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眼中的“自然人”及其培养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与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都是当时启蒙思想大家,但是对于我们后世影响最大且最有争议的是卢梭。在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方面继承与发扬了17世纪以来欧洲盛行的“自然状态”、“自然适应性原则”与“社会契约论”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于属于自己的自然教育体系。卢梭的自然教育体系是为了培养自然人而服务的,通过自然人的培养,卢梭期望改变当下的“文明社会“,建立理想中的社会。下面就对卢梭眼中的自然人进行简要地论述与思考。

一、脱离“文明”社会的自然人

卢梭认为身为造物主所创造的人具有内在的自然,即人的天性及身心发展规律,是人类初始的原本的状态,是一种回到本性的智慧。①故卢梭认为在教育人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的天性与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

但是卢梭在《爱弥儿》开篇就说:“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完全变坏了。”卢梭在天性本善的基础上认为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善良的、平等的,他们自由的成长与发展着,但是只要他们到了人的社会里进行培养,那么这种自然状态就会终结。因此卢梭不主张在人的社会里培养自然人,只因为人的社会里,教育不能遵循人的自然天性区培养人,而使其不能成长为真正的自然人,成为了文明社会里的奴隶。

遵不遵循人的自然天性去培养人的最大区分在于是否给予人充分的自由而不去过分的压制其成长。卢梭对于当时的“文明”社会是不满的,卢梭认为当时的“文明”社会对人充满了压榨与剥削,从人一出生就会受到这种残酷的剥削与压榨,自然不可能培养出自然人。卢梭对于“文明”社会的看法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卢梭认为自从私有制出现后,社会就变坏了。占有大宗物质资料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已有的阶级结构而对教育进行干涉,他们为被统治的人民设计好了人生的规划与社会角色——奴隶。因此他们在教育中只会对人民进行压制与虐杀,剥夺他们的充分自由,违背他们的自然天性。故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的人是不平等的,不自由的,受到严酷的约束与压制,他们的人性自然也变得邪恶。

卢梭认为生活在以私有制为根本的“文明”社会下的人,他们是不自由、不平等的,他们被限制在特定的社会地位与职业中,他们是虚伪的戴着面具的人,他们不是自然人。故他在《爱弥儿》一书中明确提到:“教育应当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因社会的污染而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误。”②因此为保持儿童这种善良的天性,卢梭主张对儿童实施的是一种“消极教育”,主张儿童必须在15岁前到乡村去成长与接受这种消极教育。

在乡村成长与教育的人因为摆脱了束缚,他应该成为这样的人:顺应了自然而使得他的天性是善与率真的,他能理性的思考问题,具有良心而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因生活在自然状态下,他的身体健康,感觉灵敏,能力突出而可以自食其力而不像阔少、王孙公子那样依赖他人而活,他是独立的个体,为自己而生活;他不会被束缚在某一位置或职业中,他可以不依从于任何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卢梭认为在现存的“文明”社会秩序中,所有的地位都是有标记的,每个人都不得不为取得他的地位而受教育。但是如果只按照某种固定的地位和职业的要求去培养一个人,这种教育的目标就很狭隘,这种目标下的教育既不能发展儿童的天性,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一旦遇上不同的情况,也就无所适从,因此卢梭主张接受另一种教育而使得自然人在发展天性的同时可以发展其的适应能力,不被固定于特定地位与职业(这为他日后回到城市,做契约社会中的公民奠定基础。因此,卢梭培养的自然人是自由的、独立的、平等的人,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这些自然人的品质使得他与“文明”社会被束缚且虚伪的公民不同,他因没有遵守“文明”的社会规范而显得野蛮,但他却因自己的真

①沈芳芳.夸美纽斯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133-137.

②沈芳芳.夸美纽斯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133-137.

诚与善良,自己的自由与适应性而变得高贵,他成了处于这个“文明社会”高贵的野蛮人。

二、通过自然教育培养合格的自然人

为了能成为一个高贵的野蛮人,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自然的人。卢梭作为否定经验先赋论者认为光有善良的天性还不行,人所有自然人应有的品质是在后天受教育而来的。“我们出生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后天所需要的东西全部由教育赐予我们的。”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是由三部分构成的: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在三种教育中,只有人的教育是人可以控制的,事物的教育可以部分人为控制,而自然的教育完全不受人的控制。我们想要成为自然人就必须要顺应自然天性与身心的发展,必须使得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达到协调一致以达到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顺从和配合自然的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到:“自由生长的植物,虽然保持着人们强制它倾斜生长的方向,但是它们的液汁并不因此就改变原来的方向。而且,如果这种植物继续发育的话,它又会直立地生长的。”儿童的成长如同植物的生长,其自然的本性不能以外在力量来强迫,因此对于自然人培养的教育就是顺应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教育。卢梭强调:“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因此为了使得经教育培养后的自然人能成为自然人,教育者应遵循人的自然天性与身心发展规律而进行教育,卢梭将这种教育称作自然的教育。

