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军事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

现在军事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
现在军事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

上课周四-34节、序号成绩

现在军事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军事活动产生巨大影响。其影响表现在:一、可使军队建设的宏观决策更加科学,并使军队日趋专业化、知识化、合成化;二、可使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并日趋标准化、智能化和小型化;三、促使作战样式产生重大变革,并使信息战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样式。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信息化战争信息技术

前言

军事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进入21世纪,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角色。作为军事文化的最新形态,军事信息文化是军事文化中最现代、最活跃、最具革命性、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大力创新发展军事信息文化,对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完成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牵引作用。信息技术是当代发展速度最快、应用范围最广的一个高技术体

系,它对军事活动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使军队建设的宏观决策更加科学,并使军队日趋专业化、知识化、合成化

进入80 年代以后,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导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人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显得束手无策,信息爆炸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迫使人们不得不依赖通讯、计算机、电视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搜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信息,这样,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以及全球性通讯网络甚至信息高速公路等应运而生。大量的信息资源、浩瀚的知识宝库、先进的定量分析方法和现代化技术设备,使得高层次、大系统、综合性论证研究,中长期未来预测研究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使得军队建设的许多重大决策,建立在综合论证和科学决策基础之上,极大地提高了军队建设的整体效益。例如,由于综合性论证研究能力的提高,美国海军将28 个科研机构合并成4 个;空军将14 个科研机构也合并成4 个;陆军将7 个科研机构合并成1 个。对三军都关心的C3I 、电子战、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则集中攻关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军队的专业化和知识化。随着部队武器装备自动化、电子化、制导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要精通专业技术,还要有广博的军事和科技知识;不仅要熟练掌握单件武器,还要对整个系统和体系有所了解;不仅能战斗,而且要掌握和能通晓整个战场、甚至整个战役的全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产生了航天、电子等新的兵种部队,而且使军队的编制体制高度合成。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使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并日趋标准化、智能化和小型化

导弹、飞机、坦克的更新换代周期一般为10 ── 15 年,核潜艇和大型水面舰艇的换代周期则更长,有的达20 年以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大为缩短。20 年前宇宙飞船和军用卫星上用的计算机只有286 、386 水平,如今这类机型已经开始被淘汰。一般认为,军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已经缩短到 5 年甚至更短。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一体化和自动化特点要求军用电子设备和武器装备必须实现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各军兵种、甚至各盟国军队之间要通用,各武器系统之间要兼容,武器装备要成批、成套、成族、成代、成系列地同步发展,这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是信息时代的一大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武器装备的操作管理正逐步实现无人化和自动化;电子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可靠性有很大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大大提高,能够自动搜索、发现、识别、跟踪、规避和攻击目标的新一代武器正在研制之中。具有高精度、高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的新一代常规武器,可以打击点状目标和关键目标,其作战效能和威力不亚于核能武器。军用航天技术、电子侦察、监视及信息获取技术、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武器装备的侦察引导系统探测距离明显增大,信息处理速度大大提高,通信联络更加

迅速、准确、保密可靠,指挥系统更加灵敏有效。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使作战样式产生重大变革,并使信息战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样式

信息时代的战争和化学能、机械能时代的战争有着明显的区别,决定战争胜负的力量因素往往不再是交战兵力和武器装备数量的多少,而是看信息资源、知识的占有量和运用能力如何,现代战争可能是未交战而先定胜负,谁占有的信息多,谁就能更好地掌握主动,运筹帷幄,稳操胜券。因此说,未来的战争更多的是信息战,战争的胜负将越来越取决于高度发达的社会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高级指挥员的眼界大为扩展,战场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兵力选择和运用更加灵活,组织指挥也更加灵敏有效。远程侦察、监视、导航和指挥控制系统可以确保巡航导弹、飞机等远程武器在敌人领海、领空、领土甚至防区外进行发射,光电技术、隐身和夜视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各种兵力兵器利用夜暗发起攻击,战争不再分白天和黑夜、前期和后期、前线和后方,非线式、非常规、全天候式的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行动样式。武器实现精确制导以后,传统的消耗战、阵地战面临挑战,军队用不着大量运送弹药,战争中也不会进行狂轰滥炸,新一代灵巧型武器、非致命性武器和电脑病毒武器等投入使用后,将使未来战争更加“干净”和“文明”,大规模毁灭性攻击和附带杀伤将逐渐减少。与此相适应,军队的作战指挥将更加直接、更加灵便。指挥层次将大大减少,指挥效益将大大提高。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信息革命对军事与安全的影响

