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技术知识点总结

1.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使得水的性质发

生变化,影响使用。

2.天然水按水源的种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

3.天然地表水杂质特征:天然地表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几乎各种污染

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流入地表水,且向下游汇集。

4.按杂质的颗粒尺寸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类。

5.表征水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有色度、嗅、味、混浊度、固体含量及温度等。

6.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指标有水温、嗅味、色度以及固体物质等。

7.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物质。

8.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一定条件下,即水温为20C,由于好氧微生物的生活活动,

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物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9.化学需氧量(COD):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质,氧化成CO2和H2o,测

定其消耗的氧化剂量,用mg/L来表示。常用的氧化剂有两种,即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

重铬酸钾的氧化性略高于高锰酸钾。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cr或COD;

用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测得的值为CODmr或OC。

10.总有机碳(TOC):将一定数量的水样,经过酸化后,注入含氧量已知的氧气流中,再通

过铂作为触媒的燃烧管,在900C高温下燃烧,把有机物所含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记录CO2的数量,折算成含碳量即为总有机碳。

11.总需氧量(TOD):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等。将其氧化后,分别

产生CO2、H2O、NO2和SO2等物质,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以mg/L表示。

12.无机物指标主要包括氮、磷、无机物类和重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

13.水体自净:水体受到污染后,经过复杂的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受污染的水体部

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来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净化现象从净化机理来看可分为三类,即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和生物净化作用。

14.氧垂曲线:由于污水排入水体后,水体中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

15.给水工艺常用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

16.污水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17.城市污水根据其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对污水

中的悬浮的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油脂等污染物质的去除,一般由沉砂池、初沉池完成处理过程,也称物理处理法。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也称生物处理法。三级处理和深度处理既有相同之处,又不完全一致。

18.工业废水处理流程:污水——澄清——回收有毒物质处理——再用或排放。

19.格栅是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水泵机组的保护性处理设备。格栅的作用:用以拦截较粗大的

悬浮物或漂浮杂质,如木屑、碎皮、纤维毛发、果皮、蔬菜、塑料,以便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

20.调节池的作用:中和PH值、减小防止冲击负荷、贮存水量、调节水温,调节池的类型

有:水量调节池和水质调节池。

21.分散体系:是指有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组成的体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

散相,在分散相周围连续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22.胶体的基本特性:光学性质、布朗运动、胶体的表面性能、电泳现象、电渗现象

23.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颗粒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征。胶体的的稳定性分

为动力学稳定和聚集稳定两种。

24.混凝:是指水中胶体颗粒即微笑悬浮物的聚集过程,它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凝聚:是

指水中胶体被压缩双电层而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絮凝:是指脱稳胶体相互聚结成大颗粒絮体的过程。

25.描述水的混凝现象的四种机理: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吸附和电荷中和作用机理、吸附

架桥作用机理、沉淀物网捕作用机理

26.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水温、PH值、碱度、悬浮物含量、水力条件

27.沉淀的四种基本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28.沉淀的主要构筑物:沉淀池、气浮池、澄清池

29.沉淀池的类型:一类是沉淀有机固体为主的装置,统称为沉淀池;另一类则以沉淀无机

固体为主的装置,通称为沉砂池。沉淀池的分类: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

30.沉砂池: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倒虹管或初次沉淀池前,用来减轻机械、管道的磨损,

以及减轻沉砂池负荷,改善污泥处理条件。

31.过滤主要是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之间粘附作用的结果。

32.单位体积滤层中所截留的杂质量称为滤层截污量。在一个过滤周期内,整个滤层单位体

积滤料中的平均含污量称“滤层含污能力”,单位为g/cm3或kg/m3.

33.普通快滤池又称四阀滤池。过滤时,关闭冲洗水支管4上的阀门与排水阀5,开启进水

支管2与清水支管3上的阀门,原水经进水总管1、进水支管2由浑水渠13流入冲洗排水槽6后从槽的两侧溢流进入滤池,经过滤料层7、承托层8后,由底部配水的配水支管9汇集,再经配水系统干管10、清水支管3、进入清水总管12流往清水池。反冲洗时,关闭进水支管2与清水支管3上的阀门,开启排水阀5与冲洗水支管4上的阀门,冲洗水由冲洗水总管11、冲洗水支管4、经底部配水系统的配水干管10、配水支管9及支管上均匀分配的孔眼中流出,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滤池平面上,自上而下穿过承托层7即滤料层8 。

34.K80的大小反应了滤料颗粒粗细不均匀程度,K80越大,则粗细颗粒的尺寸相差越大,

颗粒越不均匀,对过滤和反冲洗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35.配水系统位于滤池底部,其作用:一是反冲洗时,使反冲洗水在整个滤池平面上均匀分

布;二是过滤时,能均匀的收集滤后水。

36.大阻力配水系统是“穿孔管大阻力配水系统”,它是由居中的配水干管和干管两侧接出

的若干根间距相等且彼此平行的支管构成。在支管下部开有两排与管中心铅垂线成45度角且交错排列的配水孔。优点:配水均匀性较好,但系统结构较复杂,检修困难,而且水头损失很大,冲洗时需要专门设备,动力耗能多,故不能用于反冲洗水头有限的虹吸滤池和无阀滤池。

37.中、小阻力配水系统:如果将干管起端流速v1和支管起端流速v2减小至一定程度,配

水系统压力不均匀的影响就会大大消弱,此时即使不增大孔口阻力系数S1,同样可以实现均匀配水,这就是小阻力配水系统的基本原理。

38.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

间。在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累积或浓集。

39.吸附的三种类型:物理吸附:特征1.是放热反应2.没有特定的选择性3.在较低温下即

可进行,不需要活化能4.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可以较易解吸5.影响物理吸附的主要因素是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化学吸附:特征1.吸附热大,相当于化学吸附热2.有选择性

