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刘倩淮安市凌桥中学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菱形》一节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前后联系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菱形的概念性质及菱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的过程,掌握菱形的概念和性质。

(2)能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

(3)在进行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菱形的概念和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灵活运用。

二、设计理念

为进一步深化生命化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体,把问题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使思维训练渗透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各环节。而本节课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操作、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剪一个菱形,.观察并回答:

(1)什么是菱形?

(2)菱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_______.

(3)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剪菱形,探索菱形的对称性,不仅增加学生

兴趣,并为新课中归纳菱形性质作铺垫。

(二)探索学习 1、探索菱形的性质。

(1)让学生交流剪菱形的方法,观察菱形,归纳菱形的性质。 (2)让学生画菱形,进一步强化菱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剪菱形有多种方法,学生可畅所欲言,这样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归纳菱形的特殊性质,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下面学习中证明菱形有关定理打下基础。

现将典型方法展示如下:

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便得到菱形。

【设计意图】本方法直观得到了菱形的重要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同时为下面证明菱形性质作铺垫。

2、证明菱形性质。

(1)先让学生分析证明思路。 (2)指名让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思路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来证明,也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通过讨论,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板演,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可以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现将典型方法展示如下:

【分析】证明菱形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很多学生在书写格式上有困难需要老师指点、纠正、强调、规范。

3、证明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

(1)学生根据上面例题,画图写出已知、求证。

(2)学生板演,用不同方法解题。

【分析】让学生仿照例题写已知、求证,有助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证明此定理可全等方法将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等腰三角形和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也可以用面积等将菱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和四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体会到一题多解的乐趣,培养学生分散性思维。

现将典型方法展示如下:

已知:菱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求证:

S

= ?(AC×BD)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

∴S

菱=S

△ACD

+S

△ABC

=?AC×BO+?AC×OD

=?AC(BO+OD)

=?AC×BD

【分析】将求菱形面积转化为两个等腰三角形面积。证明: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即∠AOD=90°(可省)

AD=DC

AO=OC

DO=DO

∴△AOD≌△COD (SSS)

同理:△AOD≌△COD≌△AOB≌△COB

设:AC=a,BD=b(设未知数更形象)

∴S

=4×S△AOD

=4×?×?a×?b

O A

B C

D

例:如图,3个全等的菱形构成的活动衣帽架,顶点A、E、F、C、G、H是上、下两排挂钩,根据需要可以改变挂钩之间的距离(比如AC两点可以自由上下活动),若菱形的边长为13厘米,要使两排挂钩之间的距离为24厘米,并在点B、M处固定,则B、M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归结到菱形ABCD中研究,求出BD的长即可.可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此题作为本节课的例题,应注意强调格式的规范性。

习题巩固

1、己知:如图,菱形ABCD 中,∠B=60,AB =4,求以AC 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 的周长

2、如图,菱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的长度分别为8cm ,6cm ,求菱形的ABCD 的面积和周长

C

A

菱形的性质(导学案)

菱形导学案 四川省蓬安县城北初级中学 胡钢 【学习目标】 1、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 2、会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菱形的计算或证明.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 【学习难点】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菱形的计算或证明. 【使用说明】 1、用10分钟时间阅读教材内容,理解菱形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用30分钟时间完成本导学案,进一步掌握菱形的性质。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边: ; ②角: ;③对角线: ; ④面积: 。 (二)探究新知 1、菱形的定义: ; ★强调:(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一组邻边相等。 思考: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的部分(四边形ABCD )是 菱形吗?为什么? 2、菱形性质的探索: (1)你有哪些剪切菱形的方法?画出剪切的菱形及其对称轴并思考: ①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因为 ②菱形有几条对称轴?( ),分别是 ③菱形的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在你所画的图形中,相等的线段有 ,相等的角有 ,等腰三角形有: ,全等三角形有: 。 由此可得到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 ; <2>菱形的对角线 ,并且 。 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证明菱形的性质? (2)观察(图1),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 AC 、BD 把平行四边形分成的四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图(1) 图(2) 如图(2),菱形EFGH 的对角线EG 、FH 把菱形分成的四个三角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除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计算面积的公式(底×高)外,根据图(2)你还能探讨出菱形的面积与对角线的关系吗? 思考:任意一个四边形ABCD ,它的对角线AC⊥BD 于O ,它的面积与对角线也有这种关系吗?于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3、小结菱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对称轴是它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3)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5)菱形的面积还等于两条对角线之积的一半。 二、自学检测 1、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特征是( ) A 、对边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 C 、对角线相等 D 、对角相等 2、菱形的两个邻角之比为1:2,如果较短的对角线的长是3cm ,则它的周长为 。 3、若菱形的面积为96cm 2 ,一条对角线长为12cm ,则另一条对角线长为 。 F H E G A D B C O A B C D

