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8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200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著而成。该书中包含的技术规范有基本设计规定、桩基构造、桩基计算、灌注桩施工、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承台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有关附录。

本规范修订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耐久性规定;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与施工工艺;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解计算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沉降;抗压桩与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等。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单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经验参数;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标准等。

前言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新修订的标准共分为10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地基工程、基础工程、特殊土地基基础工程、基坑支护工

程、地下水控制、土石方工程、边坡工程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调整了章节的编排;2.删除了原规范中对具体地基名称的术语说明,增加了与验收要求相关的术语内容;3.元善了验收的基本规定,增加了验收时应提交的资料、验收程序、验收内容及评价标准的规定;4.调整了振冲地基和砂桩地基,合并成砂石桩复合地基;5.增加了无筋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筏形与箱形基础、锚杆基础等基础的验收规定;6.增加了咬合桩墙、土体加固及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基坑支护的验收规定;7.增加了特殊土地基基础工程的验收规定;8.增加了地下水控制和边坡工程的验收规定;9.增加了验槽检验要点的规定;10.删除了原规范中与具体验收内容不协调的规定。

第一章总则

1.0.1为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建筑地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与本规范相关的国家现行规范

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4《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5《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第二章术语

第三章基本规定

3.0.1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验收规定的要求

2质量验收的程序应符合验收规定的要求

3工程质量的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4质量验收应进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

5质量验收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3.0.2地基基础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记录和技术交底资料;

3工程测量、定位放线记录;

4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

5施工记录及施工单位自查评定报告

6监测资料;

7隐蔽工程验收资料;

8检测与检验报

9竣工图。

3.0.3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的检验项目应制作表格,并应做相应记录、校审存档。

3.0.4地基基础工程必须进行验槽,验槽检验要点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 的规定。

3.0.5主控项目的质量检验结果必须全部符合检验标准,一般项目的验收合格率不得低于80%。

3.0.6检查数量应按检验批抽样,当本标准有具体规定时,应按相应条款执行,无规定时应按检验批抽检。检验批的划分和检验批抽检数量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执行。

3.0.7地基基础标准试件强度评定不满足要求或对试件的代表性有怀疑时,应对实体进行强度检测,当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时,可按合格验收。

3.0.8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2钢材、焊接材料和连接件等原材料及成品的进场、焊接或连接检测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规定;

3砂、石子、水泥、石灰、粉煤灰、矿(钢)渣粉等掺合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第四章地基

4.1.1地基工程的质量验收宜在施工完成并在间歇期后进行,间歇期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4.1.2平板静载试验采用的压板尺寸应按设计或有关标准确定。素土和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的静载试验的压板面积不宜小于1.0m2;强夯地基静载试验的压板面积不宜小于2.0m2。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的压板尺寸应根据设计置换率计算确定。

4.1.3地基承载力检验时,静载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4.1.4素土和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的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的检验数量每300m2不应少于1点,超过3000m2部分每500m2不应少于1点。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

4.1.5砂石桩、高压喷射注浆桩、水泥土搅拌桩、土和灰土挤密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夯实水泥土桩等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柱数的0.5%,且不应少于3点。有单桩承载力或桩身强度检验要求时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不应少于3根

4.1.6除本标准第4.1.4条和第4.1.5条指定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可按检验批抽样。复合地基中增强体的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0%。

4.1.7地基处理工程的验收,当采用一种检验方法检测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时,应结合其他检验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4.3 砂和砂石地基

4.3.2 施工过程中必须检查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

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内容。

最优含水量――击实试验,对应最大干密度的含水量

压实系数――土的实际干密度/最大干密度

4.3.4砂和砂石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A、掌握砂和砂石地基的主控、一般项目有哪几项?抽查比例?

B、主控项目之地基承载力检查要求: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数量见4.1.5条。配合比检查要求: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拌和时的体积比或重量比;检查数量:基坑每10m2 抽查1处,不少于5处。压实系数检查要求: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现场实测,灌砂法、灌水法;检查数量:应分层检测干密度,大基坑50-100m2应不少于1处,基槽每10-20m不少于1处;检查要求:符合设计要求或对框架、砌体承重结构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7,地坪垫层以下及基础底标高以上的压实填土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

4.11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干、湿喷)

4.11.1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外掺剂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并对各种计量设备进行检定校准。(主要是水泥浆流量计及其分计量

装置)

原材料、机械性能、流量控制仪表的要求。

4.11.2施工中应检查机头提升速度、水泥浆或水泥注入量、搅拌桩的长度及标高。

提升速度决定桩体水泥土均匀程度,计量器控制水泥浆用量。

4.11.3 施工结束后,应检验桩体的强度和直径,以及单桩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4.11.4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11.4的规定。

a、掌握水泥土搅拌桩地基的主控、一般项目有哪几项?抽查比例?

