析上,不仅可以进行单一组分的测定,而且还可以对多种混合物同时进行测定。 9.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是建立在化学分析标样的基础上,因此分析的结果真实可靠。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仪的缺点: 1.紫外-可见光谱仪仅适用于微量分析,对于高浓度(一般是指浓度>0.01mol/L)物质,物质的吸光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发生偏离,因此朗伯比尔定律不适用。 2.影响比尔定律偏离的因素较多,如非单色光,杂散光,噪声,化学因素等。且影响光学系统参数等外部或内部因素较多,误差难以很好的修正,对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影响较大。 3. 不是原始方法,是一种间接测定物质浓度的方式,不能作为仲裁分析方法,检测结果不能做为国家认证依据。 4. 受各企业产品相对垄断的因素,仪器购买和维护成本都比较高,性价比较低。 5. 需要大量代表性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建模,并建立相应化学体系复杂,实验过程较为复杂,工作量大,并且对于显色剂的选择难度较大,已知文献中并无相关研究。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第九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ltraviolet spectrometry,UV 第一节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principles of UV 一、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formation of UV 1.概述 紫外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 波长范围:100-800 nm (1) 远紫外光区:100-200nm (2) 近紫外光区:200-400nm (3)可见光区:400-800nm 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带状光谱。 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 ?E = E2 - E1 = hν 量子化;选择性吸收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λ max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度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④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A 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⑤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3.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 e 、振动能量E v 、转动能量E r 即:E=E e+E v+E r ΔΕe>ΔΕv>ΔΕr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迁的同时,总伴随有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即电子光谱中总包含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若干谱线而呈现宽谱带。 讨论: (1)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Εr:0.005~0.050eV,跃迁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2)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Εv约为:0.05~1eV,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苯的含量

江南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苯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光谱法测定苯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3、学习利用吸收光谱曲线进行化合物鉴定和纯度检查。 二、实验原理 许多有机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在可见光或紫外光区有吸收光谱,各种物质分子有其特征的吸收光谱。吸收光谱的形状和物质的特性有关,可作为定型鉴定的依据,而在某选定的波长下,测量其吸收光度即可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紫外吸收光谱用于定量分析时,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即A=κbc,式中A为吸光度,κ为摩尔吸收系数,b为液层厚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TU-19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cm石英比色皿,5ml吸量管,10ml容量瓶。 2、试剂 苯(色谱纯),乙醇(AR、95%),0.1g/L苯标准溶液。 四、实验步骤 1、吸收曲线的绘制 将装有参比溶液和标准试样的比色皿放入光路中,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从波长200-300nm,每隔0.5nm扫描出苯的吸收曲线。指出苯的B吸收带,找出B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2、试样中苯含量的测定 (1)苯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1.0ml、2.0ml、3.0ml、4.0ml、5.0ml0.1g/l的苯标准溶液于5只10ml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ml石英比色皿,以乙醇做参比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苯的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测定乙醇试样中苯的含量准确吸取含苯的试样5ml于10ml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cm石英比色皿,以乙醇做参比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根据苯标准曲线查的相应的样品浓度。 3、结束工作 (1)实验结束,关闭紫外工作软件、电脑电源。 (2)取出吸收池,清洗晾干放入盒内保存。 (3)清理台面,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五、实验结果 最大吸收波长λmax=254.50nm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第五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概述 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 即: E=Ee+Ev+Er ΔΕe>ΔΕv>ΔΕr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迁的同时,总伴随有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即电子光谱中总包含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若干谱线而呈现宽谱带。 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 电磁辐射(电磁波):以接近光速(真空中为光速)传播的能量;c =λν =ν/σ E = hν = h c /λ c :光速=2.998×1010cm·s; λ:波长;ν:频率;σ:波数;E :能量; h :普朗克常数=6.624×10-34J·s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E = E2 - E1 = h = h c /λ 电磁γ射线:5~140 pm X射线:10-3~10 nm 光学区:10~1000 μm 远紫外区:10~200 nm 近紫外区:200~380 nm 可见区:380~780 nm 近红外区:0.78~2.5μm 中红外区:2.5~50μm 远红外区:50~1000μm 微波:0.1 mm~1 m 无线电波:>1 m 幅射的波长分布无机络合物吸收带主要是由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而产生的。电荷转移跃迁的摩尔吸收系数很大,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以建立这些络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应用: 1.定量分析: 有色物质→可见光区:340~800nm 对紫外线有吸收的无色物质→紫外光区:200~340nm 灵敏度ppm, 精密度RSD:0.5% 2.定性分析:提供某些分子的部分结构信息 例:苯的B带吸收(230~270nm间出现7个精细结构的峰)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选择性吸收性吸收,因而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而各种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的产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外层电子跃迁的结果,但二者在电子跃迁类型上有一定区别。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技术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发展和应用 医学院宋宗辉20162016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概述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分子内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法。分子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与其电子结构紧密相关。紫外光谱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具有共轭双键结构的分子。紫外-可见以及近红外光谱区域的详细划分如下图所示。紫外-可见光区一般用波长(nm)表示。其研究对象大多在200-380 nm的近紫外光区和/或380-780 nm的可见光区有吸收。紫外-可见吸收测定的灵敏度取决于产生光吸收分子的摩尔吸光系数。该法仪器设备简单,应用十分广泛。如医院的常规化验中,95%的定量分析都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化学研究中,如平衡常数的测定、求算主-客体结合常数等都离不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区域 1.1分子结构与吸收光谱 1.1电子能级和跃迁 从化学键性质考虑,与有机物分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是: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以及未共享的或称为非键的n电子。有机物分子内各种电子的能级高低次序下图所示,σ*>π*>n>π>σ。标有*者为反键电子。

