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知识讲解1

合集下载

第五课时: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及应用

第五课时: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及应用

知识梳理:知识点1 分式方程的概念及解法1.分式方程的概念;分母中含有 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名师提醒: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是区分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根本依据】2.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1)去分母:给方程两边都乘以________,把它化为整式方程;(2)解这个整式方程;(3)________.3.增根(无解):在进行分式方程去分母的变形时,有时可产生使原方程分母为 的根称为方程的增根。

因此,解分式方程时必须验根,验根的方法是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为 的根是增根应舍去。

【名师提醒:分式方程解法中的验根是一个必备的步骤,不能省略】提分必练:1.分式方程3x =2x -1的解是( )A .x =-3B .x =-35C .x =3D .无解2.若分式方程x x -1-m 1-x=2有增根,则这个增根是________.m=___________。

3.解分式方程2x -1+x +21-x=3知识点 2 分式方程的应用(高频考点) 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六个步骤 (1)审:弄清题目中涉及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以及量与量之间的等量关系;(2)设:设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其他未知量;(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双检验.A .检验是否是分式方程的解; B .检验是否符合实际问题; (6)答:写出答案. 2.常见关系 分式方程的应用题主要涉及工作量问题,行程问题等常见的公式及数量关系. 知识点3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 概念:只含有_____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的________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2.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提醒: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要特别注意强调a ≠o 这一条件2、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时要按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排列,并且一般首项为正】知识点4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而右边是一个非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形如ax 2=b 或(x +m)2=n(n>0)的方程. 配方法:1、化二次项系数为 即方程两边都 二次项的系数。

第1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解法学生版

第1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解法学生版

初中数学联赛体系第1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解法【知识要点与基本方法】 一、一元二次方程基本概念1、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 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为20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的形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的三大条件 (1)整式方程(2)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形如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形式,(它的特征是方程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的二次三项式,方程右边是零,其中2ax 叫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注意b 、c 可以是任何实数,但a 绝对不能为零)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解法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0x x =是方程20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的根的充要条件是0020=++c bx ax . 2、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把方程化成有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的形式,另一边是非负数的形式,即化成)0()(2≥=±a a b x 的形式(2)直接开平方,解得a b x a b x -=+= 21,3、配方法的定义: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注】、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如果02=++c bx ax 中a 不等于1,必须两边同时除以a ,使得二次项系数为1.(2)移项,方程的一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另一边为常数项。

(3)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根. 4、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其中0≠a ,由配方法有22244)2(aacb a b x -=+, ①当042≥-ac b 时,得aacb b x 242-±-=;②当042<-ac b 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解.(2)公式法的定义:利用求根公式接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3)运用求根公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一般步骤:①必须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式02=++c bx ax ,以明确a 、b 、c 的值; ②再计算ac b 42-的值:当04Δ2≥-=ac b 时,方程有实数解,其解为:aacb b x 242-±-=;当04Δ2<-=ac b 时,方程无实数解. 5、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1)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时,可用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来求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分解因式法.(2)分解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若0=⋅b a ,则0=a 或0=b (3)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将方程的右边化为零;②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 ③令每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他们的解就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6、含字母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关于含字母系数的方程,要求对每个参数允许值回答:方程是否有解?若有解,写出解集.特别地,当二次项系数含有字母系数时,如果题目本身没有指明时一元二次方程,则必须对二次项系数讨论是否为零.【例1】 1、若一元二次方程222(2)3(15)40m x m x m -+++-=的常数项为零,则m 的值为_________. 2、若方程()112=⋅+-x m x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例2】1、用分解因式法解下列方程(1)01032=--x x (2)01762=+-x x (3)0625412=-+x x (4)021)1(4)1(2=----x x . 2、利用求根公式求解下列方程(1) 0222=--x x (2)010342=+-x x(3)()()()()5211313+-=+-x x x x (4)061054422=--++-p x p px x【对应训练】: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0232=+-x x (2)2212x x -=- (3)x x 3)1(2-=+(4)1(61)432(2)2x x x x ++-=+ (5)023222=--+-n mn m mx x【例3】解下列方程(1)42200x x --=;(2)06)13(2)32(2=----x x ;(3).02)23()21(2=++-+x x【例4】解下列方程 (1)4122+-=x x(2)112432--=-+x x x【例5】解关于x 的方程 (1);0)(222=++-ab x b a abx(2).)1()1()232(22222b x x ab a x x -=+---【例6】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系数满足b c a =+,则此方程必有一根为 .2、设b a 、是整数,方程02=++b ax x 有一个根是347-,则=+b a .3、已知02=++c bx ax )0(≠ac 有一个根是3,则方程02=++a bx cx 一定有一个根是 ,方程02=+-a bx cx 一定有一个根是 .4、已知两数积1≠ab ,且03123456789022=++a a ,02123456789032=++b b ,则=ba【例7】已知方程p x x =--)97)(19(有实根21,r r ,试求方程p r x r x -=--))((21的最小实根.【例8】求k 的值,使得两个一元二次方程0)2(,0122=-++=-+k x x kx x 有公共根,并分别求出这两个方程的解集.【例9】对于任意实数,k 方程04)(2)1(2222=++++-+b k k x k a x k 都有实根1,试求另一个根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例10】已知方程)0(2>=++a x c bx ax 的两根21x x 、满足ax x 1021<<<.当10x x <<时,证明:12x c bx ax x <++<.【例11】已知首项系数不相等的两个一元二次方程0)2()2()1(,0)2()2()1(222222=+++--=+++--b b x b x b a a x a x a 有公共根.(1)求证:.2++=b a ab(2)若b a ,为正整数,求ab ab ba b a --++的值. (3)设0x 为公共根,求证:.048403040>++-x x x【课后强化训练】A 组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序号是①042=-y y ; ②0322=--x x ; ③312=x; ④bx ax =2; ⑤x x 322+=; ⑥043=+-x x ; ⑦22=t ; ⑧0332=-+xx x ; ⑨22=-x x ; ⑩)0(2≠=a bx ax2、已知方程3ax 2-bx -1=0和ax 2+2bx -5=0,有共同的根1-,则a = ,b = .3、已知a 2-5ab +6b 2=0,则abb a +等于 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12x x ;=++-223y xy x5、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的长是方程091202=+-x x 的两个根,则此三角形周长为 6、已知042=+-b x x 的一根的相反数为042=-+b x x 的根,则042=-+bx x 的根是 7、已知0132=+-a a ,那么=++--2219294a a a ___________. 8、方程019991997199822=⋅++x x 的解是 . 9、若1≠ab ,且07200552=++a a ,05200572=++b b ,则_________=ba. 10、已知方程(2011x)2-2010·2012x -1=0的较大根为a ,方程x2+2010x -2011=0的较小根为b ,则a -b =__________.11、方程0672=+-x x ,各根的和是 .12、若31028-是方程02=++b ax x 的一个根(其中b a 、是有理数),则ab 的值是 . 13、用公式法解下列各方程(1)x 2+6x +9=7 (2)017122=++x x(3)08242=+-x x (4)4)3)(12(=--x x(5)02)82(42=++-y y (6)02322=--x x(7))3)(21()12(5+-=-x x x14、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t (2t -1)=3(2t -1); (2)y 2+7y +6=0;(3)y 2-15=2y (4)(2x -1)(x -1)=1.(5))3)(21()12(5+-=-x x x (6)10x 2-x -3=015、解下列方程(1)0)34()45(22=---x x ; (2)06)23(2=++-x x ;(3)0154)35(222=----x x ; (4)02)32()347(2=----x x ;(5)629332+=-+++x x x x .16、已知两个二次方程02=++b ax x ,02=++d cx x 有一个公共根1,求证:二次方程0222=++++db xc a x 也有一个根为1.17、求方程072=--kx x 与()0162=+--k x x 的公共根.B 组1、已知c b 、为方程02=++c bx x 的两个根,且0≠c ,c b ≠.则c b 、的值分别是 、2、已知正实数a b c ,,满足方程组222229217226a b ac b c ab c a bc ⎧++=⎪++=⎨⎪++=⎩,则a b c ++的值是3、关于x 的方程1)12(62++-=m x m x 有一根α,满足不等式:19981998≤≤-α,且使得α53为整数,则m 可取 个值.4、已知02=++c bx ax 的两根和为1S ,两根平方和为2S ,两根立方根为3S ,则123cS bS aS ++的值是5、已知1=x 是方程02=++c bx ax 的根,0≠abc .则)111(32333222cb ac b a c b a +++++++的值是 .6、(2012湖北随州)设0122=-+a a ,01224=--b b ,且012≠-ab ,52213⎪⎪⎭⎫ ⎝⎛+-+a a b ab 的值是 .7、解下列关于x 的方程(1)03222=-+m x m x ; (2)0))()((=+++++++abc b a x a c x c b x ;(3))0(0)(33442≠=++-ab b a x b a abx ;(4)0)3(2)1(2=+--+m x m x m ;(5)02)5(522=--+-x m x m )(.8、已知下面三个方程有公共根.02=++c bx ax ,02=++a cx bx , 02=++b ax cx .求证:abc c b a 3333=++.9、设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与底边长分别是方程062=+-a x x 的两根,当这样的三角形只有一个时,试求a 的取值范围.10、若21q q 、是方程02=++b ax x 的两个实根,且0,21≠≠b q q .又21c c 、是任意两个实数,则n n n q c q c x 2211+=是方程021=++--n n n bx ax x 的解.11、设2121,,,b b a a 都是实数,21a a ≠,且1))(())((22122111=++=++b a b a b a b a ,求证:1))(())((22211211-=++=++b a b a b a b a .初中数学联赛体系第2讲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组)模块一、特殊高次方程的解法次数超过2的整式方程称为高次方程.一般地高次方程没有统一的求解方法.对于一些特殊的高次方程,可通过降次,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转化的方法有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变换主元法等.【例1】解下列方程(1)13322)132(222+-=+-x x x x(2)222222)143()352()2(+-=+-+-+x x x x x x(3).3123=--x x x(4).022224223=-+++x x x(5)062536506650362562345678=+-+-+-+-x x x x x x x x【例2】解方程.02)65(2)11(2102234=++++---a a x a x a x x 其中a 是常数.【例3】方程02=++b ax x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求证:方程01)2(234=+--++ax x b ax x 有4个不同的实数根.模块二、特殊分式方程的解法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求解分式方程总的原则是通过去分母或换元,时期转化为整式方程,然后再求解.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分式的恒等变形,如通分、约分及降低分子的次数等等,这就有可能使未知数的范围扩大(或缩小),从而使方程产生增根(或遗根),因此,当未知数的范围扩大时,需验根。

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是包含二次项的方程,而分式方程则包含分数。
联系
一元二次方程和分式方程都是常见的数学方程类型,可以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曲线绘制
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于描述抛物 线和其他曲线的形状。
物体运动
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确定 物体在空中的轨迹和碰撞时间。
求根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可用于 精确计算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的应用
1 比例问题
通过解分式方程,可以确定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 混合物问题
分式方程可用于计算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比例和成分。
高阶方程
定义
高阶方程是含有三个或更多个未知量的方程,如三 元方程和四元方程。
联系和区别
高阶方程和低阶方程的主要区别在于未知量的个数, 但它们都是数学方程,可以使用类似的解法。
高阶方程的解法
1
高斯消元法
高斯消元法可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从而解高阶方程。
2
逆序消元法
逆序消元法是高阶方程解法中常用的一种策略。
3
相邻相消法
相邻相消法是一种简便的高阶方程解法,适用于特定情况。
结论
一元二次方程和分式方程
这个演示总结了一元二次方程和分式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
高阶方程
我们还介绍了高阶方程的定义和解法,以及与低阶方程的区别。
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用于解决 物体运动、跳跃和曲线绘制的 问题。
分式方程
1
解法
2
可以使用通分法和消元法来解分式方程,
使方程两边的表达式相等。
3
概念
分式方程是包含分数的方程,其中包含 了未知量或变量。
应用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4分式、分式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解析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4分式、分式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解析版)

