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大学生毕业论文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大学生毕业论文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大学生毕业论文

【标题】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

【作者】李霞

【关键词】咬字吐字歌唱语言

【指导老师】甘小云

【专业】音乐学

【正文】

引言

声乐艺术是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艺术。文学语言——作为声乐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借助字音来表达的。我们就必须客观地认识到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它不仅是产生优美动听旋律的依据,而且又通过语言的咬字发音与流畅动听的旋律的结合,给观众塑造出深刻丰富的音乐形象,从而产生深入心灵的艺术效果。在国内外就有很多的声乐教育家、研究人员对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的问题及现象进行过研究,为声乐事业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歌唱艺术直接受语音的影响和制约。从古到今的声乐家们在声乐训练与演唱中都十分重视歌唱的咬字吐字问题。明代魏良辅说得好:“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他将“字清”为三绝之前,而以字带声,字正腔圆,以字行腔,腔随字走,正是民族唱法演唱风格的特点,由此可见要咬字吐字在民族唱法中的重要性。现今有姜家祥老师在他的《民族唱法探索》一文中告诉我们:“作为歌唱艺术,还包括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曲调、圆润的嗓音、丰富的感情。其中,语言是个重要因素和重要表现手段”。

美国声乐教育家赛吉尼斯?卡吉在他《论学习歌唱》一书中说:“我的论点的根据是发音与吐字的方法有它们的共同点。首先,歌唱者必须学习把语言与它们发声一块儿做”;“歌唱者如不能用适当的语气变化朗读歌词,也就不会把歌唱好”;“在声乐教学课程中,语言基础课应是声乐学生必修课之一,并且应当认真细致地在第一学年里学,或者学到充分掌握为止”。意大利美声学派杰出的代表卡鲁索也强调说:“高质量的声音必须有相应的口形和字韵”。鲁伯特?劳伦斯?威尔在《您的嗓音》一书中说:“在整个发声艺术中,正确地理解在说话的水准上歌唱的含意是最最重要的。当一个人能在正常的说话的水准上歌唱时,就自然而不费力的会有丰富的胸腔和头腔共鸣,且能治疗喉音。任何连唱音阶都将变得完全自动化”。卢齐厄?马南在《歌唱艺术手册》一书中,用很大的篇幅论述了咬字问题,最后他说:“总之,美声学派的作曲家和教师一致强调咬字精确对于演唱古典歌曲是很重要的”。这充分说明,声乐艺术要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准确掌握表现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咬字吐字功底,否则声音再好也无济于事。

因此,重视研究歌唱艺术的语言,掌握在歌唱发音时咬字吐字正确的方法,做到演唱时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一个演唱者成功歌唱的重要素养之一。

一、歌唱中的语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

以读法为结构规律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思维活动,它同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人们可以借助语言交换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中华民族是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为独特的中国民族声乐奠定了基础。中国民族声乐是在人类生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声乐艺术基础就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个地域、民族都有不同的地方音调和风俗人情,演唱时要用不同的地方语言才能表达其内容、色彩。如北方民歌的风格大多偏于激昂、豪放;南方民歌则委婉、细腻;西藏民歌高亢、明亮;新疆民歌则欢快、轻巧。对字而言,它有四种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它是构成丰富语言的灵魂。但是,很多民歌中由于受地方语言语调的影响,会有一些变化。记得大一民族音乐课,老师为我们讲解陕北民歌《兰花花》,记忆最为深刻。这是一首流行于陕西和青海、甘肃、山西部分地区的叙事歌。歌曲旋律属于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两句组成,曲调悠扬柔美,节奏舒缓自由,歌词口语化,很具地方特征。当她为我们范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全班的同学笑成一团。尤其当老师为我们指正时,提醒我们要把“兰线线”的“线”唱成“线儿”,把“下”(xia)唱成(ha);“我”(wo)唱成(e),还有那个“实实的”(shishide)唱成(siside)。

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旋律多表现得婉转、细腻、抒情。如江苏靖江民歌《荡湖船》,其旋律平和流畅,节奏平稳,具有江南地区轻柔抒情的风格。歌曲中“撑”唱成“撑呀么”;“小”唱成“小呀么”,将旋律的婉转、抒情表现了出来。总之,要唱好一首歌曲,一定要对它的语言风格、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唱什么像什么,只有这样,演唱的气质、格调、情感等方面才能处理得恰到好处。

语言和音乐的结合是歌唱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早在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强调:“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这说明我国传统声乐中也要求“字正腔圆”。同样,美声唱法也有它独特的语言学体系和发音规律:意大利语以它清晰的元音、明朗的音色和饱满的音响,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美声唱法和声音训练的语言基础;德语有较重的舌根音与喉音,法语中重鼻音是它的语音特色。可见,语言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问,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论演唱中文或外文作品,都必须掌握汉语或外语的语言发音方法,准确熟练地掌握语言的拼读规律,这是完成歌唱语言表达的语音基础。

汉语的语言是方块字,每一个字就是一个音,听起来是有棱有角的;而欧洲语言是由子音和母音组成,它是多音节字,听起来比较“圆”。意大利语之所以适合去演唱,是因为它有个天然的条件,即意大利语的词尾大都是元音。因此,在用美声唱法演绎中国作品时,就要求演唱者尽量把每个字咬得“圆”一点,就像用欧洲语言的感觉去说中文的字,这样的字听起来就较为“字正腔圆”了。“字正”是“腔圆”的前提,但同时它又必须建立在“腔圆”的基础上。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将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字和声融汇,使之相互协调、相互和谐,就能使声乐艺术成功;反之,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不能取得理想效果。二、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的重要性

在了解咬字吐字的重要性之前,首先我们该掌握它们的概念。

所谓咬字,是指根据所发字音的需要,有控制地调整喉、舌、牙、齿、唇等发音器官处于正确的发音部位(或摆好相应的发音姿势),形成适当的气阻力度,将字头正确、清晰地喷发出来。

所谓吐字,是指在气息的支持下,按所发字音的要求,有控制的调整喉、

舌、牙、唇等发声器官的姿态和气息的强弱,合理地把握字头、字腹、字尾各音段的时值长短及其音响的轻重明暗、相互间的圆滑连接和声调的高低抑扬,将字音正确、清晰、完整地发出来。

在声乐艺术中,正确的歌唱自然伴随着正确的读字,即咬字、吐字。清晰的读字对于美好的声音是一种帮助,因为正确的读字本身就是一种声音的练习,它对于帮助、完善歌唱的共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尼.雨果曾认为“声音训练过程中,歌唱者的读字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包括一种通过语言形式来发声的技巧,这也是歌唱任何语言歌曲的先决条件。”

歌唱语言是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加工,语言表现力的丰富生动,需要歌唱者对歌词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还要将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因此,语言既是咬字、吐字的依据,又是发声、用气、共鸣等技术手段的依据,也是音乐曲调的依据。一个歌唱者嗓音的好坏,发音能力是否完美,除了其天赋条件和呼吸的控制能力外,就要看他将语言中的韵母,在所应用的领域上掌握得如何。可以说嗓音能力的实质就是演唱和驾驶韵母的能力。演唱语言中的韵母发音与平时生活中的讲话有很大的区别,声音的线条主要是由各个韵母连贯而成,声音是否圆润,主要取决于歌唱吐字中韵母发音的准确、连贯、流畅性。歌唱时呼吸的变化要灵活、自如、轻巧,不能僵硬,否则会影响舒展而准确的发音,要做到在发音时,不影响喉头的相对稳定,并要最大限度的延长每个字的韵腹,这样才能获得统一的、珠圆玉润的歌声。

中国的语言强调传言与明义,我国民族声乐的四个基本要素——“声”、“情”、“字”、“表”中,“字”是传言与明义的核心。传统声乐艺术中的咬字准确、吐字清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等发展原则都体现了“重字”的传统,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重字”的传统,源自于曲艺、戏曲艺术,十分强调咬字和吐字的清晰与韵味。宋代张炎所著的《词源》中说:“腔平字侧莫参商,先须道字后还腔”,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的“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是说话有口,唱曲无口,与哑人何异哉?”生动而具体地说明了歌唱咬字吐字的重要性。

