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认识三角形知识点

(完整word版)认识三角形知识点
(完整word版)认识三角形知识点

认识三角形

1.三角形有关的概念

(1) 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公共的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 三角形的表示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如图7 -4一l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A 、B 、C ;有三条边:AB 、BC 、AC;有三个角:A ∠、B ∠、C ∠.

△ABC 的三边用c b a ,,表示时,A ∠所对的边BC 用a 表示.B ∠所对的边AC 用b 表示.C ∠所对的边AB 用c 表示.

2.三角形的分类

?????是钝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

是直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锐角)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形角三

注意:根据角的大小来识别三角形的形状时,一般只要考虑三角形中的最大角;若最大角是锐角,则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若最大角是直角,则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若最大角是钝角,则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三角形中边的关系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如图7 -4 -1中,c b a b a c a b c b c a a c b c b a <-<-<->+>+>+,,;,,。

注意:在任意给定的三条线段中,当三条线段中较短的两条线段之和大于另一条线段时,才能组成三角形。 例如:有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3、4、6因为3 +4 >6,所以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

又如:有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3、4、8要为3+4 <8,所以这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

4.三角形的三种主要线段

(1)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如图7 -4 -2,AD 是△ABC 的高,可表示为AD ⊥ BC 或ADC ∠=90°或

ADB ∠= 90°。

(2)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如图7 -4 -3,AE 是△ABC 的中线,表示为BE=EC 或BE = 21BC 或BC= 2EC. (3)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一个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

如图7-4-4,AF 是ABC ?的角平分线,可表示为CAF BAF ∠=∠或BAC BAF ∠=∠2

1或CAF BAC ∠=∠2.

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5.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的画法

(1)三角形高的画法,如图7-4 -5.

注意:①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②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如图7 -4 -5甲,

③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如图7 -4 -5乙,

④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如图7 -4 -5丙.

(2) 三角形的中线的画法:将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这边所对角的顶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画法: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

防错档案:画钝角三角形的高容易出错,要抓住从三角形一顶点向对边作垂线段.

6.面积法解题

例如:如图7 -4 -6,在△ABC

中,AB =AC ,AC 边上的高BD= 10,求

AB 边上的高CE 的长.

解析: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有:

AC BD AB CE S ABC ?=?=?2

121 因为AB =AC ,BD =10,

所以CE= BD= 10.

名题诠释

【例题1】如图7 -4 -7,点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一点,点E 在AD 上.

(1)图中共有____个三角形;

(2)以.AC 为边的三角形是____;

(3)以∠BDE 为内角的三角形是____.

【解析】 (1)AD 的左右两侧各有3个三角形,分别是△ABE 、△ABD 、△EBD 、△ACE 、△.ACD 、

△ECD ,左右两侧组合又形成2个以BC 为边的三角

形,它们是△ABC 、△EBC.故共有8个三角形.(2) 以AC 为边的三角形有3个,它们是△.ACE 、△ACD 、△ACB. (3)以∠BDE 为内角的三角形有2个,它们是△EBD 、△ABD .

【答案】 (1)8 (2)△ACE 、△ACD 、△ACB (3)△EBD 、△ABD

【点评】 数三角形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顺序,做到不重不漏,注意最容易漏掉的是最大的三角形.

【例题2】 下列三角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50°和60°;

(2)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5°和55°;

(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45°;

(4)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6cm ,有两边的长分别是6cm 和4cm.

【解析】 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应紧扣定义.

【答案】 (1) 锐角三角形,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而两个内角分别是50°和60°,所以第三个内角是70°,即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2) 直角三角形,同理.

(3) 钝角三角形,同理.

(4) 等腰三角形.因为第三条边的长为16 -6 -4 =6(cm).

【点评】 应全面考虑三角形的边和角的条件,再根据定义判别.

【例题3】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lcm 、2cm 、3.5cm

B.4cm 、5cm 、9cm

C. 5cm 、8cm 、15cm

D.8cm 、8cm 、9cm

【解析】 因为1+2<3.5,所以lcm 、2cm 、3.5cm 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

因为4+5 =9,所以4cm 、5cm 、9cm 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

因为5+8<15,所以5cm 、8cm 、15cm 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

因为8+8 >9,所以8cm 、8cm 、9cm 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

【答案】D

【点评】 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是否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简便方法是检验较小的两边之和是否大于最大边.

【例题4】 甲地离学校4km ,乙地离学校lkm .记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为dkm ,则d 的取值为( ).

A.3

B.5

C.3或5 D .3≤d ≤5

【解析】本题应分两种情况讨论:(1)甲、乙两地与学校在一条直线上;(2)甲、乙两地

与学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构成三角形,可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

【答案】 D

【例题5】 如图7-4 -8,在△ABC 中,1∠=2∠,G 为AD 的中点,延长BG 交AC 于

E .

F 为AB 上一点,CF ⊥AD 于H ,下面判断正确的有( ).

①AD 是△ABE 的角平分线;②BE 是△ABD 边AD 上的

中线;③CH 为△ACD 边AD 上的高;④AH 是△ACF 的角平

分线和高线.

