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_百度文库(精)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_百度文库(精)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_百度文库(精)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 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空腹血糖受损 (IFG和糖耐量异常 (IGT,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 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以美国为例, 从1990年到 2001年, 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了 61%, 2005年糖尿病患者达 2100万。 2型糖尿病发生的增加,和超重、肥胖、体育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通过遗传易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同时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 血糖升高。高血糖状态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有关。从糖尿病的前期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进展到典型的糖尿病,可能需要经过好多年的时间。有数据显示,大约70%的 IFG 和 IGT 患者,最终都会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防止糖尿病前期状态进展为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医学研究课题。从 1997年到 2006年,已有 6项临床研究,来评价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能否预防或推迟糖尿病的出现。所有临床试验的结果都显示,这些干预措施,可使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 25%-60%。其中,减轻体重和增加体育运动,或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使糖尿病发生率下降 60%。现在的问题是,是否应该向每一个空腹血糖受损(IFG 和糖耐量异常 (IGT 的患者都推荐生活方式和药物的干预治疗?如果不是,那么, 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呢?

IFG 和 IGT 的定义

IFG 是指,空腹血糖在 100~126 mg/dL,而 IGT 是指口服 75g 葡萄糖后 2小时的血糖水平在 140~200 mg/dL。这两种糖代谢异常情况,可单独出现,也可重叠出现。很显然,根据定义,这两个疾病状态包含了两个不同的人群。 IFG 和 IGT 的发生率不一样。美国的临床数据显示, 在成人中,前者约为 26%,后者约为 15%。这两个数据在将来都会有所增加。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 这两种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都有差异。例如,女性 IGT 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观察研究显示,在 3~5年后,约 25%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 50%患者保持在原来的血糖水平,还有 25%的患者,血糖水平可恢复到正常状态。那些胰岛素

抵抗较重的患者,更容易进展为糖尿病。更长时间的观察研究显示, 大多数 IFG 和IGT 患者, 最后都进展为糖尿病。一些长期的观察研究显示, IFG 和 IGT 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比为 1.1~1.4。和 IFG 相比, IGT 是一个更强的心血管疾病危险

预测因子。一些(但并不是所有研究显示,在对血脂等已知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进行校正后, IFG 和 IGT 仍是较弱的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

IFG 和 IGT 的病理生理机制

IFG 和 IGT 发生率的差异, 提示两者存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单独 IFG 患者,服糖后 2小时的血糖正常,而单独 IGT 患者,空腹血糖正常。尽管这两种糖代谢异常都和胰岛素抵抗有关,但是,一般认为,空腹血糖升高和肝脏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 而糖负荷后血糖水平升高, 和肌肉胰

岛素抵抗关系更加密切。单独 IFG 患者有第一时相(0~10min和早期时相

(0~30min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但晚期时相(60~120min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而IGT 患者, 早期和晚期时相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都受损。单独 IFG , 是肝脏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单独 IGT ,则提示存在肌肉和肝脏共同的胰岛素抵抗。

改变 IFG/IGT的病程

我们是否可以改变 IFG/IGT进展为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呢?如前所述, 大多数IFG/IGT患者,最终都进展为糖尿病。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来看,进展为 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分泌能力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对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胰岛细胞分泌能力的测定,远远比血糖测定要复杂和昂贵。相比之下,测定和观察血糖水平的变化,是了解机体糖代谢状态的一个更加简单和可行的方法。

了解了 IFG/IGT的病理生理, 我们希望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 保护胰岛细胞分泌功能,从而减慢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速度。已有多种治疗方案用来干预 IFG/IGT 进展为糖尿病。这些临床试验, 都是以血糖水平变化作为主要的终点目标。研究结果显示, 这些干预措施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同时相对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我们还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不同的干预措施, 对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胰岛素分泌能力有何特异性的作用。

预防糖尿病相关的微血管合并症及心脏代谢危险因素进展

虽然上述干预措施都能够延缓 IFG/IGT进展为糖尿病, 但是, 这些措施能否减少和延缓糖尿病相关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呢?目前尚无直接的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而且,不同的干预方式,可能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完全不同的效果。例如,糖尿病预防研究(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DPP 的结果显示, 强制性生活方式改变和二甲双胍都能够有效延缓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但是,和二甲双胍治疗组或安慰剂对照组相比, 强制性生活方式改变组的患者, 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另一个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罗格列酮不仅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还可降低患者的血压。

如果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作为干预措施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指标,那么, TRIPOD 研究(评价曲格列酮在降低糖尿病发生率中的作用和 STOP-NIDDM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预防研究的结果都显示,和安慰剂对照组相比, 曲格列酮和阿卡波糖都可以减缓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速度。 STOP-NIDDM 是惟一一个证实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心血管病变发生率的临床研究:和安慰剂对照组相比, 阿卡波糖治疗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P=0.03。阿卡波糖治疗组出现 15例心血管事件,而安慰剂对照组有 32例心血管事件。相反,在 DREAM 研究中,罗格列酮治疗组,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分别为 0.5%和 0.1%, P=0.01。罗格列酮治疗组出现 14例心力衰竭, 而安慰剂对照组只有 2例。这些结果提示,不同的干预措施,虽然都能够延缓和降低糖尿病的发生,但是,对心血管系统可能带来不同的保护作用。其中,强制性生活方式改变, 不仅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还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

直接的保护作用。

到目前为止, 尽管尚无足够的证据说明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可降低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但是,很多学者都希望通过这个途径,来降低糖尿病相关的致病率和死

亡率。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至少可带来以下益处:推迟糖尿病复杂的治疗程序; 保存β细胞功能; 可能降低糖尿病相关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

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

糖尿病和肥胖之间的密切关系提示, 对于肥胖患者, 无论血糖水平如何, 都应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帮助患者增加运动和减轻体重。在社区,对在校学生的饮食配餐进行干预,鼓励他们参加更多的体育运动等, 都是值得提倡的可行建议。多个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生活方式改变,不仅可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同时可使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下降。它还可能带来其他健康相关的受益。因此,对所有 IFG/IGT患者,都应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适度的体重下降 (总体重的 5-10% 和每天>30min 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是最佳的干预方案。

