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诊治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诊治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诊治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诊治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又称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发病年轻,进展缓慢,晚期复发,预后好,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15%,病理上以上皮细胞增生、轻~中度细胞异型性而无间质浸润为特点。BOT的病理类型为浆液性、黏液性和其他亚型(包括浆黏液性、子宫内膜样、透明细胞性和Brenner肿瘤)。许多证据表明,不同病理类型的交界性肿瘤虽然有相似的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形态学变化,但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并不完全相同。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是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low grade serous carcinoma,LGSC)的前驱病变,与KRAS和BRAF基因突变有关,也是BOT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占所有BOT患者的2/3~3/4[1]。本文就SBOT诊治的进展综述如下。

一、病理特点

长期以来,关于SBOT的病理诊断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2014年的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2]中提出,交界性肿瘤中的交界性成分应超过肿瘤的10%,不足者仍归为良性囊腺瘤,注明伴有灶状上皮增生(with focal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以反应其基本良性的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病理学资料的积累,以及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微浸润(microinvasion)、腹膜种植等病理诊断概念的引入,

对于SBOT的认识得以逐步深入,对其高危患者的病理特点也有了更新的理解。

1. 腹膜种植:大约35% 的SBOT 可出现腹膜种植[3],SBOT 的腹膜种植分为非浸润性和浸润性两种类型。2014 年,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委员会明确指出,浸润性种植无论从组织形态上还是生物学行为上,都等同于LGSC。浸润性种植是SBOT患者明确的不良预后因素,对此目前已取得广泛的共识[4-5]。Morice等[6]对7篇相关研究共458例晚期SBOT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伴有浸润性腹膜种植的Ⅱ~Ⅲ期SBOT患者的浸润性复发(即复发为浸润性癌)率及病死率分别为29%、25%,显著高于非浸润性腹膜种植者的8.3%和3.6%。Seidman 和Kurman[7]统计了4 129例SBOT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4年,结果显示,非浸润性腹膜种植者的存活率可达95%,而浸润性腹膜种植者仅66%。

2. 微乳头结构:5%~10%的SBOT合并微乳头结构[3],也称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微乳头型(serous borderline tumour-micropapillary variant)或非浸润性LGSC(non-invasive LGSC)。关于微乳头结构是否影响SBOT患者的预后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的研究显示,合并微乳头结构的SBOT更倾向双侧卵巢受累、卵巢表面受累和卵巢外种植,尤其是浸润性种植,具有更高的复发率和癌变率[8=9]。1项系统回顾[3]纳入了42项相关研究共4 414例SBOT患者,其中488例合并微乳头结

构,结果显示,合并微乳头结构的SBOT患者的复发率高于未合并微乳头结构的SBOT(分别为24.4%、18.3%~19.9%),且较晚期SBOT患者有更高的浸润性复发率(分别为18.9%、12.4%),因而提出,微乳头结构应作为SBOT患者浸润性复发的高危因素。

在2014年的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2]中,将合并微乳头结构的SBOT单独列为微乳头型SBOT。值得注意的是,微乳头型SBOT一旦出现间质浸润,就应诊断为LGSC。另外,微乳头型SBOT中的核异型一般为轻~中度,如果出现重度的核异型则要考虑高级别浆液性癌的可能。

3. 微浸润与微浸润性癌:在2014年的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2]中,SBOT伴微浸润是指SBOT的间质中出现具有丰富嗜酸性胞质的上皮细胞簇,且该病变直径<5 mm。5%~10%的SBOT可出现微浸润,当SBOT合并妊娠时,其微浸润的发生率更高。Messini等[10]统计了203例SBOT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微浸润是除浸润性种植以外复发的另1个高危因素。但目前的多数研究认为,微浸润的细胞可能为终末分化或衰老细胞,并不影响SBOT患者的预后[11]。微浸润性癌与微浸润不同,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别。微浸润性癌与低级别浆液性乳头状癌的形态一致,呈现浸润性微乳头结构,但是当病变直径<5 mm时称为微浸润性癌。微浸润性癌患者的预后等同于早期浸润癌,但要差于SBOT伴微浸润者。由于肿瘤浸润灶常呈广泛分散性,因此,发现微浸润性癌时需要充分取材,以除外更大范围的LGSC[12]。

二、临床特点

SBOT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0~60岁,较浆液性癌患者年轻。大体上,肿瘤呈囊性及乳头状生长,直径为1~52 cm不等,平均12 cm,肿瘤表面可以出现外生性乳头[3]。15%~40%的SBOT患者为双侧性,15%~40%合并卵巢外病变(包括淋巴结受累及腹膜种植)[13]。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SBOT 患者中约68% 为Ⅰ期,11% 为Ⅱ期,21%为Ⅲ期,只有不到1%的患者为Ⅳ期[14]。丹麦的1项共纳入885例SBOT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15]发现,随着生育次数和初次分娩年龄的增高,SBOT的患病风险降低,此外,口服避孕药也降低SBOT 的患病风险(OR=0.40,95%CI 为0.26~0.62);相反,不孕(OR=3.31,95%CI 为2.44~4.49)、激素替代(OR=1.32,95%CI 为1.02~1.72)则增加SBOT 的患病风险。说明,SBOT与卵巢浆液性癌的患病风险因素相似。

三、诊断

SBOT患者一般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若肿瘤破裂或发生蒂扭转,可出现急腹症。随着肿瘤的增长,患者会出现下腹部不适、下腹部包块、胃肠道及泌尿系统压迫等症状,少数晚期患者可伴腹水。影像学检查诊断SBOT的总体准确率不高,其中以超声检查最为常用,CT 或MRI 检查诊断SBOT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并不优于超声检查,对鉴别交界性及良恶性肿

瘤的作用有限,且费用高。但对于年轻的SBOT患者,术前行CT、MRI 检查有助于评价肿瘤的分期及有无高危因素,可帮助判断能否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16]。目前,SBOT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卵巢上皮性癌相同,主要为CA125、CA199、人附睾蛋白4(HE4),但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相对较低。研究显示,CA125和HE4都不是诊断BOT、判断预后的可靠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也不适用于预测是否有浸润性种植[17]。

因此,SBOT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术中需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但需要注意的是,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项包含354例BOT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228例(64.4%)患者的冰冻切片与石蜡包埋切片的病理检查结果一致,冰冻切片诊断不足者108例(30.5%)、诊断过度者18例(5.1%),其中黏液性癌更容易出现诊断不足(诊断为黏液性交界性肿瘤),是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不足的独立因素(OR=1.48,P=0.022)[18]。

四、治疗

(一)手术治疗

所有SBOT患者都应行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保守性手术即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是指保留子宫和至少一部分卵巢,包括卵巢囊肿剔除术(单侧或双侧)、单侧附件切除术(可伴对侧囊肿剔除术)

