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六年级语文思维导图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思维导图 7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的“大”体现在哪里 呢?
典礼仪式 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成立——升旗仪式——鸣放礼炮——宣读公告 阅兵式 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群众游行
结构梳理 主题概括
这篇文章通过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
Hale Waihona Puke 课文描写了大典的哪几个场面? 文章描写了会场布置、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场面,有详有略,但都蔚为壮观。
隆重的
你觉得开国大典的场面是怎样的? 热烈的
庄严的
会场的布置
参加庆典的人数之多、人员范围之广。同时反映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宏大的场面预示着这是一个已经觉醒腾飞的大国,正向世人展示着他朝气蓬勃的面貌。
第一部分(第 1-4 自然段):会场的布置。 第二部分(第5-10 自然段):典礼仪式。 第三部分(第11-13 自然段):阅兵式。 第四部分(第14-15 自然段):群众游行。
开国大典
开国: 新中国刚刚成立。 大典:隆重的、盛大的典礼。
整体感知
课文按什么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课文按开国大典的进行顺序,分大典前、大典时、大典后这三部分内容叙述。“大典时”分为典礼— 阅兵式—群众游行,而“典礼”这部分内容又分为领袖出现、宣告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加入 了对群众反应的描写,不仅使文章更主动,而且能表达人们喜悦的心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7 开国大典
我会写
词语解释
迎风招展:随着风飘动。本课指天安门广场上的红旗随着风飘动。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倒,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大,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本课从声音上写出 了场面之大,表达了人民对领袖的爱戴和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欢跃:欢腾,形容欢喜得手舞足蹈。 瞻仰:恭敬地看。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思维导图 16 盼

课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 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 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作者
铁凝,1957年生,当代作家,河北赵县人。主要著作:《玫瑰门》《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 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
16 盼
我会写
比较组词
袖(袖子) 筒(竹筒) 抽(抽水 ) 桐(梧桐) 篷(帐篷 ) 锅(锅底) 蓬(蓬松 ) 蜗(蜗牛)
词语解释
瓦蓝:蔚蓝色,一般指天空的颜色,纯净但又璀璨的蓝色。 天明雨停,瓦蓝的天空中缀着朵朵白云。
课文围绕着“盼”,写了哪几件事?
(1)开始盼变天。 (2)盼到下雨却未能出门。 (3)盼到雨继续下,终于如愿以偿。
“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蕾蕾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她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想象和憧憬。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蕾蕾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
写作特点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 作者通过对蕾蕾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语言浅显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情节有趣
结构梳理 主题概括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对雨天的渴盼,对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渴望,为我们呈现了一幅 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第一部分( 第1、2自然段 ):讲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我”爱不释手。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思维导图 10 宇宙生命之谜

10 宇宙生命之谜
对照课文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课文前后有什么 特点?
课文开头以神话引入,引出(有没有生命存在 )问题,最后告诉我 们人类一直在探索这个谜。开头结尾(首尾呼应)。
课文解析
结构梳理 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的(是否有生命存在)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 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教育学生要有( 追求真知 )、(不断探索)的精神。
我会写
词语解释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本课指银河系在宇宙中非常小。
全文围绕什么问题来写? 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
整体感知
课文按照什么顺介绍的?