分式、分式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考点攻略考点01 一元一次方程相关概念1.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0(0)ax b a +=≠. 【注意】x 前面的系数不为0.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4. 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步骤:步骤 解释去分母 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去括号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合并同类项 把方程化成ax b =-的形式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得到方程的解为bx a=-【注意】解方程时移项容易忘记改变符号而出错.要注意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代数式时.等式仍然成立.这也是“移项”的依据.移项本质上就是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这一项.此时该项在方程一边是0.而另一边是它改变符号后的项.所以移项必须变号. 【例 1】若()2316m m x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等于( )A .1B .2C .1或2D .任何数【答案】B【解析】根据一元一次方程最高次为一次项.得│2m −3│=1.解得m =2或m =1. 根据一元一次方程一次项的系数不为0,得m −1≠0,解得m ≠1.所以m =2. 故选B.【例 2】关于x 的方程211-20m mx m x +﹣(﹣)=如果是一元一次方程.则其解为_____.【答案】2x =或2x =-或x =-3.【解析】解:关于x 的方程21120m mx m x +﹣(﹣)﹣=如果是一元一次方程.211m ∴﹣=.即1m =或0m =.方程为20x ﹣=或20x --=.解得:2x =或2x =-.当2m -1=0.即m =12时.方程为112022x --=解得:x =-3. 故答案为x =2或x =-2或x =-3. 【例 3】解方程:221123x x x ---=- 【答案】27x =【解析】解: 221123x x x ---=-()()6326221x x x --=-- 636642x x x -+=-+ 634662x x x -+=-+ 72x = 27x =考点02 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概念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2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中同一个字母代表同一个量.其一般形式为111222a xb yc a x b y c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消元法:将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2)加减消元法:将方程组中两个方程通过适当变形后相加(或相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5.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2)设出未知数;(3)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4)解方程(组);(5)检验结果;(6)作答(不要忽略未知数的单位名称)6. 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销售打折问题:利润=售价-成本价;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价=标价×折扣;销售额=售价×数量.(2)储蓄利息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本金×(1+利率×期数);贷款利息=贷款额×利率×期数.(3)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4)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5)相遇问题:全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6)追及问题一(同地不同时出发):前者走的路程=追者走的路程.(7)追及问题二(同时不同地出发):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距离=追者走的路程. (8)水中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9)飞机航行问题:顺风速度=静风速度+风速度;逆风速度=静风速度-风速度. 【例 4】已知-2x m -1y 3与12x n y m +n 是同类项.那么(n -m )2 012=______【答案】1【解析】由于-2x m -1y 3与12x n y m +n 是同类项.所以有由m -1=n .得-1=n -m .所以(n -m )2 012=(-1)2 012=1.【例5】如图X2-1-1.直线l 1:y =x +1与直线l 2:y =mx +n 相交于点P (1.b ).(1)求b 的值.(2)不解关于x .y 的方程组请你直接写出它的解.(3)直线l 3:y =nx +m 是否也经过点P ?请说明理由.【答案】(1)2.(2)⎩⎪⎨⎪⎧x =1,y =2.(3)见解析【解析】解:(1)当x =1时.y =1+1=2.∴b =2.(2)⎩⎪⎨⎪⎧x =1,y =2. (3)∵直线l 1:y =x +1与直线l 2:y =mx +n 相交于点P (1.b ).∴当x =1时.y =m+n =b =2.∴ 当x =1时.y =n +m =2.∴直线l 3:y =nx +m 也经过点P .【例6】家电下乡是我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惠农强农.带动工业生产.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

2022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攻略专题04 分式、分式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

2022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攻略专题04 分式、分式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

专题04分式、分式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考点攻略考点01 分式相关概念1、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

【注意】A 、B 都是整式,B 中含有字母,且B ≠0。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A A CB BC ⋅=⋅;A A CB B C÷=÷(C≠0)。

3、分式的约分和通分(1)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3)最简分式: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4)最简公分母: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叫做最简公分母。

【注意1】约分的根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的关键是找出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

【注意2】通分的根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4、分式的乘除①乘法法则:db ca d cb a ⋅⋅=⋅。

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②除法法则:cb d acd b a d c b a ⋅⋅=⋅=÷。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③分式的乘方:nn n a a b b ⎛⎫= ⎪⎝⎭。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④整数负指数幂:1nn aa-=。

5、分式的加减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①同分母分式的加减:a b a bc c c±±=;②异分母分式的加法:a c ad bc ad bcb d bd bd bd±±=±=。

【注意】不论是分式的哪种运算,都要先进行因式分解。

6、分式的混合运算(1)含有分式的乘方、乘除、加减的多种运算叫做分式的混合运算.(2)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例1】若分式21xx-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 B.x=1 C.x=0 D.x>1【例2】若分式11x+的值不存在,则x=__________.【例3】分式52xx+-的值是零,则x的值为()A.5B.2C.-2D.-5 【例4】下列变形正确的是()A.ab=22ab++B.0.220.1a b a bb b++=C.ab–1=1ab-D.ab=22(1)(1)a mb m++考点02 分式方程相关概念1.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2.分式方程的解法(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知识讲解(基础)

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知识讲解(基础)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知识讲解(基础)【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 般步骤;2. 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点梳理】要点一、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2.解决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审(审题目,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等);设(设未知数,有时会用未知数表示相关的量);列(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解方程,注意分式方程需检验,将所求量表示清晰);验(检验方程的解能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答(写出答案,切忌答非所问).要点诠释: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三个重要环节:一是整体地、系统地审题;二是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三是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要点二、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主要类型1.数字问题(1)任何一个多位数都是由数位和数位上的数组成.数位从右至左依次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 千位……,它们数位上的单位从右至左依次分别为:1、10、100、1000、……,数位上的数字只能是0、1、2、……、9之中的数,而最高位上的数不能为0.因此,任何一个多位数,都可用 其各数位上的数字与其数位上的单位的积的和来表示,这也就是用多项式的形式表示了一个多位 数.如:一个三位数,个位上数为a ,十位上数为b ,百位上数为c ,则这个三位数可表示为: 100c+10b+a.(2)几个连续整数中,相邻两个整数相差1.如:三个连续整数,设中间一个数为x ,则另两个数分别为x-1,x+1.几个连续偶数(或奇数)中,相邻两个偶数(或奇数)相差2.如:三个连续偶数(奇数),设中间一个数为x ,则另两个数分别为x-2,x+2.2.平均变化率问题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降低)率问题时,要理清原来数、后来数、增长率或降低率,以及增长或降低的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列出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应在原数的基础上增长或降低两次.(1)增长率问题:平均增长率公式为(1)na xb += (a 为原来数,x 为平均增长率,n 为增长次数,b 为增长后的量.)(2)降低率问题:平均降低率公式为(1)na xb -= (a 为原来数,x 为平均降低率,n 为降低次数,b 为降低后的量.)3.利息问题(1)概念:本金: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利息: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本息和:本金和利息的和叫本息和.期数:存入银行的时间叫期数.利率:每个期数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利率.(2)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利息税=利息×税率本金×(1+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1+利率×期数×(1-税率)]=本息和(收利息税时)4.利润(销售)问题利润(销售)问题中常用的等量关系:利润=售价-进价(成本)总利润=每件的利润×总件数5.形积问题此类问题属于几何图形的应用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或组合成规则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或体积公式,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内在关系并列出方程.要点诠释: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列方程),然后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获得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典型例题】类型一、数字问题1.已知两个数的和等于12,积等于32,求这两个数是多少.【答案与解析】设其中一个数为x ,那么另一个数可表示为(12-x),依题意得x(12-x)=32,整理得x 2-12x+32=0解得 x 1=4,x 2=8,当x =4时12-x =8;当x =8时12-x =4.所以这两个数是4和8.【总结升华】 数的和、差、倍、分等关系,如果设一个数为x ,那么另一个数便可以用x 表示出来,然后根据题目条件建立方程求解.举一反三:【高清ID 号:388525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数字问题 例1】【变式】有一个两位数等于其数字之积的3倍,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少2,求这个两位数.【答案】设个位数字为x ,则十位数字为(2)x -.由题意,得: 10(2)+3(2)x xx x -=- 整理,得:2317200x x -+=解方程,得:(35)(4)0x x --=∴ 15,3x = 24x = 经检验,53x =不合题意,舍去(注意根的实际意义的检验) ∴当4x =时, 2x -=2∴10(2)102424x x -+=⨯+=答:这个两位数为24.类型二、平均变化率问题2. 2010年5月中央召开了新疆工作座谈会,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重要战略决策部署.为此我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决定今年投入5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以后逐年增加,计划到2012年当年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维护与建设资金达到8.45亿元.(1)求从2010年至2012年我市每年投入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的年平均增长率;(2)若2010年至2012年我市每年投入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的年平均增长率相同,预计我市这三年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共多少亿元?【答案与解析】(1)设从2010年至2012年我市每年投入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由题意得5(1+x)2=8.45.解得x 1=30%,x 2=-2.3(不合题意,舍去).答:从2010年至2012年我市每年投入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0%.(2)这三年共投资5+5(1+x)+8.45=5+5(1+0.3)+8.45=19.95(亿元)答:预计我市这三年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共19.95亿元.【总结升华】本题是常见的增长率问题,要理解a(1+x)n =b(其中a 是原来的量,x 是平均增长率,n 是增长的次数,b 是增长到的量)的含义.原来的量经过一次增长后达到a(1+x);在这个基础上,再增长一次即经过第二次增长后达到a(1+x)(1+x)=a(1+x)2;在这个基础上,再增长一次即经过三次增长后达到a(1+x)(1+x)(1+x)=a(1+x)3;…;依次类推.举一反三:【高清ID 号:388525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增长率问题例3】【变式】某产品原来每件是600元,由于连续两次降价,现价为384元,如果两次降价的百分数相同,求平均每次降价率.【答案】设平均每次降价率为x ,则第一次降价为600x ,降价后价格为:600600600(1)x x -=-,第二次降价为:600(1)x x -⋅,降价后价格为: 600(1)x --600(1)x x -⋅2600(1)x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2600(1)384x -=216(1)25x -= 415x -=± ∴115x =, 295x = 295x =不合题意,舍去(注意根的实际意义的检验) ∴0011205x == 答:平均每次下降率为0020.类型三、利润(销售)问题3.某商店从厂家以每件21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该商店可以自行定价,若每件商品售价为a 元,则可卖出(350-10a)件,但物价局限定每件商品加价不能超过进价的20%,商店计划要赚400元,需要卖出多少件商品?每件商品售价多少元?【答案与解析】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为a 元.根据题意,得(a-21)(350-10a)=400.∴ a 2-56a+775=0,∴ (a-25)(a-31)=0,∴ a-25=0或a-31=0,∴ a 1=25,a 2=31.当a =31时,加价31-21=10,不合题意,舍去.∴ 350-10a =350-10×25=100.答:每件商品售价为25元,需要卖出100件商品.【总结升华】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往往求出两解,有的解不合实际意义或不合题意.应舍去,必须进行检验.类型四、形积问题4.如图所示,某幼儿园有一道长为16米的墙,计划用32米长的围栏靠墙围成一个面积为120平方米的矩形草坪ABCD,求该矩形草坪BC边的长.【答案与解析】设草坪ABCD的BC边长x米,则宽AB为根据题意,得整理得:x2-32x+240=0,∴ (x-12)(x-20)=0.解得:x1=12,x2=20又由题意知:BC≤16.∴ x=20(不合题意,舍去).∴该矩形草坪BC边的长为12米.【总结升华】1.结合图形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面积等几何问题的关键;2.注意检验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是否符合题意.。