b、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其影响因素。

水泥土强度0.5 ~ 2.5Mpa,配合比7% ~ 15%,施工前必须取现场土进行配合试验确定配合比。

①水泥掺入比的影响<7%时,反应过弱,>15%时,增强不明显,

②龄期对强度影响fcu3=(0.26 ~ 0.63) fcu90

fcu7=(0.3 ~ 0.5)fcu90 fcu28=(0.6 ~ 0.75)fcu90

③水泥标号的影响

每提高一级,抗压强度提高约50%~ 90%,相当于增加水泥掺量2-3%。

④土的含水量:含水量每降低10%,则强度增加10 ~ 50%。

⑤土中有机物含量的影响:有机质土显酸性,阻碍水化反应。

⑥外掺剂:石膏掺入量一般为水泥重量的2%,适量的粉煤灰可提高10%。

⑦养护方法:湿养温度对短期强度有影响,对后期强度影响不大。

b、抗拉强度:σt = (0.06 ~ 0.3)fcu

c、抗剪强度:τt = (0.2 ~ 0.3)fcu

d、现场水泥土强度fcuf = (0.2 ~ 0.5)fcuk ,fcuk室内水泥土试块强度

e、检测①施工过程中,成桩后7d内轻便触探2%的数量;水泥土试块每台班1组。②桩体取芯,对桩强度怀疑的取芯,南京地区不少于总数的0.5%-1%。③复合地基承载力,基本值取值,取s/d(s/b)=0.004-0.01所对应的载,一般取0.007,置换率一致,标高相近。

f、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往往以由桩体强度控制,而非桩间土摩擦力与桩端阻力所控制,因此,桩身强度与承载力的匹配是保证加固质量的关键。

g、常见质量问题:1. 取芯结果不符合要求:水泥量不够(冒浆、桩体搅拌不匀、减料);取芯方法;土质影响;2. 地基不均匀沉降超标:天然地基很不均匀,局部暗塘、沟(未勘探到或回填土处理不符);复合地基与基础连接或垫层设计不合理。

第五章桩基础

规范构架:

一般规定:原材料检验;桩的偏位、桩径、垂直度偏差要求;桩的承截力,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主控项目、一般项目的检查数量。

各种类型桩:

原材料半成品;施工前机械设备性能;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参数的检

查;施工结束后承载力、桩体质量检测;质量验收。

5.1 一般规定

5.1.1扩展基础、筏形与箱形基础、沉井与沉箱,施工前应对放线尺寸进行复核;桩基工程施工前应对放好的轴线和桩位进行复核、群桩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应为20mm,单排桩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应为10mm。

5.1.2预制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应符合表5.1.2的规定。斜倾斜度的偏差应为倾斜角正切值的15%。

5.1.3灌注桩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应在施工现场随机抽取。来自同一搅拌站的混凝土,每浇筑50m3必须至少留置1组试件;当混凝土浇筑量不足50m3时,每连续浇筑12h必须至少留置1组试件。对单柱单桩,每根桩应至少留置1组试件。

5.1.5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验。

5.1.6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静载试验的方法对桩基承载力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在有经验和对比资料的地区,设计等级为乙级、丙级的桩基可采用高应变法对桩基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应少于10根。

5.1.7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每根柱子承台下的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1根。

5.6 泥浆护壁灌注桩

5.6.1施工前应检验灌注桩的原材料及桩位处的地下障码物处理资

料。

5.6.2施工中应对成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水下混凝土灌注等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查验收;嵌岩桩应对桩端的岩性和入岩深度进行检验。

5.6.3施工后应对桩身完整性、混凝土强度及承载力进行检验。

5.6.4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6.4的规定。1、成孔:泥浆浆三指标:灌砼前孔底50cm比重1.10-1.25、含砂率≤8%、粘度18-28s

2、钻头直径、孔深、孔径、垂直度:对孔径应采用检孔器超声波检测

3、沉渣厚度:清孔完测一次,钢筋笼下后、灌砼前测二次。沉渣厚度应在钢筋笼放入后,混凝土浇注前测定。沉渣厚度:端承桩≤50mm,摩擦桩≤150 mm。

4、入岩性质深度:结合a、地质剖面图b、钻进速度变化c、芯样

5、人工挖孔桩应复验孔底持力层土(岩)性,一般由地质部门地勘人员,嵌岩桩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

第二章术语

第三章基本规定

3.0.1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验收规定的要求

2质量验收的程序应符合验收规定的要求

3工程质量的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4质量验收应进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

5质量验收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3.0.2地基基础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记录和技术交底资料;

3工程测量、定位放线记录;

4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

5施工记录及施工单位自查评定报告

6监测资料;

7隐蔽工程验收资料;

8检测与检验报

9竣工图。

3.0.3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的检验项目应制作表格,并应做相应记录、校审存档。

3.0.4地基基础工程必须进行验槽,验槽检验要点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 的规定。

3.0.5主控项目的质量检验结果必须全部符合检验标准,一般项目的验收合格率不得低于80%。

3.0.6检查数量应按检验批抽样,当本标准有具体规定时,应按相应条款执行,无规定时应按检验批抽检。检验批的划分和检验批抽检数量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的规定执行。

3.0.7地基基础标准试件强度评定不满足要求或对试件的代表性有怀疑时,应对实体进行强度检测,当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时,可按合格验收。

3.0.8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2钢材、焊接材料和连接件等原材料及成品的进场、焊接或连接检测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规定;

3砂、石子、水泥、石灰、粉煤灰、矿(钢)渣粉等掺合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四章地基

4.1.1地基工程的质量验收宜在施工完成并在间歇期后进行,间歇期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4.1.2平板静载试验采用的压板尺寸应按设计或有关标准确定。素土和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的静载试验的压板面积不宜小于1.0m2;强夯地基静载试验的压板面积不宜小于2.0m2。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的压板尺寸应根据设计置换率计算确定。

4.1.3地基承载力检验时,静载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承

载力特征值的2倍。

4.1.4素土和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的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的检验数量每300m2不应少于1点,超过3000m2部分每500m2不应少于1点。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

4.1.5砂石桩、高压喷射注浆桩、水泥土搅拌桩、土和灰土挤密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夯实水泥土桩等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柱数的0.5%,且不应少于3点。有单桩承载力或桩身强度检验要求时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不应少于3根

4.1.6除本标准第4.1.4条和第4.1.5条指定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可按检验批抽样。复合地基中增强体的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0%。

4.1.7地基处理工程的验收,当采用一种检验方法检测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时,应结合其他检验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4.3 砂和砂石地基

4.3.2 施工过程中必须检查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

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内容。

最优含水量――击实试验,对应最大干密度的含水量

压实系数――土的实际干密度/最大干密度

4.3.4砂和砂石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A、掌握砂和砂石地基的主控、一般项目有哪几项?抽查比例?