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 有没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 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思维导图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畅游自然,滋养心灵”1.《山中访友》2.《山雨》3.《草虫的村落》4.《索溪峪的“野”》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一第二单元“我的中国心”1.《詹天佑》2.《怀念母亲》3.《彩色的翅膀》4.《中华少年》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二第三单元“爱满人间”1.《穷人》2.《别饿坏了那匹马》3.《唯一的听众》4.《用心灵去倾听》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三第四单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1.《只有一个地球》2.《鹿和狼的故事》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4.《青山不老》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四第五单元“认识鲁迅”1.《少年闰土》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3.《一面》4.《有的人》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五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1.《诗经•采薇》2.《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天净沙•秋》4.《太阳的话》《白桦》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六第七单元“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1.《老人与海鸥》2.《跑进家来的松鼠》3.《最后一头战象》4.《金色的脚印》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七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1.《伯牙绝弦》2.《月光曲》3.《蒙娜丽莎之约》4.《我的舞台》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八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感悟人生”1.《文言文两则》2.《匆匆》3.《桃花心木》4.《顶碗少年》5.《手指》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一第二单元“华夏风俗别样红”1.《北京的春节》2.《藏戏》3.《各具特色的民居》4.《和田的维吾尔人》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二第三单元“我们不会忘记”1.《十六年前的回忆》2.《灯光》3.《为人民服务》4.《一夜的工作》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三第四单元“领略外国名篇名著的魅力”1.《卖火柴的小女孩》2.《凡卡》3.《鲁滨逊漂流记》4.《汤姆索亚历险记》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四第五单元“弘扬科学精神”1.《跨越百年的美丽》2.《千年梦圆在今朝》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我最好的老师》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五第六单元“难忘的小学生活”1.《成长的足迹》2. 《依依惜别》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六第七单元“语文即生活”1.《古诗词背诵》2.《综合复习》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七。
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 思维导图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畅游自然,滋养心灵”1.《山中访友》2.《山雨》3.《草虫的村落》4.《索溪峪的“野”》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一第二单元“我的中国心”1.《詹天佑》2.《怀念母亲》3.《彩色的翅膀》4.《中华少年》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二第三单元 “爱满人间” 1.《穷人》2.《别饿坏了那匹马》3.《唯一的听众》4.《用心灵去倾听》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三第四单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1.《只有一个地球》2.《鹿和狼的故事》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4.《青山不老》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四第五单元“认识鲁迅”1.《少年闰土》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3.《一面》4.《有的人》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五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1.《诗经•采薇》2.《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天净沙•秋》4.《太阳的话》《白桦》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六第七单元“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1.《老人与海鸥》2.《跑进家来的松鼠》3.《最后一头战象》4.《金色的脚印》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七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1.《伯牙绝弦》2.《月光曲》3.《蒙娜丽莎之约》4.《我的舞台》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八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感悟人生”1.《文言文两则》2.《匆匆》3.《桃花心木》4.《顶碗少年》5.《手指》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一第二单元 “华夏风俗别样红” 1.《北京的春节》 2.《藏戏》3.《各具特色的民居》4.《和田的维吾尔人》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二第三单元“我们不会忘记”1.《十六年前的回忆》2.《灯光》3.《为人民服务》4.《一夜的工作》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三第四单元 “领略外国名篇名著的魅力” 1.《卖火柴的小女孩》 2.《凡卡》 3.《鲁滨逊漂流记》 4.《汤姆索亚历险记》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四第五单元“弘扬科学精神”1.《跨越百年的美丽》2.《千年梦圆在今朝》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我最好的老师》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五第六单元“难忘的小学生活”1.《成长的足迹》2. 《依依惜别》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六第七单元“语文即生活”1.《古诗词背诵》2.《综合复习》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七。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思维导图 11 故宫博物院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距今约600年历 史。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这里曾住过24个明清两代的皇帝,现称为“故宫博物院”。故宫金碧辉煌,被誉 为世界五大宫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词语解释
庄严肃穆:庄重严肃,不轻浮, 不随便,严肃恭敬。本课指“后三宫”没有三大殿那样气氛 庄重。
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本课指御花园和后三宫的建筑布局、气氛 不相同。
井然有序: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本课指故宫的建筑、宫墙等很有秩序,不凌乱。
整体感知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介绍了 什么?
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建筑?