尽管很多药物都有延缓糖尿病进展的作用,但是,是否需要对每一个 IFG/IGT患者进行药物干预, 还需全面考虑。在减少糖尿病发生率方面, 二甲双胍的疗效是生活方式干预的一半(31%和 58%。青少年和肥胖患者,选用二甲双胍可能获益更多。价格低廉和长期用药副作用小, 都是二甲双胍的优点。阿卡波糖预防糖尿病的疗效虽然和二甲双胍相近,但是有人不能耐受其胃肠道的副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因可能

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增加,并不适用于所有 IFG/IGT 患者,在推荐用药前应慎重考虑。血脂调节治疗对空腹血糖受损并高脂血症 74 例疗效观察【关键词】空腹血糖受损;高脂血症;血脂康胶囊;吉非洛齐胶囊【关键词】空腹血糖受损;高脂血症;血脂康胶囊;吉非洛齐胶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空腹血糖受损(IFG)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预后有明显影响[1],但其与血脂异常的合并率及治疗效果报道尚少,本文对 124 例 IFG 患者中 74 例合并血脂异常者,根据血脂异常类型给予血脂康或吉非洛齐治疗,观察调脂治疗后患者血脂、血糖的变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4 例均为 1998 年 7 月~2003 年 4 月在本院内分泌科门诊诊断的 IFG 患者,其中合并血脂异常者 74 例,男 35 例,女 39 例,平均年龄(57.0± 8.4)岁。74 例中高胆固醇血症 15 例,高甘油三酯血症 27 例,混合型高

脂血症 32 例。 1.2 诊断标准 IFG 诊断符合 1998 年 WHO 标准(FPG6.1~

6.9mmol.L),单纯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5.7mmol.L 为高胆固醇血症,单纯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1.7mmol.L 为高甘油三酯血症,TC 与 TG 均升高者为混合型高脂血症。 1.3 方法在治疗性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血脂康胶囊 1.2g.d,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给予吉非洛齐胶囊

1.2g.d,疗程 8 周,治疗前后分别查血脂、肝肾功能、空腹血糖(F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 1c )和餐后 2 小时血糖(2hPG),2hPG 于口服脱水葡萄糖 75g 后 2 小时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ˉx±s 表示,采用 t 检验,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调脂治疗 8 周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 水平显著性降低(P<0.001)。 FPG、2hPG 和 HbA 1c 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见表 1。表 1 74 例 IFG 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比较(略)

2.2 不良反应 1 例患者应用血脂康治疗 8 天后出现左上臂肌肉酸痛,查肌酸磷酸激酶正常,药物剂量减为 0.6g.d,继续治疗症状消失,所有病例肝肾功能监测无特殊变化。 3 讨论血糖调节异常(IGR)包括 IFG 和糖耐量低减(IGT),与 2 型糖尿病(DM2)同属高血糖症,血糖增高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已成共识[2],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专题小组 III(NCEP-ATP III)提出 IFG 为冠心病发病的新型危险因素之一,包括在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中,充分说明了对 IFG 的重视。目前对 IFG 的研究较多,近期有报道发现,IFG 人群存在明显的血脂异常,表现为 TC、TG、ApoB 100 、LP(a)升高[3],本文 IFG 合并血脂异常者达 59.7%,提示空腹血糖超常与高血脂两者的重叠率很高,同时本组病例血脂异常类型以混合型最多,与 DM2 血脂谱特点为 TG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下降不完全一致,考虑除本组病例数较少以外,可能与 IFG 不等同于DM2,还有其本身的特点有关。 ECEP-ATP III 推荐对相对高危人群可选用药物调脂治疗以降低近期或远期危险,本组病例用吉非洛齐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效果较好,对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用血脂康有良好疗效,显示在 IFG 人群中,血脂康常用量对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研究表明, DM2 患者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血脂康,除有显著调节异常血脂的作用对外,还可降低血糖[4],本组病例在调脂治疗后观察,血糖与 HbA 1c 水平变

化不明显,分析原因:(1)治疗时间较短;(2)血糖调节机制主要在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障碍; (3)未用降糖药干预性治疗等。但本文对 IFG 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改变和调脂治疗确是有显著纠正患者血脂紊乱的益处。 2001 年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Ban-gting 奖章获得者的研究成果显示 DM2 中糖代谢紊乱的根源为脂代谢异常[5],对血糖升高尚未达到诊断 DM2 标准的 IFG 者,调脂治疗是否有助于早期保护胰岛β 细胞功能及延缓 DM2 的发生,有待深入研究。

糖耐量受损

糖耐量受损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 6.1mmol/L~ 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 7.8mmol/L~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 他们需要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来降低血糖了.有逆转的可能. 每天主食6两(干的)指的是未煮熟的。荤菜每餐2两(带骨)。 早餐:一袋牛奶,鸡蛋一个,加点主食。 经常吃点粗粮,最好是燕麦.多食用苦瓜。 荤菜不要多吃,保证每天的摄入营养够就行,适当多吃点蔬菜可充饥。 加餐的话,在两餐之间,上午9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可用黄瓜、蕃茄,(可当水果吃)无糖饼干或不加糖饼干。 吃蔬菜吃阔叶类比小叶类好,小叶类的蔬菜比茎块类的蔬菜好,薯类(如山芋)要少吃,吃的话要适当减少主食。 吃荤菜吃两条腿(鸡)比四条腿(猪)的好,含脂肪少,没有腿的(鱼)比两条腿的(鸡)好。 血糖正常的情况下,饭后4小时吃点含糖量低的水果,有柚子、柠檬、西瓜、桃子、梨子、草莓。 轻微强度的运动项目有:散步、站立乘车、简单的家务劳动持续30分钟左右。步行、洗澡、下楼梯、做广播体操、平地骑自行车等,持续20分钟左右。这种强度的运动和持续时间,相当于消耗80千卡的热量。 中等强度的运动有:慢跑、上楼梯、坡路骑自行车、滑冰、打排球、登山等。持续10分左右。能消耗体内的热能80千卡。 大强度的运动有:长跑、跳绳、打篮球、举重、击剑等能持续5分钟左右,相当于消耗体内热量80千卡。 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最好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率和运动时间。对中老年人应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练习三类,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及迪斯科等。 每天运动至少要消耗160千卡的热量,才能达到控制血糖和降低体重的目的。还要强调持之以恒。 要控制血糖,必须控制饮食,坚持锻炼身体, 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防治知识试题

