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20201109223847)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20201109223847)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2020110922384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光的传播》教学案例

河北省蠡县实验中学庞建梅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二、教材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是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知识的前提。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小孔成像等自然现象,也是信息传递一章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其探究欲望。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设计思想

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创设线性探究模块,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习。

(1)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及协作精神为主线的设计观念。

由于学生接触物理时间不长,所以无论从观察能力还是语言的描述能力来看都需要训练和培养。因此,课堂教学中,尽量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质疑、讨论,同时,教师在课堂语言中尽量给与表扬、肯定,营造师生和谐共处、共同探究的和平氛围,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

(2)以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为目的,以探究式教学为授课模式。

作为新课标下光的直线传播一节内容,教材知识的难度要求大大降低了,而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上。所以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积极主动的思考,多发言、多探讨、多动手,利用自己智慧去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五、教学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

六、教学难点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自然现象

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画或视频,幻灯机、幻灯片。学生准备:激光笔、透明饮料瓶、蚊香、火柴、水、粉笔灰、少量牛奶、果冻、蜡烛、上端开口底部有孔的易拉罐、半透明的塑料纸、橡皮筋。

八、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多媒体滚动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视频:影随人动、树荫下

的光

斑、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让学生欣赏绚丽的光,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同时针对播放的视频,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式的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物体能发光?

学生讨论30 秒后,以学生抢答的形式进行,从而引出光源的概念的教学。此环节要针对学生的回答需重点指出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星星不是光源,确切的说应该是恒星是光源。

引导学生对光源进行分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概括能力。最后由教师明确哪些是天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

2 、经历实验探究

(1) 提出问题:通过幻灯片展示南京十运会开幕式的探照灯光柱,教师提问:“光是沿怎样的路径传播的?”

(2) 猜想与假设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学生可能提出如下两种猜想:直线、曲线。

(3) 设计、进行实验以两人为一小组,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备选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饮料瓶、蚊香、火柴、水、粉笔灰、少量牛奶、果冻。学生根据这些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说明: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在其中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但切勿随意干涉,要充分体现教师在活动中的组织者地位。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即用不同实验方法的小组展示其实验,这样可以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满足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表现欲。

方案一:用饮料瓶收集蚊香烟雾,用激光笔发出光束照射,可以看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方案二: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加了少量牛奶或粉笔灰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这个实验中,可能某些学生发现界面处发生偏折这一现象。

方案三: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发现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最后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得出: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时根据方案二中的偏折现象指出:这是后面学的折射。今天这节课主要研究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3、拓展延伸

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学生思考,交流,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并给予学生表现机会。比如:打开强光源,让学生来做手影游戏,并解释影子的成因;等

最后,教师播放一段视频,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引出小孔成像,简略介绍我国古代所记载的小孔成像现象,并由学生动手体验小孔成像。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然后让学生演示实验并解释其成因,最后,通过幻灯片演示小孔成像的原理。

4 、知识迁移应用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学生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引导。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1) 动画演示日食、月食现象,并让学生解释这种现象的形成过程;

(2) 视频展示排队现象,开始,镜头中只能看到一个人,当镜头偏转时,可以看到一排人;

(3)展示城市夜空的探照灯、舞台上的激光束、透过树叶缝隙的阳光、阳光照进灰尘飞舞的房间、太空激光武器模拟图等。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可以让学生更直接的感受到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给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观察生活中的物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效的实现情感目标教学。

5、光线给出“光线”这个物理名词。使学生知道,人们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应强调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画光路图时,光线一定要用实线且画箭头。

强调:即使再细的光束,也不能说它就是光线,因为光线是人们为了表征光的传播而引进的一个抽象工具,它是一个理想模型,而不是真实存在。

6、光速视频展示雷电现象,同时提出问题: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学生回答:光速大于声速。光速多大呢?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 x 10 8m/s。

动画演示伽利略测光速的实验,让学生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多媒体展示激光测距仪,提示学生课后查阅相关科普资料。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7、师生共同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并给以鼓励

8、作业

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来测学校旗杆的高度?