材料一介绍故宫的建筑位置、布局及功用; 材料二介绍太和殿被毁及修复中遇到的奇迹; 材料三介绍故宫的历史、地位及参观顺序; 材料四介绍故宫平面图以及开放区域。
按空间方位顺序
从南往北,依次为:
课文析
结构梳理 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 北 )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 其(布局和功用),使学生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 感。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思维导图 14 在柏林

14 在柏林作者奥莱尔(1873—1939年),美国女作家,记者。
微型小说《在柏林》堪称名篇中的精品。
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以极小的篇幅深刻地反映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
词语解释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
本课指两个女孩看到老妇人的不停数数,肆意地嘲笑、说话。
造句:他什么都不懂,还在这里指手画脚。
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本课指小女孩看到老妇人的举动,立即就嗤笑起来。
造句:每次面对老师的提问,班长都是不假思索地回答。
课文解析整体感知微型小说的特点是什么?以小见大这篇微型小说主要写了什么?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三个儿子)的老兵,在重返战场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精神病院)。
在车厢里,老妇人奇怪的举动,引起了姑娘的嘲笑。
老兵说出原因后,车厢里一片(寂静)。
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文章以小见大,截取战争中一列火车的一个小画面。
叙述老兵在痛失三个儿子以后,把老妇人送进病院,再上战场,体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及人们对战争的痛恨。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
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对比《桥》和《在柏林》,它们有哪些相同点?都是小小说都是最亲的人死去都注意设计悬念,结局都是出人意料词语积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战火硝烟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颠沛流离枪林弹雨草木皆兵炮火连天结构梳理主题概括这篇(微型小说)叙述了在一列火车上,两个小姑娘嗤笑一位重复数数的(老妇人),后来老兵说出原因,引发人们深思的故事。
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思维导图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译文诗人乘船停靠在烟雾缭绕的小沙洲边,太阳下山了,心中却新增了几分忧愁。
空旷的田野上天比树还低,水很清澈,月亮跟似乎持人十分接近。
作者简介孟浩然,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
主要作品:《孟浩然集》《过故人庄》等
内容分析借景抒情:诗人被贬后心情低落,“天低树”“月近人”写出了诗人郁闷孤独的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诗人在望湖楼下看到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跟远山纠缠,白色的雨点如同珍珠杂乱地跳到船上。
平地而来的狂风将暴雨都吹散,望湖楼下水天相接。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祖籍河北栾城
内容分析主要作品:《东坡七集》《东坡易传》等
写景:前两句的“黑云”“白雨”形成色彩对比,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灵活生动。
后两句写出了由骤雨到晴朗的变化之快,让人心清气爽,眼前一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明月下横斜的树枝惊动了喜鹊,夜里清风中蝉在鸣叫。
农人在稻香里说着丰收的景象。
青蛙的叫声连成一片。
星星点缀天外,山雨绵密。
转过小桥,就能看到土地庙旁的乡村客店了。
作者简介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
主要作品:《清平乐.村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内容分析写景:运用以动衬静和缩小夸张法,写出了夜晚的静谧。
第2句将嗅觉听觉等多感融为一体,使画面充盈。
结句情致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版六年级语文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畅游自然;滋养心灵”
1.《山中访友》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一
第二单元 “我的中国心” 1.《詹天佑》 2.《怀念母亲》 3.《彩色的翅膀》 4.《中华少年》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二
第三单元“爱满人间”
1.《穷人》
2.《别饿坏了那匹马》
3.《唯一的听众》
4.《用心灵去倾听》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三
第四单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1.《只有一个地球》
2.《鹿和狼的故事》
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4.《青山不老》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四
第五单元“认识鲁迅”
1.《少年闰土》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一面》
4.《有的人》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五
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
1.《诗经•采薇》
2.《春夜喜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天净沙•秋》
4.《太阳的话》
《白桦》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六
第七单元“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1.《老人与海鸥》
2.《跑进家来的松鼠》
3.《最后一头战象》
4.《金色的脚印》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七
第八单元 “艺术的魅力” 1.《伯牙绝弦》 2.《月光曲》 3.《蒙娜丽莎之约》 4.《我的舞台》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八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感悟人生”
1.《文言文两则》
2.《匆匆》
3.《桃花心木》
4.《顶碗少年》
5.《手指》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一
第二单元“华夏风俗别样红”
1.《北京的春节》
2.《藏戏》
3.《各具特色的民居》
4.《和田的维吾尔人》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二
第三单元“我们不会忘记”
1.《十六年前的回忆》
2.《灯光》
3.《为人民服务》
4.《一夜的工作》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三
第四单元“领略外国名篇名著的魅力”
1.《卖火柴的小女孩》
2.《凡卡》
3.《鲁滨逊漂流记》
4.《汤姆索亚历险记》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四
第五单元“弘扬科学精神”
1.《跨越百年的美丽》
2.《千年梦圆在今朝》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4.《我最好的老师》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五
第六单元“难忘的小学生活”
1.《成长的足迹》
2. 《依依惜别》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六
第七单元“语文即生活”
1.《古诗词背诵》
2.《综合复习》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