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以分数》的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分数除以分数》的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分数除以分数》的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分数除以分数》的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Textbook analysis and teaching design of frac tion divided by score

《分数除以分数》的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分数除法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循序渐进的安排了4个例题: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三部分内容,下面我就重点说一说自己对例4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及简单的课堂教学设计。

对例题4的认识及分析

分数除以分数这一内容是在例4中出现的。在例4教学之前学生已经体会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一个几分之一的数和整数除以一个几分之几的数的计算方法,而且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教材借助了分一分、画一画等直观手段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了算法,有了这些做基础,虽然这个例题是个新知,但学生完全能够利用比较、类推,迁移,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自己解决分数除以分数应怎样计算。然后再让学生在示意图中分一分,画一画,借助直观

图来验证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有了这些环节做铺垫,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

除以分数也可以等于分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这个例题的设计

与以前的传统教材不同,它不在通过复杂的数学算式去理解为什

么要变成乘10/3,而是通过直观的图示去验证9/10里面就是包含着3个3/10,所以9/10÷3/10就等于3,再就是要让学生明确除

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这种方法在分数除以分数中也同

样适用就可以了。

至此,分数除法各种类型的题目,就都学完了,紧接着就可

以联系前面学习过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来

总结概括出分数除法计算的一般方法。这个方法的概括和学习为

后面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应

用以及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打好了基础。

二、课堂教学设计

在这一课时中,我认为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通过验证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二是由前面的4道例题概括出分数除

法的一般方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下面就是我根据对这一课时的教材理解进行的教学环节的设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10÷6 2/5÷5 4/9÷2 4/5÷4 1÷5/6

3 ÷1/8 2÷1/5 4÷2/5 1÷3/

4 7÷5/7

师:找学生选择其中几题说说计算方法教师同时板书(类型各一个)

概括:这两种情况的分数除法都可以转化乘除数的倒数计算并板书:÷ ×除数的倒数(类型各一个)

(二)教授新知

1、学习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量杯里有9/10升果汁,茶杯的容量是3/10升,这个量杯里的果汁能倒满几茶杯?

师:你会列式吗?

生回答后,师板书:9/10÷3/10=

(1)为什么这样列?(因为要求能倒满几杯果汁就是求

9/10里面包含着几个3/10,这就是除法意义中的包含除。这样就沟通了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再一次理解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师引导:前面我们学习的例1到例3的分数除法都是

把除法转化成乘除数的倒数。那么分数除以分数你会计算吗?

(3)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4)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利用58页的示意图上分一分,验证自己刚才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通过验证结果是正确的,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用倒数的方法是正确的。

师总结:由此验证分数除以分数也可以是乘除数的倒数。

(5)做58页“练一练”(课件出示两张)

2、概括分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1)根据板书引导:我们学过的分数除法都有哪几种情况?

(2)这几种情况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方法?

(3)如果把被除数叫做甲数,除数叫做乙数,(乙数不等

于0),你能概括出分数除法统一的计算法则吗?

(4)板书: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三)课堂练习

1、巩固各种类型的分数除法:集体校对时可以找学生再说

一说方法以得到巩固。

2、1

3、14应用题: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思维训练: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体现练习的梯度)

□/11÷3=7/□ □/5×3/□=6/35 5/9÷□/4=□/27

4、思考题: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否适用于整数除法(让学生通过举例验证,得出结论,4÷2=4x1/2=2,让学生发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整数除法中也好用。帮学生把前后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分数除以分数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core divided by scor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58页例4,练习十一第9~14题。 教材简介:本课是在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要变除为乘,去乘除数的倒数。本课则是进一步丰富分数除法的内涵,扩展到分数除以分数,并由此统一分数除法的法则。教材意图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用一些直观的手段来验证此思路是正确的。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旨在探讨分数除法中的规律(当除数大于1、小于1或等于1时,商相应地小于、大于或等于被除数)的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数除法统一的运算法则。 3、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觉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承前启后。 1、口算。 ÷69÷(算完指名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 2、师:这两种除法的计算方法好象有一种共同点,大家看出来了吗?(学生交流) 3、师:对,都是化除为乘,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可如果是分数除以分数呢? (板书:分数除以分数)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迅速唤醒学生的旧知,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一种条件。】 二、创设情境,推导算法。 1、出示例4:量杯里有升果汁,茶杯的容量是升。这个量杯里的果汁能倒满几个茶杯?(投影或挂图出示)(1)指名列式:÷ (2)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能倒满几个茶杯?(学生发表意见) 可能出现的意见: a、3杯。(÷=×=3)(板书) 师:你是根据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案