糖尿病防治知识试题(二) 一、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每题2分) 1、通过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糖尿病的发生()。 2、糖耐量受损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 3、胰岛素抵抗是正常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基本因素()。 4、减轻体重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5、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的重要防治方法,而药物则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方法()。 6、糖尿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并随病情的进展而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 7、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糖尿病保健食品或药品,一部分含有降糖药或激素,长期服用对糖尿病有好处,因此糖尿病的预防应多吃糖尿病保健食品()。 8、糖尿病管理是全科医师的重要职责,其管理和教育应是连续和全面的()。 9、糖尿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0、1型糖尿病患者尽早使用胰岛素,可保护残存的胰岛B细胞功能()。 11、糖尿病的筛查首先要进行检测胰岛素和C肽()。 12、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要个体化()。 13、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统一化()。 14、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主要由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来完成()。

15、糖尿病三级预防是指:一级预防主要在一级医院完成;二级预防在二级医院完成;三级预防在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完成()。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 1、中国人糖耐量受损每年有约()转化为糖尿病患者。 A:5%;B:10%;C:15%;D:20%。 2、糖尿病的筛查主要是针对()。 A:1型糖尿病;B:2型糖尿病;C:妊娠糖尿病;D:特殊类型糖尿病。 3、通过筛查检出的2型糖尿病患者约有()。 A:30%;B:40%;C:50%;D:60%。 4、糖尿病筛查的重点人群不包括()。 A:儿童;B:≥45岁的人,体质指数≥24;C:空腹血糖受损;D:糖尿病的一级亲属或有巨大胎儿出生史的妇女。 5、对糖尿病的管理不仅要利用医院的资源,而且要尽量利用()资源。 A:国际;B:国家;C:社会;D:家庭。 6、1型糖尿病的筛查主张()。 A:推荐筛查;B:推荐高危人群筛查;C:不推荐筛查;D:推荐儿童筛查。 7、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主要是在()完成。 A:医院;B:家庭;C:社区;D:专科医院。 8、糖尿病防治管理和教育最有效的形式是()。

糖耐量测试及实用标准

糖耐量测试及标准 糖耐量什么是人体糖耐量?通俗地说就是人体对葡萄 糖的耐受能力。医院通常会对疑似糖尿病患者进行糖耐量测试,如果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介于7.8至 11.1毫摩/升,表明机体糖耐量能力减低,也就是说身体对糖的吸收和利用比正常人差了。糖耐量减低无明显不适感但一定不可掉以轻心。 定义 当人体糖耐量略有减低,大多数人可能并无明显的不适感,所以许多人不重视,也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有人说:“人上了年纪嘛,血糖肯定要高一些,又没确诊我是糖尿病,不痛不痒的干嘛要治?”对于这种侥幸心理,专家指出,糖耐量减低者虽然还不能被扣上糖尿病的帽子,但往往意味着胰岛功能已经出现不正常,他们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出100倍,被称为糖尿病的后备军。这部分后备军最后将出现三种结果:一种是正式加入糖尿病人的行列;另一种是维持现有状态不变;还有一种是通过积极治疗或饮食运动调理恢复正常。而研究结果表明,糖耐量减低者若不治疗干预,近67%的患者可转变为糖尿病。

正常人在进食米、面主食或服葡萄糖后,几乎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肝糖元合成增加,分解受抑制,肝糖输出减少,体内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增加,因此饭后最高血糖不超过10.0mmol/L,且进食或多或少血糖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这说明正常人对葡萄糖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即葡萄糖耐量正常。但若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口服 75g葡萄糖后2小时后超过7.8mmol/L,等于或小于 11.1mmol/L,说明此人对葡萄糖耐量已降低。 试验法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多用于可疑糖尿病病人。正常人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先升高,但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即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加以贮存,血糖即恢复到空腹水平。如果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及尿糖,观察给糖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借以推知胰岛素分泌情况,这个测定即称为糖耐量试验。具体方法、结果判断和注意事项如下。

糖耐量降低诊断详述

糖耐量降低诊断详述 *导读:糖耐量降低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诊断依据:空腹血糖7.8mmol/L11.1mmol/L 由于多种疾病或因素均可引起葡萄糖耐量降低或空腹血糖增高,因此必须与原发性糖尿病相鉴别。 (l)肾性糖尿:大多因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低下,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或由于先天性肾小管细胞功能缺陷,使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障碍,肾排糖阈下降,病人血糖虽正常,但尿糖却为阳性。不过其葡萄糖耐量均正常,血胰岛素也正常。一般无“三多一少”症状。肾性糖尿多发生在青、中年,男性多于女性。少数妇女在妊娠期可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暂时性肾糖闭低下也可出现糖尿,但须与原发性糖尿病加以鉴别。 (2)饭后糖尿:因糖类在胃肠道吸收过速,如胃空肠吻合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严重肝病等,进食后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尿糖。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正常,半小时和l小时血糖超过正常,2小时和3小时血糖正常或低于正常。除肝病外,静脉注射葡萄糖田量试验正常。 (3)应激性糖尿:在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急性心肌梗塞等疾患时,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尿糖。 (4)继发性糖尿病:胰源性糖尿病,如胰腺炎、胰腺切除、胰腺

癌;内分泌性糖尿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柯兴氏综合征等,可从病史和临床表现予以鉴别。 (5)慢性疾病长期体力活动减少或卧床休息者,会使葡萄糖耐量减低,但空腹血糖一般正常。饥饿及营养不良:者,体内组织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胰岛素分泌减少,故也可有葡萄糖耐量降低,偶有糖尿出现。 (6)药物:某些药物可影响葡萄糖耐量,故应在试验前停药3~7天。甚至一个月以上。升高血糖的药物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可的松、生长激素、儿茶酚胶、咖啡因、速尿、胰升血糖素、消炎痛、异烟肼、尼古丁、女性口服避孕药、酚妥拉明、噻嗪类利尿药和苯妥因钠等。降低血糖药物有:他巴唑、心得安、乙醇、水杨酸盐、磺腮类药等。 IGT的干预治疗有非药物性和药物性两方面.非药物性包括饮食干预,如限制饮食摄入的总热量及脂肪成分,限制饮酒,少吃糖, 鼓励多食含铬,镁等微量元素的粗粮及新鲜蔬菜,高纤维食物.运动干预,一般应采取中度体力活动,使热量消耗增加,体型过胖者应使体重减轻7左右.事实证明,长期控制饮食及增加体力活动 有可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药物干预治疗正在世界多国积极施行之中.常用的药物有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α-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磺脲类降糖药等.这些药物主要是分别通过改善胰岛素 抵抗;增加IGT患者的葡萄糖移出率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并降低 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通过减慢双糖和淀粉类多糖转变为葡萄

