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产后访视流程

新生儿产后访视流程
新生儿产后访视流程

对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内容:

1、看:休养环境是否整洁、安静、舒适、温度是否在24-26℃,空气是否流通,尤其是热天空调房,与外界温差不宜超过7℃;产妇和婴儿的被褥是否合适,特别是婴儿被褥的保暖性能是否良好;婴儿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吸吮能力等;产妇的一般情况、精神面貌、情绪状态是否良好,有无贫血面容。

2、问: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一般情况,并按访视卡内容询问产妇及婴儿有关内容,以及上次访视后、本次访视前有无异常情况或疾病发生等。

3、听:产妇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并给予解答。

4、查:按访视卡中的内容及要求进行检查:婴儿体温、体重测量(14天访时,应注意新生儿是否恢复出生体重;满月访时,应注意新生儿增重是否超过600克)、面容是否红润,黄疸有无消褪、有无湿疹、脐带有无出血、有无分泌物渗出、有无红臀,大、小便是否正常,母乳喂养的体位、含接姿势是否正确等等;产妇体温、血压测量、乳房有无红肿、硬结、乳头有无裂伤、乳汁量的多少、子宫底高度是否正常,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情况,有无红肿及分泌物,恶露的颜色、量是否正常、有无异常臭味。

5、指导:指导产妇及家属开展婴儿抚触。用产褥期卫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知识;避孕知识;心理调节知识;形体康复知识等指导产妇及其家人。

6、访视时应同时了解地段内新婚妇女数、怀孕妇女数,做好孕期保健宣传工作,督促孕妇按时

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

7、协助做好儿童

计划免疫接种宣传工作。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一、工作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入室前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洗手或手消毒。非本室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2、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工作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调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 3、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洗手,严守无菌操作规程。 二、环境与物品消毒要求 1、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开窗通风,室内空气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 2、地面每日湿拖2次,遇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3、保持桌面、窗台、婴儿床、监护仪等仪器表面的清洁,每日擦拭,必要时进行消毒。 4、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消毒,早产儿暖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用灭菌水。 6、连续使用的新生儿暖箱内表面每日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消毒,患儿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哺乳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专人专用,用后消毒。隔离新生儿用具专用。 8、新生儿用眼药水、粉扑、油膏、沐浴液、浴巾、浴垫、治疗用具等,一人一用。 9、空调过滤网每周清洗一次,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并有记录。 三、病人管理 1、根据患儿疾病合理安排病室,感染性疾病患儿给于床边隔离,必要时置隔离病室。 2、对特殊感染(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朊毒)或高度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的患儿,应严密隔离。 三、医院感染监测 1、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应24h内上报院感科,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立即报告,并做好科室登记。 2、每月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不合格应立即整改。 四、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志清楚。

新生儿病房规章制度

新生儿病房规章制度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新生儿室应相对独立,分设新生儿病房, 新生儿监护室,隔 离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 二.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识明 确,工作人员进入病室要戴口罩,帽子穿洁净工作服,每次工作前后应认真洗手,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 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四.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所有用具1—2,地面每天湿式清扫2次, 有污染时及时用消毒液擦拭. 五.每月定期做空气,物表等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作好登 记. 六.新生儿所用衣服,被子,被单等应当保持清洁,尿布最好用 纸尿裤,并设专柜存放. 七.新生儿沐浴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应严格各台使用, 避免交叉, 新生儿用的眼药水,沐浴液,沐浴巾,浴垫,治疗用品等必须一婴一用,遇有医院感染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八.新生儿患传染病毒,应分室隔离,床栏应挂标记.

新生儿病室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病室应设有更衣室,配奶室,沐浴室,隔离室,并备齐 抢救物品. 二.新生儿病室的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具有一定 的新生儿学科的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 三.新生儿病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穿清洁隔离衣, 换鞋,方可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有关操作常规,工作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应保持双手清洁. 四.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应置于隔离室,并有专人护理. 五.家属与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入,非本室的物品不得随意 带入,本室物品也不得借出. 六.要有安全保护措施,定期检查暖箱和其他电气设备. 七.室必须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被服,尿布, 洗澡毛巾等接触新生儿的物品,都应严格按院感染管理要求执行. 八.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沐浴和治疗时严格执行 查对制度.

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1、产科设专人负责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专门培训,掌握预 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及技术,经考试合格,持有“预防接种上岗资格证”上岗。2、按要求保管好疫苗,在有效期内使用,每天测冰箱内的温度并 有记录。 3、认真三查七对,核对疫苗名称、查验批号和有效期。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应带口罩、帽子、做好手卫生 防止医源性感染, 5、注射前准备足够的注射器和疫苗,充分摇匀液体,操作规范, 药量准确、部位准确、途径正确。 6、严格掌握接种适应症,对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预防接种人员应对 受种者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7、接种后观察30分钟,认真填写乙肝、卡介苗记录本,不得漏项。 8、对接种发生反应的,要及时上报院感染科和区疾控防治中心。 9、每日室内有空气消毒并有记录。

