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公式的应用

高斯公式的应用
高斯公式的应用

1、高斯公式在普通物理中的应用

数学中的高斯公式是场论中的一个基本公式。它建立了空间某一区域v 上的体积分与其边界曲面S 上的面积分之间的关系,即

)(1?????++=????

????+??+??s

y Rdxdy

Qdzdx pdydz dxdydz z R y Q x P 在物理学中,常用它的矢量形式:??????=s

s d F dv F div

v

式中k R j i

++=Q P F

在普通物理学中,应用高斯公式可以简洁明了地证明某些重要的结论。下面我们就用它来推证著名的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和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 (1)高斯公式推证阿基米德浮力定律

在普通物理的教科书中,一般对阿基米德浮力定律都不作严格的数学证明,仅对它作一个说明。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重力场中静止流体的压强分布,应用高斯公式给出一个证明。

一物体浮在液面上,液体表面的平面把浮体表面的封闭曲面S 分为两部分

1S 和2S ,也把整个浮体分为两部分。其中浮在液面上的那部分为1V ,浸没在液体中的那部分为2V 。建立坐标系,取液体表面为x o y 平面,Z 轴的方向取为竖直向下。作用在曲面1S 上的压强就是大气压0P ,而作用在曲面2S 上的压强则为

gz P P ρ+=0

式中P 为液体的密度,z 为曲面2S 上某点处位于液面下的深度。作用在物体上的浮力就是由于作用在物体下部的压强大于作用在物体上部的压强而产生的,我们来具体计算一下。

因为作用在物体表面上任一面元上的压力总是与面元的法向矢量n

方向相反,所以有:

(

)

???????????????????-?-?-=??-??-??-=?++?-=??-=-=s

s

s

s

s

s

s

s

s

s

d k p k s d j p j s d i p i ds P k ds P j ds P i ds

k x j i P n

ds P s Pd F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γ

βαγβα浮 式中αβγ为n

与三个坐标轴的夹角,应用在高斯公式,上式可化 为体积分:

k

g v dv k g dv gz P dv P Pdv

Pdv dv

P dv

k z j y i x dv

z k dv y j dv x i dv

k p k dv j p j dv i p i F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200022

1

2

1

0)()()()()(ρρρρρρρρ

ρ-=-=+?-?-=?-?-=?-=??+??+??-=??-??-??-=??-??-??-=???????????????????????????????????????浮

上式即为我们所熟知的阿基米德浮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表 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2)高斯公式推证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

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Φ)

(0e 1

内S

i s

q s d E ε

在一般的普通物理教科书中,对高斯定理都不作严格的证明,而是利用电力线的概念加以说明,也有少数书中是采用引进“立体角”的概念来证明的。其实,应用高斯公式可以很简洁地证明高斯定理,而且不需要引进“立体角”的概念。

我们先讨论单个点电荷的情况。在闭合曲面S 内有一点电荷q ,它所产生的

场强为304r r

q E πε =,则穿出S 的电通量为?????=?=Φs s e r s d r q ds E 304 πε 注意,现在我们还不能利用高斯公式把上式中的面积分化为体积分。 因为

高斯公式成立的条件要求E

??在闭合曲面S 所包围的区域V 内是连续函数。但

显然304r

r

q E ??=

??πε在区域V 内r=0处(即点电荷q 处)不连续。我们可在闭曲面S 内作一个以点电荷q 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小球面'S 的方向和S 一样都取

为外法线方向。那么,在闭合曲面 S 和'

S 之间的区域Ω中,0≠r ,E ??满足连续的条件,于是我们可利用高斯公式来计算通过区域Ω的边界曲面的电通量。

????????ΩΩ??=??=∑

?=∑Φdv r r

q dv E s d E e 304 πε

由直接计算可得,03=??r

r

)0(≠r ,所以0=∑Φe 。

在面积分??∑

?s d E

,曲面∑的外法线方向在曲面S 处与S 的外法线方向相

同,而在'S 曲面处则与'S 的外法线方向相反。于是有

0'=∑Φ=?=?=∑

???????e s s s d E s d E s d E

所以?????=?'

