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实验操作中常见问题分析

ELISA实验操作中常见问题分析
ELISA实验操作中常见问题分析

ELISA实验操作中常见问题分析

ELISA实验操作中常见问题分析

由于ELISA(酶联免疫试验)具有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好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传染性疾病的筛查如肝炎、爱滋、优生优育等。虽然洗板只是ELISA实验重要环节中的一个,但作为专业的洗板机生产厂家,我们必须对影响ELISA实验结果各因素有一定的认识。优质的试剂,良好的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保证ELISA 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如不注意,就易出现白板、花板、色弱和假阳性等现象。尤其是花板现象(就是空白、阴性、阳性对照以及室内质控孔结果正常,而标本孔的OD值却明显偏高)是各个厂家洗板机调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现将ELISA实验操作中注意事项总结如下,以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以改善洗板机的安装调试水平,提高临床检测质量。

1 标本及采集、贮运因素

严重溶血,以HRP 为标记的ELISA 测定中,残留在孔内的血红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催化底物显色造成假阳性;混有红细胞的血清易沉淀或附着在聚乙烯孔内不易洗净;如有细菌污染,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HRP,也会产生假阳性反应;标本凝固不全,有时为了争取时间快速检测,常在血液还未开始凝固时即强行离心分离血清,使血清中仍残留部分纤维蛋白原,在ELISA测定过程中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块,易造成假阳性结果;采血试管洗涤不彻底、反复使用易交叉污染;塑料试管能吸附抗原物质,样本久置在塑料管内会使样本内抗原含量下降造成假阴性。

血清标本宜在新鲜时检测,严重溶血标本禁用。一般说来,在5 天内测定的血清标本可放置于4℃,标本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导致血清IgG 聚合,使间接法的试剂本底加深。超过一周测定的需-20℃保存。冻结血清融解后,蛋白质局部浓缩,分布不均,应充分混匀并避免产生气泡。混浊或有沉淀的血清标本应先离心或过滤,澄清后再检测。反复冻融会使抗体效价跌落,所以测抗体的血清标本如需保存作多次检测,宜少量分装冰存;最好使用一次性玻璃试管或真空管采血管;并使用非抗凝标本,肝素抗凝血浆会增加OD值,可能与高浓度肝素具有强大的负电荷能吸附酶标记物不易洗脱有关;EDTA、酶抑制剂(如NaN3)可抑制ELISA系统中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血液标本采集后必须使其充分凝固后再分离血清,或标本采集时用带分离胶的采血管或于采血管中加入适当的促凝剂。

2、试剂的影响

ELISA 诊断试剂经历了从合成肽向基因工程抗原的过渡。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往往以反应本底的好坏来衡量ELISA 反应试剂盒,因此有些厂家为了保持较好的本底采用了单片段基因工程抗原及合成肽包被,该类试剂盒的流行病学敏感度不够,稳定性也成问题。也有厂家坚持试剂盒高的流行病学敏感度,科学地对待反应结果。基因工程抗原较合成肽抗原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就HCV-ELISA 试剂盒来讲,第一代产品为合成肽抗原,主要是HCV 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肽片段;第二代产品包被的抗原既有基因工程抗原又有合成肽,只是当时的基因工程抗原不全,仅包括了HCV 的核心区片段;第三代产品基本上采用了基因工程抗原,而且这些抗原包括更多、更稳定、纯度更高的HCV 特异性抗原。第三代试剂的敏感度大大提高了。基因工程抗原与合成肽抗原的区别如下:

基因工程抗原是抗原基因在质粒载体中原核或真核表达的蛋白质抗原,多以大肠杆菌或酵母菌为表达系统。该类抗原与合成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a.分子量大。合成肽采用化学方法制备,由于工艺的局限,合成数量有限,只能达到数百个氨基酸;而利用基因工程制备的抗原,分子量更大。

b.稳定性好。包被的抗原的稳定性可使试剂盒的效期得到保证,早期以合成肽为包被抗原的试剂盒效期只有3-4 个月,采用基因工程抗原后效期大大延长了。

c.基因工程抗原将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基因融合表达,表达产物包含更多的抗原决定簇,可提高试剂盒的灵敏度,提高检出率。

d.纯化难度大。基因工程抗原的纯化技术难度较大。

合成多肽抗原是根据蛋白质抗原分子的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的多肽片段。合成肽抗原有以下特点: a.分子量太小;b.一般只含有一个抗原决定簇;c.纯度高;d.稳定性差。

国内乙肝两对半试剂厂家较多;不同厂家出产的试剂灵敏度与特异性存在一定的差别,资料显示,不同厂家试剂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9.4%—99.3%,78%—89%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厂家酶标板孔间A值差大于15%;标记酶的活性及显色液的稳定比较差。使用质劣的试剂必然导致结果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因此。选择高质量的试剂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关键之一。

?选择试剂时应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稳定性好、批间差小、操作方便省时的优良检测试剂,国家参比实验室每年对各厂家的试剂进行质量评估并定期公布评估结果,可作为选择试剂的主要依据。

?要注意试剂的批号和出厂日期,虽然试剂的有效期多为1年。最好选择刚出厂的试剂使用。

不同厂家的试剂不能混用。

不同方法学的检测试剂,会使两对半结果出现一些不同。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常用ELISA检测HBsAg 结果为阴性,而电化学发光检测为阳性。除方法学的灵敏度外;还存在使用单抗或多克隆抗体试剂的差别。单抗对变异抗原或亚型乙肝标志物检测存在差异,建议试剂厂家对剂的制备应该考虑亚型及型浓度的问题。

3、操作技术的影响

操作过程的控制:

⑴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操作前将试剂在室温下平衡30~60min。

⑵加样后及时放人孵箱。标本较多时,要分批操作。按说明步骤严格控制操作时间,防止孵育时间人为延长,导致非特异性结合紧附于反应孔周围,难以清洗彻底。

(3)封板温育时,各孔一定要封严,防止阳性标本的液体蒸发,产生周边现象从而导致“花板”的出现。

(4)用洗板机洗板时,保证洗液注满各孔,洗板针畅通,洗完板后最好在吸水纸(选择干净、无或少尘的吸水材料)上轻轻拍干:还要防止针口有纤维蛋白或异物,这些异物在洗板的过程中易产生拖带现象而导致“花板”的出现。

(5)合理安排检测量,以免反应板过多造成洗板等待时间长。

(6)加酶试剂后用吸水纸在酶标板表面轻拭吸干。

(7)显色剂尽量在临用前配制,坚持不用过期显色剂,肉眼可见浅蓝色的TMB显色剂不用。

(8)加样时保持显色剂不外流;A、B液应避免接触金属器械。加终止液时应避免产生气泡。

(9)应保证酶标板清洁,整个操作过程中保证酶标板不接触次氯酸。以上的措施可以使“花板”降至最低限度。从而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并得到更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加样吸嘴的洁净与否和吸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由于吸嘴构造特殊,导致清洗困难,加大了交叉污染的机会。建议用一次性吸嘴。加样器也要经常清洗,定期校准。加样时应将所加物加在ELISA 板孔的底部,避免加在孔壁上部,并注意不可溅出。

温浴影响,在建立ELISA 方法作反应动力学研究时,实验表明,两次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37℃经

1-2 小时,产物的生成可达顶峰。为避免蒸发,板上应加盖,也可用塑料贴封纸或保鲜膜覆盖板孔,反应板不宜叠放,以保证各板的温度都能迅速平衡。应注意温育的温度和时间应按规定力求准确。由于公司的试剂盒温育是在空气浴中完成,采用水浴会造成值偏高或花板。另外温育中还有边缘效应,边上的值会偏高,建议为了客观的判断结果,将质控放在非边缘位置。96孔酶标板结构特别;易产生边缘效应,抗原抗体结合及酶促反应对温度有严格要求,酶标板周围与内部孔升降温速率不同,造成周边与内部孔结果差异;干浴与水浴存在明显的差异,尽可能使用水浴,并要求固相板放入水中,减少受热不均,贴密封膜,防止污物浸入。

