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二苯甲酰

过氧化二苯甲酰
过氧化二苯甲酰

过氧化二苯甲酰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苯基乙二醛化学品英文名 benzoyl peroxide;

Benzoyl superoxide;

Diphenylglyoxal peroxide

分子式 C14H10O4 相对分子质量 242.24

(2)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过氧化二苯甲酰 94-36-0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5.2类有机过氧化物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刺激及致敏作用。进入眼内可造成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受撞击、摩擦,遇明火或其他点火源极易爆炸。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漱口,饮足量温水。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干燥状态下非常易燃,遇热、摩擦、振动或杂质污染均能引起爆炸性分解。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与强酸、强碱、硫化物、还原剂、聚合用助催化剂和促进剂如二甲基苯胺、胺类或金属环烷酸盐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遇大火切勿轻易接近。在物料附件失火,需用水保持容器冷却。禁止用砂土压盖。

(6)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露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用雾状水保持泄漏物湿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露:用惰性、湿润的不燃材料吸收泄漏物,用洁净的非火花工具收集于一盖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待处理。大量泄露:用水湿润,并筑堤收容。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

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碱类、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时以水作稳定剂,一般含水30%。库温应保持在2~25℃。应与还原剂、酸类、碱类、醇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 PC-TWA(mg/m):5

美国(ACGIH)TLV-TWA(mg/m3):5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隔绝式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9)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细粒,微有苦杏仁气味

PH值无意义熔点(℃)103~108

沸点(℃)分解(爆炸)相对密度(水=1)1.3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燃烧热(KJ/mol)-6855.2

临界压力(Mpa)2.57 辛醇/水分配系数 3.46

闪点(℃)80 引燃温度(℃)80

爆炸下限(%)无资料爆炸上限(%)无资料

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醇类,溶于丙酮、苯、二硫化碳、氯仿等主要用途用作聚合反应催化剂,用于油脂的精制、蜡的脱色、医药的制造等。

(10)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不稳定

禁配物强还原剂、酸类、碱、醇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摩擦、震动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二氧化碳、苯甲酸、苯、苯甲酸苯酯

(11)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7710mg/kg(大鼠经口)

刺激性家兔经眼:500mg(24h),轻度刺激

(12)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

好氧生物降解(h):24~168

厌氧生物降解(h):96~672

非生物降解性

光解最大光吸收波长范围(nm):235~275

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h):51~510

生物富集性 BCF:250(理论)

(13)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处置。与不燃性物料混合后,再焚烧。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14)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2045 铁危编号 52045

UN编号 3102;3104;3106;3107;3108;3109

包装类别Ⅰ类包装

包装标志有机过氧化物

包装方法整车运输:装入螺纹口玻璃瓶,旋紧瓶盖,再装入坚固木箱,箱内用不燃材料填塞妥实,每箱净重不超过30kg,每瓶净重不超过5kg;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钢板厚0.5m,每桶净重不超过50kg);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外普通木箱。零担运输: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钢板厚0.5mm,每桶净重不超过50kg),桶外加花格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露、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

防器材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看、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车速要加以控制,避免颠簸、震荡。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15)法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危险化学品名录。

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过氧化苯甲酰的基本性质和保存方法; (2)掌握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过氧化苯甲酰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03~106 摄氏度,溶于乙醚、丙酮、氯仿和苯,易燃烧,受撞击、热、摩擦是会爆炸。常用的过氧化苯甲酰由于长期的保存部分分解了因此在用于聚合前要进行精制,通常采用重结晶法,在结晶过程中温度过高会爆炸,注意控制温度。 过氧化苯甲酰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药品:过氧化苯甲酰(2.5g)、氯仿(10mL)、甲醇(25+2.5mL)。 仪器:烧杯(100mL×2)、玻璃棒、布氏漏斗、漏斗、天平、棕色瓶 四、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与现象分析 步骤(1): 室温下在100ml 烧杯中加入2.5gBPO 和10ml 氯仿,慢慢搅拌,使之溶解; 现象:[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呈现白色混浊状] 分析:[BPO极易溶于氯仿,但部分杂质不溶]

步骤(2): 用普通漏斗过滤溶液,滤液中直接滴入25ml 甲醇中,静置片刻后放入冰箱降温; 现象:[1、滤液为无色透明液体;2、加入甲醇后静置片刻,有白色针状晶体析出; 3、放入冰箱中一段时间后,析出大量晶体] 分析:[1、不容杂质被除去;2、甲醇和氯仿可以互溶,但甲醇对BPO的溶解度大概只有氯仿的3%,氯仿挥发后,开始析出晶体3、降温能降低BPO的溶解度,使之大量析出] 步骤(3): 将上一步骤的溶液用布氏漏斗抽滤,用2.5ml甲醇洗1 次,抽干; 现象:[抽滤后部分晶形被破坏,但绝大多数仍保留着较短的针状结构] 分析:[洗涤是为了使烧杯壁上因溶剂挥发而析出的少量晶体不至于浪费掉,造成产率下降] 步骤(4): 将所得产品烘干称重,并保存于棕色瓶中(实际操作为抽滤后保存于纸袋中) 分析:[BPO是强氧化剂,很不稳定。受热、见光、摩擦都易导致分解] 六、实验产物拍照 七、实验思考与讨论分析 (1)为什么BPO 需要精制? 答:BPO 做为聚合反应的引发剂,BPO 的纯度、量的多少对聚合物的聚合度和分子量有决定性影响,而常用的过氧化苯甲酰因为本身性质极不稳定,长期的放置后,会发生部分分解了,因此在用于聚合前一定要进行精制。 (2)本实验重结晶中为什么选择甲醇和氯仿?