(一)培养率真

卢梭认为自然人与非自然人的重要区别在于性格是否保持率真。非自然人被囚笼所束缚而使得他的性格变得虚伪与伪善,在卢梭看来这是违背本性的。因此作为自然人,他的性格发展必须保持天性的善而不是社会的伪善。作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者他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儿童在15岁之前的教育与生活应在乡村,要远离城市。在卢梭看来城市便是腐朽与罪恶的封建制度与其文化的集中地,儿童若长期处于这种地方,他的天性便会受到腐蚀而变得虚伪与不善,他便不能得到率性的发展。乡村是还没有被透彻的侵蚀,乡村还保持着人的自然状态。儿童在15岁前,他还不能自主的辨别善与不善,他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因此为了保持儿童的天性,保持儿童心灵里的率真,他的15年的生活应在乡村中度过。

2.教育者在教育儿童时应给予充足的自由,要将儿童当作儿童的样子来教育。教育活动应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征,不要把对于成人的规范与学习内容交给儿童,要给予儿童自由与有趣的,能给予儿童充足想象的学习内容。教育不应压制儿童的个性发展,也不要提前将社会的罪恶告诉儿童以免提早对儿童的心灵造成伤害。此外,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是不可像旧教育一样将儿童束缚在课堂中,束缚在教育制度中。卢梭认为自然的教育应是一种田园与家庭式的教育,教师扮演着家长的角色,整个教育过程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没有统一的教学制度。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儿童既可以在室内被教育也可以在室外,在田园中被教育,儿童多接触自然与自然中的事物利于儿童率真的性格培养,利于培养他们清澈的心灵。没有统一与死板的教育制度,儿童可以自由的发展而不受严格的约束。没有压制与约束的教育是可以培养一个自由,率真的自然人,他不会虚伪与伪善,他待人是真诚与友善的(当然,教育者并不是消极无为的,在儿童率真发展中触及原则问题,损害他人利益时,教育者必须用严格的约束改正儿童长歪了的性格与品质)。

(二)培养健康的身体

卢梭认为自然人的身体必须强健,身体上的健康是自然人精神上健康的保障与基础。他说:“身体必须要有精力,才能听从精神的支配。”①又说:“如果你想培养你的学生的智慧,就应当先培养他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②因此卢梭花了不少的笔墨谈及如何培养儿童健康的身体而关于养护身体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卢梭分阶段教学中。卢梭认为儿童的发展是遵循着他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儿童的每一自然阶段都有其特有的特点与任务。在卢梭的年龄阶段的教育中,婴儿期与儿童期的教育偏重于身体教育,而在这两个阶段卢梭又提出一些身体教育方法。

卢梭认为婴儿期的儿童在心理方面是既无感情又无思考能力的,甚至是感觉能力也是非常微弱的;在身体方面,儿童的身体是软弱无能的,柔韧的,适宜锻炼。因此,综合而看处

①卢梭.爱弥儿(上册)[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1.

②卢梭.爱弥儿(上册)[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6.

于婴儿期的儿童,其的思维与感觉能力几乎是没有的,婴儿是无法依靠自我的感觉而向外获取经验知识与接受正规的思维的教育知识,他这时期最大的优点便是身体柔韧而适宜锻炼。因此卢梭认为婴儿期的人最应该接受身体养护的培养,做好身体养护是为培养健康的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卢梭认为教育者在儿童婴儿期的身体养护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养育者因亲自喂养且最好是母乳喂养,不可交与他人甚至是隔代亲人都不可以。

2.在食物方面,婴儿应以素食喂养为主,少吃肉且食物必须清淡,适应婴儿的身体消化系统,遵循自然。

3.成人不能限制婴儿的身体活动而应使其自然发展,婴儿的穿着必须宽松,必须给婴儿四肢以自由活动的可能。他说:“人们把孩子的手足束缚起来,以致不能活动,感到十分的拘束,这样只能阻碍血液与体液的流动,妨碍孩子增长体力与成长,损害她的体质。”①在衣着外表方面,婴儿的衣着不必奢华与靓丽,衣着朴素即可。

