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红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第26卷第2期成坚等:番茄红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75

*番茄红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成坚曾庆孝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食品科学系,广州,510225)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广州,510641)摘要大量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番茄红素在预防人类某些癌症和慢性病的发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目前国际上功能性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番茄红素的结构、性质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番茄红素性质生理功能

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过去人

们一直认为,只有那些能转化为维生素A的

类胡萝卜素,如胡萝卜素、胡萝卜素等才

与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关。由于番茄红素没

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所以其作用一直未

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番茄红素具有比其它类胡萝卜素更为优越的

性能,如其抗氧化性能在类胡萝卜素中最强,

清除单线态氧的能力是目前常用的抗氧化剂

维生素E的100倍、胡萝卜素的2倍多[1]。

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也显示,人体内番茄红

素含量过低与某些慢性病和癌症如前列腺

癌、子宫癌、动脉硬化等的发生有关,还与人

的寿命有关[2]。番茄红素是目前国际上功能

性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我国在这方

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积累的资料也很

少。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番茄红素的结

构、性质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多不饱和脂肪烃。1941年Zechmeister等提出,作为主链含11个碳碳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烃,理论上应有211或2048种立体(顺反)异构体,但由于空间障碍,番茄红素分子中只有少数基团能参与异构,存在可能性较大的番茄红素异构体约有72种[2]。图1所示

为番茄红素的主要异构体的结构。天然植物1 番茄红素的性质

1.1 番茄红素的分子结构

1910年Willstaller和Escher在对番茄红

素的研究中指出,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素的异

构体,并首次确定了其分子式为C40H56[2]。

1930年Karrer等提出,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

式为含有11个碳碳双键的非环状平面共轭

*第一作者:学士,讲师。

收稿时间:1999-08-11,改回时间:1999-09-20图1 番茄红素的一些主要立体异构体[2] 76食品与发酵工业 FoodandFermentationIndustries Vol 26 No 2

中的番茄红素绝大部分为热力学较稳定的反构番茄红素,而人体中顺构番茄红素的比例却高得多[2]。1.2 番茄红素的性质1.2.1 物理性质

作为脂肪烃,番茄红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等极性有机溶剂,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二硫化碳、苯、油脂等[3],色泽为红色。在472nm

处有一强吸收峰[4],如图2所示。当分子从反构变为顺构时,颜色变浅,熔点降低,消光系数减小,吸收峰发生偏移[2]

的过程。但另外一些学者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胡萝卜素、胡萝卜素、番茄红素

等类胡萝卜素有较强的热稳定性。Nguyen和Schwartz认为,人体中较高的顺构番

茄红素含量与是否食用热处理过的食物无关;Nguyen和Schwartz等人也认为,加工

过程中的热处理对番茄制品中的番茄红素含量没有很大的影响[10]。由于番茄红素从反式结构转变为顺式结构时光密度会降低,异构对番茄红素的总量并没有影响,而目前的一般测定方法还很难区分化学分解和立体异构所引起的差异,加上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受很多因素影[2]

响,所以,上述研究结果上的差异尚难进行统一。

Simpson等发现,存在于番茄和番茄制品中的番茄红素比较稳定,而离体番茄红素的稳定性较差,可能是由于分离出来的番茄红素失去了细胞成分如水的保护作用的缘故;抽真空和充氮包装可以降低氧化的程度;在分离提取过程中添加抗氧化剂如BHT也可以减少氧化和异构化[2]。

[9,10]

2 番茄红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图2 番茄红素的吸收光谱图

[5]

1.2.2 化学性质

作为平面共轭多不饱和烯烃,番茄红素易被氧化分解和从反构向顺构的转变。在提取分离、加工处理和保藏过程中,光、热、酸、碱及表面活性剂等可促进这些变化。Sharma和Maguer认为,番茄红素的分解反应是假一级反应

[6]

[5]

,说明番茄红素的分解受多

种因素的影响。Schierle和Stahl等的研究报告指出,热处理可使番茄汁中的顺构番茄红素显著增加[7]。Stahl和Sies等还发现[8],加热处理可以提高番茄汁中番茄红素被人体的吸收率。由于存在于人体中的顺构番茄红素的比例要比番茄及其制品中的高得多,因此,有学者认为,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可提2.1 在植物中的分布

番茄红素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成熟的红色植物果实中含量较高。其中番茄、胡萝卜、西瓜、红色葡萄柚等的果实和红色棕榈油中存在较多的番茄红素,含量最高的是番茄的果实,可达3~14mg/100g,且成熟度愈高,番茄红素的含量愈多。在植物中,番茄红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有色体中。在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主要分布

在番茄果皮的外表层中。在天然植物中存在的绝大部分是反构式(如图1中构型A)番茄红素[2]。如番茄及其制品中95%的番茄红素为全反式构型。

2.2 在人体中的分布

番茄红素也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中。主要分布在人的血液、肾上腺、肝脏、睾丸、前列腺、乳腺、卵巢、子宫、消化道等器官中,其中血液、肾上腺、睾丸、肝脏等含有[2]

第26卷第2期成坚等:番茄红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77

nmol/g含量 1.300.315.720.2821.

36

官和组织中番茄红素的含量。番茄红素在人体中以顺构形式存在的比例较高,如图1中B、C、E、G构型的番茄红素差不多占人血浆中番茄红素的一半。图3为番茄、番茄汁、人血浆和前列腺样品中各种构型的番茄红素的色谱图。

表1 人体的一些组织中番茄红素的含量[2]

组织肾上腺乳房肾肺皮肤

含量 21.60

0.780.620.570.42

组织脂肪结肠肝脏卵巢睾丸

图3 不同样品中番茄红素的典型色谱图[2]

3 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

3.1 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1974年Bjelke等开始注意到,吃番茄可以减少宫颈癌、结肠癌、食道癌、直肠癌和胃癌等的发生;1985年Colditz等人认为,吃番茄与美国的老年癌症患者的各种癌症死亡率降低有关;1989年Mascio等[1]发现,包括胡萝卜素在内的所有类胡萝卜素中,番茄红素猝灭单线态氧的效率最高。表2所示为番茄红素和其它一些抗氧化剂猝灭单线态氧的速率常数。Wang和Countryman等通过研究发现,在体外,番茄红素与胡萝卜素能在细(HL-60)的增殖[3];Mories等也发现,胰腺癌、膀胱癌患者中相应器官中的番茄红素含

量较低[3];1991年Campbell等又发现,肝癌患者的肝脏中番茄红素含量也较

低;1994年Franceschi等对3000多名消化道癌症患者进行了为期7a的研究后发现,消化道癌症的发生也与番茄红素的摄入有关[11];Levin等经过研究以后也发现,由胰岛素生长因子引起的癌细胞增殖可被番茄红素抑制[3];1995年Giovannucci等对47894名男性进行了题为各种类胡萝卜素、视黄醇和果蔬的摄取与前列腺癌发生的关系研究后指出,食用含番茄红素高的食品如新鲜番茄、番茄酱等与[12][3]

