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技术

平板显示技术
平板显示技术

平板显示技术现状与未来

平板显示技术现状与未来 ●引言:随着TFT-LCD、PDP、OLED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在各大企业中普及的不断 加快,成本控制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价格成为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FPD产业刚刚起步,在技术、人才、产业链建设等方面处于劣势,所以在成本竞争中面临巨大挑战。 ●关键词:TFT-LCD、PDP、OLED,平板显示技术。 ●正文: LCD、PDP、OLED是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三大主流FPD技术。LCD是一种被动发光器件,具有低功耗、高分辨率、薄型化、长寿命、尺寸变化灵活等优点。LCD技术相当成熟,是目前和将来相当长时间的最主要的平板显示器件,但LCD存在视角窄、响应慢、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从长远看,不是一种最理想的大尺寸FPD器件。PDP是一种主动发光器件,具有视角宽、响应快、高对比度、工艺比较简单、易于实现大尺寸显示等优点,是将来大尺寸显示的主流产品,但PDP存在发光效率低、驱动电压高、功耗大、分辨率低等缺点,不适宜用于制造40英寸以下的FPD器件。 OLED也是一种主动发光显示器件,具有低功耗、高亮度、高对比度、高分辨率、宽视角、快响应、宽温度范围、可以实现柔软显示及工艺简单等优点,从长远来看,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显示器件,目前OLED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材料的发光效率、寿命、色纯度还不高,器件制造工艺技术,特别是LTPSTFT驱动技术、喷墨打印技术、彩色化技术还在进一步开发中,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1.平板显示技术的现状 TFT-LCD、PDP、OLED这三种技术都会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充分发挥和发展。在传统应用领域TFT-LCD和PDP将不断蚕食CRT市场,并不断扩展新的应用领域,OLED 会争取TFT-LCD小尺寸部分市场。新的通信技术、移动技术、数字高清技术的发展是推动TFT-LCD、PDP、OLED 技术和新的应用领域扩展的重要力量,并这三种技术都会在相关领域得到发展和寻找到新的应用。 LCD是当前平板显示器(FPD)的主流产品,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产品规格几乎覆盖了所有电子显示产品所需的尺寸。随着电子产品智能化的发展,LCD的应用领域不断开拓,产品需求量逐年攀升。LCD除了作为传统的平面显示终端外,Lcos投影显示、3D立体显示、反射节能模式以及夜视产品等都将可能把LCD带入新的应用领域。产品应用技术和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开发是LCD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OLED被称为当代梦幻般的显示技术,具有所希望的优良显示性能,是下一代平板显示器的主流产品的有力竞争者。目前因受产品寿命、发光效率以及面板尺寸等因素限制,刚刚开始用于MP3和手机等便携式产品及车载产品。产品寿命和发光效率主要取决于OLED材料,这两项指标正在逐年提升,OLED显示的均匀性受各层电极表面平坦度影响明显,大尺寸OLED面板的研发一直存在困难。尽管如此,仍然不断有新的大尺寸OLED面板研究的报道。有机构已经将40英寸的OLED电视提上日程,一旦研究成功,将标志着大尺寸OLED面板技术及应用方面都将取得重大突破。 PDP早在1964年就由美国伊利诺大学Bitzer和Stottow两位教授研发成功,但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商品化,产品主要应用于商业电视,家庭影院以及家庭豪华电视等。自2000年后,PDP-TV成长迅速,逐年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降价幅度巨大。 在32英寸-63英寸大尺寸电视上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受像素分辨率的影响,PDP主要优势在大尺寸显示器上。

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研究_孔彬

52?2013年7/8月号 总第102/103期? 显示技术是人机联系和信息展示的窗口,广泛应用于工业、娱乐、通讯、教育、交通、医疗、军事等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显示产业也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时代的先导性支 柱产业,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为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加速创新发展,2012年8月21日,科技部组织编制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下简称“规划”),倡导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潮流。 1.概况 100余年来,世界显示技术日益呈现出技术融合化、种类多元化、应用综合化的发展态势,其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图1): 一是传统的显示技术阶段,主要以物理光学显示为主,包括镜片投影显示。二是现代显像管显示技术阶段,以1897年发明CRT 技术为标志。三是现代平板显示技术阶段,开始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现已形成了全球迅猛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四是当代新型显示技术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引发了全球显示产业的一场变革。随着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显示技术迅速取代CRT 等传统显示技术,出现了液晶显示、等离子显示、有机发光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和产品互相补充、互相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如图1所示。 目前,显示技术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产业发展迅速的黄 金阶段。其中,阴极射线管显示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历史舞台,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已经成为显示主流技术,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将是未来主流 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研究 孔彬 显示技术。我国激光显示是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3D 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是值得关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链中上游技术创新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下游整机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得到跨越式发展。其中,我国激光显示技术保持与国际同步,3D 显示技术与国际同行差距较小,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产业发展迅速。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等主流显示技术自主产业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目前,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激光显示技术和产业均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未来显 示储备技术场发射显示的发展势头也较明显, 多种显示技术在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的集成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迎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期。 激光显示和3D 显示技术已经被人们熟知并处于大规模应用阶段,下文将重点介绍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等三种新型显示技术。 2.有机发光显示 有机发光显示,又称OLE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有机发光显示的发光原理和无机发光显示相似。当元件受到直流电(Direct Current ;DC)所衍生的顺向偏压时,外加之电压能量将驱动电子(Electron)与空穴(Hole)分别由阴极与阳极 注入元件,当两者在传导中相遇、结合,即形成所谓的电子-空穴复合(Electron-Hole Capture)。而当化学分子受到外来能量激发后,若电子自旋(Electron Spin)和基态电子成对,则为单 重态(Sing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荧光(Fluorescence);反之,若激发态电子和基态电子自旋不成对且平行,则称为三重态 (Trip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磷光(Phosphorescence)。OLED 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之铟锡氧化物(ITO),与电力之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 和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链中上游技术创新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下游整机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得到跨越式发展 图1 显示技术发展总体历程