菱形的性质导学案(9)

菱形的性质导学案(9) 一、菱形的认识: 1、定义:有一组边相等的形叫做菱形 2、(1)打开后的四边形是 (2)菱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若是那有几条对称轴? (3)菱形的条边都。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并且 每一条对角线。 二、例题讲解: 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精确到0.01)和花坛的面积(精确到0.1) 练习: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共有()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2、下列性质中,菱形所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 B、对角线相等 C、邻角互补 D、邻边相等 3、下面性质中菱形有而矩形没有的是() A、邻角互补 B、内角和为360° C、对角线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 4、在菱形ABCD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AC⊥BD C、△ABD是等边三角形 D、∠CAB=∠CAD 5、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AOC=60°,OC=2,则点B的坐标为。 6、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AB=5cm,AO=4cm,求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长。

7、如图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cm 和8cm ,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8、如图,已知菱形ABCD 中,AE ⊥BC 于E 且BE=CE ,AB=2. (1)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2)求对角线BD 的长及菱形ABCD 的面积。 9、如右图,在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CB ,CD 上的点,且BE=DF.求证:①△ABE ≌△ADF ;②∠AEF=∠AFE. 10、如图,菱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B=∠EAF=60°,∠BAE=20°,求∠CEF 的度数。 D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教学设计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教学设计 搜索技巧一一海南文化古迹 昌江中学林凤龙 所属科目:网络技术应用 课时:1 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任务引导法、合作学习法、演示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在网上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然后 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在网上搜索有关海南文化的有关知识并进行填表,达到即让学生熟悉搜索的技巧又能了解家乡的悠久文化的目的 重点难点:搜索技巧 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由同学们大部分都喜欢听歌导入 问同学们喜欢谁的歌曲?

配套K12教育资料

问同学们得到歌曲的途径有那些? 引入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歌曲 通过这些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t —- 演示 通过电脑加投影仪向同学们演示上网搜索的基本技巧:提出搜索引擎的概念 百度、google、搜狐等 提出关键字的概念 例如:周杰伦、P3等 提出下载、另存为、复制、粘贴等基本技巧 学生听讲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上机,通过搜索自己喜欢的歌曲来掌握搜索的基本技巧 布置新任务 教师布置新的任务: 引入:我们的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同学们知道我们海南什么全国闻名吗? 提问,得出“汉文化”

提问同学们知道海南那些汉文化的古迹? 引入新任务:下面大家就通过搜索来获取有关海南文化古迹的知识并完成桌面上的表格。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出要求 每5人1组,合作完成搜索任务并填表。 注意搜索引擎和关键字 语言简明扼要。 完成后进行提交评比,由全班12组评出前3名表扬 学生合作学习 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讨论,搜索并完成表格 评比表扬 向全班公示表格,评出前三名进行表扬 激发学生荣誉感 总结 教师总结全课: 搜索引擎 关键字 下载浏览方法

菱形的性质导学案(第七课时)

16.3.1 菱形的性质 怀柔四中刘长红 学习目标: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重点:菱形的性质1、2. 难点:菱形的性质及菱形知识的综合应用. 学习过程 一、研读教材,解读目标: 1、叫做菱形。菱形是的平行四边形。 2、探究菱形的性质,并用模式表述菱形的特殊性质: 3、解析教材115页探究与116页例题2与练习题1、2,120页习题5、11、12 二、知识梳理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与一般平行四边形相比,菱形具有哪些性质? 定理:(菱形的边)(菱形的角) 定理: ______________ (菱形的对角线) 三、定理证明:(小组合作,先交流命题证明方法和步骤,然后自己完成证明再与组长交流) D A O C B

