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孔祥珍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14期

孔祥珍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本文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以期提高教学

质量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和知识,为今后从事食品科学专业打

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43-02

课题来源:2011年和2013年江南大学本科校级教改项目(JGB2013074、JGA2011030)、“适应食品专业国际化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需求的《生物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GA2013010)

作者简介:孔祥珍(1980-),女(汉族),山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植物蛋白科学与技术。

生物化学是探讨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学科,它以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性质和功能等

静态问题为基础,研究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变化、相互转换以及该过程中涉及的能量转

换等动态问题。近年来,生物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渗透到工业、农业、食品科学、医疗

卫生、环境保护等多种学科。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应用于食品加工、保藏技术的重要基础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后

续专业课程的承载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力求使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和解释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并将其灵活应用到食品的营养健康、

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中。从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结

合近些年来的生物化学教学经验和体会,对生物化学的课程教学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与时共进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为后续的学习和工

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教”而言,要把握重点,突出重点,并注重各章节内容的衔接及联系,能够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生物化学涉及的知识点多,因此要把知识体系化。整个生物化学的内容可分为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以及功能生物化学等方面。教学过程中把握纲线,关键内容上注意细节。如

在静态生物化学的学习中,围绕几种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等方面以及小分子物质的

结构、性质、功能等来学习,并注重前后内容的比较学习。举个例子,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中

有α-螺旋;在讲到核酸化学中,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二级结构也为右手双螺旋结构。这就要

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二者进行比较,指出它们的差异,避免学生混淆概念。类似的例子,比如

蛋白质的变性、核酸的变性以及引起这些生物大分子变性的因素,都可以前后联系,在对内容

比较的基础上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在动态生物化学的讲授中,先对糖代谢重点讲授,强

调糖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途径、柠檬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途径等的重要性,途径中

涉及的限速酶、还原性辅酶以及ATP或GTP的生成或消耗等这些关键知识一定要掌握,从每个

反应着手确实了解掌握这些途径。另外,在每次上课之前,都对前一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

回顾,通过和学生问答的方式,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把握程度,另一方面前后衔接,更好地服务

于新内容的学习。生物化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围绕三羧酸循环展开各大物质代谢理论,

理清各大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比如,用于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的乙酰辅酶A和NADPH及如何调

节脂肪酸的合成,就把脂代谢和糖代谢有机联系起来。

基础性并不意味着内容陈旧,科学研究的许多新成果不断出现。每年度的教学内容中,都

把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的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结合来给学生讲授。比如一些诺贝尔奖

的成果等。但讲授一定要注意方法,不应使学生觉得有些听天书的感觉。尽量以学生能够理解

的方式来讲授,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式教学法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互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让大家积极思考,而且能促使学生课后积极复习,从而更快地接受新知识。问题式教

学法有几种方法:(1 )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可以通过课前布置问题来实现,这样

在对基本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之上还可以提高预习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2)每次上课前,对上次课讲授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提问,可以是提问学生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

是老师自问自答,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3)在讲课过程中,由教师针对性地就本节讲课重点或上节主要知识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问。如讲到糖代谢时,可以适时联系“糖尿病”、“胰岛素”等。(4)讲课中可让学生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提问或回答时,教师要多鼓励。

无论哪种形式提问,一定要掌握好教学节奏,适时注意停顿,留有思考时间,便于教师通

过学生表情了解学生反应,为后面讲解做准备。此外,课堂中提出需要现场思考的,提问时有

些根据内容预先设计好,有些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地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课,该学科与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如氨基酸的生产、药物作用等

等涉及的知识及原理都与生物化学中的四大基础物质及其代谢的调节密不可分。如生活中与生

物化学有关的问题,如烫发的机理?生鸡蛋和熟鸡蛋哪个更容易被消化?为什么剧烈运动后感

到肌肉酸痛?重金属中毒后,为何可以喝牛奶自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引出知识点,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并非仅仅是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是可以作为实际应用的手段

和武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与人类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课程讲授中,可以结合讲授内容穿插介绍一

些应用生物化学知识解释人类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讨论治疗方案的实例。这些案例既贴近教

学又密切结合人类健康,避免了一味枯燥的理论。如糖尿病患者为何会出现酮症中毒?何为痛

风病?进行肝功能体检时为何指标中有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它们的活性作为临床上肝炎

诊断的常规方法的依据等。这样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已学的生物化学知识进行拓展,学会分析思

考问题。

四、多方引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如果能将生物化学课上得充满趣味,使得学生建立学好生物