新生儿预防接种制度 产房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预防接种工作,为保证此项工作顺 利开展,现对医院产房提出以下要求: 一、每月25日前报下月用卡介苗、乙肝疫苗计划,一周内由盐湖区 疾控中心取回备用。 二、产房建立乙肝疫苗和注射器材,领取登记制度,乙肝疫苗有损耗 也必须登记清楚,损耗数只能控制在100支少于5支。 三、产房接生后承担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针接种, 同时填疫苗转诊单上下两联,一联留产房随后领取疫苗,一联转 诊单给病人交所在管辖内的医院办接种本,打以后免疫接种。 四、乙肝疫苗接种器材一律使用统一配发的0.5mlCDC一次性自毁型 注射器。工作人员使用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时,应检查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不得使用包装破坏或已超过有效期产品。完成接种后,不必把针头帽套回针头,应直接将使用过的自毁型注射器放入安全盒内集中处理,在统一配发安全盒前, 接种单位自己准备一个安全盒。 五、产房使用过的自毁型注射器应登记清回收数,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制度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制度 1、新生儿病室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接受过相应的规章制度、理论、操作技能培训,工作中仔细巡回、观察、护理患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保持室内环境整齐、清洁、干燥,每天启动F111天花悬吊式空气净化机高速档1-2小时,适宜温度为2-24℃,适宜湿度为50%-60%。 3、工作人员入室前应先洗手,戴帽子、口罩、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4、非本科室人员不得入内,婴儿用物不外借,病室不得放工作人员私人用物。 5、病室内应备齐各种抢救用物,有专人负责保管、定点放置、定期补充、定期检查维修、定期消毒灭菌,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6、建立完善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常规。 7、病室内不允许家属陪伴,做好家属探视管理。 8、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入室、出室必须进行新生儿身份确认,每班检查婴儿腕带的标识是否清晰,床号、姓名、性别是否相符。每次治疗护理前后必须执行新生儿查对制度。 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诊疗、护理遵循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儿后感染儿的原则,特殊感染患儿应采取隔离措施并有隔离标识,采取其他各种有效措施防范院内感染。 10、有健全的清洁消毒制度。 新生儿床、暖箱、蓝光箱、辐射台、治疗车、输液架等每日用清水擦净,如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内睡有新生儿,擦拭外壳即可,遇有污迹,应随时擦干净;内部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先将新生儿移出,用500mg/L有效氯擦拭消毒,再用清水擦净,后用干燥抹布擦干水渍。暖箱中的水箱采用灭菌注射用水,每天更换1次,暖箱用后应卸下一切可卸下部件,先用500mg/L有效氯擦拭消毒,再用清水仔细擦抹干净,后用干燥抹布擦干水渍。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时,每周至少更换1次清洁消毒过的床、箱,用后终末消毒。 接触新生儿皮肤、黏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如雾化吸入器、面罩、供氧导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氧气流量表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应每天用500mg/L 有效氯擦拭消毒。 每日对地面、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清洁器具按功能区分开使用,标识清楚,遇有血液、体液污染,用500mg/L有效氯擦拭消毒。 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盛奶器等奶具清洗干净后,应高温或高压消毒后备用,且一人一用。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定期清洁消毒。 新生儿衣物应严格清洁消毒,新生儿用的衣服、包被、大毛巾应柔软清洁,一人一套,不得共用或挪用,每日至少更换1次衣服和床单。洗澡室操作台和磅秤的垫单每日更换一次。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及时更换。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防止体液浸湿污染。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处理医疗废物。

(完整版)新生儿病房管理措施

新生儿病房管理标准 1.新生儿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的温度、湿度,室内每日常规紫外线空气消毒,并做空气培养。 2.工作人员必须是无传染病者,并须定期做喉部细菌培养,以便检出带菌者。新上岗工作人员经体格检查,合格者才能入室工作。 3.新生儿病室谢绝参观,新生病儿家属应按规定入室探视,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4.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前必须洗手,戴好帽子、口罩,穿隔离衣,更换专业鞋,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应洗净双手。感染患儿须分开放置及护理,先护理非感染患儿洗净双手后再护理感染患儿。 5.新生病儿使用的面巾、奶头、奶瓶须经煮沸消毒,衣服、包布、尿布须经熏柜消毒才可应用。新生病儿出院后,床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6.新生病儿入院时须称体重、测体温(每四小时一次连续三天),早产儿每日称体重一次,其它新生病儿每星期称体重一次。新生病儿入院时应有家属在场,将其足纹印于病历纸上,手圈、床及包被外面,均需标明患儿的姓名、性别,以便识别。 7.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坚守工作岗位,不得随意外出,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抢救。 8.新生儿病室内的器械、物品均应固定专用,专人管理,抢救药品和器械随时补充,定时消毒,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故障的一般处理。 9.认真、仔细地做好基础护理,新生病儿每天沐浴一次,注意耳后、手心、腋下、会阴部、臀部等部位的清洁,要求无分泌物、无臭味,注意臀部护理,大便后用温水冲洗,如发现红臀及时处理;保持床单清洁、整齐,如有污迹,应随时更换。浴盆每日消毒一次。10.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除书面交班外,还要严格执行床头交班。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由责任护师负责管理本组病人的日常护理、治疗及抢救工作。 一、二、三、按监护指征入室,各项生命征要求逐项测量并记录入室后即刻建立静脉通路,提供生命脏器功能状态的监护数据。对病人进行昼夜24 小时床边监护,根据病情进行体温、心率、呼吸及血压监护。 四、每天晨间护理进行每位患儿的擦澡、更衣、换尿布及各种管道的护理,按时喂奶并记录情况。(每次喂奶结束后将奶瓶清洗干净并浸泡,以备消毒。) 五、按规定的时间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变化及用药处理情况,突发情况随时记录,严格“三查”、“七对”,对手标上的床号、姓名、性别给药。 六、使用氧气者每天更换湿化水一次;使用暖箱者每天用1:250 含氯溶液擦洗暖箱一次,随时保持清洁同时更换湿化水。 七、保持监护仪整齐、清洁、舒适、安静、保持适宜的温度,定时开窗通风,每天2 次,每次20 分钟(10am、4pm),使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八、监护室内的一切物品、仪器、药物均定位放置、专人保管、定时检查、消毒、维修、保养,各班要严格检查、清点、记录,保证紧急使用。吸痰管、吸痰杯随时更换送消毒备用。 九、书写本组病人的交班报告,准备与上夜班护士交班。 十、每班交、接班护士进行逐个患儿的床头交接,包括监护仪参数、输液速度、患儿的情况等。 十一、患儿离开监护室时,必须由当班护士陪送交班,查对手标后解去手标,并与有关责任护师交班;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本病室死亡的患儿由本病室的护士护理。

