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刘家梁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刘家梁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二○○六年五月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刘家梁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单位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队长黄述森编写人白建录经理张春燕总工程师王飞提交单位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提交时间2006年5月太原文字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编制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 (1)第二节井田位臵、范围和交通条件 (2)第三节自然地理 (4)第四节生产建设概况 (5)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 (8)第一节以往勘探工作和矿井地质报告简况 (8)第二节井田及周边小煤矿开采情况 (9)第三节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10)第四节以往矿井地质报告评价 (15)第三章井田地质 (17)第一节地层 (17)第二节含煤地层 (19)第三节构造 (20)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 (25)第一节煤层 (25)第二节煤质 (28)第三节其它有益矿产 (35)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 (37)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7)第二节矿井充水条件 (39)第三节矿井涌水量及预算 (50)第四节矿井主要水害及其防治措施 (54)第五节供水水源 (58)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 (59)第一节开采方法和顶底板条件 (59)第二节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60)第三节地温和地压 (62)第四节环境地质 (63)第五节特殊开采 (65)第七章资源/储量估算 (67)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和工业指标确定 (67)第二节资源/储量类型划分 (68)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有关参数确定 (69)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70)第五节探采对比和资源利用情况 (73)第八章结论 (75)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 地形地质图及水文地质图1:50002 2 地层综合柱状图1:5003 3 煤岩层对比图1:2004 4-1 1—1剖面图1:20005 4-2 2—2剖面图1:20006 4-3 3—3剖面图1:20007 4-4 4-4剖面图1:20008 5—1 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9 5-2 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10 5-3 5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11 6-1 2号煤层矿井充水性图1:500012 6-2 3号煤层矿井充水性图1:500013 6-3 5号煤层矿井充水性图1:500014 7 轩岗矿区奥灰岩溶水等水位线图1:1000015 8-1 2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500016 8-2 3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500017 8-3 5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500018 9-1 2号煤层井上下对照图1:500019 9-2 3号煤层井上下对照图1:500020 9-3 5号煤层井上下对照图1:500021 10-1 L5号钻孔测井曲线图1:20022 10-2 L7号钻孔测井曲线图1:20023 10-3 L10号钻孔测井曲线图1:2001.钻探工程一览表.............................1~ 22.2号煤层钻探与测井成果综合利用表........... 3~113.3号煤层钻探与测井成果综合利用表...........12~204.5号煤层钻探与测井成果综合利用表...........21~295.2号煤层煤芯煤样化验分析成果表.............30~376.3号煤层煤芯煤样化验分析成果表.............38~407.5号煤层煤芯煤样化验分析成果表.............41~538.2号煤层煤灰成分、灰熔融性分析成果表 (54)9.3号煤层煤灰成分、灰熔融性分析成果表 (55)10.5号煤层煤灰成分、灰熔融性分析成果表 (56)11.轩岗2号煤层(四七尺)铁箱试验结果表 (57)12.轩岗5号煤层(冒丈)铁箱试验结果表 (58)13.钻孔抽水资料汇总表........................59~62 14.奥灰水位观测孔动态观测成果表 (63)15.最近三年矿井排水量统计表 (64)16.巷道见煤点坐标成果表 (65)17.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66~6818.资源/储量估算成果表 (69)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编制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刘家梁煤矿为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矿,始建于1973年12月,1983年12月28日正式投产,至今已开采生产二十余年,为了加强矿井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和合理开发井田剩余煤炭资源,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关于生产煤矿要定期对矿井生产中积累的地质资料和生产情况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的管理要求,刘家梁煤矿委托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对其井田范围以往地质成果和矿井实际生产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通过综合分析研究编制一套完整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在为该矿今后的开采生产提供指导和服务的同时,也可满足下一步领取生产许可证的有关要求。
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煤业有限公司的煤矿生产地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煤矿地质情况的详细描述和分析,为煤业有限公司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保证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
2. 煤矿概况2.1 矿区位置煤业有限公司的矿区位于XXX省XXX市XXX县,地理坐标为纬度XX度XX分,经度XX度XX分。
矿区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2.2 矿石类型煤矿主要开采的煤种为X煤,属于X系列煤。
煤质特点为XXX。
2.3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位于XXX地质构造带附近,地质构造相对简单,不存在明显的地质灾害隐患。
地质构造主要为XXX。
3. 矿层分析3.1 煤层分布煤矿开采区域主要有X号煤层、Y号煤层和Z号煤层。
煤层分布图如下:煤层分布图3.2 煤层厚度各煤层的平均厚度如下:•X号煤层:平均厚度XX米•Y号煤层:平均厚度YY米•Z号煤层:平均厚度ZZ米3.3 煤层倾角各煤层的倾角如下:•X号煤层:倾角XX度•Y号煤层:倾角YY度•Z号煤层:倾角ZZ度4. 煤矿采矿方法煤业有限公司煤矿采用的主要采矿方法为XXX采煤法。
该采煤法适用于本矿区地质条件,并具有以下特点:•XXX特点1•XXX特点2•XXX特点35. 采矿设备和工艺流程煤矿采用的主要采矿设备包括XXX、YYY和ZZZ等。
