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途径

提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途径
提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途径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 2014 届 )
题 目: 提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途径

学 院:
数理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 胡彬星
学号:
指导教师: 沈炎峰
职称: 讲师
合作导师:
职称:
完成时间:
201 4 年 4 月 30 日


绩:

提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途径
{
目录
摘要................................................................................................................................................... 2
}
一 巩固数学基本知识,夯实解题基石.......................................................................................3 巩固数学基本知识的重要性 ..................................................................................................... 3 巩固数学基本知识的方法 ......................................................................................................... 4 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其适用范围 ......................................................... 4 网络化系统化知识点,形成结构化知识 ............................................................................. 4 经常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熟能生巧 ......................................................................................... 5 例子:正弦定理的证明 ......................................................................................................... 5
二 加强审题能力培养,提高解题效率.......................................................................................8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 8 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 8 训练学生审题过程的规范性 ..................................................................................................... 9 三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题技能.....................................................................................10 中学常用数学思想...................................................................................................................10 中学常用数学方法...................................................................................................................11 四 培养解题反思习惯,提高解题能力.....................................................................................13 五 结论 ........................................................................................................................................14

六 参考文献 ................................................................................................................................15

(
提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途径

数理与信息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胡彬星()
指导老师:沈炎峰(讲师)
摘要:数学家哈尔冥斯指出:“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他认为“数学家存在 的主要理由就是解决问题”。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善于 解题。”可见,解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要善于解题,就 要具有较强的解题能力。数学中的解题能力就是综合运用数学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和技能 以及逻辑思维规律,整体发挥数学基本能力进行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显然,解题能 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而在当前,学生普遍存在上课听得懂,下课做作业无从下手的现象, 并且在几个学科中数学的平均分基本上都是最低的,说明了大部分的学生的解题能力不尽人 意,因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搞好中学数学教学,实现课程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为此,本文就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途径谈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字:解题能力;审题;数学思想方法;反思
Way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olving Math Problem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u Binxing ()
:
Director: Shen Yanfeng (Lecturer)
Abstract:The mathematician Hal Ming, said: "the real component of mathematics is problem of reconciliation". He believes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problem is to solve the mathematician". America famous mathematician Polya said: "what it means to grasp of mathematics that is good at solving problems." Visible, problem solving is the mathematical core, basic form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Be good at problem solving, it has

strong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s. In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is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mathematics basic knowledge, basic methods and skills and logical thinking pattern, the whole play basic mathematical ability of the ability to solve mathematical problems. Obviously,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is a comprehensive ability. At present, most students are in class understand, do homework after class phenomenon not start, and mathematics in several disciplines in the average basically is the lowest, that most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s is unsatisfactory, therefor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s, is to do a good job of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essential link to realize the curriculum target.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the wa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s about some personal views.
Key Words:The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s; Examines the topic; their mathematical thinking; reflection
一 巩固数学基本知识,夯实解题基石
巩固数学基本知识的重要性
,
数学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基本要素。所谓数学基础知识,是指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 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定义、性质、法则等,它们是进行数学演算、推理、解题、论证的 重要依据。如果把解题当作是修建房子的话,那么修建房子的最基本的原材料砖头就是基本 数学知识,没有了最基本的数学知识的积累,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题就成为无本之 源。如同一间房子的高度取决于砖头的数量和它的摆放方式,解题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数 学知识这块原材料的多少和怎样去运用它。学生只有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才能正确思考, 理清题目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只有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 识解决新问题。反之。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就会概念不清,思路混乱,问题 难以得到解决。可见.如果没有基本的概念和科学的理论为前提,学生是无法进行推理论证 的。如果没有基本的概念和科学的理论为支撑,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因此,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一定要从数学基本知识的教学抓起,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巩固数学基本知识的方法
1.2.1 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其适用范围
(1)很多数学知识是从抽象中概括出来的,它也往往只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例
如.在均值不等式 a 2 b2 2ab 中,取等号的前提是 a 和 b 必须同时相等。因此在
数学概念、定义、公式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 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还要引导学生从正反几方面提出问题来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对 于概念的掌握,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1)要求他们懂,要理解得准确、透彻;(2)要求 他们会讲,能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来叙述这些概念,能用自己的话来通俗地解释这些概念,有 些重要的定义、定理要一字不差地背下来;(3)要求他们会用,运用得熟练。基础知识掌握 好了,解题就有了依赖的基础。只有向学生阐明每条数学规律适用于什么场合,不适用于什 么场合,才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将相对真理绝对化,将局部经验扩大化。有助于防止学生张冠 李戴。牢记在什么条件下, 在什么背景下可以用到这些知识。这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

要办法。
1.2.2 网络化系统化知识点,形成结构化知识
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知识的系统化,首先要求教师在 教学每个知识点时,应当把它们放在一个大的结构框架中,重视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分析,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良好的整体感。为使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结构, 还应加强知 识间的比较和类比,揭示不同知识的共同性和相似知识的差异性。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上注 意提出需要广泛联想、需要多个知识点加以联系和概括的问题。另外,综合性习题和一题多 解的训练是促进不同知识相互沟通的好方法,利用多个知识点和多种方法求解同一问题,可 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纵横联系、相互贯通,从而使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和改善。最后, 学生要做到下面三个系统化:
单元知识系统化,就是把相对独立的每个教学单元和知识内容加入归纳,总结使之系统 化,教科书后面的单元小结,应很好的利用。专题知识系统化,主要是指在复习中,打破教 科书的章节体系,把同一性质,同一类别的知识归纳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如把初中 数学中的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分式方程都可以归类到方程这一个大系统中去。学科知识系 统化,总是从总体上把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即把一个学科看做一个系统,这一系统由几个子 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两分成几个更小的子系统……直至充分地涵盖这一学科的所有知识。 如高中数学,可以分为代数和几何,就几何而言又分为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而立体几何和 解析几何又分为若干个知识点。通过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我们可以深刻知道各个知识系统之间 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做题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1.2.3 经常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熟能生巧
俗话说“熟能生巧”。一个人如果对所学的知识比较生疏,在应用时就会缺乏灵活性。 反之,如果一个人通过训练对知识的各个方面都熟练掌握并紧密结合,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则会使解决问题的思维更加流畅。
现代教学心理学对专家解题的研究表明,问题解决能否成功或快速,往往取决于主体的 头脑中是否有相应的或类似的知识。
1.2.4 例子:正弦定理的证明 1 利用三角形的高证明正弦定理
(1)当 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 AB 上的高是 CD,根据锐角三角函C数的定义,有
CD asinB ,CD b sin A 。
b
a
由此,得
a sin A
b sinB
同理可得 ,
c sinC
b sin B

故有
a
b
sinA sinB
c
A
sinC .从而这个结论在锐角三角形中成立.