有机合成题1[1]

合成题 1、由苯和苯酚合成: N O 2N N OH 2、.由甲苯合成: CH 3NO 2 3、由苯和乙醛合成: N CH 3 4、由丙二酸二乙酯,甲苯及其它试剂合成: CH 2CHCH 2OH CH 3 5、由甲苯合成: CH 2CH 2NH 2 6、以甲苯和乙醛为原料合成: N C H 3CH 3 7、以丙二酸二乙酯和三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COOH 8、由苯、苯甲醛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O 由苯、苯甲醛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O 9、由丙烯醛合成2,3-二羟基丙醛。 10、由苯酚及三个碳以下的有机物合成: CH 2CH 2CH 3 OMe 11、以环己醇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O O O O 12、由苯酚和不超过三个碳的化合物合成: OH OMe OH 13、由环己醇合成: Br Cl Cl 14、由硝基苯合成4,4′-二溴联苯。 15、由甲苯和丙二酸二乙酯合成: OH O 16、.由苯合成1,2,3-三溴苯。 17、用邻苯二甲酰亚胺和甲苯为原料合成: NH 2 CH 2 18、用苯胺为原料合成:

Br Br Br 19、由甲苯合成2-溴-4-甲基苯胺。 20、由丙二酸二乙酯和三个碳的有机物合成环丁基甲酸。 21、由苯合成4,4′-二碘联苯。 22、以苯为原料,经重氮盐合成: NO 2 Br Br 23、由苯甲醛和苯乙酮经羟 醛缩合反应制备(CH 2 ) 3 24、由苯甲醛和苯乙酮制备 O 25、由制备COOH 26.用丙二 酸二乙酯制备Ph Ph COH O 27、由OH 合成 OH Br 28、由CH 3 合成 CH 3 NO 2 Cl 29、以乙酰乙酸乙酯和不超过五个碳的化合物为原料 合成CH3 O 30、以苯甲醛和苯为原料合成: 31.由 H C H 3 合成 D C H 3 CH 2 CHC O 3

过氧化(二)苯甲酰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过氧化二苯甲酰 化学品英文名称:benzoyl peroxide 企业名称:莱芜市莱城区永福化工厂 企业地址:莱芜市莱城区高庄办事处鄂庄村北 邮编:271100 电子邮件地址:lwyf666@https://www.360docs.net/doc/3213215009.html, 传真号码:0634-6040398 企业应急电话:0634-6040206 技术说明书编码:LKX001---2007 生效日期:2011-12-20‘ 国家应急电话:0634-11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过氧化二苯甲酰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0. 过氧化二苯甲酰 73±2% 94-36-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5.2类有机过氧化物。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 健康危害:本品食入对呼吸道、喉、肺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刺激及致敏作用,进入眼内可造成伤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遇热,磨擦,震动或杂质污染均能引起爆炸性分解。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的流动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担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水或大量生理盐水彻底清洗至少15分钟。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的室外,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干燥状态下易燃,遇热,磨擦,震动或杂质污染均引起爆炸性分解。 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与强酸,强碱,硫化物,还原剂,聚合用助 催化剂和促进剂如二甲苯胺,胺类或金属烷酸盐接触会剧烈反应。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用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不得穿化纤服,建议穿防火毒服,消防靴,戴自给式呼吸器。 每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 触泄露物,小量泄露,用惰性,潮湿的不燃材料混合吸收,大量泄露, 用水湿润,与有关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堆积建议操作人员戴自给式呼吸 器,穿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禁止吸 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稳定剂。储存于通风、低温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库温不宜超过30℃。包 装密封。禁止与还原剂、易燃物(硫、磷、酸、木炭等) 及其他有机物混贮,不宜久存,以免变质。配备相应品 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 物。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有机合成题

专题总结------有机合成题 一、引言 1.设计合成路线的3个指标 (1)途径简捷;(2)原料易得;(3)总产率高。 2.设计合成路线的步骤和方法 (1)分析目标分子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切断” ①化合物的类型分析目标化合物是哪一类(如酯、醛、酮、醇、醚)。例1:用简单的原料合成 分析: 解: 例2:由简单化合物合成 分析:

②碳架分析碳链是开链还是环状,是增长还是缩短,碳架是脂环、芳环还是杂环。 例:从乙烯、丙烯合成正辛烷 分析: 解: ③分子的立体构型 例:从乙烯、丙烯合成顺-4-辛烯、反-4-辛烯 分析: (2)选择廉价、易得的原料 例:用简单的化合物合成

分析: 解: (3)注意基团保护例1: 解: 例2:由甲苯制备 解: 例3:完成转化

(保护酮羰基) 解: 例4: 完成转化 (保护醛基) 解: 二、增长碳链的方法(形成碳-碳键的方法) 1.亲核取代 (1)卤代烃氰解——制多一个碳的羧酸 (增加一个C的羧酸) 例:由丁二烯合成己二酸。 解: (2)卤代烃与炔化钠反应

例:由乙烯、丙烯制正辛烷。 (3)三乙负离子与卤烃反应——制甲基酮 (4)丙二负离子与卤烃反应——制取代乙酸 2.亲核加成 (1)格氏反应 (2)醛、酮加氰氢酸 (3)羟醛缩合 (4)Perkin反应 (5)Knoevenagel反应 (6)Reformasky反应——制β羟基酸(酯) (7)Claisen酯缩合反应 (8)Michel加成 3.芳环上亲电取代