平板显示技术复习资料 (考中版)

一、填空 1、电子显示器:?主动发光型:利用信息来调制各像素的发光亮度和颜色,进行直接显示;?非主动发光型:本身不发光,利用信息调制外光源而使其达到显示的目的。 2、显示器件参量:?亮度L :2/cd m ;?max min L C L =最大亮度对比度最小亮度,灰度 max min 'L L C L L += +外外 (L 外 为环境光照到显示器上产生的亮度),灰度是指图像的黑白亮度层次;?分辨率:指能够分辨出电视图像的最小细节的能力,是人眼观察图像清晰程度的标志;?响应时间:从施加电压到出现图像显示的时间,又称上升时间。余辉时间:从切断电源到图像显示消失的时间,又称下降时间;?显示色:发光型显示器件发光的颜色和非发光型显示器件航向或反射光的颜色;?发光效率:发光型显示器件所发光的光通量与器件所消耗功率之比,单位/ lm w ;?工作电压与消耗电流:驱动显示器 件所施加的电压为工作电压,流过的电流为消耗电流;?存储功能:外加电压除去之后,仍能保持显示状态的功能;?寿命。 3、阴极射线管(CRT )包含三大部件:电子枪、偏转系统、荧光屏,其优点:?价格低;?易调整分辨率;?形状大小变化很大;?优越的性能价格比;?寻址很简单;?可视性好;?发光效率好;?色彩丰富;?寿命长;?好的彩色和灰度能力;⑴可大规模生产。缺点:?体积重量大;?屏面内有光散射;?图像有闪烁和抖动;?直观显示尺寸有限制;?无数字寻址;?图像有畸变;?应用电压很高。 4、明视觉下 锥体 细胞起作用,暗视觉下 杆体 细胞起作用。 5、在明视觉条件下,人眼对0.38~0.78um 可见光谱范围的不同波长的辐射,即各种色光具有不同的感受性,对 等能量 的各色光,人眼觉得 黄绿色 最亮,其次是 蓝、紫 ,最弱的是 红色 。光谱效率函数就是达到同样亮度时,不同波长所需能量的 倒数 ,即()1/V E λλ=。 6、闪光融合频率或临界闪烁频率,简称为 CFF 。 7、光通量 φ:能够被人的视觉系统所感受到的那部分光辐射功率的大小的度量,单位: lm ,发光强度d I d φ =Ω (cd )。 8、照度的距离平方反比定律: 2 I E R = (lx ). 9、表面色:非自发光的物体色;光源色:自发光的物体色。 10、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 色调 、 明度 、 饱和度 。 11、彩色电视呈现的颜色是 空间加色法 。 12、整个画面中分解成成的最小图像单元称为 像素 ,对于黑色图像每个像素点为 黑白程度不同 的小点,对于彩色图像每个像素点由 红绿蓝 三个彩色点组成。 13、图像的顺序传送制:在发送端把被传送图像上各像素的亮度、色度按一定的顺序逐一地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并依次经过一个通道,在接收端再按相同的顺序,将各像素的电信号在电视机屏幕相应位置上转变为不同亮度、色度的光点,只要这种顺序传送的速度足够快,那么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和发光材料的余辉特性,就会感到整幅图像在同时发光。 14、 逐行扫描 是指电子束从左到右沿垂直方向从上到下均匀速度依次地一行紧接一行扫过屏幕。称水平方向的扫描为行扫描,称垂直方向的扫描为帧扫描。 隔行扫描 是指将一帧图像分成两场,第一场扫描奇数行,第二场扫描偶数行的扫描方式。 15、在电视中,同步是指使收、发两端扫描同频、同相和波形相似,满足比条件的扫描称 同步扫描 。 16、整的全电视信号是指具有 图像信号 、 复合同步脉冲 、 复合消隐脉冲 的电信号。 17、我国电视体制:行扫描线为625行,但显示在画面上的行数为575行。 18、电视图像信号特点: 脉冲性 、 周期性 。 19、我国电视体制参数:每帧行数655行,帧频25Hz ,场频50Hz 。(全电视信号带宽6MHZ ,图像信号采用调幅方式,声音信号采用调频方式) 20、现代彩色电视系统中三个需传送的信号是 一个亮度信号 和 两个色差信号 。 21、大面积着色原理:由于人眼对彩色的分辨力比对黑白细节的分辨力低很多,这样可以只传送景物中大面积的彩色部分,而彩色细节则用黑白图像代替,这一处理彩色的方式称为大面积着色原理。 22、彩色电视的制式:目前世界都采用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分为NTSC 制式、PAL 制式和SECAM 制式。 23、CRT 必须包含三大部件:?发射电子并将它们会聚成细束的 电子枪 ;?使电子束在荧光屏上扫描的 偏转系统 ;?根据电子束通车强弱而发出不同亮度光的 荧光屏 。 24、黑底技术:为了保证色纯,不同颜色分点或粉条间留有间隙,即荧光屏中约有25%~30%的面积是不发光的,于该处涂以黑色吸光物质可以提高对比度40%。 25、液晶显示的特点:?低压、微功耗;?平板结构;?被动显示型;?显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长寿命;?无辐射、无污染。液晶显示的缺点:?显示视角小;?响应速度慢。 26、液晶:液晶是一种有序流体,一方面具有像液体一样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像晶体一条的各向异性,处于中间状态下的物质仍保留着晶体的某种有序排列,只有这样才会在宏观上表现出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27、液晶显示:用于显示的都是工作于室温的热致液晶。 28、热致液晶由于分子排列有序状态不同,分为?近晶(层状)液晶(S 型):分子质心位置在层内无序,可自由平衡,具有流动性,粘度很大,光学上具有正性双折射性;?向列(丝状)液晶(N 型):分子质心没有长程有序性,有类似于普通液体的流动性,分子不能排列成层;?胆甾相(螺旋状)液晶(CH 型):分子呈扁平状,排列成层,层内分子相互平行,分子长轴平行于层平面,不同层的分子长轴方向稍有变化,沿层的法线方向排成螺旋状结构。 29、液晶的各向异性:?介电各向异性ε? ;?电阻率ρ和电导率δ ;?光学折射 率各向异性;?弹性系数k ;?粘滞系数η。 30、正性液晶( p N ) :偶极矩平行于分子长轴的一类液晶;负性液晶(n N ):偶极矩垂直于分子长轴的一类液晶。 31、液晶具有部分晶体特性,对入身光会表现出晶体特有的各向异性,在从多液晶显示器件中绝大多数使用 偏振光 工作。 32 33、液晶呈单轴的光学各向异性,有光学特性:?能使入射光的前进方向向液晶分子长

