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与需要论)学习内容

(系统论与需要论)学习内容
(系统论与需要论)学习内容

单元2 认知护理学的支持理论

第三章护理学支持理论

第一节一般系统论

第二节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系统的概念、基本属性、需要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2.能理解一般系统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3.能正确理解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及一般规律。。

4.能正确理解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评估患者,运用系统思想提供护理。

2.能正确分析、预测患者的需要并提供相应的护理。

素质目标

1.学会善于思考、正确运用护理相关理论指导护理实践的工作方法。

2.养成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的工作素养。

【教学重点】

1.系统的基本属性

2.一般系统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3.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及一般规律

4.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开放系统在护理程序中的运用

2.分析和判断患者的需要

3.需要理论在护理诊断中的运用

【教学时数】2学时(理论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习题训练式【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2.展示讲授内容

1)基本概念:系统、系统论、一般系统论;需要、基本需要等

2)系统的基本属性;需要的特征、影响需要的因素

3)护理相关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般系统论、人类基本需要理论(马斯洛、卡利什、韩德森)

4)相关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一般系统论、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3.给出教学目标

情景设置

××,男,15岁,因右外踝损伤伴剧痛30分钟急送来院。患者右外踝有一5×6cm2大小的青紫肿胀区域,有明显压痛。患者右脚扭伤应检查哪些方面?应用何种工作思路制定患者康复的计划?

第一节一般系统论

一、系统的概念

1.系统

系统(system)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及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论

系统论(System Theory)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科学。

3.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General System Theory)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又称普通系统论。一般系统论包括数学系统论、系统工程及系统哲学等三个主要的方面。贝塔朗菲创立的一般系统论,从理论生物学的角度归纳了人类的系统思想,运用类比和同构的方法,建立开放系统的一般系统理论,故属于类比型一般系统论。

二、系统的分类

1.按组成要素的性质分为自然系统、人为系统、复合系统。

自然系统:指人类未加以干预的原始系统,如人体系统、生态系统、天体、海洋等。

人为系统:指人类加以干预,为某特定目标而人为建立的系统,如护理质量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

复合系统:既包涵自然系统又包涵人为系统,如教育系统、医疗系统等。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系统均为复合系统。

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为闭合系统、开放系统。

闭合系统: 是一个与外界无明显联系的系统,不管外部环境有什么变化,闭合系统仍表现为其内部稳定的均衡特性。如密闭罐中的化学反应可视为闭合系统。

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开放系统主要由输入、输出与反馈等三部分构成。

输入:物质、能量、信息由环境流入系统的过程。

输出:物质、能量、信息由系统进入环境的过程。

反馈:系统的输出又进入系统并影响系统的功能。开放系统通过输入、输出、反馈与环境保持协调与平衡。

3.按系统的内容分为实体系统、概念系统。

以物质实体构成为实体系统,如高楼大厦、汽车轮船等。由非物质实体构成的为概念系统,如机关系统、后勤系统等。

4.按系统的运动状态分为不随时间变化的静态系统和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但绝对的静态系统是不存在的,它只是相对稳定的系统。

三、系统的基本属性

系统的基本属性有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与动态性。

1.整体性即非加和性。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因系统内各要素间进行了充分协调和连接,达到了最优化支配,提高了系统的有序性和整体的运行效果,整体就产生了独立要素所不具备的特定功能。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大大超出了钢筋、水泥、沙石的强度之和。

2.相关性即系统各要素间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系统内任一要素发生了变化,均会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这种相关性确定了系统的性质和形态。

3.层次性任何系统都具有层次。针对某一系统,它既由一些子系统(要素)组成,同时又是更大系统(超系统)的子系统。例如,医院的科室,它由其子系统各科室的工作人员组成,但它本身又是医院的子系统。系统各层次间存在着支配与服从的关系,高层次支配低层次,起主导作用;低层次服从高层次,是超系统的要素。

4.动态性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各种物质的形态、结构、功能、特性及其规律性,都

是通过运动表现出来的。因系统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四、一般系统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1.培育了整体护理思想的产生护理的对象是人,人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等要素组成且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整体。故当机体某一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疾病征象时,仅仅提供针对生理这一要素的疾病护理是不够的,必须提供包含生理、心理、社会等要素的整体护理。