9、板书设计

光的传播

一、光源

1、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蜡烛、白炽灯等二、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

2、光速:真空中c = 3 x 10 8m/s。

3、应用:解释影子、小孔成像等

九、教学反思

(1)体现STS 教育理念。本节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探究物理知识,从而能够独立阅读科技刊物,了解前沿科学动态。教师提供大量的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而不象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

简单介绍了事。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一一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释现象”的科学研究方法。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讨论之后,自己能对应的选取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并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认真且正确的动手操作实验。说明学生有能力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以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完整版)光的直线传播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2柳州)如图所示,“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2(12株洲)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雨后彩虹B.水中“月亮”C.墙上手影D.海市蜃楼 3.(12天津)如图甲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如图乙所示中青蛙通过 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4.(11绍兴)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 像 D.正立、放大的 5.(11新疆)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 .....的是( ) A.水母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 6.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二、填空题 1.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笛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大/小);真空中的光速为m/s.2.(11徐州)物理学中常用光线来表示一束光.光线表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而忽略了光的亮度、等其它性质.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m. 7.(09聊城)2009年7月22日上午9∶30,在我国长江流域 地区将发生“日全食”现象。如图5所示,发生“日全食”时 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则地球应在图中所 示的位置。(填“甲”或“乙”) 图5 A. B. C. D. 甲O O O O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四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弯曲就无法射过。 方法四:将几枚大头针插在一条直线上,眼睛沿这条直线看去只能看到第一根针。 方法五: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 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组织学生归纳得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 面上发生了偏折。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 曲。 提问: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 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教师演示:如图,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 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冋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 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向下弯曲。同时做一个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再让同学们观察一—光的路径仍是直线。 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由于平时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学中就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比如要表示电灯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我们就沿光的传播路径作一些直线。这种直线叫做光线。 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方法1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米取教师设计情景或演示实验由学生来解释现象产 生的原因。如手影的游戏、激光器的准直等,最后老师简介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课堂教学实录

《光的直线传播》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光的传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播放动画:一人走进一间漆黑的屋子,接着把灯打开,紧接着又进来一人将他的眼睛蒙上。) 师: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 生:不能看见物体,因为夜晚没有光,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师:站在明亮的屋子里,将眼睛蒙上,你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

生:仍然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将眼睛蒙上就是看不见物体。 (其他同学在思考,教师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同学。) 师:想一想,谁能进一步解释一下? 生:是不是没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里? (同学们露出茅塞顿开的神色,教师露出满意的微笑,点点头。) 师:他说的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充满五颜六色的光的世界,阳光使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吧!从本章开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投影显示) 1.知道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三、预习指导(投影显示预习内容) 1.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光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光在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3.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光线。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5.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的直观展示,说明光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对学生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的折射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的折射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8?乐山)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B.水面上“折断”的筷子C.“后视镜”中的景物 D.树在水中的倒影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解答】解:A、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水面上“折断”的筷子,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汽车后视镜,是利用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18?扬州)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A.B.C.D.