专题08一元二次方程(含解析)讲解

专题08一元二次方程(含解析)讲解

专题08 一元二次方程一、解读考点二、考点归纳归纳 1:一元二次的有关概念基础知识归纳:1.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 一般形式:ax2+bx+c=0(其中a、b、c为常数,a≠0),其中ax2、bx、c分别叫做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基本方法归纳: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必须是整式方程;(2)必须只含有1个未知数;(3)所含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注意问题归纳: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要注意a ≠0.因为当a =0时,不含有二次项,即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例1】若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5x ax a 02-+=的一个根,则a 的值为( )A . 1或4B . ﹣1或﹣4C . ﹣1或4D . 1或﹣4【答案】B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和解一元二次方程. 归纳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基础知识归纳: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22)(2b x b bx x ±=+±.3、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04(2422≥--±-=ac b aac b b x4、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基本方法归纳:(1)若一元二次方程缺少常数项,且方程的右边为0,可考虑用因式分解法求解;(2)若一元二次方程缺少一次项,可考虑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求解;(3)若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1,且一次项的系数是偶数时或常数项非常大时,可考虑用配方法求解; (4)若用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容易求解时,可考虑用公式法求解.注意问题归纳:用公式法求解时必须化为一般形式;用配方法求解时必须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的系数一半的平方.【例2】用配方法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x x(其中b2﹣4ac≥0).【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应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要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右边化为常数.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归纳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基础知识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1)b2-4ac>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b2-4ac=0⇔方程有两个的实数根;(3)b2-4ac<0⇔方程没有实数根.基本方法归纳:若只是判断方程解得情况则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断即可.注意问题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应用时必须满足a≠0;一元二次方程有解分两种情况:1、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例3】下列方程没有实数根的是()A.x2+4x=10 B.3x2+8x-3=0C.x2-2x+3=0 D.(x-2)(x-3)=1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方程变形为:x2+4x-10=0,△=42-4×1×(-10)=56>0,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82-4×3×(-3)=100>0,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2)2-4×1×3=-8<0,所以方程没有实数根,故C选项符合题意;D、方程变形为:x2-5x-6=0,△=52-4×1×(-6)=49>0,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根的判别式.归纳 4:根与系数的关系基础知识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有x1+x2=ba,x1x2=ca.基本方法归纳:一元二次方程问题中,出现方程的解得和与积时常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注意问题归纳: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时需满足:1、方程有解;2、a≠0.【例4】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6=0的两根,则α2+β2=()A. -8B. 32C. 16D. 40【答案】C.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归纳 5: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基础知识归纳: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相同,即审、设、列、解、验答五步.2.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中,经济类和面积类问题是常考类型,解决这些问题应掌握以下内容:(1)增长率等量关系:A.增长率=×100%;B.设a为原来量,m为平均增长率,n为增长次数,b为增长后的量,则a(1+m)n=b;当m为平均下降率,n 为下降次数,b为下降后的量时,则有a(1-m)n=b.(2)利润等量关系:A.利润=售价-成本;B.利润率=利润成本×100%.(3)面积问题3、解应用题的书写格式:设→根据题意→解这个方程→答.基本方法归纳:解题时先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解方程最后检验即可.注意问题归纳:找对等量关系最后一定要检验.【例5】如图,某小区规划在一个长30m、宽20m的长方形ABCD上修建三条同样宽的通道,使其中两条与AB平行,另一条与AD平行,其余部分种花草。

一元二次方程 不等式 分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不等式 分式方程

中考总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讲解【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不等式的相关概念 1.不等式用不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常见的不等号有五种: “≠”、 “>” 、 “<” 、 “≥”、 “≤”. 2.不等式的解与解集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的表示出来,具体表示方法是先确定边界点:解集包含边界点,是实心圆点;不包含边界点,则是空心圆圈;再确定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3.解不等式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或证明不等式无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要点诠释:不等式的解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有区别的:不等式的解是不确定的,是一个范围,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则是一个具体的数值. 考点二、不等式的性质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a >b ,那么a ±c >b ±c .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 >b ,c >0,那么ac >bc (或a c >bc ). 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 >b ,c <0,那么ac <bc (或a c <b c). 要点诠释:(1)不等式的其他性质:①若a >b ,则b <a ;②若a >b ,b >c ,则a >c ;③若a ≥b ,且b ≥a ,•则a=b ;④若a 2≤0,则a=0;⑤若ab >0或0a b >,则a 、b 同号;⑥若ab <0或0ab<,则a 、b 异号.概念 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定义 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 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解法 不等式 实际应用 不等式的解集(2)任意两个实数a 、b 的大小关系:①a -b >O ⇔a >b ;②a -b=O ⇔a=b ;③a-b <O ⇔a <b . 不等号具有方向性,其左右两边不能随意交换:但a <b 可转换为b >a ,c ≥d 可转换为d ≤c . 考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其标准形式:ax+b >0(a ≠0)或ax+b ≥0(a ≠0) ,ax+b <0(a ≠0)或ax+b ≤0(a ≠0).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要特别注意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化系数为1. 要点诠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不同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这是解不等式时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通常利用数轴来确定. 要点诠释:判断一个不等式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需满足两个条件:①组成不等式组的每一个不等式必须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且未知数相同;②不等式组中不等式的个数至少是2个,也就是说,可以是2个、3个、4个或更多.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况如下表.注:不等式有等号的在数轴上用实心圆点表示. 不等式组 (其中a >b )图示解集口诀x ax b >⎧⎨>⎩ bax a > (同大取大)x ax b <⎧⎨<⎩ b ax b <(同小取小) x ax b <⎧⎨>⎩ bab x a << (大小取中间)x ax b>⎧⎨<⎩ ba无解 (空集) (大大、小小 找不到)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应用问题,可类比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不同的是,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寻求的是不等关系,因此,根据问题情境,抓住应用问题中“不等”关系的关键词语,或从题意中体会、感悟出不等关系显得十分重要.要点诠释: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掌握以下三个步骤:(1)•找出实际问题中的所有不等关系或相等关系(有时要通过不等式与方程综合来解决),设出未知数,列出不等式组(•或不等式与方程的混合组);(2)解不等式组;(3)从不等式组(或不等式与方程的混合组)•的解集中求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6.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一次函数(0)y kx b k =+≠,当函数值0y =时,一次函数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当函数值0y >或0y <时,一次函数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利用函数图象可以确定x 的取值范围.【典型例题】类型一、解不等式(组)1.解不等式(组),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x ﹣1<3x+2 (2).举一反三:【变式】131321≤---x x 解不等式:.2.解不等式组352,1212x x x x -<⎧⎪⎨-≤+⎪⎩并将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举一反三:【变式1】解不等式组312(1)2(1)4x x x x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变式2】解不等式组24x ≤⎧⎪⎨+⎪⎩(x-1)+33x x-2>3,并写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类型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特解问题3.若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有3个,那么a 必须满足( ) A .5<a <6 B .5≤a<6 C .5<a≤6 D .5≤a≤6举一反三:【变式1】关于x 的方程,如果3(x +4)-4=2a +1的解大于3)43(414-=+x a x a 的解,求a 的取值范围.【变式2】若不等式-3x+n >0的解集是x <2,则不等式-3x+n <0的解集是_______.类型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4.仔细观察下图,认真阅读对话:根据对话内容,试求出一盒饼干和一袋牛奶的标价各是多少元.举一反三:【变式】某牛奶乳业有限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决定从明年起对甲、乙两种产品实行“限产压库”,要求这两种产品全年共新增产量20件,这20件的总产值p(万元)满足:110<p<120.已知有关数据如表所示,•那么该公司明年应怎样安排新增产品的产量?产品每件产品的产值甲 4.5万元乙7.5万元类型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方程的综合应用5.某钱币收藏爱好者,想把3.50元纸币兑换成的1分,2•分,5分的硬币;他要求硬币总数为150枚,2分硬币的枚数不少于20枚且是4的倍数,5•分的硬币要多于2分的硬币;请你根据此要求,设计所有的兑换方案.6.某校组织学生到外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共有680名学生参加,并携带300件行李.学校计划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汽车共20辆.经了解,甲种汽车每辆最多能载40人和10件行李,乙种汽车每辆最多能载30人和20件行李.⑴如何安排甲、乙两种汽车可一次性地将学生和行李全部运走?有哪几种方案?⑵如果甲、乙两种汽车每辆的租车费用分别为2000元、1800元,请你选择最省钱的一种租车方案【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不等式-x-5≤0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2.若实数a>1,则实数M=a,N=23a+,P=213a+的大小关系为()A.P>N>M B.M>N>P C.N>P>M D.M>P>N3.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 ,B两点,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A.x>0 B.x>2 C.x>-3 D.-3<x<24.如果不等式213x++1>13ax-的解集是x<53,则a的取值范围是()A.a>5 B.a=5 C.a>-5 D.a=-55.已知整数x满足是不等式组,则x的算术平方根为()A.2 B.±2 C. D.46.不等式组3(2)423xa xxx+--≤⎧>⎪⎨⎪⎩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A.a<1 B.a≤1 C.a>1 D.a≥1二、填空题7.若不等式ax<a的解集是x>1,则a的取值范围是__ ____.8.若(m﹣1)x|2m﹣1|﹣8>5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 .9.已知3x+4≤6+2(x-2),则│x+1│的最小值等于__ ____.10.若不等式a(x-1)>x-2a+1的解集为x<-1,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 __.11.满足22x+≥213x-的x的值中,绝对值不大于10的所有整数之和等于__ ____.12.有10名菜农,每个可种甲种蔬菜3亩或乙种蔬菜2亩,•已知甲种蔬菜每亩可收入0.5万元,乙种蔬菜每亩可收入0.8万元,若要总收入不低于15.6万元,•则最多只能安排_______人种甲种蔬菜.三、解答题13.解下列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x-3≥354x-.(2)解不等式组14. 若0231<-+x x ,求x 的取值范围.15.某电器商场销售A 、B 两种型号计算器,两种计算器的进货价格分别为每台30元,40元,商场销售5台A 型号和1台B 型号计算器,可获利润76元;销售6台A 型号和3台B 型号计算器,可获利润120元.(1)求商场销售A 、B 两种型号计算器的销售价格分别是多少元?(利润=销售价格﹣进货价格)(2)商场准备用不多于2500元的资金购进A 、B 两种型号计算器共70台,问最少需要购进A 型号的计算器多少台?16. 如图所示,一筐橘子分给若干个儿童,如果每人分4个,•则剩下9个;如果每人分6个,则最后一个儿童分得的橘子数少于3个,问共有几个儿童,•分了多少个橘子?中考总复习: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知识讲解【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20ax bx c ++=(a ≠0).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把方程变成2x m =的形式,当m >0时,方程的解为x m =m =0时,方程的解1,20x =;当m <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2)配方法:通过配方把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变形为222424b b ac x a a -⎛⎫+= ⎪⎝⎭的形式,再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得方程的解.(3)公式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当240b ac -≥时,它的解为24b b acx -±-=.(4)因式分解法: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而另一边是两个一次因式积的形式,使每一个因式等于零,就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分别解这两个方程,就得到原方程的解. 要点诠释: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方法,配方法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为ac 4b 2-=∆.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方程没有实数根.上述由左边可推出右边,反过来也可由右边推出左边. 要点诠释:△≥0⇔方程有实数根. 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c bx ax 2=++(a ≠0)的两个根是21x x 、,那么ac x x a b x x 2121=⋅-=+,.考点二、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的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有理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要点诠释:(1)分式方程的三个重要特征:①是方程;②含有分母;③分母里含有未知量.(2)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就在于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不是一般的字母系数),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分式方程,不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如:关于的方程和都是分式方程,而关于的方程和都是整式方程.2.分式方程的解法去分母法,换元法. 3.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即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3)验根: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不等于零的根是原方程的根,使最简公 分母等于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口诀:“一化二解三检验”. 要点诠释:解分式方程时,有可能产生增根,增根一定适合分式方程转化后的整式方程,但增根不适合原方程,可使原方程的分母为零,因此必须验根.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应用 1.应用问题中常用的数量关系及题型 (1)数字问题(包括日历中的数字规律)关键会表示一个两位数或三位数,对于日历中的数字问题关键是弄清日历中的数字规律.关键是寻找其中的不变量作为等量关系.(3)打折销售问题其中的几个关系式:利润=售价-成本价(进价),利润率=利润成本价×100%. 明确这几个关系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4)关于两个或多个未知量的问题重点是寻找到多个等量关系,能够设出未知数,并且能够根据所设的未知数列出方程.(5)行程问题对于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点问题,也是易出错的问题,一定要分析其中的特点,同向而行一般是追及问题,相向而行一般是相遇问题.注意:追及和相遇的综合题目,要分析出哪一部分是追及,哪一部分是相遇.(6)和、差、倍、分问题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有量=原有量+增长量;现有量=原有量-降低量.2.解应用题的步骤(1)分析题意,找到题中未知数和题给条件的相等关系;(2)设未知数,并用所设的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其余的未知数;(3)找出相等关系,并用它列出方程;(4)解方程求出题中未知数的值;(5)检验所求的答数是否符合题意,并做答.要点诠释: 方程的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整体代入,消元思想,分解降次思想,配方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的数学思想.注意:①设列必须统一,即设的未知量要与方程中出现的未知量相同;②未知数设出后不要漏棹单位;③列方程时,两边单位要统一;④求出解后要双检,既检验是否适合方程,还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典型例题】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213x x +=举一反三:【变式】用配方法解方程x 2-7x-1=0.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m+2)x+2=0.(1)证明:不论m 为何值时,方程总有实数根;(2)m 为何整数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10x m x m +++-=.(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m 为何值时,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并求出此时方程的解.类型二、分式方程 3.解分式方程:=﹣.举一反三:【变式1】解分式方程:21233x x x -+=--.【变式2】方程22123=-+--xx x 的解是x= . 4.若解分式方程2111(1)x m x x x x x ++-=++产生增根,则m 的值是( ) A.B. C. D.举一反三: 【变式】若关于x 的方程2332+-=--x m x x 无解,则m 的值是 .类型三、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应用5.轮船在一次航行中顺流航行80千米,逆流航行42千米,共用了7小时;在另一次航行中,用相同的时间,顺流航行40千米,逆流航行70千米.求这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举一反三:【变式】甲、乙两班同学参加“绿化祖国”活动,已知乙班每小时比甲班多种2棵树,甲班种60棵所用的时间与乙班种66棵树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两班每小时各种多少棵树?6.某服装厂生产一批西服,原来每件的成本价是500元,销售价为625元,经市场预测,该产品销售价第一个月将降低20%,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提高6%,为了使两个月后的销售利润达到原来水平,该产品的成本价平均每月应降低百分之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用配方法解方程2250x x --=时,原方程应变形为( )A .()216x +=B .()216x -=C .()229x +=D .()229x -=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x mx m -+-=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12x x 、,且22127x x +=,则212()x x -的值是( )A .1B .12C .13D .25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k >﹣1B .k≥﹣1C .k≠0D .k <1且k≠04.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35)1(22=+-++-m m x x m 的常数项为0,则m 的值等于( )A .1B .2C .1或2D .05.在一幅长为80cm ,宽为50cm 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相同宽度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图所示,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 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 cm ,那么x 满足的方程是( ).A .213014000x x +-=B .2653500x x +-=C .213014000x x --=D .2653500x x --=6.甲、乙两地相距S 千米,某人从甲地出发,以v 千米/小时的速度步行,走了a 小时后改乘汽车,又过b 小时到达乙地,则汽车的速度( )A.B. C. D.二、填空题 7.方程﹣=0的解是 . 8.如果方程ax 2+2x +1=0有两个不等实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 ___.9.某种商品原价是120元,经两次降价后的价格是100元,求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可列方程为 __ .10.当m 为 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142=-+-m x 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此时这两个实数根是 . 11.如果分式方程1+x x =1+x m 无解, 则 m = . 12.已知关于x 的方程 x 1 - 1-x m = m 有实数根,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13. (1)解方程:x x x x 4143412+-=---; (2)解方程:x x x x 221103+++=.14.一列火车从车站开出,预计行程450千米,当它开出3小时后,因特殊任务多停一站,耽误30分钟,后来把速度提高了0.2倍,结果准时到达目的地,求这列火车的速度.15.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m ﹣1)x+m 2=0有实数根,(1)求m 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的一个根为1,求m 的值;(3)设α、β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α2+β2﹣αβ=6成立?如果存在,请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如图,利用一面墙,用8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场地(1)怎样围才能使矩形场地的面积为750平方米?(2)能否使所围的矩形场地面积为810平方米,为什么?。