3.化学吸附比较稳定,当吸附的化学键力较大时,吸附反应为不可逆

4.吸附剂表面的化

学性能、吸附质的化学性质以及温度条件等,对化学吸附有较大的影响。离子交换吸附:特征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吸附越强。电荷相同的离子,其水化半径越小,越易被吸附。

40.消毒的目的就是杀死各种病原微生物,防止水致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41.消毒法:1.二氧化氯消毒2.漂白粉和漂白粉消毒3.次氯酸钠消毒4.氯胺消毒5.臭氧消

毒6.紫外线消毒。给水处理中易常用的是氯消毒法。其具有经济、有效、使用方便等优点。

42.循环水处理包括对结垢、污垢(含黏垢)和腐蚀的控制。

43.防止结垢的方法:用排污法减少浓缩浓度、降低补充水碳酸盐硬度、提高循环水中允许

的极限碳酸盐硬度、加二氧化碳

44.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的特征在溶解氧充足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对污水中的易于被

微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质进行转化,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45.微生物根据生化反应中对氧气的需求与否,可分为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兼性微生

物。

46.好氧生物处理法: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

代谢以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47.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

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48.活性污泥法主要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组成。

49.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3.污泥沉降比(SV)4.污泥容积指数(SVI),一般认为SVI<100-200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I>200时,污泥沉降性差,污泥膨胀。5.污泥龄

50.活性污泥净化过程的影响因素:1.溶解氧(DO)含量2.水温3.PH值4.营养物质平衡5.

有毒物质6.有机物负荷

51.表面负荷: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一般称为表面负荷。

52.BOD-污泥负荷率:是指在规定时间(日、月、年)内的平均BOD负荷与最大BOD负荷之

比的百分数。用来衡量在规定时间内负荷变动情况。

53.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区别: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是以生化处理的不同反应器形

式,从外观上看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微生物不需要填料载体,生物污泥是悬浮的,而后者的微生物是固定在填料上的,然而它们处理废水、净化水质的机理是一样的。另外,二者的生物污泥都是好氧活性污泥,而且污泥的组成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此外,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由于是固定在填料上的,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其生活能量和消耗能量不象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那样大,因此生物膜法的剩余污泥比活性污泥法要少。

54.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缺点:好氧生物处理优点有反应速度较快,废水停留

时间较短,故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对能降解有机物分解完全等。缺点有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低、污泥量较厌氧处理多、运行费用较高等。厌氧生物处理优点有有机物去除率高、污泥量少、运行费用少等。缺点有废水停留时间较长、有机物分解不完全、臭气产生多等。

55.厌氧消化过程三个连续阶段: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

56.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1.温度因素2.污泥投配率3.搅拌和混合4.营养与C/N比5.有毒

物质6.酸碱度、PH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57.污泥处理的目的和原则:1.稳定化2.无害化处理3.减量化处理4.利用

31个经典水处理知识点的完全解析

31个经典水处理知识点的完全解析 水处理是个技术活,这道坑真的深了去了,想要成为行家,需要知识与实践并重。今天,水世界为大家扒出了一位圈内行家的经典笔记,供大家充电学习。 1水处理系统中几个基本概念:TDS、SDI、LSI、KSP 答: TDS :总溶解固形物(一般和矿化度近似) SDI :污染指数是衡量系统预处理效果的指标,SDI<6.7,对深井水(well water)而言,反渗透装置对进水SDI 要求为SDI<5。 LSI :Langelier Saturation Index, Langelier 指数是衡量反渗透装置结垢倾向的,LSI=0,系统无结垢、无腐蚀倾向;LSI>0,系统有结垢倾向;LSI<0,系统有腐蚀倾向。对反渗透系统而言,LSI 值要求不大于0。系统的LSI 值可用加酸来降低,也可减少系统水回收率来降低。 Ksp :溶解度平衡常数,反渗透装置对原水中的溶剂、溶质选择透过,在 浓水侧因溶剂的减少而产生了浓缩,当浓水侧溶解固形物浓缩出现因浓度积大于溶解度平衡常数时就会结晶析出,对反渗透装置带来危害。增加系统的溶解度平衡常数可用加阻垢剂的方式,阻垢剂能够增加溶解固形物的溶解度。 2LSI 指数如何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答:要能有效地控制系统的LSI 指数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 、可通过降低系统水回收率来降低系统LSI 指数。 2 、可通过投加酸来降低系统LSI 指数。 3 、可通过投加相应的药剂来增加系统中溶解盐的溶解度,如投加 TRISPE1000 型阻垢剂。 4 、可通过降低或预除去水中容易结构的离子,如通过软化柱软化系统进水。