洗涤在ELISA 过程中虽不是一个反应步骤,但却决定着实验的成败。ELSIA 就是靠洗涤来达到分离游离的和结合的酶标记物的目的。通过洗涤以清除残留在板孔中没能与固相抗原或抗体结合的物质,以及在反应过程中非特异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的干扰物质。聚苯乙烯等塑料对蛋白质的吸附是普遍性的,而在洗涤时应把这种非特异性吸附的干扰物质洗涤下来。可以说在ELISA 操作中,洗涤是最主要的关键技术,应引起操作者的高度重视,操作者应严格按要求洗涤,不得马虎。

洗涤液多为含非离子型洗涤剂的中性缓冲液,各种试剂盒的洗液不要混用。聚苯乙烯载体与蛋白质的结合是疏水性的,非离子型洗涤剂既含疏水基团,也含亲水基团,其疏水基团与蛋白质的疏水基团借疏水键结合,从而削弱蛋白质与固相载体的结合,并借助于亲水基团和水分子的结合作用,使蛋白质回复到水溶液状态,从而脱离固相载体。洗涤液中的非离子型洗涤剂一般是吐温20,其浓度可在0.05%-0.2%之间,高于0.2%时,可使包被在固相上的抗原或抗体解吸附而减低试验的灵敏度。洗液需要稀释,应按要求稀释。配制洗液应用新鲜的和高质量的纯化水,电导率小于1.5μs/cm,洗液如果结晶应待其融解后配制。手洗条件一致性较差,对结果影响较大,防止洗液在孔内形成气泡。半自动与全自动冼板机使用不当也会影响结果,血清中残留的的纤维蛋白丝或洗涤液析出的结晶易使洗板机针小孔全阻塞或半阻塞状态,造成未结合标记酶洗脱不彻底,导致“花板”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所以操作洗板机过程中要不时观察洗板机针孔内洗液的通畅状况,及时纠正,洗板机不用时应用去离子水清冼几遍。

保证洗板浸泡时间为40 秒左右,孔内液体被洗板机吸得越干净洗涤效果更好,手工洗板

4.显色和比色

TMB 经HRP 作用后,约40 分钟显色达顶峰,随即逐渐减弱,至2 小时后即可完全消退至无色。TMB 的终止液有多种,叠氮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酶抑制剂均可使反应终止。这类终止剂尚能使蓝色维持较长时间(12-24 小时)不褪,是目视判断的良好终止剂。此外,各类酸性终止液则会使蓝色转变成黄色,此时可用特定的波长(450nm)测读吸光值。酶标比色仪简称酶标仪,通常指专用于测读ELISA 结

果吸光度的光度计。酶标仪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测读速度、读数的准确性、重复性、精确度和可测范围、线性等等。优良的酶标仪的读数一般可精确到0.001,准确性为±1%,重复性达0.5%。酶标仪不应安置在阳光或强光照射下,操作时室温宜在15 -30℃,使用前先预热仪器15-30 分钟,测读结果更稳定。

测读A 值时,要选用产物的敏感吸收峰,如OPD用492nm 波长。有的酶标仪可用双波长式测读,即每孔先后测读两次,第一次在最适波长(W1),第二次在不敏感波长(W2),两次测定间不移动ELISA 板的位置,最终测得的A 值为两者之差(W1-W2)。双波长式测读可减少由容器上的划痕或指印等造成的光干扰。

肉眼判断结果时,显色浅不易观察,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使用酶标仪检测,以保结果一致性。

5.HooK效应影响

随着ELISA一步法的应用,一些标本中抗原含量过高,产生HooK效应。影响检测结果,采用同步稀释测定或使用线性范围高的两对半定量法可以减HooK反应的发生。

6.干扰物质的影响

有人认为大约40%的人血清标本中含有非特异性干扰物质,可以不同程度影响检测结果;常见的干扰物质有:类风湿因子、补体、嗜异性抗体、嗜靶抗原自身抗体、医源性诱导的抗鼠Ig (s)抗体、交叉反应物质和其它物质等。如RF因子可与标记二抗的FC段法结合造成假阳性,补体从C1q活化,使一抗和酶标二抗的抗体分子发生变构,Fc的C1q分子结合点暴露出来,则补体C1q可将二者连接起来造成假阳性,采用56℃30分钟灭活补体可降低假阳性率,高浓度的AFP(如孕妇),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形成二聚体会导致本底过深影响检测结果。

7.药物的影响

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会与HBsAg形成复合物,影响HBsAg的检出,所以一些HBsAg阳性患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HBsAg检测会呈阴性反应,导致乙肝两对半少见模式的出现,如我们常遇到乙肝大三阳的孕妇,为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时,在孕第8、9、10月常规注射200mg乙肝免疫球蛋白,不仅影响孕妇HBsAg的检出;而且其所生产的生新儿也常出现HBsAg阴性,HBeAg 阳性和HBcAb阳性等少见模式、可能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属IgG抗体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血液中的HBsAg结合形成复合物;则新生儿HBsAg检测呈阴性;用0.5M的盐酸处理标本1小时可提高出率。

为预防乙肝,部分HBsAg阴性人群在接种乙肝疫苗后的1—2周内,血清中可检出HBsAg成份,形成一过性HBsAg阳性,这可能是乙肝疫苗主要成分是HBsAg.,有方法能够把它检出;如电化学发光法,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后1个月内不应作HBsAg检测。

8.抗原自身因素

融合蛋白对基因工程抗原特异性的影响。以丙肝诊断试剂盒为例为例,因为包被的基因工程抗原为融合蛋白,包含了来自表达载体的一些序列可以与血清中抗大肠杆菌的因子发生反应而产生了可疑标本。

少数HBV感染后外周血中不含HbsAg。HBV感染后绝大多数感染者外周血中可出现HBsAg,含量在5ng~600μg/ml之间。据文献报道,到目前为止在献血员中所发现的HBsAg 携带者最低含量为0.2 ng/ml。含量高者可达2000μg/ml以上。但有少部分HBV感染者血清HBsAg测定为阴性,如暴发性乙型

肝炎、HBV的S基因发生变异等。急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细胞中以合成HBcAg为主,很少或不合成HBsAg,从而使外周血中无HBsAg。HBV的前S/S基因编码HBsAg,构成病毒外膜,根据所带亚型决定簇的不同分为adw、adr、ayw和ayr。a决定簇具有很高的免疫原性,在HBV的自然感染或注射HBsAg 疫苗可引起抗HBs应答。如S基因145密码子变异使得其原来的甘氨酸被精氨酸替代时,可致a决定簇的抗原性发生改变,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对变异株无作用,且可引起HBV感染患者血清中同时出现HBsAg和抗HBs。同时乙肝疫苗接种也不能有效预防此类变异病毒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的变异有自然变异和逃避免疫变异,变异可发生在多个部位,而且几处突变可同时存在,这些变异有助于病毒携带状态的持续存在。近来,有研究表明,前S1区丢失突变(氨基酸58~118)是引起HBsAg阴性的HBV感染的重要原因,S启动子位于前S1,是合成HBsAg的调节元件,前S1的丢失突变则会影响S启动子的功能,进而影响HBsAg的合成。

总之,优质的试剂,良好状态的仪器,排除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和正确的操作是保证ELISA 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

异常结果描述原因分析对策

白板显色步骤结束

后,酶标板所

有孔均无颜

色。阳性对照

不显色。

试剂已过效期,或不同试剂盒

组分混用

检查试剂的组分及批号,确认未过期以及所有组分均

属对应的试剂盒。不同试剂盒或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

混用。

错加、漏加试剂底物、显色剂A

或B

严格按说明书的步骤操作,加完试剂后可观察一下液

面高度是否一致,以减少漏加现象。

洗板及加样过程中,酶标受污

染失活失去催化显色剂显色的

能力

确认盛酶标的容器不含酶抑制剂如叠氮钠等,确认配

制洗液的容器已洗干净。

终止液误作洗涤液稀释或当底

物缓冲液配制

每次配制时都应看清标签标明物质。

蒸馏水有问题

确认配制洗液的纯化水达到要求且未污染,与好蒸馏

水比较。

显色弱、灵敏度低实验结束后,

包括阳性对

照、质控在内

的所有板孔颜

色均较淡。

试剂盒超过期,超过有效期的

产品可能会产生很弱的信号;