B、主控项目之地基承载力检查要求: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数量见4.1.5条。配合比检查要求: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拌和时的体积比或重量比;检查数量:基坑每10m2 抽查1处,不少于5处。压实系数检查要求: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现场实测,灌砂法、灌水法;检查数量:应分层检测干密度,大基坑50-100m2应不少于1处,基槽每10-20m不少于1处;检查要求:符合设计要求或对框架、砌体承重结构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7,地坪垫层以下及基础底标高以上的压实填土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

4.11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干、湿喷)

4.11.1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外掺剂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并对各种计量设备进行检定校准。(主要是水泥浆流量计及其分计量装置)

原材料、机械性能、流量控制仪表的要求。

4.11.2施工中应检查机头提升速度、水泥浆或水泥注入量、搅拌桩的长度及标高。

提升速度决定桩体水泥土均匀程度,计量器控制水泥浆用量。

4.11.3 施工结束后,应检验桩体的强度和直径,以及单桩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4.11.4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11.4的规定。

a、掌握水泥土搅拌桩地基的主控、一般项目有哪几项?抽查比例?

b、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其影响因素。

水泥土强度0.5 ~ 2.5Mpa,配合比7% ~ 15%,施工前必须取现场土进行配合试验确定配合比。

①水泥掺入比的影响<7%时,反应过弱,>15%时,增强不明显,

②龄期对强度影响fcu3=(0.26 ~ 0.63) fcu90

fcu7=(0.3 ~ 0.5)fcu90 fcu28=(0.6 ~ 0.75)fcu90

③水泥标号的影响

每提高一级,抗压强度提高约50%~ 90%,相当于增加水泥掺量2-3%。

④土的含水量:含水量每降低10%,则强度增加10 ~ 50%。

⑤土中有机物含量的影响:有机质土显酸性,阻碍水化反应。

⑥外掺剂:石膏掺入量一般为水泥重量的2%,适量的粉煤灰可提高10%。

⑦养护方法:湿养温度对短期强度有影响,对后期强度影响不大。

b、抗拉强度:σt = (0.06 ~ 0.3)fcu

c、抗剪强度:τt = (0.2 ~ 0.3)fcu

d、现场水泥土强度fcuf = (0.2 ~ 0.5)fcuk ,fcuk室内水泥土试块强度

e、检测①施工过程中,成桩后7d内轻便触探2%的数量;水泥土试块每台班1组。②桩体取芯,对桩强度怀疑的取芯,南京地区不少于总数的0.5%-1%。③复合地基承载力,基本值取值,取s/d(s/b)=0.004-0.01所对应的载,一般取0.007,置换率一致,标高相近。

f、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往往以由桩体强度控制,而非桩

间土摩擦力与桩端阻力所控制,因此,桩身强度与承载力的匹配是保证加固质量的关键。

g、常见质量问题:1. 取芯结果不符合要求:水泥量不够(冒浆、桩体搅拌不匀、减料);取芯方法;土质影响;2. 地基不均匀沉降超标:天然地基很不均匀,局部暗塘、沟(未勘探到或回填土处理不符);复合地基与基础连接或垫层设计不合理。

第五章桩基础

规范构架:

一般规定:原材料检验;桩的偏位、桩径、垂直度偏差要求;桩的承截力,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主控项目、一般项目的检查数量。

各种类型桩:

原材料半成品;施工前机械设备性能;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参数的检查;施工结束后承载力、桩体质量检测;质量验收。

5.1 一般规定

5.1.1扩展基础、筏形与箱形基础、沉井与沉箱,施工前应对放线尺寸进行复核;桩基工程施工前应对放好的轴线和桩位进行复核、群桩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应为20mm,单排桩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应为10mm。

5.1.2预制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应符合表5.1.2的规定。斜倾斜度的偏差应为倾斜角正切值的15%。

5.1.3灌注桩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应在施工现场随机抽取。来自同一搅拌站的混凝土,每浇筑50m3必须至少留置1组试件;当混凝土浇

筑量不足50m3时,每连续浇筑12h必须至少留置1组试件。对单柱单桩,每根桩应至少留置1组试件。

5.1.5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验。

5.1.6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静载试验的方法对桩基承载力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在有经验和对比资料的地区,设计等级为乙级、丙级的桩基可采用高应变法对桩基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应少于10根。

5.1.7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每根柱子承台下的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1根。

5.6 泥浆护壁灌注桩

5.6.1施工前应检验灌注桩的原材料及桩位处的地下障码物处理资料。

5.6.2施工中应对成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水下混凝土灌注等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查验收;嵌岩桩应对桩端的岩性和入岩深度进行检验。

5.6.3施工后应对桩身完整性、混凝土强度及承载力进行检验。5.6.4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6.4的规定。1、成孔:泥浆浆三指标:灌砼前孔底50cm比重1.10-1.25、含砂率≤8%、粘度18-28s