3你知道的预处理设备有哪些?答:预处理设备有:机械过滤器、高效纤 维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超滤、微滤、钠离子软化器、除铁除锰过滤器、加药装置、原水箱、曝气池。 4你所知道的预除盐设备有哪些? 答:预除盐设备有电渗析装置、反渗透装置。 5你所知道的深除盐设备有哪些?答:深除盐设备有阴离子交换器、阳离子交换器、混合离子交换器、蒸馏装置、EDI装置 64 机械过滤器是如何选型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机械过滤器的选型是根据系统总进水量来选择过滤器的大小以及组合方式的(一台机械过滤器不够可选择多个并联使用以及备用的数量),机械过滤器内的填料是由许多不同粒径的精制石英砂严格按从大到小的次序配置而成,因而形成良好的石英砂级配。 过滤器在刚投入使用时,过滤效果往往不是很好,是因为在刚开始时过滤 器没有形成“架桥”,所谓“架桥”是指由水中悬浮物组成一道拦截网,该拦 截网拦截与其粒径相当的悬浮物,继而拦截粒径较小的悬浮物,形成一个先拦截大颗粒物质、后拦截小颗粒物质的反粒度式过滤过程。过滤器一旦 形成“架桥”,过滤效果非常好,随着投入运行的时间加长,过滤精度越来越高,拦截网越来越厚,进出口压差越来越大,当压差达到1kg/cm2 应对过滤器进行反冲洗,在反冲洗的过程中最好配有压缩空气对石英砂擦洗,一般的工程经验是直径小于2500mm 的机械过滤器不需用压缩空气;而直径大于2500mm 的机械过滤器必需用压缩空气进行擦洗才能够达到满意的清洗效果;反冲洗流量一般为过滤器的设计容量的3-4 倍。 7精密过滤器是如何选型的?滤芯有几种方式? 答:精密过滤器的选型是和总进水量配套的,根据总进水量来选择精密过 滤器的直径。对40"5um 过滤精度的滤芯,单根产水量大致为2m3/h。滤芯的种类大致有聚丙烯滤芯、蜂房式滤芯、喷熔式滤芯、折叠式滤芯等。

水处理技术知识点总结

1.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使得水的性质发 生变化,影响使用。 2.天然水按水源的种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 3.天然地表水杂质特征:天然地表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几乎各种污染 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流入地表水,且向下游汇集。 4.按杂质的颗粒尺寸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类。 5.表征水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有色度、嗅、味、混浊度、固体含量及温度等。 6.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指标有水温、嗅味、色度以及固体物质等。 7.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物质。 8.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一定条件下,即水温为20C,由于好氧微生物的生活活动, 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物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9.化学需氧量(COD):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质,氧化成CO2和H2o,测 定其消耗的氧化剂量,用mg/L来表示。常用的氧化剂有两种,即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 重铬酸钾的氧化性略高于高锰酸钾。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cr或COD; 用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测得的值为CODmr或OC。 10.总有机碳(TOC):将一定数量的水样,经过酸化后,注入含氧量已知的氧气流中,再通 过铂作为触媒的燃烧管,在900C高温下燃烧,把有机物所含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记录CO2的数量,折算成含碳量即为总有机碳。 11.总需氧量(TOD):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等。将其氧化后,分别 产生CO2、H2O、NO2和SO2等物质,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以mg/L表示。 12.无机物指标主要包括氮、磷、无机物类和重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 13.水体自净:水体受到污染后,经过复杂的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受污染的水体部 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来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净化现象从净化机理来看可分为三类,即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和生物净化作用。 14.氧垂曲线:由于污水排入水体后,水体中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 15.给水工艺常用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 16.污水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17.城市污水根据其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对污水 中的悬浮的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油脂等污染物质的去除,一般由沉砂池、初沉池完成处理过程,也称物理处理法。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也称生物处理法。三级处理和深度处理既有相同之处,又不完全一致。 18.工业废水处理流程:污水——澄清——回收有毒物质处理——再用或排放。 19.格栅是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水泵机组的保护性处理设备。格栅的作用:用以拦截较粗大的 悬浮物或漂浮杂质,如木屑、碎皮、纤维毛发、果皮、蔬菜、塑料,以便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 20.调节池的作用:中和PH值、减小防止冲击负荷、贮存水量、调节水温,调节池的类型 有:水量调节池和水质调节池。 21.分散体系:是指有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组成的体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 散相,在分散相周围连续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22.胶体的基本特性:光学性质、布朗运动、胶体的表面性能、电泳现象、电渗现象 23.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颗粒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征。胶体的的稳定性分 为动力学稳定和聚集稳定两种。 24.混凝:是指水中胶体颗粒即微笑悬浮物的聚集过程,它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凝聚:是

污水处理工程师必须要掌握的50个知识点!

污水处理工程师必须要掌握的50个知识点! 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厌氧生化处理 1、为什么要污水处理 一般来说,当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失调后,没有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是难以恢复的,而且有时是无法恢复的。 2、什么叫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 制定的环境管理标准,其指导思想是“全面管理、预防污染、持续改进”,是环境管理思路与方法的创新。 ISO14000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和条例,从购进原料开始到产品出 厂每个生产工序和管理环节均有相应的核查标准,它从制度上严格地预防了污染物质在生产过程中的产生和保证污染物质的有效治理。废水治理仅仅是ISO14000系列标准中的一个部分。目前ISO14000系列标准正在国内某些大城市和大型企业开始试点和执行。 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被称为国际市场认可的“绿色护照”, 谁通过认证,无疑就获得了“国际通行证”。许多国家纷纷宣布,没有环境管理认证的商品和产品,将在进口时受到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因此,随着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在国内 所有的企业中全面推广执行,如同ISO9000(质理管理标准)一样。

