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科学专业

普通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1 动物的组织和早期胚胎发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

二、实验内容

(一)上皮组织:复层扁平上皮。

(二)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透明软骨、兔的血液装片、骨磨片。

(三)肌肉组织:横纹肌、平滑肌。

(四)神经组织:脊髓的前角细胞。

(五)文昌鱼早期胚胎发育各期装片观察。

三、实验难点和重点

(一)疏松结缔组织:家兔处死、取样及制片观察;主要结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

(二)血液组织:家兔心脏取血及处理方法,涂片方法。各种血成分的辨认:

红细胞、白细胞、血浆等。

(三)肌肉组织:骨骼肌(横纹肌)、平滑肌、心肌。

(四)上皮组织(复层扁平上皮):食道多层扁平细胞。

(五)软骨组织:

(六)文昌鱼早期胚胎发育装片观察

单细胞期、2细胞时期、4细胞时期、8细胞时期、多细胞时期;

囊胚期;原肠胚。

实验2 眼虫和变形虫

一、实验目的

通过眼虫、变形虫及其他鞭毛虫、肉足虫的观察,了解鞭毛虫纲与肉足纲的主要特点,并认识一些有经济价值或常见的种类。

二、实验内容

(一)眼虫和变形虫的观察。

三、实验重点和难点

(一)眼虫的的观察方法和主要结构。

(二)变形虫的观察方法和主要结构:

实验3 草履虫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草履虫及其他纤毛虫的观察,了解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并认识一些习见的种类。

二、实验内容

(一)草履虫的观察。

(二)示范:棘尾虫、钟虫和喇叭虫。

三、实验重点和难点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

口沟、胞口、胞咽;

食物泡;伸缩泡、收集管。

大核、小核。

实验4 水螅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水螅及其他腔肠动物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内容

(一)水螅活体的观察

(二)水螅切片和装片的观察

(三)腔肠动物主要类群标本的观察

三、实验重点与难点

(一)水螅的观察:

外形特征:体型;基盘、垂唇、触手。

内部结构: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消化循环腔;外皮肌细胞、间细胞、刺细胞(刺丝囊)、腺细胞。

实验5 涡虫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涡虫形态和结构的观察,了解扁形动物及涡虫纲的基本特征;认识扁形动物主要代表。

二、实验内容

(一)活体外形观察。

(二)整体装片标本观察,研究其内部各系统器官构造。

(三)横切面玻片标本观察,了解其皮肤肌肉囊和三胚层的体层构造。

(四)涡虫纲各重要类群代表动物的示范。

三、实验重点和难点

(一)活体观察:

(二)外部形态:眼点;口、咽囊、咽等。

(三)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口、咽及肠。

2.神经系统:有由l对神经节组成的脑及2条纵神经索,索间有横神经连接,呈梯形。

3.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雄性:

雌性:

(五)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1.外胚层:单层柱状表皮细胞、杆状体、腺细胞;纤毛;基膜。

2.中胚层:肌肉层和实质组织。

3.内胚层:形成单层肠上皮组织。

实验6 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观察

一、实验目的

(一)通过对猪蛔虫的解剖观察,了解蛔虫的形态结构以及线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的一般特征。

(二)通过对环毛蚓的解剖观察,掌握其形态结构,了解环节动物(真体腔动物)的一般特征。

二、实验内容

(一) 观察蛔虫的外部形态;解剖观察蛔虫内部结构。

(二) 显微镜下观察蛔虫横切玻片标本。

(三) 观察环毛蚓的外部形态;环毛蚓内部结构解剖观察。

(四) 线形动物及环节动物的示范标本观察。

三、实验重点和难点

(一)蛔虫的解剖观察:

1.外形:雄虫的交接刺;肛门开口;生殖孔;体表角质膜;口,背唇,腹唇,乳突。

2.内部解剖:解剖方法

(1)体线:

(2)消化系统:口、咽、肠、直肠及肛门。

(3)排泄系统:排泄管2条,分别位于侧线中。

(4)生殖系统:雌雄异体。

雄性:精巢、储精囊、射精管。

雌性: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

(二)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角质膜、表皮层、体线(背线及腹线)。

纵肌细胞:收缩部、原生质部。

初生体腔

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精巢、输精管和储精囊

(三)环毛蚓的解剖观察

解剖方法

1.外形观察:节间沟,环纹;刚毛、环带、背孔、雌性生殖孔,受精囊孔;雄性生殖孔4.内部解剖:隔膜;

消化系统:口腔、咽、食管、嗉囊、砂囊、胃、肠。

循环系统:背血管、心脏、腹血管、食管侧血管、神经下血管。

生殖系统:雄性:精巢囊、储精囊、输精管、前列腺;

雌性:卵巢、卵漏斗、输卵管、受精囊、纳精囊。

神经系统:脑、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

(四)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体壁:角质膜、表皮层、肌层、体腔膜;肠;血管:背血管(黄色细胞)。腹血管、神经下血管。神经索;肾管。

实验7 螯虾的解剖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螯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认识甲壳纲的代表动物。

二、实验内容

(一)螯虾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解剖观察。

(二)甲壳纲各重要类群代表动物的示范。

三、实验重点与难点

(一)外形:

头胸部:头胸甲;额剑、颈沟、鳃盖、鳃腔;眼柄、复眼。

腹部: 6节,尾节1;外骨骼:背板、腹板、侧板。

附肢: 19对附肢。

(1)头部附肢:共5对。

小触角、大触鞭、大颚、小颚2对。

(2)胸部附肢:共8对。

颚足3对大颚、小颚。

步足5对(足鳃)。

(3)腹部附肢5对,尾肢1对;尾扇。

(二)内部结构:

呼吸器官:鳃:足鳃、关节鳃、肢鳃。

循环系统:心脏、动脉

生殖系统:(1)雄性:精巢、输精管、生殖孔。

(2)雌性:卵巢、输卵管、生殖孔、受精囊。

消化系统:肝脏;食管、胃(贲门胃、幽门胃)。

排泄系统:绿腺。

神经系统:腹神经链;围食管神经、食管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食管下神经节。

实验8 蝗虫的解剖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棉蝗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

二、实验内容

棉蝗的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

三、实验重点与难点

(一)外部形态:几丁质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腹3个部分。雌雄异体,雄虫比雌虫小。