四、典型例题 例3. 如图3个全等的菱形构成的活动衣帽架,顶点A 、E 、F 、C 、G 、H 是上、下两排挂钩,根据需要可以改变挂钩之间的距离(比如AC 两点可以自由上下活动),若菱形的边长为13厘米,要使两排挂钩之间的距离为24厘米,并在点B 、M 处固定,则B 、M 之间的距离是多 少? 五、合作交流 1.证明:菱形的面积是它两条对角线长的乘积的一半. 2.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G 、H 分别是菱形ABCD 各边的中点,求证:OE=OF=OG=OH. A B C D E G H O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 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课是继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菱形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学生完全能够借助图形的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直观的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教科书基于学生在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①掌握菱形的定义;②探索并掌握菱形是轴对称图形;③探索并证明菱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等性质,并能应用这些性质计算线段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对图形的直观感知、已掌握的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和已有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基础,探索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又要尝试利用它们解题。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菱形的的定义,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在证明性质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菱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 2、通过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掌握几何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观察、操作、猜想、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菱形的性质定理证明及运用。 【教学难点】 菱形的性质定理证明、运用,生活数学与理论数学的相互转化。 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每人准备好草稿纸、铅笔、直尺、菱形纸片; 教师准备课件,搜集好菱形的相关图片,三角板等。 一、情景导入 1.复习回顾:什么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性质? 2.观察发现:观察下列图中的这些平行四边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3.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相比较,这种平行四边形特殊在哪里?你能给菱形下定义吗?通过平行四边形演变为菱形的动态演示过程,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 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但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 二、合作探究 1.既然菱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仁者无敌的辩论

1「仁者无敌?是什么意思?一般人对它的解释错误。一般人解释为:我对人家好我就没有敌人。你认为这样就是对吗?你对人家好,人家就一定会对你好吗?不见得。你对人家好,人家就会对你好,不可能。你对人家好人家照样要你死。在名利冲突之下照样压死你。「「仁者无敌」的真正意思是:我如果慈悲对待一切众生的时候,我的内心已经改变自己,我的内在没有敌人,已经摆平我自己了,这样我心中看哪一个人都不会恨他,也就没有敌人了。「仁者无敌」是自己已经没有敌人了,不是别人不跟你敌对。意思是说,慈悲心就会降伏一切的恩怨,当下就没有敌人,是自己不跟自己痛苦了。当你对得起别人的时候,你不要管别人对你这么样,这个就是解脱。你如果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别人讲什么话这个不重要。 2“仁者无敌”的意思是说,有仁爱之心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这是梁惠王在向孟子请教如何为政时,孟子说的话,见于《孟子》一书的“梁惠王上篇”。有一次,梁惠王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为国雪耻复仇?孟子说,只要能够施行仁政,以民为本,那么人民就会心甘情愿地为国效力。而敌国只是压迫和剥削人民,如果大王出兵征讨他们,必然是“仁者无敌”。 事实上,孟子的“仁者无敌”这句话,不仅仅是讲治国者的修养,其中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每一个人。就个人而言,道德人格的魅力也是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的。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这个意思。所谓“仁者”,也就是有仁德的人。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也就是说:所谓“仁”者,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之道。 3何为仁?孔子曰:讲仁爱人,好学求知、实践宽恕、智勇双全、健全人格,所谓之:“仁”也。仁的含义包括道德、爱心、诚心、智慧等品格,体现在人类的方方面面;无敌,既长远的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要重申的是: 1.根据孔子的圣言:仁者是仁爱,智慧的化身,无理智的所谓爱或者其他的目的伪善,不属于“仁”,言而有爱,爱而有度。东郭先生救狼那叫愚昧;农夫和蛇的故事那叫无知;宋襄公不擒二毛,那是昏庸;黄鼠狼给鸡拜年可,那叫不安好心,这些都不是真的仁者,不应该在我们辩论之内。 2.仁者不是完人,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一定领域对特定的对一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言的。我们允许仁者限制在某领域中存在,而不是限完美主义。正如二战后英国首相大选中,丘吉尔意外落选。《泰晤士报》评论说:此刻英国民众需要的是和平建设者而不是军事家,丘吉尔时代已经结束了。话至此,但又谁又能因为丘吉尔可能不是一个好的建设者而否认其在二战中仁者无敌的地位呢? 3.仁者无敌是一个从长远出发的概念.对方的所谓有敌只不过是盲人摸象,以偏盖全、孤立、静止的看事物而已。根据黑格尔的《小逻辑》,大小前提正确是正确结论提出的保证。而对方的前提已经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还怎么那来立论呢?我方强调的“仁者无敌"是针对全局的长远的评判.亦如我方1辩所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终究结果是“仁者无敌”。