7大因素会影响糖耐量结果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通过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以增加患者的糖负荷,观察不同时间点血糖浓度的变化,同时测量血中胰岛素和c肽浓度,了解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推测胰岛分泌功能及对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目前,ogtt是糖尿病诊断的主要手段,其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然而,某些因素会影响ogtt试验结果,需要我们重视并规避。 一、限制饮食 ogtt试验前,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小于250克/天),可使ogtt减低而呈假阳性。因此,应在试验前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对严重营养不良者应延长碳水化合物准备时间(1~2周)。一些人害怕自己被诊断为糖尿病,所以会在试验前几天尽量少吃主食,而如果主食摄入过少,可能造成结果为假阳性。所以大家在做ogtt试验前几天,要保持正常饮食量。 二、没有真正空腹 部分人觉得只要早上不吃东西测得的血糖值就是空腹血糖。而实际上空腹状态是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比如说,在早上8点抽空腹血,那么就得保证前一天夜间12点后不吃东西。 三、体力活动 长期卧床不活动的人可使糖耐量受损,试验前剧烈活动可加速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明显升高,所以做ogtt试验前应静坐或静卧至少半小时。 四、精神因素 情绪激动可使血糖升高,因此在试验期间应放松心情,避免精神刺激。 五、应激状态 应激状态可使血糖升高,如发热、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手术等,所以大家做ogtt试验时要保证身体健康,没有发烧、感染等情况。 六、疾病 肝脏、心脏、肾脏、胰腺以及内分泌的疾病均会导致血糖的变化。为防止恶心、呕吐,可将葡萄糖稀释成25%的溶液。呕吐、腹泻都会影响试验结果,不宜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改成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 七、药物 为排除药物对ogtt的影响,检查前以下药物应停用3天以上。 1.使血糖增高的药物:噻嗪类、糖皮质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速尿、利尿酸、消炎痛、氯丙嗪等; 2.使血糖下降的药物:磺脲类、双胍类、对氨水杨酸、异烟肼、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甲状腺药物、水杨酸、心得安、丙磺舒等。 如果不清楚正在服用的哪些药物会对血糖造成影响,最好把目前服用的全部药物跟医生说一遍,来确定这些药物是否会对ogtt试验结果有影响。 说了那么多影响因素,我们再来看看哪些人需要做ogtt试验: 1.年龄大于45岁,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者; 4.反复早产、死胎、巨婴、难产、流产的经产妇; 5.屡发皮肤疖肿、皮肤感染,泌尿系感染者。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_百度文库(精)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 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空腹血糖受损 (IFG和糖耐量异常 (IGT,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 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以美国为例, 从1990年到 2001年, 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了 61%, 2005年糖尿病患者达 2100万。 2型糖尿病发生的增加,和超重、肥胖、体育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通过遗传易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同时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 血糖升高。高血糖状态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有关。从糖尿病的前期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进展到典型的糖尿病,可能需要经过好多年的时间。有数据显示,大约70%的 IFG 和 IGT 患者,最终都会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防止糖尿病前期状态进展为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医学研究课题。从 1997年到 2006年,已有 6项临床研究,来评价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能否预防或推迟糖尿病的出现。所有临床试验的结果都显示,这些干预措施,可使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 25%-60%。其中,减轻体重和增加体育运动,或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使糖尿病发生率下降 60%。现在的问题是,是否应该向每一个空腹血糖受损(IFG 和糖耐量异常 (IGT 的患者都推荐生活方式和药物的干预治疗?如果不是,那么, 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呢? IFG 和 IGT 的定义 IFG 是指,空腹血糖在 100~126 mg/dL,而 IGT 是指口服 75g 葡萄糖后 2小时的血糖水平在 140~200 mg/dL。这两种糖代谢异常情况,可单独出现,也可重叠出现。很显然,根据定义,这两个疾病状态包含了两个不同的人群。 IFG 和 IGT 的发生率不一样。美国的临床数据显示, 在成人中,前者约为 26%,后者约为 15%。这两个数据在将来都会有所增加。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 这两种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都有差异。例如,女性 IGT 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观察研究显示,在 3~5年后,约 25%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 50%患者保持在原来的血糖水平,还有 25%的患者,血糖水平可恢复到正常状态。那些胰岛素

糖耐量实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功能的一种方法。正常人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暂时性升高(一般不超过8.9mmol/L),但在2小时内血糖浓度又可恢复至正常空腹水平。在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和尿糖,观察血液葡萄糖水平及有无尿糖出现,称为耐糖试验。若因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糖代谢失常时,食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可急剧升高,而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浓度水平,称为糖耐量失常。临床上对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判断有无糖代谢异常。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如下: 1.做OGTT试验前3天,停止胰岛素治疗,可正常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但要控制在250~300克范围),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次日晨空腹抽取血液2ml,抗凝,测定血浆葡萄糖,此为空腹血糖。 3.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对于儿童则中按每千克体重给1.75克葡萄糖,计算口服葡萄糖用量,直至达到75克葡萄糖时止),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留取尿液做尿糖定性试验。整个试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4.测定血糖浓度,并绘制耐糖曲线:将各次所测得的血糖浓度与对应 结果分析 (1)正常糖耐量: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口服葡萄糖30min~60min达高峰,峰值<11.1mmol/L(200mg/dl);120min时基本恢复到正常