D
B
(2)当 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过点 C 作 AB 边上的高,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D,根据锐
角 三 角 函 数 的 定 义 , 有 CD asinCBD asinABC , CD b sin A 。 由 此 , 得
a
b
sin A sin ABC
同理可得 ,
c sinC
b sin ABC ,
故有
a
b
sin A sin ABC
c sinC .
C
b
a

BD
A

由(1)(2)可知,在
ABC
中,
a sin A
b sin B
c sinC
成立.

从而得到: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值相等,即
a sin A
b sin B
c sinC
.
1’用知识的最近生长点来证明: 实际应用问题中,我们常遇到问题:
已知点 A,点 B 之间的距|AB|,可测量角 A 与角 B, 需要定位点 C,即: 在如图△ ABC 中,已知角 A,角 B,|AB|=c, 求边 AC 的长 b 解:过 C 作 CD AB 交 AB 于 D,则
/
AD c cos A
DC
BD tan C
c sin A sin C
c sin Acos C sin C
,
cos C
b AC AD DC c cos A c sin Acos C c(sin C cos A sin AcosC ) c sin B ,
sin C
sin C
sin C
推论: b c , sin B sin C
同理可证: a b c . sin A sin B sin C
2 利用三角形面积证明正弦定理
已 知 △ ABC, 设 BC = a, CA = b,AB = c, 作 AD⊥BC, 垂 足 为 D. 则
中, sin B AD , ∴ AD=AB·sinB=csinB. AB
∴ S△ ABC= 1 a ? AD 1 acsin B . 同理,可证 S△ ABC= 1 absin C 1 bcsin A .
2
2
2
2

∴ S△ ABC= 1 absin C 1 bcsin A 1 acsin B . ∴ absinc=bcsinA=acsinB,
2
2
2
在等式两端同除以 ABC,可得 sin C sin A sin B . 即 a b c .
c
a
b
sin A sin B sin C
`
A
Rt△ ADB
C
D
B
3 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
(1)△ ABC 为锐角三角形,过点 A 作单位向量 j 垂直于 AC ,则 j 与 AB 的夹角为 90°-A,j 与 CB

的夹角为 90°-C. 由向量的加法原则可得 AC CB AB ,
为了与图中有关角的三角函数建立联系,我们在上面向量等式的两边同取与向量 j 的数量积
运算,得到 j ? (AC CB) j ? AB ,

由分配律可得 AC j ?CB j ? AB .
B
∴ |j| AC Cos90°+|j| CB Cos(90°-C)=|j| AB Cos(90°-A).
j
∴ asinC=csinA. ∴ a c .
A
C
sin A sin C
另外,过点 C 作与 CB 垂直的单位向量 j,则 j 与 AC 的夹角为 90°+C,j 与 AB 的夹角为 90°+B,
可得 c b . sin C sin B
(此处应强调学生注意两向量夹角是以同起点为前提,防止误解为 j 与 AC 的夹角为 90°-C,j
与 AB 的夹角为 90°-B) ∴ a b c .
sin A sin B sin C
(2)△ ABC 为钝角三角形,不妨设 A>90°,过点 A 作与 AC 垂直的单位向量 j,则 j 与 AB 的夹
CB 角为 A-90°,j 与
的夹角为 90°-C.
C
·
由 AC CB AB ,得 j·AC +j·CB =j·AB ,
j
即 a·Cos(90°-C)=c·Cos(A-90°), ∴ asinC=csinA. ∴ a c , sin A sin C
A
B
另外,过点 C 作与 CB 垂直的单位向量 j,则 j 与 AC 的夹角为 90°+C,j 与 AB 夹角为 90°+B.
同理,可得 b c . ∴
a b c.
sin B sin C
simA sin B sin C
4 外接圆证明正弦定理

在△ ABC 中,已知 BC=a,AC=b,AB=c,作△ ABC 的外接圆,O 为圆心,连结 BO 并延长交圆于 B′,设
BB′=2R.则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以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以得到
∠ BAB′=90°,∠ C =∠ B′,∴ sinC=sinB′= sin C sin B c . ∴ c 2R . 2R sin C
同理,可得 a 2R, b 2R . ∴ a b c 2R .
sin A
sin B
sin A sin B sin C

这就是说,对于任意的三角形,我们得到等式 a b c . sin A sin B sin C
.
,
(
二 加强审题能力培养,提高解题效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解题的前提首先要明确问题是什么,因此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我 们要认真审题。审题正确与否是问题能不能解决的关键,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审题能力呢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数学题目都包括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两个组成部分,这是解题的依据,因此,解题 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两个组成部分.数学习题教学中应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并要求学 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一 般来说,题目中的已知、未知条件比较复杂或者说不明显,审题 时往往要考虑把题目的已知、未知化简,或者把问题转化为简单易解或已有典型解法的问题. 如果题目没有明显给出条件,而且有隐蔽条件,那么就需要根据题外的已知定理、公式或条 件去解决。

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果说审题是解题成败的关键,那么观察则是审题成败的关 键。因此,数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善于抓住题目中数与式的特 征,注意各条件,各量之间关系,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迅速找到简捷合理的问题途径。
(2)培养学生的理解联想能力。任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智力的提高,能力的培养,都 离不开对概念的深层挖掘,因而概念题也成为高考题中的一个热点,而且常考常新,突破概

念表面,又以概念为根本,深人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概念的运用能力。 (3)提高语言转化能力。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象语言。不同的语言有
不同的功能。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转化成图象语言,有利于用图象的直观性,找到简捷的 解题途径; 将符号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有利于弄清其实质,从而找到简捷的解题途径。例如,
已知抛物线 y ax2 bx c 的对称轴为直线 x=3,且经过点(5,0),则 a+b+c 的值为( )
A、等于 0 B、等于 1 C、等于-1 D、不能确定 此题若从数上考虑,可得-b/2a =3,25a+5b+c=0,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b、c 后,代入则
可求解。但若利用函数的图象,非常容易发现点(5,0)关于对称轴 x=3 的对称点为(1,0), 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得 a+b+c=0。
(4)发展直觉思维能力。数学直觉是人脑对数学对象的某种迅速而直接的洞察或领悟, 数学直觉的主要特征是: 非逻辑性,自发性和 “ 不可理解性” ,它能在一瞬间迅速解决 问题。数学直觉以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的实质,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 力,增强数学领悟极其可贵,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 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 。培养学生 的直觉思维能力必须捕捉有关信息,根据解题经验,大胆做出直观判断,从而找到准确、简 捷的解题途径。
训练学生审题过程的规范性