2.构建了护理程序的基本框架护理程序是一个开放系统,系统的输入是患者原来的健康状况,需要通过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计划和实施的转换过程,才能输出经护理后患者的健康状况,信息反馈是通过护理程序中的评价步骤来完成,判定护理工作是根据原方案、改进方案或中止进行。故系统论构建了护理程序工作过程的基本框架。

3.提供了护理管理的理论基础护理管理渗透在护理实践的每个过程,每位护理人员均是一位管理者。只有具备系统思想,在看待事物、处理问题上才能体现出整体性、动态性、相关性与层次性,才能使护理管理优质、高效。

情景设置

××,19岁,大一新生,因鼻塞、流涕、咽痛4天,症状加重伴高热5小时来院诊治。患者咽红,双侧扁桃腺Ⅱ0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湿罗音,体温38.8℃。医嘱予X光拍片检查、降温、抗炎补液治疗。分析患者存有哪些需求?应如何协助患者满足这些需求?

第二节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一、概述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need)是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形成动机的前提。需要包括基本需要与次要需要。基本需要属非学习性需要,主要指生理上的需要,即个体为了维持生存、成长与发展、身心平衡必不可少的最基本需要。次要需要是经过文化、学习而产生的社会性需要,是从基本需要中引导出来的需要。

(二)需要的特征

1.需要的对象性任何需要均指向特定对象。这种对象可以是物质需要,如空气、水;也可以是精神需要,如归属感、爱等。无论是满足物质的需要还是精神的需要,均须有一定

的外部物质条件才能获得满足。

2.需要的发展性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存有不同的优势需要,如生理需要是婴儿期的主要需要,而尊重需要是老年期突出的需要。

3.需要的无限性当一些需要被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而新的需要又将推动人们去从事新的活动。因此,需要并不会因暂时的满足而终止。

4.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类产生的需要各不相同,常受当时所处的条件限制。

5.需要的共同性和独特性人类的需要既有相同的方面,如生理方面的需要基本相同,但在情爱、成就感等方面的需要就有所不同。当然,在相同方面的满足方式、数量及时间方面又会不尽相同。

(三)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1.生理因素个体的外表、体力或某些生理障碍如疼痛、无力、疲乏等所带来的限制。

2.情绪因素当个体处于不同的情绪状态如兴奋、愉悦、焦虑、害怕等直接影响某些需要的满足。

3.认知因素个体的知识基础,如缺乏了解相关知识将直接影响需要的满足。

4.社会因素社会的不安定、紧张的人际关系、社会舆论等也会影响个体需要的产生与满足。

5.环境因素陌生的环境及不良的环境(如空气污染、通风不良、温度不适宜、噪声等)可造成机体的不适而影响需要的满足。

6.个人因素机体需要的满足常受个人的信仰、价值观、生活经验与生活习惯等影响。

7.文化因素教育程度、地域习俗等不同都会影响某些需要的满足。

二、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内容

众多心理学家、哲学家和护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需要理论。其中尤以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于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及1954年发表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最具影响力,并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一)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根据人类基本需要的重要性和产生需要的前后次序,用金字塔形状排列了5个层次,形成了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1.理论内容

(1)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

是人类维持生存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包括空气、水、食物、排泄、睡眠、休息等。生理需要位于人类基本需要的最底层,必须优先得到满足。个体只有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其他更高层次的需要。若个体的生理需要无法满足,则其他需要会被推到次要地位。

(2)安全需要(safety needs)

马斯洛认为,个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它包涵生理安全需要和心理安全需要两层涵义。前者主要指防止身体伤害的安全需要,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等。后者主要指个体免除恐惧、焦虑等心理感受的需要,如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等。

(3)爱和归属的需要(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s)

人人都需要得到关心与照顾,需要归属某一群体并获取合适的位置。个体需要把爱给予他人,也需要得到他人的爱,如友情、爱情、亲情等。

(4)尊重需要(self-esteem needs)

每人均希望自己享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同。尊重的需要主要包括自尊、受人尊重和尊重他人等三层涵义。若尊重需要无法满足,个体便会产生自卑、无能等挫折感。

(5)自我实现的需要(needs for self-actualization)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指个体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需要,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潜力,使之逐渐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该层次包括对道德、创造力等事物的需求。

2.理论的一般规律

(1)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存有普遍性。一般而言,人的需要从低到高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无绝对性。

(2)在人类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五个层次的需要是逐步上升的。通常在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要才会显现;但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并非消失,只是减轻了其影响度。

