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自然景观和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在中国这一特定的地域范围内,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从高级单位分化成低级单位的形成过程,或各最终结果中所表现出的空间组合规律。

(一)、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

中国自然景观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东部湿润区,自北而南依次出现的自然景观地带是:

①温带景观带:寒温带针叶林漂灰土景观地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景观地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景观地带

②亚热带景观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景观地带;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景观地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赤红壤景观地带

③热带景观带: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砖红壤景观地带;热带常绿阔叶林砖红壤景观地带;热带季雨林砖红壤景观地带

(二)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中国自然景观的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决定于东西方向上水分条件的差异,呈与经线斜交、近东西更替的分布。主要出现在温带与暖温带的广大地区。自东向西的景观分布是:

1.温带森林草原、草甸草原黑土景观地带

2.暖温带森林草原褐土景观地带

3.典型草原栗钙土景观地带

4.荒漠草原棕钙土景观地带

5.荒漠漠土景观地带

(三)青藏高原景观区

青藏高原景观分布具有垂直与水平的复合形式,其基本类型为:

1.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景观地带

2.亚高山森林草甸景观地带

3.高山草甸景观地带

4.高山草原景观地带

5.亚高山草原景观地带

6.高寒荒漠景观地带

(四)垂直地带性

1.中国的山地垂直带谱:中国山地垂直带谱,一方面受山地所在水平地带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山岭本身的高度、走向、坡向、坡度等影响。同一水平地带中的山地,其垂直带结构相近似,可列入同一类型自然景观垂直带谱,也可分为东南湿润海洋型与西北干旱内陆型,两者之间为一些过渡类型。中国主要山地垂直带谱:五台山垂直带谱、武夷山垂直带谱、勃格达峰垂直带谱、珠穆朗玛峰垂直带谱。

2.中国垂直地带性分异的特点

①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其所处的水平地带位置;

②东部季风区山地垂直带谱的结构从南向北由繁至简,垂直带的高度逐渐降低;

③从东向西随干旱程度加大,自然景观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结构趋于简化。

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定义及分异因素

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定义及分异因素 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极其重要的基本理论,是认识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定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定义 地域分异规律(rule of territorial differentiation)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地域分异因素 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个:一是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带性,即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地带性因素;二是地球内能,这种分异因素称为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非地带性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在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新的地域分异因素,叫派生性分异因素。在这里,两种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的作用大致均等,很难分出以哪种因素为主。在两种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作用的背景下,还存在着使自然地域发生局部的中小尺度分异的因素,这类因素称为局部的地域分异因素。在两种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派生性地域分异因素和局部的分异因素的作用下自然地理环境分化为多级镶嵌的物质系统, 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 规律分类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是两种基本的地域分异规律,它们控制和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大尺度分异。 地带性规律 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俄国著名地理学家 B.B.道库恰耶夫于 19 世纪末发现并揭示出来的,其要点可以概括为:①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②由宇宙-行星因素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不同纬度区域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和地带的动力学原因;③带和地带只在理想情况下呈东西方向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特点,同时沿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1.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垂直自然带最复杂、最典型的地区是 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高纬地区D.沿海地区 【答案】A 【解析】 影响垂直自然带的因素有山地海拔和纬度。海拔越高、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所以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故A正确。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 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赤道地区D.高纬地区 【答案】B 【解析】中纬度海陆位置差异大,由沿海到内陆水分差异大,所以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故选B。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3.“≥10℃积温”是一年内≥10℃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秦岭—淮河一带大约是4500℃)。某研究人员按两个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A—F的变化反映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D.由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答案】B 【解析】甲图中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为由赤道向两极分异,乙图中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为由沿海向内陆分异,两图中没有反映海拨高度的变化,所以A和D两项错了。故选B。 【2】某地水热状况与B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B.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D.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答案】B 【解析】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气候具有高温多雨的特征,即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故选B。 【考点】地域分异规律。 4.读下图,完成小题。 【1】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A.经度地带性规律B.纬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

地域分异规律[整理]

