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18世纪中叶,钱伯斯从中国回英国后撰文介绍中国园林,他主张引入中国的建筑小品。他的著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18世纪末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

从17世纪开始,英国把贵族的私园开放为公园。18世纪以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自此西方园林学开始了对公园的研究。

19世纪下半叶,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于1858年主持建设纽约中央公园时,创造了“风景建筑师”一词,开创了“风景建筑学”。他把传统园林学的范围扩大了,从庭园设计扩大到城市公园系统的设计,以至区域范围的景物规划。他认为城市户外空间系统以及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不是奢侈品。此后出版的克里夫兰的《风景建筑学》也是一本重要专著。

1901年美国哈佛大学创立风景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备的专业培训课程表,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开办这一专业。1948年成立国际风景建筑师联合会。

缩略表

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

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

公元十四世纪——伊斯兰园林的鼎盛印度莫卧儿园林

公元十五世纪——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

公元十五世纪后期——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

公元十七世纪——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

公元十七世纪末——法国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威

公元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

公元十八、十九世纪——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

公元十九世纪中叶——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大量花卉开始在经景观中运用公元十九世纪后期——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

二十世纪以来(一战以后)——现代流派的迭兴产生了现代园林

艺术形式

形式很多,大到一个景区,古代皇帝的园囿或皇家园林,小到一家一户的私家花园。园林虽然同建筑一样,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艺术门类,但园林的建筑是为了满足热门向往自然,享受自然美的需要,其审美欣赏功能相比建筑更加突出。

艺术特色

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是西方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虽然它们同属西方园林艺术体系,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但总体而言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外界影响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而且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等风格各异。西方园林的特点是讲求几何图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形式上整齐一律,均衡对称,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从而形成了欧洲大陆规则式的造园风格,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而且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等风格各异。西方园林的特点是讲求几何图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形式上整齐一律,均衡对称,一切都表现为一

种人工的创造,从而形成了欧洲大陆规则式的造园风格,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自然变化、曲折为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堪称世界上最精美的人工环境之一。上述两种造园风格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前者着眼于几何美或人工美,后者着眼于自然美。

各国的造园艺术

1、意大利的造园艺术

在欧洲古典园林中,意大利园林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价值。不管是其丰富多变的园林空间塑造,还是其独巨匠心的细部设计,都反映出耐人寻味的造园特质,而这种特质是其他欧洲国家的那些气势轩昂、规模庞大的皇家贵族园林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影响更为深远,在现在的欧洲园林设计中,依旧可以在许多地方找到意大利古典园林的痕迹。

意大利的造园艺术就是它的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造园艺术。巴洛克艺术号称师法自然,园林却更加人工化了,整座园林全都统一在单幅构图里,树木、水池、台阶、植坛和道路等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关系,都推敲得很精致,连道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的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很好的比例。因此说,意大利花园的美就在于它所有要素本身以及它们之间比例的协调,总构图的明晰和匀称。这与中国园林追求自然写意的风格有很大的差别。

法国的造园艺术在世界园林史上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7世纪60年代,法国宏大的规则式园林逐渐取代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开始盛行于欧洲大陆。通常所说的法国造园艺术指的是17世纪下半叶的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它的代表人物是昂德雷·勒瑙特亥,代表作品是孚一勒一维贡和凡尔塞的园林。

2、法国的造园艺术

法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时间正好与拉辛和莫里哀的戏剧,普桑和勒勃亨的绘画,勒伏和孟莎的建筑同时。它们的精神完全一致,那就是古典主义的精神。古典主义文化的基本特色是“伟大风格”。这个时期的法国园林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1)面积非常大

意大利的园林一般只有几公顷,而凡尔塞园林竞有670ha,轴线有3000m长。

(2)园林的总体布局像建立在封建等级制之上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图解

宫殿或者府邸统率一切,往往在整个地段的最高处,前面有笔直的林荫道通向城市,后面紧挨着它的是花园,花园外围是密密匝匝无边无际的林园,府邸的轴线贯穿花园和林园,是整个构园的中枢,在中轴线两侧,跟府邸的立面形式呼应,对称地布置次级轴线,它们和几条横轴线构成园林布局的骨架,编织成一个主次分明、纲目清晰的几何网络。

(3)花园的主轴线大大加强

它已不再是意大利花园里那种单纯的几何对称轴线,而成了突出的艺术中心。最华丽的植坛,最辉煌的喷泉,最精彩的雕像,最壮观的台阶,一切好东西都首先集中在轴线上或者靠在它的两侧。把主轴线做成艺术中心,一方面是因为园林大了,没有艺术中心就显得散漫,另一方面,它反映着绝对君权的政治理想,构园也要分清主从,像众星拱月一般。

3、英国的造园艺术

欧洲的造园艺术,有过三个最重要的时期:从16世纪中叶往后的100年,是意大利领导潮流;从17世纪中叶往后的100年,是法国领导潮流;从18世纪中叶起,领导潮流的就是英国。英国造园艺术可以说是西方艺术中的一个例外。

英国早期园林艺术,也受到了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影响,但由于唯理主义哲学和古典主义文化在英国的根子比较浅,英国人更崇尚以培根为代表的经验主义,所以,造园上,他们怀疑先验的几何比例的决定性作用。

