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对电影发展的影响

数字技术对电影发展的影响
数字技术对电影发展的影响

纵观电影电视的发展进程,制作技术一直起着先导作用。电影电视的艺术特点很大程度上是由拍摄、制作和播放条件所决定的。因此,当微电子进入我们生活的时候,数字技术不仅彻底革新原有的电影电视以及胶片、磁带、光盘等之间的信息采集、处理、传递和显示的作业力一式,也改变着影视艺术作品的表现形态。如今,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信息革命和智能革命,使影视艺术处于前听未有的大变革中,影视艺术正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大师乔治.卢卡斯拍摄的影片〈〈星球大战》,标志着世界电影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尽管在这以前也出现过其他一些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的电影)。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在电影制作中地运用,绝对不是偶然的,它既是电影技术革命发展的趋势,也是全世界后工业革命条件下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观念思维变化结果,更是现代计算机工业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理论发展的必然。

一、新材料、新技术”的数字技术为电影创造了奇迹

数字技术,在创造影视艺术中的现实世界时,又在创造异乎寻常的梦幻世界”及超人”故事。一些高难度、大投人的科幻片、灾难片、动作片广泛地使用了数字技术,魔变出了虚拟现实”和朱来世界”、

斯皮尔伯格影片〈〈印第安那的琼斯和魔殿》,有一千六百多个特技镜头是在二维的平面模型上用数字影像合成技术来形成三维空间的,其中有琼斯一落千丈,跃进激流,琼斯掉进陷阱,摸到怪石嶙峋、熔浆迸射的魔殿祭台一真是

险象环生,悬念迭出,令人毛骨谏然、胆战心惊。观众在随其经历一场噩梦而又化险为夷的同时,得到了最大视觉享受。

〈〈侏罗纪公园》是斯皮尔伯格将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的恐龙世界重现于现代社会中的银幕上,一度还创下全球票房之最,被誉为遗传工程的神话,史前

生物的奇迹”。影片中有六种不同类型的恐龙,最大的身高20英尺,骨骼是用玻

璃纤维制作的,身体是由3000磅漆土塑成,由计算机来控制它们的活动。在制片

时电脑影像合成技术,使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恐龙在银幕上具有了千姿百态、出

神人画的表演。它的放映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恐龙热。在该片中斯皮尔伯格把传

统的特技手法和神奇的电脑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像变戏法式的呼唤出一亿四

千万年前的恐龙,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世纪神话。〈〈侏罗纪公园》的成功使他

赢得了当代最伟大的童话大师”的殊荣。正是由于数字技术所引起的信息革命和

智能革命,帮助了斯皮尔伯格在银幕上实现了他不可思议的幻想。

二.数字技术丰富了创作手段

电影艺术是视觉艺术的延伸,图像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兀素。从电影诞生以来,电影摄影机是获取画面的唯一手段。通常一部电影的图像和声音是由摄影机和录音机面对真实的人和环境记录下来的,这种摄制工艺能够模拟出现实世界的逼真感,也给电影赋予了重要的属性即纪实性,这种纪实性是依托于电影画面的获取手段而产生的艺术表现特性。在很长的时间里,即使是那些奇思妙想创造幻觉的影片,也只是通过模型特技、洗印合成或电子特技等手段来制作,所能实现的不过是真实世界的简单变形或移位,还谈不上脱胎换骨的变化。

我们所处的时代变化太快了,人们的思维观念发展如此迅猛,传统的电影摄录手段和绘画手段所产生的画面制约着银幕视听思维的拓展,远远不能满足富于想像力的艺术家的要求。数字技术的出现宣布另外一种获得逼真画面手段的诞生。由计算机参与创造的画面不仅能够模拟真实,甚至能够超越真实,实现难以想象的画面效果,极大地拓展了电影艺术的表现空间。

3.数字技术变革了生产工艺

数字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影制作的速度、效率和灵活性。数字高清晰度摄像机正在崭露头角,向主流的摄制手段迈进,从而使电影可以摆脱胶片的制作方式,

数字技术为电影艺术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计算机化摄影机的使用,使摄影机的功能超过了人的眼睛,它可以找到许多人眼无法看到的视角,拍摄人眼无法看到的东西,从而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视觉奇观。

另外,数字技术不仅是在前期摄录和后期制作领域得到应用,可以说,它涉及到了电影制作的各个领域和阶段,在创作伊始数字技术就参与其中。总之,电脑展现了这样一种前景:

传统手段能做的,它可以做得更好更完美;传统手段不能做的,它照样可以出色完成,数字技术改变了电影制作工艺。

4..数字化开辟了电影业的新天地

曾几何时,电视的出现给电影带来巨大的冲击。在数字特效运用之前,传统电影制作方式所制作的电影很难再对观众产生吸引力,为了把观众从没有文化品位的电视节目中拉回影院,好莱坞也曾搞过形形色色的技术创新,诸如立体电影、全景电影和各种制式的宽银幕电影等等,但收效甚微。电影行业一度低迷到让人怀疑是不是还有存在的必要。电影对于电视的优势就剩下大银幕和胶片的高清晰效果了。