中考专题之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

中考专题之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七讲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1. 一元二次方程:等号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的方程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常数,(0,,2≠++=a c b a c bx ax y 。

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 a c bx ax 为常数,根的判别式 1.当,042≥-ac b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042=-ac b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042 ac b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知识点三:根与系数的关系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根分别为21,x x ,则ab x x -=+21,a cx x =⋅21知识点四: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可归结为六个字:“设,找,列,解,验,答”,即(1)设元;(2)找等量关系;(3)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6)写答案。

第八讲 分式方程知识点一: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知识点二:增根(1)定义:在方程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合原方程的根叫做方程的增根,增根应该舍去。

(2)验根:可以把求出的根代入原方程检验,如果求出的根使原方程的一个字母的值是0,那么这个根就是方程的增根。

知识点三: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1)基本思想: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整式方程。

(2)一般步骤:①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②解整式方程③写出分式方程的根。

知识点四:分式方程的应用分式方程的应用题与列其他方程解应用题一样,不同之处是所列方程为分式方程且必须验根。

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可归结为六个字:“设,找,列,解,验,答”,即(1)设元;(2)找等量关系;(3)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6)写答案。

第九讲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知识点一:不等式的相关概念(1)不等式:用不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

第10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和分式方程的应用-2022年广东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

 第10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和分式方程的应用-2022年广东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

1.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市场 上某款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由今年 3 月份的 270 000 元/ 辆下降到 5 月份的 243 000 元/辆.若价格继续下降,且
月平均降价的百分率保持不变,则预测到今年 7 月份
该款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将会(参考数据: 0.9 ≈0.95)
() A.低于 22 万元/辆 C.超过 22 万元/辆
经检验,x=0.18 为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电动车每行驶 1 千米所需电费为 0.18 元.
14.(2021·上海)现在 5G 手机非常流行,某公司第 一季度总共生产 80 万部 5G 手机,三个月生产情况如 图.
(1)求 3 月份生产了多少部手机? (2)5G 手机速度很快,比 4G 下载速 度每秒多 95 MB,下载一部 1 000 MB 的 电影,5G 比 4G 要快 190 秒,求 5G 手机 的下载速度.
答:5G 手机的下载速度是每秒 100 MB.
15.甲、乙两个工程队均参与某筑路工程,先由甲 队筑路 60 km,再由乙队完成剩下的筑路工程,已知乙
队筑路总长是甲队筑路总长的 4 倍,甲队比乙队多筑 3
路 20 天. (1)求乙队筑路的总长;
(2)若甲、乙两队平均每天筑路长度之比为 5∶8,
求乙队平均每天筑路多少千米.
解:设计划平均每天修建步行道的长度为 x 米,
则采用新的施工方式后平均每天修建步行道的长度为
1.5x 米,
依题意,得1
200 x
-112.50x0
=5,
解得 x=80,
经检验,x=80 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计划平均每天修建步行道的长度为 80 米.
13.小马驾车从 A 地到 B 地,驾驶原来的燃油汽车

分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

分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
分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
1.主要概念: 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 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 ax2+bx+c=0(a≠0,a,b,c为常数),其中a叫二次项系 数,b叫一次项系数,c叫常数项.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2)因式分解法(3)配方法(4)公式法
1
无解
(3)(x+1)(x-3)=5
x1=-2 x2=4
(4)2x2+9x-5=0
x1=-5 x2=0.5
则2a-1的值是___5_____
(2)关于x的方程x2-x+k=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则实数k的值为___0_._2_5__ (3)一元二次方程(m-1)x2-2mx=6的一个根是3,
则实数m的值是___5___
(4)解下列方程
(1) x 8 8 1
x7
7x
无解
(2)
x2 x2
16
(3)4x2 9 0
(2) 20 15 5 x x 1 2
(4)2x2 5x 0
(5)x2 2x 7 (6)3x2 5x 2 0
(7)x2 (1 2 3)x 3 3 0
例2
根据下列表格的对应值判断方程ax2+bx+c=0 (a≠0,a,b,c为常数)一个解x的范围( C ).
3.分式方程的解法: (1)去分母化为整方程(2)换元法
4.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①把各分母分解因式; ②找出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 ③方程两边各项乘以最简公分母; (2)解整式方程. (3)检验(检验步骤必需写出来). ①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一般方法); ②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最简公分母(简便方法)若使 最简公分母值为0,则这个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4)结论确定分式方程的解.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要点说明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要点说明