因此,从环境管理标准的角度出发,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污染源末端的废水处理工作,实行科学的环保管理,保证处理出水达标排放;更应该化大力气狠抓污染源前端的清洁生产管理,预防污染,减 少污染。 3、怎样实施科学的环保管理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因此,废水处理应符合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方针政策。在环保的规划设计中,必须把生产观点和生态观念、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把治理废水和改进生产工艺、实行清洁生产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通过系统的分析和考证,寻求比较合理的治理方案。 环保管理的主要原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淘汰不合理的产品 对于一些传统的、低产值的、废水治理难度极大的垃圾产品应该下决心用高产值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置换掉。如果某产品的年利润还抵不上每年用于废水的治理成本,这样的产品应下决心停止生产,换上污染少且易于治理达标的产品。 (2)加强管理,减少污染 企业管理也是防治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设备的跑、冒、滴、漏;不按操作规程办事造成的生产事故或产品报废等导致的大量高浓 度废水的产生;用大量的水冲洗设备与地面,造成废水量的增加;冷却水与生产废水未做到“清浊分流”,都会增加废水的水量和废水的治理难度。

水处理知识点

水处理知识点 1、什么是水体自净? 水体自净:受污染的河流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转化,水体恢复到原有的状态,或者从最初的超过水质标准降低到等于水质标准。 2、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就是采用各种手段和技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一般分为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 3、现在污水处理技术有哪些?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4、五个水的测量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是表示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指标。 理论需氧量(thOD):水中某一种有机物的理论需氧量。通常是指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所需氧量的理论值(即按完全氧化反应式计算出的需氧量。 总需氧量(TOD):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化学需氧量(CO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 总有机碳(TOC): 是指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5、什么情况采用生化法处理? 一般认为BOD/COD值大于0.3的污水才适于采用生化法处理。 6、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是什么?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物理指标:色,浑浊度,臭和味。 7、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发生在淡水中,由水体中氮、磷、钾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突然性过度增殖的一

水处理设备基础知识点总结

水处理设备基础知识点总结 1. 水处理设备的概述 水处理设备是指对水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使水达到安全、清洁和适用的水质标准的装置。水处理设备通常包括预处理、净化和消毒等步骤。 2. 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 2.1 水质检测 在进行水处理前,首先需要对水质进行检测。水质检测可以通过测量水中的PH值、溶解氧含量、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指标来确定水的污染程度。 2.2 水处理前的预处理 水处理前的预处理包括混凝、絮凝和沉淀等步骤。通过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可以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粒子凝聚成较大的团块,从而便于后续的沉淀分离。 2.3 水处理设备的滤料 水处理设备中常用的滤料包括砂滤料、活性炭和陶瓷滤芯等。砂滤料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异味物质;陶瓷滤芯可以过滤掉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3. 水处理设备的净化 3.1 反渗透技术 反渗透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技术,通过半透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将水中的溶解性盐类、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分离出去,从而得到纯净水。 3.2 离子交换技术 离子交换技术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的离子进行吸附和释放的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去除水中的硬度离子(如钙、镁离子)和重金属离子(如铅、汞离子)。

3.3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非化学性消毒方法,通过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紫外线消毒具有高效、无化学残留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4. 水处理设备的消毒 水处理设备的消毒是指对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水进行杀菌和消毒,以确保水的安 全和清洁。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消毒、臭氧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等。 5. 水处理设备的应用领域 水处理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家庭、工业、农业和医疗等。在家庭中, 水处理设备常用于饮用水净化和家用水池的处理;在工业生产中,水处理设备可以用于制药、电力、化工等行业的水处理;在农业中,水处理设备常用于灌溉水的净化和农产品的清洗;在医疗领域,水处理设备用于制备医用纯净水和洗手消毒等。 综上所述,水处理设备是一种对水进行预处理、净化和消毒的装置,通过一系 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步骤,可以将水中的污染物质去除,从而得到安全、清洁和适用的水质。水处理设备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和环境健康至关重要。

《水处理工程技术》学习指南

水处理工程技术 学习指南 目录 前言 (48) 一、课程简介 (48) 二、课程学时与学分 (49) 三、授课对象 (49) 四、前续课程 (49) 五、教学内容 (49) 六、教材选用和教学参考书 (52) 七、教学组织 (53) 1、授课计划编制 (53) 2、备课要点 (53) 3、课堂教学要求 (54) 八、实践教学 (54) 九、课外作业和课外阅读 (55) 十、辅导答疑 (55) 十一、成绩考核 (55)

《水处理工程技术》学习指南 前言 课程手册是教师组织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文件,教师在开课前应认真阅读本手册,领会课程标准和课程大纲的教学要求,充分了解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精心编制授课计划,根据授课对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一、课程简介 1、《水处理工程》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水处理工程技术》课程是我校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的15个重点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必修的职业岗位课程和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职业岗位课程,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工学结合课程。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水处理工程技术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进行小型水处理工程设计、大中型水处理工程的施工、运行管理能力,满足培养从事小型水处理工程设计、大中型水处理工程的施工、运行管理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所培养职业岗位的关键职业技术能力为: (1)具有小型水处理系统方案设计计算能力。 (2)具有一般水处理工程水质化验分析能力。 (3)具有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检修的能力。 (4)具有审查中小型水处理系统图纸并按图组织施工的能力。 (5)具有水处理系统运行调试与维护管理能力。 2、《水处理工程》课程主要内容、特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包括水的循环,地表水、地下水、城镇污水、工业废水等的水质特点、去除对象及处理方法,水处理工艺,水处理厂站设计与运行管理等内容。 本课程实践性强、专业知识面宽、应用性强。在教学中,需要将理论与实际工程案例紧密结合,教材与有关规范、手册、标准图集、施工现场相结合,并要及时向学生介绍水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适应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的实际要求。 2、《水处理工程技术》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及实践训练,使学生了解水质特点、水质指标、水质标准、典型