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一切都改变了。数字技术迅速进入电影的制作过程不吝于给电影注射了一剂强心剂,使得电影在继续发挥其大银幕高画质的同时呈现出造就视觉奇观的能力,这是目前的电视所难以匹敌的,因此就成为电影再造辉煌的杀手铜。数字技术最令电影制造者喜笑颜开之处,莫过于它给电影带来了不菲的票房收入。对利润极大化的追求是制片商钟情于数字技术的源动力,这也让数字技术从最开始在电影中的从属地位,一度跃升成为领衔主角。在上个世纪90年代,虽然全球的电影市场一片低迷,但是广泛应用了数字技术的美国电影却风靡全球,票房最高纪录一再被打破。〈〈侏罗纪公园》打破了〈〈星球大战》持续十几年的历史票房最高纪录,〈〈泰坦尼克号》又打破了

〈〈侏罗纪公园》的票房纪录。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票房收入超过一亿美元的影片基本上是运用数字技术制作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数字技术是一部影片成功的必然因素,但它确确实实在许多影片的成功道路上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6.数字技术带来了对电影本质的重新探求

数字技术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像〈〈阿甘正传》中阿甘跨越时空与三位美国总统握手的历史虚构;〈〈侏罗纪公园》中将亿万年前灭绝的恐龙重现在银幕上与人共舞”;〈〈谁害死了兔子罗杰》中真人与卡通角色逼真白然的交流,等等。这些计算机创造出来的影像表明电影不仅可以不再是物质现实的简单复制,它所制造的视觉谎言”也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真实”概念。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电影发展历程(珍藏版)

电影发展历程(2007-07-31 16:20:42) 标签:艺术学基础知识电影 *电影发展历程 一,电影发明阶段 1832年12月,比利时人普拉多利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制成"诡盘",由此产生现代电影原理.1888年英国W.弗赖斯.格林制成他的第一架电影摄影机.1889年,柯达公司制成第一卷软片.爱迪生有用这种胶卷制成第一部打孔影片.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 二,电影普及阶段 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年,法国百代影片公司派摄影师费利克斯?米斯格到中国拍摄素材,编成《中华帝国的一次旅行》,《中国海军生活》等短片.1906年,第一部故事影片《凯利邦的故事》在澳大利亚公映. 1909年1月,爱迪生等人组织电影专利公司,实行发放上映许可证制度.与此同时,美国第一个电影检查机构在纽约成立,35毫米电影胶片,被国际公认为标准规格. 1910年3月,国际电影公司通过媒体宣传,使演员F.劳伦斯成为第一

个明星,美国的明星制度从此确立. 1913年,美国好莱坞正式有了法定的地名,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摄制电影的基地. 美国人T.卡尔马斯和D.康斯托克用他们发明的彩色工艺(二色追加法)拍摄了第一部美国彩色故事片《海峡两岸》.1937年,迪斯尼公司出品了第一部大型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 三,电影研究与评奖 1911年,法籍意大利人R.卡努多发表《第七艺术宣言》,确认电影为一门艺术. 1916年,美国电影工程师学会成立. 1927年5月11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告成立,D.范朋克为第一任主席. 1929年5月16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行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授奖仪式. 四,电影音响的发展 1926年8月6日,纽约曼哈顿歌剧院首次上映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配有音响效果的音乐片《唐璜》,标志着有声电影正式诞生.次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在纽约百老汇的华纳大戏院公映第一部对白配唱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1928年7月6日,纽约首映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全部有声对白故事片《纽约之光》. 1953年,配合宽银幕电影的立体声音响系统开始在电影院投入使用. 1975年,杜比立体声系统问世,在世界各国的电影院音响系统逐渐占