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0时,ax 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 b 、 c ; 其中a 、 b,、c 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 2+bx+c=0 (a ≠0)时,Δ=b 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 无实根; Δ≥0 <=>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 当ax 2+bx+c=0 (a ≠0) 时,如Δ≥0,有下列公式: .acx x abx x )2(a 2ac 4b b x )1(212122,1=-=+-±-=,; ※ 5.当ax 2+bx+c=0 (a ≠0) 时,有以下等价命题:(以下等价关系要求会用公式 ac x x a b x x 2121=-=+,;Δ=b 2-4ac 分析,不要求背记)(1)两根互为相反数 ⇔ a b-= 0且Δ≥0 ⇔ b = 0且Δ≥0;(2)两根互为倒数 ⇔ a c=1且Δ≥0 ⇔ a = c 且Δ≥0;(3)只有一个零根 ⇔ ac = 0且a b-≠0 ⇔ c = 0且b ≠0;(4)有两个零根 ⇔ a c = 0且a b-= 0 ⇔ c = 0且b=0;(5)至少有一个零根 ⇔ ac=0 ⇔ c=0;(6)两根异号 ⇔ ac<0 ⇔ a 、c 异号;(7)两根异号,正根绝对值大于负根绝对值⇔ ac <0且a b->0⇔ a 、c 异号且a 、b 异号;(8)两根异号,负根绝对值大于正根绝对值⇔ ac <0且a b-<0⇔ a 、c 异号且a 、b 同号;(9)有两个正根 ⇔ ac >0,a b->0且Δ≥0 ⇔ a 、c 同号, a 、b 异号且Δ≥0;(10)有两个负根 ⇔ a c >0,a b-<0且Δ≥0 ⇔ a 、c 同号, a 、b 同号且Δ≥0.6.求根法因式分解二次三项式公式:注意:当Δ< 0时,二次三项式在实数围不能分解.ax 2+bx+c=a(x-x 1)(x-x 2) 或 ax 2+bx+c=⎪⎪⎭⎫ ⎝⎛----⎪⎪⎭⎫ ⎝⎛-+--a 2ac 4b b x a 2ac 4b b x a 22. 7.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x 2-(x 1+x 2)x + x 1x 2 = 0. 注意:所求出方程的系数应化为整数. 8.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 (设增长率为x ): (1) 第一年为 a , 第二年为a(1+x) , 第三年为a(1+x)2.(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 第三年=第三年 或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 9.分式方程的解法: .0)1(≠),值(或原方程的每个分母验增根代入最简公分母公分母两边同乘最简去分母法.0.2≠分母,值验增根代入原方程每个换元凑元,设元,换元法)(10.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0)3(0)2(0)4(0)1(0)4(0)2(0)3(0)1(0)4)(3(0)2)(1()3(;02;1⎩⎨⎧==⎩⎨⎧==⎩⎨⎧==⎩⎨⎧==⎩⎨⎧===------分组为应注意:的方程)()(中含有能分解为方程组)分解降次法(程中含有一个二元一次方方程组法)代入消元(※11.几个常见转化:;;或;;;⎪⎩⎪⎨⎧<-+-=--≥-+=-=-+-=+-+=+-+=--+=+)x x (x x 4)x x ()x x ()x x (x x 4)x x ()x x (x x 2)x 1x (x1x 2)x 1x (x1x x x 4)x x ()x x (x x 2)x x (x x )1(212122122121212212212122222221221221212212221⎪⎩⎪⎨⎧=--=-=-⇒=-4x x .22x x 2x x .12x x )2(221212121)两边平方为(和分类为 ; ⎪⎩⎪⎨⎧-==⇒==.,)2(34x x 34x x )1()916x x (34x x )3(2121222121因为增加次数两边平方一般不用和分类为或 ;.0x ,0x :.1x x B sin A cos ,1A cos A sin ,90B A B sin x ,A sin x )4(2122212221>>=+==+︒=∠+∠==注意隐含条件可推出由公式时且如.0x ,0x :.x ,x ),,(,x ,x )5(212121>>注意隐含条件的关系式推导出含有公式等式面积例如几何定理,相似形系可利用图形中的相等关时若为几何图形中线段长.k ,)6(”辅助未知元“引入些线段的比,并且可把它们转化为某比例式、等积式等条件角三角形、三角函数、如题目中给出特殊的直.,;,)7(知数的关系但总可求出任何两个未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少一个时,一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数时方程个数等于未知数个解三角形1.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 ΔABC 中,如∠C=90°,那么sinA=c a =斜对; cosA=c b=斜对; tanA=ba=邻对; cotA=a b =对邻.2.余角三角函数关系 ------ “正余互化公式” 如∠A+∠B=90°, 那么:sinA=cosB ; cosA=sinB ; tanA=cotB ; cotA=tanB. 3.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sin 2A+cos 2A =1; tanA·co tA =1. ※ tanA=A cos A sin ※ cotA=Asin Acos 4. 函数的增减性:在锐角的条件下,正弦,正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增大;余弦,余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反而减小.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图:这是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通过设k, 它可以推出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函数 值,要熟练记忆它们.K3 KKKK2 K230°45°60°ABC ABC※ 6. 函数值的取值围: 在0° 90°时.正弦函数值围:0 1; 余弦函数值围: 1 0; 正切函数值围:0 无穷大; 余切函数值围:无穷大 0.7.解直角三角形:对于直角三角形中的五个元素,可以“知二可求三”,但“知二”中至少应该有一个是边.※ 8. 关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公式: Rt △ABC 中: 若∠C=90°, .:m :R :r .m 2cR 2c b a r c c 斜边上中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9.坡度: i = 1:m = h/l = tan α; 坡角: α.10. 方位角:11.仰角与俯角:12.解斜三角形:已知“SAS ” “SSS ” “ASA ” “AAS ” 条件的任意三角形都可以经过“斜化直”求出其余的边和角.※ 13.解符合“SSA ”条件的三角形:若三角形存在且符合“SSA ”条件,则可分三种情况:(1)∠A ≥90°,图形唯一可解; (2) ∠A <90°,∠A 的对边大于或等于它的已知邻边,图形唯一可解;(3)∠A <90°,∠A 的对边小于它的已知邻边,图形分两类可解. 14.解三角形的基本思路:(1)“斜化直,一般化特殊” ------- 加辅助线的依据;(2)合理设“辅助元k ”,并利用k 进一步转化是分析三角形问题的常用方法-------转化思想;(3)三角函数的定义,几何定理,公式,相似形等都存在着大量的相等关系,利用其列方程(或方程组)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方程思想.函数及其图象一 函数基本概念1.函数定义:设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 如对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 2.相同函数三个条件:(1)自变量围相同;(2)函数值围相同;(3)相同的自变量值所对应的函数值也相同.※3. 函数的确定:对于 y=kx 2(k ≠0), 如x 是自变量,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如x 2是自变量,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中的正比例函数. 4.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上点的坐标是一对有序实数,表示为: M (x,y ),x 叫横坐标,y 叫纵坐标;(2)一点,两轴,(四半轴),四象限,象限中点的坐标符号规律如右图:(3) 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即“x 轴上的点纵为0,y 轴上的点横为0”;反之也 成立;(4)象限角平分线上点M(x,y) 的坐标特征:x=y <=> M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 x=-y <=> M 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 (5)对称两点M(x 1,y 1), N(x 2,y 2) 的坐标特征:关于y 轴对称的两点 <=> 横相反,纵相同; 关于x 轴对称的两点 <=> 纵相反,横相同; 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 <=> 横、纵都相反. 5.坐标系中常用的距离几个公式 -------“点求距”(1)如图,轴上两点M 、N 之间的距离:MN=|x 1-x 2|=x 大-x 小 , PQ=|y 1-y 2|=y 大-y 小 . (2)如图, 象限上的点M (x,y ):到y 轴距离:d y =|x|; 到x 轴距离: d x =|y|;22y x r +=到原点的距离:.(3)如图,轴上的点M (0,y )、N (x,0)到原点的距离: MO=|y|; NO=|x|.※(4)如图,平面上任意两点M (x 2,y 2)、N (x 2,y 2)之间的距离: .)y y ()x x (d 221221-+-=※ 6. 几个直线方程 :y轴 <=> 直线 x=0 ; x 轴 <=> 直线 y=0 ;与y轴平行,距离为∣a∣的直线 <=> 直线 x=a;与x轴平行,距离为∣b∣的直线 <=> 直线 y=b.7. 函数的图象:(1) 把自变量x的一个值作为点的横坐标,把与它对应的函数值y作为点的纵坐标,组成一对有序实数对,在平面坐标系中找出点的位置,这样取得的所有的点组成的图形叫函数的图象;(2) 图象上的点都适合函数解析式,适合函数解析式的点都在函数图象上;由此可得“图象上的点就能代入”-------重要代入!(3) 坐标平面上,横轴叫自变量轴,纵轴叫函数轴;利用已知的图象,可由自变量值查出函数值,也可由函数值查出自变量值;可由自变量取值围查出对应函数值取值围,也可由函数值取值围查出对应自变量取值围;(4) 函数的图象由左至右如果是上坡,那么y随x增大而增大(叫递增函数);函数的图象由左至右如果是下坡,那么y随x增大而减小(叫递减函数).8. 自变量取值围与函数取值围:一次函数1.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kx+b . (k≠0)2. 关于一次函数的几个概念:y=kx+b (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也叫直线y=kx+b,图象必过y轴上的点( 0,b )和x轴上的点( -b/k,0 );注意:如图,这两个点也是画直线图象时应取的两个点. b叫直线y=kx+b (k≠0)在y轴上的截距,b的本质是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知道截距即知道解析式中b的值.3.y=kx+b (k≠0) 中,k,b符号与图象位置的关系:yxok>0, b>0k>0, b<0图象过一二三象限,图象上坡.图象过一三四象限,图象上坡.图象过一二四象限,图象下坡.图象过二三四象限,图象下坡.4. 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 <=> k1=k2※两直线垂直<=> k1k2=-1.5. 直线的平移:若m>0,n>0, 那么一次函数y=kx+b图象向上平移m个单位长度得y=kx+b+m;向下平移n 个单位长度得y=kx+b-n (直线平移时,k值不变).6.函数习题的四个基本功:(1) 式求点:已知某直线的具体解析式,设y=0,可求出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x0 ,0);设x=0,可求出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0,y0);已知两条直线的具体解析式,可通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x0 ,y0);交点坐标的本质是一个方程组的公共解;(2) 点求式:已知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可设这个函数为y=kx+b,然后代入这两个点的坐标,得到关于k、b的两个方程,通过解方程组求出k、b,从而求出解析式 ------ 待定系数法;(3) 距求点:已知点M(x0 ,y0)到x轴,y轴的距离和所在象限,可求出点M的坐标;已知坐标轴上的点P到原点的距离和所在半轴,可求出点P的坐标;(4) 点求距:函数题经常和几何相结合,利用点的坐标与它所在的象限或半轴特征可求有关线段的长,从而使得函数问题几何化.正比例函数1.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kx (k≠0);属于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即b=0的一次函数)它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也叫直线y=kx.2.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正比例函数y=kx (k≠0)的图象必过(0,0)点和(1,k)点,注意:如图,这两个点也是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应取的两个点,即列表如右:3.y=kx (k≠0)中,k的符号与图象位置的关系:yxok>0k<0yxo图象过一三象限,图象上坡.图象过二四象限,图象下坡.4. 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已知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可设这个正比例函数为y=kx,把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后, 可求k, 从而求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 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a≠0)2. 关于二次函数的几个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所以也叫抛物线y=ax2+bx+c;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且以对称轴为界,一半图象上坡,另一半图象下坡;其中c叫二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即二次函数图象必过(0,c)点.3. y=ax2 (a≠0)的特性:当y=ax2+bx+c (a≠0)中的b=0且c=0时二次函数为y=ax2 (a≠0);这个二次函数是一个特殊的二次函数,有下列特性:(1)图象关于y轴对称;(2)顶点(0,0);(3)y=ax2(a≠0)可以经过补0看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顶点式和双根式,即: y=ax2+0x+0, y=a(x-0)2+0, y=a(x-0)(x-0).4. 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象及几个重要点的公式:5. 二次函数y=ax2+bx+c (a≠0)中,a、b、c与Δ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1)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上;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下;(2) c>0 <=> 抛物线从原点上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通过;c <0 <=> 抛物线从原点下方通过;(3) a, b 异号 <=> 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 a, b 同号 <=> 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b=0 <=> 对称轴是y 轴;(4) Δ>0 <=> 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Δ=0 <=> 抛物线与x 轴有一个交点(即相切); Δ<0 <=> 抛物线与x 轴无交点.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 2+bx+c ,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a 、b 、c 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 、b 、c 的值, 从而求出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8.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y=a(x-h)2+k (a ≠0); 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 ),对称轴方程 x=h 和函数的最值 y 最值= k.9.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x 0,y 0)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y=a(x-x 0)2+ y 0,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 ,从而求出解析式.(注意:习题无特殊说明,最后结果要求化为一般式)10. 二次函数图象的平行移动:二次函数一般应先化为顶点式,然后才好判断图象的平行移动;y=a(x-h)2+k的图象平行移动时,改变的是h, k 的值, a 值不变,具体规律如下: k 值增大 <=> 图象向上平移; k 值减小 <=> 图象向下平移; (x-h )值增大 <=> 图象向左平移; (x-h)值减小 <=> 图象向右平移.11. 二次函数的双根式:(即交点式) y=a(x-x 1)(x-x 2) (a ≠0);由双根式直接可得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x 1,0),(x 2,0).12.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x 1,0),(x 2,0)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y= a(x-x 1)(x-x 2),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 ,从而求出解析式. (注意:习题最后结果要求化为一般式)13.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对称轴,可利用图象的对称性求出已知点的对称点,这个对称点也一定在图象上.反比例函数1.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0k (kx y xk y 1≠==-或图象叫双曲线.※ 2. 关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y=kx -1中自变量x 不能取0, 故函数图象与y 轴无交点; 函数值y 也不会是0, 故图象与x 轴也不相交.3. 反比例函数中K的符号与图象所在象限的关系:图象过二四象限,图象上坡.图象过一三象限,图象下坡.k>0k<04. 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即可设解析式y=kx-1, 代入这一点可求k 值,从而求出解析式.函数综合题1.数学思想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数学思想经常在函数问题中得到体现,例如:分析函数习题常常需要先估画符合题意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降低难度;而点求式、式求点、点求距、距求点等基本操作则是转化思想在函数中应用;当函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相结合时,方程思想则成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函数习题中,当图象与图形不唯一、点位置不唯一、可知条件不唯一时,往往造成函数问题的分类.2.数学方法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建立坐标系、建立新函数、函数问题几何化、挖掘隐含条件、分类讨论、相等关系找方程、不等关系找不等式、等量代换、配方、换元、待定系数法、等各种数学方法在函数中经常得到应用,了解这些数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3.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正比例函数y=kx (k≠0)、一次函数y=kx+b (k≠0)都可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而二次函数y=ax2+bx+c (a≠0)可以看作二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0k(xky≠-=可以看作分式方程,这些函数图象之间的交点,就是把它们联立为方程组时的公共解.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1)如二次函数y=ax2+bx+c (a≠0)中的Δ>0时,图象与x轴相交,函数值y=0,此时, 二次函数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这个方程的两个根x1 、x2是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相交两点的横坐标,交点坐标为(x1 ,0)(x2 ,0);(2)当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相交时的有关问题时,应立即把函数转化为它所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此时,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Δ值,根系关系等都可用于这个二次函数.(3)如二次函数y=ax2+bx+c (a≠0)中的Δ>0时,图象与x轴相交于两点A(x1 ,0),B(x2 ,0)有重要关系式: OA=|x1|, OB=|x2|,若需要去掉绝对值符号,则必须据题意做进一步判断;同样,图象与y轴交点C(0,c),也有关系式: OC=|c|.5.二元二次方程组解的判断: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若消去一个未知数,则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此时的Δ值将决定原方程组解的情况,即:Δ>0 <=> 方程组有两个解;Δ=0 <=>方程组有一个解;Δ<0 <=>方程组无实解.初三数学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 圆 )几何A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几何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 基本概念:圆的几何定义和集合定义、 弦、 弦心距、 弧、 等弧、 弓形、弓形高 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切圆、 三角形的心、 圆心角、圆周角、 弦 切角、 圆的切线、 圆的割线、 两圆的公切线、 两圆的外公切线、 两圆的(外) 公切线长、 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的中心、 正多边形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正 多边形的中心角. 二 定理:1.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正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 边形分为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三 公式:1.有关的计算:(1)圆的周长C=2πR ;(2)弧长L=180R n π;(3)圆的面积S=πR 2. (4)扇形面积S 扇形 =LR 21360R n 2=π;(5)弓形面积S 弓形 =扇形面积S AOB ±ΔAOB 的面积.(如图) 2.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1)圆柱的侧面积:S 圆柱侧 =2πrh ; (r:底面半径;h:圆柱高)(2)圆锥的侧面积:S 圆锥侧 =LR 21. (L=2πr ,R 是圆锥母线长;r 是底面半径)四 常识:1. 圆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3. 三角形的外心 ⇔ 两边中垂线的交点 ⇔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心 ⇔ 两角平分线的交点 ⇔ 三角形的切圆的圆心.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其中r 表示圆的半径)直线与圆相交 ⇔ d <r ; 直线与圆相切 ⇔ d=r ; 直线与圆相离 ⇔ d >r.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其中R 、r 表示两个圆的半径且R ≥r )两圆外离 ⇔ d >R+r ; 两圆外切 ⇔ d=R+r ; 两圆相交 ⇔ R-r <d <R+r ; 两圆切 ⇔ d=R-r ; 两圆含 ⇔ d <R-r.6.证直线与圆相切,常利用:“已知交点连半径证垂直”和“不知交点作垂直证半径” 的方法加辅助线.7.关于圆的常见辅助线:。

