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的知识、传说、诗歌、文章

水仙花的知识、传说、诗歌、文章
水仙花的知识、传说、诗歌、文章

水仙花

关于水仙花的知识

一、别名:凌波仙子、金银台、玉玲珑、姚女花、女史花、天葱、雅蒜、天蒜、俪兰、女星、雪中花、恋影花等。

二、外国名日本名:スイセン拉丁语和英语:Narcissus,另一个常用的英文名字“Daffodil”事实上只是它的一个分类的名字。

而被中国人通常认为的水仙也只是它的其中一个在中国的大品种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Roem。

三、科学分类:

域:真核域(Eukarya) 界:植物界(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单子叶植物纲(Liliopsida) 目:百合目(Asparagales) 科:石蒜科(Amaryllidaceae) 关于水仙花的传说

传说水仙花是尧帝的女儿娥皇、女英的化身。她们二人同嫁给舜,姊姊为后,妹妹为妃,三人感情甚好。舜在南巡崩驾,娥皇与女英双双殉情于湘江。上天怜悯二人的至情至爱,便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二人也成为腊月水仙的花神了

水仙花的诗歌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宋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水仙花的散文

我不太懂花,也不喜欢养花,从来就没有附庸风雅地写过有关花的文章。我在水仙花的故乡漳州市生阿活了四年,看过水仙花,谈不上观赏。水仙,被高雅的人称为“岁暮清供”,放置在书桌上,我没

有这份雅兴。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3)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步至江上① 吕本中 客事久输鹦鹉杯,春愁如接凤凰台②。 树阴不碍帆影过,雨气却随潮信来。 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 雪篱风榭年年事,辜负风光取次回。 【注】①本诗是诗人早年的作品。北宋“崇宁党争”兴起,诗人在弱冠之年受累于党争。②凤凰台:源自《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客事”与“春愁”点出人生经历坎坷、前途暗淡无光的悲情。 B.第二句“凤凰台”化用李白诗句,抒发繁华依然、人事已非的强烈感慨。 C.第三句,“树阴”是静景,“帆影过”是动态,动静结合使江景圆活流动。 D.全诗包含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愁绪,诗人只能在无可奈何中“辜负风光”。 解析:B项,“抒发繁华依然、人事已非的强烈感慨”错,根据原典“凤去台空江自流”,应为“抒发繁华不再、往昔难久的强烈感慨”。 答案:B ★(2)(鉴赏语言)本诗颈联“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非常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①颈联以“山”喻“故人”,以“花”比遗恨,想象奇特,形象生动。②诗人只能与山对饮,说明身边并无友人可供倾诉,未尽的心愿像不能重开的花,永远无法实现。③此联连用两个比喻,表现了党争给诗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及寂寞萧索的愁绪,委婉深沉。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

(完整版)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

要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聚焦比较,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误点。 一、西塞山①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6分) 二、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三、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关于水仙花古诗12首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关于水仙花古诗12首 水仙花 (宋)杨万里 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开处谁为伴?萧然不可亲。 雪宫孤弄影,水殿四无人。 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 (宋)黄庭坚 簸船綪缆北风嗔,霜落千林憔悴人。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探请东皇第一机,水边风日笑横枝。鸳鸯浮弄婵娟影,白鹭窥鱼凝不知。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钱塘昔闻水仙庙,荆州今见水仙花。暗香静色撩诗句,宜在林逋处士家。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宋)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水仙花 (宋)刘克庄 岁华摇落物萧然,一种清风绝可怜。 不俱淤泥侵皓素,全凭风露发幽妍。 骚魂洒落沉湘客,玉色依稀捉月仙。 却笑涪翁太脂粉,误将高雅匹婵娟。 水仙花 (宋)刘邦直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 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篸一枝。

