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的测试选型与应用
继电器的接法 选型测试及主要参数说明1

5一触点负载,是指继电器的触点在切换时能承受的电压和电流值。
继电器测试1、测触点电阻用万能表的电阻档,测量常闭触点与动点电阻,其阻值应为0;而常开触点与动点的阻值就为无穷大。
由此可以区别出那个是常闭触点,那个是常开触点。
负载接法触点失效机理分析表明,在中功率负载下,触点材料从阴极转到阳极。
触点电弧测试得出,在相同负载下,动触点接阴极,其燃弧时间要比动触点接阳极短一半以上,如JZX-10M、JZC-1M。
切不可在连接电源到双掷触点时将额定负载接到触点上。
这样使用时,许多继电器都不能正常切换负载2、测线圈电阻可用万能表R×10Ω档测量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从而判断该线圈是否存在着开路现象。
线圈接法通常继电器的线圈是不标正负极的,两端可以随便连接。
但在线圈去激励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内会产生反电动势,其峰值可出额定电压的5倍以上,尽管其作用时间很短,但会造成线圈漆层击穿或电路中的开关器件击穿。
如按图3的方法在线圈两端接上保护二极管(当然用户也可以要求生产厂家按图2的要求生产继电器),此时线圈两端的正负极性就固定下来,不能反接。
对非密封继电器来讲,线圈在高湿非激励状态下,产生电解腐蚀的危险必须给予注意。
为了减少线圈腐蚀的危险,使用正极接地的电源,而且当继电器闲置不用时,尽可能将正极断开,让线圈保持负电位。
对于商业和工业用继电器,保险商实验室规定若电压超过50V,则不允许将地线切断。
3、测量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找来可调稳压电源和电流表,给继电器输入一组电压,且在供电回路中串入电流表进行监测。
慢慢调高电源电压,听到继电器吸合声时,记下该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
为求准确,可以试多几次而求平均值。
继电器的接法选型测试及主要参数说明焊接工艺和常见故障4、测量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也是像上述那样连接测试,当继电器发生吸合后,再逐渐降低供电电压,当听到继电器再次发生释放声音时,记下此时的电压和电流,亦可尝试多几次而取得平均的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
欧姆龙电磁继电器的选型和使用教程

欧姆龙电磁继电器的选型和使用教程一、欧姆龙电磁继电器的选型在选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额定电压:根据实际电路的工作电压选择适合的电磁继电器。
一般来说,电磁继电器的额定电压应该大于或等于实际使用电路的最大工作电压。
2.额定电流:根据实际负荷电流选择适合的电磁继电器。
一般来说,电磁继电器的额定电流应该大于或等于实际负荷电流。
3.动作时间和释放时间: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择适当的动作时间和释放时间,以确保电磁继电器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开关动作。
4.接点形式和容量:根据实际负荷特性选择适当的接点形式和容量。
一般来说,有两种接点形式可供选择,分别是常开(NO)和常闭(NC);接点容量越大,能够承受的负荷越大。
5.协议和接线方式:根据实际通信协议和接线方式选择适合的电磁继电器。
有些电磁继电器支持各种通信协议和接线方式,可以方便地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和接线。
6.适用环境和可靠性要求:根据实际使用环境和可靠性要求选择适合的电磁继电器。
有些电磁继电器具有防尘、防水、防震等特性,适用于恶劣的工作环境;有些电磁继电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适用于对工作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二、欧姆龙电磁继电器的使用教程以下是使用欧姆龙电磁继电器的基本步骤:1.连接电源:将电磁继电器的电源线与电源连接,确保电磁继电器有足够的供电。
2.连接负载:将负载线与电磁继电器的触点连接,确保负载与电磁继电器能够正常通电。
3.设置操作模式: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电磁继电器的操作模式。
一般来说,电磁继电器有手动、自动和计时三种操作模式,通过设置开关或旋钮来选择。
4.连接控制信号:根据实际需要将控制信号线与电磁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确保电磁继电器能够接收到控制信号。
5.测试电磁继电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电磁继电器的测试。
可以通过给控制信号线输入电压来触发电磁继电器的开关动作,然后通过观察负载线的电压变化来判断电磁继电器是否正常工作。
6.常规维护:定期清洁电磁继电器的表面和内部,确保继电器的良好工作状态;定期检查电磁继电器的接线是否松动,避免接触不良导致的故障。
电磁型继电器实验报告

