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整理版汇总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整理版汇总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整理版汇总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

1.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

货币金融体系会议。1944年7月1日—22日,美英苏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

州的布赖顿森林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

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

决定把各国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比价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

义世界货币体系。在这两个机构中,美国都拥有最多的投票权。

布鲁塞尔条约:1948年3月17日,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5国代表在比利

时首都布鲁塞尔缔结了5国《合作和集体防御条约》,即布鲁塞尔条约。有效期50年。这是

一项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合作条约。对顶,当任何缔约国在欧洲遭

受侵略的时候,其他缔约国应给与援助实际上其主要目标是针对苏联。

范登堡决议:1948年6月美国通过了关于美国对外政策“新方向”的范登堡决议。规定,

在持续有效地自助和互援的基础上,以及在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美国可以通过宪法

程序,参加这些区域性和其他集体协定。这是美国第一次在和平时期同意美国政府同美洲大

陆以外的国家缔结军事同盟条约,从而改变了其对外政策的传统原则,标志美国孤立主义的

彻底终结。同时,为美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了绿灯。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8月根据同年4月在华盛顿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

而成立的军事联盟。参与国家有美、英、法、荷、比、卢、挪、葡、意等。联邦

德国于1955年5月正式加入。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成员国同他国

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总部原设在巴黎,后迁布鲁塞尔。主要机构有部长

理事会和军事委员会。历来由美国将领任最高司令部司令。1966年法国退出北大

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

3.华沙条约组织苏联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包括南斯拉夫)成立的政治军

事联盟。1955年5月苏联等八个国家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有效期为

20年。条约规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就一切有关共同利益的国际问题进

行磋商;设立一个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和一个政治协商委员会。同年6月4日条约

生效时成立了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抗衡的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联

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历来有苏联将领担任。

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是联合国的6大主要机构之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安理会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5个常任理事国是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这5个国家对实质问题都拥有否决权,只有有1票反对就不能通过,即“大国一致”原则。常设委员会有:联合国军事参谋团、联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监核会、反恐怖主义委员会。

4.《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也叫《泛美联防公约》、《西半球联防公约》或《里

约热内卢公约》。1947年9月2日泛美联盟19个成员国(缺尼加拉瓜和厄瓜多尔。尼

加拉瓜于1948年批准该约)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签订。主要内容:整个西半球都

是条约所指的“联防”地区;这个地区的任何一国受到“侵略”时,缔约国要实

行“共同防御”和“集体自卫” ;经缔约国2/3多数的同意,就可决定任何一国

为“侵略”者,并对其采取断绝外交关系等措施,直至“使用武装力量”。这个条

约是1945年签订的《查普特佩克议定书》的具体化,当时美国利用这个条约,企图

从军事上进一步控制拉丁美洲。

6.《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在牙

买加的蒙特哥湾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会议上通过,1994年生效,

已获得150多个国家批准。公约规定一国可对距其海岸线200海里(约370公里)

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该条约本着以互相谅解和合作的精神解决与海洋法有关

的一切问题的愿望,本公约对维护世界和平、正义和全世界人民的进步具有重要

的意义。

7.《蒙巴顿方案》1947年英国政府制定的“印巴分治”方案,以时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名字

而命。其主要内容为:印度按宗教信仰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土邦可自己决定

加入其中任一自治领。分治方案的实行,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同时也引起印巴之

间的宗教大仇杀,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更造成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

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它是联合国属下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长期货款的国际金融机构。

世界银行是根据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成立的。世界银行的宗旨是:通过对生产事业的投资,资助成员国的复兴和开发工作;通过对贷款的保证或参与贷款及其他和人投资的方式促进外国和人投资,当成员国不能在合理的条件下获得私人资本时,则在适当条件下以世界银行本身资金或筹集的资金及其它资金给予成员国直接贷款,来补充私人投资的不足;通过鼓励国际投资,开发成员国的生产资源,提供技术咨询和提高生产能力,以促进成员国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及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宗旨,其主要业务活动是,对发展中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对成员国政府或经政府担保的私人企业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资助他们兴建某些建设周期长,利润率偏低,但又为该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建设项目。

《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贸易改革法案》所附法案。其内容是禁止给苏联、东欧等限制移民出境的国家以贸易方面的优惠。查尔斯——瓦尼克是俄亥俄州众议员。1973年12月11日,他向美国国会提出一条改革贸易法修正案,本案规定“在苏联允许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自由移居国外之前,禁止向苏联提供最惠国关税待遇和得到美国政府的贷款”。其目的是通过此案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施加经济压力,并拉拢社会主义国家中所谓“渴望自由的人”。他的修正案要求苏联“为不幸的移民打开大门,以每年至少准许6万名犹太人移居国外作为取得最惠国待遇地位的交换条件。”近20年来,这一修正案一直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中心。还在这一修正案宣布之初,即1975年1月苏联就曾对此郑重表态,坚决予以拒绝,并指出这是对苏联内政的粗暴干涉。。由此可见,最惠国待遇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是冷战的产物,但这种影响却延续到今天,已经和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背道而驰。最终于1989年10月26日被美国政府废除。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参加会议的有除阿尔巴尼亚以外的欧洲各国和美国、加拿大。主要讨论欧洲安全、经济合作、人员与文化交流以及续会等4个方面的问题。1972年5月美、苏双方达成协议召开此会议。

同年11月至翌年6月在赫尔辛基召开大使级预备会议,讨论欧安会议程问题。1973年7月3日至7日在赫尔辛基举行第一阶段外长会议,通过了筹备会议“蓝皮书”。第二阶段专家会议于1973年9月18日至1975年7月21日在日内瓦召开,由三个委员会分别讨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第三阶段首脑会议于1975年7月30日至8月1日在赫尔辛基举行,会议签署了《最后文件》(又称《赫尔辛基宣言》)。1990年11月19~21日,欧安会34国在巴黎举行第二次首脑会议,签署《新欧洲巴黎宪章》。

8.不结盟运动冷战时期,一些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的国家建立的松散的国际

组织。20世纪50年代后期,铁托、尼赫鲁等提倡不结盟主义。1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不结

盟国家会议筹备会,同年9月,第一次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通过了《会议宣言》,

提出非集团的原则。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

代的里程碑。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三世界

词界定自己。1974

家、发展中国家、

务。它们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9.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于1955年4月18—24日召开。它的正式名称是“第一次亚非

会议”,因为是在印尼的万隆召万隆会议开而得名。是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

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发起的。除这5个国家外,还有18个亚洲

国家和6个非洲国家,共29个国家参加。用东道主印尼已故总统苏加诺的话说,

这次会议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应邀率领

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万隆会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是对战后两极

格局的第一次大冲击,它标志着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显示出发展中国家在国

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它成了第三世界的发祥地。会议所体现的亚非人民团

结一致、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合作精神,

被称为“万隆精神”而载入史册。

10.七十七国集团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在维护自己经济权益斗争中

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国际组织。1964年3月至6月在日内瓦举行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

