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新疆医学第45卷作者简介:白鹤,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

·经验交流·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白鹤1,胡霞2,周晓辉3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内一科,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神经内科,3

干部心血管一科830011)

第45卷第4期2015年4月新疆医学XINJIANG MEDICAL JOURNAL Vol.45No.4

Dec.2015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是指机体恶性肿瘤或潜在的恶性肿瘤所产生的间接或远隔效应,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它可影响神经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处或肌肉均可出现病变,症状和体征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取决于受损的部位。因此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样化,易导致早期漏诊、误诊。本文回顾总结近2年来我院确诊的4例PNS 患者,并复习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为PNS 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并确诊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4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14~65岁。所有患者经过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确诊肿瘤;确诊PNS 采用Graus 等[1]2004年提出的诊断标准:①典型PNS 临床表现,并且在5年内发现肿瘤;②PNS 症状不典型,5年内发现肿瘤,同时存在抗神经元抗体;③有已经确诊的肿瘤,PNS 症状不典型,但5年神经系统症状不断进展,同时存在抗神经元抗体;④PNS 症状不典型,但在肿瘤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但除外自发缓解情况;⑤典型或不典型PNS 症状,并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但不伴有肿瘤。1.2

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

4例患者共同临床表现为均以常见神经系统症状作为起病形式,但是病情进展迅速,难以使用常见原发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解释。

例1为66岁老年男性,癫痫样起病,与常见的症状性癫痫相比较,特殊点在于短期内认知功能迅速下降,查肺部CT:右肺门中心性癌并肺内、

纵隔淋巴结多发转移。修正诊断为:肺癌并淋巴结转移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边缘叶脑炎。例2为14岁,女性,肌炎样起病,但合并有体表、纵隔内多发淋巴结大、脾大,血细胞减少,尿酸、乳酸脱氢酶高等与常见的单纯多发性肌炎不相符临床特征,最终确诊为何杰金淋巴瘤引起多发性肌炎。例3,62岁女性,既往有乳腺癌(病理为乳腺导管癌)病史,经手术治疗及放化疗,肿瘤临床治愈1年;此次先后出现面瘫、行走不稳、四肢瘫,四肢感觉异常,神经系统渐进性受累及,先后出现面神经、脑干、小脑、周围神经等多部位受累及,且对免疫治疗效果好,最终诊断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并运动感觉神经元病。国内外少有文章报道肿瘤术后,未复发期出现PNS,且此病人随访过程中,始终未发现新发肿瘤病灶或转移灶。例4患者为45岁女性,因“发作性双上肢力弱”肌电图仅提示正中神经受损,非特异改变,在辅助影像学检查时才发现乳腺癌,确诊为: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险漏诊。1.3

辅助检查

4例患者辅助检查中未见到头颅、脊髓MRI、肌电图、脑脊液有明显特异性改变。1.4

治疗与随访

其中例1放弃治疗,随访约20d 后死亡家中。例2给予ABVD 方案+局部照射方案,肌酶恢复正常,肌痛、肌无力缓解。例3给予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按每公斤体重0.4g/d;5d),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查体未留后遗症,随访1年未出现头、脊髓转移,PET 未见乳腺癌转移。例4转于外省医院后失访。2

讨论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非由肿瘤转移或浸润、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或抗癌药物治疗所引起[2]。

第4期(下转第517页)

其病程及严重程度与癌肿的大小及生长速度并不一定平行。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是多种多样的,部分患者可并存神经系统多部位受损[3]。PNS 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PNS 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4],

最主要证据来源于PNS 患者血液与脑脊液发现抗神经元抗体。已被发现的抗体大致依照作用位点不同被分为3类:①作用于神经细胞内抗原的抗体,如抗Hu 抗体、抗Ma2蛋白抗体等;②作用于电压门控钾、钙通道的抗体;③作用于神经细胞表面、神经毡(神经突起构成的网状结构)处抗原的抗体,如抗Yo、Tr 抗体。抗肿瘤抗体可与血脑屏障外的神经系统部分发生反应,导致神经元功能异常。部分抗体通过被动扩散可穿过血脑屏障,攻击表达类似肿瘤抗原的神经元,导致神经元功能异常或神经元凋亡。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5]。

几乎所有类型的肿瘤都可能发生PNS,但绝大多数PNS 都会有一种或几种代表性特殊肿瘤。儿童中,副肿瘤性斜视眼阵挛-肌阵挛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发病率为2%~3%[6]。小细胞肺癌患者中1%~3%的患者会出现Lamber-Eaton 肌无力综合征[7];

还可合并脑干脑炎、副肿瘤性小脑变性、肌萎缩综合症、周围神经病,脊髓炎等;乳腺癌患者易出现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副肿瘤性脑脊髓炎、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妇科肿瘤(尤其卵巢癌)患者易出现副肿瘤性小脑变性、脑干脑炎、炎症性肌病;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副肿瘤性小脑变性、炎症性肌病等;胸腺瘤患者可能出现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神经性强直、僵人肌无力等[8-11]。本文收录4例患者PNS 症状、所患肿瘤类型,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

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稳定和改善副肿瘤综合征的主要因素。PNS 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治疗,治疗方法主要为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免疫调节、血浆交换、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等。二是针对肿瘤的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癌肿消除抗原的来源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12-14]。

本文4例患者中,例1为癫痫样起病,与常见的症状性癫痫相比较,特殊点在于短期内认知功能迅速下降,最后诊断边缘性脑炎。例2为肌炎样

起病,但合并有体表淋巴结大、脾大,血细胞减少,尿酸、乳酸脱氢酶高等与常见的单纯多发性肌炎不相符临床特征,最终确诊为何杰金淋巴瘤引起多发性肌炎。例3既往有乳腺癌病史,神经系统渐进性受累及,先后出现面神经、脑干、小脑、周围神经等多部位受累及,且对免疫治疗效果好,最终诊断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并运动感觉神经元病。例4患者为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肌电图仅提示正中神经受损,非特异改变,在辅助影像学检查时才发现乳腺癌,险漏诊。4例患者PNS 症状、所患肿瘤类型,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其中例2、3进行综合治疗,神经系统症状恢复较好。但是因条件受限,未能开展血清、脑脊液抗体检测,以及PET 检查,例1、4患者未随访到病理学结果,研究需要继续进行病理完善。

通过上述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PNS 表现较复杂,未发现肿瘤前易于其它疾病混淆,及时正确的做出诊断找出原发病灶,对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尤为重要。对于高危人群(如大于40岁以上、有吸烟史、有癌前病变史、致癌物质接触史及具有癌性家族)表现为亚急性起病的神经系统症状者、神经系统的损害不符合原发神经系统疾病的演变规律患及中老年人原因不明的进行性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均应考虑PNS 可能。除神经系统检查外,应该进行详细问诊、全身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脑脊液相关神经电生理以及影像学检查,有条件者可行癌相关神经抗体检查及PET 肿瘤显像,并进行长期随访,积极寻找潜在的癌肿,争取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Graus F,Delattre TY,Antoine JC,et al.Recommend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 [J].J Neurol Neurousurg Psychiatry,2004,75:1135

[2]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M].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60.