一般说来,规范的审题过程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 路与方法三部分。
( 1) 条件与目标的分析。所谓条件的分析: 一是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二是 发现题目的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所谓目标的分析,主要是明确要求什么或要证明什么;把 复杂的目标转化为简单的目标; 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目标; 把不易把握的目标转化为可 把握的目标。
(2) 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每个数学问题都是由若干条件与目标组成的。解题者在阅 读题目的基础上,需要找一找从条件到目标缺少些什么 或从条件顺推,或从目标分析,或 画出关联的草图并把条件与目标标在图上,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以顺利实现解题的目标。
(3) 确定解题思路。一个题目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是 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用哪些联系解题,需要根据这些联系所遵循的数学原理确定。解题 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联系与哪个数学原理相匹配。有些题目,这种联系十分隐蔽,必须经过 认真分析才能加以揭示; 有些题目的匹配关系有多种,而这正是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的原 因。综上所述,我认为为适应当今高考需要,消除学生对数学科目的盲目恐惧心理,必须注 重基础知识传授过程中,还应在习题分析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

[

;
|
三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题技能
中学常用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 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数学思想方法与 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 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 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 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 还是对你起作用。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 中学阶段,学生要熟练掌握下面几个数学思想:
(1)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 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

模型(方程、不等式、或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 来使问题获解。有时,还实现函数与方程的互相转化、接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函数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在概念性、应用性、理解性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是 高考中考查的重点。我们应用函数思想的几种常见题型是:遇到变量,构造函数关系解题; 有关的不等式、方程、最小值和最大值之类的问题,利用函数观点加以分析;含有多个变量 的数学问题中,选定合适的主变量,从而揭示其中的函数关系;实际应用问题,翻译成数学 语言,建立数学模型和函数关系式,应用函数性质或不等式等知识解答;等差、等比数列中, 通项公式、前 n 项和的公式,都可以看成 n 的函数,数列问题也可以用函数方法解决。
(2)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 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 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 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 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 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 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 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 围。
(3)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 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 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 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 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所以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时,我 们要遵循的原则是: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不遗漏、不重复,科学地划分, 分清主次,不越级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漏不重”。解答分类讨论问题时,我们的 基本方法和步骤是: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 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漏不重、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 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
(4)等价转化思想方法。等价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 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不断的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 规范甚至模式法、简单的问题。历年高考,等价转化思想无处不见,我们要不断培养和训练 自觉的转化意识,将有利于强化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变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技能、技巧。 在数学操作中实施等价转化时,我们要遵循熟悉化、简单化、直观化、标准化的原则,即把 我们遇到的问题,通过转化变成我们比较熟悉的问题来处理;或者将较为繁琐、复杂的问题, 变成比较简单的问题,比如从超越式到代数式、从无理式到有理式、从分式到整式…等;或 者比较难以解决、比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直观的问题,以便准确把握问题的求解过程, 比如数形结合法;或者从非标准型向标准型进行转化。按照这些原则进行数学操作,转化过 程省时省力,有如顺水推舟,经常渗透等价转化思想,可以提高解题的水平和能力。
中学常用数学方法
除了要掌握上面的几个基本数学思想,还要培养学生掌握下列几个中学中常见的数学方 法,才能提高解题的速度与效率。
(1)配方法。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

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 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 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 xy 项的二 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2)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已知,正确列出等式或方程。使用待定 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 解决,要判断一个问题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主要是看所求解的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某种确 定的数学表达式,如果具有,就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例如分解因式、拆分分式、数列求 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这些问题都具有确定的数学表达形式, 所以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使用待定系数法,它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所求问题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

第二步,根据恒等的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 第三步,解方程组或者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比如在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时,我们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首先设所求方程的形式, 其中含有待定的系数;再把几何条件转化为含所求方程未知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最后解所 得的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的系数,并把求出的系数代入已经明确的方程形式,得到所求圆 锥曲线的方程。 (3)换元法。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 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 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 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 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 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 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 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 过变形才能发现。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 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

(4)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推理方法, 在解数学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一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论证的第一步这是递推的基 础;第二步是假设在 n=k 时命题成立,是证明命题在 n=1(或 n 0 )时成立,再证明 n=k +1 时命题也成立,这是无限递推下去的理论依据,它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由特殊推广到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 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 xy 项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一般,实际上它使命题的正确性突破了有限,达到无限。这两个步骤密切相关,缺一不