s s

s d E s d E

这说明通过包含点电荷的任意闭合曲面的电通量都与通过以该点电荷为中心的任一球面的电通量相等。而通过球面的电通量很容易算出:

02

2

0'

20'30'4444εππεπεπεq R R q ds R q s d r r q s s e =?==?=Φ???? 所以0

εq

e =

Φ

当点电荷q 不在闭合曲面S 内时,则在S 所包含的V 区域内,0≠r ,可直

接利用高斯公式求出:

0430=??=??=?=Φ????????v v

s e dv r r

q dv E s d E πε 对于由一组点电荷n q q q 21所组成的带电体系来说,它们在空 间所产生

的总场强E

是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场强的迭加:

n E E E E

+++=21

那么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

n

e e e s

n s

s

s

s

d E s d E s d E s d E Φ++Φ+Φ=?++?+?=?=Φ???????? 2121

式中n e e e ΦΦΦ 21、是各个点电荷的电场通过闭合曲面S 的电通量。由上述关于单个点电荷的结论可知: 当i g 在S 内时 0

εi

e q i =

Φ

当i g 在S 外时 0=Φi e

所以∑∑=

Φ=Φ)

(01

内S

i

e e q i ε

这样就证明了高斯定理。

2、高斯公式与散度

设空间闭区域Ω是由分片光滑的闭曲面∑所围成,若函数P( x ,y ,z),Q( x ,y ,z)与R( x ,y ,z) 在Ω上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则有高斯公式(散度公式):

?????Ω

++=??+??+??Rdxdy Qdzdx Pdydz dv z

Q

y Q x P )(

(∑

是Ω的整个边界曲面的外

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如图1用榔头钉钉子,图2灯

泡或太阳向四周辐射光线,图3点燃的烟花向周围爆炸等现象。对这 些现象进行对比观察,发现都具向四周散射的效果。

我们不妨对钉子受力会被钉进桌面的现象进行受力分析,如 图4,钉子受到榔头的力A=(P ,Q ,R) 作用,P ,Q ,R 分别是 力A 在x ,y ,z 三个坐标轴方向上的分力,力A 的作用效果(变 化率)等效于分力P ,Q ,R 在坐标轴方向上的作用效果(变化 率),从而我们可用度量A 的(散射)作用效果,并称之为散度。因此,我们可以把高斯公式理解成:向量场(包含力场)A=(P ,Q ,R) 通过闭曲面流向外侧的

通量(流量或辐射量)??∑

++Rdxdy Qdzdx Pdydz ,等于A 的散度z

R y Q x P ??+??+??在闭曲面所围闭区域上的积分。

图1 图

2

图3 图4

高斯求和公式,分组计算

整数巧算问题2-高斯求和与分组求和 授课时间:年月日 一、知识要点 (一)高斯求和公式 当一个算式中每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差值一定时我们可以使用高斯求和公式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 和=(首项+尾项)项数 项数=(尾项-首项)公差+1 其中项数就是整个算式的数字个数,在运用高斯公式时,难点就是找准算式的项数。 (二)分组求和 在数学计算特别是繁杂的计算中往往在题目之后隐藏着一些规律,我们可以按照规律对算式中的数字先进行分组,再计算,可以极大的节省我们的计算时间。 二、精讲精练 (一)高斯求和公式 【例题1】计算1+2+3+……+99 练习1: 1、1+2+3+……+198+199 2、2+3+4+……+199+200 3、2+3+4+……+997+998 【例题2】现在有一组数字为2,4,6……98,100请问这组数一共有多少个数字?

1、现在有一组数字为3,4,5……98,917请问这组数一共有多少个数字? 2、现在有一组数字为98,100,102……1234,1236请问这组数一共有多少个数字? 3、现在有一组数字为3,6,9……99,102请问这组数一共有多少个数字? 【例题3】计算2+4+6+……+998+1000 练习3: 1、1+3+5+……+97+99 2、3+6+9+……+198+201 3、7+14+21+……+994+1001 【例题4】有一组数为1,3,5……97,99,这组数中的第30项是多少?

