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篇一: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

一、水稻的需肥特点

水稻属喜肥作物,仅仅依靠土壤的供给不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发育,必须依据水稻不同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进行相应元素肥料的施用,尤其是需在较大量的氮磷钾元素。

氮、磷、钾是水稻需要量较大而土壤又比较缺乏的营养元素,一般每生产稻谷100 kg,约需吸收氮1.6~1.9 kg,磷

0.8~1.3 kg,钾1.8~3.8 kg,三者的比例约为1:0.5:1.3。氮素以返青至分蘖期为最高,磷和钾以拔节期为最高。水稻对三要素的吸收量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形成两个吸肥高峰。因此水稻施肥必须根据水稻这些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充分满足水稻吸肥高峰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二、水稻施肥技术

1、秧田施肥技术一是配制营养土:肥沃的旱田土和腐熟的猪粪按7:3比例混合堆制;二是秧苗追肥:秧苗3叶期以后,若出现叶片普遍退绿发黄缺肥时,每亩苗床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16~20 kg,兑水1200~1500 kg叶面喷洒,喷肥后要浇清水冲洗,防止烧苗;三是送嫁肥:在移栽前两天最好追施一次送嫁

肥,以保证插秧后返青的速度一般按每亩施硫酸铵10 kg或尿素5 kg为宜。

2、本田施肥技术本田施肥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结合,追肥

与叶面喷肥结合,施肥原则为减氮、增磷钾。结合秋整地或春整地,

可隔年施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亩2~3 t;再结合耙地施入优质水稻配方肥每公顷15~25kg;分蘖肥:分两次施入,第一次分蘖肥在返青后立即施用总量的50%,最晚不超过6叶期,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当水稻7叶末到第8叶露尖时施入第二次蘖肥;穗肥:穗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倒3叶刚刚露尖时施穗肥

总量的60%,促进穗、枝梗、颖花的分化,争取大穗;第二次在剑叶(倒1叶)露尖时施用,穗肥以氮肥为主,加入适量钾肥。

(胡汉龙)、

基肥:基肥非常重要,并且最适宜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

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满足水稻各生育期对各种肥料元

素的基本需要,使稻苗扎根后能及时吸到肥料,促进早发。一般

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同时还要增施化肥。由于水稻前期不吸收销态氮,因此,一般每亩施用尿素7~8kg、过磷酸钙30~40kg、氯化钾8~10kg,另外,硫酸锌1kg,每亩施用6~8kg硅肥。基肥

应在插秧前结合整地施用,施肥深度应在12~20cm。对缺锌敏感,易患“缩苗病”。硅对水稻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水稻是吸硅最多的作物。

追肥:水稻追肥有3个重要的施肥时期,包括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

分蘖肥:大田水稻返青后及时追施分蘖肥,促进植株分蘖,提高分蘖量,并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分蘖肥一般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返青后,能够起到促进分蘖的作用,(返青肥:插秧后3~7天,

追尿素4~5KG,)第二次是在分蘖盛期,能够保证稻苗生长整齐,起到促蘖成穗的作用。(①插秧后10~15天,追尿素

10~12.5KG。②插秧后25~30天,追尿素8~10KG

穗肥:穗肥是追肥的重点,此期拔节抽穗对结实率与粒重具有深远的影响,叶面积逐渐增加,干物质积累相应增多,是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吸收养分数量最多、强度最大的时期,应加强肥水管理。同时,在幼穗大约1cm时,是稻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在这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的产生。

粒肥:水稻抽穗直到成熟期间,要以提高结实率、保证完全成熟、增加千粒重为目标进行合理施肥。这期间,要视水稻的长势追肥,宜少不宜多。追施粒肥可以增强的抗病性、抗逆性;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防止早衰;提高根的活力;加快灌浆,促进籽粒饱潢,增加千粒重,从而达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作用。一般每亩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水田肥料利用率:氮肥利用率为20~50%,磷肥利用率为

10%~25%,钾肥利用率为60%~90%。

施肥的一般原则是有机、无机肥相结合,施足基肥,普施面肥,早施追肥。

对生育期短的地区或品种,大都采用攻前保后施肥法,即重施基肥,基施用量占总施用量的14%以上,并早施重施分蘖肥,酌情施

用穗肥,达到“前期轰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健而壮”的要求,适当争取粒新途径和千粒重。

对于中稻,常采有前促中控施肥法,即重施基肥,基肥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70~80%,并重视分蘖肥和穗肥,在分蘖末期、穗分化始期控制施肥,即所谓“攻头、保尾、控中间”。这种施肥方法穗粒并重,既要争取穗头多,又要增加粒数。

稻田有机肥的施用应采取翻耕时全田均匀撒施、随即翻入耕作层中的办法,一般每亩施2。有机肥的种类很多,如绿肥紫云英、沼气肥、草塘泥、堆肥、厩肥、稻草还田、精制有机肥等。无论何种有机肥,均应是腐熟好的。

氮肥可分为三部分施用:一小部分在蓄水耙地后作面肥,一部分留作追肥,另一部分作基肥。不论基肥和追肥,氮家化肥均应深施,才能提高肥效,减少损失。应尽量选硫胺碳胺氯化胺和尿素等。

磷肥因其移动性小,应作为基肥全部施入要系分布最多的土层中,南方磷肥酸性土壤应选择钙镁磷肥、钢渣磷肥等,少施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水溶性磷肥可在插秧时

蘸秧根施用,省肥料,见效快。在北方偏碱性土壤,可以施用水溶性磷肥,以提高肥效。

水稻在拔节以后才大量吸收钾肥,到生育后期需要量仍较多,钾在土壤中以离子状态被吸附,植物极易吸收,所以钾肥一般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稻田耕作层。有些高产稻田,也可以把钾肥分作基肥和在拔