(3)各层次需要间相互影响、彼此重叠。在同一时期,个体可同存多种需要,但只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且这种优势需要会不断变动。

(4)随着需要层次的向上演进,各种需要的内涵差异性更为明显,常受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因素影响。

(5)需要的层次越高,满足的方式差异越大。如生理需要的满足方式大致相同,而满

足自我实现需要的方式却各不相同。

(二)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在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基础上,将理论加以修正与补充,认为知识的获取是好奇心与探索所至。因此在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间新增了一层需要,即刺激的需要。刺激的需要包括性、活动、探索、操纵、好奇,故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变成了6层。

(三)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

韩德森是美国杰出的护理理论家、教育家。在1966年,韩德森提出了帮助病人满足日常生活的十四项需要。

韩德森认为:护理的目标是倡导和促进病人的独立。护士的职责是帮助病人满足他们不能独立完成的需要。而一旦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则护士便不再继续帮助他们。

三、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指导护理实践,有助于护理人员有重点、系统性地收集服务对象的相关资料,正确判断服务对象存有的需要,预测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需要,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服务对象的言行,按照需要层次论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促进患者康复。

(一)帮助专业人员分析和判断患者的需要

对照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个体在患病时可能存有未满足的需要有:

1.生理的需要

(1)空气:患者缺氧,存有吸氧的需要。

(2)水:患者有水肿、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需要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营养:患者肥胖、消瘦、营养缺乏,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提供营养护理的需要。

(4)体温:患者体温过高、过低或不升等,存有体温调节至正常范围的需要。

(5)排泄:患者尿失禁、尿潴留、腹泻、便秘等,需要进行排尿与排便护理。

(6)休息和睡眠:患者疲劳、睡眠形态紊乱等,存有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良好睡眠的需要。

(7)疼痛:患者有各种急性疼痛、慢性疼痛等,提供减轻或免除疼痛护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患者由于疾病状态,容易对各种检查和治疗产生恐惧、疑虑,在寻求医务人员帮助的同时易担心发生医疗护理失误,造成生理安全无法得到满足。未满足心理上的

安全需要包括焦虑、怕被人遗忘、害怕、孤独、恐惧等心理感受。护理人员应寻找威胁患者安全的因素,提供安全护理。

3.爱与归属的需要患者在生病期间尤其渴望得到家人、亲友和周围人的关怀、理解和支持,同时也为自己不能像健康时那样爱家人和朋友而痛苦自责。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与其亲友团的沟通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爱与归属的需要。

4.尊重需要疾病会导致机体某些能力的下降甚至是丧失,患者易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或认为自己已成为他人的负担,非常敏感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护理人员应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患者的自尊。

5.自我实现的需要患病常使患者暂时或永久性丧失某些能力,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或学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各种能力的发挥,导致无法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护理人员应积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理想与愿望,尽己所能地帮助患者为达到自我实现而努力。

(二)为患者提供满足需要的方式

应用需要层次理论提供满足患者需要的护理:

1.护士帮助患者满足基本需要

(1)完全不能满足基本需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提供全部的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

(2)部分不能满足基本需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地给予支持与帮助,协助他们发挥最大潜能,促进康复。

(3)间接帮助需要的患者,护理人员以沟通、指导为主,通过健康教育、咨询指导、科普讲座等途径为护理对象提高自我满足需要的能力。

2.确定护理诊断排序的优先顺序在护理实践中,按照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论确定护理诊断的先后顺序。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列出患者所有健康问题,将每一护理诊断相应地归入马斯洛的五个基本需要层次,根据需要层次由低到高,排列护理诊断的先后。其中应首先得到满足的是生理需要,故应排在首位。这是一个普遍原则,但在具体应用中还应具体考虑个体的特性。