电磁型继电器实验报告电磁型继电器实验报告引言电磁型继电器是一种常见的电控制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以及通信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电磁型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 了解电磁型继电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电磁型继电器的特性参数测试方法;3. 研究电磁型继电器的应用场景。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电磁型继电器;2. 直流电源;3. 万用表;4. 开关。
三、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电磁型继电器的一个端子相连,将直流电源的负极与电磁型继电器的另一个端子相连。
2. 测量电流:使用万用表测量通过电磁型继电器的电流。
3. 测量电压:使用万用表测量电磁型继电器两端的电压。
4. 测试特性参数:通过改变直流电源的电压,记录电磁型继电器的吸合电流和释放电流,绘制电磁型继电器的特性曲线。
5. 观察工作状态:通过改变直流电源的电压,观察电磁型继电器的工作状态,包括吸合和释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磁型继电器的特性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特性曲线显示了电磁型继电器的吸合电流和释放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
从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电压的增加,吸合电流逐渐增大,释放电流逐渐减小。
这说明电磁型继电器对电压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存在一个临界值,当电压超过该值时,继电器才能吸合。
2. 工作状态观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直流电源的电压,我们可以观察到电磁型继电器的工作状态。
当电压低于临界值时,继电器保持释放状态;当电压超过临界值时,继电器吸合。
这种特性使得电磁型继电器在电路中可以起到开关的作用。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磁型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电磁型继电器对电压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存在一个临界值。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电磁型继电器的特性曲线,选择合适的电压来控制继电器的工作状态。
电磁型继电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以及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继电器的使用与选型

19世纪末,继电器开 始应用于电力系统
20世纪初,继电器广 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
20世纪中叶,固态继 电器开始出现
21世纪初,智能等领域广泛 应用
未来,继电器将向智能 化、小型化、高可靠性 方向发展
智能化:继电器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识别和调整工作状态
隔离保护:用于隔离保护电路,防止干 扰和损坏
控制电机:用于控制电机的启动、停 止和速度调节
确保继电器的额定电压和电流与实际使用环境相匹配 避免长时间过载使用,以免损坏继电器 定期检查继电器的接线是否牢固,避免接触不良 确保继电器的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在允许范围内 避免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继电器 定期检查继电器的触点是否有氧化或烧蚀现象,如有应及时更换
汇报人:XXX
微型化:继电器将更加微型化,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高性能:继电器将具有更高的性能,如更高的开关频率、更小的开关损耗 等 环保化:继电器将更加环保,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采用无铅材料等
智能化:继电器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识别和调整工作状态 节能化:继电器将更加节能,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微型化:继电器将更加微型化,减小体积,提高集成度 环保化:继电器将更加环保,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提高环保性能
定期检查继电器的触点是否 有氧化或烧蚀现象,如有应 及时更换
定期检查继电器的接线是否 牢固,有无松动或脱落
定期检查继电器的线圈是否 发热,如有应及时更换
定期检查继电器的绝缘性能 是否良好,如有问题应及时
更换或维修
检查继电器的外观和接线情况,确 保无松动、损坏或腐蚀
定期清洁继电器,去除灰尘和污垢, 保持良好的散热环境
确定继电器的用途和功 能
考虑继电器的额定电压 和电流