以及保留生育功能的分期手术(即除囊肿剔除或附件切除外,行系统的大网膜切除、腹腔冲洗液检查、腹膜多点活检以及伴或不伴腹膜后淋巴清扫术)。标准的根治性手术即肿瘤细胞减灭术(晚期患者)或全面分期手术(早期患者),包括全面的盆腹腔探查、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腹膜多点活检、腹腔冲洗以及切除一切肉眼可见病灶,是否行腹膜后淋巴清扫术存在争议。

常见的手术途径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传统的观点认为,腹腔镜手术可减少术后粘连,但同时会增加囊肿破裂、肿瘤播散和不完全分期的发生率。但在Jung等[19]的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了643例BOT患者,其中开腹组433例、腹腔镜组210例,结果显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3%、4.3%,P=0.902)、10 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6%、97%,P=0.851)比较均无显著差异。1项共纳入32篇文献2 691 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BOT 患者的荟萃分析[20]显示,腹腔镜组复发率与开腹组比较无显著差异(OR=0.96,95%CI 为0.57~1.60)。值得提出的是,对于腹膜种植广泛以及肿瘤直径较大、术前临床判断恶性可能性大的患者,仍应遵循无瘤原则行开腹探查术。

近年SBOT患者的手术治疗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指征存在争议:对于有生育要求的SBOT 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是很好的选择。Vancraeynest等[21]的1项

回顾性研究共纳入132例SBOT患者,其中42例患者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结果显示,保留生育手术的复发率高于根治性手术(P=0.001),但两者总生存率并无显著差异(P=0.314)。关于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指征,各个指南存在较大的争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指南[22]中,仅Ⅰ期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2014年的中国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临床诊治指南[23]中,保留生育功能的指征为对侧卵巢和子宫没有受累,且无外生乳头结构及浸润性种植;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24]则对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没有分期的限制。随着对交界性肿瘤及其预后的认识的更新,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指征在逐渐放宽。Helpman 等[25]对59例晚期BOT患者(其中51例为SBOT)平均随访55.3个月,共33例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在21 例有生育计划的患者中成功妊娠34 例次,分娩26例次,并且保留生育功能没有显著增加这些患者的复发率(HR=1.69,CI 为0.61~4.68,P=0.31)。Uzan等[26]的研究报道了41例接受保守性手术的Ⅱ~Ⅲ期SBOT患者,平均随访57个月,共22例复发(复发率为54%),仅1例浸润性复发患者(初次手术时为微乳头型SBOT且伴有非浸润性种植)死于本病,10年生存率为92%,随访过程中有14例患者共妊娠18例次;接受保守性手术的14例伴浸润性腹膜种植的SBOT患者中,8例复发,2例复发后进展为浸润性癌,1例死亡。提示,伴浸润性腹膜种植的SBOT患者的预后较差,不建议行保守性手术。虽然晚期SBOT的复发率高,但总体预后仍较好,保留生育功能后生育率高。因此,对于40岁以下,不伴有浸润性种植并能严密随访的SBOT患者,不限期别,有强烈生育要求时均可以考虑保守性手

术。由于大部分SBOT患者复发后仍为交界性,预后较好,对于复发的SBOT患者仍有可能行再次保留生育的治疗。

Uzan等[27]回顾性分析了至少1次复发(为非浸润性复发,即复发为交界性肿瘤)且随诊≥5年的20例晚期SBOT患者,其中9例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这9例患者中仅1例再次复发,其治疗后无瘤生存,保守性手术的二次复发率与根治性手术相比无显著差异(P=0.74)。Uzan 等[28]的另1研究共纳入26例SBOT患者,行保守性手术后非浸润性复发并再次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其中2例出现浸润性复发,1例死亡,20例有生育计划的患者中共13例(65%)成功妊娠15例次,分娩13例次。

2. 保留生育功能时卵巢的手术方式:对于单侧卵巢受累的SBOT患者,对侧卵巢不推荐常规活检。Kristense等[29]对75例BOT患者的的研究发现,外观正常的对侧卵巢几乎不存在隐匿性病变,如术前超声检查提示对侧卵巢正常,术中探查对侧卵巢外观正常,不推荐剖开探查。

单侧BOT常用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术式为单侧附件切除术。但是对单侧SBOT患者,单侧卵巢囊肿剔除术也是可行的,因为有研究认为,SBOT 剔除术后虽易复发,但对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并且生育结局可能优于附件切除术[21]。对于双侧均有肿瘤累及的SBOT患者,依然可以保留生

育功能。手术方式为受累严重侧的附件切除+对侧卵巢囊肿剔除术。Palomba 等[30]对32 例双侧BOT 患者(观察组15例患者中,14例为SBOT)随机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囊肿剔除术或单侧附件切除+对侧卵巢囊肿剔除术,随访81个月后,虽然行双侧肿瘤剔除术患者的复发率较高且无复发时间短于行单侧附件切除+对侧囊肿剔除术者(分别为16、48个月),但双侧肿瘤剔除术患者的术后累积妊娠率显著高于单侧附件切除+对侧囊肿剔除术者(分别为93.3%、58.8%)。Vasconcelos和de Sousa Mendes[31]的荟萃分析纳入行保守性手术的39 项研究共5 105 例BOT 患者,对其中10 项研究共433例SBOT患者的统计显示,卵巢囊肿剔除术、单侧附件切除术、单侧附件切除+对侧囊肿剔除术的复发率分别为43.2%(95%CI 为0.349~0.519)、32.1%(95%CI为

0.251~0.400)和15.3%(95%CI 为0.064~0.320),3者比较无显著差异;仅14例患者选择双侧囊肿剔除术,其复发率与单侧附件切除术比较有显著差异(OR=1.96,95%CI 为1.178~3.226,P=0.01)。由此可见,在双侧卵巢受累时,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如果患者生育愿望强烈但年龄较大、生育能力差时,可以选择双侧卵巢囊肿剔除术。

3. 全面分期手术的范围及意义:关于SBOT患者行全面分期手术的范围也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体现在:(1)是否需行淋巴清扫术;(2)是否需行大网膜切除及腹膜多点活检术。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切除淋巴结和大网膜可提高SBOT患者的生存率。而在Kristensen等[29]的研究中,51例SBOT患者行腹膜多点活检及大网膜切除术,发现6例患者的病变

隐匿于大网膜,而卵巢和腹膜表面肉眼观阴性的患者很少存在病理学阳性的病变。提示,肉眼观正常的大网膜也并不能除外微小的种植灶。因此,有学者建议SBOT患者的分期手术范围至少应包括大网膜切除。而对于淋巴清扫,早期SBOT 患者不常规进行,即使是晚期患者也不主张。

Lesieur等[32]建议,只有在浸润性种植的SBOT或发现增大的淋巴结及不良预后因素(如合并微乳头结构等)时,才应行淋巴清扫术。

值得提出的是,目前少有关于全面分期手术对SBOT患者妊娠率影响的报道,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SBOT患者,是否需行全面分期手术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FIGO指南和NCCN指南均强调了分期手术的必要性,NCCN指南提出,分期手术可以提高24%~47% 的肿瘤分期,尤其是对SBOT患者,无论患者是否保留生育功能,均推荐行全面分期手术,以排除可能的隐匿性晚期疾病。但是,中国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临床诊治指南[23]指出,早期BOT患者多不主张行分期手术。多数研究证明,分期手术虽然能减少肿瘤的复发率,但并不能改善其总生存率,而且手术范围大容易造成盆腔粘连,导致不孕。