数字电影高帧率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

数字电影高帧率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 2013-05-28 | 访问次数:304 | 新闻来源:电科网 近年来,声音、画面上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旨在通过技术革新,带来更清晰、更具冲击力的观影感受,营造更加真实的影音再现。就画面而言,主要的手段有扩大银幕面积、增加影像分辨率和提高放映帧率等。其中,高帧率作为提高视觉感受的有效手段之一,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电影最根本的技术就是利用视觉暂留原理,将静止画面连续播放,当画面的播放达到一定速度时,实现画面的运动重现。因此,电影的放映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播放的画面越多,则画面交替时的闪烁感越弱,重现的画面运动越平滑,画面也越细腻。但是在胶片电影时代,受经济成本、机械机构等因素的制约,不能采用高帧率的方式拍摄和放映电影,只能在声画质量与成本之间折中,最终确立了24FPS的电影速率。 然而,24FPS 下的画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快速摇移画面时产生的抖动、频闪等现象,带来视觉上的不适。通过提高帧率来增加画面信息量,平滑运动镜头,增强视听震撼力一直是追求电影品质的方向之一。但在胶片时代,这种昂贵的方式只能作为一种特种电影局部放映,未能大量普及。 随着电影从胶片时代过渡到数字时代,曾经的制约因素逐渐减弱,数字技术的发展攻破了大量记录介质、快速机械结构等方面的技术瓶颈,使高帧率电影成为可能。加上观众对电影画面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提升画面品质的任务更显得迫在眉睫。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需求赋予了高帧率电影莫大的现实意义。 1 数字电影高帧率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应用实践 高帧率对于画质提升的意义并不是最近的新发现,早在胶片时代就有了通过提高帧率来获得更好的视听感受的尝试;而数字技术时代的高帧率热潮则是在2011年前后,随着数字电影技术的日趋成熟而悄然掀起。 对高帧率的探索可追溯至20 世纪70年代末,由道格拉斯·特鲁姆布(Douglas Trumbull)开发的休斯坎电影系统。特鲁姆布一直致力于研究提高电影的保真度,尤其是电影帧率与放映效果的关系。他将胶片以不同的播放速率放映给观众,再观察观众的表现。发现随着帧率的提高,观看者的情绪反应也随之提高。在此基础上,他在自己研发的休斯坎电影系统中,以60FPS的速度进行拍摄和放映,创造出画面清晰、运动流畅的观影感受。 但是由于胶片电影本身成本的制约,休斯坎系统大多用于与动感电影相结合的短片中,在游乐场等场所放映,未能大量推广。1983 年本计划成为第一部休斯坎电影的《头脑风暴》也因多方面原因而夭折。尽管如此,特鲁姆布等人对高品质电影的追求和探索留给了后人启发和鼓舞。 时至2011年,数字电影技术日臻成熟,高帧率再一次进入业界的视野。当年3月,詹姆斯·卡梅隆在CinemaCon展会上提出推动电影技术向高帧率方向发展的观点。他认为目前电影工业标准是在1927 年颁布的,长久以来都不曾改变,对当下的电影发展而言或许已经过时,将帧速率提高到48FPS甚至是60FPS 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为此,他展示了一些分别以24FPS、48FPS 和60FPS 拍摄和放映的素材,以证明高帧率对影像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对3D 影片质量的提升。随后,卡梅隆确定将使用60FPS的格式拍摄《阿凡达2》。 乔治·卢卡斯和彼得·杰克逊分别表示了对高帧率的兴趣。乔治·卢卡斯在迪斯尼乐园制作了一个名为《星球大

数字电影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应用和影响

数字电影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应用和影响 摘要: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也逐步加快,数字电影技术逐渐取代传统电影技术已是大势所趋。它能够把最先进的数字技术运用到电影制作以及存储和传输当中。对于教育教学来说,电影的运用是极为重要的方式和方法,也是最为基本的资源之一。让它走进校园,运用其技术制作科教片和资料片,更可以用它来制作课件。 关键词:数字电影技术;发展;教育;教学;应用 1 简单了解数字电影 1.1 数字电影的概念 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以及设备的设置和制作存储,并且利用磁盘光盘和卫星,光纤等物理媒介的传送,把数字信号变成超过目前电影35mm传播标准,图像拥有更高分辨率以及更好的音响效果的电影。 1.2 关于制作 1.2.1 素材的来源 数字电影技术是把电影摄影机利用胶片拍摄出画面,用胶转磁系统来数字化处理。也许会问,何为胶转磁系统?此系统包括胶片的数字扫描仪器,颜色的矫正系统,HD监视

和波形示波,HD矢量示波的仪器等。 1.2.2 数字电影画面直接是利用数字摄像机拍摄而得 优越之处就在于可以延长曝光时间,降格,等功能,实现35mm影片拍摄的优质画面。国内第一次这种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就是《极地营救》。 1.2.3 电脑制作 快速发展的数字电影技术使得很多有关数字艺术创作的工具相应衍生而来,利用这些能够生成虚拟的三维画面,不需要摄像机和演员的参与,在电脑上就可以制作完成。比如国内电影《宝莲灯》就是全数字化制作而成。 1.3 特技制作数字化 自电影诞生以来,特技就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创作手段,而在现如今更是扮演者更加重要的角色。但是如今数字特技已经成为了数字电影的主要特技技术,电影特技的制作也主要依靠电脑特技的制作来完成。运用多种数字的相关技术手段完成从前极难实现和传统拍摄不能形成的镜头,比如数字的影像合成和转换,影像的修复,还有动画制作,色彩分离,校正,技术合成,计算机合成素材等等。像我们知道的《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的悲剧场面,都是通过数字特技来实现的。毫不夸张的说,数字特技完全可以让电影创作实现更大的自由化创作。