1.头部:(1)眼: l对复眼和3个单眼。

(2)触角:丝状,柄节、梗节及鞭节。

(3)口器:咀嚼式口器。上唇、大颚、小颚、下唇、舌。

2.胸部:前胸、中胸和后胸。

(1)外骨骼:背板、腹板、侧板。

(2)附肢:前足、中足和后足。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3)翅:2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3.腹部: 11个体节组成。

雌蝗虫的产卵器:

雄蝗虫的交配器:

(二)内部解剖:解剖方法

1.循环系统:心脏;大动脉。

2.呼吸系统:气管;气囊。

3.生殖系统:雌雄异体异形。

(1)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输精管和射精管、副性腺和储精囊。

(2)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卵萼和输卵管、受精囊、副性腺。

4.消化系统:消化管:咽、食管、嗉囊、前胃、胃、回肠、结肠、直肠、肛门。唾液腺

5.排泄器官:马氏管。

6.神经系统:脑、围食管神经、腹神经链。

实验9 昆虫分类

一、实验目的

学习昆虫分类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检索表的使用和制作方法;了解昆虫纲各重要目的主要特征,认识一些常见的代表种类及重要的经济昆虫;认识肢口纲、蛛形纲及多足纲的常见种类.

二、实验内容

(一)观察昆虫不同类型的口器、翅、足和触角。

(二)观察昆虫的变态类型。

(三)由教师指定数种昆虫,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按检索表的顺序检索,鉴定它们属于哪个目。并记

录此昆虫的形态特点。

(四)肢口纲、蛛形纲及多足纲代表动物示范。

三、实验重点与难点

(一)观察昆虫不同类型的口器:

咀嚼式、嚼吸式、刺吸式、舐吸式、虹吸式等。

(二)观察昆虫不同类型的足:

步行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携粉足、跳跃足、攀缘足等。

(三)观察昆虫不同类型的翅:

膜翅、革翅、鞘翅、半鞘翅、平衡棒、鳞翅、缨翅、毛翅等。

(四)观察昆虫不同类型的触角:

刚毛状触角、丝状触角、念珠状触角、锯齿状触角、栉齿状触角、羽状(双栉状)触角、膝状触角、具芒触角、环毛状触角、球杆状触角、锤状(头状)触角、鳃状触角等。

(五)观察昆虫不同类型的变态(示范):

1.无变态:

2.有变态:

(1)渐变态:如蝗虫。(2)半变态:如蜻蜓。(3)完全变态:如蚕。

(六)昆虫纲各目的检索:

昆虫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七)常见昆虫的识别:

实验10 原索动物和圆口纲观察解剖实验

——文昌鱼装片和切片观察、柄海鞘解剖、七鳃鳗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文昌鱼标本、装片、切片的观察,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明确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通过柄海鞘的解剖观察,了解尾索动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对七鳃鳗的观察,了解原口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内容:

1、文昌鱼的观察:文昌鱼标本观察,文昌鱼整体封片及过咽横切片观察

2、柄海鞘解剖观察

3、七鳃鳗整体标本及鳃笼标本观察

三、实验重点与难点:

(一)文昌鱼的观察:

1、文昌鱼标本观察:体形、大小等

2、文昌鱼整体封片观察:

口笠、前庭、口须、轮器、口、咽、鳃裂、肠、肝盲囊、鳍、神经管、脊索、肌节、生殖腺。

3、文昌鱼过咽横切片观察:

咽、鳃裂、背板、内柱、生殖腺;肠、肝盲囊;背鳍、腹褶;神经管、脊索;肌节、肌隔;背侧体腔、内柱下体腔;背大动脉根、腹大动脉等。

(二)柄海鞘的解剖观察:

1、柄海鞘成体观察及解剖:

(1)外部形态:

(2)内部结构:

1、柄海鞘幼体装片观察:

(三)七鳃鳗标本观察:

1、七鳃鳗整体标本观察:

2、七鳃鳗鳃笼标本观察:

实验11 鱼纲解剖观察实验

——鲤鱼的解剖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鲤鱼的解剖观察,了解硬骨鱼类的一般结构特征,掌握鱼类同水生生活相适应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内容:

1、鲤鱼的外部形态观察:(用于分类依据的结构和特点)

2、鲤鱼的解剖观察:(解剖方法,内脏结构特点)

三、实验重点与难点:

(一)鲤鱼的外部形态观察:体形、分区、各部分的名称及划分,鳞式*、鳍式*。

(二)鲤鱼的解剖观察:

解剖方法

1、循环系统:静脉窦、心房、心室;向前小心分离观察动脉球、腹大动脉、入鳃动脉(4对)、出鳃

动脉、背大动脉。脾脏(位置、形状)。

2、呼吸系统:鳃盖、鳃盖膜、鳃弓、鳃片(全鳃、半鳃)、鳃丝(结构)、鳃耙、鳔(位置、形状、

分室、鳔管)

3、消化系统:口咽腔(舌, 和鳃的关系,咽喉齿)、食道(鳔管开口)、肠、肛门;肝胰脏、胆囊(位

置、开口)。

4、泄殖系统:(排泄和生殖系统)肾脏(位置、形状)、输尿管、膀胱;精巢、输精管;卵巢、输卵

管;泄殖窦。

5、神经系统:脑:端脑(嗅脑和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脊髓;脑神经(10对);脊神经。

6、骨骼系统:

6.1 中轴骨:

6.1.1 头骨: (1)脑颅:嗅区、眼区、耳区、枕区。(2) 咽颅:颌弓、舌弓、鳃弓;鳃盖骨系。

6.1.2 脊柱:椎骨(躯椎、尾椎);韦伯氏器(结构、功能)

6.1.3 肋骨

6.2 附肢骨:支鳍骨(奇鳍、偶鳍);带骨(肩带、腰带)

实验12 鱼纲分类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鱼类的分类方法,掌握各类群的主要的特征,认识常见经济鱼类。

二、实验内容:

1、鱼类常用分类依据及描述、测量、记录方法。

2、根据现有标本认识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及代表种类。

三、实验重点与难点

A、软骨鱼类

(一)板鳃亚纲

1、鲨形总目:

(1)六鳃鲨目:扁头哈那鲨

(2)虎鲨目:宽纹虎鲨

(3)真鲨目:皱唇鲨、白斑星鲨;黑印真鲨、尖头斜齿鲨;路氏双髻鲨。

(4)角鲨目:短吻角鲨

(5)锯鲨目:日本锯鲨

2、鳐形总目:

(1)鳐目:许氏犁头鳐;中华团扇鳐;孔鳐。

(2)鲼目:鸢鲼(分)、赤魟(工)

(3)电鳐目:日本单鳍电鳐

(二)全头亚纲:银鲛目:黑线银鲛

B、硬骨鱼类

(一)辐鳍亚纲

1、硬鳞总目:(1)鲟形目:中华鲟

2、鲱形总目:

(1)鲱形目:鲥鱼,鳓鱼,斑鰶;刀鲚、凤鲚。

(2)鲑形目:大麻哈鱼、虹鳟鱼、细鳞鱼

(3)灯笼鱼目:长蛇鲻

3、鳗鲡总目:(1)鳗鲡目:鳗鲡;海鳗

4、鲤形总目:

(1)鲤形目:鲤、鲫,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团头鲂;泥鳅、花鳅

(2)鲇形目:革胡子鲇;大口鲇;黄颡

5、银汉鱼总目:(1)颌针鱼总目:鱵鱼;燕鳐;扁颌针鱼

6、鲑鲈总目:(1)鳕形目:鳕

7、鲈形总目:

(1)刺鱼目:海龙、海马

(2)鲻形目:鲻鱼、鮻

(3)合鳃目:黄鳝

(4)鲈形目:a. 鲈亚目:花鲈、鳜;蓝圆鲹;大黄鱼、小黄鱼;真鲷、大眼鲷;罗非鱼。

b. 带鱼亚目:带鱼。

c. 鲭亚目:鲐;蓝点马鮫(蓝点鲅)。

d. 鲳亚目:银鲳。

e. 鰕虎鱼亚

目:矛尾鰕虎鱼。f. 攀鲈亚目:乌鳢。

(5)鲽形目:褐牙鲆,高眼鲽;半滑舌鳎

(6)鲀形目:绿鳍马面鲀;虫纹东方鲀

实验13 两栖纲解剖观察实验

—大蟾蜍的解剖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大蟾蜍的解剖观察,了解两栖类动物的结构特征;理解两栖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和不完善性。

二、实验内容:

1.大蟾蜍外形观察

2.大蟾蜍的解剖和观察

3.大蟾蜍神经和骨骼标本的观察

三、实验重点与难点:

(一)大蟾蜍的外形观察

(二)大蟾蜍的解剖观察

1.消化系统:口腔(内鼻孔、耳咽管孔、喉门、食道开口、舌),食道,胃,肠,泄殖腔;肝脏(分叶,胆囊,胆囊管),胰脏(位置)。

2.呼吸系统:鼻腔,口腔,喉气管室,肺(位置,结构)

3.泄殖系统:肾脏(肾上腺),输尿管(输精管♂),膀胱,精巢;卵巢,输卵管(♀)。

4.循环系统:A. 淋巴心(2对);

B. 心脏:静脉窦、心房(左,右)、心室、动脉圆锥。

C. 动脉:颈动脉弓(内颈动脉、外颈动脉);体动脉弓(枕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背大动脉;腹腔肠系膜动脉、腰动脉、髂动脉等);肺皮动脉(肺动脉、皮动脉)。

D. 静脉:前大静脉(颈静脉、无名静脉、锁骨下静脉),后大静脉(肝静脉、肾静脉、生殖静脉);肝门静脉,肾门静脉;腹静脉。

5.骨骼系统(标本观察):A、中轴骨:头骨、脊柱(椎体类型及分化)。B、附肢骨:带骨(肩带、腰带),四肢骨(上肢、下肢);胸骨。

6.神经系统(标本观察):脑(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脊髓(颈膨大、腰膨大)

实验14 两栖纲和爬行纲分类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主要代表种类的观察,了解两栖纲和爬行纲动物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种类;掌握两栖和爬行

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二、实验内容

(一)两栖纲

1.有尾目:

2.无尾目:

(二)爬行纲

1.龟鳖目

2.蜥蜴目

3.蛇目

4.鳄目

三、实验重点与难点

(一)两栖纲

1.有尾目:

(1)隐鳃鲵科:大鲵

(2)小鲵科:极北小鲵

(3)蝾螈科:肥螈、东方蝾螈

2.无尾目:

(1)盘舌蟾科:东方铃蟾

(2)蟾蜍科:黑眶蟾蜍、花背蟾蜍、中华大蟾蜍

(3)雨蛙科:无斑雨蛙、中国雨蛙

(4)蛙科:中国林蛙、黑斑蛙、泽蛙、金线蛙

(5)树蛙科:大树蛙

(6)姬蛙科:北方狭口蛙

(二)爬行纲

1.龟鳖目

(1)龟科:乌龟

(2)海龟科:海龟、玳瑁

(3)鳖科:中华鳖

2.蜥蜴目

(1)壁虎科:无蹼壁虎、大壁虎

(2)鬣蜥科:鬣蜥

(3)石龙子科:蓝尾石龙子、中国石龙子

(4)蜥蜴科:丽斑麻蜥、北草蜥

(5)巨蜥科:巨蜥

3.蛇目

(1)游蛇科:黄脊游蛇、赤链蛇、虎斑游蛇、乌梢蛇、黑眉锦蛇、红点锦蛇、双斑锦蛇、玉斑锦蛇、白条锦蛇、棕黑锦蛇

(2)眼镜蛇科: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

(3)海蛇科:青环海蛇

(4)蝮蛇科:黑斑蝰;蝮蛇、尖吻蝮、竹叶青

4.鳄目:扬子鳄

实验15 鸟纲解剖观察实验

—家鸡的解剖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家鸡的解剖以及对家鸽骨骼标本的观察,掌握鸟类的主要结构特征,理解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性,学习鸟类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家鸽整体骨骼标本的观察

(二)家鸡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三、实验步骤:

观察家鸡的外形和被羽情况,观察三种羽(正羽、绒羽、纤羽)的结构特点等。

观察颈气囊和锁间气囊。

1.消化系统:

口腔、食管、嗉囊、胃、十二指肠、小肠、直肠;肝(分叶)、胆囊(开口);胰

2.呼吸系统:

外鼻孔、内鼻孔、喉头、气管(鸣管)、肺、(气囊)

