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与平板显示技术(修正版)

液晶与平板显示技术(修正版)
液晶与平板显示技术(修正版)

一、填空题

1.液晶按形成可分为:热致液晶、溶致液晶以及两性晶体。困扰液晶技术的主要因素:拖尾(响应速度)、对比度、

视角。液晶按工作模式可分为:反射式、透射式、投影式。

2.彩色显示的三个特征:对比度、还原度、亮度。

3.按气体与电极是否接触分类,PDP可分为:DC-PDP(电极与气体直接接触的直流型)和AC-PDP(电极用覆盖介质层

与气体相隔离的交流型)。

4.按制备材料,OLED可分为:聚合物(大分子)器件(PLED)和小分子器件(OLED)。

5.LCD投影仪,其电路系统包含:信号处理部分和液晶面板驱动部分。

6.对PDP而言,气体能够稳定放电区域的有:正常辉光放电区(EF)、反常辉光放电区(FG)、弧光放电区(G以后)。

7.LED按PN结制备材料,可分为:同质P-N结LED和异质P-N结LED。

8.投影方式有:前投影显示和背投影显示。

9.根据量子状态的不同,激子可分为: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其比例在小分子材料是1:3。

10.根据半导体理论,LED多采用(III- V)族化合物的四元合金半导体制作以获得较大的发光效率,而半导体由于需

要声子的参与,辐射复合效率降低。

11.溶致液晶和热致液晶能做液晶显示器的是:热致液晶,目前商用化的液晶显示器是:AM-LCD为端子的A-SI TFT-LCD。

12.响应时间是指施加电压到出现图像显示的时间,又称上升时间,从切断电源到图像消失的时间称为下降时间或余辉

时间。

13.分辨力是指人眼能能够分辨电视图像的最小细节的能力,是人眼观察图像清晰度的标志,通常用屏面上能够分辨出

的明暗交替的线条的总数来表示,而对于用矩阵显示的平板显示器常用电极线数目来表示其分辨力。

14.视网膜含有感光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感光细胞包括杆体细胞(能在暗环境下感受外界微弱的光刺激)和

锥体细胞(能在明环境下精细地感受外界光刺激)。

15.色温是指一个光源的颜色与黑体加热到某温度时所发生的光色相同,这个光源的色温便是该温度。

16.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是: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色调是指在物体反射的光线中以哪种波长占优势来决定的,不同波

长引起不同的颜色感觉。色调是颜色最重要的特征。饱和度是指这个颜色的鲜明程度。明度是指刺激物的强度作用于眼睛所发生的效应,它的大小是由物体反射系数来决定的,反射系数越大物体明度越大,反之越小。

17.加法混色三原色:红、绿、蓝。对于光谱中的每一种色光,都可以找到另一种按一定比例与它混合得到一种白色的

色光,这一对色光称为互补色。如(红青、绿紫、蓝黄)。

18.减法混色:(黄、青、品红)。

19.全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复合同步脉冲,复合消影脉冲,在彩色电视中还包括色同步信号。

20.LCD显示器的特点:低压、微功耗,平板结构,被动显示型,显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长寿命,无辐射无污染。

缺点:显示视角较小,响应速度慢。

21.液晶因分子排列有序状态不同分为:近晶相液晶,向列相液晶和胆﹖相液晶,大量应用于显示器的是向列相液晶。

22.液晶显示原理:在电场、热等外场作用下,使液晶分子从特定的初始排列状态变为其它分子排列状态,随着分子排

列的变化,液晶的光学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变换为视觉变化。

23.液晶分子排列的方法:基片表面的处理方法分为三类:直接取向处理法(用具有垂直取向能力或平行取向能力的取

相机对基片表面进行直接处理,在取向剂与液晶分子之间产生范德华力、偶极子之间的引力和氢键等物理化学的相互作用力)、间接取向处理法(将取向剂溶解在液晶中,注入到液晶盒后取向剂从液晶中析出而吸附在基片表面上)、基片表面变形取向处理法(将原来光滑的基片表面变成不光滑的表面,通过不光滑表面与液晶的弹性的相互作用,使液晶分子成一定的排列方向而固定下来。由摩擦法和倾斜蒸镀法)。

24.液晶显示器的三大主要材料是液晶、偏光片、ITO(氧化铟锡)玻璃。

25.光刻工艺:涂胶、前烘、曝光、显影、坚膜、刻蚀、去膜和清洗。

26.取向排列工艺:清洗(高纯水、超声波、高效有机溶剂)、涂膜、预烘、固化、摩擦取向。

27.PDP显示器(AC-PDP(又分对向放电型和表面放电型)和DC-PDP)。

28.PDP显示器的特点:高速响应、可全彩色显示、伏安特性非线性强,具有很陡的阈值特性、具有存储功能、无图像

畸变,不受磁场干扰、应用的环境范围宽、工作于全数字化模式、长寿命。

29.气体发生稳定放电的区域由三个:正常辉光放电区、反常辉光放电区、弧光放电区。

30.表面放电型AC-PDP的两组电极分别制作在前后基板上,并且相互正交,在每一个交叉点后称一个放电单元,维持

放电在前后基板间进行。表面放电型AC-PDP的显示电极(包括透明电极和汇流电极)制作在前基板上,寻址电极制作在后基板上并且与显示电极正交,一对显示电极与一条寻址电极的交叉区域就是一个放电单元,维持放电在两组显示电极间进行。AC-PDP在电极上均有一个介质层(氧化镁)做保护膜。

31.彩色AC-PDP显示原理:利用混合气体放电产生的VUV来激发三基色光致荧光分发光,与荧光灯的发光原理相似。

32.彩色AC-PDP对放电气体的要求是:着火电压低,辐射的真空紫外光谱与荧光粉的激励光谱相匹配,而且强度高、

放电本身产生的可见光对荧光粉发光色纯影响小、放电产生的离子对介质保护膜材料溅射小、化学性能稳定。

33.障壁的制作:丝网印刷法、喷沙发。新方法:光敏浆料法、填平法、模压法。

34.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的基本性能主要包括:发光颜色和色纯度;发光效率和亮度;稳定性和寿命。

35.辐射复合:直接复合和间接复合。直接复合:指电子在导带与价带间直接跃迁引起非平衡载流子的复合过程。也称

带间复合。间接复合:这类材料导带带底与价带顶的k不一样。电子空穴的复合过程必须有第三者声子的参与,为三体过程。

36.对于异质结,由于n区的禁带宽度大于p区,产生的光波波长长于p区的禁带宽带宽度被p区吸收,所以只有p

区发光。

37.外延是指在单晶衬底上生长一层新单晶的技术。新单晶层的取向取决于衬底,并且由衬底向外延伸而成。主要有气

相外延、液相外延、分子束外延、和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淀四种。

二、名词解释

1.LCOS

答:LCOS的基本含义是在硅片上的液晶,通称硅基液晶,是一种液晶反射式投影器件。其结构是在硅单晶圆片上,利用半导体技术制作驱动面板(又称为CMOS-LCD),然后将单晶片用研磨技术磨平,并镀上铝当作反射镜,形成CMOS 基板,然后将CMOS基板与含有透明电极的玻璃基板贴合,在注入液晶,进行封装测试。

2.着火点压

答:由气体放电的伏安特性图,当极间电压增大到B点时,放电电流迅速增大,有很微弱的光辐射,放电由非自持转变为自持放电,B点的电压称为着火点压(击穿电压)Vf。

3.LCD的响应时间

答:根据流体变性理论可将液晶的响应时间τ=η?(??Δ?E2k??q2)?1,式中各量定义为已知,其中:E为外加电场;q为形变频率,指盒厚对响应的影响:q=PI/d,d为盒厚。不同类型的液晶,其响应时间也不相同,且液晶显示器件的响应时间都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出现拖尾现象。