工艺流程如下:1.步骤12.步骤23.步骤36. 煤矿地质风险评估通过对煤矿的地质情况和采矿方法的分析,对煤矿地质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如下:1.地质风险1:XXX2.地质风险2:YYY3.地质风险3:ZZZ7. 结论综合分析煤矿的地质特征、煤层信息、采矿方法和设备工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煤矿地质构造相对稳定,不存在明显的地质灾害隐患。
2.煤矿主要开采的煤种为X煤,具有较好的煤质特点。
3.采矿方法和设备工艺经过科学选择和优化,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报告提供的地质信息和评估结果可为煤业有限公司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煤矿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风险控制措施。
矿井地质报告

xxxxxxxxxx沟煤矿矿井地质报告xx地质科学研究所一九九八年九月第一章矿井地质第一节矿区地层西庙沟煤矿位于东山背斜西翼,观家峪精查区的中部,区内梁上有红黄土覆盖,大部分地区岩石出露,根据勘探资料及矿井揭露的岩层,综合描述如下: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b2)钻孔中揭露该组厚度12.37-36.28m,主要岩性为泥岩、砂岩及1-4层石灰岩,底部可见一层黄铁矿,不整合于奥陶系侵蚀面上。
2.石炭系上统xx组(C3t)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矿区内仅见其上部岩层出露,该组厚度为99.45-119.57m,平均厚度为106.71m,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三段:一段(C3t2):从K1砂岩至15#煤层顶。
K1砂岩为中料石英砂岩,底部为含砾粗砂岩,厚度变化较大,由1.20-18.76m,平均5.30m。
向上为灰、深灰色砂质泥岩,其顶部为15#煤层,发育稳定,是区内只要可采煤层,厚度5.98-6.03m,矿区内平均进度6.0m。
二段(C3t2):主要由南窑沟灰岩(L1)、关门沟灰岩(L2)、石齐凹灰岩(L3)组成。
L1灰岩为15#煤层直接顶板,为生物碎屑灰岩,富含腕足类化石,厚1.50-3.50m,平均2.5m,向上为砂质泥岩。
L3灰岩为13#煤层顶板,含大量生物碎屑,厚度为1.30-3.60m,平均厚度为2.5m,13#煤层厚0.9-1.2m,平均厚度1.00m。
本段以海相沉积为主,三层灰岩发育稳定,是良好的标志层。
三段(C3t3):自L3灰岩顶至L4灰顶。
L3灰岩之上为窑头砂岩。
系中粗料石英砂岩,厚10米左右。
L4灰岩为12#煤层之顶板,富含贝类化石,厚度为4.5m左右,局部有冲蚀现象。
12#煤层厚度1.90-2.40m,平均厚2.10m。
1.二迭系下统xx组(P1t)该组总厚度34.29-86.0m,平均厚度68.0m,连续沉积干太原组之上。
根据岩性组合,分三段描述如下:(1)下部含煤带:从K3砂石岩底至8#煤层顶,其底部K3砂岩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厚度15.0m左右,向上为灰黑色泥岩及灰白色砂岩,中夹8#、9#煤层厚0-4.42m,平均1.49m,8#煤层厚0-2.50m,平均0.79m,井田内不稳定,但区域上为可采煤层。
矿井地质报告

富源县云发煤业有限公司云发煤矿矿井地质报告竹园镇云发煤矿二0一七年一月目录第一节矿井简介 (01)第二节矿井概矿 (01)第三节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4)第四节煤层介绍 (13)第五节建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26)第六节储量计算 (34)第一节矿井简介云发煤矿位于富源县城以南176°方向,平距约30km,地处富源县竹园镇糯木村境,地理坐标:东经104°13′08″-104°13′49″,北纬25°21′54″-25°23′11″,设计生产规模15万吨/年,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范围由8个拐点圏定,面积约1.517km2。
矿井工业储量2305.22万吨,可采储量1858.53万吨。
开采深度由1995m至1680m标高。
煤矿位于恩洪矿区九井田南西部边缘地带,南部与恩洪矿区7-2井田、8井田相邻,东北边与合宏煤矿相邻。
主要经营主焦煤,就井田而言,参与资源储量计算的煤层共15层,自上而下为C7、C8、C9、C11、C13、C14、C15、C16、C18、C19-1、C19-2、C21-2、C22-2、C23、C24煤层。
煤层平均总厚19.41m,含可采煤层系数7.95%。
就矿区而言, C18煤层在矿区内不可采。
矿区储量核实煤层为15层。
第二节矿井概矿一、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富源县云发煤业有限公司云发煤矿(以下简称云发煤矿)位于恩洪矿区九井田西南部,地处富源县城以南176°方向,平距约30km处,隶属富源县竹园镇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04°13′08″——104°13′49″北纬:25°21′54″——25°23′11″矿区有水泥公路通往竹园镇,公路里程约13km,北经富源县营上镇至富源县城约70km,至曲靖约135 km,南至罗平县城约110 km,交通较为方便。
详见:矿区交通位置图(图1—1—1)二、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矿区属构造剥蚀低中山地形地貌,山脉走向与总体构造展布方向一致,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介休桃源煤矿地质报告

介休桃源煤矿地质报告一、引言介休桃源煤矿位于山西省介休市,是该地区重要的煤炭资源开发项目。
本报告旨在对该煤矿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为煤矿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质背景介休桃源煤矿地处晋东北地区,属于山西煤田的一部分。
煤田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晚古生代煤系沉积岩组成。
煤田面积较大,煤层分布广泛,具有较高的煤炭资源潜力。
三、地质特征1. 地层特征:煤矿所在地区地层分为上石炭统、下石炭统和石炭系,其中石炭系为主要的煤层产出层位,煤层埋深一般在200~600米之间。
2. 煤层特征:煤矿区域内煤层厚度较大,平均厚度在2~4米之间,最大厚度可达10米以上。
煤层质量较好,热值高,灰分和硫分含量相对较低。
3. 构造特征:煤矿地区构造发育,主要为断裂和褶皱构造。
断裂带的存在对煤层的分布和开采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支护措施。
4. 水文地质特征:煤矿区域地下水丰富,水位较高,需要进行有效的排水措施,以确保矿井的正常运行。
四、煤矿资源评价根据对煤矿地质情况的详细调查和分析,可以初步评价介休桃源煤矿的资源潜力。
该煤矿区域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煤层良好的厚度和质量特征,使得煤矿具备较高的开采价值和经济效益。
五、矿井设计及支护措施1. 矿井设计:根据煤矿地质特征和资源评价结果,应采取合理的矿井设计方案。
矿井的布置和开采方法应充分考虑煤层的分布和构造特征,以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2. 支护措施:由于煤矿区域存在断裂和褶皱构造,需要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以保证矿井的稳定和安全。
常用的支护方式包括锚杆支护、钢架支护和注浆加固等。
六、环境影响评价煤矿开采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确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矿井废弃物处理、矿井排水和煤尘控制等。
七、安全生产措施煤矿的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矿井的安全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包括加强瓦斯治理、防止煤与瓦斯突出、加强通风管理和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等。
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表1-2-1
界
系
统
组
代号
厚度(米)
岩性描述
新生界
第四
系
全新
统
Q
0~〉400
风积、残破积层,冲洪积层,由砂土、亚砂土、砾石、风积砂等组成。
第三系
N
0~〉300
中粗粒砂及沙砾岩
侏罗白垩系
志丹
群
J3~K1zh
625
胶结疏松的中粗粒砂岩组成,你眼、粘土岩互层
中生界
侏罗
系
中统
安定组
J2a
188
二、断层