(二)辅助化疗

SBOT术后是否应予辅助化疗一直存在争议。2019年的NCCN指南推荐,有腹膜浸润性种植的SBOT患者可采取与LGSC相同的治疗,化疗

方案推荐卡铂联合紫杉醇或多西他赛(2B类证据)。但是,2018年的FIGO 指南提出,仅小部分合并浸润性种植的BOT患者对化疗有较低的反应率。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SBOT患者能从化疗中获益。1项共纳入27项研究共3 124例BOT患者(其中181例合并浸润性种植)的荟萃分析[33]显示,术后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4.0%、2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术后化疗组的死亡率较单纯性手术组高,但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86)。提示,对合并浸润性种植的患者不支持行辅助化疗。

由此可见,SBOT的治疗,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初始治疗应根据肿瘤期别行全面分期手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对于40岁以下并能严密随访的任何期别的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如单侧SBOT可选择单侧附件切除或卵巢囊肿剔除术,如双侧SBOT可选择单侧附件切除+对侧囊肿剔除术或双侧卵巢囊肿剔除术。应明确保留生育功能的SBOT患者行全面分期手术的意义,推荐行腹膜多点活检及大网膜切除术,不主张行淋巴清扫术及对外观正常的卵巢行活检术。全面分期手术后,如发现浸润性种植病灶,可视作LGSC,其保留生育功能后的预后较差,需慎重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术后可以选择观察或化疗。

五、复发与预后

对SBOT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随访,尤其是对于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患者。因为大部分SBOT的复发为远期复发,23%的复发出现在初次治疗5年后,有的患者甚至在手术15年后复发,并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SBOT癌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文献报道,SBOT的复发率为4.9%,5年生存率为94.9%,10 年生存率为92.8%[14]。近期,丹麦的1 项队列研究显示,SBOT患者在5年、20年后发展为浆液性癌的绝对风险分别为0.9%、3.7%[8]。目前,关于SBOT的预后影响因素尚未达成统一意见,文献中常见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肿瘤分期为晚期、保守性手术、双侧卵巢受累、年龄>40岁、残留病灶、浸润性种植、微乳头结构、微浸润等。

综上所述,卵巢SBOT的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于良性肿瘤,可出现微乳头结构、间质微浸润与微浸润性癌、腹膜种植,其中腹膜浸润性种植患者的预后同LGSC。SBOT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主要根据患者有无生育要求决定手术方式。术后一般无需辅助化疗,浸润性种植者可能从化疗中获益,但尚存争议。卵巢SBOT患者的预后好,但病理特点复杂,临床处理尚存在很多争议,未来仍有待进一步认识及探索。

卵巢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及分类

卵巢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及分类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对女性的健康威胁极其的大,卵巢肿瘤可以分为多种,其中一种就是卵巢上皮性肿瘤,引起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原因有很多,不孕、初潮早等都是卵巢癌的危险因素,女性朋友日常一定要做好对卵巢的保护工作。 ★病理: 卵巢上皮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占原发性卵巢肿瘤50%~70%,占卵巢恶性肿瘤85%~90%。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很少发生在青春期前和婴幼儿。肿瘤来源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生发上皮来自原始体腔上皮,具有分化为各种苗勒上皮的潜能,向输卵管上皮分化,形成浆液性肿瘤;向宫颈黏膜分化,形成黏液性肿瘤;向子宫内膜分化,形成子宫内膜样肿瘤。卵巢上皮性肿瘤分 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交界性肿瘤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肿瘤,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层次增加、核异型及核分裂象增加,但无间质浸润。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转移率低、复发迟。 ★分类: 卵巢上皮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来源于卵巢表面的上皮(体腔上皮),最常见的是囊腺瘤,主要包括浆液性和粘液性两种。

(一)浆液性肿瘤 1.良性浆液性囊腺瘤是浆液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浆液性肿瘤的60%,多发生于20~40岁妇女,以单侧居多,也可双侧发生(约占20%)。 2.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约占浆液性肿瘤的10%,其形态结构介于良、恶性浆液性囊腺瘤之间,属低度恶性,预后比浸润癌为好。 3.浆液性囊腺癌,约占浆液性肿瘤的30%,为卵巢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半数为双侧性。患者以40~60岁妇女为最多。 (二)粘液性肿瘤 1.粘液性囊腺瘤是上皮性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肿瘤。主要来源于卵巢表面上皮,向宫颈内膜上皮分化;另一来源是良性囊性畸胎瘤的单胚叶生长,其上皮和肠上皮相似,并可见杯状细胞。多发生于30~50岁妇女,多数为单侧,很少为双侧。 2.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亦为低度恶性癌,形态结构介于良、恶性粘液性囊腺瘤之间。五年存活率为95%~98%。