78食品与发酵工业 FoodandFermentationIndustries Vol 26 No 2

Ribayo Mercado等发现,人的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时,番茄红素首先受到破坏,比胡萝卜素还快[13]。这些报道发表以后,人们对番茄红素的生理活性有了新的认识,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也逐渐引起了包括医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科学工作者极大关注和兴趣。

表2 一些抗氧化剂猝灭单线态氧的速率常数[3]

抗氧化剂番茄红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玉米黄质叶黄素虾青素红木素番红花苷维生素E

猝灭单线态氧的速率常数109/mol s 31

19142510824141.10.3

断出患子宫肌瘤(CIN)和宫颈癌的妇女,血浆中番茄红素及胡萝卜素、视黄醇、生育酚等的含量明显偏低,认为CIN和宫颈癌的形成可能与血浆中抗氧化剂的减少有关。表3所示为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血浆中几种类胡萝卜素的含量[2];Ha等观察到,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中的番茄红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要低[18];Brady等对400人进行调查后指出,尽管人体血浆中的番茄红素含量与性别、体质、是否吸烟、饮酒等生理因素和生活方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血浆中番茄红素的减少似乎与衰老和非HDL胆固醇减少有关[19];Snowdon等也发现,血液中番茄红素含量高可以预防老年功能性障碍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20];1997年Kohlmeier 等对1379名欧洲男性的研究中首次发现,心脏病发生率较低与体内脂肪中番茄红素含量较高有关;Pool Zobel等发现,在给一组不吸烟男性的饮食中增加番茄汁(含番茄红素40mg)时,可以显著减少他们体内淋巴球DNA的断裂;1998年Rao和Agarwal报道,吸烟者吸3支烟就可使血液中番茄红素含量减少30%,认为吸入的烟可以使番茄红素发生强烈的氧化[23]。

mol/L

年长女子0.20 0.040.78 0.100.04 0.010.28 0.020.06 0.000.09 0.010.01 0.00

[22]

[21]

[17]

1995年Nagasawa等对未育雌鼠自发乳房肿瘤的形成研究中发现,用富含番茄红素的饲料喂养的雌鼠与对照组相比,乳房肿瘤的发生大大减少[14],Mi tamura等认为,

番茄红素可以通过减少 TGF在遗传过程中的表达来阻止雌鼠乳房肿瘤的形

成;1996年Narisawa等报道,少量的番茄红素和黄体素可以预防老鼠结肠癌的发生[16]

[15]

;Palan等对

纽约市的妇女进行调查和研究后发现,被诊

表3 人血浆中几种类胡萝卜素的含量[2]

种类胡萝卜素反构胡萝卜素13 顺胡萝卜素反构番茄红素9 顺番茄红素13 顺

番茄红素15 顺番茄红素

青年男子0.09 0.010.44 0.070.03 0.010.38 0.050.07 0.010.12 0.020.01 0.001

青年女子0.18 0.040.80 0.170.05 0.010.37 0.060.07 0.010.10 0.020.01 0.001

年长男子0.27 0.071.51 0.410.09 0.020.41 0.060.08 0.010.14 0.020.01 0.003

3.2 番茄红素的作用机理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和胡萝卜素一样,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功能因子。目前普遍认为,番茄红素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作为强抗氧化剂,猝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蛋白和DNA受到氧化破坏,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抑制LDL胆固醇氧化产物的形成,预防冠心病的发生。(2)促进细胞间的正常结

合,Bertram等认为,当细胞发生癌变时,细胞间的结合会变弱,而

第26卷第2期成坚等:番茄红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79

番茄红素能促进具有维持细胞间正常结合的蛋白质的合成[3]。(3)抑制癌细胞转移增殖因子 -TGF的遗传表达[16]。(4)抑制癌细胞增殖因子的作用。如抑制胰岛素生长因子引起的癌细胞的增殖[3]。(5)活化免疫细胞的作用等[3]。

尽管有大量的证据显示番茄红素具有很多生理功能,但其作用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即使是番茄红素本身的一些性质如对热的稳定性等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另外,象顺构和反构番茄红素在生理功能上的差异,番茄红素的有效作用范围及与其它因素的协同作用效果等方面仍缺乏了解;同时也有一些研究结果与上述结论相悖,如Clinton等通过对男性的正常前列腺与恶性病变的前列腺进行比较后发现,恶性病变的前列腺中番茄

[24]

红素及其它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较高;Steinmets等经过研究后认为,肺癌的发生与是否吃番茄或含类胡萝卜素的一些食物没有关系[25];Jarvinen等也认为番茄红素的摄取不会显著影响乳房癌的发生[26]。这些例子也说明了我们对番茄红素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以后对番茄红素保健作用的研究将集中在其稳定性、生物活性和在人体内的代谢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DiMascioP,KaiserSetal.Arch.Biochem.Bio phys.,1989,274:532~538

2 NguyenML,SchwartzSJ.FoodTechnology,1999,53(2):38~45

3 孙庆杰,丁霄霖.食品与发酵工业,1997,23(4):72~75

4 李增光,吴骥陶等.食品与发酵工业,1991,16(2):82~84

5 CrouzetJ,KanasawudP.Meth.Enzymol.,1992,213:185~205

6 SharmaSK,LeMaguerM.FoodRes.Int.,

1996,29:309~315

7 SchiereleL,BretzelWetal.FoodChem.,1997,96:459~465

8 SthalW,SiesH.J.Nutr.,122:2161~21669 NguyenML,SchwartzSJ.Proc.Soc.Exp.Bi ol.Med.,1998,218:101~105

10

NguyenML,SchwartzS.J.PresentedatAnn.Mtg,InstofFoodTechnologists,Atlanta,Ga.199 8

11 FranceschiS,BidoliEetal.Int.,J.Cancer,1994,59(2):181~184

12 GiovannucciEL,AscherioAetal.J.Natl.CancerInst.,1995,87:1767~1776

13 Ribayo MercadoJD,GarmynMetal.J.Nu tr.,1995,125:1854~1859

14 NagasawaH,MitamuraTetal.AnticancerRes.,1995,15:1173~1178

15 MitamuraT,TsunodaSetal.Bull.FacultyofAgri.,MeijiUniv.1996,108:45~48

16 NarisawaT,FukauraYetal.CancerLett.,1996,107:137~142

17 PalanPR,MikkhailMSetal.Clin.CancerRes.,1996,2(1):181~185

18 HaTKK,TalwarDetal.Q.J.M.,1996,89:765~769

19 BradyWE,Mares Perlmanetal.J.Nutr.,1996,126(1):129~137

20 SnowdonDA,GrossMDetal.J.Ger/ontol.A.Biol.Sci.,Med.Sci.,1996,51(1):10~16

21 KohlmeierL,ClarkJDetal.Am.J.Epi demiol.,1997,146:618~626

22 Pool ZobelBL,BubAetal.Carcinogenesis,1997,18:1847~1850

23 RaoAV,AgarwalS.Nutr.Res.,1998,18:713~721

24 ClintonSK.Nutr.,1998,56(2):35~5125

SteinmetzKA,PotterJD.CancerRes.,1993,53:536~543

26 JarvinenR,KnektPetal.CancerLett.,1997,114:251~253

27 HenryLK,CatiganiGLetal.J.Am.OilChem.Soc.,1998,75:823~829

28 FerruzziMG,SanderLCetal.Anal.Biochem.,1998,256:74~81

29 WeisburgerJH.Proc.Soc.Exp.Biol.Med.,1998,218:140~143 TheChemicalPropertiesandPhysiological functionofLycopene

ChengJian ZengQingxiao

(ZhongkaiAgritechnicalCollege,Guangzhou,510225) (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641)