2、钻头直径、孔深、孔径、垂直度:对孔径应采用检孔器超声波检测

3、沉渣厚度:清孔完测一次,钢筋笼下后、灌砼前测二次。沉渣厚度应在钢筋笼放入后,混凝土浇注前测定。沉渣厚度:端承桩≤50mm,摩擦桩≤150 mm。

4、入岩性质深度:结合a、地质剖面图b、钻进速度变化c、芯样

5、人工挖孔桩应复验孔底持力层土(岩)性,一般由地质部门地勘人员,嵌岩桩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灌注桩: 4.1.2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混凝土预制桩尖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 2.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灌注桩的主筋混凝土保 护层不得小于50mm。 6.1.4成桩机械必须经鉴定合格,不得使用不合格机械。 6.2.6粗骨料可选用碎石,其骨料粒径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三分之一。 6.2.7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直径大于1000mm或单桩混凝土 量超过25立方米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1组试件:直径大于1000mm 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25立方米的桩,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试件应留3件。 6.3.2泥浆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00m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00mm以上; 2.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 3.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粘度不得大于28s; 4.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应采用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 6.3.9钻孔达到设计深度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 2.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 3.对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mm 6.3.26钢筋笼吊装完毕后,应安置导管或气泵管二次清孔,并应进行孔位、孔 径、垂直度、孔深、沉渣厚度等检查,合格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 6.3.27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下灌注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180—220mm;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60kg每立方(当掺入粉煤灰时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 2.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 3.水下灌注混凝土宜掺外加剂。 6.3.30灌注水下混凝土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 2.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800mm 3.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000—6000m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4.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5.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800—1000mm。凿除泛桨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forBuildingPileFoundationsJGJ94—9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forBuildingPileFoundationsJGJ94—94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7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2号 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JGJ94—94,自1995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负责。在施行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和意见,请函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4年12月31日 目次 1总则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设计规定 3.1基本资料 3.2桩的选型与布置 3.3设计原则 3.4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4桩基构造 4.1桩的构造 4.2承台构造 5桩基计算 5.1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5.2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5.3桩基沉降计算 5.4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5.5桩身承载力与抗裂计算 5.6承台计算 6灌注桩施工 6.1施工准备 6.2一般规定 6.3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6.4沉管灌注桩和内夯灌注桩 6.5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7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的施工 7.1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 7.2混凝土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存 7.3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7.4混凝土预制桩的沉桩 7.5钢桩(钢管桩、H型桩及其他异型钢桩)的制作 7.6钢桩的焊接 7.7钢桩的运输和堆存 7.8钢桩的沉桩 8承台施工 8.1一般规定 8.2基坑开挖和回填 8.3钢筋和混凝土施工 9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 9.1成桩质量检查 9.2单桩承载力检测 9.3基桩及承台工程验收资料 附录A成桩工艺选择参考表 附录B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荷载的桩基 附录C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附录D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附录E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附录F按倒置弹性地基梁计算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 附录G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 附录H桩基等效沉降系数Ψe计算参数表 附录I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了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桩基的设计与施工。 1.0.3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检测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1.0.4本规范系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的基本原则制订。与建筑结构有关的符号、单位和术语按《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术语、通用符号和计量单位》GBJ83—85采用。 1.0.5采用本规范时,土分类按现行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执行;荷载取值按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执行;混凝土桩和承台的截面计算按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钢桩的截面计算按现行的《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执行。对于特殊土地区的桩基、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桩基,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执行。本规范未作规定的其他内容,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符号 (2) 2.1术语 (2) 2.2符号 (3) 3 基本设计规定 (5) 3.1一般规定 (5) 3.2基本资料 (6) 3.3桩的选型与布置 (7) 3.4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8) 3.5耐久性规定 (10) 4 桩基构造 (11) 4.1基桩构造 (11) 4.2承台构造 (13) 5 桩基计算 (15) 5.1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15) 5.2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16) 5.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17) 5.4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24) 5.5桩基沉降计算 (28) 5.6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31) 5.7 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33) 5.8 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 (36) 5.9 承台计算 (38) 6 灌注桩施工 (46) 6.1 施工准备 (46) 6.2一般规定 (46) 6.3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47) 6.4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 (50) 6.5沉管灌注桩和内夯沉管灌注桩 (50) 6.6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53)

6.7灌注桩后注浆 (54) 7 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 (56) 7.1 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 (56) 7.2 混凝土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57) 7.3 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57) 7.4 锤击沉桩 (58) 7.5 静压沉桩 (60) 7.6 钢桩(钢管桩、H型桩及其他异型钢桩)施工 (61) 8 承台施工 (63) 8.1 基坑开挖和回填 (63) 8.2 钢筋和混凝土施工 (63) 9 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 (64) 9.1一般规定 (64) 9.2 施工前检验 (64) 9.3 施工检验 (64) 9.4 施工后检验 (64) 9.5 基桩及承台工程验收资料 (65) 附录A 桩型与成桩工艺选择 (66) 附录B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基本参数 (68) 附录C 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荷载的桩基 (72) 附录D Boussinesq解的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 (91) ψ计算参数 (106) 附录E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 e 附录F 考虑桩径影响的Mindlin解应力影响系数 (117) 附录G 按倒置弹性地基梁计算砌体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 (156) 附录H 锤击沉桩锤重的选用 (158) 本规范用词说明 (159) 条文说明 (16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8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200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著而成。该书中包含的技术规范有基本设计规定、桩基构造、桩基计算、灌注桩施工、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承台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有关附录。 本规范修订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耐久性规定;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与施工工艺;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解计算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沉降;抗压桩与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等。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单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经验参数;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标准等。 前言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新修订的标准共分为10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地基工程、基础工程、特殊土地基基础工程、基坑支护工