《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专家共识(2020 年版)》要点

《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专家共识(2020 年版)》要点 上皮性卵巢癌(EOC)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90%,浆液性卵巢癌(SOC)约占EOC 的75%,根据普通显微镜下组织学所见及生物学行为的不同,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SOC分为型和型:型即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LGSOC),型为高 级别SOC(HGSOC)。HGSOC和LGSOC的分子通路、生物学行为、临床特征不同。LGSOC 往往发生于年轻女性,临床预后较好,但不同于HGSOC,LGSOC可能具有对初始化疗耐药的特点。LGSOC 通常继发于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BOT),存在较高的BRAF(0~33%,平均5%)和KRAS(19%~55%)基因突变。初步研究表明,KRAS 基因突变可能是LGSOC 进展的致癌驱动因素。 1 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 【专家共识】:LGSOC是一种少见的卵巢癌类型,多见于年轻女性,诊断时的年龄、BMI和吸烟状况、肿瘤减灭术是否满意及FIGO分期与预后相关,5年生存率高于HGSOC。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专家共识】:LGSOC常继发于SBOT,其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与HGSOC不同,前驱病变为PTH,分子生物学特征为KRAS、BRAF、ERBB2、NRAS基因突变。 3 组织学诊断原则和标准 【专家共识】:LGSOC主要通过对活检或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明确诊断,SOC组织学分级采用二级系统,LGSOC的组织学与分子生物学一致。 4 影像学检查 【专家共识】:CT成像下附件肿块伴钙化或腹膜存在结节转移钙化时,应高度警惕LGSOC的可能。常规超声扫描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辅助鉴别LGSOC和HGSOC。 5 治疗 5.1 手术治疗 手术是LGSOC的主要治疗手段。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的区别 (病理特点方面)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的区别(病理特点方面) 卵巢上皮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来源于卵巢表面的上皮(体腔上皮),最常见的是囊腺瘤,主要包括浆液性和粘液性两种。 (一)浆液性肿瘤 1.良性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是浆液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浆液性肿瘤的60%,多发生于20~40岁妇女,以单侧居多,也可双侧发生(约占20%)。 病变 肉眼观,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囊肿,囊内充满稀薄、清亮的浆液,体积大小不一,小者直径仅数厘米,大者可达儿头大或更大,表面光滑,多为单房性,少数可为多房性。囊内壁光滑为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部分伴有乳头状突起,称为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镜下,囊壁和乳头间质均由含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上皮呈单层低立方状、柱状、纤毛柱状或钉状,核多位于中央,染色质纤细,核仁缺如或不明显,无病理性核分裂像。有时在囊壁和乳头间质内可见圆形钙化小体(沙粒体)。 2.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borderline serous cystadenoma)约占浆液性肿瘤的10%,其形态结构介于良、恶性浆液性囊腺瘤之间,属低度恶性,预后比浸润癌为好。 病变 肉眼观,与良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相似,但乳头状突起往往比良性者丰富而广泛,常布满整个囊内表面,双侧发生率较高。镜下,主要表现为乳头上皮呈2~3层,乳头分支较稠密或有微乳头状突起,核异型和核分裂像易见(每高倍视野不超过1~2个),无间质浸润。3.浆液性囊腺癌(serous cystadenocarcinoma),约占浆液性肿瘤的30%,为卵巢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半数为双侧性。患者以40~60岁妇女为最多。 病理变化 肉眼观,多数为多囊性,部分或大部囊内或囊外有乳头状突起,囊内多含混浊液体,乳头状物多为实性菜花状,常侵犯包膜并有出血坏死。镜下,乳头分支多或呈实心团块,上皮细胞增生多呈3层以上,细胞有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常见,包膜和间质均有浸润,沙粒体较多见。根据乳头状结构的分化程度可将其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3型:①高分化型,多数乳头覆以不典型上皮,呈假复层,有一定的纤细间质;②中分化型,乳头结构仍可见,上皮细胞分化不良,呈多层,核分裂像增多;③低分化型,乳头很少,瘤细胞呈实心片块或条索,偶尔形成腺样结构,瘤细胞有明显异型性,包膜和间质浸润明显。 (二)粘液性肿瘤 1.粘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adenoma)是上皮性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肿瘤。主要来源于卵巢表面上皮,向宫颈内膜上皮分化;另一来源是良性囊性畸胎瘤的单胚叶生长,其上皮和肠上皮相似,并可见杯状细胞。多发生于30~50岁妇女,多数为单侧,很少为双侧。 肉眼观,囊性肿块大小不一,一般直径15~30cm,甚至50cm以上,小者直径仅1cm。圆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常为多房性,内含浓稠粘液。囊内壁光滑,很少有乳头。镜下上皮为单层高柱状粘液上皮,胞浆含清亮粘液,核位于基底部,大小形状比较一致,染色质纤细,无明显核仁,亦无核分裂像。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 2.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borderline mucinous cystadenoma)亦为低度恶性癌,形态结构介于良、恶性粘液性囊腺瘤之间。五年存活率为95%~98%。 肉眼观与良性粘液性囊腺瘤无明显区别,但半数病例囊内壁可见乳头和包膜增厚,乳头或为简单分支,但多为生长活跃有复杂纤细分支的乳头。镜下,上皮高柱状,增生成2~3层,并失去极向,有轻或中度异型性,核分裂像可见。间质少,但无间质浸润。 良性及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偶尔可自行穿破,使粘液性上皮种植在腹膜上继续生长并分泌粘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诊治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诊治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又称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发病年轻,进展缓慢,晚期复发,预后好,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15%,病理上以上皮细胞增生、轻~中度细胞异型性而无间质浸润为特点。BOT的病理类型为浆液性、黏液性和其他亚型(包括浆黏液性、子宫内膜样、透明细胞性和Brenner肿瘤)。许多证据表明,不同病理类型的交界性肿瘤虽然有相似的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形态学变化,但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并不完全相同。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是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low grade serous carcinoma,LGSC)的前驱病变,与KRAS和BRAF基因突变有关,也是BOT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占所有BOT患者的2/3~3/4[1]。本文就SBOT诊治的进展综述如下。 一、病理特点 长期以来,关于SBOT的病理诊断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2014年的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2]中提出,交界性肿瘤中的交界性成分应超过肿瘤的10%,不足者仍归为良性囊腺瘤,注明伴有灶状上皮增生(with focal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以反应其基本良性的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病理学资料的积累,以及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微浸润(microinvasion)、腹膜种植等病理诊断概念的引入,