第学期平板显示技术期末A试卷答案

第学期平板显示技术期 末A试卷答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平板显示技术》期末A 试卷 考试班级:110111 110112 110113班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 N?维纳给信息下的定义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 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2、 人的视觉具有二重功能,明视觉功能和暗视觉功能 3、 颜色的三大特性为:亮度、色调和饱和度 4、 颜色混合的方法有:相加混色和相减混色 5、 液晶是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既具有各项异性的晶体双折射 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的物质。 6、 液晶显示器件的采光技术主要有:自然光采光技术和外光源采光技术。 7、 电致发光根据发光原理可以分为本征型电致发光和电荷注入型电致发光两大类。 8、 LCD 的灰度显示方法主要有空间灰度调制又称为面积灰度调制、时间 灰度调制和电压幅值控制法。 9、LCD 动态驱动的时候,偏置电压的设置有电阻分压和运算放大器分压电路。 一、 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否则答题视为无效) 系部: 班级: 学号: 姓名:

A 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 B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ELD) C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件(CRT) D 场致发射显示器件(FED) 2、液晶显示控制器的核心是() A接口部 B 控制部 C 指令集 D 驱动部 3、提高大容量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质量的方法有多种,下列方法中不属 于直接驱动法范畴的是() A 薄膜晶体管三端有源矩阵 B 线反转驱动法 C 多重矩阵方式 D 分割矩阵方式 4、液晶分子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三种基本畸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 三种基本畸变的是() A 展曲变形 B 弯曲变形 C 焦锥变形 D 扭曲变形 5、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取信息量最大的是() A 味觉 B 听觉 C 视觉 D 触觉 6、下列显示器件中,不属于主动型显示器件的是() A 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 B 场致发射显示器件(FED)

液晶与平板显示技术(修正版)