考虑继电器的尺寸和安 装方式
继电器测试方法

测控技术摘要:本文针对电磁继电器的失效模式,介绍了其主要测试参数、筛选项目、方法,探讨了电磁继电器合理应用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介绍了相关的测试、筛选设备。
关键词:继电器、失效模式、测试、筛选、应用电磁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是机电结合的电子元件,其断态的高绝缘电阻和通态的低导通电阻使得其它电子元器件无法与其相比。
因此在航空、航天、电子、邮电等军用及民用电子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继电器的生产过程(制别是军用继电器)中有很多工序仍采用手工操作,造成质量一致性水平较差,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成为电子元件中可靠性最差的类别之一。
因此寻求有效的测试、筛选方法和手段,剔除早期失效的继电器,并解决继电器的合理应用问题,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继电器的主要测试参数为保证继电器的性能,需对继电器的参数进行全面的测试。
继电器的主要测试参数及参数的定义如表1:表1 电磁继电器的主要测试参数及定义表为保证继电器的质量,表1所列参数都应严格进行测试,但其中有些参数的测试特别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吸合电压和释放电压继电器的吸合电压和释放电压的测试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流法,一种是脉冲法。
这两种测试方法的绕组加电波形见图1和图2。
传统手工测试一般都采用直流法,因其比较容易实现。
只需将一直流稳压电源接在被测继电器的绕组上,缓慢调节稳压源电压,同时监视继电器触点的状态(量通路,用指示灯显示,甚至听声音)即可测到吸合电压和释放电压。
由图可知用直流法测试时,绕组电压是渐变上升或下降的,而采用脉冲法测试吸合电压时绕组电压每次是从零电压上跳的,采用脉冲法测试释放电压时绕组电压每次是从额定工作电压下跳的。
由于继电器自身的特性,两种测试方法测试会有不同的测试结果,相比之下脉冲法的测试结果严于直流法,同时也更接近实际使用情况。
国军标也明确规定当两种测试方法有不同的结果时,应以脉冲法的测试结果为准,以此保证用户的利益。
但脉冲法由于测试方法较为复杂,通常需要专用测试设备才能完成。
继电器的选型和应用(一)

继电器的选型和应用(一)
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许多电路中。
选用合适的
继电器对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
下面将介绍继电器的选
型和应用。
一、继电器的选型
1.电流大小:继电器的最大电流应比负载的额定电流大,通常选择标
称电流的1.2-1.5倍。
2.电压等级:继电器的额定电压应大于电路系统的峰值电压。
同时,
也要考虑电路中存在的干扰电压和过电压等问题。
3.触点形式:继电器的触点形式有常开、常闭和交流触点等,根据需
要选择不同的触点形式。
4.接口类型:继电器的接口形式分为直插式、插座式和PCB焊接式等,需要根据电路的连接方式来选择合适的接口类型。
5.可靠性:在选择继电器时,需要考虑到其寿命、接触抗擦性能、温
度范围和抗震动能力等,以保证继电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二、继电器的应用
1.电力系统中,用于继电保护和线路控制等。
2.电子设备中,用于控制和开关电路中的信号。
3.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用来控制和开关电机、电磁阀等负载。
4.家电中,用于控制电器的开关和计时等功能。
5.安防系统中,用于控制门禁、闸机等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继电器在使用时应注意其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防止过电压和过流的损坏以及触点的氧化和烧结等问题。
合理选用继
电器并正确使用,可以提高电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继电器的选型和应用需要综合考虑电路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规格和型号,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实验

实验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掌握动作电流值及其相关参数的整定方法。
二、预习与思考1、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什么恒小于1?2、动作电流(压)、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3、实验结果如返回系数不符合要求,你能正确地进行调整吗?4、返回系数在设计继电保护装置中有何重要用途?三、原理说明DL—20c系列电流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短路和过负荷的继电保护装置中。
DL—20c系列继电器的内部接线图见图1一1。