4.婴儿必须给予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补偿活动的消耗,是儿童健康的保障。养育着必须使得儿童养成日出而起,日落而眠的习惯,养成能在不舒适的床上睡眠的能力,这样才可以达到随遇而安的能力。

而在儿童期阶段,卢梭认为儿童期的人虽然他的理性思维还是处于睡眠中的,但是他的身体已经发育的良好,他的骨头已经逐渐变得坚硬,身体已经可以经受一些身体活动与训练了。因此儿童必须接受体育教育以培养健康的身体与强健的体魄,必须接受身体的锻炼。

(三)培养理性的品质

卢梭认为儿童的理性即是儿童的自主认知学习与思考判断的能力,而培养儿童的理性教育者应遵循消极教育的原则。何为消极教育?消极教育即是教育活动应跟随人的发展阶段而设计教学活动与任务,此外通过消极教育可以促进人朝着它应有的常模水平方向发展,提高发展的潜力。卢梭认为教育者应该做到:

1.教育者的教学任务应跟随着儿童的年龄阶段,儿童在儿童期已经接受感觉教育,他的感知能力已得到发展,因此在理性发芽的青年期的儿童应该被自由的,被鼓励的多去运用感知能力,教育者不可向他们灌输古典教育与教条教育那种脱离生活与实际的知识,教育者在课堂中也应该给予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直观性教学去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与准确的判断力。同时教育者不可只把他们束缚在课堂中,青年人应多去实践与行动,在实践中凭着感知能力发现问题并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加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因此发现法是不能忽视的。而教师的职责则是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问题与发现问题,因此卢梭是认可活动教学法的。

2.教育者必须注意这样的问题:他教授学生是向学生堆砌知识而是教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与严谨的学习态度?卢梭与布鲁纳一样都强调结构的重要性——教授给学生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与严谨的学习态度,知识不在于多少,而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与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才是教育者真正教授的知识。独立理性思考的能力、准确判断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与严谨的学习态度这些组成了人的科学与独立的学习能力,而这种学习能力则是理性的品质。因此卢梭对爱弥儿实施的是一种形式教育,他并不重视一个人获得多少知识,而是重视儿童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的学习品质而不在于“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的堆砌。“我的目的不是交给他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是教他怎样在需要的时候取得知识,是教他准确地估计知识的价值,是教他爱真理胜于一切。”②

(四)培养劳动的品质

卢梭认为自然人另一个重要的品质是不依赖于他人而活,通过自己的劳动能自食其力,自己养活自己。他说:只有依靠自己才可以过上自由、健康、诚实的生活,保持自己的尊严。他又说:老大是每个社会人不可避免的责任,那些不劳动的人就是寄生虫、强盗。(这里的社会人不是处于封建社会中的人而是处于卢梭构建的如‘理想国’般乌托邦的自然状态下的社会中的人,这个自然状态下的社会是缔结契约而形成的平等与自由的,每个人都有合适自己位置的社会)。同此自然人可以胜任任何职业而不受限制。因此卢梭认为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儿童具备自然人的这些品质,可以习得一技之长而且他还强调。而究竟如何劳动呢?卢梭给爱弥儿选择的是手工劳动。在他看来:“人类所有的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

①朱镜人.外国教育思想简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94.

②卢梭.李平沤,译.爱弥儿(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312.

业是手工劳动;在所有一切有身份的人当中,最不受命运和他人影响的,是手工业者。”①因此,从事手工劳动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社会中人既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而不依赖他人,过上自尊,自由,健康的生活,又因自己在最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中习得一技之长而可以胜任任何一种职业,因此,劳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三、小结

自然人应是身心和谐发展,理性的,智慧的,能自食其力且能胜任任何职业的人,他是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的公民,在这个社会中他与别人一样都是自由的,和谐的,健康的,平等的,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平等却又因人而不同的(依据每个人才能而胜任属于自己的职位)的位置。卢梭认为这样的人才是完美的,契合人性的,这样的社会才是文明的社会。而教育者若想培养出这样的人,他就必须实行自然的教育,他必须依据人的天性于身心发展规律去实现有阶段的教育,塑造人的率真的性格,养成人的健康的身体,培养人的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学习能力,培养人可以胜任工作而又可以自食其力的能力。只有实行自然的教育,这些能力才可能在人的身上形成,人才能成为自然人。

问题:

1.卢梭与夸美纽斯都强调是依据自然规律培养自然人的,我读了相关著作发现,卢梭更多强调人本身的身心发展规律即为自然规律;而夸美纽斯不仅强调人的自身规律,其更为突出大自然的生长规律。那么他们的自然规律本质上有什么差别?以此培养的自然人有何差异?