A.l 个 B .2个 C.3个 D .4个

【解析】由1∠=2∠知AD 平分∠BAE .但AD 不是△ABE 内的线段,故①错,AD 应是△ABC 的角平分线;同理,BE 经过△ABD 的边AD 的中点G ,但BE 不是△ABD 中的线段,故②不正确,正确的说法应是BG 是△ABD 边AD 上的中线;由于CH ⊥AD 于H ,故CH 是△ACD 边AD 上的高,故③正确;AH 平分∠FAC 并且在△ACF 内,故AH 是△ACF 的角平分线,同理AH 也是△ACF 的高,故④正确.

【答案】B

【点评】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之间的区别:前者是线段,在三角形的内部,后者是射线,可以无限延伸.

【例题6】在△ABC 中,AB =AC ,AC 边上的中线BD 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cm 和15cm 两部分,求三角形各边的长,

【解析】 中线BD 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cm 和15cm 两部分,要分类讨论:(1)当腰长小于底边时,AB +AD =12,如图7-4 -9①;(2)当腰长大于底边时,AB +AD =15,如图7-4 -9②.

【答案】设AB=x ,则有:AD= DC=x 21. (1)若AB +AD =12,即x + x 2

1=12,x =8. AB =AC =8,DC =4,故BC= 15 -4= 11.

此时AB +AC> BC ,

所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8cm ,8cm ,llcm.

(2)若AB+ .4D= 15,即x +x 2

1=15,x =10. 即AB =AC =10,DC =5,

故BC=12 -5 =7.显然,此时三角形存在,

所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l0cm ,l0cm ,7cm .

综上所述,此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cm ,8cm .llcm 或l0cm ,l0cm ,7cm .

【例题7】 如图7-4 -10,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画的钝角△ABC 的高BE ,其中画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 甲图错在把三自形的高线与AC 边的垂线定义相混淆,把“线段”画成“直线”;乙图错在未抓住“垂线”这一特征,画出的BE 与AC 不垂直;丙图错在没有过点B 画AC 的垂线,故不是高;丁图错在没有向点B 的对边画垂线.

【答案】 甲、乙、丙、丁

【例题8】 如图7—4-11,在△ABC 中,AB =AC ,AC 边上高BD=10,P 为边BC 上任意一点,PM ⊥AB ,PN ⊥AC ,垂足分别为M,N .求PM+PN 的值.

【解析】 连接AP 后,PM 、PN 就转化为△APB 和△APC 的高,从而由面积法可求得PM+ PN 的值.

【答案】 连接AP ,由图7-4 -11可知:

ABC ACP ABP S S S ???=+, 即BD AC PN AC PM AB ?=?+?2

12121 因为AB =AC ,BD =10,

所以PM+PN= BD =10.

速效基础演练

1如图7 -4 -12,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共有 ( ).

A 1个

B .2个 C.3个 D .4个

2 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lcm 和4cru ,第三边的长是一个偶数,则第三边的长是________,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_三角形

3如图7 -4 -13.

( 1 ) AD ⊥BC ,垂足为D ,则AD 是___________的高,_______=_______= 90°;

( 2 ) 若AE 平分BAC ∠,交BC 于E 点,AE 叫___________的角平分线,BAE ∠ =_______=

2

1________; ( 3 ) 若AF= FC ,则△ABC 的中线是_________;

( 4 ) 若BC= GH= HF .则AG 是________的中线,AH 是_________的中线。

4 如图7 -4 -14,在△ABC 中,C ∠ = 90°,D 、E 为AC 上的两点,且AE= DE ,CBD ∠ =EBC ∠21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BC 是△ABE 的高

B .BE 是△ABD 的中线

C .B

D 足△EBC 的角平分线

D .DBC EBD AB

E ==∠

5如图7 -4 -15,哪一个图表示AD 为△ABC 的高?( )

6 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 ).

A .15

B .16

C .8

D .7

7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lcm ,2cm ,3cm

B. 2cm ,3cm ,6cm

C. 4cm ,6cm ,8cm

D. 5cm ,6cm ,12cm

8 如图7 -4 -16,为估计池塘岸边A 、B 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 ,测

得OA =15米,OB =10米,A 、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 .5米

B .10米

C .15米

D .20米

9 如图7 -4 -17,在△ABC 中,(1)画出C ∠的平分线CD ;(2)画出AC 边上的中线BM ;

(3)画出△ABM 的边BM 上的高AH

.

10如图7 -4 -18.△ABC 是周长为18cm 的等边三角

形,D 是BC 上一点,△ABD 的周长比△ADC 的周长多2cm ,求BD 、DC 的长。

11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差为3的两部分,试求腰长.

12已知如图7 -4 -19,在△ABC 中,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DE ∥BC ,EF ∥AB ,分别交AB 、BC 于点D 、F ,则BE 是DEF ∠的平分线吗?请说明理由.

13在△ABC 中,C ∠= 90°,BC =6,AC =8,AB =10,求边AB 上的高.

知能提升突破

1 如图7 -4 -20,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BC 、AD 、CE 上的中点,且ABC S ?=42

cm ,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阴S 。

2 如图7 -4 - 21,在△ABC 中,AB= AC ,BD 是AC 边上的高,P 为BC 延长线上的一

点,AB PM ⊥,AC PN ⊥,垂足分别为M 、N .试问PM 、PN 与BD 之间有何关系?

3某木材市场上木棒规格和价格如下表: 规格

1m 2m 3m 4m 5m 6m

价格

(元/根) 10 15 20 25 30 35 小明的爷爷要做一个三角形的木架养鱼用,现有两根长度为3m 和5m 的木棒,还需要到

某木材市场上购买一根.问:

(1) 有几种规格的木棒可供小明的爷爷选择?