水仙花 (元)杨载 花似金杯荐玉盘,炯然光照一庭寒。世间复有云梯子,献与嫦娥月里看。 水仙花四绝(其一) (明)杨慎 乘鲤琴高采掇新,蔚蓝天上少红尘。黄姑渚畔湔裙水,不是人间妒妇津。 水仙花 (清)陶孚尹 泮兰沅芷若为邻,淡荡疑生罗袜尘。昨夜月明川上立,不知解佩赠何人? 水仙花 (清)王夫之 乱拥红云可奈何,不知人世有春波。凡心洗尽留香影,娇小冰肌玉一梭。 广群芳谱

(清)刘灏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六出玉盘金屈卮,青瑶丛里出花枝。 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 水仙花 秋瑾 洛浦凌波女,临风倦眼开。 瓣疑是玉盏,根是谪瑶台。 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 余生有花癖,对此日徘徊。 水仙花 (宋)来氏 瑶池来宴老仙家,醉倒风流萼绿华。 白玉断笄金晕顶,幻成痴绝女儿花。

十项诗歌点评标准

十项诗歌点评标准 谭笑(2015-10-3) 一、项目设计说明 1.本标准所说诗歌,仅指在任何地方,多数人会认为是诗歌,或认为可能是诗歌的诗歌,不包括某些特定场合被称为是诗歌的诗歌。 如诗人北岛的诗歌《生活》,正文仅一个字“网”。一个字“网”若不是诗人北岛以诗歌名义发表在诗集或诗刊里,通常没人认为是诗歌。而以诗人名义发表在诗集或诗刊中,从某种角度说才可以认为是一首诗歌,因为《生活》一诗被一种特定的行为艺术诗歌化了。 2.本标准设定10项诗歌点评项目,综合考虑了各类诗歌的一般特点和显著特点,有些显著特点被单独提出列项,所以,各项并不完全同层次并列,点评时需尽量平衡考虑。 例如,秀词锦句与情绪项目就有交叉,是从不同角度罗列的点评项目,往往优秀的秀词锦句会加强情绪感受。 3.10项标准各项分值设定为多少,点评人可根据自己偏好来确定。 4.各个项目分值可根据其在诗歌中的作用程度不同来进行设定,最好10项目设定分值合计为100分。若分值设定实施中不够理想,本标准设置了加权系数一项,可再设加权系数进行调整。 二、点评项目 1.语义顺畅合理(语义) 指从题与文、段与段、句与句等角度着眼,整体语义顺畅、合理,符合逻辑;从语句字词着眼,符合诗歌语法、修辞等特点,一般人能够认可其顺畅、合理。 由于诗歌有不同于一般文章的篇章布局、语法修辞,如语句移位、语序倒装、省略主谓宾、词性活用等,所以,理解诗歌不能按一般文章要求理解。但是,诗歌因不只是自己看,要分享给他人,所以,仍需他人能够看懂,哪怕他人以为看懂。 例如,许多低劣现代诗歌,往往意象堆砌,省略过多,语义跳跃过大,结果,对于多数人来说,晦涩难懂,就属于语言不顺畅、不合理。 语义顺畅合理不是诗歌特有点评项目,任何文体都需根据其自身特点,做到语义顺畅合理。 2.声韵、节拍和谐(语音) 声韵和谐,指声母、韵母、四声(平仄)等语音组合和谐。 诗歌是非常注意声韵的文体,多数诗歌都有声韵要求。具体到某些类型诗歌,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格律诗需遵循平仄对仗,宋词需遵循各类词牌原理等,而现代诗歌声韵变化极其丰富乃至没有要求等等。 注意,一些现代诗歌可以声韵不够和谐,声韵和谐项就该按0分记。没有声韵和谐的现代诗歌,若其他项目很好,可其他项目分值很高。 节拍和谐,指汉语诗歌中诗句自身以及和各诗句间的音节节拍彼此和谐。 音节节拍,指由一个到几个汉字组构成的节拍。往往一个诗句由一到多个节拍单位构成。 例如,李白《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可认为由“床前”和“明月光”两个节拍单位构成,整句可写为23节拍; 又如,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可认为两句各由两到三个节拍单位构成,两句可写为33、331节拍。 诗句节拍单位无论多少,诗句自己与诗句之间,都需要和谐搭配。