4.TN和STN

答: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TN-LCD,结构:在TN-LCD盒的最外侧是偏光片,上下偏光片之间偏光轴正交90°。在偏光片下是经过表面处理带有定向膜和ITO膜的玻璃基板,上下基板分子排列方向正交90°。在两块间隙5um左右的上下玻璃形成的盒内充满正性向列相液晶,TN液晶盒工作于黑白模式,其不加电时呈现亮态,加电压后呈暗态。STN:将传统的TN液晶器件的液晶分子扭曲叫加大到大于90?,一般在180?~270?的可以改善电光特性的陡度的液晶器件称为超扭曲向列(STN)液晶盒。其具有很明显的特征:(1)大扭曲角(180?~270?);(2)高预倾角;(3)偏光片光轴与分子长轴之间夹角特殊设置。STN液晶盒工作于有色模式、黑白模式以及彩色模式。

5.正性液晶:偶极距平行于分子长轴的P型液晶,??大约在10~20之间。其中?为介电常数,反映了在电场作用下的介质极化的程度。

6.负性液晶:偶极距垂直于分子长轴的N型液晶,??<0,结构特点是侧向含CN、F等基团,介电各向异性大,适于低电压工作。

7.TFT

答: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TFT在液晶的背部设置特殊光管,使被扫描的行电极能够保持住扫描期间的电压,改善了STN会闪烁(水波纹)模糊的现象,得以实现高路数搞对比度显示。

8.潘宁电离

答:在给定的基本气体中加入少量的杂质气体,如果杂质气体的电离电位小于基本气体的亚稳态能级,混合气体的着火点压会小于基本气体的着火点压,这种现象就是潘宁电离。

9.激子:存在一定相互作用而稳定、有一定寿命的“载流子对”。

10.明适应、暗适应

答:明适应:眼睛由暗到亮的适应过程叫明适应,在这过程中演的感受度降低。

暗适应:眼睛由亮到暗的适应过程叫暗适应,它包括两种基本的过程:瞳孔大小变化和视网膜感光化学物质的变化。

11.临界闪烁频率

答:但闪光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闪光,而感到一种固定的或连续的光。但此闪光频率并不恒定,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刺激的强度、刺激的面积、视网膜的不同部位、不同背景光及不同的刺激色光。

12.LUMO和HOMO轨道:已占有电子的能级最高的轨道称为最高已占轨道,用HOMO表示。未占有电子的能级最低的轨道称为最低未占轨道,用LUMO表示。HOMO、LUMO统称为前线轨道,处在前线轨道上的电子称为前线电子。

三、简答题

1.光通量、发光强度、亮度之间的关系

答:光通量(Ф):能够被人的视觉系统所能够感受到的那部分光辐射功率的大小的度量,单位lm(流明)。发光强度:一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光通量称作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I。亮度:指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度,即L=?I/?A。光通量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光源所发出的光辐射能所能引起的人眼光亮感觉的能力。发光强度I描述了光源在某一方向上发光的强弱,它考虑了光源发光的方向性,发光强度与光通量之间的值可以进行一定的相互转换。亮度不仅可以描述一个发光面,还可用来描述光路中的任意截面。

2.简述何谓辉光放电?简述辉光放电中阴极到阳极的七个放电区域?

答:稀薄气体自激导电的现象称为气体辉光放电,PDP正是利用气体辉光放电而发光的。

按辉光放电中的阴极到阳极的七个区域描述:刚离开冷阴极的电子能量很低,不足以引起气体原子激发和电离,所以,阴极近表面为一暗区,即阿斯顿暗区;随着电子在电场中加速,当电子的能量足以使气体原子激发时,就产生辉光,这就是阴极光层;电子能量进一步增加时,就能引起气体原子电离,从而产生大量的离子与低速电子,这一过程并不发可见光,这一区域称为阴极暗区,阴极位降主要发生在这一区域中;低速电子增加速度后,会引起气体原子激发,从而形成负辉区。在阳极方向,还有法拉第暗区、正光柱区、阳极区。

3.FED与CRT和LCD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FED与CRT比较,相同点:具有基本相同的荧光屏结构,高性能、丰富的彩色、高亮度和高对比度、高分辨率、响应速度快,但是体积大,笨重。不同点:CRT利用电磁偏转使电子束扫描整个荧光屏,靠电子轰击荧光粉发光,FED 中电子发射源是一个面矩阵,荧光屏像素与阴极电子发射源像素是一一对应的,体积很小。FED与LCD比较,相同点:都是平板显示器件,厚度薄体积小。不同点:LCD的主要器件是液晶平板,其具有低压、低功耗、厚度薄、易彩色化、无辐射、无污染、长寿命,但是相应时间较慢。FED则是利用电子束流轰击荧光粉发光,具有CRT显示的主要优点,显示质量高于LCD。由此可见,FED集LCD和CRT的优点于一身,具有很大的优势。

4.简述OLED?简述OLED实现色彩化的几种方案?

答: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或有机发光显示器,又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起原理是通过正负载流子注入有机半导体薄膜复合发光。OLED的可视度和亮度均高,电压需求低,反应快、厚度薄、构造简单,成本低等,被视为21世纪最具前途的产品之一。

OLED实现色彩化的几种方案:方式a是分别制备红、绿、蓝(即R、G、B)三原色的发光中心,然后调节三种颜色不同程度的组合,产生真彩色。方式b是首先制备发白光的器件,然后通过滤色膜得到三原色,重新组合三原色从而实现彩色显示。方式c是首先制备发蓝光的器件,然后通过蓝光激发其他层材料分别得到红光和绿光,从而进一步得到彩色显示。方式d是首先制备发白光或近于白光的器件,然后通过微腔共振结构的调谐,得到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然后再获得彩色显示。方式e采用堆叠结构,将采用透明电极的红、绿、蓝发光器件纵向堆叠,从而实现彩色显示。

5.简述AC-PDP为何采用惰性气体作为放电气体的原因?答:这是因为彩色AC-PDP对放电气体的要求是:①着火点压低

②辐射的真空紫外光谱与荧光粉的激励光谱相匹配,而且强度高③放电本身发出的可见光对荧光粉发光色纯影响小④放电产生的离子对介质保护膜材料溅射小⑤化学性能稳定。

6.有哪些新型FED的阴极阵列?他们的特点及优缺点?

答:有表面传导发射式阴极阵列、碳纳米管场致阴极阵列、弹道电子表面发射式阴极阵列、MIM结构的FED、MISM 结构的FED。表面传导发射属于薄膜场致发射,其特点是阴极与引出极在一个平面内。优点:用简单的手段实现了阴极和引出电极之间非常小的缝隙,解决了精密光刻技术的高成本问题。缺点:无法在发射稳定的前提下提高发射率。碳纳米管场致阴极阵列的特点及优缺点: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成为优良的场发射体,在低电场下,可以得到行发射显示所需的电流密度;待解决的问题:发射不均匀性、发射稳定性、和低压驱动问题。弹道电子表面发射的特点及优缺点:具有电子书发散角小、有自聚焦功能、抗污染和能在较低真空下正常工作等优势。但也存在发射率较小的问题。MIM的特点以及优缺点:具有发射均匀性号、抗污染能力强、可以在很低的真空度下工作等优势。但其只能用在小屏幕单色单灰度显示,适用于低档次的应用,发展前景不大。MISM的特点以及优缺点:具有发射均匀性好,但其发射率还比较低。

7.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的优缺点?