地域分异规律[整理]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由于不同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因素等的影响,导致不同地区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以下为地域分异规律的整理: 一、经济方面: 1.资源分异:不同地区的资源种类和数量不同,导致经济发展的结构和速度也不同。如西南地区的石油、天然气、铜等资源丰富,成为国家重要的资源开发区域,而东北地区的煤炭、钢铁等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2.地形分异:不同地形的地区,其经济发展也会有所不同。如山区交通不便,农业发展较为困难,而平原地区则农业发展较为便利,以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产量较高。 3.人力分异:不同地区的人口素质、教育程度等也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如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起飞与其教育程度高、人口素质优秀等因素有关。 4.外部市场分异:地区之间的贸易合作和外部市场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如浙江地区商贸活动频繁,与各地的贸易往来密切,成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文化方面: 1.多民族分异:中国境内有着51个民族,不同民族在历史、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也不同,反映在制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出现差异。如藏族的信仰、生活方式不同于汉族,导致考古学、文学等领域方向不同。 2.地域文化分异: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习俗礼仪等方面。如江南地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文化特征较为浓郁,在饮食、旅游等领域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发展方向。 三、社会方面: 1.人口性别比例分异:中国男女比例失调较为严重,导致不同地区其人口基本情况也存在差异。如一些妇女少的区域,由于妇女生活较易,家庭儿童的教育和照料工作则由父亲更多地来承担。 2.城市与农村的分异:中国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文化程度都较高;而农村地区则相对简单、落后,但农业文化深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节日庆典等习俗也更为浓郁。 3.历史文化分异:不同地区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甚至存在对立的结果,如中原地区和南方各地的历史上就存在着多次的战争和纷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一、典例引领 1.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 )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1)B (2)B [从图甲到图丙由于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由森林变为荒漠,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在中纬度地带最明显。] 2.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2)题。

甲乙 (1)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乙图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从A地到F地,经度发生变化 ④从①地到⑥地,纬度发生变化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2)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疏林草原带 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C.可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D.可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A (2)B [第(1)题,甲图A→F热量逐渐减少,是因为纬度逐渐增高,体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从⑥→①水分逐渐减少,是因为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从图中可见D的积温在4 000℃左右,④地

浅谈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1401 浅谈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地域分异 武花 2016/5/1 地域分异规律的定义,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具体表现,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分类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浅谈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3) 一:地域分异规律定义 (3) 二:形成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因素 (3) 1太阳辐射; (3) 2地球内能: (3) 3经济因素: (3) 三:地域分异规律的具体表现 (3) 1 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具体表现:纬向地带性 (3) (1)降水的纬度地带性 (4) (2)植被的纬向地带性 (4) (3)土壤的纬度地带性 (4) 2 非地带性的具体表现:经向地带性(干湿地带性) (4) 3 地带性规律与非地带性规律共同影响下的具体表现:垂直地带性。 (4) (1)地带幅窄,递变急剧。 (5) (2)带间联系密切(带间分割不清楚)。 (5) (3)水热对比特殊。 (5) (4)节律变化同步。 (5) (5)微域差异显著 (5) 四:地域分异规律等级分化 (5) 1 全球性地域分异:全球性地域分异涵盖了全球纬度地带性分异和非纬度地带性分异 (5) (1)热量分带: (5) (2)海陆分异 (6) (3)海陆起伏分异 (6) 2全大陆、全海洋分异 (6) (1)全大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6) (2)全海洋地域分异规律 (7) 3 区域性地域分异 (8) (1)区域性大地构造—地貌引起的地域分异 (8)