信息革命对军事与安全的影响 周方银 2012-8-15 16:50:44来源:《现代国际关系》(京)2001年07期第28~32页【专题名称】国际政治 【作者简介】周方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世界政治室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直接推动了80年代开始的新军事革命。这次军事革命将对未来国际和平与安全、战争形态、战争思想、军队组织体制、战争分析与准备等方面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这些影响从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信息革命/军事革命/信息战/信息安全/虚拟实践 当前正在进行的信息革命推动了军事领域的革命,并对国际和平与安全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战略和政治层面,另一个则是战争形态、战争思想等具体层面。综合起来看,这种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众和国际社会对战争的制约力量增强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整个社会政治生活的透明度提高,使战争行为在更大程度上被置于民众和各种社会团体的监督之下,这既有利于制约战争的爆发,也有利于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中,避免或者减少战争失控的可能性。此其一。其二,信

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经济和其他领域的一体化进程加快。在信息时代,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相互依赖关系显著加深,这也形成了制约战争爆发的巨大力量。此外,现代信息战的受害方将不再限于个别国家。由于各国信息设施交织,信息战的受害者往往是一个群体,甚至有可能囊括所有发达国家。为此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以减少战争危险。其三,信息革命使战争的进程和状况对于广大公众变得公开化。网络和大众传播媒体能够把过去只有少数人能够知晓的战场实况及时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这势必对战争行动产生重大的政治影响。它使军事行动成为在公众直接关注和监视下进行的行动。随着战场透明度的提高和由此而来的公众对战争参与程度的提高,战争决策者所面临的政治压力也相应增大。以上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公众和国际社会对战争的制约力量增强。 二、目标有限化和规模小型化使战争的破坏性得以控制 战争目标是由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的。信息革命引起的国家战略利益重心的变化,使得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动机大为减弱。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导致国家力量重心出现重大转移,使经济技术手段在大多数情况下成为比直接的军事手段更为有效的利益获取方式。国家的战略目标将更多地依靠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综合手段来实现,对军事手段的依赖明显降低。在前工业时代,一场成功的战争主要以对土地的攫取和控制为标志。工业时代的战争更为关心的是增强自身的制造能力并削弱对手的工业制造能力。在信息时代,军事实力将主要是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本的控制来衡量,(注:Ryan Henry and C.Edward Peartree,"Military Theory and Information Warfare",in Ryan Henry and C.Edward Peartree (eds),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The CSIS Press,1998.)因此,以争夺土地为目的的战争将不再是增加财富和实力的主要手

《军事理论教程》(厦门大学出版社)复习参考资料.doc

0.jpg VanishingTime 2009 福建师范大学军事理论复习参考资料 资料为本人收集的《军事理论教程》中的相关知识要点,仅作为复习参考使用。该资料不一定与军事理论考试题库高度契合,故不用作考试备考资料。因不当使用(比如将它作为备考资料)而引发的考试不及格等事故概不负责。 一.军事科学概论序篇 二.军事思想篇 三.军事科技篇 四.战略环境篇 五.中国国防篇 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学院 Faculty of Softwar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VanishingTime 整理 This is VanishingTime’s finishing 2009年4月16日星期四 Thursday, April 16, 2009 未命名-2.png

福建师范大学副本.png 军事理论复习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资料为本人收集的《军事理论教程》中的相关知识要点,仅作为复习参考使用。该资料 不一定与军事理论考试题库高度契合,故不用作考试备考资料。因不当使用(比如将它作为备考资料)而引发的考试不及格等事故概不负责。 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序篇 1.什么是军事科学?它的对象是什么? 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2.军事科学的任务是什么? 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的性 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3.军事科学的性质是什么? 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综合性科学。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 性和民族特征。 4.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家发 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5.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基本方法? 拓展思维领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研究战例,借鉴历史;善于“合成”,融会贯 通。 6.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 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有利于提高全民国 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 展的“四有”新人。 第二章-第六章军事思想篇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 1.如何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本质特征?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