可,完成了这两步,就可以断定“对任何自然数(或 n≥n 0 且 n∈N)结论都正确”。由这 两步可以看出,数学归纳法是由递推实现归纳的,属于完全归纳。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关键是 n=k+1 时命题成立的推证,此步证明要具有目 标意识,注意与最终要达到的解题目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此确定和调控解题的方向,使差异 逐步减小,最终实现目标完成解题。
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下列问题:与自然数 n 有关的恒等式、代数不等式、三角 不等式、数列问题、几何问题、整除性问题等等。
@
(5)反证法。反证法就是从否定命题的结论入手,并把对命题结论的否定作为推理的已 知条件,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使之得到与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 为正确的命题等相矛,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成立,所以肯定了命题的结论,从而使命题获得 了证明。
反证法的证题模式可以简要的概括我为“否定→推理→否定”。即从否定结论开始,经 过正确无误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达到新的否定,可以认为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否定之 否定”。应用反证法证明的主要三步是:否定结论 → 推导出矛盾 → 结论成立。
在应用反证法证题时,一定要用到“反设”进行推理,否则就不是反证法。用反证法证 题时,如果欲证明的命题的方面情况只有一种,那么只要将这种情况驳倒了就可以,这种反 证法又叫“归谬法”;如果结论的方面情况有多种,那么必须将所有的反面情况一一驳倒, 才能推断原结论成立,这种证法又叫“穷举法”。
在数学解题中经常使用反证法,牛顿曾经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 一般来讲,反证法常用来证明的题型有:命题的结论以“否定形式”“至少”或、“至多”“唯 一”“无限”形式出现的命题;或者否定结论更明显。具体、简单的命题;、、或者直接证明 难以下手的命题,改变其思维方向,从结论入手进行反面思考,问题可能解决得十分干脆。
:
四 培养解题反思习惯,提高解题能力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 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 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也曾经指出,”“反思是 重要的数学话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话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 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在数学教学中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解题反思,培养他们的反思 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所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从而帮助他们从题海中解脱出 来,更加清晰地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有利于学生巩固、同化新知识,准确把握新旧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选择合理、简捷的解题途径,并发现新的规律加以推广与延伸;有 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题能力。
*
(1)反思审题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培养挖掘隐蔽条件的能力。 审题是解题过程的首要步骤。审题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解题的成败。审题的基本要求
是弄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对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只要认真审题,一般来说并不困难。然而对 于那些要求综合或灵活运用知识来解答的题目,审题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学生把问题解答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反思审题过程,在反思过程中要考虑:这个题求什么知道什么知、求之间有 什么关系学过什么解这样的题目要用到哪些知识有什么样的常规方法有没有特殊的方 法……等等。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让解题思路显得自然、有条理了。即使有些学 生刚开始拿到问题无从下手,不能解答,但通过参与审题思路的反思讨论,也能够清楚困难 是什么,如何转化条件,从而解决问题。
(2)反思解题方法,优化解题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不少学生觉得自己做了很多题却感到能力没有明显提高,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在于学生
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于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以评价,作业中 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 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所选择的解题方法是怎么想到的是否还有其他 解法你选的方法是不是最合理、最简洁、巧妙的你的解法还能不能再作些改进与优化要引导 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要变换角度寻找、观察题目所独具的基本特征,努力寻找解 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反思解题结果,剖析错误原因,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学生在解数学题时,有时会因为审题不明、概念不清、忽视条件、套用相近知识、考虑
不周或计算出错等原因,从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解题后,必须引导学生对解题过 程进行回顾和评价,对结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
(4)反思解题策略,总结解题规律,掌握数学基本思想方法。 很多数学问题不是孤立的,有其产生的背景,能体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要想真正减轻 学生负担,使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教师就必须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所做的习题进行分 析归类总结,既要掌握一类问题基本的解题规律,又要能够分析具体方法中包含的数学思想 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对当前高考命题中 “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也有一定的针对性。
(
(5)反思题目立意,注重拓展推广,培养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当一道数学题解完以后,如果进一步深入分析题目条件和内涵,探求什么性质不变,掌握
其本质我们就可以将已知的具体题目进行推广。善于进行推广所获得的就不是一道题的解 法,而是一组题、一类题的解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研究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五 结论
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解题的过程,因此要提高数学能力关键在于提高解 题能力。只有熟练掌握解题所需的基本知识点,通过解题把相关的知识系统化,养成良好的 审题习惯,在每一次解题后都对自己的思路、解法作认真反思,探讨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 训,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再概括而获得必须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从而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使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能在更深、更高层次得到有效的提高 和升华;同时也会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并学会数学,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 参考文献
[1]波利亚.怎样解题(阎育苏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年 :84-86. [2]单墫.解题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45-55. [3]欧阳维诚,张垚,肖果能. 初等数学思想方法选讲.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年:125-136. [4]杨旭.解题后反思,让学生思维继续飞翔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10,7(2):164-186.


高中数学50个解题小技巧

高中数学50个解题小技巧 XX:__________ 指导: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1 . 适用条件 [直线过焦点],必有ecosA=(x-1)/(x+1),其中A为直线与焦点所在轴夹角,是锐角。x为分离比,必须大于1。 注:上述公式适合一切圆锥曲线。如果焦点内分(指的是焦点在所截线段上),用该公式;如果外分(焦点在所截线段延长线上),右边为(x+1)/(x-1),其他不变。 2 . 函数的周期性问题(记忆三个) (1)若f(x)=-f(x+k),则T=2k;(2)若f(x)=m/(x+k)(m不为0),则T=2k;(3)若f(x)=f(x+k)+f(x-k),则T=6k。 注意点:a.周期函数,周期必无限b.周期函数未必存在最小周期,如:常数函数。 c.周期函数加周期函数未必是周期函数,如:y=sinxy=sin派x相加不是周期函数。 3 . 关于对称问题(无数人搞不懂的问题)总结如下 (1)若在R上(下同)满足:f(a+x)=f(b-x)恒成立,对称轴为x=(a+b)/2(2)函数y=f(a+x)与y=f(b-x)的图像关于x=(b-a)/2对称;(3)若f(a+x)+f(a-x)=2b,则f(x)图像关于(a, b)中心对称 4 . 函数奇偶性 (1)对于属于R上的奇函数有f(0)=0;(2)对于含参函数,奇函数没有偶次方项,偶函数没有奇次方项(3)奇偶性作用不大,一般用于选择填空 5 . 数列爆强定律 (1)等差数列中:S奇=na中,例如S13=13a7(13和7为下角标);(2)等差数列中:

S(n)、S(2n)-S(n)、S(3n)-S(2n)成等差(3)等比数列中,上述2中各项在公比不为负一时成等比,在q=-1时,未必成立(4)等比数列爆强公式:S(n+m)=S(m)+q2mS(n)可以迅速求q 6 . 数列的终极利器,特征根方程 首先介绍公式:对于an+1=pan+q(n+1为下角标,n为下角标),a1已知,那么特征根x=q/(1-p),则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x)p2(n-1)+x,这是一阶特征根方程的运用。 二阶有点麻烦,且不常用。所以不赘述。希望同学们牢记上述公式。当然这种类型的数列可以构造(两边同时加数) 7 . 函数详解补充 1、复合函数奇偶性:内偶则偶,内奇同外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3、重点知识关于三次函数: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三次函数曲线其实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一个对称中心,求法为二阶导后导数为0,根x即为中心横坐标,纵坐标可以用x带入原函数界定。另外,必有唯一一条过该中心的直线与两旁相切。 8 . 常用数列bn=n×(22n)求和Sn=(n-1)×(22(n+1))+2记忆方法 前面减去一个1,后面加一个,再整体加一个2 9 . 适用于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爆强公式 k椭=-{(b2)xo}/{(a2)yo}k双={(b2)xo}/{(a2)yo}k抛=p/yo 注:(xo,yo)均为直线过圆锥曲线所截段的中点。 10 . 强烈推荐一个两直线垂直或平行的必杀技 已知直线L1:a1x+b1y+c1=0直线L2:a2x+b2y+c2=0若它们垂直:(充要条件)a1a2+b1b2=0;若它们平行:(充要条件)a1b2=a2b1且a1c2≠a2c1[这个条件为了

历年各地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解题竞赛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上)

1. 2002年秋季广州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解题比赛试题及解答 2. 常州市武进区初中数学教师解题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3. 2003年广州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解题比赛试题 4. 2005年武进区初中数学教师解题竞赛试题 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解题竞赛试卷 一、填空(本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函数1 12-+-=x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2.圆锥的母线长为5cm ,高为3 cm,在它的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圆心 角是 度. 3.已知3=xy ,那么y x y x y x +的值是 . 4.△ABC 中,D 、E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 E//BC ,BE 与C D相交 于点O ,在这个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对.