例如,感冒发热的华某患者,护理人员应首先降低患者体温;输入液体补充水分及减轻咽喉肿痛的需要,协助患者完成生理需要的满足。

因患者高温、扁桃腺肿大,呼吸音粗糙,应进行X光拍片,获取肺部信息。患者进行胸片检查时护理人员应进行检查前的健康宣教,满足患者的安全需要。

在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基础上,应积极与患者同学、老师或家长联系,允许和鼓

励亲朋好友陪伴,满足其爱与归属的需要。

护理人员初次与患者见面时,应先作自我介绍,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和尊重患者的意见以满足其尊重需要。也可与患者共同讨论本次感冒发生的原因,日常生活中的防治要点等,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 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 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不同标准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相关搜索: 心理学, 奥地利, system, 系统论, 格式塔 一般系统论的历史背景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系统思维最早出现在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学,还在工业心理学研究中1958年Parry J.B.提出了系统心理学(system psychology)的词汇与概念。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但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没有正式发表。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47~1948年贝塔朗菲在美国讲学和参加专题讨论会时进一步阐明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指出不论系统的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存在着适用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并于1954年发起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后改名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促进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虽然一般系统论几乎是与控制论、信息论同时出现的,但直到60~70年代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1968年贝塔朗菲的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总结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方法和应用。1972年他发表《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试图重新定义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认为,把一般系统论局限于技术方面当作一种数学理论来看是不适宜的,因为有许多系统问题不能用现代数学概念表达。 一般系统论这一术语有更广泛的内容,包括极广泛的研究领域,其中有三个主要的方面。 ①关于系统的科学:又称数学系统论。这是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系统,研究适用于一切系统的根本学说。②系统技术:又称系统工程。这是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来研究工程系统、生命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复杂系统。③系统哲学:它研究一般系统论的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并把它上升到哲学方法论的地位。贝塔朗菲企图把一般系统论扩展到系统科学的范畴,几乎把系统科学的三个层次都包括进去了。但是现代一般系统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尚局限于系统思想、系统同构、开放系统和系统哲学等方面。而系统工程专门研究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的技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包括在一般系统论的研究范围内。

分类与教学设计

分类与教学设计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与整理的目的和作用。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教学的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小猴子想请我们去参观他的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小猴子的家吧。 哇,这也太乱了吧,怎么办呐谁能帮帮小猴子收拾一下 (我们想要收拾整理,首先要给东西分类一下是不是。) 板书:分类与整理 二、引导探究,探究分类 1、出示学具图,各种学具杂乱的摆放,你能帮老师整理整理吗? 学生自由汇报。小棒放一起,圆片放一起,三角形放一起等等。 2、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小朋友们到游乐园玩,手里拿着好多漂亮的气球,他们可高兴了。但小明却遇到了难题,你们能猜猜小明的难题是什么吗(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请小朋友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里讨论讨论。看哪一组能帮小明分好类。 学生思考,汇报交流分类方法。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例题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是能够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与整理。 教具准备:课件、气球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板书: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 二、教学互动。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小明和他的朋友们到游乐园玩,手里拿着好多漂亮的气球,他们可高兴了。仔细观察这些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颜色和形状)引出问题:是啊!这些各式各样的气球可真漂亮啊!可老师想知道每种气球各有几个?该怎么办呢?(分类)可以怎么分类呢? (在黑板上板书: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整理、分析数据 现在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气球在你们的桌上,快动手分一分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整理的特别好,现在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都是怎么做的。 他是按形状把气球分成3堆,你数了吗?这样摆成一堆一堆的,好数吗?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还有一位同学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样,你上来在黑板上摆一摆。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列的? 为了让这个图更清晰一些,我还想给它再加上一些东西。 你真棒!可以用图来表示你整理的结果。(这里要板书:图) 请认真看图,告诉我你能一眼看出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最少吗?你是怎么看的? 我们在摆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个一个对齐,这样才能让别人一眼就看清楚最长的就是最多,最短的就是最少。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还有一些同学的记录方法很有创意。看明白了吗?请你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你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同样老师给他画上几条线。现在看它特别像什么?这样的记录真清楚。(板书:表)看下面的数字就知道,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3、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章设计的类型

