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专题训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专题训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专题训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一、选择题(共44分)

2017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雨水通过强大的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将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下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海绵公园”可以①降低雨水地表流速、缩短汇流时间②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③渗、滞、蓄、净、用、排各系统单独运行,与其他系统没有衔接④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海绵公园”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调节a B.调节c C.增加f D.增加d

“屋顶花园”是指在屋顶以绿化的形式建设花园。

下图为“屋顶花园”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一个城市若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将会

A.减小风速,增加灰霾天气的出现频率B.增加承重,缩短房屋的寿命C.截留雨水,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D.增大空气湿度,使城市雾日增多

4.依据水循环原理,下列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的城市是A.深圳B.温州C.大连D.酒泉

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区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

A.物质迁移功能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C.能量交换功能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6.“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

A.降水环节 B.蒸发环节C.径流环节 D.下渗环节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3 000 mm。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 080~1 590 m)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 mm,全年蒸发量1 261 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据此完成7~8题。

7.苏木吉林湖A.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B.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C.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D.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

8.研究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原因是湖区A.多阴雨天气B.植被茂盛C.风速较小D.海拔更高

下图为近几年影响青藏高原上某较大湖泊面积的要素及变化图。读图完成9~11题。

9.影响近几年青藏高原该湖泊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温逐渐降低B.湖泊蒸发减弱C.降水量逐渐增大D.径流注

入量增大

10.该湖泊面积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A.荒漠化增速变

缓B.生物多样性减少C.水土流失加剧D.区域沙尘暴爆发

11.若该湖泊位于黄河的上游,则黄河

A.发生凌汛现象减少B.年径流量会增加C.中游航运能力提高D.下游地下水补给增加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云南元阳(图a)哈尼梯田主要种植水稻,总面积约100万亩,分布在海拔600~2 000米之间的山坡上,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的垂直景观结构(图b)。当地的生产生活顺应自然规律:重视对森林的保护,仅允许在人工林放牧及间伐取材(对过密的林木进行疏化采伐,并留下一定高度的带芽树桩);同时梯田长年泡水且利用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入田实现自然施肥。

图a

图b(1)阐述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8分)

(2)分析当地雨季实施自然施肥的原因。(6分)

(3)分析间伐对涵养水源的有利影响。(4分)

(4)随着人口的增加,当地水资源利用变得紧张。为节约用水,有

人建议改水田为旱地,但遭到反对。请说明理由。(8分)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艾比湖位于准格尔盆地海拔最低处,有博尔塔拉河、奎屯河、精河三条河流直接汇入。研究表明,近60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三条补给河流的径流总量呈增加趋势,但艾比湖的入湖流量和湖面却不断减小,周边盐场增多。下图为艾比湖的位置和水系图。

(1)结合艾比湖湖岸线变化,推测其湖底坡度特点。(4分)

(2)分析艾比湖流域径流总量增加,而湖面却不断缩小的原因。(8分)

(3)请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湖泊面积缩小产生的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1.D 根据材料可知: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延长汇流时间;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

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渗、滞、蓄、净、用、排等各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

2.A 由图可知a为地表径流,c为将雨水暂时储存于地下;f为水汽输送,d为大气降水。“海绵公园”可调节地表径流,将雨水收集、储存于地下。

3.C “屋顶花园”在增加绿化面积的同时,截留了部分雨水,减少了城市地面径流,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植物能净化空气,减少灰霾天气;植物蒸腾作用增强,空气湿度增大,城市热岛效应减弱,雾日会减少;“屋顶花园”对房屋寿命影响不大。

4.D 酒泉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蓄排水层和保湿层起不到多大作用。

5.A “四不用”农场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物质迁移功能,不仅是水体的迁移,还有水中所含的养分等的迁移。

6.C “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使水流沿设定的方向,循环运动。

7.D 由图可知,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基本相等,所以输入与输出基本相等,即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