水平,即<7.8mmol/L(140mg/dl),尿糖均为(一)。此种糖耐量曲线说明机体糖负荷的能力好。 (2)糖尿病性糖耐量: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峰时后延,常在1小时后出现,峰值≥11.1mmol/L(200mg/dl);120min不能回复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140mg/dl)其中服糖后2h的血糖水平是最重要的判断指标。许多早期糖尿病病人,可只表现为2小时血糖水平的升高,且尿糖常为阳性。 糖尿病人如合并肥胖、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用糖皮质醇激素治疗或甾体避孕药时,可使糖耐量减低加重。 (3)糖耐量受损(IGT):此为轻度的耐糖能力下降。在非妊娠的成年人,空腹血糖在6.11~7.Ommol/L(110~126mg/dl),120min血糖水平在7.8~11.1mmol/L(140~200mg/dl)之间。IGT病人长期随诊,最终约有1/3的人能恢复正常,1/3的人仍为糖耐量受损,1/3的人最终转为糖尿病。而且这些病人不易发生糖尿病所特有的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或肾小球的微血管病变,出现失明或肾病,而容易发生小血管合并症,如冠状动脉或脑血管病(冠心病或脑卒中)。 (4)其他糖耐量异常 1)平坦型耐糖曲线:其曲线特征是:①空腹血糖水平正常;②糖负荷后不见血糖以正常形式升高。不出现血糖高峰,曲线低平;③较短时间内(一般1小时内)血糖即可恢复原值。可由于胃排空延迟,小肠吸收不良引起。或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胰岛素分泌过多等引起。此时由于糖异生作用降低,组织对糖的氧化利用加强而表现为糖耐量增加。 2)储存延迟型耐糖曲线:特点是服糖后血糖水平急剧升高,峰值出现早,且超过11.1mmol/L,而2h值又低于空腹水平。这是由于胃切除病人于肠道迅速吸收葡萄糖或严重肝损害的病人肝脏不能迅速摄取和处理葡萄糖而使血糖升高,引起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增多,进一步致肝外组织利用葡萄糖加快,使2h血糖明显降低。 结果判断 服葡萄糖后各时限血糖或空腹血糖、高峰值与2小时血糖值大于相应年龄的正常上限者可诊断为糖尿病。如一点或一点以上血糖值超过正常上限,而未达到糖尿病标准,则为糖耐量异常。各时限血糖均在正常上限内,属正常。 临床意义 1.OGTT对隐性糖尿病诊断有帮助,在实际应用中亦可简化OGTT,即只取空腹和服糖后2小时标本测定血糖值,一般认为2小时值是关键性的。

胰岛素释放、C肽释放和糖耐量实验

C肽释放试验 C肽是胰岛β细胞的分泌产物,它与胰岛素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在特殊的作用下,裂解成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和一个分子的C肽,因此在理论上C肽和胰岛素是等同分泌的,血中游离的C肽生理功能尚不很清楚,但C肽不被肝脏破坏,半衰期较胰岛素明显为长,故测定C肽水平更能反应β细胞合成与释放胰岛素功能。 对已经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体内产生的胰岛素抗体可干扰胰岛素测定;同时现在采用的放免法测定胰岛素,也分辨不出是内生的还是外源性胰岛素,给了解β细胞的功能带来困难,而C肽与胰岛素之间有相当稳定的比例关系,且不受胰岛素抗体的干扰,注射的外源性胰岛素又不含C肽,所以测定血中C肽水平,可以反应内生胰岛素的水平,既可了解β细胞的功能。 1、C肽释放试验的做法与注意事项与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它的临床意义是: (1)测定C肽,有助于糖尿病的临床分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胰岛功能。 (2)因为C肽不受胰岛素抗体干扰,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直接测定C肽浓度,以判定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3)可鉴别低血糖的原因。若C肽超过正常,可认为是胰岛素手泌过多所致,如C肽低于正常,则为其它原因所致。 (4)C肽测定有助于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判断胰岛素瘤手术效果,胰岛素瘤血中C肽水平偏高,若手术后血中C肽水平仍高,说明有残留的瘤组织,若随访中C肽水平不断上升,揭示肿瘤有复发或转移的可能。 空腹1h 2h 3h 正常 0.38±0.15 1.38±0.47 1.06±0.58 0.52±0.25 1型DM 0.06±0.04 0.13±0.11 0.18±0.23 0.09±0.11 2型DM 0.62±0.35 1.11±0.77 1.33±0.79 1.08±0.81 胰岛素释放试验(Ins)就是令病人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来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来了解胰β细胞的储备功能,也有助于糖尿病的分型及指导治疗。 本试验做法与注意事项均与葡萄糖耐量试验相同。已确诊为糖尿病可吃含面粉100克的馒头,未确诊者用75 克葡萄糖。 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随血糖的上升,血浆胰岛素水平也迅速上升,高峰一般在服糖后1小时出现且为空腹值的5-10倍,然后逐渐下降,至3小时应接近空腹水平,即胰岛素释放试验与糖耐量试验同步。 1、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可分三种类型:

护士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3年十五届护理大赛初赛理论试卷 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30分) 1、心绞痛是主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局部组织的变性、渗出和增生,可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3、被动体位是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为减轻痛苦而被迫采取的某种姿势。() 4、红霉素、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等药物因对消化道有刺激,应在饭后服用。() 5、平静呼吸时,每分钟进入肺泡参与气体交换的气体量称为每分钟肺通气量。() 6、长期输入生理盐水可引起高钾血症。() 7、有伤口的破伤风病人应严格隔离。() 8、瞳孔呈垂直椭圆形散大是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之一。() 9、为了增加心输出量,心脏按压时间应略长于放松时间。() 10、孕妇血液中存在IgG血型抗体即有可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11、传染病房的隔离衣、口罩、帽子应每天更换1次。() 12、新生儿的长骨骨髓腔、骨松质的网眼内全是红骨髓。() 13、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做好预防压疮的护理工作,是护士的三级预防任务之一。() 14、嗜铬细胞瘤病人如诉头痛加剧,往往是血压突然升高的前兆,应检测血压。() 1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是:空腹抽血1次,口服葡萄糖75G后分别在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 180分钟时各抽血1次测血糖及胰岛素。() 16、输血不畅时适当调整针头位置或挤压输血器以通常静脉通路。() 17、静脉补钾的原则中不宜过多一般以每日不超过5克。() 18、在药物保存时对于氯化钾的存放要求单独存放用红笔醒目的标清以防出现严重的差错。() 19、在抢救患者时因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应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据实补记。() 20、治疗室的空气培养需每月进行一次。() 21、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如遇有家属不满意时超出自己解决能力范围应及时报告护士长或科主任。() 22、输血最好在领出血液30分钟内输注并要求在3-4小时内输完。() 23、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应先抽取长效的在抽取短效的。() 24、青霉素过敏时应在护理记录、体温单、病历夹、床头卡上均体现。() 25、新标准规定一级护理的患者应每小时巡视一次。() 26、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和空气栓塞。() 27、、护理操作前后洗手可避免病原菌经过操作者的手传播,以达到保护患者和护士自身的目的。() 28、压疮发生的压力因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 29、.同时抽取几项检验血标本注入容器的顺序是.血培养瓶→抗凝管→干燥试管。() 30、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应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为了预防高血压的发生,WHO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A、12g B、10g C、8g D、6g E、4g 2、体温每升高1℃,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A、5次 B、10次 C、18次 D、20次 E、25次 3、一般情况下,主要影响收缩压高低的是() A、每搏量 B、心率 C、外周阻力 D、大动脉弹性 E、循环血量/血管容量比例 4、关于食管的狭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糖耐量受损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人群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研究