语文作业诗歌鉴赏(审题训练)

一、诗歌鉴赏(审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2018年北京卷)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15.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14.D 15.“呼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2017年全国卷Ⅰ卷)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完整word版)EmilyDickinson关于死亡的诗歌汇总

1)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He kindly stopped for me— The Carriage held but just Ourselves— And Immortality. We slowly drove—He knew no haste And I had put away My labor and my leisure too, For His Civility— We passed the School, where Children strove At Recess—in the Ring We passed the Fields of Gazing Grain— We passed the Setting Sun— Or rather—He passed Us— The Dews drew quivering and chill— For only Gossamer, my Gown— My Tippet—only Tulle— We paused before a House that seemed A Swelling of the Ground— The Roof was scarcely visible— The Cornice—in the Ground— Since then—'tis Centuries—and yet Feels shorter than the Day I first surmised the Horses' Heads Were toward Eternity— 2) I felt a funeral in my brain I felt a funeral in my brain, And mourners to and fro, Kept treading, treading, till it seemed That sense was breaking through. And when they all were seated, A service like a drum Kept beating, beating, till I thought My mind was going numb. And then I heard them lift a box

诗歌鉴赏及规范标准答案(六)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六)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诗中所写“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瀑布图?(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中所写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光彩夺目,云气缭绕。诗人以山相衬,以天相映,为我们描摹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2)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①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的气势不凡;②比喻,如“日照虹霓似”,将阳光下的瀑布喻为天上的虹霓,突出了瀑布的神采。诗歌鉴赏:这首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以天相映,描绘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和神采等。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颔联写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

(完整版)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选择题答案 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理解正确的是(C) 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2理解不正确的是(A) 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崎岖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3理解不正确的是(D) A首联写远望之景。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 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 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 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4理解不正确的是(C) A.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 B.第二句诗人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 C第三句是说泰山非常有运气和福气。 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5理解不正确的是(B) 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诗人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6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现了泰山高大险峻、神奇秀丽的特点。[2013松江一模] 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C)[2013松江一模] 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似的惊叹。 C.末句描写是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理解不正确的是(A) A诗歌前两句生动描写了西湖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致。 B..末句中的“淡妆浓抹”与前两句中的“晴、雨”照应,比喻奇妙而贴切。

爱国主义诗歌朗诵要求规范子集

爱国主义诗歌朗诵稿集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 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 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 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 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我是中国人 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 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 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 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

在我的民族中, 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 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 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 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 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 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 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 当掌声把五星红旗托上蓝天,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长城一样的巨大手臂, 不光把采油机钻杆钻进 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

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 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 当五大洋倾听东方声音的时候,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 让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住。我就是飞天, 飞天就是我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祖国,我爱你》 我爱你叮咚的驼铃 是它让丝绸之路源远流长 我爱你嫩绿的草芽 是它覆盖了戈壁沙漠的荒凉 我爱你乡间的牧笛

是它把五彩的音符撒向八方我爱你都市的高楼 是它把人们的理想托向太阳我爱你长江的碧波 是它把56个民族的心曲弹唱我爱你黄河的波涛 是它把13亿人民哺育抚养我爱你长城的雄伟 是它挺起了中华儿女的脊梁我爱你巍巍的黄山 是它展现了祖国的秀美端庄我爱你高原的旷达 是它袒露出炎黄子孙的豪放我爱你蔗林的茂密 是它甜透了亿万人民的心房我爱你开放的窗口 是它让文明的花朵争艳芬芳我爱你改革的浪潮 是它把贫穷落后的帽子甩掉我爱你智慧的头脑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2)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原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每两句为一层,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题中的“十五夜”,结合第三、四两句分析,应指中秋之夜。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十分耐人回味。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此句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此句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此句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意境悠远,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宕开一笔,从作者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前两句写景,仍然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历年高考诗歌客观选择.