4.其他方法 (1)环化加成 例:由丁二烯合成己二酸。 (2)重氮盐放氮 (3)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制多一个碳的羧酸 例: (4)Skraup合成法——制喹啉类化合物 见“专题总结Ⅲ”中“四、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

实验一 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高 分 子 化 学 实 验 报 告 实验一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过氧化苯甲酰的基本性质和保存方法. (2)掌握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单体是指在聚合反应中用以形成聚合物的低分子物质。在聚合反应中,单体的纯度非常重要,有时数量级仅仅为10-4~10-6 的杂质存在也会大大影响聚合反应进程和产物的质量。因此,在反应前检验所用单体的纯度,并采取相应的纯化措施常常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常用的过氧化苯甲酰由于长期的保存部分分解了因此在用于聚合前要进行精制。 过氧化苯甲酰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为170 ℃(分解),溶于乙醚、丙酮、氯仿和苯,易燃烧,受撞击、热、摩擦会爆炸。过氧化苯甲酰的提纯常采用重结晶法。通常以氯仿为溶剂,以甲醇为沉淀剂进行精制,精制后产品放在棕色瓶中,保存于干燥器中。过氧化苯甲酰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 过氧化苯甲酰只能在室温下溶于氯仿中,不能加热,因为容易引起爆炸。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药品:3g过氧化苯甲酰、15ml氯仿、30ml甲醇。 仪器:200ml烧杯2个、布氏漏斗、玻璃棒、纱布、滤纸。 四、实验装置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

1、该试验中温度过高时会发生爆炸,因此注意控制温度; 2、因氯仿极易挥发,在过滤时应快速过滤; 3、切勿将甲醇加入到滤液中。 七、产率计算 实际产量:1.30g 产率:w=( 1.30 / 3.00 )*100%=43.33% 八、问题讨论 (1)为什么 BPO 需要精制? 答:在聚合反应中,单体的纯度非常重要,有时数量级仅仅为10-4~10-6 的杂质存在也会大大影响聚合反应进程和产物的质量。而常用的过氧化苯甲酰由于长期的保存部分分解了,.因此,在反应前检验所用单体的纯度,并采取相应的纯化措施常常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使用过氧化苯甲酰

使用过氧化苯甲酰 如果您是十几岁的青少年,那么您肯定迫不及待想要摆脱痤疮的困扰。如果您是成年人,则不敢相信自己又有痤疮了。幸运的是,过去20年中痤疮治疗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您不再需要忍受痤疮之苦了。 人的面部、胸部和后背皮肤中分布着成千上万的皮脂腺。事实上,面部中间每平方厘米有皮脂腺多达300个。这些皮脂腺的作用是产生油(皮脂)来润滑皮肤。皮脂腺产生的油通过细小的导管(滤泡)到达皮肤表面。 有时,皮脂、细菌和皮脂腺管内壁脱落的死亡皮肤细胞会堵塞皮脂腺管,从而形成痤疮。在本文中,您将全面了解痤疮:成因、治疗和预防。首先,让我们对痤疮有个整体认识。 定义 痤疮是一种皮肤病,外表上看,从隆起的小肿块到丘疹和大的囊肿都有。痤疮非常普遍,80%的人在一生的某一阶段都会患有某种痤疮。 成因 尽管关于痤疮的成因有好几种理论,但权威人士一般认为痤疮是青春期荷尔蒙变化的副产品。荷尔蒙(尤其是男性荷尔蒙睾酮)的产生,会增加并刺激皮肤中的皮脂腺产生皮脂(一种油性分泌物)。皮脂腺产生的多余油脂大部分可以通过毛囊离开皮肤。有时候,油会堵住这些管道,形成粉刺(堵塞的毛囊)。粉刺是造成痤疮最初肿块的原因。 如果粉刺开口于皮肤表面,就称为黑头粉刺。黑头里含有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细菌和皮肤表面聚积的皮肤组织。如果粉刺在皮肤表面闭合,则称为白头粉刺。堵塞的毛囊可能内部破裂,将里面的物质释放到周围组织中。这个过程会引起炎症反应,为痤疮创造条件。 细菌在痤疮形成中的作用还不明确。细菌的作用可能是使皮脂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释放有很大刺激性的化合物:脂肪酸。而这又可能引起炎症,使皮肤更容易受到感染。

权威人士认为饮食对痤疮没有影响。单单改变饮食不能治愈痤疮;对某种食物的过敏反应也不会导致痤疮。然而,避开某些食物(尤其是巧克力和脂肪),似乎能改善某些痤疮。 成人患痤疮也很普遍。以下是一些危险因素: 激素。对于女性来说,怀孕、月经周期改变、更年期和避孕药都会造成荷尔蒙水平波动,从而导致痤疮发作。对于有些女性来说,低剂量的口服避孕药可以改善痤疮病情;而对于另一些女性来说,只会加重痤疮。如果您的痤疮伴随月经不调,那您需要看医生,看这二者是否都由异常的荷尔蒙水平引起。 压力。皮肤科医生认为高度压力会影响荷尔蒙水平,从而导致痤疮发作。 化妆品。涂抹浓厚的含油化妆品会阻塞毛孔并引发痤疮。 职业环境。如果您是一个机械师,或在当地快餐连锁店的深油炸锅前工作,您的脸部就可能受到油气的侵袭,其中一些可能导致痤疮。工作场所的诸多化学物也可能导致痤疮。 某些药物。有些药物(如治疗癫痫的苯妥英钠和治疗躁郁症的锂)会导致痤疮。 症状 痤疮造成隆起的肿块,最常发生于面部、颈部、背部、胸部和肩部。严重的时候,还会形成充满脓液的囊包,破裂时会流出液体。这些肿块可能伴有疼痛和瘙痒。这些症状可能是痤疮,也可能是皮肤对化妆品或药物等物质起了其他反应。 由于青春期是痤疮发作的原因之一,因此这种病症常见于十几岁的青少年。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 班级:B1201 姓名:康丽霞 学号:1511120106