糖耐量受损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人群胰 岛素分泌功能的研究 (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作者:袁国跃,周丽斌陈名道 【摘要】目的:研究葡萄糖耐量受损(IGT)、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 人群1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方法:选择正常健康人28例、IGT者31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31例,均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减少样本数的Bergman微小模型技术结合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GTT),分别用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BCI) , △ I30/ △ G30及急性胰岛素反应(AIR)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AIR用减少样本数的Bergman 微小模型技术结合FSIGTT检测;同时测定受试者的体质量指数(BMI) 和腰臀比(WHR)检测空腹状态下血脂、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结果:(1) 2型糖尿病组的AIR[27.4(-2.5?76.5)mU/L]显著低于正常组(270.5 士128.3) mU/L 及IGT 组(213.3 士 154.4)mU/L(P0.01),正常组与IGT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 2 型糖尿病组的厶I30/ △ G30(1.1 士0.6),HBCI(3.8 士 1.0)显著低于正常组(分别为 2.7 士0.9,4.2 士 1.0)及IGT 组(分别为 2.5 士 1.0,4.9 士 1.7)(P0.01),而后两组间△ I30/ △ G30,HBCI均无显著差异。(3) AIR

与 A 130/ △ G30,HBCI,胰岛素,BMI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血糖、年龄、HbAlc胰岛素敏感指数(SI)显著负相关(P0.05?P0.01)。在校正年龄、BMI 后,与 A I30/ A G30,HBC、胰岛素(30,60,120,180 min)仍显著正相关,与各时间点血糖,HbA1c显著负相关。⑷ 以AIR 为应变量,其他变量为自变量作多元逐步回归,有BMI, A I30/ A G30 进入最后的方程(r2=0.656, P0.01)。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人群AIR 显著降低,而HBC、特别是A I30/ A G30与AIR有着很好的相关性,是用来评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人群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较为简易的方法。【关键词】糖耐量受损;2型糖尿病;急性胰岛素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first 拟phase insulin secretion in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 and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M).Methods : A total of 90 subjects[twe nty 拟eight no rmal con trol(NC) subjects, 31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 and 31 patients with n ewly diag no 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M)] un derwe nt 75g oral glucose toleranee test and insulin 拟modified reduced sample number(n=12) of Bergman ' s minimal model method with freque ntly sampled in trave nous glucose tolera nee test(FSIGTT)」nsulin secretion was determined by Homa [3 拟cell function index(HBCI), A I30/ A G30 and acute insulin resp on se(AIR)to glucose, respectively.Mea nwhile the anthropometr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body massindex(BMI) and

李强教授谈胰岛素早相分泌与餐后血糖

李强教授谈胰岛素早相分泌与餐后血糖 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早相(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其最早也是最主要的特征。早相胰岛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餐后高血糖症和高胰岛素血症的重要环节,而餐后高血糖具有毒性作用,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缺陷,使早相胰岛素分泌进一步受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胰岛素早相分泌在正常人中的生理意义 正常人体中葡萄糖刺激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包括基础(吸收后)和刺激后(餐后)两种状态,胰岛素对葡萄糖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是它的双时相分泌。早在1968年,Donald等人在离体大鼠胰腺葡萄糖灌注1h的试验中就观察到这个现象: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速度快,从第3min开始持续约2min减弱,随后是胰岛素缓慢释放的第二时相,持续到葡萄糖灌注的结束。同年,Cerasi等用葡萄糖输注试验将健康个体同糖尿病患者比较,发现人体中也存在双相的胰岛素分泌,并观察到IGT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时相分泌峰值降低或完全消失。 在空腹的非糖尿病受试者中,胰岛素呈规则脉冲式分泌,每12~15min一次,葡萄糖是刺激人体分泌胰岛素的主要因素。在正常人体中,胰岛B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的信号直接导致胰岛素分泌,其动力学特征是胰岛素的双时相分泌。正

常人静脉注射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快速分泌相包含不同条件下的两种情况:当静脉注射葡萄糖后,B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在0.5~1.0min 的潜伏期后,出现快速分泌峰,峰值很高可达250~300mU/L,持续5~10min 后减弱,即使通过静脉继续维持葡萄糖浓度也是如此。该快速分泌相称为第一时n相。第一时相在血糖大于5.6mmol/L时即可诱发,是较好地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指标,其生理意义在于可以迅速抑制血糖的升高。第二时相为延迟分泌相,快速分泌相后出现的缓慢但持久的分泌峰,其峰值位于刺激后30min左右。持续数小时,直到刺激消失,或血浆葡萄糖回落至基线水平。第二时相释放的胰岛素大约占B细胞胰岛素储备的20%。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显示的是葡萄糖促使来自储存在B细胞中分泌胰岛素颗粒的迅速释放,第二时相分泌除了来自储存的分泌颗粒外,还包括不断新合成的胰岛素。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缺陷 在2型糖尿病早期阶段,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消失,常低于 50mU/L,由于第一时相异常导致血糖升高,使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且分泌峰值时间向后推移。随着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第二时相可无峰值出现,最后基础分泌也逐渐消失。因此,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受损是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的最早标志之一。影响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 高热量饮食