【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1)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而BD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里,故BD错误; (2)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而A图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确。 故选:C。 3.(2018?辽阳)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舞台激光束 B.错位的“铅笔” C.反光镜中的像 D.水中的“倒影”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课前预习】 1.什么是光源?什么是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有什么条件?光线如何画? 3.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多少? 【课内学习】 一、光源 问题:什么是光源? 1.光源:叫光源。 2.光源的分类:(1)自然光源:如。 (2)人造光源:如。 二、光的直线传播 问题: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1.实验探究: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实验:(1)用激光灯照射一个充有烟雾的杯子,发现光在杯子中的径迹是的; (2)用激光灯照射一块厚玻璃砖,发现光在厚玻璃砖中的径迹是的。 (3)水槽内装有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发现光在非均匀糖水中的径迹是的。 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发现光在均匀糖水中的径迹是的。 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沿直线传播。 2.如何形象简单地在纸上将光的传播路径表示出来? 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箭头表示光的。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影子:如果电灯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不透光的障碍物,在障碍物后边会有什么东西形成? (2)小孔成像: (3)日食和月食:如图所示,位于地球上A区域的人看到的是,位于B区域的人看到的是。 (4)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三、光的传播速度 问题:光传播有多快? 1.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大,c= 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地认为等于真空中的光速;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2.天文学家使用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光年,它等于光在1年内。【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下列看起来有光射出来的物体中,全部是光源的是() A.耀眼的玻璃幕墙、正在燃烧的火柴、萤火虫 B.萤火虫、煤油灯的火焰、光彩夺目的钻石 C.篝火、正在发光的灯泡、夜空中点点繁星 D.发光的灯泡、燃烧的篝火、太阳 2.如图所示,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现象是() 3.大伟同学在课外按教材上的装置做“针孔照相机”,做成后他将这个照相机对准一只点燃的蜡烛,如果照相机底部是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将是()A.蜡烛正立的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 C.三角形光斑D.蜡烛倒立的像 4.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约需要8分20秒,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约是________米。月球与地球之间相距38万千米,在地面上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地面接收到光返回的信号,共经历了________秒。 5.(1)如图甲所示,从室内的一盏电灯通过墙壁的两个小孔射出来,请你根据这两条光线确定电灯的位置。 (2)如图乙,PQ为一光屏,M、N是一个窗户的上下边沿,S是光源,试在PQ上确定光源S 能照亮的范围。

小学科学《光的直线传播》课堂教学实录

光的直线传播课堂教学实录 关键词:光;均匀;直线;传播;光线;光速;影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播放动画:一人走进一间漆黑的屋子,接着把灯打开,紧接着又进来一人将他的眼睛蒙上。) 师: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 生2:不能看见物体,因为夜晚没有光,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师:站在明亮的屋子里,将眼睛蒙上,你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 生31:仍然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将眼睛蒙上就是看不见物体。 (其他同学在思考,教师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同学。) 师:想一想,谁能进一步解释一下? 生6:是不是没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里? (同学们露出茅塞顿开的神色,教师露出满意的微笑,点点头。)

师:他说的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充满五颜六色的光的世界,阳光使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吧!从本章开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 (二)、预习指导(投影显示预习内容) 1.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光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光在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3.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光线。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5.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的直观展示,说明光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人类文明的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完成预习题,有问题请在书中作出标记。遇到问题同学们可以一起讨论。 (此时教师全场巡视,检查同学们的完成情况,将具体的问题记录下来。)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了哪些有关光的知识? 生18: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生16:太阳、闪电、电灯、蜡烛、萤火虫……可以叫光源。 生1:霓虹灯、篝火、手电筒、火把……也可以叫光源。 生7:光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光源,一种是人造光源。 师:很好,可是,光是如何传播的呢? 生25:小学自然常识中曾经学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能否举例说明? 生23:见过,比如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直的…… 生: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生:现在有的建筑物上打的光束也可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既然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怎样才能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呢? 生24: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2018物理中考试卷