论现代军事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论现代军事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现代军事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使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军事信息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 IT168 信息化 [文献识别码] B 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为了打赢未来的战争,我国必需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以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人类的历史上,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信息化战争推动了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军事应用的推动下,这些新科技又倒过来为军事服务,这种互为激励的现象推动了科技和军事的发展。 军事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现代战争进程。军事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其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影响体现在多方面,信息技术在现在战争中已经发展为信息战。信息战作为未来战场上一种新的作战方式,还将对各国军队编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为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亦指战场上敌对双方为争取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活动。利用信息战亦可弥补常规武装力量的不足,信息战作为未来战场上一种新的作战方式,还将对各国军队编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信息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那是决定性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就没有现代化的军队,更谈不上现代化战争了。只有高度信息化的军队才能满足信息化战争的需要。高技术促进现代战争理论发展具有明显的超越性,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理论发展的超越性,使得世界各国在战争理论研究上,更加重视超前性研究。信息化推动了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军事应用的推动下,这些新科技又倒过来为军事服务,这种互为激励的现象推动了科技和军事的发展。 海湾战争后,各国开始大量的装备自己部队,向信息化发展,特别是我国,机载警报和控制系统以及卫星通信系统等,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代战争的趋势,向着信息化迈进。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可以用“一个中心,八个特征”来概括。即:以夺取制信息权为中心,一体化、无人化、网络化、多维化、精确化、实时化、有限化、社会化为特征。所谓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等来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 制信息权是信息化战场主动权争夺的最高层次,是“第一制高点”,也是其它诸主动权赢取的核心与要害所在。制信息权主导着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没有制信息权,也就没有战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只能被动埃打,所以,信息化战争的战场主动权之争,实质上是交战双方的制信息权之争。信息进攻和防护的斗争将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 随着多波段侦察探测系统和复合制导攻击弹药的发展,伪装防护系统也在从传统单一化伪装防护向综合一体化伪装防护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伪装网、假目标、烟幕、干扰装置、传感器等多种技术手段于一体,聚光电侦察、告警和干扰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伪装防护系统,已成为外军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伪装防护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一体化是信息技术广泛交叉渗透的必然结果。体系对抗信息化战争中,作为主要武器装备的G4ISR系统、信息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作战平台,通过全球信息栅格进行无缝连接之后,形成全维度、全天时、全天候的一体化、实时化作战体系。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战体系一体化。信息化战争中,凡是妨碍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整合利用的各种壁垒将通通被打破,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将合二为一,侦察预警、指挥控制和机动、打击、防护、保障六大系统融为一体,作战能力将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二是作战行动一体化。各军兵种的运用完全依据不断变化的战场情况,任务随时调整,能量随时聚合、情况判断、决心处置、部队行动的循环周期越来越快,作战效果成倍提高。只要能把正确的信息,用正确的形式,传递给处在正确位置上的正确的人和武器系统,谁穿哪个军种的服装已经不重要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一系列高精尖技术在工程装备上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程装备的快速发展,使工程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无人化程度明显增强。美国有份《21世纪战略战术》报告,里面有个结论让人眼前一亮:20世纪的核心武器是坦克,21世纪的核心武器是无人系统。事实似乎印证了这一结论。

先进信息技术引发的军事战术变革

先进信息技术引发的军事战术变革 在颠覆性技术的大力推动下,战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搞清颠覆性技术引发战术变革的内在机理,从深层次上揭示颠覆性技术与战术变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底层逻辑和微观原理,对于探究战术变革规律、把准战术变革趋向、加快战术变革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地位作用而言,打击能力跃升是引发战术变革的核心动力。这一动力机制,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相一致。毛泽东指出:“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 历史地看,以金属冶炼技术、火药制作技术、动力机械技术、原子核反应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以不同的作用方式与机理促进武器装备由材料对抗、能量对抗向信息对抗的颠覆性转变,不断促使武器装备打击能力跃升,引领战术一次又一次的变革。 当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迅猛发展,促使武器装备打击能力发生革命性改变,促进智能化时代战术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颠覆性技术促使打击时效性增强。综合运用网络通信技术、虚拟化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云网络”,打破了作战平台、传感器、武器系统之间的传统链接方式,构建起完整的“侦、控、打、评”杀伤链。通过战场目标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发共享,在“云端”完成目标探测跟踪、数据融合、目标指派、火力分配、火控制导和毁伤评估,不仅优化了信息流转路径,而且缩短了信息流转时间,真正实现了对战场目标的“秒杀”。另一方面,智能化弹药的打击精度和杀伤效能大幅提升。随着人工智能、精确制导、微型计算机和自适应控制等关键技术的融合发展与突破,在精确制导武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化弹药,能够对目标自动探测、自动识别、自动捕获和跟踪,并自行选择瞄准点,实施杀伤效果评估,具备“发射后不管”、协同作战、智能突防、再度攻击、人机交互等能力。 当今时代,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将人的智能移植到武器上,人与武器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促使无人化武器装备自主能力涌现,为智能化时代战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新动因。自主能力是无人系统实现智能化的主要标志,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自主感知、自主决策、自主交互和自主控制五个方面。 自主学习。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下,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得无人系统能够部分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并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断改善自身性能,从而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深度学习模仿人脑的分层模型结构,通过构建具有多个隐层的神经网络深层模型,对输入数据逐级提取,在海量训练数据中学习有用的知识。目前,深度学习已成功应用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具有自主学习本领的无人系统将变得越来越智能。