第五章设计的类型 1、对于设计类型的划分,不同的设计师和理论家曾根据各自不同的观点进行过不同的归类。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理论家倾向于按设计目的之不同,将设计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为了传达的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和为了居住的设计―。 2、上述划分方法的原理,是将构成世界的三大因素:“一一”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坐标点,由它们的对应关系,形成相应的三大基本设计类型,这种划分具有相对广泛的、和。 3、不同的设计类型,各有其特殊的现实性和规律性,同时又都遵循着设计发展的共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分析题:从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来论述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环境设计与三大要素间的关系。 5.1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5.1.1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 一、几个概念 1、符号: ○1、广义的符号,是利用来代表或的东西。 ○2、符号是实现的工具,又是表达的物质手段。 ○3、符号具有、和的功能,是的载体。 ○4、广义的符号包括系统、系统、系统、和系统等。 2、视觉符号:是指人类的视知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 3、传达:是指利用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既可能是传达,也可能是传达。包括所有的、、以及传达。一般可以归纳为“”、“”、“”、“、”这四个程序。 二、视觉传达设计 1、定义:是利用来进行的设计。是信息的发送者,是信息的接受者。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必须具备部分相同的,只有这样,传达才能实现。 2、原则:视觉传达设计中作为发送者的设计师必须针对接受者,根据接受者的与来选择,这是传达设计的基本原则。 3、功能: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是,有别于直接使用功能为主的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它是凭借进行传达,不同于靠语言进行的的传达。视觉传达的过程,就是设计者将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符号形式的过程,而对接收者来说,则是个相反的过程。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是以为中心的印刷品设计发展起来的。

(系统论与需要论)学习内容

单元2 认知护理学的支持理论 第三章护理学支持理论 第一节一般系统论 第二节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系统的概念、基本属性、需要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2.能理解一般系统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3.能正确理解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及一般规律。。 4.能正确理解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评估患者,运用系统思想提供护理。 2.能正确分析、预测患者的需要并提供相应的护理。 素质目标 1.学会善于思考、正确运用护理相关理论指导护理实践的工作方法。 2.养成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的工作素养。 【教学重点】 1.系统的基本属性 2.一般系统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3.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及一般规律 4.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开放系统在护理程序中的运用 2.分析和判断患者的需要 3.需要理论在护理诊断中的运用 【教学时数】2学时(理论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习题训练式【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2.展示讲授内容

1)基本概念:系统、系统论、一般系统论;需要、基本需要等 2)系统的基本属性;需要的特征、影响需要的因素 3)护理相关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般系统论、人类基本需要理论(马斯洛、卡利什、韩德森) 4)相关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一般系统论、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3.给出教学目标 情景设置 ××,男,15岁,因右外踝损伤伴剧痛30分钟急送来院。患者右外踝有一5×6cm2大小的青紫肿胀区域,有明显压痛。患者右脚扭伤应检查哪些方面?应用何种工作思路制定患者康复的计划? 第一节一般系统论 一、系统的概念 1.系统 系统(system)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及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论 系统论(System Theory)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科学。 3.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General System Theory)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又称普通系统论。一般系统论包括数学系统论、系统工程及系统哲学等三个主要的方面。贝塔朗菲创立的一般系统论,从理论生物学的角度归纳了人类的系统思想,运用类比和同构的方法,建立开放系统的一般系统理论,故属于类比型一般系统论。 二、系统的分类 1.按组成要素的性质分为自然系统、人为系统、复合系统。 自然系统:指人类未加以干预的原始系统,如人体系统、生态系统、天体、海洋等。 人为系统:指人类加以干预,为某特定目标而人为建立的系统,如护理质量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

贝塔朗菲对于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一般系统论的历史背景 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系统思维最早出现在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学,还在工业心理学研究中1958年Parry J.B.提出了系统心理学(system psychology)的词汇与概念。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但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没有正式发表。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47~1948年贝塔朗菲在美国讲学和参加专题讨论会时进一步阐明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指出不论系统的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存在着适用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并于1954年发起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后改名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促进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虽然一般系统论几乎是与控制论、信息论同时出现的,但直到60~70年代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1968年贝塔朗菲的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总结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方法和应用。1972年他发表《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试图重新定义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认为,把一般系统论局限于技术方面当作一种数学理论来看是不适宜的,因为有许多系统问题不能用现代数学概念表达。 一般系统论这一术语有更广泛的内容,包括极广泛的研究领域,其中有三个主要的方面。 ①关于系统的科学:又称数学系统论。这是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系统,研究适用于一切系统的根本学说。②系统技术:又称系统工程。这是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来研究工程系统、生命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复杂系统。③系统哲学:它研究一般系统论的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并把它上升到哲学方法论的地位。贝塔朗菲企图把一般系统论扩展到系统科学的范畴,几乎把系统科学的三个层次都包括进去了。但是现代一般系统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尚局限于系统思想、系统同构、开放系统和系统哲学等方面。而系统工程专门研究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的技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包括在一般系统论的研究范围内。