2.为什么造物主的东西到了人类手中就变坏了?(我目前认为社会的私有制与阶级矛盾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那么导致人变坏的深层原因还有哪些?

①卢梭.爱弥儿(上册)[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262.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的作者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和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宗教、社会、文化、教育的改革上,都曾给与启发和指导。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与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伤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爱弥儿》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爱弥儿》向封建教育的挑战,它鼓吹天性善良,而封建教育矫揉造作,人们才失去本然之善。因此,它呼吁率性发展,“归于自然”,他所阐释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观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反映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此外它不只是竭力揭穿旧教育的失败,而且积极地提出成套的而不是零星片断的建设新教育

的方案。卢梭还以战斗的笔锋来宣扬他的新教育思想,针对当时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及其法国种种腐败的社会状况,卢梭丝毫不畏惧地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与揭露。在书中卢梭致力于探讨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政治和哲学问题;特别是个人如何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保持天性中的善良,对封建社会作了多方面的进攻,其威力是无穷的。许多教育史家说:“《爱弥儿》是继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最有价值的教育瑰宝。”由此可见卢梭的《爱弥儿》的历史地位。 《爱弥儿》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贯穿其中的鲜明线索就是"归于自然"和发展天性.它以夹叙夹议的小说体裁,在前四章以爱弥儿为主人公,揭露当时男子教育的腐朽荒谬,提出自然主义的改革方案;最后一章以苏菲为范例,提出女子教育改革的样板.在书中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 卢梭通过对“爱弥儿”成长过程的描述,阐明了他对儿童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方法。他认为教育应该以自然主义为基础,尤其应注意儿童教育,并提倡促进儿童的能力和器官的发育,使儿童的能力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挺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 有的时候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时,我们不用把孩子关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应该教育他多参加户外活动,学会热时脱衣,冷时加衣,出汗时换衣。当孩子读书后,我们不应该去担心他不爱学习,而应该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当网络世界进入孩子的生活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绝,而应该变“堵”为疏导,

引导孩子文明上网、正确上网。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2 《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着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木工劳动中学习,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需要的是感官体验带来的欢乐,游戏便是实现这一欢乐再好不过的手段了。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说过,游戏是孩子最正当不过的行为,在这点上跟卢梭的看法是吻合的,卢梭也认为一个孩子应该通过游戏保持着活泼的性格。 但是,且看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于迫切,要自己的孩子在尽可能比别人少的时间里完成比别人更多的知识的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部分游戏时间。有个小品里的一句话对此就有讽刺的意味——”我要我的孩子戴着博士帽就出世“。我们学校的教育,无论是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甚至幼儿园教育,似乎就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迎合社会、家长的一时之需。我有时候想,到底是先出现教育还是先出现考试,两者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2008年高考就有一名考生用白卷彰显了”逆反“,我们就应该认识到如今的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读《爱弥儿》心得体会

《爱弥儿》读后教育心得 在翻开《爱弥儿》这本书籍之前,我以为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撰写的巨著应该需要意志来啃,甚至还需要翻阅一些文献来辅助才能读得懂,不想,从第一页起,从字里行间之中,我从始至终都好象是与一位睿智的、崇尚自然的,一位极其随和而对待儿童生命的成长又极其严谨的一位老者交谈,他是那么深情地讲解、焦急地述说,犹如山峦叠翠的森林中潺潺流淌的清泉在浸润你的心田,让我教育的心境豁然开朗了很多,尤其是在当今纷乱的教育迷障中更加返璞归真。 《爱弥儿》的主题思想是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这种说法真的很普通,一点也不时髦了。但是给我震撼的是,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道理,对于当今五彩斑斓的、层出不穷的教育时尚理念来说,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主题思想,竟然需要卢梭这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来以上、下卷和鸿篇巨著来论述、来证明。而且尤其让我难过的是,从18世纪到现在的21世纪,整整3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在教育下一代的看法、做法上却还是不断地迷路,总是被许许多多、变化莫测的教育新论调给糊涂了心思,走错了方向。对照我们当今的基础教育,就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何尝又不是迷途没知返呢?摘选其中一些我们交错很远的事例,与我的同行一起“品茗修行”。 其一: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我们一开始生活,我们就开始教育自己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简短的三句话,只要我们诚实,就会发现,现实中我们的做法有时相距很远。作为教师,我们好像更多地在于说教,或者是颐指气使型、或者是苦口婆心型,共同的心态是怀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地说教,共同的特点是不以平等的身份去倾听、去理解,而是以过来人的“睿智”指点,永远正确,但也永远隔靴搔痒。孩子们从理性上“认定”教师是