而另一方面,在歌唱中,读字是表情达意的物质基础,字音准确、清楚、自然是歌唱的必备条件。当歌唱者要表达一首蕴含着深刻思想感情的歌曲,而又没有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时,那么这种思想感情将毫无表现力,不能打动人心。如果歌唱者在演唱时连歌词都难以让人听清楚,就更谈不上以声传情、打动观众,即使声音再圆润流畅也无济于事。因此,有字才有声、有声才有情,要“字清情深”才能做到“声情并茂”,才能把歌曲的思想感情表达完美。歌唱时一定要根据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及歌曲情感的需要,完整地表现出每个字来,要自然、果断地发出每一个母音,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完成了歌唱的咬字吐字。我们追求的是一种从内到外的整体美,在声字结合上达到完美统一,才能真正突出声乐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特点。

总之,歌曲是以语言为基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字音准确、清楚、自然是歌唱的先决条件,只有解决好读字问题,才能把歌曲的思想感情完整的表达出来。同时,发声和读字两者之间有着亲密不可分的联系,歌唱者不能离开语言去探索发声的问题。因此,对咬字吐字的探讨和研究很有必要。

三、民族唱法中的咬字吐字

民族唱法是由我国各族人民自己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歌唱艺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各有不同。所以,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其主要特点是:口咽腔的着

力点比较靠前,口腔喷弹力较大;以口腔共鸣为主也掺入头腔共鸣;声音色调明亮,声音个性强;气息运用灵活;以真声为主,到高音区结合一些假声。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它的语气、语调、咬字、吐字也就自然不同。就拿我们四川来说吧,有句古话说“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四川人说普通话。”四川方言的特点就是平舌和翘舌就分不清楚,说普通话时,咬字吐字也自然就含糊不清,在声乐演唱中往往对声乐演唱水平的提高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歌唱中的咬字与生活中的说话是不一样的,歌唱时的咬字,不仅要考虑字音的清晰,歌词内容情感的正确表达,还要有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在音乐旋律的节奏、音高上也要考虑到字音的准确。当然,在声乐演唱中,不仅要字清、声美,而且要求有较宽广的音域,有伸展自如的音量,还要有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演唱过程中,会因为旋律的需要延长其旋律时值,拖上几拍;有时还会因为歌曲需要,变化其演唱形式。而在我们生活中,即使是情感的需要,说话时字与字的间隙、停顿的长短也是有限的。而歌唱中对那些用于情感表现的字,其咬字发音时就需要强调、突出、拖腔,来把歌曲内容表现出来。歌唱咬字发音慢、过程长、占的时值长,其字头、字腹、字尾需要咬得夸张,吐得有力。特点是:字头短且要清晰、韵味长且要饱满、字尾清且要干净。要做到这些,就更要求歌唱者要掌握好咬字吐字的技巧,尤其是在歌唱状态下的技巧。

(一)咬清字头

汉字的字音组合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的。而声母是一个字音的开始,是整个字音的着力点,正确的字头是良好咬字的先导,正确把握字音的着力点,是字义得以准确表达的先决条件。咬清字头,实际上就是要将字头的音拿捏准确。为此,要做到以下三点:

1.出声位置要准确,发音方法要正确。正确的发音方法要和字头的准确把握相联系,而字头的准确把握要根据它的不同情况来调整,对带有声母的字头,出声时一定要分清楚平舌和翘舌。如果把“四川”的“川(Chuan)”唱成“窜(Cuan)”,就是将翘舌音字头(Chu)发成了平舌音字头(Cu);“四(si)”唱成“世(shi)”,就是将平舌音字头(si)发成了翘舌音字头(shi);即使是同类声母,也要注意发音方法的不同,如把“袅(niao)”唱成了“瞭(liao)”,就是将鼻音字头(ni)唱成了边音字头(li);而对不带声母的字头,发声时也要注意口腔的开合度以及发音的着力部位,以免将字头的发音搞混淆。如把“越(yue)”唱成“页(ye)。”2.出声时值要短。清楚的字头会为圆润字腹打下基础,而字头只是圆润字腹的一个过渡。一般情况下,字头一旦发出,要迅速过渡到字腹,不能随意拖长,且字头与字腹要连接紧密,不是孤立存在的两个个体。即使在旋律比较舒缓、节奏较慢的情况下,字音需要拉长时也要注意。字头的准确发声是为了唱清楚字的本韵,不能胡乱拖长字音,把一个字唱成两个字或平添出一个字来。如把“天(tian)唱成“提案(ti’an)”。

3.出声力度要适当。为了出声清楚、明晰,发音器官的气阻强度需要比日常生活发音夸张、强调一些,所以,气息输送的力度也相应的大一些。反之,则“喷口”就无力,出声就会含糊不清的感觉,容易犯有音无字即“音包字”的毛病。但是绝对不是过分的夸张强调,把字咬死,这样就会显得生硬,犯有字无音即“字包音”的毛病。所以,出声力度要适当。

(二)引长字腹

引腹是指延长发音的字腹,以使字音定型。字腹是字音的中心,是字音中最长和最响的一部分,歌声就是靠它唱响传远。所以,字腹的准确拿捏对歌声有直

接的影响。因此,判断一个歌唱者的嗓音能力,主要是看他演唱字腹水平。要唱好字腹,就是要唱好字音的发响韵母。

1.要以气息支持作保证。“气者,音之帅也”。在歌唱时,歌唱者必须有效地控制呼吸,根据字腹的时值长短、音调高低、声音强弱要求,运用横膈膜的支持,将吸入的气息,有控制、均匀地呼出。正如中国戏曲演唱行话:“唱要一条线,不要一大片。唱若一条线,音则清、整、稳、远,否则便噪、乱、散、浅。”要做到唱要一条线,就要以稳定的气息作为支撑,如果没有稳定的气息支持作保证,发出来的音,忽高忽低、时断时续,这样不可能唱好字腹。

2.要保持喉头的打开与稳定。在演唱歌曲时,老师总是要求我们口腔打开,身体放松,喉头不要紧等等。所以,引长字腹时,不仅要有气息为支持,还要放松下巴和喉部肌肉,自然打开喉咙。如果喉部肌肉发僵,喉咙没有打开,憋着嗓子发音,使气息不畅通,字腹就难以唱得响亮、圆润。如果喉咙开得过大,发音如“牛叫”,就失去了字音的美感。同时,喉头不稳定也会造成声音摇晃,直接影响到字腹的发音。因此,还要保持喉头的相对稳定。

3.要保持合理的口腔姿态。口腔的开合状态,不仅决定着字音的音准,也决定着字音的响度。要使字腹发音准确,就要把握好字腹发音的口型及用力位置。根据发音时口腔和唇形的状态来看,其着力点是不一样的。如:a、o、e、er均属于开口呼韵母,发音用力于喉;i为齐齿呼韵母,发音用力于齿;u为合口呼韵母,发音用力于满口;ü为撮口呼韵母,发音用力于唇。为了在字音清楚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字音的响度,要适当扩大声腔,在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窄音宽发。除了开口呼韵母发声时口腔内空间较大属于宽音,其他韵母都属于窄音。要使窄音发音响亮,就必须在不影响音准的范围内尽力扩大口腔内的空间,降低舌位,抬高软颚。当然,也不能只追求字腹的响度,一味的扩大口腔内的空间,这样容易造成字义模糊。(三)收清字尾

归韵指的是字尾的收尾。字尾是一个字音的结束部分,字尾收音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字音的完整,字义的清晰程度,还会影响字音的圆润。为了保证字音的完美,必须针对字尾的不同特点,采取恰当的收音方法。

一是无字尾字音的收尾。如“发话”、“娑卜”、“遗弃”的字音,均无字尾。这类字音的收尾需要把握的是,当字腹定型发响后,在行腔过程中,其口腔的发音状态要始终不变,不论时值长短、音量强弱有何变化,最终根据音乐的需要,用声音的渐弱来结束尾音,不能用口腔开合的办法来完成收尾,否则将会造成字音字义的模糊或改变。

二是韵母尾字音的收尾。如“换来”、“灰堆”、“窈窕”、“由求”等的字音,均是韵母字尾。这类字音的收尾,是从较响亮的字腹韵母过渡到较弱的字尾韵母,然后再收音。当“换来”、“灰堆”的字音收尾时,它的口腔张合比较大,是由口腔张合由从大到小的变化来收尾的;而“窈窕”、“由求”的字音收尾时,唇部也是其字音的着力点,收尾时是由口唇张合有从大到小的变化来收尾的。对于这类字音,归韵要到位,字尾要清晰,否则将会丢失字尾,改变字音字义。如“往(wang)”字,收尾含混不到位就会唱成“玩(wan)”字,丢失字尾音(g)。