程、地下水控制、土石方工程、边坡工程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调整了章节的编排;2.删除了原规范中对具体地基名称的术语说明,增加了与验收要求相关的术语内容;3.元善了验收的基本规定,增加了验收时应提交的资料、验收程序、验收内容及评价标准的规定;4.调整了振冲地基和砂桩地基,合并成砂石桩复合地基;5.增加了无筋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筏形与箱形基础、锚杆基础等基础的验收规定;6.增加了咬合桩墙、土体加固及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基坑支护的验收规定;7.增加了特殊土地基基础工程的验收规定;8.增加了地下水控制和边坡工程的验收规定;9.增加了验槽检验要点的规定;10.删除了原规范中与具体验收内容不协调的规定。 第一章总则 1.0.1为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建筑地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与本规范相关的国家现行规范 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4《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9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写的一本书。本书中的技术指标包括基本设计规范,桩基础结构,桩基础计算,现浇桩施工,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施工,桩帽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验验收及有关附录。。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写的一本书。本书中的技术指标包括基本设计规范,桩基础结构,桩基础计算,现浇桩施工,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施工,桩帽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验验收及有关附录。。 作品目录 1个一般 2个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设计规定 3.1一般规定 3.2基本信息 3.3桩的选择与布置 3.4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3.5耐久性规定 4桩基础结构

4.1基础桩结构 4.2轴承平台结构 5桩基础计算 5.1桩顶效应的计算 5.2桩基竖向承载力的计算 5.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5.4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5.5桩基沉降计算 5.6软土地基沉降减少复合式疏桩基础5.7桩基水平承载力和位移的计算5.8桩承载力计算及裂缝控制 5.9轴承平台的计算 6.现浇桩施工 6.1施工准备 6.2一般规定 6.3带泥浆挡墙的钻孔桩 6.4长螺旋钻桩 6.5沉管灌注桩和内夯式灌注桩 6.6干式钻孔桩 6.7灌注桩的后灌浆 7.预制混凝土桩和钢桩的施工 7.1预制混凝土桩的制造

7.2预制混凝土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7.3预制混凝土桩的扩展 7.4锤打桩 7.5静压打桩 7.6钢管桩的施工(钢管桩,H型桩和其他异型钢桩) 8桩帽施工 8.1基坑开挖与回填 8.2钢筋和混凝土施工 9桩基工程质量检验验收 9.1一般规定 9.2施工前检查 9.3施工检查 9.4施工后检查 9.5基础桩及承台的验收数据 附录桩的类型选择及桩的形成工艺 附录B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基本参数 附录C考虑桩帽(包括地下墙),地基桩和土的弹性阻力共同作用的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基计算 附录D Boussinesq解的附加应力系数a和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 附录E桩基等效沉降系数计算参数 附录F考虑桩径影响的心解答应力影响系数 附录g基于倒置弹性地基梁的砌体墙下条形桩基础承载梁计算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200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著而成。该书中包含的技术规范有基本设计规定、桩基构造、桩基计算、灌注桩施工、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承台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有关附录。 内容简介: 本规范修订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耐久性规定;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与施工工艺;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解计算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沉降;抗压桩与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等。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单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经验参数;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标准等。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符号 2.1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设计规定

3.1 一般规定 3.2 基本资料 3.3 桩的选型与布置 3.4 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3.5 耐久性规定 4 桩基构造 4.1 基桩构造 4.2 承台构造 5 桩基计算 5.1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5.2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5.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5.4 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5.5 桩基沉降计算 5.6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5.7 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5.8 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 5.9 承台计算 6 灌注桩施工 6.1 施工准备 6.2 一般规定 6.3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精品文档)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条文说明(完整版)

Ⅰ总则 1.0.1~1.0.3桩基的设计与施工要实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的目标,应综合考虑下列诸因素,把握相关技术要点。 1地质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分布特征和土性、地下水赋存状态与水质等,是选择桩型、成桩工艺、桩端持力层及抗浮设计等的关键因素。因此,场地勘察做到完整可靠,设计和施工者对于勘察资料做出正确解析和应用均至关重要。 2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与荷载特征。不同的上部结构类型对于抵抗或适应桩基差异沉降的性能不同,如剪力墙结构抵抗差异沉降的能力优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排架结构适应差异沉降的性能优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物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是决定桩基设计等级的依据之一;荷载大小与分布是确定桩型、桩的几何参数与布桩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地震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制约桩的设计。 3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桩型与成桩工艺的优选,在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单桩承载力要求前提下,尚应考虑成桩设备与技术的既有条件,力求既先进且实际可行、质量可靠;成桩过程产生的噪声、振动、泥浆、挤土效应等对于环境的影响应作为选择成桩工艺的重要因素。 4注重概念设计。桩基概念设计的内涵是指综合上述诸因素制定该工程桩基设计的总体构思。包括桩型、成桩工艺、桩端持力层、桩径、桩长、单桩承载力、布桩、承台形式、是否设置后浇带等,它是施工图设计的基础。概念设计应在规范框架内,考虑桩、土、承台、上部结构相互作用对于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既满足荷载与抗力的整体平衡,又兼顾荷载与抗力的局部平衡,以优化桩型选择和布桩为重点,力求减小差异变形,降低承台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内力,实现节约资源、增强可靠性和耐久性。可以说,概念设计是桩基设计的核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8 前言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新修订的标准共分为10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地基工程、基础工程、特殊土地基基础工程、基坑支护工程、地下水控制、土石方工程、边坡工程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调整了章节的编排;2.删除了原规范中对具体地基名称的术语说明,增加了与验收要求相关的术语内容;3.元善了验收的基本规定,增加了验收时应提交的资料、验收程序、验收内容及评价标准的规定;4.调整了振冲地基和砂桩地基,合并成砂石桩复合地基;5.增加了无筋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筏形与箱形基础、锚杆基础等基础的验收规定;6.增加了咬合桩墙、土体加固及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基坑支护的验收规定;7.增加了特殊土地基基础工程的验收规定;8.增加了地下水控制和边坡工程的验收规定;9.增