《爱弥儿》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800字

《爱弥儿》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800 字 《爱弥儿》是阐述其自然教育理论的不朽之作,对压抑儿童个性的封建主义教育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在这本教育著作中,卢梭表达了他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今天读来仍然震撼很大,对我们当前的教育仍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以下是整理的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爱弥儿》读后感范文一 提起《爱弥儿》,这本书是一本教育名著,作者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不得不说的是书中的很多教育观点对现在的教育有很大的冲击力,细细品味起来,对其中的三个观点不免有了些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个观点:应该怎样对待一个“任人宰割”的孩子呢?要顺应孩子自然的发展,不能把它绑的一动不能动。要让它能自由活动。

开篇的第一句话“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作者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应从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与此同时这句话也给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自然界的产物,包括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专属品,也不是教师的教育物,不属于任何人。所以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将知识技能强教于孩子,而是教育孩子如何利用好自然,通过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会,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卢梭提到,每一个学生,在他身上都有三种不同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其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受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有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唯独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如何把这三种教育配合一致,在孩子身上产生意义,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观点:。怎样对待孩子的哭?不能让他最后养成用哭来命令你做事。这样易养成孩子从婴孩期的任性。文中提到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眼泪。只要他在哭,我就不到他那里去;他不哭了,我马上就跑到他的身边。不久以后,他呼唤我的时候就将采取停止啼哭的办法,或者,要哭也至多只哭一声。因为,孩子们是根据信号可以感觉的效果来判断其意义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写的书籍。讲述了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 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爱弥儿读后感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 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 与众人交流。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书中第二卷中, 写到:如果孩子长得很聪慧,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 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 以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泪。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 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 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远虑!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 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的根源。 爱弥儿读后感。象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

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这种发疯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因为它随着人的年龄而日益增多,是 老年人时刻都是那样的猜疑、焦愁和吝啬,宁愿今天节约一 切而不愿百年之后缺少那些多余的东西。因此,我们现在要 掌握一切,把一切的时间、地方、人和东西;我们个体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最小的部分。” 书中在谈到孩子幼年教育时,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孩 子在到达相应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在进 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 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 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孩子 在幼年时对于一些有政治性意义或者相类似的东西是没有 观念的,这时让他们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有共鸣的,得到的结果其实也是很差的,或者说无。从小给他们灌 输一个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书中所说,可能 会取得反效果呢?这我不得而知,不过,我想,对于学生的 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教育理念应该贯彻在我们 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问题不 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

《爱弥儿》读书心得

《爱弥儿》读书心得 《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读了卢梭的《爱弥儿》,我深深地感受到莎士比亚那句话的含义,"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所以,如果我们想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就要看看卢梭的《爱弥儿》。卢梭的《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令人觉得蕴含深刻的哲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令我想到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它的道理。《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不得不佩服卢梭,因为他在《爱弥儿》里主要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能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让儿童任性发展。我们应该把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不只是降到教育工作者身上,还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读《爱弥儿》有感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爱弥儿》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与众人交流。 18世纪中叶,在法国兴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教育运动,奏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曲。在这一运动中,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犾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并抨击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黑暗,提倡以理性的思想取代迷信盲从,以编纂百科全书为武器,宣扬新知识、新思想,探索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方法和途径,这种思想启蒙运动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卢梭的《爱弥儿》的问世,标志着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终形成。 卢梭曾经当任过短暂的教师职务,这简短的教育实践引起了卢梭对教育问题的浓厚兴趣,从此他观察思考,遂于1762年完成了他构思20年、撰写3年的教育名着《爱弥儿》。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

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读书笔记《爱弥儿》是卢梭着名的教育着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卢梭20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着作。全书共5卷,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我们的本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当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时,有能够圆满地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三者之中,自然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人的教育时