三是声母尾字音的收尾。如果“言前”、“人辰”、“江阳”、“中东”的字音,均是声母作字尾。其中:“言前”、“人辰”的字音是前鼻韵。其收尾,是用舌尖抵上齿龈,且口腔开合较小,气息随余音一起收入鼻腔。而“江阳”、“中东”的字音是后鼻韵。其收尾,是用舌尖顶软颚,且口腔开合较大,气息随余音一起穿过鼻腔收音。以上字音收尾时,要注意:一定要将前鼻音和后鼻音分清,不可

混淆,以免造成字音字义的改变,如把“丰(feng)流”唱成“分(fen)流”、“人民(min)”唱成“人名(ming)”等都是不对的。还要正确对待鼻音,以免造成字音字义的改变。如把“江(jiang)”唱得让人听了像“佳(jia)”一样。

综上所述,字音的字头、字腹、字尾三个组成部分,它们既有各自的特性,又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因此,在歌唱中,歌唱者不仅要很好地把握字音各部分的特性,做到出声有力、引腹响亮圆润、归韵干净到位,还要使字音各部分前后紧密衔接、圆润过渡、连成一体。同时还要很好地把握字音的音调起伏和字音的轻重缓急、刚柔明暗。通过咬字清楚、吐字清晰自然、富有感情色彩,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境界,才能让人在听曲中感受音乐的美。

四、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咬字吐字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有“美好的歌唱”的意思。通过文化艺术交流,正式引入中国音乐教育领域。美声唱法的歌唱需要具备纯美的声音、高超的技巧和完美的艺术表现,同时要真假声并用,这个在民族唱法中也得到运用。美声唱法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为其特点。

但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咬字不清等咬字、吐字方面的问题。所以,只有弄明白美声唱法的吐字特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在演唱方面得到提高。

美声唱法以完整、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演唱技巧,得到了世界的公认。但是,在学习美声唱法时,很多人忽略了吐字的训练,只顾追求声音的共鸣、音量,以为只有在发声上有技术问题可言,而忽略掌握和处理语言的技术问题存在。在演唱中出现漏气,是发声时声带没有充分闭合好,造成声音暗、空、没有音色;同时也容易出现喉头紧的现象,发音时用蛮力,感觉生硬,是由于舌的根部与下巴下压,迫使喉头肌肉过于紧张,造成声音沉重等。还有就是带有浓重的喉音、舌根音以及忽视归韵收音,这些都是造成吐字不清的原因。

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中“字”的时候,要将美声唱法和中国传统声乐相结合,找到它们的共通点,将中国汉字和西方文字结合起来,并找到它们所共有的特征,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歌曲的统一。

汉字包括字头(声母)、字腹(韵母)、字尾(韵尾)三部分,按照美声唱法的要求,一般要使字唱出后有圆润感,这样就需要对韵母进行较夸张的延长,而字头尽量轻而短。

(一)高位字头

字头(声母)。字头是发音的开始阶段,要利用字头的力量去引发字身和字尾的响度,发音要短而轻,灵敏干净,否则会堵塞母音的送出,破坏整个字的歌唱进程,失去音乐节奏的准确性。因此,唇与舌要灵活,点到之后立即向字身(韵母)过渡,发音要有一定的力度和弹性。同时一定要把字头安放在高位置上去,这是歌唱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不同之处。字头的发音部位和着力点正确了,歌唱才有所依据,从而达到“字正腔圆”的美好境界。

(二)圆润字身

字身(韵母)。字身指韵母的韵腹部分,当轻巧灵活的字头完成并把它引出之后,它便承担起歌唱的实质,演唱时要强调“圆”,即圆润。人声最佳的音质主要来自咽腔共鸣,字身的出现要强调保持与字头宽度一致,它可以充分发挥出气息对声音的有力支持即共鸣腔体的协调运动等基本技巧,常常在延长字身中充分体现歌唱的技能技巧。

(三)统一字尾

字尾(归韵)。字尾就是归韵,是字的韵尾部分。如果没有字尾,就会出现表达和理解上的混乱。正确的归韵,对歌曲的完整呈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不能随便归韵。因此,归韵时要注意:(1)将字的组成元素分析清楚,字尾部分仔细设计,并要注意准确和适时。(2)归韵也要高位置,否则,它将破坏“声”的统一,使旋律难以流畅。在歌唱中,我们将字分为头、声、尾,但这绝对不意味着演唱过程中每个部分的分离,相反恰恰是为了更清楚的把字表达清楚,并把他们统一安放在高位置上,统一在“声”当中,这是歌唱语言难度较大的技巧之一。

结语

声乐艺术是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艺术。我们就必须客观地认识到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它不仅是产生优美动听旋律的依据,而且又通过语言的咬字发音与流畅动听的旋律的结合,给观众塑造出深刻丰富的音乐形象,从而产生深入心灵的艺术效果。在众多的歌唱技巧中,咬字吐字的准确性是声乐的主线,掌握了歌唱的语言发音特点及其规律,对声乐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歌唱艺术直接受语音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有良好的咬字、吐字,我们认真学习文学语言,将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细心分析,掌握规律,在民族唱法中做到“咬清字头,引长字腹,收清字尾”,对于美声唱法我们要做到“高位字头,圆润字身,统一字尾”,为歌唱奠定一个良好的语言基础。当然,演绎作品时,不但要咬准字音,还要把握歌词的语气、韵味,体会出歌词的轻重缓急。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在歌唱中既要表现声音的魅力,又要表现语言的魅力,达到声音美与语言美的统一。

同时,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咬字方面的要求也是有不同的。美声唱法以声音为主,突出声音的圆润通畅,以声带字,音色偏“暗”,咬字在后面,母音讲究“圆”,嘴巴呈圆形。民族唱法,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特别强调咬字的准确和真切,讲究字的头、腹、尾和行腔的抑扬顿挫及韵味,母音发音较靠前,声音反射至硬腭部,嘴巴呈扁平状,嘴角向两边分开,让吐字更清楚。只有正确认识到它们的联系和差异,才能更好的运用和掌握。

声乐演唱训练与鉴赏论文

声乐演唱训练与鉴赏论文 我对声乐的认识 0926210822 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101 周文启 这个学期终于选到了刘老师的声乐课,在庆幸之余确实也受益匪浅,并不仅仅是在短短十二次课的课堂上学到了关于美声、民族、流行等各种唱法的知识,也让之前对声乐毫无概念的我能唱出了更好听的声音。让我从对声乐一无所知,变成了终于可以欣赏一下高雅音乐也终于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迷人魅力。 不论是美声唱法、流行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刘老师都搜集了大量的影像资料,从最后一个阉伶歌手Alessandro Moreschi到中国的男高音戴玉强、从阿宝道陈思思……在说到相关知识的时候便打开播放,在教室的音响效果渲染之下,无疑让我们享受了一场穿越时间和风格的音乐盛宴。这也让我对各种风格的歌手和唱法得到了更深的了解,也听到了许许多多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动人歌曲,丰富了我原本稀薄的音乐知识。 我觉得,唱歌是一种第二次的艺术创作,作词作曲的人在创作时已经让入了一次他们的感情,而这也只是乐谱和歌词,要让它再能打动更多的人,还需要一个好的歌手可以把它们歌唱出来。而这已经是第二次融入感情的表达和释放了,这才能让听众感受到演唱者真实生动的情感。所以不仅需要对歌唱的技术和技巧有所掌握,也要了更深刻解认识作品的内容和它要表达的情感,总不能怀着思乡的水兵的心唱《我的太阳》,不能想着“你的眼神”来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吧。 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我学过这门课之后收获不小的一个方面,刘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时还穿插了歌曲背后的故事和背景资料的讲解,让我了解到各个风格的优秀歌曲的创作历程和时代背景,也更了解了中国和世界的声乐发展路程,这些知识也将会在未来对我欣赏更多的高雅音乐作品时产生很大的好处。 接下来我就说一下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之后我对几种风格唱法的认识和理解。 从前我一直以为美声就是声音很美的意思,其实倒也没错,它也是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总的来说也就是为了发出优美的音色。美声唱法的起源是西欧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起来的,在文艺复兴时期因为歌剧而兴盛,在五四运动期间传入中国,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影像也非常巨大。我觉得主要的特点就是他的发声方法让声音变得非常纯净和柔和,而变化也很丰富,这也更利于它表达歌剧的情感和剧情的起伏。而同时它也有较为严格的发声方法要求,也需要非常多的专业练习,所以我觉得虽然它真是很好听,不过不是很有天赋或者有爱好和恒心的人还是很难唱的很好的。 而我听得最多,作为一个大学生最感兴趣的也就是流行唱法了,因为它追求自然随性,且不要求有非常专业的发声方法的特性,也更容易让更多的人接触和理解。而且基本上创作出的歌曲也是比较贴近生活和感情的,更容易引起普通人的共鸣。不过它虽然入门的门槛低,却并不是代表它并不专业,并不困难。刘老师在我们课间休息的时间都会播放下载好的《我是歌手》的精彩片段,在大教室的音响效果下我也如同身临其境般的享受到了音乐会一样的感觉。特别是看到最终决赛时,每一个歌手都是实力非凡,他们的演唱实力显然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可就算到了他们那个级别也还是需要拉开微小差距排出名次,真的让比赛扣人心弦,这也说明了流行唱法的感染力着实非凡。而随着作品难度的增加和其中运用的演唱技巧的难度增加,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很好的用流行唱法演绎一首作品。 而我也正是希望利用好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可以提高我的发声能力和技巧,再加上我的练习可以唱出更好听的流行歌曲。虽然老师讲的并不是专门流行唱法的发生方法,凡是我觉得