答:逐行扫描是指电子束从左到右沿垂直方向从上到下以均匀速度依次地一行紧接行扫过屏幕。隔行扫描是指将一帧图像分成两场,第一场扫描奇数行,第二场扫描偶数行的扫描方式。逐行扫描的优点:图像质量好,扫描电路简单。缺点:要求通带很宽。隔行扫描的优点:解决了通频带与清晰度之间的矛盾,降低成本。缺点:存在提高电视质量的瓶颈。一、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的区别

1 杆体细胞比锥体细胞小一些,它对光的敏感性比较椎体细胞强约500倍,但它不能提供颜色的信息

2 在中央凹2度范围内没有杆体细胞,但离开中央凹以外便开始出现杆体细胞,锥体细胞在中央凹处密度最大,杆体细胞在离开中央凹20度的地方密度最大

3 锥体细胞在和神

经的链接上占有优势,中央凹的椎体细胞是一个细胞链接一根神经纤维,而杆体细胞则是许多个细胞共用一根神经纤维4 在杆体细胞中有“视觉红质”,锥体细胞没有

二、液晶的特点:1 低压,微功耗;2 平板结构3 被动显示型4 显示信息量大5 易于彩色化6 长寿命7 无辐射,无污染

三、为什么向列项液晶可以用来做显示器

向列项液晶具有单轴晶体的光学特性,在电学上又具有明显的介电各向导性,通过外加电场对具有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分子进行控制,改变原有分子状态,从而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能,实现液晶对外界光的调制,达到显示目的。向列液晶这种明显的电学、光学各向异性,加上具粘度较小,使向列液晶成为显示器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液晶

四、液晶分子沿面排列的种类

有7中垂直分子排列,沿面分子排列倾斜分子排列混合分子排列扭曲分子排列沿面螺旋排列焦锥分子排列

五、TN液晶的缺点

1 TN液晶的电光特性不陡,所以工作在点阵显示方式下交叉效应严重,一般只适用于静态驱动或回路一下的动态驱动的段形显示中

2 电光响应速度慢

3 光透过和关闭都不彻底

六、TN液晶盒与STN液晶盒差别

1 在TN液晶盒中扭曲角为90度,在STN液晶盒中扭曲角为270度或附近值

2 在TN液晶盒中上下偏光轴互相成90度,在STN液晶盒中,上下偏光轴与上下基片分子长轴都不互相平行,而是成一个角度,一般为30度

3 TN液晶盒是利用液晶分子旋光特性工作的,而STN液晶盒是利用液晶的双折射特性工作

4 TN液晶盒工作于黑白模式,STN液晶盒一般工作于光程差为0.8um情况下,干涉色为黄色

七、偏光片的工作原理

它的特殊性质是只允许某一方向振动的光波通过,这个方向称为透射轴,而其他方向振动的光将被全部或部分地阻挡,这样自然光通过偏振片以后就成了偏振光。因此,偏振片可以起检测偏振光的作用。(制模—侵液—拉伸—胶合保护膜—粘附外保护膜)

八、光刻工艺

为了形成显示矩阵或显示字符图案,都要对透明导电层进行光刻,过程(涂胶—前烘—曝光—显影—坚膜—刻蚀—去膜和清洗)

九、液晶显示器的连接类型1 导电橡胶连接2 金属插脚连接3 热压胶片软连接4 各向异性导电胶连接方式5 直接集成化连接

十、背光照明系统1 发光二极管背光照明系统2 电致发光背光照明系统3 冷阴极荧光灯背光照明系统

十一、改善LCD的视角特性,解决的方法有:

1 液晶盒外光学补偿法

2 低扭曲角和低(上三角)nd 设计LCD

3 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

十二、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

1 多畴TN

2 非晶TN模式

3 轴对称排列微单元模式

4 光学补偿弯曲排列模式

5 平面控制模式

6 垂直取向模式

十三、影响气体放电着火电压的因素

1 pd值的作用

2 气体种类和成分的影响

3 阴极材料和表面状况的影响

4 电场分布的影响

5 辅助电离源的影响

十五、为什么用MgO做介质的保护膜

介质保护膜的作用是延长显示器的寿命,增加工作电压的稳定性,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器件的着火电压,减小放电的时间延迟。MgO薄膜不仅具有很强的抗溅射能力,而且有很高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有利于提高AC—PDP的寿命和降低工作电压

十六、障壁的作用

1 保证两块基板间的放电间隙,确保一定的放电空间

2 防止相邻单元间的光电串扰(对障壁的要求:高度一致,形状均匀)

十七、AC—PDP的驱动方法

《寻址与显示分离的子场驱动法(ADS)1 写寻址驱动法2 擦除寻址驱动法》

寻址并显示的驱动方法(AWD)

表面交替发光驱动法(ALIS)优点:1 可实现高清晰度和亮度的显示2 经济性好3 寿命长4 电磁辐射减少

十八、ALIS驱动方法的原理

显示屏的所有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等间距排列,相邻两个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的间距作为一个显示行,同一根扫描电极同时于两个显示行,相邻两个显示行不能同时被控制,必须分为奇数行和偶数行分别在两场显示,奇数行和偶数行交替显示,构成一帧图像,显示屏上的奇数行和偶数行在不同时间段上分别进行扫描

十九、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工作原理1 载流子注入2 载流子传输3 载流子的复合和辐射衰减

二十、影响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效率影响的因素1 注入效率和均衡分布2 载流子迁移率3 激子荧光量子效率4 单线态激子形成概率5 能量转移

二一、新一代场发射显示器有哪些,优缺点?1 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件《优点》:可以完全避免工艺过程中导电的碳纳米材料造成阴栅极之间绝缘电阻降低甚至出现短路问题,可以减小阴栅间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阴栅极控制电压《缺点》:发射不均匀性问题,发射稳定性问题和低压驱动问题2 弹道电子表面发射显示《优点》:电子束发散角小,有自聚焦功能,抗污染和能在较低真空下正常工作《缺点》:发射率较小3 表面传导发射显示《优点》:驱动电压低《缺点》:发射率低4 MIM结构的FED《优点》:发射均匀性好,抗污染能力强,可以在很低的真空下工作《缺点》:发射率低5 金属—绝缘层—半导体—金属(MISM)FED

LCD显示屏的器件选择和驱动电路设计

LCD显示屏的器件选择和驱动电路设计 如何实现LCD平板显示屏驱动电路的高性能设计是当前手持设备设计工程师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分析了LCD显示面板的分类和性能特点,介绍了LCD显示屏设计中关键器件L DO和白光LED的选择要点,以及电荷泵LED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 STN-LCD彩屏模块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它的上部是一块由偏光片、玻璃、液晶组成的LCD屏,其下面是白光LED和背光板,还包括LCD驱动IC和给LCD驱动IC提供一个稳定电源的低压差稳压器(LDO),二到八颗白光LED以及LED驱动的升压稳压IC。 STN-LCD彩屏模块的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外来电源Vcc经LDO降压稳压后,向LCD驱动IC如S6B33BOA提供工作电压,驱动彩色STN-LCD的液晶显示图形和文字;外部电源Vcc经电荷泵升压稳压,向白光LED如NACW215/NSCW335提供恒压、恒流电源,LED的白光经背光板反射,使LCD液晶的65K色彩充分表现出来,LED的亮度直接影响LCD色彩的靓丽程度。 LCD属于平板显示器的一种,按驱动方式可分为静态驱动(Static)、单纯矩阵驱动(Simple Matrix)以及有源矩阵驱动(Active Matrix)三种。其中,单纯矩阵型又可分为扭转式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超扭转式向列型(Super Twisted Nematic,STN),以及其它无源矩阵驱动液晶显示器。有源矩阵型大致可区分为薄膜式晶体管型(ThinFilmTr ansistor,TFT)及二端子二极管型(Metal/Insulator/Metal,MIM)两种。TN、STN及TFT型液晶显示器因其利用液晶分子扭转原理的不同,在视角、彩色、对比度及动画显示品质上有优劣之分,使其在产品的应用范围分类亦有明显差异。以目前液晶显示技术所应用的范围以及层次而言,有源矩阵驱动技术是以薄膜式晶体管型为主流,多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及动画、影像处理产品;单纯矩阵驱动技术目前则以扭转向列以及STN为主,STN液晶显示器经由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可以分别显示红、绿、蓝三原色,再经由三原色比例的调和,可以显示出全彩模式的真彩色。目前彩色STN-LCD的应用多以手机、PDA、数码相机和视屏游戏机消费产品以及文字处理器为主。 器件选择 1. LDO选择。由于手机、PDA、数码相机和视屏游戏机消费产品都是以电池为电源,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电源电压逐渐下降,LCD驱动IC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电压,因此设计电路时通常由一个LDO提供一个稳定的 2.8V或 3.0V电压。LCM将安装在手机的上方,与手机的射频靠得很近,为了防止干扰,必须选用低噪音的LDO,如LP2985、AAT3215。 2. 白光LED。按背光源的设计要求,需要前降电压(VF)和前降电流(IF)小、亮度高(500-1800mcd)的白光LED。以手机LCM为例,目前都使用3-4颗白光LED,随着LED 的亮度增加和手机厂商要求降低成本和功耗,预计到2004年中LCM都会选用2颗高亮度白光LED(1200-2000mcd),PDA和智能手机由于LCD屏较大会按需要使用4-8颗白光LED。NAC