1、有一组数为2,4,6……98,100,在这组数中的第40项是多少? 2、有一组数为1,3,5……97,99,在这组数中的第20项和第30项的差是多少? 3、有一组数为1,3,5……97,99……999,1001,在这组数中的第400项和第100项的差是多少?【例题5】1+2-3-4+5+6-7-8+……+97+98-99-100+101 练习5: 1、1+2-3-4+5+6-7-8+9+10 2、1+2-3-4+5+6-7-8+……+197+198-199-200+201 3、1+3-5-7+9+11-13-15+……-1999+2001

高斯定理在电磁学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

第 19 页 ,共 20 页 目 录 1 高斯定理的表述 1.1数学上的高斯公式 1.2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1.3磁场的高斯定理 2高斯定理的证明方法 2.1.1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2.1.2磁场的高斯定理 2.2高斯定理的直接证明 2.3高斯定理的另一种证明 2.4对称性原理及其在电磁学中的应用 3理解和使用高斯定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的讨论与总结 (a) 定理中的 E 是指空间某处的总电场强度 (b) 注意ξ int ∑?= ?q dS E s 中 E 和 dS 的矢量性 (c) 正确理解定理中的∑int q (d) 不能只从数学的角度理解ξ int ∑?= ?q dS E s (e) 对高斯面的理解 4 高斯定理的应用? 4.1利用高斯定理求解无电介质时电场的强度 4.2利用高斯定理求解有电介质时电场的强度 5将高斯定理推广到万有引力场中 5.1静电场和万有引力场中有关量的类比 5.2万有引力场中的引力场强度矢量 5.3万有引力场中的高斯定理 6结束语 参考文献

高斯定理在电磁学中的应用 摘要:高斯定理是电磁学的一条重要定理,它不仅在静电场中有重要的应用,而且也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程。本文比较详细的介绍了高斯定理,并提供了数学法、直接证明法等方法证明它,总结出应用高斯定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从中可以发现高斯定理在解决电磁学相关问题时的方便之处。最后把高斯定理推广到万有引力场中去。 关键词:高斯定理,应用,万有引力场 引言 高斯定理又叫散度定理,高斯定理在物理学研究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应用高斯定理求曲面积分、静电场、非静电场或磁场非常方便,特别是求电场强度或者磁感应强度。虽然有时候应用高斯定理求解电磁学问题很方便,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所以要更好的运用高斯定理解决电磁学问题,我们首先应对高斯定理有一定的了解。 1 高斯定理的表述 1.1数学上的高斯公式 设空间区域V 由分片光滑的双侧封闭曲面S 所围成,若函数,,P Q R 在V 上连续,且有一阶 连续函数偏导数,则 S V P Q R dxdydz Pdydz Qdzdx Rdxdy x y z ?? ???++=++ ????? ?????? 1-1 其中S 的方向为外发向。1-1式称为高斯公式[1] 。 1.2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一半径为r 的球面S 包围一位于球心的点电荷q ,在这个球面上,场强→ E 的方向处处垂直于球面,且→ E 的大小相等,都是2 04q E r πε= 。通过这个球面S 的电通量为 o o o o εππεπεπε φq r r q dS r q dS r q S d E s s s e = ?= = ?=?=??????→ → 22 2 2 4444 其中 S dS ?? 是球面积分,等于2 4r π。从此例中可以看出,通过球面S 的电通量只与其中的电量q 有关,与高斯面的半径r 无关。若将球面S 变为任意闭合曲面,由电场线的连续性可知,通过该闭合曲面的电通量认为0q ε。

高斯求和讲解

第3讲高斯求和 德国着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 (99) (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求项数和末项的公式,可以解决各种与等差数列求和有关的问题。 例5 在下图中,每个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12厘米2,边长是1根火柴棍。问:(1)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整个图形由多少根火柴棍摆成?