矿区内发育两组断层。第一组位于矿区北部和南部,以近东西向的F8、F54、F7和F34正断层为代表;第二组为北西走向,以F36和F80你断层为代表。上述断层对今后开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生产过程中对上述断层做进一步的地质工作,查清其赋水性、导水性及其对煤层的破坏程度。矿区内外主要断层描述见表1-2-2。
7、第四系全新统(Q):为冲洪积砂砾、亚砂土及风积砂等组成。厚度零至数十米不等。
第二节
一、褶皱
新亚煤矿位于白云乌素矿区中东部边缘,构造形态总体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煤层产状平缓,倾角8~14°。北西部有A7背斜、S21、S8向斜,呈近南北向平行排列,向南倾斜。上述褶皱构造由北向南趋于平缓和消失。
一岩段(P21):岩性以灰白色中粗粒砂岩为主,夹薄层状砂泥岩,斜交层理发育,砂岩由北往南粒度有由粗变细的趋势。地层厚度10.33~35.61m。
二岩段(P22):岩性下部以灰黑色砂泥岩为主,上部为灰白色中粒砂岩层。地层厚度14.17~46.23m。
6、二叠~三叠系石千峰组(P2~T1sh):岩性以灰白色粗粒厚层砂岩为主,下部夹灰绿色及紫色粉砂岩,砂岩中含砾石较多,局部砾石呈条带状分布;上部岩性由灰绿色及褐红色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并含薄层粘土岩。与P22地层接触面为冲蚀接触。地层厚度430~480m。
万昌煤矿生产地质报告范文

万昌煤矿生产地质报告范文第1章绪论1.1目的与任务该矿井批准开采4号、5号、7下、8号、8下、9号、10号七个可采煤层,煤层发育比较稳定,市场前景好,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2004年因修宝清至七台河公路压覆该矿井部分资源,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同意在原井界的南侧补偿部分资源储量。
截至到2006年末,本矿井共有资源储量844.58万吨,可采储量583.73万吨。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黑国土资储备字[2005]237号〈关于《黑龙江省宝清县(小城子矿区)万昌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双鸭山市地质勘探队编制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小城子矿区万昌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复核)》;提交《万昌煤矿生产地质报告》,为矿山合理开发、生产和管理提供可靠地质矿产依据。
1.2位置与交通宝清县万昌煤矿位于宝清县小城子乡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31°58′00″~132°03′35″,北纬46°11′00″~46°12′00″,矿区距宝清县城西南22km,从宝清县城通往七台河市的宝七高等级公路在矿区的东侧1km左右通过,从井口至宝七公路有运煤简易沙石路相接。
距宝清县火车站仅23km,交通尚属方便。
矿区行政区划属双鸭山市宝清县小城子乡管辖。
1.3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该矿井处于丘陵地区,井田内地形简单,地势西高东低,井田内地形标高最高为+136m,最低标高为+116m,相对高差20m,主井标高+126.8m,副井标高+129.6m。
矿区内无地表水体,在矿井南侧1km侧有宝石河由南至东北流经,河床标高+110m,本矿区历史最高洪水位线标高+111m,井田都处于最高洪水线之上,不受洪水威胁,在井筒、工业场地周围挖排水沟,防止雨季水进入井下,本矿井不具备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条件。
1.4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及开采现状1.4.1以往地质勘查工作1994年110地质队对小城子矿区进行了地质勘探,并编写了《黑龙江省小城子小煤矿地质勘探报告》1.4.2矿山开采现状宝清县万昌煤矿始建于1997年,设计生产能力为5.0万t/a,2006年生产能力核定为10万t/a,现在核定生产能力30万t/a,是私营独资企业。
山阳煤矿地质报告

山阳煤矿地质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山阳煤矿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矿区地质进行的实地勘查,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先前的煤矿地质报告,我们对山阳煤矿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供了地质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建议。
2. 研究区域概况山阳煤矿位于山阳县,地理坐标为XXX。
该矿区总面积为XXX平方公里,分布有多个煤矿井。
该区域自古煤炭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3. 地质背景山阳煤矿地属于中国XXX地层,主要由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组成,其中石炭纪地层厚度约XXX米,二叠纪地层厚度约XXX米。
主要地质构造类型为XX断裂、XX褶皱和XX岩层。
4. 地质特征4.1 煤层属性山阳煤矿的煤层主要以无烟煤和烟煤为主,其含碳量高,具有很高的热值。
煤层厚度分布较为均匀,平均厚度为XX米。
煤层具有良好的可采性和可矿化性。
4.2 岩层属性在煤层之上和之下的岩层主要包括泥岩、砂岩和页岩。
岩层的稳定性较高,具有较好的支护效果。
4.3 地下水情况山阳煤矿地下水主要来源于降雨和地下渗漏,主要通过河流和泉眼排出。
地下水位较低,对矿井开采影响较小。
5. 矿山地质风险分析5.1 地质灾害风险山阳煤矿的地质灾害包括地质断裂、地层滑动和岩爆等。
其中,矿井周边存在多个断裂带,需要进行合理的支护和加固措施。
在煤矿采矿过程中,地层滑动和岩爆是常见的地质灾害,需要进行事前预测和事后处理。
5.2 瓦斯爆炸风险由于山阳煤矿煤层的瓦斯含量较高,存在瓦斯爆炸的风险。
为了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矿井内需设置完善的通风系统,并进行瓦斯抽采和检测等工作。
5.3 救灾与安全预警针对山阳煤矿的地质灾害风险,我们建议加强救灾和安全预警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6. 结论根据对山阳煤矿的地质情况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山阳煤矿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层具有良好的可采性和可矿化性。
然而,由于地质灾害和瓦斯爆炸等风险存在,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矿工的安全生产。
中兴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报告

中兴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报告中兴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报告中兴煤矿位于中国北方郑州市新密市境内,是一座大型的煤矿,产煤量大,贡献了不小的经济效益。
而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决不可少的是需要进行矿井水文地质报告,这是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而必须要进行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对中兴煤矿的矿井水文地质报告进行阐述。
一、地理背景中兴煤矿位于郑州市的西南边缘,地处淮河流域,全矿区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在600-1000米之间。
矿区北面是一座大型山脉,而南面则是一条河流,这些地理背景的存在都会影响到矿井水文地质的状况。
二、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中兴煤矿的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中兴煤矿位于太行山前缘的陆相沉积盆地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其中水系统较发育和丰富。
在矿区范围内有多个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形成了较完整的矿区内水系。
同时,由于地质情况复杂,矿井内可能会出现地下水和沉降水等多种水源。
2.水位高中兴煤矿所处地区水位一般比较高,在矿山的开采中,特别是在开采深部煤层时,很容易受到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出现大量涌水事故,给矿山的安全稳定带来风险。
3.地质条件复杂中兴煤矿所处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有多种岩层和构造,被视为主要地质灾害区之一。