[3]Hiasa Y,Kunishinge M,Mitsui T,et al.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n breast https://www.360docs.net/doc/308890305.html,plicated 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a report of two patients with small cell 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Clin Neurol Neurosurg,2003,106(1)47-49.

[4]Musunuru K,Darnell RB.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disease anti-gens:RNA-binding proteins and signaling proteins in neuronal degen-eration [J].Annu Rev Neurosci,2001,24:239-262[5]Damell RB,Posner JB,Paraneoplastic syn-

白鹤,等;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527

第4期

(上接第527页)

!!!!!!!!!!!!!!!!!!!!!!!!!!!!!!!!!!!!!!!!!!!!!

dromes involving the nervous system[J].N Engl JM ed,2003,349:1543-1554

[6]Dropcho EJ.Remote neurologic manifestations of cancer[J].Neuril

Clin,2002,20(1):85-122

[7]Seute T,Lleffers P,ten Velde G,et al.Neurologic disorders in432con-

secutive patients with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J].Cancer,2004,100(4):801-806

[8]Rojas I,Rousseau A,Keime F,et al.Spectrum of paraneoplastic neuro-

logic disorders in women with breast and gynecologic cancer[J].

Medicine,2003,82(3):216-223

[9]Vernino S,LennonVA,Autoantibody profiles and neurological correla-

tions of thymoma[J].Clin Cancer Res,2004,10(21):7270-7272 [10]王湘,白春梅.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

2011,9(1):58-61.[11]丛璐,蒲传强.胸腺瘤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附4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2):97-100.

[12]Vernino S,O’Neill BP,Marks RS,et al.Immunomodulatory treatmen-

trial for paraneolastic neurological disorders.Neuro Oncol,2004,6(1):55-62.

[13]Rojas I,Graus F,Keine-GuibertF,etal,Long-term cilinal outcome of

paraneo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 and anti-Yo antibodies[J].

Neurology,2000,55:713-715.

[14]Voltz R.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herapy in paraneoplastic neu-

rological syndrome[J].Pediatr Nephrol,2005,20(11):1655

[收稿日期:2015-02-09]

(本文编辑梁艳)

疾。唯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产前筛查,AFP、fβ-HCG和UE3为孕中期筛查的传统三联标记,实验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患者承受的痛苦少,经济压力相对较轻,特别适用于孕妇筛查。医务人员应以孕妇最关心的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使每一位孕妇做到自愿接受产前筛查。

DS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母亲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变易成三体所致。DS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智力障碍,出生后患儿的存活率较高,但其生活能力差,因此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3]。ES是仅次于DS的第二种常见染色体病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发畸形,多于生后数周死亡。NTDs是我国最常见的先天畸形,发病原因不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染色体病,其发病率约为1:600~1:800[4]。本资料显示我院2013年共筛查孕中期单胎孕妇1025例,筛查率为36.61%。筛查高风险共计56例(5.46%),对高危孕妇均转诊行羊水穿刺,共确诊2例,均为唐氏综合征患儿,已于22周前自愿终止妊娠。产科医师对筛查高危孕妇应作好解释工作,消除孕妇及其家属的思想顾虑,减轻孕妇的担忧和焦虑,告知筛查结果高风险者需进一步行产前诊断检查的必要性[5]。目前,我国高龄孕妇仅占整个孕妇人群的5%,高龄孕妇孕中期进行DS筛查仅能防止20%的DS胎儿出生,仍有80%的DS胎儿发生在年龄小于35岁的孕妇人群中[6]。本资料显示35岁以下孕妇高风险率4.83%;35岁以上孕妇高风险率12.33%。因此,我们需要对年龄小于35岁年龄段的孕妇进行产前筛查,经筛查出高风险者再行产前诊断确诊;大于35岁孕妇直接进行产前诊断。对于产前诊断有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的孕妇在对其充分告知风险后使其自愿终止妊娠。综上所述,孕中期血清学产前筛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产科医师需要加强对适龄孕妇的孕产前宣教工作,提高全社会对产前筛查的认识,做到妊娠妇女人人自愿参与筛查。孕中期血清学产前筛查能有效降低创伤性产前诊断的孕妇比例,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61-164.

[2]刘祥举,薛明.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管理及干预[J].中国妇幼健康

研究,2009,20(5):572-573.

[3]严晓玲,段涛.唐氏综合征产前检查中的伦理学问题[J].中国产前

诊断杂志(电子版),2011,3(1):48-49.

[4]孙妙红,钱霞,梅瑾.392例神经管畸形高风险孕妇妊娠结局分析

[J].浙江实用医学,2014,19(1):48-49.

[5]胡娅莉.再论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1,14(2):68-69.

[6]兰清馥,李涛,钟琼.孕中期产前筛查在优生优育中的重要性[J].

医学检验与临床,2011,22(2):37-38.

[收稿日期:2015-01-06]

(本文编辑梁艳)

何冬梅,等;探讨孕中期血清学产前筛查的临床意义517

恶性肿瘤的表现

恶性肿瘤因其性质、发生部位和发展程度的不同,呈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一般,恶性肿瘤在早期的症状很少或不典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逐渐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恶性肿瘤的表现分为局部表现、全身性症状和系统功能紊乱三个方面: 1、局部表现 肿块是瘤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可以在体表发现或隐匿在深部,也可以看到器官(如肝脏、甲状腺)或淋巴结的肿大。良性肿瘤所形成的肿块生长较慢,表面光滑,界限清楚,活动度好;恶性肿瘤一般生长较快,表面不平,不易推动。 压迫症状常见于颅内、颈部、纵隔、腹膜后、椎管内等的肿瘤。如颅内肿瘤压迫脑实质引起颅内压增高,可造成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甲状腺的肿瘤可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若压迫气管或食管,可引起呼吸或吞咽困难。纵隔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头颈部肿胀、气急、浅表静脉怒张等上腔静脉综合症。腹膜后肿物压迫输尿管,可造成排尿困难、肾盂积液,压迫肠管可造成肠梗阻等。椎管内肿瘤压迫脊髓可引起截瘫。 阻塞症状常发生于空腔脏器。如支气管肿瘤可引起呼吸困难,食管肿瘤可引起吞咽困难,大小肠肿瘤可引起肠梗阻症状,胆管、胰头肿瘤可引起黄胆等。 疼痛症状由肿瘤引发的原因不同,因而发生疼痛的早晚及性质也有所不同。某些来源于神经的肿瘤及生长较快的肿瘤如骨肉瘤,常在早期出现疼痛。而某些肿瘤发展至晚期由于包膜紧张、脏器破裂、肿瘤转移或压迫浸润神经造成的疼痛则出