电子能级及电子跃迁示意图 可见,σ→σ*跃迁所需能量最大,λmax<170 nm,位于远紫外区或真空紫外区。一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不能用来研究远紫外吸收光谱。如甲烷,λmax =125 nm。饱和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在远紫外区。 1.2生色团 π→π*所需能量较少,并且随双键共轭程度增加,所需能量降低。若两个以上的双键被单键隔开,则所呈现的吸收是所有双键吸收的叠加;若双键共轭,则吸收大大增强,波长红移,λmax和εmax均增加。如单个双键,一般λmax为150-200nm,乙烯的λmax = 185nm;而共轭双键如丁二烯λmax = 217nm,己三烯λmax = 258nm。 n→π*所需能量最低,在近紫外区,有时在可见区。但π→π*跃迁几率大,是强吸收带;而n→π*跃迁几率小,是弱吸收带,一般εmax<500。许多化合物既有π电子又有n 电子,在外来辐射作用下,既有π→π*又有n→π*跃迁。如-COOR基团,π→π*跃迁λmax=165 nm,εmax=4000;而n→π*跃迁λmax=205nm,εmax=50。π→π*和n→π*跃迁都要求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以提供π轨道。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引入饱和化合物中,使饱和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移入紫外-可见区。这类能产生紫外-可见吸收的官能团,如一个或几个不饱和键,C=C,C=O,N=N,N=O等称为生色团(chromophore)。某些生色团的吸收特性见下表。 某些生色团及相应化合物的吸收特性

实验一-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

实验一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单波长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 学会用解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定量测定吸收曲线相互重叠的二元混合物。 二、方法原理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很容易定量测定在此光谱区内有吸收的单一成分。由两种组分组成的混合物中,若彼此都不影响另一种物质的光吸收性质,可根据相互间光谱重叠的程度,采用相对的方法来进行定量测定。如:当两组分吸收峰部分重叠时,选择适当的波长,仍可按测定单一组分的方法处理;当两组分吸收峰大部分重叠时(见图1),则宜采用解联立方程组或双波长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图1 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吸收曲线 解联立方程组的方法是以朗伯--比尔定律及吸光度的加和性为基础,同时测定吸收光谱曲线相互重叠的二元组分的一种方法。 从图2可看出,混合组分在λ1处的吸收等于A 组分和B 组分分别在λ1处的吸光度之和A A+B λ1 ,即: A A+B λ1 = κA λ1bc A + κB λ1bc B 同理,混合组分在λ2处吸光度之和A A+B λ2 应为: A A+B λ2 = κA λ2bc A + κB λ2bc B 若先用A 、B 组分的标样,分别测得A 、B 两组分在λ1和λ2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κA λ1、κA λ2和κB λ 1 、κB λ2;当测得未知试样在λ1和λ2的吸光度A A+B λ1和A A+B λ2后,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A A+B λ1 = κA λ1 b c A + κB λ1 b c B

A A+Bλ2 = κAλ2 b c A + κBλ2 b c B 即可求得A、B两组分各自的浓度c A和c B。 c A= (A A+Bλ1 ·κBλ2 - A A+Bλ2 ·κBλ1) / ( κAλ1 ·κBλ2 - κAλ2 ·κBλ1) c B= (A A+Bλ1 - κAλ1 · c A) /κBλ1 一般来说,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λ1和λ2宜分别选择在A、B两组分最大吸收峰处或其附近。 图2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及混合溶液的吸收曲线 三、仪器和试剂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916型);1cm比色皿; 2.容量瓶、移液管、烧杯; 3.0.0200mol/L KMnO4标准溶液(其中含H2SO4 0.5mol/L,含KIO4 2g/L); 4.0.0200mol/L K2Cr2O7标准溶液(其中含H2SO4 0.5mol/L,含KIO4 2g/L)。 四、实验步骤 1.分别吸取一定量的0.0200mol/L K2Cr2O7标准溶液,稀释配制成浓度为0.0008 mol/L、0.0016 mol/L、0.0024 mol/L、0.0032 mol/L、0.0040 mol/L的系列标准溶液。编号1~5。 2.分别吸取一定量的0.0200mol/L KMnO4标准溶液,稀释配制成浓度为0.0008 mol/L、0.0016 mol/L、0.0024 mol/L、0.0032 mol/L、0.0040 mol/L的系列标准溶液。编号6~10。 3.按照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开启仪器。 4.绘制标准溶液在375~625nm范围内的吸收光谱图,找到最大吸收波长(λ1和λ2)。并测定它们在最大吸收波长(λ1和λ2)处的吸光度。 操作步骤: 4.1 波长扫描(定性) A.用去离子水作为空白,做基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