会上75国集团扩大为77个国家和地区,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

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

求,并决定在每次贸易会议前召开部长级会议,以协调发展中国家的立场,研究应采取的政

策。此后该集团成员不断增加,但一直沿用“七十七国集团”的名称。

医生间谍案:1953年1月,苏联保安机关破获了一个由15名克里姆林宫医生组成的反

革命间谍案团,这些医生受帝国主义情报机关和国际犹太民族主义组织的指使,企图用有损健康的医疗方法谋害苏联领导人。案件没有任何事实依据,是保安机关迎合斯大林的病态心理而蓄意制造的。它表明斯大林模式的运行已偏离了常态。

厨房辩论:1959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开幕式上,尼克松和赫鲁晓夫

之间的一场关于东西之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论战,因论战发生在博览会的一个现代化厨房内提出的“和平竞赛”内容,故名。

有限主权论:60年代末苏联提出的有关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主张。这是一种霸

权主义的理论。它最初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美国的一些学者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已经过时,主张用“联合主权代替单一的国家主权”。这一政治主张曾受到美国政府的重用。1968年8月,苏联出兵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但苏联领导人认为,由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所组成的大家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是“最高主权”,高于一切;因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各“兄弟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由此,人们把这一论点称为“有限主权论”。“有限主权论”违反国际法中关于一个国家具有独立主权的原则,其实质是限制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为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制造理论根据。事实证明,苏联的这一理论主张,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平等关系,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后果。

冷战: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以美苏为首的两个世界体系和国家集团

(通称东西方)之间除采用世界性战争和美苏直接交战之外的全面对抗。战后初期,东西方冷战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为表现形式。 20 世纪 60 年代后,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或瓦解,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全球争霸。 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原来意义上的东西方冷战也宣告结束。

11 铁幕演说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内容大概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几乎在每一处都是警察政府占了上风。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丘吉尔认为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12.杜鲁门主义战后初期美国对外政策的总称。1943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发表国情咨文,以希腊、土耳其问题为诱发点,视苏联为集权政治,主张以强硬的姿态遏制苏联。1947年5月,正式实施,历史长达20年之久。杜鲁门注意以意识形态的词藻掩饰其全球扩张的企图,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也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和冷战的全面展开。

13.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从大背景讲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一个表现。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

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受其影响之故。同时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之,该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莫洛托夫计划:是苏联对抗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8月间与东欧签订的一系列双边经贸协定的总称。其目的是形成苏东之间的经济网路,使各国贸易限制在苏东地区内部,减少东欧与西方国家的联系。西方将苏联的以上举动冠以苏联当时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之名,故称莫洛托夫计划。在此基础上苏联与东欧各国于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最终形成了经济领域上的东西方各国的冷战。

15.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是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捷克斯洛伐克推行的适合本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运动,1968年春,捷共领导人杜布切克进行全面改革,此次改革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开创了民主开放的局面,迸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史称“布拉格之春”,但这一改革触犯了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1968年8月20日,苏联领导华约五国悍然侵入捷克斯洛伐克。改革最终夭折。

16.共产党情报局:1947年9月下旬,苏联、波兰、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意大利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在波兰举行会议。会上决定成立情报局,其由与会的9个党派各派2名代表组成,任务是“组织经验的交换,并在必要时,在互相协议的基础上,配合个各党的行动”。总部设于贝尔格莱德。至1956年4月结束,召开了4次会议。它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苏联通过情报局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成为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压制各国党“异端”的工具,发生了1948年6月开除南共的事件,为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开创了恶劣的先例。总的讲,功大于过。17.苏伊士运河事件,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是指1956年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英国和法国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回。英、法帝国主义为了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和伙同以色列于同年十月底发动对埃及的侵略战争。埃及人民奋勇抗战,得到全世界人民和各国舆论的坚决有力的支持,终于在1 1月6日迫使英、法和以色列同意停火,随后相继撤军,埃及人民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斗争的光辉胜利。

猪湾事件:猪湾事件是1961年4月17日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协助下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向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政府进行的一次武装进攻。猪湾事件标志着美国反古巴行动的第一个高峰。由于古巴担心美国再次进攻,因此古巴开始与苏联靠近,这个靠近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16.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在古巴玩弄核诈骗导致国际局势紧张的事件。1959

年古巴革命后,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1962年8月,美国发现苏联这一行动,9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决定封锁古巴,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队也进入戒备状态。国际局势严重紧张。11月,苏美两国达成协议,苏联在30 天内撤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终止海上封锁。美苏两国都宣布自己是这一回合的胜利者,但实际上双方各有得失。在美国的压力下,苏从古巴撤走导弹,在全世界面前丢了面子;美承诺不入侵古巴并从土耳其撤走导弹,也使苏达到了在古巴部署导弹的部分目的。这次危机一方面使美苏两个大国认识到核时代两国直接对抗的危险,转而以保持对话防止意外冲突的出现;但另一方面也使双方更加激烈的互相攀升的发展战略核武器的军备竞赛。

17.星球大战计划美国前总统里根1983年3月23日提出的一项“战略防御倡议”。该倡议要求在20世纪末以前,在空间和地面部署以定向能(激光、粒子束、微波)武器为主、包括攻击卫星和截击导弹的新型反导弹系统,以便在空中拦截和摧毁来袭的弹头。这项计划被西方报刊称为“星球大战”计划。该计划从1985年开始研究,到2005年最后部署完成,估计耗资5000 —8000亿美元。里根的“战略防御倡议”公布后,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应。苏联反对该计划,担心美国在反导弹武器系统上占优势,要求美国停止研制和部署太空武器, 主张通过谈判防止太空军事化。

18.柏林墙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修筑于东西柏林之间的一堵围墙,正式建立于1961年8月。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批民主德国公民从东柏林逃往西柏林。东德政府颁布法令,修筑围墙以阻止公民外逃。1961年8月12日,工程技术人员和军队在东西柏林分界处抢修围墙。此后,围墙不断加高加长。至20世纪70年代,该墙高达3米,总长154公里。在战后东西方关系的紧张时期内,柏林墙始终是两大

军事集团北约和华约所对峙的前沿阵地。

19.撒切尔主义。“所谓撒切尔主义是指撤切尔夫人上台后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混血儿”。它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却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是更为广泛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对待平等问题上,撒切尔主义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对不平等现象的漠视,或者是对这种现象的积极支持。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平等主义的政策(特别是苏共所遵循的)只能创造出一个单一的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助专制力量来推行。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了在社会地位和其他领域方面的不平等。

20.三环外交由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1948年提出的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第一环是英国与美国的联盟,第二环是英国与欧洲,第三环是英国与英联邦。其目的是通过与法德和解以及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继续控制英联邦的殖民地,借助美国的力量维持世界大国的地位。“三环外交”曾对英国外交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战后

初期的工党政府基本上奉行这一外交政策思想。

21.新东方政策新东方政策是德国总理于1969年提出的目的在于改善联邦德国与苏联、民主德国、东欧其他各国关系的政策。此前联邦德国因实行哈尔斯坦主义造成它与苏联长期

