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镇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概况

浦江镇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概况
浦江镇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概况

浦江镇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概况

2007年以来,我镇按照《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旅发〔2007〕14号)精神,着手探索浦江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2008年,闵行区人民政府下发了(闵府研[2008]3号)《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要求:要充分利用我区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现有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营、休闲、观光产业,开拓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的新领域。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利用现有农业设施改造发展形式多样的农业休闲农庄、“农家乐”等项目。此后,上海市农委、旅游局、国土局、财政局、工商局、地税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农业旅游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沪农委[2009]167号),由此,浦江休闲旅游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近年浦江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概况:

1、2007年起着手开发建设浦江市民农园:浦江市民农园位于浦江镇大治河以南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以永南路为轴线,西至浦星路,东至召泰路。总建设面积2439亩,总资金2500万元。其中市级资金1000万元,区级资金1000万元,镇级配套资金500万元。

浦江市民农园建设分为“三块、一线、若干点”。三块是指正义板块、汇南板块和健农板块;一线是指永南路沿线的道路整治和景观绿化布置;若干点是以永南路为浦江市民农园旅游主轴线,在其两侧

和周围挖掘或配置若干个农业景观点,形成板块联动、多点配合的浦江镇市民农园生态格局。

浦江市民农园总体定位是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旅游产品;让游客体验地道的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增加都市游客对农村、农民、农业的了解。整理和挖掘农村传统民俗,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农业绿色生态游”项目,吸引游客。

现已经建成的浦江市民农园“三大板块”是:

正义板块:面积:675亩。位置:浦星路东侧永南路北。功能:定位于现代都市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构成:由正义园艺场与正义村9组组成。项目:农家乐、农耕文化、蔬菜博览、现代与传统蔬菜、林果采摘、垂钓等。

汇南板块:面积:1564亩。位置:永南路以南召泰路西侧。功能:定位为高档农业休闲中心(农业旅游、农家餐饮、会议接待为一体),由城市超市经营。构成:由汇南百公顷蔬菜基地与汇南村13组、14组组成。项目: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业休闲、农家餐饮。

健农板块:面积:200亩。位置:召泰路以西永南路以北,大治河南岸。功能:垂钓文化、果林野菜观赏与采购、农村风貌参观、知青回乡屋等。构成:健农水产养殖场、春申野菜基地、汇红村2组果林与汇中村五组新农村。项目:垂钓休闲、果林观赏采摘、野菜观赏采购、新农村风貌。

2、2008年启动响水湾、陶家湾、海鲨生态园等休闲旅游景点:

响水湾生态农庄:占地518亩,以“一条生态链、四大功能区、餐饮为龙头、旅游促发展”为发展总体目标,是一个集休闲度假、商务聚会、草坪烧烤、垂钓、生态观光,文艺汇演、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高档农业休闲度假园区。现该农庄已建成的项目有:绿色蔬菜家庭种植园(150亩)——以都市家庭为单位,一家一户一分地,一年有四十多种蔬菜品种供客户自选,园区负责种植、管理,客户自行采摘。垂钓鱼塘3处——自然的垂钓环境,可举行垂钓比赛。长廊2处——瓜果长廊、休闲长廊。蔬菜、瓜果等农产品销售。休闲茶座1个。生态木屋——3套,提供住宿并拥有一个小菜园、小草坪等。

陶家湾休闲山庄:占地面积80亩。总投资1500万元,该山庄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整个旅游区宽敞舒适,设施齐全,能给游人带来浓郁的乡村生活体验和完美的乡游乐趣陶冶,是一个都市旅游度假、享受农家闲情的好去处。

海鲨生态农庄:占地80亩。主要特色是集园内古树与绿化为一体,环境优雅且兼具垂钓,同时可为游人提供品尝散养的浦东三黄鸡等农家菜,是典型的“农家乐”型旅游景点。

此外,本镇在此期间还开发兴办了数个规模不等但风格各异的“农家乐”型休闲基地和不同类型的农林生产基地。如“老甲鱼堂”“阿德哥垂钓”“老吾堂餐馆”及“侨嘉葡萄园”、“台商蝴蝶兰”、“园