对于SBOT的认识得以逐步深入,对其高危患者的病理特点也有了更新的理解。 1. 腹膜种植:大约35% 的SBOT 可出现腹膜种植[3],SBOT 的腹膜种植分为非浸润性和浸润性两种类型。2014 年,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委员会明确指出,浸润性种植无论从组织形态上还是生物学行为上,都等同于LGSC。浸润性种植是SBOT患者明确的不良预后因素,对此目前已取得广泛的共识[4-5]。Morice等[6]对7篇相关研究共458例晚期SBOT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伴有浸润性腹膜种植的Ⅱ~Ⅲ期SBOT患者的浸润性复发(即复发为浸润性癌)率及病死率分别为29%、25%,显著高于非浸润性腹膜种植者的8.3%和3.6%。Seidman 和Kurman[7]统计了4 129例SBOT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4年,结果显示,非浸润性腹膜种植者的存活率可达95%,而浸润性腹膜种植者仅66%。 2. 微乳头结构:5%~10%的SBOT合并微乳头结构[3],也称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微乳头型(serous borderline tumour-micropapillary variant)或非浸润性LGSC(non-invasive LGSC)。关于微乳头结构是否影响SBOT患者的预后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的研究显示,合并微乳头结构的SBOT更倾向双侧卵巢受累、卵巢表面受累和卵巢外种植,尤其是浸润性种植,具有更高的复发率和癌变率[8=9]。1项系统回顾[3]纳入了42项相关研究共4 414例SBOT患者,其中488例合并微乳头结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菊芳, 谢红, 张金玲, 王莉菲, 张立杰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518020 刊名: 中国妇幼保健 英文刊名: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年,卷(期):2008,23(2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5条) 1.Morris RT.Gershenson DM.Silva EG Outcome and reproductive function after conservative surgery for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 2000(04) 2.张震宇.洪婉君.李凌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期刊论文]-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8 3.姜桦.曹斌融卵巢交界性肿瘤129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肿瘤学杂志 2004(02) 4.Donnez J.Munschke A.Berliera M Safety of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and fertility outcome in women with borderline tumors of the ovary 2003(05) 5.Zanetta G.Rota S.Chiari S Behavior of borderline tumor with particular interest to persistence,recurrence,and progression to invaslve carcinoma:a prospective study 2001(10) 相似文献(6条) 1.期刊论文陈曼玲.金松.CHEN Man-ling.JIN Song卵巢交界性肿瘤保守性手术疗效观察-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16(3)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发病年龄<40岁,浆液性12例(44.4%),黏液性15例(55.6%),其中1a期20例,1b期5例,1c期2例,均行手术治疗,保守性手术20例,根治性手术7例.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预后良好,手术是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保守性手术既保留了生育功能,提高了生存质量,安全有效,不影响生存期. 2.期刊论文魏静.李小平.唐军.王建六.耿京.赵彦.崔恒.魏丽惠.WEI Jing.LI Xiaoping.TANG Jun.WANG Jianliu. GENG Jing.ZHAO Yan.CUI Heng.WEI Lihui卵巢交界性肿瘤47例临床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5)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影响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4年8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Ⅰ期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39例(82.98%),Ⅱ期3例(6.38%),Ⅲ期5例(10.64%);术前彩超提示卵巢囊肿内有乳头状或实性区结构;伴血流信号者41例 (87.23%),其中低血流阻力者13例(31.71%);CA125增高者25例(55.56%),CA199增高者10例(26.32%).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冰冻与石蜡病理的符合率为78.71%.术后化疗15例(31.91%).24例行保守手术者复发4例,复发率16.67%,23例行根治性手术者复发2例,复发率8.69%,平均复发时间为20.83个月(7个月~3年),2例死亡.结论 有复发高危因素的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应进行化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3.期刊论文姜桦.曹斌融卵巢交界性肿瘤129例临床分析-肿瘤学杂志2004,10(2)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3年间收治的BOT129例.患者平均年龄37.8岁,临床Ⅰ期126例(97.7%),Ⅱ期1例(0.8%),Ⅲ期2例(1.5%);病理分型:黏液性囊腺瘤交界型83例(64.3%);浆液性囊腺瘤交界型43例(43.0%);混合性囊腺瘤交界型3例(2.3%).[结果]术后复发1例(0.8%),Ⅰ期患者中有1例术后13年自然死亡;1例Ⅱ期患者无瘤存活13年;2例Ⅲ期患者术后死亡.患者5年、10年、2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5%、 81.0%、79.0%.[结论]手术是BOT的主要治疗方法,Ⅰ期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倾向于选择保守性手术,晚期患者宜行根治性手术.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并不能提高生存率. 4.学位论文付晓宇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研究2005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ovariantumor,BOTorlowmalignantpotential,LMP)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改变、临床分期、治疗方法、转移复发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37例患者中,临床Ⅰ期20例,Ⅱ期3例,Ⅲ期13例,Ⅳ期1例;治疗后复发2例,均合并腹膜假粘液瘤(pseudomyxomaperitonea,PMP)。二次手术病理形态仍为交界性肿瘤。BOT发病年龄较卵巢上皮性癌年轻,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期别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223)。BOT的病理类型主要为: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mucinousborderlinetumor,MBT)23例(62.1%),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serousborderlinetumor,SBT)11例 (29.7%),交界性混合性囊腺瘤3例(8.1%),以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多见,BOT的病理类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223)。手术是BOT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方式有保守性手术(患侧附件切除术+对侧卵巢楔切术)与肿瘤细胞减灭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阑尾切除+大网膜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BOT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与卵巢上皮性良、恶性肿瘤均有显著性差异,且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与组织学类型有显著性差异(P=0.680)。 相同临床期别的BOT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与年龄有相关性,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术后辅助治疗均为化疗,分为腹腔化疗+静脉化疗或者全身静脉化疗,术后是否加用辅助化疗与临床分期有关(P=0.017),与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无关(P=0.329)。 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妇科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及超声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与诊断,并可作为术后监测治疗与复发的指标,但交界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困难,尚需进一步研究特异性较高的检查方法。手术是交界性卵巢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患者的临床期别、年龄有关,卵巢交界性肿瘤的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与手术方式无明显相关性,Ⅰ期BOT患者可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交界性肿瘤的复发多为晚期复发,复发灶的形态多数仍保持交界性的特点,故复发后的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治疗手段,且需要长期随访,BOT患者术后的辅助化疗及预后依赖准确的病理诊断及手术—病理分期,BOT患者的预后较EOC好,5年生存率达98.1%,化疗不能提高卵巢交界性肿瘤的生存率。 5.期刊论文李宪华卵巢交界性肿瘤21例临床分析-湖南医学2001,18(2)

卵巢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肿瘤。不同的年龄阶段发生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会有所不同。卵巢上皮性肿瘤好发于50~60岁的妇女,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卵巢位于盆腔的深部,至今也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病变不易被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属晚期,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卵巢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和健康的主要肿瘤。卵巢虽小,组织成分非常复杂,是全身各脏器原发肿瘤类型最多的器官。不同类型卵巢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和生物学行为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肿瘤的治疗和预后也是至关重要的。针对卵巢组织发生学上的差异,世界卫生组织(WH0,1973)制定的卵巢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卵巢肿瘤分类法。主要类型有: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其他类型及转移性肿瘤。 1.上皮性肿瘤占原发性卵巢肿瘤50%~70%,其恶性类型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5%~90%。肿瘤来源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具有分化为各种苗勒上皮的潜能。向输卵管上皮分化,形成浆液性肿瘤;向宫颈粘膜分化,形成粘液性肿瘤;向子宫内膜分化,则形成子宫内膜样肿瘤。 2.生殖细胞肿瘤占卵巢肿瘤的20%~40%。生殖细胞来源于生殖腺以外的内胚叶组织,有发生多种组织的功能。未分化者为无性细胞瘤,胚胎多能者为胚胎癌,向胚胎结构分化为畸胎瘤,向胚外结构分化为内胚窭瘤、绒毛膜癌。 3.性索间质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5%。性索间质来源于原始体腔的间叶组织,可向男女两性分化。向上皮分化形成颗粒细胞瘤或支持细胞瘤;向间质分化形成卵泡膜细胞瘤或间质细胞瘤。此类肿瘤常有内分泌功能,又称功能性卵巢肿瘤。 4.转移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5%~l0%,其原发部位多为胃肠道、乳腺及生殖器官。

卵巢浆液性肿瘤

卵巢浆液性肿瘤 一、病理分型特征 1、浆液性腺瘤(囊腺瘤、腺纤维瘤、囊性腺纤维瘤):一层输卵管样或卵巢表面样的立方或低柱状上皮, 上皮细胞无异型性,可伴有局部上皮增生(<10%区域,也有专家认为局部水平增生即是交界性肿瘤)。 2、交界性肿瘤:上皮增生:≥10%区域,增生2-3层以上,形成乳头、腺体堆积、筛状、微乳头; 核不典型:轻-中度异型,核分裂少见; 没有破坏性的间质浸润 3、浆液性癌(低级别、高级别):浸润性生长,核异型从轻到重度 注: 浆液性肿瘤如果上皮复层结构和出芽现象(budding)占据:<10%肿瘤区域,称“浆液性腺瘤伴有局部上皮增生”,若≥10&肿瘤区域,称“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分类(WHO 2014版) 注: 1、目前认为普通型是微乳头型的前体病变,所以很多病例中往往二者成分均有,所以提出微乳头型浆液 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成片的微乳头和/或筛状结构至少5mm;或者>10%的肿瘤成分是微乳头或者筛状结构。 2、区分普通型和微乳头型的意义:微乳头型的双侧卵巢发病率、卵巢表面被累及的概率、伴有浸润性种 植、发病即是Ⅱ-Ⅳ期的比例远高于普通型,10年生存率低、预后差,所以乳头的成分均是不好的;普通型的病例复发,往往呈微乳头型的。 3、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没有上皮内癌(intraepithelial carcinoma)的概念,如果表现为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伴上皮内癌,即细胞重度异型或出现微浸润应诊断为高级别浆液性癌。 三、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特有”的几个病理现象 1、微小间质浸润(micro invasive):每个浸润灶大小≤3cm,或者面积≤10mm2,多少灶不限; 单个细胞或巢状,胞浆嗜酸,核仁明显,周围有收缩空隙; 主要伴随普通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 预后意义不大。 2、微小浸润性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伴随微乳头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 预后差,应充分补取材,即使<3mm仍伴有复发、种植/转移的低度恶性浆液性癌 4、种植(implant):主要见于浆液性肿瘤。