2015信息化战争复习题(大学军事理论课)

信息化战争复习题 一、判断题 1、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战争形式为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 2、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设备和指挥自动化系统在战争中得到应用,是信息化战争萌芽的标志。(√) 3、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是核心资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4、硬杀伤型信息武器,是指以计算机病毒武器和电子战武器为代表的攻击型信息武器。(×) 5、C4ISR系统,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简称。(√) 6、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 7、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空间除陆、海、空、天外,还包括网络、电磁等空间。(√) 8、信息化战争主要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政府有关,与大学生无关。(╳) 9、信息化战争中,参战主体除了军队之外,还包括社会团体和个人。(√) 10、国防信息化建设应以国家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全民参与。(√) 二、单选题 1、在我国,最早提出“信息化战争”一词的科学家是_____。(D ) A 袁隆平 B 邓稼先 C 周光亚 D 钱学森 2、下列属于信息化军队的是________。(D) A 中国工农红军 B 侵华日军 C 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 D 美军数字化部队 3、在信息化战争中,起核心作用的资源是________。(C ) A 机动力 B 火力 C 信息 D 体能 E 技巧 4、美国国家军事指挥中心使用的指挥控制系统是______。(A) A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 B格洛纳斯系统 C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 D 伽利略系统

5、以下武器装备属于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是(D) A 日本侵华时用的三八步枪 B 二战时德军用的重机枪 C 北洋水师的“镇远”铁甲舰 D 美军的信息士兵系统 6、海湾战争爆发的时间是(A) A 1991年 B 1999年 C 2001年 D 2008年 7、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是在哪一年(A) A 1999年 B 2001年 C 2003年 D 2011年 8、现在世界上能够全球作战、全球到达的国家军队是(D) A中国人民解放军B俄军C日军 D 美军 9、战场上为实现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各国军队普遍采用的信息传输工具 是(D) A 无线电台 B 锣鼓等音响工具 C 国际互联网 D 数据链 三、多选题 1、以下为信息化战争基本特征的是________。(ABCDE ) A 信息资源主导 B武器装备智能 C战场空间多维 D 战争力量一体 E 作战行动精确 2、信息化军队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ABC) A 小型化 B 一体化 C 智能化 D 年轻化 3、以下属于现代信息作战行动样式的是:_____。(ACF ) A 心理战 B 阵地战 C 网络战 D 游击战 E 地道战 F 太空战 5、下列属于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是________。(DE ) A 戚家军的火药枪 B侵华日军的步枪 C 中国的56式冲锋枪 D 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 E 中国的北斗系统 6、在信息化战争中,实施信息攻击的主体可能有______。(ABCDE) A 军队 B 社会团体 C 恐怖组织 D 贩毒集团 E 极端宗教分子 7、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是(ABC ) A 战争目的更加多元复杂 B 战争行动界限日趋模糊

信息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现代局部战争动员研究 ——信息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考号:姓名: 【内容摘要】: 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现代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科学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并由此引发了大三次技术革命浪潮,信息技术应运而生。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开拓了军事信息高技术领域,促使军事技术日益走向信息高技术化,在军事领域里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现代战争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信息技术的较量,谁拥有军事信息技术,谁就能够在战争中占据更大的主动权,现代战争已经进入高技术时代。 【关键词】:军事信息技术、现代战争、信息技术 军事信息技术的概念 通常认为,“信息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并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一般认为,军事信息技术是在战争中扩展军队获取、传递和利用信息功能的技术,主要是军事传感技术、军事通信技术和军事计算机技术。 一、军事信息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一)不断地更新作战观念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战争,要求军事家重新审视一些传统观念,对其进行扬弃,形成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作战理论。当前,在作战观念的转变上集中表现为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如何看待军事信息作用在现代作战中的地位,以及由军事信息技术引发的胜负观、时空观、力量观、平战观等变化。 1、胜负观。传统战争的胜负衡量标准中在是否灭国亡民、攻城略地多少、人员伤亡多少和略取物资多少等。而现代作战的衡量标准中在是否沉重削弱了对方的军事、经济、政治势力,破坏了对方的舆论形象,打通了对方,威慑了对方,惩罚教训了对方,遏制了对方,打掉了对方的某一部分,给对方造成一定的麻烦,使对方倒退或延缓发展,使对方屈服、听从白布,给对方加上各种限制等。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杀伤摧毁的目标是重物、轻人。 2、时空观。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现代作战空间不断膨胀,以往无法达到和愉悦的空间陆续被征服,地球已变成地球村。因而,在美国,陆军强调发展“远距离投送能力”;海军战略则提出“由海到岸”;而空军规定“全球到达”。新的更为广阔的作战空间已形成并迅速扩大。继第五维电磁作战空间之后,又有人推出第六位作战空间的概念,即计算机网络展场。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类驾驭作战空间的能力增大,从而迫使曾长期困扰作战的空间因素大大贬值。与此同时,随着作战进程的明显缩短和更加紧凑,作战计算时间的单位逐渐取小,以适应分秒必争、瞬息万变的特点,从而造成时间因素的增值。现代作战分分秒秒的价值已经远远高出以往作战日日月月的价值。 3、力量观。传统力量观一味追求数量优势和大威力。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并立数量优势的观念受到冲击,武器大威力的观念受到挑战。因为信息技术武器装备的作战性能已非传统武器装备所能比拟,用并立数量的优势来弥补装备力量的劣势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武器威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反而受到强有力的限制,成为难以在实战中使用的力量,比如核武器。新的力量观则重在信息技术装备和高素质人才共同作用,形成优势的战斗力,军队的优势与劣势不能简单地用数量来对比,而应以质量来衡量。在信息技术