进入18世纪,英国造园艺术开始追求自然,有意模仿克洛德和罗莎的风景画。到了

18世纪中叶,新的造园艺术成熟,叫做自然风致园。全英国的园林都改变了面貌,几何式的格局没有了,再也不搞笔直的林荫道、绿色雕刻、图案式植坛、平台和修筑得整整齐齐的池子了。花园就是一片天然牧场的样子,以草地为主,生长着自然形态的老树,有曲折的小河和池塘。18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渐渐兴起,在中国造园艺术的影响下,英国造园家不满足于自然风致园的过于平淡,追求更多的曲折、更深的层次、更浓郁的诗情画意,对原来的牧场景色加工多了一些,自然风致园发展成为图画式园林,具有了更浪漫的气质,有些园林甚至保存或制造废墟、荒坟、残垒、断碣等,以造成强烈的伤感气氛和时光流逝的悲剧性。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轴上依次排列,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在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在建筑文化的主题上,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基调,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我国的传统建筑是一种木结构体系,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抬梁式木构架。抬梁式木构架不仅可以组成一间、三间、五间乃至若干间的房屋,还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圆形、扇面、万字、田字及其他特殊平面的建筑,甚至可以构成多层的楼阁与塔等建筑,墙壁是起围护、分割作用的非承重构件。由于受到木材及结构本身的限制,形状及内部空间较简单。布局上,总是把各种不同用途的房间分解为若干幢单体建筑,每幢单体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与一定的“身份”,以及与这个“身份”相适应的位置。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表现在建筑结构本身的美化、建筑的造型及少量的附加装饰上。

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虽然在对待城市和处理宫殿、寺院、民居等建筑的布局上十分喜爱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的方法以求得整体的统一性,但却不像西方那样一味地为追求几何美而在园林中大量采用这种手法。脱胎于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中国园林建筑,形式多样,位置灵活,按使用上的需要,可把它们独立设置,也可用廊、墙等组合成为院落式的群体。建筑空间变化曲折、丰富多彩。在处理建筑、人、环境的关系时,儒家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园林建筑强调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传统的将建筑化大为小、化集中的大体量为分散的小体量的处理手法,非常适合于中国园林布局与景观上“山水为主、建筑为辅”的设计理念的需要。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强调“线型美”,园林建筑所采取的木质梁、柱,恰恰能适应这种“线”的艺术要求,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均讲究具有优美的轮廓线和天际线。

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料砌筑,墙壁较厚,窗洞较小,建筑的跨度受石料的限制而内部空间较小。拱券结构发展后,建筑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建造起了象罗马的万神庙等有

内部空间层次的公共性建筑物,建筑的空间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未突破厚重实体的外框。西方古典造型艺术强调“体积美”,建筑物的尺度、体量、形象并不去适应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着重在于强调建筑实体的气氛,其着眼点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建筑与雕塑连为一体,追求一种雕塑性的美。其建筑艺术加工的重点也自然地集中到了目力所及的外表及装饰艺术上。

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园林建筑取法于西方古典建筑,它把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幢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内,所追求的是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美。由于建筑体积庞大,因此很重视其立面实体的分划和处理,从而形成一整套立面构图的美学原则。

在园林布局上,黑格尔曾说:“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西方古典园林无论在情趣上还是构图上和古典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个原则。园林设计把建筑设计的手法、原则从室内搬到室外,两者除组合要素不同外,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西方传统园林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了解那遥远的灿烂文明,而且也会对理解今天的园林作品有所帮助,并可以启发思维,指导我们园林规划设计的实践。

以下言论主要是参考《西方园林》和《西方造园变迁史》,再加上本人的总结概括而来的,有偏颇或曲解原文本意之处,还望高手指出。希望大家也多多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提高。西方与东方的哲学观点是有很大不同的:东方崇尚“师法自然”,“君子比德”,“天人合一”,,,是对自然的敬畏的一种观点。而西方则要“改造自然”,与神力抗衡,体现人的精神意志,,,这又是对自然的支配的一种观点。而再深究起来,这些自然观的不同又是基于各自的地理条件,社会条件等的不同。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探讨我们已经在本版内作出了一个简单的概括。下面我们再来对西方传统园林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传统的西方园林以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为主。分别以规则形式和自然形式出现。而规则形式是西方较早出现的形式。这要追述到古埃及时期的造园了。

埃及的这些规则的形式,树木的栽植也都于他的地理条件有关。他地处尼罗河三角洲,气候炎热,缺少森林植被。因此人民对避暑十分在意,改造自然也就成为人们造园的初衷。规则式的造型,遮荫的树木,凉亭等成为造园的重要元素。

而与此同时,在西方存在的另一个文明古国--巴比伦王国,则是另一种造园样式。

古巴比伦所处的两河流域有着与古埃及完全不同的地理和自然条件。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茂密的森林广布,平原面积居多,狩猎曾是这里的最早的生产方式。。。。所有的这些就使得这里的人民热衷于一种山林的狩猎生活方式。于是造园就表现在堆叠土山土台,在山冈上建造神殿,大量植树造林,将动物圈养作为观赏等等。

而众所周知的“空中花园”更是体现了巴比伦当时先进的灌溉水平和建筑技术水平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爱琴海文化是希腊文化的前身,她主要由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所组成,反映在建筑上就是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柱式。

古希腊是一个众多小国组成的帮国,她的文化很多都与神话有关,相应的建筑和园林也就反映神话的内容就多一点。

为了战争和生产,奥林匹克运动会也相应诞生。大量的公共设施,运动健身项目被兴建。

这时期的哲学,数学也得到巨大发展,出现了苏哥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这样的先贤巨人。比例关系,整体协调,秩序严谨被认为是美学的标准。

伊斯兰园林(一)