液晶屏驱动板原理维修代换方法

液晶屏驱动板的原理与维修代换方法 1、液晶屏驱动板的原理介绍 液晶屏驱动板常被称为A/D<模拟/数字)板,这从某种意义上反应出驱动板实现的主要功能所在。液晶屏要显示图像需要数字化过的视频信号,液晶屏驱动板正是完成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或者从一种数字信号到另外一种数字信号)转换的功能模块,并同时在图像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去驱动液晶屏显示图像。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板如图1、图2所示。 图1 品牌液晶显示器采用的驱动板 图2部分液晶显示器采用的是通用驱动板 如图3所示,液晶屏驱动板上通常包含主控芯片、MCU微控制器、ROM存储器、电源模块、电源接口、VGA视频信号输入接口、OSD按键板接口、高压板接口、LVDS/TTL驱屏信号接口等部分。 液晶屏驱动板的原理框图如图4所示,从计算机主机显示卡送来的视频信

号,通过驱动板上的VGA视频信号输入接口送入驱动板的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根据MCU微控制器中有关液晶屏的资料控制液晶屏呈现图像。同时,MCU微控制器实现对整机的电源控制、功能操作等。因此,液晶屏驱动板又被称为液晶显示器的主板。 图3 驱动板上的芯片和接口 液晶屏驱动板损坏,可能造成无法开机、开机黑屏、白屏、花屏、纹波干扰、按键失效等故障现象,在液晶显示器故障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液晶屏驱动板广泛采用了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和贴片器件,电路元器件布局

紧凑,给查找具体元器件或跑线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非工厂条件下,它的可修性较小,若驱动板因为供电部分、VGA视频输入接口电路部分损坏等造成的故障,只要有电路知识我们可以轻松解决,对于那些因为MCU微控制器内部的数据损坏造成无法正常工作的驱动板,在拥有数据文件<驱动程序)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用液晶显示器编程器对MCU微控制器进行数据烧写,以修复固件损坏引起的故障。早期的驱动板,需要把MCU微控制器拆卸下来进行操作,有一定的难度。目前的驱动板已经普遍开始采用支持ISP<在线编程)的MCU微控制器,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ISP工具在线对MCU微控制器内部的数据进行烧写。比如我们使用的EP1112最新液晶显示器编程器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工作。 图4 驱动板原理框图 在液晶显示器的维修工作中,当驱动板出现故障时,若液晶显示器原本就使用的是通用驱动板,就可以直接找到相应主板代换处理,当然,仍需要在其MCU中写入与液晶屏对应的驱动程序;若驱动板是品牌机主板,我们一般采用市场上常见的“通用驱动板”进行代换方法进行维修; “通用驱动板”也称“万能驱动板”。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通用驱动板”有乐华、鼎科、凯旋、悦康等品牌,如图5所示,尽管这种“通用驱动板”所用元器件与“原装驱动板”不一致,但只要用液晶显示器编程器向“通用驱动板”写入液晶屏对应的驱动程序<购买编程器时会随机送液晶屏驱动程序光盘),再通过简单地改接线路,即可驱动不同的液晶屏,通用性很强,而且维修成本也不高,用户容易接受。

平板显示技术现状与未来

平板显示技术现状与未来 ●引言:随着TFT-LCD、PDP、OLED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在各大企业中普及的不断 加快,成本控制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价格成为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FPD产业刚刚起步,在技术、人才、产业链建设等方面处于劣势,所以在成本竞争中面临巨大挑战。 ●关键词:TFT-LCD、PDP、OLED,平板显示技术。 ●正文: LCD、PDP、OLED是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三大主流FPD技术。LCD是一种被动发光器件,具有低功耗、高分辨率、薄型化、长寿命、尺寸变化灵活等优点。LCD技术相当成熟,是目前和将来相当长时间的最主要的平板显示器件,但LCD存在视角窄、响应慢、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从长远看,不是一种最理想的大尺寸FPD器件。PDP是一种主动发光器件,具有视角宽、响应快、高对比度、工艺比较简单、易于实现大尺寸显示等优点,是将来大尺寸显示的主流产品,但PDP存在发光效率低、驱动电压高、功耗大、分辨率低等缺点,不适宜用于制造40英寸以下的FPD器件。 OLED也是一种主动发光显示器件,具有低功耗、高亮度、高对比度、高分辨率、宽视角、快响应、宽温度范围、可以实现柔软显示及工艺简单等优点,从长远来看,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显示器件,目前OLED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材料的发光效率、寿命、色纯度还不高,器件制造工艺技术,特别是LTPSTFT驱动技术、喷墨打印技术、彩色化技术还在进一步开发中,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1.平板显示技术的现状 TFT-LCD、PDP、OLED这三种技术都会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充分发挥和发展。在传统应用领域TFT-LCD和PDP将不断蚕食CRT市场,并不断扩展新的应用领域,OLED 会争取TFT-LCD小尺寸部分市场。新的通信技术、移动技术、数字高清技术的发展是推动TFT-LCD、PDP、OLED 技术和新的应用领域扩展的重要力量,并这三种技术都会在相关领域得到发展和寻找到新的应用。 LCD是当前平板显示器(FPD)的主流产品,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产品规格几乎覆盖了所有电子显示产品所需的尺寸。随着电子产品智能化的发展,LCD的应用领域不断开拓,产品需求量逐年攀升。LCD除了作为传统的平面显示终端外,Lcos投影显示、3D立体显示、反射节能模式以及夜视产品等都将可能把LCD带入新的应用领域。产品应用技术和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开发是LCD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OLED被称为当代梦幻般的显示技术,具有所希望的优良显示性能,是下一代平板显示器的主流产品的有力竞争者。目前因受产品寿命、发光效率以及面板尺寸等因素限制,刚刚开始用于MP3和手机等便携式产品及车载产品。产品寿命和发光效率主要取决于OLED材料,这两项指标正在逐年提升,OLED显示的均匀性受各层电极表面平坦度影响明显,大尺寸OLED面板的研发一直存在困难。尽管如此,仍然不断有新的大尺寸OLED面板研究的报道。有机构已经将40英寸的OLED电视提上日程,一旦研究成功,将标志着大尺寸OLED面板技术及应用方面都将取得重大突破。 PDP早在1964年就由美国伊利诺大学Bitzer和Stottow两位教授研发成功,但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商品化,产品主要应用于商业电视,家庭影院以及家庭豪华电视等。自2000年后,PDP-TV成长迅速,逐年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降价幅度巨大。 在32英寸-63英寸大尺寸电视上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受像素分辨率的影响,PDP主要优势在大尺寸显示器上。