产后访视案例1

,产后家庭访视情景实操(模拟一) 访视前准备: 护士: 报告评委,早上好,我是3号选手,现在抽取案例1,翻阅产后资料,吴女士,30岁,顺产男婴3.4kg。产后3天出院,今天上午当班护士小张已和她取得联系, 打电话;你好,请问下是吴女士吗?我是石龙社区卫生服务的张护士,恭喜你刚刚生了一个男宝宝,现在感觉怎样,吴女士:谢谢,现在感觉乳房有点疼痛,还有宝宝的乳房也有点硬結。 护士:好的,现在我们社区有个免费的上门服务,可以帮你检查下你的乳房疼痛,还有宝宝的情况,你同意上门服务吗?你家的地址是在石龙镇织箩街20号吗?现在和你确认下你的电话号码,预约今天下午3点整到你家。 吴女士:好的,谢谢。 护士:好,下午见。 初步对产妇了解,考虑产妇住址离我们单位的距离比较近,步行上门服务。 该女士居住在石龙镇织箩街20号,距离社区中心约5分钟路程,将安排今日下午当班护士小张步行上门探访。 产后探视包的准备:(衣服,工作证) 上门时:护士小张,着装整齐,佩戴工卡,轻巧房门。

护士:您好,我是石龙社区中心的护士刘xx,这是我的工作证。很高兴与你们见面,方便进去吗? 吴女士:欢迎,请进。 小张:穿上鞋套随进,吴女士,您家里收拾的挺整洁的,室内挺明亮、通风,室温适宜,厨房在哪里,我想洗个手呢。 吴女士:在这边,请跟我来。 小张:您家里的居住环境挺好的,也备了奶瓶消毒机,如果喂配方奶,配奶前要记得洗手喔。 现在您小孩在房间睡觉吗?我们方便一起进去看看吗? 麻烦您给她的那个儿童保健手册我看看,了解下她的情况好吗?哦,原来她已经注射过了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听力筛查和疾病筛查都做了,听力筛查正常,疾病筛查可以关注这本子上的这个二维码一个月后查结果。 吴女士:好的。 小张: 看,您孩子睡得挺香的,平时精神也这么好?没有怎么动不动就闹? 吴女士:没有,精神挺好的,她一般吃了奶都能睡2、3个小时,平时哭声也响亮。 小张:同时拿着新生儿访视表记录上述,随问:她出生后你一直喂母乳吗?她吃得好不好?会呕吐吗?

新生儿室工作制度

新生儿室工作制度 一、新生儿病区采用封闭式管理,取消陪护,由专科护士全程护理,直至患儿出院。住院期间提供喂养、生活护理、疾病治疗护理及对家长的健康指导等活动二、病室必须保持安静整洁,非本室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家属不经医护人员同意不得入室探视,探视时需经管医生陪同,穿戴隔离服后方可进入。 三、工作人员入室必须换专用鞋子,戴口罩帽子,穿清洁工作服,严禁穿着新生儿室的工作服及鞋子离室外出。 四、工作人员每三个月作咽拭子及手培养,如发现有毒力强的菌株,应立即即停止工作,积极治疗。患有可传染性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感染等疾病时,应暂调离新生儿室。 五、医护人员应加强巡回,严密观察病儿,不得随意离室。如须外出时,说明去处,以便随时找回。 六、检查和护理每一病儿前应分别进行完整手卫生处理。 七、检查、治疗和护理病人时必须轻柔仔细。 八、新生儿入室必须换本院衣服,做好手腕条、床头卡(写上床号,姓名,性别,日龄及入院日期),并在病愈出院时必须详细核对无误,然后换家中衣服出院。 九、有传染性的病人应专室隔离。 十、各类仪器设备、抢救药品、必备物品由专人保管和登记,并定期检查、维修、整理。各种消耗物资要每日补充,各班医护人员用完物品消毒后物归原处备用。十一、交接班必须做好书面记录,交清各种针药补液及喂养情况,危重病儿做好口头、床头、书面交班。 十二、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具体操作参照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光线明亮。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室温保持在22~26℃,湿度为55~65℃。注:NICU工作制度参照新生儿工作制度。 新生儿抢救制度 一、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新生儿抢救工作,要有高度工作责任感。