2018NCCN卵巢癌指南解读

2018NCCN卵巢癌指南解读 一、2018年指南(第二版)与临床处理密切相关的主要更新 (一)手术治疗原则更新 1. 大多数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微创手术也可用于在选择的患者进行手术分期和减瘤术,用于评估是否能够进行满意的减瘤术,评估复发病灶能否切除等,但必须由有经验的妇科肿瘤医生施行; 2. 儿童/年轻患者的手术原则与成人有所不同,保留生育功能者需进行全面的分期手术,但儿童期和青春期的早期生殖细胞肿瘤可不切除淋巴结; 3. 交界性肿瘤是否切除淋巴结不影响总生存率,但大网膜仍需切除并进行腹膜多点活检; 4. 复发患者二次减瘤术需满足下列条件:化疗结束一年以上、孤立病灶可以完整切除、无腹水。 (二)化疗原则和方案更新 1. 对化疗方案进行重新排序和归类为“腹腔化疗/静脉化疗方案”和“静脉化疗方案”; 2. 腹腔化疗方案中紫杉醇静脉点滴的用法可选择超过3小时或24小时静滴;3小时输注方案更方便、更容易耐受且毒性较少,但目前没有证据证实它跟24小时输注方案疗效相当。 3. 新辅助化疗可以考虑用静脉化疗方案; 4. 儿童/年轻患者的IA期和IB期未成熟畸胎瘤、IA期胚胎性肿瘤或IA期卵黄囊瘤可考虑观察或化疗; 5. 静脉或腹腔化疗并不能使低度恶性潜能肿瘤(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获益。 二、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手术原则 (一)总原则 1.选择下腹正中直切口,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选择手术方案; 2.有经验的手术医生可以选择微创手术方式完成手术分期和肿瘤切除,微创手术方式有助于评估初治和复发病人能否达到最大程度减瘤术; 3. 手术医生必须在手术记录详细记录初发和复发病灶累及的范围; 4.推荐由妇科肿瘤医生完成手术。 (二)初治浸润性上皮性卵巢癌局限于卵巢或盆腔的手术步骤 1.进入腹腔后,抽吸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治疗办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治疗办法 导语:卵巢对于女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卵巢出现问题的话会直接影响到女性的身体,不管是外貌还是身体内部都会有严重的衰老现象,患上卵巢交界性浆 卵巢对于女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卵巢出现问题的话会直接影响到女性的身体,不管是外貌还是身体内部都会有严重的衰老现象,患上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女性还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而且必要的话还需要切除卵巢,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治疗办法。 1.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保守性手术:保守性手术通常指患侧附件切除,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手术应满足以下条件:①患者年轻、渴望生育;②确定为Ⅰ期,对侧卵巢和输卵管正常;③术后有条件长期随访。年轻患者如一侧卵巢有肿瘤时,一般开腹后留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然后先做一侧附件切除,剖视有可疑时送冷冻切片。如病理报告为交界性卵巢肿瘤,应作对侧卵巢剖视,并送病理检查,同时应仔细探查盆腔及上腹部,如均无恶性证据,可不再作其他手术。切除标本应每1~2cm做一切片检查,明确是否有侵袭。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如为癌,可根据情况进行卵巢癌再分期手术和(或)加用化疗。 2.卵巢交界性肿瘤的其他手术:临床Ⅰ期成人如不再需要生育时,可作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术。由于常常在同一肿瘤中同时存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成分,如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不能确定交界性或恶性,则一般应进行淋巴结清扫:Ⅱ、Ⅲ、Ⅳ期者可行肿瘤细胞减灭术。Buttini等认为较晚期患者应行肿瘤细胞减灭术,但淋巴结是否切除值得质疑,因为它与生存期无关。临床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现多主张不进行二次探查术。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卵巢癌的癌前病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卵巢癌的癌前病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内膜腺体和机制细胞种植在不正常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具有雌激素依赖和炎症特征。约 10% 生育期女性可受累,是不孕和痛经的主要原因。虽然 EM 是良性妇科改变,但它与卵巢癌(OC)间的关系却时有报道,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是否 EM 是 OC 的癌前病变? 中国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胡卫国医师在 Fertil Steril 杂志上发文,对 EM 和 OC 间的关联进行评估,阐述了二者关联研究的知识断裂点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EM和 OC 流行病学差异 OC 是发达国家第二常见妇科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致死率最高的肿瘤。虽然根治性手术和化疗不断进展,但总生存在过去 30 年里变化不大。 发达国家 OC 发病风险更高,风险因素包括初潮过早、家族史、肥胖、绝经后内分泌治疗、BRCA1/2 突变携带者,由于初潮过早、绝经过晚、不孕或未生育导致的持续排卵和持续月经。超 90% OC 起源自表皮,常见卵巢上皮癌亚型为浆液性、透明细胞、子宫内膜样、粘液样、转化性和混合性。 卵巢上皮癌包括 I 型和 II 型,I 型包括了低级别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癌和粘液性癌,来源于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或异位子宫内膜,多为早期和低级别,相对惰性,存在ARID1A、BCL2、BRAF 等异常。II 型比较常见,包括大部分高级别浆液性癌、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可能起源于纤毛上皮,75% 为进展期、侵袭性强,95% 存在 TP53 突变、BRCA 异常表达。 EM 的发病机制不清,目前最流行的是逆行月经理论;尚无发病数据,约 10% 左右。风险因素除了与 OC 相似外,还有其独特的风险因素:月经周期短、月经持续时间长、吸烟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EAOC, 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 1925 年 Sampson 首次提出 EAOC 的组织病理学标准:明确显示肿瘤附近有子宫内膜异位;癌症来源于异位子宫内膜,而非其它来源肿瘤侵犯子宫内膜;存在子宫内膜样基质包绕特征性腺体。Scott 后来对标准进行补充:有异位子宫内膜向癌症转化的组织学证据。由于诊断标准全部依赖组织学证据,过于严苛,很难满足。形态学数据虽然能够说明一些事情,但远远不够。 1. 临床流行性报告 EM 发生率存在较大异质性,约10%,这说明其增加所有组织类型 OC 发生率的风险均较小。数据显示,假设发生率为 10%,透明细胞 OC 和子宫内膜样癌患者 EM 发生率更高,约 35% 和27%,浆液性 OC 和粘液性 OC 患者 EM 发生率角低,约 5% 和 4%。小规模的研究倾向于报告较高的阳性结果,尚不清楚这些较高的发生率是真正升高还是由偏倚、人口特质或是机会性事件所致。 OC 发生的中位年龄是 56 岁,而典型 EM 发生于生育期,已报道的 EAOC 中位年龄明显低于无 EM 的 OC 患者,但高于仅患 EM 的女性。已发表的病例对照和双臂队列研究未能显示二者的关联,研究均未就 EM 类型、否有子宫腺肌症或子宫纤维瘤、治疗方式、治疗 EM 疼痛、肉眼可见子宫内膜异位完全切除对患者进行分层。 2. 分子遗传学研究 癌症标志性特征是由癌症细胞本质具有侵袭性所决定的。假如将异位子宫内膜损害看作是伤口的反复损伤与修复,最终导致纤维化。换言之,其众多分子异常来自于组织修复机制的进化。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对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1.2岁。17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常有下腹不适和腹胀、尿频等症状,有5例患者有经期延长与出血量多的症状,还有2例患者因肿瘤破溃导致急腹症。结论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患者,预后相当好,5年生存率为90%。但仍有10%的患者预后不好。 标签:卵巢交界;浆液性肿瘤;临床病理 卵巢交界性肿瘤大多都是低度恶性肿瘤,其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方面介于明显良性和明显恶性的同类肿瘤之间,且与同样临床分期的卵巢癌相比,是预后较好的卵巢肿瘤[1]。组织学上无明显浸润,仅约50%左右局限在卵巢内,常伴有卵巢外扩散,最常见的扩散部位是盆腹腔的腹膜及淋巴结[2-4]。由于其临床过程比较良性,大多数预后都很好,WHO将这种扩散现象命名为种植。本文收集我院诊治的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旨在对本病有进一步的了解。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诊治的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1.6岁,其中9例生长在卵巢的表面和囊内,另8例生长在腹膜。17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常有下腹不适和腹胀、尿频等症状,有5例患者有着长期的经期延长与量多的症状,还有2例患者出现了肿瘤的破溃导致突发性的急腹症。 1.2方法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厚3-5μm,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 2 结果 2.1巨检17例标本中有4例发生于双侧,有13例发生于单侧,肿瘤呈灰白灰黄色,肿瘤5cm×5cm×2cm~12cm×11cm×5cm。17例标本中有9例肿物内有菜花状的突起,切面呈囊实性,质脆,内含淡黄色的混浊液体,其中有1例标本出现了血性的液体。 2.2镜检肿瘤大多数呈乳头状生长,乳头分支复杂,上皮层次增多,出芽,细胞有中度异型性,核分裂少,无病理核分裂。与癌相比,通常缺乏出血坏死。乳头间质无破坏性浸润,但可有微小浸润。肿瘤细胞出现活跃的增生现象,出现复层,一般会出现2-3层的复层结构,使乳头增多。有4例标本的肿瘤间质发生了砂粒体,还有1例表现为腺体的搭桥与背靠背的情况,而且没有明显的间质浸