节孕穗期两次施用,有促进分蘖和茎秆发育、促进灌浆、增加粒重和抗倒伏的作用。

水稻对微量元素比较敏感,南方酸性土壤易缺锌。一般每亩用1~2Kg硫酸锌作基肥施入。因锌肥有后效,一般每2年施用1次。不提倡在复合肥中添加微量元素。补充微量元素,以叶面喷施效果最好,水稻抽穗后,及时喷施0.2~0.4%磷酸二氢钾2次~3次,每次每亩50kg~75kg,也是水稻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娄底志诚工程有限公司娄底远景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篇二:水稻全生育期施肥技术

水稻全生育期施肥技术

一、合理施肥

1、原则:

(1)适当降低氮肥总用量,增加穗肥比例。

(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3)磷肥优先选择普钙或钙镁磷肥。

2、施肥

水稻整个生育期施尿素13-17公斤/亩。(1)基肥:氮肥40%-45%作为基肥,磷肥全部作基肥;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3-5公斤/亩;钾肥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

(2)蘖肥:氮肥20%-25%作为蘖肥,

(3)穗肥:氮肥30%-35%作为穗肥;

二、灌水技术措施

1、深水返青。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入水分不敷出,轻则造成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因此,水稻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提早返青,减少死苗。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定要适度,一般以3-4厘米为宜。

2、浅水分蘖。水稻分蘖期如果灌水过深,就会土壤缺氧闭气,养分分解缓慢,稻株基部光照弱,对分蘖不利。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一般以保持1.5厘米深的浅水层为宜,并要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3、有水壮苞。水稻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这时如果缺水,就会造成颖花退化,穗短、粒少、空壳多等。所以,水稻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保持田间有3厘米左右的水层,以保花增粒。

4、干湿壮籽。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停止长大,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苗需水量减少。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的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

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决定每穗数的关键时期在于长穗期,穗的大小、结粒多少主要取决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和小穗结实率。在幼穗形成的过程中,养分跟不上,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减低结实率,造成穗小粒少。

结实期从开花到谷粒成熟一般大于50天之间。

播种到收获时间为4月—9月,水稻田施肥应注意锌肥的使用,如果土壤缺锌,每亩应施锌肥1—2Kg,缺锌容易得小叶病。

基肥:播种期为4月初,育苗结束,5月25号移栽完成。移栽前施基肥6-7kg尿素。分蘖肥:6月5—10号,分蘖期至拔节

期每亩应追施3-4.5kg尿素。应补充好充足的水分,大田跟踪应具体记录叶片颜色,叶片数,叶片长度。

穗肥:穗期(拔节至抽穗)6月中旬至7月底,施用4-5.5kg 尿素。

跟踪记录要求:

1.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过程,在各个生育时期跟农户进行电话预约,了解近期情况,确定下田日期。

2.要跟农户对接每个生育期的天气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3.带好测量记录工具,卷尺,直尺,取样袋,天平,记号笔,标示牌,记录跟踪表,相机,标签纸。

4.大田划取有代表性的5个地段定点观察记录,做好相应的标记,在划分区域插入标示牌(稳固性很重要),方便下次定点观察记录。

5.在农民施第一次肥水时必须要跟踪监督,确保肥料的施用。

6.每个月至少和农技员农户联系四次,及时跟踪记录大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对于灾害性天气应详细记录。

篇三:水稻主要生育期田间管理目标与技术措施

水稻主要生育期田间管理目标与技术措施

胡雪,孙淑娟,郭宁

黑龙江省安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51400

黑龙江省安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51400

黑龙江省安达市万宝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151400

《新农村(黑龙江)》20XX年第8期 29

摘要:水稻主要生长的几个时期为插秧后,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水稻不同的生育期对水、肥的不同需求,搞好田间管理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这里根据几个主要时期的特点介绍了相应的及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稻;主要时期;田间管理;目标;措施

一、返青分蘖期(从移栽至幼穗分化)

生育特点:充分地制造有机物质提供不断生长的需要。地下部分形成健壮的根群,地上部分生长叶片、分蘖,逐渐形成适宜的叶面积。

栽培管理目标:培育足够数量的健壮大蘖,形成合理的叶面积,积累一定数量的干物质,培植强大的根群。

栽培管理的关键:首先须积极创造壮秧、早栽、合理密植,将厩肥和氮磷化肥配合作底肥,并用好施足,在确保水稻早生快发和合理的初期群体结构的前提条件下,加强田间管理,实现穗多、穗大的高产栽培目标。

1、水浆管理

返青期秧苗从密植的秧田移到稀疏的大田。移栽后至返青期间,要求水层灌溉要适宜,水层保持2-3寸深,但不要淹水过深,太深容易漂秧,且叶片柔软下垂黄叶增多,同时因水土温降低,反而使返青延迟。适当的水层不但能替秧苗创造一个温、湿

度比较稳定而适宜的环境,而且能减少秧苗蒸腾,有利于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进入分蘖期后,应实行浅水灌溉,要及时撤浅水层,切忌灌水过深。属于冷浸类田的,活棵后要及时早晒、勤晒、轻晒,浅灌能提高水和土的温度,增加土壤氧气促进养分的释放,增大昼夜温差,并使稻株基部光照充足,为水稻地下部份的生长和分蘖的发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形成强大的根群和多穗。

水稻达到最高茎蘖期是在移栽后45-50天,这时水浆管理的重点是够苗晒田,晒田的作用是更新土壤环境,提高根苗活力、促进根系生长。达最高茎蘖期黑根减少,使白根增多;为防止群体过大,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确保健壮大蘖的形成,同时提高成穗率,促进稻株的生长中心的转化:即由前期的以氮代谢为主向以碳代谢为主的方向转化。

晒田的轻重应视群体的具体情况来掌握。一般来说漏水田、砂土田,因常有一个干干湿湿间隙期,可以不晒或轻晒,而透水性不良、土质粘重的冷浸田或施肥过多、苗棵生长过旺的田则要重晒,应晒至叶色褪淡、叶片挺起(5-7天)时,及时复水。

2、肥料管理

应坚持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前后期的作用不同,前期重施基肥争多穗,后期巧补穗粒争大穗大粒的施肥原则。一般每亩施1500-2000公斤厩肥作底肥,10-15公斤普钙、