8.C 湖泊位于沙漠东南部,四周被海拔一千多米的沙山环抱,削减风速,减少蒸发。

9.D 图中气温、蒸发、降水量等因素的变化趋势稳定,径流量变化趋势不稳定,明显增大。影响近几年青藏高原该湖泊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径流注入量增大,湖泊面积增大。

10.A 该湖泊面积增大,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荒漠化增速变缓。

11.B 若该湖泊位于黄河的上游,湖泊面积增大,黄河的补给水源增大,则黄河年径流量会增加。

12.(1)当地地处热带,水田长年泡水,蒸发、蒸腾旺盛;(2分)大量水蒸气沿山坡上升,在高海拔地区形成降水;(2分)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并逐级灌溉(补给)水田;(2分)水田滞留水流增加下渗,补给地下径流,水田多余的水最终汇入江河。(2分)

(2)当地雨季(夏季)高温多雨,为水稻的生长旺季,对肥料需求量大;(2分)高山森林区枯枝落叶、牲畜粪便积累丰富,村寨生活污水、有机废物排放量大;(2分)经雨水冲洗,形成肥沃水流,汇入梯田满足水稻生长需要。(2分)

(3)间伐可以疏化过密林木,增加林木通风采光,有利林木生长,提高涵养水源功能;(2分)间伐后的根系保存完好,带芽树桩还能萌发新枝,仍具有涵养水源能力。(2分)(4)改水田为旱地,将减少当地水域面积,减少蒸发、蒸腾水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用水矛盾;破坏梯田景观,减少旅游收入;可以通过节约用水、建设水塘等储水设施等方法,满足用水。(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13.(1)湖底的西北部、西南部坡度较小(或西部坡度较小);(2分)东北部、东南部坡度较大(或东部坡度较大)。(2分)

(2)艾比湖属于内流湖,入湖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和少量降水补给;(2分)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和降水增加,导致流域内径流总量增加;(2分)随着河流沿岸人口增多、耕地面积扩大,水资源消耗加剧,导致入湖水量减少;(2分)艾比湖湖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湖面不断缩小。(2分)

(3)湖面缩小导致周围地区更加干旱,蒸发加剧,荒漠化不断加重和土地盐碱化不断加重;(2分)湖床裸露,增加了新的沙源,沙尘暴天气频繁;(2分)周围地区温差加大;(2分)湖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植被减少,大风日数增多等。(2分)

水资源平衡分析报告

水资源平衡分析 国家投资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了提高耕地质量,绝大多数都规划了灌溉工程。为此,这样的项目区地形图灌区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平衡分析。 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包含着水质、水量和水位等方面内容,水位的来用水平衡分析比较简单,经过对地形与取用水位相互关系的分析,结合取水工程的设置,划定出自流区和扬水区(扬程大小)即可。这里侧重讨论水量平衡分析的内容。 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是根据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的,这两个过程是逐年变化的,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先确定用哪个年份的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平衡计算,这个特定的水文年份叫设计典型年,简称设计年,而设计年又是根据灌溉设计标准确定的。 一、灌溉设计标准 选择设计年所依据的标准称为灌溉设计标准。它综合反映了水源对灌区用水的保证程度,关系到灌溉工程的规模、投资和效益。 国标(GB50288-99)规定,设计灌溉工程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南方小型水稻灌区的灌溉工程也可按抗旱天数进行设计。 (一)灌溉设计保证率 1.定义: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用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它综合反映了用水和

来水两方面的情况。 将多年(长系列)的年灌溉用水量按大小顺序排列,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并绘制年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在此曲线上选用的频率值即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值。 如灌溉设计保证率P=80%,则表示频率P=80%对应的灌溉用水量出现的机会为P=80%,意味着每百年中有80年这样的年灌溉用水量可以得到保证,只有20年供水不足或中断,换一种说法(用重现期的语言)就是相当于平均每五年出现一次(五年一遇)供水不足或中断的情况。 2.灌溉用水保证率的确定 ①国标(GB50288-99)规定: 注:1、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大值;作物经