在地下水文中,因卸压而形成深部压力剧烈变化带,水文条件变异大,不同时期的压力水位高低、水质差异较大,常常会引起渗流、涌流、增流等非稳定性的地下水循环。
这种情况会引发水文地质灾害。
三、防范与控制措施为了保证中兴煤矿的生产过程顺利进行,需要采取一些防范和控制措施,主要有下面三种:1.加强水文地质监测中兴煤矿需要加强水文地质的监测,建立相应的水文警报机制,从源头上对工人的安全进行保护。
同时,煤矿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监测系统,收集、分析和处理水文地质数据,及时设计灾害预警、预报和警戒,防范和减轻矿区内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2.改进采煤方法为了减少涌水等事故的发生,中兴煤矿需要采用新的采煤方法。
一般来说,新的采煤方法应当遵循矿山工程规范,根据矿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应措施,保证工人的安全。
XXX矿地质报告批复意见(省公司2017.11)

关于对《X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的批复XXXX煤业有限公司:你公司《关于对<X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进行审批的请示》( XXXX〔XXX〕123号)收悉,XXXXX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XXXX煤田地质局XXX编制的《X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进行了会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会审意见,现批复如下:一、根据公司生产技术人员的会审意见,原则同意《报告》作为矿井下步设计和指导生产的依据。
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生产中应加强矿井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并结合生产计划制定治理计划和措施;加强老空水和底板灰岩水的防治工作,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认真落实“三专二探一撤”制度。
三、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应加强矿井瓦斯防治和通风管理工作,下延采区在施工工程中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测定瓦斯参数,为矿井瓦斯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四、矿井地质类型为中等。
矿井下延采区地质资料较少,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物探或钻探方法进一步查明构造及煤层赋存情况;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煤层、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五、随着矿井生产水平的延伸,在-250水平存在一级热害区,应及时采区措施,保证作业人员的健康。
六、矿井开采的二1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生产中应进一步完善综合防尘措施,并组织实施。
七、截至2017年8月31日,矿井保有储量452.13万吨。
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开发方案,保证合理有序开采。
附件:X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会审意见2017年11月3日附件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会审意见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要求,2017年10月24日,XXXXXX 组织技术人员对河南先锋煤业有限公司委托XX 煤田地质局XXX 编制的《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进行了会审,会审意见如下:一、基本情况XXXX 煤业有限公司位于XXXXXX 西北约18km ,隶属XXXX 管辖。
1、五阳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五阳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报告编制单位: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报告提交单位: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五阳煤矿报告提交时间:2004年12月编制单位: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院长:石建平总工程师:牛志刚地质所长:孙锦屏审核:刘传喜主编:孙锦屏副主编:常学军赵洪亮(五阳煤矿)编制人员:地质:王永华(五阳煤矿)王清(五阳煤矿)史利民(五阳煤矿)孙锦屏刘传喜常学军唐任贤丁长明水文:牛志刚孙保山王维田唐娜新煤质:李元建范云霞制图:河南省煤炭勘察研究院大地公司、GIS研究所制表:范云霞目录I 文字部分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修改地质报告的目的、任务和依据 (1)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条件 (2)第三节自然地理 (4)第四节生产建设概况 (5)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 (9)第一节以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及勘探工作 (9)第二节井田内及井田周边小煤矿开采情况 (12)第三节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13)第四节对原生产(勘查)报告的评价 (15)第三章矿井地质 (16)第一节地层 (16)第二节含煤地层 (21)第三节构造 (21)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 (29)第一节煤层 (29)第二节煤质 (32)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 (45)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45)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48)第三节矿区涌水量计算 (58)第四节矿井主要水害及其防治措施 (62)第五节供水水源 (64)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 (66)第一节开采方法与顶底板条件 (66)第二节特殊开采 (68)第三节瓦斯、煤尘爆炸性和煤的自燃倾向性 (68)第四节环境地质 (72)第五节地温 (73)第七章资源/储量估算 (74)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74)第二节资源/储量类型划分 (74)第三节计算方法和参数的确定 (75)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76)第五节资源/储量的探采对比与利用情况 (77)第八章结论 (80)III 附表(合订本)1.煤层、钻孔、构造成果、小煤矿调查表(附表一)2.煤质化验成果表(附表二)3.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附表(附表三)4.煤层储量计算表(附表四)IV 附件1.五阳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报告2.五阳煤矿生产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3.矿产资源采矿许可证4.炭资源生产许可证5.地质勘查资格证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修改地质报告的目的、任务和依据一、修改地质报告的目的、任务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是矿井生产建设的主要基础技术资料,该资料是否完整准确直接关系着矿井的开拓、开采及安全生产。
吕沟煤矿地质报告