2018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17、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通过凹透镜进行校正 B、夜晚,路灯下形成的人影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彩色的光带 D、山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18、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9、“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 B、升华和凝华 C、凝固和凝华 D、凝固和液化 20、电风扇是我们生活中的常用电器,工作时它自身的温度会升高,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 确的是 A、工作时,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工作时,它的机械能是 由电能转化 C、工作时,它的线圈电阻不发热 D、工作时,它能降低温度 21、如右图所示,在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逐渐向左适当移动的 过程中,条形磁铁仍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5E2RGbCAP A、电磁铁磁性逐渐增强 B、电磁铁左端为S极 C、电磁铁周围不产生磁场 D、条形磁铁与电磁铁相互吸引 22、为了给载重车称重计费,杨光同学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设 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计重秤原理图,用它可以测载重车的重 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p1EanqFDPw A、图中称重表只能由电压表改装 B、在称重读数的过程中,弹簧上面的N板只受两个力而平衡 C、无论载重车重力如何,弹簧下面的M板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D、载重车的重力越大,相同时间内R1上产生的电热越多。 二、实验探究题 28、<1)下图1是一种门锁把手的示意图,O点是把手的转轴,请画出作用力F的力臂L;如下图2所示,一物体沿粗糙斜面匀速 下滑,请你作出该物体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要求该力的作用点画 在 物 体的重心上) DXDiTa9E3d <2)如上图3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间关系”的实验装置,两阻值分别为R和2R,合上开关后,通过它们的相同;若两瓶中盛有质量、初温均相同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2020110922384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光的传播》教学案例 河北省蠡县实验中学庞建梅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二、教材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是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知识的前提。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小孔成像等自然现象,也是信息传递一章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其探究欲望。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设计思想 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创设线性探究模块,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习。 (1)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及协作精神为主线的设计观念。 由于学生接触物理时间不长,所以无论从观察能力还是语言的描述能力来看都需要训练和培养。因此,课堂教学中,尽量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质疑、讨论,同时,教师在课堂语言中尽量给与表扬、肯定,营造师生和谐共处、共同探究的和平氛围,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 (2)以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为目的,以探究式教学为授课模式。 作为新课标下光的直线传播一节内容,教材知识的难度要求大大降低了,而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上。所以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积极主动的思考,多发言、多探讨、多动手,利用自己智慧去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五、教学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 六、教学难点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自然现象 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画或视频,幻灯机、幻灯片。学生准备:激光笔、透明饮料瓶、蚊香、火柴、水、粉笔灰、少量牛奶、果冻、蜡烛、上端开口底部有孔的易拉罐、半透明的塑料纸、橡皮筋。 八、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多媒体滚动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视频:影随人动、树荫下 的光 斑、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让学生欣赏绚丽的光,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同时针对播放的视频,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式的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物体能发光? 学生讨论30 秒后,以学生抢答的形式进行,从而引出光源的概念的教学。此环节要针对学生的回答需重点指出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星星不是光源,确切的说应该是恒星是光源。 引导学生对光源进行分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概括能力。最后由教师明确哪些是天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 2 、经历实验探究 (1) 提出问题:通过幻灯片展示南京十运会开幕式的探照灯光柱,教师提问:“光是沿怎样的路径传播的?” (2) 猜想与假设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学生可能提出如下两种猜想:直线、曲线。 (3) 设计、进行实验以两人为一小组,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备选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饮料瓶、蚊香、火柴、水、粉笔灰、少量牛奶、果冻。学生根据这些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光的传播》课堂实录与分析

《光的传播》课堂实录与分析-科学论文 《光的传播》课堂实录与分析 沈秀丽 教学分析 《光的传播》是《光》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由光与我们一天的生活导人,设计了“寻找光源”“我看见了光”两个活动。通过“寻找光源”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许多物体能发光,对发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通过“我看见了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启发学生用其他材料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通过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和寻找生活实例等活动,让学生懂得科学原理的获得是需要反复验证的,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利用光直线传播的。 在生活中,虽然我们离不开光,学生天天和光接触,但是三年级学生对光的了解又是陌生的,对于光的传播特点并不熟悉,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去观察和发现。本课教学重点是认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难点是设计实验从多方面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蜡烛,香,打火机,带小孔的塑料板,手电筒,激光笔,烧杯,玻璃钟罩等。 学生:同一规格、不透明、带孔的塑料板3块,尺子,手电筒,蜡烛,直塑料管,弯塑料管,激光笔,烧杯,吸管,纸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请欣赏。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图,教师解说:田野里,绿草如茵、百花齐放;山谷里,霞光万道、绚丽多彩;小路边,枝繁叶茂、绿树成荫;秋天里,天高云淡、叠翠流金;大雪纷飞的冬天,玉树琼枝,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师:告诉老师,图上的景色美吗? 生:美。 师:如果在漆黑的夜里,能不能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呢? 生:漆黑的夜里没有光,什么也看不到。 师:是的,正是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课件:城市夜景、舞台灯光)瞧,有光的夜晚多美呀! 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师:这一束束光是谁发出来的? 生:灯。 师:还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学生列举,教师板书。) 师:真是人多力量大呀!一眨眼,同学们就找了这么多!我们把这些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意图:此环节启发学生寻找周围的各种光源,从而加深对光源概念的掌握。师:你能看出这些光源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光源是大自然中存在的,有的是人制造的。 师:真棒!像太阳、闪电、水母、灯笼鱼、萤火虫等是天然存在的,我们叫天然