光全由我们控制。因此上,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珍视短暂的童年生活,关心儿童的游戏,允许儿童充分地进行自由活动,而不应强制儿童像苦役似的不断读书。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 《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尔》读书笔记 背景:《爱弥尔》——卢梭(1712——1778) 写于1757年 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专权、等级制度、阶级压迫到处充斥。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卢梭顺应时代的要求,以《爱弥尔》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核心观点:自然教育、儿童中心论、自由、平等、博爱 本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一卷,着重论述对两岁前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 第二卷,他认为2—12岁的儿童缺乏思维能力,主张进行感官教育; 第三卷,主张对12—15岁儿童进行智育教育; 第四卷,认为15—20岁青年开始进入社会,论述德育教育; 第五卷,论述对子女的教育及男女爱情教育。 局限性: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分期教育及把体育、智育、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摘录及心得笔记: “我们的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 把小孩当大人来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哩。”(原序,P2) 心得:我们自认为是地看待儿童,认为儿童理所当然地应该是这个样子,其实我们都错了,对儿童的研究才是我们应该加以重视的。 “我们教育人,使他具有一定的才能。如果一个人生来就高大又强壮,他的身材和气力,在 他没有学会如何使用它们以前,对他是没有用处的。……”(第一卷,P6) 心得:点出了教育的必要性,教育能让一个人学会使用自己和生俱来的本领,从一个废人逐渐变为一个有用的的、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有价值的人。要不然,摒弃教育,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毫无意义,直至死去,没有丝毫曾经生存的痕迹。 “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和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 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P7)

爱弥儿读后感1500字

爱弥儿读后感1500字 《爱弥儿: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写的书籍。讲述了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爱弥儿》读后感XX】 在《爱弥儿》这部作品原序中,作者有着这样的一句话: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思考社会教育中有关这方面的一些问题,我们一定能感受很多作为教育者应当具备一些基本观念与思想。教师必须受过教育,才能教育他的学生,才能担负起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历史责任。 一个好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品质,人们对这个问题是讨论了很多的。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只有提供合适的环境和社会,人性就能向善、美的方向发展,人总是追求自我完善的。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教师也不再是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而是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它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它教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这就提示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教育中要特别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有赖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要建立民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有着几个方面要做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怎样处理好这些矛盾;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学生的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在教育中,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一)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爱弥儿》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与众人交流。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书中第二卷中,写到:如果孩子长得很聪慧,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泪。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远虑!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的根源。象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这种发疯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因为它随着人的年龄而日

益增多,是老年人时刻都是那样的猜疑、焦愁和吝啬,宁愿今天节约一切而不愿百年之后缺少那些多余的东西。因此,我们现在要掌握一切,把一切的时间、地方、人和东西;我们个体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最小的部分。 书中在谈到孩子幼年教育时,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孩子在到达相应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在进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孩子在幼年时对于一些有政治性意义或者相类似的东西是没有观念的,这时让他们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有共鸣的,得到的结果其实也是很差的,或者说无。从小给他们灌输一个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书中所说,可能会取得反效果呢?这我不得而知,不过,我想,对于学生的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教育理念应该贯彻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

《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读书笔记 [法]让·雅克·卢梭著彭正梅译 《爱弥儿》简介 《爱弥儿》是卢梭的一部著名的教育论著,也是关于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在本书中,卢梭通过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卢梭分了五卷来描述爱弥儿不同时期的教育。 在第一卷中,他着重论述了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给孩子多些真正的自由。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至十二岁的儿童处于理性的睡眠期,不应对他们的心灵有所教化,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应该把成人当作成人,孩子看作孩子,按人的天性处理人的欲念。第三卷论述对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的智育教育。第四卷侧重十五至二十岁青年的德育教育。第五卷则是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归纳起来,在这部著作中,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自然教育思想。所谓自然教育,就是以儿童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的教育,即尊重儿童身心发展,根据儿童年龄特征而实施的教育。 2.把儿童看成儿童。要尊重儿童的天性,相信儿童具有内在的发展潜能。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是很愚蠢的事情。儿童尽管弱小,但他具有一种内在的发展潜能。总之,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其天性充分自由发展,会使儿童将来获得快乐和幸福。 3.卢梭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他自己独特的生活,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并非单纯地为成年生活作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爱弥儿》中令我感受最深的观点 在这本书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所谓自然教育就是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各阶段相一致,既不要超前,也不要滞后。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现在年轻的家长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中,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

《爱弥儿》读后感1200字

《爱弥儿》读后感1200字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时常在自我与现实之间徘徊,一方面自己经历了那终生难忘的高考,另一方面,假如某一天我为人师表,又不得不融入到“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其实我自己还是挺矛盾的,我不能否认那起早贪黑的苦读对于我的大学生活的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又不忍回想那些因为应试压力而结束年轻生命的苦痛。一直在试着寻找答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使我们更轻松地在这个社会立足。 近来,读了卢梭的《爱弥儿》,很奇怪,读后很平静,也许,这就是我所向往的吧。《爱弥儿》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