甲午中日战争材料题汇总

——摘自《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地施政演说》 1894年6月2日,清政府派驻朝鲜任总理通商交涉事物地袁世凯电告李鸿章:“顷日译员郑永邦(日本驻朝鲜使馆译员)以其使命来询匪情,并谓匪久扰,大损商务,诸多可虑,韩人并不能了......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日又电:“顷日署使杉村来昭,该意亦盼华速化戡,并询允诺……似无他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年月中旬,朝鲜内部局势趋稳,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军队同时撤出朝鲜,日本拒绝,并在内阁会议上通过所谓“日中共同改革朝鲜内政地方案”.后来据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回忆说:“我假借这个好题目,或能调和已经一度恶化地终日两国关系,万一不能调和,则毋宁索性借此时机促其破裂.” ——摘自《李文忠公全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蹇蹇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综计中日交涉以来……我欲退则彼欲进,我益让彼益骄,养痈遗患,以至今日.夷焰嚣张,贪婪无已,一误再误,则我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礼部右侍郎志锐奏诿人谋占朝鲜事机危急请速决大计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甲午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报道:“就弹药而论,它所储存地数量,比在一次对华战争中可能消耗地还要多.”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地邻居》报道中又说:“(日本)比中国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能够抽掉多少人来作战.” ——摘自《帝国主义侵华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年李鸿章奏报“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异月新.目前限于饷力,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 直至年中日战争前夕,他还奏称据英国水师提督查看,大连炮台“工坚赞省”,“各局厂制造西洋枪炮、药弹、水雷均能力求精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中如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名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条约地严厉性是“五大洲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尉”.“以中国之大,士民之众而制于区区岛夷,所谓冠履倒置也”侍读学士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上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 张之洞 “要挟奇横,事事出于情理之外,海内之人痛心疾首”. 文廷式 历史上“中国之与外国议和者屡矣,或偿其兵费,或准其报商,固末偿以疆土与人也,今既赔巨款,又许以割地,瘠中华而奉岛夷,直纳款耳,无所谓和山东巡抚李秉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者,实甲午一役” 梁启超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 “同年初,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气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旧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寻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作者地根本意图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 陈独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报知新闻》强调:“即使把三餐节省为两餐,也要扩充海军”, 《国民新闻》认为:必须“在五年之内建成一支可以对付两个欧洲最强国家在远东之海军地海军力量”,“建成一倍于现在常备陆军地兵力”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军用信息技术与软件标准精选(最新)