法国国家妇科和产科医院(CNGOF)卵巢交界性肿瘤指南 (2020,上部)

法国国家妇科和产科医院(CNGOF)卵巢交界性肿瘤指南 (2020,上部) 【摘要】交界性卵巢肿瘤(B OT s)的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中位发病年龄为46岁,自15-19岁开始发生,55-59岁达到高峰,年发病率约4.5/10万例,FI GO I、I I、II I、I V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9.7%,99.6%,95.3%,77.1% (LE3)。其高危因素包括:恶性肿瘤家族史(胰腺癌、肺癌、骨癌、白血病)(LE3)、卵巢良性囊肿(LE2)、输卵管卵巢炎症(LE3)、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LE3)、口服避孕药(LE3)、经产(LE3)、激素替代治疗(LE3)、大量进食香豆醇(LE4)、使用孕酮治疗不孕症(LE3)和非甾体类抗炎药(LE3)等,不推荐对B OTs进行筛查(C级)。B OTs 复发风险为2%~24%,10年总生存率超过94%,侵袭性复发的风险为0.5%~3.8%,评分和列线图有助于评估风险,为患者提供预后信息(C级)。建议采用WH O组织分类法对B OT s进行分类,应报告肿瘤内是否存在微浸润病灶(<5mm)和浸润性癌(<5mm 伴非典型细胞核和间质纤维化反应),对于浆液性B OT s,建议标注组织学亚型或微乳头型/筛孔型(C级),侵袭发生时会产生促结缔组织间质反应,建议根据底层脂肪或腹膜组织反应来确定侵袭性或非侵袭性(B级);对于双侧黏液性肿瘤和/或腹膜种植或腹膜

假性黏液瘤患者,建议排除原发性消化道癌或胰胆管癌(C 级);对于疑似病例,组织标本固定后,直径小于10cm的肿瘤,建议切片间距不超过1cm,大于10cm的肿瘤间距不超过0.5cm(C级);如果没有发现大网膜明显受累,建议至少4~6个系统采样,应包括可疑区域(C级),当疑诊B OT s,术中冰冻取样时建议咨询妇科病理专家(C级)。推荐经阴道和腹部超声用于B OT s诊断(A级),如果不能确定卵巢病变性质,建议进行盆腔M RI(A级),使用T2、T1、T1脂肪饱和序列、动态序列和扩散序列以及钆注射(B级),报告应采用恶性肿瘤评分系统(M R/O-R ADS)(C级),并提出组织学假设(C级),盆腔M RI也推荐用于疑似BOT s (C级),应描述MR I特征,以区分BOT s亚型(C级)。盆腔超声是妊娠期附件区包块诊断和鉴别的首选方法(C 级),对于附件区不明肿物,建议从妊娠12周开始行盆腔M RI 检查,要求提供诊断评分(C级),应尽量减少钆的使用(C级)。建议血清CA125和H E4检测及ROM A评分系统(A级),如果影像学疑诊黏液性肿瘤,建议检测血清CA199(C级),如果术前肿瘤标志物正常,不建议常规标志物随访(C级),如术前血清CA125升高,建议用于术后随访(B 级),BOT s接受保守治疗,推荐经阴道和经腹超声进行随访(B级)。