水库调洪计算试算法

水库调洪演算试算法 一、水库调洪计算的任务 入库洪水流经水库时,水库容积对洪水的拦蓄、滞留作用,以及泄水建筑物对出库流量的制约或控制作用,将使出库洪水过程产生变形。与入库洪水过程相比,出库洪水的洪峰流量显著减小,洪水过程历时大大延长。这种入库洪水流经水库产生的上述洪水变形,称为水库洪水调节。水库调洪计算的目的是在已拟定泄洪建筑物及已确定防洪限制水位(或其他的起调水位)的条件下,用给出的入库洪水过程、泄洪建筑物的泄洪能力曲线及库容曲线等基本资料,按规定的防洪调度规则,推求水库的泄流过程、水库水位过程及相应的最高调洪水位和最大下泄流量。 若水库不承担下游防洪任务,那么水库调洪计算的任务是研究和选择能确保水工建筑物安全的调洪方式,并配合泄洪建筑物的形式、尺寸和高程的选择,最终确定水库的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调洪库容及二种情况下相应的最大泄流量。若水库担负下游防洪任务,首先应根据下游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下游河道安全泄量、坝址至防洪点控制断面之间的区间入流情况,配合泄洪建筑物形式和规模,合理拟定水库的泄流方式,确定水库的防洪库容及其相应的防洪高水位;其次,根据下游防洪对泄洪方式的要求,进一步拟定为保证水工建筑物安全的泄洪方式,经调洪计算,确定水库的设计洪水位与校核洪水位及相应的调洪库容。 二、水库调洪计算基本公式 洪水进入水库后形成的洪水波运动,其水力学性质属于明渠渐变不恒定流。常用的调洪计算方法,往往忽略库区回水水面比降对蓄水容积的影响,只按水平面的近似情况考虑水库的蓄水容积(即静库容)。水库调洪计算的基本公式是水量平衡方程式:

t t t t t t V V t q q t Q Q -=?+-?++++1121121)()( (3-1) 式中: t ?——计算时段长度(s ); 1,+t t Q Q ——t 时段初、末的入库流量(m 3/s ); 1,+t t q q ——t 时段初、末的出库流量(m 3 /s ); 1,+t t V V ——t 时段初、末水库蓄水量(m 3 )。 当已知水库入库洪水过程线时,1,+t t Q Q 均为已知;t t q V ,则是计算时段t 开始的初始条件。于是,式中仅11,++t t q V 为未知数。必须配合水库泄流方程q =f (V )与上式联立求解11,++t t q V 的值。当水库同时为兴利用水而泄放流量时,水库泄流量应计入这部分兴利泄流量。假设暂不计及自水库取水的兴利部门泄向下游的流量,若泄洪建筑物为无闸门表面溢洪道,则下泄流量q 的计算公式为: 1 11 2gh mBh q ε= (3-2) 式中: ε 侧收缩系数; m 流量系数; B 溢洪道宽; h 1 堰上水头。 若为孔口出流,则泄流公式为: 2 2 2gh q μω= (3-3) 式中: μ 孔口出流系数; ω 孔口出流面积; h 2 孔口中心水头。 由式(3-2)或(3-3)所反映泄流量q 与泄洪建筑物水头h 的函数关系可转换为泄流量q 与库水位Z 的关系曲线q =f (Z )。借助于水库容积特性V =f (Z ),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

2水文 2.1流域概况 ××水库位于××西南方向,坝址高程1760m,径流面积0.78km2,主河长1.6km,平均坡降为88‰,流域平均高程1880m,径流量条形状。 ××水库属珠江水系西洋江流域源头支流,地处珠江流域与红河流域的分水岭上。河流自北向南,在坝址下游500m向西转,进入溶洞,流入其龙得河,又通过地下暗河进入头河,汇入西洋江,流域水系分布详见《××水库水系图》。 ××水库流域地处中低山区,森林种类较多,主要分布有灌木、杂草、杉木等植物,目前,森林林植被完好,覆盖率在80%以上,径流内有少量的泉点出露,来水主要靠地表径流。 2.2气象特性 西洋江流域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太平洋和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影响,5~10间湿热多雨,水量充沛,其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5%左右,此期间又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冬季,受周围山脉作屏障作用,阻滞北方冷空气的入侵,使本流域干燥,凉爽少雨(11—4月),据××县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46.00mm,蒸发量(d=20m)为1637.6mm,多年平均气温为16.7℃,极高最高气温为36.7℃,最低为-5.5℃。多年无霜期为306天,雨季相对湿率82%,绝对浊率19.9hp a,旱季相对湿度76%,绝 页脚内容22