中外电影史电影发展历程

中外尅影史色影发畏易 程 PIeaSUre GroUP OffiCe [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彳外电影史 申国电影艺求农展史 上篇 一、绪论 中国电影史与世界电影史有某些共同的发展规律,但更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其一,中国电影史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斗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它比外国电影史显得更加突出。 其二,中国电影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习惯的影响,它与传统的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电影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外来技术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其三,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电影,各个艺术部门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中国工业技术落后和电影家的电影观念不同有关。 开创期的中国电影(1896——1931) 一、早期电彩安晨 1、1896年,上海徐园“乂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2、1905年,任景丰请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影片,我国最早的戏曲片 《定军山》 3、张石川“处处为兴是尚” 《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掷果缘》是中国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他的一部分片子是宣传改良的社会片,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等,有一定暴露意义;而相当一部分则是以迎合小市民口味,投机牟利为□的的言情、滑稽故事片,如《滑稽大王游华记》等;他还编导了《火烧红莲寺》连集片,点燃了20年代后期武侠神怪片之火。 郑正秋主张戏剧是改革社会,教化观众的工具 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1913年应张石川之邀编导了《难夫难妻》,因主张教化社会,编写了《孤儿救祖记》, 获得成功。 九一八事变后,认识到“电影是负着时代前驱的责任”,希望电影界叫出“反帝、反封、反资”的口号来。这时期他编导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曲之花》、 《春水秋波》、《姊妹花》等片,其中1933年摄制的〈姊妹花〉成绩最佳,标志了他思想、艺术发展的高峰,成为他后期代表作。 二、左窶电彩运幼 (-)1930年3月,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此后,乂提出了领导电影工作的纲领〈最近行动纲领一一在现阶段对于白区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有关电影的条款。 《最近行动纲领》规划了左翼运动的方向,是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准备向电影节进军的号角。

数字特技的大量应用有利于电影艺术的发展

数字特技的大量应用有利于电影艺术的发展

————————————————————————————————作者:————————————————————————————————日期:

数字特技的大量应用有利于电影艺术的发展\数字特技的大量应用不利于电影艺术的发展 【立论】 正方立论:谢谢主席,大家好。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的大量运用,数字特技在各个艺术产业都发挥着它不可磨灭的作用。而电影艺术作为一种大众精神消费,正是借助着数字特技的大量运用,使其占据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而它华丽的特效也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电影艺术的发展好坏取决于观众的评价,而评判数字特技是否有利于电影艺术发展的标准在于是否能够更好的为大众所接受。 首先从电影本身来讲。早期的电影形如舞台剧一般,是靠台面上的动作语言以及音乐等元素,通过镜头的合理排列,达到一种视频讲述故事的效果。这对演员、后期制作的要求并不高。而当电影艺术发展到了后期,镜头的华丽表现要求和真实的拍摄难度这一对矛盾考验着导演和后期编辑的创意。《哈利波特》中大量的魔法特效镜头,光是运用镜头切换和一般的普通特效是难以为我们营造出这样一个奇幻又真实的魔法世界。而电影《金刚》与之前老版的《金刚》相比较,那种恢弘的场面可见一斑。电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作品,不单对剧情的完美度有所要求,更对整个画面十分挑剔,运用大量的数字特技,正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对凸显的矛盾,为观众带来真实震撼的体验。 其次,对于观众来说,只有大众喜欢的才有市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观众看电影的追求是其表现效果,而电影画面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效果,画面可谓是决定电影表现效果的关键一步。国外电影比国内电影更受欢迎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们拥有跌宕起伏的剧情,高难度的动作,更重要的是,他们华丽的电影特效制作得十分逼真。当观众已经分不清这是电影特效还是真实的时候,说明它的特技效果是成功的。而当观众走出影院,彼此的话题都停留在电影华丽的特效上,讨论着这个大爆炸的画面如何如何真实,那个地震效果如何如何震撼,那个小精灵如何如何可爱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得不承认,通过强大的特效运用,它已经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电影给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感人肺腑的剧情与对话,更多的是身临其境的与主人公共同经历的一种深深地震撼感。当观众已不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观看电影,而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与主人公共同冒险的时候,我们能说数字特技不利电影的发展么? 数字特技的运用在于它能表现平常之不能表达,而它的“大量”应用体现在现在大量电影都运用到了数字特技。它与前期拍摄阶段相辅相成,就好像人的左右手,谁也不能单独做好一件事,只有二者相互搭配才能很好做好一件事。因此,数字特技的大量应用,是有利于电影艺术的发展的。 反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感谢刚才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我们承认,数字技术在电影的表现中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诚如对方说的,可以表现一些寻常镜头所不能表现的。但是,当今的电影产业最大的问题是,过于追求表面效果而忽略了内涵,导致片面追求特技而使得故事情节淡化贬值了。 今天我们讨论的这个话题,应当是站在当下电影艺术的现状来考虑。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传达的是作者与导演的思想的结合,真正震撼人心的是其核心内涵。而我们今天判断的标准就在于数字特技的大量加入,是否阻碍了其核心内涵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一篇辞藻华丽却没有思想的文章,远远不如语言平实但道理深刻的作品。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都是如此。而电影最应当挖掘深入的,不是它的特效镜头和画面表现,而应该是这部电影作品所解释的中心思想和内涵,起到启发观众思考或引起他们共鸣的作用。然而,