研究论文:探究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与演唱中的咬字问题

62896 学科教育论文 探究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与演 唱中的咬字问题 中国文化博大精神,孕育了华夏各族儿女,同时也产生了具有很高价值的音乐艺术。加之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战略进一步加深,使得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加大了,同时在艺术方面也是不断的相互促进,我国正在以更开放的态度积极容纳外来的优秀艺术,各种艺术之间的融合,为世界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各国间的文化差异还是非常大,所以要想让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各个国家发展,就应该包容和接纳各国间的文化差异,同时要努力的克服在艺术沟通、交流、融合中出现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谈谈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与演唱中的咬字问题。 一、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与演唱中的咬字问题 (一)字头不准确

在我国的汉字中,字头就是一个字起首的字母,在汉语中它主要充当着辅音的部分,所以它是一个字发音准确的关键所在。字头在具体的歌唱中被咬清楚了,那么后面唱出来的音才是正的,而字的意思才是准确的,同时有了好的字头演唱,也为字腹的发音打好基础。所以说字头的准确性是汉语歌曲演唱的最基本保证。然而用美声唱法来演绎中国声乐作品时,却存在不小的问题,往往是歌手在演唱过程中出现了字头模糊不清的现象,大部分都出现了字头咬字不清也没有力量和喷口,最终导致了发音不准,只能听到演唱者的声音却很难听清字,直接影响了中国声乐作品的教学与演唱的效果。 (二)字尾归韵不清 众所周知,中国的汉语语音中,字的韵母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即韵头、韵腹和韵尾,所谓的韵尾就是字尾的意思,它是汉字发音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然而要想将一个字交代的准确到位,整体连贯,那么字尾一定要收好,只有这样才能将字的意思完整的表现出来。在汉语的发音要求中,结束字尾时只能在最后一拍不到四分之一的长度,同时要求在收音时一定要干净,并且要求力度适中,如果一个字的收尾含糊不清就会导致歌词的意思受到很大的影响。许多美声歌手在演唱中国声乐过程中经常出现字

声乐歌唱咬字吐字问题

声乐歌唱咬字吐字问题 摘要:歌唱艺术是用人的声音唱出来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它是语言化的音乐艺术,也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歌唱的民族特色、表现手法,很大程度上受到语言的影响和制约,语言不同,所表达的思想与感情也不同。演唱者在演唱的同时应该更加注意语言的重要性,从每一句歌词的咬字吐词入手。因此,咬字与吐词是歌唱中的重要环节。关键词:歌唱语言咬字吐词 在学习了普通话语言的语音规律和歌唱的基本特点之后,学习者会发现由于“说”与“唱” ”会有很大区别。歌唱时节奏的托拍、音本质上的不同,纳入到歌唱语言以后的字音,与“说 高的变化、共鸣腔体的夸大都要要求对字音做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歌唱语言的特殊要求。任何为了声音美而不顾咬字、吐字规律的做法都违背了歌唱的科学规律。 一、汉语语音的结构特点 在汉语普通话中,一个音节包括三个部分,声母、韵母、声调。 (一)声母 声母就是汉语中的辅音,也称作辅音字母。例如“好”字,“h”是声母,“行”字,“x”是声母。在我国传统声乐理论中,根据这些辅音声母在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分为五类,称作“五音”。 (二)韵母 韵母就是汉字中的元音,是声母后面的部分。例如“好”字,“ao”是韵母,“行”字,“ing”是韵母。在我国声乐理论中,根据这些韵母发音的着力点共分为四类,称作“四呼”。所谓“四呼”,就是传统的音韵学根据韵母发音的着力部

位和口型变化概括为开、齐、合、撮四种形态。十三辙就是分析和归纳了汉语普通话音节中韵母所属的韵律,是收音归韵的方法和规律。 (三)声调 声调就是字的声调,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一个音节或字单独发音时,具有区别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称作“四声”。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学过的汉语拼音表中的“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声调具有区别字义,正确地表达词义的重要作用。要能做到很好的咬字与吐词,我们就要认真地研究汉字音节的结构特点,细心分析,掌握规律。二、歌唱中咬字吐词的基本方法与要求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了解汉语语音结构特点,对我们歌唱有很大帮助。除了这些以外,做到“字头清晰,字腹准确,字尾快收”也很重要。 (一)字头的唱法 歌唱中的咬字主要指字头的部分。字头咬的准不准确将直接影响到歌唱语言表述的清晰程度。一般情况下,歌唱中的字头要吐得准确、敏捷、因为它是一个字的先导。当代歌唱语言研究学的理论认为,要使字音准确无误,首先必须找准字头发音时在口腔中阻挡气流所触及的部位。字头的发音要敏捷,清晰有力。字头要唱的轻巧,灵活。 (二)字腹的唱法 字腹即字的主要母音也就是元音,也是韵母中的韵腹部分。在吐字咬字的过程中,字腹所占的时值是最长的,它是表达字意和情感的关键。可见,字腹是一个字的核心。歌唱中声音是否圆润、连贯、主要取决于吐字发音的准确与流畅。这样才能把字唱的清晰准确。 (三?)字尾的唱法 字尾是一个字的结束,又是字腹的延伸。这个“尾”收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字意和情感的表达是否圆满。字尾有以元音结束的也有以辅音结束的,无论结束在什