上述继电器是瞬时动作的电磁式继电器,当电磁铁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达到或超过整定值时,衔铁克服反作用力矩而动作,且保持在动作状态。
过电流继电器:当电流升高至整定值(或大于整定值)时,继电器立即动作,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继电器的铭牌刻度值是按电流继电器两线圈串联,若继电器两线圈分别作并联和串联时,则整定值为指示值的2倍。
转动刻度盘上指针,以改变游丝的作用力矩,从而改变继电器动作值。
图1-1电流继电器内部接线图图1-212348765D L -21CD Y-21C、26C12348765D L -23CD Y-23C、28C 12348765D L -22CD Y-22C 12348765D L -24C D Y-24C、29C12348765D L -25CD Y-25C变触点通断指示灯四、实验设备五、实验步骤和要求实验接线图1-2为电流继电器的实验接线,可根据下述实验要求分别进行。
实验参数电流值可用单相自耦调压器、变流器、变阻器等设备进行调节。
实验中每位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调节中要注意使参数平滑变化。
1.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1)选择ZB11继电器组件中的DL—24C/6型电流继电器,确定动作值并进行初步整定。
本实验整定值为2A及4A的两种工作状态见表1-2。
(2)根据整定值要求对继电器线圈确定接线方式(串联或并联);(3)按图1--2接线,检查无误后,调节自耦调压器及变阻器,增大输出电流,使继电器动作。
一种电磁继电器抗电磁脉冲干扰测试方法与试验研究

一、引言电磁脉冲(EMP)是一种可能对电子设备、通讯系统以及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大规模电磁干扰,因此对电磁继电器在EMP干扰下的可靠性进行测试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电磁继电器抗EMP干扰的测试方法,并对其进行试验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二、电磁继电器抗EMP干扰测试方法1. 理论基础EMP是由核爆炸、太空天气等因素产生的瞬时电磁脉冲,具有宽带、高峰值电压和瞬态特性。
对于电磁继电器来说,其触点可能在EMP冲击下产生弧光、粘连或接触不良,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针对电磁继电器的抗EMP干扰测试方法需要考虑其触点的接触可靠性、绝缘强度等因素。
2. 测试设备为了对电磁继电器的抗EMP干扰性能进行测试,需要使用专门的EMP模拟器或者高压脉冲发生器。
这些设备能够模拟出不同强度和频率的EMP脉冲,以便对电磁继电器的抗干扰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
3. 测试流程测试流程包括对电磁继电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等参数进行记录,并在实验室环境下应用EMP模拟器或高压脉冲发生器对其进行脉冲冲击,观察其触点的状态变化、绝缘强度等指标,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
三、试验研究1. 实验条件在实验研究中,我们选取了几种常见的电磁继电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抗EMP干扰性能进行了测试。
实验设置包括了不同电磁继电器的额定参数、不同强度和频率的EMP脉冲模拟器以及观察记录的设备。
2.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得到了不同电磁继电器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EMP 脉冲下的触点状态变化、绝缘强度、连通状态等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各种电磁继电器的抗EMP干扰性能评估,并对其进行比较和总结。
3. 结论通过试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电磁继电器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EMP脉冲下的抗干扰能力,为电磁继电器的设计、选型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实验结果对于提高电磁继电器的抗干扰能力,保障电子设备、通讯系统以及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继电器的测试、筛选及合理应用电磁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是机电结合的电子元件,其断态的高绝缘电阻和通态的低导通电阻使得其它电子元器件无法与其相比。
因此在航空、航天、电子、邮电等军用及民用电子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继电器的生产过程(制别是军用继电器)中有很多工序仍采用手工操作,造成质量一致性水平较差,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成为电子元件中可靠性最差的类别之一。