新生儿管理制度

新生儿室管理制度 1、新生儿室保持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使用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 2、工作人员为无传染病者。 3、新生儿室谢绝参观,患儿家属按规定探视,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4、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前必须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换新生儿室鞋,穿隔离衣;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应认真洗手,感染患儿应分开放置。 5、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需高压灭菌,衣服、包布需高压灭菌;出院后床单位应进行终末消毒。 6、新生儿入院须称体重、测体温(1/4小时,连测3天),早产儿每日称体重其它新生儿每周称体重。新生儿入院时应有家属在场,将足纹印于病历上。腕带填写清楚,确认无误后戴于患儿手足上以便识别。 7、新生儿室工作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坚守工作岗位,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问题及时告诉医生,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8、新生儿室器械、物品固定专用,专人管理。抢救器械物品及时补充,定时消毒。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故障的一般处理。 9、认真做好基础护理,每天为新生儿沐浴一次,要求无分泌物、无臭味;注意臀部的护理,大便后用温水冲洗干净,发现红臀及时处理。10、认真做好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儿科 2011-11-15 新生儿室配奶间工作制度 1、配奶间的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患有消化道传染病者不得为患儿配奶、喂奶。 2、非配奶人员不得入配奶间,配奶间内不堆放杂物,配奶人员配奶前后须认真清洗双手。 3、配奶奶具用后及时清洗、晾干,经高压灭菌后清洁保存备用。 4、为确保饮食卫生和安全,统一提供辅奶、辅食,拒收家属提供的母乳、辅奶、辅食。 5、冰箱除放辅奶、辅食外,不得储存其他药品及杂物,储奶24小时食用用时必须复温。 6、每日检查冰箱温度,保持冷藏箱温度2-8℃,并做好记录。每周用 1:1000含氯消毒剂擦拭储奶冰箱一次。 7、明天对配奶间进行紫外线消毒一次并记录。 儿科 2011年11月15日

新生儿室工作制度

新生儿室工作制度 1.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必须更衣、更鞋、戴帽、戴口罩。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并经常保持子的清洁。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禁止入内。 2.本室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传染病原携带检查,阳性菌(毒)者应暂时调离直接接触婴儿的工作岗位,阴转后方可回原工作岗位。 3.新生儿病室应保持清洁无尘、整齐、布局合理,清污路线分开。每周做大清洁一次,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拖地两次,拖布分开使用、放置。 4.新生儿病室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日空气消毒二次,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度,相对湿度55-65%为宜。 5.新生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时间换洗,发现明显污渍时应及时更换。污染衣、被等先浸泡消毒再清洗、晾干、高压灭菌。 6.有医学指征喂养的婴儿,其用具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用具应用煮沸或高压蒸汽消毒灭菌。 7.母婴分离的婴儿实施按需哺乳,鼓励母亲亲自来院哺乳,或提供母乳。指导家属正确采集母乳,收集母乳后标明床号、姓名、采集时间,储存于冰箱内。 8.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须经消毒后方能使用。用后小

毛巾应直接放入含消毒液的容器内。使用一次性尿布应放入双层塑料袋内集中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9.婴儿澡盆一人一盆套。新生儿沐浴室地面及沐浴用品每日进行消毒。水龙头开关、水槽分别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刷洗。 10.新生儿使用热水袋,温度不宜超过50°C,热水袋应加布套,切勿贴近新生儿身体,以防烫伤。 11.听诊器一人一具。心电监护传感器、光纤喉镜、体温表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氧气导管、湿化瓶每周消毒一次,湿化瓶、氧气头罩用后用含氧消毒剂浸泡消毒备用。 12.新生儿治疗室桌面、暖箱、光疗箱内外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婴儿出光疗箱、暖箱后及时进行终末处理。 13.消毒瓶每周更换二次,清洁后高压灭菌。所有浸泡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每日测试消毒液浓度,不够者及时添加消毒片。 14.新生儿的手圈、床、包被外面均需标明姓名(或母亲姓名)、床号、住院号、新生儿性别,以便识别。 15.严密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有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置,不得延误。 16.每次交班除书面报告外,要做口头交班、巡视婴儿逐一交班。重危婴儿应将特殊病情变化记录在护理观察记录单上。一切用品应整理齐备交给下一班。