ABSTRACT Agreatdealofepidemiologicalevidenceshowthatlycopeneplaysapositiveroleinthepreventi onofcertaintypesofcancerorchronicdiseaseinhuman.Inrecentyears,lycopeneisahottopicint heresearchingareaoffunctionfood.Thisreviewintroducedresearchingprogressesoflycopen einitschemicalstructures,biologicalpropertiesandphysiologicalfunction.Keywords lycopene,properties,physiological function

番茄红素的研究

番茄红素的研究 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种黄,红色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作为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番茄红素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天然着色剂、化妆品等行业。番茄红索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抗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番茄红素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番茄红素;理化性质;生理功能;提取工艺;测定方法 番茄红素是一种黄/红色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番茄红素作为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具有淬灭活性氧、消除人体自由基、预防心脏病、减缓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多种癌症、保护心血管、抗老化、保护皮肤等生理功能。近年来,番茄红素相关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和新药研究的一个热点。从世界范围来看。番茄红素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天然着色剂、化妆品等行业,其作为药品尚未面世,具体的医用价值还在研发当中。 1 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 番茄红素晶体为红色长针状,熔点为174℃.可燃,易溶于二硫化碳、氯仿、苯等,可溶于丙酮、乙醚、正己烷、石油醚等有机溶剂,难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水。番茄红素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样品纯度越高,溶解越困难。番茄红素是多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分子中有11个共扼及2个非共扼双键,因此番茄红素稳定性差,容易燃烧,易被氧化。其损失主要是由于发生氧化、顺反式异构化和降解造成,氧、热、光会促使番茄红素顺反异构化和氧化降解,因此稳定性研究是番茄红素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番茄红素性质十分活泼,光、氧气、金属离子等均会影响其稳定性,但耐热稳定性较好,对碱也比较稳定,盐酸却对其有较强的破坏作用。番茄红素对光尤为敏感,尤其是对日光和紫外光,日光下0.5d,番茄红素基本损失。紫外光下3d后番茄红素损失40%,研究发现.番茄红素的降解在热处理和光照环境中为一级反应;500℃时最初9h异构化为主要趋势,100—1500℃时降解为主要趋势。而且降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 2 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 2.1 抗氧化活性 氧化作用是诱发疾病的重要原因。组织内产生的氧自由基能和细胞内的DNA、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重要的大分子反应,破坏它们的功能,引起一系列的疾病。番茄红素能够接受不同电子激发态的能量,使单线态氧的能量转移到番茄红素中,生成基态氧分子和三重态番茄红素,从而淬灭单线态氧,还可以通过电子转移过程清除自由基,防止蛋白质和DNA受到氧化破坏。预防疾病的发生。番茄红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类胡萝卜素中,番茄红素能有效淬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过氧化氢等。潘洪志等研究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丙

西红柿的功效与作用

西红柿的功效与作用 番茄别名西红柿、洋柿子,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茄目,茄科,茄属,番茄亚属,为一年生蔬菜。原产南美洲,我国各地均普遍栽培,夏秋季出产较多。红色西红柿,果色火红,一般呈微扁圆球形,脐小,肉厚,味甜,汁多爽口,风味佳,生食、熟食均可,还可加工成番茄酱、番茄汁;粉红西红柿,果粉红色,近圆球形,脐小,果面光滑,味酸甜适度,品质较佳,黄色西红柿,果桔黄色果大,圆球形,果肉厚,肉质又面又沙、生食味淡,宜熟食。西红柿品种、颜色、成熟度、甜度,甚至生产季节的不同,都是决定其中番茄红素含量的重要原因。黄色品种的西红柿中番茄红素含量很少,每100克仅含0.3毫克;红色品种的西红柿则含量较高,一般每100克含2—3毫克,最高能达到20毫克。一般来说,西红柿颜色越红,番茄红素含量越高,未成熟和半成熟的青色西红柿番茄红素含量相对较低。市场上还有一种粉红色的西红柿,番茄红素的含量也不如红色的高。番茄红素的含量与西红柿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是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越是不甜的西红柿,其中番茄红素含量越高。此外,夏天生产的西红柿中番茄红素含量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夏天阳光充沛、光照时间长,会让番茄红素的含量大大增加;而冬天温室大棚里种植的西红柿,番茄红素的含量比较低,家庭必备。 禁忌人群急性肠炎、菌痢及溃疡活动期病人不宜食用。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于热性病发热、口渴、食欲不振、习惯性牙龈出血、贫血、头晕、心悸、高血压、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肾炎、夜盲症和近视眼者食用。 西红柿的热量表(每100克) ?热量(大卡)28.00 ?碳水化合物(克)6.70 ?脂肪(克)0.20 ?蛋白质(克)1.60 ?纤维素(克)1.70 ?维生素A(微克)一 ?维生素C(毫克)1.00 ?维生素E(毫克)0.88 ?胡罗卜素(微克)一 ?硫胺素(毫克)0.03 ?核黄素(毫克)0.03 ?烟酸(毫克)一 ?胆固醇(毫克)一 ?镁(毫克)17.00 ?钙(毫克)5.00 ?铁(毫克)1.80 ?锌(毫克)0.29 ?铜(毫克)0.11 ?锰(毫克)0.10

番茄红素的副作用

番茄红素的副作用 番茄红素的功效 番茄红素(Lycopene)又称ψ—胡萝卜素,属于异戊二烯类化合物,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由于最早从番茄中分离制得,故称番茄红素。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只有那些具备β—紫罗酮环并能转化为维生素A的类胡萝卜素,如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等才与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关,而番茄红素因缺乏此结构,不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故对此研究很少。然而,最近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它不仅具有抗癌抑癌的功效,而且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等各种成人病、增强人体免疫系统以及延缓衰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功能性天然色素。为此,专家根据国内外文献综述了蕃茄红素的主要功效。 番茄红素不但具有抗氧化性,还能通过与其他形式的活性氧的化学反应消除氧化自由基,如过氧化氢、亚硝酸根等氧化自由基,而氧化自由基能引起脂质过氧化形成多种产物,这些产物与人体老化、癌症发生、自身免疫病及贫血等疾病都有关系;番茄红素对细胞生长代谢起调控作用;番茄红素可以调节胆固醇的代谢和预