化学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学习,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诺贝尔奖”及其得主的故事。在百余年来诺贝尔化学

奖的颁发过程中,有39次奖项属于生物化学领域。这一方面反映了20世纪以来化学与生命科

学研究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解析生命现象的巨大贡献。如讲到

DNA双螺旋结构可以与J.D.Watson和F.H.C.Crick获得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联系。以及维生

素的发现,如1928年A.Windaus因在1907年研究了胆固醇和其他维生素的结构并合成了维生

素D3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3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合成维生素C的W.V.Haworth和合

成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P.Karrer。在讲述这些章节时,可以穿插维生素的发现过程。这些

事例不仅可以增加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原理,而且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

生学习兴趣。同时,杰出科学家的经验教训、人格力量、科学态度、奉献精神、团队意识以及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可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化作用。

此外,可以从各种渠道下载相关视频动画,利用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的动态或推理的全

过程,利用图画形式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洞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具体

化的东西更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不容易遗忘,而且更容易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五、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高校实行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

迅猛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和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也会日益

显现。我们对生物化学的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专业英语没

学好,中文基础知识功底不扎实。因此我们的双语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进行。通过双语教学,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教无定法,方法要为内容服务。只有在课堂中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才能不断提高生

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学生应该永远是学习的主角,教师应该扮演引领者的角色,带领学生一起

学习和进步,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了师生友谊,有利于和谐课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悦,彭蜀晋,周媛,张丹,游晓莉.百年诺贝尔化学奖与生物化学的发展[J].大学化学,2011,26(5):88-92.

[2]刘小鸣,张秋香,梁丽,等.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190.

[3]尹红,黄诚.浅淡高校理工科食品专业实验教学与实践基地教学的结合[J].科技情报开

发与经济,2009,(25).

[4]刘忆冬,童军茂,翟金兰,陈国刚.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技资讯,2011,(07)

食品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食品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当前,由于开设食品生物技术实验课程的院校较少,对该学科的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亦是鲜见,造成了部分院校食品生物技术实验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学生在实验课程的学习中无法全面获得和掌握必需的课程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在食品生物技术实验方面的综合素质,笔者根据近些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分别从重视课程介绍、调整理论教学、优化实验教学和改进考核模式四个方面来探讨食品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食品生物技术;教学体系;实验教学;考核模式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food biotechnology experiments chen wei,han longfei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zhejiang hangzhou 310035)abstract:currently,there are fewer institutions which set up experimental courses of food biotechnology,with rare reports of teaching methods for this discipline. these phenomena resulted in imperfect teaching system of food biotechnology experiments and students’failing to obtain the required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order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引言 生物化学作为食品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能满足食品类专业学生的需求。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探讨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 二、课程目标的设定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目标应当明确、具体、可操作。课程目标应当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进行食品分析和检测。课程目标还应当包括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课程目标还应当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协同工作并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实际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应当紧密结合食品行业的实际需求,重点围绕食品生产和安全进行教学,包括常见食品成分的分析、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食品质量和安全评价等内容。教学内容还应当包括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如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内容还应当涉及食品生产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如基因工程食品的检测分析、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等前沿知识和新技术的介绍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和探究,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教学方法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教学方法还应当注重实践和探究,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践性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食品生产和安全相关的实验项目,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方法还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体系的建立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提纲: 1.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2. 探索和实践思政教学模式的方法 3. 构建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原则和步骤 4.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5. 案例分析:成功的食品化学思政教学模式 1.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食品工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部分企业在生产中对食品安全无视,以营利为导向。这也常常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影响人民的健康。因此,食品工程专家必须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食品工程学科的重要性,仅仅有技术知识还不够,还必须有思想品质的提高。从这个角度来看,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2. 探索和实践思政教学模式的方法 思政教育是一种抽象的教育形式,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开展切实可行的探索来构建教学模式。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建立也需要通过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 首先,可以通过分析和研究学生对食品科学的关注点和界限,选取和设计相关的教材和案例,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