伊斯兰文明是世界文化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伊斯兰文化影响下的造园,也是西方园林体系中的重要分支。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创立的,与其他宗教一样,他们进行了领土扩张,征服了曾经强大一时的波斯帝国。并继承了,波斯的优秀文明,并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相容和,创造出独特的新文明。

波斯帝国地处荒漠高原,干旱少雨,气候干燥炎热,水就成为造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种自然状况使得这里的人民发明了高超的灌溉技术,水从山上引下来,利用隧道进入各家各户,浇灌时,只灌溉植物根部,而不是漫灌--直到现在阿拉伯的灌溉技术也是世界领先的,就是有这样的历史原因的。

因为水很宝贵,水景也当然不能浪费太多水源。没有大的水渠,用盘式的涌泉,水池之间的明沟非常狭窄,一些地方的水几乎是一滴一滴落下的。

构图形式基本是几何形状的,并且阿拉伯人好像比较喜欢正方形和圆形,很多构图都是这两种图案的结合。

造园的题材也是取自他们的圣物《古兰经》中对于天国的描写。。。。

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又称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或巴洛克园林。她是由十七世纪后半页法国著名的造园天才勒诺特尔创造的造园形式。这种形式使法国摆脱了十六世纪以来模仿意大利造园风格的历史,并且放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这种造园样式在以后取代了意大利样式而几乎影响了整个欧洲的造园风格。

历史背景。从十五世纪来法国经历了英法战争和侵略意大利的战争,直到十六世纪末亨利四

世继位,法国得以休养生息,国力日渐强盛。到了路易十四时代法国进入及盛时期。这时的法国是高度中央集权的王权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称“朕即国家”拥有一切至高无上的权利。并且他大力支持资本主义工商业和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园林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文化保障。

勒诺特尔。提到法国园林就不能不提勒诺特尔,他是个造园的天才,是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自己创造了这样的园林形式,他不仅给后世留下了这恢弘,优美,严谨的古典主义园林,也为自己赢得了不朽的美名。1613年3月12日,勒诺特尔出生在巴黎一个造园世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宫廷造园师。他13岁起就师从巴洛克绘画大师伍埃学习绘画。并结识了许多当时的艺术家,这对他以后的艺术思想影响很大。1636年,勒诺特尔开始学习园艺,并与父亲一起从事园艺工作,同时他还学习建筑,透视法和视觉原理,还研究过笛卡儿的唯理哲学。他的成名作是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他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样式,使得这个花园成为法国园林艺术上划时代的作品。之后他主持修建了著名的凡尔赛宫苑,以及大量的皇家和贵族的园林。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样式。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最初的巴洛克时代,由布瓦索等人奠定基础;在路易十四时代由勒诺特尔大量实践,并形成风格;最后在18世纪初,由勒诺特尔的弟子勒布龙协助扎利埃完成《造园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理论的完全建立。

外国园林史笔记

外国园林史笔记 古代园林(4世纪以前) 古代埃及园林(前3200年—前1世纪) 古代巴比仑园林(前3500年—前5世纪) 古代希腊园林(前3000年—前1世纪) 古代罗马园林(前8世纪—4世纪) 古代埃及园林(前3200年—前1世纪) 1宅园:奈巴蒙花园Nebamon garden、麦利尔的宅园2圣苑:巴哈利神庙3墓园(灵园)卡纳克阿蒙神庙(太阳神庙) 古代巴比仑园林(前3500年—前5世纪) 1猎苑2圣苑3宫苑空中花园 古代希腊园林(前3000年—前1世纪) 杰出的哲学家(前5世纪),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宫廷庭园1阿尔喀诺俄斯王宫(前9—前8世纪)2宅园—柱廊园,前5世纪 公共园林1.圣林;2.竞技场:阿卡德米体育场,德尔斐体育场3学园:阿卡德莫斯学园,伊碧鸠鲁学园 实例:克里特·克诺索斯宫苑(Palace of Knossos) 说明早期希腊的宫苑文化和迷园的起源。 古代罗马园林(前8世纪—4世纪) 庄园1.劳伦提努姆别墅庄园2.吐斯库姆别墅庄园 宅园1.潘萨住宅2.维蒂住宅

宫苑1 哈德良山庄 公共园林浴场、剧场、广场 哈德良山庄1.面积大,建筑内容多。可称为宫苑。2.A处是海的剧场3.B处是运河4.C处是长方形的半公共性花园。5.D 处是珍藏艺术品的博物馆。 欧洲中世纪园林(5世纪—15世纪)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建都于拜占庭,西罗马都城留在罗马。 476年,西罗马灭亡。 基督教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11世纪以后,领主分封独立,城堡林立。 13世纪以后,火药使用,城堡失去防御作用。 寺院庭园 巴西利卡寺院前庭,实用性、装饰性,建筑围绕的中庭,圣·高尔修道院,9世纪, 坎特伯雷修道院,1165年,英国 城堡庭园 在王公贵族的庭院发展 11世纪以后,实用性庭园转变成装饰性和游乐性庭园 《玫瑰传奇》1230—1240年,法国寓言长诗 13世纪以后,比尤里城堡,