分类与教学设计

分类与教学设计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例题1,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一些铅笔、气球卡片。 学具准备:气球卡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礼物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看看一共有多少件礼物想一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师:那老师有一个疑问,同样都是为了解决一共有几个礼物的问题为什么方法都不一样啊 其实不管是按大小来分,还是颜色来分,你们都是把这些礼物进行分类 (板书:分类) 二、教学互动。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你知道3月8日是什么节日一年级的小朋友决定为我们亲爱的女老师举行一场联欢会。看他们准备了什么来布置教室。 师:仔细观察,都有哪些气球呢(颜色和形状) 引出问题:是啊!这些各式各样的气球可真漂亮啊!可老师想知道每种气球都有几个该怎么办呢(分类)可以怎么分类呢 生答略(按形状,按颜色) 师:真了不起!你们有这么多分类的方法。(在黑板上板书: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整理、分析数据 师:那这样吧,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接下来你们要完成三件事,请看这是老师对你们的要求。(读要求) 师:听清楚了吗,那气球呢现在陈老师就来变个魔术,闭上眼睛,一、二、三,它们已经在你的抽屉里的1号信封里,快动手分一分吧!(多巡视) 学生动手操作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整理的特别好,现在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都是怎么做的。 生:我先把圆形的放在一起,它有5个…… 师:他是按形状把气球分成3堆,你数了吗这样摆成一堆一堆的,好数吗(贴出作品)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还有一位同学的方法和他的不太一样,请你上来给我们摆一摆,(直接在黑板上摆)老师特别想问你一个问题:刚才的同学它是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列的呢 生:整齐、清楚 生:这种方法(第一种)它们容易叠在一起,数的时候不是特别方便,而排成一列一列的清楚的多 师:说的可真好!那你数出每种形状的有几个了吗快给大家数数吧! 师:为了让这个图更清晰一些,我还想给它再加上一些东西。 你真棒!可以用图来表示你整理的结果。(这里要板书:图)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系统论

系统论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创立的。他在1925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l937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5撬穆畚摹豆赜谝话阆低陈邸罚?945年才公开发表,他的理论于1948年在美国再次讲授"一般系统论"时,才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确立这门科学学术地位的是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General System Theory; Foundations, Development, Applications》),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组成整体的意思。今天人们从各种角度上对系统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一般系统论则试图给一个能描示各种系统共同特征的一般的系统定义.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整体大于部分发之和)。其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纳规律性,并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所以从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通存在的。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情况来划分系统的类型。按人类干预的情况可划分自然系统、人工系统,按学科领域就可分成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维系统,按范围划分则有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按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就有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等等。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个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系统论的出现.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地变化。以往研究问题,总是将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简单的因素来,然后再以部分的性质去说明整体的性质,用最简单因素说明复杂事物。这是几百年来在特定范围内行之有效、人们最熟悉的思维方法。在现代科学的整体比和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在人类面临许多规模巨大、关系复杂、参数众多的复杂问题面前,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而系统分析方法却能站在时代前列.高屋建瓴,综观全局.别开生面地为研究现代复杂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式。所以系统论、连同信息沦、控制论等其他横断科学一起所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人类的思维开拓新路,它们作为现代科学的新潮流、促进着各门科学的发展。 系统论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所以它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得到广泛地应用。系统论不仅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而且也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等方面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系统观念正渗透到每个领域。目前在体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不少重大的成果。