对湿度10.8hp a。以上结果表明,流域具有气候温和,降水量年际变化小,年内分配均匀,集中程度高,干湿分明的特点。该气候特点决定了径流由降水补给,径流与降水规律一致。 2.3年径流分析 拟建的××水库坝址附近属无测水文气象资料地区,水库设计年径流量根据其地理位置及气候成固相似性的特点,采用查径流深等直线图和移用西洋街(二)站径流模数两种方法分析,再作综合论证后取值。 2.3.1移西洋街(二)站径流模数法 西洋街(二)站属国家基本水文站,观测内客有水位、流量、降水、蒸发,观制面积2473km2。该站有1964—2001年的流量统计系列,且该系列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统计年限满足规范要求,用适线法将该径流系列进行频率计算,矩法初估参数,取倍比系数C5=2.5C V,计算结果如表2-1 页脚内容22

【专题训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专题训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一、选择题(共44分) 2017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雨水通过强大的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将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下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海绵公园”可以①降低雨水地表流速、缩短汇流时间②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③渗、滞、蓄、净、用、排各系统单独运行,与其他系统没有衔接④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海绵公园”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调节a B.调节c C.增加f D.增加d “屋顶花园”是指在屋顶以绿化的形式建设花园。

下图为“屋顶花园”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一个城市若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将会 A.减小风速,增加灰霾天气的出现频率B.增加承重,缩短房屋的寿命C.截留雨水,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D.增大空气湿度,使城市雾日增多 4.依据水循环原理,下列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的城市是A.深圳B.温州C.大连D.酒泉 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区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

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一、水循环环节和类型 二.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连接了四大圈层: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 2.各种水体不断更新,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3.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影响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5.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五、河流的补给方式 雨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永久性积雪融水补给 湖泊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六、水量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其收入水量等于支出水量和区域内蓄水变量之和。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例1、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 mm。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 mm。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例2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2)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第五章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第一节分析计算的原则与方法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按现状(基准年)和近期、远期三个水平年进行。 规划可供水量在现状可供水量的基础上,考虑现有工程在不同供水情况下供水能力的增减和规划新建、配套、扩建工程增供的水量,同时注意水质变化对供应合格水能力的影响。 城镇需水量以最近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供水规划计算的数值为主要参考,同时进行复核。 第二节不同供水工程可供水量分析 一、供水工程 温岭市各区域水库、堰坝、河网相互贯连和调节,已形成蓄、供、排相结合的一个较完整的灌溉供水系统。但是,近年来由于平原河道淤积和水污染严重,造成了河道蓄、供水能力不断降低,水源利用功能减少,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已无法就地从河道提取,并由此造成地下水超采和地面沉降现象。因此,全市各区域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城乡生活、工业用水水源工程和供水配套工程建设,以及水污染防治等问题。 1.蓄水工程 温岭市供水水源主要来自蓄水工程,约占总供水量的90%左右,主要包括河道、水库以及长潭水库引水。全市河道总长度为1284.44km,蓄水量3557万m3,主要担负境内灌溉用水。水库山塘153座,总库容7668.5万m3,担负境内生活用水和一部分灌溉用水。 2.引水工程 堰坝用来拦截水流,灌溉农田,为山区半山区群众所广泛采用。目前,全市共有堰坝33座,其中灌溉千亩以上的有大溪镇的中牛头潭堰坝,原江厦乡的七一堂滚水坝,原交陈乡的小交陈拦水坝和岙环