因此寻求有效的测试、筛选方法和手段,剔除早期失效的继电器,并解决继电器的合理应用问题,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继电器的主要测试参数为保证继电器的性能,需对继电器的参数进行全面的测试。
继电器的主要测试参数及参数的定义如表1:表1电磁继电器的主要测试参数及定义表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定义及说明1转换功能继电器在规定绕组电压下完成吸合转换的功能。
2保持功能继电器在规定绕组电压下保持不释放的功能。
3释放功能继电器在规定绕组电压下完成释放的功能。
4绕组电阻继电器绕组的直流电阻。
5吸合电压继电器动合点全部闭合的最低电压。
6释放电压继电器静合点全部闭合的最高电压。
7动合点接触电阻继电器动合点在规定绕组电压下的接触电阻。
8静合点接触电阻继电器静合点在不施加绕组电压时的接触电阻。
9吸合断开时间继电器从施加规定绕组电压起,至静合点断开的时间。
10吸合时间继电器从施加规定绕组电压起,至动合点闭合的时间。
11吸合回跳时间继电器吸合过程中,从动合点首次闭合到末次回跳的累计时间。
12吸合转换时间继电器在吸合过程中,静合点断开时间与动合点吸合时间之差。
13释放断开时间继电器施加规定绕组电压后从去激励起,至动合点断开的时间。
14释放时间继电器施加规定绕组电压后从去激励起,至静合点闭合的时间。
15释放回跳时间继电器释放过程中静合点首次闭合到末次回跳的累计时间。
16释放转换时间继电器在释放过程中,动合点断开时间与静合点吸合时间之差。
17介质耐压继电器的壳体、绕组、触点及触点间可承受的交流电压。
18绝缘电阻继电器的壳体、绕组、触点及触点间在规定电压下的绝缘电阻。
为保证继电器的质量,表1所列参数都应严格进行测试,但其中有些参数的测试特别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吸合电压和释放电压继电器的吸合电压和释放电压的测试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流法,一种是脉冲法。
这两种测试方法的绕组加电波形见图1和图2。
传统手工测试一般都采用直流法,因其比较容易实现。
只需将一直流稳压电源接在被测继电器的绕组上,缓慢调节稳压源电压,同时监视继电器触点的状态(量通路,用指示灯显示,甚至听声音)即可测到吸合电压和释放电压。
吸合电压额定电压释放电压图2 脉冲法吸合及释放电压测试波形图1 直流法吸合及释放电压测试波形t 绕组电压绕组电压由图可知用直流法测试时,绕组电压是渐变上升或下降的,而采用脉冲法测试吸合电压时绕组电压每次是从零电压上跳的,采用脉冲法测试释放电压时绕组电压每次是从额定工作电压下跳的。
由于继电器自身的特性,两种测试方法测试会有不同的测试结果,相比之下脉冲法的测试结果严于直流法,同时也更接近实际使用情况。
国军标也明确规定当两种测试方法有不同的结果时,应以脉冲法的测试结果为准,以此保证用户的利益。
但脉冲法由于测试方法较为复杂,通常需要专用测试设备才能完成。
2.触点接触电阻触点接触电阻包括动合点接触电阻和静合点接触电阻,是继电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也是最难测的参数的之一。
图3显示了对继电器触点进行四线凯尔文测试的原理。
说其难测是因为接触电阻只有几十毫欧、十几毫欧,甚至只有几毫欧,如果不是全线采取四线凯尔文测试,扣除测试系统的内部电阻和接触电阻则很难将其测准。
说其重要是因为触点接触电阻除了反映触点的电性能(电阻)以外,还反映了触点的化学和物理性能,例如触点表面是否有钝化膜产生,触点间的压力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
试验证明当继电器中的弹性材料应力减退,触点压力下降将会在触点接触电阻参数上有明显的反映,所以触点接触电阻与继电器的接触可靠性密切相关。
表2显示了继电器样品在试验中触点接触电阻和触点压力之间的关系。
表22JGXM -2继电器触点压力和静态接触电阻数据1#样品触点1触点压力0.4N 0.2N 静态接触电阻 5.2m Ω 6.1m Ω1#样品触点2触点压力0.4N 0.1N 静态接触电阻 5.3m Ω 6.9m Ω2#样品触点1触点压力0.4N 0.05N 静态接触电阻7.3m Ω>200m Ω2#样品触点2触点压力0.4N 0.1N 静态接触电阻 5.9m Ω22.4m Ω注:表中数据为多次测试平均值。
由表2数据可以得知,随着触点压力的衰退,触点间的静态接触电阻明显变大。
3.回跳时间回跳时间包括吸合回跳时间和释放回跳时间。
由于继电器是采用有弹性的机械触点完成线路的接通和断开,因此不同于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无触点电子开关,当继电器的触点接通或断开的瞬间会有一段不稳定的接触期,典型的触点波形见图4。
恒流源图3 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四线凯尔文测试原理MIL-R-39016D 和GJB 65A-91对触点回跳做了定义:"等于或大于开路电压的90%,且脉冲宽度等于或大于10uS 的现象则认为是回跳"。
同时明确规定触点回跳时间不得超过 1.5mS 。
有些用户对回跳时间参数不以为然,认为触点最终总会接通(或断开),过程中有没有回跳不影响继电器的正常使用。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军标之所以规定回跳时间参数的测试,是因为继电器的回跳时间同静态接触电阻参数一样,反映了继电器的触点压力,试验证明,当继电器的触点压力明显衰退时,回跳时间会变长。
表3显示了继电器样品在试验中触点回跳时间和触点压力之间的关系。