盘点的种类和方法教学设计

《盘点的种类和方法》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进行了本课的教学设计。在盘点的种类和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与对比,使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这样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另外,通过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课内容节选于《仓储基础知识与技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五章物资在库管理第二节物资的盘点,《仓储基础知识与技能》是研究现代仓库作业及管理的综合性学科,是现代物流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现代仓储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代仓储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而盘点作业属于物资在库作业内容,是保证在库储存物品数量相符的重要作业,掌握盘点作业,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仓储作业内容,了解保证仓库物资数量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作业习惯。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资的出入库作业和管理,以及盘点作业的基本概念和要求,对盘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在于理解盘点的类别,掌握盘点的方法。(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盘点的类别,理解不同盘点方法的适用情况,掌握盘点机的使用,能进行盘点作业。 2、过程与方法:提高分析及评价能力,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认真负责的良好作业习惯,创新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协作探究、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不同的盘点方法及其应用范围、掌握盘点机盘点的操作。 教学难点:掌握新式盘点方式盘点机盘点的操作,分析对比盘点机盘点与人工盘点的优缺点。 突破重难点:通过学生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己发现并体会知识。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盘点作业的概念、要求等相关内容,对盘点作业的实质及其重要性有较好的认识。 2、对新知识、新技术好奇,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积极性高。 3、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在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的历史背景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系统思维最早出现在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学,还在工业心理学研究中1958年Parry J.B.提出了系统心理学(system psychology)的词汇与概念。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但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没有正式发表。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47~1948年贝塔朗菲在美国讲学和参加专题讨论会时进一步阐明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指出不论系统的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存在着适用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并于1954年发起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后改名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促进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虽然一般系统论几乎是与控制论、信息论同时出现的,但直到60~70年代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1968年贝塔朗菲的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总结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方法和应用。1972年他发表《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试图重新定义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认为,把一般系统论局限于技术方面当作一种数学理论来看是不适宜的,因为有许多系统问题不能用现代数学概念表达。 一般系统论这一术语有更广泛的内容,包括极广泛的研究领域,其中有三个主要的方面。 ①关于系统的科学:又称数学系统论。这是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系统,研究适用于一切系统的根本学说。②系统技术:又称系统工程。这是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来研究工程系统、生命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复杂系统。③系统哲学:它研究一般系统论的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并把它上升到哲学方法论的地位。贝塔朗菲企图把一般系统论扩展到系统科学的范畴,几乎把系统科学的三个层次都包括进去了。但是现代一般系统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尚局限于系统思想、系统同构、开放系统和系统哲学等方面。而系统工程专门研究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的技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包括在一般系统论的研究范围内。

设计的分类与方法

设计的分类与方法学(英语) 1设计Design 2现代设计Modern Design 3工艺美术设计Craft Design 4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 5广义工业设计Genealized Industrial Design 6狭义工业设计Narrow Industrial Design 7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 8传播设计Communication Design 8环境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 9商业设计Comercial Design 10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11一维设计One-dimension Design 12二维设计Tow-dimension Design 13三维设计Three-dimension Design 14四维设计Four-dimension Design 15装饰、装潢Decoration 16家具设计Furniture Design 17玩具设计Toy Design 18室内设计Interior Design 19服装设计Costume Design 20包装设计ackaging Design 21展示设计Display Design 22城市规划Urban Desgin 23生活环境Living Environment 24都市景观Townscape 25田园都市Gardon City 26办公室风致Office Landscape 27设计方法论Design Methodology 28设计语言Design Language 29设计条件Design Condition 30结构设计Structure Design 31形式设计Form Design 32设计过程Design Process 33构思设计Concept Design 34量产设计,工艺设计Technological Design 35改型设计Model Change 36设计调查Design Survey 37事前调查Prior Survey 38动态调查Dynamic Survey 39超小型设计Compact type 40袖珍型设计Pocktable Type 41便携型设计Protable type

设计的分类与方法学(英语)

设计的分类与方法学(英语) 1 设计Design 2 现代设计Modern Design 3 工艺美术设计Craft Design 4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 5 广义工业设计Generalized Industrial Design 6 狭义工业设计Narrow Industrial Design 7 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 8 传播设计Communication Design 8 环境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 9 商业设计Commercial Design 10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11 一维设计One-dimension Design 12 二维设计Two-dimension Design 13 三维设计Three-dimension Design 14 四维设计Four-dimension Design 15 装饰、装潢Decoration 16 家具设计Furniture Design 17 玩具设计Toy Design 18 室内设计Interior Design 19 服装设计Costume Design 20 包装设计packaging Design 21 展示设计Display Design 22 城市规划Urban Design 23 生活环境Living Environment 24 都市景观Townscape 25 田园都市Garden City 26 办公室风致Office Landscape 27 设计方法论Design Methodology 28 设计语言Design Language 29 设计条件Design Condition 30 结构设计Structure Design 31 形式设计Form Design 32 设计过程Design Process 33 概念设计Concept Design 34 量产设计,工艺设计Technological Design 35 改型设计Model Change 36 设计调查Design Survey 37 事前调查Prior Survey 38 动态调查Dynamic Survey 39 超小型设计Compact type 40 袖珍型设计Pocket able Type 41 便携型设计Portable type