欧拉公式推导

欧拉公式推导: 图4.3所示的两端铰支杆件,受轴向压力N 作用而处于中性平衡微弯状态,杆件弯曲后截面中产生了弯矩M 和剪力V ,在轴线任意点上由弯矩产生的横向变形为1y ,由剪力产生的横向变形为2y ,总变形21y y y +=。 y 图4.3 两端铰支的轴心压杆临界状态 设杆件发生弯曲屈曲时截面的临界应力小于材料比例极限p f ,即p f ≤σ(对理想材料取y p f f =)。由材料力学可得: EI M dz y d -=2 12 由剪力V 产生的轴线转角为: dz dM GA V GA dz dy ?=?==ββγ2 式中 A 、I ——杆件截面面积、惯性矩; E 、G ——材料的弹性模量、剪切模量; β—— 与截面形状有关的系数。 因为 222 22dz M d GA dz y d ?=β 所以 2222122222d y d y d y M d M dz dz dz EI GA dz β=+=-+? 由 y N M ?=得: 2222dz y d GA N y EI N dz y d ?+?-=β

01=?+??? ??-''y EI N GA N y β 令 ??? ??-=GA N EI N k β12 得常系数线性二阶齐次方程 20y k y ''+= 其通解为:sin cos y A kz B kz =+ 由边界条件:;0,0==y z 0=B ,kz A y sin =。再由0,==y l z 得: 0sin =kl A 上式成立的条件是0=A 或0sin =kl ,其中0=A 表示杆件不出现任何变形,与杆件微弯的假设不符。由0sin =kl ,得πn kl =(=n 1,2,3…),取最小值=n 1,得π=kl ,即 2 221N k N l EI GA πβ==??- ??? 由此式解出N ,即为中性平衡的临界力cr N 12222222211Ι11γππβππ?+?=?+?=l ΕΙl ΕGA l ΕΙl ΕΙ N cr (4.6) 临界状态时杆件截面的平均应力称为临界应力cr σ 12 22211γλπλπσ?+?==ΕΑΕA N cr cr (4.7) 式中 1γ——单位剪力时杆件的轴线转角,)/(1GA βγ=; l ——两端铰支杆得长度; λ——杆件的长细比,i l /=λ; i ——杆件截面对应于屈曲轴的回转半径,A I i /=。 如果忽略杆件剪切变形的影响(此影响很小)则式(4.6)、(4.7)变为: 22cr E πσλ = (4.8)

小学奥数题讲解: 高斯求和(等差数列)

小学奥数题讲解:高斯求和(等差数列) 德国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 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 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能够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 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 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 (99) (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 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 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 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能够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欧拉公式的证明(整理)Word版

欧拉公式的证明 著名的欧拉公式e^(iθ)=cosθ+isinθ是人们公认的优美公式。原因是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在实数域中几乎没有什么联系,而在复数域中却发现了他们可以相互转化,并被一个非常简单的关系式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当θ=π时,欧拉公式便写成了e^(iπ)+1=0,就这个等式将数中最富有特色的五个数0,1,i , e , π ,绝妙地联系在一起 方法一:用幂级数展开形式证明,但这只是形式证明(严格的说,在实函数域带着i只是形式上的) 再抄一遍:设z = x+iy 这样 e^z = e^(x+iy)=e^x*e^(iy),就是e^z/e^x = e^(iy) 用牛顿幂级数展开式 e^x = 1+x+x^2/2!+x^3/3!+.....+x^n/n!+...... 把 e^(iy) 展开,就得到 e^z/e^x = e^(iy) =1+iy-y^2/2!-iy^3/3!+y^4/4!+iy^5/5!-y^6/6!-..... =(1-y^2/2!+y^4/4!-y^6/6!+.....) +i(y-y^3/3!+y^5/5!-....) 由于 cosy = 1-y^2/2!+y^4/4!-y^6/6!+....., siny = y-y^3/3!+y^5/5!-.... 所以 e^(x+iy)=e^x*e^(iy)=e^x*(cosy+isiny) 即 e^(iy) = (cosy+isiny) 方法二:见复变函数第2章,在整个负数域内重新定义了sinz cosz而后根据关系推导出了欧拉公式。着个才是根基。由来缘于此。 方法一是不严格的。 再请看这2个积分 ∫sqrt(x^2-1)dx=x*sqrt(x^2-1)/2-ln(2*sqrt(x^2-1)+2x)/2 ∫sqrt(1-x^2)dx=arcsin(x)/2+x*sqrt(1-x^2)/2; 上式左边相当于下式左边乘以i 于是上式右边相当于下式右边乘以i 然后化简就得到欧拉公式 这个证明方法不太严密 但很有启发性 历史上先是有人用上述方法得到了对数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关系 然后被欧拉看到了,才得到了欧拉公式 设a t θ ?R,ρ?R+,a^(it)?z有: a^(it)=ρ(cosθ+isinθ) 1 因共轭解适合方程,用-i替换i有: a^(-it)=ρ(cosθ-isinθ) 2