河南省禹州煤田吕沟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报告编制单位: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报告提交单位:河南永锦能源有限公司吕沟煤矿报告提交日期:二00六年五月报告提交单位:公司总经理公司总工程师煤矿矿长:徐天朝:胡跃敏:张良臣煤矿总工程师:王维锋报告编写单位:院长:石建平总工程师:牛志刚地质所长:孙锦屏报告编制人员:主编:王海泉副主编:王泽轩陈福州地质:王海泉王泽轩陈政国水文:孙宝山煤质:李元建绘图:河南煤勘院数字中心目录Ⅰ、文字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依据、目的及任务 (1)第二节煤矿位置、范围和交通 (2)第三节自然地理 (4)第四节矿井生产建设概况 (6)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 (8)第一节以往地质勘查简史 (8)第二节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 (9)第三章矿井地质 (12)第一节地层 (12)第二节构造 (18)第三节探采对比 (20)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 (21)第一节煤层 (21)第二节煤质 (25)第三节其它有益矿产 (33)第四节探采对比 (33)第五章水文地质 (35)第一节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35)第二节矿井充水情况分析 (41)第三节矿井涌水量预计 (42)井下所装的6台MD155-67×8型水泵可满足矿井排水需要。
(42)第四节供水水源 (43)第五节探采对比 (43)第六章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44)第一节开采方法与顶、底板条件 (44)第二节瓦斯、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倾向性 (45)第三节地温 (47)第四节探采对比 (47)第七章资源储量估算 (49)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49)第二节资源储量类别及块段划分 (49)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参数确定 (50)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52)第五节资源储量对比与利用情况 (53)第八章结论 (56)第一节主要成果 (56)第二节问题和建议 (58)Ⅱ、附图Ⅲ、附表Ⅳ、附件1、禹州中锋(吕沟)企业集团公司吕沟煤矿采矿许可证(复印件)2、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3、关于禹州煤田吕沟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4、吕沟煤矿截止2004年底矿产储量表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依据、目的及任务一、编制依据本次编制生产地质报告主要依据下列文件、资料:1、原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矿井地质规程》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矿井地质手册》,国土资源部颁布,2003年3月1日实施的《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2、吕沟煤矿矿山开采、生产实际资料;3、吕沟煤矿矿山实际统计报表;4、1962—1965年中南煤田地质局126队施工的详查钻孔资料和提交的《河南省禹县煤田三峰山—米托寺矿区详查地质报告书》,探测三峰山—米托寺矿区二1、五2、六4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计算了三峰山区段二1、四4、五2、六4煤层B+C1+C2煤炭资源储量150468万吨,其中划定吕沟煤矿区六4、五2煤层(现七4、六2煤层)B+C级煤炭资源储量2460.6万吨。
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煤业有限公司所拥有的煤矿的生产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煤矿的地质特征、矿山构造、煤层性质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可以为公司制定有效的开发方案和生产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1. 煤矿地质特征煤矿地质特征是了解矿区内煤层分布、煤层赋存形式、地层构造、地质构造等基本情况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煤矿地质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矿区内煤炭资源的类型、储量以及开采难度等。
1.1 煤层分布煤层的分布情况是煤矿地质特征的主要内容之一。
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主要煤层分布如下:煤层名称煤层厚度(米)赋存形式煤层A 3.0 齐层煤层B 4.5 隔层煤层C 2.8 齐层1.2 地层构造地层构造是煤矿地质特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了解地层构造可以帮助公司确定开采方案,并预测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根据研究,煤矿地层构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斜坡状地层构造•褶皱状地层构造•热液构造2. 矿山构造矿山构造是指煤矿内部的井巷布置、采场布置等方面的情况。
了解矿山构造有助于公司提高矿山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2.1 井巷布置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的井巷布置为子井式。
主井位于煤矿的中心位置,子井则从主井辐射出去,形成一定的网状布局。
这种井巷布置方式使得矿工在采矿过程中可以更加方便地进出矿井,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采场布置采场布置是指煤矿内部采煤面的布置情况。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和提高开采效率,煤矿内部采场布置采用了适当的间隔和密度。
根据地质特征和采矿方案,煤矿的采场布置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单层开采•多层开采•斜井开采3. 煤层性质煤层性质是指煤矿内部煤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了解煤层性质对于煤的选矿、洗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1 煤质分析对煤矿煤层进行煤质分析可以确定煤炭的品质和适用范围。
常见的煤质指标包括热值、灰分、硫分、固定碳等。
根据对煤矿煤质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煤炭的最佳利用方式,同时也对煤矿产品的销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灵泉矿矿井地质报告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东北内蒙古煤炭联合公司扎赉诺尔矿务局灵泉煤矿井田区矿井地质报告扎赉诺尔矿务局灵泉煤矿一九九一年五月二十七日东北内蒙古煤炭联合公司扎赉诺尔矿务局灵泉煤矿井田区矿井地质报告编写单位:扎赉诺尔矿务局灵泉煤矿地质测量科矿井:刘同旺总工程师:陶志俭地测科长:张少华编写人员:吴明义王会德张海林张少华宋永祥司凤梅朱玉坤贾淑清曹颖张爱英任德英姜瑞会张丽娟朱玉梅审查人:吴明义提交报告单位:扎赉诺尔矿务局灵泉煤矿提交报告时间:一九九一年五月二十七日目录第一章概况 (5)第一节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 (5)第二节井田概况于目的任务 (6)第三节历次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8)第四节临井与小窑 (10)第二章井田地质 (10)第一节地层 (10)第二节构造 (12)第三章煤层煤质 (19)第一节煤层对比和可采煤层 (19)第二节煤质 (28)第四章水文地质 (30)第一节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30)第二节矿井抽水因素及涌水量预算 (33)第五章开采技术条件 (37)第一节瓦斯,煤尘,自然发火 (38)第二节岩石物理力学试验 (39)第三节其它有益矿产 (39)第六章采探对比 (40)第一节煤层 (40)第二节构造对比 (41)第三节水文地质条件对比 (41)第七章储量计算 (45)第一节储量计算范围指标和方法 (45)第二节储量计算条件 (46)第三节储量计算结果 (47)第四节储量增减原因分析 (47)第八章结论 (50)第一章概况第一节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一、井田位置与交通灵泉矿井田区位于扎赉诺尔西翼的西南部,其范围:北界以24-25勘探线于铁北矿相邻。