谈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

谈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 电影史科学技术发展与文学艺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特别借助于技术的革新。纵观电影的发展进程,技术一直起着先导的作用。上世纪末以来,一系列数字化技术如计算机图形技术、数字影响合成技术、三维技术、数字处理技术、电子数码信息技术、三维动画、虚拟技术及全数字电影拍摄、下载、播映等新技术即给全球观众带来了匪夷所思三维惊喜和焕然一新的视听体验,使电影制作、电影发行、电影存储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使电影艺术的范围、性质、电影的表现力,创造了人们前所未闻的视听奇观,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全面应用是继电影史上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第三次革命。这次革命对电影业的冲击是天翻地覆、前所未有的、其深度和广度与前两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是作为一种连续摄录并映现世界原貌的科学技术手段而出现的,摄录技术,感光胶片的发明,从技术上提供了电影诞生的可能性,电影的技术性是它自身的本质属性,是它与生俱来的东西。电影诞生后,迅速介入艺术文化活动中,作为一种技术性的艺术,电影一方面建立在以技术手段记录现实世界某些侧面的基础上,是摄影机运用的有机体,另一方面靠着大量大量吸收文学、绘画、音乐、表演等艺术营养而成长起来。电影的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追求完美的创造欲,它将商业、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如此成功。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介入电影业给电影带来一场新技术革命,为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是数字技术已像潮水般涌入了电影制作领域,数字化的浪潮将电影制作与计算机技术两者结合到了一起,使电影的制作工艺、视听效果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大大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法。 数字技术对电影的积极影响: 1.数字技术促使了新的电影样式、电影类型的出现: 其中中外灾难片、动画片,科幻片等类型的出现和成熟。我们可以真正感受到电影中的想象境界是如此高原、奥妙,真正的令人难以想象、神秘无比。 2.数字技术丰富了电影的创作、发行、剪辑手段: 数字技术带来了电影创作的数字化。在前期创作、实际拍摄及后期创作过程都要应用到计算机技术。比如在前期创作中运用计算机设计影片需要的场景、情节、画面等,以便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

数字技术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分析

数字技术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分析 [摘要] 从电影发展的纵向维度来看,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电影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因素从一开始就渗透到了电影的表现内容与表现方式上,甚至像有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上升到了技术意识形态。但技术对电影艺术表现力的贡献恐怕不应该简单地上升到技术意识形态和颠覆性的高度。制作技术是电影创作的手段,要受到创作观念的影响,电影的创作观念不但影响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技术和手法,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制作技术是要服从于艺术表现的,也就是说,电影好不好看,光追求制作技术是不行的。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创作观念; 电影主要从事高校宣传工作及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电影作为一种具有明显技术特征的艺术,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属于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在电影创作中,艺术和技术是不应该被分裂开来考虑的。它与其他艺术门类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它所虚构的每一个叙事元素都必须通过一个个技术过程转化为具象性的电影影像,其创作过程渗透了一整套复杂的工艺技术。 纵观电影百年的发展历程,新技术的每一次出现,都会通过对电影制作方式的改变引起电影思维、电影语言乃至整个电影观念的变化。默片时期蒙太奇理论的提出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就是基于电影技术的,有声电影的出现更是一场由种种技术因素引起的电影美学的巨大变革;彩色电影的出现,同样是一个技术与美学唇齿相依、息息共存的发展过程;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全面应用是继电影史上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第三次革命,而且这次革命对电影业的冲击是天翻地覆、前所未有过的,其影响的广度与深度较之前两次技术变革过之而无不及。 早期运用长镜头反映一个连续的场面或事件过程,能给观众展示一个连续完整的时空。这是通过连续的镜头在物理技术层面上的不间断录制而实现的,但是在数字技术盛行于影视创作领域的今天,长镜头视觉效果却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而完全不用摄像机连续拍摄就可以得到。电影《云水谣》中开头的6分钟长镜头是为了完整地勾勒出上世纪40年代台湾的民俗民情,导演尹力拍摄了8个镜头,这些镜头最大限度地容纳了当时台湾特有的景象:传统闽南戏、台湾布袋戏、当地的婚嫁、街头的小商贩、国民党士兵等,几个镜头上天入地、穿堂入室,要把它们组接成一个连贯的长镜头,这在传统实拍镜头的电影中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云水谣》巧妙地运用数字特效技术将它们不留痕迹地连接在了一起。[1] 因此,从电影发展的纵向维度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电影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因素从一开始就渗透到了电影的表现内容与表现方式上,甚至像有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上升到了技术意识形态。这从近年来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大片就能够看出来,比如《指环王》、《无极》、《英雄》等,观众能够明确感受到技术的魅力。电影艺术的发展需要以强大的技术为依托,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艺术表现的更大可能。三维动画、虚拟技术、数字特效、非线性编辑系统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电影制作的技术手段,使得电影制片的整个工艺流程焕然一新,而且大大拓展了电影的艺术手段与表现领域,向电影本性、电影功能、电影的美学意义等经典电影理论命题和美学基点提出了历史性的挑战。不仅使得电影中真实与虚构的界限被消解,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改变着整个世界。从未来的发展看,这种变革还将是全方位和颠覆性的。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 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