3.循环系统:颈动脉

心脏:

动脉系统:右体动脉弓2)锁骨下动脉

肱、胸动脉

肺动脉

静脉系统:前大静脉、后大静脉;肺静脉

4.泌尿生殖系统:

4.1排泄系统:肾脏、输尿管、泄殖腔(三室)

4.2生殖系统:雌性:卵巢、输卵管;雄性:睾丸、输精管

5.骨骼系统:(家鸽骨骼标本)

6.神经系统:(家鸽神经标本)

实验16 鸟纲分类

一、实验目的:

掌握鸟纲的主要类群,认识常见的、具有重要研究和经济价值的鸟类。

二、实验内容:

参观鸟类标本馆,对照标本认识理解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实验步骤:

顺序参观标本馆:

1.批题(音)目(Podicipediformes)

小批题(音)(Podicepsruficollis)

2.鹈形目(Pelecaniformes)

鹈鹕(Pelecanus roseus)

鸬鹚(Phalacroco rasccarbo)

3.鹳形目(Ciconiiformes)

苍鹭(Ardea cinerea)

4.雁形目(Anseriformes)

绿头鸭(Anas platyrahyhos)

豆雁(Anser fadbalis)

5.隼形目(Falconiformes)

红脚隼(Falco vespertinus)

鸢(Milvus migrans)

6.鸡形目(Galliformes

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

鹌鹑(Coturnix coturnisc)

7.鹤形目(Gruiformes)

丹顶鹤

骨顶(Fulica atra)

8.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金眶鹃(Charadrius dubius)

白腰草鹬(Tringa ochropus

9.鸥形目(Lariformes)

银鸥(Larus argentatus)

10.鸽形目(Columbiformes)

沙鸡(Syrrhaptes paradoscus)

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

11.鹦形目(Psittaciformes)

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us)

12.鹃形目(Cuculiformes)

大杜鹃

13.鸮形目(Strigiformes)

长耳鸮(Asio otus)

14.夜鹰目(Caprimuigiformes)

夜鹰

15.雨燕目(Apodiformes)

楼燕(Apus apus)

16.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翠鸟(Alcedo atthis)

戴胜(Upupa epops)

17.裂(音)形目(Piciformes

绿啄木鸟

斑啄木鸟

18.雀形目(Passeriformes)

我国常见的雀形目鸟类约有30余科,可选看以下常见种类:

百灵(Melanocoryphad mongolica ) 家燕(Hirundo rustica )

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 ) 黄鹂(Oriolus chinensis )

八哥(Acridootheres cristatellus ) 秃鼻乌鸦(Corvus frugilegus ) 喜鹊(Pica pica )

寿带(Terpsiphone paradisi )

黄腰柳莺(Phylloscopus proregulus ) 画眉

大山雀(Parus major ) 麻雀(Passer montanus )

黄胸鸫(Emberiza aureola)

实验17 哺乳纲解剖观察实验

—家兔的解剖观察

一、实验目的:

学习哺乳动物的解剖方法;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理解哺乳动物身体结构特征的进步和完善性。

二、实验内容:

家兔解剖观察;家兔骨骼和神经标本观察。 三、实验重点与难点 观察家兔的外部结构特征。

※家兔的解剖方法

1. 唾液腺:腮腺(耳下腺)、颌下腺、舌下腺

2. 口腔和咽:唇、齿(齿式)、舌(味蕾)、硬腭、软腭;内鼻孔、耳咽管孔、会厌。 3. 膈肌(结构特点)

4. 消化系统:食道(下端)、胃(外形、结构、分区)、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大肠

(结肠、直肠)、肛门;肝、胰。 5. 泄殖系统:

5.1排泄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5.2生殖系统:雌性: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雄性:睾丸、副睾、输精管、阴茎. 6. 循环系统:

6.1心脏:四室

6.2动脉:左心室——左体动脉弓—————

无名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背大动脉肋间动脉 腹腔动脉 上肠系膜动脉 尿殖动脉 下肠系膜动脉 髂总动脉

6.3静脉:前大静脉(上腔静脉)、后大静脉(下腔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肝静脉、肾静脉、生殖静

脉、总髂静脉;肝门静脉。

7.呼吸系统:喉头(结构)、气管(软骨结构)、肺(结构特点)

8.骨骼系统:家兔骨骼标本

9.神经系统:家兔神经标本

实验18 哺乳纲分类

一、实验目的:

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类群,认识常见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以及珍稀的种类。

二、实验内容:

参观哺乳动物标本馆,对照标本认识理解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实验重点与难点:

顺序观察各目主要的代表动物:

1.食虫目

刺猬

鼳鼱

缺齿鼹

2.翼手目(Chiroptera)

蝙蝠:

3.灵长目(Primates):

金丝猴

4.鳞甲目(Phoidota)

穿山甲(M)

5.兔形目(Lagomorpha)

草兔

6.啮齿目(Rodentia)

灰松鼠、黄鼠、黑线仓鼠、鼢鼠、褐家鼠等

7.食肉目(Carnivora)

黑熊

北极熊

黄鼬

果子狸

豹猫

8.鳍脚目(Pinnipedia)

海豹

9.奇蹄目(Perissodactya)

马或驴

10.偶蹄目(Artiodactyla)

梅花鹿、青羊等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实验课程编号:110309 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 课程属性:工科各专业本科生必修 教材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指导书名称: (无) 课程总学时:56 实验总学时:56 开设实验项目数:17 总学分:3.5 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2学期,二年级第1学期 适用专业:工科各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本大纲主撰人:凌亚文 审核人:王占民 一、 课程的目标及基本要求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展及其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 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 为了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需要培养大量有创造性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此要求工科大 学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具有能从事现代科学实验的较强能力。 物理实验是学生入学后,受系统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一系列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因此, 在整个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实验技能的训练,物理实验应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 重要的地位,而不是作为理论课的附属环节。 二、 课程实验的目的要求 在一定的物理知识和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础训练。要 求学生弄懂实验原理,了解一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要求学生熟悉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 并了解使用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判断实验结果,并能写出比较 完整的实验报告。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本领和独立工作能力。并通过实验中 的观察、测量和分析,加深对物理学中某些概念、规律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 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护国家财产、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 三、 适用专业 工科各专业本科生。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负责人:史彭