奥数高斯求和

奥数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 + 2+3 + 4+ …+ 99+ 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 + 100= 2+ 99= 3 + 98=-= 49+ 5 2 = 50+ 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 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 + 100)X 100 + 2 = 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 1, 2, 3, 4, 5, (100) (2) 1, 3, 5, 7, 9,…,99;( 3) 8, 15, 22, 29, 36,…,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二(首项+末项)X项数+ 2。 例1 1+2+3+ …+ 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 2, 3,-, 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2) 8,

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 + 1999)X 1999- 2= 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 31 = ?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 12, 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 末项是31,共有31-11 + 1 = 21 (项)。 原式二(11+31)X 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项数二(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二首项+公差x(项数-1 )。 例3 3 + 7+11+ …+ 99=? 分析与解:3, 7, 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二(99- 3)- 4+ 1= 25, 原式=(3+ 99)X 25- 2= 1275。 例4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 3X(40-1 ) = 142, 和=(25+ 142)X 40- 2= 3340。

高斯定理

简析高斯定理在电场中的应用 高斯定理是静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 它反映了静电场的一个基本性质, 即静电场是有源场, 其源即是电荷。可表述为: 在静电场中, 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通量, 等于该闭合曲面所包围的电荷的代数和的1/ε倍, 与闭合曲面外的电荷无关。表达式为 01 () 1/n i i S E ds q φε==?=∑?? (1) 高斯定理是用来求场强E 分布, 定理中, S 是任意曲面, 由于数学水平的限制, 要由高斯定理计算出E,则对由场的分布有一定的要求, 即电荷分布具有严格的对称性( 若电荷分布不对称性即不是均匀的, 引起电场分布不对称, 不能从高斯定理求空间场强分布,高斯定理当然仍是成立的) , 由于电荷分布的对称性导致场强分布的对称性, 场强分布的对称性应包括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典型情况有三种: 1) 球对称性, 如点电荷, 均匀带电球面或球体等; 2) 轴对称性, 如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 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或圆柱面, 无限长均匀带电同轴圆柱面 3) 面对称性, 如均匀带电无限大平面或平板,或者若干均匀带电无限大平行平面。 根据高斯定理计算场强时, 必须先根据电荷分布的对称性, 分析场强分布的对称性; 再适当选取无厚度的几何面作为高斯面。选取的原则是: ○ 1 待求场强的场点必须在高斯面上;○ 2 使高斯面的各个部分或者与E 垂直, 或者E 平行;○ 3 与E 垂直的那部分高斯面上各点的场强应相等;○ 4 高斯面的形状应是最简单的几何面。 最后由高斯定理求出场强。高斯定理说明的是通过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与闭合 曲面所包围的所有电荷的代数和之间的关系, 即闭合曲面的总场强E 的电通量只与曲面所包围的电荷有关, 但与曲面内电荷的分布无关。但闭合曲面上的电场强度却是与曲面内外所有电荷相联系的,是共同激发的结果。 步骤: 1.进行对称性分析,即由电荷分布的对称性,分析场强分布的对称性,判断能否用高斯定理来求电场强度的分布(常见的对称性有球对称性、轴对称性、面对称性等); 2.根据场强分布的特点,作适当的高斯面,要求:①待求场强的场点应在此高斯面上,②穿过 该高斯面的电通量容易计算。一般地,高斯面各面元的法线矢量n 与E 平行或垂直,n 与E 平行时, E 的大小要求处处相等,使得E 能提到积分号外面; 3.计算电通量???S d E 和高斯面内所包围的电荷的代数和,最后由高斯定理求出场强。 应该指出,在某些情况下(对称),应用高斯定理是比较简单的,但一般情况下,以点电荷场强公式和叠加原理以相互补充,还有其它的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利用高斯定理,可简洁地求得具有对称性的带电体场源(如球型、圆柱形、无限长和无限大平板型等)的空间场强分布。计算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闭合曲面——高斯面。 典型例题: 例题1、设一块均匀带正电无限大平面,电荷密度为σ=9.3×10-8C/m 2,放置在真空中,求空间任一点的场强. 解:根据电荷的分布情况,可作如下判断:(1)电荷均匀分布在均匀带电无限大平面上,我们知道孤立正的点电荷的电场是以电荷为中心,沿各个方向在空间向外的直线,因此空间任一点的场强只在与平面垂直向外的方向上(如果带负电荷,电场方向相反),其他方向上的电场相互抵消;(2)在平行于带电平面的某一平面上各点的场强相等;(3) 带电面右半空间