一、填空题 1.液晶按形成可分为:热致液晶、溶致液晶以及两性晶体。困扰液晶技术的主要因素:拖尾(响应速度)、对比度、 视角。液晶按工作模式可分为:反射式、透射式、投影式。 2.彩色显示的三个特征:对比度、还原度、亮度。 3.按气体与电极是否接触分类,PDP可分为:DC-PDP(电极与气体直接接触的直流型)和AC-PDP(电极用覆盖介质层 与气体相隔离的交流型)。 4.按制备材料,OLED可分为:聚合物(大分子)器件(PLED)和小分子器件(OLED)。 5.LCD投影仪,其电路系统包含:信号处理部分和液晶面板驱动部分。 6.对PDP而言,气体能够稳定放电区域的有:正常辉光放电区(EF)、反常辉光放电区(FG)、弧光放电区(G以后)。 7.LED按PN结制备材料,可分为:同质P-N结LED和异质P-N结LED。 8.投影方式有:前投影显示和背投影显示。 9.根据量子状态的不同,激子可分为: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其比例在小分子材料是1:3。 10.根据半导体理论,LED多采用(III- V)族化合物的四元合金半导体制作以获得较大的发光效率,而半导体由于需 要声子的参与,辐射复合效率降低。 11.溶致液晶和热致液晶能做液晶显示器的是:热致液晶,目前商用化的液晶显示器是:AM-LCD为端子的A-SI TFT-LCD。 12.响应时间是指施加电压到出现图像显示的时间,又称上升时间,从切断电源到图像消失的时间称为下降时间或余辉 时间。 13.分辨力是指人眼能能够分辨电视图像的最小细节的能力,是人眼观察图像清晰度的标志,通常用屏面上能够分辨出 的明暗交替的线条的总数来表示,而对于用矩阵显示的平板显示器常用电极线数目来表示其分辨力。 14.视网膜含有感光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感光细胞包括杆体细胞(能在暗环境下感受外界微弱的光刺激)和 锥体细胞(能在明环境下精细地感受外界光刺激)。 15.色温是指一个光源的颜色与黑体加热到某温度时所发生的光色相同,这个光源的色温便是该温度。 16.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是: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色调是指在物体反射的光线中以哪种波长占优势来决定的,不同波 长引起不同的颜色感觉。色调是颜色最重要的特征。饱和度是指这个颜色的鲜明程度。明度是指刺激物的强度作用于眼睛所发生的效应,它的大小是由物体反射系数来决定的,反射系数越大物体明度越大,反之越小。 17.加法混色三原色:红、绿、蓝。对于光谱中的每一种色光,都可以找到另一种按一定比例与它混合得到一种白色的 色光,这一对色光称为互补色。如(红青、绿紫、蓝黄)。 18.减法混色:(黄、青、品红)。 19.全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复合同步脉冲,复合消影脉冲,在彩色电视中还包括色同步信号。 20.LCD显示器的特点:低压、微功耗,平板结构,被动显示型,显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长寿命,无辐射无污染。 缺点:显示视角较小,响应速度慢。 21.液晶因分子排列有序状态不同分为:近晶相液晶,向列相液晶和胆﹖相液晶,大量应用于显示器的是向列相液晶。 22.液晶显示原理:在电场、热等外场作用下,使液晶分子从特定的初始排列状态变为其它分子排列状态,随着分子排 列的变化,液晶的光学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变换为视觉变化。 23.液晶分子排列的方法:基片表面的处理方法分为三类:直接取向处理法(用具有垂直取向能力或平行取向能力的取 相机对基片表面进行直接处理,在取向剂与液晶分子之间产生范德华力、偶极子之间的引力和氢键等物理化学的相互作用力)、间接取向处理法(将取向剂溶解在液晶中,注入到液晶盒后取向剂从液晶中析出而吸附在基片表面上)、基片表面变形取向处理法(将原来光滑的基片表面变成不光滑的表面,通过不光滑表面与液晶的弹性的相互作用,使液晶分子成一定的排列方向而固定下来。由摩擦法和倾斜蒸镀法)。 24.液晶显示器的三大主要材料是液晶、偏光片、ITO(氧化铟锡)玻璃。 25.光刻工艺:涂胶、前烘、曝光、显影、坚膜、刻蚀、去膜和清洗。 26.取向排列工艺:清洗(高纯水、超声波、高效有机溶剂)、涂膜、预烘、固化、摩擦取向。 27.PDP显示器(AC-PDP(又分对向放电型和表面放电型)和DC-PDP)。 28.PDP显示器的特点:高速响应、可全彩色显示、伏安特性非线性强,具有很陡的阈值特性、具有存储功能、无图像 畸变,不受磁场干扰、应用的环境范围宽、工作于全数字化模式、长寿命。 29.气体发生稳定放电的区域由三个:正常辉光放电区、反常辉光放电区、弧光放电区。 30.表面放电型AC-PDP的两组电极分别制作在前后基板上,并且相互正交,在每一个交叉点后称一个放电单元,维持 放电在前后基板间进行。表面放电型AC-PDP的显示电极(包括透明电极和汇流电极)制作在前基板上,寻址电极制作在后基板上并且与显示电极正交,一对显示电极与一条寻址电极的交叉区域就是一个放电单元,维持放电在两组显示电极间进行。AC-PDP在电极上均有一个介质层(氧化镁)做保护膜。

12-13第2学期平板显示技术期末A试卷(答案)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平板显示技术》期末A 试卷 考试班级:110111 110112 110113班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 N?维纳给信息下的定义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 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2、 人的视觉具有二重功能,明视觉功能和暗视觉功能 3、 颜色的三大特性为:亮度、色调和饱和度 4、 颜色混合的方法有:相加混色和相减混色 5、 液晶是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既具有各项异性的晶体双折射性,又具有液体的流 动性的物质。 6、 液晶显示器件的采光技术主要有:自然光采光技术和外光源采光技术。 7、 电致发光根据发光原理可以分为本征型电致发光和电荷注入型电致发光两大类。 8、 LCD 的灰度显示方法主要有空间灰度调制又称为面积灰度调制、时间灰度调制和电压幅 值控制法。 9、LCD 动态驱动的时候,偏置电压的设置有电阻分压和运算放大器分压电路。 一、 选择题(共 10题,每题2分,共20分) (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否则答题视为无效) 1、在发光型显示器件中,功耗最小的是( ) A 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 ) B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ELD ) C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件(CRT ) D 场致发射显示器件(FED ) 2、液晶显示控制器的核心是() A 接口部 B 控制部 系部: 班级: 学号: 姓名:

C 指令集 D 驱动部 3、提高大容量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质量的方法有多种,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直接驱动法范畴 的是() A 薄膜晶体管三端有源矩阵 B 线反转驱动法 C 多重矩阵方式 D 分割矩阵方式 4、液晶分子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三种基本畸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三种基本畸变的是 () A 展曲变形 B 弯曲变形 C 焦锥变形 D 扭曲变形 5、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取信息量最大的是() A 味觉 B 听觉 C 视觉 D 触觉 6、下列显示器件中,不属于主动型显示器件的是() A 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 B 场致发射显示器件(FED) C 液晶显示器件(LCD) D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ELD) 7、不属于LCD的灰度显示方法的是() A 电压幅值控制 B 时间灰度调制 C 电流幅值控制 D 空间灰度调制 8、常用的LCD的背光源中不包括() A 发光二极管 B 冷阴极荧光管 C 白炽灯 D 电致发光器件 9、在发光原理上最接近传统的CRT显示器件的是() A 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 B 场致发射显示器件(FED) C 液晶显示器件(LCD) D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ELD) 10、下列液晶显示器件中,不属于电场效应型的是() A 扭曲向列型 B 动态散射型 C 宾主型 D 电控双折射型 三、简答题(共8题,每题4分,共32分) 1、人的眼睛的亮度适应范围大约是一千万比一,是否要求显示系统也具有这样的指标? 为什么?