西方古典园林—发展及影响

西方古典园林—发展及影响 西方园林发展开端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说课讲解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萌芽与形成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社会和先秦奴隶时期及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建筑主要是以皇家及贵族的宫苑为主,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依托。春秋战国时期是萌芽时期的一个转折期,园林从商周时期娱神的“高台”形式转变成建筑群的形式,并且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建筑结构也变得相对清晰明了化,加之以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短暂的活跃期也使园林艺术在性质上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园林审美观初步形成。道路秦汉时期,园林则成为了帝王游乐生活的地方。这个时期的园林不仅在布局上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思想建造,并且在建造意境上也形成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如秦始皇为了达到长生不老,模拟蓬莱神话中的“一池三山”的布局形式建造园林,尽管这只是个人的意识行为,但这种性质却确定了山水园林的主体地位。 1、秦汉时期,私人园林也有发展,民间构住宅旁建造的小园林也是相当普遍的。在私人宅邸中,人们对庭院布置相当重视,庭院的绿化已经成为宅邸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先秦时期,造园行为已经初具规矩和规模,在原先以生存为目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娱乐、游戏及祭祀等建筑。这时期的园林大都设置了高台,其目的是为了通神明、察灾情等,但是后来随着园林中景致成分的提高,高台的游赏作用逐渐被强调了出来。 3、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先民们学会耕作,建立村落。这时候的园林更多的是为了遮蔽风雨,实用性意义更强。而这种以居住为目的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建园意识则是对于环境的改造,如栽花植树等。 二、转折期 转折期主要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三百多年的动乱时期里,各地大小政权分裂割据,都纷纷在自己的首都修建宫苑,这就形成了一个园林兴建的高峰期。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布局更趋规范化,南北中轴线的形式开始更加清晰化,贵族和贫民分割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一些功能性的建筑也与居住区分隔开。这时期私家园林也开始兴起,由于这时期盛行的山水田园风情,加上一些文人作诗来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所以私家园林在这时期主要以山水为主题,形成一种新的园林形式。寺庙园林也开始体现,并以很快的速度遍及了大江南北,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足以见寺庙建筑当时的兴盛程度。 政权的割据使得各国统治者纷纷兴建官苑,由于统治者的支持,造园活动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园林快速发展,思想的解放也促使园林艺术更上一层,在满足人们物质的同时,还注重精神上的享受。 1、战争的影响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变,否定了秦汉时期长生不老的人生观,取而代之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在园林中的具体体现则是寄情于山水,将士族的隐逸思想发展到园林中。 2、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艺术的各门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包括山水画、山水文学等,这些对园林的发展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结合让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也成为后世人文化人园林基本特征之一。 3、私家园林在这一时期基本普及。这时期私家园林是秦汉时期普遍的贵族府邸宅院和这时期文化士族的隐逸生活的基础上的发展,以山水为主题,形成一种新的园林形式。

西方园林发展史

西方园林发展史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沙漠居民把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 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政治学家在这里发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动设施。但这种颇似现代“文化休息公园”的公共园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古希腊民主政体的衰亡而逐渐消失。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例如德尔菲圣山( 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罗马别墅花园 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园林建造并非通常工匠的手艺可为,而是一种风雅的举动,除了物质的景观建筑外,园林的建造还包括诗文、楹联、匾额、绘画以及园林的陈设、鉴赏、游观等各项内容。中国古典园林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的古典园林又称山水园林,向以自然山水或写意山水著称,这一特殊风格,早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就已有了雏形。但若以地域划分,南北又有差异,北方视野开阔,故多筑高台以眺望;南方水泽密布,故常建轩阁以观景。综合来讲中国的古典园林从吴王姑苏台开始就奠定了山水相依、自然浑朴的格局,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几乎每朝每代都有特色鲜明的园林产生。本文就中国古典园林的发 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1 汉代园林 汉代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各种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园林艺术亦是如此。汉代不仅有汉武帝广袤壮观的皇家园林——上林苑,还有袁广汉、梁冀等富豪摹山范水的私家园林,但是由于一般的地主阶层和平民尚未将筑园提上议事日程,所以汉代园林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贵富们修造园林不仅为了游乐玩赏,而且还带有扩张地盘、开拓生产的目的,因此他们往往把园林建于郊野之地。如汉初文帝之子梁孝王刘武的兔园、东汉恒帝时外戚大将军梁冀以及袁广汉的园林,都占有方圆数十里的地面。就园林艺术而言,汉代各种园林强调对真实山水的利用和模仿。梁孝王的兔园有百灵山、落猿岩、雁池、凫渚;梁冀“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像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袁广汉则“垒石为山,聚沙成洲,引水

入园中,激水为波 潮。” 上林苑 汉代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而上林苑又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园林。上林苑位于长安之西,本属秦时旧苑,汉武帝刘彻扩建,南傍终南山,北滨渭水,华丽而庞大。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就此写有《上林赋》,详细地描述了上林苑的地理形胜、山谷水泉、宫阙楼阁、果木花卉及天子射猎之盛况。严格说来,上林苑与后世专供游赏的园林性质不尽一致,它的建造在相当程度上还存有早期园圃生产经营的目的。作为宫苑,它还供帝王田猎弋钓所用,因此园内珍稀动物、罕见植物不可胜数。但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汉代的园林建设尚未着力于景点的规划和景观建筑的修造,因此虽然有“重坐曲阁”、“步榭周流”,却并未细微发掘其园林功能的意义。然而,与以猎杀野兽飞鸟为趣、以纵情声色为乐的商纣王相比,汉武帝的上林苑毕竟增加了不少景观建筑和园林生活的内容,多少显示出对大好河山的依恋。这种完全凭借天然山水修建而成、或摹写真实山水的园林,有利于经济作物的生长,更有益于花木禽兽的生长繁殖,表现出当时园林较少观赏目的,更多自然经济性质的特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上林苑是中国古典园