90个重要的水处理知识点

水处理知识点汇集整理 1.原水:是指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或城市的自来水等也叫生水。 2.澄清水:去除了原水中的悬浮杂质的水。 3.除盐水:是指水中的阳、阴离子基本上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称为除盐水。除盐的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等。 4.浊度:就是指水的浑浊程度,它是因水中含有一定的悬浮物(包括胶体物质)所产生的光学效应。单位用NTU表示。浊度是在外观上判断水是否遭受污染的主要特征之一。浊度的标准单位规定为1mgSi02所构成的浑浊度为1度。 5.絮凝剂:能引起胶粒产生凝结架桥而发生絮凝作用的药剂。 6.总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7.酸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8.硬度:是指水中某些易于形成沉淀物的金属离子,通常指钙、镁离子含量。 9.电导率电导率:是在一定温度下,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相距为1厘米的两平行电极之间溶液的电导。可以间接表示水中溶解盐的含量。

10.电阻率:也是一个反映水的导电能力的一个指标,水的电阻率越大,水的导电能力越差,水中所含的离子就越少。它的常用单位是MΩ.CM。它同电导率之间是倒数关系。例如:水的电导率是0.2μs/cm,则它的电阻率就是 1/0.2=5(MΩ.CM)。 11.TDS(溶解性总固体):是滤除悬浮物(SS)与胶体并蒸发看全部水分后的剩余无机物。单位是ppm或mg/l,可以用TDS仪来测量。它也反应了水中的离子含量。它与电导率之间一个粗略的对应关系:对于氯化钠参考溶液来说, 1ppm的TDS值对应2μs/cm的电导率。 12.pH值:溶液中酸和碱的相对含量。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log)的度量单位。pH值分0~14挡,pH值为7.0则水为中性;pH值小于7.0,则水为酸性的;pH值大于7.0。则水为碱性的。 13.碱度:碱度是指水中能够接受[H+]离子与强酸进行中和反应的物质含量。 水中产生碱度的物质主要由碳酸盐产生的碳酸盐碱度和碳酸氢盐产生的碳酸氢盐碱度,以及由氢氧化物存在而产生的氢氧化物碱度。 14.SDI:污染指数—用于测量反渗透系统所用原水中悬浮固体的数量。 15.臭氧:氧的一种不稳定的、高活性的形式,它是由自然雷电或高压电荷通过空气所产生的,是一种优良的氧化剂和消毒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师版)4.2-4.3、水的净化和组成 知识点归纳

鲁滨逊喝水 鲁滨逊流落在荒岛上,他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 水的净化和组成

●静置沉淀:让部分不溶杂质沉到水底。不能去除悬浮在水中及浮于水面的固体物质。 ●加絮凝剂:通常使用明矾,其原理是明矾溶于水后生成一种叫氢氧化铝的胶状物,它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活性炭吸附:吸附除去水中的臭味和残留的少量不溶性杂质。(属于物理变化) ●投药消毒: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属于化学变化) ●过滤操作的准备: 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然后打开,使滤纸成为圆锥形(一边为一层滤纸,另一边为三层滤纸),放入漏斗内,使之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不能留有气泡。 【说明】滤纸不用水润湿无法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如果发现有气泡,应使用玻璃棒轻轻赶走气泡。 ●安装过滤器: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以免液滴飞溅。 ●过滤操作:

①先将玻璃棒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处; ②取浑浊的水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漏斗内,烧杯口紧靠在玻璃棒上; ③液面始终低于滤纸的边缘。 ●过滤操作的要点归纳:“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制作过滤器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指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口。 “三靠”指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过滤的应用: 过滤法是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之一,适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也适用于两种固体的分离(必须满足一种固体易溶于水,另一种固体难溶于水),过滤法是混合物分离常用的物理方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1.水污染的分类:水污染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两种。点源 污染是指可以明确界定出来的水污染源,如工业废水排放口等;非点源污 染是指不容易明确界定出来的水污染源,如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排水渗漏等。 2.水质指标:常用的水质指标有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五日 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等。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水体的污染 程度和适合的使用用途。 3.水处理技术: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种。物理处理主要包括筛选、沉淀、过滤等方法;化学处理主要包括凝聚剂加入、氧化剂投加、酸碱中和等方法;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 4.污水处理工艺: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物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两种。物理化学处理包括预处理、沉淀、过滤等步骤,主要去除悬浮物、悬 浮沉降物、溶解物等;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 5.水污染控制方法:水污染控制主要包括源头防治和终端治理两种方法。源头防治是指在污染物排放前采取的措施,如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加 强环境管理等;终端治理是指在污染物排放后采取的措施,如污水处理厂 的建设和运营等。 6.水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是指对水体进行采样和分析,以评估其污 染状况和变化趋势。常用的水环境监测项目包括水质监测、生物监测和河 流断面监测等。

7.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对各种类型生产活动 所产生的废水排放的最大限度规定。工业和农业排放标准的制定旨在控制 污染源的废水排放,保护水体水质。 8.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我国相关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主要有《水 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水污染的控制和防治 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框架。 9.水污染的经济评估:水污染的经济评估是对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进行估算。这些损失包括水资源损失、水生态系统破坏、人类健康问题以 及相关行业损失等。 10.技术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也在不断创 新和应用新技术。比如膜技术、生物膜反应器、生态修复等新技术被广泛 应用于水污染治理中。 11.水污染控制的策略:水污染控制的策略包括政策法规制定、监管 和管理、技术创新和应用、公众参与和意识培养等方面。综合运用这些策 略可以提高水污染治理的效果和水环境的质量。 12.水污染的国际合作:水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各国间需要进 行合作来共同解决水污染问题。国际合作可以在技术、经验交流、共同应 对跨界水污染等方面展开。 总结起来,水污染控制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工艺、水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等知识点,通过源头防治和终端治理来控制和治理 水污染。这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面的参与和合作,以保护水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健康。