声乐歌唱咬字吐字问题

摘要:歌唱艺术是用人的声音唱出来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它是语言化的音乐艺术,也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歌唱的民族特色、表现手法,很大程度上受到语言的影响和制约,语言不同,所表达的思想与感情也不同。演唱者在演唱的同时应该更加注意语言的重要性,从每一句歌词的咬字吐词入手。因此,咬字与吐词是歌唱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歌唱语言咬字吐词 在学习了普通话语言的语音规律和歌唱的基本特点之后,学习者会发现由于“说”与“唱”本质上的不同,纳入到歌唱语言以后的字音,与“说”会有很大区别。歌唱时节奏的托拍、音高的变化、共鸣腔体的夸大都要要求对字音做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歌唱语言的特殊要求。任何为了声音美而不顾咬字、吐字规律的做法都违背了歌唱的科学规律。 一、汉语语音的结构特点 在汉语普通话中,一个音节包括三个部分,声母、韵母、声调。 (一)声母 声母就是汉语中的辅音,也称作辅音字母。例如“好”字,“h”是声母,“行”字,“x”是声母。在我国传统声乐理论中,根据这些辅音声母在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分为五类,称作“五音”。 (二)韵母 韵母就是汉字中的元音,是声母后面的部分。例如“好”字,“ao”是韵母,“行”字,“ing”是韵母。在我国声乐理论中,根据这些韵母发音的着力点共分为四类,称作“四呼”。所谓“四呼”,就是传统的音韵学根据韵母发音的着力部位和口型变化概括为开、齐、合、撮四种形态。十三辙就是分析和归纳了汉语普通话音节中韵母所属的韵律,是收音归韵的方法和规律。 (三)声调 声调就是字的声调,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一个音节或字单独发音时,具有区别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称作“四声”。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学过的汉语拼音表中的“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声调具有区别字义,正确地表达词义的重要作用。要能做到很好的咬字与吐词,我们就要认真地研究汉字音节的结构特点,细心分析,掌握规律。 二、歌唱中咬字吐词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了解汉语语音结构特点,对我们歌唱有很大帮助。除了这些以外,做到“字头清晰,字腹准确,字尾快收”也很重要。 (一)字头的唱法 歌唱中的咬字主要指字头的部分。字头咬的准不准确将直接影响到歌唱语言表述的清晰程度。一般情况下,歌唱中的字头要吐得准确、敏捷、因为它是一个字的先导。当代歌唱语言研究学的理论认为,要使字音准确无误,首先必须找准字头发音时在口腔中阻挡气流所触及的部位。字头的发音要敏捷,清晰有力。字头要唱的轻巧,灵活。 (二)字腹的唱法 字腹即字的主要母音也就是元音,也是韵母中的韵腹部分。在吐字咬字的过程中,字腹所占的时值是最长的,它是表达字意和情感的关键。可见,字腹是一个字的核心。歌唱中声音是否圆润、连贯、主要取决于吐字发音的准确与流畅。这样才能把字唱的清晰准确。 (三?)字尾的唱法 字尾是一个字的结束,又是字腹的延伸。这个“尾”收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字意和情感的表达是否圆满。字尾有以元音结束的也有以辅音结束的,无论结束在什么音上,字尾都要收的轻巧准确,恰到好处。要把气息拖在音韵上,保持高位置。这样,才能体现咬字与吐词全过程的完整性,同时也为下一个字的引发作了铺垫。 三、歌唱中咬字与吐词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歌唱的任务是真切,优美的表达歌曲的内容。要达到这个效果,首先必须要让听众听清楚每一个字。而要真正的做到字正腔圆,就必须很好的解决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的关系。

浅析戴玉强对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以《你是这样的人》为例论文附表

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附表) 题目:浅析戴玉强对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 ——以《你是这样的人》为例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专业: 年级: 学号:

廊坊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设计)题目浅析戴玉强对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以《你是这样的人》为例学院系(部)专业 2 年级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下发日期 任务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1.指导教师对论文(设计)内容的指导要求: (1)突出特点 (2)抒发自己的观点 (3)论文格式要正确,不要有错别字 (4)二级标题不能比一级标题大 (5)论文的结构框架要严谨 (6)每一个一级标题里面的小标题内容字数不能相差的太大 (7)论文撰写过程中要注意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符号是否有误 (8)论文撰写过程中语句不要太直白了,要注意词语用的是否恰当 (9)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对材料进行遴选、逻辑化,形成自己对论题的见解 2.论文(设计)前期准备要求(涉及论文(设计)内容的研究综述、实验方案设计等):(1)去图书馆以及电子阅览室查阅论文的相关资料,看看论文的参考资料是否足够多 (2)在一些大的网站上查看是否有与论文相关的期刊、杂志,参考他人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撰写的 (3)取其参考资料上的精华之处,加以思考和借鉴,从中整理出对论文有帮助的资料 (4)对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演唱过程中自己有了一定的想法 (5)参考资料收集完毕,需要列出一个完整严谨的论文大纲 3.指导教师提出的主要参考文献: [1]谈戴玉强“时代旋律”专辑《我爱我的祖国》张娜 - 《歌海》 [2]他是农民的儿子刘美英 - 《吉林农业:下半月》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大学生毕业论文

【标题】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 【作者】李霞 【关键词】咬字吐字歌唱语言 【指导老师】甘小云 【专业】音乐学 【正文】 引言 声乐艺术是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艺术。文学语言——作为声乐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借助字音来表达的。我们就必须客观地认识到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它不仅是产生优美动听旋律的依据,而且又通过语言的咬字发音与流畅动听的旋律的结合,给观众塑造出深刻丰富的音乐形象,从而产生深入心灵的艺术效果。在国内外就有很多的声乐教育家、研究人员对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的问题及现象进行过研究,为声乐事业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歌唱艺术直接受语音的影响和制约。从古到今的声乐家们在声乐训练与演唱中都十分重视歌唱的咬字吐字问题。明代魏良辅说得好:“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他将“字清”为三绝之前,而以字带声,字正腔圆,以字行腔,腔随字走,正是民族唱法演唱风格的特点,由此可见要咬字吐字在民族唱法中的重要性。现今有姜家祥老师在他的《民族唱法探索》一文中告诉我们:“作为歌唱艺术,还包括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曲调、圆润的嗓音、丰富的感情。其中,语言是个重要因素和重要表现手段”。 美国声乐教育家赛吉尼斯?卡吉在他《论学习歌唱》一书中说:“我的论点的根据是发音与吐字的方法有它们的共同点。首先,歌唱者必须学习把语言与它们发声一块儿做”;“歌唱者如不能用适当的语气变化朗读歌词,也就不会把歌唱好”;“在声乐教学课程中,语言基础课应是声乐学生必修课之一,并且应当认真细致地在第一学年里学,或者学到充分掌握为止”。意大利美声学派杰出的代表卡鲁索也强调说:“高质量的声音必须有相应的口形和字韵”。鲁伯特?劳伦斯?威尔在《您的嗓音》一书中说:“在整个发声艺术中,正确地理解在说话的水准上歌唱的含意是最最重要的。当一个人能在正常的说话的水准上歌唱时,就自然而不费力的会有丰富的胸腔和头腔共鸣,且能治疗喉音。任何连唱音阶都将变得完全自动化”。卢齐厄?马南在《歌唱艺术手册》一书中,用很大的篇幅论述了咬字问题,最后他说:“总之,美声学派的作曲家和教师一致强调咬字精确对于演唱古典歌曲是很重要的”。这充分说明,声乐艺术要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准确掌握表现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咬字吐字功底,否则声音再好也无济于事。 因此,重视研究歌唱艺术的语言,掌握在歌唱发音时咬字吐字正确的方法,做到演唱时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一个演唱者成功歌唱的重要素养之一。 一、歌唱中的语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

声乐教学法论文:浅析声乐的整体教学法

声乐教学法论文:浅析声乐的整体教学法摘要: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整体教学法,这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整合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歌唱技术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声乐;整体教学;教学方法 声乐训练是由歌唱者自身的嗓音生理条件、声乐技巧、心理构成、艺术修养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些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本文提出的声乐整体教学法,就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声乐教学中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声乐的训练中,将生理、心理和情感共同结合起来的体系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呼吸、共鸣、发声器官与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及对音乐准确表达等诸多影响声乐的因素能得到配合和协调,从而让歌唱者达到歌唱的最佳状态。 一、声乐整体教学法的意义 1.声乐整体教学时声乐教学的重要方法 在一般的声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都比较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呼吸、吐字、共鸣等,这种具体方法的研究和对声乐的塑造虽然是声乐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还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观念来对教学进行整体的把握,

我们对于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所要培养的学生那些方面的能力,要传授的知识,以及所要借助的各种教学资源,都有一个宏观的控制[1]。这样才能能够居高临下的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能力点,调动每一种教学资源。为声乐教学目标的全面、深刻理解,为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教学过程的流畅连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声乐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歌唱水平的提高 声乐的整体教学方法,针对的不仅是音乐的发声技巧,还包括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把握,通过运用整体教学法,可以提高歌唱者对气息的控制、共鸣的控制、音色的锤炼、字正腔圆的把握以及艺术的表现能力等,同时通过课堂教学的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学生对歌唱艺术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这也使得歌唱者以自己的艺术审美观为尺度,对声音的表现进行选择,通过与作品所提供的情绪交融,才能以最好的状态表现作品。 3.声乐整体教学是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很多人形容一个人的唱歌都用“用心来唱”来形容,一个对音乐没有心理感受的人,是无法表达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音乐的内在美,又如何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感受,所以艺术修养的培养是一个歌唱者成功的关键。歌唱的技巧训练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对音色、音质、音准等音乐基础和音乐思