美国近代园林对世界风景园林学科有何贡献

欧美园林的生态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英国风景园,其主要原则是:“自然是最好的园林设计师”。十九世纪奥姆斯特德的生态思想,使城市中心的大片绿地、林荫大道、充满人情味的大学校园和郊区、以及国家公园体系应运而生。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斯德哥尔摩学派”的公园思想,也是美学原则、生态原则和社会理想的统一。不过,这些设计思想,多是基于一种经验主义的生态学观点之上。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美国“宾西法尼亚学派”(Penn School)的兴起,为二十世纪景观规划提供了科学的量化的生态学工作方法。 这种思想的发展壮大不是偶然的。六十年代,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带来了急剧增加的污染,严重的石油危机对于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人类的危机”、“增长的极限”敲响了人类未来的警钟。一系列保护环境的运动兴起,人们开始考虑将自己的生活建立在对环境的尊重之上。 1969年,宾西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和区域规划的教授麦克哈格(I. L. McHarg)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一书,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轰动。这本书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大自然的特征,提出创造人类生存环境的新的思想基础和工作方法,成为七十年代以来西方推崇的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著作。麦克哈格的视线跨越整个原野,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大尺度景观和环境规划上。他将整个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地理学、地形学、地下水层、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都是重要的要素;他发明了地图叠加的技术,把对各个要素的单独的分析综合成整个景观规划的依据。麦克哈格的理论是将风景园林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高度,其客观分析和综合类化的方法代表着严格的学术原则的特点。方法对于大尺度的景观规划和区域规划有重大的意义,而对于小尺度的园林设计并没有太多实际的指导作用,也没有一个按照这种方式设计的园林作品产生。但是,当环境仍处在一个严重易受破坏的状态,麦克哈格的广阔的信息仍然在园林设计者的思想基础上,烙上了一个生态主义的印记,它促使关注这样一种思想:园林相当重要的不仅仅是艺术性布置的植物和地形;园林设计者需要提醒,他们的所有技巧都是紧密联系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 受环境保护主义和生态主义思想的影响,七十年代以后,风景园林设计出现了新的倾向。如在一些人造的非常现代的环境中,种植一些美丽而未经驯化的野生植物,与人工构筑物形成对比。还有,在公园中设立了自然保护地,为当地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一个自然的、不受人干扰的栖息地。如德国卡塞尔市的奥尔公园(Auepark),在这个1981年建造的120公顷的自然式休闲公园中,设置了6公顷的自然保护地,为伏尔达河畔的野生鸟类提供栖息场所。 4. 七十年代以来园林设计的新思潮 “后现代主义”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1、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5、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具有明式典型的网狮园殿春簃移植到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介绍苏州园林的成就,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之最 1、北京是皇家宫苑最多的地方,它在历史上曾为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都是清代建造的宫苑。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私家园林荟萃于江南,而苏州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4、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其总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是北海公园的9倍。 5、北京北海公园是最古老的皇家园林。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 6、山西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堂式古典园林 7、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 8、颐和园的长廊是最长的彩绘长廊。 9、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是 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18世纪中叶,钱伯斯从中国回英国后撰文介绍中国园林,他主张引入中国的建筑小品。他的著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18世纪末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史及当前发展动态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史及当前发展动态 1900年,哈佛大学设立了美国第一个风景园林专业(landscape architecture),标志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建立。而在我国,直到1951年,才真正建立起风景园林学科,下面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建立 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学科是于195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创办,名称是造园专业。由吴良镛先生和汪菊渊先生提议,梁思成先生支持,当时的高等教育部批准的,这在国际上也是设立的比较早的风景园林专业。 二、发展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风景园林领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从学科、学科名称、学术刊物、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风景园林师注册制度的酝酿等全方位地开始走向世界,全面与国际接轨。1983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建筑学会园林学会,并与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建立了通讯联系。1987年园林学会正式向建设部申请,要求参加IFLA组织,1989年底,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它是中国科协的组织部分,属国家一级学会。到1995年,中国风景园林师考试注册制度被纳入建设部工作计划。随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不断发展、完善、壮大,除北京林业大学外,全国各大农林院校纷纷建立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 三、波折 然而,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调整了当时的国家学科和专业目录,取消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使风景园林学科处于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当时,在工学类院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被算作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中的一部分,名曰“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从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在国家权威部门的学科或专业目录中就不复存在了。同时,在农学类学科中,有下属一级学科林学,内含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园林工程等部分,但没有属于工学类学科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因此,一些已经具有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的工科院校不得不停办这一专业;有些工科院校将原有的师资力量重新组合成立看似相近、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新的专业,如同济大学将风景园林专业改为旅游管理专业。 四、曙光 政府与国民都已深深地认识到目前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的尴尬现状。终于,在2005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布了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学位制度,建设部也将积极推进风景园林师注册制度的出台,恢复风景园林学科已刻不容缓。我们建议国务院学位办在今年进一步调整国家学科和专业目录时,恢复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并更名为风景园林学科,同时根据国际的成功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为构建人居环境科学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三位一体的完整的学科框架,将风景园林列为国家工学类的一级学科。 五、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必将朝着更加专业、更加国际化得方向发展。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今后我国园林专业教育仍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2、加强对各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与融合,扩大人才培养的知识面; 3、尽快建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注册机制。

世界园林史(西方园林和东方园林)