TFT LCD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

TFT LCD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 我们针对feed through电压,以及二阶驱动的原理来做介绍.简单来说Feed through电压主要是由于面板上的寄生电容而产生的,而所谓三阶驱动的原理就是为了解决此一问题而发展出来的解决方式,不过我们这次只介绍二阶驱动,至于三阶驱动甚至是四阶驱动则留到下一次再介绍.在介绍feed through电压之前,我们先解释驱动系统中gate driver所送出波形的timing图. SVGA分辨率的二阶驱动波形 我们常见的1024*768分辨率的屏幕,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SVGA分辨率的屏幕.它的组成顾名思义就是以1024*768=786432个pixel来组成一个画面的数据.以液晶显示器来说,共需要1024*768*3个点(乘3是因为一个pixel需要蓝色,绿色,红色三个点来组成.)来显示一个画面.通常在面板的规划,把一个平面分成X-Y轴来说,在X轴上会有1024*3=3072列.这3072列就由8颗384输出channel的source driver 来负责推动.而在Y轴上,会有768行.这768行,就由3颗256输出channel的gate driver来负责驱动.图1就是SVGA分辨率的gate driver输出波形的timing图.图中gate 1 ~ 768分别代表着768个gate

driver的输出.以SVGA的分辨率,60Hz的画面更新频率来计算,一个frame的周期约为16.67 ms.对gate 1来说,它的启动时间周期一样为16.67ms.而在这16.67 ms之间,分别需要让gate 1 ~ 768共768条输出线,依序打开再关闭.所以分配到每条线打开的时间仅有16.67ms/768=21.7us而已.所以每一条gate d river打开的时间相对于整个frame是很短的,而在这短短的打开时间之内,source driver再将相对应的显示电极充电到所需的电压. 而所谓的二阶驱动就是指gate driver的输出电压仅有两种数值,一为打开电压,一为关闭电压.而对于common电压不变的驱动方式,不管何时何地,电压都是固定不动的.但是对于common电压变动的驱动方式,在每一个frame开始的第一条gate 1打开之前,就必须把电压改变一次.为什么要将这些输出电压的t iming介绍过一次呢?因为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feed through电压,它的成因主要是因为面板上其它电压的变化,经由寄生电容或是储存电容,影响到显示电极电压的正确性.在LCD面板上主要的电压变化来源有3个,分别是gate driver电压变化,source driver电压变化,以及common电压变化.而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gate driver电压变化(经由Cgd或是Cs),以及common电压变化(经由Clc或是Cs+Clc). Cs on common架构且common电压固定不动的feed through电压 我们刚才提到,造成有feed through电压的主因有两个.而在common电压固定不动的架构下,造成f eed through电压的主因就只有gate driver的电压变化了.在图2中,就是显示电极电压因为feed thro ugh电压影响,而造成电压变化的波形图.在图中,请注意到gate driver打开的时间,相对于每个frame 的时间比例是不正确的.在此我们是为了能仔细解释每个frame的动作,所以将gate driver打开的时间画的比较大.请记住,正确的gate driver打开时间是如同图1所示,需要在一个frame的时间内,依序将7

液晶屏驱动方法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0802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 外形尺寸:PCB外形:40*30.5毫米液晶屏金属黑框:38*23.5毫米 0802采用标准的16脚接口,其中: 第1脚:VSS为地电源 第2脚:VDD接5V正电源 第3脚:V0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第4脚: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第5脚: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当RS和RW共同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指令或者显示地址,当RS为低电平RW为高电平时可以读忙信号,当RS为高电平RW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数据。 第6脚:E端为使能端,当E端由高电平跳变成低电平时,液晶模块执行命令。 第7~14脚:D0~D7为8位双向数据线。 第15~16脚:空脚(背光)

0802液晶模块内部的字符发生存储器(CGROM)已经存储了160个不同的点阵字符图形,如表1所示,这些字符有: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常用的符号、和日文假名等,每一个字符都有一个固定的代码,比如大写的英文字母“A”的代码是01000001B(41H),显示时模块把地址41H中的点阵字符图形显示出来,我们就能看到字母“A” 1602液晶模块内部的控制器共有11条控制指令,如表2所示, 它的读写操作、屏幕和光标的操作都是通过指令编程来实现的。(说明:1为高电平、0为低电平)指令1:清显示,指令码01H,光标复位到地址00H位置 指令2:光标复位,光标返回到地址00H 指令3:光标和显示模式设置 I/D:光标移动方向,高电平右移,低电平左移S:屏幕上所有文字是否左移或者右移。高电平表示有效,低电平则无效 指令4:显示开关控制。D:控制整体显示的开与关,高电平表示开显示,低电平表示关显示 C:控制光标的开与关,高电平表示有光标,低电平表示无光标B:控制光标是否闪烁,高电平闪烁,低电平不闪烁 指令5:光标或显示移位S/C:高电平时移动显示的文字,低电平时移动光标 指令6:功能设置命令DL:高电平时为4位总线,低电平时为8位总线 N:低电平时为单行显示,高电平时双行显示 F:低电平时显示5x7的点阵字符,高电平时显示5x10的点阵字符(有些模块是DL:高电平时为8位总线,低电平时为4位总线) 指令7:字符发生器RAM地址设置 指令8:DDRAM地址设置 指令9:读忙信号和光标地址BF:为忙标志位,高电平表示忙,此时模块不能接收命令或者数据,如果为低电平表示不忙。 指令10:写数据 指令11:读数据 0802液晶显示模块可以和单片机AT89C51直接接口,电路如图1所示。 液晶显示模块是一个慢显示器件,所以在执行每条指令之前一定要确认模块的忙标志为低电平,表示不忙,否则此指令失效。要显示字符时要先输入显示字符地址,也就是告诉模块在哪里显示字符,表3是0802的内部显示地址. 比如第二行第一个字符的地址是40H,那么是否直接写入40H就可以将光标定位在第二行第一个字符的位置呢?这样不行,因为写入显示地址时要求最高位D7恒定为高电平1所以实际写入的数据应该是01000000B(40H)+10000000B(80H)=11000000B(C0H) 以下是在液晶模块的第二行第一个字符的位置显示字母“A”的程序: ORG 0000H RS EQU P3.7;确定具体硬件的连接方式 RW EQU P3.6 ;确定具体硬件的连接方式 E EQU P3.5 ;确定具体硬件的连接方式 MOV P1,#00000001B;清屏并光标复位 ACALL ENABLE;调用写入命令子程序 MOV P1,#00111000B ;设置显示模式:8位2行5x7点阵 ACALL ENABLE ;调用写入命令子程序 MOV P1,#00001111B;显示器开、光标开、光标允许闪烁 ACALL ENABLE ;调用写入命令子程序 MOV P1,#00000110B;文字不动,光标自动右移 ACALL ENABLE ;调用写入命令子程序 MOV P1,#0C0H;写入显示起始地址(第二行第一个位置) ACALL ENABLE ;调用写入命令子程序 MOV P1,#01000001B ;字母A的代码

led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

led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 LED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 艾布纳科技有限公司 前两次跟大家介绍有关液晶显示器操作的基本原理, 那是针对液晶本身的特性,与 TFT LCD 本身结构上的操作原理来做介绍. 这次我们针对 TFT LCD 的整体系统面来做介绍, 也就是对其驱动原理来做介绍, 而其驱动原理仍然因为一些架构上差异的关系, 而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来介绍由于 Cs(storage capacitor)储存 电容架构不同, 所形成不同驱动系统架构的原理. Cs(storage capacitor)储存电容的架构 一般最常见的储存电容架构有两种, 分别是Cs on gate与Cs on common这两种. 这两种顾名思义就可以知道, 它的主要差别就在于储存电容是利用gate走线或是common走线来完成的. 在上一篇文章中, 我曾提到, 储存电容主要是为了让充好电的电压,能保持到下一次更新画面的时候之用. 所以我们就必须像在 CMOS 的制程之中, 利用不同层的走线, 来形成平行板电容. 而在TFT LCD的制程之中, 则是利用显示电极与gate走线或是common走线,所形成的平行板电容,来制作出储存电容Cs.