试剂盒没有按规定进行保存,

受高温影响;

实验前检查试剂的组分及批号,确认试剂未过期。不

要将试剂盒长时间置于常温下,按使用规定储藏。

试剂、样品用前未平衡至室温

从低温冰箱中取出的试剂及样品应置室温平衡20分

钟左右。

加入试剂的体积和时间有误,

移液器计量不准,吸嘴内水分

太多或不清洁;

确定所使用的试剂体积正确,加入时间适当。校正移

液器,移液器与吸嘴配合要紧密吻合。移液不宜太快,

排放应完全。

洗板及加样过程中,酶标受污

染失活而失去催化显色剂显色

的能力;

确认盛酶标的容器不含酶抑制剂如叠氮钠等,确认配

制洗液的容器已洗干净,确认配制洗液的纯化水达到

要求且未受污染。

孵育时间及孵育温度未达到要

求,反应板放入培养箱时注意

温度并及时调整。

孵育温度应控制在37-38℃,孵育时间严格按照说明

书操作。保温期内不宜多开门,以免影响保温。

洗板次数过多,或浓缩洗液稀

释倍数不符合要求;洗涤冲击

严格按说明书要求稀释浓缩洗液及洗板,减小洗涤冲

击力,按说明书要求置留洗涤液时间和洗涤次数。

力太大。浸泡时间太长;

显色剂加量不足或顺序颠倒,

或混合后加入;

显色剂滴瓶垂直向下,持力均匀,滴速不宜过快,先加显色剂 A ,后加显色剂B ,不可将A 、B 液混合后加入。 底物作用时间不够;

准确定时。 蒸馏水水质有问题;

测定蒸馏水配制试剂对酶免疫法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阴阳性对照正常,质控正常,

但临床标本感觉显色较弱

待测标本中可能不含强阳性标

本,故结果可能是正常的

如有怀疑,可复检 标本加入叠氮钠作为防腐剂

酶免实验中的标本禁用叠氮钠作为防腐剂,可选用 proclin 、硫柳汞等其他防腐剂 阴阳性对照正常,但质控、参考品或个别弱阳性标本未能检出。 未达要求的孵育温度及孵育时

间可检出强阳性标本,但 质控

或弱阳性标本受 温度变化影

响较大而被未检出。

确认孵育的温度及孵育时间达到要求。 质控品或标本高温放置过久,或被反复冻融致待测物滴度下降,而未能检出

质控品或标本避免反复冻融。标本在一周内使用的,可存于 2-8℃,如需长期保存,应置于-20℃以下保存。质控品应小量分装,并置于-20℃以下保存。 仪器设定不正确,滤光片不匹

配。

重新设定酶标仪的参数,特别是检查滤光片是否匹配。 终止后,目测

结果正常,但

酶标仪读值结

果偏低

酶标仪参数设定不正确。 重新设定酶标仪的参数,特别是检查滤光片是否匹配。 灵敏

度过

高、

板底

高、

高背

景 终止后,整板

结果显现均一的黄色或淡黄色;或阴阳性对照、质控正常,标本阴性标本 OD 值过高。 整板的黄板现象可能是由于错

加其他试剂造成,如同时操作

两对半试剂时,测 HbsAb 板用

于测HBsAg 等;

实验前检查试剂的组分及批号,确认所有组分均属于对应的试剂盒。不同试剂盒或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混用。 酶标对吸头的污染以及对盛放显色剂容器的污染都易造成黄板现象; 避免试剂组分间的交叉污染,确保吸头、容器的干净。 显色剂在光照条件下放置过久,实验前已变蓝 显色剂 A 、B 未使用前避光保存 孵育温度过高或孵育时间过长; 孵育温度应控制在 37-38℃,孵育时间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未按要求洗板。特别是洗涤时

每孔未注满洗液,易造成花板黄板现象

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洗板。

花板,一般是由于临床标本的

收集、处理和保存方法不当造

放置时间(自然放置 1~2h )及离心转速(3000r/min )、离心时间(15min )应引起注意。 出现随机性的花板、跳孔现样品离心不完全,反应孔内发

生凝血或残留细胞成分; 充分离心, 3000rpm6分钟以上。

加样时交叉污染;加标本时尽量避免交叉污染。如盛标本的试管周围常有血痂,易脱落,应远离酶标板。

手工洗板造成的交叉污染手工洗板时前3次注洗液后应立即弃去,后几次再设定浸泡时间,可减少交叉污染

洗板机加液头堵塞导致加液不满或吸液残留量较大,造成花板、跳孔疏通加液头,使洗板时每孔均注满洗液,吸液时残留量要小。

拍板时交叉污染洗板完毕拍板时用合适的吸水纸巾,不要把无关物质拍进板孔,并尽量不要在同位置拍,以免交叉污染。

假阳性假阳性现象是

一个综合现

象,可参考上

文“灵敏度过

高、板底高、

高背景” 中的

分析。这里只

列举常见的原

因及对策。

计算Cutoff值时使用的公式

不正确,导致计算得出的

CutOff值过低,从而导致出现

假阳性

CutOff值计算公式应严格参照所属产品的说明书,应

注意各个酶免产品的Cutoff值计算公式不尽相同。

洗板时未能注满洗液或洗板次

数、浸泡时间不够,洗涤不充

分,样品中有其他成分残留导

致花板、跳孔,假阳性增多

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洗板。调整洗板机时,应注意有时

仪器标示的液量与实际液量并不相符,应根据实际情

况调整至每孔注满。

血清标本处理不当,如未除去

细胞成分、纤维蛋白原及其它

干扰物可出现孔底由变蓝的跳

孔现象,此标本重复实验结果

往往是阴性;

放置时间(自然放置1~2h)及离心转速(3000r/min)、

离心时间(15min)应引起注意。

厂家试剂质量的变化造成;

国家标准要求提高灵敏度时,厂家试剂灵敏度也相应

提高,假阳率常常有所上升,但只要在合理范围,是

可以接受的。

水质问题;防止蒸馏水污染。

加酶量过多(如50uL误认为

100uL)或丙肝酶稀释时加量过

多;

加酶前检查移液器调节量是否准确,稀释酶时思想要

集中。

培养箱温度超过37℃或酶结

合物反应时间或底物显色时间

超过;

放入板以前要检查培养箱的温度,准确定时。

底物配制时间过长、或底物污

染;

底物应在酶反应完毕即将洗涤前5分钟配制,注意避

光。

该批样品放置时间过长,样品

污染;

样品应保持新鲜,或低温保存,防止污染。

移液嘴重复使用,未洗净或消

毒不完全而用于加酶或底物;

移液嘴尽可能一次性使用。

重复性差1、样品数量不一,加样时间长

短不一;

重复某一样品时,加样时间尽可能与第一次接近。

2、样品加入后未混匀;加样后在混匀器上充分混匀。

3、酶标仪滤光片不对或输入波

长不对;

TMB显色用450/630波长.