产后访视模式探讨

产后访视模式探讨 孝南区妇幼保健院丁云燕刘小英 内容摘要:我院是一个二级优等妇幼保健院,一直以来在我院分娩地产妇及新生儿均由我院妇女保健科进行产后访视,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出台将原来地妇女保健工作由原来地无偿服务转变为有偿服务,我院利用这一契机将此作为切入点,在进行我院分娩地产妇及新生儿访视过程中与全区其他医院分娩地产妇及新生儿地访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行使我院妇女保健地技术指导及监督检查职能,促进了三级保健网地联动,降低了产妇及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保障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地落实,促进了保健与临床地有机结合,实现了妇幼保健院与乡村医生医疗保健工作地双赢,也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地双赢.b5E2R。 关键词:产后访视模式效益 " ," ' ' ' .p1Ean。 产后访视是医务人员在产妇、新生儿出院后对母婴健康状况进行

访问地一项工作. 我院是一个二级优等妇幼保健院,除承担着临床医疗任务外,还肩负着三级妇幼保健网地重要职能,对全区地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工作要进行技术指导与监督、检查.多年来,我院保健部对在我院住院分娩地产妇及新生儿进行了产后访视,如何将本院地产后访视工作与全区所有分娩产妇、新生儿地访视有机结合和规范管理起来,我们不断探索,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出台,孝南区卫生局印刷制订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管理手册,管理手册分孕产妇和儿童管理手册,孕产妇管理手册中有七张孕产妇检查服务券,其中一张是产后三至七天访视券,一张是产后四十二天健康随访服务券,将产后访视工作明确为乡村医生(乡医)地职能之一,并由原来地无偿服务转变为现在地有偿服务券,每张服务券价值元,年全区共分娩名孕妇,在我院住院分娩人,占全区分娩人数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地环境下,如何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拓宽服务内容,我院决定将产后访视作为切入点来进行探索,为此医院专门成立了产后访视小组,小组成员由两名妇女保健医生(简称妇保医生)、一名产科医生、一名新生儿医生组成,隶属妇女保健科管理,一名妇保医生负责产科每天分娩地产妇地信息地录入,另一名妇保医生负责联络安排产科、新生儿科医生.填写好访视记录表、回后将信息反馈给另一名在家地妇保医生一同出诊随访,高危人群几天后会再次打电话随访.DXDiT。 一、产后访视地好处 1、产褥期是妇女地一个特殊生理时期,产妇与新生儿均属脆弱高危人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二、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三、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 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四、新生儿病室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五、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7、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六、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 七、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八、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十、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院感科 2011年4月28日

新生儿室管理规章制度样本

新生儿室管理规章制度

新生儿室管理制度 1、新生儿室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温度、湿度,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紫外线空气清毒,并每天一次。 2、工作人员必须是无传染病毒,并须定期做喉部细菌培养,以便检出带菌者。新工作人员经体格检查,合格者才能入室工作。 3、工作人员进婴儿室前戴好帽子、口罩,穿好隔离衣,更换专用鞋。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应洗净双手。 4、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前必须洗手,(步法)戴好口罩,更换专业鞋,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应洗净双手。感染患儿须分开放置及护理,先护理非感染患儿洗净双手后再护理感染患儿。 5、新生病儿使用的面巾、奶头、奶瓶须经煮沸消毒,衣服、包布、尿布须经熏柜消毒才可应用。新生病儿出院后,床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6、新生病儿入院时须称体重、测体温(每2小时一次),早产儿每日称体重一次,其它新生病儿每星期称体重一次。新生病儿入院时应有家属在场,将其足纹印于病历纸上,手圈、床及包被外面,均需标明患儿的姓名、性别,以便识别。 7、新生儿房间工作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坚守工作岗位,

不得随意外出,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各种。 8、新生儿房间内的物品、器具应固定专用,专人管理物品,随时补充,定时消毒,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器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故障的一般处理。 9、认真、仔细地做好基础护理,新生病儿每天沐浴一次,注意耳后、手心、腋下、会阴部、臀部等部位的清洁,要求无分泌物、无臭味,注意臀部护理,大便后用温水冲洗,如发现红臀及时处理,保持床单清洁、整齐,如有污迹,应随时更换。浴盆每日消毒一次。 10、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除书面交班外,还要严格执行床头交班。

新生儿室管理规定

新生儿室管理规定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新生儿室管理制度 1、新生儿室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温度、湿度,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紫外线空气清毒,并每天一次。 2、工作人员必须是无传染病毒,并须定期做喉部细菌培养,以便检出带菌者。新工作人员经体格检查,合格者才能入室工作。 3、工作人员进婴儿室前戴好帽子、口罩,穿好隔离衣,更换专用鞋。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应洗净双手。 4、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前必须洗手,(步法)戴好口罩,更换专业鞋,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应洗净双手。感染患儿须分开放置及护理,先护理非感染患儿洗净双手后再护理感染患儿。 5、新生病儿使用的面巾、奶头、奶瓶须经煮沸消毒,衣服、包布、尿布须经熏柜消毒才可应用。新生病儿出院后,床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6、新生病儿入院时须称体重、测体温(每2小时一次),早产儿每日称体重一次,其它新生病儿每星期称体重一次。新生病儿入院时应有家属在场,将其足纹印于病历纸上,手圈、床及包被外面,均需标明患儿的姓名、性别,以便识别。 7、新生儿房间工作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坚守工作岗位,不得随意外出,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各种。 8、新生儿房间内的物品、器具应固定专用,专人管理物品,随时补充,定时消毒,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器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故障的一般处理。