实质上以联邦德

22.麦卡锡主义: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约瑟夫?麦卡锡煽起的,战后美国出现的一种歇斯里地的反共反民主的反动政治高潮。1950年共和党麦卡锡提出政府机构中有共产党员渗入,并声称自己有250人的名单,要求清洗的主张,得到了社会右翼势力的支持,大量无辜人士受到迫害。麦卡锡主义作为党派斗争的工具,自艾森豪威尔上台后陷入衰落。它的出现对美国传统的资产阶级民主制予以了沉重的打击,是战后美苏冷战的产物,是美国在外交政策方面所遭受的一连串挫折的产物。

23.旧金山体制1948年起,随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展开,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美国对日政策由削弱转变为扶植。1951年9月4日,美国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有52个国家参加,但是苏联、中、印、缅、捷、波、越未签字(参加),所以说是单方面的媾和。9月8日和会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后又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合约》和《美日行政协定》。1952年美国结束了对日公开占领,日本取得了形式上的独立,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继续受美国控制,这就是所谓的“旧金山体制”。

24.雅尔塔体系是指美苏英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的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作出安排。雅尔塔体制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它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开了先河。

25.尼克松主义:又称“关岛主义”,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为确保霸权地位而提出的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苏冷战加剧,第二世界力量增长、尤其是第三世界崛起,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以及国内多种危机进发,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其实质是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以伙伴关系为核心,重获与苏抗衡的主动权。他是美国在实力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持其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对策,是美由攻转守的重要标志。

水门事件水门事件指美国共和党政府在1972年总统竞选运动中的非法活动暴露后的

政治丑闻。由于发生于华盛顿的水门大厦,故名。1972年6月,尼克松所在共和党为赢取总统选举派人到民主党总部水门大厦窃取情报,被当场抓获。随着此后一系列调查的进行,尼克松在时间前后的一系列违法行为引起了国内的强烈不满。最终尼克松被迫辞职。水门事件是民众利用宪法权利制约总统非法行为的成功范例。

26.核不扩散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又称“防止核扩散条约”或“核不扩散条约”。

由美苏先后向18国裁军委员会及联大提出并于1968年6月1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由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缔结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共11款。1970年3月5日生效,旨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截至2003年1月,条约缔约国共有186个。

27.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全称《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由美苏英为巩固其核垄断地位、禁止别国进行核试验而于1963年8月5日在莫斯科签订,1963年10月10日生效。由于法国在1960年核试验成功,中国在中苏关系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加快核试验步伐,美苏均感到和垄断地位受到威胁,双发立场逐步接近,最终签订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国保证在大气层(包括外层空间)和水下(包括领海和公海)禁止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任何其他爆炸;保证不引起、鼓励或以任何方式参加上述这种核试验。条约回避了监督与检查问题,也不禁止地下核试验。事后又有100多国加入,但中法等国未加入条约。28.洛美协定:是欧共体与非、加、太国家间所签订的一个经济和贸易协定;欧共体对来自非、加、太国家的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关税和待遇,而不要求非、加、太国家也同样给予欧共体国家的商品以关税优惠待遇。所规定的目标,其核心是促进和加快非、加、太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确保缔约双方平等互利。《洛美协定》为南北经济合作创立了一种新的模式,对南北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9.苏共二十大1956年2月14日至24日召开,赫鲁晓夫主持,是苏联历史乃至国际共产主义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会上主要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还提出“三和”的新理论。在国际上,帝国主义掀起了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在东欧国家引起持续而剧烈的震荡(1956年波、匈事件),促使各国探索适合本国的政治、经济道路,对世界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秘密报告:在1956年2月25日,即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凌晨,赫鲁晓夫突然抛出了

一份长达4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负面情况。敢于揭露和反对个人崇拜,冲破了教条主义的禁锢,解放思想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三和”理论在苏共二十大的总结报告上,赫鲁晓夫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三和”

理论,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它的提出较为准确的把握了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缓和紧张的国际局势为苏联争取到了和平的外部条件,是列宁和平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30.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1月,为了对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

锁和禁运,苏东六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成立了经济合作机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会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表现形式。经互会的成立,把社会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紧密联系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抗衡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封锁的重要阵地,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诞生。

31.共产党情报局1947年9月下旬,苏联、波兰、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意大利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在波兰举行会议。会上决定成立情报局,任务是“组织经验的交换,并在必要时,在互相协议的基础上,配合个各党的行动”。总部设于贝尔格莱德。它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苏联通过情报局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成为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压制各国党“异端”的工具,发生了1948年6月开除南共的事件,为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开创了恶劣的先例。总的讲,功大于过。

32柏林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英、法 4国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三次国际危机。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

至1949年5月11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33.戴高乐主义:戴高乐主义是战后逐步演变形成的,既是法兰西民族复兴呼声的体现,也是法国在处理战后国际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戴高乐主义的实质内容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争取和维护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并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埃维昂协议:埃维昂协议又称阿法协议,是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的协议。1962

年3月18日,有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和法国政府的代表在法国东部埃维昂城签订。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和拥有全面的主权,法国从阿尔及利亚撤军,但阿尔及利亚承认法国有开采撒哈拉石油和使用米尔克斯比尔军港的权力。

贝鲁特大屠杀:贝鲁特大屠杀发生于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黎巴嫩基督

教长枪党民兵在以色列的武装和包庇下,对贝鲁特的巴勒斯坦难民营进行了野蛮屠杀。持续了整整40个小时的屠杀造成的死亡人数至今无法确切统计,有的说1000人,有的说1500人,还有的说遇难者达3000人,另有说法为3万人。

34.纽伦堡审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国际战争犯罪审判。经过216次开庭,对24名被告中的22人作了宣判,判处12人绞刑。宣布纳粹党、党卫军、盖世太保等为犯罪组织。纽伦堡审判是历史上第一次对侵略战争的组织者、阴谋者、煽动者和计划执行者进行的国际审判,开了将战犯押上国际法庭接受法律惩处的先河。但是,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少数首要纳粹分子的无罪开释或重罪轻判,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反对和世界舆论的指责。

35.东京审判: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由中,苏、美、英、法等11国代表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首要战犯。1946年5月3日开庭,审讯历时2年零5个月,法庭判决25名被告有罪,其中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广田宏毅等7人处绞刑。由于美国包庇,一些重要战犯为交付审判,1950年起又释放了在日服刑的所有战犯。中国政府对此提出了抗议.

36.波兹南事件:是波兰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针对波兰统一工人党政府的大

规模罢工事件,1956年6月28日,波兹南的工厂的工人聚集起来进行示威游行,向

政府要求更好的待遇和较低的税赋,他们另外还派了一位代表去华沙向政府说项,然而因为传言代表遭到当局的逮捕,于是示威演变成了暴动,政府为了阻止暴动,出动了坦克和士兵,当天晚上,暴动方告平息。后苏联将包围华沙,在波兰强烈要求下,苏联最终将包围华沙的驻波部队全部撤回基地,并将担任波兰国防部长的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调回苏联。波兹南事件是波兰逐渐摆脱苏联政治控制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匈牙利事件:1956年匈牙利发生的政治事件。1956年10月23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

斯发生学生和市民示威游行,夜晚发生流血事件。次日,政府改组,纳吉任部长会议主席。后暴乱波及全国各地。纳吉宣布取消一党执政,并进行经济改革,宣布匈牙利退出华沙条约组织。11月4日,卡达尔等人离开首都,另组工农革命政府。同日,苏联军队攻入布达佩斯,纳吉被捕,事件平息。

37.遏制理论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一份八千字的电报,

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政策、行为动机和做法以及美国应当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建议,为美国“已经采用的‘强硬’政策提供了一个完美的逻辑依据”。随后,凯南又以X署名,在1947年7月的《外交季刊》发表了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的文章,系统阐述了其“遏制理论”.