《光的行进》教学设计

《光的行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一是认识光源,二是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三是研究小孔成像。这里面包含两个概念:一是光源,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有难度,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小孔成像实验盒的实验,在此基础上再组织思考、讨论,千万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 教学目标 1、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盒,并能够用语言和简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实验; 2、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感受光学世界的神奇与奇妙。 教学准备 教师——抄有单元小诗的小黑板、有关光的教学图片、手电筒、蜡烛、小孔成像道具。 学生——手电筒,三张带孔卡纸(两人一组)、制作小孔成像盒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光源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首优美的小诗。 小黑板出示单元小诗,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师:“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学生猜猜。 3、师:光与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光与色彩”方面的内容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谈谈关于光与色彩都有哪些了解。 4、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我们怎样给这些光源分类?

(我们可以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设计意图:以谜语小诗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学生没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概念,因此,应由教师引出这样的概念,学生以此进行分类。 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中,猜一猜,光是怎样行进的呢? 2、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推测、举例,交流。 3、师:这只是我们的假设,有什么办法来证明你们的观点呢? 师生讨论实验方法和要点:怎样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 4、出示材料,小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5、交流:你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实验说明了什么?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设计意图:科学课不能单纯地传授科学知识,应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再设计实验验证,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三、研究“小孔成像” 1、师: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8页的内容。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2、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3、指导学生做小孔成像实验。 (1)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制作过程。 (2)师指出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活动,交流,评比。

专题07 光的直线传播(第01期)-2016年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

专题07 光的直线传播(第01期) 1.光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但像月亮表面、桌面等依靠它们反射外来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典型例题 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水母B.萤火虫 C.月亮D.发光的霓虹灯 答案:C 解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像月亮表面依靠反射太阳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 易错点拨:选项C中,夜晚月光明亮,考生容易认为月亮本身能过发光是光源而错选其它答案,其实月亮表面依靠反射太阳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 针对练习1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B.地球C.月亮D.房屋 1.A 解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像地球、月亮、房屋依靠反射太阳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所以选项A正确。 针对练习2下列四个词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表示能自行发光的是() A.金光闪闪B.红光满面C.火光冲天D.波光粼粼 2.C 解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像金光闪闪红光满面波光粼粼依靠反射外来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射物体不能自行发光。所以选项C正确。 针对练习3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图中哪个物体不属于光源()

1 3.C 解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璀璨的宝石依靠反射外来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所以选项C正确。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应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手影、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无影灯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易错点拨: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手影、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无影灯 选项A中,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缝隙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考生容易认为其它原因形成的,对于影子和物体在水中的倒影学生也容易混淆。 针对练习1 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雨后彩虹B.水中“月亮”C.墙上手影D.海市蜃楼