电影技术发展史

电影技术发展史 一.早期电影技术奠基时期 1.电影技术发展的奠基 先是大约公元前400年左右针孔成像原理被发现,后有1800年英国科学家Thomas?Wedgwood首次尝试通过化学的方式对图像进行记录,再到光刻摄影法、达盖尔式摄影法、卡罗式摄影法的诞生,到湿板火棉摄影法与定影胶体的探究、彩色摄影的实现等。这些摄影技术和载体的发现与发明,在很大程度上为电影技术的诞生做出了铺垫。 2.电影技术的诞生 1872年,美国参议院Leland Stanford与好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摄影师Eadweard Muybridge用24架照相机,拍下了24张照片。这些照片被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 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了一匹运动的马。这就是最早的电影技术的诞生! 二.电影技术快速发展时期 1.电影放映方式与胶片的变化 在一开始,由于电尚未出现,氢氧燃烧的“灰光”灯用来放映高度易燃的赛璐珞胶片。碳弧灯很快取代了灰光灯,安全性提高了一些。直到1915年电动马达出现之前,电影一直是手摇以每秒16格放映的。此后,更长的故事片生产出来。到1920年,电影成了全世界主要的娱乐形式。 在1891年, William Kennedy Dickson向柯达公司创始人Geroge Eastman 订购了35mm 宽的赛璐珞硝酸胶片,并在Thomas Edison原始的Kinetograph摄像机上运行时开始的。5年之后,35mm胶片再次用于美国的首次电影放映中。 2.有声电影的出现 1895 年卢米埃尔兄弟拍出《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浇水园丁》等短片,标志着电影诞生。1927 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上映标志着在电影技术史上从无声到有声的大变革。 到1930年为止,只有5%的好莱坞的影片还是默片,华纳兄弟采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开发的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采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从而诞生了这一今天仍然采用的标准。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胶片的形态。 3.彩色电影的出现 30 年代的第一部彩色电影《名利场》的出现,是电影史上第二次技术飞跃。双色处理技术,结合红、绿两层颜色来模拟全色。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1922年电影《The Toll of the Sea》。 50年代初,柯达公司的单带伊斯曼彩色胶片处理技术——将三层染色集中在一卷胶片上——结束了特艺色在色彩处理方面的垄断,在短短几年中,伊斯曼彩色胶片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安全的醋酸片基取代了易燃的硝酸片基。 三.现代电影技术发展 1.立体电影 用于区分影院与小的电视屏幕,并将观众重新吸引回到影院的技术之一就是三维(3-D)

技术对电影工业及电影的影响

科技对电影工业及电影的影响 电影人创造和利用最新科技的进程强烈的影响着电影工业及观影体验。多年以来,这导致了电影观念、技术及手法的演进,让电影人更精确和方便的将自己的想象投射到大银幕当中。科技的发展对电影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包括其制作过程、观影方式、发行方式,甚至电影的推广领域。 电影是最现代的艺术形式,同样也最依赖科学技术。这门在二十世纪占统治地位的艺术形式是十九世纪机械偏好、运动性追求、视错觉和公众娱乐的产物。电影的出现靠的是不断的寻找、发明、改进和大量失败的经验。 第一部“电影”的出现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让小的图画运动,并看起来栩栩如生。在更进步的科学发现如视觉暂留系统发现之前,初始时这就如同翻书页时会造成的木偶运动效果。1880年,埃米尔发明了一种机器,“真像机”,它能将运动的图画投射到屏幕上。必需要的第二个条件是摄影技术。在1889年,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助手威廉迪克森发明了应用结合运动影像和照相术的“活动照相机”。但是,要看到影像,观看者必须通过小孔装置进行窥视。第三个条件是将运动的照片影像投射到墙上。爱迪生觉得这么做并不值得,因为他和很多其他人都认为电影只不过是一时流行的时尚,并且将会很快过时。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制造了结合这三个条件的实用性机械装置,他们将其称作“电影放映机”。直到1894年,“电影放映机”才在五分钱娱乐场(顾客需付五分镍币才可观看动画影像的地方)公开亮相。 在发明道路上,人们逐渐热心于更新这种机械装置。新的创意被带进照相术,即能够连续捕捉影像并利用连续的光影刺激让人们觉得看到的是平滑的影像。一张一张的照片被保存在赛璐珞条(电影胶片条)中。在早些时候,这种装备局限于技术的反复试验。但是,随着突破性的进展即拉塞姆环的出现,让穿孔而过的赛璐珞条不再强烈晃动,使得长篇影像完整播放和流畅的观看成为可能。那之后,除了卢米埃尔式的创造,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的出现使得电影艺术很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然而,太短的放映时间仍严重制约了电影的发展。当技术条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其他问题又应运而生。当现实主义、艺术氛围、叙事层面的问题出现时,影像依靠钢琴家即兴演奏配音的局面暴露出极大的弊端。缺少色彩、只能显示黑白两色的问题最初被胶片夹着色技术解决了,直到冉冉升起的“特艺集团”公司创造出新的着色技术,让色彩看起来更加鲜艳。起初,颜色用来唤起情绪、感觉和想象,后来使用彩色胶片成为习惯。但是《辛德勒的名单》(史蒂夫斯皮尔伯,1993)和《疯狂店员》(凯文史密斯,1994)证明了电影凭借黑白两色也能够获得商业及口碑的成功。限于资金的匮乏或者技术进步,人们被迫想出其他招数。最简单的把戏,莫过于关闭摄影机但将其保持原位,演员离场,打开摄影机,从而制造出人物突然消失的效果。另一个技巧是摆放一张与周围环境匹配的油画在一张镜子旁边,让影棚看起来更加广阔。在系列纪录片《希区柯克的迷宫》(艾兰·贝尔,1981),这一点才让没注意到这点的观众恍然大悟。 动画电影彻底摆脱真人形式需要更多技术的引进。用照相机将简笔画拍照,