表32JGXM -2继电器触点回跳时间和静态接触电阻数据1#样品触点1触点压力0.4N 0.2N 触点回跳时间0.1mS 4.01mS 1#样品触点2触点压力0.4N 0.1N 触点回跳时间0.54mS 3.9mS 2#样品触点1触点压力0.4N 0.05N 触点回跳时间7.3mS 30.08mS 2#样品触点2触点压力0.4N 0.1N 触点回跳时间5.9mS 9.2mS 注:表中数据为多次测试平均值。
4.转换时间转换时间包括吸合转换时间和释放转换时间。
以吸合转换时间为例,继电器在吸合过程中,静合点断开时间与动合点吸合时间之差称为吸合转换时间。
图5和图6分别显示了合格继电器和失效继电器的吸合转换波形。
图4 触点回跳时间波形触压降转换时间是继电器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保证了继电器触点的先断后通,在有多组触点的继电器中,必须在最后一组静合点断开后,才能有动合点闭合,否则就是转换时间不合格。
如果在一组触点中出现先通后断的情况,就是所谓的三点连通。
这种转换时间不合格的继电器在使用中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应用在电源切换和信号切换的场合的继电器,如果继电器转换时间不合格,将导致电源瞬时短路或信号瞬时短路。
转换时间的测试由于需要对多组触点同时进行监测,通常也需要专用测试系统才能完成。
5.介质耐压和绝缘电阻介质耐压是考核继电器的壳体、绕阻、触点及触点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承受规定交流电压的能力。
而绝缘电阻是考核继电器的壳体、绕阻、触点及触点间在效加规定直流电压的条件下体现出来的绝缘电阻。
国军标规定的试验电压施加点见表4。
表4继电器试验电压施加点及施加电压试验电压的施加点试验电压外壳、支架或外壳整体与处于去激励状态下的各断开触点之间。
外壳、支架或外壳整体与各线圈之间。
所有触点与所有线圈之间。
处于激励与去激励状态下的各断开触点之间。
双线圈继电器的各线圈之间。
处于激励与去激励状态下的各触点组之间。
交流1000V+2倍额定电压。
由表4可知要完成所有电压施加点的试验,需要进行多次测试,对于触点较多(如6组)的继电器则测试过程更加复杂,一般需采用专用自动化测试设备才能完成。
二.继电器的可靠性筛选为保证继电器的使用可靠性,除需要对继电器进行严格的参数测试以外,还需进行相关的可靠性筛选项目。
继电器的主要筛选项目见表5。
表5继电器主要筛选项目序号筛选项目方法及说明1扫描振动在振动状态下用抖动监测仪监测继电器触点的抖动波形。
2内部潮湿利用绕组加电产生的温升驱赶吸附在绕组中潮气,监测触点与壳体间的绝缘电阻。
3高温运行在高温环境下使继电器吸合、释放交替运行,并在低电平条件下监测触点每一次动作的的接触压降(电阻)。
4低温运行在低温环境下使继电器吸合、释放交替运行,并在低电平条件下监测触点每一次动作的的接触压降(电阻)。
5密封检查用充氮加压法检查继电器的气密性。
图5 正常继电器吸合转换波形图6 失效继电器吸合转换波形绕组波形1.低电平运行试验表5所列筛选项目中最为有效对筛选设备要求也最高的是低电平运行试验。
a.继电器的低电平失效模式继电器的触点工作在低电平微电流下,容易造成一种称之为低电平失效的失效模式,这是指当继电器切换低电平、微电流负载时,触点两端不产生飞弧(俗称打火),不能烧毁或击穿触点表面的绝缘膜,不能熔化触点表面的粗糙部分,也就不会重新形成较大的接触面以降低接触电阻。
对于经过长期存放,触点表面生成钝化膜的继电器在低电平、微电流下工作,会造成接触电阻变大甚至开路的失效模式。
采用常规参数测试的方法难于淘汰低电平失效的继电器,这是因为对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进行常规测试时,在触点间要加6V的电压,触点电流可达10mA,这己足以破坏触点表面的钝化膜,使失效的继电器暂时恢复正常,难以将其在检测中淘汰,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触点表面又会生成钝化膜。
因此这种失效模式对于有长存放期的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装备危胁尤为重大。
b.低电平运行试验的原理和要求为了能有效淘汰低电平失效及其它失效模式的继电器,需对其进行低电平运行试验。
低电平运行和监测的原理如图7。
由图7可知继电器低电平运行和监测的原理并不复杂,但为了保证试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相关标准却对低电平运行的试验方法、试验条件和监测装置做出了明确、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
继电器低电平运行试验项目源于美军标《有可靠性指标的电磁继电器总规范》(Mil-R-39016D),我国国军标《有可靠性指标的电磁继电器总规范》(GJB65A-91),《电磁继电器总规范》(GJB1042-90)和《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GJB360A-96)参照相应的美军标也对继电器的低电平运行试验做了近乎相同的要求。
国军标规定的典型低电平运行条件为触点开路电压10-50mV,通态电流10-50uA。
触点通态接触电阻的合格判据为<100Ω(在开路电压50mV,通态电流50uA的情况下,接触压降的合格判据为<5mV)。
触点断态电平的合格判为大于开路电平的95%(在开路电平为50mV的情况下为>47.5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