38.中美上海公报《上海公报》是中美两国于1972年28日,在上海签署的关于解决两国关系问题的《联合公

报》,因在上海签署,也称《上海公报》。《联合公报》的签署与发表代表中美关系的相对缓和,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它对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美国而言,该公报的最主要意义在于拉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国际上进一步孤立苏联及其卫星国家,利用中苏分裂加强美国的国家安全。而对于中国,虽然当时两国存在意识形态上的不同,但是中国领导人认为因地理原因,苏联依然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最大的威胁,因此与美国改善关系对中国也有利。而今天,《联合公报》最大的意义则在于美国对一个中国的立场首次正式表明了不表异议。

46.八一七公报《八一公报》是中美两国于1982年8月17日发表的关于军售台湾问题的公报。中美在1979

年建交是就谈到对台军售问题,但未达成共识。1981年里根上台后,继续讨论此问题,双方经过冗长的谈判过程,于1982年达成协议,发表公报。公报中美国主要强调不打算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而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准,美国将逐步减少对台军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八一七公报》的达成使当时紧张的中美关系得到缓解,使中国在国际上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中美间三个联合公报(另外两个是《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提出的中美关系的指导原则,对80年代中美关系得到较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于1954年在处理中印缅关系

时提出的解决国家间关系的原则,后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并为多个国家所倡

导。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它的提出在规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处理国与国之间存在的问题以及

国际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范

围不断扩大,影响日益深入,已经逐渐成为指导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国际关

系准则。

39朝鲜战争冷战中的一次热战,朝鲜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独立和统一的战

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

愿军跨国鸭绿江,抗美援朝开始。中朝人民并肩作战,连续进行5次战役,使战线稳定在

38度线附近,迫使美国与1951年7月接受停战谈判。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朝

鲜停战协定》。在朝鲜战争中美帝国主义遭受到可耻的失败,但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朝鲜战争的胜利,为新生的共和国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但中国是以牺牲解放台湾的机会和

推迟国内建设的代价来取得的。

《日内瓦协议》:1954年4月26日,为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苏、美、英、法和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等23个国家。首先

讨论朝鲜问题未达成协议。7月21日,与会国达成协议,签订关于在印支三国停止敌对行

动的协定,并通过了会议最后宣言。规定:在印度支那全部地区停火;与会国尊重越南、老

挝、柬埔寨的领土主权、内政不受干涉;越南暂时以17度北纬为军事分界线,法军向分界

线以南集结。越南共产党在分界线以北集结。印度支那由此获得解放,但后来形成了两个越

南并存的局面。

40哈尔斯坦主义是西德首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的所推行的,由其外长哈尔斯坦提出的

针对东德及东方阵营的外交政策。但由于主义压缩了西德自己的外交活动空间,使其被孤立

起来,后来被勃兰特政府上台后推行新东方政策(Ostpolitik) 所取代。本质是:西德代表整

个德国,不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不同与东德建交的任何国家(苏联除外)建立或保持外

交关系.

乒乓外交指我国与世界各国通过乒乓球比赛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1971年3月末至4月初,在日本名古屋

市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中美两国运动员进行了友好的接触和交往,4月6日,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美国代表队。不久中国乒乓球队又应邀访美。两国球队的互访,打破了中美两国长期僵持的外交关系,在世界上引起轰动,并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以及中美建交。世界舆论称此为“乒乓外交”。在出现乒乓外交之前的一次国家安全会议上,他提出过反对意见。

41中美大使级会谈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期间,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发表声

明: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特别是台湾

地区的紧张局势的问题。7月13日,美国在英国、印度斡旋下作出反应,建议

中美双方各派一名大使级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谈。1955年8 月1日,中美大使

级会谈在日内瓦(后在华沙)举行。中方代表是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后由续任驻

波兰大使王国权担任),美方代表是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约翰逊。会谈有两项议

程,一是双方平民回国问题。二是双方有所争执的其他实际问题。

42舒曼计划: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舒曼计划”,把法国、联邦德国全部煤钢生

产置于一个欧洲其他国家都可以参与的共同的联营机构的管理之下。舒曼计划的实质是将把

西欧组成一个联盟,从而使法国不用担心联邦德国的侵略。因为法德双方都不可能在没有自

己国家控制的重工业的情况下去重建军备。鲁尔也是法国担心的问题,由于舒曼计划和煤钢

联营,这一问题也就一起解决了。欧洲煤钢条约签订后,苏联照会法国政府,谴责“舒曼计

划努力的目标是恢复西德的战争工业,努力加紧西德的军国主义化。”

欧洲共同体

际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总称。又称欧洲共同市场

马条约》的《欧

界和平与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43撒切尔革命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英国的以私有化、改革税制、削减文职官员、削减

国家福利为主要内容的“撒切尔革命”。具体涉及国有企业私有化、削减企业税收和社会福

利政策、放松政府对公共行业的管制等。强调政府执行传统的平衡财政政策。

44里根经济学:又称里根革命.由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推行的经济政策。主

要内容包括支持市场自由竞争、降低税收和公共开支、降低政府对企业经营的控制等。

这些政策带来了美国80年代后的经济持续繁荣,拖垮了前东欧社会主义阵营。

勃列日涅夫主义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由勃列日涅夫制定的一整套苏联对外扩张的理论。该理论采取进攻性战略,主要包括:军事上以美国为主要对手,战略重点在欧洲,将过去追求的苏美合作主宰世界改为力求取代美国,称霸世界。该理论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大家庭论”、“有限主权论”、“国际专政论”和“社会主义建设共同规律论”等。人们习惯把这一整套理论统称为“勃列日涅夫主义”。

东欧剧变又称苏东剧变、东欧大革命、东欧民主化。西方社会也称为1989年革命。指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

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清晨,苏联电台播发《苏联领导的声明》宣布,戈尔

巴乔夫由于身体原因而将总统权移交副总统,由亚纳耶夫等八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管理国家,引起了苏联民众的恐慌,21日叶利钦主持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会议,派代表去克里米亚将戈尔巴乔夫接回。这是一场由苏联高层领导策划的政变,目的是想夺权,阻止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挽救处于崩溃的苏联,但由于没有周密的计划,又没有人民的支持,最终叶利钦得利,不仅没能阻止联盟的解散,反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45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英文简称。它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联合进来,为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利益的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创始国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欧佩克目前有11个成员国,除5个创始国外,还有阿尔及利亚、阿联酋、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欧佩克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欧佩克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大会,由成员国石油部长率领的代表团组成,下设理事会和秘书处。欧佩克成立后一直进行不懈的斗争,让制定油价和控制石油生产的权力掌握在成员国自己手中。