欧拉公式的证明和应用

数学文化课程报告 欧拉公式的证明与应用 一.序言------------------------------------------------------------------------2 二.欧拉公式的证明--------------------------------------3 极限法 --------------------------------------3 指数函数定义法-------------------------------4 分离变量积分法-------------------------------4 复数幂级数展开法-----------------------------4 变上限积分法---------------------------------5 类比求导法-----------------------------------7 三.欧拉公式的应用 求高阶导数-----------------------------------7 积分计算------------------------------------8 高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9 求函数级数展开式----------------------------9 三角级数求和函数----------------------------10 傅里叶级数的复数形式-------------------------10 四.结语------------------------------------------------11 参考文献-----------------------------------------------11 一.序言

四年级数学高斯求和讲解

四年级数学高斯求和讲解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 (99) (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求项数和末项的公式,可以解决各种与等差数列求和有关的问题。 例5 在下图中,每个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12厘米2,边长是1根火柴棍。问:(1)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整个图形由多少根火柴棍摆成?

欧拉公式的证明

欧拉公式的证明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欧拉公式的证明 着名的欧拉公式e^(iθ)=cosθ+isinθ是人们公认的优美公式。原因是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在实数域中几乎没有什么联系,而在复数域中却发现了他们可以相互转化,并被一个非常简单的关系式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当θ=π时,欧拉公式便写成了e^(iπ)+1=0,就这个等式将数中最富有特色的五个数0,1,i , e , π ,绝妙地联系在一起 方法一:用幂级数展开形式证明,但这只是形式证明(严格的说,在实函数域带着i只是形式上的) 再抄一遍:??? 设z = x+iy 这样 e^z = e^(x+iy)=e^x*e^(iy),就是 e^z/e^x = e^(iy) 用牛顿幂级数展开式 e^x = 1+x+x^2/2!+x^3/3!+.....+x^n/n!+...... 把 e^(iy) 展开,就得到 e^z/e^x = e^(iy) =1+iy-y^2/2!-iy^3/3!+y^4/4!+iy^5/5!-y^6/6!-..... =(1-y^2/2!+y^4/4!-y^6/6!+.....) +i(y-y^3/3!+y^5/5!-....) 由于 cosy = 1-y^2/2!+y^4/4!-y^6/6!+.....,

siny = y-y^3/3!+y^5/5!-.... 所以 e^(x+iy)=e^x*e^(iy)=e^x*(cosy+isiny) 即 e^(iy) = (cosy+isiny) 方法二:见复变函数第2章,在整个负数域内重新定义了sinz cosz而后根据关系推导出了欧拉公式。着个才是根基。由来缘于此。 方法一是不严格的。 再请看这2个积分 ∫sqrt(x^2-1)dx=x*sqrt(x^2-1)/2-ln(2*sqrt(x^2-1)+2x)/2 ∫sqrt(1-x^2)dx=arcsin(x)/2+x*sqrt(1-x^2)/2; 上式左边相当于下式左边乘以i 于是上式右边相当于下式右边乘以i 然后化简就得到欧拉公式 这个证明方法不太严密 但很有启发性 历史上先是有人用上述方法得到了对数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关系 然后被欧拉看到了,才得到了欧拉公式 设a t θ ?R,ρ?R+,a^(it)?z有: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答案及解析

高斯求和 德国着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99;(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 (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 (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 (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求项数和末项的公式,可以解决各种与等差数列求和有关的问题。