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了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实验教材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建议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About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Course in Private Colleges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from the current social,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n private colleges are analyzed, several reform recommendations for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material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urse system, the building of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suggestion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校理工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使学生获得基本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大小的测定和计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的标本装片,学会绘制生物图 3、掌握使用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4、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使用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 2、微生物标本装片 3、目、物镜测微尺 4、血球计数板 5、酵母菌液或霉菌孢子液 6、载波片、盖波片、烧杯、滴管、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等 三、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构造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机械装置包括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镜臂、镜座、调节器;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电光源。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操作 在目镜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及放大率都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初学者,进行显微观察时应遵循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观察程序,因为低倍数物镜视野相对大,易发现目标及确定检查的位置。 四、微生物大小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 1、目镜测微尺(图1-1)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 --

-- 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物镜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2、物镜测微尺(图1-2)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 玻片,一般将lmm 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 (即0.0lmm), 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物镜测微尺放在载 物台上,由于物镜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 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物镜测微尺随着显 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物镜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物镜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3、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把目镜的上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图1-3),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物镜测微尺的格数。因为物镜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l0μ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例如目镜测微尺5小格正好与物镜测微尺5小格重叠,已知物镜测微尺每小格为l0μm ,则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5×10μm/5=10μm 用同法分别校正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物镜、目镜、镜筒长度)进行,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4、细胞大小的测定 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菌体的装片,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高倍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菌体的长,宽各占几格(不足一格的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测出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校正值,即等于该菌的长和宽。 结果计算: 长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宽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大小表示: 宽μm ×长μm 五、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1-4),计数区 图1-1 目镜测微尺 图1-2 物镜测微尺 图1-3 目、物镜测微尺的校正 图1-4 血球计数板

《普通生物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普通生物学》期末考试卷 一、填空(除第6、7题每空2分外,每空1分,共50分) 1、同位素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Avery分别利用32P 标记DNA与 35S 标记蛋白质,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卡尔文用__14C__标记追踪,阐明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初始过程;Meselson用同位素__15N_证明DNA就是半保留复制。如果要特异标记细胞内正在复制的DNA,应该用_3H-T_______。 2、DNA聚合酶就是DNA复制最关键的酶,它的高保真性主要依赖于它的另一种活性, 即__3’-5’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还靠__5’-3’外切__酶活性来清除冈崎片段上的引物。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就是___DNA连接酶__。根据您对DNA复制的认识,DNA复制还需要解链酶与引物酶。 3、原肠胚期就是胚胎的三个胚层开始形成的时期,三个胚层形成动物的各种组织结 构:脑由_外胚层_发育而成,心脏由_中胚层_形成,肝脏由___内胚层_形成,肾脏由__中胚层_形成,颅面骨由__神经嵴__形成。 4、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十分精细,导致_细胞分化_,从而形成多细胞个体,多细胞动物 又称为__后生_动物。不同细胞与组织表达不同的基因,主要因为不同组织中表达不同的_转录因子_,或者不同基因的__调控序列__被选择性修饰。现在把基于染色体的修饰而不就是DNA序列的变化而引起的基因表达的差异称为_表观遗传。 5、动物的几乎所有的“门”都就是在___寒武纪__时期开始的几百万年里产生的,这叫做 __寒武纪爆发__。然而,各种动物的演化程度就是不同的,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就是海绵动物__,几乎没有组织分化;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__只有两个胚层_,身体辐射对称;___扁形_动物开始有了中胚层, 但中胚层间没有形成体腔;以__线虫___动物为代表的一大类动物,它们的体壁中胚层与消化管内胚层之间存在空腔,称为假体腔_; 以__蚯蚓__为代表的环节动物开始有了体腔,并且身体出现_分节;_软体_动物种类繁多,仅次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__昆虫__纲就是本门最大的纲,其她的类群还包括__甲壳_纲,如__虾蟹__、__多足_纲,如__蜈蚣、__蛛形__纲,如__蜘蛛_。 6、某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发生突变,以至于在有乳糖而没有葡萄糖的情况下,也无法表 达代谢乳糖的酶,这种突变可能就是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的突变,还可能就是抑制蛋白乳糖结合位点突变。另外一种乳糖操纵子的突变恰好相反,在甚至没有乳糖的时候,它也会表达代谢乳糖的酶,这可能就是抑制蛋白失活的突变,还可能就是__操纵基因__ 发生突变。(本题每空2分)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doc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72201008/72201009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72学时 学分: 2分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物理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 的同时,受到严格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并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使 用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力学部分

热学部分 电磁学学部分

光学部分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基础知识 测量与误差,主要讲述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力学部分 实验一长度的综合测量 1.目的要求 练习使用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练习做好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2.方法原理 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和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和高度。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滚珠、圆柱管。 4.掌握要点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的使用方法及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及高度,并计算其体积。 (2)用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 (3)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二单摆 1.目的要求 用停表和米尺,测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并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2.方法原理

g l T π2= ()()2 22)(?? ? ??+??? ??=t t u l l u g g u 。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单摆、停表、钢尺。 4.掌握要点 测量单摆周期的注意事项、重力加速度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 (2)用钢尺测悬线的长度。 (3)用停表测单摆的周期(不改变摆长,测5次,每次30个周期的时间) (4)计算重力加速度和它的不确定度。 (4)改变摆长,测单摆的周期,用作图法算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三 测重力加速度 1.目的要求 掌握几种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方法原理 自己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自由落体装置、数字毫秒计、光电计时装置 ,单摆 气垫导轨。 4.掌握要点 掌握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5.实验项目: (1)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2)记录实验数据 (3)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四 密度的测定 1.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掌握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2.方法原理 v m = ρ,质量用天平称量,体积用阿基米德定律求出。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物理天平,游标卡尺、比重瓶,小烧杯、温度计、酒精、不规则玻璃块。 4.掌握要点 物理天平的调节和方法、测量密度的两种方法: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5.实验项目: (1)学习调整和使用物理天平。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的密度。 (3)用比重瓶法测酒精的密度。 实验五 拉伸法测杨氏弹性模量 1.目的要求 用伸长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学习光杠杆原理并掌握使用方法。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学时数:108讲课:108 学制:四年制本科 适合专业:生物科学相关专业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课程的任务: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要求学生熟悉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能和建立无菌概念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重点掌握最基本的无菌操作技能,如接种、纯培养、计数等。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 通过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概念,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生物染色技术、形态学观察的方法、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了解常用的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优良作风。 2. 本实验课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两个部分。验证性实验主要