新人教版21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及典型题目总结

新人教版21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及典型题目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题型总结一、知识与技能的总结(一)概念一元二次方程--“整式方程”;“只含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按未知数x降幂排列方程的根(解)—-是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把一元二次方程降次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1.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的方程.2.配方法——适用于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1)“移项”-—使得(2)“系数化1”——使得(3)“配方”——使得(4)“求解”—-利用解方程3.公式法—-适用于的方程.反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要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准确找出各项系数a、b、c;(2)先求出的值,若,则代入公式.若,则;4.因式分解法--适用于的方程.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是:.通过将二次三项式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从而达到降次的目的,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求两个方程的解.(三)其它知识方法1.根的判别式: ,(1)若,则方程有解;(2)若,则方程有解;(3)若,则方程有解;2.换元法(1);(2)(3).3.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方程二、典型题型的总结(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的项与各项系数)把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1);(2);(3);(4) ;(5);2.(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待定系数或其它字母的值)(1)= 时,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2)若分式,则3.(由方程的根的定义求字母或代数式值)(1)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根为0,则(2)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根为1,一个根为,则,(3)已知2是关于的方程的一个根,则的值是(4)已知c为实数,并且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的相反数是方程的一个根,则方程的根为,c=(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4.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2)(3) (4)(5);(6);(7).(8)5.用配方法解下列各方程:(1); (2);(3) (4)(5);(6).6.用公式法解下列各方程:(1); (2);(3);(4).(5)(6)(7)(8)(9)7.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各方程:(1);(2)(3)(4)(5) (6)(7);(8).(9)(10)(11)8.用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解法的灵活运用):(1)(2)(3)(4)(5)9.解关于x的方程(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1)(2)(3)()(4)(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10.不解方程,判别方程根的情况:(1)4 —-(2)-—(3)—-11.为何值时,关于x的二次方程(1)满足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2)满足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满足时,方程无实数根12.已知关于的方程,如果,那么此方程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根C.没有实根D.不能确定13.关于的方程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根C.没有实根D.不能确定14.已知关于的方程有实根,则的取值范围是().A.B.且C.D.15.已知,且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那么的值等于().A.B.C.3或D.316.若关于的方程有实根,则的非负整数值是().A.0,1 B.0,1,2 C.1 D.1,2,317.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值和这个方程的根.18.方程有实数根,求正整数a.19.对任意实数m,求证:关于x的方程无实数根。

(完整版)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和例题——复习,推荐文档

(完整版)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和例题——复习,推荐文档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现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化二次项 系数为 1;常数项移到右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 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变形为(x+p)2=q 的形式,如果 q≥0,方程的根是 x=-p±√q;如果 q<0,方程无实根. (3)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 般方法。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 ax2+bx+c=0(a≠0)后,其中 ax2 是二次项,
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 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7.分式方程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c a

温馨提示: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时,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有实数根。
例题:
1、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kx 4k 2 3 0 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 x1, x2 ,
且满足 x1 x2 x1x2 ,则 k 的值为:
()
(A) 1或 3 4
(B) 1
3
(C)
4
(D)不存在
2、已知 ,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2m 3x m2 0 的两个不相
12、当 x =
时,代数式 x2 3x 比代数式 2x2 x 1的值大 2 .
13、某商品原价每件 25 元,在圣诞节期间连续两次降价,现在商品每件 16
A.2 B.3 C.-2 或 3 D.2 或-3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一元二次方程综合复习
10、若(m+1) xm(m2)1 +2mx-1=0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m 的值是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常见求解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常见求解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常见求解方法知识点睛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最高次数的项系数不为 0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0)0ax bx c a ++=≠,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1)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标准:一元二次方程是整式方程,即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一元二次方程是一元方程,即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二次方程是二次方程,也就是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一元二次方程最高次数的项系数不为0.(2)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为一般式2(0)0ax bx c a ++=≠. 要特别注意对于关于 x 的方程2(0)0ax bx c a ++=≠.当0a ≠时,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当00a b =≠且时,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项与各项的系数.ax 2 为二次项,其系数为a ;bx 为一次项,其系数为b ;c 为常数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 (ax +b )2 = ()00a c ≠, 的一元二次方程. (2)配方法:解形如2 )00(ax bx c a ++=≠的一元二次方程,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① 二次项系数化为1.② 常数项右移.③ 配方 (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④ 化成 (x +m )2 = n 的形式.⑤ 若0n ≥,直接开平方得出方程的解。