平板显示技术

平板显示技术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课程编号: 07370780 学分:2 学时:30(其中: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发光学与发光材料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光电材料与器件) 教材:《平板显示技术》,应根裕,胡文波,邱勇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显示技术是目前在人民生活和生产中使用最普遍的光电技术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支撑技术。在CRT技术出现以后,显示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已有多种平板显示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门课程是一门讲授当前所发展出来的各种平板显示器件和相关技术的课程,是光电材料与器件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目前主要的平板显示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对此领域的兴趣,促进学科交叉,激发创新,为今后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 1、使学生了解各种平板显示器件及其优缺点。 2、使学生了解各种平板显示的基本原理。 3、让学生了解各种平板显示中的材料要求和工艺。 4、让学生了解各种平板显示器件的制备和组装工艺。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史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 (1)显示技术的发展史; (2)显示器件的主要参量; (3)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前景。 2、基本要求 显示技术的发展史;显示器件的主要参量;平板显示器(FPD)与阴极射线管(CRT);平板显示器件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CRT与FPD的特性比较。 第二章视觉和电视显示基本原理

大学试卷《平板显示技术》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平板显示技术》期末考试卷 (下期,含答案) 考试班级: 班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 N?维纳给信息下的定义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 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2、 人的视觉具有二重功能,明视觉功能和暗视觉功能 3、 颜色的三大特性为:亮度、色调和饱和度 4、 颜色混合的方法有:相加混色和相减混色 5、 液晶是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既具有各项异性的晶体双折射性,又具有液体的 流动性的物质。 6、 液晶显示器件的采光技术主要有:自然光采光技术和外光源采光技术。 7、 电致发光根据发光原理可以分为本征型电致发光和电荷注入型电致发光两大类。 8、 LCD 的灰度显示方法主要有空间灰度调制又称为面积灰度调制、时间灰度调制和 系部: 班级: 学号: 姓名:

电压幅值控制法。 9、LCD动态驱动的时候,偏置电压的设置有电阻分压和运算放大器分压电路。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否则答题视为无效) 1、在发光型显示器件中,功耗最小的是() A 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 B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ELD) C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件(CRT) D 场致发射显示器件(FED) 2、液晶显示控制器的核心是() A接口部 B 控制部 C 指令集 D 驱动部 3、提高大容量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质量的方法有多种,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直接驱动法 范畴的是() A 薄膜晶体管三端有源矩阵 B 线反转驱动法

C 多重矩阵方式 D 分割矩阵方式 4、液晶分子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三种基本畸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三种基本畸变 的是() A 展曲变形 B 弯曲变形 C 焦锥变形 D 扭曲变形 5、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取信息量最大的是() A 味觉 B 听觉 C 视觉 D 触觉 6、下列显示器件中,不属于主动型显示器件的是() A 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 B 场致发射显示器件(FED) C 液晶显示器件(LCD) D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ELD) 7、不属于LCD的灰度显示方法的是() A 电压幅值控制 B 时间灰度调制 C 电流幅值控制 D 空间灰度调制 8、常用的LCD的背光源中不包括() A 发光二极管 B 冷阴极荧光管 C 白炽灯 D 电致发光器件

平板显示复习

FPD复习要求 一、基本概念 1、发光及几种形式; 发光:是物体内部以某种方式吸收能量转化为光辐射的过程。 主动型发光(发光型)非主动发光型(受光型) 按物质形态:气态,固态,液态等。 按物质性质:有机和无机。 按激发方式:光致发光(PL)电致发光(EL)阴极射线发光(CL)X射线发光 2、显示和显示技术及显示技术发展、趋势、应用;平板显示; 显示:将各种信息转化为视觉信息再传递给他人的过程。 显示技术:显示的转化、转达技术 应用十分广泛:日常生活,体育比赛,监控,医疗,科学实验等。 显示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时代需要各种显示技术,电子工业和材料工业的发展是技术保障。 总体发展趋势:大信息量、平板化、彩色化、低压、微功耗、实时显示。 平板显示(液晶显示、发光二极管、等离子体显示、荧光显示器件、有机电致发光、场发射、电子纸和表面电子发射器件等)日新月异,前途无量 3、灰度、亮度、对比度、显示色、存储功能及作用、寿命、像素、分辨率、响应时间、VGA、CIF等; 亮度:垂直于光线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发光强度。单位:cd/m2。 灰度:画面上亮度的等级差别。灰度越高,图像层次越分明,图像越柔和。 灰度分为8级(3位-23),256级等(8位-28) 。 存储功能:切断施加电压后仍然保持显示状态的功能称为存储功能。 存储功能的作用:减少功耗,简化驱动电路。 寿命:与显示原理、使用材料的化学稳定性、耐湿性和耐光性等环境状态及副反应和杂质的形成等条件有关。 像素:显示的最小单位(通常用于矩阵显示屏)。 分辨率:单位距离内显示最小单位的个数。如15个像素/mm、pixel per inch(ppi)、线对数值lp/mm 。 对比度CR:表示显示部位的亮度B与非显示部位的亮度Bb之比。CRMAX = (BMAX-BMIM)/BMIM 响应时间:上升时间tr:一般用从开始施加电压到出现显示所需要的时间,下降时间tf:从切断电压到显示消失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发光型器件: 1-100μs,受光型器件:10-500ms。 VGA:Video Graphic array,显示视频绘图阵列。标准为640?480(长: 宽=4: 3)。CIF: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是常用的标准化图像格式。在视频采集设备的标准采集分辨率中,CIF = 352×288像素 4、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是指发光强度随波长或者频率的变化。 激发光谱:某一谱线或谱带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或频率的变化。激发谱反映不同