(2)省性分异 (8) (3)带段性分异 (8) 4 中级地域分异 (9) (1)高原、山地平原内部地貌差异引起的区域分异 (9) (2)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区域分异 (9) (3)垂直带性分异 (10) 5 低级地域分异 (10) (1)地貌部位和小气候引起的分异 (10) (2)岩性,土质和排水条件的影响 (10) (3)人为活动引起的地域分异 (10) 五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联系 (11)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2.6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一、水平地带的平面结构 对于兼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特征的自然地带,人们习惯以 水平地带相称。 二、水平地带和垂直带的关系 各个纬度自然地带与相应垂直带之间具有明显相似之处,因为 两者具有温度递降这一共同成因。但也存在差异:首先,水平地带 的湿度变化主要决定于大气环流和海陆对比关系,而垂直带的湿度 变化一般是降水量由下而上增多,在某一高度出现最大值后复又下降,并有背风坡和向风坡的明显差别,因而水热对比关系的变化与 水平地带并不完全一致。其次,光的强度和组成也有很大差别,水 平地带太阳高度角随纬度而变化,昼夜长度由赤道向两极发生分化,而垂直带不发生这种变化。第三,垂直带的地貌、气候均很复杂, 并使土壤和生物群落特征,甚至冰川特征出现水平地带所没有的性质。如高山冰雪带与森林带的交错现象。 每个山地都有其独特的垂直带谱,可以通过质和量的对比关系 区分带谱的差别。所谓带谱的质的对比关系,是指带谱组成和各垂 直带之间的关系;所谓量的对比关系,则指个垂直带占据的海拔高 度上下限和分布面积比例。以基带所在的纬度位置最为重要。不同 纬度地带具有不同的垂直带谱。正是基带的特点把垂直带与水平地 带联系起来。 垂直带与水平地带两者的关系可以分为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情 况来分析,只有在海洋性情况下,垂直带才可能基本上重复水平自 然地带系统。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降水低值区是垂直带所没有的。这就形成了 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的不可比性。而山地垂直带中,决不出现森林 苔原地带和苔原地带。 三、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按广义理解,凡自然景观呈带状分布,都叫地带性,包括纬度 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按狭义理解,地带性仅指纬 度地带性。但实际观察到的自然地带,总是以热量分带为基础的纬 度地带性与以干湿度分带为基础的非纬度地带的综合表现,即水平 地带(自然界中的现实状态)。 任何地带性区域中都可以发现由非地带性分异形成的次级自然 区域,任何非地带性区域中都可以发现由地带性分异形成的次级自 然区域。 地理环境各成分的特征及整体景观特征都同时是地带性和非地 带性的。地貌即具有双重性,与大地构造有关的地貌带有非地带性 特点,但某些外动力地貌又主要反映地带性规律。 残积出境中形成与该地地带性水热条件相符合的土壤和植被。 被称为地带性(或显域)土壤和植被。河湖岸及地势低处形成不符 合当地水热条件,与显域植被、土壤不同的草甸、盐生植被、沼泽 植被及相应土壤,即隐域植被和土壤。隐域处境表面看来是非地带.

第六章_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六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名词解释: 1、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沿水平方向呈带状的地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2、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3、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能按纬度方向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纬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支配这种现象发生的规律就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4、省性:指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 5、地方性:是局部地貌、小气候、岩性、土质、地表水和潜水的排水条件等因素的差别造成的分异现象,是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也是最低级的地域分异。 6、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带性指由太阳能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沿纬度的变化而发生分异的规律。非地带性指由地球内能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不沿纬度的变化而发生分异的规律。 7、带段性:指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 8、基带:在高大的山地区,自山麓到山顶,可分出一系列垂直自然带,最下面的一个叫基带。 二、简答题 1、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有何异同? ①概念: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沿水平方向呈带状的地