图1就是这两种储存电容架构, 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知道, Cs on gate由于不必像Cs on common一样, 需要增加一条额外的common走线, 所以它的开口率(Aperture ratio)会比较大. 而开口率的大小, 是影响面板的亮度与设计的重要因素. 所以现今面板的设计大多使用Cs on gate的方式. 但是由于Cs on gate的方式, 它的储存电容是由下一条的gate走线与显示电极之间形成的.(请见图2的Cs on gate与Cs on common的等效电路) 而gate走线, 顾名思义就是接到每一个TFT 的gate端的走线, 主要就是作为gate driver送出信号, 来打开TFT, 好让TFT对显示电极作充放电的动作. 所以当下一条gate走线, 送出电压要打开下一个TFT时 , 便会影响到储存电容上储存电压的大小. 不过由于下一条gate走线打开到关闭的时间很短,(以1024*768分辨率, 60Hz更新频率的面板来说. 一条gate走线打开的时间约为20us, 而显示画面更新的时间约为16ms, 所以相对而言, 影响有限.) 所以当下一条gate走线关闭, 回复到原先的电压, 则Cs储存电容的电压, 也会随之恢复到正常. 这也是为什么, 大多数的储存电容设计都是采用Cs on gate的方式的原因.

(完整word版)液晶显示器的技术参数

原理 液晶的物理特性 液晶是这样一种有机化合物, 在常温条件下,呈现出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因而称为“液晶”.在电场、磁场、温度、应力等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其分子容易发生再排列,使液晶的各种光学性质随之发生变化,液晶这种各向异性及其分子排列易受外加电场、磁场的控制.正是利用这一液晶的物理基础,即液晶的“电-光效应”,实现光被电信号调制,从而制成液晶显示器件.在不同电流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做规则旋转90度排列,产生透光度的差别,如此在电源ON/OFF下产生明暗的区别,依此原理控制每个像素,便可构成所需图像. 液晶的物理特性是:当通电时导通,排列变的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让液晶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从技术上简单地说,液晶面板包含了两片相当精致的无钠玻璃素材,称为Substrates,中间夹著一层液晶。当光束通过这层液晶时,液晶本身会排排站立或扭转呈不规则状,因而阻隔或使光束顺利通过。大多数液晶都属于有机复合物,由长棒状的分子构成。在自然状态下,这些棒状分子的长轴大致平行。将液晶倒入一个经精良加工的开槽平面,液晶分子会顺着槽排列,所以假如那些槽非常平行,则各分子也是完全平行的。 彩色LCD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对于笔记本电脑或者桌面型的LCD显示器需要采用的更加复杂的彩色显示器而言,还要具备专门处理彩色显示的色彩过滤层。通常,在彩色LCD 面板中,每一个像素都是由三个液晶单元格构成,其中每一个单元格前面都分别有红色,绿色,或蓝色的过滤器。这样,通过不同单元格的光线就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CRT显示可选择一系列分辨率,而且能按屏幕要求加以调整,但LCD屏只含有固定数量的液晶单元,只能在全屏幕使用一种分辨率显示(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像素)。 TFT显示屏 LCD是液晶显示屏的全称:它包括了TFT,UFB,TFD,STN等类型的液晶显示屏。笔记本液晶屏常用的是TFT。TFT屏幕是薄膜晶体管,英文全称(ThinFilmTransistor),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在其背部设置特殊光管,可以主动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像素进行控制,这也是所谓的主动矩阵TFT的来历,这样可以大的提高反应时间,约为80毫秒,而STN的为200毫秒!也改善了STN闪烁(水波纹)模糊的现象,有效的提高了播放动态画面的能力,和STN相比,TFT有出色的色彩饱和度,还原能力和更高的对比度,太阳下依然看的非常清楚,但是缺点是比较耗电,而且成本也较高。 而LED显示器也属于液晶显示器的一种,LED液晶技术是一种高级的液晶解决方案,它用LED代替了传统的液晶背光模组。因为采用了固态发光器件,LED背光源没有娇气的部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所以LED的使用温度范围广、低电压、耐冲击。而且LED 光源没有任何射线产生,低电磁辐射、无汞可谓是绿色环保光源。 LED与LED背光 目前市面上所谓的LED显示器,其实是“LED背光液晶显示器”;现在流行的液晶显示器,属于“CCFL背光液晶显示器”。所以此二者仍是液晶显示器,只是背光源不一样而

液晶显示技术毕业论文

液晶显示技术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第1章绪论 1.1液晶显示发展趋势 1.2液晶显示部竞争 1.2.1 黑白和彩色STN的发展 1.2.2多晶硅TFT的诞生 1.2.3反射式液晶显示成为开发重点 1.3 液晶显示与各类显示的竞争 1.3.1驱动电压 1.3.2工作电流 1.3.3 功耗 1.3.4 亮度(对比度) 1.3.5 响应速度 1.3.6 灰度级别,色彩级别 1.3.7彩色化能力 1.3.8视角 1.3.9屏幕大小

1.3.10像素密度 1.3.11存储功能 1.3.12环境参数 1.3.13连接性能 1.3.14可靠性 1.3.15寿命 1.4 液晶显示如何应对挑战 1.4.1发挥特长优势 1.4.1.1发展反射式液晶显示 1.4.1.2提高像素密度 1.4.1.3改进工艺、降低成本 1.4.2 克服缺陷、推出新保持综合优势 1.5 小结 第2章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工艺简介 2.1液晶(LC, liquid crystal)的分类 2.1.1.层状液晶(Sematic) 2.1.2.线状液晶(Nematic) 2.1. 3.胆固醇液晶(cholesteric) 2.1.4.碟状液晶(disk)

2.2液晶的光电特性 2.2.1.介电系数ε(dielectric permittivity) 2.2.2.折射系数(refractive index) 2.2. 3.其它特性 2.3偏光板(polarizer) 2.4上下两层玻璃与配向膜(alignment film) 2.5TN(Twisted Nematic) LCD 2.6Normally white及normally black 2.7STN(Super Twisted Nematic)型LCD 2.8TFT 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2.9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 CF) 2.10背光板(back light, BL) 2.11框胶(Sealant)及spacer 2.12开口率(Aperture ratio)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平板显示技术复习资料 (考中版)