平板显示技术小论文

平板显示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应用物理系10级1班李文博 2220102793 平板显示的特点是:这种显示的装置本身就是一块平板,没有一般显示器中的电子束管,作为大屏幕显示时不存在投射距离问题,因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显示。由于它多采用矩阵控制,所以又叫做矩阵控制平板显示或简称为矩阵显示。它所控制的显示材料有:场致发光材料、发光二极管、等离子、液晶等。。目前主要的平板显示器包括: PDP、LCD、FED、 OLED等。 一、最成熟的平板显示技术———LCD液晶显示 液晶的起源是在1888年时,由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兹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混合物质,此一物质在常态下是处於固态和液态之间,不仅如此,其还兼具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的双重特性。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对於此物质的适当称呼,因此就称之为Liquid Crystal。而液晶的组成物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就是以碳为中心所构成的化合物。 後来在1963年时,美国RCA公司的威廉发现了液晶会受到电器的影响而产生偏转的现象,也发现光线射入到液晶中会产生折射。所以就在1968年,也就是威廉发现光会因液晶产生折射後的5年,RCA的Heil震荡器开发部门发表了全球首台利用液晶特性来显示画面的萤幕。所以到了1968年,莱尼兹发现液晶物质後整整80年後,「液晶」和「显示器」两个专有名词才连结在一起,「液晶显示器(LCD)」成为後来大家朗朗上口的专业名词。 当然,1968年所发表的液晶显示器就如同大多数新发明的科技一样,新科技的首次发表并未象徵能立即量产出货,距离实际应用在日常生活还有一段路要走。再经过5年的光阴,到了1973年时一位英国大学教授葛雷先生发现了可以利用联苯来制作液晶,联苯所制作的液晶显示器十分安定,解决了以往所使用的液晶材料较不稳定的问题,因此造就了在1976年时有关於液晶显示器的产品正式量产出货,此产品为日本SHARP的以液晶做为萤幕的EL-8025电子计算机。从此以後,开启了液晶多方面的应用,也逐渐促成LCD产业的兴起。 液晶运用在显示器上的原理:一般来讲液晶运用在显示器上,主要靠液晶的电光效应和偏光的特性。偏光的涵义是指光波只会在一个平面上震动,主要是靠偏光滤光器(滤光器是由两块互相成为90度的单一滤光镜片构成)。而LCD是以两块玻璃片中填满液晶材料所构成,由於液晶拥有黏性(viscosity)、弹性(elasticity)和极化性(polarizalility)的性质,因此当电极通过就会改变偏光的特性。为了使LCD能显示影像,在LCD的两块玻璃片中间的顶部和底部排列互相成为90度的导体,每一个交叉点就是一个单元,透过讯号输入至每一单位,因此就能控制影像的显示。将液晶置于两片导电玻璃之间,靠两个电极间电场的驱动,引起液晶分子扭曲向列的电场效应,以控制光源透射或遮蔽功能,在电源关开之间产生明暗而将影像显示出来,若加上彩色滤光片,则可显示彩色影像。在两片玻璃基板上装有配向膜,所以液晶会沿着沟槽配向,由于玻璃基板配向膜沟槽偏离90度,所以液晶分子成为扭转型,当玻璃基板没有加入电场时,光线透过偏光板跟着液晶做90度扭转,通过下方偏光板,液晶面板显示白色;当玻璃基板加入电场时,液晶分子产生配列变化,光线通过液晶分子空隙维持原方向,被下方偏光板遮蔽,光线被吸收无法透出,液晶面板显示黑色。液晶显示器便是根据此电压有无,使面板达到显示效果。 液晶屏LCD是由两块平行的薄玻璃板构成,两玻璃板之间的距离非常小,填

平板显示技术(信息显示技术)作业-2(答案)

作业—2 1.简述扭曲效应显示器件和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的差异。为什么采用超扭曲向列效应的液晶显示板能增大液晶显示屏的行数? 答:TN 液晶与STN 液晶的差别: (1)在TN 液晶盒中扭曲角为90°,在STN 液晶盒中扭曲角为270°或附近值; (2)在TN 液晶盒中,起偏镜的偏光轴与上基片表面液晶分子长轴平行,检偏镜的偏光轴与下基片表面液晶分子长轴平行,即上下偏光轴互相成90°; 在STN 液晶盒中,上、下偏光轴与上、下基片分子长轴都不互相平行,而是成一个角度,一般为30°; (3)TN 液晶盒是利用液晶分子旋光特性工作的,而STN 液晶盒是利用液晶的双折射特性工作的; (4)TN 液晶盒工作于黑白模式;STN 液晶盒一般工作于黑/黄模式或白/蓝模式。 TN 型液晶显示器的电光特性曲线不够陡峭,在多路驱动中只能工作于100条线以下。超扭曲向列(STN )液晶的扭曲角一般在180°~360°,电光特性曲线很陡,特别当扭曲角为270°时,电光特性曲线的陡度十分陡峭。由最大驱动路数N max 与阈值陡度P 的关系 可知,超扭曲向列效应的液晶显示板能增大液晶显示屏的行数。 2.LCD 显示产生交叉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克服交叉效应? 答:液晶单元是容性负载,是无极性的,即正压和负压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在液晶显示器的多路驱动中,当一个像素上施加电压时,附近未被选中的像素上也会有一定电压。当所施加的电压大于阈值电压较多,而液晶显示器的电光曲线又不够陡时,附近未被选中的像素也会部分呈现显示状态,这就是液晶显示器在无源多路驱动时固有的交叉效应。 克服交叉效应的方法: (1)平均电压法:将半选择点上的电压和非选择点上的电压平均化。 (2)最佳偏压法:增加选择点与半选择点间的电压差。 (3)有源电路驱动:使每个象素独立驱动。 3.说明LCD 视角窄的原因。 答:LCD 视角窄的缺点是由液晶的工作原理本身决定的。液晶分子是棒状的,分子不同的排列方式存在着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入射光线和液晶分子指向矢夹角越小,双折射越小。偏离显示板法线方向以不同角度入射到液晶盒的光线与液晶分子指向矢的夹角不同,因此造成不同视角下,有效光程差?nd 不同。而液晶盒的最佳光程差是按垂直入射光线设计的,这样视角增大时,最小透过率增加,对比度下降。而且偏离法线方向越远,对比度下降越严重,还可能出现暗态的透过率大于亮态透过率的现象,也就是发生了对比度反转现象。 222max )11(-+=P P N