46伊朗白色革命和伊斯兰革命伊朗“白色革命”是巴列维在1962年发动的。所谓“白色革命”,意即“不流血的革命”,它的发动背景是:50年代末期,伊朗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虽然享有石油开采权的石油公司付的钱比过去多了,但贪污和无能严重消耗着国家收入。新贵阶级同封建地主的权力发生冲突。由于没有银行,缺少流动资金的商人只得借债,但借债利息高得令人吃惊。失业在增加,社会和政治动乱在增加。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朗什叶派穆斯林推翻巴列维王朝统治及在国内实行“全盘伊斯兰化”的革命,发生于发生于1978年,至1979年2月革命胜利。它是什叶派领袖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领导的、以欧莱玛(即宗教学者)为核心,是反对国王推行西方化和世俗化的伊斯兰复兴运动。

47新边疆政策: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的政治口号,后被历史学家用来称呼其国内施政纲领。执政后,面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肯尼迪采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坚持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从1961年起,他通过区域发展条例和开发阿巴拉契亚山区的一系列计划,着手解决“贫困之源”问题。同时提出了在60年代末登上月球的空间计划;1962年,放宽申请设备折旧补贴和投资信贷的限制,颁布把工资增长率保持在生产率增长速度之内的“工资—物价”准则,并施加压力迫使美国钢铁公司把上涨的钢材价格压平;1963年提出全国减税建议和要求取消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民权法案。但其控制剩余农产品的供应管理计划及教育法案、医疗保健法案等则在国会中被反对势力击败。

48南南合作又称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合作,指发展中国家在尊重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国际经济关系,开展广泛的合作。因发展中国家多位于地球的南半部,故称。南南合作始于1955年4月的万隆会议。当时,亚非两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专门通过了《经济合作》决议,建议与会国“在互利和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为今后的南南合作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加强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技术合作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

49.两伊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之久的边境战争。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的飞机对包括伊朗首都德黑兰在内的15座城市恶化空军基地进行轰炸。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地转入反攻。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5万军队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姜一郎军队阻挡在边界。一直到1988年7月,伊朗所占伊拉克领土几乎全部丧失,伊朗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接受联合国停战协议。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之久,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交战双方两败俱伤。因此,他又是一场名符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的战争。50五国合约二战后,战败国与同盟国缔结和约的问题立即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国代表和其他四国代表一起讨论对五国(意、罗马利亚、匈牙利、保加利亚、芬兰)的合约问题。但是,由于战后五国的实际情况和美英苏对欧洲的安排各有打算,因此在讨论五国合约时争论十分强烈。一直到了1947年2月10日各有关国家分别在和约上签字。9月15日五国合约正式生效。主要内容是:领土和意大利殖民地的处理条款;政治条款;军事条款;赔偿条款。合约的缔结是战时盟国在战后共同解决战争遗留问题的重要体现,它以条约的形式从法律上结束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战争状态,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对实现欧洲和平与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60两个半战争美军在和平时期维持的部队,应当能够为保卫北约而进行三个月的前沿防御战争,并为保卫韩国和东南亚抵抗中国发动的全面进攻,同时对付一场规模不大的紧急事态;根据“一个半战争”的战略,美军在和平时期维持一般任务的部队,将足以对付在欧洲或亚洲发生的一次共产党的规模的进攻,同时援助美国的亚洲盟国抵御并非来自中国的威胁。

61公平施政1949年1月5日,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改革纲领。纲领实际上就是1945年9月以来所提全部社会改革和建议的汇总,但现在明确称之为“公平施政”。咨文主要历数美国国内存在的种种不公正现象之后,提请国会注意。但是国会对此反应冷淡,取得的成效局指可数,主要有:《1946年就业法》、《1949年住房法》、《1949年农业法》和1950年通过过的《社会保险法》修正案。“公平施政”实质上是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继续和扩大。

62约翰逊的“伟大社会”纲领1964年约翰逊大选获胜后,开始着手推行比“新边疆”更为广泛的社会改革计划,即“伟大社会”的纲领。内容包括儿童与青年教育计划、职业训练计划、社区行动计划与改善落后地区状况计划。所有立法中,影响较大的是保障黑人平等权利的三个民权立法。即1964年6月通过的民权法;1965年的选举法;1968年的开房住房法。这个计划是自新政以来规模最大,也最为成功的社会改革计划。

63.1957年莫斯科会议1957年11月中旬,节庆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之际,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齐集莫斯科,先后举行了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和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会议通过了《莫斯科宣言》、《和平宣言》。这次会议是在国际形势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动的背景下,为解决各国共产党和个人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而召开的。会议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统一的共识、协调策略的目的,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会议中也反映出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的进一步发展,不能不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64埃及七月革命1952年“自由军官组织”推举高级军官穆罕默德·纳吉布将军

任执委会主席,准备7月22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起义。起义的计划和步骤是:(1)确保控制军队(2)组织新的文官政府,赢得人民的支持:(3)通过不流血的方式废黜法鲁克。26日上午占领王宫迫使法鲁克在“退位诏书”上签字,当天线务法鲁克被驱逐到意大利。奇异只会再次发表高人民书,宣告革命成功。

65海湾战争从1991年1月17日到2月24日美国队中东地区发动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表现在:(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对美国影响,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打破世界格局。

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为南越(越南共和国)及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越战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的同中国合作。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

中东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于1948年5月15日开战,以色列人称之为“独立战争”,阿拉伯人称之为“大灾难”。第二次中东战争:于1956年10月29日开战,又别名为“苏伊士运河危机”和“西奈战役”。第三次中东战争:于1967年6月5日开战,以色列称之为“六日战争”,阿拉伯国家称之为“六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于1973年10月6日开战,又别名为“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和“十月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于1982年6月6日开战,以色列包围贝鲁特西区,对黎巴嫩境内的游击队发动大规模的扫荡。

布朗案:1951年,布朗联合其他一些居住在托皮卡的非洲裔儿童的家长,向堪萨斯法院

起诉托皮卡教育管理委员会,要求废除托皮卡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制度。1954年3月17日,沃伦代表最高法院就此案做出裁决,宣布学校种族隔离违宪。这一裁决是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斗争的里程碑。它从法律上确立了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是非法的,成为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高涨及三大民权立法的先声。

蒙哥马利罢车运动:1955年底,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城的黑人在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抵制公共汽车上的种族隔离制度,最后取得胜利,迫使汽车公司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小石城事件:1957年9月阿肯色州小石城9名黑人小学生在进入中心中学入学时遭到州

政府的阻扰,艾森豪威尔总统为防止发生暴力事件,派国民卫队保护学生入校。这是黑人争取取消学校种族隔离制度斗争的一次胜利。

新左派:是20世纪60年代前后,首先出现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历史等人文科学研究领域的一种理论流派和思潮。1959年美国学者威廉?威廉斯出版《美国外交的悲剧》一书,

标志新左派的诞生。新左派并无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系统的理论体系,只是自称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诸问题。新左派思潮在60年代广泛传播,70年代后影响逐渐减弱。新左派运动包括女权主义运动、绿党运动、同性恋者权利激进主义分子运动和民权运动等。