南部边界的浅部以41勘探线往南300米,深部以40勘探线往南200米,为井田的南部境界。
西部的中南部以Ⅱ3煤层露头以及F36、F9断层为界。
北段24-25线至27勘探线的388水平,27线至28-29线勘探线的418水平,做为露天矿相邻的西部边界。
东界以24-25线的77-47号东100米,一直到40勘探线的77-9号孔东400米为本井田的深部境界。
贵州某矿建井地质报告

贵州某煤矿建井地质报告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编制单位:贵州煤炭勘察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报告提交时间:##年六月贵州某煤矿建井地质报告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编制单位:贵州煤炭勘察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报告提交时间:##年六月贵州某煤矿建井地质报告矿井名称:贵州某煤矿报告性质:建井地质报告编制单位: 贵州煤炭勘察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时间:#年六月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单位负责人:编制组人员名单:姓名专业职务(职称)签名附图目录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 煤矿矿区地质地形图1:50002 2 煤矿一井井上下对照图1:20003 3 煤矿一井工业广场平面图1:10004(3张)4-1、4-2、4-3 煤矿一井井巷工程实测地质素描图1:200 5(4张)5-13、14、15、井筒煤矿一井勘探线及井筒剖面图1:20006 6 煤矿一井1055回风水平地质切面图1:20007 7 煤矿一井1010运输水平地质切面图1:20008(11张)8-1、3、9、10、16、21、26、27、29、31、56号煤层煤矿一井各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1:20009 9 煤矿一井13线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10 10 煤矿充水性图1:200011 11 煤矿涌水量与相关因素曲线图无主要附件目录1、委托书(盖章原件)2、煤炭勘察资质证(复印件)3、煤矿采矿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4、储量核实报告的评审备案证明及评审意见书复印件5、设计、专篇批复文件、动工批复文件复印件6、煤质化验单复印件目录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矿井交通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 (1)第二节矿区地质勘探简史、地质报告提交审批情况 (4)第三节老窑、火区、岩溶陷落范围及分布 (4)第四节建井期间补充的地质工作 (5)第五节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水平及采区划分和其它有关设计参数 (5)第六节矿井基建施工单位,开、竣工日期,实际完成的井巷工程量,采区和工作面的准备情况 (6)第二章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第一节矿区总的构造特征 (7)第二节开拓区范围主要断层、褶曲、煤层产状、主要构造控制程度及其对煤(岩)层的破坏情况 (10)第三节矿区内已控制地质构造的可靠程度 (12)第四节矿区内中小型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开采的影响程度 (13)第五节岩浆侵入体的分布、产状、对煤层与煤质的影响 (14)第六节岩溶陷落柱的分布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14)第三章煤系、煤层及煤质特征第一节煤系地层 (15)第二节煤层 (17)第三节煤质特征 (27)第四节瓦斯情况 (30)第四章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第一节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组)特征和分布规律 (34)第二节井巷实见涌(突)水点位置、涌(突)水量及处理情况 (37)第三节井巷涌水量与巷道长度的关系 (37)第四节矿井充水因素,矿井涌水量大小、变化趋势及防治水措施 (38)第五章储量与三量计算第一节储量计算的依据和方法 (56)第二节矿井储量和可采储量 (60)第三节储量的增减情况及其原因 (74)第四节三量计算范围及三个煤量,可采期 (74)第六章结论一、对建井过程中某些地质问题的结论 (77)二、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 (78)三、尚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和对该矿今后地质工作的建议 (79)第一章概论贵州某煤矿建井地质报告是对建井全过程地质工作的总结,是对《贵州省某县矿井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验证和补充,原报告已有交待,建井期间没有新发现和进展的部分,本报告一律从略。
某地煤矿煤XX沟矿区露天精查(最终)地质报告范文

某地煤矿煤XX沟矿区露天精查(最终)地质报告范文银发露天煤矿(2022-04-2216:22:00)银发露天煤矿二零零八年四月二十二日一、项目简介1.项目由来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发展战略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内政字[2005]209号),在晋、陕、蒙“能源黑三角”建立新型能源工业基地。
自2005年起,内蒙古自治区加快了对煤矿的整改力度。
本着“关小建大”,形成生产规模的建设方案,自治区政府批准如下:原某某煤矿和某某煤矿进行资源整合、企业重组、扩能改造。
整合后的企业为:查干淖某某某露天煤矿,形成年150万吨的生产能力(附件1),服务年限43年。
2.项目承建单位查干淖某某某露天煤矿3.项目的市场展望一到二年内煤炭市场的综合分析:(1)、供给预测随着国家煤炭产业的调整,从2006年到2007年底将有13000多个小煤矿关闭,预测一次性降低煤炭供给5000万吨左右。
但近几年许多煤矿在整合过程中,部分形成了生产能力,由此导致的增产约8000万吨。
预计今年总产提高5%左右。
(2)、需求预测首先,受国家投资增幅回落的影响,煤炭需求将有所减弱;其次,产业结构继续改善,国家发改委限制和淘汰高耗能企业,抑制了煤炭需求;第三,节能降耗企业与产品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会促使煤炭需求的降低。
二零零六年中国GDP能耗指标出现三年来的首度下降。
但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近年来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继续处于10%左右的高增长区间,全社会对煤炭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预计今后两年会保持在5.5%的增长速度,比前几年增长回落2%左右。
近年内全社会对煤炭的需求基本保持平衡态势。
受到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整治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区域性、时段性的供需矛盾。
随着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继续扩大,今后的煤炭供应仍赶不上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
由于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储量再大数量也有限。
因此煤炭的供应也会像石油那样影响和制约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价格也必然呈上升趋势。
XX矿井生产地质报告)

榆林市XXX限公司生产地质报告技术科二0一四年十二月榆林市XXX矿业公司生产地质报告编制:审核:地测副总:总工程师:矿长:编写报告单位:榆林市XXX矿业技术科编写日期:2014年9月绪论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基建煤矿移交生产后,应在3年内编写生产地质报告,之后每5年修编1次。
矿井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编写生产地质报告,为矿井的安全生产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矿井水患现状调查报告由技术科人员编制,编制后提交地测副总工程师、矿总工程师、矿长组织审定。