1 分子结构 2 基本信息 3物性数据 1. 性状:无色液体,有芳香味。 2. 沸点(oC,101.3kPa):181 3. 熔点(oC,酮式):-39 4. 熔点(oC,烯醇式):-44 5. 相对密度(g/mL,25/4oC):1.02126 6.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4.5 7. 折射率(20oC):1.4194 8. 黏度(mPa·s,25oC):1.5081 9. 闪点(oC,闭口):84.4 10. 燃点(oC):295 11. 燃烧热(KJ/mol,25oC):3162.7 12. 比热容(KJ/(kg·K),24.5oC,定压):1.92 13. 临界温度(oC):400 14. 电导率(S/m,25oC):1×10-7 15. 蒸气压(kPa,40~41oC):0.27 16. 热导率(W/(m·K),30oC):0.1558 17.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25℃时在水中溶解12%;水在乙酰乙酸乙酯中溶解4.9%。

18. 相对密度(20℃,4℃):1.0282 19. 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 :251.4 20. 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3228.5 21. 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561.77 4 存储方法 1.应远离火源置阴凉通风处贮存。 2.本品用铝桶包装,桶盖密封性要好,贮于阴凉通风处,防火。按易燃有毒化学品规定贮运 5 合成方法 1. 双乙烯酮与乙醇酯化法双乙烯酮和无水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得乙酰乙酸乙酯粗品。再经减压精馏得成品。 2.乙酸乙酯自缩合法由两分子乙酸乙酯在金属钠存在下自缩合而得。 2. 由乙酸乙酯在乙醇钠存在下缩合后蒸馏而得。 由双乙烯酮与无水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酯化后减压蒸馏而得。 3. 工业上普遍采用的制备方法是双乙烯酮和无水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得乙酰乙酸乙酯粗品,再经减压精馏得成品。 内按配比加入乙醇和硫酸,搅拌加热,当温度升至82℃时,开始滴加双乙烯酮,酯化温度不得超过130℃。继续回流到反应温度不再变化且酯化液无双乙烯酮时结束反应。将料液温度降至120℃以内,在控制回流比1∶1的条件下去除低沸物,当低沸物不再馏出时,提高真空度至86.6kPa,继续去除低沸物,当塔顶温度升至100℃以上时,再提高真空度至97.3 kPa,蒸馏出成品,含量大于97%。 也可用乙酸乙酯自缩合反应。 将250g金属钠加入4240mL乙酸乙酯中,开始反应很慢,需在水浴上温热,一旦反应开始就十分猛烈,需进行冷却。回流反应后蒸馏回收乙酸乙酯。加入

过氧化二苯甲酰

过氧化二苯甲酰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苯基乙二醛化学品英文名 benzoyl peroxide; Benzoyl superoxide; Diphenylglyoxal peroxide 分子式 C14H10O4 相对分子质量 242.24 (2)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过氧化二苯甲酰 94-36-0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5.2类有机过氧化物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刺激及致敏作用。进入眼内可造成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受撞击、摩擦,遇明火或其他点火源极易爆炸。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漱口,饮足量温水。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干燥状态下非常易燃,遇热、摩擦、振动或杂质污染均能引起爆炸性分解。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与强酸、强碱、硫化物、还原剂、聚合用助催化剂和促进剂如二甲基苯胺、胺类或金属环烷酸盐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遇大火切勿轻易接近。在物料附件失火,需用水保持容器冷却。禁止用砂土压盖。 (6)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露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用雾状水保持泄漏物湿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露:用惰性、湿润的不燃材料吸收泄漏物,用洁净的非火花工具收集于一盖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待处理。大量泄露:用水湿润,并筑堤收容。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

实验二--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二--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二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制备乙酰乙酸乙酯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Claisen酯缩合反应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2、熟悉在酯缩合反应中金属钠的应用和操作; 3、复习无水操作和液体干燥; 4、了解减压蒸馏的原理和应用范围,认识减压 蒸馏的主要仪器设备,并初步掌握减压蒸馏仪器的安装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含有α-H的酯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能和另一分子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β-酮酸酯,这类反应称为Claisen酯缩合反应。乙酰乙酸乙酯就是通过这个反应制备的。 反应式: 2CH3CO2C2H5 Na+[CH COCH2 CO2C2H5]- COCH2 CO2C2H5 + NaOAc CH 反应机理:

CH 3COC 2H 5O +OC 2H 5CH 2COC 2 H 5O +C 2H 5OH 3COC 2H 5O CH 2COC 2H 5 O +CH 3C O OC 2H 5 CH 2COC 2H 5O CH 3COCHCOOC 2H 5 Na 3CH 3COCH 2COOC 2H 5 + CH 3COONa 其催化剂是乙醇钠。因为金属钠和残留在乙 酸乙酯中少量乙醇(少于3%)作用后就有乙醇钠生成。乙酰乙酸乙酯的生成是经过如下一系列平衡反应: C 2H 5OH + Na→C 2H 5ONa +2 1H 2 随着反应的进行,也不断地生成了醇,所以 反应就能不断地进行下去,直至金属钠消耗。乙酸乙酯中总是含有少量乙醇副产物,所以此对反应有利。但如果作原料的酯中乙醇的含量过大时,对反应也是不利的。因为Claisen 酯缩合反应是可逆的,β-酮酯在醇和醇钠的作用下可分解为两分子酯,使产率降低:

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过氧化苯甲酰的基本性质和保存方法; (2)掌握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过氧化苯甲酰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03~106 摄氏度,溶于乙醚、丙酮、氯仿和苯,易燃烧,受撞击、热、摩擦是会爆炸。常用的过氧化苯甲酰由于长期的保存部分分解了因此在用于聚合前要进行精制,通常采用重结晶法,在结晶过程中温度过高会爆炸,注意控制温度。 过氧化苯甲酰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药品:过氧化苯甲酰(2.5g)、氯仿(10mL)、甲醇(25+2.5mL)。 仪器:烧杯(100mL×2)、玻璃棒、布氏漏斗、漏斗、天平、棕色瓶 四、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与现象分析 步骤(1): 室温下在100ml 烧杯中加入2.5gBPO 和10ml 氯仿,慢慢搅拌,使之溶解; 现象:[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呈现白色混浊状] 分析:[BPO极易溶于氯仿,但部分杂质不溶] 步骤(2): 用普通漏斗过滤溶液,滤液中直接滴入25ml 甲醇中,静置片刻后放入冰箱降温; 现象:[1、滤液为无色透明液体;2、加入甲醇后静置片刻,有白色针状晶体析出;3、放入冰箱中一段时间后,析出大量晶体] 分析:[1、不容杂质被除去;2、甲醇和氯仿可以互溶,但甲醇对BPO

的溶解度大概只有氯仿的3%,氯仿挥发后,开始析出晶体3、 降温能降低BPO的溶解度,使之大量析出] 步骤(3): 将上一步骤的溶液用布氏漏斗抽滤,用2.5ml甲醇洗1 次,抽干; 现象:[抽滤后部分晶形被破坏,但绝大多数仍保留着较短的针状结构] 分析:[洗涤是为了使烧杯壁上因溶剂挥发而析出的少量晶体不至于浪费掉,造成产率下降] 步骤(4): 将所得产品烘干称重,并保存于棕色瓶中(实际操作为抽滤后保存于纸袋中) 分析:[BPO是强氧化剂,很不稳定。受热、见光、摩擦都易导致分解] 六、实验产物拍照 七、实验思考与讨论分析 (1)为什么BPO 需要精制? 答:BPO 做为聚合反应的引发剂,BPO 的纯度、量的多少对聚合物的聚合度和分子量有决定性影响,而常用的过氧化苯甲酰因为本身性质

邢其毅有机合成复习题及其解题提示

有机合成复习题及其解题提示 1.由不多于5个碳的醇合成: H HO 解:这是一个仲醇,可由相应的格氏试剂与醛加成而得: CH 3CH 2OH CH 3CHO(A)K 2Cr 2O 7/H + CH 3CH 2CH 2CH 2CH 2OH CH 3CH 2CH 2CH 2CH 2Br CH 3CH 2CH 2CH 2CH 2MgBr TM PBr 3 Mg/Et 2O i.A ii.H 3O 2.由乙醇为唯一碳源合成: H OH O 解:乙醇作为乙醛的来源,进而得到丁醛,经羟醛缩合得到产物: CH 3CH 2OH CH 3CHO CH 3CH=CHCHO CH 3CH 2CH 2CHO TM 题目的解法参见第一题,即自己来完善所需要的条件!考试中这样写是不可以的!以下同! 3.由三个碳及以下的醇合成: O OH 解:叔醇来自酯与格氏试剂的反应,但首先要保护酮的羰基,否则格氏试剂先要对酮的羰基加成,得不到预期的产物: CH 3OH CH 3I CH 3MgI (A) OH OCH 3 OCH 3 Claisen 酯缩合

O OH OMgI O O NH 4Cl H 2O 缩醛和镁盐同时水解 4.由苯及其他原料合成: Ph OH 提示:由苯基格氏试剂与丙酮加成。关键是要自制苯基格氏试剂,一般应该从溴苯来制备苯基格氏试剂。 5.由乙醇及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 OH 解:要注意红色虚线所示的两端碳数是相等的。以下给出逆合成,正合成由学生自己完成: OH O MgBr 2CH 3CHO + OH CH 3CH 2MgBr +CH 3CHO CH 3CH 2Br CH 3 CH 2OH OH O H O 6.由乙醇合成: OH 提示:本题需要由乙醇经氧化等步骤合成乙酸乙酯,而后与乙基格氏试剂加成来合成。 7.由苯及两个碳的试剂合成: Ph Ph OH 解:这里涉及到格氏试剂与苯乙酮的加成;格氏试剂要用到环氧乙烷来在苯环上增加两个碳:

过氧化苯甲酰

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 一、简介: 过氧化苯甲酰(BenzoylPeroxide,BPO)白色或淡黄色细炷,微有苦杏仁气味。是一种强氧化剂,极不稳定,易燃烧。当撞击、受热、摩擦时能爆炸。加入硫酸时发生燃烧。主要用途:合成树脂的引发剂。面粉、油脂、蜡的漂白剂,化妆品助剂,橡胶硫化剂。过氧化苯甲酰能对面粉起到漂白和防腐的作用,过氧化苯甲酰已经安全性评估,同时对面粉的漂白和防腐也有很积极的作用,也有研究认为对人体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外观与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细炷,微有苦杏仁气味分子量:242.23 熔点:103℃(分解)溶解性:微溶于水、甲醇,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二硫化碳等密度:相对密度(水=1)1.33 稳定性:稳定 二、过氧化苯甲酰的主要作用 1.后熟作用 新生产的小麦粉粘性大,缺乏弹性和韧性,用来做面点特别是面包类食品时效果不好,容易出现不起个儿、皮色暗、易塌陷收缩、组织不均匀等情况,但经过一段时间贮藏后,小麦粉及其制品的品质会得以改善和提升,这种现象称为小麦粉的“后熟”。小麦粉利用空气中的氧可以完成自然后熟,一般需要3-4周时间,如果采用自然后熟就会直接影响小麦粉生产企业的生产运营。BPO被添加到新磨的小麦粉中后,可以在1-2d内促进小麦粉加速完成后熟进程,大大缩短了小麦粉后熟时间和存储周期。 2.漂白作用 新生产的小麦粉色泽为白色或略带浅黄色,小麦粉显色主要是因为含有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物质。类胡萝卜素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前者占10%,后者占90%。类胡萝卜素色素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双键,并构成一个较大的共轭体系,共轭双键是一种发色基团。BPO被添加到小麦粉中后,在空气和酶的作用下水解,放出活性氧,并氧化小麦粉中类胡萝卜素的共轭双键,改变发色基团的结构,使色素含量减少,小麦粉白度增加。 3.防止霉变(防腐抑菌)作用 小麦粉在从生产加工到流通及贮存等诸多环节中,都可能会遇到霉菌等微生物污染。在潮湿环境里,可能还会受到其它杂菌污染。BPO可氧化小麦粉中的类胡萝卜素,最终生成的苯甲酸则残留在小麦粉中。而苯甲酸是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和苯甲酸钾的有效成分,对小麦粉有杀菌防虫作用,有利于小麦粉的储存。

有机化学10-12章醛酮羧酸练习题答案学习资料

有机化学10-12章醛酮羧酸练习题答案

醛、酮及羧酸习题一、命名与写结构式(若为立体异构体,需表明构型,10分)1. CH3 C OH H C COOH H 2.COCH2CH2CH3 反-4-羟基-2-戊烯酸 1-苯基-1-丁酮 3. O H3C 4. CH3C OCH2 O CH3C2 O 间甲基苯甲酰氯乙二醇二乙酸酯 5.COCH3 Cl 6.CHO CH3 对氯苯乙酮 5-甲基-2-萘醛7. δ-戊内酰胺 8. 肉桂酸 NH O CH CHCOOH 9. 乙丙酐 10. 马来酸CH3CH2C O O CH3C O C HOOC C COOH H H 二、选择题(30分) 1、不能与FeCl3溶液显色的化合物有:B A、乙酰乙酸乙酯 B、3,3-二甲基-2,4-戊二酮 C、苯酚 D、2,4-戊二酮 2、下列试剂中能区别苯甲醛和苯乙酮的是:C A、FeCl3溶液 B、2,4-二硝基苯肼溶液 C、Tollens试剂 D、Fehling试剂 3、下列化合物中,最易水解的是:A A、乙酰氯 B、乙酸酐 C、乙酰胺 D、乙酸乙酯 4、苯甲酰丙酮既能与FeCl3溶液显色,又能与羰基试剂作用,是由于分子中存在: D A、羰基 B、α-H C、同分异构 D、互变异构 5、下列化合物分子量相近,其沸点最高的是: C

A 、正丁烷 B 、正丙醇 C 、乙酸 D 、正丙胺 6、下列化合物中,与RMgX 反应后,再酸性水解能制取伯醇的是:D A 、CH 3CH 2CHO B 、CH 3COCH 3 C 、C 6H 5COCH 3 D 、HCHO 7、已二酸加热后的产物是:B A 、一元羧酸 B 、环酮 C 、酸酐 D 、内酯 8、下列化合物中最易烯醇化的是:D A 、乙酰丙酮 B 、乙酰乙酸乙酯 C 、苯甲酰乙酸乙酯 D 、苯甲酰丙酮 9、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B A 、甲酸 B 、乙二酸 C 、乙酸 D 、碳酸 10、下列化合物既能发生碘仿反应又能与NaHSO 3加成的是:B A 、 B 、 C 、 D 、 11、在乙酰乙酸乙酯中加入溴水,反应最终产物是:B A 、 B 、 C 、 D 、 12、Claisen 酯缩合反应经常用来制备:D A 、β-羟基酯 B 、γ-羟基酯 C 、δ-羟基酯 D 、β-酮酸酯 13、LiAlH 4可将CH 2=CHCH 2COOH 还原为:C A 、CH 3CH 2CH 2COOH B 、CH 3CH 2CH 2CH 2OH C 、CH 2=CHCH 2CH 2OH D 、CH 2=CHCH 2CHO 14. 下列化合物中最难还原的是: C A 、 B 、 C 、 D 、 15. 属于酚酸的化合物是:C A 、草酸 B 、乳酸 C 、水杨酸 D 、琥珀酸 三、是非题(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于保护醛基的反应是羟醛缩合反应。× 2、具有α-H 的醛、酮既能发生碘仿反应又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 3、酸性依乙二酸 > 甲酸 > 乙酸 > 碳酸 > 苯酚的次序减弱。 √ 4、羧酸的钠盐或钾盐都易溶于水。 × 5、ClCH 3CH 2COO -的碱性较CH 3CH 2COO ->弱。√ 6、苯乙酮与氢氰酸能发生亲核加成,生成相应的加成产物。× 7、醛、酮、羧酸分子中的α-H 同样活泼,均易被卤素取代。× 8、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反应的机理为亲核加成。× 9、R 3CCH 2CHO 是能进行Cannizzaro 反应的醛的通式。× 10、Tollens 试剂不能氧化丙醇,但能将乳酸氧化成丙酮酸。√ CCH 3O CH 3CH 23O CH 3CH 23OH C H O BrCH 222H 5 O O CH 2CCHCOC 2H 5O O Br CH 3C OH CHCO 2C 2H 5Br CH 3C Br OH CH 2CO 2C 2H 5CH 3COCl CH 3COOC 2H 5CH 3COOH CH 3CONH 2