(2) 选择哪一种规格的木棒最省钱?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知识点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知识点梳理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三角形内角和性质; 2. 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 3. 了解图形的全等,能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形设计; 4.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知识归纳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二、 2.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连结三角形的顶点和它所对的边的中点所得到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4. 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像这样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5.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6.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一、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 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3.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同样,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也都相等。注意:(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边边边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2)边角边公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3)角边角公理: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ASA”)。(4)角角边定理: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AAS”)。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HL”).注意:两边一对角(SSA)和三角(AAA)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四、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2.回顾三角形判定公理,搞清还需要什么; 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1.1轴对称现象 1.轴对称图形:(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不是线段,也不是射线)。 (2)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最多可达无数条。 例:①圆的对称轴是它的直径( ×) 直径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应说圆的对称轴是过圆心的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 ②角的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 ×) 角平分线是射线而不是直线(应说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word知识点资料讲解

§3.2中文Word 2010的基本操作 Word 2010是Office 2010中的一个组件,它是用于字处理的软件,用它所建立的文件称为“文档”。 一、启动 方法一: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 方法二:双击Word 2010的快捷方式图标 方法三:双击扩展名为.DOCX的文档 二、退出 方法一: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方法二:选择菜单“文件/退出” 方法三:Alt+F4 方法四:双击应用程序窗口的控制菜单图标 三、Word 2000窗口的组成 在Word 2000的视图切换工具按钮中包含四种视图方式按钮,从左至右依次是:普通视图、Web版式视图、页面视图、大纲视图。在书中还提到了另外两种:打印预览、全屏显示(阅读版式) 普通视图: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编辑文本,但有部分内容在该视图中不能显示。如页眉、页脚、分栏、图形等。 页面视图: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编辑文本,编辑的效果与实际打印效果一致。

Web版式视图:用以创建Web页,除显示文档内容外,还显示文档的背景及文档结构图。 大纲视图:用于显示文档中的文本信息,但不能显示文档中的图形。 三、创建与打开文档 1.文档的创建: 方法一:选择菜单“文件/新建” 方法二:单击工具栏中的“新建”按钮 方法三:启动Word 2010时,自动建立一个名为“文档1.DOCX”的文档 方法四:CTRL+N 2.文档的打开: 方法一:选择菜单“文件/打开” 方法二:单击工具栏中的“打开”按钮 方法三:打开最近使用过的文档,选择“文件”菜单,在其底部列出最近使用过的文件的名字(默认为4个,最多为9个,可使用菜单“工具/选项”进行设置),单击某一文件名,可打开此文件。 方法四:CTRL+O 说明:在Word中可同时打开多个文档,每打开一个文档,则会在“窗口”菜单底部出现该文件名,单击该文件名可实现

在_Word_表格中怎样使用公式

在Word 表格中使用公式 您可以使用公式在表格中执行计算和逻辑比较。“公式”命令位于“表格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上的“数据”组中。 当您打开包含公式的文档时,Word 中的公式会自动更新。您也可以手动更新公式结果。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更新公式结果部分。 Word 表格中的公式是一种域代码。有关域代码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另请参阅”部分。 本文内容 ?在表格单元格中插入公式 ?更新公式结果 更新特定公式的结果 更新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结果 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公式 ?锁定或取消锁定公式 ?示例:使用位置参数对表格中的数字进行求和 ?可用函数 ?在公式中使用书签名或单元格引用 RnCn 引用 A1 引用 在表格单元格中插入公式 1. 选择需要在其中放置结果的表格单元格。如果该单元格不为空,请删除其内容。 2. 在“表格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上的“数据”组中,单击“公式”。 3. 使用“公式”对话框创建公式。您可在“公式”框中键入公式,从“编号格式”列表中选择编 号格式,并使用“粘贴函数”和“粘贴书签”列表粘贴函数和书签。

更新公式结果 在Word 中,插入公式后,当包含公式的文档打开时,会计算公式的结果。 您也可以手动更新: ?一个或多个特定公式的结果 ?特定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的结果 ?文档中的所有域代码(包括公式) 更新特定公式的结果 1. 选择要更新的公式。您可在选择公式时按住Ctrl 键,从而选择多个公式。 2. 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右键单击公式,然后单击“更新域”。 ?按F9。 更新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结果 ?选择包含要更新的公式结果的表格,然后按F9。 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公式 此过程可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域代码,而不仅仅是更新公式。 1. 按Ctrl+A。 2. 按F9。 锁定或取消锁定公式 您可以锁定公式以防止其结果更新,也可以取消锁定已经锁定的公式。 ?请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锁定公式选择公式,然后按Ctrl+F11。 取消锁定已经锁定的公式选择公式,然后按Ctrl+Shift+F11。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知识点及检验题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知识点及测试题 1.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平面图形:a、圆(由曲线围成的图形)b、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3.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锐角:小于90°的角是锐角。钝角:大于90°的角是钝角。直角: 等于90°的角是直角。平角=180°;周角=360° 4.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等腰三角形两腰间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底角。 5.等腰三角形包含: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的每个内角都是60°。 6.三角形不易变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7 .三角形 (有三条边)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是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按边分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是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 8.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9.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四边形内角和是360°。 10.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12.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13.平行的两条边叫做梯形的底边,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 14.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腰+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15..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判定三角形的类型:

较小两边的平方和小于最长边的平方 钝角三角形 较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 直角三角形 较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最长边的平方 钝角三角形 16..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一般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正方形 17. 四边形 一般四边形: (有四条边) (两组对边都不平行的四边形) 一般梯形 梯形: 等腰梯形:两条腰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直角梯形:一条腰垂直于的的梯形。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测试题 一、 填空: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 ),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 )。任何三角形都有( )个角,( )条边,( )顶角。 2.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 ),另一条边叫( );两腰的夹角叫( ),底边上的两个角叫( )。 3.三角形中三个角都相等的是( )三角形,又叫( )三角形。它的三天边都( ),每个角都是( )度。 4.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 )( )( );按边分可以分为( )( )( )。三角形是( )图形,圆球是( )图形。 5.三角形最多有( )直角,最多有( )钝角,最多有( )锐角,至少有( )个锐角。 6.( )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三角形具有( )性,而( )易变形。

小学人教版经典教案(数学)-认识三角形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人教版经典教案(数学)-认识三角形认识三角形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准确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2、理解、识别按角划分的三类三角形。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三角形塑料片、木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等。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屏幕演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三角形邮票、三角形盒子、三明治、三角板、三角形花坛、交通标志等),引出课题二、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1、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三角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用三根小棒把自己心目中的三角形摆出来。 2、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课本 P.49。 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书中哪些词最重要?请画出来。 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分别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 3、师生共同讨论回答思考题。 出示三角形的意义,画出重点词。 : 每 3 人一个小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别松手,再把手伸直,围成一个三角形。 1 / 4

学生再观看电脑动画演示怎样围成一个三角形。 4 、判断: 下面的图形中,哪个是三角形?。 5、三角形的特征(1)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面的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和几个角。 每个小组的同学在自己的三角形中互相指出这几部分。 (2)学生互相说说三角形的特征。 (3)小结三角形的特征: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屏幕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物体(闪烁三角形部分),问: 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同学们想知道吗?那我们赶快来做实验吧。 2、学生拿出三角形和四边形学具,分小组进行实验,每个学生轻轻地拉一拉,有什么不一样?师: 这就是三角形的重要特性;稳定性,不变形。 3、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请同学们举举例子; 4、从同学们举的例子可以知道,三角形的知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要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和认识身边的事物,我们更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5、出示思考题: 路上一棵小树被风刮倒了,要把小树固定住,可是路边只有一根

(完整word版)excel表格公式大全

1 、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0UNTIF(A:A,A2)>1,"重复","") 2 、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 、从输入的18 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 、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 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 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至U 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95") —K57 ――求K2至U K56区域95? 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 =COUNTIF(K2:K56,">=90") —SUM(K57:K58)――求K2 到K56 区域90? 94.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 单元格; (4) =COUNTIF(K2:K56,">=85") —SUM(K57:K59)――求K2 到K56 区域85-89.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 单元格; (5) =COUNTIF(K2:K56,">=70") —SUM(K57:K60)――求K2 到K56 区域70-84.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 单元格; (6) =COUNTIF(K2:K56,">=60") —SUM(K57:K61)――求K2 到K56 区域60-69.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 单元格; (7) =COUNTIF(K2:K56,"<60") ------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Office知识点的总结(word文档物超所值)

三大办公软件Word、Excel、PPT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Word文档知识点 第一章 Word文档的编辑与排版功能 一、Word2016操作界面: 由“文件”按钮、快速访问工具栏、标题栏、功能区(选项卡和命令组)、标尺、共享、页面区域、滚动条、状态栏等组成。 Word2016的默认后缀名是:.docx 二、word的基本操作: 1.文件的基本操作 1)不同输入法之间的切换:Ctrl+Shift键; 2)CapsLook=大、小写字母切换 3)NumLook=控制数字小键盘打开与关闭 2.输入日期和时间; 1)插入当前日期:Alt+Shift+D;2019/12/18 星期三 2)插入当前时间:Alt+Shift+T;19时31分 3.选定文本的作用:选定文本后,才能编辑和修改文本。 4.输入文档时,直接按“Enter”键可对文档内容进行换段;按“Shift+Enter”组 合键可对内容进行换行,并出现一个手动换行符“↓”。 5.选定文本的方法; 1)选择整个文档:在文档左侧页边距外侧的空白页面上,连续点击鼠标左键三次。 2)选择整个段落:在段落的左侧页边距外侧的空白页面上,连续点击鼠标左键两次。 3)选择一行:在一行的左侧页边距外侧的空白页面上,单击鼠标左键。 4)可以使光标插入点快速移到第一页页头的组合键是Ctrl+home。