林彩色树”等观光休闲景点,使其串珠成线,贯通全镇。

3、2009年以来重点开发召楼古镇周边休闲农业旅游区:浦江召稼楼老街是我市划定的3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随着老街开发建设的推进,如何利用老街的历史文化风貌来带动周边区域的整体开发,特别是如何利用历史人文景观来推动浦江多功能都市农业的发展,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尝试,更是一次挑战和机遇。为此,2009年6月以来,浦江镇农管中心对其周边农业区域进行了调研和现场考查,一致认为对老街周边农业区域进行联动开发,能实现与召楼老街在功能定位上的互补,有利于老街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和整体效应提升。该区域总面积1350亩,现在建和拟建的项目有五个:东部渔村:占地163亩。建设用地面积1170m2,生态玻璃温室大棚6000m2,由四大部分组成:一是都市乡村垂钓中心,水面积51亩。集养殖、垂钓竞技休闲为一体,且能将水产养殖和旅游业相结合,带动水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二是农业科普教育区,为15亩。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宣传农业科学思想,倡导科教兴农方法,展示现代农业成果。三是农业特色生产区,为80亩。将建成一个无公害的绿色果蔬基地。四是农业休闲观光区,立足于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将构建成集生态养殖、生态餐饮、生态食品、观光农业、农家生活为一体且具浓郁乡村文化的都市村落。现该渔村正在建设中。

方园石斛休闲农庄:占地445亩。项目总体建设内容是建成“一园一中心五大区”。即大棚石斛种植园、铁皮石斛研发中心、组培区、

实验区、农业种植区;园艺观赏区;石斛及农产品展销区和辅助设施。

该项目估算投资总额为0.8亿元。第一期规划建造连栋大棚27000㎡:建设温室大棚6700㎡;栽培人工铁皮石斛10亩;种植新品种提子40亩;引进浙江安吉优质品种毛竹、红竹8000棵。现该休闲农庄正在建设中。

黄金奇异果采摘园:先期开发占地245亩的猕猴桃采摘园,按设施化种植方式规划建成集种植、乡村旅游和市民采摘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旅游农业。现已引进种植了新西兰黄金奇异果,利用其目前在中国尚无引种的优先条件,增强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栽培技术上能得到闵行区林业站和新西兰佳沛公司的共同支撑,实现引进、消化、推广,最终得到滚动开发。该采摘园总规划投资约1600万元,现该采摘园正在建设中。

逸灵有机蔬菜基地:132亩。现已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实施由无公害---绿色----有机的三步蔬菜生产种植。

创博农耕文化园:占地240亩,正在拟议中。拟规划建成以水稻耕作文化为主的申城农耕文化园。其中设想展示稻作历史文化、上海农业变迁、现代稻作生产、优质稻米生产与销售等。现正待拟定可行性报告和建设规划。

4、近年规划开发的高新农业示范区(浦江绿谷1500亩)。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及科技型企业合作,在浦江中西部区域建设以航天育种及粳杂繁育基地为核心、集现代农业技

术研发、新型农艺示范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培训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及农业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平台,既能为浦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又能成为浦江休闲旅游农业的一块亮点。

5、市、区二级财政对浦江镇近年农业旅游项目的补贴概况:自2009年以来,市区二级财政先后对我镇8个农业休闲旅游项目给予了财政补贴,详见附表1。

二、休闲旅游农业在发展中遭遇的困难与问题:近年来,在转型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过程中,突出的矛盾和困难主要有三:

1、土地指标:从已建和在建及待建的农业休闲旅游项目看,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项目内的建筑物,特别是一些休闲娱乐辅助设施及场所的建设,因受建筑面积指标的限制,往往致开发商和经营商无法拓展休闲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多元经济的发展。

2、缺乏内涵:浦江现有的农业休闲旅游项目中,大都以经营“农家菜”餐饮为主并兼顾部分农产品销售。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往往存在或农耕气息不足、或文化内涵不及,或基础设施不全、或科技含量不高,特色不鲜明,功能单一化。

3、资金力度:目前对农业旅游项目实行的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财政补贴政策,且单个项目的财政补贴最多不能超过50%,不利于农业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和规范化发展。

三、建议与要求:应按照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对“大城市郊

区多功能农业区”的定位要求,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快转变浦江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式:

一是调整现有基本农田(布局)分布,尽可能将现有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以改变浦江农业规模目前仍处较小较散且难以连片改造和集中经营的局面;

二是对现有基本农田内的林地应加快“退林还耕”或转移至一般农田内;

三是改革农业生态休闲旅游项目的建设方式,应对农业休闲项目专门立项,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开发集“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大都市郊区多功能农业。同时,应加强和注重农业企业的面貌建设,今后凡新建农业企业,均应朝着花园式企业方向发展,改变和打破人们对农业落后、农业脏、乱、差、苦、累的传统看法,让农业企业逐步建成或过度为兼具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

四是应专门设立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实行从“立项、规划、设计、申报、审批、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等“一步到位”的“一门式”服务。改革目前“先进行农田设施改造,后实施农家乐改装”做法。

五是应加大对农业休闲旅游项目的财力投入,改“先建后补”为“先付后建”。

六是改造提升浦江“以林养林”和“以房养林”,争取启动“浦江郊野公园”建设,由此推进浦江休闲旅游农业的整体开发并形成生态农业大格局。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附:浦江镇农业旅游历年补贴情况明细于后。

浦江镇农村综合管理事务中心

2012.2.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