乡兰公岙坝等4座。全市一般年份可引水234.31万m3,灌溉面积7413亩,旱年引水量为133.38万m3,灌溉面积6503亩,丰水年可引水334.91万m3,灌溉面积7473亩。 3.地下水工程 地下水部分的可供水量主要计算机电井、民井供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和工业用水。2000年有各类机井71眼,民井3701眼。 二、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是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不同需水要求下考虑来水、需水及水质情况,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温岭市水利工程设施主要包括蓄水工程(水库、山塘)、引水工程、调水工程和地下水井。 现状工况下,温岭市不同保证率各类型水利工程的可供水量见表5-1。 表5-1 现状工况下可供水量统计表 3 注:蓄水工程中包括长潭水库引水 第三节城乡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一、现状供需分析 通过对现状城乡供水状况的调查分析,统计出城乡现状日需水量和日供水能力,如表5-2所列。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期末考试卷 AAA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期末考试卷(A)

考试时间:2016年12月30日答卷时间:120分钟 一、判断题(共20分,每小题1分;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 (√)1、年调节水库在一个调节周期内蓄泄过程称水库运用。 (√)2、水电站开发方式是指集中落差和引用流量方式。 (√)3、水电站出力(电能)主要取决于流量Q和落差H 。 (√)4、河床式水电站,厂房是建在河床上,通常与闸坝布置在一线上,也是挡水 建筑物的一部分。 (√)5、水能计算在规划阶段要的目的是为了选择水电站的主要参数和相应的动 能指标。 (√)6、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和发电量的计算称为水能计算。 (×)7、当库容很小不能调节天然径流的水电站称为年调节水电站。 (×)8、用有压隧洞或管道引水集中落差称为无压引水式水电站。 (√)9、设计洪水的标准,是根据工程的规模及其重要性,依据国家有关规范选定。 (×)10、在一日内将天然径流重新分配的调节称为年调节。 (√)11、坝后式水电站厂房建在坝的下游,是挡水墙的一部分。 (√)12、一座水电站所有发电机的铭牌出力之和称水电站的装机容量。 (√)13、年调节水库在一个调节期内,蓄泄一次称一次运用,蓄泄多于二次,称多次运用。(√)14、水库开敞式泄洪时其泄洪流量的大小与堰顶水头成正比。 (√)15、溢洪道上设置闸门可控制泄洪流量的大小和泄流时间。 (√)16、一个水库把丰水年多余水量蓄存起来,供枯水年应用,这称跨年度的调节称多年调节。

(√)17、电力系统容量组成应包括最大工作容量,备用容量,重复容量。 (×)18、某年调节水库不计水量损失计算得到的兴利库容比计入水量损失的大。 (×)19、年调节水电站保证出力为设计枯水年的平均出力。 (×)20、水库泄洪流量的大小取决于入库洪水的大小。 二、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水库的调洪作用是( D ) A、临时拦蓄洪水于水库中 B、滞后洪峰出现时间; C、削减洪峰; D、上述三点均具备. 2、防洪设计标准,一般范围是( A ) A、小于10%; B、等于10%; C、大于10%; D、10--20% 3、水库兴建以后,为保证水库安全和防止下游免受洪水灾害而调节称( B) A、兴利调节; B、防洪调节; C、年调节; D、多年调节 4、一次洪水经水库调节后,无闸控制时,水库最高水位出现在( C) A、入库洪水涨洪段时间时, B、入库洪水的洪峰时间里; C、入库洪水落水段的某时刻. 5、水库蒸发损失是指水库( C)。 A、建库前蒸发值 B、建库后蒸发值 C、建库前与建库后的蒸发水量差值 D、水库运行中的水面蒸发值 6、影响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V兴大小是(D )。 A.各年平均水量损失 B.各年供水期平均水量损失 C.设计枯水年水量损失 D.设计枯水年供水期水量损失 7、水库调洪计算时,须摘录入库洪水,必须确定计算时段△t,确定原则是( D ) A、陡涨陡落△t取短些; B、流量变化缓慢取长些; C、不论长短均不应漏峰; D、上述三点均具备. 8、水库在设计枯水年开始供水时应蓄水到的水位称( B ) A、防洪高水位; B、正常蓄水位; C、设计洪水位; D、校核洪水位. 9、无闸控制的水库用列表试算进行调洪,可得逐时段的成果是( D ) A、时段末库容V2; B、时段末的下泄流量q2; C、时段末的水库水位; D、上述三项均具备; 10、无闸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时,据设计洪水过程线,下泄水位流量曲线和库容曲线以及计算时