10-20公斤尿素作中层肥。栽后15天之内,如返青迟、发棵慢,应及早酌情补施返青分蘖肥,可用每亩2-4公斤尿素充当,同时苗棵生长差的黄塘弱苗也应及时补肥,尔后一般不再追肥。

3、中耕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

在搞好化除的前提下,稻株活棵扎根稳苗后,要及时中耕除净田间杂草、疏松土壤,搅乱氧化、还原层,补充土壤空气、消除土壤中的还原性有毒物质,加速肥料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促根增蘖,中耕作业最好是在分蘖末期结束,以免踩断根系。

二、幼穗发育期(从幼穗分化至出穗)

生育特点:根系深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稻穗分化形成、节间伸长、新叶发生。

栽培管理目标:在保蘖增穗的基础上,争大穗粒多,促进壮杆、防徒长、防倒伏,为提高干粒重和结实率奠定基础。

栽培管理的关键:调整长相,肥水促控结合,确保穗大粒多。

幼穗发育期是水稻对外界环境条件反应最敏感的时期,也是幼穗发育一生中各个器官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的时期,在此期水稻产量最容易降低,如栽培管理不当,将会对产量造成明显的影响。

1、肥料管理

在群体不足或苗棵有缺肥表现时,一般在抽穗前25天左右用硫酸钾和尿素作穗肥,每亩施用5-8公斤硫酸钾加3-5公斤尿素,促大穗粒多,确保高产稳产。

2、水浆管理

幼穗发育期,代谢作用旺盛,光合作用强,蒸腾量较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这个时期,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40%,尤其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不足最为敏感。这个时期一般要求有3-4寸深的水层灌溉,尤其是孕穗期要防止干水。如遇低温冷害天气水层可适当加深,以保护幼穗受害,减少空秕。

3、病虫害防治

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近年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应在切实抓好发病初期喷药防治的基础上,于破肚期每亩用富土一号

70ml或75%三环唑20-30g兑水喷雾预防穗瘟病,预防稻曲病每亩用5%井岗霉素100-150ml兑水喷雾。另外根据虫情选用10%P比虫啉20g/亩兑水喷雾防治稻飞虱。

三、抽穗、结实期(从出穗到成熟)

生育特点:上部三片叶在光合作用下进行旺盛的制造有机物质,使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转移,籽粒逐渐得到充实。

栽培管理目标:维持和延长上部三片叶的光合时间和光合能力,确保“源”丰、“流”畅,提高结实率和干粒重。

栽培管理的关键:为了提高结实率和干粒重,在栽培管理上以下几个环节值得注意:

抽穗、扬花期,水稻对水分十分敏感,此时要求水层灌溉要适宜,防止脱水。抽穗后活力下降,根系生长停止,同时水稻最上部三个节间通常无通气组织,后期根系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只能从土壤中获得,在灌浆结实期,为了解决水分和氧气的矛盾,要求实行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隙灌溉,延长和提高长根系活力,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粒重,确保结实率和干粒重的提高。

适期收获。当90%的谷粒变成金黄色时为收获期,此期要及时抢晴天收获,有利于稻米的优质高产和提高收获效果,收获太早,青米多且出米率低,米质差;收获太晚,则落粒多损失大且碎米多。

2019年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2019 年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篇一: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 一、水稻的需肥特点 水稻属喜肥作物,仅仅依靠土壤的供给不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发育,必须依据水稻不同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进行相应元素肥料的施用,尤其是需在较大量的氮磷钾元素。 氮、磷、钾是水稻需要量较大而土壤又比较缺乏的营养元素,一般每生产稻谷100kg,约需吸收氮1.6~1.9kg ,磷0.8~1.3kg ,钾1.8~3.8kg ,三者的比例约为1:0.5 :1.3 。氮素以返青至分蘖期为最高,磷和钾以拔节期为最高。水稻对三要素的吸收量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形成两个吸肥高峰。因此水稻施肥必须根据水稻这些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充分满足水稻吸肥高峰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二、水稻施肥技术

1 、秧田施肥技术一是配制营养土:肥沃的旱田土和腐熟的猪粪按7:3 比例混合堆制;二是秧苗追肥:秧苗3叶期以后,若出现叶片普遍退绿发黄缺肥时,每亩苗床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16~20kg,兑水1200~1500kg 叶面喷洒,喷肥后要浇清水冲洗,防止烧苗;三是送嫁肥:在移栽前两天最好追施一次送嫁肥,以保证插秧后返青的速度一般按每亩施硫酸铵10kg 或尿素5kg 为宜。 2 、本田施肥技术本田施肥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结合,追肥与叶面喷肥结合,施肥原则为减氮、增磷钾。结合秋整地或春整地, 可隔年施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亩2~3t ;再结合耙地施入优质水稻配方肥每公顷15~25kg;分蘖肥:分两次施入,第一次分蘖肥在返青后立即施用总量的50%,最晚不超过6 叶期,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当水稻7叶末到第8 叶露尖时施入第二次蘖肥;穗肥:穗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倒3 叶刚刚露尖时施穗肥总量的60%,促进穗、枝梗、颖花的分化,争取大穗;第二次在剑叶(倒1 叶)露尖时施用,穗肥以氮肥为主,加入适量钾肥。(胡汉龙)、 基肥:基肥非常重要,并且最适宜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满足水稻各生育期对各种肥料元素的基本需要,使稻苗扎根后能及时吸到肥料,促进早发。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同时还要增施化肥。由于水稻前期不吸收销态氮,因

作物生长需肥量及吸收规律

1、小麦:每生产500公斤冬小麦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16、9、4,每生产300公斤春小麦吸收量为:9、4、4, 2、棉花:每生产80公斤皮棉需要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11、6、6 3、黄瓜:每生产1000公斤鲜瓜需要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4.1、2.3、5.5 4、玉米:每生产600公斤/亩春玉米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23、10、8,每生产400公斤夏玉米吸收量为:12、 5、4, 吸收量 出苗 拔节 抽穗 成熟 返青和分蘖 孕穗和开花 吸 收量 出苗 蕾期 吐絮期 收花期 花铃期 吸收量 播种 结瓜 抽蔓 吸收量 苗期 穗期 花粒期 (210-220天)