5)选择文档中竖块文本的方法,可以按住Alt键选择。 6)小区域选择:按住鼠标左键,从开始位置拖动到结束位置,松开鼠标左键。 三、文本和段落的基本格式 设置文字格式的操作有设置字体、字号、字形、下划线、边框、底纹、颜色等; 设置段落格式的操作有设置对齐、缩进、行间距、段间距以及边框和底纹等; 设置页面格式的操作有设置纸张、页边距、页眉和页脚、页边框等。 1、字体的安装: 1)选中字体文件,鼠标右键“安装”; 2)开始/控制面板/字体 2、段落文本的对齐方式包括:左对齐Ctrl+L、居中Ctrl+E、右对齐Ctrl+R、两端对齐Ctrl+J、分散对齐Ctrl+Shift+J(调整字符宽度) 3、按组合键【Ctrl+D】打开“字体”对话框,设置文本格式。 4、在文档中插入的分页符,为什么有的时候看不到? 分页符属于编辑标记,如果看不到文档中的分页符,那么它可能处在隐藏状态。此时, 单击“开始”选项卡,在“段落”组中单击“显示/隐藏编辑标记”按钮 5、要删除文档中重复的文字/空行/空格可以通过“查找和替换”来实现。 查找替换空行,“^p”代表一行。 6、制表位的作用:方便光标快速定位。 1)制表位的类型: 默认制表位(两个字符):一般用在正文段落中,按Tab键使用;即首行缩进2个字符 手动设置制表位:一般用在特定的排版,可以快速定位在页面制定位置; 2)通过标尺设置制表位 左对齐式制表位;居中式制表位;右对齐式制表位;小数点式制表位 ;竖线对齐式制表位(不定位文本,只在位置上显示插入的竖线); 7、插入_页面_分页【或执行“Ctrl+Enter”】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含答案)

第七章三角形 【知识要点】 一.认识三角形 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 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①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形成的线段; 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任意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 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做对边的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 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部。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部;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与一点,锐角三角形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部,直角三角形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角形的角与外角 (1)三角形的角和:180° 引申: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2)三角形的外角和:360° (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常用来求角度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角。——常用来比较角的大小 5.多边形的角与外角 多边形的角和与外角和(识记)

(完整版)word知识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3.2 中文 Word 2010 的基本操作 Word 2010 是 Office 2010 中的一个组件,它是用于字处理的软件,用它所建立的文件称为“ 文档”。 一、启动 方法一: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 方法二:双击 Word 2010 的快捷方式图标方 法三:双击扩展名为.DOCX 的文档 二、退出 方法一: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方法 二:选择菜单“ 文件/退出” 方法三: Alt+F4 方法四:双击应用程序窗口的控制菜单图标三、 Word 2000 窗口的组成 在 Word 2000 的视图切换工具按钮中包含四种视图方式按钮, 从左至右依次是:普通视图、Web 版式视图、页面视图、大纲视图。在书中还提到了另外两种:打印预览、全屏显示(阅读版式) 普通视图: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编辑文本,但有部分内容在该视图中不能显示。如页眉、页脚、分栏、图形等。 页面视图: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编辑文本,编辑的效果与实际打印效果一致。

Web 版式视图:用以创建 Web 页,除显示文档内容外,还显示 文档的背景及文档结构图。 大纲视图:用于显示文档中的文本信息,但不能显示文档中的图形。 三、创建与打开文档 1.文档的创建: 方法一:选择菜单“ 文件/新建” 方法二:单击工具栏中的“ 新建” 按钮 方法三:启动 Word 2010 时,自动建立一个名为“ 文档1.DOCX” 的文档 方法四: CTRL+N 2.文档的打开: 方法一:选择菜单“ 文件/打开” 方法二:单击工具栏中的“ 打开” 按钮 方法三:打开最近使用过的文档,选择“ 文件” 菜单,在其 底部列出最近使用过的文件的名字(默认为 4 个,最多为 9 个,可使用菜单“ 工具/选项” 进行设置),单击某一文件名,可打 开此文件。 方法四: CTRL+O 说明:在 Word 中可同时打开多个文档,每打开一个文档,则会在“ 窗口”菜单底部出现该文件名,单击该文件名可实现

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三角形 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组成部分,理解三角形高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经历三角形的形成过程,探究三角形高的本质意义,提高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3.体验几何图形的生成,提高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的含义,会找到和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材料:课件、几何画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经历平面上构成三角形,感悟三角形的含义 1.纸上两点连线,引导学生感悟形成什么图形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个点,点A和点B,如果连接这两个点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 2.增加一个点连线,在纸上尝试可能会出现什么图形 如果再增加一个点C,可以形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难道只有三角形吗? 3.小结:如果第三个点在AB线段所在的直线上,只能形成线段;如果不在AB所在直线上,就形成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图形三角形。(板书课题) 4.利用学生经验,尝试表述三角形及其构成部分 看着我们上面的三角形ABC,能不能用字母的方式说一说三角形是由哪些部

分构成的?(板书三个顶点A、B、C;三个角∠A、∠B、∠C;三条边AB、AC、BC) 二、通过比较两个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高 1.老师这里有一个三角形ABC,老师再增加一个点D又会形成另一个三角形ABD,说一说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你们说的高是在哪里?来指指看 3.出示普通三角形,学生尝试画高 看来你们对高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请你在练习纸上尝试画一条高。 学生检查:请你帮助老师检查一下他画得对不对。(穿插讲解画高方法) 4.同一个三角形上,再画一条高,深刻体验高的含义 三角形只有一条高吗?试着在这个三角形上再画一条高。 5.出示三角形高的定义:三角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三、初步体验高后,反馈学生疑问 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高,也会画三角形的高了,对三角形的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主要解决三角形有三条高,旋转不改变高等问题) 四、尝试用类比方式画在三角形外面或者在三角形边上的高 1.刚刚也看到过这样的三角形,它也有三条高吗?说说你的想法,必要时 出示三角形高的定义和普通三角形中的高,让学生进行类比。 2.几何画板,演示高移动的过程 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画,请你自己观察。 想一想接下去会怎么样,如果再继续向外移动,你觉得会怎么样?