水库供水水量平衡计算说明

水库供水水量平衡计算说明计算时间从2008年9月1日开始至2009年6月30日止(即2009年枯水期结束)的枯水时段,计算基点为2008年9月1日,此时水库水位为252.70m,相应库容为1700万m3。计算方法采用水量平衡法,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按设计死库容,取水塔取水口底坎堰顶高程、取水口处库底高程对应库容分别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不考虑天然降水增加水库库容,详细计算过程见附件2。计算成果为:方案一、即按水库正常运用,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按设计死库容(设计死库容为880万m3,相应死水位为251.50m)计算。计算结果为: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各月底水库的可供水量分别为:610万m3、500万m3、185万m3、-160万m3、-415万m3、-620万m3、-625万m3、-70万m3、-190万m3、-300万m3。按此方案调度,2008年9月至2008年11月,水库可保障向城区供水,从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水库可供水量出现负数,说明此期间水库不能向城区提供需求的水量,最大缺水月份为2009年3月,最大月缺水量为625万m3。 方案二、即按水库水可自流进一泵站,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按取水塔取水口底坎堰顶高程(250.75m)对应库容(死库容500万m3)计算,计算结果为: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各月底的可供水量分别为:990万m3、880万m3、

565万m3、220万m3、-35万m3、-240万m3、-245万m3、310万m3、190万m3、80万m3。按此方案调度,2008年9月至12月及2009年4月至6月,水库可保障向城区供水,2009年1至3月,水库可供水量出现负数,说明此期间水库不能向城区提供需求的水量,最大缺水月份为2009年3月,最大月缺水量为245万m3。 方案三、即按不远距离开挖库底引水渠,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按取水口处库底高程(250.00m)相应库容250万m3计算,计算结果为: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各月底的可供水量分别为:1240万m3、1130万m3、815万m3、470万m3、215万m3、10万m3、5万m3、560万m3、440万m3、330万m3。按此方案调度,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水库可保障向城区供水。 按方案一调度,即按水库正常运用、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为设计死库容880万m3,此方案没能利用部分死库容做为抗旱应急水源、过于保守。按方案三调度,即按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为取水口处库底高程(250.00m),没有考虑水库淤积及坝基渗漏造成的实际库容减少,过于乐观。方案二即考虑了充分利于部分死库容做为抗旱应急水源,又充分考虑了水库淤积等因素造成的实际库容减少,较为合理,故选用方案二进行调度运用。

水库调洪计算试算法

水库调洪计算试算法 水库调洪演算试算法一、水库调洪计算的任务 入库洪水流经水库时,水库容积对洪水的拦蓄、滞留作用,以及泄水建筑物对出库流量的制约或控制作用,将使出库洪水过程产生变形。与入库洪水过程相比,出库洪水的洪峰流量显著减小,洪水过程历时大大延长。这种入库洪水流经水库产生的上述洪水变形,称为水库洪水调节。水库调洪计算的目的是在已拟定泄洪建筑物及已确定防洪限制水位(或其他的起调水位)的条件下,用给出的入库洪水过程、泄洪建筑物的泄洪能力曲线及库容曲线等基本资料,按规定的防洪调度规则,推求水库的泄流过程、水库水位过程及相应的最高调洪水位和最大下泄流量。 若水库不承担下游防洪任务,那么水库调洪计算的任务是研究和选择能确保水工建筑物安全的调洪方式,并配合泄洪建筑物的形式、尺寸和高程的选择,最终确定水库的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调洪库容及二种情况下相应的最大泄流量。若水库担负下游防洪任务,首先应根据下游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下游河道安全泄量、坝址至防洪点控制断面之间的区间入流情况,配合泄洪建筑物形式和规模,合理拟定水库的泄流方式,确定水库的防洪库容及其相应的防洪高水位;其次,根据下游防洪对泄洪方式的要求,进一步拟定为保证水工建筑物安全的泄洪方式,经调洪计算,确定水库的设计洪水位与校核洪水位及相应的调洪库容。 二、水库调洪计算基本公式 洪水进入水库后形成的洪水波运动,其水力学性质属于明渠渐变不恒定流。常用的调洪计算方法,往往忽略库区回水水面比降对蓄水容积的影响,只按水平面的近似情况考虑水库的蓄水容积(即静库容)。水库调洪计算的基本公式是水量平衡方程式: 11(Q,Q),t,(q,q),t,V,V (3-1) tt,1tt,1t,1t22