军用信息技术与软件标准精选(最新) GJZ102A《GJB/Z 102A-2012 军用软件安全性设计指南》 GJ117《GJB/T117-1999 军用软件验证和确认计划指南》 GJ136Z《GJB/Z 136-2003 Z 通用信息处理平台集成与运行指南》 GJ140Z《GJB/Z140-2004 Z 电子对抗装备现场维修数据收集指南》 GJ141Z《GJB/Z141-2004 Z 军用软件测试指南》 GJ142Z《GJB/Z142-2004 Z 军用软件安全性分析指南》 GJ143Z《GJB/Z143-2004 Z 军用智能辅助决策开发工具》 GJ156Z《GJB/Z156-2011 Z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指南》 GJ157Z《GJB/Z157-2011 Z 军用软件安全保证指南》 GJZ161《GJB/Z 161-2012 军用软件可靠性评估指南》 GJ229A《GJB 229A-2000 军用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接口》 GJ238A《GJB238A-1997 战术调频电台测量方法》 GJ318《GJB318A-1997 战术调频电台通用规范》 GJ322A《GJB322A-1998 军用计算机通用规范》 GJ367A《GJB367A-2001 军用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GJ438B《GJB438B-2009 Z 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求》 GJ662《GJB662A-1997 野战数字无线电接力设备的频繁段和容量系列》 GJ663A《GJB 663A-2012 军用通信系统安全通用要求》 GJ883A《GJB883A-2003 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通用规范》 GJ915《GJB915A-1997 纤维光学试验方法》 GJ1127《GJB 1127A-2003 机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GJ1128A《GJB 1128A-2002 机载超波电台通用规范》 GJ1142.4《GJB 1142.4A-2004 野战地域通信系统通用要求第:回路群》 GJ1142.5《GJB 1142.5A-2004 野战地域通信系统通用要求:单路有线入口》 GJ1145A《GJB1145A-2010 Z 通信和指挥自动化军工产品定型试验规程》 GJ1211A《GJB 1211A-2007 野战用户电话交换机通用规范》 GJ1268A《GJB1268A-2004 军用软件验收要求》 GJ1427A《GJB1427A-1999 光纤总规范》 GJ1428A《GJB1428A-1999 光缆总规范》 GJ1567.2《GJB1567.2-1992 话音频带调制解调器的差错控制方法 用于带有异步至同步转换DCE的差错校正方法》 GJ1659《GJB1659-1993 光纤光缆接头总规范》 GJ1783《GJB1783-1993 硬波导组件总规范》 GJ1901《GJB 1901A-2003 军用巨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GJ2077A《GJB 2077A-2007 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自动线路建立规程》 GJ2088A《GJB 2088A-2002 压制性雷达干扰机通用规范》 GJ2089A《GJB 2089A-2003 通信对抗监测分析接收机通用规范》 GJ2090A《GJB 2090A-2003 瞄准式通信干扰机通用规范》 GJ2101《GJB 2101A-2002 超短波对空指挥电台通用规范》 GJ2242《GJB2242-1994 时统设备通用规范》 GJ2434《GJB2434A-2004 军用软件产品评价》 GJ2436《GJB2436-1995 天线术语》 GJ2454《GJB 2454A-2003 军用光缆填充膏规范》

现在军事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

上课周四-34节、序号成绩 现在军事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军事活动产生巨大影响。其影响表现在:一、可使军队建设的宏观决策更加科学,并使军队日趋专业化、知识化、合成化;二、可使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并日趋标准化、智能化和小型化;三、促使作战样式产生重大变革,并使信息战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样式。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信息化战争信息技术 前言 军事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进入21世纪,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角色。作为军事文化的最新形态,军事信息文化是军事文化中最现代、最活跃、最具革命性、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大力创新发展军事信息文化,对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完成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牵引作用。信息技术是当代发展速度最快、应用范围最广的一个高技术体 系,它对军事活动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使军队建设的宏观决策更加科学,并使军队日趋专业化、知识化、合成化 进入80 年代以后,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导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人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显得束手无策,信息爆炸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迫使人们不得不依赖通讯、计算机、电视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搜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信息,这样,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以及全球性通讯网络甚至信息高速公路等应运而生。大量的信息资源、浩瀚的知识宝库、先进的定量分析方法和现代化技术设备,使得高层次、大系统、综合性论证研究,中长期未来预测研究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使得军队建设的许多重大决策,建立在综合论证和科学决策基础之上,极大地提高了军队建设的整体效益。例如,由于综合性论证研究能力的提高,美国海军将28 个科研机构合并成4 个;空军将14 个科研机构也合并成4 个;陆军将7 个科研机构合并成1 个。对三军都关心的C3I 、电子战、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则集中攻关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军队的专业化和知识化。随着部队武器装备自动化、电子化、制导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要精通专业技术,还要有广博的军事和科技知识;不仅要熟练掌握单件武器,还要对整个系统和体系有所了解;不仅能战斗,而且要掌握和能通晓整个战场、甚至整个战役的全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产生了航天、电子等新的兵种部队,而且使军队的编制体制高度合成。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使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并日趋标准化、智能化和小型化 导弹、飞机、坦克的更新换代周期一般为10 ── 15 年,核潜艇和大型水面舰艇的换代周期则更长,有的达20 年以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大为缩短。20 年前宇宙飞船和军用卫星上用的计算机只有286 、386 水平,如今这类机型已经开始被淘汰。一般认为,军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已经缩短到 5 年甚至更短。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一体化和自动化特点要求军用电子设备和武器装备必须实现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各军兵种、甚至各盟国军队之间要通用,各武器系统之间要兼容,武器装备要成批、成套、成族、成代、成系列地同步发展,这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是信息时代的一大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武器装备的操作管理正逐步实现无人化和自动化;电子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可靠性有很大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大大提高,能够自动搜索、发现、识别、跟踪、规避和攻击目标的新一代武器正在研制之中。具有高精度、高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的新一代常规武器,可以打击点状目标和关键目标,其作战效能和威力不亚于核能武器。军用航天技术、电子侦察、监视及信息获取技术、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武器装备的侦察引导系统探测距离明显增大,信息处理速度大大提高,通信联络更加