5.不等式x x 4115≥+的正整数解的共有 个. 6.函数13++=x x y 的图象在 象限. 7.在△ABC 中,A B=10,AC =5,D是BC 上的一点,且BD :DC =2:3,则AD 的取值范围是 . 8.关于自变量x 的函数c bx ax y ++=2是偶函数的条件是 . 9.若关于未知数x 的方程x p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 . 10.A B、AC 为⊙O相等的两弦,弦AD 交BC 于E,若A C=12,AE =8, 则A D= . 二、(本题满分12分) 11.如图,已知点A 和点B ,求作一个圆⊙O , 和一个三角形BCD ,使⊙O经过点A ,且使所作的 图形是对称轴与直线AB 相交的轴对称图形.(要求 写出作法,不要求证明) 三、(本题满分12分) 12.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m ,最低一级宽110c m,中间还有10级,各级 的宽成等差数列,计算与最低一级最接近的一级的宽. 四、(本题满分13分) 13.已知一条曲线在x轴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点到点A(0,2)的距离减去它到x 轴的距离的差都是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 五、(本通满分13分) 14.池塘中竖着一块碑,在高于水面1米的地方观测,测得碑顶的仰角为 ?20,测得碑顶在水中倒影的俯角为?30(研究问题时可把碑顶及其在水中的 倒影所在的直线与水平线垂直),求水面到碑顶的高度(精确到0.01米,747.270tan ≈?). 六、(本题满分14分). 15.若关于未知数x 的方程022=-+q px x (p 、q 是实数)没有实数根, ..A B

高中最全数学解题的思维策略资料全

一、《高中数学解题的思维策略》
很抱歉这么晚才来给大家讲课,因为今年暑假刚去安徽写生画图,
昨天下午坐了 24 个小时的火车过来,误了 4 天的课程,最后咱们
下午物理上完之后再给大家补课,再给大家补 5 天的课程,
去年高考难,很多学生数学考得也很不错,,很多人可能会问补课
有用吗。给大家举个例子,那几年留学很流行,大家可能会说,留
学很贵,实际上很多海归回来后一年的工资就把多花的挣回来了,
补课也是,讲到的某些知识点能被大家用到高考中,增加分数,高
考中分数的重要性,,我姐是个老师,我姐经常说孩子们考好了,
家长就说,,考不好,家长就说老师和郭师哥教的不好,实际上主
体还是我们学生,次要的才是老师,家长,环境,据去年那批学生
反映最后对我们 3 个教的还不错,
我先讲一下我补课大概基本要讲的内容,把大家数学必修的知识点
基本过一遍,再做相应的习题,中间穿插还有很多我个人感觉很多
好题;很多我归纳的知识和一些数学技巧;在最后 2 天我要给大家
讲一下数学解题策略,如果最后还有时间的话,还会给大家讲一下
一些英语,语文和其他科目的技巧。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途径,是进行有效
的训练,本策略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数学思维的变通性(举例子过几天再给他们讲,考试的时候有些难题大家容易钻
牛角尖,这个变通不只是说思维,也可以说是大家对数学卷子的一种变通,高考 120 分
钟,12 道选择,4 道填空,基本用时不超过 50 分钟,选这题一般最后 2 个比较难,填
空题一般最后一个比较难,大家很容易被这卡主,流汗,紧张,看到你旁边的人第 2 道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换元法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换元法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换元法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例如解不等式:4+2-2≥0,先变形为设2=t(t 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如求函数y=+

的值域时,易发现x∈[0,1],设x=sinα,α∈[0,],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如变量x、y适合条件x+y=r(r 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rcosθ、y=rsinθ化为三角问题。 均值换元,如遇到x+y=S形式时,设x=+t,y=-t等等。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如上几例中的t 0和α∈[0,]。 Ⅰ、再现性题组: 1.y=sinx??cosx+sinx+cosx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2.设 f x+1 =log 4-x (a 1),则 f x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3.已知数列 a 中,a=-1,a??a=a-a,则数列通项a=___________。 4.设实数x、y满足x+2xy-1=0,则x+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5.方程=3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6.不等式log 2-1 ??log 2-2 〈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 【简解】1小题:设sinx+cosx=t∈[-,],则y=+t-,对称轴t=-1,当t=,y=+; 2小题:设x+1=t t≥1 ,则f t =log[- t-1 +4],所以值域为-∞,log4];

高中数学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大全

前言 (2)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3) 一、配方法 (3) 二、换元法 (7) 三、待定系数法 (14) 四、定义法 (19) 五、数学归纳法 (23) 六、参数法 (28) 七、反证法 (32) 八、消去法……………………………………… 九、分析与综合法……………………………… 十、特殊与一般法……………………………… 十一、类比与归纳法………………………… 十二、观察与实验法………………………… 第二章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 (35) 一、数形结合思想 (35) 二、分类讨论思想 (41) 三、函数与方程思想 (47) 四、转化(化归)思想 (54) 第三章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 (59) 一、应用问题 (59) 二、探索性问题 (65) 三、选择题解答策略 (71) 四、填空题解答策略 (77) 附录……………………………………………………… 一、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二、两套高考模拟试卷………………………… 三、参考答案…………………………………… 前言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 ①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 法等; ②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③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 归纳和演绎等; ④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 归)思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本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 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一、配方法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xy项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配方法使用的最基本的配方依据是二项完全平方公式(a+b) 2 =a 2 +2ab+b 2 ,将这个公式灵活运用,可得到各种基本配方形式,如: a 2 +b 2 =(a+b) 2 -2ab=(a-b) 2 +2ab; a 2 +ab+b 2 =(a+b) 2 -ab=(a-b) 2 +3ab=(a+ b 2) 2 +( 3 2b) 2 ; a 2 +b 2 +c 2 +ab+bc+ca= 1 2[(a+b) 2 +(b+c) 2 +(c+a) 2 ] a 2 +b 2 +c 2 =(a+b+c) 2 -2(ab+bc+ca)=(a+b-c) 2 -2(ab-bc-ca)=… 结合其它数学知识和性质,相应有另外的一些配方形式,如: 1+sin2α=1+2sinαcosα=(sinα+cosα) 2 ; x 2 + 1 2 x=(x+ 1 x) 2 -2=(x- 1 x) 2 +2 ;……等等。 Ⅰ、再现性题组: 1. 在正项等比数列{a n}中,a1?a5+2a3?a5+a3?a7=25,则 a3+a5=_______。 2. 方程x 2 +y 2 -4kx-2y+5k=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_____。 A. 1 41 C. k∈R D. k= 1 4或k=1 3. 已知sin 4 α+cos 4 α=1,则sinα+cosα的值为______。 A. 1 B. -1 C. 1或-1 D. 0 4. 函数y=log1 2 (-2x 2 +5x+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 A. (-∞, 5 4] B. [ 5 4,+∞) C. (- 1 2, 5 4] D. [ 5 4,3) 5. 已知方程x 2 +(a-2)x+a-1=0的两根x1、x2,则点P(x1,x2)在圆x 2 +y 2 =4上,则实数a=_____。 【简解】 1小题:利用等比数列性质a m p -a m p +=a m 2 ,将已知等式左边后配方(a3+a5) 2 易求。答案是:5。 2小题:配方成圆的标准方程形式(x-a) 2 +(y-b) 2 =r 2 ,解r 2 >0即可,选B。 3小题:已知等式经配方成(sin 2 α+cos 2 α) 2 -2sin 2 αcos 2 α=1,求出sinαcosα,然后求出所求式的平方值,再开方求解。选C。 4小题:配方后得到对称轴,结合定义域和对数函数及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解。选D。 5小题:答案3-11。 Ⅱ、示范性题组: 例1.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则这个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 A. 23 B. 14 C. 5 D. 6 【分析】先转换为数学表达式: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则211 424 () () xy yz xz x y z ++= ++= ? ? ? ,而欲求对角线长x y z 222 ++,将其配凑成两已知式的组合形式可得。