4、酶标仪测定重复性差;校对酶标仪。

5、洗涤不正确;洗涤液注满各孔但不要溢出。洗板时反应板面向下,垂直用力甩净内容物(可多甩几次),在干净、无或少尘的吸水材料上拍干。洗板机洗板时不应有堵孔,洗涤应充分。

6、温育条件不一致(一次用水育,一次用恒温箱)恒温箱温育较水浴显色深,OD值高出0.1-0.15,最好均采用恒温箱.如用水浴水温应控制在37℃。

7、不慎多加或少加酶或显色

剂;

多加时显色深,少加则浅,用记号笔圈上,便于分析。

8、阈值附近时阴时阳;同一样品做三个复孔,以二个(含二个以上相同结果为准)

9、加样量不足、保温时间、洗涤条件一致;尽可能使用同一移液器和装紧吸嘴重复测定标本。条件、人员等应尽量与上次保持一致。

分析化学实验理论考试

分析化学实验考试要点 滴定分析仪器与基本操作 1.滴定管酸式:装酸、中性、氧化性物质HCI,AgNO3,KMnO4,K2Cr2O7 碱式:装碱、非氧化性物质NaOH,Na2S2O3 (1)检查酸式:活塞转动是否灵活?漏水?涂凡士林碱式:胶管老化?漏水?更换胶管、玻璃珠 (2)洗涤自来水-洗涤液-自来水-蒸馏水 (3)装滴定剂摇匀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4)排气泡,调零并记录初始读数 (5)滴定酸式:勿顶活塞,防漏液用手腕摇动锥形瓶碱式:挤压玻璃珠偏上部位,防气泡。近终点 时,要“半滴”操作-冲洗 (6)观察颜色变化和读数滴定管垂直,视线与刻度平行,读至小数点后两位 2、酸式滴定管的旋塞涂渍凡士林和试漏;碱式滴定管排气泡和试漏。滴定管中灌水至最高标线,10 分钟后观察是否漏水。若有滴漏,酸式滴定管须重新涂油;碱式滴定管需更换玻璃珠或乳胶管。 3移液管洗涤:自来水-洗涤液-自来水-蒸馏水-润洗润洗润洗润洗2~3次移液-放液(容器倾斜30o-沿器壁垂直放液-停15秒)

5.分析用水:蒸馏水、去离子水、石英亚沸蒸馏水、去离子后又蒸馏的水 (一)玻璃仪器的干燥 a、空气晾干,叫又风干。 b、烤干:将仪器外壁擦干后用小火烘烤(不停转动仪器,使其受热均匀)。适用于试管、烧杯、蒸发皿等仪器的干燥。 c、烘干:将仪器放在金属托盘上置于烘箱中,控制温度在105℃左右烘干。但不能用于精密度高的容量仪器的烘干 d、吹干:用电吹风吹干。 常用洗涤剂 a、铬酸洗液K2Cr2O7-H2SO4:10g K2Cr2O7 +20mL水-加热搅拌溶解-冷却-慢慢加入200mL浓硫酸-贮存于玻璃瓶中。具有强酸性、强氧化性,对有机物、油污等的去污能力特别强。有效:暗红色;失效:绿色。 b、合成洗涤剂、稀HCI、NaOH-KMnO4 ,乙醇-稀HCI ,NaOH/乙醇溶液(去有机物,效果较好) (二、)实验室中意外事故的处理 实验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如发生意外事故可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烫伤可用高锰酸钾或苦味酸溶液揩洗灼烧处,再擦上凡士林或烫伤药膏。 受强酸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洗,

化学实验中常见问题解析(50问)

化学实验中常见问题解析(50问) 1.测定熔点时,遇到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1) 熔点管壁太厚;(2) 熔点管不洁净;(3) 试料研的不细或装得不实; (4)加热太快;(5) 第一次熔点测定后,热浴液不冷却立即做第二次; (6)温度计歪斜或熔点管与温度计不附贴。 答:(1) 熔点管壁太厚,影响传热,其结果是测得的初熔温度偏高。(2) 熔点管不洁净,相当于在试料中掺入杂质,其结果将导致测得的熔点偏低。(3) 试料研得不细或装得不实,这样试料颗粒之间空隙较大,其空隙之间为空气所占据,而空气导热系数较小,结果导致熔距加大,测得的熔点数值偏高。(4) 加热太快,则热浴体温度大于热量转移到待测样品中的转移能力,而导致测得的熔点偏高,熔距加大。(5) 若连续测几次时,当第一次完成后需将溶液冷却至原熔点温度的二分之一以下,才可测第二次,不冷却马上做第二次测量,测得的熔点偏高。 (6) 齐列熔点测定的缺点就是温度分布不均匀,若温度计歪斜或熔点管与温度计不附贴,这样所测数值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 2 是否可以使用第一次测定熔点时已经熔化了的试料使其固化后做第二次测定? 答:不可以。因为有时某些物质会发生部分分解,有些物质则可能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结晶体。 3 测得A、B两种样品的熔点相同,将它们研细,并以等量混合(1) 测得混合物的熔点有下降现象且熔程增宽;(2)测得混合物的熔点与纯A、纯B的熔点均相同。试分析以上情况各说明什么?

答:(1)说明A、B两个样品不是同一种物质,一种物质在此充当了另一种物质的杂质,故混合物的熔点降低,熔程增宽。(2)除少数情况(如形成固熔体)外,一般可认为这两个样品为同一化合物。 4 沸石(即止暴剂或助沸剂)为什么能止暴?如果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怎么办?由于某种原因中途停止加热,再重新开始蒸馏时,是否需要补加沸石?为什么? 答:(1)沸石为多孔性物质,它在溶液中受热时会产生一股稳定而细小的空气泡流,这一泡流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湍动,能使液体中的大气泡破裂,成为液体分子的气化中心,从而使液体平稳地沸腾,防止了液体因过热而产生的暴沸。(2)如果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液体冷却后再补加,切忌在加热过程中补加,否则会引起剧烈的暴沸,甚至使部分液体冲出瓶外,有时会引起着火。(3)中途停止蒸馏,再重新开始蒸馏时,因液体已被吸入沸石的空隙中,再加热已不能产生细小的空气流而失效,必须重新补加沸石。 5 冷凝管通水方向是由下而上,反过来行吗?为什么? 答: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6 蒸馏时加热的快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蒸馏时加热过猛,火焰太大,易造成蒸馏瓶局部过热现象,使实验数据不准确,而且馏份纯度也不高。加热太慢,蒸气达不到支口处,不仅蒸馏进行得太慢,而且因温度计水银球不能被蒸气包围或瞬间蒸

PCR实验室报批细节、注意事项、常见问题问答

报批细节 1、技术档案: 技术人员简历表、培训档案、要求有实质性文件如每人的学历证书、上岗证、科研成果(课题)、技术文章、获奖证书等的复印件 2、仪器档案: 实验室所有仪器的购买、使用、校正、放置地点、出厂编号、说明书复印件等 实验室所有仪器维护校正记录如:加样器、温度计、温湿度计需出具计量局校正报告文件(可每种只校正一套作为标准)。 扩增仪需有仪器厂家专业技术人员维护校正报告,和校正后的参数。 加样器的出厂编号、使用时间、校正记录。 5700维护后验证记录—用同一公司或校准试剂或用自制质控血清并记录数值 3、其他细节: 垃圾处理:按生物污染性制品,交医院统一处理。 仪器简单操作流程 标记笔、枪头盒等一些小物品都要标明分区。 仪器的申请、采购、使用、验证程序 样本采集(针对临床医护人员)、运输、收集程序 样品的唯一编号原则—应区分开不同天、不同种类的标本 标本的保存程序—包括处理前、刚处理后、报告发放后的原始标本(原则上至少保留一周)应有专人负责。 检测结果的保存、备份记录、质控记录保存,除电脑记录外应有相应的手抄记录(类似于基因日检测统计表类型的)。 抱怨记录—应有时间、事件(项目)、接待人、处理方法、处理结果、处理人签字确认

注意事项 1、回答任何问题都应与自己写的SOP文件相一致."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 2、SOP文件不能写的太虚,无法做到的东西不要写,比如公司版的SOP文件里的加样器的校准一般实验室就做不到.模棱两可也不要写,比如"消毒时间一到两小时"不能这样写,多少就是多少. 3、处理标本要在生物安全柜内,而加样则在柜外. 4、各区门口要贴有各区的工作制度,限入标志.还要准备两个登记本,一个来记录紫外消毒,一个来记录工作人员出入.区内还要有一个工作记录本,用来记录各区每天的工作内容,便于监测每天的工作全过程. 5、每把枪的用途要清楚,不能弄乱.比如稀释阳模的枪和处理标本的枪不可混用. 6、普通离心机处理分泌物标本时应在离心后静置20分钟才能开盖.(许斌这样认为) 7、所有仪器、设备都要有档案卡. 8、所有的清洁消毒要在实验结束后马上进行,尤其是仪器、设备.像扩增仪,每天都要清洁,做完的反应管决对不能留在样品槽内。 9、各区的拖把、抹布不得混用,标记清楚. 10、生物防护意识要强,手套要随时更换.生物防护安全的保证要从三个方面:制 度、硬件、意识。 11、爆管如何处理:立即停止实验,水浴里的水要倒掉,冲洗.所有可能污染的地方 要用消毒液擦洗,紫外照射,通风排风. 12、各区应有日常工作核查表,做为每天工作记录的补充. 13、各区要有泡有消毒液的生物污物桶,用来处理生物垃圾. 14、验收组带来的标本要按平时对待临床标本一样处理,要有接收记录,结果登记 等. 15、拒绝电话或代领等非正常方式发放报告单. 16、存放标本的冰箱要上锁,钥匙及电脑资料的密码要由本科室人员专人保管. 17、报告单上要注明试剂的检测下限,不能写成参考范围.除了有操作者,还要有 核校者,且两者姓名除了电子打印还要用手签.定量结果不能有阴阳性提示,