-教学实录_模板

-教学实录_模板 “光的直线传播”课堂教学实录天津市仁和中学赵树珍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光的传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播放动画:一人走进一间漆黑的屋子,接着把灯打开,紧接着又进来一人将他的眼睛蒙上。) 师: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 生:不能看见物体,因为夜晚没有光,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师:站在明亮的屋子里,将眼睛蒙上,你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 生:仍然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将眼睛蒙上就是看不见物体。 (其他同学在思考,教师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同学。) 师:想一想,谁能进一步解释一下? 生:是不是没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里? (同学们露出茅塞顿开的神色,教师露出满意的微笑,点点头。) 师:他说的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充满五颜六色的光的世界,阳光使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吧!从本章开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投影显示) 1.知道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三、预习指导(投影显示预习内容) 1.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光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光在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3.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光线。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5.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的直观展示,说明光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人类文明的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完成预习题,有问题请在书中作出标记。遇到问题同学们可以一起讨论。 (此时教师全场巡视,检查同学们的完成情况,将具体的问题记录下来。)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了哪些有关光的知识? 生: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生:太阳、闪电、电灯、蜡烛、萤火虫……可以叫光源。 生:霓虹灯、篝火、手电筒、火把……也可以叫光源。 生:光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光源,一种是人造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例1】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A B 答案: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 解析:紧紧抓住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来分析本题。 【例题2】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答案:C 解答: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无法绕过手而射向后面,所以形成了影子。 【例题3】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答案:A 解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3)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和水中“倒影”就是具体应用;(4)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 1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 物理课程标准倡导,物理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是要学生学习,而是学生要学习;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给学生,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知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态,谨慎使用教学用语,巧用多媒体等设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勇于展现自己,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015年6月,在参加教育局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我拍摄了一节“光的折射”课堂实录后,对如何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学习“光的折射”前,学生已经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等内容。因此,本节知识的学习难度已有所降低,为让学生自主探究光的折射定律铺平了道路。在探究光的折射定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特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问题1:将一束光斜射入玻璃砖时,看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怎么办呢?师:在前面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我们是如何显示光

的传播路径的?生:让光紧贴纸面照射。问题迎刃而解。问题2:看清楚了光的传播路径,怎么将光线画出来呢?师:什么叫作光线?生: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作光线。师:要确定一条光线至少要确定几个点呢?生:两个。师:为什么?生: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师:那么,要确定射入玻璃砖的光线,要找到哪两点呢?生:(观察思考)入射点和出射点。师:光在玻璃砖中是如何传播的,为什么?生:直线传播。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师: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呢?生:出射点和在出射光线上的一个点。(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二、如何得出光的折射特点 在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实验后,如何得出光的折射特点呢?问题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三条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师:仔细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图像。结合光的反射定律,交流讨论三条线的位置关系。生:得出光的折射特点1: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问题4: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折射角如何变化?师:根据同学们的探究,增大(或减小)入射角的大小,作出入射角和反射角,你发现了什么?生:入射角增大(或减小)

专题01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专题01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同种透明介质、介质分布均匀。生活中的现象有影子、日食、月食和小孔成像。3.光速:真空中的光速约为 3×108 m/s。 ①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即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②光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③天文学中,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光年,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二、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考法 经常以选择题、以填空题题、以作图题、以探究题、以简答题形式出现。分值在1——2分左右。三、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例题及其解析 【例题1】如图,我看不见“美景”的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答案】A 【解析】认真观察,确定是那个人看不见美景。太阳光照射到海面上方的大雁,由于反射光沿直线传播,被大山遮挡,反射光照不到下面人的眼睛里,所以下方的人看不见美丽翱翔的大雁。 【例题2】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浓萌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浓萌”的形成说明了;而“楼台倒影”则是现象,所成的像是立的像. 【答案】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正;虚.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形成影子;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实质是光的反射. (1)“浓阴”是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2)“楼台倒影”是楼台通过水面所成的虚像,属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四、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训练题及其解析 1.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树叶的影子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 答案:D 解析:光斑是实际光线会聚的,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太阳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实像,不是虚像。影子是光达不到的区域,树叶的实像不是圆形的。故D选项符合题意。 2.2017年2月24日,毕节市”五城同创“启动大会召开.全市上下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为了预防对环境的影响.在天更蓝、水更清的碧阳湖畔,平静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是光的现象,和煦的阳光洒向湖边茂密的树林,走在树荫下,看到地面上圆形的光斑,这是形成的太阳的像. 【答案】噪声;反射;太阳经过树叶缝隙. 【解析】(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高音喇叭和医用听诊器,将它们制成这种形状,都是为了减小声音的散失从而增大响度,在医院、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标志,是通过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湖边人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一样,成的是虚像; (3)茂密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像,树叶缝隙就是小孔,所成的是太阳的实像.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形成光斑 B.手影的形成 C.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 D.塔在水中形成倒影 【答案】B. 【解析】光的直线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多了解一些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如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等对快速解答本题起到大作用。但解决这类问题要抓住本质,就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A.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形成光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复习一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