榆林市XXX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于2015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设计年产100万吨/年。
现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修编矿井生产地质报告。
目录第一章概况 (7)第一节目的、任务、要求及报告编写依据 (7)第二节位置、自然地理及四邻关系 (8)第三节周边老窑、老空区及相邻矿井生产情况 (10)第四节生产概况 (11)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14)第一节煤田勘探及补充地质勘探工作 (14)第二节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 (16)第三节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 (16)第三章地层构造 (18)第一节地层 (18)第三节构造 (24)第四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 (1)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 (1)第一节煤层 (1)第二节煤岩、煤质 (8)第三节煤的用途 (13)第四节其它有益矿产 (15)第五节煤层稳定程度评价 (16)第五章瓦斯地质 (17)第一节、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17)第二节、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18)第三节、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21)第四节、矿井瓦斯类型划分 (27)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28)第二节、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31)第三节、充水因素分析,煤矿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38)第四节、矿井涌水量预算、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 (43)第五节、煤矿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46第六节、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48)第七章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地质条件 (3)第一节、煤层顶底板特征 (3)第二节、地层产状要素 (6)第三节、陷落柱、冲击地压、地热和天窗等地质灾害危险程度 (6)第四节、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 (7)第八章资源/储量估算 (7)第一节资源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8)第二节资源量估算方法 (9)第三节资源量估算参数及有关边界的确定 (9)第四节资源量类型及块段划分 (15)第五节资源量估算结果 (16)第六节本报告与最近一次报告资源储量对比 (18)第九章煤矿地质类型 (20)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 (20)第二节、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 (22)第十章探采对比 (23)第十二章附图 (24)第十三章附表 (25)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任务、要求及报告编写依据一、目的为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2013年12月3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了《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修编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XX煤矿隶属于XX煤矿集团XX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8年7月,1966年10月投产,其前身为XX矿务局XX煤矿。
依据晋煤规发[2005]256号文件“关于2005年省属煤炭集团及地方国有煤炭企业部分生产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的批复”,XX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150万t/a。
自建矿以来,XX煤矿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能源,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矿井地质工作者在以往煤田地质勘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井下地质情况,为开拓、掘进、回采等各个环节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这些资料是今后矿井生产的重要依据。
由于地质资料具有分散性,地质认识具有阶段性,所以,全面收集、适时整理和分析地质资料,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矿井地质报告是生产矿井地质工作的全面总结,是保证煤矿正常生产,制订矿井发展规划,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的地质依据。
按照《矿井地质规程》和《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的要求,矿井地质报告一般每8~10年修改一次,并报省煤炭厅(局、公司)批准。
XX煤矿原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于1992年,经过十几年矿井生产又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在地质构造和矿井储量等方面,与原地质报告均有相当大的变化。
随着煤矿深部开采地质环境的变化,对矿井地质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原矿井地质报告已不能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
所以,必须修改原有的各种基本图件和文字结论,进行井田地质的重新评价。
2006年9月,XX煤矿委托XX理工大学修编矿井地质报告,双方签订了修编合同并明确了技术要求。
本次报告修编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综合分析矿井地质特征,包括井田内煤系地层的发育特点、地质构造特征、煤层厚度及变化、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等;二是估算和核实矿井储量,掌握储量动态,为煤炭资源合理开采和利用提供依据。
本次报告修编的主要依据包括:(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2003。
(2)《矿井地质规程》(试行)。
煤炭工业部,1984。
(3)《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
煤炭工业部,1984。
(4)《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国土资源部,2002。
(5)《XX矿井地质报告》。
XX矿务局地测处,1992。
(6)《XX矿区XX扩大勘探区地质报告书》。
山西省煤田地质勘探三队、XX矿务局,1979。
(7)《山西XX矿务局刘家梁矿防治奥灰水专门水文地质勘探报告》。
XX矿务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1992。
编者在客观评价XX井田勘探报告和原矿井地质报告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矿井开采过程中积累的全部地质资料,结合现代煤田地质学理论,采用计算机制图技术,修编完成了《XX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条件一、井田位置与范围XX井田位于山西宁武煤田东北部,地处原平市XX镇XX村,行政区划属原平市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12°21′16″~112°25′13″,北纬38°49′52″~38°53′01″。
该井田北、北东部与刘家梁井田毗邻,北西、西部以7~10号井田边界拐点连线为界,南、南东部以二沟河及煤层自然露头线为界。
井田走向长2.1~5.65km,倾斜宽3.25~4.1km,面积17.0386km2。