西方园林史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 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 家。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对于沙漠居民来说,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佾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 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 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原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政治学家在这里发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动设施。但这种颇似与现代“文化休息公园”的公共园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古希腊民主政体的衰亡而逐渐消失。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例如德尔菲圣山( 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罗马别墅花园 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这两类,别墅园的修建在郊外和城内的丘陵地带,包括居住房屋、水渠、水池、草地和树林。当时的一位官员和著作家的 Pliny 对此曾有过生动的描写:“别墅园林之所以怡人心神,在于那些爬满常春藤的柱廊和人工栽植的树丛;晶莹的水渠两岸缀以花坛,上下交相辉映。确实美不胜收。还有柔媚的林荫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研究讲解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研究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3、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 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4、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 天然山水园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皇家园林——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 私家园林——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 寺观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英国园林(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中国园林(感性的、主观的写意)同为风景式园林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尤其是人工造园,它是判断园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天人合一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 2、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3、园:种植树木的场地 以上为三个源头,视为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二、殷、周(最大的奴隶制国家) “贵族园林”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前半段为春秋、后为战国) 这时候的宫苑游观已经上升到主要地位,植物成为造园要素,建筑结合天然山水地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开始有了游赏为目的的水体。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两个都是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 三、秦 皇家园林的起源

世界风景园林发展史

世界风景园林发展史(实践篇) 工业革命和城市化(18世纪中叶)以前,西方园林学科的发展 造园时代: 欧美国家在18世纪中叶以前手工业时期,只有供皇帝使用的猎苑(Hunting Park)(相当于中国周文王之囿)、皇家营苑、王子或贵族的城堡园林、贵族的别墅(Villa),园林、寺庙园林、富裕阶层... 风景造园时期(Landscape Gardening) 18世纪中叶,欧洲发生工业革命,接着出现了城市化,城市居民厌倦了那种精雕细刻、修剪整形、中轴对称、了无生趣... 在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以后,西方园林学科的发展 奥姆斯特德与Landscape Architecture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环境规划设计学院劳莱教授(Prof.M.Laurie)在其著作《An Intrnduetion T 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与Landscape Architecture 美国是世界上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国家,早在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他虽然是在纽约宣誓就职的,但他深感美国的特...

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与Landscape Planning 1986年3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举办的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World Conference。n Education For Landscape Planning)明确阐述了关于Landscape Planning学科的含义: 在欧洲工业革命以前,中国造园艺术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古典哲学是人类文化的典范 国际大地规划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联合会(IFLA)的第一任会长和终生名誉会长英国杰列科爵士(SirG.A Jellicoe)曾经在1985/861FLA年报发表论文《伊甸园的探索》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在国都中心建设大园林的国家 全世界的文明古国,除了中国以外,从埃及、巴比伦、希腊、印度到罗马帝国,在城市中心,一般都是没有园林的... 中国的杭州与西湖是全世界最早、最美的园林城市(Garden City) 园林城市(Garden City)是令人类人居环境(ekistics)的最高理想。Garden City这个名词,是由西方人提出来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大自然’为原型进行园林创作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设计,不但埃及、巴比伦、希腊是整形几何式的,中国也不例外是整形几何式的。

轴线文化在西方园林发展中的变迁

轴线文化在西方园林发展中的变迁 1轴线文化 轴线是一条线,用于对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条轴线可能是一条路、林带、运河,也有可能是一条看不到却能处处感受的到的线,比如北京紫禁城的中轴线,伊斯兰花纹中的对称轴。而本文想要探讨的轴线文化,就是那条可能看的到也可能看不到的轴线,在西方园林中的体现与否。 通过对西方园林史中轴线文化的回顾与评价,我们看到每个园林的建造形式与当时人类社会文化和思潮的关系,理解到形式与思想之间的深刻联系。 2西方园林的轴线应用 2.1古埃及的园林 古埃及的园林的主要形式是私家庭园和附属于神庙的神苑、圣林以及陵园。根据平面图来看,古埃及园林都是几何形的,内部布局为轴对称结构。古埃及的原始几何形反映了一种世界观,它认为每个物体和每种存在都有其给定的场所,而这种场所是固定不变的。古埃及人的生死观也反映在陵园中,从现世通向死亡的不朽王国的灵魂路径,由一条直线式动态序列象征着,这是几何陵园中的轴线结构。如下图所示,当时的庭园已不复存在,但是从仅存下来的壁画可以看出当时的景象。 图2.1.1雷克马拉庭园中的葬礼

图2.1.2阿米诺菲斯三世时代某大臣府邸的庭园壁画

图2.1.3特鲁埃尔·阿马尔那的高僧麦利尔的府邸 2.2古罗马园林 罗马人征服希腊之后,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并加以发展,全国城镇规划和景观功利化取代了希腊人直觉的非理性规划,奠定了罗马人有序规划的基础。在奥古斯都时代,贵族们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奢侈的别墅,并将原来周围的农场发展为花园,成为建筑的明确延伸。这是古典主义的黄金时代,艺术是表达帝国权力的机器。 在被维苏威火山吞没的庞贝和赫库莱妮姆,景物构成了一个完全围合的景观,通过想象性的空间增加了自己的尺度。临喧嚣的街道一侧设有外窗,每幢住宅因场地不同而异,但通过轴线将开敞的和封闭的空间规划结合起来的原则始终没有变。乡村别墅中,建筑的轴线支配着巨大开敞花园的布局,形成统一有序的整体。

(一) 论述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XXXXXXXXX学院 (论文)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老师: 2010.11.8