高斯公式的应用

1、高斯公式在普通物理中的应用 数学中的高斯公式是场论中的一个基本公式。它建立了空间某一区域v 上的体积分与其边界曲面S 上的面积分之间的关系,即 )(1?????++=???? ????+??+??s y Rdxdy Qdzdx pdydz dxdydz z R y Q x P 在物理学中,常用它的矢量形式:??????=s s d F dv F div v 式中k R j i ++=Q P F 在普通物理学中,应用高斯公式可以简洁明了地证明某些重要的结论。下面我们就用它来推证著名的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和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 (1)高斯公式推证阿基米德浮力定律 在普通物理的教科书中,一般对阿基米德浮力定律都不作严格的数学证明,仅对它作一个说明。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重力场中静止流体的压强分布,应用高斯公式给出一个证明。 一物体浮在液面上,液体表面的平面把浮体表面的封闭曲面S 分为两部分 1S 和2S ,也把整个浮体分为两部分。其中浮在液面上的那部分为1V ,浸没在液体中的那部分为2V 。建立坐标系,取液体表面为x o y 平面,Z 轴的方向取为竖直向下。作用在曲面1S 上的压强就是大气压0P ,而作用在曲面2S 上的压强则为 gz P P ρ+=0 式中P 为液体的密度,z 为曲面2S 上某点处位于液面下的深度。作用在物体上的浮力就是由于作用在物体下部的压强大于作用在物体上部的压强而产生的,我们来具体计算一下。 因为作用在物体表面上任一面元上的压力总是与面元的法向矢量n 方向相反,所以有: ( ) ???????????????????-?-?-=??-??-??-=?++?-=??-=-=s s s s s s s s s s d k p k s d j p j s d i p i ds P k ds P j ds P i ds k x j i P n ds P s Pd F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γ βαγβα浮 式中αβγ为n 与三个坐标轴的夹角,应用在高斯公式,上式可化 为体积分:

高斯求和讲解

高斯求和讲解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3讲高斯求和 德国着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 (99) (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 (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数学竞赛计算部分高斯求和

2019小学数学六年级(全国通用)-数学竞赛计算部分-高斯求和(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用100个盒子装杯子,每盒装的个数都不相同,并且盒盒不空,那么至少要用()杯子. A.100 B.500 C.1000 D.505 0 2.你一定知道“少年高斯”速算的故事吧!那么1+2+3+4+…+999的结果是() A.100000 B.499000 C.499500 D.500000 3.小猫咪咪第一天逮了1只老鼠,以后每天逮的老鼠都比前一天多1只,咪咪10天一共逮了()只老鼠. A.45 B.50 C.55 D.60 二、填空题 4.一本书的页码是连续的自然数,1,2,3,…,当将这些页码加起来的时候,某个页码被加了两次,得到不正确的结果2019,则这个被加了两次的页码是________. 5.把自然数1,2,3,…99分成三组,如果每一组的平均数恰好都相等,那么这三个平均数的乘积是________. 6.1+2+3+4+5…+2019+2019的和是________(奇数或偶数). 7.1﹣64的自然数中去掉其中两个数,剩下62个数的和是2019,去掉的那两个数共有 ________种可能. 8.100以内的偶数和是________. 9.用100个盒子装杯子,每个盒子装的个数都不相同,并且盒子不空,那么至少有________个杯子. 10.已知2+4+6+8+…+100=2550,那么1+3+5+7+9+…+101=________. 11.1+3+5+7+…+97+99=________=________2. 12.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019,其中最小的自然数是________. 13.1+3+5+…+99=________. 14.27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019,其中最小的自然数是________. 15.自然数1、2、3…14、15的和是120,这15个自然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 16.已知:

欧拉公式的证明

欧拉公式的证明(是我摘录的) 2008/10/23 16:49 看到了q239urju空间里关于欧拉公式的证明。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在此做一些补充: 方法一:用幂级数展开形式证明,但这只是形式证明(严格的说,在实函数域带着i只是形式上的)(就是q239urju空间里的那个) 再抄一遍:设z = x+iy 这样 e^z = e^(x+iy)=e^x*e^(iy),就是e^z/e^x = e^(iy) 用牛顿幂级数展开式 e^x = 1+x+x^2/2!+x^3/3!+.....+x^n/n!+...... 把 e^(iy) 展开,就得到 e^z/e^x = e^(iy) =1+iy-y^2/2!-iy^3/3!+y^4/4!+iy^5/5!-y^6/6!-..... =(1-y^2/2!+y^4/4!-y^6/6!+.....) +i(y-y^3/3!+y^5/5!-....) 由于 cosy = 1-y^2/2!+y^4/4!-y^6/6!+....., siny = y-y^3/3!+y^5/5!-.... 所以 e^(x+iy)=e^x*e^(iy)=e^x*(cosy+isiny) 即 e^(iy) = (cosy+isiny) 方法二:见复变函数第2章,在整个负数域内重新定义了sinz cosz而后根据关系推导出了欧拉公式。着个才是根基。由来缘于此。 方法一是不严格的。

a^(it)=ρ(cosθ+isinθ) 1 因共轭解适合方程,用-i替换i有: a^(-it)=ρ(cosθ-isinθ) 2 由1,2得ρ=1,点P[a^(it)]在单位圆上,a^(it)可表达为: a^(it)=cosθ+isinθ 3 设t=u(θ),对3微商有: [a^(it)]*(lna)*u'(θ)*i=-sinθ+icosθ整理有: [a^(it)]*(lna)*u'(θ)*i=(cosθ+isinθ)(cosπ/2+isinπ/2)约去a^(it)有: u'(θ)=logae 4 4取积分有: T=(logae)*θ+Ψ 5 θ→0时,t=limt=Ψ,带入3有: a^(iΨ)=1 即: Ψ=0 6 6代入5有: T=(logae)*θ 7 7代入3有: [a^(logae)]^(iθ)=cosθ+isinθ化简得欧拉公式: e^(iθ)=cosθ+isinθ (后两者才是真正让我震惊的!!!!)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答案及解析教学内容

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99;(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求项数和末项的公式,可以解决各种与等差数列求和有关的问题。

高斯定理的应用

简析高斯定理在电场中的应用 高斯定理是物理学中电学部分的重要定理之一,在简化计算具有对称性的电场中有着重要应用,例如均匀带电的平面、直线、圆柱体、球面、球体等的电场的计算. 如果不理解高斯定理,不熟练掌握高斯定理的应用技巧,就会感到高斯定理深不可测. 下面,笔者就几年来的教学体会对高斯定理及其在电场中的应用作以简要分析. 三、高斯定理在电场中的应用 [例题1]设一块均匀带正电无限大平面,电荷密度为σ=9.3×10-8C/m 2,放置在真空中,求空间任一点的场强. 解:根据电荷的分布情况,可作如下判断:(1)电荷均匀分布在均匀带电无限大平面上,我们知道孤立正的点电荷的电场是以电荷为中心,沿各个方向在空间向外的直线,因此空间任一点的场强只在与平面垂直向外的方向上(如果带负电荷,电场方向相反),其他方向上的电场相互抵消;(2)在平行于带电平面的某一平面上各点的场强相等;(3)带电面右半空间的场强与左半空间的场强,对带电平面是对称的. 为了计算右方一点A 的场强,在左取它的对称点B ,以AB 为轴线作一圆柱,如图-3所示. 对圆柱表面用高斯定理, 图-3 ?∑= +=?=s e e e q ds E 0 εφφφ两个底面侧面 (1) 0=侧e φ (2) ES e 2=两个底面φ (3) 圆柱内的电荷量为 ∑=S q σ (4) 把(2)、(3)、(4)代入(1)得 02εσ= E =12 81085.82103.9--???V/m=5.25×103 V/m [例题2]设有一根无限长块均匀带正电直线,电荷线密度为λ=5.0×10-9C/m ,放置在真空中,求空间距直线1m 处任一点的场强. 解:根据电荷的分布情况,可作如下判断:(1)电荷均匀分布在无限长块均匀直线上,我们知道孤立正的点电荷的电场是以电荷为中心,沿各个方向在空间向外的直线,因此空间任一点的场强只在与直线垂直向外的方向上存在(如果带负电荷,电场方向相反),其他方向上的电场相互抵消;(2)以直线为轴线的圆柱面上各点的场强数值相等,方向垂直于柱面(如图-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