5、水稻:每生产100公斤稻谷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1.6-1.9、0.8-1.3、1.8-2.4, 450公斤/亩双季稻需求:14、5、9,550公斤/亩单季稻需求:19、9、7, 6、大豆:每生产100公斤大豆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8.1-10.1、1.8-3、2.9-6.3,其根瘤菌固氮能力为4-7公斤/亩,满足30-50%的需求;微肥中重点补钼、铁 7、香蕉:每生产1000公斤需氮、磷、钾5.9、1.1、22公斤,N :P :K :Ca :Mg 为1:0.19:3.72:0.69:0.2,不同生育期的吸比相当 8、花生:每产100千克荚果约吸收氮5~7千克,磷1~1.2千克,钾2~3.5千克,对钙的需要量仅次于钾,花生与大豆一样,根部生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全生育期仅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总量的1/3,即可满足花生的需求,其他养分要靠从土壤中吸收。花生对中微量元素钙、硼、钼、铁较为敏感, 吸收量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吸收量 苗期 分枝 结荚 鼓粒 花期 成熟 90-130天 吸比 营养生长 成熟 的吸收 孕蕾

水稻的分类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

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 (P2O5)0.8~1.2公斤、钾(K2O)2.1~3.0 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的产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成正相关。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会造成籽粒营养减少,灌浆不足,降低稻米品质。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大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增强分蘖,增加淀粉合成,促进籽粒充实。水稻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钾是淀粉、纤维素的合成和体内运输时必需的营养,能提高根的活力、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御病虫害的能力。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水稻茎叶中含有10%~20%的二氧化硅,施用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产的作用,并能提高稻米品质;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产作用,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较明显。硅、锌肥施用在新改水田、酸性土壤、以及冷浸田中作用更为明显。 施肥技术 秧田施肥水稻育秧有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育秧以及两段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多种形式。秧田基肥应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机肥的粘结性、吸附性和代换量都很高,具有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一般每亩施用500~1000 公斤,同时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磷酸二铵8~15公斤、氯化钾7~8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移栽前4~5天,每亩施用尿素6~7公斤或高氮复合肥8~10公斤作为送嫁肥,以利秧苗移栽后尽快返青,恢复生长。 施足大田基肥大田基肥也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一般亩施2000~3000公斤。同样不可忽视化肥的施用,水稻前期基本不吸收硝态氮,因此,氮肥以铵态氮为好,一般每亩施用尿素7~8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或亩施复合肥(15%-15%-15%)30~40公斤,另外每亩增施硅肥6~8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大田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稻田施用,要深施到12~20厘米的土壤中,使铵在少氧的环境中保持稳定,防止流失。 追肥 (1)早施分蘖肥。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分蘖肥一般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返青后,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 7~8公斤,配施适量硫酸钙、硫酸锌,起到促蘖作用;第二次在分蘖盛期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8公斤,保证全田生长整齐,起到保蘖成穗作用。 (2)巧施穗肥。水稻倒二叶开始出叶,幼穗长约1厘米时,是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此时可每亩追施尿素8~12公斤或高氮复合肥10~15公斤,确保中期足够的养分转向生殖生长,增加颖花数量,防止颖花退化,促穗大粒重,同时具有养根、健叶、壮秆、防倒伏的作用。群体过小的地块可以提前到穗分化时期施用。 (3)补施粒肥。从抽穗到成熟期间,以提高结实率,确保完全成熟,增加千粒重为主。追肥要视水稻长势而定,宜少不宜多,一般每亩喷施0.2% ~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60

常见作物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常见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一)大田作物 1、小麦 需肥规律: 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 3.00kg,磷(P205)1.00-1.50kg,钾(K20)2.00-4.00kg,氮、磷、钾比例约为3:1:3。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施肥技术: 1)底肥: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 的基础上,再施22-18-8或24-14-7的复混肥40-50kg 2)追肥: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28-6-6配方肥20-25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每亩可用28-6-6的配方肥10-15kg,并配合浇水。 3)根外追肥:后期小麦仍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小麦根系己老化,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来给小麦补充养分。对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以喷施1%的尿素液50升左右,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小麦施肥指标 2、玉米 需肥规律: 每生产100kg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2.22-4.24kg氮,平均量为2.57kg;磷(P2O5)1-1.5kg;钾(K2O)1.52-4.00kg,平均量为2.14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1kg尿素可增产6-11kg玉米籽粒。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玉米又是喜锌作物,施用锌肥,增产在15%左右。 施肥技术: 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采用农家肥与磷、钾、微肥混合作底肥,氮肥以追肥为主。春玉米追肥应前轻后重,夏玉米则应前重后轻。 玉米施肥量:在中等肥力地块上,每增产100kg玉米需要施氮5kg,磷2kg,钾3kg,具体运用还应因地、因品种不同而作适当调整。亩产千斤玉米的参考施肥量为:农家肥1500kg,氮素9-11kg,磷4-5kg,钾5-6kg,锌肥1kg。 1)基肥:直播露地春玉米,应把所需的磷、钾、锌肥和2-3kg尿素一并与农家肥拌匀,施入种穴,适墒播种。余下的氮素肥料留作追肥;山区地膜覆盖直播玉米,要把玉米全生育期所需磷、钾、锌肥和70%氮肥作底肥。其方法是:在播种两行玉米之间开一条深3-4寸、宽8寸左右的沟。先将氮肥施于底层,再将所有的磷钾锌肥与农家肥混匀,施在氮肥上面。然后起垄覆土,垄高2-3寸,待时播种覆膜。 2)种肥:对未包衣的种子,播前晒种2-3天,用锌肥10kg加水50g,拌种1.5-2kg,堆闷1小时,摊开阴干即可播种。 3)追肥: ①直播露地春玉米追肥要前轻后重。氮素肥料追拔节肥(6-7叶期)占施氮总量的1/3,喇叭肥(10-11叶期)占1/3。 ②直播夏玉米追肥应前重后轻。夏播回茬玉米因农活忙、农时紧,多数是白籽下种,追肥显得十分重要。拔节肥(5-6叶期)应占总施氮量的三分之二,喇叭肥(10-11叶期)占三分之一。 ③地膜玉米:因底肥用量足,肥效长,每亩将未施的30%的氮肥在喇叭口期一次追施。方法是每隔两株玉米打一施肥孔,施入肥料。 玉米施肥指标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划分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划分 一、生育时期的划分:生育时期可从形态、生长和发育、生理特征的角度分为几个时段。 (1)从形态和田间诊断角度分期 幼苗期:包括萌动、发芽、三叶等时期。 分蘖期:包括始期、盛期、末期(最高分蘖期)以及决定穗数关键时期的有效分蘖终止期。 穗分化期(长穗期):包括穗分化各期、拔节期以及外观看到剑叶鞘膨鼓时的孕穗期。 结实期(成熟期) 包括抽穗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 栽培上插秧稻又分秧田期和本田期,幼苗期和分蘖期的一部分在秧田期完成,但习惯上称秧田期为幼苗期,插秧后有一段缓秧过程叫返青期,其后再开始分蘖。