3.1 水循环及水量平衡——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讲义附真题及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3.1水循环及水量平衡 【基础巩固】 (2020·天津高三月考)运用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该图表示我国东北地区的水循环 a.①的水量与③的水量相等 b.②在6月份最活跃 c.③是地下径流的来源之一 d.④可以导致地表高低起伏 A.ad B.bc C.bd D.cd (2019年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图5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2.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 3.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4—6题。 4.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5.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6.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期末)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流域森林和草原地表实测土壤蒸发对比和降水量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流域森林、草原土壤蒸发() A.草原比森林小B.植被茂盛期大 C.白天比夜晚小D.森林变幅较大 8.该流城3~5月土壤蒸发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A.降水量增多B.多年冻土C.农业用水少D.春季多大风 (2020·云南省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天然黄土(原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当浸水后结构迅速破坏而发

灌区水量平衡分析

4 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 2009年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南澳陂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次初设的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主要是在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并结合遂川县水利局2009年编制的《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对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做进一步的分析。 本次灌区各水源点的天然来水径流计算采用南溪水文站作为参证站。南溪水文站站址位于遂川县珠田乡境内,座落于遂川江流域左溪河下游,站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10 km2,其历年径流资料见表。表南溪站历年年平均流量表 单位:m3/s

本次取水的主要水源南澳陂引水工程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处,其径流量可直接移用南溪水文站径流资料即可。灌区其余主要水源芦陂、龙陂均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降雨量及下垫层条件与南溪水文站控制流域相似,可按照集雨面积比推求其径流量。 以南溪水文站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进行频率分析计算,频率曲线采用P —Ⅲ型适线,经计算历年年平均流量频率适线参数为:Q 年=s ,Cv=,Cs=2Cv ;∑7~9月流量系列频率计算参数为: Q ∑7~9=s ,Cv=,Cs=2Cv 。不同频率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和∑10~2月流量设计值见表。 表 南溪水文站不同时段径流频率分析成果表 径流过程。代表年的选择以不利径流调节为原则,主要以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进行控制,经分析,选出设计代表年(P=85%)为1978年。根据设计代表年流量年内分配情况,确定典型年各水源点设计水平年(P=85%)各水源点径流量见表。 表 各主要水源点代表年月均流量表 单位: m 3 /s

3.1 水循环及水量平衡——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附真题及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3.1 水循环及水量平衡 【基础巩固】 (2020·天津高三月考)运用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该图表示我国东北地区的水循环 a.①的水量与③的水量相等 b.②在6月份最活跃 c.③是地下径流的来源之一 d.④可以导致地表高低起伏 A.ad B.bc C.bd D.cd (2019年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图5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2.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 3.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4—6题。 4.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5.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 D.湖盆 6.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期末)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流域森林和草原地表实测土壤蒸发对比和降水量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流域森林、草原土壤蒸发() A.草原比森林小 B.植被茂盛期大 C.白天比夜晚小 D.森林变幅较大 8.该流城3~5月土壤蒸发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A.降水量增多B.多年冻土 C.农业用水少D.春季多大风 (2020·云南省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天然黄土(原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当浸水后结构迅速破坏而发