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垂直地带性—随地势高度的变化,沿垂直方向呈水平环带状的地域分异,受水平地带性影响,又不同于水平地带性。 ②相似性:a.带谱相似,但方向不同;b.成因相同。 ③差异性:a.自然带的宽度不同;b.湿度变化不同;c.光照不同;d.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不同。 2、说明各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性特点,但整体性是由各级之间的等级从属和制约关系所决定的,高级分异规律是低一级分异规律的背景和基础,低级分异是高级分异的进一步分化,小的分异规律受大的分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从成因关系分析,各种地域分异规律从根本上来看导因于两个基本的分异因素,即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 3、理想大陆的水平自然地带更替规律有哪些? (1)南北半球的地带谱对称;(2)环球分布的自然带只出现在赤道、高纬和两极;(3)海洋性地带谱为各类森林地带(除大陆西岸寒流流经地带外);(4)大陆性地带谱主要出现于大陆内部;(5)在寒暖流发生分流的大陆西岸,出现地中海型自然带。 4、为什么说地貌部位是影响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因素? (1)因为地貌部位不同,产生不同的日照和通风条件,改变气温和湿度的分配状况,出现局地小气候差异; (2)地貌部位不同,地表排水条件地下水埋深条件均有较大差异,加剧和延缓地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造成地面局部差异; (3)不同的地貌部位,使地表组成物质、小气候和潜水条件不同,形成不同的土种和土壤变种,不同的生物群落,从而引起土地自然综合体的有规律的变化。 5、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地貌部位引起的分异; 小气候引起的分异; 岩性、土质(地表组成物质)和排水条件引起的分异。 6、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是什么地带性?为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1 地域分异:概念、因素与尺度 一、地域分异的定义 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导致这种分异的原因,即是地域分异因素。 制约或者支配这种分异的规律,则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二、地域分异因素 ㈠地带性因素: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及与此相应的许多自然现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㈡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地域分异,其所形成的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线方向延伸。 必须区分分异因素和分异规律的不同含义。地带性因素是指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非地带因素是指由地球内能所形成的海陆分布对比关系、地势起伏、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等。地带性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在地带性因素作用下随纬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非地带性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在非地带性因素制约下发生变化的规律。 三、地域分异的尺度 ㈠全球性地域分异 热量带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气候带,贯穿海洋和陆地,属全 球性分异。 非地带性的海陆分异及海陆起伏。两者都是全球性分异的表现。 ㈡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 全海洋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全大陆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巨大山系和高原。 ㈢区域性地域分异 区域性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分异、非地带性区域内的地带性分异。 以上三种地域分异都是大尺度地域分异。 ㈣中尺度地域分异 包括由高原、山地、平原内部地貌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地方气候和地方风引起的地域分异,以及山地垂直带分异。 ㈤小尺度地域分异 由局地地势起伏、小气候差异、岩性与土质差异、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聚积和排水条件不同等引起,通常只在小范围内发生作用的地域分异。 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间具有从属关系。大尺度分异构成较小尺度分异的背景,小尺度分异则是较大尺度分异的基础。但是,无论

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自然景观和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在中国这一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其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从高级单位分化成低级单位的形成过程,或各最终结果中所表现出的空间组合规律。 (一)纬度地带性规律 中国自然景观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东部湿润区最为明显。自北而南依次出现下列自然景观地带: 1.寒温带针叶林漂灰土景观地带。主要分布在北纬49°以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地区。这里是我国最寒冷区,多年冻土层分布广泛。代表性的植被类型是耐寒的兴安落叶松,群落外貌是冬季落叶,结构简单。此外,有小片的樟子松林。落叶松林经采伐后,大部分为桦木、山杨等阔叶树次生林代替。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是漂灰土,凋落物灰分中硅的含量丰富而盐基较贫乏,土壤溶液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 2.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景观地带。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与小兴安岭。这里距海较近,气候湿润,分布着以海洋性针叶林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例如红松,阔叶树种有枫桦、紫椴、槭、水曲柳、花曲柳等。原始林经采伐后,生长山杨、白桦林。如果再经破坏则成为杂木林,在山麓南坡尚有蒙古栎纯林。暗棕壤是针阔叶混交林下的地带性土壤,凋落物盐基较多,土壤溶液呈弱酸性至中性反应,肥力较高。 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景观地带。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及华北的山地丘陵地。这里夏热多雨,冬季干冷,阔叶林冬季落叶,故又称夏绿林带。其建群种主要是由包括辽东栎、槲栎、栓皮栎、麻栎等各种落叶栎类与其他落叶阔叶树组成的地带性森林植被。此外,还有温性针叶林,例如赤松、油松等。棕壤土层深厚自然肥力较高,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适于发展暖温带果木林。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横断山脉以东广大地区,依植被、土壤的分布又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景观地带: ①北亚热带是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景观地带。分布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低山丘陵区。以含有青冈栎等常绿阔叶树的落叶林(麻栎、栓皮栎、白栎等)为主;针叶树以马尾松林为主。在现状植被中,由于群落的次生性较强,因而外貌近似落叶阔叶林。黄棕壤的性质具有黄壤与棕壤的某些特征,呈微酸性反应,自然肥力较高。 ②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是亚热带的典型部分。主要分布于江南丘陵及云贵高原东部等地。植被由常绿青冈、栲、吉栎和茶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等种为主组成,叶面多革质、光滑发亮亦称“照叶林”。针叶树有马尾松、云南松、杉树、柏树等。毛竹林分布也很广。地带性红壤分布范围较广,东部约自长江以南至南岭山地,西部包括云贵高原中北部及四川盆地南缘地区,多发育在较深厚的红色风化壳粘土层上。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多云雾,干湿季节不明显的地方,以贵州高原分布最广。本地带适宜发展茶、油桐等亚热带经济林。 ③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赤红壤景观地带。分布于滇、粤、桂三省区南部,闽东南及台湾中南部。天然植被为偏湿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上层以樟科、壳斗科为主,中下层种类繁多,以大戟科和芸香科最多,并有藤本和附生、寄生植物。赤红壤兼有砖红壤与红壤特点。 5.热带雨林、季雨林砖红壤景观地带。包括广东、广西、云南、台湾诸省