化工厂循环水知识点

化工厂循环水知识点 化工厂循环水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经过处理后再次使用的水。循环水的使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减少化工废水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介绍化工厂循环水的相关知识点。 一、循环水的重要性 化工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将废水排放到外部环境中,这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循环水的使用可以将废水再次利用,减少废水的排放,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循环水的处理工艺 化工厂循环水的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等环节。 1. 预处理:预处理是循环水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等杂质。预处理的方法有沉淀、过滤、气浮等。 2.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过程。生物处理可以通过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方式进行。 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对生物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机物、无机盐和重金属等。常见的深度处理方法有活性炭吸附、反渗透等。

三、循环水的回收利用 经过处理的循环水可以回收利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循环水的回收利用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 1. 冷却循环:循环水可以用于化工设备的冷却,通过吸热后的循环水再次循环使用,达到节能的效果。 2. 注水循环:循环水可以用于化工设备的注水,替代新鲜水的使用,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3. 洗涤循环:循环水可以用于化工设备的洗涤,通过循环使用可以减少洗涤用水的消耗。 四、循环水的管理和维护 化工厂循环水的管理和维护对于保证循环水质量的稳定和循环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1. 定期监测:化工厂应定期对循环水进行监测,包括水质指标、微生物指标等,以及对循环水系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水质调整:根据循环水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整方法,保持循环水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3. 设备维护:定期对循环水处理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水务工作知识点

水务工作知识点 水务工作是指管理和维护水资源供应、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在这个领域,人们需要了解各种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将介绍水务工作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水资源的分类水资源可以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两类。地下水是指储 存在土壤或岩石中的水,而地表水则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的水体。水务工作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水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以便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2.水的处理技术水的处理是指将原始水源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 生物过程,使其符合特定的水质要求。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包括过滤、消毒、软化和除盐等方法。水务工作人员需要熟悉这些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3.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这包括水 资源规划、水资源评估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水务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是指将城市或工业区域的废水排放到污水处理厂 进行处理的系统。水务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排水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运行方式,以及排水管道的维护和检修方法。 5.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的过程。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水务工作人员需要掌握这些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工艺的选择和调整。 6.水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是指保护水体的水质、水生态和水生物多样 性的工作。水务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水体监测和水体污染防治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7.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应对水务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应对突发水环境事 件的能力。这包括对水体污染、水灾和水源地污染等事件的应急处理和事后处置。水务工作人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并参与应急演练,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应对。 总结:水务工作是一个涉及到水资源管理、水处理、污水处理和水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工作。水务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处理技术,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他们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工作符合法律的要求。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水务工作人员将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服务。

化工厂脱盐水知识点总结

化工厂脱盐水知识点总结 化工厂脱盐水知识点总结 一、脱盐水的定义和重要性 脱盐水是指经过处理去除盐分后的水,其盐分含量较低。在化工厂中,脱盐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常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 脱盐水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设备:盐分在水中会形成水垢和盐渣,堵塞管道和设备,影响正常运行,导致设备损坏。 2. 提高产品质量:某些产品的生产需要用到高纯度的水,脱盐水可以实现去除水中杂质,提高产品质量。 3. 节约能源:脱盐水的制备过程中,高浓度的盐分会消耗大量的热能,而脱盐后的水可以用作冷却水或再生水,实现能源的节约。 4. 环境保护:脱盐后的水可以用于农田灌溉或环境保护,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二、脱盐水的处理方法 1. 蒸馏法:通过物质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和脱除盐分。经过蒸馏后,蒸馏液中的盐分浓度较低,可以得到脱盐水。这种方法适用于海水、矿泉水等高盐度水的处理,但由于能耗较高,一般在大型化工厂中使用。 2. 离子交换法: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和析出作用,将水中的阳/阴离子与树脂上的阴/阳离子进行交换,达到脱盐的效果。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投资少、处理水量大,常用于中小型化工厂的脱盐水处理。 3. 电渗析法: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通过正、负电极和

离子选择性膜来分离盐分和水分。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等优点,适用于低盐度水的处理。 4. 反渗透法:利用半透膜的特性,通过高压驱动水分子 通过膜孔,而将离子、微粒等大分子物质拒之膜外,实现脱盐效果。该方法脱盐率高,设备投资相对较高,主要用于大型化工厂。 三、脱盐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1. 前处理技术:脱盐水处理前通常需要进行预处理,包 括去除悬浮固体、溶解氧、异味和有机物等。常用的前处理技术有过滤、混凝、活性炭吸附等。 2. 后处理技术:脱盐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需要进行后处理,通常采用沉淀、过滤、吸附、反应等方法,将废水中的残余盐分和其他污染物去除,以达到排放标准。 3. 节能技术:在脱盐水处理过程中,节能是一个重要的 考虑因素。常见的节能技术包括换热器利用余热、多效蒸馏等。 4. 监测与控制技术:对脱盐水处理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 是保证脱盐效果和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常用的监测技术包括电导率测量、PH值测量等。 四、脱盐水处理中的问题与挑战 脱盐水处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 1. 能耗问题:脱盐水处理过程中,能耗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何降低处理过程中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个挑战。 2. 膜的污染和寿命问题:反渗透法中的膜易受污染,影 响脱盐效果和膜的使用寿命。如何防止膜的污染和延长使用寿命是一个难点。 3. 处理效果问题:脱盐水处理的目标是得到一定浓度的 脱盐水,但在实际操作中,处理效果受盐分浓度、水质等因素