杭州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评比解题能力竞赛题

杭州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评比 解题能力竞赛题 1.(满分15分) (1)请你用几种不同的分割方法,将正三角形分别分割成四个等腰三角形(要求,徒手画出正三角形、画出分割线,并标出必要的角的度数). (2)如图,是某学生按题(1)要求画出的一种分割图,请简述你将如何讲解? 第1题

2. (满分15分)已知ABCD 是矩形,以C 为圆心,CA 为半径画一个圆弧分别交AB , AD 延长线于点E ,点F ,连接EB ,FD ,若把直角∠BCD 绕点C 旋转角度θ(0 < θ < 90°),使得该角的两边分别交线段AE ,AF 于点P ,点Q ,则CQ 2+CP 2等于( ) A .2QF ?PE B .QF 2 + PE 2 C .(QF + PE )2 D .QF 2 + PE 2 +QF ?PE (1)请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求解(注意:是选择题); (2)请用几何方法证明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3)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用代数方法证明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3. (满分15分)如图,已知圆柱底面半径为r , SA 是它的一条母线,长为l . 设从点A 出 发绕圆柱n 圈到点S 的最短距离为m (n 为正整数) . (1) 用r 与l 表示m 可得m = (注意:是填空题). (2) 写出你得出题(1)结论的详细过程. (第2题) (第3题)

4. (满分15分)如图,七个边长均为1的等边三角形分别用①至⑦表示.给出命题:如果移出其中1个三角形,再把某些三角形整体作一次位置变换,那么一定可以与位置未变的三角形拼成一个正六边形. (1) 设位置变换为平移变换,试通过具体操作说明命题是正确的(分别写出:移出哪个三角形?哪些三角形组成的图形作平移,及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 设位置变换为旋转变换,请列举出能使命题成立的所有情况(分别写出:移出哪个三角形?哪些三角形组成的图形作旋转,旋转的方向、角度,并在图中标上字母表示旋转中心; (3) 将移出的三角形作相似变换,使之放置在某个位置时,能盖住正六边形,问:相似比能否等于3.14? 请说明理由. (第4题)

高中如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高中如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一、解题思路的理解和来源 平时大家评论一个孩子“聪明”或者“不聪明”的依据是看这个孩子对某件事或很多 事得反应以及有没有他自己的看法。如一个“聪明”的孩子,往往反应快、思路清楚,有 自己的主见。那么我们认为“反应快、思路清楚、有主见”是聪明的前提。学习成绩好的 同学,反应快、思路清楚、有主见就是他们的必备条件。 那么解题也如此,必须反应快、思路清楚、有主见。同一道题,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 角度去理解,由不同的看法最终汇聚成正确的解题过程,这是解题的必然。无论是推导、 还是硬性套用、凭借经验做题,都是思路的一种。有的同学由开始思路不清渐渐转变为清楚,有的同学根本没有思路,这就形成了做题的上的差距。 那么,如果能教会给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上,第一时间最短的思考路径,并且清晰 无比,这样,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孩子”,在做题上就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解题思路的来源就是对题的看法,也就是第一出发点在哪。 二、如何在短期内训练解题能力 数学解题思想其实只要掌握一种即可,即必要性思维。这是解答数学试题的万用法门,也是最直接、最快捷的答题思想。什么是必要性思维?必要性思维就是通过所求结论或者 某一限定条件寻求前提的思想。几乎所有数学命题都可以用这一思想进行。 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试题加强了对知识点灵活应用的考察。这就对考 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大大加强。如何才能提升思维能力,很多考生便依靠题海战术,寄希望 多做题来应对多变的考题,然而凭借题海战术的功底仍然难以获得科学的思维方式,以至 收效甚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解题思路随意造成的,并非所谓“不够用功”等原因。由于 思维能力的原因,考生在解答高考题时形成一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法 找到解题的切入点,二是虽然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但做这做着就走不下去了。如何解决这 两大障碍呢?本章将介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考生获得有益的启示。 三.寻找解题途径的基本方法——从求解证入手 遇到有一定难度的考题我们会发现出题者设置了种种障碍。从已知出发,岔路众多, 顺推下去越做越复杂,难得到答案,如果从问题入手,寻找要想获得所求,必须要做什么,找到“需知”后,将“需知”作为新的问题,直到与“已知“所能获得的“可知”相沟通,将问题解决。事实上,在不等式证明中采用的“分析法”就是这种思维的充分体现,我们 将这种思维称为“逆向思维”——目标前提性思维。 四.完成解题过程的关键——数学式子变形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参数法 大全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参数法 参数法是指在解题过程中,通过适当引入一些与题目研究的数学对象发生联系的新变量(参数),以此作为媒介,再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解决问题。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参数方程都是用参数法解题的例证。换元法也是引入参数的典型例子。 辨证唯物论肯定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穷的,联系的方式是丰富多采的,科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参数的作用就是刻画事物的变化状态,揭示变化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参数体现了近代数学中运动与变化的思想,其观点已经渗透到中学数学的各个分支。运用参数法解题已经比较普遍。 参数法解题的关键是恰到好处地引进参数,沟通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参数提供的信息,顺利地解答问题。 Ⅰ、再现性题组: 1. 设2x=3y=5z>1,则2x、3y、5z从小到大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 2. (理)直线 x t y t =-- =+ ? ? ? ?? 22 32 上与点A(-2,3)的距离等于2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 (文)若k<-1,则圆锥曲线x2-ky2=1的离心率是_________。 3. 点Z的虚轴上移动,则复数C=z2+1+2i在复平面上对应的轨迹图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互相垂直,它们的面积分别是6、4、3,则其体积为______。 5. 设函数f(x)对任意的x、y∈R,都有f(x+y)=f(x)+f(y),且当x>0时,f(x)<0,则f(x)的R上是______函数。(填“增”或“减”) 6. 椭圆x2 16 + y2 4 =1上的点到直线x+2y-2=0的最大距离是_____。 A. 3 B. 11 C. 10 D. 22 【简解】1小题:设2x=3y=5z=t,分别取2、3、5为底的对数,解出x、y、z,再用“比较法”比较2x、3y、5z,得出3y<2x<5z; 2小题:(理)A(-2,3)为t=0时,所求点为t=±2时,即(-4,5)或(0,1);(文)已 知曲线为椭圆,a=1,c=1 1 + k ,所以e=- 1 k k k 2+; 3小题:设z=bi,则C=1-b2+2i,所以图像为:从(1,2)出发平行于x轴向右的射线; 4小题:设三条侧棱x、y、z,则1 2 xy=6、 1 2 yz=4、 1 2 xz=3,所以xyz=24,体积为4。 5小题:f(0)=0,f(0)=f(x)+f(-x),所以f(x)是奇函数,答案:减;