66倍增计划是日本池田勇人出任首相时,于1960年12月指定的一项宏大的经济发展计划——《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重点是:从事社会资本,发挥公共事业部门的作用,改革公共设施落后于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做的状况;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扩大国际经济交往,促进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该计划第一次把人才培养纳入“计划经济”,把振兴科技和教育视为发展发展经济不可或缺的环节。这项政策,不但促进了日本的出口创汇,也吸收了外国资本和技术大量涌入日本,大大加快了日本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更新。

泡沫经济:是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投机活动支撑。20世纪的泡沫经济往往在各国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利率之后纷纷破裂。

东亚模式(亚洲四小龙):1、确立了经济发展取向的现代化发展路线,并拥有足够的权威和组织动员能力去推行这一路线(威权主义的现代化);2、以建构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进行社会体制结构的改革;3、抓住发展机遇,适时采用外向型发展战略。东亚模式是强政府主导下的外向型经济。

新思维外交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推行的外交调整政策。其核心思想是“全人类价值高

后果。东欧

简答题

联邦德国创造经济奇迹的原因第一,政治因素。基督教民主联盟长期执政,形成了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政治气候,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环境。第二,经济因素。(1)德国原有的经济基础比较好,虽然固定资产遭到战争破坏,但企业布局、人员素质等方面仍有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劳动力素质方面保持着较高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2)马歇尔计划援德资金的合理使用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促使联邦德国能尽快完成经济模式转轨,对经济发展起了稳定和促进作用。(3)长期保持较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投资。(4)对外贸易稳定、持续增长,促进了工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5)非军事化立国的战后政策,使联邦德国可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从事经济建设,不必我战后东西方对抗局势背上沉重的军备竞赛的包袱。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1、通货膨胀税: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们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它一般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执行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 2、财富效应(也称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认为如果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及公债等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而导致财富增加,人们更加富裕,就会增加消费支出,因而将进一步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和增加就业。 3、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分子是总产出(即,CDP),分母是资本、劳动和资源的加权平均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济增长是构成生产能力的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都影响着经济增长;其次,经济增长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因素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总投入量(即劳动和资本的要素投入量)以及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即全要素生产率),其他(诸如土地、非正常因素、农业气候、劳动争议、需求强度)可以略而不计。由于全部要素生产率可以全面反映生产效率的变化,体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常被用以表示技术进步的速度,而且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时,也常常用技术进步替换全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 3、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Keynes trap):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

名词解释整理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 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多余人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是悲剧性的。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人都属于这一类典型。 小人物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由普希金开创的一类艺术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卑微,地位低下,生活贫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显赫的大人物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随后,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塑造了“小人物”形象。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但不少作家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来批判黑暗现实,难以找到准确变革社会的道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种文学体裁均有佳作,其中尤以长篇小说为最。优秀作家众多,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自然派 是俄国19世纪40-50年代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别称,奠基人是果戈理,名称由别林斯基提出;自然派的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批判黑暗腐朽的专制农奴制,描写下层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果戈理是当时现实主义文学的盟主,自他以后的一系列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赫尔岑、冈察洛夫、涅克拉索夫等都是自然派作家。 新人 “新人”指的是19世纪中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形象尽管个性相异,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坚定的意志、明确的理想,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屠格涅夫在小说《前夜》中最早塑造出了“新人”英沙洛夫的形象,但车尔尼雪夫斯基小说《怎么办?》中的“新人”罗普霍夫等形象则更为典型。 “含泪的笑” 果戈理独特的艺术手法。他认为艺术家不仅应当真实地反映生活,而且应当对生活进行审判,即“通过世界上人们看得见的笑容和人们看不见的、不知道的眼泪来观察生活。”正是这种“笑声”和“眼泪”的交集、喜剧和悲剧的结合,加强了果戈理讽刺艺术的揭露和抬批判力量。 《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主要创作的总称,内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类。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要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会议。1944年7月1日—22日,美英苏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赖顿森林举行。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决定美元和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汇率固定在百分之一幅度内波动。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在这两个机构中,美国都拥有最多的投票权。 铁幕演说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又称铁幕演说。1946 年1月,丘吉尔应邀访美。3月5日,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演说可以认为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蒙巴顿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制订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1947年6月3日,由新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发表,故名。同年7月英国国会通过。根据人民的宗教

信仰,印度被分割为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包括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印度教的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两个自治领和王公土邦(可自由加入任一自治领)。8月25日,印巴正式分治,英军同日撤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告终。大多数土邦并入印度。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导致了1947年10月印巴战争的爆发,1949年停火并划定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分界线。1950和1956年印、巴先后宣布为独立的共和国。 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的一种对外战略。1946年2月22日,身为美国驻苏联代办的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文,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必须把苏联看作政治上的敌手,采取强硬政策,这为遏制对象奠定了理论基础。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苏联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遏制战略是主张美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和西方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冷战,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创造条件。其对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遏制战略的目标:阻止苏联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揭穿苏联意图的虚伪;敦促克里姆林宫收缩其控制和影响;在苏联内部培育破坏性种子,使克里姆林宫至少改变其行为以符合普遍接受的国际准则。 纽伦堡审判 德国投降后按照战时同盟国关于清楚纳粹残余势力和审判德国战犯的决定,纽伦

整理的一些名词解释

庆幸;为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高兴,是一种侥幸的心理。 无所事事:做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惹人注目:招引(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某种事物上。 伤脑筋:形容事情难办,费心思。 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大事不妙:指遇到坏事,想不到办法 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莫名其妙:没有谁能说出其中的奥妙来,有称赞意。现在则用以形容事情的稀奇古怪,难以理解。 诚惶诚恐: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指非常完美。 仰慕; 敬仰思慕 截然不同: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或同一个物在不同的时间不一样 小心翼翼: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仓促:做事急急忙忙,时间不充足,侧重指没有准备。 从容:镇定,不慌张。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杳无音信; 没有一点消息。 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一贫如洗:形容十分贫穷 无所不用其极: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干预:是指过问(别人的事): 胆战心惊:发抖,哆嗦。形容非常害怕。 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不可终日; 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 冷嘲热讽:指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不屑一顾; 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言而不信,不知其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庆幸:为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高兴,是一种侥幸的心理。 无所事事:做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惹人注目:招引(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某种事物上。 伤脑筋:形容事情难办,费心思。 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大事不妙:指遇到坏事,想不到办法 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莫名其妙:没有谁能说出其中的奥妙来,有称赞意。现在则用以形容事情的稀奇古怪,难以理解。 诚惶诚恐: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指非常完美。 仰慕; 敬仰思慕 截然不同: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或同一个物在不同的时间不一样 小心翼翼: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仓促:做事急急忙忙,时间不充足,侧重指没有准备。 从容:镇定,不慌张。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杳无音信; 没有一点消息。 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一贫如洗:形容十分贫穷 无所不用其极: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干预:是指过问(别人的事): 胆战心惊:发抖,哆嗦。形容非常害怕。 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不可终日; 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 冷嘲热讽:指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不屑一顾; 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言而不信,不知其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完整版)药剂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名词解释 1、药剂学(Pharmaceuticals)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药典(Pharmacopoeia)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3、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可以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但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 4、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 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5、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6、助溶剂(hydrotropy agent) 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复盐或分子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 7、潜溶剂(cosolvent) 系指能形成氢键的混合溶剂。(P23)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叫做潜溶(cosolvency),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8、酊剂(tincture) 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或浸膏溶解稀释制成,可供内服或外用。(P149) 9、芳香水剂(aromatic waters) 指芳香挥发性药物(多半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P147) 10、絮凝(flocculation) 混悬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P153) 在一定条件下,微粒表面带有同种电荷时粒子间产生排斥力,而且双电层越厚,则排斥力越大,微粒越稳定。如在微粒分散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电解质,离子选择性地被吸附于微粒表面,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而降低表面带电量及双电层厚度,使微粒贱的斥力下降,颗粒聚集而形成絮状物,但振要后可重新分散均匀。将这种现象叫做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絮凝剂。 11、反絮凝(deflocculation)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全新