[浅谈歌唱中的咬字吐字]

[浅谈歌唱中的咬字吐字] 浅谈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摘要音乐是一系列的按一定规律以表达客观情景和人类内心体验、感受为目的的先后或同时奏出的乐音的组合。音乐的产生来自人的心态、情感,而音乐的演奏又可使人按照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感受和想象,引发某种心态和情感。音乐的演奏需要工具,这种特有的工具就是乐器,从原始形态最自然的乐器、树叶(卷起用唇吹)、石磐、口弦琴、丝弦、竹管,到管风琴、钢琴、提琴、小号和现代的电子琴等。 歌唱是所有声乐艺术体裁中唯一带有语言的种类,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听觉是歌唱的第一步,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也是歌唱者必须要着重训练的音乐基础。掌握歌唱中语言的相关知识是演唱者必须的基本功。本文分四个部分简要的阐述了歌唱中咬字方面产生的相关问题,首先第一部分会介绍到咬字在演唱中所占的重要分量,紧接着第二章会向大家阐述歌唱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三部分简明的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一部分是结合实际来解决演唱中出现的问题。这篇论文旨在提高大家对演唱中咬字重要性的认识,或许会对大家的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帮助。完成论

文的过程也是提高自我修养的一部分,笔者认为提高咬字技巧对于提高美声唱法的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咬字,吐字,训练技巧第一章咬字、吐字在歌 唱中的重要性一、咬、吐字定义咬字,是指字头正确、清晰的发音。就是依据想要发字音的情况,把所有的发音器官都调整到正确的发音位置。使之形成一个适合的力度,然后能将字头和字尾的音可以清晰准确地发出来。而吐字则是需要在气息的支撑下,依据字音的情况,调整好发音的器官和气息的强弱,准确地把握字头和字尾的音段轻重和长短,将字音清晰地发出来。中国的声乐讲究“字正腔圆”西方则是强调母音和子音要清晰准确,将发的字音顺畅连续的发出来。因为在唱歌的时候,吐字发音是很重要的环节,吐字和咬字学习声乐的人是很重要的。清代许大椿的《乐府传声》中说: “喉、舌、齿、牙、唇谓之五音。此审字之法也。歌唱中,内容的揭示、情感的抒发、技巧的运用、声音的掌握,也无一不落实在语言的吐字、发音之土,并通过不同的字音来体现。刚刚说的“五音”,实际上是现代汉语拼音中的声母部分,共有 21 个。即:唇音 b、p、m、f; 齿音 zh、ch、sh、r、z、c、s; 舌音 d、t、n、l; 牙音 j、q、x; 喉音 g、k、h。声母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头。体现在歌唱时就是要发好声母,咬准字头。同时,由于歌唱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意境,以及歌唱时所运

《歌曲中的咬字吐字》教案新部编本.pdf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歌曲中的咬字吐字》 教学目标: 1、唱歌时如何咬字吐字。 2、声乐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学会如何咬字吐字。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 2、歌唱语言的准确掌握运用,是歌唱技术的重要训练课程。 教学过程: 1、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部分韵母的发音,在演唱过程中,要求韵母最大限度地打开口腔, 从而使音节响亮,产生极强的共鸣效果。 2、一个字出口时声音是否响亮,能否扩大共鸣,与字腹有关,歌唱语言中的字腹是声音位 置的基础,这与平时的念字发音有着很大区别。 3、所谓咬字就是字头部分声母的发音一定要准确,字头声母发音时一定要找准着力部位。 4、通常按照咬字器官着力部位所起的作用,把字头声母发声归纳为五音,即唇音(双唇音)、齿音(齿唇音)、舌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尖后音)、牙音(舌面音)、喉音(舌根音)。 5、歌唱声音是否圆润主要取决于韵母发音的准确、连贯、流畅与否。 6、传统的音韵学把吐字过程中口腔的变化形态归纳为开、齐、合、撮四种类型,也就是普 通话语音学习里面的四呼,练习好四呼有利于形成口型发音的规律性,从而掌握好吐字时各 个音素着力部分的准确性。 小结: 了解民族声乐艺术的咬字与吐字,是学习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正确的吐字、咬字方法,就会影响到整个作品的处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正确而科学的方法来对 待歌唱中的吐字咬字,从而用优美的歌声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听众。相对来讲,舌在咬字时特别地活跃,因此舌的活动状态在咬字和吐字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唱歌中咬字吐字的具体训练步骤

唱歌中咬字吐字的具体训练步骤 歌唱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语言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这是其它任何形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因此歌唱语言的准确掌握运用,是歌唱技术的重要训练课程。 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 在我国的传统演唱歌唱中的咬字:是指字头(声母)而言,即把字头的声母,按一定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予以咬准。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韵母)而言,即把字腹的韵母,按照不同的口形予以引长吐准,并收清字尾。 ★歌唱中咬字吐字的一般规律是: (一)字头要唱得短、轻、准 汉字的发音,大多是以辅音开头的,字头就是指发音的开头部分,即我们常说的“五音”:唇、舌、牙、齿、喉。 唇音:b,p, m, f 舌音:d, t, n, | 牙音:j,q,X 齿音:z,c,s,zh,ch,sh,r 喉音:g, k,h 这五大类的发音时,用力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糊。唇音字用力部位在唇上,上下嘴唇喷口应有力清晰。舌音着力在舌尖,牙音字用力部位在牙,齿音字用力部位在上下齿间,喉音字用力部位在喉。我们应充分运用“咬”字的技巧,来加强歌曲的感染力。 (二)引长字腹

字腹(韵母)是字在歌唱发音中的引长部分,它占时值较长,歌唱时响度最大,是字的主体部分,与发声的关系最密切,它需要引长,也能够引长。它对歌唱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引长部分按照字腹中不同的韵母的口形要求, 分为“齐,开,撮,合”四类,我们称“四呼”。 1、开口呼: a, 0,e发音时要求口腔打开。 2、齐齿呼:i或以i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口呈扁平形,气息通过上下齿之间的空隙流出,用力在齿。 3、撮口呼: u(yu)或以u(yu)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上下唇微向前,用力在唇。 4、合口呼: u可以u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上下唇收拢呈圆形。 “四呼”在引长字腹时运用,口形决不能随曲调的变化而变化,应始终保持不变。歌唱中声音是否圆润、连贯主要取决于吐字发音的准确、连贯与流畅。 (三)字尾收音要分明 字尾是指字的结尾部分。在歌唱发声中,凡是有字尾的字,都应把尾音收住,才算唱完整这个字,否则只算唱了半个字。单韵母的字是没有字尾的,不需要收音,只要元音发音完整不走形。复韵母的字,应很好地注意收音。如: 收ai,ei,uai, uei的韵尾时:应收i音。嘴角微向两边咧开。 收ao,ou, iao,iou的韵尾时:应收u音,双唇应向前微撮。 收n为字尾的音时:软腭下降, 舌尖抵上齿龈,阻住口腔通路,放气流穿鼻而过,收向前的n音。 收ng为字尾的音时:软腭下降,舌根上升贴住软腭,阻住口腔通路。

声乐的演唱风格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410777523.html, 声乐的演唱风格浅析 作者:裴引引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1期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044) 【摘要】民族声乐是一种依托民族语言进行歌唱的艺术表演,是传扬民族文化的强有力载体,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音乐文化。可以说,声乐是我民族音乐苑坛中一朵盛开的奇葩,是推动我国音乐艺术发展的精粹。音乐多元化发展背景下,为了凸显出民族声樂的演唱风格,应实现声乐的多元化发展,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基于此,文章就声乐的发展从《风萧瑟》的创作背景出发,以《风萧瑟》作品为例,详述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 【关键词】声乐;演唱风格;《风萧瑟》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民族声乐,是一种能够彰显民族文化的特色音乐艺术形态,其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民族声乐经历了漫长的变迁,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民族声乐风格也开始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征,历经时间的洗礼,民族声乐在演唱风格上更具特色。现如今的声乐是音乐和诗歌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兼备了诗歌元素和时代风尚。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作用下,21世纪的今天已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新经济时代。时代的 变更促使文化需求也日趋多样化,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声乐演唱风格的研究力度,不断创新,以充分发挥出民族声乐在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一、民族声乐发展概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大自然赋予了中国人民丰富的物资资源。在地域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中国人民的生活态度都还处在民族文化氛围中,有较为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民族声乐长期扎根民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传播着极具民族特色的声乐文化。可以说,声乐有着极其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在经过上数十年的历史洗礼和锤炼后,声乐已成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财富,成为了传承与继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 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下,各民族人民在生活习惯、民族文化以及语言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声乐和民族文化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民族声乐仍旧保持着原生态。至今为止,各民族人民仍然保留着原始的古朴民风,他们崇拜自然,同时也有着着自己的宗族信仰。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延续着民族文化特有的文化特色。伴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民族声乐文化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并呈现出新的内容与特征,开始面临新的发展要求。民族声乐自身具备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特征,是多元音乐文化的根基。人类在进步,