一、填空 1、电子显示器:?主动发光型:利用信息来调制各像素的发光亮度和颜色,进行直接显示;?非主动发光型:本身不发光,利用信息调制外光源而使其达到显示的目的。 2、显示器件参量:?亮度L :2/cd m ;?max min L C L =最大亮度对比度最小亮度,灰度 max min 'L L C L L += +外外 (L 外 为环境光照到显示器上产生的亮度),灰度是指图像的黑白亮度层次;?分辨率:指能够分辨出电视图像的最小细节的能力,是人眼观察图像清晰程度的标志;?响应时间:从施加电压到出现图像显示的时间,又称上升时间。余辉时间:从切断电源到图像显示消失的时间,又称下降时间;?显示色:发光型显示器件发光的颜色和非发光型显示器件航向或反射光的颜色;?发光效率:发光型显示器件所发光的光通量与器件所消耗功率之比,单位/ lm w ;?工作电压与消耗电流:驱动显示器 件所施加的电压为工作电压,流过的电流为消耗电流;?存储功能:外加电压除去之后,仍能保持显示状态的功能;?寿命。 3、阴极射线管(CRT )包含三大部件:电子枪、偏转系统、荧光屏,其优点:?价格低;?易调整分辨率;?形状大小变化很大;?优越的性能价格比;?寻址很简单;?可视性好;?发光效率好;?色彩丰富;?寿命长;?好的彩色和灰度能力;⑴可大规模生产。缺点:?体积重量大;?屏面内有光散射;?图像有闪烁和抖动;?直观显示尺寸有限制;?无数字寻址;?图像有畸变;?应用电压很高。 4、明视觉下 锥体 细胞起作用,暗视觉下 杆体 细胞起作用。 5、在明视觉条件下,人眼对0.38~0.78um 可见光谱范围的不同波长的辐射,即各种色光具有不同的感受性,对 等能量 的各色光,人眼觉得 黄绿色 最亮,其次是 蓝、紫 ,最弱的是 红色 。光谱效率函数就是达到同样亮度时,不同波长所需能量的 倒数 ,即()1/V E λλ=。 6、闪光融合频率或临界闪烁频率,简称为 CFF 。 7、光通量 φ:能够被人的视觉系统所感受到的那部分光辐射功率的大小的度量,单位: lm ,发光强度d I d φ =Ω (cd )。 8、照度的距离平方反比定律: 2 I E R = (lx ). 9、表面色:非自发光的物体色;光源色:自发光的物体色。 10、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 色调 、 明度 、 饱和度 。 11、彩色电视呈现的颜色是 空间加色法 。 12、整个画面中分解成成的最小图像单元称为 像素 ,对于黑色图像每个像素点为 黑白程度不同 的小点,对于彩色图像每个像素点由 红绿蓝 三个彩色点组成。 13、图像的顺序传送制:在发送端把被传送图像上各像素的亮度、色度按一定的顺序逐一地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并依次经过一个通道,在接收端再按相同的顺序,将各像素的电信号在电视机屏幕相应位置上转变为不同亮度、色度的光点,只要这种顺序传送的速度足够快,那么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和发光材料的余辉特性,就会感到整幅图像在同时发光。 14、 逐行扫描 是指电子束从左到右沿垂直方向从上到下均匀速度依次地一行紧接一行扫过屏幕。称水平方向的扫描为行扫描,称垂直方向的扫描为帧扫描。 隔行扫描 是指将一帧图像分成两场,第一场扫描奇数行,第二场扫描偶数行的扫描方式。 15、在电视中,同步是指使收、发两端扫描同频、同相和波形相似,满足比条件的扫描称 同步扫描 。 16、整的全电视信号是指具有 图像信号 、 复合同步脉冲 、 复合消隐脉冲 的电信号。 17、我国电视体制:行扫描线为625行,但显示在画面上的行数为575行。 18、电视图像信号特点: 脉冲性 、 周期性 。 19、我国电视体制参数:每帧行数655行,帧频25Hz ,场频50Hz 。(全电视信号带宽6MHZ ,图像信号采用调幅方式,声音信号采用调频方式) 20、现代彩色电视系统中三个需传送的信号是 一个亮度信号 和 两个色差信号 。 21、大面积着色原理:由于人眼对彩色的分辨力比对黑白细节的分辨力低很多,这样可以只传送景物中大面积的彩色部分,而彩色细节则用黑白图像代替,这一处理彩色的方式称为大面积着色原理。 22、彩色电视的制式:目前世界都采用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分为NTSC 制式、PAL 制式和SECAM 制式。 23、CRT 必须包含三大部件:?发射电子并将它们会聚成细束的 电子枪 ;?使电子束在荧光屏上扫描的 偏转系统 ;?根据电子束通车强弱而发出不同亮度光的 荧光屏 。 24、黑底技术:为了保证色纯,不同颜色分点或粉条间留有间隙,即荧光屏中约有25%~30%的面积是不发光的,于该处涂以黑色吸光物质可以提高对比度40%。 25、液晶显示的特点:?低压、微功耗;?平板结构;?被动显示型;?显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长寿命;?无辐射、无污染。液晶显示的缺点:?显示视角小;?响应速度慢。 26、液晶:液晶是一种有序流体,一方面具有像液体一样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像晶体一条的各向异性,处于中间状态下的物质仍保留着晶体的某种有序排列,只有这样才会在宏观上表现出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27、液晶显示:用于显示的都是工作于室温的热致液晶。 28、热致液晶由于分子排列有序状态不同,分为?近晶(层状)液晶(S 型):分子质心位置在层内无序,可自由平衡,具有流动性,粘度很大,光学上具有正性双折射性;?向列(丝状)液晶(N 型):分子质心没有长程有序性,有类似于普通液体的流动性,分子不能排列成层;?胆甾相(螺旋状)液晶(CH 型):分子呈扁平状,排列成层,层内分子相互平行,分子长轴平行于层平面,不同层的分子长轴方向稍有变化,沿层的法线方向排成螺旋状结构。 29、液晶的各向异性:?介电各向异性ε? ;?电阻率ρ和电导率δ ;?光学折射 率各向异性;?弹性系数k ;?粘滞系数η。 30、正性液晶( p N ) :偶极矩平行于分子长轴的一类液晶;负性液晶(n N ):偶极矩垂直于分子长轴的一类液晶。 31、液晶具有部分晶体特性,对入身光会表现出晶体特有的各向异性,在从多液晶显示器件中绝大多数使用 偏振光 工作。 32 33、液晶呈单轴的光学各向异性,有光学特性:?能使入射光的前进方向向液晶分子长

液晶与平板显示技术(修正版)