(2)从发育角度分期 可分为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这是以茎尖质的转变—穗原基开始(穗首分化)分化为标志分期的。 (3)从器官的生长发育角度分期 可分为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各以穗原始体开始分化和抽穗开花期为界。 (4)从生理角度分期 可分为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结实期。这是以产量形成生理为根据的。即营养生长期主要形成供给器官,即吸收器官根和光合器官(源器官)叶;生殖生长期主要形成收容器官(库)颖花和支持器官(流)茎;结实期主要是光合物质和矿物质通过茎流向收容器官库被贮藏起来。为利用方便,常把分蘖期称前期,穗分化期称中期,结实(成熟)期为后期。 2. 常用生育时期的定义及标准: (1)生育期:指种子萌动到新的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日期。 (2)营养生长期:是指植株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阶段,一般是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以前。这一阶段包括出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 (3)生殖生长期:是指植物生殖器官幼穗、花、种子的生长阶段,一般是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种子的形成。这一阶段包括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4)苗期:以幼芽露青50%开始,一直到插秧,整个秧田期为苗期。对于旱育苗,黑龙江省水稻苗期一般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 立针期:第1片完全叶尚未展开时,稻苗呈针状,称为立针期。

主要作物需肥特性

主要作物需肥特性 每生产100kg棉花(皮)需氮(N)17.5kg、磷(P2O5)6.3kg、钾(K20)15.5kg。 每形成100kg薯块需吸收氮(N)0.3~0.4kg,磷(P2O5)0.1~0.2kg,钾(K2O)0.5~0.6kg。 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N)3Kg,五氧化二磷(P2O5)1.5kg,氧化钾(K2O)2~4kg。N:P2O5:k2O为1:0.5:1。 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则需吸收N3.43公斤,P2O5l.23公斤,K2O3.26公斤;N、P、K的比例为3∶1∶2.8。 每生产l00kg花生荚果需要纯氮6.8kg.磷(P2O5)1.3kg,钾(K20)3.8kg。需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此外,花生还需要较多的钙。 每生产100kg大豆,需吸收氮(N) 7.2kg,磷(P205)1.8kg,钾(K20)4.0kg,与其他作物相比,大豆籽粒中氮、钾含量是小麦的两倍多, 每生产1000kg黄瓜约需吸收氮(N)4kg,磷(P2O5)3.5kg,钾(K20)5.5kg。 生产1000kg西瓜需吸收氮(N)2.52kg,磷(P2O5)0.8lkg,钾(K2O)2.86kg。 每生产1000kg大白菜需吸收氮(N)1.5~2.3ks,磷(P2 O5)0.7~0.9kg,钾(K20)2.0~3.72kg,吸收比例N:P2O5:K20约为2:l:3。 每生产1000kg番茄约需吸收氮(N)4.5kg,磷(P2O5)0.7kg,钾(K20)4.8kg。还需要较多的钙和硼。 每生产1000kg茄子需吸收氮(N)2.62~3.3kg,磷(P2O5)0.63~1kg,钾(K20)3.1~5.1kg。 每生产1000kg芹菜需吸收氮(N)1.6~3.6kg,磷(P2O5)0.68~1.5kg,钾(K20)4~6kg,钙(CaO)1.5kg,镁(MgO)0.8kg。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篇一: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 一、水稻的需肥特点 水稻属喜肥作物,仅仅依靠土壤的供给不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发育,必须依据水稻不同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进行相应元素肥料的施用,尤其是需在较大量的氮磷钾元素。 氮、磷、钾是水稻需要量较大而土壤又比较缺乏的营养元素,一般每生产稻谷100 kg,约需吸收氮1.6~1.9 kg,磷 0.8~1.3 kg,钾1.8~3.8 kg,三者的比例约为1:0.5:1.3。氮素以返青至分蘖期为最高,磷和钾以拔节期为最高。水稻对三要素的吸收量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形成两个吸肥高峰。因此水稻施肥必须根据水稻这些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充分满足水稻吸肥高峰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二、水稻施肥技术 1、秧田施肥技术一是配制营养土:肥沃的旱田土和腐熟的猪粪按7:3比例混合堆制;二是秧苗追肥:秧苗3叶期以后,若出现叶片普遍退绿发黄缺肥时,每亩苗床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16~20 kg,兑水1200~1500 kg叶面喷洒,喷肥后要浇清水冲洗,防止烧苗;三是送嫁肥:在移栽前两天最好追施一次送嫁