通过光学显微镜镜检观察方法进行教学,综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过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整记录原始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内容 (一)实验一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器皿 目的要求 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了解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因其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了解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的要求。 实验内容 一、器皿的种类、要求与应用: 1、试管 大试管(约18mm×180mm) :可装倒平板用的培养基;可作制备斜面用;装液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振荡培养 中试管[(13~15)mm×(100~150)mm]: 装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或做斜面用;用于细菌、霉菌、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 小试管[(10~12)mm×100mm]:一般用于糖发酵或血清学试验,和其它需要节省材料的试验。 2、容量瓶 主要用于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它是一种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配有磨口塞,瓶颈上刻有标线。 3、量筒 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外壁上有刻度。常用量筒的规格有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等。 4、三角瓶 用来装无菌水、培养基和振荡培养微生物等。 5、烧杯 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有些烧杯外壁标有刻度,可以粗略地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这种烧杯叫印标烧杯,也叫刻度烧杯,其分度并不十分精确,允许误差一般在±5%。 6、烧瓶 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因瓶口很窄,不适用玻璃棒搅拌,若需要搅拌时,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论文 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急需改善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采用“一灌式教学”,激发不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每次上实验时老师都要根据教材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 照着事先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测得数据,计算出结果,就完成了实验。这种“教师 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束缚了学生更好地发挥实验的 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大学物理实验课时为两个 学时,老师的讲解以及示范实验操作过程要占去三分之一时间,真正留给学生自己动手操 作仪器获得实验数据的时间并不多,因而大部分实验都要超时,老师们只得想一些办法简 化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没时间思考只得向老师请教,学生的观察浮于表面, 没有深入思考实验现象的本质,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抑制了教 师去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教师则更多是直接帮学生排除故障,这样的做 法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大学物理实验室中的实验仪器设备陈旧、老化 某些大学基础物理实验室中的实验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如有的实验室还在使用老式 的电位差计做实验,仪器的精度和性能都难以保障,导致实验数据的误差很大,不能得到 精确数据,以至于学生会对科学的严谨性产生怀疑,对以后的科研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 部分普通高校由于经费欠缺导致大学物理实验室的资源配置难以达到现代高科技物理实验 室的要求。另一方面,有的高校在购进新仪器时追求“现代化”、“先进化”,使学生的 `实验步骤操作简化,非常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实验仪器种类杂乱,质量良 莠不齐,假冒伪劣仪器时有出现,从而对实验测量带来不利影响。 (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未接轨 受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影响,高考只注重书面表达能力而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使刚 进入大学的学生缺乏动手创新能力。有的高中一味追求分数,只讲考试大纲要求的课题, 而对更多可以提高学生能力的实验弃之不顾,进行机械式教育。受实验条件的影响,特别 是农村乡镇高中,实验设备落后,实验室不足,实验器材缺乏,高中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动 手做实验,导致到大学后,只知道实验原理而不会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做大学物理实验时 非常吃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四)大学物理实验与当代科学发展热点有关的综合型、设计性实验结合的较少 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是必然趋势,而现在单一的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基础实验教学已无法满足培养优秀大学生所需的条件,也无法培养社会急 需的高精尖人才。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题(2)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题(2) 一、单选题(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成体不具侧线器官的种类是哪一种?() A.鱼类B.蛙类C.极北小鲵 2、下面哪一种类无胸廓?() A.鸟类B.哺乳类C.两栖类 3、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心脏具有动脉球的种类为哪个?() A.硬骨鱼B.软骨鱼C.两栖类 4、下面哪个器官是棘皮动物运动器官? A.腕B.管足C.坛囊 5、淡水蚌类发育要经过哪个幼虫期?() A.担轮幼虫B.面盘幼虫C.钩介幼虫 6、乌贼用于游泳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A.腕B.鳍C.漏斗 7、美洲虎与东北虎的关系是什么?() A.品种B.物种C.亚种 8、视网膜对移动物体极敏感的种类为哪一类?() A.两栖类B.鸟类C.哺乳类 9、现存最大的鸟类的哪一种?() A.非洲鸵B.美洲鸵C.鸸鹋

10、出芽生殖是多幻动物最普遍的一种生殖方法,有些种类形成芽球当母体死 亡后,芽球会怎样?() A.死亡B.活着,很活跃。C.活着,静止不动并沉入水底。 11、间日疟原虫在按蚊体内进行什么生殖?() A.配子生殖B.孢子生殖C.A和B 12、肝片吸虫的中间寄主是什么?() A.钉螺B.扁卷螺C.椎实螺 13、蝗虫有10对气门,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4对吸气,6对呼气B.4对呼气,6对吸气C.5对吸气,5对呼气 14、七鳃鳗属于哪类动物?() A.鱼类B.圆口类C.有颌类 15、从下面哪类动物开始出现盲肠的?() 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 二、填空(10小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哺乳类的4种发达的皮肤腺为、、、。 2、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为、、。 3、多足纲动物常见的有、、。 4、昆虫的口器包括、、、、。 5、反刍动物的胃分、、、四部分。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能激发大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主动性,能促进大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在综合应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 标签: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1 概述 在高等院校的理工类专业中,物理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学实验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曾经为培养基础前沿学科的优秀人才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大学物理实验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性实验,也是大学生进入高校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它反映了理工科基础实验的一般性问题。通过对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大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能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同时也能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开拓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在高等学校里面,对大学生开设基础实验课,特别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这就是锻炼大学生地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学好了基础实验,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实验起到了很大的奠基作用。因此,在高等院校地理工科学生中开展大学物理实验课,就是为高等院校去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物理实验的实际教学中,由于一直以来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比如:较差的实验教学条件与环境,以及不充足的师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实验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机械化的学习方式,不能自主的去做自己想做的实验,也制约了学生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因此,要真正去提高和改善高等院校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应该从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教学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和管理、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地改革[1-3]。 2 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过去教育资源缺乏的现象得到了解决,特别是各种网络资源此起彼伏,但是很多高校面对这种丰富的资源并没有很好的应用,还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仍然是按部就班的对大学生进行教学,大学物理实验课也不例外。安排好时间和实验项目,有的学校还对学生的小组都要做到安排,这样就无言的限制了学生自举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只能按照老师的布置。