菱形的性质学案

菱形的性质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菱形的概念和性质 2、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主动探索习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菱形的定义: 2、菱形的性质: 边: 角: 对角线: 对称性: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看课本) 相比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菱形所特有的性质: 性质1: 性质2: 1、验证猜想 ⑴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 求证:AB=BC=CD=DA ⑵已知AC、BD是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求证:①AC⊥BD。 ②AC平分∠BAD和∠BCD。 A B C D O A B C D O A B C D

2、例题.如图,菱形花坛ABCD 的边长为20m , ∠ABC =60o ,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 路AC 和BD ,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 和0. 1m 2 ) 3、学以致用 (1)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点O 是两条对角线 的交点,AB=5cm ,AO=3cm ,求AC 与BD 的长。 (2)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6,BD=8,则菱形的面积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例3如图,AC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点E 、F 分别在边AB 、AD 上,且AE=AF 。 求证:△AC E ≌△ACF 三、精讲总结,反思提炼。 菱形的定义: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 四、达标检测,收获成功。 1.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为 . 2.已知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cm ,且相邻两内角之比是1∶2,求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和面积. 3.已知:如图,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CB 、CD 上的点,且BE=DF .求证:∠AEF=∠AFE . A B C D O A D F E B C

菱形的性质及其判定

乐恩特教育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校区:百花

1、探究菱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练一练: 1、菱形的周长为12 cm,相邻两角之比为5∶1,那么菱形对边间的距离是() A.6 cm B.1.5 cm C.3 cm D.0.75 cm 2.在菱形ABCD中,AE⊥BC于点E,AF⊥CD于点F,且E、F分别为BC、CD的中点,则∠EAF 等于()A.75° B.60° C.45° D.30° 3、菱形的边长是2 cm,一条对角线的长是23cm,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是() A.4 cm B.3cm C.2 cm D.23cm 精讲精练 例1、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C=16 cm,BD=12 cm,求菱形ABCD的高DH. 变式:菱形ABCD的周长为20 cm,两条对角线的比为3∶4,求菱形的面积.

例2:(09贵阳)如图,在菱形ABCD 中,P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 、B 重合),连接DP 交对角线AC 于E ,连接EB 。(1)求证:APD EBC ∠=∠;(2)若60DAB ∠=?,试问:P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P V 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 面积的 1 4 ?为什么? 例3: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4a ,E 在BC 上,BE=2a ,120BAD ∠=?,P 点在BD 上,求PE+PC 的最小值。 三、用中学习 1.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相等 B.对边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线相等 2.菱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O 点,若∠OBC = 2 1 ∠BAC ,则菱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为_______.