苯甲酰甲酸及其酯的合成

[2] K lauke E,Grohe K.V erfah ren zur herstellung von2,42 dich lo ro252fluo r2benzoylch lo rid[P].D E:3142856,19832052 11. [3] Gramm aticak is P.Contributi on a l‘etude de l‘abso rp ti on dans l‘ultravi o let moyen et le visible des arylam ines isom eres et de leurs derives N substitutes[J].Bull Soc Ch i m F rance,1951, 2202226. [4] 王树良,戴桂元,史达清.卤素取代甲苯的合成及其在Co (OA c)22M n(OA c)22N aB r催化下的液相氧化反应[J].应用化学,1996,13(2)∶41244. Syn thesis of2,42D ich lo ro252fluo ro to luene XU Cheng2Zh i, ZEN G W ei, Q I U Zhao2Juan (D ep t.of O rg an ic Che m istry,S hang ha i M ed ica l U n iversity,S hang ha i200032) ABSTRACT:2,42D ich lo ro252fluo ro to luene w as syn thesized from m2to lu idine by acetylati on,ch lo rina2 ti on and hydro lysis to affo rd2,42dich lo ro252to lu idine hydroch lo ride fo llow ed by diazo tizati on and Sch ie2 m ann fluo rinati on reacti on in64.6%overall yield. Key W ords:2,42dich lo ro252fluo ro to luene;fluo roqu ino lone;syn thesis 文章编号:100128255(2001)0120033202 苯甲酰甲酸及其酯的合成 Syn thsis of Benzoylfor m ic Ac id and Its Esters 张永华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37) ZHAN G Yong2H ua (D ep t.of Che m istry,Cap ita l N or m a l U n iversity,B eij ing100037) 中图分类号:O625.51+1 文献标识码:B 苯甲酰甲酸(1)又称苯乙酮酸,是防治脑血栓和高血压药物的中间体[1~3]。其甲(乙)酯是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药物奥芬溴铵的中间体[4]。1属Α2酮酸,容易氧化、脱羧、脱酮基,制取比较困难。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有扁桃酸微生物发酵氧化或苯乙炔经二氧化硒氧化[5,6]。也有用乙酸钯催化碘苯双羰基化反应制备的报道[7]。本文参考有关文献[8],应用相转移催化技术,在碱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苯乙烯合成1,产率较好。酯化反应如用硫酸作催化剂,容易造成1的分解,降低产率。本文用T i O2 SO2-4固体超强酸(制法见文献[9])作催化剂合成1的甲酯、乙酯,操作简单,产率好。反应式如下 : 1  1a:R=CH3 1b:R=C2H5 收稿日期:1999204216 修回日期:2000208211 作者简介:张永华(1948),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有机中间体的合 成、天然高分子的改性。 T el:010********* 实验部分 苯甲酰甲酸(1) 苯乙烯(17m l,0.15m o l)、水(200m l)、氢氧化 钠(3g)和氯化甲基三辛基铵(0.3g),混合、搅拌、 溶解。加热到50°C,将高锰酸钾(60g,0.38m o l)分 批投入反应瓶中,温度不超过60°C。加毕,反应10 m in,冷却,过滤。用水(40m l)分2次洗涤固体,抽 干。滤液与洗涤液合并,用盐酸酸化至pH2~3,析出 沉淀苯甲酸,过滤,弃去。滤液用氯化钠盐析,用乙酸

过氧化二苯甲酰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过氧化二苯甲酰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二苯基乙二醛 化学品英文名称:benzoyl peroxide;benzoyl superoxide; diphenylglyoxal peroxide 分子式:C 14 H 10 O 4 分子量:242.2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No. 过氧化二苯甲酰94-36-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5.2类有机过氧化物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刺激及致敏作用。进入眼内可造成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受撞击、摩擦,遇明火或其他点火源极易爆炸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20-30分钟。如有不适合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0-15分钟。如有不适合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漱口,饮足量温水。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干燥状态下非常易燃,遇热、摩擦、震动或杂质污染均能引起爆炸性分解。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与强酸、强碱、硫化物、还原剂、聚和用助催化剂和促进剂如二甲基苯胺、胺类或金属环烷酸盐接触会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遇大火切勿轻易接近。在物料附近失火,须用水保持容器冷却。禁止用沙土压盖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勿使用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用雾状水保持泄漏物湿润。尽可能切断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惰性、潮湿的不燃材料吸收泄漏物。用洁净的非火花工具收集于一盖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待处理。大量泄漏:用水润湿,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有限制性空间。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过氧化苯甲酰MSDS.doc