军事理论课复习资料总汇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 4.质量建设的道路; 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 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 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 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 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 《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七、武经七书的含义 《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八、毛泽东军事理论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实践验证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毛泽东军事理论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形成: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在以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国防与军队建设中进一步完善。

信息化战争复习题大学军事理论课

信息化战争复习题大学 军事理论课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信息化战争复习题 一、判断题 1、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战争形式为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 2、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设备和指挥自动化系统在战争中得到应用,是信息化战争萌芽的标志。(√) 3、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是核心资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4、硬杀伤型信息武器,是指以计算机病毒武器和电子战武器为代表的攻击型信息武器。(×) 5、C4ISR系统,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简称。(√) 6、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 7、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空间除陆、海、空、天外,还包括网络、电磁等空间。(√) 8、信息化战争主要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政府有关,与大学生无关。(╳) 9、信息化战争中,参战主体除了军队之外,还包括社会团体和个人。(√) 10、国防信息化建设应以国家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全民参与。(√)

二、单选题 1、在我国,最早提出“信息化战争”一词的科学家是_____。( D ) A 袁隆平 B 邓稼先 C 周光亚 D 钱学森 2、下列属于信息化军队的是________。(D) A 中国工农红军 B 侵华日军 C 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 D 美军数字化部队 3、在信息化战争中,起核心作用的资源是________。( C ) A 机动力 B 火力 C 信息 D 体能 E 技巧 4、美国国家军事指挥中心使用的指挥控制系统是______。( A) A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 B格洛纳斯系统 C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 D 伽利略系统 5、以下武器装备属于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是( D) A 日本侵华时用的三八步枪 B 二战时德军用的重机枪 C 北洋水师的“镇远”铁甲舰 D 美军的信息士兵系统 6、海湾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A) A 1991年 B 1999年 C 2001年 D 2008年 7、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是在哪一年( A) A 1999年 B 2001年 C 2003年 D 2011年 8、现在世界上能够全球作战、全球到达的国家军队是( D)

军事理论论文范文-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 摘要: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潮流以其不可阻挡之势滚滚向前奔流,与之相伴随的是各国为了在世界占有一席之位,进行愈演愈烈的综合国力竞争。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高技术以无与伦比的优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回顾世纪之交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含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人们不难得出结论:作为综合国力重要标志之一的国防建设,军事高技术犹为重要。 本文针对性地探讨了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原因,以分析军事高技术对战争以及国家发展的影响为主要内容,并提出我国发展军事高技术的建议。 关键词:军事高技术武器装备军事人才国防影响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 1.军事高技术的含义 军事高技术,指的是建立在现代综合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武器装备发展与作战能力提高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新技术群。它是建立在当代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各学科的最新科技成果,紧密结合军事综合实力,全面构建以及不断变革与创新的结果。可以说,谁在军事高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谁就能于军事中掌握更多的主动;谁在军事高技术领域落后,谁就会被动挨打。 2.军事高技术发展的背景及现状 2.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不但对整个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导致了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了技术化,信息化。以各种高技术为支撑, 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导向,未来的战争形态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因此军队信息化的程度已成为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以及确立军事领域的战略地位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2.2二战后尤其是最近二三十年来的历史证明,军事战争的需要直接导致一系列高技术成果的问世,并且大多数高技术成果首先应用于军事以后再逐渐向民用领域扩展。以核武器技术、导弹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军事高技术群体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异军突起,并以此带来了战后世界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到了

大一军事理论课复习资料

军事理论重点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 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 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2."战争潜力的转化; 3."综合国力的抗衡; 4."质量建设的道路; 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 含义: 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 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 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 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 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xx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 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xx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 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xx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 《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七、"xx书的含义 《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军事理论论文——信息化战争[1]