肥,以保证插秧后返青的速度一般按每亩施硫酸铵10 kg或尿素5 kg为宜。 2、本田施肥技术本田施肥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结合,追肥 与叶面喷肥结合,施肥原则为减氮、增磷钾。结合秋整地或春整地, 可隔年施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亩2~3 t;再结合耙地施入优质水稻配方肥每公顷15~25kg;分蘖肥:分两次施入,第一次分蘖肥在返青后立即施用总量的50%,最晚不超过6叶期,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当水稻7叶末到第8叶露尖时施入第二次蘖肥;穗肥:穗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倒3叶刚刚露尖时施穗肥 总量的60%,促进穗、枝梗、颖花的分化,争取大穗;第二次在剑叶(倒1叶)露尖时施用,穗肥以氮肥为主,加入适量钾肥。 (胡汉龙)、 基肥:基肥非常重要,并且最适宜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 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满足水稻各生育期对各种肥料元 素的基本需要,使稻苗扎根后能及时吸到肥料,促进早发。一般 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同时还要增施化肥。由于水稻前期不吸收销态氮,因此,一般每亩施用尿素7~8kg、过磷酸钙30~40kg、氯化钾8~10kg,另外,硫酸锌1kg,每亩施用6~8kg硅肥。基肥 应在插秧前结合整地施用,施肥深度应在12~20cm。对缺锌敏感,易患“缩苗病”。硅对水稻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水稻是吸硅最多的作物。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2011-03-30 11:18:41)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

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应类型。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生态类型的稻种的三性进行组合。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中等,没有感光性强和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我国晚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偏短,没有感光性弱和中等的,晚稻的感温性要在短日条件下才能体现。早稻类型的品种在温带高纬度地区种植,能在夏季日照较长条件下正常抽穗,在低温来临前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5?/FONT>6月,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始幼穗分化完成发育转变;晚稻类型品肿,不适于温带高纬度地区栽培,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中稻类型品种,早熟中稻其“三性”偏于早稻,迟熟中稻品种"三性"偏于晚稻。早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显著延迟,晚季栽培时又比晚稻延迟。

水稻的特点

水稻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全育期,从移栽至成熟称大田(本田)生育期。水稻生育期可以随其生长季节的温度、日照长短变化而变化。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在适时播种和适时移栽的条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较稳定的,它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水稻的一生(王维金,1998.8) 幼苗期:秧田期 秧苗分蘖期: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 幼穗发育期:分化期形成期完成期 开花结实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 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加,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粒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肥水管理搭好丰产的苗架,要求有较高的群体质量,应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否则不仅容易造成病虫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后期生长控制困难而贪青倒伏等,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很大。 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拔节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里抽出到开花齐穗这段时间,一般5-7天;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育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形成和充实籽粒,这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视肥、水、气的协调,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质积累转化率,达到穗数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结实率高。 温度水稻为喜温作物。生物学零度粳稻为10℃、籼稻12℃,早稻三时期以前,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苗,后季稻秧苗温度高于40℃易受灼伤。日平均气温15~17℃以下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不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小孢子阶段及减数分裂细线期),最低温度低于15~17℃,会造成颖花退化,不实粒增加和抽穗延迟。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32℃(杂交稻25~30℃),当遇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20℃(粳稻)或2~3天低于22℃(籼稻),易形成空壳和瘪谷,但气温在35~37℃以上(杂交稻32℃以上)造成结实率下降。灌浆结实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3~28℃之间,温度低时物质运转减慢,温度高时呼吸消耗增加。温度在13~15℃以下灌浆相当缓慢。粳稻比籼稻对低温更有适应性,

水稻生长过程图解

水稻生长过程图解 时期 0:种子播种前,通常要浸种24小时并催芽24小时使其预先发芽。种子发芽 后,幼根和幼芽就从稻壳中长出! 种子在苗床上发芽后2~3天,第一片叶就突破胚芽鞘长出了。到时期0末期可看到,第一叶(初出叶)仍然卷曲着,但幼根已伸长! 时期 1:即幼苗期。该时期从第一叶长出一直持续到第一个分蘖出现前。在这一时 期中,种根和五片叶子已长成! 在幼苗持续生长时,两片乃至更多叶子长出!幼苗早期叶片继续以每3~4天出一片的速度生长! 次生根迅速地形成永久性的纤维性根部体系,从而取代了临时的胚根和种子根。

这是一个为移栽已有18日龄的幼苗。该幼苗有5片叶子和一快速生长的根部系统!

时期2:分蘖期.这个时期从第一个分蘖出现一直持续到达最大分蘖数为止 当秧苗生长发育时,分蘖从节的腋芽处形成并替代了叶子! 这棵秧苗表明了两个一次分蘖相对于主茎及其叶片的地位。 分蘖发生后,那些主要分蘖产生了二次分蘖。这出现在移栽后30天左右。 这时的秧苗高度正在增加,分蘖也非常活跃。 这是一块秧苗正处于分蘖早期的稻田。记下分蘖高度后,为了增加的叶片和分蘖生长,我们用天棚遮住秧苗。 在分蘖期,分蘖已经增加到难以分辩出主茎的地步。当水稻进入下一个时期即拔节期时,分蘖数将继续增多。

时期3:拔节期.这个时期可能开始于幼穗分化前,也可能开始于分蘖期即将结束 时。如此,时期2和时期3可能有部分重叠。 分蘖的数目越来越多,高度也增加,叶片没有明显的衰老现象。 水稻生育期长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关系到其株高高矮,长生育期种类拔节期较长。由此,

根据水稻生育期长短,可将其分为两大类:短生育品种,其105~120天内成熟;长生育期品种,其生育期达150天。 在早熟半矮秆品种如IR64中,幼穗分化点下方的主茎第四节间,在看见幼穗前只伸长2~4厘米。这张幻灯片指明已解剖的茎在幼穗分化开始时第四节间的长度。 在105~120天的短生育期品种中,最大分蘖量、茎伸长和幼穗分化几乎同时出现。 在长生育期品种(150天)中,在最大分蘖出现时有一个所谓的落后生长期,它伴随着茎或节间伸长,直至最终幼穗分化。