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发表时间:2019-01-23T17:00:28.40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6期作者:张丽杰 [导读]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进行方式的选择。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122000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仅是促进素质教育进行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是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采用合理的方式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促使学生的解题能力逐步提升,以此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进行方式的选择,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一、培养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解题的正误。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审题细致,抓住题干中的所有条件与数据特点,分析会用到哪些知识点,所求问题是什么?将条件、所用知识点以及所求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宏观认识。之后,要分析条件、知识点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搞清解题方向。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其灵活应用审题技巧,寻求问题的切入点,快速而准确地答题。另外,也可以搞个专题训练,设计一些典型题目,提升学生的审题意识。 二、强化分类讨论 在高中阶段学习当中,题海战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死板和比较浪费时间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对学生分类能力进行培养,从解题角度出发进行数学知识针对性教学与讨论,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函数与方程结合解题 函数思想是基于函数知识的高层次概括,在高中数学中,有很多领域会用到函数思想,如方程、数列、解析几何、不等式等。方程思想是高中数学题目求解中比较常用的思想,也是学生运算的基本要求。在高考题目中,有很多知识点都涉及方程思想。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将函数思想和方程思想结合在一起,通过函数与方程的结合实现问题求解。具体而言,要求学生对函数f(x)的基本性质有深入了解,如图像变化、最值、周期性、单调性等,这是学生运用函数与方程结合的基础。同时学生需要特别注重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联,这三个“二次”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对三个“二次”有了深入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函数与方程结合解题。 四、有效引用图形与数量相结合的方法 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通过数与形的配合,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都能够得到相应提升。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就需要将数形结合,贯穿到教学和解题能力培养当中,使学生能够在看到图形时就分析已经掌握的条件,从而对问题进行突破。在现代化教学当中,多媒体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图形。这样不仅能够通过视觉刺激,使学生们注意力更为集中,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时,有些学生对于三视图的理解和运用比较困难,教师就可以将立体图形和三视图的表现,直观呈现到多媒体当中。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图形折叠,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 五、注重一题多解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对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题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形成良好的解题能力。 六、鼓励学生准备错题本 进入高中后,数学难度加大,许多学生出现了大量错题,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了厌学倾向。其实大可不必,换个角度,如果能用好这些错题,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告诫学生,不要气馁,认真分析出错原因,将错题整理在本上,再重新做一遍,并在旁边标注自己的心得体会,平时多挤出一些时间,反复推敲这些错题,形成深刻认识,必然会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整理错题,对错题进行分类讲解,抓住题目的共同易错点,并以此为标题。同时要求学生记录在本上形成理论,后面再补充一些例题,理论与实例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易错点的理解,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七、结束语 良好的数学解题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各种策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在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数形结合思想、一题多解思维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提升其数学学习效果。参考文献 [1]庄海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8):142。 [2]孟宇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7,(89):103。

初中数学常用的10种解题方法.doc

初中数学常用的10种解题方法 来源: e度教育社区 数学的解题方法是随着对数学对象的研究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教师钻研习题、精通解题方法,可以促进教师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中学数学教材,练好解题的基本功,提高解题技巧,积累教学资料,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下面介绍的解题方法,都是初中数学中最常用的,有些方法也是中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2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2—4,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 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解题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解题能力 在近年的高中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有些学生课堂似乎能够听得懂,教材内容也能读得懂,可就是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总有不少试题不会解答,以致成绩难以提高。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应当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下功夫才能有效解决。 从教师方面看,应积极改进教学行为: 一、强化敬业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实现由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的转变,学校应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点强化这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增强其负责意识和工作热情,引导其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节课,吃透教情和学情,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的“应知”、“应会”目标的实现。 二、根据学生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度 同级、同班高中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教师要通过课堂、作业、测验、反馈和调查等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业基础和接受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使所有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会做基础题,稳拿中档分。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适当提高优秀生的需要。 三、选择典型试题,突出课堂训练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新课改强调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讲授新知识后,应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例题向学生作解题示范,再由学生上讲台或在练习本上做同类试题,掌握解题的基本规律、方法和思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程度。教师讲例题,要把重点放在试题分析和解题思维方法的构想上,使学生从中学会基本的方法和技能。 从学生方面看,应切实改进学习行为。 一、增强学习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一些同学缺乏必胜的信念,对自己要求不严,同学们一定要明确学习目的,充分认识高中阶段是每个同学学业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一切全在自己努力。只有下功夫,谁都能成功。从而增强信心,转变学习态度,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去学习。 二、抓住中心环节,课堂认真听讲 据调查,不少同学不会做题的原因,主要是对一些基础知识似懂非懂,或者缺乏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之法是应大力关注老师讲解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步骤,掌握运用本节所学知识解题的基本规律及其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思路。这样,解题答卷能力就能从根子上提高。 三、遵循学习规律,力求融会贯通 解题能力是以扎实的知识功底作基础的,提高解题能力,必须着手知识的全面学习掌握和融会贯通。按照学习的一般规律,除课堂认真听讲外,对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课前必须预习,读熟课文内容,找出重点和难懂的内容,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所有课程都应当在课后认真复习巩固。 四、强化解题练习,达到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是掌握一切知识和技能的普遍规律,提高解题技能也不例外。必须强化解题训练,课堂练习、作业和平时的考练题都应当一丝不苟地去做,步骤、单位等要书写完整。各科都要建立错题纠正本,重做错题,定期回头望,确保同类错误不再发生。在复课阶段,要归纳各科试题类型,每类选做代表性试题,总结出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数学方面,能力比具体的知识更重要。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解题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解题能力 数学家哈尔莫斯认为,“数学的真正的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解题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是检验知识、运用知识的基本形式。数学学习的好与坏,集中表现在解题能力上。有效地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有助于学生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认识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但是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并非通过传授就可以完全获得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用好例题习题,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课本的例题与习题是应用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典型示范,让学生熟悉并掌握例题的解题模式、思路和步骤,从而实现解题的类化。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试题中有许多题是课本书中的题或是将课本书上的题经过“改装”而得的。为什么还是有许多考生在这些题上失分呢?原因之一是学生平时做题一味求多,不求甚解,忽视了对自己的解题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对例题的讲解采用“以一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就是指在解一题后,恰当改换(变)一下题目的条件或结论,让学生类比、比较后获得解题思路,从而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达到了培养应变能力的目的。如我在讲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时讲了一道