最新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绝对有用)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命题人:张俊彦20032417 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总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8分)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二、填空题:(每空0.5分,总分20分) 1、国际上规定的动物种双名法依次由属名, 种名和命名人组成。 2、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层上皮分泌形成的。 3、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4、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5、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6、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 8、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9、最早出现中胚层的是扁形动物门,最早出现次生体腔的是环节动物门,最早出现异律分节的是节肢动物门。 10、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物称为原口动物。 11、围心腔腺的作用是排泄。 12、请写出具有下列口器的代表动物:刺吸式口器:蚊子;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舐吸式口器:苍蝇;嚼吸式口器:蜜蜂。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20210227215151)

课程教学大纲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061U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电气电子、计算机、土木工程、汽车类各专业 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102学时,习题1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本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技匚作者所必备的物理基础。因此,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工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能够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4.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质,使之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5.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其学会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和与已知典型结果,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编码:0431030706 英文名称: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 学时:36学分:2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微生物学 参考教材:杜连祥,路福平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实际教学学时制定的,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在不妨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包括前后实验内容的衔接关系),主讲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具体教学情况或经验,适当地将某些内容的次序加以变更或调整。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微生物学实验课是与微生物学理论课同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微生物材料的观察、分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微生物学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进行常规常见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具备利用微生物学手段分析和解决发酵生产过

程中有关实际问题和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布置以及实验室的规则;使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及保养方法;学会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的使用;具有选择和制备培养基的能力;掌握基本染色原理和方法以及制片技术;熟悉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血清学特性,具有菌种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无菌操作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菌种保藏的一般方法。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细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实验内容与要求: (1)了解加热灭菌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室常用的几种加热灭菌技术 (2)了解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材料,学习配制肉汤培养基的方法并掌握其要点。 2.实验材料: (1)培养基组成牛肉膏0.5%,蛋白胨1%,NaCl0.5%,pH值7.2,固体时加琼脂2%。(2)试剂 6mol/lHCl、10%NaOH。 (3)其它工具:台秤、量筒、试管、三角瓶、烧杯、分装架等。 实验二细菌的接种与培养 1.实验内容与要求: (1)掌握无菌操作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技术; (2)了解细菌常用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 (3)了解平板划线分离菌种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2.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八叠球菌(Sarcina sp.)。 (2)培养基:肉汤固体斜面(2个/菌),肉汤液体试管(2管/菌),平板划线接种肉汤固体培养基(10-15ml/皿,2块/菌),平板点接肉汤固体培养基(10-15ml/皿,3支菌用1块),穿刺用肉汤半固体培养基(2管/菌)。 (3)其它工具: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或煤气灯,消毒酒精棉球,镊子,试管架,标签纸,培养箱(37℃)

