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概率2

什么是概率2
什么是概率2

两水中学课时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解答(第二版)李书刚编,科学出版社.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 写出下列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 (1)同时掷两颗骰子,记录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 (2)在单位圆内任意一点,记录它的坐标; (3)10件产品中有三件是次品,每次从其中取一件,取后不放回,直到三件次品都取出为止,记录抽取的次数; (4)测量一汽车通过给定点的速度. 解 所求的样本空间如下 (1)S= {2,3,4,5,6,7,8,9,10,11,12} (2)S= {(x, y)| x 2+y 2<1} (3)S= {3,4,5,6,7,8,9,10} (4)S= {v |v>0} 2. 设A 、B 、C 为三个事件,用A 、B 、C 的运算关系表示下列事件: (1)A 发生,B 和C 不发生; (2)A 与B 都发生,而C 不发生; (3)A 、B 、C 都发生; (4)A 、B 、C 都不发生; (5)A 、B 、C 不都发生; (6)A 、B 、C 至少有一个发生; (7)A 、B 、C 不多于一个发生; (8)A 、B 、C 至少有两个发生. 解 所求的事件表示如下 (1)(2)(3)(4)(5)(6)(7)(8)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B C A C A B B C C A 3.在某小学的学生中任选一名,若事件A 表示被选学生是男生,事件B 表示该生是三年 级学生,事件C 表示该学生是运动员,则 (1)事件AB 表示什么? (2)在什么条件下ABC =C 成立? (3)在什么条件下关系式C B ?是正确的? (4)在什么条件下A B =成立? 解 所求的事件表示如下 (1)事件AB 表示该生是三年级男生,但不是运动员.

大学数学 概率论10第10讲(第二章)

第十讲 Ch.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4 常用离散型分布 Remark 讨论常用分布的目的及常用分布的类型 §2.4§2.5???常用离散型分布(中讨论)常用分布常用连续型分布(中讨论) 2.4.1 二项分布(以n 重伯努利试验为背景的分布) 1. 二项分布的定义与记号 记 =X “n 重伯努利试验中A 发生(即‘成功’)的次数”, 则X 为离散型..V R ,其可能值为n ,,2,1,0???.且由事件的独立性可得 n k p p C k X P k n k k n ,,2,1,0,)1()(???=-==-. 其中)(A P p =,满足10<

☆检查不合格品率为p 的一批产品中的10件,其中不合格品数~X b ),10(p ; ☆随机调查色盲率为p 的任意50个人中的色盲人数 ~Y b ),50(p ; ☆命中率为p 的射手5次射击中命中次数~Z b ),5(p . 2. 利用二项分布的分布列计算概率 例2.4.1 (题目叙述没有区分患者与健康者!换讲 .101.P 习题的第2题) 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上产品一级品率为0.8,检查5件,求至少有2件一级品的概率. 解 记 X =“抽检5件产品中一级品的件数”, 则依题意可知~X b )8.0,5(,于是 (P 抽检5件中至少有2件是一级品) ()()()() ()() 5 4 11 5 5 21210110.810.80.810.80.99328 P X P X P X P X C C =≥=-<=-=-==-??--??-= 例 2.4.2 已知~X b ),2(p ,~Y b ),3(p ,若 ()5 19 P X ≥= ,求()1P Y ≥.

概率论第三版第2章答案详解

两人各投中两次的概率为: P(A ^ A 2B 1B 2^0.0784O 所以: 作业题解: 2.1掷一颗匀称的骰子两次,以X 表示前后两次出现的点数之和 ,求X 的概率分布,并验 证其满足(222) 式. 解: Q Q Q Q 根据 v P(X = k) =1,得 k =0 故 a 二 e 「1 2.3 甲、乙两人投篮时,命中率分别为0.7和0.4 ,今甲、乙各投篮两次,求下列事件的 概率: (1)两人投中的次数相同;(2) 甲比乙投中的次数多. 解:分别用A ,B j (i =1,2)表示甲乙第一、二次投中,则 P(A) = P(A 2)=0.7,P(A) = P(A 2)=0.3,P(B 1)= P(B 2)=0.4,P(B 1)= P(D) =0.6, 两人两次都未投中的概率为: P(A A 2 B^! B 2) = 0.3 0.3 0.6 0.6二0.0324, 两人各投中一次的概率为: 并且,P(X P(X P(X P(X = 12) = 1 36 =10) 煤 =8) 嗥; =k)=( =2) =P(X =4) =P(X =6) =P(X 2.2 2 P(X =3) =P(X =11)= ; 36 4 P(X =5) =P(X =9)= p (X =7)」。 36 k =2,3,4,5,6,7,8,9,10,11,12) P{X =k}二ae°,k =1,2…,试确定常数 解: k ae ae = 1 ,即 1=1。 k -0 1 - e

P(AA2BB2)P(AA2B2B1)P(A2AB1B2)P(AA2B2B1)= 4 0.7 0.3 0.4 0.6 = 0.2016两人各投中两次的概率为:P(A^ A2B1B2^0.0784O所以:

概率论第二讲

第二讲 §2 概率空间 1. 概率函数 如何确定随机事件的概率?有这样两种想法。 客观方法:通过观测,统计事件出现的频率。 以值硬币为例:A n n f n = 。 思考题:以此确定概率有何不足? 主观方法:如果硬币是均匀的,就应该假设正反面出现的概率是相同的。 但硬币是否均匀如何判断?事实上这正是许多情况下需要解决研究的问题。 定义(概率公理体系)对给定的样本空间(,)S ?,称定义在事件域上的集类函数 :[0,1]P ?→,:Pr()P A A →, 为概率函数,若满足条件, 1)Pr()1S =; 2)可列可加性:设事件序列{,1,2,}n A n =互不相容,即i j A A φ=,i j ?≠,一定有 1 1 Pr( )Pr()n n n n A A ∞ ∞===∑。 思考题:为何不能要求一般的可加性,即参与并的事件个数必须是可列的?概率为零的事件与不可能事件是否有区别? 2. 概率性质 1)Pr()0φ=; 此性质可以推知:概率函数具有有限可加性; 2)减法公式:Pr()Pr()Pr()A B A AB -=-; 此性质说明:概率函数是单调增加的函数。 特殊情况:Pr()1Pr()A A =-。 3)加法公式:Pr()Pr()Pr()Pr()A B A B AB =+-; 此公式可推广到有限多个事件并的情形。 4)概率函数的连续性。 a) 若{,1,2,}n A n =是单调增加序列,即1n n A A +?,则

1 Pr(lim )lim Pr()n n n n n A A ∞ →∞→∞ ==; b) 若{,1,2,}n A n =是单调减少序列,即1n n A A +?,则 1 Pr(lim )lim Pr()n n n n n A A ∞ →∞→∞ ==; c) 对任意事件序列, 1Pr(lim )Pr( )lim Pr( )n n n k k n k n k n A A A ∞ ∞∞→∞ ===→∞ ==,1Pr(lim )Pr( )lim Pr( )n n n n k k n k n k A A A ∞∞ ∞→∞ →∞ =====。 思考题 用语言描述事件序列的上下极限的直观含义。 §3 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概率函数并没有直接给出一个随机事件的概率,只是要求其满足直观的条件。那么具体问题中,如何确定概率?必须考虑问题的特殊性。古典概率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1. 古典概型。 如果样本空间和概率函数满足下面的条件,则称该概率问题为古典概率问题, (1)样本空间的元素个数只有有限个;(2)基本事件的概率相等。 具体而言,1{, ,}n S e e =,1Pr()Pr()n e e ==。 定理 对古典概型,11Pr()Pr()2n e e === ;#Pr()#A A S =。 这里#A 表示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 所以,古典概型问题就转化为计数问题。 2. 排列组合 计数的两个基本原理 1) 加法原理; 2) 乘法原理。 典型的排列组合问题 1. Sampling with replacement and with ordering (m balls labeled within the urn) Draw n balls sequentially, each ball drawn being put back, recording the numbers on the balls. Result: n m

概率论第三版第2章答案详解

第二章 作业题解: 2.1 掷一颗匀称的骰子两次, 以X 表示前后两次出现的点数之和, 求X 的概率分布, 并验证其满足(2.2.2) 式. 解: 由表格知X 的可能取值为2,3,4,5,6,7,8,9,10,11,12。 并且,361)12()2(= ===X P X P ;362)11()3(====X P X P ; 363)10()4(====X P X P ;364)9()5(====X P X P ; 36 5)8()6(= ===X P X P ;366)7(==X P 。 即 36 | 7|6)(k k X P --== (k =2,3,4,5,6,7,8,9,10,11,12) 2.2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为,2,1,}{ ===-k ae k X P k 试确定常数a . 解:根据 1)(0 ==∑∞=k k X P ,得10 =∑∞ =-k k ae ,即111 1 =---e ae 。 故 1-=e a 2.3 甲、乙两人投篮时, 命中率分别为0.7 和0.4 , 今甲、乙各投篮两次, 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 两人投中的次数相同; (2) 甲比乙投中的次数多. 解:分别用)2,1(,=i B A i i 表示甲乙第一、二次投中,则 12121212()()0.7,()()0.3,()()0.4,()()0.6,P A P A P A P A P B P B P B P B ======== 两人两次都未投中的概率为:0324.06.06.03.03.0)(2121=???=B B A A P , 两人各投中一次的概率为: 2016 .06.04.03.07.04)()()()(1221211212212121=????=+++B B A A P B B A A P B B A A P B B A A P 两人各投中两次的概率为:0784.0)(2121=B B A A P 。所以: (1)两人投中次数相同的概率为3124 .00784.02016.00324.0=++

答案 概率统计专题 第二讲 统计与统计案例

统计案例 班级 姓名 . (1)常见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两类:一类是函数关系,另一类是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不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2)从散点图上看,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称为正相关,点散布在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 (3)从散点图上看,如果这些点从整体上看大致分布在通过散点图中心的一条直线附近,称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 (4)回归方程为y ^=b ^x +a ^,其中b ^ = ∑i =1 n x i y i -n x - y - ∑i =1 n x 2i -n x - 2 , a ^=y --b ^x - . (5)通过求Q =∑i =1 n (y i -bx i -a )2 的最小值而得到回归直线的方法,即使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回归直 线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这一方法叫做最小二乘法. (6)相关系数: 当r >0时,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 当r <0时,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 r 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r 的绝对值越接近于0时,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通常|r |大于0.75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 (7)回归直线方程: 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 其回归方程y ^ =_______________ , 其过样本点的中心________. (8)独立性检验 K 2 =n (ad -bc )2 (a +b )(c +d )(a +c )(b +d ) (其中n =a +b +c +d 为样本容量). 答案: 频率 组距 (1)b ^x +a ^ (x ,y ) 考点一 回归分析 1.设某大学的女生体重y (单位:kg)与身高x (单位:cm)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一组样本数据(x i ,y i )(i =1,2,…,n ),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 ^ =0.85x -85.71,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