习题:(已知,0>x 当x 取什么值时,x x x f 1)(+= 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讲完后,对上述习题进行变式: 变式1. 已知)1(11)(>-+=x x x x f ,求)(x f 的最小值; 变式2. )0(1)(2>++=x x x x x f ,求)(x f 的最小值; 变式3. )0(1)(2>++= x x x x x f ,求)(x f 的最大值; 变式4. 12 )(22++=x x x f ,求)(x f 的最小值. 由这些变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构造使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和技巧。使学生的应变思维能力得到大大加强。 二、要充分展现解题的思维分析过程,尤其是暴露思维受阻过程或失败的探索过程,提高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性。 如我讲立体几何的一道复习题: 例2、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四边形ABCD 中,AB ⊥AD ,AB +AD =4,CD =2,∠CDA =45°. (1)求证:平面PAB ⊥平面PAD ; (2)设AB =AP . (ⅰ)若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为30°,求线段 AB 的长; (ⅱ)在线段AD 上是否存在一个点G ,使得点G 到点P 、

初中数学教师解题比赛训练讲义

第2题 从正面看 第7题 C B A 第6题 初中数学综合讲义(1)姓名___ 一、选择题 1.如图,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经过点A (-1,-2). 则当x >1时,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是( ) A .y >1 B .0<y <1 C .y >2 D .0<y <2 2.如图,是由8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左视图,它的三个视图是2×2的正方形.若拿掉若干个小立方块后(几何体不倒掉...),其三个视图仍都为2×2的正方形,则最多能拿掉小立方块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3.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 地到B 地匀速前进,A 、B 两地间的距离为 20千米.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 (单位:千米),甲出发后的时间为 t (单位:小时),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 B .乙的速度是10千米/小时 C .乙比甲晚出发1小时 D .甲比乙晚到B 地3小时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的圆心是(2,a )(a >2),半径 为2,函数y =x 的图象被⊙P 的弦AB 的长为a 的值是( ) A .B .2+ C .D .2 二、填空题 5.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AD =BC ,请再添加一个条件,使 四边形ABCD 是矩形,你添加的条件是 .(写出一种即可) 6.如图,在Rt △ABC 中,∠ABC =90°,∠ACB =30°,将△ABC 绕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5°后得到△A 1B 1C 1,B 1C 1交AC 于点D ,如果AD =22,则△ABC 的周长等于 .

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更新时间:2018-11-1 19:34:00 浏览量:1165 摘要: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作为三大主课之一,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重要步骤,也是广大教师的重要职责。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可以使同学不断地了解问题,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学到的知识去构架解题框架,最终做到对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的成绩。本文主要分析了一些提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方法,希望可以对高中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解题方法 数学是我们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钥匙,数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不仅仅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钥匙,我们还能透过数学去探索认识其他事务,数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去适应社会生活。数学是高中考试的得分关键,是比较容易得分的科目,同时也是比较难以把握的科目,如果想要自己在高中学习生活中轻松点,那么学好数学是第一步。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发挥导向作用,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题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自主审题和自主解题。 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在高中数学考试中,很多题目都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变形,

只是放到了不同的情境中而已,但是很多学生在遇到该种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应对,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练习,在讲解问题过程中,将解题思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应用场景,进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如在学习了一章内容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该章内容的知识梳理一遍,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解题能力的关键在于审题能力的高低,审题的一般要求是弄清题目给的已知条件和题目需要求解的问题。一般简单类型的题目,只要认真审题,是比较容易找到已知和问题的,而稍微有难度的题目,则需要学生在审题的时候稍加留意,学会对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进行分析,对题目给的条件进行等价变换。教师在问题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怎样审题,告诉学生在一般拿到一个题目时,应该从哪里开始入手,什么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中的问题或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从已知条件和问题中,挖掘出潜在的条件和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丰富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由此可知,在提升学生审题能力时,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分析隐含条件的能力和转化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的能力。例如:已知A∶ B=2∶3,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其他形式表达出来,如:①B∶A=3∶2;②A是B的2/3;③B是A的3/2倍;④A/(A+B)=2/5;⑤B/(A+B)=3/5 三、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之配方法

配方法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xy项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配方法使用的最基本的配方依据是二项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将这个公式灵活运用,可得到各种基本配方形式,如: a2+b2=(a+b)2-2ab=(a-b)2+2ab; a2+ab+b2=(a+b)2-ab=(a-b)2+3ab=(a+b 2 )2+( 3 2 b)2; a2+b2+c2+ab+bc+ca=1 2 [(a+b)2+(b+c)2+(c+a)2] a2+b2+c2=(a+b+c)2-2(ab+bc+ca)=(a+b-c)2-2(ab-bc-ca)=…结合其它数学知识和性质,相应有另外的一些配方形式,如: 1+sin2α=1+2sinαcosα=(sinα+cosα)2; x2+1 2 x =(x+ 1 x )2-2=(x- 1 x )2+2 ;……等等。 Ⅰ、再现性题组: 1. 在正项等比数列{a n }中,a 1 ?a 5 +2a 3 ?a 5 +a 3 ?a 7 =25,则 a 3 +a 5 =_______。 2. 方程x2+y2-4kx-2y+5k=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_____。 A. 1 41 C. k∈R D. k=1 4 或k=1 3. 已知sin4α+cos4α=1,则sinα+cosα的值为______。 A. 1 B. -1 C. 1或-1 D. 0 4. 函数y=log 1 (-2x2+5x+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 A. (-∞, 5 4] B. [5 4 ,+∞) C. (-1 2 ,5 4 ] D. [5 4 ,3) 5. 已知方程x2+(a-2)x+a-1=0的两根x 1、x 2 ,则点P(x 1 ,x 2 )在圆x2+y2=4上,则 实数a=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