地域分布规律有哪几种

地域分布规律有哪几种 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此发生更替的规律。 四种地域分异规律的详细解释1.纬度地带性。各自然带大概沿纬线方向延伸,呈一定宽度的带状分布,并沿经线方向做南北更替的规律变化。纬度地带性的产生,主要是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不一样纬度的地带,热量和水分都有差异,因此形成了不一样的植被和自然景观。 2.经度地带性。自然带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逐渐更替,大体上与经线相平行,伸展成条带状。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布,它的产生主要受水分条件影响。因为受海洋水汽的影响程度不一样,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变化。当然,经度地带性的

产生同时也需具备一定的热量条件。 3.垂直地带性。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的变化也很大,这种垂直的气候变化使生物、土壤也相应发生垂直变化,因此形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布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布规律有些相似。此外,山体的高度、走向、坡向以及海陆位置等也对垂直地带性变化有重要影响。 4.非地带性。在地球外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之为非地带性因素。在它的影响下,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遭到破坏,变得很不完好或很不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如在北纬50°-70°的大陆上是东西延伸的针叶林,而南纬50°-70°因为大局部是海洋,因此没有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

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的国家,其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山川地貌的分异 中国地形地貌的特点是丰富多彩。除了长江、黄河等流域和华北平原等平原地带之外,大部分地区都是由山脉和高原组成的。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3%,是世界上山 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山地地形地貌的分异是中国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的山峦、山地、山脊、山峰等呈现出多种形态和特征。例如,位于西南地区的喜马拉雅山脉是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 山峰。而位于中国境内的川西高原则是我国的高原地带之一,其地面海拔超过4000米,是我国最高的平原。 二、气候特征的分异 中国的地域和气候条件有着十分显著的分异。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地势高低差异大、 海拔高低差异大、地形地貌变化多样,导致中国的气候特征也呈现出多样性。从中国的经 线分布来看,我国的气候可分为北亚洲季风、东亚季风、西北季风、西南季风等四大类型,以及青藏高原气候、永久冻土区气候等。各个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地形、海洋、污染物排放 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国的自然景观也呈现出了气候分异的规律。 三、植被分布的分异 中国的植被资源丰富,随着气候和地质条件不同,植被分布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中 国植被资源分为森林、草地、湿地、沙漠等四大类,共计有5000多种植物,占全球的15%左右。由于中国地域辽阔,纬度差异大,海拔高度差异大,从而产生了多样的植被类型。 例如,辽东半岛和青藏高原地区的植被差异很大,前者以草地、灌丛为主,后者则主要是 亚高山和高山草甸。 四、水文地理的分异 中国水文地理条件的分异主要表现在河流、湖泊、海洋等方面。中国拥有丰富的河流 和湖泊资源,流域和湖泊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方式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中国的五大水 系是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和辽河,以及海南岛周围的诸多小河流。各个水系的特征 因地制宜,发展出各自的独特水文地理条件,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总的来说,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多方面综合的。山川地貌、气候特征、植 被分布、水文地理等因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是地球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和特征。这种地域分异不仅对全球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与经济发展、人类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将概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的定义、特点及其重要性,并通过具体实例探讨不同地域之间的地域分异现象及原因,最后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指地球上不同地区在自然地理要素方面表现出的明显差异。这些要素包括气候、地形、水系、土壤等,它们在不同地域表现出独特的组合和特征。这种地域分异现象是地球上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主体部分 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特点 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以中国为例,从北到南分为六个自然地理区,分别是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西南区、华东区和华南区。