实验室CNAS评审常见问题精编要点

实验室CNAS评审常见问题精编 1. 企业内部实验室通过CNAS认可,可否作为第三方对外出具证书报告? 答:CNAS认可,是对实验室能力的认可,可否作为第三方机构对外出具证书报告,还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例如国家计量法规定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外出具检测报告要通过计量认证。 2. 如何定义“多地点实验室”?同城,但试验场所分散在几个地点的,是否算“多地点实验室”? 答:CNAS-RL01中有“多场所实验室”定义,可以查看。不同的地址,就是不同的场所,即使是同城,也是多场所。 3. 定期监督评审时,未安排某领域的技术评审员(譬如电磁兼容),是否可以不监督该领域? 答:可与项目主管沟通确认。因为监督评审有可能是涉及认可的部分技术能力。 4. 检测报告后面附有企业广告。 答: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此举不妥。但是作为第一方检测机构,检测报告后面附有本企业的广告,可以。 5. 初次和扩项评审申请是否应要求实验室提供方法验证记录复印件给认可委?以便顺利评审。 答:目前只要求实验室在申请非标方法时提供方法确认记录,申请标准方法的暂没要求提供方法验证记录,将来是否还需要提供,将视情况而定。评审组长在审查申请材料时,如有需要,可要求实验室提供。

6. 经CNAS认可的第一方和第二方实验室能否开展外部客户委托检测服务?这些实验室认为通过CNAS的实验室认可有对外出具的检测报告的资质? 答:实验室认可只是对能力的认可,实验室能否对外开展检测服务,提供检测报告,还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不是通过实验室认可就可以对外开展检测服务了。 7. 如果企业把某已经建设好的实验室(具备合格的场地、设备、人员)送给一个公司,有书面的赠送文件,场地在该企业厂区内,该实验室本来是该企业的内部实验室,为产品出产把关用的。该公司申请认可,这样可以吗? 答:只要满足CNAS-RL01《实验室认可规则》中的认可条件,就可以认可。CNAS 需要判断该赠与合同的法律效力,以及其实施情况。 8. 关于监督评审的设想:目前3年2次的评审,对实验室的负担比较大,建议CNAS 制订实验室监督评审的具体规则(SOP),可以将实验室对认可准则、规则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分类,对执行好的实验室可免除现场监督评审,只进行文件评审。这样也是对表现好的实验室的一个激励措施。 答:首先3年认可周期中只有次监督评审,而非2次。其次定期监督评审时要进行现场评审,是ISO/IEC17011标准的要求,CNAS遵照执行。对于分级管理,CNAS一直在考虑和研究这个问题,待时机成熟后才能实施。 9. 实验室认可评审工作指导书B版与A版的区别。 答:2012年,CNAS组织机构调整,所有体系文件均由A版升级为B版,其他无变化。 - 1 -

土工试验中常见问题分析及改善对策

土工试验中常见问题分析及改善对策 发表时间:2018-06-06T16:08:49.6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刘军李润 [导读] 摘要:土工试验是工程勘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种工程建(构)筑物、公路、铁路、水利等的设计施工提供重要的参数,因此其准确性和真实性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和质量问题,除了要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外,对试验成果的应用也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尤其对于当地存在的某些较为特殊的地质,而不是完全套用规范。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勘察设计研究中心云南省昆明市 650041 摘要:土工试验是工程勘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种工程建(构)筑物、公路、铁路、水利等的设计施工提供重要的参数,因此其准确性和真实性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和质量问题,除了要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外,对试验成果的应用也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尤其对于当地存在的某些较为特殊的地质,而不是完全套用规范。本文根据这几年从事土工试验经验,浅谈土工试验成果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及常见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土工试验室;试验;岩土工程 引言 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勘察环节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土工试验利用试验项目测试的方式检测岩土工程参数,为岩土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物理与力学指标,以此明确岩土分层、地基处理确定以及沉降估算等相关环节,并完成工程勘察报告。需要通过土工实验室按规范要求对来样进行一系列试验,为岩土工程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1土工试验分析 对于岩土工程而言,其建设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开发资源,为社会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提供足够的支持。可是以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很多地方的岩土工程,都受到了自然环境的严重制约,如果不能通过合理的手段来改善,将很容易造成强烈的威胁,甚至是给地方发展构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分析认为,土工试验的特点,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岩土工程的勘查工作,不可能完全通过经验模式来开展,必须具备足够的科学依据,要求在各项数据上、信息上、材料上,都达到健全的目标,我们利用土工试验,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岩土工程的特色,在多个方面掌握好工作的重点,同时掌握好工作的具体方向,避免出现严重的恶性循环。第二,土工试验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利用一些比较积极的手段来完成,这样就可以降低勘查工作的难度,在工作量方面也得到了良好的安排,对于之前的工作难题解决,基本上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2岩土工程勘查工作中土工试验的相关问题及改善对策 2.1含水量与天然密度问题 土工试验中天然密度通常是以环刀法进行测试的,其面对的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来样失真。在取样、运输过程中所造成的扰动较为显著、已经受损的土样,是无法代替原始状态的;②环刀切样操作不规范。例如没有削除四周多余的土体,切样的方向没有保证垂直度,加上环刀表面没有凡士林。所以需要根据自然沉积形成的方向堆放土样,使用钢丝弓将四周多余的土切掉,并将环刀缓慢下压,切记不能摇晃。对于易破裂或形状不规则的土样,可以使用蜡封法对其密度进行测定,但实践中这一方式并不是十分常用且以经验值为主。对于土含水量的测定一般是使用烘干法,其中面临的问题体现为以下几点:①选样缺乏合理性。接近样皮的部分经常出现水分流失现象,此外渗流也会导致各个部位含水量存在差异,对于此需要选择中间段代表性强的土体。②烘干时间以及温度控制有失合理性。当试验标准中取样的要求是15~30g,那么黏土的烘干温度则最好处在110℃以下,烘干时间要长于8个小时。在实践操作期间,取土样重量往往大于 30g,若烘干时间依然为8h,则会导致出现烘干不透的现象,致使含水量最终检测结果不准确。 2.2试验方法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岩土工程在实施勘查的过程中,并不能通过简单的方法来实施,一定要走长期发展的路线。在既往的工作当中,有些地方的岩土工程勘查工作,表面上执行的手段是比较积极的,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反而是造成了很大的隐患,给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较为严重。针对试验方法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决。第一,原位测试方法的选取过程中,应该按照合理的原则来选择。现如今的土工试验,已经得到了各个地方的高度关注,具体的试验结果、方法等,都会给岩土工程勘查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我们在操作原位测试方法的过程中,要提前开展对比分析,找到合理的测试方案,从多个角度来观察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是否可以将工作的可靠性充分提升,如果不符合要求,则必须考虑将2种原位测试方法联合应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减少测试的误差现象。第二,对于土石抗剪强度的测定,需要通过多种有效的试验方法来完成,这其中包括了无侧限抗压试验、直接剪切试验等等,不同的试验方法,适合在差异化的条件下完成,这就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采用合理的手段来操作,不能完全凭借主观上的经验来实施。 2.3仪器设备问题 现阶段,我国众多土工试验中使用的设备仍然是上世纪购买的仪器。因使用年限比较长,很多设备存在着磨损与老化的情况,就一定程度上来说,设备的磨损与老化会直接影响到土工试验仪器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如果仪器存在明显故障,有的实验室可能为了获取最大利益,仍然使用即将报废的仪器设备,使得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受到不良影响。另外,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的设备不符合实际规范的要求。有很多企业刚开始从事土工试验设备的生产与经营,其成立年限比较短,经验也不足,其生产出现的产品质量可能很难得到保障。还有的企业规模比较小,资金在周转中常会出现问题,为了进一步维护企业的生产,只能通过降低产品的质量水平来保证市场竞争力,这样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是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的。针对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中的仪器设备问题,需要对仪器设备的质量进行提升,定期进行实验仪器检查与更新工作。结合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老化情况,应该积极进行资金争取,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无法进行准确检测的仪器设备进行及时更换。若实验室的资金比较紧张,就要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其还能测量出准确的数据。针对一些已经不能准确提供测量数据的仪器设备来说,可以请专业维修人员进行仪器设备的评估,及时修理出现故障的设备,一些无法修理的设备就要及时更换。 2.4人员素质问题 岩土工程在当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在很多方面都必须采用合理的手段来完成。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土工试验的落实,必须要在高素质的人员操作下完成。可是在实际的调研当中,发现试验人员的素质,并没有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由此造成的不良影