现较晚。肿瘤引起的疼痛开始多为隐痛或钝痛,夜间明显,以后逐渐加重,疼痛难忍、昼夜不停,且疼痛部位常伴明显触痛。 溃疡是肿瘤组织坏死所形成的,呈火山口状或菜花样,不一定疼痛,有时因并发感染而使表面有恶臭的血性分泌物,此时可伴有溃疡部疼痛。 出血通常是由于肿瘤破裂或侵犯血管所导致的。若肿瘤在体表,出血可直接发现;若肿瘤在体内,出血可表现为血痰、粘液血便或血性白带等。大量出血可表现为咯血、呕血或便血.且反复不止。 其他如骨肿瘤可导致病理性骨折,肺癌可引起胸水;肝癌可引起腹水。 2、全身性症状 乏力和消瘦是由于肿瘤生长快、消耗能量多,加之病人进食量下降,消化吸收不良所造成。 发热是由于肿瘤供血不足,发生坏死或合并感染而引起。 贫血是由于肿瘤反复出血、造血障碍或造血物质吸收不良而引起。 恶病质(恶液质)是肿瘤患者晚期出现的全身衰竭的表现。 3、系统功能紊乱 肿瘤组织可引起所在器官的系统和生理功能出现紊乱。例如,颅内肿瘤除引起头痛外,还能引起视力障碍、面瘫、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肝癌除有肝肿大或肝区疼痛外,还可引起食欲不振、腹帐等胃肠功能失凋的表现;功能性内分泌瘤如胰岛瘤、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瘤,可引起相应的内分泌异常症状。

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医疗

第三十九章 常见恶性肿瘤 第一节 病史采集 】 有无耳鼻症状如鼻塞、鼻出血或回缩性血涕、 有无上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 有无头痛。头痛部位多位于颞顶部、顶枕部、额部或普遍性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 有无颅神经受累,常以m 、v 、w 对神经受累多见。 询问与鼻咽癌发病可能的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某些化学致癌物 【 1. 2. 3. 4. 5. 质刺激及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平衡(高镍饮食)等。 物理检查 】 头颈部检查:应检查鼻腔、口咽、外耳道、鼓膜、眼眶、软腭有癌肿向外扩展。 眼部检查:是否有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眼、眶内肿块、上睑下垂伴眼球固定。 颈部淋巴结检查:是否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颅神经检查:是否有颅神经受累的表现。 全身检查:有无远隔部位转移的表现。远处转移常以骨、肺、肝等部位多见。 辅助检查 】 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 鼻咽部活组织检查。 鼻咽及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影像诊断学检查,如鼻咽部 CT 或 MRI 检查、鼻咽侧位及颅底片等。 EB 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如 VCA - IgA 和 EA - IgA 测定。 诊断要点 】 对有头痛、耳鼻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等三大症状或其中之一者,需作鼻咽部检查,以排除 耳鸣及听力下降等。 【 1. 2. 3. 4. 5. 【 1. 2. 3. 4. 5. 【 1. 鼻咽癌。 2. 3. 诊的依据。 4.鼻咽或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检查找到癌细胞。 5. EB 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对确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影像诊断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7.病理学分类:分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其中包括泡状核细胞癌) 类型的癌四种类型。 8.临床分型: ( 1)根据肿瘤生长形态分为浸润型、菜花型、结节型和溃疡型。 ( 2)根据肿瘤生长特点分为上行型、下行型和混合型。 【 临床分期 】 采用 1992 年福州会议推荐的“ 92 分期” TNM 标准: T 1: T 2: T 3: T 4: 鼻咽部检查发现鼻咽肿物、溃疡坏死、出血等异常病变。 鼻咽部活组织检查是确诊依据。鼻咽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可作辅助诊断,但不能单独作为确 、未分化癌和其它 局限于鼻咽鼻腔内。 局部浸润:鼻腔、口咽、颈突前间隙、软腭、颈椎前软组织、颈动脉鞘区部分侵犯。 颈动脉鞘区肿瘤占据、单一前组或后组颅神经损害、颅底、翼突区、翼腭窝受侵。 前后组颅神经同时损害、副鼻窦、海绵窦、眼眶、颞下窝、直接浸润第 1、 2 颈椎。

副肿瘤综合征

副肿瘤综合征 概述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是发生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在未出现肿瘤转移的情况下即已产生能影响远隔自身器官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它并不是由肿瘤直接侵犯该组织或器官而产生的一组症状。副肿瘤综合征可影响到体内的许多组织和器官,造成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关节炎、皮疹、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影响的远隔自身器官如在神经系统则称之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neurologic paraneoplastic syndrome),如肌病、神经肌肉接头病、神经根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脊髓以及大脑的病变等。中枢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低,较转移瘤少见(1-2%)。但由此综合征所造成的损害,而出现的临床表现要较肿瘤本身更早,并更为严重,因而,在临床上需要对此有高度的重视,这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在1888年,Oppenheim描述了1例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的病例。此年他又描述了1例淋巴肉瘤合并球麻痹,认为是第一例中枢神经系统的远隔效应。Auche (1890年)报道了胃、胰腺、子宫的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Guichara (1956年)提出了副肿瘤综合征这一名词。从此后在国内、外陆续有许多文献报道副肿瘤的各种不同的临床类型。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因此,在临床上会有许多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它可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弥漫性灰质脑病、小脑变性、癌性脊髓病及边缘系统脑炎等,可以累及周围神经系统产生多发性神经病、复合性单神经炎以及累及神经肌肉接头而产生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神经性肌强直及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副肿瘤综合征可以仅累及单一神经或肌肉中的某一结构(如小脑的蒲肯野氏细胞,肌肉的胆碱能突触)出现单一的临床表现,前者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后者为肌无力综合症。有时临床表现为一单独的神经系统损害,但是其病理改变却比较广泛,不过仍以其中一个结构损害的症状为主要突出的表现。 病因和发病机制 副肿瘤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以前普遍认为可能由于癌肿分泌某些直接损害神经系统的物质,如分泌激素样物质(hormone-like substances)和细胞因子(cytokines)。肿瘤产生的激素样物质可引起高钙血症、无力以及行为异常。肿瘤产生的异位ACTH造成的Cushing’s Syndrome和行为异常。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可造成肌肉萎缩和无力。 目前认为免疫因素肯定是十分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肿瘤抗原引起对肿瘤本身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生大量的抗体。这种抗体可以与神经系统内的某些类似抗原性的成分发生交叉性免疫反应,这种交叉性免疫反应既抑制肿瘤的生长,使肿瘤变小或生长缓慢,但也损害了神经系统,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如Lambert-Eaton 肌无力综合征的患者中大约有2/3的患者同时合并有小细胞性肺癌,因肿瘤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与小细胞肺癌细胞的钙通道,以及与胆碱能突触处的钙通道均能产生免疫反应。故在胆碱能突触处的IgG与钙通道的反应,阻止了动作电位到达突触时的钙内流,使乙酰胆碱释放减少,产生肌无力症状群。血浆置换后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IgG被去除,患者症状得以恢复。此血浆直接接种于实验动物也可造成肌无力。 副肿瘤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可发现某些抗体,这些抗体与癌肿或损

常见恶性肿瘤

常见恶性肿瘤 [单项选择题] 1、结肠癌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 A.腹部肿块 B.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低热等 C.肠梗阻症状 D.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E.阵发性绞痛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是结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粘液。其他如腹痛、腹部肿块、全身症状是结肠癌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肠梗阻一般属结肠癌的晚期症状。 [单项选择题] 2、诊断肿瘤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 A.临床表现 B.血清学检查 C.影像学检查 D.内镜检查 E.病理学检查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诊断肿瘤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 [单项选择题] 3、直肠癌切除术能否保留肛门,主要取决于()。 A.肿瘤距肛门的距离 B.肿瘤的病理类型 C.肿瘤是否已侵犯肠管周围 D.肿瘤有无远处转移 E.左半结肠的长度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肠道肿瘤的根治术要求切除肿瘤及上下各一段肠管及其系膜淋巴结,因此,直肠癌根治术是否能保留肛门取决于肿瘤距肛门的距离,而非病理类型和左半结肠的长度。对于即使局部有浸润或远处有转移而无法行根治术的直肠癌,也要视肿瘤距肛门的距离,采取保留或切除肛门,或单纯造瘘等姑息性手术。