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P2O5)0.8~1.2公斤、钾(K2O)2.1~3.0 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的产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成正相关。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会造成籽粒营养减少,灌浆不足,降低稻米品质。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大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增强分蘖,增加淀粉合成,促进籽粒充实。水稻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钾是淀粉、纤维素的合成和体内运输时必需的营养,能提高根的活力、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御病虫害的能力。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水稻茎叶中含有10%~20%的二氧化硅,施用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产的作用,并能提高稻米品质;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产作用,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较明显。硅、锌肥施用在新改水田、酸性土壤、以及冷浸田中作用更为明显。 施肥技术 秧田施肥水稻育秧有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育秧以及两段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多种形式。秧田基肥应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机肥的粘结性、吸附性和代换量都很高,具有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一般每亩施用500~1000公斤,同时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磷酸二铵8~15公斤、氯化钾7~8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移栽前4~5天,每亩施用尿素6~7公斤或高氮复合肥8~10公斤作为送嫁肥,以利秧苗移栽后尽快返青,恢复生长。 施足大田基肥大田基肥也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一般亩施2000~3000公斤。同样不可忽视化肥的施用,水稻前期基本不吸收硝态氮,因此,氮肥以铵态氮为好,一般每亩施用尿素7~8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或亩施复合肥(15%-15%-15%)30~40公斤,另外每亩增施硅肥6~8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大田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稻田施用,要深施到12~20厘米的土

棉花需肥规律

棉花需肥规律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棉花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 一、土壤 1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组成的体系。土壤的基本成分是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这些组成成分在土壤中彼此相互结合、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 矿物质——土壤的物质基础,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水分和空气——土壤能透气,又能蓄水保温,广义的肥力包括水分和空气。矿物质颗粒构成土壤的基本骨架,腐解的有机质包在矿物质颗粒表面,形成不可分割的复合体。空气中的水汽占据着孔隙,并经常处于相互消长之中。固体物质中含有颗粒状的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包括动植物残体及其转化产物和活动的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土壤矿物质一般占土壤总重量的95~98%,有机质占土壤总重量量的1~5%。 2土壤的结构 土壤结构是土壤团聚体的总称。各种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除质地为纯砂者外,各级土粒很少以单粒状态存在,常由于种种原因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片或土块。 不同土壤或同一土壤的不同层次,其结构体的大小、形状和性质都是很不一致的。这些结构体表现出的特征,是土壤的内外因素综合反应的结果。 土壤结构直接影响土壤的松紧和孔限状况,影响土壤耕作和农作物幼苗出土、扎根的难易程度。因此,土壤结构体是调节土壤肥力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土壤结构体按其形态和性质可分为两大类:1.不良结构体,有块状结构体、片状结构体和柱状或棱柱状结构体;2.良好结构体,又称团粒结构体或粒状结构体。

土壤胶结成团块,形状似立方体或球形,其结构单元沿长、宽、高三轴呈均衡发展,直径范围一般为0.25~10毫米,其中以1~3毫米最为理想。团粒结构体是调节土壤肥力的基础,每一个小团粒就像一个水库和一个小肥料库。 二、肥料 肥料是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改善土壤性质、提高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 1肥料的分类 (1)按肥料来源与组分的主要性质可分为: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绿肥。 (2)按所含营养元素成分,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镁肥、硼肥、锌肥和钼肥等。 (3)按营养成分种类多少,可分为:单质肥料、复合肥料或复混肥料。 (4)按肥料状态分,则有固体肥料(包括粒状和粉状肥料)与液体肥料。 (5)按肥料中养分的有效性或供应速率,可划分为:速效肥料、缓效肥料、长效肥料和控释肥料。 (6)按肥料中养分的形态或溶解性,可分为氨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等,或水溶性肥料、弱酸溶性肥料和难溶性肥料。 (7)按积攒方法分,则有堆肥、沤肥和沼气发酵肥等。 2肥料中氮、磷、钾肥的作用 (1)氮肥的作用 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它是每个活细胞的组成部分。植物需要大量氮。 氮素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叶绿素a和叶绿素?都是含氮化合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葡萄糖)是借助于叶绿素的作用。葡萄糖是植物体内合成各种有机物的原料,而叶绿

认识水稻生育期基础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节点

认识水稻生育期基础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节点 水稻的生长从种子萌发开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生育期,直到有新的种子成熟为止,这些时期大致分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等。 苗床、返青、分蘖盛期、分蘖末期 移栽后25天(圆杆拔节) 移栽后40天(穗分化6期末7期始,离抽穗10天)

移栽后50-60天破口前(主茎鱼肚白) 破口前7天、齐穗期、灌浆期

按照水稻各生育期的不同生育特点,一般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水稻的营 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一般全生育期,早稻约为110天,双季晚稻约为120天,一季晚稻约为130天,一季中稻约为130-150天。不同品种间,生育期差异较大。 水稻生育期示意图 早稻生育期(长江中游)

晚稻生育期(长江中游) 一季稻生育期(长江中游)

水稻类型: 按起源分为:籼稻和粳稻。 按生长季节来分:早稻、中稻和晚稻。 根据品种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耐旱性来划分:水稻和旱稻。 根据淀粉性状分为:粘稻和糯稻。 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 南方地区,温度较高,热量资源丰富,可以种一季,也可以种两季;北方地区只能种植单季稻。 水稻的栽培方式:抛秧、移栽(人工、机械)、直播(水直播和旱直播)。 水稻生育期需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节点 1、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分蘖期-拔节期,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 水稻有效分蘖是指在成熟期能抽穗并能结籽10粒以上的分蘖,否则为无效分蘖。有效分蘖决定最终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 只有1-2叶的分蘖为无效分蘖,具有3叶的分蘖有可能成为有效穗,具4叶以上的分蘖一般都能成为有效穗。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