一、填空题 1.液晶按形成可分为:热致液晶、溶致液晶以及两性晶体。困扰液晶技术的主要因素:拖尾(响应速度)、对比度、 视角。液晶按工作模式可分为:反射式、透射式、投影式。 2.彩色显示的三个特征:对比度、还原度、亮度。 3.按气体与电极是否接触分类,PDP可分为:DC-PDP(电极与气体直接接触的直流型)和AC-PDP(电极用覆盖介质层 与气体相隔离的交流型)。 4.按制备材料,OLED可分为:聚合物(大分子)器件(PLED)和小分子器件(OLED)。 5.LCD投影仪,其电路系统包含:信号处理部分和液晶面板驱动部分。 6.对PDP而言,气体能够稳定放电区域的有:正常辉光放电区(EF)、反常辉光放电区(FG)、弧光放电区(G以后)。 7.LED按PN结制备材料,可分为:同质P-N结LED和异质P-N结LED。 8.投影方式有:前投影显示和背投影显示。 9.根据量子状态的不同,激子可分为: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其比例在小分子材料是1:3。 10.根据半导体理论,LED多采用(III- V)族化合物的四元合金半导体制作以获得较大的发光效率,而半导体由于需 要声子的参与,辐射复合效率降低。 11.溶致液晶和热致液晶能做液晶显示器的是:热致液晶,目前商用化的液晶显示器是:AM-LCD为端子的A-SI TFT-LCD。 12.响应时间是指施加电压到出现图像显示的时间,又称上升时间,从切断电源到图像消失的时间称为下降时间或余辉 时间。 13.分辨力是指人眼能能够分辨电视图像的最小细节的能力,是人眼观察图像清晰度的标志,通常用屏面上能够分辨出 的明暗交替的线条的总数来表示,而对于用矩阵显示的平板显示器常用电极线数目来表示其分辨力。 14.视网膜含有感光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感光细胞包括杆体细胞(能在暗环境下感受外界微弱的光刺激)和 锥体细胞(能在明环境下精细地感受外界光刺激)。 15.色温是指一个光源的颜色与黑体加热到某温度时所发生的光色相同,这个光源的色温便是该温度。 16.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是: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色调是指在物体反射的光线中以哪种波长占优势来决定的,不同波 长引起不同的颜色感觉。色调是颜色最重要的特征。饱和度是指这个颜色的鲜明程度。明度是指刺激物的强度作用于眼睛所发生的效应,它的大小是由物体反射系数来决定的,反射系数越大物体明度越大,反之越小。 17.加法混色三原色:红、绿、蓝。对于光谱中的每一种色光,都可以找到另一种按一定比例与它混合得到一种白色的 色光,这一对色光称为互补色。如(红青、绿紫、蓝黄)。 18.减法混色:(黄、青、品红)。 19.全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复合同步脉冲,复合消影脉冲,在彩色电视中还包括色同步信号。 20.LCD显示器的特点:低压、微功耗,平板结构,被动显示型,显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长寿命,无辐射无污染。 缺点:显示视角较小,响应速度慢。 21.液晶因分子排列有序状态不同分为:近晶相液晶,向列相液晶和胆﹖相液晶,大量应用于显示器的是向列相液晶。 22.液晶显示原理:在电场、热等外场作用下,使液晶分子从特定的初始排列状态变为其它分子排列状态,随着分子排 列的变化,液晶的光学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变换为视觉变化。 23.液晶分子排列的方法:基片表面的处理方法分为三类:直接取向处理法(用具有垂直取向能力或平行取向能力的取 相机对基片表面进行直接处理,在取向剂与液晶分子之间产生范德华力、偶极子之间的引力和氢键等物理化学的相互作用力)、间接取向处理法(将取向剂溶解在液晶中,注入到液晶盒后取向剂从液晶中析出而吸附在基片表面上)、基片表面变形取向处理法(将原来光滑的基片表面变成不光滑的表面,通过不光滑表面与液晶的弹性的相互作用,使液晶分子成一定的排列方向而固定下来。由摩擦法和倾斜蒸镀法)。 24.液晶显示器的三大主要材料是液晶、偏光片、ITO(氧化铟锡)玻璃。 25.光刻工艺:涂胶、前烘、曝光、显影、坚膜、刻蚀、去膜和清洗。 26.取向排列工艺:清洗(高纯水、超声波、高效有机溶剂)、涂膜、预烘、固化、摩擦取向。 27.PDP显示器(AC-PDP(又分对向放电型和表面放电型)和DC-PDP)。 28.PDP显示器的特点:高速响应、可全彩色显示、伏安特性非线性强,具有很陡的阈值特性、具有存储功能、无图像 畸变,不受磁场干扰、应用的环境范围宽、工作于全数字化模式、长寿命。 29.气体发生稳定放电的区域由三个:正常辉光放电区、反常辉光放电区、弧光放电区。 30.表面放电型AC-PDP的两组电极分别制作在前后基板上,并且相互正交,在每一个交叉点后称一个放电单元,维持 放电在前后基板间进行。表面放电型AC-PDP的显示电极(包括透明电极和汇流电极)制作在前基板上,寻址电极制作在后基板上并且与显示电极正交,一对显示电极与一条寻址电极的交叉区域就是一个放电单元,维持放电在两组显示电极间进行。AC-PDP在电极上均有一个介质层(氧化镁)做保护膜。

液晶显示的原理及技术(20)

内蒙古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液晶显示的原理及技术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二〇一二年三月

摘要 由于液晶显示技术相对于其他显示技术,具有低压微功耗、平板型结构、无眩光、不刺激眼睛、无电磁辐射和X射线辐射等优点,所以液晶显示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由液晶的产生发展到液晶显示应用原理及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以及液晶显示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液晶;显示技术;发展;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other display technologies, has low power consumption, a flat plate type structure, no glare, no irritation to the eyes, no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X ray radiation and other advantages, so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e already entered into every aspect of our live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by the liquid crystal into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lication princip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Liquid crystal; Displa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液晶驱动与显示技术

工程实践报告 摘要 我们通过资料的查阅,初步了解了液晶显示技术的历史和发展前景,同时对TN型液晶材料和12864型液晶做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做出了实物模型,通过这次工程实践对液晶材料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关键词:液晶显示技术,TN型液晶材料,12864液晶材料,实物模型 前言: 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发现了一种白浊有粘性的液体,后来,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这种白浊物质具有多种弯曲性质,认为这种物质是流动性结晶的一种,由此而取名为Liquid Crystal即液晶。液晶是白色混浊的粘性液体,显示棒状的分子形状。 一、液晶的特性 1、常见液晶相 向列相(Nematic)、胆甾相(Cholesteric)和近晶相(Smectic) (1)向列相液晶 它的分子成棒状,局部地区的分子趋向于沿同一方向排列。分子短程相互作用比较弱,其排列和运动比较自由,分子这种排列状态使其粘度小、流动性强。向列相液晶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单轴晶体的光学性质,对外界作用非常敏感,是液晶显示器件的主要材料。 (2)胆甾相液晶 它的分子呈扁平层状排列,分子长轴平行层平面,层内各分子长轴互相平行(对应方向)相邻两层内的分子长轴方向有微小扭转角,各层分子指向矢沿着层的法线方向连续均匀旋转,使液晶整体结构形成螺旋结构,螺旋扭转360°的两个层面的距离叫做螺距,用L表示,通常L为100nm的数量级。这种特殊的螺旋状结构使得该种晶体具有明显的旋光性、圆偏振光二向色性以及选择性光散射等特殊光学性质。因此,常将胆甾相液晶作为控制液晶分子排列的添加剂或直接作为变色液晶膜。 (3)近晶相液晶 近晶相液晶分子也成棒状,分子排列成层,每层分子长轴方向是一致的,但分子长轴与层面都呈一定的角度。层的厚度约等于分子的长度,各层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动。由 - 1 -

LED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

LED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 艾布纳科技有限公司 前两次跟大家介绍有关液晶显示器操作的基本原理, 那是针对液晶本身的特性,与TFT LCD 本身结构上的操作原理来做介绍. 这次我们针对TFT LCD 的整体系统面来做介绍, 也就是对其驱动原理来做介绍, 而其驱动原理仍然因为一些架构上差异的关系, 而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来介绍由于Cs(storage capacitor)储存电容架构不同, 所形成不同驱动系统架构的原理. Cs(storage capacitor)储存电容的架构 一般最常见的储存电容架构有两种, 分别是Cs on gate与Cs on common这两种. 这两种顾名思义就可以知道, 它的主要差别就在于储存电容是利用gate走线或是common走线来完成的. 在上一篇文章中, 我曾提到, 储存电容主要是为了让充好电的电压,能保持到下一次更新画面的时候之用. 所以我们就必须像在CMOS的制程之 中, 利用不同层的走线, 来形成平行板电容. 而在TFT LCD的制程之中, 则是利用显示电极与gate走线或是common走线,所形成的平行板电容,来制作出储存电容Cs.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图1就是这两种储存电容架构, 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知道, Cs on gate由于不必像Cs on common一样, 需要增加一条额外的common走线, 所以它的开口率(Aperture ratio)会比较大. 而开口率的大小, 是影响面板的亮度与设计的重要因 素. 所以现今面板的设计大多使用Cs on gate的方式. 但是由于Cs on gate的方 式, 它的储存电容是由下一条的gate走线与显示电极之间形成的.(请见图2的Cs on gate与Cs on common的等效电路) 而gate走线, 顾名思义就是接到每一个TFT 的gate端的走线, 主要就是作为gate driver送出信号, 来打开TFT, 好让TFT对显 示电极作充放电的动作. 所以当下一条gate走线, 送出电压要打开下一个TFT时, 便会影响到储存电容上储存电压的大小. 不过由于下一条gate走线打开到关闭的时间很短,(以1024*768分辨率, 60Hz更新频率的面板来说. 一条gate走线打开的时间约为20us, 而显示画面更新的时间约为16ms, 所以相对而言, 影响有限.) 所以当下一条gate走线关闭, 回复到原先的电压, 则Cs储存电容的电压, 也会随之恢复到正常. 这也是为什么, 大多数的储存电容设计都是采用Cs on gate的方式的原因.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