观。 其次,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场景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例如,将课程设置在有着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实例找出这些问题,然后通过纵向追踪调查,演示学生如何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保障食品安全。 在实践中,也可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有关学术研究,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认识,意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等。 3. 构建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原则和步骤 构建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需要具体的原则和步骤。其中: 1. 教育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授课者应着重学习者思想素养和科技素质的全面提高。 2. 教学应符合实际工作场景。教学内容应为实际食品生产中的质量控制、规范实验、食品安全等课题,以实际问题中探讨相关思想。 3. 学科交叉和多元教学体系。为了提升思想教育质量,学科交叉和多元教学体系下的不同学科专业可以为食品化学课程提供知识与思想上的支持。 4. 倡导“首先是人”。建立鲜明的职业道德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关于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引言 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更深入的生物化 学知识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变得 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探讨如 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生物化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 实践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将 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模拟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经验来理解生物化学原理,从 而深刻理解生物化学知识。 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职业发展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食品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职业挑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 以加入与肉类、蔬菜、饮料等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深入剖析食品生 产和食品加工的现代化生产工艺。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内容不再只是 局限于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更具备发展前景和现实意义。 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生物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是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实践操作训练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更加熟悉食品生产 和检验的流程。通过实验操作训练,学生可以获取更为直观的实验教 学体验,也可以更好地体验整个操作流程中所需要具备的技术性和专 业性,从而更好地加强职业实践能力。 误区分析与纠正 在食品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一些学生可能认为该课程只是一些基础化学知识的概述,他们对

生物学及化学方面的理解以及知识应用能力都不足。这种情况需要在 教学中注重纠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化学知识的应用。 结语 本文通过对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讨论了如何更好地 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实际上,教学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尽可能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食品生产流程,清晰地透视化学和生物学 理论在其中的应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学习食品生物化学的收获和建议

学习食品生物化学的收获和建议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有机体的化学组成、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科学,即研究生命活动化学本质的学科。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遵循化学规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进而深入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有生命的化学之称。 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它与许多学科交叉渗透,是生命科学发展的支柱。因此,奠定坚实的生物化学基础已成为多种学科科技工作者的共同需要。我们身为林产化工专业的学生,自然要踏实掌握好并学会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 通过这学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我知道了核酸、蛋白质、酶、糖类、脂类是几大主要研究物质,不仅要熟知并理解它们的种类、概念、结构、性质以及化学合成反应,还要学习其分解代谢,氧化途径、酶促降解、生物合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熟练掌握的知识点。然而生物化学这门课,相对于我们理工科学生所学的其他课程来说,是需要比较多时间去背诵记忆的。我想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一个难点。生化里面囊括的知识点很多,也许这就得靠我们自己去总结归纳,去理解背诵。但这些内容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理解吸收的,无论哪门课程,都是需要时间去好好学习,都是厚积薄发、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就像老师所说,我们学习生物化学,不只是为了应付结课的这一次考试,更是要理解这些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将其很好地运用到以后的

学习和实践当中。而且对于我们林产化工专业来说,我认为生物化学这门课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说到这门课的学习,还记得刚开课时老师有让我们写下自己的安排计划,当时我是这样写的:课前仔细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好好复习。现在看来这样的计划是有点理想化,其他的课业作业活动一多起来,就根本没有时间完成计划。也许我是在为自己找借口,总之到了最后的学习状况与一开始的预想有很大的出入,这是很不该的。到了现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之前的就不懊恼了,只想着好好复习,希望能在期末取得一个好成绩。 最后是在老师的教学上,李老师是个很认真负责的老师。虽然刚开始作业比较多,但老师也是希望我们能熟悉课本并学会归纳总结。虽然我们怨声载道,但在现在的复习阶段,当时所做的那些总结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也使我们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思维,更有助于复习。老师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记忆的生化背诵顺口溜,能让我们更快的理解知识。而且老师还有给我们提供一个公共邮箱,里面有很多的学习资料和相关知识,都能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 不过在课堂上,还是希望老师以后在讲课中能给我们多提供些条理帮助我们疏通思路,并能结合一些实际言传身教让我们更好理解内容,并且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探讨问题能够让我们理解更透彻学得更精通。不过李老师还是教给了我们很多知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学期这么精彩的生物化学课堂,在此表示对老师的感谢。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食品工程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食品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工程教育认证已经成为食品工程专业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探讨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食品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食品生物化学的定位与意义 食品生物化学作为食品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食品生物化学分析和检测技术、食品成分与性质分析、食品营养与安全评价等方面的专业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食品成分的组成和性质,了解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化学变化,为合理的食品生产提供基础支持。 二、工程教育认证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影响 1.实践能力培养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并进行一些基础的实验操作。然而,在认证的背景下,课程需要加强实践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实验项目和实践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引入仿真实验、实践演示等,同时配备教学助手和实验指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新意识培养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这对食品生物化学