加了验槽检验要点的规定;10.删除了原规范中与具体验收内容不协调的规定。 第一章总则 1.0.1为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建筑地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与本规范相关的国家现行规范 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4《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测试题(一)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测试题(一) 一、单选题 1、导管接头处外径应比钢筋笼的内径小()以上。 A.100mm B.50mm C.200mm D.300mm 2、直径大于()或单桩混凝土量超过()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有1组试件;直径不大于()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的桩,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试件应留3件。 A.1000mm,50m3,1000mm,50m3 B. 1000mm,25m3,1000mm,25m3 C. 800mm,50m3, 800mm,50m3 D. 800mm,25m3, 800mm,25m3 3、灌注桩灌注混凝土前,孔底()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小于 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黏度不得大于28s。 A.300mm B.50mm C.500mm D.30mm 4、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不应少于()。 A.0.8m B.1.6m C.1.0m D.1.5m 5、人工挖孔桩灌注桩身混凝土时,混凝土必须通过溜槽;当落距超过( )时,应采用串筒,串筒末端距孔底高度不宜大于( );也可以采用导管泵送;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 A.3m,1.5m B.2m,2m C.3m,2m D.2m,1.5m 6、静力压桩施工时,抱压力不应大于桩身允许侧向压力的()倍。 A.1.1 B.1.2 C.1.5 D.1.0 7、桩基工程应进行桩位、桩长、桩径、桩身质量和()的检验。 A.动测 B.单桩承载力 C.静载 D.桩身混凝土强度 8、下列对基桩选型表述正确的是() A.凡嵌岩桩必为端承桩 B.挤土灌注桩也可应用于高层建筑 C.人工挖孔桩质量稳定可靠 D.扩底不一定提高承载力 9、某工程设计采用静压PHC500-125-A管桩,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2900KN,则试打桩时压桩力应选择()较为适宜。 A.2900KN B.5800KN C.5050KN D.4833KN 10、沉管灌注桩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 A.180-220mm B.30-50mm C.80-100mm D.60-80mm 11、某工程桩基采用冲孔灌注,通过现场检测以下数值,其中()不符合规范要求。 A.桩身垂直度偏差0.8% B.单桩承台桩偏位80mm C.桩径偏差-30 D.条形基础垂直轴线方向120mm 12、灌注桩粗骨料可选用卵石或碎石,其粒径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 A.1/2 B.1/3 C.1/4 D.1/5 13、泥浆护壁桩在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以上。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8

一,一般原则1.0.1?1.0.3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应达到安全,适用,先进技术,经济合理,质量保证,环境保护的目标。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并掌握相关技术要点。1.地质条件。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分布特征和土壤特性,地下水的发生和水质,是选择桩型,桩身形成技术,桩端承重层和抗浮设计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设计师和建造者来说,正确地分析和应用调查数据非常重要。 2.上层建筑类型,服务功能和荷载特性。不同类型的上部结构具有不同的性能来抵抗或适应桩基的差异沉降。例如,剪力墙结构抵抗差异沉降的能力要比框架,框架剪力墙和框架芯管结构更好。弯曲结构适应差异沉降的性能优于框架,框架剪力墙和框架芯管结构。建筑功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是确定桩基设计等级的基础之一。荷载大小和分布是确定桩类型,桩几何参数和桩布局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在某些条件下,地震作用会限制桩的设计。 3.施工技术条件和环境。在优化桩型和成桩技术时,应在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和单桩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考虑成桩设备和技术的现有条件,以使其质量先进,实用,可靠。;在成桩技术选择中,应将成桩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泥土挤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作为重要因素。 4.注意概念设计。桩基概念设计的内涵是指基于以上因素的项目桩基设计的总体概念。它包括桩的类型,桩的形成技术,桩的端承重层,桩的直径,桩的长度,单桩的承载能力,桩的布置,承台的形式,是否设置后浇带等,这是施工图设计的基础。。概念设计应考虑规范框架内桩,土,盖和上部结构相互作用对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它不仅应满足负载和电阻的总体平衡,还

应考虑负载和电阻的局部平衡。应着眼于优化桩型选择和桩的布置,努力减少桩帽的差异变形,内力和桩帽上部。结构的二次内力可以节省资源,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可以说,概念设计是桩基础设计的核心。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基础上,根据规范内容对技术术语进行补充,修订和删节;增加了沉降减少的复合稀疏桩基础,变刚度校平设计,支承平台效应系数,现浇桩的后灌浆和桩基础的等效沉降系数。2.2主要采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已有的符号,并根据规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主要原因是桩基竖向和水平承载力的计算从原来的荷载作用的基本组合改变为标准组合。总共有四个项目:2.2.1行动和行动效果;2.2.2阻力和材料性能:用单桩的竖向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的特征值代替单桩的竖向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的设计值;2.2.3几何参数;2.2.4计算系数。164 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桩基极限状态的两种类型1极限承载力状态建筑桩基的原始技术规范JGJ94-94采用桩基极限极限状态的局部系数设计方法承载能力,以及相应的载荷作用采用基本组合。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题库.doc