临床现考中常见的问题

现考中的常见问题 一、现场考察的目的 1、评估是否遵循法规,指导原则及SOP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四期不涉及现考) 2、确定受试者权益和安全性是否获得保障。 3、确定临床试验资料的真实性。 4、促进临床试验更加规范。 二、现场检查的类型 按检查方式分类 1、定期、常规检查 定期进行基地复核、机构复核 2、有因检查 在以下情况发生后进行的检查称为有因检查: 被人举报违规、严重违背GCP、同期承担过多项目或多个相同项目、入组率过高或过快、安全性或有效性结果异常、既往不良行为。 现场检查类型 1.按检查方式分类 a)、飞行检查: 当研究者涉嫌有违规操作时可进行的突击检查,且不需要提前通知 b)、跟踪检查: 在整个实验进行中或实验结束后针对整个实验操作各方面的规范性进行的检查 2、按检查对象分类 a)、机构/专业检查 基地核查、机构核查 b)、研究项目/专项检查 在药物报生产之后进行的检查 三、检查要点

1、实验条件 a)、承担临床试验机构及相关专业应具备相应资格。 b)、具有《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及伦理委员会批件。 c)、具有并遵循所制定的临床试验管理制度。 d)、试验人员承担的相应工作,研究时间应与原始记录和申报资料记载一致。 e)、仪器、设备应与试验项目适应,其型号、性能、使用记录等应与申报资料一致。 2、实验记录 知情同意书应由受试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签署,必要时可电话核实。 3、试验用药的接收和使用 a)、质检报告、临床试验方案与总结报告,以及申请资料中试验用药批号应一致。 b)、试验用药的接收,使用和回收应有记录及相关人员签名,接收,使用及剩余数量间的关系应对应一致。 c)、试验用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总量应与用药原始记录及临床试验报告对应一致。 4、数据溯源 a)、CRF与原始资料(需核查原始病历,实验室检查,影像,ECG,Holter,胃肠镜等检查的原始记录,。。。。。。)以及申报资料须对应一致。 b)、原始资料中各种临床检查数据须能溯源,必要时应对临床检查部门(检验科、影像室、各种检查室等)进行核查。 现考中先考人员可抽取一些病例与原始数据核对,查看是否真是。 c)、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中完成病例数与实际临床试验病例数对应一致。 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总结报告中各个中心的的病例数与分中心小结中的病例数不一致,是因为分中心小结中的病例是包括了这个中心的所有病例,而总结报告中的病例数不包括剔除的病例 d)、统计报告与临床试验总结报告须对应一致。 e) 、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原始图谱溯源。 1)纸质图谱是否信息完整,并与数据库中电子图谱一致。 2)原始图谱及数据是否与总结报告对应一致。

实验室出现的日常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一文汇总实验室出现的日常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实验室出现的诸多小问题解决技巧汇总: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做的反应,如果可能的话,产品后处理的时候,尽量中和一下。否则,产品放久之后可能会分解。 我们这儿用完重氮甲烷后,总会加点酸去破坏剩余的重氮甲烷。有位哥们胆子大直接用浓盐酸(应该用稀的盐酸或醋酸),结果和残余的碱剧烈放热,重氮甲烷的乙醚溶液呀~~~~就这样把他征服~~爆炸了!还有一位老师就是分液漏斗的塞子上没涂真空脂,一摩擦就把乙醚给烧起来了好恐怖呀。 大家用重氮甲烷时一定要千万注意,第一次最好有个有经验的人在旁指导,不要自己随便做,量也不要太大,亚硝基甲基脲最多25 克别贪多,要是需要量大就分几批去做。 夏天用乙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今年8 月用乙醚萃取,只在分液漏斗里轻摇了一下,正要准备放气,炸了,还好没伤到我。我的产品阿!!! 有一次我做分液萃取,先是用50ml HCl 洗涤有机相(含产品),然后再用50ml 5% NaHCO3 洗涤产品,结果振摇的时候,塞子被冲开了,产品全部喷出来了。原因是没有放气。 大家洗涤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如果洗涤会生成气体的话,一定要注意放气。 在有机所的五年,耳闻目睹了很多安全事故,深感多一份细心,多一份保障。现将我所知道的实验室里面的潜在危险总结如下:欢迎大家就自己知道的进行补充: 一、溶剂处理方面的潜在危险: A、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 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因为,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很剧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这一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的粉碎。包括对面实验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 对于醚类溶剂,如果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一定不要震动,同时要加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也是一个博士生,在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 的装置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糊。 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气相连的装置。有些同学为省事或节约空间,把所有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气相通的装置相连,这样做的危险是很可能如果卤代烷,特别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无法冷凝下来,这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干燥的溶剂的体系。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爆炸。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剧烈。 B、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混装,这样非常危险。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对于SOCl2, PCl5, PCl3 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险。 二、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 1、对于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闭体系。 2、应该小心滴加、冷却的反应,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图省事。 3、反应前,一定要检查仪器有无裂痕。对于反应体系气压变化大的反应,大家一般都会注意。但是,有些问题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我在一次萃取的时候,量在2 升左右,发现分液漏斗有一个裂痕,以为没有问题。结果,在手中

分析化学实验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目录 分析化学实验目的P2 分析化学实验要求P2 实验1酸碱标准溶液的比较滴定(半微量分析法)P3 实验3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半微量分析法)P5 实验4 滴定分析技能考核P7 实验5 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半微量分析法)P8 实验6 天然水中总硬度的测定(半微量分析法)P9 实验7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半微量分析法)P11 实验8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半微量分析法)P12 实验9混合碱组成的分析及各组分含量的测定P13 实验10高锰酸钾溶液的标定(半微量分析法)P15 实验11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半微量分析法)P16 实验12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半微量分析法)P17 实验13 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半微量分析法)P19 实验14亚铁盐中铁的测定含量(半微量分析法)P20 分析化学实验目的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约占总学时的1/2~2/3。为此,分析化学实验单独设课。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任务是巩固、扩大和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熟悉各种分析方法,尤其应掌握基础的化学分析法;熟练掌握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术;使学生具有初步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与化学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完成上述任务,提出以下要求: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知识,如常见离子的基本性质和鉴定,常见基准物质的使用。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指示剂的选择,学会查阅分析化学手册和参考资料,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分析天平,会使用分光光度计和酸度计等仪器。 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爱公物、守纪律的优良品德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分析化学实验是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以定量测定为主的基础课,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扩大和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熟练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充实实验基本知识,学习并掌握重要的分析方法。具有初步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2.了解并掌握实验条件、试剂用量等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影响,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分析方法、实验仪器、所用试剂和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3.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正确记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4.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5.根据所学的分析化学基本理论,所掌握的实验基本知识, 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其设计实验的可行性。 分析化学实验要求 1.实验课开始时应认真阅读“实验室规则”和“天平室使用规则”,要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了解实验室安全常识、化学药品的保管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处理方法,按操作规程和教师的指导认真进行操作。 2.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做好必要的预习记录。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3.洗仪器用水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要注意节约使用试剂、滤纸、纯水及自来水等。取用试剂时要看清标签,以免因误取而造成浪费和失败。 4.保持室内安静,以利于集中精力做好实验。保持实验台面清洁,仪器摆放整齐、有序。 实验课开始和期末都要按照仪器清单(见附录二十四)认真清点自己使用的一套仪器。实验中损坏和丢失的仪器要及时去“实验准备室”登记领取,期末按有关规定进行赔偿。 爱护仪器, 5.所有实验数据,尤其是各种测量的原始数据,必须随时记录在专用的、预先编好页码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记在其他任何地方,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 6.火柴、纸屑、废品等只能丢入废物缸(箱)内,不能丢入水槽,以免水管堵塞。 7.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能保证实验准确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化学物质(特别是有毒有害试剂及洗液、洗衣粉等)的消耗。实验产生的废液、废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放,或放在指定的废物收集器中,统一处理。 常量分析的基本实验,其平行实验数据之间的相对极差和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不超过±0.2%和±0.3%,自拟方案实验、双组分及复杂物质的分析和微量分析实验则适当放宽要求。 实验1 酸碱标准溶液的比较滴定