word表格嵌套公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word表格嵌套公式 篇一:word表格数值计算 8、如何利用word表格的计算功能? ①1.求一列数据的和:将光标点到这列最下一格(准备放和数的格),在word的主菜单条上,用鼠标点击“表格”→“公式”,屏墓出现公式对话框, 在公式对话框中的公式(F)框中就 是你要进行的运算。 =sum(aboVe)就表示对本列上面所有数据求和。 点击“确定”按钮,所求和数就填入你的表格。 ②.求一行列数据的和: 将光标点到这行最右一格(准备放和数的格),在word 的主菜单条上,用鼠标点击“表格”→“公式”,屏墓出现公式对话框, 在公式对话框中的公式(F)框中就是你要进行的运算。=sum(leFt)就表示对本行左边的所有数据求和。点击“确定”按钮,所求和数就填入你的表格。③.对一列或一行数据求平均数(average)等:

好。 思考:1.的和,公式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 杨斌雄写于1999/3/24 二、word表格中的数据计算 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中规定:地质成果报告文字部分中的插表要采用表格命令直接制作,不得采用超级链接的办法链接其它软件制作的表 格。附表类电子文件原则上也要用表格命令直接制作。 习惯于使用excel的同志总觉得word表格的计算功能太差。实际上对地质成果报告中不太复杂的表格,word表格的计算功能已完全够用,下面做一简单介绍: 1、word表格中的“单元格”概念 与excel一样,word表格在进行数据计算时也有“单元格”的概念,其每一个单元格也以a1、a2、b1、b2这种形式来表示。其中字母a、b、c、d等表示列号,数字1、2、3、4等表示号。只不过它在表的上边和左边没有象excel那样的明显指示。在进行复杂的计算时,你要从表格的左上端开始数一下。2、简单的求和 在大量的表格计算中是进行列或行中数据的求和,这在word表格中非常简单:例如当你要计算一列数据的和数, ①用鼠标点击你要存放“和数”的那个单元格,②→点

Word知识点总结.doc

2. 刺进横线的几种办法 (5) 3. 在 WORD 中,窗体的运用 (5) 4. WORD 中,能够在页眉页脚中设置页面左边的相关装饰物 (5) 5. WORD 中表格内数据的核算 (5) 6. WORD 中,分栏时能够钩选“分隔线”选项 (5) 7. WORD 中,已刺进“ (5) 8. 有关“试卷排版”中的一些技巧 (6) 9. 有关“ Math Type 5.2 数学公式修正器”的介绍 (6) 10. 在 WODE 中,铲除页眉里那条横线的办法 (6) 11. 在 WODE 中,将布景图片设置成水印的办法 (6) 12. 在 WODE 中,躲藏答案的办法 (6) 13. 在 WODE 中,把艺术字打散的办法 (6) 14. 字符输入办法 (6) 15. 符号的输入的办法 (7) 16. 改写 (7) 17. 便利键 1 (7) 18. 便利键 2 (7) 19. “重复”与“康复”的差异 (7) 20. 主动更正 (8) 21. 便利键 3 (8) 22. 阶段对齐办法 (8) 23. 设置制表位 (8) 24. 纵横混排 (9) 25. 兼并字符(最多 6 个汉字) (9) 26. 双行兼并 (9) 27. 在 WORD 中,能够刺进的图片文件格局有 (9) 28. 图形暗影效果 (9) 29. 比照 (10)

31. 表格的修正 (10) (1)手动拖动改动行高或列 宽: (10) (2)标题行重复。 (10) (3) 使用“自动调整”命令调整行高或列宽。 (10) ○1 右键表格的便利办法中(主动调整)○2 “表格和边框”工具栏 (11) 32. 表格的排序与核算 (11) ○1 排序 (11) ○2 核 算 ............................................................................................... (11) (1)单元格参数与单元格的值 (11) (2)用公式命令计算。 (12) 33. 将文本转化为表格 (12) 34. 款式在排版中的运用 (12) (1)检查款 式。 .................................................................................................. (12) (2)替换款 式。 .................................................................................................. (12) (3)仿制款 式 .................................................................................................... (12) (4)从头套用款 式 .................................................................................................... (13) (5)加载模板。 (13) (6)文档模板 (14) 35. 宏的妙用 (14) 1.宏的基础常识 (14) (1)宏的举例阐 明 ............................................................................................... .. 14 (2)宏的界 说 ............................................................................................... (15)

人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

课时七:认识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特性: 1.三角形的定义: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拓展:n(n≥3且n为自然数)边形是由n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有n 条边、n个角和n个顶点。(这里的多边形都是凸多边形)。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一个三角形有3条高,画哪条边上的高,垂足就在哪条边上(或哪条边的延长线上),底和高是一一对应的。 拓展:三角形的3条高总能相交于一点。有的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锐角三角形),有的相交于角形的外部(钝角三角形),有的相交于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直角三角形)。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2.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拓展:判断3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只要把较短的两条线段相加的和与最长的线段相比较,如果大于最长的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 (三)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相互垂直的两条边叫做直角边,直角所对的边叫做斜边,斜边大于任意条直角边。 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又可分为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拓展:在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也一定相等。反之,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一定相等。(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 (四)三角形的内角和: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多边形的内角和 =180°×(边数?2)。 2.在三角形的3个内角中,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用180°连续减去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或用180°减去这两个角的度数和。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这个角小于90°),求另外两个角时,要考虑这个已知角既可能是底角,又可能是顶角。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Word2000】