世界电影发展史

世界电影发展史 奠基人: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斯·卢米埃尔(法国) 2、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他们的第一部影片《工厂的大门》(《工人离开卢米埃尔工厂大门》)。 4、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公开放映了《拆墙》《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2部电影,世界电影诞生。 “电影魔术大师”乔治·梅里爱(法国) 1909年,35毫米胶片成为国际影片的标准。 1914 1、故事片开始成为电影工业的标准产品。 1915美国人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美国) 这部纪念碑式的、同时引起激烈争论的影片长达近3个小时,它使用了许多以前影片所没有使用过的方法。 电影艺术的奠基人,获得“现代电影之父”的称号 在1927年之前,电影都是无声电影(默片),1927年10月6日华纳兄弟公司出品了第一步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被视作电影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 1936年,卓别林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标志着无声片的结束。 1927年 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第一次推出了奥斯卡奖。 美国人威廉·威尔曼拍出了《翼》。这部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壮观的空战场面的影片荣获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1932年 后期配音技术开始应用。 威尼斯电影节开始举办。这是这一类型的国际电影节中的第一个。 1935年,世界上第一步彩色电影《浮华世界》在美国首映。从黑白片到彩色片,被视作电影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 1977年 卢卡斯拍摄了《星球大战》(美国)。这部塑造英雄人物的太空幻想片取得了好莱坞票房史上最大的成功,全球票房7.754亿美元,并使科幻片得到了复兴。 1988年 张艺谋导演的《红高梁》在西柏林电影节获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这一级别的电影节上获得大奖。 1993年 斯皮尔伯格拍摄了《侏罗纪公园》(美国)。这部超级科幻恐怖片创造出惊人的史前动物恐龙的形象,并创下超过8亿美元的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纪录。 1994年 世界第一家通过光缆从发行公司直接向影院传输影像的新型电影放映方式开始在美国投入使用。这一方式标志着“多媒体时代电影”的到来。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上课讲义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 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 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