的学生,才是爱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过,我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能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为主的。 现在很多家长急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三四岁就把他们送进幼儿园,给他们找各式各样的补习班,业余班,孩子弱小的身体承担着不小的负担,而最后我们不仅发现他们会产生厌烦情绪,而且也会与父母渐行渐远。所以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童年的快乐,等到了适当的阶段再给他们文化教育,要尊重青少年的发展规律。卢梭认为孩子在成年之前就必须是个孩子,如果我们在他童年时期就试图把他培养成一个大人,就会阻碍他体力的发展,致使他未来先衰,就像那些早熟的果子,虽然早熟却并不成熟,而且极容易腐烂。他决不违反自然的规律对爱弥儿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龄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此外,他关注爱弥儿生活中的一切,像饮食内容、生活习惯、接触的人等等。他认为凡事从人的小时候就打好基础,对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儿童的教育,教师之路任重道远。她们如同含苞欲放的花蕾,需要教师给他们灌溉,而怎么样把这些孩子培养

读书笔记 《爱弥儿》

读《爱弥儿》有感 黄增喜 《爱弥儿》是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所做的一篇不朽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在本书中通过对他所假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爱弥儿是卢梭假想的一个教育对象,卢梭根据爱弥儿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依次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爱情教育。虽然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但是,在当时,这样的教育思想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这种自然教育,渴求的“个性解放”,这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这在现实中做起来也许很难,但我会时时提醒自己做好教育的舵手,朝这个方向努力! 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

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孩子在幼年时对于一些有政治性意义或者相类似的东西是没有观念的,这时让他们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有共鸣的。从小给他们灌输一个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书中所说,可能会取得反效果呢?这我不得而知,不过,我想,对于学生的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教育理念应该贯彻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时过代在不断发展,卢梭的自然教育与我们如今的教育在客观角度上存在差异:比如孩子的数量比,教育对象的选择性,教育环境等。但在教育方法上还是有很大共性的,我们可以取其精华为现如今的教育教学所用。书中,作者这样写道:年轻的老师们,我教给你们的方法虽然难以实施,却是唯一能够培养孩子的方法,如果你不善于教导儿童活泼起来,那么你就很难把他培养得聪明起来。不要对孩子的看法表示反对,你应该知道,你越是严厉地管教孩子,他们越是调皮,他们在你面前越是拘束,那么背着你的时候,他们会闹得更凶。是啊,想想自己的小时候就知道卢梭的这句话说得是多么中肯。 这本书不仅给人们传递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新观念。很多家长认为,童年是对痛苦感觉最轻的时候,因此让他多受些苦,以免将来受苦,卢梭却反问:谁能肯定现在的痛苦一定能消减将来的痛苦?既然无法证明、没有把握,那么这种所谓的远虑是多么荒谬,当然,

爱弥儿读书笔记

什么是正确的教育 ——读书笔记之《爱弥儿》 “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的痛苦和泪水,也是我们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罪过”,很沉重的一个词,久久浮现在我的脑海。在本书中,卢梭通过其虚构的小说主人公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他的教育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的。开篇他便讲到,“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人们破坏自然之态,随意改变、扭曲其天性,颠倒一切,但是,卢梭又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样的裁剪,人类的处境可能会更糟一些。”我们可以把他说的裁剪看作是教育,即使人生下来便是善的,但并不代表他天生就是一个有用的社会人,一个幸福的人。因此,教育是必要的,一直到现在,教育仍然是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分了五卷来描述爱弥儿不同时期的教育。 在第一卷中,他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给孩子多些真正的自由。在本卷中,卢梭提出了教育的意义,“生活,这就是我要教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做到做人的本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育人,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但这只是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教