普通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鳍 普通动物学(脊椎动物部分) 知识要点 第三部分 脊椎动物 一、 索动物门的特征: (一)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1. 脊索: 组织结构:由富含液泡的细胞构成,不分节,外包以结缔组织的棒 状物; 位置:位于消化管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且纵贯头尾; 来源:起源于中胚层; 发展:脊椎动物亚门仅存在于胚胎或幼体中,以后被脊柱所取代; 其他类群中则终生存在。 2. 背神经管: 结构:为神经组织构成的管状结构; 位置:位于脊索背面; 来源:由外胚层内陷而成; 发展: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 3. 咽鳃裂: 位置:位于消化管前段(咽部)的两侧壁上; 结构:左右成对排列的裂缝,它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相通,鳃裂壁 上富有毛细血管; 来源:它来源于外胚层和内胚层; 发展:水生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而陆生动物只见于胚胎时期或幼 体,随后完全消失。 (二)一般特征:肛后尾、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多为闭管式循 环。 (三)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有的特征:身体分节,两侧对称,后 口,三胚层。 二、 脊索动物的起源: 尾索动物 现代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 头索动物 无 颌类 原始有头类 有 颌类 四、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无颌类 鳍足类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有颌类 兽足类 有羊膜类 恒温动物 五、 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 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2. 脊索为脊柱所取代。前端发展为头骨,后端发展为由脊 椎构成的脊柱; 3. 背神经管前端分化为脑(具有大脑、间脑、中脑、小脑 和延髓),后端分化为脊髓; 4. 原生水生种类鳃呼吸,陆生及次生水生种类肺呼吸; 5. 除圆口类外,具有上下颌; 6. 循环系统渐趋完善,有能收缩的心脏(从2腔 3腔 4腔),闭管式循环; 7. 肾管为肾脏所代替; 8. 除圆口类外,具有成对的附肢。 六、 圆口纲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 口为吸附式,没有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2. 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3. 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4. 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中线上; 5. 具有独特的呼吸器官鳃囊; 6. 内耳中只有1或2个半规管。 (二)圆口纲的分类: 1.七鳃鳗目:具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鳃囊七对,以口漏斗吸附在鱼体表营半寄生生活。如日本七鳃鳗。 2.盲鳗目:口位于最前端,无口漏斗,具有4对口缘触须,鳃孔1-16对,常从鱼鳃钻入体内营体内寄生,如盲鳗、粘盲鳗。 七、 鱼纲: (一)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1. 体多呈纺锤型,并常覆盖有保护性的鳞片; 2. 终生生活在水中,鳃呼吸; 3. 以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 (二)较圆口类进步的特征: 1.始具上下颌,进入颌口类行列; 1. 始具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 2. 始具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 (三)鱼类形态结构特征; 1.外形: 纺锤形:头尾轴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如鲤鱼。 侧扁形:头尾轴较短,左右轴最短,背腹轴最长;如蝴蝶鱼。 平扁形:背腹轴最短,左右轴特长,营底栖生活,如刺鳐; 棍棒形:头尾轴延长,左右轴,背腹轴均很短,整体呈棒状,如黄鳝、鳗鲡。 其他:河豚形,海马形,翻车鱼形,箱形。 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鳃盖后缘至肛门之间为躯干。 奇鳍:背鳍、臀鳍――保持平衡,辅助运动;尾鳍――控制方向,推动鱼体前进。 偶鳍:胸鳍、腹鳍各一对――维持平衡,调节方向。 尾:分原形尾、歪形尾、正形尾。 2.皮肤:被鳞片和单细胞粘液腺。 盾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为软骨鱼类特有,发育上与牙齿同源; 鳞片 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呈斜方形,为原始硬骨鱼所有,如鲟鱼,雀鳝; 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略呈圆形,分圆鳞和栉鳍,为大多数硬骨鱼类所有。 3.骨骼: 头骨:分脑颅和咽颅,骨化不完全; 脊柱 椎体为双凹椎体(鱼类特有),分体椎(附有肋骨)、尾椎(特具血管弧); 附肢骨:分奇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和偶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及带骨――肩带和腰带,带骨未与脊椎发生联系) 4.肌肉:分化程度不高,分节明显,由肌节构成,有的特化 形成发电器(电鳐、电鳗)。但非洲电鲇发电器由真皮腺转化而成。 5.消化: (1)消化腺:无唾液腺,有胃腺、肠腺。硬骨鱼肝胰合并为肝胰脏,软骨鱼则有成形的胰脏。 (2)消化道;口(分上位、下位、端位,与食性有关)、口咽腔(分布有齿、咽喉齿,形态与食性有关)、食道、胃、肠(长度及分化与食性有关)、泄殖腔。 6.呼吸――鳃呼吸 多具五个鳃裂。软骨鱼类直接开口于体外,鳃隔发达;硬骨鱼在鳃裂外有鳃盖。 鳃由鳃弓、鳃隔、鳃丝组成,鳃弓内侧着生鳃耙(其形态与食性有关)。 鳔:在大多数鱼类无呼吸功能,仅具调节比重的作用;鳔内气体由其内层的一部分微血管组成的红腺分泌,而由后背面的卵圆窗吸入血液;底栖及快速游泳种类则无。在肺鱼有呼吸功能。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编码:081018 学分:8分 总学时:120学时理论学时:120学时 适应专业:非物理类理工科各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执笔人:杨长铭 审订人:田永红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非物理类理工科本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以高中毕业所必须具备的物理知识为起点,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为以后学习专业知识和将来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 2、通过向学生讲授物理学的基本发展过程、物理规律的发现与物理理论的建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通过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到初步但却是严格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篇力学共16学时(含习题讨论课2学时) 第一章运动学(4学时)第一节质点运动的描述 一、参考系质点;二、位置矢量运动方程位移;三、速度;四、加速度。 第二节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 一、速度为恒矢量时质点的运动方程;二、斜抛运动。 第三节圆周运动 一、平面极坐标;二、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三、圆周运动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角加速度;四、匀速率圆周运动和匀变速率圆周运动。 第四节相对运动 一、时间与空间;二、相对运动。 第二章牛顿定律(2学时)第一节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二、牛顿第二定律;三、牛顿第三定律。 第二节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教学目标:通过36个学时的教学,努力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基本技术体系,了解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研究工作中的用途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在微生物检验检测方面能够提高认识,并对技术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以适应就业后在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品质检测等方面的微生物检验检测业务的需要,也能适应学生今后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研究性检测业务。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我国粮食生产、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和微生物的关系。 重点介绍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和供需关系,使学生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无难点 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第一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作用和特征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特征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分布的普遍性和检测特定的微生物的难点 无难点 了解技术对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 第二章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社会 第一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植物检疫 第二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食品安全 第三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研究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资源开发以及研究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无难点 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作用范围 第三章微生物检测技术概述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第三节其它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针对本课程以各项技术为中心展开,缺乏系统性的特点,本章首先给各种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概述,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整体观和一些关键技术的信息。 难点在于理解VBNC的检测 理解各种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方法 第四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第一节气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二节液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三节固体的采样和处理 从实际出发,本课程设置了采样技术,对用于微生物检验检测的样品的采集进行细致的介绍。 难点在于理解各种采样设备和工具(缺乏实物) 使学生注意到采样行为对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带来的误差,并培养学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尽量减少采样造成的误差的意识。 第五章微生物检测技术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以国标为蓝本,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学生实验中有一定的基础,应无难点 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测的国家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国标。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以最新的研究或最经典的研究例子为蓝本,介绍VBNC检测的各种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检测的理论原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使学生了解VBNC的检测的方法及其特征,在必要的时候能选择使用。 第六章微生物分离和培养技术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 介绍可培养以及难培养的微生物的分离方法,着重介绍菌根菌的分离 难点在于对于微生物的分离效果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分离方法 第二节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 1 病原物的培养 2 非病原物的培养 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方法,着重介绍病原菌培养时的注意事项 难点在于对于如何传达培养病原微生物时的临场感

普通生物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普通生物学》期末考试卷 一、填空(除第6、7题每空2分外,每空1分,共50分) 1、同位素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Avery分别利用32P 标记DNA 和35S 标记蛋白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卡尔文用__14C__标记追踪,阐明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初始过程;Meselson用同位素__15N_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如果要特异标记细胞内正在复制的DNA,应该用_3H-T_______。 2、DNA聚合酶是DNA复制最关键的酶,它的高保真性主要依赖于它的另一种活性, 即__3’-5’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还靠__5’-3’外切__酶活性来清除冈崎片段上的引物。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的酶是___DNA连接酶__。根据你对DNA 复制的认识,DNA复制还需要解链酶和引物酶。 3、原肠胚期是胚胎的三个胚层开始形成的时期,三个胚层形成动物的各种组 织结构:脑由_外胚层_发育而成,心脏由_中胚层_形成,肝脏由___内胚层_形成,肾脏由__中胚层_形成,颅面骨由__神经嵴__形成。 4、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十分精细,导致_细胞分化_,从而形成多细胞个体, 多细胞动物又称为__后生_动物。不同细胞和组织表达不同的基因,主要因为不同组织中表达不同的_转录因子_,或者不同基因的__调控序列__被选择性修饰。 现在把基于染色体的修饰而不是DNA序列的变化而引起的基因表达的差异称为_表观遗传。 5、动物的几乎所有的“门”都是在___寒武纪__时期开始的几百万年里产生的,这 叫做__寒武纪爆发__。然而,各种动物的演化程度是不同的,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是海绵动物__,几乎没有组织分化;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只有两个胚层_,身体辐射对称;___扁形_动物开始有了中胚层,但中胚层间没有形成体腔;以__线虫___动物为代表的一大类动物,它们的体壁中胚层和消化管内胚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