QPCR常见问题及其分析

一般来讲,进行real-time qPCR MasterMix都是2×的浓缩液,只需要加入模板和引物就可以。由于real-time qPCR灵敏度高,所以每个样品至少要做3个平行孔,以防在后面的数据分析中,由于Ct相差较多或者SD太大,无法进行统计分析。通常来讲,反应体系的引物终浓度为100-400mM;模板如果是总RNA一般是10ng-500,如果cDNA,通常情况下是1ul或者1ul的10倍稀释液,要根据目的基因的表达丰度进行调整。当然这些都是经验值,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所用MasterMix,模板和引物的不同进行优化,达到一个最佳反应体系。在反应体系配置过程中,有下面几点需要注意: 1. MasterMix不要反复冻融,如果经常使用,最好溶解后放在4度。 2. 更多的配制Mix进行,减少加样误差。最好能在冰上操作。 3. 每管或每孔都要换新枪头!不要连续用同一个枪头加样! 4. 所有成分加完后,离心去除气泡。 5. 每个样品至少3个平行孔。 参比或者校正染料(reference dye,passive dye)常用的是ROXTM(现在已经是ABI的注册商标了!)或者其他染料,只要不影响检测PCR产物的荧光值就可以。参比染料的作用是标准化荧光定量反应中的非PCR震荡,校正加样误差或者是孔与孔之间的误差,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线。现在很多公司已经把ROXTM配制在MasterMix或者Premixture 里。如果反应曲线良好或已经优化好反应体系,也可以不加ROXTM染料校正。 通常来讲,real-time qPCR的反应程序不需要像常规的PCR那样,要变性、退火、延伸3步。由于其产物长度在80-150bp 之间,所以只需要变性和退火就可以了。SYBR@Green等染料法,最好在PCR扩增程序结束后,加一个溶解程序,来形成溶解曲线,判断PCR产物的特异性扩增。而溶解程序,仪器都有默认设置,或稍有不同,但都是一个在产物进行溶解时候,进行荧光信号的收集。 3. 仪器设置 所有仪器的操作都基本一致。设置的时候包括反应板设置(plate setup)和程序设置(program setup)。我们以 ABI StepOne为例,详细看一下反应设置: A. 首先是实验目的选择:定量还是其他。我们命名为“BioTeke”,进行“定量”实验。 B. 实验方法的选择:我们选用的比较Ct的SYBR Green方法, Fast程序,以cDNA为模板进行。

免疫学--ELISA原理

ELISA原理--操作规则(新手适用)点击次数:3347 发布时间:2010-7-12 8:45:33 ELISA原理--操作规则(新手适用)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 一.实验目的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ELISA过程包括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称为包被,加待测抗体(抗原), 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抗原)的量。待测抗体(抗原)的定量与有色产生成正比。 二.实验原理 用于免疫酶技术的酶有很多,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β-D-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碳酸酐酶,乙酰胆碱酯酶,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等。常用于ELISA法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多。由于酶摧化的是氧化还

原反应,在呈色后须立刻测定,否则空气中的氧化作用使颜色加深,无法准确地定量。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一种糖蛋白,每个分子含有一个氯化血红素(protonhemin)区作辅基。酶的浓度和纯度常以辅基的含量表示。氯化血红素辅基的最大吸收峰是403nm,HRP酶蛋白的最大吸收峰是275nm,所以酶的浓度和纯度计算式是(已知HRP的A(1cm 403nm 1%)=25,式中1%指HRP百分浓度为100ml含酶蛋白1g,即10mg/ml,所以,酶浓度以 mg/ml 计算是HRP的A(1cm 403nm mg/ml=2.5)HRP纯度(RZ)=A403nm/A275nm纯度RZ(Reinheit Zahl)值越大说明酶内所含杂质越少。高纯度HRP的RZ值在3.0左右,最高可达3.4。用于ELISA检测的HRP的RZ值要求在3.0以上。 ELISA的基本原理有三条: (1)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间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 (2)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 (3)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显色的程度显示试验结果。

实验室常见岗位职责大全

实验室常见岗位职责大全 检测实验室有哪些岗位?这些岗位又有什么职责呢?13种实验室常见的岗位职责,但每个实验室情况不一样,此职责不必生搬硬套,仅参照使用。 1实验室主任 1.1 实验室主任为本公司最高管理组,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贯彻执行CNAS-CL01(即《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相关要求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有效性; 1.2 确立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领导建立管理体系,为体系建立和运行提供资源保障,并确保管理体系在策划和实施变更时的完整性; 1.3 审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管理体系重要文件; 1.4 确定实验室的组织结构与人员配备,明确岗位职能分工,任命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聘任专业技术人员和部门负责人,任命关键岗位人员,指定关键管理岗位的代理人; 1.5 规定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确定人员技能发展目标; 1.6 在实验室内部建立适宜的沟通机制,并就确保与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事宜进行沟通,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1.7 负责设备配置,确保满足检测工作需要; 1.8 审批管理评审计划,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1.9 最高管理者应将满足客户要求和法定要求的重要性传达到组织。

2.1 全面负责本公司技术工作管理,贯彻执行CNAS-CL01(即《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相关要求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有效性; 2.2 负责本公司技术作业指导文件、技术记录表格、第三层文件的批准及相关体系文件的审核; 2.3 负责新开展项目的提出、论证审批工作; 2.4 组织有关人员解决检测活动中的技术问题,并保证资源的提供; 2.5 制定本公司员工年度培训、考核计划; 2.6 审批年度质量监控计划、参加能力验证计划与实验室间比对计划; 2.7 审批期间核查计划、方案、作业指导书及不确定度报告; 2.8 制订技术改造的措施和方案,并负责规划措施的论证和审定工作; 2.9 负责检验人员技术能力和水平及其资格的确认; 2.10 负责环境设施的配置、改造或维修报告的审批; 2.11 批准允许偏离的申请,批准仪器设备量值溯源计划,批准标准物质报废申请; 2.12 主持选择合格的分包方,审批分包方评审结论和合格分包方名册; 2.13 审核供应品和服务采购申请中的技术内容; 2.14 主持不符合工作的评价; 2.15 审批仪器设备周期检定、校准计划,确保量值溯源。