防和抑制肿瘤的作用。对癌症患者和前列腺炎患者还有胆固醇高的人群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1、有助于延缓衰老; 2、有助于增强抗辐射能力; 3、有助于调节血脂; 4、对男性不育有改善作用; 5、有助于促进女性乳房的健康发育。 番茄红素有没有副作用 番茄红素(Lycopene)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具有极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以防治前列腺炎,提高男性精子质量,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它含强力抗氧化生物活物质,能促使细胞的生长和再生,美容袪皱,维持皮肤健康,具有延缓衰老等功效,因此多吃番茄红素,对于身体是有非常多的保健作用的,不会出现吃多了就会出现副作用的情况。当然任何一种产品想要保证使用安全没有副作用与这款产品自身是否是正品直接相关。番茄红素产品也不例外,只有使用了真正的正品番茄红素才能够保证保健效果,同时也不会出现那种吃多了会有副作用的情况。预检二号3分钟筛查肿瘤,预检二号是金华众嘉尚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历经15年自主研发的应用于重大代谢类疾病检测的高科技产品,此项技术领先世界5至10年,弥补了中国在这一医学领域的空白。番茄红素并无副作用,它属于纯天然的保健食品,不含有害物质和化学成分,不残留杂质。不过人们服用番茄红素讲究一定的量,如果服用过量,会导致人体无法全部吸收,这会带来肠胃的一定负担。专家指出:人体每天补充番茄红素的最大量应该为6~8毫克,过多或者过少都不宜。祝您健康无忧!

浸提法提取番茄红素的工艺

食 品 科 技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 第37卷 第9期 生物工程· 234 ·番茄红素是一种不饱和类胡萝卜素,分子式为C 4OH 56[1],末端无芳香环,为开环结构。番茄红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番茄、西瓜、柿子、南瓜、灯笼大红魏椒、葡萄柚、番石榴等[2]食物中,其中在番茄中含量最高,且随成熟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成熟番茄果实中,含量可达3.14 mg/100 收稿日期:2012-02-10 作者简介:刘雪凌(1976—),女,河北三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 g,我国新疆产加工用番茄的番茄红素含量可达40 mg/100 g [3]以上。它的一系列生理功能[4]如抗氧化作用、抗癌作用、保护心血管作用、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作用等已经在保健品市场崭露头角。目前的常规提取方法包括直接粉碎法、浸提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酶反应法以及微生物发刘雪凌1,姜 玲1,2,陈旭华3 (1.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三河 065201;2.南京博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 210003;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北京 100193)摘要:以正己烷、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以及丙酮这些有机溶剂为提取溶剂,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进而比较各个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探讨有机溶剂提取番茄红素时的最佳工艺条件。经过平行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70 nm 、最佳提取溶剂为石油醚。之后又采用L 9(34)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组合条件:当浸提温度为45 ℃,时间为90 min ,提取剂用量为15 mL 时,可取得最佳提取效果。 关键词:番茄红素;浸提法;平行试验;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R 2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989(2012)09-0234-03 Extraction of lycopene with organic solvent LIU Xue-ling 1, JIANG Ling 1,2, CHEN Xu-hua 3 (1.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anhe 065201; 2.Nanjing Bo-Run Medical Group, Nanjing 210003; 3.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es, Beijing 100193) Abstract: Using hexane, petroleum ether, ethyl acetate, dichlorome thane and acetone as extraction solvent, extraction with organic solvent, the absorbance to be tested by spectrophotometer, then compare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xtraction, the best process of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 of lycopene conditions to be discussed. Through parallel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absorption of lycopene wavelength was 470 nm, the best extraction solvent was the petroleum ether. Using L 9(34) orthogonal get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conditions which are: 45 ℃, 90 min, 15 mL. Key words: lycopene; extraction; parallel experiments; orthogonal 浸提法提取番茄红素的工艺研究

番茄红素 知识整理 (全)

中文名称: 番茄红素 英文名称: lycopene;licopin 定义: 番茄一种使西红柿变红的天然色素,是胡萝卜素的母体化合物。 番茄红素是植物中所含的一种天然色素。主要存在于茄科植物西红柿的成熟果实中。它是目前自然界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科学证明,人体内的单线态氧和氧自由基是侵害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罪魁祸首。番茄红素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远胜于其他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其淬灭单线态氧速率常数是维生素E的100倍。它可以有效的防治因衰老,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各种疾病。因此,它受到世界各国专家的关注。 番茄红素(lycopene)是成熟番茄的主要色素,是一种不含氧的类胡萝卜素。1873年Hartsen首次从浆果薯蓣TamuscommunisL.中分离出这种红色晶体。1913年Schunk发现这种物质和胡萝卜素的不同,将其首次命名为lycopene,使用至今。其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5,纯品为针状深红色晶体,在分子结构上有11个共轭双键和2个非共轭双键组成的直链型碳氢化合物。在类胡萝卜素中,它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不具有维生素A 的生理活性。番茄红素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远胜于其它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其淬灭单线态氧的速率常数是维生素E的100倍,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之一。长期以来,番茄红素一直作为一种普通的植物色素,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3921536.html,/item.htm?id=133******** 1番茄红素的分子结构 1910年,Willstaller和Escher在对番茄红素的研究中首次确定了其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5。1930年,Karrer等人提出,番茄红素是一种化学结构式中含有11个共扼双键及2个非共扼双键的非环状平面多不饱和脂肪烃,经过环化可形成β一胡萝卜素。天然存在的番茄红素都是全反式,但通过高温下的蒸煮、油炸等加工方式可使番茄红素由反式构型向顺式构型转变,而干燥番茄或干燥番茄渣中的顺式构型也会有部分的转变。研究还表明,番茄红素的顺式异构体与反式异构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反式异构体相比,番茄红素的顺式异构体的熔点低,摩尔消光系数小,极性强,不易结晶,更易溶解,而且在放置过程中可能会回复到全反式状态。一个番茄红素分子可猝灭上万个自由基, 2 稳定性: 番茄红素对氧化反应比较敏感,其溶液经日光照射12小时后,其中的番茄红素基本上损失殆尽。溶液中的Fe3+和Cu2+会对番茄红素的光氧化反应起催化作用,而其它金属离子如K+、Mg2+、Ca2+、Zn2+等则对其影响不大,所以天然番茄红素在提取和应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铁制和铜制容器。番茄红素对酸不稳定,对碱则比较稳定,故番茄红素作为色素使用时并不适合于酸性饮料。 3番茄红素的溶解性番茄红素是脂溶性色素,纯的番茄红素虽然不溶于水,但当它与某些物质如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则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3921536.html,/item.htm?id=133******** 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必须通过外界摄入;吃一个生番茄,只能吸收0.05毫克的番茄红素;吃一粒番茄红素相当于吃15个生番茄。