东北区以寒冷的气候和广袤的平原为特点,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水系包括松花江、辽河等;华北区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黄土高原为特点,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水系包括黄河、海河等;西北区则以干旱的气候和戈壁沙漠为特点,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水系包括塔里木河等。 不同地域之间的地域分异现象 不同地域之间的地域分异现象也非常明显。以中国的六个自然地理区为例,植被分布、土壤侵蚀率和水质差异都表现出显著的不同。 东北区以针阔叶混交林和草原为主,土壤侵蚀较轻;华北区则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黄土高原为主,土壤侵蚀较为严重。华南区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质相对较好;西南区则以热带雨林和四川盆地为主,水质相对较差。 导致地域分异的原因 导致地域分异的原因多种多样。地理位置是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地区距离海洋的远近、所处纬度位置、地形地貌等都对其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例如,中国的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气候较为干旱;而华南地区则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较为湿润。

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一、陆地环境整体性 陆地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陆地环境整体性。分析某地整体性时,要以气候为核心,尽量分析出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例1:黄土高原整体性,先分析这里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比较多地区发育了温带落叶阔叶林,较少地区发育了温带草原。降水较多,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流水侵蚀强烈。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地,破坏了植被,导致流水侵蚀加剧,地表变得沟壑纵横。 例2:下图为某地降水量与河流径流量日变化示意图,其中最能反映集水区内植被覆盖良好的流量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点拨:植被能够滞留地表水,并通过下渗作用,削弱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所以植被覆盖良好地区,大雨过后一段时间内,流量才增大,并且洪峰流量下降,地表径流最大和最小值差值缩小。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地带性规律的比较: 分异规律定义主要成因主要分布地区 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 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 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点 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 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 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低纬地区和 北半球高纬 地区 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从滨 海向内陆方向更替,并大致与 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 特点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 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 条件为基础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 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 更替 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 海拔较高的 山地 2.山地垂直自然带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自然景观及其组成成分发生相应的垂直分带变化,称为山地垂直地带性。形成该规律的基本原因是气温和降水随高度增加而变化,在不同高度产生了不同水热状况的组合,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受气候影响,不同高度出现不同自然景观。 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和分布规律称为带谱,最下面带(山麓)为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向上排列类似以该水平自然带为基础,向高纬度变化规律。 高山最上部自然带是积雪和冰川,山地永久积雪和冰川的下限,称为雪线。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两大主要因素。降雪是积雪冰川的补给来源,气温是影响积雪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详解 1.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 原因高大山脉的水热状况随海拔 变化而变化,形成垂直气候 带, 自然景观相应地呈现垂直变 化 热量: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因此垂直自然带谱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域分异 水分: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 多-少”变化 分 异 规律①山地垂直自然带基本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 ②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自然景观相似 垂直 自然 带谱①基带(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②山体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 ③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类似。 ④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同一山体阳坡比阴坡上限(山地自然带所达到的高度)高;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 2.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 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没有。 (3) 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雪线高度的判读 气温(热量和纬 度) 雪线高度和基带气温呈正相关,阳坡高于阴坡 降水量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地形坡度坡度越陡,雪线越高;坡度越缓,雪线越低 季节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雪线上升 气候、地形等综合影响若一山坡既是迎风坡又是阳坡,一般降水对雪线高度的影响大于气温对雪线高度的影响,故雪线低 4. 影响山地林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5.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 (1) 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1.(7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反映的是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以为基础 产生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 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答案】(1)从赤道向两级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或者纬度位置不同) (2)A 地势(或者海拨)越高气温越低 【解析】 (1)读图,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反映的是从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 量为基础的。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多少不均,随 着热量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 ,从①→②→③→④的景观变化。山地的垂 直变化特点,地势或者海拨越高气温越低,与从赤道向两极变化一致。 【考点】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变化基础及形成的原因。 2.下列陆地环境中,属于以热量为基础的全球尺度的分异是() 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 C.秦岭一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出从沿海往内陆方向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分异 【答案】C 【解析】高山植物区是以水热为基础;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是受水源的影响,属于非 地带性现象;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出从沿海往内陆方向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秦岭一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因南北 热量差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分异规律。故选C。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读甲、乙、丙三地自然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地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答案】B 【解析】读图三幅图,看到景观从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气候越来越干旱,降水量减少,景观 变化是以水分多少为基础的,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对。图中景观不能判断出明 显的热量变化,不能判断是以热量为基础的,所以不能体现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错。图中景观看不到山地的垂直变化,C错。以水分为基础的变化属于经度地带性规律,D错。