诗歌鉴赏客观选择题 8.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 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9.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 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c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歌朗诵比赛分标准

诗歌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诗歌朗诵比赛预案 一、比赛安排 1、参赛对象:1-9年级学生每班1个节目 2、比赛时间:2017年4月28号星期五下午 3、比赛地点:多功能室 4、评审人员:杨泽宇张纯财杨旭东 纪海舟柴永强李亚凡 5、摄影:武胜男 6、会场组织:赵君 7、会场纪律:王大鹏及各班主任 8、计分:王红岩 二、统程安排 1、主持人开场白(介绍领导、评委老师) 2、领导讲话,宣布比赛开始 3、主持人闭幕(结束语);领导总结,公布获奖名次 三、评分细则 (一)规则 1、赛前由参赛选手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主持人宣布选手出场后,选手应立即上场,超过三分钟者视为弃权 3、每位选手朗诵时间控制在3-10分钟 4、每位选手的得分在下一位选手比赛结束后公布 (二)办法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合计平均得分。 (三)标准 诗歌朗诵比赛的评分标准由朗诵水平、精神面貌、艺术效果三部分组成,满分为一百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朗诵技巧(60分) 1、朗诵内容符合本次比赛要求,主题积极向上,感染力强(10分); 2、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能够正确把握诗歌节奏和韵律,表演完整(20分); 3、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诗歌内涵,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现场观众产生共鸣(30分);

精神面貌(20分) 1服装整洁,衣着得体,与诗歌内容相协调; 2、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3、表演能和朗诵融为一体; 4、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诗歌的内涵; 组织形式(20分) 1、表演者使用的全是方式与众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朗诵形式富有创意。上下场迅速有序、有礼貌; 2、形式新颖、灵活多样,整体效果好。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 萧军义校 2017.4.24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作业(含答案)

一、(2017 ·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 ~(2) 题。(9 分)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 注] 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 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 (2) 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2) 题。(9 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 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 注] 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 (2) 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 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 分)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 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 [ 注] 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了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三、四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6 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松

诗歌鉴赏客观选择题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 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两句为远景,“平林漠漠烟如织”便传达出一种空寞惆怅的情绪,它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 B.“寒山一带伤心碧”一句是静态的写生,是一种冷色的画面,但静态之中又夹杂着主观的感受, 给人一种潜在的骚动感,撩人意绪。 C.“暝色”句为远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上人物的特写镜头, 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 D.“宿鸟归飞急”这一句写得很巧妙。作者用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的对照。既反衬出 人的落拓无依也使抒情主人公的心骚动更加剧烈。 E. 全词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因而从整体上来说, 情与景又融成一片。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阙题 眘(shèn)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诗人简介: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 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孤雁儿①