番茄红素的研究概述

番茄红素的研究概述 田丽萍1 王 进1 薛 琳2 (1.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2.石河子蔬菜研究所,新疆石河子 832003) 【摘 要】番茄红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类胡萝卜素, 在预防人类某些癌症和其他疾病发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目前国际上 功能性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围绕国内外学者在番茄红素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番茄红素的分布,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稳定性,提取方法及检测方法等。作为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番茄红素;理化性质; 生理功能 中图分类号:R15113 文献标识码:B 3基金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04GG 03。 番茄红素(locopene )作为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存在于番茄果实之中,它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欧洲经济共同体(EEC )和英国许可使用的食用色素中包括了番茄红素[1]。联合国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 ECFA )认定番茄红素为A 类营养素并为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营养着色双重作用的食品添加剂而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和化妆品工业。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中结构最为简单的主要色素,是结合在有色体膜上的线状晶体,番茄的鲜红色泽主要是由于番茄红素的存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不具有类胡萝卜素的生理活性,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番茄红素的抗氧化性是类胡萝卜素中最强的。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现其在人类的健康上的作用以来,它的独特生理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番茄红素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热点。 1 番茄红素的分布 111 在植物中的分布 番茄红素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最高,番茄、胡萝卜、西瓜、南瓜、李柿、胡椒果、桃、木瓜、芒果、红莓、云莓、柑橘、甘蓝、红色葡萄柚以及红色的橄榄油中均含有番茄红素,具报道番茄红素含量最高的是番茄的果实,可达30~140mg/K g ,中国新疆番茄酱中番茄红素含量可达120mg/K g 。 表1 各种果蔬中番茄红素的含量[2]食 品含量(mg/kg )番 茄5010~12010李 子0105~011红色葡萄柚3316番石榴5410西 瓜2310~7210木 瓜 2010~5310 112 在人体中的分布 哺乳动物不能自行合成番茄红素,必须从蔬 菜和水果中获得,人们通过饮食获取番茄红素并且80%是通过使用番茄及其加工制品获得。番茄红素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血液、肾上腺、肝脏、睾丸、前列腺、乳腺、卵巢、子宫、消化道等器官中,含量较多的是血液、肾上腺、睾丸、肝脏等器官。 表2 人体的一些组织中番茄红素的含量[3]组织含量(nm ol/L ) 组织含量(nm ol/L ) 肾上腺21160脂肪1130乳 房0178结肠0131肾0162肝脏5172皮 肤 0142 睾丸 21136 第26卷 第1期2006年 2月 农业与技术 Agriculture&T echnology V ol 126 N o 11 Feb.2006 ?72 ?

影响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因素_New

影响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因素

影响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因素 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 素,又被称为自然之宝。温室生产 中主要依靠加强水肥管理来提高 番茄产量和其中番茄红素的含量。 研究发现,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 量除了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外, 还受水肥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关键词:水肥管理无机肥酶活性 有机肥 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是番茄中的红色物质,以及红辣椒和红葡萄番茄红素的功能是接受光,保护植物不受光致氧化作用。在正常的有氧细胞代谢中,所产生的高活性氧可以与番茄红素反应,作为抗氧化剂,以免活性氧对细胞的破坏。番茄红素有11个共扼双键,抵抗着过氧游离基,形成不活性物质,以稳定细胞。单线氧被番茄红素碎灭要比β-胡萝卜素几乎高一倍。加热或煮制番茄红素制品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有效性。有报道称, 食用未经加热的番茄汁不能增加血清中番茄红素浓度。在加工中,热处理导致细胞壁破裂,释放出番茄红素,增加了番茄制品中的番茄红素含量。加工后,水分含量减少使得番茄红素含量浓缩。 1 果实成熟程度对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番茄红素的含量取决于果实的成熟度。随着番茄由绿变红,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色素变化而增加。色素的变化是由于质体中番茄红素增加的结果。完全不成熟绿( 无胶状物 )、成熟绿(有胶状物)、红白相间(少于10%的表面是红色)、红色(大于90%表面是红色)和过熟(腐烂开始)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分别为25,10,370,4600和7050ug/100g。

2 施用无机肥对番茄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影响 温室蔬菜生产主要依靠肥水的大量投入来提高产量,不仅造成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 还导致蔬菜发病率高,品质下降,土壤硝酸盐流失,微量元素缺乏及环境污染[1]。同时,少施或不施有机肥、偏施氮肥、重施磷肥、少施或不施钾肥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这种长期高氮、富磷、少钾的营养状况,导致养分供应失调,已成为限制当前蔬菜品质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番茄红素是衡量番茄品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2]。前人研究发现,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除了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外,还受水肥等环境因子的影响[3]。在番茄生长过程中,如果氮、磷不足,则会导致番茄红素含量减少;在果实膨大盛期水分缺乏会使果皮呈网状,果肉硬化,果实着色不良。研究发现,尿素和钾肥对提高番茄红素有很大作用,而采前停止浇水时期的长短对番茄红素无任何影响[4]。这说明磷与钾间存在强烈的交互作用,氮与钾以及氮之间也有一定的交互效应,但水分与各肥料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 2.1施用钾肥和氮肥对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根据实验研究发现,随着施氮量和施钾量增加,番茄红素含量变化幅度最大,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说明钾肥和氮肥用量对番茄红素的影响最大;当不施钾肥和氮肥时,番茄红素含量最高,灌水量、施磷量和有机肥用量的最高番茄红素含量在其中等水平附近。在钾肥用量较低时,随着施氮量增加,番茄红素含量显著增加;当钾肥用量增多后,随着施氮量增加,番茄红素含量显著减少,说明氮和钾对番茄红素的合成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因此,低钾肥配施高量氮肥或高钾低氮配施才易获得较高番茄红素含量。 2.2施用磷肥对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随着施磷量增加,番茄红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当施钾量为高水平时,随施磷量增大,番茄红素含量持续减小。无论施磷量处于什么水平,随着施钾量增加,番茄红素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转折点随施磷量增大而后移,即施磷量越大,其最低番茄红素含量对应的施钾量亦越大。当不施钾肥且磷肥处于最高水平或不施磷肥、钾肥处于最高水平时,番茄红素含量较高。上述分析表明,钾肥用量较少时,磷肥施用能够增加番茄红素含量;钾肥用量较高时,增施磷肥对番茄红素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即存在一个合理的磷钾