1、人物再现法 它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他通过顺叙、倒叙、对比、侧写等再现方式,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人间喜剧》中的再现人物共有400多个,散见在75部作品之中。这样前后呼应,相互联系,既将数量庞大的作品联结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又刻画出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2、社会问题剧 1868—1891年,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用散文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 3、自然派 是俄国19世纪40-50年代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别称,奠基人是果戈理,名称由别林斯基提出;自然派的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批判黑暗腐朽的专制农奴制,描写下层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果戈理是当时现实主义文学的盟主,自他以后的一系列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赫尔岑、冈察洛夫、涅克拉索夫等都是自然派作家。 4、多余人 19 世纪30年代以后俄国文学史中出现的一类贵族青年典型;他们受过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满现实,但贵族生活方式使他们缺乏明确的目标,最终一事无成。成为“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同时也“永远不能够站到人民方面”的“多余人”;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人都属于这一类典型。 5、托尔斯泰主义 是托尔斯泰晚年提出的所谓拯救俄国人民和人类的政治和道德主张;它的基本内容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博爱”,其核心是“不以暴力抗恶”。托尔斯泰主义是空想的,客观上有麻醉人民、阻碍革命发展的消极作用,但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快要到来时人民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的出发点是伟大的。 6、冰山原则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整理版汇总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 1.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 货币金融体系会议。1944年7月1日—22日,美英苏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 州的布赖顿森林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 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 决定把各国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比价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 义世界货币体系。在这两个机构中,美国都拥有最多的投票权。 布鲁塞尔条约:1948年3月17日,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5国代表在比利 时首都布鲁塞尔缔结了5国《合作和集体防御条约》,即布鲁塞尔条约。有效期50年。这是 一项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合作条约。对顶,当任何缔约国在欧洲遭 受侵略的时候,其他缔约国应给与援助实际上其主要目标是针对苏联。 范登堡决议:1948年6月美国通过了关于美国对外政策“新方向”的范登堡决议。规定, 在持续有效地自助和互援的基础上,以及在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美国可以通过宪法 程序,参加这些区域性和其他集体协定。这是美国第一次在和平时期同意美国政府同美洲大 陆以外的国家缔结军事同盟条约,从而改变了其对外政策的传统原则,标志美国孤立主义的 彻底终结。同时,为美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了绿灯。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8月根据同年4月在华盛顿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 而成立的军事联盟。参与国家有美、英、法、荷、比、卢、挪、葡、意等。联邦 德国于1955年5月正式加入。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成员国同他国 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总部原设在巴黎,后迁布鲁塞尔。主要机构有部长 理事会和军事委员会。历来由美国将领任最高司令部司令。1966年法国退出北大 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 3.华沙条约组织苏联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包括南斯拉夫)成立的政治军 事联盟。1955年5月苏联等八个国家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有效期为 20年。条约规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就一切有关共同利益的国际问题进 行磋商;设立一个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和一个政治协商委员会。同年6月4日条约 生效时成立了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抗衡的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联 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历来有苏联将领担任。 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是联合国的6大主要机构之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安理会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5个常任理事国是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这5个国家对实质问题都拥有否决权,只有有1票反对就不能通过,即“大国一致”原则。常设委员会有:联合国军事参谋团、联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监核会、反恐怖主义委员会。

外国文学上名词解释完整版

名词解释 1荷马史诗: 相传是公元前9至前8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 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2英雄史诗: 又叫英雄叙事诗,是在民间长期口口相传,以歌颂民族英雄为内容的人民文学,是中世纪欧洲文学的重要成就。根据史诗形成的时间和表现内容,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 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著名的有《贝奥武甫》、《埃达》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后期英雄史诗形成于封建国家逐渐形成的中世纪中期,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斑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国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3《工作与时日》: 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作者是赫希俄德,较详细地记载了古希腊时期的种种宗教祭日赫从事不同工作时的黄道吉日。诗人最后总结说,在不朽的众神面前,聪明人的工作是无可指责的,因为他懂得吉兆,所以能够避免犯罪。该作具有史诗的体裁,但实际上可以说一部道德格言集和农业历书。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 4《俄狄浦斯王》: 是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取材于英雄传说,写忒拜王子俄狄浦斯反抗杀父娶母的神示,然而又逃不出命运支配的故事。悲剧从传说故事将近结尾的地方写起,当时俄狄浦斯已是忒拜国王,时值瘟疫流行,按照神示,只有追查出杀死先王的凶手,才能免除瘟疫,挽救忒拜城。全剧以此为起点,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展示了悲剧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当俄狄浦斯查明凶手就是自己时,他刺瞎双眼,自愿放逐。通过俄狄浦斯的遭遇,作者颂扬了悲剧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人民对国家的负责精神。这样一个英雄却受着命运的捉弄,这样,索福克勒斯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了怀疑,表现了雅典自由民在社会灾难面前的斗争精神和悲愤情绪。以此作品为代表的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标志者希腊悲剧的成熟。索福克勒斯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并通过人物对比方法来塑造,因而人物的动作性强,性格比较突出。 5阿里斯托芬: 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其