中西死亡诗歌比较

同中求异,异中有同 ——中西死亡主题诗歌之比较 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发出了“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呐喊。生是一件大事,与生同时到来的就是死。生与死是世间唯一两大平等的东西,人人都有,不论贫富,不分国籍。也正因为如此,它也成了中外诗人笔下共同的题材。虽然题材有共同之说,但是二者仍有很多不同之处。这里我们就以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艾米莉的《忆》为例,管中窥豹,看看二者的异同。 首先看看二者内容上的异同。我所选用的两首诗歌都是怀念亡人的诗,是对故人的怀念。但是,仔细对比二者不难看到,两首诗的侧重点是有明显区别。先看看第一首,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上阕: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魂,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写的是“我”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以及阴阳两隔的无奈。十年了,你走时,我们还都是青丝矫健,如今呢,我以是鬓如霜,阴间的你是否和我一样,十年了,我们分隔的太久,岁月在我们身上留下了太多的印记,即使再见面,恐怕也是无法在人海中认出对方。一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透给读者的是一种沉重而又压抑的无法喘息的无奈与悲哀。再看看下阕“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用一幅妻子生前梳妆打扮的图景思念具体化。接下来的两句便是直接抒发思念。全诗从思念入手,从思念收尾,是标准的悼念亡人诗。艾米莉的《忆》却大相径庭。前五节和《江城子·密州出猎》相似,也是写的对故去的“你”的深深思念,而后面三节,都是些你走之后“我”怎样生活,怎样从你的阴影里走出来,过上正常的生活。“我学会了对生活珍惜、支持, 靠其他来充实生活,而不靠欢乐。”我爱你,这爱从不减退,但是我必须“禁止我青春的灵魂对你渴望,抑制无用的激情迸发的泪滴,严拒我对你坟墓的如火的向往” 《江城子·密州出猎》与《忆》在内容上的差别实际上也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死亡主题诗歌与外国死亡主题诗歌在内容上的差别。同为死亡主题,中国诗歌描写的内容偏向于对故人深深的思念,而西方的死亡诗歌除了写思念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写失去“你”后,“我”怎样带着对你的思念走向新的生活。 除了内容上具有可比性,诗歌的感情基调也不得不提。上一部分对诗歌的内容作了简单的诠释,对诗歌感情基调实际上也有了大致的把握。同为死亡主题诗歌,都是讲述的对逝去的爱人的怀念。所以两首诗歌基本的感情基调都是思念和伤感。但是二者在思念和伤感的基础上又有着明显的差别。苏轼的诗歌从开篇到收尾都扣准一个思念,一个无奈,一个悲痛。所以整体上读来,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像将要下雨的乌云厚重的天空。如果用一种颜色做比,最恰当的是灰色,比黑色略为淡色,但是却是其它颜色中最深的一种。而艾米莉的《忆》却是在思念与感伤这个深沉的基调上加上了对重建美好生活的构想,将思念的尾巴斩断,换上了一束曙光。她的这首《忆》则是像雨后的天空,大雨刚过,天空还没有放晴,所以也没有夜里的云彩,依然有些灰蒙蒙的压抑,但是厚厚的乌云层已经远去,天空也被洗的爽朗。除此以外,两首诗歌在画面感上也有较大的差别。前者没有较多的跟色彩有关的词语,唯一的一句便是“尘满面,鬓如霜”,《忆》却大不相同,有很多色彩明丽的画面,如“从棕色的山冈上融成了阳春”,“金色梦中的日子”等等。也许这与东西方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吧。中国人一贯喜欢素色,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黑白分明就是画面,黑比白纸就是一副泼墨山水画。西方则偏爱的是色彩艳丽或者说色彩繁多的油画与水彩。所以,即使是诗歌,也打着深深的色彩烙印。中国的死亡主题诗歌,感情基调分明,伤感就是伤感,不会再有笔转峰回的可能,西方则比较浪漫化,伤感过之后调子还得往回走,所以他们的死亡诗歌虽然也带着死亡的幽暗,实际上感情基调是往明朗方向走的。 同是死亡主题诗歌,二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这么大的区别。死亡观透露出的多半是

描写水仙花的诗词

描写水仙花的诗词 导读:《水仙花》 (清)王夫之 乱拥红云可奈何,不知人世有春波。 凡心洗尽留香影,娇小冰肌玉一梭。《广群芳谱》 (清)刘灏 六出玉盘金屈卮,青瑶丛里出花枝。 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水仙花》 (宋)杨万里 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开处谁为伴?萧然不可亲。 雪宫孤弄影,水殿四无人。 《水仙花》 秋瑾 洛浦凌波女,临风倦眼开。 瓣疑是玉盏,根是谪瑶台。 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 余生有花癖,对此日徘徊。

《水仙花》 (宋)来氏 瑶池来宴老仙家,醉倒风流萼绿华。 白玉断笄金晕顶,幻成痴绝女儿花。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宋)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水仙花》 (宋)刘克庄 岁华摇落物萧然,一种清风绝可怜。 不俱淤泥侵皓素,全凭风露发幽妍。 骚魂洒落沉湘客,玉色依稀捉月仙。 却笑涪翁太脂粉,误将高雅匹婵娟。 《水仙花》 ( 宋)刘邦直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 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篸一枝。 《水仙花》