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程模式主要着重于学生对知识的重复记忆和应用,而较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改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引入一些食品行业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改革的实施方式与效果评估 在进行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手段,以确保改革的效果。 1.教学方式选择 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比如,可以引入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可以组织企业参观和实习,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食品工程实践;可以开展学生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充分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效果评估手段 评估教学改革效果是了解改革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考试、实验报告、作业评分等传统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程体验反馈,了解学生对改革的理解和感受。此外,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项评估,从行业角度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论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具备食品生物化学分析与检测技术、食品成分与性质分析、食品营养与安全评价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的人才。同时,在教学方式和评估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研究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研究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 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 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对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研究,并结合实践 探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一、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科目,涉及到微生物学、食品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传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来进行教学,学生则需要 大量书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 验操作技能,但是却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我们需要对食品微生物学课程 的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 思考和探索。 1.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接受,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机会。为 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需要改变这种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案 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交流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注重实验和实践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和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设计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践探索,让学生 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传统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多采用口头讲解和实验操作,学生容易产生疲倦和厌 烦的情绪。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加入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让知识更加直观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课程改革的研究案例分析 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针对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 设计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

食品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食品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食品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思考和探索,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改革的实践措施。 食品化学;教学改革;实践 20世纪,随着化学、生物化学的发展和食品工业的兴起,食品化学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并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1]。它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销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性影响的科学,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开发食品新资、革新食品加工工艺和贮运技术、科学调整膳食结构、改进食品包装、加强食品质量控制及提高食品原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奠定理論基础的学科。食品化学同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一起构成了食品科学中的三大支柱学科。 笔者在食品化学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形成了对食品化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思考,具体如下。 1 当前食品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食品化学教学中错误较多

目前,国内的食品化学教学很多,不仅有各种版本的教材,而且网络上的各种文档、课件资十分丰富,这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部分教材中存在少量的错误,这些错误多是文字性的,也有个别原理性的。网络上电子文件的数量庞大,文档、课件中的主体内容大多趋于一致,也存在内容不一致的情况,相对于纸质的教材,电子文件的错误则更多。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鉴别、思考、研究,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取其精华。 1.2 部分学生对食品化学学习的兴趣不浓 食品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对食品的营养价值、安全性和风味特征、感官质量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阐明食品的组成、各成分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食品各成分在加工、贮藏、流通等环节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化学变化、生物化学变化和各种变化的反应历程、中间物、产物,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安全性所产生的影响。尽管食品化学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少部分学生对食品化学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具体表现为:上课积极性不高,总低着头,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思路;当老师讲到生活中实际的食品化学应用时兴趣稍高一些,应用实例讲完之后又低下头;当讲解食品化学中的美

高职院校专业课《生物化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实施路径探索——以“蛋白质的结构”为例

高职院校专业课《生物化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实施路径探索——以“蛋白质的结构”为例 高职院校专业课《生物化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实施路径探索——以“蛋白质的结构”为例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职教育已经逐渐从单一知识传授的阶段过渡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的阶段。思政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高职院校专业课《生物化学》为例,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 《生物化学》是高职院校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的基础。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化学》,不仅能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够了解生物大分子在健康、食品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因此,《生物化学》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思政元素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融入意义 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进化和生态环境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生物化学》是一门科学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和精神。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生物大分子研究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领域,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三、蛋白质的结构及其融入思政元素的实施路径探索《生物化学》课程中,蛋白质的结构是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可以融入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下面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三个方面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蛋白质的结构教学中。 1. 教学内容 在讲解蛋白质的结构时,可以增加一些关于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大分子与环境的关系,以及食品中蛋白质质量与健康的联系。同时,也可以讲解一些蛋白质的应用案例,如药物设计中的蛋白质靶点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 在蛋白质的结构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探讨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追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学科交叉的讲座或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分享和互动,加深学生对蛋白质结构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理解。 3. 教学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科研实验室或企业,让学生亲身体验蛋白质研究的创新和应用。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与社会热点相关的调研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生物大分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思政元素融入《生物化学》课程的评价和展望 将思政元素融入《生物化学》课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