【Word2000基础知识点】 1. Word2000菜单命令:文件→页面设置/打印预览(与打印出来的效果一样),格式→字体/段落,视图→绘图,插入→图片→艺术字/剪贴画/来自文件,表格→插入表格/表格属性,格式→分栏,编辑→复制、剪切、粘贴/全选(Ctrl+A)/查找/替换,工具→修订。可以利用绘图工具栏上的按钮插入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插入→符号/文本框/超级链接。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可以退出Word程序,关闭是指关闭打开的文档而不退出程序。 2. Word2000常用键:段落标记是输入回车键(Enter)产生的。若键盘上的CapsLock灯亮,输入小写字母要用到上档键Shift键。要选择不连续的多段文件字可以借助Ctrl、Shift键。删除文章中的某个错字,除可用Delete(删光标后面)键外,还可用Backspace(删光标前面)来完成。在Word2000编辑状态下,切换“改写”和“插入”编辑状态的键是插入键(Insert)。 3. Word2000文档:默认的扩展名是.doc,Word2000模板的扩展名为.dot。启动Word 2000后,空白文档的文档名为文档1.doc。建立新文档后,立即选择“保存”按钮,会弹出“另存为”对话框。文档修改后,要保存在其它文件夹下,使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打开一个已有文档,点击新建,两个都打开了,新建的文档为当前活动文档。关于存盘:文件第一次保存时,一定会弹出另存为对话框;保存过的文件,修

改后再次执行保存操作时,将不再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在另存为对话框中可以将文件保存为网页(.HTM)文件;在另存为对话框中不必输入文件的扩展名以确定文件类型(因为你打开的就是一个Word文档)。 4. Word2000中的复制剪切粘贴:对文字进行复制操作正确步骤:选定文字(被选中的文件以反白显示)→复制→选择目标位置→粘贴。执行粘贴命令,被复制的内容被粘贴到光标插入点。多次复制/剪切,复制/剪切的内容存放在粘贴版中,粘贴的是最后一次复制的内容,其他也可选择粘贴。 5. Word2000是一种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的显示方式普通视图、Web版式视图、大纲视图、阅读版式。 6. Word2000的窗口:最多同时打开文档窗口的个数可以是任意多个。标题栏显示文档名称。常用工具栏显示新建、打开、保存、复制、剪切、粘贴、格式刷、撤消等常用工具。格式菜单栏显示字体、字号、加粗、倾斜、对齐方式等常用格式。窗口编辑区包括插入点、标尺(可以直观地改变上下左右边界及段落的缩进方式)、滚动条(控制文本内容在页面显示的位置)等。状态栏默认在窗口的下部出现。 7. Word2000中的表格:word中插入表格方法①表格→插入→表格②常用工具栏插入表格按钮③常用工具栏表格和边框→绘制表格。表格中的方框区域也叫单元格。表格线可以是虚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认识

三角形的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这节课主要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地获得数学知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设计练习时具有一定针对性、层次性、实践性,以此巩固三角形的认识。本节课的设计基于两点: 一、《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课堂。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页82—80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准备:3根小棒,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表格、每小组长10cm、6cm、5cm、4cm小棒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红领巾、帐篷、交通标志、斜拉 桥夜景、金字塔。 师:这些图里面都有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三角形) 师:我们在低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

Office知识点总结

、PPT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Word文档知识点 第一章Word文档的编辑与排版功能 一、Word2016操作界面: 由“文件”按钮、快速访问工具栏、标题栏、功能区(选项卡和命令组)、标尺、共享、页面区域、滚动条、状态栏等组成。 Word2016的默认后缀名是:.docx 二、word的基本操作: 1.文件的基本操作 1)不同输入法之间的切换:Ctrl+Shift键; 2)CapsLook=大、小写字母切换 3)NumLook=控制数字小键盘打开与关闭 2.输入日期和时间; 1)插入当前日期:Alt+Shift+D;2018/5/9 Wednesday 2)插入当前时间:Alt+Shift+T;17时4分 3.选定文本的作用:选定文本后,才能编辑和修改文本。 4.输入文档时,直接按“Enter”键可对文档内容进行换段;按“Shift+Enter”组合 键可对内容进行换行,并出现一个手动换行符“↓”。 5.选定文本的方法; 1)选择整个文档:在文档左侧页边距外侧的空白页面上,连续点击鼠标左键三次。 2)选择整个段落:在段落的左侧页边距外侧的空白页面上,连续点击鼠标左键两次。 3)选择一行:在一行的左侧页边距外侧的空白页面上,单击鼠标左键。 4)可以使光标插入点快速移到第一页页头的组合键是Ctrl+home。 5)选择文档中竖块文本的方法,可以按住Alt键选择。 6)小区域选择:按住鼠标左键,从开始位置拖动到结束位置,松开鼠标左键。 三、文本和段落的基本格式 设置文字格式的操作有设置字体、字号、字形、下划线、边框、底纹、颜色等; 设置段落格式的操作有设置对齐、缩进、行间距、段间距以及边框和底纹等; 设置页面格式的操作有设置纸张、页边距、页眉和页脚、页边框等。 1、字体的安装: 1)选中字体文件,鼠标右键“安装”; 2)开始/控制面板/字体 2、段落文本的对齐方式包括:左对齐Ctrl+L、居中Ctrl+E、右对齐Ctrl+R、两端对齐Ctrl+J、分散对齐Ctrl+Shift+J(调整字符宽度) 3、按组合键【Ctrl+D】打开“字体”对话框,设置文本格式。 4、在文档中插入的分页符,为什么有的时候看不到?