声乐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最新声乐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现在中国又出现了原生态唱法。随着各种音乐综艺节目的火热,声乐专业被更多的人追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声乐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构建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 2、浅谈声乐教学中作品情感的把握 3、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4、浅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 5、多声部声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探索 6、关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7、高职学院声乐表演专业教学实践环节探索 8、论高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声乐教学 9、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 10、论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性运用 11、对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探究 12、高校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的社会适应性研究 13、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应用研究 14、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心理的引导与培养 15、谈高师作曲专业与声乐专业的教学互动 16、浅析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17、影视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价值 18、浅谈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9、论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20、浅论儿童声乐教学中嗓音的训练 21、声乐教学中关于学生消极情绪的有效防治 22、谈俄罗斯高校教育中声乐教学的特色 23、试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乐谱资源建设 24、谈声乐教学中伴奏教师的引导功能 25、论中专声乐教学的短板及对策 26、美声技巧教学中声乐演唱教学改革流程与模式 27、微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多功能效应 28、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探讨 29、浅谈“三结合”声乐教学思想的创新特色 30、声乐教学中练声问题分析 31、声乐演唱中身心结合的重要性研究 32、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 33、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科学发声方法的一点体会 34、侧谈声乐演唱的“失重”现象 35、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把握 36、浅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歌曲风格的关系 37、浅谈声乐演唱中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 38、跨界演唱与现代民族声乐教育的融合 39、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契合的艺术效果分析 40、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价值 41、浅谈如何克服声乐演唱中的怯场心理现象

浅谈歌唱中的四个重要环节

浅谈歌唱中的四个重要环节 摘要:歌唱,既是一种复杂的、富于创造性的思维劳动,又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它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那么如何才能获得美好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呢?文章将从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吐字等四个环节略作分析和阐述。 论文关键词:歌唱;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 歌唱,既是一种复杂的、富于创造性的思维劳动,又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它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声乐演唱中的姿势、呼吸、发声、语言,在歌唱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演唱者要完美的表现作品,展现声乐带来的艺术魅力,就必须做好以上条件才能获得成功。那么如何才能获得美好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呢?下面我将从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吐字等四个环节略作分析和阐述。 一、正确的歌唱姿势 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这说明了歌唱的姿势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呼吸的状态、气息的运用、喉头的位置、声带的运动、腔体的共鸣,影响着发声时整个发声器官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决定着歌唱时身体的着力点,同时也表现出歌唱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如有低头,仰脸,塌胸,伸脖子等不协调的姿势,外形上不雅观,甚至长期这样就会形成某种毛病,产生呼吸控制失调,声音挤压等不好的发声状态,这些都是层层相关紧密联系的。因此,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是:身体直立,保持自然放松,但又是积极的状态。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向后一点,小腹收缩,全身保持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身体有些向上抬的趋势,感觉到仿佛由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使气息畅通无阻。歌唱时两脚可前后适当分开,颈部肌肉不能用力,肩部不能抬高,下颌不能用力,呈放松状态。概括起来为以下六点:身体要直,重心要稳,上胸要开,双肩要松,面部自然,精神振奋。 二、良好的歌唱呼吸 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动力,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意大利着名歌唱家卡鲁索曾指出“谁掌握了呼吸,谁就掌握了歌唱。”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也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沉于底,则声贯于顶”的论述,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 人的呼吸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些生理学家将呼吸分为安静呼吸、劳动呼吸和歌唱呼吸,日常说话时的呼吸较平静、较浅,不需用很大的肺活量,而歌唱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的动作要快,呼气的动作很慢,如果遇到较长的乐句,一次呼气可长达十多秒,而一首歌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的变化,全靠呼气和吸气肌肉坚强、灵活的运动来完成。许多声乐家将歌唱发声的呼吸方法分为四种:锁骨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歌唱中最完善、最科学的呼吸方法,以深呼吸为演唱动力,是现今世界上各种演唱方法基本统一的要求,胸腹式联合呼吸是人们通过长期实践体会而总结出来,并经过人体生理学研究论证,是最合理有效的呼吸方法。 三、科学的发声 歌唱中优美的声音是有气息支撑、有充分共鸣、高位置、上下统一的声音,它能运用自如、可强可弱、圆润达远、音色柔美、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处理好几个问题,才会获得这种美好的声音。 (一)正确的起音 起音在歌唱中,每一个乐句开头的第一个音就是起音,起音是歌唱者的喉部声门从未发声的呼吸状态转变为发声状态,在开始发声的瞬间所采取的方法,它包含着气息、声带和共鸣三者的正确控制和协调配合,决定着整个乐句发声的质量。怎样才能做到正确的起音呢?

歌唱中咬字和吐字

歌唱中咬字和吐字 歌唱中咬字和吐字 声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歌声中,“情”是歌的灵魂,“字”是“情”的传递,通过语言来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这是声乐艺术与其他音乐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声乐既能唱出乐曲的感情,乂能清楚地唱出文字,字声结合,感情表达更为丰富。清晰准确的歌唱语言能直接地与听众产生共鸣与交流,这也是歌声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成功地演唱一首音乐作品,在歌唱中就必须做到歌词的咬字吐字清晰。 一、咬字吐字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歌唱是和朗诵并列的一种纯粹的嗓音艺术表现形式。歌唱中包含了朗诵的成分,更融合了音乐的精髓。一首歌曲,无论从词语表达的角度,还是从发声的整体状态及其原理的角度看,“说”都是“唱”的基础。所以,歌词语言的正确表达,字正腔圆是关键。要做到字正腔圆,就要从最基本的咬字吐字来要求。 我国是世界上方言比较复杂的国家之一,在方言发音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语言的交流,也极大地影响了歌唱。歌唱过程中如果咬字吐字不清楚,使歌词和音乐不能融合,就无法体现完美的声乐艺术形象。 二、歌唱中的汉语咬字吐字 美声唱法是基于西洋语言而产生的唱法,既追求嗓音完美乂强调吐字清晰,主要特点是“声音轻松自由,音域发展宽广,有共鸣且表情细腻”。歌剧选曲、艺术歌曲等都适合美声唱法。 当拿到一首新的歌曲时,先要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在朗读歌词时,我们必须从理论上了解汉语言的特点,掌握其发声规律。“标准字音” 的表达是声、韵、调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音色。

汉字的每个音节基本上都是Hl声母(字头)和韵母(字腹和字尾)组成。其发音声母大多以辅音开头,也就是我们古代汉语中所指的'五音':唇、舌、牙、齿、喉。在歌唱时,字头(声母)发音作用很大,占的时值极短,儿乎一带而过,演唱者必须做到字头着力部位准确,发音无误。 字腹(韵母)是字发音的主体部分,占的时值最长,是最容易表现声音之处,所以它直接影响着歌唱的好坏。按照发音时韵母的口型分为:开、齐、撮、合四类,着力点分别在喉、齿、唇、满口。发音时口型应保持不变,这样才能保证你发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圆润。 字尾,是指字发音的结尾部分。收好字尾,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归韵。 歌唱中咬字还要讲究统一。不仅咬字的位置要统一,动作也要统一。歌唱咬字也应该讲究其清晰性。 字头鲜明有力,字腹响亮明确,字尾归韵干净利落。字头、字腹、字尾都咬准了,那吐出来的字也必然清晰,有利于听众了解歌唱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字头、字腹、字尾结合紧密,声调贯穿于整个音节的始终一一要将一个标准字音的表达、发声体现为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只要细心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标准字音与歌唱语言的发声有明显区别。歌唱的语言发声要比标准字发音更大、更夸张。因此,歌唱发声更响,气息的消耗更多,共鸣的运用更丰富。 三、通过练声训练咬字吐字 为了更好地歌唱,我们要在歌唱前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通过发声训练,细细体会发声的技巧,把说话的发声慢慢和歌唱的咬字吐字融合,使其产生更多的共鸣。说话时是从声母到声母,而在歌唱中则是从韵母到韵母。在我国传统声乐中有将字音分为头、腹、尾三节的“一字出三腔”唱法。这样能将汉字的字头声母、主要韵母,以及收声归韵唱得恰当准确。下面,我们通过字头、字腹、字尾这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发声中训练咬字吐字。