实验操作中常见问题分析

由于ELISA(酶联免疫试验)具有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好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传染性疾病的筛查如肝炎、爱滋、优生优育等。虽然洗板只是ELISA实验重要环节中的一个,但作为专业的洗板机生产厂家,我们必须对影响ELISA实验结果各因素有一定的认识。优质的试剂,良好的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保证ELISA 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如不注意,就易出现白板、花板、色弱和假阳性等现象。尤其是花板现象(就是空白、阴性、阳性对照以及室内质控孔结果正常,而标本孔的OD值却明显偏高)是各个厂家洗板机调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现将ELISA实验操作中注意事项总结如下,以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以改善洗板机的安装调试水平,提高临床检测质量。 1 标本及采集、贮运因素 严重溶血,以HRP 为标记的ELISA 测定中,残留在孔内的血红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催化底物显色造成假阳性;混有红细胞的血清易沉淀或附着在聚乙烯孔内不易洗净;如有细菌污染,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HRP,也会产生假阳性反应;标本凝固不全,有时为了争取时间快速检测,常在血液还未开始凝固时即强行离心分离血清,使血清中仍残留部分纤维蛋白原,在ELISA测定过程中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块,易造成假阳性结果;采血试管洗涤不彻底、反复使用易交叉污染;塑料试管能吸附抗原物质,样本久置在塑料管内会使样本内抗原含量下降造成假阴性。 血清标本宜在新鲜时检测,严重溶血标本禁用。一般说来,在5 天内测定的血清标本可放置于4℃,标本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导致血清IgG 聚合,使间接法的试剂本底加深。超过一周测定的需-20℃保存。冻结血清融解后,蛋白质局部浓缩,分布不均,应充分混匀并避免产生气泡。混浊或有沉淀的血清标本应先离心或过滤,澄清后再检测。反复冻融会使抗体效价跌落,所以测抗体的血清标本如需保存作多次检测,宜少量分装冰存;最好使用一次性玻璃试管或真空管采血管;并使用非抗凝标本,肝素抗凝血浆会增加OD值,可能与高浓度肝素具有强大的负电荷能吸附酶标记物不易洗脱有关;EDTA、酶抑制剂(如NaN3)可抑制ELISA系统中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血液标本采集后必须使其充分凝固后再分离血清,或标本采集时用带分离胶的采血管或于采血管中加入适当的促凝剂。 2、试剂的影响 ELISA 诊断试剂经历了从合成肽向基因工程抗原的过渡。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往往以反应本底的好坏来衡量ELISA 反应试剂盒,因此有些厂家为了保持较好的本底采用了单片段基因工程抗原及合成肽包被,该类试剂盒的流行病学敏感度不够,稳定性也成问题。也有厂家坚持试剂盒高的流行病学敏感度,科学地对待反应结果。基因工程抗原较合成肽抗原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就HCV-ELISA 试剂盒来讲,第一代产品为合成肽抗原,主要是HCV 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肽片段;第二代产品包被的抗原既有基因工程抗原又有合成肽,只是当时的基因工程抗原不全,仅包括了HCV 的核心区片段;第三代产品基本上采用了基因工程抗原,而且这些抗原包括更多、更稳定、纯度更高的HCV 特异性抗原。第三代试剂的敏感度大大提高了。基因工程抗原与合成肽抗原的区别如下: 基因工程抗原是抗原基因在质粒载体中原核或真核表达的蛋白质抗原,多以大肠杆菌或酵母菌为表达系统。该类抗原与合成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a.分子量大。合成肽采用化学方法制备,由于工艺的局限,合成数量有限,只能达到数百个氨基酸;而利用基因工程制备的抗原,分子量更大。 b.稳定性好。包被的抗原的稳定性可使试剂盒的效期得到保证,早期以合成肽为包被抗原的试剂盒效期只有3-4 个月,采用基因工程抗原后效期大大延长了。

实验室认可常见问题

实验室认可常见问题 一、关于认可规则 1. 某实验室工作人员以CNAS-RL01第10.1.1条“变更通知”中“c)认可范围内的检测/校准依据……工作范围……发生重大改变;”为依据,认为校准能力的扩大属于变更,而不是扩项。为种说法是否正确?应如何解释?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CNAS-RL01第10.1.1条所述变更,是指认可范围内的变化,校准能力扩大,扩大部分不在认可范围内,所以不能按变更处理,应按扩大认可范围(简称扩项)处理。 二、关于CNAS-CL10 1.CL10中规定的技术管理者不具备,是否此领域不予认可? 【答】是,化学领域不予认可。 2.CNAS-CL10中的“注”与正文是否有等同作用? 【答】CL10中的“注”是对正文的解释,或举例。 3.CL10在定期使用中间点的校准标样检查校准曲线会造成误导实验室以为制作一条校准曲线只要满足上述要求可长期使用,不正确使用方法!不符合分析化学基本要求!如何处理? 【答】CNAS认可的实验室,有境内实验室,也有境外实验室,CL10规定的是最低要求,也是采用国际上的通用规则。如果相应国家标准中有明确规定的,实验室应执行国家标准。 4.申请的化学领域的授权签字人如都达不到CL10要求怎么办?是否可以推荐了其化学技术能力,但没有推荐化学领域的授权签字人? 【答】如果实验室某个领域没有符合要求的授权签字人,则该领域的能力不予认可。 5.CNAS-CL10:2012 5.2.1条款要求实验室从事化学检测的人员具有化学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的学历,或者具有10年以上化学检测工作经历,该条款在某些实验室的化学检测人员的工作年限会达不到,能否有个比例,使没有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而从事化学检测的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取得上岗证,在工作中学习积累工作经验和工作年限。如评审中出现该不符合项,实验室除招有资质的人员难于整改。如招不到符合条件的人员,该不符合项关闭不了,评审组难于限制化学检测能力。 【答】此条款是强制性要求,比例是100%。对于人员不能满足要求,或相关不符合项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的,则相应项目不予认可。此类不符合项的整改验收,应安排现场跟踪验证,包括安排现场试验。

cnas实验室认可中常见问题

实验室认可中常见问题 2013-07-09 、关于认可规则 1.某实验室工作人员以CNAS-RL01第10.1.1条“变更通知”中“c)认可范围内的检测/校准依据……作范围……发生重大改变;”为依据,认为校准能力的扩大属于变更,而不是扩项。为种说法是否正确?应何解释?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CNAS-RL01第10.1.1条所述变更,是指认可范围内的变化,校准能力扩大,大部分不在认可范围内,所以不能按变更处理,应按扩大认可范围(简称扩项)处理。 、关于CL10 1.CL10中规定的技术管理者不具备,是否此领域不予认可? 答:是,化学领域不予认可。 https://www.360docs.net/doc/339758989.html,AS-CL10中的“注”与正文是否有等同作用? 答:CL10中的“注”是对正文的解释,或举例。 3.CL10在定期使用中间点的校准标样检查校准曲线会造成误导实验室以为制作一条校准曲线只满足上述要求可长期使用,不正确使用方法!不符合分析化学基本要求!如何处理? 答:CNAS认可的实验室,有境内实验室,也有境外实验室,CL10规定的是最低要求,也是采用国际上通用规则。如果相应国家标准中有明确规定的,实验室应执行国家标准。 4.申请的化学领域的授权签字人如都达不到CL10要求怎么办?是否可以推荐了其化学技术能力,没有推荐化学领域的授权签字人? 答:如果实验室某个领域没有符合要求的授权签字人,则该领域的能力不予认可。 https://www.360docs.net/doc/339758989.html,AS-CL10:2012 5.2.1条款要求实验室从事化学检测的人员具有化学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的历,或者具有10年以上化学检测工作经历,该条款在某些实验室的化学检测人员的工作年限会达不到,能否个比例,使没有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而从事化学检测的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取得上岗证,在工作中学习累工作经验和工作年限。如评审中出现该不符合项,实验室除招有资质的人员难于整改。如招不到符合条件人员,该不符合项关闭不了,评审组难于限制化学检测能力。 答:此条款是强制性要求,比例是100%。对于人员不能满足要求,或相关不符合项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整改的,则相应项目不予认可。此类不符合项的整改验收,应安排现场跟踪验证,包括安排现场试验。 https://www.360docs.net/doc/339758989.html,AS-CL10:2012 于2012年6月11日发布,2013年1月1日实施。在2013年1月1日前,审时发现实验室未按照CNAS要求进行自查,和实验室的做法不符合新的应用说明要求,应如何处理。 答:①现场发现实验室没有进行自查的,评审组应提醒实验室进行自查。②如果评审依据是旧版文件,使实验室没有按照新版文件操作,评审组也不能开不符合项,只能是提醒实验室。 7.化学实验室的标准物质按CL10要求是要按计划进行核查。但在CL01中只要技术和经济条件允许,进行…,按哪个要求进行评定。 答:应执行CL10文件,因为应用说明文件是对通用认可准则(CL01)要求的明确和细化,允许其要求于通用认可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