[单项选择题] 4、结肠癌Dukes分期中B期是指()。 A.癌达粘膜下层 B.癌累及肠壁肌层 C.癌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D.有淋巴结转移,仅局限于结肠旁淋巴结 E.有淋巴结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根据我国对Dukes结肠癌分期法的补充,分为:癌仅限于肠壁内为DukesA期;穿透肠壁但无淋巴结转移为B期;穿透肠壁有淋巴结转移为C期;有腹腔转移或远处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器官无法切除者为D期。 [单项选择题] 5、男性,60岁,上腹部隐痛不适3月余,伴纳差,乏力。体检:腹平坦,无压痛,未及肿块,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肝左叶见一直径1.5cm光团,胃镜示胃窦部溃疡病变,织学检查高分化腺癌,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是()。 A.化疗 B.肝动脉插管化疗 C.胃大部切除加肝左叶切除 D.免疫治疗 E.放疗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例病人根据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胃镜显示,胃窦部受侵犯,在切除原发病变的同时,应连同受侵脏器一并切除。 [单项选择题] 6、肺癌常见的症状是()。 A.脓性痰 B.白色泡沫样痰 C.刺激性咳嗽和血痰 D.胸闷,气短 E.肺部干啰音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肺癌常见的症状是刺激性咳嗽和血痰。刺激性咳嗽是癌肿在较大支气管内生长引起,血痰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少量咯血。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就应提高警惕。

骨科常见12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骨科常见12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周围神经受到某周围组织的压迫,而引起疼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电生理学改变,属骨-纤维管、室压迫综合征之一。慢性神经卡压通常是患者感觉和运动不适的根源。相对于外伤的急性周围神经卡压,此病通常为慢性表现。表现为肢体运动的无力,麻痹,感觉过敏等感觉障碍,但不包括疼痛,由周围神经引起的疼痛提示急性神经嵌压,神经营养血管的栓塞,或者全身性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受到慢性压迫,温度和痛觉是最后消失的,运动,震动,压力等感觉是最先受到损伤的。病理生理神经卡压病变的致伤因素为神经缺血和机械性损害。急性短期的压迫可使神经缺血,受压轴索轴浆流受阻,缺氧,水肿。压迫严重持久可使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变化,甚至远端轴索崩解,髓鞘发生Waller变性。肢体活动时,处于狭窄通道内神经纤维在机械刺激下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并加重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但一般病理变化都在Seddon机能性麻痹阶段和Sunderland5级分类的第1、2级。大部分为可逆性损害。病因诱发神经嵌压的疾病大致可分三大类:①管内压迫:腱鞘囊肿,神经纤维瘤,神经慢性损伤性炎症。②管外压迫:骨疣、骨与关键损伤、韧带损伤。③全身疾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粘液水肿、肥胖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Reynaud

病、妊娠等可合并神经卡压征。周围神经相关的检查本病由于发生部位较多,且各个部位的检查方法不一,无法一一列举,从各种普遍的检查上来说,采用神经根病EMG检查,可显示纤维震颤和去神经电势,一般无传导速度减慢。周围神经受累可有传导速度减慢和远端潜伏期减慢。而X线平片则仅能发现骨增生和陈旧损伤征象。另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诊断性神经阻滞的方法,主要是应用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可于怀疑发生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部位,选取主要的神经,注射1%的利多卡因2ml,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迅速缓解,有助于诊断。临床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1.腕管综合征 本病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腕管位于掌根部,底部和两侧由腕骨构成,腕横韧带横跨其上,形成一骨-纤维通道。 手和腕长期过度使用引起慢性损伤,腕横韧带及内容肌腱均可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使管腔狭窄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腕部急性损伤,桡骨远端骨折,月骨脱位可引起正中神经急性或继发受压。某些全身疾病可通过腕管内容物增大,引起自发性正中神经损害。好发年龄为30~60岁,女性为男性的5倍,一般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起病缓慢,正中神经支配区疼痛,麻木,发胀,常入睡数小时后痛醒,活动后缓解。正中神经分配区皮肤感觉迟钝,过敏。大鱼际可有萎缩,拇指笨拙无力。叩击腕部可出现Tinel征,腕关节极度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恶性肿瘤的特点为局部浸润和向远处转移。其恶行昭著,特点是: ①生长快。 肿瘤细胞可大量繁殖,其原料来源于人体自身,故会大量消耗人体营养而致贫血、消瘦、乏力。如肿瘤位于口腔内,影响营养的摄入而加剧上述表现。恶性肿瘤到了晚期就会表现为全身衰竭,医学上称为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乏力、衰弱。 ②易浸润或向远处转移。 颌面部肿瘤向邻近部位浸润:可侵及眼球、颅底、呼吸道、食道及颈椎、胸肺、支气管等。向远处转移可破坏五脏六腑,造成功能损害,重则危及生命。 ③恶性肿瘤不易根治。 因恶性肿瘤的生长快以及人们医疗保健知识相对贫乏,致恶性肿瘤难以早期发现,肿瘤向深部浸润或转移,这就对临床上的根治带来难度。 区别肿瘤的良性与恶性,可以从几方面考虑: ①肿瘤的组织结构。良性肿瘤的形态结构与其来源的成熟组织相似,组织排列正常,细胞核保持正常极向;而恶性肿瘤与其来源的成熟组织相差很远,组织排列紊乱,细胞核失去正常极向。 ②肿瘤细胞形态。细胞的间变是恶性肿瘤的主要形态学特征,而良性肿瘤无间变。所谓间变,是指细胞大小不等,细胞核增大,染色加深,核浆比例倒置(即核多浆少,正常细胞浆多核少)。良性肿瘤

细胞核分裂少见,而恶性肿瘤细胞核分裂较多,特别是不典型分裂(即不对称分裂,多极核分裂等)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③肿瘤的生长方式。良性肿瘤一般呈膨胀性生长,多有完整包膜,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多无完整包膜。 ④肿瘤的生长速度。大多数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程几年至数十年,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有时几周或几个月往往长成巨大肿块。 ⑤肿瘤的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因此,转移乃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神经系统常见综合征