过氧化苯甲酰MSDS.doc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 化学品英文名称:benzoyl peroxide;benzoyl superoxide 分子式:CHO 相对分子量:242.24 1410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过氧化苯甲酰 94-36-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5.2类有机过氧化物。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刺激及致敏作用。进入眼内可造成 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受撞击、摩擦,遇明火或其他点火源极易爆炸。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20-30min。如有不适合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0- 15min。如有不 适合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 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漱口,饮足量温水。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干燥状态下非常易燃,遇热、摩擦、震动或杂质污染均能引起爆炸性分解。 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与强酸、强碱、硫化物、还原剂、聚和用助催化剂和促进 剂如二甲基苯胺、胺类或金属环烷酸盐接触会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遇大火切勿轻易接近。在物料 附近失火,须用水保持容器冷却。禁止用沙土压盖。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 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勿使用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 材、纸、油等)接触。用雾状水保持泄漏物湿润。尽可能切断泄漏物。小量泄漏: 用惰性、潮湿的不燃材料吸收泄漏物。用洁净的非火花工具收集于一盖子较松的塑

过氧化二苯甲酰msds

过氧化二苯甲酰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苯基乙二醛 化学品英文名称:benzoyl peroxide;benzoyl superoxide;diphenylglyoxal peroxide 分子式:C14H10O4 分子量:242.2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CAS号 过氧化二苯甲酰94-36-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5.2类有机过氧化物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刺激及致敏作用。进入眼内可造成损害。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受撞击、摩擦,遇明火或其他点火源极易爆炸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20-30分钟。如有不适合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0-15分钟。如有不适合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漱口,饮足量温水。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干燥状态下非常易燃,遇热、摩擦、震动或杂质污染均能引起爆炸性分解。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与强酸、强碱、硫化物、还原剂、聚和用助催化剂和促进剂如二甲基苯胺、胺类或金属环烷酸盐接触会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遇大火切勿轻易接近。在物料附近失火,须用水保持容器冷却。禁止用沙土压盖。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勿使用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用雾状水保持泄漏物湿润。尽可能切断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惰性、潮湿的不燃材料吸收泄漏物。用洁净的非火花工具收集于一盖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待处理。大量泄漏:用水润湿,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有限制性空间,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试防尘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碱类、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两起过氧化苯甲酰爆炸的启示

两起过氧化苯甲酰爆炸的启示 在河南,曾发生过两起过氧化苯甲酰爆炸事故,一次在许昌制药厂,一次在郑州的一家食品添加剂厂。把这两起事故联系起来看,它给人们的启示有如下两点,一是由于行业所限,信息渠道不畅,尽管近在咫尺,也没能很好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故发生;二是因专业所限,对生产工艺和产品危险性的无知导致事故。 两起事故的经过 两厂产品的主要成份都是过氧化苯甲酰,属甲类易燃易爆物质,遇明火、磨擦、撞击会发生爆炸。其原料之一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也属甲类易燃易爆物质。 许昌制药厂的爆炸发生在1991年12月6日下午2时15分,该厂一分厂干燥器内的过氧化苯甲酰发生化学分解强力爆炸,死亡4人,重伤一人,轻伤2人。 这个厂的最终产品是用于对面粉进行改良的增白剂,因主要配入药品过氧化苯甲酰是危险化学物品。为避免外购运输中发生危险,便自己生产。但生产过氧化苯甲酰的原料是苯甲酰氯和双氧水,这些原料也如同过氧化苯甲酰一样,是危险化学品。尽管自己生产,免除了外购过氧化苯甲酰的运输危险,但双氧水的运输危险仍然存在,而且使生产最终产品多了若干个危险环节。这显然是为了安全的不安全决策。 出事前两天,也就是1991年12月4日8时,工艺车间干燥器烘干第五批过氧化苯甲酰105公斤。按工艺要求,需干燥8个小时,至下午停机。化验室取样分析后认为,含量不合格,需再次干燥。次日9时,将不合格的过氧化苯甲酰装进干燥器再次干燥。不料全天停电,没法启动干燥器。6日上午8时,当班干燥工马某对干燥器进行检查后,由干燥工苗某和化验工胡某同去锅炉房通知司炉工杨某送热气,又到制冷房通知王某开真空,后胡苗二人回到干燥房。9时左右,张某喊胡某去化验。下午2时停抽真空,在停抽真空后15分钟左右,干燥器内的干燥物过氧化苯甲酰发生化学爆炸,共炸毁车间上下两层5间、粉碎机1台,干燥器1台,固定干燥器内蒸汽排管在屋内向南移动约3米,外壳撞到北墙飞出8.5米左右,楼房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一年半以后,郑州又发生同样物质的爆炸,而死亡人数却是前一次的近7倍。1993年6月26日,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家食品添加剂厂的7吨多过氧化苯甲酰发生爆炸,导致27人死亡,33人受伤。爆炸发生在16时15分左右,随着一声巨响,一股黑烟夹着火球腾空而起,在空中形成一团黑色的蘑菇云,猛烈的气浪和冲击波,冲倒了厂房和院墙,随即被气浪掀起的砖头瓦块以及遇难者残肢断腿从天而降,浓烟散尽、尘土落定后,3700多平方米的建筑已成平地,相邻的企业也因此受灾。 幸存的员工们望着这一片废墟惊呆了,他们在现场找到27名遇难者的残骸,其中有订货的客户、该厂的厂长和一些具有高学历的员工,还救起了33名伤员。27名遇难者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8岁。其中有5位青年农民,他们头一天来厂干活,就遭此横祸,可谓惨不忍睹。 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 许昌制药厂过氧化苯甲酰爆炸前,第一分蒸汽阀门没关,第二分蒸汽阀门差一圈没关严,显示第二分蒸汽阀门进汽量的压力是0.1MPa。据此判断,干燥工马某、苗某没有按照《干燥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