论文 (一)论述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大致可以分成五个时期来概述。 一.中国园林的雏形—“囿” 从夏立国至秦统一,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时期里,孕育了中国的山水园林的胚胎—“囿”。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思想、文化艺术的丰富,从“囿”向苑发展。“囿”是人工隔离的自然环境,其中草木丰盛,鸟兽潜藏,主要提供人们的养育禽兽和狩猎的场所。“囿”大体具有三个特点: 1.:片地宽广。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左右, 2.工程浩大。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 3.人工设施增加。山于狩猎地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 要在“囿”内建寝殿屋宇。促成早起的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更为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其中以楚国的章华台、荆台,吴国的姑苏台最为著名。 二.中国园林的形成——苑 这种苑在秦汉时期到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著名的汉武帝的“上林苑”中,有“建章宫”,有“太液池”,“瀛州山”“方壶山”“蓬莱山”及“一池三山”周围数百里,盖起宫殿数十个,设置了“射熊馆”、“鹿观”、“虎圈观”等各种动物的圈观,并种植了各地送来的异树花木,是帝王的主要游猎场所。不过此时段处于中国园林发展初期,对于苑囿的布局布置,并无一定规划,仍较多地带有古“囿”的持猎趣味。建筑和山水的安排,也并不融洽有序,奇树异花的种 植,只是猎奇罗列,虽然它有了某些园林的性质,开启了日后造园的新生面。总的说,仍是处于自然发展的时期。 三.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主要时间段在魏晋朝到隋期间。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晕了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的模仿自然山水进而适当的加以概括、提炼、抽象化、典型化,开始在如何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方面有所探索。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的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游赏的内容主要是追求视觉景观学的享受,虽然已有迹象通过景观美来激发人们的寓情于景的感受,但毕竟尚处在简单、粗浅的状态。 四.中国园林的写意化 唐宋时期。它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的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至唐代出 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由于疆域的扩大、经济的发达、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和别的文化发展一样,园林发展中出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筑外,已注意到迭石造山,凿池引泉。布局关系也趋 于融洽,使之形成优美的环境,发挥了休憩、游赏,甚至宴乐之功能,一

园林景观发展史

《园林景观发展史》 摘要:文章主要是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的发展,以及中国封建社会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各个朝代的园林特点和发展趋势,隐逸文化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关系和对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封建社会;隐逸文化;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从上古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中国古典园林完成了一个高度的发展,虽然我们很难找到明清以前完整的园林作品,但我们仍可以举出无数记述来证明它历史的悠久。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甚至包括寺院园林、书院园林、陵墓园林等等,都深受封建社会形态的影响。 上古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开端,我国园林起源时间很早,而那时还没有形成封建社会,但它仍具有当时的鲜明特点。中国的先人有着对原始的崇拜,他们筑灵台以观天象;建灵沼,类似于现在园林中的池;建灵囿、苑林,来养禽兽、植物。但所谓上古园林”实际上还很勉强,因为在当时的文化中,还没单独辟出园林这一枝,以后就不同了。 页脚设定文章页数 从商代中期开始,建筑技术和建筑规划出现了明显的进步,所以进入封建社会后的园林的发展可以从这里谈起。原始崇拜的观念直到秦汉园林中仍时有显著的表现,然而另一方面,上古灵台灵沼之际那种沉郁神秘的原始压迫感却不再起主导作用。因为从这以前很久的周代开始,人们对鬼神的信仰程度就已有了不小的变化。艺术当然也要体现出殷周之际人们对鬼神态度的变化。所以,园林的性质由重在娱神转变到重在娱人。 春秋时“礼崩乐坏”的大局面既然对当时整个思想、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园林当然也不例外。各国诸侯竞修宫室苑台,以奢丽逸乐相高的时尚得以风靡。台榭苑囿的性质规模美学标准等与不久前相比,已大不相同了,几乎完成了享乐的手段。 春秋以后,园林以娱人为目的更成了基本的原则,此时园林与辟雍之类礼制建筑可能尚未分立,故仍在举行献囚、献功等国家重大仪式。但即使如此,这里仍时时充满了愜心的笑语和尽情的欢宴,而这些又无不是与宜人的宫苑景致联系在一起的。 不同时代园林中建筑的风格总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当时掌权人的宇宙观审美观的趋向,而这些在艺术中总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园林这种三维空间的艺术对物质手段的要求则更为具体。在中国文化初级阶段,很难发现它在后世具有的那种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的民族精神内涵。 秦汉宫苑之兴盛,这样大规模的造园活动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宫苑巨大的平面空间象征着帝国辽阔的版图,风格各异的宫苑集于咸阳象征着始皇囊括四海的气度,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建筑园林的象征性无疑是最辉煌的,而这正是秦代园林的特点。 在武帝刘彻时,汉代造园活动与汉代的国力同时达到极盛,西汉宫苑的代表——上林苑就是此时在秦旧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长安城的宫殿,仅长乐未央两宫就占了全城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再加上桂宫北宫和明光宫,宫殿所占的面积可能在全城总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 汉武帝时代的园林以其空前巨大的规模和新的建筑格局、山水组合形式,成为统一大帝国的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 发布时间:2006-4-14 14:37:00 中国园林有着三千年的历史,从殷商时代开始。各个时代的有各自的特色。 一、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萌芽期] 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囿”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囿”是园林的雏形,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景色。 二、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形成期] 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 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兴盛。 三、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成熟期]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宫苑园林在这时有很大的发展。由于南北方的园林得到交流,北方的宫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园演变,成为山水建筑宫苑。这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宫苑。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由于建园条件不同,可以分为以自然风景加以规划布置的自然风景园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园林。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由于建园条件不同,可以分为以自然风景加以规划布置的自然风景园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园林。唐宋写意山水园开创了我国园林的一代新风,它效法自然、高于自然、寓意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明清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所继承发展,成为我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 唐代的私家园林也很兴盛。唐代的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 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梁和西安洛阳两地。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西湖及其周围兴建园林之多不可胜数,其中皇家苑囿不下十处,其余则分属寺庙园林和朝贵们的私园。 四、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高峰期] 明代宫苑园林建造不多,风格较自然朴素,继