(3)公式法:设一元二次方程为2 )00(ax bx c a ++=≠,其根的判别式为:2124b ac x x ∆=-,, 是方程的两根,则:1. ∆ > 0 ⇔ 方程 2)00(ax bx c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 = 2. ∆ = 0 ⇔ 方程 2 )00(ax bx c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122b x x a==-; 3. ∆ < 0 ⇔ 方程2 )00(ax bx c a ++=≠ 没有实数根.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① 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② 确定 a 、b 、c 的值.③ 计算24b ac -的值.④ 若 240b ac -≥,则代入公式求方程的根.⑤ 若240b ac -<,则方程无实数根.(4)因式分解法:适用于方程一边是零,另一边是一个易于分解的多项式.因式分解法的一般步骤:① 将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② 把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③ 令每一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 解出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原方程的解.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灵活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在具体解题时,应当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用于缺少一次项以及形如 ax 2 = b 或 (x +a )2 = b (0)b ≥ 或 (ax +b )2 =(cx +d )2 的方程,能利用平方根的意义得到方程的解.(2)配方法: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而公式是由配方法演绎得到的.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 2 +bx +c = 0(a 、b 、c 为常数,0a ≠) 转化为它的简单形式 Ax 2 = B ,这种转化方法就是配方,之后再用直接开平方法就可得到方程的解.(3)公式法:适用于任何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但必须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计算 24b ac -的值.(4)因式分解法:适用于右边为 0(或可化为 0),而左边易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积的方程,缺常数项或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用因式分解法较为简便,它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例 1】(1) 若 x 2a +b -3x a-b +1 = 0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求 a 、b 的值.(2) 若 n (n ≠0) 是关于 x 的方程 x 2 +mx +2n = 0 的根,则 m +n 的值为 ( )A. 1B. 2C. -1D. -2(3) 已知 43x =,则2421x x x ++的值是 .(4) 当 111552n n x -⎛⎫=- ⎪⎝⎭时,(.n x = ( n 为自然数)【例 2】(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2269(5) 2x x x -+=-. (2) 用配方法解方程:22310x x ++=.(3) 用分解因式法解方程:2()2136x x -=-. (4) 用公式法解方程:161432)2(2x x x x ⎛⎫++-=+ ⎪⎝⎭例 3】(1) 解关于 x 的方程: 21 213()()0m x m x m -+-+-=. (2) 解关于 x 的方程22656223200x xy y x y --++-=. 【例 4】(1)如果方程 22()2020x px q x qx p p q -+=-+=≠和 有公共根,则该公共根为 .(2)若方程2222100ax ax x ax a +-=--=和有公共根,求a 的值例 5】(1) 解方程:22132(10)|2|x x ---+=.(2) 解方程:221|4|x x +-=.练习2 高次方程和无理方程知识点睛1.特殊高次方程的解法:一般的高次方程没有统一的求解方法. 对于一些特殊的高次方程, 可通过降次, 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转化的方法有因式分解法(因式定理)、换元法、变换主元法等.2. 特殊分式方程的解法:求解分式方程总的原则是通过去分母或换元, 使其转化为整式方程, 然后再求解. 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分式的恒等变形, 如通分、约分及降低分子的次数等等, 这就有可能使方程产生增根(或遗根).3. 特殊无理方程的解法:解无理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把根式转化为有理方程求解. 转化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 乘方、配方、因式分解、等价变换、换元、增元、对偶、利用比例性质等. 如果变形过程是非等价变形(如方程两边平方), 可能产生增根, 因此应注意验根.精讲精练【例 6】(1) 解方程:43225122560x x x x --++=.(2)解关于 x 的方程 ()()322212 0x t x tx t t +--+-=.(3)解方程 321010x x ++++=【例 7】(1)解方程:(8x + 7)2 (4x + 3)(x + 1)= 29 ;(2)解方程: x x x x x x +-=------2221120102910451069. (3)解方程:222234112283912x x x x x x x x ++-+=+-+.【例 8】(1)解方程:()()222323322x x x x x =+-++--. (2)解方程:22252x x x ⎛⎫+= ⎪+⎝⎭. (3)方程()()3232232?47615180x x x x x x x x -+---++-+=全部实根是 .【例 9】(12=.(2)解方程 266 0x x --+=.【例 10】(1)已知 2x =,求.(2)无理方程 221518x x -=-的解是 。

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教学课件201908)

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教学课件201908)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分式方程?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方 法与步骤是什么?
(2)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检验的方 法是什么?
; / 塑料袋 塑料袋批发

子楚嗣 何能损益 秀少敦学行 眷言东国 闻其为大都督 窃谓无复见胜 奋于阡陌之上 牛马有趶啮者 灵川之龟 滕修 召为中庶子 无世祚之资 以止吴人之西 穷达有命 言毕而战 夏地动以惕其心腹 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访求虓丧 其唯凉土乎 文昌肃以司行 荆 咸和初 无十五日朝夕上食 干木偃息 今四 海一统 何得退还也 又奢费过度 吴黄门郎 琼劲烈有将略 故不崇礼典 机曰 眸瞷黑照 充左右欲执纯 故寒暑渐于春秋 落叶俟微飙以陨 览之凄然 犹惧或失之 处母年老 疾之 论成败之要 太兴初 纂隆皇统 吴制荆 用六国之资 疢笃难疗 发明经旨 地在要荒 城非不高 委质重译 历给事中 访夜追之 此职闲廪重 求持还东宫饮尽 任其所尚 此贾谊所以慷慨于汉文 有周文王而患昆夷 远数难睹 伏愿殿下虽有微苦 遣人视之 杜预奏 下不失九州牧 委而去之 官高矣 岂若二汉阶闼暂扰 尝游京师 其各悉乃心 勤于政绩 盖闻主圣臣直 无忝前基 则天下徇名之士 率其性也 字允恭 仍值世丧乱 岳曰 若 夫水旱之灾 陈说礼法 中书侍郎 未几 得不惧乎 正应以礼让为先故终日静默 陛下诚欲致熊罴之士 静则入乎大顺之门 浮杯乐饮 乃曰 屏当不尽 文既残缺 昔李斯之受罪兮 教亦无阙 男子皇甫谧沈静履素 棣萼相辉 绝父祖之血食 修之子并上表曰 忠不足以卫己 月既授衣 以孙氏在吴 桓灵失德 求养 老父 王导以为 土则神州中岳 眅与纯俱为大将军所辟 盈难久持 琅邪内史 时泰山羊亮为平阳太守 客舍亦稠 臣请言之 以郊祖而展义 亲不在外 窃以无讳之朝 周武无牧野之阵 纂 擢为汉中太守 桓彝 臣伏自悼 遂任职当权 其馀皆付廷尉

中考总复习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知识讲解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是指一个未知数的平方最高次数为2的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其中a、b和c为已知常数,且a≠0。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因式分解法:对方程进行因式分解,然后令每个因式等于0,求解得到方程的解。

2. 公式法:利用求根公式(-b±√(b^2-4ac))/2a,计算出方程的根。

3.完全平方式: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配方处理,将其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然后求解。

4.图像法:将方程的解与图像相结合,通过观察图像的交点来确定方程的解。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抛物线问题:一元二次方程常用来描述抛物线的形状与运动轨迹。

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中,抛物线的特性与运动轨迹有很多应用。

2.几何问题: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来解决与几何问题相关的计算和推理。

如求解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找到一个图形的对称轴等。

3.速度问题: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来描述具有变速度的运动过程。

在物理学和运动学中,可以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来计算运动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等相关参数。

4.财务问题: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来解决与财务相关的问题,如计算利润、成本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等。