word和excel知识点总结

Word 知识点 1、批注: 选中需要设置批注的文字,选择“审阅”——〉“批注”组中的“新建批注”,输入容时一定注意标点符号的输入,中文描述中的标点符号应该是中文的标点。 2、字符间距 “开始”——〉“字体”组的拓展按钮,打开“字体”窗体——〉“高级” 3、插入另一个文件中的容 “插入”——〉“文本”组——〉“对象”——〉“对象”——〉“由文件创建”(嵌入式) ——〉“文件中的文字” (1)“到文件”表示插入文件后,该文件会和源文件建立,当源文件容发生改变时,该文件也会随之改变; (2)“显示为图标”表示插入文件后不显示文件容,而显示为图标,双击该图标可打开该文件。 4、查找替换 “开始”——〉“编辑”组——〉“替换”——〉“更多”——〉“特殊字符”

5、添加样式 “开始”——〉“样式”组中的拓展按钮——〉“管理样式”——〉“推荐”——〉选择样式——〉“显示” 6、着重符 “字体”的拓展 7、考试题中出现:把英文设置为“使用中文字体” 例如:将“Abcdef”设置为使用中文字体的操作是:选中该英文后,单击“开始”中“字体”组的,则打开“字体”对话框,如下图1-1: 图1-1 在单击“西文字体”框的下拉按钮,从中选择“(使用中文字体)”即可。

8、标题1、标题2等样式的修改: 在“开始”选项卡的“样式”组,右键点击“标题1”,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图2-1中选择“修改”,打开标题1 的修改窗口如图2-2;点击图2-2左下角的“格式”可以对字体、段落、边框、文字效果等进行设置修改。如图2-3. 图2-1 图2-2 修改窗口

图2-3 9、“彩虹出釉”文字效果的设置 选中需要设置文字效果的文字,在“开始”选项卡的“字体”组,点击拓展按钮,打开如图3-1所示的字体设置窗口。 图3-1 在图3-1中点击“文字效果”,打开图3-2所示的“文字效果”窗口。

在word文档中编写数学公式

如何在word中编写数学公式 在我们编辑技术文档时,常常会用到许多数学公式,用通常的方法在Word文章中插入数学公式要经历如下数步:点击“插入/对象”命令;打开“对象”对话框,选择“新建”标签;在“对象类型”列表框中选择“MicrosoftEqution3.0”,再点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才能打开公式编辑器。经常这样编辑公式操作很费时,很累,通过参考一些文献,自己摸索,终于找到了一种简便的方法,现在拿出来,希望您能摆脱编辑公式对您的困扰。 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公式编辑器变成Word工具栏 上的一个按钮,从而大大简化此类操作。具体方法如下: 单击菜单“工具/自定义”命令,打开“自定义”对话框;选择对话框的“工具栏”标签,再单击对话框左边的“新建”按钮打开“新建工具栏”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工具栏名称”文本框内输入一个自定的名字(如“公式”),并在“工具栏有效范围”下拉列表框中点选“Normal”(通用模板),再点“确定”关闭“新建工具栏”对话框。就建立了一个名为“公式”的自定义工具栏,“公式”工具栏按钮就显示在屏幕上。你可以将其插到Word工具栏上你认为合适的位置。 在“自定义”对话框中打开“命令”标签,在“类别”列表框中选择“插入”;在“命令”列表框中选择“公式编辑器”;“公式编辑器”被蓝条包围,将它拖至刚建立的“公式” 工具栏按钮内。

至此,公式编辑工具按钮就已做成,如果想使该按钮显示的名称更直观,你可进一步修改它的显示名称。即在“自定义”对话框的“命令”标签下,再选中自定义的“公式”工具按钮;这时就使“自定义”对话框的“更改所选内容”按钮有效,点击它会出现子菜单;将子菜单中的“命名”文本框的内容改为“公式编辑器”,并点选子菜单中的“总是只用文字”,最后点击窗口内的“关闭”按钮。 这时,Word工具栏上就有了一个显示为“公式编辑器”的工具按钮,今后要编写公式只需点击此按钮即可。 巧用Word域,快速输入数学公式 很多数学老师想自己出些让学生练习,可有些公式要利用“公式编辑器”,这样给操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其实只要巧用word里面的域,更有利于排版,有着“公式编辑器”无法比拟的独到之到。 域是word中的一种特殊命令,它由花括号、域代码及选项开关组成。域代码类似于公式,域选项开关是word中的一种特殊格式指令,在域中可触特定的打操作。如: Ctrl+F9组合键:快速插入域定义符“{}”。 Ctrl+F11组合键:锁定某个域,以防止修改当前的域。 Ctrl+Shift+F11组合键:解除锁定,以便对域进行更改。 Ctrl+Shift+F9组合键:解除域的链接,当前的域变为常规文本,失去域的所有功能。 Shift+F9组合键:显示或者隐藏指定的域代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