2003年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换发了XX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0340068),批准开采2、3、5号煤层,井田边界拐点坐标见表1-1。
2003年3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核发了XX煤矿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G040704003G1),有效期限为2003年3月11日~2008年1月31日。
XX煤矿共有5个井筒,分别是:主立井、副立井、主平硐、回风斜井和302回风井,井口坐标见表1-2。
续表1-1 XX井田边界拐点坐标表续表1-1 XX井田边界拐点坐标表续表1-1 XX井田边界拐点坐标表表1-2 XX煤矿井口坐标一览表二、交通条件XX煤矿位于原平市西北方向38 km,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该矿距北同蒲铁路XX站3.9km,XX~石豹沟铁路专用线及公路从井田中部穿过,经由XX镇向北通往宁武县、XX市,向南直达原平市、XX市。
XX井田内部及周边村镇间有简易公路相通(图1-1)。
图1-1 XX煤矿交通位置图第三节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XX井田位于管涔山与云中山的交汇处,属于中山区。
地势为两个单面山构成的不对称“V”形谷,西北侧向阳坡陡、山高谷深,东南侧背阳坡缓。
地表多为黄土覆盖,植被稀少,树枝状冲沟发育,地形较为复杂。
区内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火烧梁,标高+1785m,最低点位于井田中部玉林河河床,标高+1300m,相对高差485m。
二、水文本井田位于滹沱河水系下马圈泉域,主要河流为横穿井田中部的玉林河。
玉林河发源于宁武县白崖河以西变质岩山区,上游河水由太古界片麻岩裂隙泉水汇集而成,自西南流向东北,多年平均流量400~600m3/h,流域面积399.8km2。
上游流经寒武奥陶系灰岩地段,河水渗漏,至本井田处平时多呈干涸状态,雨季山洪暴发时水量较大,属季节性河流。
玉林河全长35.2km,井田内流长4.6km,河床最宽处75m,最窄处15m,至XX镇东南侧与后口河汇合,统称阳武河。
井田内还有宽滩河、炭窑沟河、二沟河等季节性支流。
三、气象本井田地处山西高原中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早凉多晴,冬季寒冷少雪。
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
根据原平市气象站提供的近20年气象资料,本井田年平均气温8.4℃,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9.7℃;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23℃左右。
年最大降水量760mm,最小降水量162mm,平均降水量470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
年平均蒸发量为1940mm,约为降水量的4倍。
本区冬春季以西北风居多,夏秋季以东南风为主,风速一般在2m/s左右,最大风速18m/s。
霜冻期从10月上旬至翌年4月中旬,全年无霜期150~170天,最大冻土深度1.5m。
四、地震XX矿区所在的原平市属强地震区。
原平市最早的地震记载始于宋代,在过去两千多年中,共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十余次。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确定XX煤矿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四节生产建设概况XX煤矿于1958年由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设计,同年7月建井,1962年12月国民经济调整时停建。
1964年4月复建,1966年10月投产,矿井设计能力为60万t/a,1975年达到设计能力。
1980年煤炭部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70万t/a。
XX煤矿从1976年开始至1983年先后进行了技术改造、老矿挖潜等工程设计。
1983年10月煤炭部同意本矿列为改扩建项目,并以(83)煤生开字第253号文批准了XX矿务局设计处编制的《XX矿井重点技术改造工程方案设计》,煤炭部批文明确该矿改扩建为150万t/a,净增能力90万t。
由西安煤矿设计院进行改扩建初步设计,1989年度国家计委正式列项拨款建设,1993年建成投产。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文件(晋煤规发[2005]256号)《关于2005年省属煤炭集团公司及地方国有煤炭企业部分生产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的批复》,XX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150万t/a。
矿井采用立井、斜井、平硐混合开拓方式,现开采水平标高+1010m,主要开采2号、3号和5号煤层。
现有2个生产采区(511区和221扩区),1个准备采区(521扩区),开采2号和5号煤层。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主要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全垮落法管理顶板。
在矿井提升方面,主井提升系统用于提升原煤,提升方式为井塔式立井双箕斗提升;副井提升系统用于提升物料和升降人员,提升方式为井塔式立井双罐笼提升。
在运输方面,在1010m水平设副井底车场及1010轨道运输大巷,承担矸石、材料设备运输任务;设强力胶带运输机巷输送煤炭。
在矿井通风方面,采用分区式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
在矿井供电方面,由XX煤电有限责任公司自备电厂6KV母线和忻州供电分公司XX变电站6KV母线,采用架线方式供地面配电室。
在矿井排水方面,各采区工作面的涌水自流或经防爆水泵排至1010大巷水沟内,然后流至主、副水仓,再由主排水泵集中排至地面。
XX煤矿无配套的选煤厂,产品主要为1/3焦煤,是优质动力煤和炼焦配煤,主要销往京津唐地区。
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第一节以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及勘探工作简况一、地质勘查工作简况早在二十世纪初期,我国地质学家王竹泉先生即对XX矿区进行过地质调查,并在《山西煤矿志》中做了初步论述。
1937~1940年,侵华日军对XX矿区煤炭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和掠夺性开采,1942年,日本北支那株式会社调查局在本区勘测并编绘了《宁武煤田XX镇旁近地质调查报告》和1/10000地形图。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根据建设需要,在XX矿区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地质调查、勘探工作。
1956年8月至1957年10月由原华北煤田地质勘探局143队完成了XX井田精查任务,提交了“山西省宁武煤田XX矿区XX~长梁沟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经全国储委1958年3月27日第154号决议书批准表内地质储量17294.9万t。
以相邻点水平距1000m内圈定A级储量4507.5万t,1000~2000m内圈定B级储量5215.3万t,超过2000m 圈定C级储量7572.1万t,表外储量D级137.2万t。
本次精查以一类井田采取勘探线方法勘探,机动钻机钻进,在走向长3.2km、倾斜宽2.3km、面积8km2的范围内布置三条勘探线(Ⅳ、Ⅴ、Ⅵ),勘探线距850×700m,施工15个钻孔,钻探进尺4097.36m,其中水文孔2个,进尺814.3m。
该精查报告为XX煤矿初期生产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20世纪70年代,为适应矿井生产下山水平的延伸及改扩建需要,解决原精查时圈定高级储量网距大、精度低、储量不落实、地质构造变化形态控制差等问题,山西矿业学院教改小分队于1974年完成了XX井田1/2000地质填图15km2。
1976~1980年,XX矿务局钻探队在本井田进行了生产补充勘探,采用勘探线法布置钻孔32个,总进尺10881.2m,1984年提交了《XX井田补充勘探报告》。
1976~1979年,山西省煤田地质勘探三队完成了XX井田扩大区勘探任务,1979年7月提交《XX矿区XX扩大勘探区地质报告书》,1979年9月经山西煤炭工业管理局第7904号决议书批准。
本次勘探在走向长4.2km,倾斜宽2.1km,面积9km2的范围内布置钻孔22个,总进尺9615.5m,其中4个不取芯孔进尺1879.29m,平均2.5孔/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