育的另一个意义应该使其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的,教育是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但假如生活在社会的人都不会感到幸福,那这样的社会又有什么意义呢! 卢梭这样的一句话更坚定了我的信念“热情可以弥补才能的不足”,我很愿意相信这句话,才能多不多没关系,重要的是有热情,有能力使其获得更多的才能,帮助其成为幸福的人。 在此,他也为老师提出了一些要求,“一个好老师最为根本的品质就是,他绝不是一个可以被雇佣的人,有些职业是如何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那么表明他们不配从事这些职业。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的职业不同,选择了教师这一行,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付出! 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处于理性的睡眠期,不应当对他们的心灵有所教化,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应该把成人当作成人,孩子看作孩子,按人的天性处理人的欲念。反对为了不确定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遭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但是,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一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害了多少的中国孩子?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还未落地时便考虑其教育问题,这是没错的。但是许多家长是盲目的,你家孩子会跳舞,我家孩子不但要学舞蹈,还要学弹琴。我家孩子的成绩一定要好,于是,小小的年纪便背上重重的书包,穿梭在什么英语班,奥数班,特长班中。这其实跟中国人特别爱面子有关,你家孩子这样好,我家孩子必须比你还好。就这样一种畸形的心态,布置磨灭了多少孩子的天性。我还发现现在的家长似乎把学习成绩认为是与孩子唯一有联系的事情,“其它的事你就别担心、别操心”,但孩子们真正应该得到的是什么?卢梭对此提出,在他们的心灵还不具备各种能力以前,最初几年的教育应

读爱弥儿有感1500字

读爱弥儿有感1500字 看卢梭的《爱弥儿》,书中倡导自然主义教育。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就是按造物主对人的安排与设计即按孩子的身心规律去教育孩子,不可以把孩子当成小大人,也不可以拔苗助长。朱永新说儿童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这句话是有时代意义的,不会过时。我如果是清朝乾隆就会说这些思想我泱泱大国过去就有,即把老子的无为而治变成无为而教。今天看到了第二卷,共五卷。这本书翻译成白话文有800多页,我不知原著多少页。在我看来,德国幼儿园不教知识也是深受卢梭影响。按人的自然规律幼儿还不会用理智思考,因此教知识不合适。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 看这本书即卢梭的《爱弥儿》到第二卷完,我有个感想,卢梭告诉我们幼儿有幼儿的规律,儿童有儿童的规律,青少年有青少年的规律,青年有青年的规律。不过这些知识变成了全人类都知道的常识。因为当代人都是从幼儿园读到大学。 西方学者称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如果你没看过,怎好意思说自己懂西方教育。要想自己懂西方教育这三本名著都要看过,不管是走马观花还是精读,起码要游览一遍。我《理想国》看完了。《爱弥

儿》已看完二卷,共五卷。《民主主义与教育》潦草的看过。于是说自己懂西方教育底气有点足了。 卢梭的《爱弥儿》教导人类采取自然主义教育法,希望我人类根据造物主对人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设定和安排来教育。说的简单点,不要对一个三岁孩子讲爱情。既然卢梭此书本意如此,那书中就有人类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规律。此书从幼儿讲起一直到青年,所以书中介绍了人类各个阶段的规律。有些规律已经是人类的常识,有些规律我们注意到但是无意识,看了卢梭的书会大吃一惊浑然大悟,所以卢梭说出了我们说不出的感觉。我们只要把这些规律在教育实践中融会贯通就不虚看此书了。 《爱弥儿》第四卷看完了,想写点什么。突然想到就算你读后感写的再好也不如翻译的人写的《出版说明》,《出版说明》是翻译人读原著的读后感。译本共五卷。第四卷第五卷其实内容多得可以单独成书,都有200多页。第四卷给人震撼是一个牧师的自白,他对自己如何走上牧师之路的反省是惊天地泣鬼神。我在想有没有人把我为什么当老师的自白也写的如此惊天地泣鬼神。这个牧师找到了自己,当牧师是他一生的志业。那有这样的老师吗?有没有老师找到自己,觉得自己天生就是教书坯子,觉得教书是自己一辈子的志向?如果这老师是基督徒他会直觉到他当老师是上帝的旨意。这样的老师有吗?

卢梭的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尔》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卢梭的《爱弥尔》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 《爱弥尔》认为我们生来软弱,生来愚昧,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育不同而互相冲突的话,那么对他的教育就不好;如果三种教育都趋向于同一个目的的话,那么他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爱弥尔》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十分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这正提醒了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热爱学习,主动地去学习。 作为一位教师,读完《爱弥尔》后,我深受这本书的影响。卢梭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这种自然教育,渴求的“个性解放”,这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呵护学生个性的花蕾,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为他自己。这要在现实中做起来也许很难,但我会时时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罗盘,朝这个方向努力! 卢梭忏悔录读后感 本为了追索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去了解了大思想家卢梭,在读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后,始知卢梭是现代西方民-主思想的缔造者,而由此续读《忏悔录》,可竟然就在读了卢梭的《忏悔录》后。。。。。。。。。。 如果要以此来写一篇经济学或政治学的论文,岂不是也要推导出此成果。。。。以泪洗面,继而泣血。请先让神来扁斥我吧!请接受我的忏悔吧!我心方得稍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