人文辩论 仁者无敌VS仁者未必无敌

仁者无敌,不是说仁者很会打架,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是说仁者心里面没有敌人,他不把外面的一切当作敌人。这个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他还有敌人,就不是真正的仁者,他是真正的仁者,他就没有敌人 无敌,不是无人能敌,而是无所敌。仁者不会为了无味的的事情而争斗,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方观点是:仁者无敌! 何为仁?孔子曰:讲仁爱人,好学求知、实践宽恕、智勇双全、健全人格,所谓之“仁”也。仁的含义包括道德、爱心、诚心、智慧等品格,体现在人类的方方面面;无敌,既长远的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要重申的是: 1.根据孔子的圣言:仁者是仁爱,智慧的化身,无理智的所谓爱或者其他的目的伪善,不属于“仁”,言而有爱,爱而有度。东郭先生救狼那叫愚昧;农夫和蛇的故事那叫无知;宋襄公不擒二毛,那是昏庸;黄鼠狼给鸡拜年,那叫不安好心,这些都不是真的仁者,不应该在我们辩论范畴之内。 2.仁者不是完人,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一定领域对特定的对一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言的。我们允许仁者限制在某领域中存在,而不是完美主义。正如二战后英国首相大选中,丘吉尔意外落选。《泰晤士报》评论说:此刻英国民众需要的是和平建设者而不是军事家,丘吉尔时代已经结束了。话虽如此,但又谁又能因为丘吉尔可能不是一个好的建设者而否认其在二战中仁者无敌的地位呢? 3.仁者无敌是一个从长远出发的概念.我们所谓的敌不能是盲人摸象,以偏盖全、孤立、静止的看待事物。根据哲学家黑格尔先生的《小逻辑》的说法,前提正确是正确结论提出的保证。不应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我方强调的“仁者无敌"是针对全局的长远的评判.正如前辈们所言:“千淘万漉(lu去声)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终究结果是“仁者无敌”。 下面我方将从时间和空间两大线索来总结: 1. 从时间来看: ①.历史长河淘尽了无数的泥沙,也筛出了最耀眼的真金--仁。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又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为这种“仁无敌,德有邻”的思想,周文王干戈未动,就已经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正因为有“攻心为上”的仁战伟略,诸葛亮才平定西南叛乱;正因为有“怀柔政策”,唐代才有了“贞观之治”。而商纣暴政,牧野之战人民倒戈;秦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切的经验和教训都记录着“仁者无敌”。 ②.在近代中国共产党施行“爱民、惠民、利民”的仁政,毛主席说:“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斗争的。”又曰:“人民军队是仁义之师。”虽然建党之初举步维艰,但历史终究证明人民的选择的正确。一大批党员涌现出来,焦裕禄、孔繁森,他们用仁爱的普世情怀温暖着人民,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③.今天,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八十一年的党又在坚持不懈的实践着。爱民、仁政,立足天下。党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对了。随着十六大的鲜花开遍祖国大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必将在党的领导下走向新的辉煌,因为“仁者无敌”。 2. 从空间角度分析: ①. 人性之美莫过于仁和智。为什么电影《阿甘正传》会风靡全球,因为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天性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为什么鲁迅不朽,是因为他始终对人民充满着人性关怀;为什么周恩来创造了外交史上的佳话,是因为他仁爱的心灵和谦谦君子之风;为什么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因为其“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仁者风范。仁爱是做人之本,是人类最美的情操,通过上述启迪我们不得不说“仁者无敌”。 ②. 仁者在当今社会中地位极其重要。古人云:人之情,心服与德而不服于力。中国之所以

菱形的性质_导学案

19.2.1菱形的性质?导学案 1. 情景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知道了如果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时,成为什么图形? 矩形,由角变化得到 如果从边的角度,将平行四边形特殊化,又会得到什么特殊的四边形呢? 2. 探究新知 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就得到了一个菱形. 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⑵菱形性质:按教材110页的方法剪得菱形,观察得到的菱形,回答下列问题。 ①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②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③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④图中有哪些特殊形状的三角形(等腰和直角)?是哪些? 菱形性质:菱形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切性质; 菱形是____________ 图形也是 _______________ 图形. 菱形的四条边都_______________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_____________ ,并且每一条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 性质证明: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已知: 求证: 证明: 几何语言: C

性质证明: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已知: 求证:几何语言: 几何语言:: ⑶菱形面积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能否利用平行四边形S菱形=BC?AE 思考:计算菱形的面积除了上式方法外,利用对角线能计算菱形的面积公式吗? ABCD=S^ ABD+SA BCD= (菱形面积二底X高=对角线乘积的 【课后巩固】 1?已知菱形的周长为12cm,则它的边长为_______________ ; 2?已知菱形ABCD中,/ ABC=60,贝U / BAC= ______________ 3?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E. 求证:/ AFD=/ CBE 4.菱形ABCD中,/ D:/ A=3 : 1,菱形的周长为8cm,求菱形的高. / ABC=60,且点A的坐标为(0,2 ),求点B、C D的坐标。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 教学 内容 菱形 教学目标1、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2、学会判定菱形; 3、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区别和联系; 重点难点1、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熟练掌握; 2、利用菱形的性质综合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知识讲解 一、菱形的定义 如图,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会有怎样的变化? 定义:叫做菱形。 二,菱形的性质。 菱形性质: 1.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四条边都相等; 3.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以上菱形的性质你能给出证明吗? 练习: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 2、菱形ABCD中∠ABC=60度,则∠BAC=_______。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_______。 4、菱形的面积为24cm2,一条对角线的长为6cm,则另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cm,边长为_____cm, 高为_____cm。 三、菱形的判定 根据定义我们知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还有别的判定方法吗? 猜想1: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例1: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AFCE 是菱形.