ZYT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测试题(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部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测试题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部分) 一、判断题(50题) 1.糖尿病综合治疗目标不仅是血糖达标同时包括血脂、血压、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2.目前2型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 3. 2型糖尿病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4.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最具有特征性的是微血管病变。(√) 5.鉴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主要症状是神志改变。(×) 6.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酸。(×) 7.补充体液、电解质和应用胰岛素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治疗方法。(√) 8.尿糖阳性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9.空腹血糖正常为3.9-5.6mmol/L(√) 10.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反映取血前4-12周血糖的总水平。(√ ) 11.血浆胰岛素和C-肽的测定有助于诊断糖尿病。(×) 12.磺脲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 13.二甲双胍餐前餐中餐后服用效果一样。(×) 14.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 15.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高渗昏迷宜选用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16.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每小时静脉滴注2~6UR。(×) 17.成人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2. 8mmo1/L ( 50mg/d1 )。(√ ) 18.低血糖的症状或表现包括手抖、心悸、饥饿感、便频。(×) 19.对于功能性低血糖病人,为减少低血糖发作应予低纤维饮食。(×) 20.若患者尿量为2000m1/d,尿比重为1.028,此时应考虑患者糖尿病可能。(√ ) 21.合理的糖尿病饮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 )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如何选择 治疗方案 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以美国为例,从1990年到2001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了61%,2005年糖尿病患者达2100万。2型糖尿病发生的增加,和超重、肥胖、体育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通过遗传易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同时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血糖升高。高血糖状态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有关。从糖尿病的前期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进展到典型的糖尿病,可能需要经过好多年的时间。有数据显示,大约70%的IFG和IGT患者,最终都会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防止糖尿病前期状态进展为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医学研究课题。从1997年到2006年,已有6项临床研究,来评价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能否预防或推迟糖尿病的出现。所有临床试验的结果都显示,这些干预措施,可使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25%-60%。其中,减轻体重和增加体育运动,或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使糖尿病发生率下降60%。现在的问题是,是否应该向每一个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的患者都推荐生活方式和药物的干预治疗?如果不是,那么,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呢?

IFG和IGT的定义 IFG是指,空腹血糖在100~126 mg/dL,而IGT是指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在140~200 mg/dL。这两种糖代谢异常情况,可单独出现,也可重叠出现。很显然,根据定义,这两个疾病状态包含了两个不同的人群。IFG和IGT的发生率不一样。美国的临床数据显示,在成人中,前者约为26%,后者约为15%。这两个数据在将来都会有所增加。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这两种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都有差异。例如,女性IGT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观察研究显示,在3~5年后,约25%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50%患者保持在原来的血糖水平,还有25%的患者,血糖水平可恢复到正常状态。那些胰岛素抵抗较重的患者,更容易进展为糖尿病。更长时间的观察研究显示,大多数IFG和IGT患者,最后都进展为糖尿病。一些长期的观察研究显示,IFG和IGT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比为1.1~1.4。和IFG相比,IGT是一个更强的心血管疾病危险预测因子。一些(但并不是所有)研究显示,在对血脂等已知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IFG和IGT仍是较弱的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 IFG和IGT的病理生理机制 IFG和IGT发生率的差异,提示两者存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单独IFG 患者,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正常,而单独IGT患者,空腹血糖正常。尽管这两种糖代谢异常都和胰岛素抵抗有关,但是,一般认为,空腹血糖升高和肝脏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而糖负荷后血糖水平升高,和肌肉胰

胰岛素释放、C肽释放和糖耐量实验之令狐文艳创作

C肽释放试验 令狐文艳 C肽是胰岛β细胞的分泌产物,它与胰岛素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在特殊的作用下,裂解成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和一个分子的C肽,因此在理论上C肽和胰岛素是等同分泌的,血中游离的C肽生理功能尚不很清楚,但C肽不被肝脏破坏,半衰期较胰岛素明显为长,故测定C肽水平更能反应β细胞合成与释放胰岛素功能。 对已经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体内产生的胰岛素抗体可干扰胰岛素测定;同时现在采用的放免法测定胰岛素,也分辨不出是内生的还是外源性胰岛素,给了解β细胞的功能带来困难,而C肽与胰岛素之间有相当稳定的比例关系,且不受胰岛素抗体的干扰,注射的外源性胰岛素又不含C肽,所以测定血中C肽水平,可以反应内生胰岛素的水平,既可了解β细胞的功能。 1、C肽释放试验的做法与注意事项与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它的临床意义是: (1)测定C肽,有助于糖尿病的临床分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胰岛功能。 (2)因为C肽不受胰岛素抗体干扰,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直接测定C肽浓度,以判定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3)可鉴别低血糖的原因。若C肽超过正常,可认为是胰岛素手泌过多所致,如C肽低于正常,则为其它原因所致。(4)C肽测定有助于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判断胰岛素瘤手术效果,胰岛素瘤血中C肽水平偏高,若手术后血中C肽水平仍高,说明有残留的瘤组织,若随访中C肽水平不断上升,揭示肿瘤有复发或转移的可能。 空腹1h 2h 3h 正常0.38±0.15 1.38±0.47 1.06±0.58 0.52±0.25 1型DM 0.06±0.04 0.13±0.11 0.18±0.23 0.09±0.11 2型DM 0.62±0.35 1.11±0.77 1.33±0.79 1.08±0.81 胰岛素释放试验(Ins)就是令病人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来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来了解胰β细胞的储备功能,也有助于糖尿病的分型及指导治疗。 本试验做法与注意事项均与葡萄糖耐量试验相同。已确诊为糖尿病可吃含面粉100克的馒头,未确诊者用75 克葡萄糖。 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随血糖的上升,血浆胰岛素水平也迅速上升,高峰一般在服糖后1小时出现且为空腹值的5-10倍,然后逐渐下降,至3小时应接近空腹水平,即胰岛素释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是指给病人口服75g葡萄糖,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是目前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在血糖异常增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为明确是否为糖尿病可以采用该试验。 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入血,30-60分钟时血糖值达高峰,但一般不超过8.9mmol/l。这是由于血糖升高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迅速下降,2小时血糖接近正常,3小时恢复空腹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则不同,始终为高峰值,持续时间过长。 糖耐量试验的意义在于它能发现哪些空腹或餐后血糖高于正常而达不到诊断标准的糖尿病病人,可尽早发现轻型糖尿病病人。 1、试验方法 早餐空腹(8-14小时后)取血),取血后于5分钟内服完溶于250-300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75克,从口服第一口糖水时计时,于服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及3小时抽取静脉血(用于诊断可仅取空腹及2小时血),同时搜集尿液查尿糖。试验过程中不喝任何饮料、不吸咽、不做剧烈运动,无需卧床。 2、检验人群: 对于空腹血糖正常或稍偏高而偶有糖尿的患者,或有糖尿病嫌疑的患者(如有阳性家族史,老年人的餐后血糖偏高等),须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3、检验结果: 正常范围:空腹3.9-6.1毫摩尔/升;60分钟6.7-9.5毫摩尔/升;120分钟≤7.8毫摩尔/升;180分钟3.9-6.1毫摩尔/升。糖吸收高峰见于30~60分钟内,2小时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范围,3小时可降至正常以下。尿糖阴性。 4、临床意义: 耐量增高:即血糖测量值低于正常值,见于胰岛β细胞瘤、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以及特发性低血糖症者(服糖2-3h可发生低血糖反应,血糖下降至低值)。 耐量降低:即血糖测量值高于正常值,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两者尿糖均为阳性,但前者耐量曲线高于正常且维持较久,而后者耐量曲线稍低于正常。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慢性胰腺炎以及肝糖原代谢障碍等糖耐量亦降低。 隐匿型糖尿病者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口服糖后血糖急升>10.1mmol/L,且高峰提前,2h后未降到正常水平,呈耐量降低,尿糖阳性。 4、准备措施 最好从早晨7~9时开始(开始之前受试者须已空腹8~14小时);试验前3天每日主食量不少于3两,试验前3~7天,停用可能影响糖耐量(血糖升高或降低)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药、β-肾上腺能阻滞剂、苯妥因纳、烟酸等;由于试验需要进行3个小时,在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要喝茶及咖啡,不要吸烟,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血糖监测的结果;3 5、诊断标准:目前多数采用1985年WHO提出的暂行标准如下:⑴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候静脉血浆葡萄糖≥200mg/dl(11.1mmol/L)及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140mg/dl(7.8mmol/L)可确诊为糖尿病。⑵如结果可疑,应进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血糖>140mg/dl~<200mg/dl为糖耐量减退(TGT)。⑶如无糖尿病症状,除上述两项诊断标准外,尚须另加一指标以助诊断,即在OGTT曲线上1°或2°血糖≥200mg/d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140mg/dl。⑷妊娠期糖尿病亦可采用此诊断标准。 两种单位的换算公式为:mg/dl÷18=mmol/L;mmol/L×18=mg/dl。