名词解释整理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

当代名词解释

两结合”的创作方法 ?“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文艺大跃进”的又一成果。 ?1958年6月到1960年7月,“两结合”被权威理论家和著名作家、诗人“论证”了整整两年, 虽说是“两结合”,其实关键在于肯定“革命的浪漫主义”,其主要功能之一是为远离生活真实的创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1960年7月,全国第三次文代会正式确认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 的创作方法。 ?“两结合”创作方法为文学回避矛盾、粉饰生活、拔高人物、神话英雄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文学配合整治需要而虚构生活开了方便之门。至此,文学终于在理论上摆脱了现实主义的困扰,新的文学规范宣告全面完成。在它的引导下,中国文学陷入了更加政治化的境地之中。?山西作家群 ?20世纪50至60年代,受赵树理影响,山西作家马烽、西戎、孙谦、束为、胡正等,在小说创作方面与赵树理相仿,既注重把创作同农村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又保持了山西浓郁的地域特色;既及时去表现新的天地和人群,又注重作品的通俗化和大众化。小说的幽默的轻喜剧风格也颇像赵树理,批评界将这一群体称为“山西作家群”或“山西派”。 ?他们建国后发表作品的主要阵地是《火花》,所以又被称为“火花派”, ?这些作家作品都带有鲜明的北方地域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有人便以北方农村盛产的“山药蛋”来命名,谐谑地被称为“山药蛋派”。 ?主要作品有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的《赖大嫂》、孙谦《伤疤的故事》、胡正《两 个巧媳妇》、李束为《好人田木瓜》等。 ?“第四种剧本”是相对于三种主流剧本:表现先进和保守斗争的工厂剧本、入社和不入社斗 争的农村剧本、我军和敌军斗争的部队剧本而言的。 ?1957年老舍的《茶馆》是“第四种剧本”的最高成就。 地下文学 ——摆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潜在写作 ?“地下文学”特指发生在文革期间,由民众在民间创作的,反映文革社会生活本质真实的作品。无论作者站在何种立场,属于哪个集团、派别,其作品能真实反映出文革生活的某一个侧面,创作于民间,流行于民间,这种创作活动,都可以归于“地下文学”的范畴。 侧面,创作于民间,流行于民间,这种创作活动,都可以归于“地下文学”的范畴。 陈思和:潜在写作 诗歌1 :知青的秘密写作与诗歌群落 ①郭路生(食指) ②白洋淀诗群(芒克、多多、根子) ③后来成为“朦胧诗”的中坚诗人——北岛、舒婷、顾城、江河 ◎他们拒绝按统一的意识形态写作,而按真实的情感体验写作,作品带着困惑、恐怖、抗争的情怀以及对历史的反省、叛逆; ◎通过书信等秘密方式传播。 白洋淀诗歌群落 ?白洋淀诗歌群落是一个以北京为根底以白洋淀为基点的一批诗歌写作者的集合。由于文革和插队生活的体验,他们开始摒弃了传统教育中那些表面化的、虚假的写作,在怀疑和反思中注重了自己生命的真挚体验。衔接了五四以来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自觉地追求现代主义的诗歌方式。白洋淀诗歌群落是“朦胧诗”的源头,为80年代朦胧诗席卷全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天安门诗歌运动 1976年4月5日(清明节前后),天安门广场掀起了一场以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诗歌运动,歌颂和怀念周总理,表达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愤怒与声讨,对光明和理性的呼唤。 总理一生为国酬,两袖清风无所有。 马列才略屈指数,治国安邦第一臣。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四五诗歌运动宣告了”假大空”的文革文学的末日,拉开了新时期文学复苏的序幕。 伤痕文学 是文革结束初期的一种文学思潮。以1977年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开端,因卢新华的

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整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 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1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文学名词解释 整理版

1、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潜在写作(又称为地下写作):为了说明当代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即有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力的作家在哑声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他们写作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一种是作家们自觉的创作,如丰子恺写的《缘缘堂续笔》和食指的诗;另一种是作家们在非常时期不自觉的写作,如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朦胧派: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麦凯纳斯文学集团──公元前27年,屋大维创立罗马帝国,保护文人,鼓励创作。他的亲信麦凯纳斯笼络许多卓有才华的作家组成了一个文学集团,中括当时的三个一流诗人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史称麦凯纳斯文学集团。它代表着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 三联剧──又称三部曲,古希腊悲剧中最妆的固定格式,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悲剧。它们既有相对独立性,有各自的剧名,能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可合成一组悲剧,有总的剧名,表达统一的主题。后成为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的统称。 荷马问题──关于《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的作者和史诗形成的问题,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历史学家和哲学家都肯定它们为荷马所作,但与同时,也有人对荷马的出生地点、生活年代和诗歌创作提出了疑问。18世纪之前,文学史家虽然注意到了上述疑问,但并不否认两部史诗系荷马所作。1795年以后,德国学者沃尔夫等发表专著,指出荷马史诗并非一人所作,于是引起西方学者的长期争论,从而形成了著名的“荷马问题”。 奥林波斯神统:相传奥林波斯山上居住了一个神的大家族。众神之王掌管天上人间,其它神有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忒弥斯等。他们和人同形同性,有时还和人间美貌男女恋爱,不同之处他们长生不死。众神没有主宰人类的绝对力量,体现了希腊神话的民主性和进步性。奥林帕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其住在奥林帕斯山止而得名。奥林帕斯神系是按原始社会后期父权制氏族的方式、以宙斯为首的12个主神组成的神系,乃古希腊神话中内容最丰富、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神话。 骑士文学──中古欧洲的一种封建世俗文学,它鲜明地反映了封建主阶级的意识,繁盛在12─13世纪。骑士文学分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大类,前者以南法普罗旺斯为中心,主要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后者以北法为中心,主要写骑士为获得荣誉和爱情所进行的各种冒险活动,流传最广的是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的故事,如《特里斯丹和绮瑟》。骑士叙事诗有一定的反封建、反禁欲主义的意义,在艺术手法上也为近代长时代。 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表现在: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在政治思想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因此人文主义可以说是古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

1、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因该体系是在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故名。其主要内容是:以黄金为基础,确立“两个挂钩”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两大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它的确立,奠定了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1971年美国被迫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2、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咨文中提出的对外政策纲领。其主要内容为:宣称世界已分为两大敌对阵营,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对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所试行的征服活动,必须帮助各国人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有关他们各自命运的问题。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彻底摆脱孤立主义影响,开始由局部扩张走向全球扩张的时代。它成为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公开破裂、美国发动对苏“冷战”的重要标志。 3、马歇尔计划 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从大背景讲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一个表现。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而得名,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受其影响之故。同时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之,该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第四点计划 也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因为是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职演说中提出的侵略计划中的第四点,故名。该计划对象是发展中国家,是当时实施于西欧的“马歇尔计划”的补充。即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这就是“第四点计划”。又称“开发落后区域计划”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后初期美国向亚非拉地区扩张的一项政策。客观上对于受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前三点计划是:支持联合国、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和援助自由世界抵御侵略。在“第四点计划”下,美国打着援助不发达地区的旗号,以抵制共产主义扩张为名,行蚕食老殖民帝国势力范围之实。同时,“第四点计划”也给美国带来了长远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强化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地位;作为扩张工具,拓展了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势力范围,为本国的垄断资本带来滚滚红利;对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8月根据同年4月在华盛顿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而成立的军事联盟。参与国家有美、英、法、荷、比、卢、挪、葡、意等。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正式加入。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成员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总部原设在巴黎,后迁布鲁塞尔。主要机构有部长理事会和军事委员会。历来由美国将领任最高司令部司令。既是美欧遏制苏联的工具,也是美国用以从军事上、防备上操纵西欧各国的工具。北约在欧洲长期与华约组织对抗,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参照南大参考书目总结,仅供参考) 《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典》《经藉篡诂》《经传释词》《词诠》《 现代汉语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经典释文》《说文解字》《广韵》《中原音韵》《切韵 》直音法反切法 偏义复词本义引申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联绵词古音通假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判断句被动句同义词训诂四书集注说文四家三家诗诗韵韵脚韵例双声叠韵正义传笺十三经注疏集注曰为谓之章句谓之谓言貌犹之言之为言 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衍文脱文形训声训破读毛诗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檄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句读四六词类活用三十六字母稽古引经 倒置迂回委婉夸饰平水韵黏对拗句拗救流水对借对词调 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