9、认真、仔细地做好基础护理,新生病儿每天沐浴一次,注意耳后、手心、腋下、会阴部、臀部等部位的清洁,要求无分泌物、无臭味,注意臀部护理,大便后用温水冲洗,如发现红臀及时处理,保持床单清洁、整齐,如有污迹,应随时更换。浴盆每日消毒一次。 10、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除书面交班外,还要严格执行床头交班。

产后新生儿母婴访视包

产后新生儿母婴访视包 儿童体格发育测评工具产后新生儿母婴访视包用于儿保医生入户访视婴儿测量婴儿身长、体重数据,对产后42天产妇入户产后访视包随访测量体重及身高,具有测量准确、操作方便、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由北京鸿慈童康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儿童医学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国内知名的儿童生长发育、营养、教育、心理学教授和儿科临床专家研制开发,中国心理学会心理科普工作委员会全力推荐的现代化儿童系列儿保设备。 一、产后新生儿母婴访视包产后访视包主要用途: 用于儿保医生入户访视婴儿测量婴儿身长、体重数据,对产后42天产妇入户随访测量体重及身高 二、产后新生儿母婴访视包使用寿命长 针对器械使用频率高、移动频繁的特点,内部的长寿命防震技术可确保仪器长时间使用。 三、产后新生儿母婴访视包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专业分析软件 专业的“婴幼儿健康发育测评软件”,只要输入测量的身高、体重值,就可得到孩子的身长、体重、BMI发育的生长发育曲线图,将“矮小”、“肥胖”、“消瘦”等不良发育杜绝在萌芽状态。 四、产后新生儿母婴访视包功能特点 1、身长、围度尺具有独立液晶显示,可单独使用,也可通过数据线与体重秤连接共同显示及记录测量数据。

2、尺子通过按键调整切换身长、头围、胸围,显示屏上有对应的符号提示。 3、显示方式:电子数字显示 4、按键标识:用中文或符号表示 5、闲置自动关机功能 6、电源低电压提示 7、称重锁定功能,出皮功能 8、儿童体格测量工具产后新生儿母婴访视包可顺序存储100组测量数据查找调用功能(秤具备,需连电脑) USB数据传输功能。文章来自北京鸿慈童康 https://www.360docs.net/doc/359493586.html,

新生儿管理规定

新生儿管理规定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新生儿室管理制度 1、新生儿室保持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使用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 2、工作人员为无传染病者。 3、新生儿室谢绝参观,患儿家属按规定探视,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4、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前必须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换新生儿室鞋,穿隔离衣;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应认真洗手,感染患儿应分开放置。 5、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需高压灭菌,衣服、包布需高压灭菌;出院后床单位应进行终末消毒。 6、新生儿入院须称体重、测体温(1/4小时,连测3天),早产儿每日称体重其它新生儿每周称体重。新生儿入院时应有家属在场,将足纹印于病历上。腕带填写清楚,确认无误后戴于患儿手足上以便识别。 7、新生儿室工作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坚守工作岗位,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问题及时告诉医生,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8、新生儿室器械、物品固定专用,专人管理。抢救器械物品及时补充,定时消毒。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故障的一般处理。

9、认真做好基础护理,每天为新生儿沐浴一次,要求无分泌物、无臭味;注意臀部的护理,大便后用温水冲洗干净,发现红臀及时处理。 10、认真做好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儿科 2011-11-15

新生儿室配奶间工作制度 1、配奶间的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患有消化道传染病者不得为患儿配奶、喂奶。 2、非配奶人员不得入配奶间,配奶间内不堆放杂物,配奶人员配奶前后须认真清洗双手。 3、配奶奶具用后及时清洗、晾干,经高压灭菌后清洁保存备用。 4、为确保饮食卫生和安全,统一提供辅奶、辅食,拒收家属提供的母乳、辅奶、辅食。 5、冰箱除放辅奶、辅食外,不得储存其他药品及杂物,储奶24小时食用用时必须复温。 6、每日检查冰箱温度,保持冷藏箱温度2-8℃,并做好记录。每周用1:1000含氯消毒剂擦拭储奶冰箱一次。 7、明天对配奶间进行紫外线消毒一次并记录。 儿科 2011年11月15日

新生儿访视内容与方法

新生儿访视内容与方法 (一)访视次数 1.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如发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2.高危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二)访视内容 1.问诊 (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2)一般情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状及预防接种情况。(3)喂养情况: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题。 2.测量 (1)体重 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计零点。新生儿需排空大小便,脱去外衣、袜子、尿布,仅穿单衣裤,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 2)测量方法:称重时新生儿取卧位,新生儿不能接触其它物体。使用杠杆式体重计称重时,放置的砝码应接近新生儿体重,并迅速调整游锤,使杠杆呈正中水平,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加;使用电子体重计称重时,待数据稳定后读数。记录时需除去衣服重量。体重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至小数点后2位。(2)体温