上课周x-xx节、序号;xx 成绩 信息化战争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关键字:信息化战争武器未来传输 前言 21世纪的战争形式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非线性作战,全维作战,立体空间作战,信息战争,机器人战士,智能战争......新论颇多。冷静观察,这场军事革命狂飙的重心是信息战,实质是推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信息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 一、信息战概念 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决策控制战。旨在以信息为主要武器,打击敌方的认识系统和信息系统,影响制止或改变敌方决策者的决心,以及由此引发的敌对行为。单就军事意义讲,信息战是指战争双方都企图通过控制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来把握战场主动权,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运用军事欺骗、作战保密、心理战、电子战和对敌方信息系统的实体摧毁、阻断敌方的信息流,并制造虚假的信息,影响和削弱敌指挥控制能力。同时,确保自己的指挥控制系统免遭敌人类似的破坏。 二、信息战的特点 信息武器主要具有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两特点。A、破坏信息系统。一种是指通过间谍和侦察手段窃取重要的机密信息;另一种是负面信息。输入负面信息有两条途径,即借助通信线路扩散计算机病毒,使它浸入到民用电话局、军用通信节点和指挥控制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并使其出现故障;也可以采用“逻辑炸弹”式的计算机病毒,通过预先把病毒植入信息控制中心的由程序组成的智能机构中,这些病毒依据给定的信号或在预先设定的时间里发作,来破坏计算机中的资源使其无法工作。B、影响人的心理。信息武器最重要的威力还在于对人的心理影响和随之对其行为的控制。据称,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国防部依据阿拉伯世界普遍信奉伊斯兰教的特点,特别拟定的空中展现真主受难的全息摄影,以便使目击者遵从“天上来的旨意“劝说自己的教友停止抵抗。据说另有一种666号病毒在荧光屏上反复产生特殊的色彩图案,使电脑操作人员昏昏欲睡,萌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潜意识,从而引起心血管系统运行状态的急剧变化,直至造成大脑血管梗塞。 三、信息战的作用及趋势 信息战将极大地促进情报收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目前,西方国家已经拥有间谍飞机和携带照相机的无人侦察机用来侦察地面的敌人。在未来战场上,成千上万的微型传感大将被大量空投或秘密地置于地面。美国正在制作一种雪茄烟盒大小的无人空中飞行器,它可以“嗅出”作战对象所处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臻完善,人类逐步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而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信息化战争也随之登上了战争舞台,并开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作用。那么,什么是信息化战争呢? 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作战。简要地说,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及其物化的武器装备,通过夺取信息优势和控制信息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就可以称之为信息化战争。随着信息战的出现,我们对未来战争中的一系列概念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位。 在未来战争中,除了国家战略能力的制胜基础、“综合强制”的主要作战方式、“一体化联合”的作战体系结构和基本形式外,信息优势将成为衡量战争双方力量优劣的首要标志。而信息优势对战争结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全面准确实时的情报信息将成为制胜的核心与基础。信息化战争对信息的依赖,核心问题是信息的占有和共享,主要标志是信息能满足作战体系及其运行的全部需要,这种“满足”,不仅指信息的占有量,还要求信息有用、准确,并有很强的时效性。除此之外,信息优势还体现在信息的共享水平上。

一个节点、一个层次掌握的信息不足以发挥作用,只有整个网络实现了信息共享,才能显现出信息的价值,并且在多个方面显现出来。因此,信息将成为战争制胜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二是获取和保持信息优势将成为制胜的关键作战行动。战争实践业已证明,一旦具有信息优势,就能够把整个作战体系的效能水平由机械化时代提高到信息时代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夺取和掌握信息优势将是战争制胜的关键行动,军队若缺少这种能力,就只能用机械化战争时代的方法去应对信息化战争,在能力对比上就必然处于劣势。 三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运用是制胜的根本保证。军事资源始终是有限的,资源的紧缺与充足是相对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既实现战略目标,又使资源效用最好,需要借助一种新的机制。这种机制就是信息优势,而信息优势可促进战争资源的最优化使用。 相应地,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也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精确制导武器的攻防作战将进一步普及深化。精确制导武器能出其不意地向地方发起攻击,一举击中要害,重创以至瘫痪敌方作战系统,它仍将作为信息化战争中的主要火力打击手段。特别是信息化战场透明度增大、远程精确打击手段的发展,以导弹攻击为主的“精确战”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的一种基本作战样式。与此同时,反导武器的研制与使用将促使导弹攻防作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