B 、代、F y D 、Fk 、F h B 、承载能力极限、强度 D 、强度状态、荷载状态 )承载力验算。 B 、软弱下卧层 D 、力度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培训题库 一、单选(80道) 1、 在施工过程中,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 载 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对桩的()和桩身()。 A 、支撑阻力、承载力 B 、支撑压力、承载力 C 、支撑强度、荷载力 D 、支撑阻力、强度力 2、 在考虑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和地层分布以及相互作用效应时,通过调整()、 ()、()等改变基桩支撑刚度分布,以使建筑物沉降趋于均匀、承台内力降 低的设计方法。 A 、桩径、桩长、桩距j B 、桩径、桩长、高度 C 、桩径、桩高、桩距 D 、桩长、承载、内力 3、 在一般施工过程中,用来表示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的设计值符号是()、 ()。 A 、F,、F c C 、F ;1> F b 4、 桩基础应按下列哪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A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非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C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5、 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 A 、非强层 C 、荷载 6、 桩基结构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重要性系数Yo 应按现行 有关建筑结构规范的规定采用,除临时性建筑外,重要性系数Y 。不应小于()。 A 、0.8 B 、1.0 C 、1.2 D 、1.5 7、 对建筑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有明 确判断、结论和防治方案;

A、岩溶、土洞 B、洪水、土洞 C、岩溶、腐蚀 D、岩溶、泥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8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200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着改成。该书中包含的技术规范有基本设计规定,桩基构造,桩基计算,桩桩施工,混凝土预期桩与钢桩施工,承台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有关附录。 本规范修订的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减少差异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替代规定;后注浆注入桩承载力计算与施工工艺;软土地基减沉复合多孔桩基础设计;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解算单桩,单排桩和疏散桩基础铺设; 抗压桩与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桩桩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等。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单桩侧应变和端阻抗经验参数;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等效作用分解总和法计算桩基固有经验系数;钻孔离心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标准等。 2020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安装技术规范》(HJ 353-2019)、《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验收技术规范》(HJ 354-2019)、《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运

行技术规范》、《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HJ 356-2019)共四部关于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在以上标准中均提到超声波明渠流量计比对,在不同的标准中对流量比对的要求及应用基本相同。在安装技术规范中提到,明渠流量计采用HJ 354-2019 中6.3 章节规定的方法进行流量比对误差和液位比对误差测试; 在验收技术规范中提到,用便携式明渠流量计比对装置和超声波明渠流量计测量同一水位观测断面处的液位值,进行比对试验,每2 min记录一次数据对,连续记录6次,按公式计算每一组数据对的误差值Hi,选取最大的Hi作为流量计的液位比对误差,用便携式明渠流量计比对装置和超声波明渠流量计测量同一水位观测断面处的瞬时流量,进行比对试验,待数据稳定后,开始计时,计时10 min,分别读取明渠流量比对装置该时段内的累积流量F1 和超声波明渠流量计该时段内的累积流量F2,按公式(4)计算流量比对误差ΔF;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1.0.1 为了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桩基的设计与施工。 1.0.3 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检测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1.0.4 本规范系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的基本原则制订。与建筑结构有关的符号、单位和术语按《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术语、通用符号和计量单位》GBJ83-85采用。 1.0.5 采用本规范时,土分类按现行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执行;荷载取值按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执行;混凝土桩和承台的截面计算按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钢桩的截面计算按现行的《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执行。对于特殊土地区的桩基、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桩基,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执行。本规范未作规定的其他内容,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基本设计规定 3.1 基本资料 3.1.1 桩基设计应具备以下资料: 3.1.1.1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1)按照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整理的工程地质报告和图件; (2)桩基按两类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所需用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值; (3)对建筑场地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土洞等,有明确的判断、结论和防治方案; (4)已确定和预测的地下水位及地下水化学分析结论; (5)现场或其他可供参考的试桩资料及附近类似桩基工程经验资料; (6)抗震设防区按设防烈度提供的液化地层资料; (7)有关地基土冻胀性、湿陷性、膨胀性的资料。 3.1.1.2 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 (1)建筑场地的平面图,包括交通设施、高压架空线、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 (2)相邻建筑物安全等级、基础型式及埋置深度; (3)水、电及有关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 (4)周围建筑物及边坡的防振、防噪音的要求; (5)泥浆排泄、弃土条件。 3.1.1.3 建筑物的有关资料 (1)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图; (2)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重及建筑物的使用或生产设备对基础竖向及水平位移的要求; (3)建筑物的安全等级; (4)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抗震)类别。 3.1.1.4 施工条件的有关资料 (1)施工机械设备条件,制桩条件、动力条件以及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 (2)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 3.1.1.5 供设计比较用的各种桩型及其实施的可能性。 3.1.2 桩基的详细勘察除满足现行勘察规范有关要求外尚应满足以下要求: 3.1.2.1 勘探点间距 (1)对于端承桩和嵌岩桩:主要根据桩端持力层顶面坡度决定,宜为12-24m。当相邻两个勘探点揭露出的层面坡度大于10%时,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适当加密勘探点;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9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200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著而成。该书中包含的技术规范有基本设计规定、桩基构造、桩基计算、灌注桩施工、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承台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有关附录。[1] 本规范修订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耐久性规定;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与施工工艺;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解计算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沉降;抗压桩与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等。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单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经验参数;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标准等。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k=(Fk+Gk)/n