番茄红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第26卷第2期成坚等:番茄红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75 *番茄红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成坚曾庆孝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食品科学系,广州,510225)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广州,510641)摘要大量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番茄红素在预防人类某些癌症和慢性病的发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目前国际上功能性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番茄红素的结构、性质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番茄红素性质生理功能 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过去人 们一直认为,只有那些能转化为维生素A的 类胡萝卜素,如胡萝卜素、胡萝卜素等才 与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关。由于番茄红素没 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所以其作用一直未 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番茄红素具有比其它类胡萝卜素更为优越的 性能,如其抗氧化性能在类胡萝卜素中最强, 清除单线态氧的能力是目前常用的抗氧化剂 维生素E的100倍、胡萝卜素的2倍多[1]。 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也显示,人体内番茄红 素含量过低与某些慢性病和癌症如前列腺 癌、子宫癌、动脉硬化等的发生有关,还与人 的寿命有关[2]。番茄红素是目前国际上功能 性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我国在这方 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积累的资料也很 少。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番茄红素的结 构、性质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多不饱和脂肪烃。1941年Zechmeister等提出,作为主链含11个碳碳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烃,理论上应有211或2048种立体(顺反)异构体,但由于空间障碍,番茄红素分子中只有少数基团能参与异构,存在可能性较大的番茄红素异构体约有72种[2]。图1所示

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课题: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of lycopene 姓名:赵玲 学号:0743085096 专业:制药工程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番茄红素(lycopene)是成熟番茄的主要色素,是一种不含氧的类胡萝卜素。在类胡萝卜素中,它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番茄红素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远胜于其它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其淬灭单线态氧的速率常数是维生素E的100倍,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之一。具有极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防治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子宫癌等有显著效果,还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有植物黄金之称,被誉为“21世纪保健品的新宠”。它是自然界中最强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作用是?-胡萝卜素的2倍,VE的100倍。在清除人体“万病之源”――自由基方面,番茄红素的作用比β-胡萝卜素更强大。2003年,美国《时代》杂志把番茄红素列在“对人类健康贡献最大的食品”之首,番茄红素也因此被称为“植物中的黄金”。目前,番茄红素已在欧美、日本和我国港台地区被广泛接受。对防治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癌、肺癌、胃癌、乳癌有奇效,有效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复制,被西方国家称为“植物黄金”,保护细胞DNA免受自由基损害,防止细胞病变、突变、癌变;含强力抗氧化生物活物质,能促使细胞的生长和再生,美容袪皱,延缓衰老,维技皮肤健康。 二、相关的学科知识: 目前研究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主要是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预处理对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 (2)温度,时间以及皂化对番茄红素的影响 总之要提取高质量的番茄红素,除了要把握好反应条件及材料的而选择外,还应积极的寻扎更新的提取方法。 三、检索数据库和检索范围: 四、检索词:

番茄红素研究进展及应用

番茄红素是天然存在于番茄、西瓜、番木瓜、粉红色葡萄柚等果蔬中的一种类胡萝卜素,尽管缺乏胡萝卜素那样具有维生素A 源活性的物质,但番茄红素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其抗氧化能力是β-胡萝卜素的2.0~3.2倍,是维生素E 的100倍,素有“藏在西红柿里的黄金”之美称[1],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A 类营养素,并被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具有营养与着色双重作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有利于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率,作为有益于健康的膳食及食品配料,番茄红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 1 理化性质 1.1 分子结构 1910年Willstaller 和Escher 在对番茄红素的研究中指出,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素的异构体,并首次确定了其分子式为C 40H 56[3],分子量536.85。 1930年Karrer 等提出,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式为含有11个碳碳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烃,理论上应有2048种立体异构体,但由于空间阻碍,番茄红素分子中只有少数基团能参与异构,存在可能性较大的番茄红素顺反异构体约72种[4]。几乎所有来源于天然植物中的番茄红素都是反式构型,此构型最耐热。大多数食品原料中存在的番茄红素都是反式构型,人体血清中番茄红素含量为0.2~1.0 μmol/L,主要以顺式构 型存在[5],长时间加热或紫外线照射可使其异构化,产生部分顺式构型。番茄红素的顺式与反式异构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熔点、摩尔消光系数、呈色能力、极性、溶解性、最大吸收波长和生物活性的不同。1.2 溶解性 番茄红素是一种呈红色的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可溶于脂肪、油脂、乙醚、石油醚和丙酮,难溶于甲醇、乙醇[6]。1.3 稳定性 作为一种不饱和高聚物,番茄红素在植物体内比较稳定,经提纯分离后易于发生氧化反应,稳定性较差。光、温度、氧气、极度pH 值、金属离子等均会影响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番茄红素对光十分敏感,日光、紫外光照射下损失极快。番茄红素耐热稳定性较好,热损失少。常见金属离子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影响不一,K +、Na +、Mg 2+、Zn 2+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Fe 3+、cu 2+引起的番茄红素损失较大,而Fe 2+、A13+引起的损失较少。添加VC、VE 等抗氧化剂可以减少番茄红素的损失。1.4 抗氧化性 番茄红素是有效的抗氧化剂,通过物理或化学式捕捉高效淬灭单线态氧、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清除自由基等发挥抗氧化作用。番茄红素的氧化能力在天然类胡萝卜素中是最强的,这与其独特的长链不饱和分子结构有关。番茄红素淬灭单线态氧的速率是β-胡萝卜素的2倍,是α-生育酚的10倍。 番茄红素研究进展及应用 闫新焕,宋烨,刘雪梅,潘少香,郑晓冬,孟晓萌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济南 250014) 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作为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番茄红素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天然着色剂、化妆品等行业。番茄红素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抗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番茄红素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关键词: 番茄红素;理化性质;生理功能;提取工艺;应用

番茄红素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

番茄红素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 番茄红素是天然类胡萝卜素中抗氧化性极强的,它在对单线态氧的淬灭、自由基的清除、阻断亚硝胺形成、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增加免疫力、减少DNA损伤以及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等方面的生理特性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为世人高度重视,成为国际市场上保健食品研究的新热点,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西红柿作为健康食品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时代》杂志介绍了10种对现代人最健康的食品,其中西红柿荣登榜首。 4.1 番茄红素的生物学特性 4.1.1 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性 哺乳动物对于活性氧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能防御活性氧对身体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损伤作用。一部分防御功能是由遗传基因控制所产生的酶所提供的,如: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而另一部分防御功能则是从营养物质中摄取的物质所提供的,如:维生素E、维生素C、硒、类胡萝卜素等。番茄红素便是一种能高效猝灭单线态氧的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猝灭单线态氧或捕捉过氧化自由基。单线态氧是具有很强活性的氧自由基,具细胞毒性作用,以细胞膜、线粒体等部位对其最为敏感,能与细胞中多种生物大分子发生作用,通过与分子结合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番茄红素能够接受不同电子激发态的能量,吸收光能并通过单线态—单线态能量转移过程使单线态氧的能量转移到番茄红素,生成基态氧分子和三重态番茄红素分子,三重态番茄红素通过与溶剂的一系列旋光和振动反应得到再生,并在此过程中将能量散发;类胡萝卜素