猜想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AB=BC=CD=DA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猜想3:如果一个四边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四边形ABCD,AC平分∠DAB和∠DCB,BD平分∠ABC和∠ADC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总结:菱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义)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根据对角线) 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根据四条边) 4、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和角的关系) 练习:1、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四边形是() A、等腰梯形B、正方形C、矩形D、菱形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C、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D、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受益终身电视剧《胜者为王2之天下无敌》

受益终身电视剧《胜者为王2之天下无敌》 ——来自紫欽天作品《太极博弈原理》第四部仁者无敌之缘起紫欽天,《太极博弈原理》创始人,工程师,命理师,风水师,心理咨询师。 集哲学、玄易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心理学等中西文化精髓于一身人物。 官方博客:https://www.360docs.net/doc/374579033.html,/ziqintian/default.html 读书和工作都是很少看电视剧的,但是有一部电视剧,我会经常回忆,反复看,那便是《胜者为王》,特别是第二部天下无敌,最富有哲理。而背景音乐是日本的川崎真弘所作的,非常沉稳,沧桑,宏厚,极具底蕴。 尤其在2010年时候,反复回味这部电视剧,从生活中渐渐体悟到何谓“仁者无敌”。由此有了《太极博弈原理》第四部仁者无敌。 看了这部电视剧,你们将会深深理解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演员表: 演员都演得很好,曾华倩演的相当有气质。秦沛演失忆之后的赌王非常传神。

石志康有点象金庸笔下的张无忌,宅心仁厚,无意于名利却被形势所迫。他所做的每件事都不是自己想做的,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使他不得不做:重新出山帮助张天鼎是被张天鼎蒙蔽放不下朋友的义气; 重入赌坛是为妻子报仇; 和洪峰张天鼎生死大战是为了了结恩怨; 放过洪峰和张天鼎则是面对朋友和爱人求情的无奈; 唤醒聂万龙的记忆是受屠天龙的要挟; 最后和屠天龙决战也是为这么多死去的人的交代。 石志康实在不适合在残酷的赌坛中生存,他本质上还是那个毫无机心淳朴厚道的卖菜郎。 《胜者为王2之天下无敌》结局很凄凉,石志康的朋友们几乎全部葬送,而且到最后是与自己的亲生父亲作生死对决。 重大人物关系:

经典台词: 张适茹:你一世都不快乐,是因为你太为他人着想。 石志康:你完全变了! 张适茹:我已经跟你说过,我已经不是以前的张适茹。也许现在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你已经得到了你的一切!——石志康对利用他的张适茹说的话。 曲终人散时,石志康对阿茹说得一句话,这背后的那种凄凉又岂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潇洒。阿茹秀外慧中,和石志康情投意合,本来是可以恩爱一生的。但为了逼石志康去和屠天龙赌,以帮助自己拿回原本属于她父亲张天鼎的一切,她也学她的父亲那么不择手段:这些手段是她曾经多么唾弃的。最后,石志康帮她赢回了一切,但是却不想和一个这样不择手段的女人在一起了。她得到了她的一切了吗?