平板显示行业分析报告

平板显示行业分析报告 2010年5月

目录

第一章行业管理体制 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目前,国内平板显示行业基本上遵循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宏观调控,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 平板显示行业宏观管理职能主要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商务部承担,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国家通过不定期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等,对本行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平板显示行业涉及众多行业部门,上、中、下游企业根据其主导产品和发展方向分别参加不同的行业协会。一般本行业企业选择参加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本公司是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的会员单位。液晶分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平板显示学术大会,同时每年举办技术培训、行业信息交流等活动。 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平板显示行业是支撑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产业链长,对上下游产业带动性强,辐射范围广,对整个信息产业升级转型、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平板显示行业的价值体现为产业链的价值,产业链的完善取决于上游关键基础材料的配套能力。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支持平板显示行业特别是上游关键基础材料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将平板显示列为62 项优先主题之一,要求“建立平板显示材料与器件产业链”。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7 年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 年度),将“大屏幕液晶显示(TFT -LCD)、等离子显示(PDP)、场致发光显示(FED)、硅基液晶(LCoS)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数字光学处理(DLP)显示等新型平板显

平板显示技术(信息显示技术)作业2(答案).doc

作业一2 1.简述扭曲效应显示器件和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的差异。为什么采用超扭曲 向列效应的液晶显示板能增大液晶显示屏的行数? 答:TN液晶与STN液晶的差别: (1)在TN液晶盒中扭曲角为90。,在STN液晶盒中扭曲角为270。或附近值; (2)在TN液晶盒中,起偏镜的偏光轴与上基片表面液晶分子长轴平行,检偏镜的偏光轴与下基片表面液晶分子长轴平行,即上下偏光轴互相成90° ; 在STN液晶盒中,上、下偏光轴与上、下基片分子长轴都不互相平行,而是成一个角度,一般为30° ; (3 ) TN液晶盒是利用液晶分子旋光特性工作的,而STN液晶盒是利用液晶的双折射特性工作的; (4) TN液晶盒工作于黑白模式;STN液晶盒一般工作于黑/黄模式或白/蓝模式。 TN型液晶显示器的电光特性曲线不够陡峭,在多路驱动中只能工作于100条线以下。超扭曲向列(STN)液晶的扭曲角一般在180°?360。,电光特性曲线很陡,特别当扭曲角为270。时,电光特性曲经的陡度十分陡峭。由最大驱动路数虹与阈值陡度P的关系 N = (?土I。 max 可知,超扭曲向列效应的液晶显示板能增大液晶显示屏的行数。 2.LCD显示产生交又效应的原因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克服交又效应? 答:液晶单元是容性负载,是无极性的,即正压和负压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在液晶显示器的多路驱动中,当一个像素上施加电压时,附近未被选中的像素上也会有一定电压。当所施加的电压大于阈值电压较多,而液晶显示器的电光曲线又不够陡时,附近未被选中的像素也会部分呈现显示状态,这就是液晶显示器在无源多路驱动时固有的交叉效应。 克服交叉效应的方法: (1)平均电压法:将半选择点上的电压和非选择点上的电压平均化。 (2)最佳偏压法:增加选择点与半选择点间的电压差。 (3)有源电路驱动:使每个象素独立驱动。 3.说明LCD视角窄的原因。 答:LCD视角窄的缺点是由液晶的工作原理本身决定的。液晶分子是棒状的,分子不同的排列方式存在着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入射光线和液晶分子指向矢夹角越小,双折射越小。偏离显示板法线方向以不同角度入射到液晶盒的光线与液晶分子指向矢的夹角不同,因此造成不同视角下,有效光程差And不同。而液晶盒的最佳光程差是按垂直入射光线设计的,这样视角增大时,最小透过率增加,对比度下降。而且偏离法线方向越远,对比度下降越严重,还可能出现

安徽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技术发展

安徽省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技术发展指南 新型平板显示技术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新兴的高新技术之一,其产业技术含量高、市场规模大、拉动效益显著。发展新型显示技术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转型与升级、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主要包括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技术(TFT-LCD)、等离子体显示技术(PDP)、有机发光电致显示技术(OLED)、场发射显示技术(FED)、激光显示技术(LPD)、电子纸显示技术(E-PAPER)和三维立体显示技术(3D)以及特种显示技术等。为了提升我省新型显示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推动我省新型显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特编制《安徽省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技术发展指南》。 一、发展现状及趋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显示技术基本完成了从传统阴极射线管显示器(PRT)向以TFT-LCD和PDP为主流技术的平板显示器的过渡。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全球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TFT-LCD出货量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产业拉动效益显著。从全球技术分布区域看,日本是全球TFT-LCD产业的先行者,在上游关键材料、零部件配套产业及TFT-LCD核心 —1—