神经病学第六版 1.Foster-kennedy syndrome:额叶底面肿瘤(常见于嗅沟脑膜瘤)可出现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称为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P7) 2.Gerstmann syndrome:古茨曼综合征。为优势半球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P7) 3. Parinaud syndrome:帕里诺综合征。又称上丘脑综合征,中脑顶盖综合征,或者上仰视性麻痹综合征。由上丘脑病变(多为松果体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导致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向上凝视麻痹、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神经性聋(下丘受损);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症状多为双侧。(P13,37) 4. Wallenberg syndrome:瓦伦贝格综合征,又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常见的原因为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表现为: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2.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3.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损害);4.霍纳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 5.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及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P15) 5. Horner syndrome:霍纳综合征。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中 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患侧瞳孔缩小、眼球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据受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障碍、节前障碍及节后障碍的损害。(P15) 6.Dejerine syndrome:延髓侧综合征。主要表现:1. 椎体束受损导致对侧肢体痉挛性瘫痪。2. 侧丘系损伤导致对侧上、下肢及躯干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3. 舌下神经核或舌下神经根损伤导致同侧舌肌无力,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P15) https://www.360docs.net/doc/308890305.html,lard-Gubler syndrome: 米亚尔-居布勒综合征,脑桥腹外侧综合征。病变位于脑桥腹外侧部,接近于延髓,损伤了外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侧丘系。表现为:1.病灶侧外展神经麻痹导致同侧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经核损害导致同侧周围性面瘫;2.锥体束损害导致对侧中枢性偏瘫;3.脊髓丘脑束和侧丘系损害可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梗塞。(P15) 8.Foville syndrome:福维尔综合征,脑桥腹侧综合征。病变波及脑桥侧,损伤了外展神经、面神经、脑桥侧视中枢、侧纵束、锥体束。表现为:1.病灶侧外展神经麻痹导致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经核损害导致同侧周围性面瘫;2.锥体束损害导致对侧中枢性偏瘫;3. 脑桥侧视中枢及侧纵束受损导致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多见于脑桥旁正中动脉梗塞。(P15) 9. Raymond Cestan syndrome:蕾蒙-塞斯唐综合征,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病变 累及前庭神经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侧纵束、小脑中脚及下脚、脊髓丘脑侧束和侧丘系,见于小脑上动脉或小脑下前动脉阻塞,又称小脑上动脉综合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损害);②病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损害);③病侧面肌麻痹(面神经核损害);④双眼患侧注视不能(脑桥侧视中枢及侧纵束损害);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

副肿瘤综合征共8页文档

副肿瘤综合征 副肿瘤小脑变性 副肿瘤小脑变性:特点是亚急性、进行性、双侧、对称性小脑功能障碍。症状有:运动失调、讷吃、肌张力减退及钟摆样反射,并可有痴呆。常见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含量高,病理见小脑弥漫性萎缩、Purkinje细胞变性,有人认为与Eaton-Lambert综合症合并者可能为自身抗体产生所致。多见于肺癌。 副肿瘤性小脑变性相关抗体检查 患者男性,55岁, 右力手,白种人,以行动笨拙逐渐加重为主诉到休斯顿荣军事务院医疗中心就诊。患者平素健康,就诊6个月前出现身体右侧刺痛感,之后发展为迅速进展的行动笨拙,右侧重于左侧,伴有步态不稳,多次摔倒,视物模糊、重影以及构音障碍。病后1个月,他已达到无法在自己的奶场工作的程度,2个月后,他只能靠轮椅行动。当时患者生活在中西部上游地区,并在当地社区医院入院检查过。头颅MRI无明显异常所见,胸部和腹部CT均为阴性结果,Lyme血清学检查阴性。基于抗麸朊IgA滴度升高的检查报告,患者被诊断为口炎性腹泻,并采取了严格的无谷胶饮食。尽管控制饮食治疗,他的状态每况愈下,他无奈变卖了农场,搬到休斯顿与家人一起生活。到达休斯顿之后,其亲属注意到他有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时出现意识模糊,人格改变,伴有偏执狂样想法。 既往史:其他方面健康,既往无外科手术史。 过敏史:无已知的药物过敏史。 用药史:叶酸1 mg/天,阿米替林10 mg/天。 个人史:吸烟超过35年,每天2~3包。不嗜酒,无违禁药物滥用史。患者发病前在中西部地区是一位牛奶场主,能独立工作。否认有任何不寻常的化学物质接触史。 家族史:其母亲死于肺癌,父亲患有糖尿病。 系统回顾:患者否认发热、咯血和夜间盗汗。没有干咳史。病后体重减轻,但否认腹痛、腹泻或便秘。患者诉说晨起有恶心,偶有呕吐,吞咽流食时费劲。 体格检查 一般状态:恶液质,看上去老迈,比陈述的年龄要老得多,无急性痛苦病容。 生命体征:体温97.3 F(36.3摄氏度),脉搏48次/分,呼吸18/min,血压135/85 mmHg。 五官(HEENT):头颅正常大小,无外伤痕。皮肤黏膜无黄染,鼻腔和口咽部清洁,黏膜干燥。 颈部:颈软,淋巴结无肿大,未闻及颈动脉杂音。 胸部:双侧肺部听诊,呼吸音清,胸阔运动良好。

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文章目录 一、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二、肾肿瘤如何预防 三、肾肿瘤吃什么食物好 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1、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血尿是肾肿瘤早期最常见纳信号,约70%的患者会出现血尿,多为突然发生的肉眼血尿,不伴有疼痛等其它症状。 发热是肾肿瘤早期的重要信号,20%的患者会出现低热、间歇热、高热、盗汗的症状。

5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腰部司上腹部钝痛。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从腰部或上腹部模到或见到ar块,约30%的患者会有此症状。通常层害在侧卧位时容易摸到,有时肿块闭呼吸上下移动,着肿块固定,不能托动,患者就属于晚期了。 2、肾肿瘤的分类 肾肿瘤病理类型复杂,临床表现殊异,各家观点不一。1957年富特(N.C.Foot)等提出将肾肿瘤分为肾实质细胞瘤、肾移行细胞瘤、肾胚胎癌、肾间质瘤和继发性肾肿瘤五类,这一分类方法以

其简明扼要、比较完善实用,为人所乐于接受。近数十年,特别是B超、CT、MRI的广泛应用,肾实质肿瘤的检出比较容易,检出率迅速提高,人们对肾肿瘤的认识较前大有转变,如以往认为肾肿瘤几全为恶性,良性极少,现查知其良性肿瘤和肾囊肿占相当大的比例,并非罕见。今介绍常有的简明分类表如下: 3、肾肿瘤的常见类型 肾肿瘤多为恶性,以往普通认为“任何肾肿瘤在组织学检查以前都应该认为是恶性”。自B超、CT、MRI等影像诊断广泛应用以来,良性肿瘤的检出率提高,这一概念有所改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770例肾实质肿瘤中,良性肿瘤48例,占6.29%。除原发性恶性肿瘤肾肿瘤外,尚有身体其他部分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肾的称继发性肾肿瘤,以肺癌肾转移最常见,其他如恶性淋巴瘤、睾丸、卵巢。大小肠的恶性肿瘤亦可有肾转移,这类病人生前可能因转移广泛而未能处理,多数只在尸检中发现。