的猝灭能力与其分子中所含有的共轭双键的数目有着密切的关系,番茄红素分子中有11个共轭双键,一个番茄红素分子可以清除数千个单线态氧,其猝灭单线态氧的速率常数较β-胡萝卜素高2 倍。1990年Paolo等报道了类胡萝卜素和生育酚等30余种生物抗氧化剂猝灭单线态氧的作用,番茄红素是猝灭单线态氧最强的。 番茄红素的抗氧比作用主要表现在它能高效猝灭单线态氧及清除过氧化自由基。单线态氧1O 是一种很强的活性氧自由基,它能与许多与氧气不能发生反 2 应的分子直接结合,从而造成对细胞的损伤。 在猝灭单线态氧的过程中,激发态的能量从单线态氧转移至番茄红素,产生基态的氧和激发的三联态番茄红素,能量则通过激发态的番茄红素与周围溶剂之间的转动和振动而散发,并产生基态的番茄红素和一定的热量。番茄红素对单线态氧的猝灭属于物理猝灭,在这过程中番茄红素像催比剂一样,只是加速了猝灭过程,而其本身保持完整状态,并可不断参与下一个猝灭单线态氧的循环。番茄红素猝灭单线态氧的效率与其分子中所含有的共轭双键的数目有着密切的关系,番茄红素分子中有11个共轭双键,因此,与其他类胡萝卜素相比,番茄红素的猝灭效率特别高。 番茄红素还能通过与其他形式的活性氧的化学反应消除氧化自由基,如过氧 化氢、亚硝酸根等氧化自由基,而氧化自由基能引起脂质过氧化形成多种产物这些产物与人体老化、癌症发生、自身免疫病及贫血等疾病都有关系。 番茄红素作为抗氧化剂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它能保护皮肤免受紫外光的损伤。当皮肤受到紫外光照射时,皮肤中的番茄红素能优先与自由基结合,从而保护皮肤中的组织及细胞避免因氧化而损伤。

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提取分离与测定

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提取分离与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2、学习用薄层层析法检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原理,点样,展开和计算Rf值的方法。 二.仪器和试剂 仪器三角瓶(50ml)、分液漏斗(150ml)、蒸馏瓶(50ml)、普通蒸馏装置(或减压蒸馏装置)、漏斗、色谱柱、硅胶薄层板、量筒、烧杯、层析缸。试剂胡萝卜、丙酮、石油醚(bp30~60℃)、硅胶(层析用,200~300 目)、无水硫酸钠、石油醚(bp60~90℃)、丙酮:石油醚(1:9)(V/V)。 三.实验方案 1、含类胡萝卜素石油醚溶液的制备 将新鲜胡萝卜洗净、擦干,切去尾部,切碎。称取碎鲜胡萝卜【1】10g 于小研钵中,研碎。碎胡萝卜移至50mL 三角烧瓶中,每次用丙酮10mL 萃取2 次,再用石油醚(bp30~60℃)萃取固体两次,每次10mL。把石油醚溶液加到丙酮液中。在分液漏斗中将混合液与50mL饱和氯化钠溶液【2】振荡,分去下层,用蒸馏水洗涤上层液两次,每次50mL,分去水,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石油醚液(约1h),把混合液倒入50mL 圆底烧瓶中,热水浴加热蒸馏,除去溶剂,得固体。在制得的固体物加入3mL 石油醚(bp60~90℃)拌硅胶1g,在通风橱内抽干,得黄色硅胶颗粒,待上柱。 2、装柱和分离 取20cm*1cm 色谱柱一根,垂直装置,以50ml 三角烧瓶作洗脱液的接受器。用镊子取少许脱脂棉【3】放于干净的色谱柱底部,轻轻塞紧,再在脱脂绵上盖一层厚0.5cm 的海石砂(或用一张比柱内径略小的滤纸代替),关闭活塞,向柱内倒入石油醚(bp60-90℃)至约为柱高的3/4 处,打开活塞,控制流出速度为1 滴/s。通过一干燥的玻璃漏斗慢慢加入层析硅胶。用洗耳球轻轻敲打柱身,使填装紧密。当装填到3/4 时,再在上面加一层0.5cm 厚的海石砂,操作时一直保持上述流速,注意不能使液面低于砂子的上层。当液面流至离海石砂面1cm 时,立即从玻璃漏斗加入已制备好的含胡萝卜素的黄色硅胶,随后用0.5ml 石油醚洗下管壁的硅胶,如此连续2—3 次,直至洗净为止,然后在色谱柱上装上滴液漏斗,用石油醚(bp60-90℃)作洗脱剂进行洗脱,洗1 滴/s。当有一黄色的谱带分出,待黄色组分绝大部分洗出时,把洗脱剂换成1:9 丙酮一石油醚(bp60-90℃)混液作洗脱剂进行洗脱,控制流出速度如前(这混液洗脱剂有助于混合物中极性较大的组分移动),又可分出两个黄色组分。在45—90min 内,柱中物料将全部洗脱出来。观察这些物料通过柱子的移动情况。在三角烧瓶中收集3 份洗出液。用纸色谱、薄层色谱对各段洗出液进行色谱分析。 3.薄层色谱法

西红柿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西红柿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西红柿很多都知道机会每顿饭菜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西红柿多吃的话好处很多的,其实西红柿保护心肝肺的,贫血的食用最好了,基本上没有不喜欢吃西红柿的,因为味道香甜可口即使做菜做汤都很美味,但是一些胃部有毛病和有肠炎的人不能吃的,否则吃了会拉肚子的。 吃西红柿时最好是生吃它的所用营养元素才不会被破坏,很多人喜欢加热吃但是个人觉得加热吃里面的元素都被破坏了,即使吃起来也没营养的,可以当个水果一样没事的时候拿来吃。 1.西红柿可健胃消食,润肠通便 西红柿含有的苹果酸以及柠檬酸等有机酸,有增强胃酸浓度,调整胃肠功能,加强消化的作用。而西红柿含有的果酸及纤维素,有润肠通便、助消化的作用,因此可以防治便秘。 2.西红柿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由于西红柿性凉味苷酸,而且有清热生津,养阴凉血的功效,能有效治疗发热、口干舌燥、牙龈出血、胃热口苦、虚火上升等症状。 3.西红柿可补血养血 西红柿富含铁,而酸奶的蛋白质成分能够促进铁吸收,因此番茄酸奶汁可以提高体内对铁元素的吸收,有效补血。 4.西红柿可防晒 由于西红柿富含抗氧化剂番茄红素,因此每天摄入15毫克番