第八章疾病营养(上)

第八章疾病与营养 第一节医院膳食 膳食是患者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 医院住院患者的膳食是根据人体的基本营养需要和各种疾病治疗需要而制订的。 各种膳食的食谱应按膳食常规要求进行设计和配制(三准确、四必须)。 即:成本准确、投料准确、数量准确;必须每日设计食谱、必须按照食谱制作、必须色香味形俱全、必须清洁卫生和保暖。 医院膳食的分类:基本膳食 治疗膳食 试验膳食 一、基本膳食(P202)---普食、软食、半流食、流食 (一)普食 1.膳食特点 基本接近正常人饮食,属于平衡膳食。每日供应早、午、晚三餐,每餐间隔4-6小时。 2.适用对象 凡体温正常、咀嚼能力无问题、消化功能无障碍、治疗上无特殊膳食要求又不需任何膳食限制病人,都可应用(内外妇儿等)。 3.膳食原则和要求 (1).平衡膳食: 总能量为2100-2600Kcal/d,蛋白质占总能量 12%-14%,脂肪占总能量20%-25%,碳水化合物 占总能量的55%-65%。 (2.)合理调配: 早餐25%-30%,午餐40%,晚餐30%-35%; (3).品种多样化; (4).保证体积,以满足患者饱腹感。 4.食物选择 各种食物均可选用,忌用辛辣刺激食物和调味品等. (二)软食 .膳食特点 质地软、少渣、易咀嚼。是由半流食向普食过渡的中间膳食。 2.适用对象 适用于牙齿咀嚼不便、不能进食大块食物者,如牙病患者、老年人、幼儿等,也适用于体温正常或略高及消化吸收能力稍弱者。 3.膳食原则和要求 (1.)平衡膳食 (2.)少渣,含水量高,质软 (3).制备方法得当,应易咀嚼、易消化 4.食物选择 软饭、水饺、包子、花卷、馒头等

细嫩的瘦肉、鱼虾、豆腐、煮蛋、卧蛋等 蔬菜可选用南瓜、冬瓜、黄瓜、菜花、番茄、茄子、胡萝卜、菜叶等 水果应去皮生吃或制成水果羹 (三)半流食 1.膳食特点* 半流食外观呈半流体状态,比较稀软,更易咀嚼吞咽和消化的过渡膳食。 2.适用对象* 适用于发热、身体虚弱、口腔疾病、咀嚼吞咽困难、消化不良、食欲不佳、某些外科术后等情况下的患者。 3.膳食原则和要求 营养尽量充足平衡 食物稀软,植物纤维少,易咀嚼消化。 少量多餐,每日5-6餐。 半流食宜短期食用,最好不超过1周。 4.食物选择 粥类、乳类、面条、面片、馄饨、小蛋饺、蛋糕、面包、藕粉 肉泥、汆丸子、蒸蛋羹、豆腐、鲜果汁菜汁等,视病情可给予少许碎嫩菜叶 (四)流食 1.膳食特点 食物呈现液体状态,无渣,营养成分不平衡,属过度时期饮食,不宜长期应用。 2.适用对象 适用于高烧、身体虚弱、病情危重、肠道术前准备及术后患者。 3.膳食原则和要求 (1)一切食物均应为流体、易消化、易吞咽。 (2)注意烹调方法,咸甜相间,不含刺激性食物。 (3.)少量多餐,每日6-7餐,每餐200-250ml。 (4).营养不均衡、不全面,一般不宜超过3天。 4.食物选择 牛奶、米汤、米糊、面汤、绿豆汤 无油肉汤、蔬菜汁、果汁、藕粉、奶粉、豆浆、蒸蛋羹、酸奶等 二、治疗膳食 高蛋白膳食 低蛋白膳食 低脂肪膳食 低胆固醇膳食 限钠(盐)膳食 少渣膳食(低纤维膳食) 高纤维膳食 特殊治疗膳食(低嘌呤膳食、糖尿病膳食等) (一)低蛋白膳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