菱形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菱形的性质1、2。 2.难点菱形的性质及菱形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学准备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强调: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 二、例习题分析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 AC于E。求证:∠AFD=∠CBE。 证明: ∵四边形ABCD是菱形, ∴CB=CD,CA平分∠BCD。

∴∠BCE=∠DCE。又CE=CE, ∴△BCE≌△COB(SAS)。 ∴∠CBE=∠CDE。 ∵在菱形ABCD中,AB∥CD,∴∠AFD=∠FDC ∴∠AFD=∠CBE。 三、随堂练习 1.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为。 2.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cm和8cm ,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3.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且相邻两内角之比是1∶2,求菱 形的对角线的长和面积。 4.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 BE=DF。求证:∠AEF=∠AFE。 【作业布置】 1.菱形ABCD中,∠D∶∠A=3∶1,菱形的周长为8cm,求菱形的高。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cm,求(1)对角线AC的长度;(2)菱形ABCD的面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菱形的性质(导学案)

18.2.2 菱形 漂市一中钱少锋 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让学生猜想打开后的图形名称,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学习目标 (1)能说出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2)能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 3.学习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性质. 难点:菱形性质的运用.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P55至P56例3以前的内容. (2)自学时间:10分钟. (3)自学方法:动手剪纸观察图案,思考定义的条件限定含义,归纳并进行说理论证.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 ②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若是,它有几条对称轴? ③菱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它由一组邻边相等,可得到边有什么特点?画图看一看! ④由三角形全等的性质,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你能得出菱形的所有性质吗?请写出来,同桌交 流一下. ⑤你能归纳出菱形的所有性质吗?请写出来,同桌交流一下. ⑥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怎样求其面积? 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关注学生完成自学提纲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②差异指导:指导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探讨菱形具有的性质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全不严之处. (2)生助生:小组研讨,交流展示,相互帮助. 4.强化 (1)菱形的定义; (2)菱形的性质: ①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②它具有特殊性质; ③它是轴对称图形; ④菱形面积的求法: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P56例3.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要求:根据问题条件,对照菱形的性质,探索解题思路,记录学习疑点.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求两条小路长就是求菱形的对角线长,求菱形的面积可用的方法有底×高或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②△AOB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③∠ABO 与∠ABC 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④AO=12 AB 的理由是什么? ⑤为什么AC=2AO ,BD=2BO ? ⑥为什么4OAB S ABCD S 菱形?还可用ABCD S 菱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完成自学提纲时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在哪里. ②差异指导:指导学生确定解题过程中每一步的依据,引导反思解题思路. (2)生助生:学生研讨疑难之处.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邵爱平 沈阳市博才中学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沈阳市博才中学邵爱平 教学目标: 1.理解菱形的概念,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探索并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 3.应用菱形的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菱形性质的探究与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环境: 一对一数字化教室,包括学生人手一个终端及教师一体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 小组同学合作选题和全体同学共同复习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相关习题 .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利用终端全体答题) 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 ______ 对称图形 边:平行四边形的______ 相等 角:平行四边形的______ 相等 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______ 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40m,△ABC的周长为25cm,则对角线AC的长为______cm.(利用终端全体抢答) 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O,AC=10,BD=8,则AD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全体答题统测) A.AD>1 B.19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终端作答,能一目了然的了解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为本节课做铺垫.(利用一对一数字化评测系统进行测试.) 二、激情引趣

1.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菱形?学生寻找身边的实例,并将在课前下载到终点的照片资源与同学们分享,同学分享后教师也利用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图案,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初步感知菱形的魅力,通过身边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菱形为我们的衣食住行增添了色彩. 2.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动画演示,使之变成一个菱形,得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小结:由定义可知,菱形是强化了“边”的特殊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菱形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质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菱形性质的探究之旅.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拉进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学生在观察与实践后得出菱形的定义. 三、合作探究 1.教师介绍菱形性质的研究方向与平行四边形相同为:边、角、对角线、对称性. 做一做:将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 (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线段? 通过折叠并引导学生类比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方法来探究菱形的性质. 小组交流进行探究,得菱形的特殊性:(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分别是两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2)四条边都相等.(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验证猜想:以上菱形的特殊性是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得到的,还需要进一步从数学的角度加以验证. 概括出两条性质之后,引导学生把两条性质作为命题加以演绎证明. 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已知: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BC. 求证:AB=BC=CD=AD. 菱形的性质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已知:四边形ABCD 是菱形对角线相交于O 点 求证:(1)AC ⊥BD. B C D

孟子名言名句和解释 ,仁者无敌

孟子名言名句和解释,仁者无敌 1、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上》) 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5、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6、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依靠天上(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依靠地理上的有利