神经系统疾病综合症

Adie氏综合征 又称,强直性瞳孔综合征;瞳孔紧张症。 【病因和机理】病因尚不清楚。其病变部位可能在:①睫状神经节以及睫状神经,或其附近的病变;②上颈髓部病变;③动眼神经核病变。但此综合征为何伴有膝腱反射消失,至今机理不明。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30岁以下的女性。以瞳孔紧张及膝腱反射消失为主要症状。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但强光持续照射半分钟以上可出现缓慢地瞳孔缩小;双眼会聚五分钟亦可显示瞳孔缓慢地收缩。此现象也称Adie氏瞳孔或强直性瞳孔。Adie氏将本综合征如下分类: (一)完全型定型的瞳孔强直与膝腱反射消失。 (二)不完全型有四种情况: 1.只有瞳孔强直; 2.非定型的瞳孔强直(虹膜麻痹); 3.膝腱反射消失伴有非定型的瞳孔强直; 4.只有膝腱反射消失。 【鉴别诊断】 Adie氏瞳孔尚见于下列疾病: (一)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paralysis)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有三个特征,即上睑弛缓性下垂,眼球处于外下斜位,瞳孔散大、对光反应丧失。头往往转向动眼神经麻痹的对侧。旷日持久的动眼神经麻痹可引起变性,出现假性Von Grafe氏征。 (二)小脑幕裂孔疝(transtentorial hernia)短期内出现Adie氏瞳孔提示小脑幕疝的发生。此系小脑幕下疝引起动眼神经牵拉和压迫所致。脑疝早期病变侧瞳孔先缩小,以后逐渐增大。当双侧钩回疝或脑干下移时,牵扯双侧动眼神

经则引起双侧瞳孔同时可相继发生散大。瞳孔散大在先,以后才出现眼外肌麻痹,眼球运动障碍及上睑下垂。此外,脑疝时还往往伴有意识障碍、偏瘫、去脑强直和生命体征的改变。 (三)其他眼球损伤、青光眼、先天性梅毒、癔病、木僵型精神分裂症,阿托品中毒等都可以出现Adie氏瞳孔,以病史和有无膝腱反射鉴别不难。 Arnold-Chiari氏综合征 又称,Arnold-Chiari二氏畸形;基底压迹综合征。 【病因和机理】本病指小脑下部或同时有脑干下部和第四脑室之畸形,向下作舌形凸出,并越过枕骨大孔嵌入椎管内。本病病因不明,有三种见解:①流体力学说:胎儿期患脑积水,由于颅内和椎管内的压力差异继发的畸形改变;②牵拉说:脊髓固定于脊膜脊髓膨出之部位,随着发育而向下牵拉;③畸形学:后脑发育过多、桥曲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头痛和视盘水肿等颅压增高征、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后组颅神经(Ⅹ~Ⅻ)和上颈髓脊神经麻痹—高颈髓延髓综合征。 本病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在于:①脑积水的病因之一;②高颈髓压迫的病因之一;③小脑疾病的病因之一。 【鉴别诊断】 (一)本综合征需与共他颅椎连接处先天性畸形鉴别。 1.颅底凹陷(basilar invagination):是以枕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内陷畸形。 主要改变为枕骨变扁,枕大孔歪曲及前后径减少,常伴寰枕融合。 2.寰枕融合(occipitalization):枕巩节未正常发育致寰枕部分或完全融合,枕骨偏移并伴有旋转使两侧寰枕融合高度不等。枢椎齿状突上升可造成延髓或颈髓的压迫。 3.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多见原因是齿状突发育不良或缺如。寰枢椎脱位常致延髓及上颈髓压迫。

肿瘤学中级题库

1.术前诊断胃癌最常用、最可靠的检查手段是 A.气钡双重照影检查B.胃镜取活检检查C.胃螺旋CT检查 D.胃液脱落细胞学病理检查E.超声检查 2.目前用于小肝癌定位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是 A.B型超声检查B.放射性核素肝扫描C.CT检查 D.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或肝动脉造影E.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 3.关于一般恶性肿瘤的症状,下列哪项不对 A.疼痛是早期的主要症状B.局部常形成肿块C.易形成溃疡 D.可引起小血管破裂出血E.直接侵入周围器官 4.乳腺癌患者,肺部无转移灶,而椎体转移,是由于 A.直接蔓延B.转移途径尚未明确C.经肺血行转移 D.经椎旁静脉系血行转移E.经椎旁淋巴道转移 1.B 2.D 3.A 4.D 5.E 6.关于某恶性肿瘤5年治愈率是指 A.病人5年生存数占全部病人的百分率B.病人5年生存数占全部治疗病人的百分率C.病人5年无复发表现者占全部病人的百分率 D.病人5年带瘤生存数占全部治疗病人的百分率 E.病人5年无瘤生存者占全部治疗病人的百分率 7.下列哪一种检查手段是诊断空腔脏器肿瘤最重要的方法是 A.根据症状和体征B.X线检查C.同位素检查D.免疫学检查 E.内镜检查 8.关于化疗药物的应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静滴、口服、肌注或肿瘤内注射、腔内注射等B.大剂量冲击治疗毒性较著C.中剂量间断治疗为目前较常用者D.联合用两种相同类型的化疗药物其疗效相加E.联合用药可同时投药或序贯投药 9.临床发现直肠质硬肿块,下述哪一项最能提示肿瘤晚期 A.肿块引起肠腔狭窄B.浸润至肛门引起痛感C.肿块与邻近结构粘连固定D.形成“冰冻样盆腔”E.直肠壁外可触及单个肿大之结节 10.下列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的是 A.阿糖胞苷B.羟基脲C.长春新碱D.阿霉素E.氟尿嘧啶 6.E 7.E 8.D 9.D 10.D 11.胃癌患者手术完毕,关腹前以温热双蒸馏水灌洗腹腔,主要目的可能是为了 A.防止淋巴转移B.防止血行转移C.防止种植转移