第二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二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考点导航 核心素养 考点一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资料,掌握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2.综合思维: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分析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特点。 3.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并说明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考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三 地方性分异规律 考点一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 (1)成因 (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③ 带状 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④ 热量 为基础,⑤ 东西 延伸,⑥ 南北 更替,如图中大陆东岸从南向北依次为⑦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⑨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 水分 为基础, 南北 延伸, 东西 更替,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如图中温带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并不完全吻合,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 温带海洋性 气候和 温带季风 气候;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是 温带草原 带和 温带荒漠 带。 一、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说一说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别对应哪种自然带?(见上图) 特别提醒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与成因 地域分异规 律由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纬度 地带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分异) 影响因素主导因 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 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 向两极递减,即 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延伸方 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 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 向 纬度变化方向 (南北 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中纬度地区

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案第一册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结合实例,了解自然带的概念和分布。(区域认知) 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区域认知)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评价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合理性。(地理实践力)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 1.差异性:地球表面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区域. 2.自然带 [图表点拨]教材P125图5-2-2,该图展示出: (1)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大陆位置等规律。 (2)热带雨林带大陆的东部向南北延伸,主要受暖流影响.(3)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的东部受寒流影响,纬度较低;大

二、地域分异规律 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及整体在某个确定方向上(如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如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性作有规律的更替高,垂直自然带越 丰富 3。非地带性分异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 4.实践意义: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的布局。 [图表点拨]教材P127图5-2-4,该图展示出: (1)自山麓到山顶依次形成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寒草甸带、高寒荒漠带和冰川积雪带。 (2)南坡是迎风坡,基带是热带雨林带,雪线海拔低于北坡;北坡是背风坡,基带是热带疏林草原带,雪线高于南坡. [易误点拨]实际上,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都是在热量和水分共同作用下引起的。只不过前者是以热量为基础,后者是以水分为主导. (1)相邻自然带之间的差异很明显。() (2)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西景观的差异反映了陆地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3)所有山地都存在垂直地域分异. ()

第3章 第3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地域分异的表现 (1)地域分异: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 (2)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成因: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 (3)基础因素:热量。 3.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经线延伸,沿经度方向变化。 (2)成因: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 (3)基础因素:水分。 4.垂直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在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即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分布特点:从山麓到山顶出现由下而上随等高线延伸逐渐变化更迭。 (3)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5.地方性分异规律 (1)规律: ①有序性: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梯度有规律的更迭。 ②重复性: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 (2)成因: ①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 ②地貌、岩性和土质的分异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温馨提示] 在地域分异规律中,都要考虑热量和水分的共同影响。特别注意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 二、主要的陆地自然带与农业发展的因地制宜

1.主要陆地自然带的比较 (1)区分依据:植物群落的特征。 (2)影响因素:热量和水分条件。 (3)主要类型: [温馨提示] 植物是自然带的最明显标志,因此自然带多以植物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物类型+带”形式。 知识点 一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提示:这种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有关。 ——————— 核心要点掌握好 ——————— 一、水平地域分异基本规律 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做水平地域分异。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和干湿度地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