食品生物化学高效教学方法探索

食品生物化学高效教学方法探索 作者:张小霞梁振普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01期 摘要总结了食品生物化学的高效教学方法,包括:突出专业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跟踪科学发展,及时更新教学材料;增强师生互动,使用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授课效率,合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高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1-0027-02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相关领域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它是运用化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结合其他学科的原理与技术来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其课程设置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现代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相对而言,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人与食品化学变化关系的科学,其主要研究:生物体基本成分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作为食品成分的相关物质在加工、贮存等条件下的变化;食品在人体中的代谢及营养功能;食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加工过程对食品的影响等。这门课程是食品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加强基础理论的同时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食品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将来从事食品加工和贮存等方面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分析如下,以供同行借鉴。 1突出专业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广、研究相当深入的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对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而食品科学相关专业学生的生物科学相关基础更十分薄弱,其学习难度更为明显[2]。考虑到这些因素,食品生物化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兼顾生命科学前导、生物化学基础和食品科学特色3个方面。没有前导知识,就使得学生难以接受新学科;忽视生化基础,就失去了课程根基;缺少食品科学特色,就偏离了教学目的。综合以上因素,笔者将食品生物化学理论课的总学时设置为50学时。包括绪论、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核酸化学、维生素与激素、食品色素、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食品成分的变化等。通过对这些章节的合理安排,基本达到了知识系统、特色突出、易吸引学生兴趣的要求,教学效果良好。 2跟踪科学发展,及时更新教学材料

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探索和思考

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探索和思考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政工作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化学检验作为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素养和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将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 首先,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科学事实,了解科学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明确科学家的使命和责任,以及科研成果对社会的贡献。这将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理念和态度,增强科学认知和探究的兴趣。同时,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尊重实验数据和结果,树立科学诚信和责任意识。 其次,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可以通过探讨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对社会、环境、人类和生命的影响和作用。同时,通过开展团队合作和交流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验中相互帮助、尊重合作伙伴、分享经验和技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 最后,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医疗卫生等等,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作用和应用。通过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担当精神。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

的思想品质、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应当积极探索和思考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实践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实践 作者:朱利霞常云霞王红星 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21年第08期 课程思政是当今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长期职责,是新形势下的时代要求。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抓好课堂育人的主渠道,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中去。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应当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国情教育和主流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三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专业课和思政课相互呼应,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并最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存在明显的两张皮现象,使得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体系需要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措施上进行双重转变。目前,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下,一线教师不断探索,结合所授课程特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教师可以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自主的发挥,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挖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理论教学与经典案例、生活实例和社会热点等结合起来,完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构建。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食品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有微生物學基础知识,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有害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预防和控制等。授课教师在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中需要将思政内容融入到原有的教学设计中,使之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课程对象 食品微生物学授课对象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二本科生(第四学期),学生已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了食品生物化学,掌握了七大营养要素、三大类物质代谢等内容,对专业内容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并对美食、健康等话题充满兴趣,但还缺乏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课程目标重构 实施课程思政重构课程教学目标,促进课程专业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相统一。课程专业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课程思政目标则是当前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出现的新事物,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落实立德树人。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要注意在课程教学中加强思想引导,并设计相关的综合训练,以促进学生诚信的价值取向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学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一是培养学生掌握微生物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及与食品特性有关的知识;二是培养学生从微生物学角度分析及解决食品生产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学习食品微生物学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及运用这些新技术的能力;四是培养学生重视食品质量的意识及科学的辩证思维。

生物化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类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生物化学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求实创新的精神,以及运用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线下教学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实验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有限,已不能满足“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关于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3]。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线上教学,打破了线下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了教学的宽度和广度,在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5]。为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点,弥补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本文对生物化学实验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生物科学类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1 开展生物化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必要性 1.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线下教学效率 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全部在生物化学实验室完成,上课的一般程序为课前教师准备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上课时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示范仪器操作,然后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大多数生物化学实验项目操作本身所消耗的时间长,加上教师讲解示范以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时间,每个实验项目一般需要4~5个学时,在总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实验项目数少,而且大多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低,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6]。通过设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教师讲解原理、示范操作和学生完成报告的教学环节改为线上进行,从而提高线下教学效率,不仅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更多的拓展实验项目,还可以开设更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1.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实验课考核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课程考核方式一般为考查,主要是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考核方式单一,成绩区分度小,影响学生上课积极性[7]。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则可以通过慕课平台数据,综合考查学生线上预习观看实验视频、完成课堂练习、参加章节测验、完成实验报告以及参与课程讨论等学习全过程,结合线下

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及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