交界性卵巢肿瘤诊治专家共识

交界性卵巢肿瘤诊治专家共识 交界性卵巢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s)的概念于1929年由Taylor首次提出,认为该类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介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别于1961年和1973年正式将BOTs纳入卵巢肿瘤的分类。经过近90余年的不断探索,于2003年8月27-28日在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召开1次全球性专题会议,旨在促成交界性卵巢肿瘤的共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对于交界性卵巢肿瘤的命名依然存有不同的看法。2014年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采用交界性肿瘤/非典型增生性肿瘤(atypical proliferative tumor)来命名这一肿瘤,既往也被称为低度恶性潜能肿瘤(low malignant potential tumor)。术前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通常不能对肿瘤是否属于BOTs做出准确定性,术中冰冻和术后常规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也较低。此外,BOTs的手术范围、手术方式的选择、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可行性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和随访等等问题,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为规范和提高妇科医师对BOTs的认识及诊治水平,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肿瘤生殖学分会组织本领域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题讨论,制定本共识雏形,虽数易其稿,亦唯恐挂一漏万,仅供临床参考。 1 流行病学 BOTs占所有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5%~20%,发病率为每年(1.8~4.8)/10万。与卵巢癌相比,BOTs好发于年轻女性,合并不孕率较高,以早期病患多见,总

体预后较好;从分子遗传学与输卵管/卵巢癌相比较,BOTs具有更低的BRCA 突变率。近年来,伴随着对BOTs相关风险因素如生物类药物的使用、病理学医师的知晓度、临床特征的认知提高,使得BOTs诊断的准确性得以提升,BOTs 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发病率构成比有所增加。 2 病理组织学特点 2014版WHO卵巢肿瘤分类将BOTs组织学特点定义为不伴有间质浸润的卵巢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BOTs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为浆液性(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黏液性(mucin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mBOT)以及其他少见类型如浆黏性交界性肿瘤、子宫内膜样肿瘤、透明细胞肿瘤以及Brenner肿瘤等。BOTs的组织学类型与地域有关,在西方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意大利,超过70%的BOTs为浆液性肿瘤;而在大多数东亚国家,黏液性肿瘤占主导地位;在一些欧洲国家如西班牙,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具有相似的发病率。 浆液性肿瘤是交界性卵巢肿瘤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形态学特征介于良性浆液性肿瘤和低级别浆液性癌之间,2014版WHO卵巢肿瘤分类采用浆液性交界性肿瘤/非典型增生浆液性肿瘤(SBT/APST)形式来命名这一肿瘤。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BOT)是SBT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又被称为非浸润性低级别浆液性癌,诊断标准包括肿瘤的融合性微乳头结构直径>5mm,且肿瘤细胞核的非典型性较普通的SBT明显,该肿瘤较普通型的SBT更易出现腹膜种植性病变,复发率高,预后较普通型SBT差。

2020ESMO欧洲卵巢癌真实世界研究数据

2020 ESMO欧洲卵巢癌真实世界研究数据 奥拉帕利在晚期卵里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 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大会(ESMO )大会刚刚过去,PARP抑制剂(PARPi ) 奥拉帕利有多项真实世界研究数据(RWS )亮相大会,内容聚焦于欧洲多国晚期卵巢癌一线及钳敏感复发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可谓亮点纷呈;也让我们看到PARPi维持治疗与RWS结合的巨大学术价值。 坐标:法国 827P—First real-life data on olaparib in 1st line (1stL) maintenanee BRCA1/2 mutated epithelial ovaria n can cer (EOC) in Fra nee: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201 patients (pts) enrolled in the cohort temporary authorization for use (ATUc) 法国策一项奥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BRCA1/2突变上皮性卵巢癌(EOC)的真实世界数据:对(Cohort Temporary Authorization for Use z ATUc)队列201例患者(p⑸的描述性分析作者:Charlotte Bellier (Lille, France) 目标人群:新诊断晚期卵巢癌BRCAm —线PARPi维持治疗患者,201例入组

I奥拉帕利耐受良好,在真实世界患者中没有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 I 24名患者(12.4%)出现> 1次严重不良事件(ADR); I 6名患者(3.1%)因AEs导致停药; I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骨髓白血病报告,无AE导致死亡。 823P—Extended follow-up of a real-world cohort of patients (pts) with BRCA mutation (BRCAm) relapsed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OC) receiving olaparib maintenanee therapy: The GINECO RETROLA study 接受奥拉帕利维持治疗的BRCA突变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真实世界队 列研究的延长期随访数据:GINECO RETROLA研究 作者:Thibault De La Motte Rouge (Rennes, France) 目标人群:BRCAm钳敏感复发型高级别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共计128例患者纳入 目的:评估临床硏究中观察到的获益是否能反映在真实世界的患者治疗中 大多数使用奥拉帕利的患者(68%)接受了3线或以上的含钳化疗,部分患者为钳类化疗后无影像学缓解(n二22)和非高级浆液性EOC病理类型的患者(n = 14); I奥拉帕利在真实世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与Study19和

术中冰冻切片在卵巢交界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术中冰冻切片在卵巢交界性肿瘤诊断中 的应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田梅侯德法李芝芳施晓燕 【关键词】冰冻切片卵巢交界性肿瘤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是一类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卵巢肿瘤,是低度潜在恶性(low maligant potential,LMP)的肿瘤。该病术前诊断较困难,主要依靠术中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由于卵巢交界性肿瘤临床预后良好,并在生育期妇女多见,手术涉及能否保留生育能力的问题。本文就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本院75例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院于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有75例卵巢肿瘤行术中冰冻切片,术后经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确诊。其中,58.67 %(44/75)为良性肿瘤,20.00 %(15/75)为卵巢交界性肿瘤,21.33 %(16/75)为卵巢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患者的年龄22~74岁。其中,患者扪及盆腔包块10例,急腹症1例(肿瘤自然破裂),自觉腹胀5例,合

并妊娠1例;黏液性占80.00 %(12/15),浆液性占13.33 %(2/15),生殖细胞肿瘤占6.67 %(1/15)。 2.病理学诊断方法:手术标本切下后立即送病理室,用恒温冰冻切片机将标本切成5 μm,快速HE染色,由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两级病理医师共同会诊。冰冻剩余的组织和术后送检的标本作石蜡切片病理诊断检查,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完全一致者为诊断正确,不同者为诊断错误。病理学诊断标准:(1)上皮复层化(≤3层)伴上皮簇和乳头形成;(2)上皮轻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3)核分裂相少见;(4)无卵巢间质浸润。 3.手术方式[1]:冰冻切片证实为交界性肿瘤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及卵巢功能的绝经前Ⅰ期患者[根据1986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手术病理学分期原则]可行保守性手术,即卵巢肿瘤剥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ⅠC期同时行大网膜切除;而绝经后患者则行根治性手术,即全子宫加双附件加大网膜切除术,黏液性交界瘤同时切除阑尾。若肿瘤为双侧性,或患者仅有单个卵巢,但有相邻的正常卵巢组织,可行肿瘤剥除术:在肿瘤的包膜近卵巢正常组织的根部无血管区做一横贯切口,深度仅透过囊壁而未切开肿瘤壁,剥出肿瘤,并将标本边缘作病理检查有无肿瘤细胞残存。 结果 17例卵巢肿瘤冰冻切片诊断为交界性肿瘤中,石蜡切片病理同样诊断为交界性肿瘤者12例,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2例;冰冻切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