污水处理技术之关于二沉池的知识点都在这里了

污水处理技术之关于二沉池的知识点都在 这里了 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二沉池活性污泥曝气池 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二沉池的型式有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等。 什么是二次沉淀池? 按照在污水处理流程中所处的位置,沉淀池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两种。初次沉淀池一般设置在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之后、曝气池之前,二次沉淀池设置在曝气池之后、深度处理或排放之前。 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二沉池的型式有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等。 二次沉淀池的作用是什么 二沉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使经过生物处理的混合液澄清,同时对混合液中的污泥进行浓缩。二沉池是污水生物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保证出水水质悬浮物含量合格的决定性作用。

如果二沉池设置得不合理,即使生物处理的效果很好,混合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已经很少,混合液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的效果不理想,出水水质仍有可能不合格。如果污泥浓缩效果不好,回流到曝气池的微生物量就难以保证,曝气混合液浓度的降低将会导致污水处理效果的下降,进而影响出水水质。 设置二次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水力负荷一般为0.5—1.8m3/(m2·h),处理工业废水时,活性污泥中有机物比例较大,曝气池混合液的SVI偏高,与其配套的二沉池宜采用较低的表面水力负荷。 (2)为保证污泥能在二沉池得到足够的浓缩,以便供给曝气池所需浓度的回流污泥,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为150kg/(m2·d),斜管(板)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可扩大到192kg/(m2·d)。 (3)二沉池池边水深宜采用2.5~4m,具体值与池体的大小有关,二沉池直径越大,池边水深也应当适当加大,否则二沉池的水力效率将降低、有效容积将减小。对于直径分别为10~20m、20~30m、30~40m和>40m的二沉池,池边水深分别为3.0m、3.5m、4.0m和4.0m。当由于各种原因达不到上述池边水深时,为了维持沉淀时间不变,必须采用较低的表面负荷值。 (4)二沉池出水堰的溢流率(或负荷)为1.5~2.9L/(m·s)。 (5)采用机械排泥时,二沉池污泥区的容积要按污泥浓缩到所需浓度的停留时间来计算。活性污泥法二沉池污泥区的容积一般为2~4h污泥量,而且要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二沉池污泥区的容积

水处理课程设计总结

水处理课程设计总结 水处理课程设计总结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水处理技术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方 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对所设计的水处理课程进行总结,介绍课 程内容、设计思路和实施效果。 正文 1. 课程目标 •确立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了解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培养环保意识。•确定知识点:涵盖水的污染与净化、水处理流程与设备、水质检测与监控等方面的知识点。 2. 课程内容 •第一模块:水污染与净化原理 –学习水污染的分类与源头,了解不同原因导致的水质问题。 –掌握水净化原理,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第二模块:水处理流程与设备

–学习传统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环节。 –了解现代水处理技术,如膜分离、活性炭吸附等。 •第三模块:水质检测与监控 –掌握水质检测的常见方法,如化学分析、生物监测等。 –了解水环境监控体系和常见的监测设备。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传授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践操作:组织实验和模拟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处理过程,培养实践能力。 •实地参观:安排参观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实际工作场所,加深学生对水处理工艺的理解。 4. 实施效果 •学生反馈良好:课程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学生对水处理技术产生浓厚兴趣。 •实验实践能力提升:通过实验操作和实地参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环保意识增强:课程设计注重环保理念的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管理和环境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 结尾 通过对水处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我们成功培养了学生的水处理技术与环保意识。希望这些知识与理念能够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贡献。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1.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 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1)体积大、面积大(比面积大)。 (2)种类多,目前已知的微生物种类有10万多种而且这一类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3)分布广。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及水等自然环境以及高温、高盐等极端环境。 (4)生长旺,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如果条件适宜,10h 就可以繁殖为数亿个。 (5)适应强,易变异。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3.水中常见微生物种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 4.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为核区的裸露的,无细胞器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5.革兰氏染色:丹麦医生(革兰)于1884年发明了一类不同类型细菌的染色方法,根据此染色法,细菌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 6.菌落:单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生长繁殖时产生大量细胞排序便以此母细胞为中心而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 7.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基团。 8.芽孢:某些细菌(特别是杆菌)在生活史中的一个阶段,细胞内会形成一个圆型或椭圆型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 9.酵母菌:单细胞出芽生殖的真菌总称。 10.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核具有核膜及核仁分化的较高等的微生物,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11.硝化作用:由氨氧化成硝酸的过程。 12.生物监测:利用水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对水体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状况的一种监测方法。 13.体内积累速率=吸收速率-(体内分解速率+排泄速率) 14.余氯:氯加入水中后,一部分被能及氯结合的杂质消耗掉,剩余的部分称为余氯。 15.培养基: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混合营养物。 16.生物浓缩系数(富集因子):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17.烈性噬菌体:大多数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胞后产生大量的子噬菌体并能使细菌细胞裂解。 1.试述微生物在给排水工程的应用。 (1)污染水体。了解水中的致病菌并设法去除,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使水生色或者产生气味。 (2)阻塞作用。影响水厂的正常运行:冷却器、凝结器阻塞。 (3)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4)利用微生物进行自净:自然生态系统利用细菌及藻类互生的原理让细菌分解有机污染物,即氧化塘法。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水中杂质及去除方法悬浮物用重力沉降法去除胶体加混凝剂去除溶解物 2、污水处理流程 污水一格栅沉降池一初次沉降池一曝气池一二次沉降池一 消毒一排放3、给水处理方法 典型生活饮用水处理流程地表水为水源原水一混凝一沉淀一过滤一消毒一处理水 地下水为水源原水一消毒一处理水 4、水质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预处理见课件 5、膜分离优点缺点 优点:不需要投加药剂,去除的污染物范围广,可通过选用不同的膜实现预定的分离效果,运行可靠,设备紧凑,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 缺点:设备费和运行费高,运行中膜易堵塞,需要定期进行化学清洗,前处理要求较高,存在浓缩液的处理与处置问题 第二章 1、调节池的作用: (1)适当缓冲有机物的波动以避免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冲击负荷。