园林史-世界风景园林发展史

园林史世界风景园林发展史 工业革命和城市化(18世纪中叶)以前,西方园林学科的发展 造园时代: 欧美国家在18世纪中叶以前手工业时期,只有供皇帝使用的猎苑(Hunting Park)(相当于中国周文王之囿)、皇家营苑、王子或贵族的城堡园林、贵族的别墅(Villa),园林、寺庙园林、富裕阶层... 风景造园时期(Landscape Gardening) 18世纪中叶,欧洲发生工业革命,接着出现了城市化,城市居民厌倦了那种精雕细刻、修剪整形、中轴对称、了无生趣... 在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以后,西方园林学科的发展 奥姆斯特德与Landscape Architecture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环境规划设计学院劳莱教授(Prof.M.Laurie)在其著作《An Intrnduetion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与Landscape Architecture 美国是世界上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国家,早在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他虽然是在纽约宣誓就职的,但他深感美国的特... 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与Landscape Planning 1986年3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举办的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World Conference。n Education For Landscape Planning)明确阐述了关于Landscape Planning学科的含义:

在欧洲工业革命以前,中国造园艺术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古典哲学是人类文化的典范 国际大地规划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联合会(IFLA)的第一任会长和终生名誉会长英国杰列科爵士(SirG.A Jellicoe)曾经在1985/861FLA年报发表论文《伊甸园的探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在国都中心建设大园林的国家 全世界的文明古国,除了中国以外,从埃及、巴比伦、希腊、印度到罗马帝国,在城市中心,一般都是没有园林的... 中国的杭州与西湖是全世界最早、最美的园林城市(Garden City) 园林城市(Garden City)是令人类人居环境(ekistics)的最高理想。Garden City这个名词,是由西方人提出来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大自然'为原型进行园林创作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设计,不但埃及、巴比伦、希腊是整形几何式的,中国也不例外是整形几何式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造园'这个行业、专业和学科的国家 罗马帝国到公元117年,达到全盛时期,哈德良大帝才开始在城市郊区修建了哈德良山庄。 · 景观规划思想发展史 -------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在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的演讲 一、造园时代:造园术(Garden Craft) 、造园(Garden Making)、园林设计(Garden Design) 、造园艺术(Garden Art)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简述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简述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综合反映,在历史上却长期为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所占有享用。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之后今天已经被我们所继承和发展,而为我国广大人民所享用了。 为了能简要地说明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现根据历史文献和现存古代园林遗址的考察,循其明显的规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概述之。 (一)先秦及秦汉时期。此时期或可称为“白然时期”,是从“固”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旱在原始时代,当人类进人奴隶制社会,先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劝!渔猎,后来慢慢进化到种植定居,驯养了一些野生动物,比如猪、犬、羊等,种植了一些植物,比如禾、麦、稻、获等。这样就出现了圈养、圈种的有一定范围的地方,在甲骨文、糟文、金文中出现了“因、眺(囿)”“鉴、翻(圃),,等字,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有了从事农事、畜牧、手工业制作以及各种杂务劳动的专业奴隶阶层,在解决了生活的劳务后,奴隶主和帝王们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各种游乐戏嬉,其中包括“狩猎”活动。而那些被选择为狩猎地区的地方,一定是那些禽兽比较集中,山丘或林茂之地,水草丛生之处,这就是成为种植与株、圈养动物的“囿”。根据史料记载,从殷周到秦汉时期这种“囿”的存在和发展,大体具有三个特点: 1.:片地宽广。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上百里左右,如春秋楚庄王“筑层台……延壤百里,’; 2.工程浩大。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 3.人工设施增加。山于狩猎地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要 在“囿”内建寝殿屋宇。 这种最早期的“囿”到汉代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从汉代起它的名称也从古代的“囿”改称“苑”或“苑圈”了。著名的汉武帝的“上林苑”中,有“建章宫”,有“太液池”,周围数百里,盖起宫殿数十个,设置了“射熊馆”、“鹿观”、“虎圈观”等各种动物的圈观,并种植了各地送来的异树花木,如“核桃,,“紫纹桃”等等。不过此时尚处于中国园林发展初期,对于苑囿的布局布置,并无一定规划,仍较多地带有古“囿”的持猎趣味。建筑和山水的安排,也并不融洽有序,奇树异花的种植,只是猎奇罗列,虽然它有了某些园林的性质,开启了日后造园的新生面。总的说,仍是处于自然发展的时期。 (二)唐宋时期。它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的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至唐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由于疆域的扩大、经济的发达、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和别的文化发展一样,园林发展中出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筑外,已注意到迭石造山,凿池引泉。布局关系也趋于融洽,使之形成优美的环境,发挥了休憩、游赏,甚至宴乐之功能,一是绘画技术的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的互相促进,如南朝梁·张僧怒擅长画山水,能“咫尺之间便觉万里之遥”,画家所提炼的构图、排列、层次和色彩,极大地丰宫了造园技巧,而且有的画家,自己就是一个杰出的造园专家,如诗人王维设计营建的“辆川园”。 中国园林形成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大家所熟知的宋徽宗营建的“良岳”,也就是《水浒传》里“花石纲”的来历。这个御花园,山水美秀、林木畅茂,迭石树峰,又有宫殿亭阁,高低错落,迭山凿池,别出胜景,可称为唐宋时期中国古典园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