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

10录音王太红 学号2010043125

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注入下,传统的电影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技术角度讲,数字技术的出现使电影无胶片拍摄、发行和放映成为了可能,DV、高清摄影机、数字放映机的相继出现,在降低了电影拍摄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放映的质量。同时,数字技术不仅能把以前传统摄影的工作完成的更好,而且它还能够创造全新的拍摄方式;运动控制能够完成高精度、高反复率的画面拍摄;子弹时间让时间无限放大;虚拟摄影机可以使镜头在空间中随意移动。从艺术角度讲,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颠覆了影像本体论,创造出了全新的虚拟美学;数字动画构建了完完全全的虚拟世界;3D技术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虚拟的真实”,从而得到了观众强烈的心理认同;IMAX高清技术通过巨大的屏幕冲击着观众的视觉极限;数字立体声充分拓展了电影的画内与画外空间,大大增强了影片的空间感和真实感。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数字技术不是万能的,决定影片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仍是“人”,只有好的故事、好的创意、好的拍摄方法相结合才能拍摄出好的电影。中国近几年数字电影发展迅猛,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要加大国内数字电影的技术研发、培养人才队伍并保护知识产权才能促进数字电影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如今,从拍摄到剪辑,从后期制作到发行上映,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电影领域的方方面面,而了解数字电影的演进历程,理清数字电影的发展脉络,掌握数字电影的相关知识,研究中国数字电影的发展现状则是本文力求达到的主要目的 数字中间片技术作为目前国际上逐步成熟的一种新的电影数字化后期制作工艺,得到国内外电影业界人士的密切关注。它在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中完成全部影片的色彩校正、特技处理、声画合成、字幕混叠,最后输出各种不同的电影发行版本,用于不同的放映终端。这种技术将为电影制作提供更为丰富的创作手段,使电影的技术质量和艺术质量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将对传统胶片电影的后期制作工艺产生革命性的改变,是电影数字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电影从诞生之初就是用摄影机记录下客观现实的原貌,是对现实的忠实记录,真实性是电影艺术追求的宗旨数字技术介入电影制作领域后所引发的一系列的变革都是源于数字技术改变了电影影像的成像方式,电影影像不仅是由摄影机摄录真实的影像,也可以是由计算机程序直接制作出虚拟现实的影像这些虚拟影像不是现实世界的真实记录,影像与现实之间不再存在原先认为的绝对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引发了对于电影影像真实性的思索本文主要从理论与表象上就数字技术对电影影像真实性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与讨论了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优势及其发展与应用同时,基于相关的电影与美学影视理论及方法,分析和比较了传统影像与数字影像的影像真实的特征,探讨和总结了数字技术介入电影制作后对电影影像真实性所产生的正面和积极的影响,并就数字影像真实对传统电影美学、观众接受心理和电影创作观念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在此基础上,就正确看待和利用数字技术对电影影像真实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与研究电影从诞生以来,一直以真实性作为其追求的宗旨,许多电影、美学理论也都以真实性为中心数字技术的介入强化了电影表现真实影像的能力与空间,以生活真实、艺术真实、感觉真实来生成数字影像的创造性真实如果我们把传统的电影真实美学称之为“现实美学”的话,那么,数字时代的电影真实美学则可以相应地称之为“虚拟美学”但是,这种创造性和虚拟性也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如对于视觉影像的过分依赖,对于技术的滥用等,忽略了电影的艺术美感,弱化了电影的人文内涵因此,本文提出要辩证地看待数字技术对电影影像真实性带来的影响数字技术只是制作电影影像真实必要又丰富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把数字技术与电影主题有机融合,让数字技术为电影影像服务,才是数字技术影响电影影像真实性的真正内涵对于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而言,关键在于必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为电影艺术服务,表现力必须服从于艺术的创造力

世界电影发展史概述

公文写作小试牛刀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 * * 1.被誉为“电影蒙太奇之父”是___________。 A.格里菲斯 B.卢米埃尔兄弟 C.鲍特 D.爱森斯坦 2.________首先把他喜爱的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拿进电影,创造出后来被称为“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平行剪辑手法。 A.布努埃尔 B.鲍特C.奥逊??威尔斯 D.格里菲斯 3.被誉为电影界莎士比亚的导演是________。 A.岩井俊二 B.小津安二郎 C.黑泽明 D.北野武 4.下列电影中属于法国“新浪潮”代表作品的是__________。 A.广岛之恋 B.西西里的美丽传说C.魔戒 D.悲梦 5.“数字癖”是下列哪个导演惯用的技法___________。 A.王家卫 B.许鞍华C.蔡明亮 D.陈可辛一、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895~1918)(一)法国电影(卢米埃尔兄弟、梅里埃)1.卢米埃尔兄弟(世界电影之父) 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第一次售票供应电影,其中包括《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婴儿午餐》早期短片。 2.“电影特技之父”乔治??梅里爱(法)为电影开辟新天地乔治??梅里爱重要的贡献有以下几点:1.创造第一座电影摄影棚;2.

开创了“停机再拍”的摄影手法;3.发明了许多特技,如淡出、淡入、叠印、多次曝光等。代表作品:《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他被公认为“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1895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国一直作为世界电影的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产销量最高。鉴于以上原因,法国被誉为“世界电影的故乡”。(二)美国电影(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电影) 1.爱迪生开创美国电影之先河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全美电影首次商业公映,这标志者美国电影的开端。 2.埃德温??S??鲍特开创电影剪辑之先河鲍特的电影《火车大劫案》揭示了电影剪辑的叙事潜能,被称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故事片,创作的美国西部片的最初风格。 3.电影艺术诞生的诞生与“现代电影之父”大卫??格里菲斯格里菲斯执导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被作为电影艺术诞生的标志,最早提出“蒙太奇理论”,尤其是他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节奏性剪辑成为一种独特的叙事形式。 4.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崛起,并从一战期间,称霸世界影坛。二、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1919~1930)(一)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形成对世界电影具有深远的意义,核心代表人物是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爱森斯坦:“表现性蒙太奇”,重在表意。《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普多夫金:“叙事蒙太奇”,传统意义上的“剪辑”。《母亲》/1926年。(二)“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