2019-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一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复习目标】 1.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 一、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知识点;1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都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2 小孔成像说明,像的性质是。 3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例1:如左图,是2014年10月23日在美国拍摄到的日偏食现象,形成这种奇观是由于光是_____传播的,也说明光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如中图,是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其原理是:__________。 直 杆 A B 例2:如右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二、平面镜成像实验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是像;像与物的大小;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例3: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____(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平面镜成像作图 例4(画出像):请在左图中做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例5(画出镜面):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M A B N 例6(像和物的对称关系):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A.6:00 B.5:45 C.6:15 D.6:30 四光的反射实验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选择题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选择题 5.下面不是光源的是() A. 点燃的蜡烛 B. 点亮的电灯 C. 发光的萤火虫 D. 发光的月亮 14.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 月亮 B. 钻石 C. 太阳灶 D. 萤火虫 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们能看到月亮,说明了月亮是一个天然光源 B. 挖隧道用“激光准直”是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C.黑板反光看不清字,是因为字发生镜面反射的缘故 D. 平静湖面上的楼阁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1.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商场中,经过挑选,自己感到满意的衣服,回家后却发现衣服的色彩发生了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衣服的颜料质量有问题 B. 商场和家中的环境温度不同 C. 商场和家中的环境湿度不同 D. 商场和家中照明光源不同 40.下列事物,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A. 树下圆形的光斑 B. 水母

C. 月亮 D. 节能灯 78.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B.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的 C. 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 D.光从透明物质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9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 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C. 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 D.“人面桃花相映红”说明桃花红是由于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2.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 B. C. D.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市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含教学反思)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播放动画:一人走进一间漆黑的屋子,接着把灯打开,紧接着又进来一人将他的眼睛蒙上。) 师: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 生:不能看见物体,因为夜晚没有光,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师:站在明亮的屋子里,将眼睛蒙上,你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 生:仍然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将眼睛蒙上就是看不见物体。 (其他同学在思考,教师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同学。) 师:想一想,谁能进一步解释一下? 生:是不是没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里? (同学们露出茅塞顿开的神色,教师露出满意的微笑,点点头。) 师:他说的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充满五颜六色的光的世界,阳光使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吧!从本章开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投影显示) 1.知道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三、预习指导(投影显示预习内容) 1.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光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光在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3.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光线。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5.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的直观展示,说明光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人类文明的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完成预习题,有问题请在书中作出标记。遇到问题同学们可以一起讨论。 (此时教师全场巡视,检查同学们的完成情况,将具体的问题记录下来。)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了哪些有关光的知识? 生: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生:太阳、闪电、电灯、蜡烛、萤火虫……可以叫光源。 生:霓虹灯、篝火、手电筒、火把……也可以叫光源。 生:光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光源,一种是人造光源。 师:很好,可是,光是如何传播的呢? 生:小学自然常识中曾经学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能否举例说明? 生:见过,比如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