装备技术上仍位居全球领先地位。韩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涉足平板显示产业,在工艺和装备的二次开发上进行了大量投入,十年左右的时间,产业规模就超过了日本,在核心技术方面已逐步形成优势。中国台湾九十年代后期涉足产业,以高密度的资金投入为特点,产能规模已在2006年超过韩国,位于世界第一。虽然在技术上仍落后于日本和韩国,但技术实力正在逐步提升。 我省新型平板显示产业,进入二十一世纪得到快速发展,以合肥京东方为龙头的我省新型平板产业正在迅速崛起。2008年国内首条TFT-LCD六代线落户合肥;芜湖长信科技公司ITO 透明导电玻璃及背光源玻璃年产量达到2000万片,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20%以上;蚌埠华光集团具备年产1100万片导电膜玻璃的生产能力;合肥彩虹蓝光公司大尺寸玻璃基板、乐凯彩膜、鑫昊等离子显示器件、蚌埠华益导电膜、淮南新光源材料和翰博高新材料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从玻璃基板、彩膜、驱动IC与背光模组、导电膜到显示应用产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一批高新技术和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在特种新型显示器及LED等显示技术研发上,在国内具有明显的技术和产品优势。目前,我省新型显示产业下游产业有比较好的基础,在技术和客户等方面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2—

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

光显示与光存储课程论文(报告) 量子点显示技术 光信1302 2013010528 刘赛赛

量子点显示技术 一、量子点显示技术是什么? 量子(quantum)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最早是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他假设黑体辐射中的辐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取能量基本单位的整数倍。后来的研究表明,不但能量表现出这种不连续的分离化性质,其他物理量诸如角动量、自旋、电荷等也都表现出这种不连续的量子化现象。这同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有根本的区别。量子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微观物理世界。描写微观物理世界的物理理论是量子力学。 自iPhone6应用量子点显示技术后,量子点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量子点是极小的半导体晶体,大小约为3到12纳米(Nanometer、为10亿分之一米),仅由少数原子构成,所以其活动局限于有限范围之内,而丧失原有的半导体特性。也正因为其只能活动于狭小的空间,因此影响其能量状态就容易促使其发光(目前一般通过电子或光子激发量子点,产生带色彩的光子),科学家实验的结果是,可依据其内部结构与大小的不同,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量子点尺寸越大越偏向光谱中的紫色域、越小则越偏向红色,如果计算足够精确,就可如图所指示发出鲜艳的红绿蓝光,正好用作显示器的RGB原色光源。二、量子点显示技术的特点有哪些? 首先,量子点技术屏的色域覆盖更宽广。在CIE 1931色度图上,此次展示的TCL量子点电视H9700在红色上的x.y坐标达到了0.6901与0.2979,绿色的x.y坐标是0.2091与0.7415,蓝色的x.y坐标是达到0.1468及0.0708,经过计算,H9700的成绩大致为110%NTSC 色域。目前普通LED背光色域为72%NTSC色域,备受关注的OLED色域原理上可达到100%NTSC 色域左右。 其次,色彩控制更精确。目前业界在显示技术上普遍采用的是光致发光(PL)原理,传统的荧光粉是多级能级结构,当蓝光激发荧光粉时,荧光粉发出的光的频谱不是单一的,除了显像需要的红/绿/蓝光外,还有其它杂色光,这些杂色光严重影响了色彩还原的纯净度与精确度;而量子点是单能级结构,每个固定大小的量子点受激发出的光的频谱是唯一的,也就是说色彩是唯一的,是纯色的。因此,通过调节量子点晶粒尺寸,就可以方便、精确地调节其产生的光波波长,产生不同颜色的发光,从而可以更精准地控制色彩,达到精确的色彩还原显示效果。 三、量子点显示技术的应用场合有哪些? 量子点电视是应用了量子点技术背光源的电视,是液晶电视的一种。 它与传统液晶电视的不同主要在于采用了不同的背光源,从而带来性能上的诸多不同,比传统LED背光的传统液晶电视在画面质量与节能环保上更具优势,已成为业内液晶电视新的发展方向。 苹果iPhone6是这种新屏幕的主要客户之一。苹果手机借此获得显示性能上媲美主要竞争对手三星oled屏幕的性能这对于提高苹果掌上设备的市场竞争力非常关键。 利用QLED改善LED光源产品的色彩和节能水平,这对于提升传荣液晶电视和已经显示产品更品质具有极大的帮助,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更好的“显示晶”选择。四、量子点显示技术的研究方向如何? 量子点电视是以蓝色LED为光源,将采用量子点的光学材料放入背光灯与LCD面板之间,从而可以通过拥有尖锐峰值的红、绿、蓝光获得鲜艳的色彩,色域达到或超过OLED 水平。欧阳钟灿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量子点电视事实上仍是一种LCD电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教授弗拉迪米尔·布洛维奇一直负责量子点的技术研究,他认为QLED有望让液晶的显示性能超过OLED,后者还需要滤光才能生成需要的色彩,所以其色域受到滤光板性能的限制。但量子点发出光谱则极为狭窄,因此色域更高,能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