(元)杨载 花似金杯荐玉盘,炯然光照一庭寒。 世间复有云梯子,献与嫦娥月里看。 《水仙花四绝(其一)》 (明)杨慎 乘鲤琴高采掇新,蔚蓝天上少红尘。 黄姑渚畔湔裙水,不是人间妒妇津。 《水仙花》 (清)陶孚尹 泮兰沅芷若为邻,淡荡疑生罗袜尘。 昨夜月明川上立,不知解佩赠何人? 【描写水仙花的诗词】 1.描写水仙花的作文示例 2.描写水仙花的优美片段 3.有描写水仙花的作文 4.描写水仙花的好句 5.描写水仙花的作文 6.关于描写水仙花的段落 7.描写水仙花的段落 8.水仙花的味道作文

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重点高中适用作业)

——“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配套检测 重点高中适用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②。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②石曼卿《红梅》中有“认桃无缘叶,辨杏有青枝”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B.“冰容”二字运用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和孤傲超群的品格,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 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E.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解析:选AC A项,只是表达了对红梅的赞美。C项,“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没有透露出无奈,而是说红梅斗雪凌霜的本性。 ★(2)诗人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请作赏析。(6分) 答: 解析:逐句分析这首诗使用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考虑。作答时,先指明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表达自己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诗歌鉴赏] 苏轼写梅花的诗并不多,但这首《红梅》却堪称一首借物寓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 首联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

诗歌朗诵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培训]

诗歌朗诵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培训] 申都乡中心小学经典诗歌朗诵会实施方案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诗歌精神,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和朗诵能力,营造校园人文氛围,彰显我校少年儿童风采,贯彻落实岷县《关于开展“一十百”经典看背读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的精神,特举办此次经典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一、参赛人员 本次诗歌朗诵比赛由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组成,分为低(一、二年级)、中(三、四年级)、高(五、六年级)三个年级组,每班参赛人数为3—5名。 二、比赛时间:2013年6月20日下午2时。 三、评分标准 1、比赛采用10分制,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最后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成绩,对照每条标准,评分精确到小数点保留两位小数。 2、具体评分办法 (1)服装整洁,衣着得体(参赛学生须穿校服、戴红领巾), 表演与朗诵融为一体。(1分) (2)精神饱满,仪表大方,表情自然,肢体语言丰富得体, 能展现选手良好的个人素养与形象。(1.5分) (3)组织形式。朗诵形式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灵活多样;上下场迅速有序、有礼貌。(1.5分) (4)普通话标准,节奏准确、协调,声情并茂;(4) (5)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感染力,抑扬顿挫,停顿、语速等适当,能与观众产生共鸣。(2) 四、奖项设置

每个年级组以成绩分数的高低评出5名同学进行奖励。 按朗诵成绩分别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 1名,优秀奖2名;每个组评出一名优秀辅导教师奖。赛后对获奖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 五、评委及统计 1、评委:后松千后卫国常卫红高小芳包雪琴 包潭霞胡艳丽 2、统计、名次整理:包雪琴六、活动主持:后卫国 七、报幕员: 李林花 八、奖状整理:洪江包建国包录忠包永赴岳国民 九、赛场布置:洪江 附件:申都乡中心小学经典诗歌朗诵学生名单及 朗诵题目 申都乡中心小学 2013年6月19日 申都乡中心小学经典诗歌朗诵学生 名单及朗诵题目六年级 后军霞《羽毛》何文霞《做最好的自己》 包芳霞《我是一粒砂砾》罗蕊春《我们上路了》 罗蕊芳《永远爱您母校》五年级 尚娟娟《我们就从这里出发》常冬霞《浪花里的一滴水》 吕娜娜《繁星春水》卢冰丽《六一节在拉萨》 包芙蓉《赞歌唱给党》 四年级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作业 [题组一思想情感类] 1.(2019·重庆一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解析:选C。C.应是空旷辽远的意境。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 解析:结合词中的“离愁”“征鸿”“钓鱼翁”等表情达意的词语和注释中的“抗金的志士”“抱负得不到施展”等分析“岁月蹉跎、青春不驻之悲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欲归隐田园之心情”“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等情感。 答案:①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词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以此表达出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词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悲愤。③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 ④漂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漂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之感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