绪论 思考题: 1、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配方施肥:指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的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 2、阐述合理和不合理施肥引起的效应。 合理:增产效应;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有效减轻农业灾害。 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土壤质地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农产品污染及减产。 第一章施肥原理 思考题: 1、解释概念:养分归还学说: 1. 原意: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愈来愈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不然就难以指望再获得过去那样高的产量,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地施加灰分。 2. 内涵:.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若不及时地归还由作物从土壤中拿走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减少,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 最小养分率:1. 原意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它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2. 内涵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影响着作物产量的维持与提高。 ②最小养分是相对作物需要来说,土壤供应能力最差的某种养分,而不是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③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 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面积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的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逐渐减少。 米氏学说:①总产量按一定的渐减率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为其极限。 ②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而按一定比数递减。 只增加某种养分单位量(dx)时,引起产量增加的数量(dy),是以该种养分供应充足时达到的最高产量(A)与现在的产量(y)之差成正比。

2019年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2019年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篇一: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 一、水稻的需肥特点 水稻属喜肥作物,仅仅依靠土壤的供给不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发育,必须依据水稻不同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进行相应元素肥料的施用,尤其是需在较大量的氮磷钾元素。 氮、磷、钾是水稻需要量较大而土壤又比较缺乏的营养元素,一 般每生产稻谷100kg,约需吸收氮1.6~1.9kg,磷0.8~1.3kg,钾 1.8~3.8kg,三者的比例约为1:0.5:1.3。氮素以返青至分蘖期为 最高,磷和钾以拔节期为最高。水稻对三要素的吸收量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形成两个吸肥高峰。因此水稻施肥必须根据水稻这些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充分满足水稻吸肥高峰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二、水稻施肥技术

1、秧田施肥技术一是配制营养土:肥沃的旱田土和腐熟的猪粪按7:3比例混合堆制;二是秧苗追肥:秧苗3叶期以后,若出现叶片普遍退绿发黄缺肥时,每亩苗床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16~20kg,兑水1200~1500kg叶面喷洒,喷肥后要浇清水冲洗,防止烧苗;三是送嫁肥:在移栽前两天最好追施一次送嫁肥,以保证插秧后返青的速度一般按每亩施硫酸铵10kg或尿素5kg为宜。 2、本田施肥技术本田施肥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结合,追肥与叶面喷肥结合,施肥原则为减氮、增磷钾。结合秋整地或春整地, 可隔年施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亩2~3t;再结合耙地施入优质水稻配方肥每公顷15~25kg;分蘖肥:分两次施入,第一次分蘖肥在返青后立即施用总量的50%,最晚不超过6叶期,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当水稻7叶末到第8叶露尖时施入第二次蘖肥;穗肥:穗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倒3叶刚刚露尖时施穗肥总量的60%,促进穗、枝梗、颖花的分化,争取大穗;第二次在剑叶(倒1叶)露尖时施用,穗肥以氮肥为主,加入适量钾肥。(胡汉龙)、 基肥:基肥非常重要,并且最适宜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满足水稻各生育期对各种肥料元素的基本需要,使稻苗扎根后能及时吸到肥料,促进早发。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同时还要增施化肥。由于水稻前期不吸收销态氮,因

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第二章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1、水稻一生包括几个生育阶段 水稻一生从种子发芽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直到新的种子形成为止。根据水稻一生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状况的不同,通常划分为两个生育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4个生育时期,即秧苗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及结实期。 (一)水稻营养生长阶段 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是指从种子发芽开始到幼穗分化前,在这一时期主要是摄取养分长植物体,为过渡到下一发育阶段积累必要的营养物质。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幼苗期是指秧田期稻种发芽,出苗到插秧前,分蘖期依分蘖时间和速度不同,又分为分蘖始期,最高分蕖期、分蘖末期等。分蘖期间分蘖数开始时增加较慢,数量少,称分蘖始期,随着稻株同化作用的增加,生长旺盛,分蘖速度加快,分蘖茎数迅速增加以至达到最高分蘖数,称最高分蘖期,最高分蘖期以后,分蘖茎数的增加又趋于缓慢,以至分蘖茎数停止发生,即分蘖末期。水稻发生的分蘖并非都能成穗,只有有效分蘖茎数才是每亩穗数的基础。因此,了解水稻分蘖特性后,在农业生产上就要千方百计的采取促进措施,争取多一些有效分蘖。如果分蘖期光照充足、温度高、环境条件好,栽培上施足基肥,加强肥、水管理,供给稻株充足的营养物质,促使早生快发,就能达到早分蘖,低节位蘖数多,有效分蘖数多,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保证

在一定面积达到最高的有效茎数。因此,分蘖期是决定穗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二)水稻生殖生长阶段 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生殖生长阶段是指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的种子形成。在这个时期要吸取大量营养物质,除建造植物体外,还要转化形成生殖器官,开花结实。生殖生长期包括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幼穗形成期从穗原始体开始分化到抽穗为止。结实期是从抽穗开花到籽粒成熟为止。幼穗形成期间,稻株节间迅速伸长,植株高度增加很快,所以这个时期又叫伸长期,这个时期是决定每穗粒数多少的重要时期,也是关系到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此期如外界环境条件良好,营养充足,每穗粒数就多,则获得高产可能性就大,反之,外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稻穗生长发育,营养条件很差,穗头小,籽粒少,产量不高.从氮素供应情况看,从幼穗分化到抽穗结束,所吸收的氮素数量约占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总量的30%左右,为此,栽培上特别强调在前期施肥不足的情况下,采用施穗肥的措施,补充营养,以增加粒数。结实期是结实率的高低和粒重的决定时期,此期营养条件妤,则结实率高,籽粒饱满,相反,养分不足,影响千粒重,因此,这个时期水稻继续吸收养分,氮素需吸收l0%左右,如此期养分不足,应施粒肥,增加粒重。结实率是指除去未受精的空壳和很早停止发育的秕粒以外的谷粒占全穗所有粒数(含秕粒)的百分率,成熟率还应除去结实率中不够充实的谷粒,因此,成熟率的标准要求比结实率高。 2、划分水稻品种早、中,晚熟的标准 人们常说这个水稻品种是早熟种、中熟种或晚熟种。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