新生儿护理室工作制度

新生儿护理室工作制度 1、护理室保持整洁,温度24°C-26°C,相对湿度50%-60%,空气新鲜。 2、工作人员进护理室前要戴好口罩、帽子,每次护理工作前后要洗手。 3、工作人员需定期体检,无传染病者方能从事新生儿护理工作,谢绝室内参观。 4、护理婴儿用品做到专婴专用,一用一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5、新生儿必须佩戴手、脚腕带,并注明母亲姓名、性别、住院号,以便识别。 发现脱落经核对及时补戴,以防差错。 6、室内备有抢救器械、药品、物品均应固定专用,使用完毕消毒后备用,避免 感染或延误使用。 7、护士长全面了解护理室情况,解决护理中的疑难问题,指导护理工作。 8、每日等离子空气消毒器消毒,定期做空气、医护人员手及物体表面的细菌培 养。 xx医院产科 2017.09.10修订

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新生儿体力筛查和诊断工作,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纲要》、《提高人口素质,减 少出生缺陷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按福建省和厦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案要求,积极开展我市和本院新生儿听力筛查。 二、参与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或在省级及以上医疗保健 机构专门进修学习,经过考核取得资格,持证上岗。 三、严格执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评估常规与规范,执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诊 断程序。 四、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知识的宣传,争取100%知情,签订新生儿知情同 意书,实行听力筛查结果告知。 五、本院出生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至少达到90%,争取达到95%以上。 六、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和住新生儿科的高危儿及接受的转诊儿,做好复查和跟踪 随访登记:复查仍未通过的婴儿,转入诊断程序。 七、确诊听力障碍的患儿,同样做好复查和跟踪随访登记,并尽力做好治疗和干 预,本机构无条件干预和治疗时,及时转诊。 八、做好听力筛查相关资料登记汇总,妥善保存,完善电脑录入。 九、做好交班和特殊事项特别交班。 十、做好听力筛查仪器设备的校准、维护、使用登记等,做好耳塞消毒,防止交 叉感染。 十一、保持检查监测室的安静和卫生,定期进行房间消毒。 xx医院产科 2017.09.10修订

新生儿室管理制度

新生儿室管理制度 、新生儿室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温度、湿度,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紫外线空气清毒,并每天一次。 、工作人员必须是无传染病毒,并须定期做喉部细菌培养,以便检出带菌者。新工作人员经体格检查,合格者才能入室工作。 、工作人员进婴儿室前戴好帽子、口罩,穿好隔离衣,更换专用鞋。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应洗净双手。 、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前必须洗手,(步法)戴好口罩,更换专业鞋,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应洗净双手。感染患儿须分开放置及护理,先护理非感染患儿洗净双手后再护理感染患儿。 、新生病儿使用的面巾、奶头、奶瓶须经煮沸消毒,衣服、包布、尿布须经熏柜消毒才可应用。新生病儿出院后,床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新生病儿入院时须称体重、测体温(每 小时一次),早产儿每日称体重一次,其它新生病儿每星期称体重一次。新生病儿入院时应有家属在场,将其足纹印于病历纸上,手圈、床及包被外面,均需标明患儿的姓名、性别,以便识别。 、新生儿房间工作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坚守工作岗位,不得随意外出,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各种。 、新生儿房间内的物品、器具应固定专用,专人管理物品,随时补充,定时消毒,

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器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故障的一般处理。 、认真、仔细地做好基础护理,新生病儿每天沐浴一次,注意耳后、手心、腋下、会阴部、臀部等部位的清洁,要求无分泌物、无臭味,注意臀部护理,大便后用温水冲洗,如发现红臀及时处理,保持床单清洁、整齐,如有污迹,应随时更换。浴盆每日消毒一次。 、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除书面交班外,还要严格执行床头交班。

新生儿沐浴室室工作制度

新生儿沐浴室工作制度 1、新生儿沐浴室设专人管理。 2、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接触新生儿。 3、工作人员指甲不过指尖,不戴戒指、手表等饰物;为每一个新生儿沐浴前后应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各区域划分明确。 5、为每一位新生儿沐浴结束后要认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室内清洁,每周彻底扫除一次。 6、每日沐浴结束后应清洗消毒沐浴用品,如沐浴池、沐浴喷头、洗托架等,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更换操作台上的各种物品,并清洁擦拭台面。每日空气消毒机空气消毒一次,每次1小时,有记录。 7、每月对沐浴室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及工作人员手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监测,并记录详实。

8、每月对沐浴室墙壁、天花板、玻璃窗、热水器、空调等进行清洁。护士长每周进行督导检查。 9、沐浴室设施、设备每月检查、保养一次,保持性能良好。 10、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范。 新生儿沐浴室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各区域划分明确。沐浴室温度应保持在26-28℃,相对湿度50-60%。 2、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接触新生儿。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手卫生意识,指甲不超过指尖,不得佩戴首饰、手表等物品,为每一个新生儿沐浴前后进行手卫生。 3、每日沐浴前、后应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燥,每日空气消毒机空气消毒一次,每次1小时;空气消毒机滤网每3个