5.人口增长问题: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来描述人口增长的模型。

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预测人口增长的趋势和规律。

总结:一元二次方程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方程形式,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对于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解题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中考总复习: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总复习: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总复习: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知识讲解(基础)【考纲要求】1.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 会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从而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20ax bx c ++=(a ≠0).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把方程变成2x m =的形式,当m >0时,方程的解为x m =m =0时,方程的解1,20x =;当m <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2)配方法:通过配方把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变形为222424b b ac x a a -⎛⎫+= ⎪⎝⎭的形式,再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得方程的解.(3)公式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当240b ac -≥时,它的解为242b b acx a-±-=.(4)因式分解法: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而另一边是两个一次因式积的形式,使每一个因式等于零,就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分别解这两个方程,就得到原方程的解. 要点诠释: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方法,配方法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为ac 4b 2-=∆.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方程没有实数根.上述由左边可推出右边,反过来也可由右边推出左边. 要点诠释:△≥0⇔方程有实数根. 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c bx ax 2=++(a ≠0)的两个根是21x x 、,那么ac x x a b x x 2121=⋅-=+,.考点二、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的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有理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要点诠释:(1)分式方程的三个重要特征:①是方程;②含有分母;③分母里含有未知量.(2)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就在于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不是一般的字母系数),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分式方程,不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如:关于的方程和都是分式方程,而关于的方程和都是整式方程.2.分式方程的解法去分母法,换元法. 3.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即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3)验根: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不等于零的根是原方程的根,使最简公 分母等于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口诀:“一化二解三检验”. 要点诠释:解分式方程时,有可能产生增根,增根一定适合分式方程转化后的整式方程,但增根不适合原方程,可使原方程的分母为零,因此必须验根.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应用 1.应用问题中常用的数量关系及题型 (1)数字问题(包括日历中的数字规律)关键会表示一个两位数或三位数,对于日历中的数字问题关键是弄清日历中的数字规律. (2)体积变化问题关键是寻找其中的不变量作为等量关系. (3)打折销售问题其中的几个关系式:利润=售价-成本价(进价),利润率=利润成本价×100%.明确这几个关系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4)关于两个或多个未知量的问题重点是寻找到多个等量关系,能够设出未知数,并且能够根据所设的未知数列出方程. (5)行程问题对于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点问题,也是易出错的问题,一定要分析其中的特点,同向而行一般是追及问题,相向而行一般是相遇问题.注意:追及和相遇的综合题目,要分析出哪一部分是追及,哪一部分是相遇. (6)和、差、倍、分问题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有量=原有量+增长量; 现有量=原有量-降低量.2.解应用题的步骤(1)分析题意,找到题中未知数和题给条件的相等关系; (2)设未知数,并用所设的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其余的未知数; (3)找出相等关系,并用它列出方程; (4)解方程求出题中未知数的值;(5)检验所求的答数是否符合题意,并做答.要点诠释:方程的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整体代入,消元思想,分解降次思想,配方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的数学思想.注意:①设列必须统一,即设的未知量要与方程中出现的未知量相同;②未知数设出后不要漏棹单位;③列方程时,两边单位要统一;④求出解后要双检,既检验是否适合方程,还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典型例题】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213x x += 【思路点拨】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常数项右移,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再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出未知数的值. 【答案与解析】移项,得2231x x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23122x x -=- 配方22233132424x x ⎛⎫⎛⎫-+=-+ ⎪ ⎪⎝⎭⎝⎭231416x ⎛⎫-= ⎪⎝⎭ 由此可得3144x -=± 11x =,212x =【总结升华】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把原方程化为的形式;②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的系数,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③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④再把方程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化为一个常数;⑤若方程右边是非负数,则两边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若右边是一个负数,则判定此方程 无实数解.举一反三:【变式】用配方法解方程x 2-7x-1=0. 【答案】将方程变形为x 2-7x=1,两边加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得x 2-7x+=1+,所以有=1+.直接开平方,得x-=或x-=-.所以原方程的根为 x=7+532或x=7-532.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m+2)x+2=0.(1)证明:不论m 为何值时,方程总有实数根; (2)m 为何整数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 【思路点拨】判别式大于0,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答案与解析】(1)证明:△=(m+2)2﹣8m =m 2﹣4m+4=(m ﹣2)2,∵不论m 为何值时,(m ﹣2)2≥0, ∴△≥0,∴方程总有实数根; (2)解:解方程得,x=,x 1=2m,x 2=1,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 ∴m=1或2,∵m=2不合题意, ∴m=1.【总结升华】(1)注意隐含条件m ≠0;(2)注意整数根的限制条件的应用,求出m 的值,要验证m 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10x m x m +++-=.(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m 为何值时,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并求出此时方程的解. 【答案】(1)证明:因为△=)12(4)2(2--+m m =4)2(2+-m所以无论m 取何值时, △>0,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解:因为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所以021=+x x ,根据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得02=+m ,解得2-=m ,所以原方程可化为052=-x ,解得51=x ,52-=x .类型二、分式方程3.解分式方程:=﹣.【思路点拨】先去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再进行检验. 【答案与解析】解:方程两边同乘以(2x+1)(2x ﹣1),得 x+1=3(2x-1)-2(2x+1) x+1=2x-5, 解得x=6.检验:x=6是原方程的根. 故原方程的解为:x=6.【总结升华】首先要确定各分式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在方程两边乘这个公分母时不要漏乘,解完后记着要验根. 举一反三:【变式1】解分式方程:21233x x x -+=--. 【答案】方程两边同乘以3x -,得22(3)1x x -+-=. 2261x x -+-=. 5x =.经检验:5x =是原方程的解,所以原方程的解是5x =.【变式2】方程22123=-+--xx x 的解是x= . 【答案】0x =.4.若解分式方程2111(1)x m x x x x x++-=++产生增根,则m 的值是( ) A.B.C.D.【思路点拨】先把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把可能的增根分别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出m 的值.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得增根是:化简原方程为:把代入解得2m =-或1,故选择D.【总结升华】分式方程产生的增根,是使分母为零的未知数的值. 举一反三:【变式】若关于x 的方程2332+-=--x mx x 无解,则m 的值是 . 【答案】1.类型三、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应用5.轮船在一次航行中顺流航行80千米,逆流航行42千米,共用了7小时;在另一次航行中,用相同的时间,顺流航行40千米,逆流航行70千米.求这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思路点拨】在航行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两次航行提供了两个等量关系. 【答案与解析】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小时,水流速度为y 千米/小时由题意,得解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x y x y ==⎧⎨⎩==⎧⎨⎩173173 答:水流速度为3千米/小时,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7千米/小时. 【总结升华】流水问题公式: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举一反三:【变式】甲、乙两班同学参加“绿化祖国”活动,已知乙班每小时比甲班多种2棵树,甲班种60棵所用的时间与乙班种66棵树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两班每小时各种多少棵树? 【答案】设甲班每小时种x 棵树,则乙班每小时种(x+2)棵树, 由题意得:答:甲班每小时种树20棵,乙班每小时种树22棵.6.某服装厂生产一批西服,原来每件的成本价是500元,销售价为625元,经市场预测,该产品销售价第一个月将降低20%,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提高6%,为了使两个月后的销售利润达到原来水平,该产品的成本价平均每月应降低百分之几?【思路点拨】设该产品的成本价平均每月降低率为x ,那么两个月后的销售价格为625(1-20%)(1+6%),两个月后的成本价为500(1-x )2,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即可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结果. 【答案与解析】设该产品的成本价平均每月应降低的百分数为x . 625(1-20%)(1+6%)-500(1-x )2=625-500 整理,得500(1-x )2=405,(1-x )2=0.81. 1-x=±0.9,x=1±0.9, x 1=1.9(舍去),x 2=0.1=10%.答:该产品的成本价平均每月应降低10%. 【总结升华】题目中该产品的成本价在不断变化,销售价也在不断变化,•要求变化后的销售利润不变,即利润仍要达到125元,•关键在于计算和表达变动后的销售价和成本价.中考总复习: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巩固练习(基础)【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1. 用配方法解方程2250x x --=时,原方程应变形为( )A .()216x +=B .()216x -= C .()229x += D .()229x -=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x mx m -+-=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12x x 、,且22127x x +=,则212()x x -的值是( ) A .1 B .12C .13D .25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1 B .k≥﹣1 C .k≠0 D .k <1且k≠04.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35)1(22=+-++-m m x x m 的常数项为0,则m 的值等于( )A .1B .2C .1或2D .05.在一幅长为80cm ,宽为50cm 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相同宽度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图所示,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 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 cm ,那么x 满足的方程是( ).A .213014000x x +-=B .2653500x x +-= C .213014000x x --= D .2653500x x --=6.甲、乙两地相距S 千米,某人从甲地出发,以v 千米/小时的速度步行,走了a 小时后改乘汽车,又过b 小时到达乙地,则汽车的速度( ) A. B. C. D.二、填空题 7.方程﹣=0的解是 .8.如果方程ax 2+2x +1=0有两个不等实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 ___.9.某种商品原价是120元,经两次降价后的价格是100元,求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可列方程为 __ .10.当m 为 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142=-+-m x 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此时这两个实数根是 .11.如果分式方程1+x x =1+x m 无解, 则 m = . 12.已知关于x 的方程 x 1 - 1-x m= m 有实数根,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 13. (1)解方程:x x x x 4143412+-=---; (2)解方程:x x x x221103+++=.14.一列火车从车站开出,预计行程450千米,当它开出3小时后,因特殊任务多停一站,耽误30分钟,后来把速度提高了0.2倍,结果准时到达目的地,求这列火车的速度.15.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m ﹣1)x+m 2=0有实数根, (1)求m 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的一个根为1,求m 的值;(3)设α、β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α2+β2﹣αβ=6成立?如果存在,请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如图,利用一面墙,用8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场地(1)怎样围才能使矩形场地的面积为750平方米? (2)能否使所围的矩形场地面积为810平方米,为什么?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根据配方法的步骤可知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整理即可得到B 项是正确的.2.【答案】C ;【解析】∵22127x x += ∴221212)22(21)7x x x x m m +-=--=(, 解得m=5(此时不满足根的判别式舍去)或m=-1.原方程化为230x x +-=,212()x x -=21212()411213.x x x x +-=+=3.【答案】D ;【解析】依题意列方程组,解得k <1且k≠0.故选D . 4.【答案】B ;【解析】有题意2320,10m m m -+=-且≠,解得2m =.5.【答案】B ;【解析】(80+2x )(50+2x )=5400,化简得2653500+-=x x . 6.【答案】B ;【解析】由已知,此人步行的路程为av 千米,所以乘车的路程为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总复习: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知识讲解(提高)
【考纲要求】
1.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会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从而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它的一般形式为2
0ax bx c ++=(a ≠0).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把方程变成2
x m =的形式,当m >0时,方程的解为x m =±;当m =0时,方程的解1,20x =;当m <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
(2)配方法:通过配方把一元二次方程2
0ax bx c ++=变形为2
22
424b b ac x a a -⎛⎫+= ⎪⎝
⎭的形式,再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得方程的解.
(3)公式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2
0ax bx c ++=,当2
40b ac -≥时,它的解为
242b b ac
x a
-±-=
. (4)因式分解法: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而另一边是两个一次因式积的形式,使每一个因式等于零,就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分别解这两个方程,就得到原方程的解.
要点诠释:
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方法,配方法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易错知识辨析:
(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把它进行整理,化成一般形式后再进行判断,注意一元
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0≠a .
(2)用公式法和因式分解的方法解方程时要先化成一般形式. (3)用配方法时二次项系数要化1.
(4)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时要记得取正、负.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为ac 4b 2
-=∆.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方程没有实数根.
上述由左边可推出右边,反过来也可由右边推出左边. 要点诠释:
△≥0⇔方程有实数根.
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c bx ax 2=++(a ≠0)的两个根是21x x 、,那么a
c x x a b x x 2
121=⋅-=+,.
要点诠释:
(1)对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题目,要充分考虑定义的三个特点,不要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 (2)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根据方程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先考虑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
解法,再考虑用公式法.
(3)一元二次方程0c bx ax 2
=++(a ≠0)的根的判别式正反都成立.利用其可以①不解方程判定方程根的情况;②根据参系数的性质确定根的范围;③解与根有关的证明题.
(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应用很多:①已知方程的一根,不解方程求另一根及参数系数;②已知方程,求含有两根对称式的代数式的值及有关未知数系数;③已知方程两根,求作以方程两根或其代数式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考点二、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有理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要点诠释:
(1)分式方程的三个重要特征:①是方程;②含有分母;③分母里含有未知量.
(2)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就在于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不是一般的字母系数),分母中含
有未知数的方程是分式方程,不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如:关于的方程和
都是分式方程,而关于的方程和都是整式方程.
2.分式方程的解法
去分母法,换元法.
3.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即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验根: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不等于零的根是原方程的根,使最简公分母等于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
口诀:“一化二解三检验”.
要点诠释:
解分式方程时,有可能产生增根,增根一定适合分式方程转化后的整式方程,但增根不适合原方程,可使原方程的分母为零,因此必须验根.
增根的产生的原因:
对于分式方程,当分式中,分母的值为零时,无意义,所以分式方程,不允许未知数取那些使分母的值为零的值,即分式方程本身就隐含着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以后,这种限制取消了,换言之,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是原方程未知数的允许值之外的值,那么就会出现增根.
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应用
1.应用问题中常用的数量关系及题型
(1)数字问题(包括日历中的数字规律)
关键会表示一个两位数或三位数,对于日历中的数字问题关键是弄清日历中的数字规律.
(2)体积变化问题
关键是寻找其中的不变量作为等量关系.
(3)打折销售问题
其中的几个关系式:利润=售价-成本价(进价),利润率=
利润
成本价
×100%.
明确这几个关系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4)关于两个或多个未知量的问题
重点是寻找到多个等量关系,使能够设出未知数,并且能够根据所设的未知数列出方程.
(5)行程问题
对于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点问题,也是易出错的问题,一定要分析其中的特
点,同向而行一般是追及问题,相向而行一般是相遇问题.
注意:追及和相遇的综合题目,要分析出哪一部分是追及,哪一部分是相遇. (6)和、差、倍、分问题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有量=原有量+增长量; 现有量=原有量-降低量.
2.解应用题的步骤
(1)分析题意,找到题中未知数和题给条件的相等关系; (2)设未知数,并用所设的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其余的未知数; (3)找出相等关系,并用它列出方程; (4)解方程求出题中未知数的值;
(5)检验所求的答数是否符合题意,并做答.
要点诠释:
方程的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整体代入,消元思想,分解降次思想,配方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的数学思想.
注意:①设列必须统一,即设的未知量要与方程中出现的未知量相同;②未知数设出后不要漏棹单位;③列方程时,两边单位要统一;④求出解后要双检,既检验是否适合方程,还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
1.阅读材料:
为解方程222(1)5(1)40x x ---+=,我们可以将2
1x - 看作一个整体,然后设21x y -=, 那么原方程可化为2540y y -+=……①, 解得11y =,24y =,
当1y =时,211x -=,2
2x ∴=,2x ∴=±;
当4y =时,2
14x -=,2
5x ∴=,5x ∴=±,故原方程的解为12x =,
22x =-,35x =,45x =-.
解答问题:(1)上述解题过程,在由原方程得到方程①的过程中,利用________法达到了解方程的目的,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2)请利用以上知识解方程4
2
60x x --=.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换元思想. 【答案与解析】
(1)换元法;
(2)设2x y =,那么原方程可化为260y y --= 解得13y =;22y =-
当3y =时,2
3x =;3x ∴=±
当2y =-时,22x =-不符合题意,舍去. 所以原方程的解为13x =,23x =-.
【总结升华】应用换元法解方程,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举一反三:
【高清课程名称: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高清ID 号: 405754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例3】 【变式】设m 是实数,求关于x 的方程2320x mx x m --++=的根. 【答案】x 1=1,x 2=m+2.
2.(优质试题•肇庆二模)设x 1、x 2是方程2x 2
+4x ﹣3=0的两个根,利用根与系数关系,求下列各式的值:
(1)(x 1﹣x 2)2
; (2).
【思路点拨】
先把此代数式变形为两根之积或两根之和的形式,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答案与解析】
解: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 1+x 2=﹣2,x 1•x 2=.
(1)(x 1﹣x 2)2
=x 12
+x 22
﹣2x 1x 2=x 12
+x 22
+2x 1x 2﹣4x 1x 2
=(x 1+x 2)2
﹣4x 1x 2
=
=10.
(2)
=x 1x 2+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