茄红素可以使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0%,是比防晒霜更好的防晒工具。 5.西红柿可美容护肤 由于西红柿含有的胡箩卜素和维生素A、C,有祛雀斑,抗衰老等功效,而其含有的尼克酸可以维持胃液正常分泌,促进了红血球的形成,有利于保护皮肤和保持血管壁弹性。 6.西红柿可抗血凝聚,防脑血栓 研究发现,在番茄籽周围黄色果冻状的汁液中有一种叫p3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功效,能够防止脑血栓。 7.西红柿可防癌抗癌 西红柿中含有的番茄红素具有的抗氧化作用,抗氧化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防止癌症发生。 西红柿的好处很多维生素缺失的人可以吃它,但是吃西红柿的时候不要配合其他的食物吃否则会影响消化,西红柿做菜的吃法也很多而每一道都是保持食物原汁原味,绝对的养生健体没有一点点的副作用,所以多吃西红柿还能美容养颜让你的肤色很好。

温度对番茄中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温度对番茄中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番茄红素(lycopene),分子式为C40H56,相对分子质量536.85,是一种天然脂溶性类胡萝卜素。由于番茄红素分子中含有11个共轭双键,为高度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单线态氧的能力是b-胡萝卜素的2倍多,VE的100倍[1]。科学研究也证明,番茄红素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具有抗肿瘤、抗老化、抗紫外线辐射、保护心脑血管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活性,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A类营养素,是世界公认的兼具着色与营养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素有“植物黄金”、“21世纪保健品新宠”之称。番茄红素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等领域。在自然界番茄红素广泛存在于番茄、西瓜、木瓜、南瓜、李子和葡萄柚等果实中,在人体各组织器官中也有广泛分布,但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番茄红素,只能通过膳食获取。 番茄是广受人们喜爱的蔬果,它既可熟食又可生吃。但番茄中番茄红素的存在形式决定了其生吃不易被人体吸收,达不到摄入番茄红素的目的[2]。再加番茄含水量高,皮薄易损伤,不易贮存,货架期短,极大限制了其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发展。因此,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对于拉长番茄产业链,提高其经济价值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研究温度对番茄中番茄红素

提取效果的影响,为番茄中番茄红素的提取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原料:成熟无机械损伤的新鲜红色番茄,购于当地农贸市场。 试剂:番茄红素标准品(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酸乙酯、丙酮和二氯甲烷均为国产分析纯。 仪器:SP-723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AL204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SK-680Cl-A型榨汁机:湛江市家用电器工业公司;SHZ-D(III)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工作曲线及回归方程 准确称取1.0mg番茄红素标准品,加入体积比7:1的乙酸乙酯-丙酮溶液溶解并定容至50mL,得质量浓度为0.02mg/mL的番茄红素标准溶液。分别吸取不同体积的番茄红素标准溶液于10mL比色管中,都加入体积比7:1的乙酸乙酯-丙酮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在选定的最大波长473nm处测定其吸光度。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浓度C(μ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回归方程。 1.2.2 提取工艺流程 原料→清洗→去籽去蒂→捣碎→抽滤脱水→回流提取→抽滤→测定。

光合细菌中番茄红素的研究

光合细菌中番茄红素的研究 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类胡萝卜素,通常从番茄的果实中提取,价格昂贵一些光合细菌也可以产番茄红素,从而使得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低成本番茄红素成为可能.本文通过正交实验等方法研究了1株紫色非硫细菌7一1的生长及产番茄红素的最佳培养条件.在以0.4%的乳酸钠为碳源,0.05%的谷氛跳胺为氮源,M才+10pPm,并添加0.1%的酵母粉作为生长因子的改良RcvBN培养基中,7一1菌发酵液在72h内菌浓度可达5.08xl01“个/礼,紫外吸收光语表明细胞内番茄红素的含量明显提高,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出细胞内番茄红素的含量为398.7nl创1009菌体干重. 关键词:番茄红素;光合细菌;培养条件;高效液相色谱 番茄红素(LycoPene)的分子式为c,飞,分子量 536.88,其结构如图1所示,是由11个共扼双键和2 个非共扼碳一碳组成的直链型碳氢化合物[‘〕,是1种 非常重要的类胡萝卜素,是许多类胡萝卜素生物合 成的中间体.因其末端未成件芷香酮环,所以不能分 解成维生素A,不是维生素A源,所以其作用一直未 引起人们重视川. 但在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番茄红素有比其他 类胡萝卜素更优越的功能,如其抗氧化性能在类胡 萝卜素中最强,清除单线态氧的能力是目前常用抗 氧化剂维生素E的100倍、俘一胡萝卜素的2倍多图, 是少数与减少疾病危害有关的类胡萝卜素中最主要 收稿日期:2(X又‘01一肠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钱卫(l灾刃一),男,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生物工程的研究和应用. ,通讯作者112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第39卷 1实验材料与方法 图1番茄红素结构图 Fig.1StnlctoofLycopene 的一种.另外,番茄红素在诱导细胞一细胞通讯和肿 瘤细胞增殖的调控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闭.番茄 红素的防癌作用已经被公认,特别是对于预防前列 腺癌、胃癌、皮肤癌、宫颈癌等,有明显效果〔,一’].近 来,有许多流行病学家也报道了番茄红素在预防心 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s].离体细胞培养实验表明,番 茄红素可以调节胆固醇的代谢,将人的巨噬细胞系 与番茄红素一起培养,发现番茄红素可以抑制胆固 醇的合成,增大巨噬细胞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 从而有效防止心血管疾病.总的来说,番茄红素的生 理功能包括:(1)抗氧化作用,其在类胡萝卜素中抗 氧化作用最强;(2)具有抗癌、防癌作用,体内番茄红

番茄红素的提取技术

番茄红素的提取技术 摘要: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因最先发现于番茄而得名,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消除人体自由基、防癌、抗癌等优越的生理功能,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功能性天然色素,本文主要介绍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方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方法从番茄果皮中提取番茄红素。关键词:番茄红素;生理功能;有机溶剂萃取;超临界CO2萃取 The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Lycopene YAO Cui-fa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bei University , 09 Bioengineering, Baoding 071002) Abstract:Lycopene is a kind of natural carotenoids,it exists widely in nature,it is named lycopene because it is first found in tomatoes, lycopene has the physical function of antioxidation, eliminating human free radicals, and the activity of prevention cancer and anti-cancer. It is a promising functional natural pigmen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and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method in extracting Lycopene from tomatoe skins. Key words:Lycopene ; physical function ;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 ;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在动植物体中广泛分布的类胡萝卜素,呈红色,因最先发现于番茄而得名,过去一直未受到重视,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国内外对番茄红素研究的深入,发现番茄红素,具有淬灭活性氧、消除人体自由基、预防心脏病、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抗癌、保护心血管、抗老化等一系列生理功能,说明番茄红素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色素,人不能合成番茄红素,因此要应用它,它的理化性质的研究和提取方法就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 1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 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类胡萝卜素,为暗红色粉末或油状液体,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等极性有机溶剂,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二硫化碳、苯、油脂等[1]。番茄红素油溶液呈黄橙色,晶体为红色长针状,熔点 174℃。 番茄红素分子式为C40H56,结构为含有11个碳碳双键的非环状平面共轭多不饱和脂肪烃,经过环化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