月清洗一次;每月对沐浴室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及工作人员手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监测,并登记详实。 4、新生儿用品应一婴一用一灭菌,避免交叉使用。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用具单独使用。 5、每日沐浴结束后应清洗消毒沐浴用品,如沐浴池、沐浴喷头、洗托架等,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更换操作台上的各种物品,并清洁擦拭台面。 6、新生儿游泳池使用一次性浴池套,一人一用一更换,游泳圈一人一用一消毒。 7、沐浴液等沐浴用品使用时瓶口应避免接触新生儿和工作人员,使用中应避免污染。 新生儿沐浴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各区域划分明确。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精选文档-----------------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产科医护人员定期接受培训,具备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 二、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分娩时有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并配备新生儿复苏抢救的设备和药品。 三、严格执行母婴同室陪护及探视制度,加强陪护和探视管理。住院期间,产妇或家属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抱婴儿离开母婴同室区。因医疗或护理工作需要,婴儿须与其母亲分离时,医护人员必须和产妇或家属做好婴儿的交接工作,严防意外。 四、严格按照护理级别落实巡视要求,无陪护病房实行全天巡视。 五、严格执行母乳喂养有关规定。对新生儿监护人做好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安全教育,并签署各种知情同意书。 六、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如有损坏、丢失,应当及时补办,并认真核对,确认无误。 七、新生儿出入病房时,工作人员应当对接送人员和出入时间进行登记,并对接收人身份进行有效识别。 八、规范新生儿出入院交接流程。新生儿出入院应当由医护人员对其陪护家属身份进行验证后,由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并记录新生儿出入院时间。 九、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十、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 十一、对于无监护人的新生儿,要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公安和民政等部门妥善安置,并记录安置结果。 十二、对于死胎和死婴,应与产妇或其他监护人沟通确认,并加强管理;严禁按医疗废物处理死胎、死婴。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死胎、死婴,征得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同意后,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应当在医疗文书上签字并配合办理相关手续。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殡葬管理条例》等妥善处理,不得交由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自行处理。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殡葬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的科室和个人,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可编辑

家庭面对面产后访视工作要点

产后访视工作要点 一、访视对象 在辖区内(不论其户口所在地)进行产后休养、产后28天内的产妇均属访视对象。 二、访视次数 为正常产妇提供出院后3天内、产后14天内、产后28天内的上门访视服务1次,剖宫产术后的产妇,产后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如异常,根据需要增加访视次数。 三、访视内容 1、了解本次分娩过程、分娩方式、胎产次、会阴有无裂伤、缝线是否有无拆除。 2、了解有无产后出血、发热、感染等异常情况 3、了解母乳喂养情况 4、询问产妇饮食、睡眠、太小便情况 四、检查 1、测量血压和体温 2、检查乳房有无红肿、硬结、乳头有无皲裂、凹凸现象、乳汁量的多少 3、检查子宫底高度、有无压痛,会阴伤口有无感染,观察恶露的量、颜色性状等。 如果发现产妇有发热、腹痛、阴道出血量多、会阴伤感染或乳房疼痛,应立即转往上级医院诊治。 四、宣教与指导的重点内容 1、产后访视应以加强对产妇及其家属的为重点,对持有旧风俗观念的对象要细心指导他们,使他们懂得保持通风舒适的休养环境是夏天防中暑,冬天防交叉感染的必备条件,给产妇补充各种营养是母婴健康的重要保证,帮助他们自觉地做好产褥期保健工作。 2、识别和处理产后母亲异常情况 1)子宫复旧不全——恶露持续不干净,子宫大而软,常伴有腰痛,下腹坠胀感,提示子宫复旧不全,可给予子宫缩剂治疗,如伴有炎症时就给予抗菌素治疗,如恶露量多,超过月经量,应立即建议到医院就诊。 2)会阴伤口愈合不良——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可表现为会阴伤口硬结可用75%酒精湿敷,中药坐盆并使用消毒卫生巾等:如伤口感染裂开,需每天清洁伤口,七天以后用1:5000PP溶液坐浴,每日二次,或立即转往医院就诊。 3)产后便秘——由于产后活动减少,腹壁肌肉松驰,肠蠕动减少等原因,容易引起便秘。应鼓励产妇下床活动,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可服缓泻剂或用肥皂水灌肠、开塞露通便。 3、母乳喂养指导 1)帮助产妇树立信心,坚持母乳喂养新生儿至出生后4-6个月以上;指导给婴儿合理添加辅食。 2)母乳喂养应实行不定时的按需哺乳,夜间也喂奶,将有助于乳汁的持续产生。 3)乳头清洁:每次哺乳前保持乳头清洁,忌用肥皂或酒精擦洗,以免引起局部皮肤干燥皲裂。 4)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技巧 正确的哺乳姿势:产妇采取舒适体位,母婴紧密相贴,婴儿头与双肩朝向乳房,母亲手就将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托起整个乳房喂哺,婴儿吸吮时必须乳头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吮另一侧乳房,直到婴儿放松乳头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