(2)适当控制pH值或减小中和需要的化学药剂量。 (3)削减进入物理化学处理系统的高峰流量并使加药率能与进水相适应。 (4 )当工厂不生产时还能保证水处理系统的连续供水。 (5)控制废水向城市管道系统的排放量,是废水负荷分配比较均匀。 (6)避免高浓度有毒废水进入生物处理厂。 (7)调节由于季节的变化而引起的流量变化。 2、格栅的作用、类型见课件 作用:去除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杂物,以保护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的一种预处理方法。 3、沉降类型特点 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成层沉降压缩沉降 自由沉降特点: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改变形状和尺寸,也不互相粘合,各自独立地完成沉降过程。 颗粒的沉降速度在经一定的沉降时间后保持不变。 絮凝沉降特点:在沉降的过程中,颗粒尺寸,质量均会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浓度上稀下浓,SS浓度随水深度变化而变化,且呈现非线性变化。沉降的过程中颗粒的沉降速度也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 成层沉降特点:每个颗粒的沉淀将受到其周围颗粒存在的干扰,沉速有所降低,在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各自

中水回用知识点大汇总

中水回用知识点大汇总 北极星水处理网讯:“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术系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废水回用,通常与中水回用混为一谈,但是有所不同,废水回用指工业废水经过UF+RO工艺回用到生产线,循环使用的,回收率相对低于75%,非用于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 回用水:以上二种都可以称作回用水,但一般厂家为提高回收率都有会结合起来做。 中水回用,就是把生活污水(或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过深度技术处理,去除各种杂质,去除污染水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及某些重金属离子,进而消毒灭菌,其水体无色、无味、水质清澈透明,且达到或好于国家规定的杂用水标准(或相关规定),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或居民生活。适用于宾馆、饭店、居民小区、公寓楼宇、学校、医院、工厂区域、机关部队等单位的浇洒绿地、洒扫卫生、冲洗路、站、台、库,景观用水,消防补给水、水冷却循环补充水、冲车用水等等。 中水水源分为优质杂排水和污水处理,中水水源一般不是单一水源,大多有三种组合方式: 1)盥洗排水、淋浴排水、循环冷却水称为优质杂排水,应优先选用; 2)冲厕排水以外的生活排水称为杂排水; 3)污水处理,即所有生活排水的总称,这种水质最差。 中水回用是指民用建筑物或居住小区内使用后的各种排水如生活排水、冷却水及雨水等经过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物或居住小区内,作为杂用水的供水系统。设置中水回用既可以有效地利用和节约有限的、宝贵的淡水资源,又可以减少污、废水排放量,减少水环境的污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1总固体量:把定量水样在105~110℃烘箱小烘干至恒重,所得的重量:。 2污水中含氮化合物有四种: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 3凯氏氮(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凯氏氮指标可以用来判断污水在进行生物法处理时,氮营养是否充足的依据。 4油脂在污水中存在的物理形态有5种:①漂浮油,静水时能上浮至液面,形成油膜,约占油脂总量的60%~80%;②机械分散态油,油粒直径大于5μm,较稳定地分散在污水中,油-水界面间不存在表面活性剂;③乳化油,油粒直径也大干5μm,但在油-水界曲间存在表面活性剂,因此更为稳定;④附着油,即附着在悬浮团体表面的油;⑤溶解油,包括溶解于水及油粒直径小于5μm的油珠。①、②、③、④类油脂—般可用隔油、气浮或沉淀等物理方法去除,⑤类油主要可用生物法或气浮法去除。 10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值):是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以个/L计。 11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 12水环境容量: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条件下,水体最大允许的污染负荷量,又称水体纳污能力。 13污水处理的基本力法:就是采用各种技术与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14稳定塘:是经过人工适当修整的土地,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15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也属于污水自然处理范畴,就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净化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16湿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投放到土壤经常处于水饱和状态而且生长有芦苇、香蒲等耐水植物的沼泽地上,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在耐水植物和土壤联合作用下,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土地处理工艺。 17深度处理:当污水处理的出流标准是某些特定的污染物时,则处理工艺常称为深度处理。18活性污泥(两种表述) 概念一: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在污水中即形成一种呈黄褐色的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与水分离,并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这种絮凝体就是称为“活性污泥”的生物污泥。 概念二: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物质。在活性污泥上栖息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微生物群体。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使活性污泥只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的活力,故此称之为“活性污泥”。 19活性污泥的能含量:有机物量(F)与微生物量(M)的比值(F/M). 20微生物的代谢:存活在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不断地从其周围的环境中摄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加以摄取、吸收。 21活性污泥处理技术,是通过采取—系列人工强化、控制的技术措施,使活性污泥微生物所具有的.以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主体的生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以达到污水净化目的的生物工程技术。 2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 23混合液挥发性悬浮液体浓度MLVSS:本项指标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