浅谈歌唱中的咬字吐字

浅谈歌唱中的咬字吐字 摘要 歌唱是所有声乐艺术体裁中唯一带有语言的种类,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掌握歌唱中语言的相关知识是演唱者必须的基本功。本文分四个部分简要的阐述了歌唱中咬字方面产生的相关问题,首先第一部分会介绍到咬字在演唱中所占的重要分量,紧接着第二章会向大家阐述歌唱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三部分简明的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一部分是结合实际来解决演唱中出现的问题。这篇论文旨在提高大家对演唱中咬字重要性的认识,或许会对大家的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帮助。完成论文的过程也是提高自我修养的一部分,笔者认为提高咬字技巧对于提高美声唱法的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咬字,吐字,训练技巧 第一章咬字、吐字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一、咬字与吐字 咬字,是指字头正确、清晰的发音。清代许大椿的《乐府传声》中说: “喉、舌、齿、牙、唇谓之五音。此审字之法也。声出于喉为喉音,出于舌为舌音,出于齿为齿音,出于牙为牙音,出于唇为唇音。最深为喉音,稍出为舌音,再出在两旁牝齿间为齿音,再出在前牝齿间为牙音,再出在唇上位唇音。虽分五层,其实万殊,喉音之深浅不一,舌音之深浅不一,余三音皆然。”( 转引自酆子玲《歌唱语音训练》)。其中的“五音”,实际上是现代汉语拼音中的声母部分,共有 21 个。即:唇音 b、p、m、f; 齿音 zh、ch、sh、r、z、c、s; 舌音 d、t、n、l; 牙音 j、q、x; 喉音 g、k、h。声母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头。体现在歌唱时就是要发好声母,咬准字头 吐字,是指字腹到字尾的发音过程。其中字腹、字尾是指汉字的韵母。在我国传统声乐训练中,历来认为吐字训练与四呼的口型、“十三辙”归韵的训练密切相关。所谓“四呼”,《乐府传声》中说: “开、齐、撮、合谓之四呼。此读字之口法也。开口谓之开,其用力在喉,齐齿谓之齐,其用力在齿,撮口谓之撮,

声乐论文

论艺术歌曲的处理与演唱姓名:王莎学号:20072885 班级:音乐0703班 摘要:艺术歌曲具有歌词的文学性、旋律的婉转性、情感的真挚性以及音乐形 象的独特生动性等风格特点,应该在了解艺术歌曲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演唱处理方案,除了要选择合适的作品外,还要深入分析作品,如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色和创作风格等。同时,还要尽力融入作品,展开想象、进入角色、把握好度;对作品还要反复锤炼,精益求精、烂熟于心,并且要内化为内在的艺术素质,这样才能使艺术歌曲的演唱富有表现力。演唱艺术歌曲也是对演唱者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 关键词:艺术歌曲风格处理演唱 艺术曲的演唱不同于一般创作歌曲,她需要演唱者对作品要有深刻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自己所学技术和较深厚的艺术功底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力求达到作者所要求的艺术效果,将无声的乐谱以有声的艺术形式还原其艺术风格。为此,需要演唱者在演唱前进行大量的工作,这也就所谓“功夫在戏外”吧。 一、要深入分析作品 认真地分析作品的词和曲,这是演唱好任何音乐作品都首先要做到的,但对演唱好艺术歌曲而言,我们还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各作曲家的个人创作风格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1.要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 很多艺术歌曲都带有浓郁的时代特色,饱含丰富的时代气息,可以说,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就是以音乐形式对那个时代精神的浓缩和凝结。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古典时期的作品声音力度不是很大,强弱的幅度对比也不是很强烈……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就着重强调自我主观意识的表达,作品多以理想事物、古代神话传说和幻想故事为题材,强调音乐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的结合,注重音乐的标题性和诗情画意,重视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体现民族性。 2.要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音乐都有既明显又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借助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科研支持,更好地分析和演绎不同国家、民族风格作品。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含蓄、内向、诗意,声音要求圆润、情绪变化幅度小,情感更加细腻,小动作多……意大利的艺术歌曲演唱就比较倾向于热情洋溢,大起大落,感情很外露夸张,因此,意大利风格的艺术歌曲演唱需要更多的热情浪漫,声音的变化和幅度可以强烈些。我国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黄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 一、引言 声乐艺术是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艺术,作为声乐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语言,是借助字音来表达的。那么我们就必须客观地认识到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它不仅是产生优美动听旋律的依据而且又直接通过语言的咬字发音与流畅动听的旋律的结合,给观众塑造出深刻丰富的音乐形象,从而产生深入心灵的艺术效果。因此,研究语言与歌唱的关系,在演唱中发挥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的特点,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演唱富有感染力。在众多的歌唱技巧中,咬字吐字的准确性是声乐的主线,掌握了歌唱的语言发音特点及其规律,对声乐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内外有很多的声乐教育家、研究人员对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的问题及现象进行过研究,也出版过不少这方面的期刊和专著,为声乐事业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我们国内,马革顺先生在他的《四十年合唱训练》一书中,论证了“清楚的发音及口齿,可以改进音质”,“通过良好的咬字吐字,坏的声音习惯可以克服,好的声音习惯可以建立”,“美的歌唱是完美的咬字吐字的结果”。姜家祥老师在他的《民族唱法探索》一文中告诉我们:“作为歌唱艺术,还包括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曲调、圆润的嗓音、丰富的感情。其中,语言是个重要因素和重要表现手段”。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在她的几十年的经验之谈中也论述了“正确的咬字吐字可以促进声音训练”。?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喻宜萱说:“任何歌曲的表现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来描述内心的感情活动,许多细致的、生动的表演都有赖于

对文字的了解和对语言的掌握,那深刻巧妙的一刹那,常常产生于字里行间的会心感受。”不能做到咬字准确、吐字清晰、自然、富有感情色彩,就不能很好的表情达意。歌唱者的艺术风格、民族风格、表现形式和不同声乐学派的形成,最重要的是语言的差别。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也说过,“语言的准确性,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不论是中国的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还是各种外语语言,发音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语言思想内容表达的正确性。”? 毋庸置疑,在我国,自古以来学唱的人都很重视歌唱语言的磨炼。那么,国外的歌唱方法,特别是在意大利美声唱法中是否就忽视它呢?当然不是。 美国声乐教育家赛吉尼斯?卡吉在他《论学习歌唱》一书中说:“我的论点的根据是发音与吐字的方法有它们的共同点。首先,歌唱者必须学习把语言与它们发声一块儿做”;“歌唱者如不能用适当的语气变化朗读歌词,也就不会把歌唱好”;“在声乐教学课程中,语言基础课应是声乐学生必修课之一,并且应当认真细致地在第一学年里学,或者学到充分掌握为止”。意大利美声学派最杰出的代表卡鲁索也强调说:“高质量的声音必须有相应的口形和字韵”。鲁伯特?劳伦斯?威尔在《您的嗓音》一书中说:“在整个发声艺术中,正确地理解在说话的水准上歌唱的含意是最最重要的。当一个人能在正常的说话的水准上歌唱时,就自然而不费力的会有丰富的胸腔和头腔共鸣,且能治疗喉音。任何连唱音阶都将变得完全自动化”。卢齐厄?马南在《歌唱艺术手册》一书中,用很大的篇幅论述了咬字问题,最后他说:“总之,美声学派的作曲家和教师一致强调咬字精确对于演唱古典歌曲是很重要的”。意大利学派的杰出声乐教育家弗兰斯科?兰培尔蒂说过,“一个歌唱者身上即使集中了为取得高度艺术成就所必须的天赋资质,但他若没有掌握正确的咬字技巧,他仍然会感到自己无活动能力,而且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