格林巴利综合症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急危重症病

格林巴利综合症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是一种急性免疫性周围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对称性四肢弛缓性瘫痪,伴有感觉障碍,严重者可发生颅神经损害,延髓受累,呼吸肌瘫痪,其中呼吸肌麻痹及合并症是本病的重要死因. 心理护理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四肢无力发展为四肢弛缓 性瘫痪,呼吸困难,最后呼吸肌麻痹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患者认为病情危重,治愈无望,对治疗丧失信心。首先,应视患者如亲人,对患者的反常态度认真对待,以耐心和忍让的态度感化患者,并主动介绍该病的有关知识,让患者知道该病是自限性的,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同时还可让即将康复出院的患者现身说教,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部分患者担心家庭经济状况时,应告诉患者只要认真配合治疗,该病恢复很快,不会过多的增加经济负担。在治疗过程中,当患者双上肢肌力恢复正常后,可给其笔和纸,把自己的要求写出来,并尽力给予满足和答复,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2.2呼吸道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格林巴利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应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氧浓度,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7%~100%之间。在护理过程中,有5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明显紫绀,在将氧流量调到60%后, 血氧饱和度升至97%,患者呼吸情况逐渐好转。由于呼吸肌麻痹,患者咳痰能力差,可表现为呼吸道痰鸣音增加,口腔内分泌物增多,不能有效地排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显得格外重要;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技术操作,正确的吸痰方法能够减轻及预防肺内感染,有效防止痰结痂形成,防止肺不张、畅通呼吸道、缩短病程,避免了因吸痰不当及过于频繁而造成相应并发症,如缺氧、窒息、肺不张、支气管痉挛、 心律失常、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血液动力学的异常改变及感染等;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目的是吸痰方便,维持呼吸。痰液不及时吸出,就会阻塞支气管,增加肺的负担。气管切开患者每日常规清洗内套管,保持切开部位干燥清洁,每日更换敷料。 固定外套管的绳子不宜过紧或过松,以容纳1手指为宜;气管内吸痰时加强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吸痰时,气管切开患者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用一次性硅胶管,选用比内套管小的吸痰管,避免损伤气道出血;吸痰应由浅至深,旋转式吸痰,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s, 以免由于吸痰时间过长,出现缺氧症状;对于痰液粘稠的患者应该给予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顺利吸出。病室内每天通风换气,用紫外线消毒,避免多人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压疮护理 患者因四肢软瘫、生活不能自理,容易产生褥疮, 骶尾部、 肩胛部、踝部、足跟、枕部和耳廓均为易受压部位,为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应该定时翻身,一般采用2h翻身1次,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同时每日按摩骨隆突处,促血液循环。此外要保持患者的床单清洁、干燥;便后要及时清洁臀部,避免污物、潮湿 对皮肤的刺激;抬翻患者时动作要轻稳,避免拖、拉而损伤皮肤。向患者讲解活动的重要性,定期按摩,使肢体处于功能位,还可根据病情做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根据病情活动量应逐渐增加。鼓励患者只要认真锻炼,病愈后可以像以前一样走路,以增加患者的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2.4营养支持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多伴吞咽困难,满足患者营养的供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新疆医学第45卷作者简介:白鹤,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 ·经验交流·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白鹤1,胡霞2,周晓辉3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内一科,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神经内科,3 干部心血管一科830011) 第45卷第4期2015年4月新疆医学XINJIANG MEDICAL JOURNAL Vol.45No.4 Dec.2015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是指机体恶性肿瘤或潜在的恶性肿瘤所产生的间接或远隔效应,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它可影响神经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处或肌肉均可出现病变,症状和体征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取决于受损的部位。因此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样化,易导致早期漏诊、误诊。本文回顾总结近2年来我院确诊的4例PNS 患者,并复习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为PNS 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并确诊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4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14~65岁。所有患者经过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确诊肿瘤;确诊PNS 采用Graus 等[1]2004年提出的诊断标准:①典型PNS 临床表现,并且在5年内发现肿瘤;②PNS 症状不典型,5年内发现肿瘤,同时存在抗神经元抗体;③有已经确诊的肿瘤,PNS 症状不典型,但5年神经系统症状不断进展,同时存在抗神经元抗体;④PNS 症状不典型,但在肿瘤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但除外自发缓解情况;⑤典型或不典型PNS 症状,并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但不伴有肿瘤。1.2 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 4例患者共同临床表现为均以常见神经系统症状作为起病形式,但是病情进展迅速,难以使用常见原发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解释。 例1为66岁老年男性,癫痫样起病,与常见的症状性癫痫相比较,特殊点在于短期内认知功能迅速下降,查肺部CT:右肺门中心性癌并肺内、 纵隔淋巴结多发转移。修正诊断为:肺癌并淋巴结转移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边缘叶脑炎。例2为14岁,女性,肌炎样起病,但合并有体表、纵隔内多发淋巴结大、脾大,血细胞减少,尿酸、乳酸脱氢酶高等与常见的单纯多发性肌炎不相符临床特征,最终确诊为何杰金淋巴瘤引起多发性肌炎。例3,62岁女性,既往有乳腺癌(病理为乳腺导管癌)病史,经手术治疗及放化疗,肿瘤临床治愈1年;此次先后出现面瘫、行走不稳、四肢瘫,四肢感觉异常,神经系统渐进性受累及,先后出现面神经、脑干、小脑、周围神经等多部位受累及,且对免疫治疗效果好,最终诊断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并运动感觉神经元病。国内外少有文章报道肿瘤术后,未复发期出现PNS,且此病人随访过程中,始终未发现新发肿瘤病灶或转移灶。例4患者为45岁女性,因“发作性双上肢力弱”肌电图仅提示正中神经受损,非特异改变,在辅助影像学检查时才发现乳腺癌,确诊为: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险漏诊。1.3 辅助检查 4例患者辅助检查中未见到头颅、脊髓MRI、肌电图、脑脊液有明显特异性改变。1.4 治疗与随访 其中例1放弃治疗,随访约20d 后死亡家中。例2给予ABVD 方案+局部照射方案,肌酶恢复正常,肌痛、肌无力缓解。例3给予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按每公斤体重0.4g/d;5d),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查体未留后遗症,随访1年未出现头、脊髓转移,PET 未见乳腺癌转移。例4转于外省医院后失访。2 讨论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非由肿瘤转移或浸润、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或抗癌药物治疗所引起[2]。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 Bell sigh(贝尔征):面神经炎患者,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 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 Fisher综合征:表现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及腱反射消失三联 征,伴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CTS(腕管综合征):各种原因致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出现桡侧三个手指感觉障碍、麻木、疼痛及大鱼际肌萎缩称腕管综合征。 Froin征:椎管严重梗阻时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细胞数正常,蛋白含量超过10g/L时,黄色的脑脊液流出后自动凝固,称为Froin 征。 Meige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眼睑痉挛和口-下颌肌张力障碍。 帕金森综合症: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 Charcot三主征:眼震、意向震颤和吟诗样语言。 Lhermitte sigh(莱尔米特征):被动屈颈会诱导出现刺激感或闪电样感觉,自颈部沿脊柱放散至大腿或足部,称为莱尔米特征。 手足口综合征:EV71 颅高压三主征: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巴宾斯基等位征:1 Chaddock征 2 Oppenheim征 3 Schaeffer 征 4 Gordon征 5 Gonda征6 Pussep征 无动性缄默征:又称睁眼昏迷。病变在脑干上部和网状激活系统,病人无目的的注视,似觉醒状态但缄默不语,肢体不能活动。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梗死正常发生在脊髓前动脉供血区,以中胸段和下胸段多见,病损水平的相应部位出现根痛,短时间内即发生截瘫,痛温觉丧失,大小便障碍,深感觉保留,称为~ parinnaud 综合征:上丘的破坏性病变可引起两眼向上同向运动 不能。 Millard-Gubler 综合征:一侧脑桥病变时可出现同侧面神经和展 神经麻痹,对侧偏瘫。 Brow-Sequard 综合征:又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 Weber综合征:一侧中脑大脑脚受损,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及对侧 中枢性偏瘫。 Froster-Kenndey综合征:一侧额叶底部病变(肿瘤)时出现,同侧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及嗅觉丧失,对侧视乳头水肿。 Gerstmann 综合征:优势半球角回(angular gyrus)的损害导致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侧认识不能和书写不能。