高一地理水循环与水平衡练习题

《水循环与水平衡》跟踪检测 坝上高原(俗称“坝上”)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平均海拔1400~1600m。坝上地区水资源供应以地下水为主,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4.12%。下图为2012年9月~2013年8月张家口北部坝上高原典型站雨量与地下水埋深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坝上地区地下水埋深变化 最稳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6~8月影响坝上地区地 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自然因 素是 A.气温 B.气压 C.风速 D.降水 3.4~6月坝上地区地下水 位的变化可能造成 A.牲畜大量死亡 B.海水入侵 C.地表植被枯萎 D.滑坡风险增加 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 林地类型 孔隙度(%) 有机质含量(%) 饱和持水量 (吨公顷)总孔隙非毛管孔毛管孔 针阔混交林59 17 45 4.62 503 常绿阔叶林63 16 47 3.18 648 楠竹林52 12 40 2.08 312 灌木林73 17 56 7.79 1833 4.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A.针阔混交林 B.楠竹林 C.常绿阔叶林 D.灌木林 5.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晚的是 A.针阔混交林 B.楠竹林 C.常绿阔叶林 D.灌木林 6.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植物种类多 B.枯枝落叶多 C.地表径流大 D.年均温较高解题思路 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 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 成7~8题 7.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A.海水流动快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8.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 是该海域冬季 A.降水少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第五节 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方程

第五节 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方程 一、水分循环(hydrological cycle ) 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全球水量大约14.1亿km 3。如果将这些水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可以形成一个近3000m 厚的水层。但是,这样巨大的水量中98%是人类不适用的海水,只有不足3%是淡水。据专家推算,淡水总量为15.2亿km 3,如果将其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水层厚度只有0.32m 。 (一)水分循环的定义 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由地球水陆表面蒸发 变成水汽,水汽在上升和输送过程中遇冷凝结成 云,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表,水分进行这种不 断的往复过程,叫做水分循环。 (二)水分循环的种类 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分为水分大循环和水分 小循环。 1、水分大循环 由海洋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一部分被气流 带至大陆上空,以凝结降水的形式降落地面。这 些降水一部分蒸发回到大气中,一部分形成地表 远流,流入河流,再以河川径流的形式注入海洋, 另一部分渗入土壤后,以地下水的形式注入海洋,使海洋失去的水分得到补偿。这种海陆之间的水分循环,称为大循环,又叫外循环。 水分大循环是指水从海洋以水汽形式随大气环流运送到大陆上空,凝结成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径流,沿地表或地下流入海洋的过程。 2、水分小循环 由海洋蒸发的水汽,上升到高空,凝结致雨,又降落到海洋上,或陆地蒸发的水汽,上升到高空,凝结致雨,又降落到陆地上,这种局部的水分循环,称为小循环,又叫内循环。 水分小循环是指水在陆地蒸发到大气中,凝结成各种形式的降水(雨、雪、雾、露、冰雹、霰等等)又落到地面的过程,或海洋中的水蒸发到海洋上空,降水后又落到海洋中的过程。 二、水量平衡方程 根据长期观测及物质不灭定律,地球上的总水量大体上是不变的,因而地球上的水分总收入与总支出是平衡的,但在短时期内,局部地区水分总收入与总支出则不一定相等,其收支差值造成了该地区该时段内蓄水量的变化,这时水分收人应等于水分支出与蓄水量变化。这就叫做水量平衡。水量平衡是水分循环过程的结果。 大陆上的水量平衡方程: 海洋上的水量平衡方程: 上式中,E 陆和E 海分别是大陆和海洋的蒸发量;P 陆和P 海分别为大陆和海洋的降水量;R 为径流量;ΔS 陆和ΔS 海分别为该时段内大陆和海洋蓄水量的变化值。 对于任意地区、任意时段,可以发现有时水分的收入大于支出,ΔS 为正值,即水分有陆陆陆=S R P E ?±-海海海=S R P 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