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及双语教学方法 的探索 【摘要】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的最重要课程之一,其特点是内容多、复杂抽象,知识的系统和逻辑性强,学科发展迅速,研究的新方法不断出现。本文对本科生的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进行了探索,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有参考价值的方法,并提出双语教学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措施 生物化学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也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理论及相关技术涉及农学、食品、园艺、植物保护、土壤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林学、医学、药物学等各个领域。在我校培养的本科生中,需要修读生物化学课程的就有近40个专业之多。 21世纪既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更是信息化的世纪。新时代的到来,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做到与时俱进。本世纪初,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各大学要逐渐推广双语教学,明确要求各高校在10%左右的专业课中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将生物化学课程的核心知识、基本理论以及最新的研究和应用技术传授给学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得不研究的课题。毫无疑问,应用双语教学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吸引学生努力地追踪学科发展的动态和进展,也有助于使学生更快速地接触到国外生物化学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几年来,我们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双语教学的方法,不断摸索经验,为继续完善双语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 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 生物化学是生物领域的主体课程。要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生物化学课程有以下若干特点。 1)生物化学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复杂抽象 生物化学主要讨论生物分子的结构、生命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分子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等。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最重要基础学科。生物化学的知识点密集,信息量大。有人认为生物化学的知识是个无底洞,其实这种比喻一点也不过分。由于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和探讨生命的本质,其研究范围涉及生命过程的所有环节。而生物分子种类繁多,代谢途径多变,反应机理复杂,内容抽象,多数人学习起来都感觉枯燥乏味。因此使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学习产生一种“斩不断,理还乱”的感觉[1]。 2)知识点交叉联系,系统性和逻辑性强 生化物质的代谢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生化物质多种多样,每种物质代谢均包括合成与降解。而降解和合成的途径各有不同的方式;任何一种代谢方式又由多个化学反应构成;每个化学反应都由一种特定的酶催化;每种特定的酶又有不同的

关于高职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职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作者:张瑾莉 来源:《中国食品》 2018年第22期 摘要:《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本文通过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现状进 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为此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一、《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研究内容主要包含静态生化(生物体的物质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和动态生化(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代谢调节及生物体的 遗传信息分子代谢)。《生物化学》研究范围广、更新速度快,其原理和方法已经渗透到食品、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1]。 然而,传统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因 此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为网络化教学 和学习提供了良好平台。因此,根据《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在信息化背景下探索其教学模 式改革势在必行,以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索生物化学前沿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创新性思维 的开发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食品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目前的研究资料显示,《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虽每年都有,但大多数主要 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上,如耿霄等人[2]尝试了案例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理论课程教改中的应用,结果显示案例式教学法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和认可。高峰等[3]通过突出专业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模式、综合考查学习情况、建立复合型考核体系等有关教学体系和教学手段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了《生物化学》课程 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为相关专业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一定参考。 但目前关于信息化背景下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大部分报道 都是关于非食品专业的教学改革。如王萍等以河南科技大学食品安全专业本科生《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从信息化时代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教学形 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并针对近年来的教学效果,分析实践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及时地进行 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方面的调整和修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相关报道较多地立足于本科教学,而高职食品专业关于信息化方面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目前比较缺乏,因此研究高职食品专 业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三、高职食品类专业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传统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缺乏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加上高职学生基础弱、自律性差 等特点,导致本课程学习缺乏自主性、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学改革:

关于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精品文档8页

关于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基金项目编号:本文系重庆市教委2011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13273)成果之一。 实践教学为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获得职业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的职业从业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五:“大力推行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1]。 一、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职业院校的简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是又是和传统普通高等院校有着不同质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而实践教学正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最重要环节。过去的高职教育由于学校实践条件限制,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多数专业课程都是以理论课时比例比实践课时比例大,有的几乎开不了实训课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到企业后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

才能顶岗。为了达到现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培养目标,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从2010年12月开始对涪陵及重庆周边几所高职院校和相关的食品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归纳和整理出目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实践教学条件差,尤其是由中专转型的高职院校,大都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黑板上进行实践教学;二是教材改革没有跟上,沿用过去的传统教材,理论知识多,实践指导少,先理论教学,然后到企业参观实习,学生根本没有动手机会,动手能力培养成了纸上谈兵;三是学校忽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室大都是教学型,模拟型的实验室,少有生产性实训车间,更变不上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由于食品企业对车间生产环境要求洁净度较高这一特殊性,致使食品生产企业不愿学生去企业实习,造成教学过程中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很难落到实处;四是校内实验室以课程划分,呈“单一课程、单一实验室、单人管理”的模式,如微生物实训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等,功能单一;五是实践教师队伍素质差,大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比例低,结构不合理,难以做到实践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这样的教学方法和实验、实践环节的安排与实践,学生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动手能力。鉴于此,按照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和思路,根据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我们就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探索和研究,试行更加有效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2]。 二、修订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