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 General System Theory 研究复杂系统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又称普通系统论。现代科学可按所研究的对象系统的具体形式划分成各门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也可按研究方法划分成两大类别,即简单系统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一般系统论是研究复杂系统理论的学科,着重研究复杂系统的潜在的一般规律。 历史背景 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N.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系统思维最早出现在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学,还在工业心理学研究中1958年Parry J.B.提出了系统心理学(system psychology)的词汇与概念。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但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没有正式发表。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47~1948年贝塔朗菲在美国讲学和参加专题讨论会时进一步阐明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指出不论系统的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存在着适用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并于1954年发起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后改名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促进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虽然一般系统论几乎是与控制论、信息论同时出现的,但直到60~70年代才受到人们的重视。1968年贝塔朗菲的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总结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方法和应用。1972年他发表《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试图重新定义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认为,把一般系统论局限于技术方面当作一种数学理论来看是不适宜的,因为有许多系统问题不能用现代数学概念表达。一般系统论这一术语有更广泛的内容,包括极广泛的研究领域,其中有三个主要的方面。①关于系统的科学:又称数学系统论。这是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系统,研究适用于一切系统的根本学说。②系统技术:又称系统工程。这是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来研究工程系统、生命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复杂系统。③

工业设计方法学概念整理

方法论发展的四个时期:(1)自然哲学时期(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3)分析与综合并重的方法论时期(4)综合方法论时期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1980年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结构,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目的: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 作为工业设计师,一方面要关注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又应在其发展中探求美的精髓 设计与人 20世纪80年代的孟菲斯设计前卫集团和后现代的设计师们强调形象,生理,心理相互联系和统一,视觉形象的创造应以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吻合为前提。他们提出设计师的责任不是实现功能而是发现功能。“新的功能就是新的自由”。工业设计发展的历程表明:没有功能,形式就无从产生,因此,正确处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是工业设计方法论研究的第二个基本问题。 工业设计研究的对象是“人—机—环境—社会”这一大系统。工业设计的出发点是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而不是产品。把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就是要使人的生存环境更加“合乎人性”。因此,工业设计首先不是对产品的设计,而是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的设计。 现代设计方法论常用设计方法 1、突变论方法:突变论方法是现代设计的关键 2、信息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是现代设计的前提 3、系统论方法:系统论是以系统整体分析及系统观点来解决各种领域具体问题的科学方法 4、智能论方法:智能论方法是现代设计的核心 5、优化论方法:即用数学方法在给定的多因素,多方案等条件下得到尽可能满意的结果, 是现代设计的宗旨。 6、寿命论方法:设计中以产品使用寿命为依据,保证使用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指标与使用价 值,同时谋求必要的可靠性与最佳的经济效益的方法论 7、艺术论方法 工业产品的功能 实用功能:产品给予使用者直接的物理、生理作用的所有功能。 美学功能:产品对人类心理、人体感官发生的作用,引起的感觉。工业设计应使产品通过形态,色彩,材质,肌理,表面加工,装饰等手段符合人的感觉条件,维持人类的心理健康象征功能:在观察、使用产品时得到的所有有关精神、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感受、体验。环境功能:优良的产品设计,环境功能第一个体现是产品应与环境和谐共处,并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是产品创造的人类生活方式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社会功能:要求设计师能够自觉地从道德品质、文化、价值、环境和社会角度出发,运用“引导性”的设计,限制人们不良的产品消费观和使用观,提倡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表现为“选择”、“突破”、“重新组建”这三者的关系和统一 工业设计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活动。无论从狭义的还是广义的工业设计角度讲,设计的内涵是

系统论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系统论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他在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1973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但是他的论文《关于一般系统论》,到1945年才分开发表,他的理论到1948年在美国再次讲授“一般系统论”时,才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确立这门科学学术地位的是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General System Theory; Foundations, Development, Applications》),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级成整体的意思。今天人们从各种角度上研究系统,对系统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如说“系统是诸元素及其顺常行为的给定集合”,“系统是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全体”,“系统是有联系的物质和过程的集合”,“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等等。一般系统论则试图给一个能描示各种系统共同特征的一般的系统定义,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而且它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这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贝塔朗菲对此曾作过说明,英语System Approach直译为系统方法,也可译成系统论,因为它既可代表概念、观点、模型,又可表示数学方法。他说,我们故意用Approach这样一个不太严格的词,正好表明这门学科的性质特点。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工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他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