条件,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在道义上占主动的人,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在道义上不占主动(无道、无德、无理)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9、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孟子·公孙丑下》 “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1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孟子·滕文公上》 上面的人(指当政者)爱好什么,下面的人也爱好什么,甚至比上面的人更厉害。一个君子的道德表现好像是风,广大人民好比是草。风向哪边吹,草便向哪面倒。 11、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地对待啊。” 12、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孟子·滕文公上》) 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1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最新完整版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菱形的定义与性质定理; 2.掌握菱形的轴对称性.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加深对菱形概念的理解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体会菱形的轴对称性,经历利用折纸等活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证明性质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通过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菱形的性质. 难点: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与菱形有关的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过程设计 设题导入: 观察衣帽架和窗户等实物图片.

老师:同学们,在观察图片后,你能从中发现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学生:图片中有八年级学过的平行四边形. 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任意两条邻边也相等. 老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像这样,“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这节课我们将探究菱形的相关知识. 导学过程: 新知探究 1.想一想 ①教师: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性质吗? 学生: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②教师:同学们,你认为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请你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菱形的性质,组长组织组员讨论,尽可能多的让组员发言,并汇总结果. 2.做一做 教师:请同学们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学生活动:分小组折纸探索教师的问题答案.组长组织,并汇总结果. 师生结论:①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是菱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②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合作探究

18.2.2 菱形 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名校学案--集体备课】

18.2.2 菱形 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让学生猜想打开后的图形名称,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学习目标 (1)能说出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2)能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 3.学习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性质. 难点:菱形性质的运用.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P55至P56例3以前的内容. (2)自学时间:10分钟. (3)自学方法:动手剪纸观察图案,思考定义的条件限定含义,归纳并进行说理论证.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 ②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若是,它有几条对称轴? ③菱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它由一组邻边相等,可得到边有什么特点?画图看一看! ④由三角形全等的性质,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你能得出菱形的所有性质吗?请写出来,同桌交流一下. ⑤你能归纳出菱形的所有性质吗?请写出来,同桌交流一下. ⑥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怎样求其面积? 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关注学生完成自学提纲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②差异指导:指导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探讨菱形具有的性质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全不严之处. (2)生助生:小组研讨,交流展示,相互帮助.

(1)菱形的定义; (2)菱形的性质: ①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②它具有特殊性质; ③它是轴对称图形; ④菱形面积的求法: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P 56例3.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要求:根据问题条件,对照菱形的性质,探索解题思路,记录学习疑点.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求两条小路长就是求菱形的对角线长,求菱形的面积可用的方法有底×高或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②△AOB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③∠ABO 与∠ABC 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④AO=12 AB 的理由是什么? ⑤为什么AC=2AO ,BD=2BO ? ⑥为什么4OAB S ABCD S V 菱形?还可用ABCD S 菱形= 1·2 AC BD . 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完成自学提纲时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在哪里. ②差异指导:指导学生确定解题过程中每一步的依据,引导反思解题思路. (2)生助生:学生研讨疑难之处. 4.强化 (1)把菱形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求解. (2)菱形的两个面积公式. (3)总结菱形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与菱形的边、角和对角线的关系.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课是继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和“第六章平 行四边形” 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菱形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学生完全能够借助图形的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直观的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教科书基于学生在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①掌握菱形的定义;②探索并掌握菱形是轴对称图形;③探索并证明菱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等性质,并能应用这些性质计算线段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对图形的直观感知、已掌握的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和已有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基础,探索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又要尝试利用它们解题。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菱形的的定义,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在证明性质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菱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 2、通过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掌握几何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观察、操作、猜想、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菱形的性质定理证明及运用。 教学难点】 菱形的性质定理证明、运用,生活数学与理论数学的相互转化。 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每人准备好草稿纸、铅笔、直尺、菱形纸片; 教师准备课件,搜集好菱形的相关图片,三角板等。 、情景导入 1.复习回顾:什么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性质? 2.观察发现:观察下列图中的这些平行四边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3.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相比较,这种平行四边形特殊在哪里?你能给菱形下定义吗?通过平行四边形演变为菱形的动态演示过程,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 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但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 二、合作探究 1. 既然菱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