(2)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Nik=(Fk+Gk)/n±Mxkyi/Σyj2±Mykxi/Σxj2 (3)水平力作用下: Hik=Hk/n 式中:F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Gk——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对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除水的浮力; N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 Ni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基桩或复合基桩的竖向力; Mxk、My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底面,绕通过桩群形心的x、y主轴的力矩;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讲义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讲义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灌注桩: 4.1.2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混凝土预制桩尖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 2.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灌注桩 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不得小于50mm。 6.1.4成桩机械必须经鉴定合格,不得使用不合格机械。 6.2.6粗骨料可选用碎石,其骨料粒径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三分之一。 6.2.7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直径大于1000mm 或单桩混凝土量超过25立方米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 留1组试件:直径大于1000mm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 过25立方米的桩,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试件 应留3件。 6.3.2泥浆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00m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00mm以上; 2.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 3.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粘度不得大于28s; 4.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应采用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

6.3.9钻孔达到设计深度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 2.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 3.对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mm 6.3.26钢筋笼吊装完毕后,应安置导管或气泵管二次清孔,并应 进行孔位、孔径、垂直度、孔深、沉渣厚度等检查,合格 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 6.3.27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下灌注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经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180—220mm;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60kg每立方(当掺入粉煤灰时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 2.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 3.水下灌注混凝土宜掺外加剂。 6.3.30灌注水下混凝土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 2.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800mm 3.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6000m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内外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基本简介: 我国桩基技术标准的演进过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4-8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生动演绎出我国桩基工程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的推动下,通过科学实验、工程开发、技术标准化所取得不断进步的生动历程。三十年来,桩基工作者们殚精竭虑,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桩基工程技术地发展和进步。本书则是对这三十多年的”桩基之路”思考浓缩之后的呕心沥血之作,反映了我国桩基工程领域的最高水平,具有很高地权威性和应用参考价值。《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围绕《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内容展开,汇集了建筑桩基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针对实际应用的需要,在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条文进行了深度阐述和解析的基础上,本书既阐明桩基设计计算原理又剖析其工作机理;既阐明设计基本规定和原则又论述具体技术措施;既阐明设计先进理念又分析对比传统设计理念及其问题;既阐明计算方法与公式又给出具体应用案例。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从桩基设计基本规定、桩基构造、桩基竖向承载力、桩基水平承载力和位移、桩基沉降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计算、桩基础抗震、桩基施工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和论述。同时,本书对未列入规范、处于发展中的新技术和某些特殊条件下的桩基设

计等问题的机理、设计、原理和方法也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工程应用中提出的大量疑难问题也作了简要释义,以供桩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应用。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本书既是《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配套读本,又是建筑桩基技术的工具书,可供建筑桩基工程科研、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检测、咨询等相关人员及高校土建专业师生、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岩土工程师考生参考使用。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基本信息: 书名: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 版次:第一版 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标准书号:ISBN9787-112-12106-9 征订号:19378 定价:78.00 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题库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培训题库 一、单选(80道) 1、在施工过程中,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对桩的()和桩身()。 A、支撑阻力、承载力 B、支撑压力、承载力 C、支撑强度、荷载力 D、支撑阻力、强度力 2、在考虑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和地层分布以及相互作用效应时,通过调整()、()、()等改变基桩支撑刚度分布,以使建筑物沉降趋于均匀、承台内力降低的设计方法。 A、桩径、桩长、桩距 B、桩径、桩长、高度 C、桩径、桩高、桩距 D、桩长、承载、内力 3、在一般施工过程中,用来表示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的设计值符号是()、()。 A、F t 、 F c B 、F X 、F y C、F a 、 F b D 、F k 、F h 4、桩基础应按下列哪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A、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非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B、承载能力极限、强度 C、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D、强度状态、荷载状态 5、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承载力验算。 A、非强层 B、软弱下卧层 C、荷载 D、力度 6、桩基结构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重要性系数γ o 应按现行 有关建筑结构规范的规定采用,除临时性建筑外,重要性系数γ o 不应小于()。 A、0.8 B、1.0 C、1.2 D、1.5 7、对建筑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有明确判断、结论和防治方案; A、岩溶、土洞 B 、洪水、土洞 C、岩溶、腐蚀 D、岩溶、泥浆

8、对于摩擦型桩:宜按 20~35m布置勘探孔,但遇到土层的性质或状态在水平 方向分布变化较大,或存在可能影响成桩的土层时,应适当()勘探点。 A、均匀 B、加密 C、扩大 D、疏散 9、按桩径(设计直径 d)大小分类,小直径桩为d()、大直径桩为d()。 A、≤250mm 、≥800mm B、≤200mm 、≥850mm C、≤200mm 、≥800mm D、≤250mm 、≥850mm 10、对于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一级裂缝控制等级,桩身应设置预应力筋;对于 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二级裂缝控制等级,桩身宜设置()筋。 A、加强 B、荷载 C、疏散 D、预应力 11、当桩身直径为 300~2000mm 时,正截面配筋率可取 0.65%~0.2%(小直 径桩取高值);对受荷载特别大的桩、抗拔桩和嵌岩端承桩应根据计算确定配筋 率,并不应()上述规定值 A、等于 B、小于 C、大于 D、忽略不计 12、混凝土预制桩的截面边长不应小于 200mm;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实心桩的截面 边长不宜小于()。 A、350mm B 、320mm C、300mm D、 400mm 13、对于受水平荷载的桩,主筋不应小于 8φ12;对于抗压桩和抗 拔桩,主筋不应少于 6φ10;纵向主筋应沿桩身周边均匀布置,其净 距不应小于()。 A、65mm B、 50mm C、70mm D、60mm 14、当桩基形状不规则时,可采用等代矩形()计算桩基等效沉降系数,等效 矩形的长宽比可根据承台实际尺寸和形状确定。 A、面积 B、长宽 C、大小 D、重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