神经系统病理分析

神经系统病理分析 包括大脑、间脑、脑干、小脑、脑神经、脊髓、脊神经和植物神经等: 1、按功能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2、按位置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 控制和调节着各个系统的活动,所以神经系统是机体的主导系统。 一、癜痫 1、病症 癫痫病俗称“羊角风”,是由于脑细胞遭到破坏所引起的反复发作,突发性,暂时性的脑功能紊乱,由于病变的部位和传导的范围不同,其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患者发病时, 轻者失神发呆、点头;重者突然跌倒,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牙关紧闭,两眼上翻,大小便失禁,甚至窒息死亡,苏醒后如常人。 2、病因 1)原发性 原发性癫痫指无脑部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表现、致病原因尚不明确的一类癫痫,又称为隐性癫痫。一部分脑部未见显著的结构变化和代谢异常,但和遗传因素有关,有家族性出现的倾向,起病多在儿童期和青春期,亦有称此类癫痫为遗传性癫痫。原发性癫痫的发作形式多为全身发作,如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和肌阵挛性发作。 2)继发性 由多种脑部器质性病损或代谢障碍所致。 a、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脑积水、小头畸形,胼胝体发育不全、脑皮质发育不全等。 b、产前期和围产期疾病:产伤是婴儿期症状性癫痫的常见病因。 c、高热惊厥后遗:严重和持久的高热惊厥可以导致包括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的脑损害,主要在颞叶内侧面,尤其在海马体。 d、颅脑损伤:损伤后数周内产生早期痫性发作的病例最为多见。 e、感染:见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期可表现为临床症状之一,晚期可遗留有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或部分性发作。急性感染者除在急性期发作外,在康复期亦可遗有脑软化、萎缩性病灶及反复的癫痫发作。慢性型者在病情的进展过程中可伴有部分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f、中毒:铅、汞、一氧化碳、乙醇、番木鳖、异烟肼中毒,以及全身性疾病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尿毒症等,均能引致癫痫样发作。 g、颅内肿瘤。

神经系统疾病综合症汇总

一、Abadie氏综合征 Abadie氏综合征指脊髓痨(一种实质性梅毒)患进跟腱之压痛觉减退或消失。为诊断脊髓痨的一种重要体征。此征在脊髓痨病程的各个阶段中阳性率均较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往往两侧均为阳性,跟腱压痛觉障碍的程度可不一致。此征与脊髓痨其他症状的关系如下: (一)此征与跟腱之闪电样疼痛不一定同时出现,与下肢浅感觉障碍无关; (二)多伴有踝反射消失; (三)挤压腓肠肌引起的压痛觉仍保存。 此综合征偶见于癔病和脊髓压迫征,但这两种疾病尚有其他部位之痛觉缺失。 二、Adie氏综合征 又称,强直性瞳孔综合征;瞳孔紧张症。 【病因和机理】病因尚不清楚。其病变部位可能在:①睫状神经节以及睫状神经,或其附近的病变;②上颈髓部病变;③动眼神经核病变。但此综合征为何伴有膝腱反射消失,至今机理不明。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30岁以下的女性。以瞳孔紧张及膝腱反射消失为主要症状。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但强光持续照射半分钟以上可出现缓慢地瞳孔缩小;双眼会聚五分钟亦可显示瞳孔缓慢地收缩。此现象也称Adie氏瞳孔或强直性瞳孔。Adie氏将本综合征如下分类:

(一)完全型定型的瞳孔强直与膝腱反射消失。 (二)不完全型有四种情况: 1.只有瞳孔强直; 2.非定型的瞳孔强直(虹膜麻痹); 3.膝腱反射消失伴有非定型的瞳孔强直; 4.只有膝腱反射消失。 【鉴别诊断】 Adie氏瞳孔尚见于下列疾病: (一)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paralysis)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有三个特征,即上睑弛缓性下垂,眼球处于外下斜位,瞳孔散大、对光反应丧失。头往往转向动眼神经麻痹的对侧。旷日持久的动眼神经麻痹可引起变性,出现假性Von Grafe 氏征。 (二)小脑幕裂孔疝(transtentorial hernia)短期内出现Adie氏瞳孔提示小脑幕疝的发生。此系小脑幕下疝引起动眼神经牵拉和压迫所致。脑疝早期病变侧瞳孔先缩小,以后逐渐增大。当双侧钩回疝或脑干下移时,牵扯双侧动眼神经则引起双侧瞳孔同时可相继发生散大。瞳孔散大在先,以后才出现眼外肌麻痹,眼球运动障碍及上睑下垂。此外,脑疝时还往往伴有意识障碍、偏瘫、去脑强直和生命体征的改变。

副肿瘤性和自身免疫性脑炎

副肿瘤性和自身免疫性脑炎 引言—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与系统性癌症有关 的一组异质性神经系统疾病,并由除转移瘤、代谢和营养缺陷、感染、凝血病或癌症治疗副作用之外的机制引起。这些综合征可能影响从大脑皮层至神经肌肉接合处的神经系统 和肌肉的任何部分,损害一个或多个区域。边缘性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 LE)是指局限于边缘系统结构的一个炎性过程,引起认知损害伴随知觉障碍、心境改变和睡眠障碍。但是,病理学和临床及放射学的异常发现常常不局限于此。副肿瘤性和非副肿瘤性脑炎有许多共同的临床特点,也有一些明显不同的特点。疗效可能显著,但也高度可变。本专题将讨论副肿瘤性和自身免疫性脑炎。副肿瘤综合征的概述和其他副肿瘤疾病将单独讨论。(参见“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概述”和“累及周围神经及肌肉的副癌综合征”和“累及脊髓和后根神经节的副肿瘤综合征”和“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和“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临床和病理学概述—副肿瘤性脑脊髓炎以神经系统数个区域受累为特点,包括颞叶-边缘叶区域、脑干、小脑、脊髓、后根神经节和自主神经系统[1,2]。病变的分布和症状不同。病理学检查通常提示血管周围和间质中T淋巴细胞炎性浸润、神经胶质增生、噬神经细胞结节和神经元丢失。除T细胞浸润外,B细胞优先聚集在血管周

围,且可能与浆细胞浸润有关[3,4]。这些发现常常比症状提示的更广泛且可能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后根神经节或自主神经元的任何区域。大多数副肿瘤性脑脊髓炎患者有抗Hu-抗体[也叫做抗神经元核抗体(antineuronal nuclear antibodies, ANNA-1)](表1)[1,5,6]。这些抗体针对神经元特异性RNA结合核蛋白(图片1),且与副肿瘤性感觉神经元病和脑脊髓炎有关[1,5,7]。靶抗原表达高度局限于神经系统和肿瘤[2]。实际上,所有癌症类型都可导致副肿瘤性脑脊髓炎或其变异型(LE、脑干脑炎、脊髓炎)[1,2]。但是,约75%的患者其基础肿瘤是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这在纳入超过500例患者的4项大型病例系列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1,5,6,8]。由于这种肿瘤体积小,所以肿瘤通常在出现神经系统综合征时尚未诊断,且可能难以证实。这与大多数SCLC(超过60%)在诊断时已广泛转移的事实形成了鲜明对比。(参见“肺小细胞癌的病理生理学及分期”)脊髓炎—副肿瘤性脊髓炎是作为脑脊髓炎的一部分发生,通常伴SCLC 出现。这些患者常常出现感觉神经元病(即,后根神经节受累),且在他们的血清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中有抗-Hu抗体[1,2]。也有关于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描述。(参见“累及脊髓和后根神经节的副肿瘤综合征”)边缘叶脑炎—副肿瘤性和自身免疫性LE以急性或亚急性心境和行为改变、短期记忆问题、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和认知功能障碍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