一个数除以分数 江西省鄱阳县双港中心学校---聂孟兵制作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0页例3及“做一做”的习题,练习八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把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统一于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计算法则正确计算. 2.促进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 3.初步渗透探究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准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学生自己在答题卡上写出答案,统一出示校正.) ÷23÷ ×56× × × ÷315÷ 选择其中几题说说计算法则并板书: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2.口答.

(1) ÷3和 ×这两个算式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15×和15÷这两个算式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分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小刚小时走了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 1.审题.弄清题意后由学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列式 ÷ 2.学生尝试练习、解答. 你能利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求出此题的商吗? 3.理解算理. (1)小时里面有3个小时. (2)3个小时走了千米. (3)1个小时走了 ÷3= ×(千米). (4)1小时里面有10个小时. (5)10个小时是1小时,1小时走了 × ×10 = × (6)比较 ÷和 ×,使学生明确: ①被除数不变②÷转化为×③的倒数是 所以 ÷等于乘的倒数,概括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板书. 4.概括统一计算法则. 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个数可以指哪些数?今天学习的除数都是什么数? 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分小组讨论并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除法包括哪两种情况?(分数除以整数和分数除以分数.)

阅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三

阅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三 (三)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圣经";,教师是主角,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灌输给学生,教学活动完全按着教师预设的路径推进,无视课堂生成。新课程要求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教材不再是"圣经";,而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凭借。于是,有些教师在预设中更多地关注教学设计多样化,生生互动、多媒体运用、学科整合、拓展延伸等,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入钻研,导致语文课堂上,教学形式花样翻新,语文的本体地位淡化甚至失落。更有些教师,误认为"预设";就是"牵引";,课前不作充分的预设,课上又缺少对生成的调控意识与能力,课堂成了一盘散沙,把"自主学习";与"放任自流";混为一谈。 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学生是能动的、活跃的人。教师的预设很重要。但只关注教路,或只注重学习形式的预设都是有失偏颇的。教师的预设要力求充分、科学。由于教学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把握生成,及时调控也是必不可少的。 1. 充分、科学地预设。 (1)目标预设--以人为本,发展语文素养。 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预设的立足点。每一堂课的预设,教师不能仅仅考虑让学生读懂什么内容,体会什么情感,用什么形式学,而应根据年段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尤其结合文本特点,思考本课可以侧重发展学生哪些语文素养:知识能力还是情感态度,语感培养还是学习方法的获取 (2)文本预设--深入研读,挖掘文本资源。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尽管不是"圣经";,但它仍然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资

源。教师要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深入研读文本,做文本的知音,经历反复阅读教材、仔细查阅资料、由冥思苦想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凭借自己广泛的阅读和丰厚的积淀、修养,对文本作准确、深刻、独到的解读,唯其如此,教师才能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创造性使用文本,精心设计,寻找到教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适当有效的结合点。 (3)学路预设--了解学情,确立学习路径。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预设时,心中始终要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已有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等),以"蹲下来";的心态去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在与文本充分对话,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后,还需以童心(站在儿童的角度)去阅读、去感悟,将心(师)比心(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而后,细细揣摩学生喜欢学什么?喜欢怎样学?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的学习路径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怎样的实践平台才利于学生素养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科学地预设与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相适合、切合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路径和阅读思考的话题等。 (4)生成预设--充分预测,有效引领学习。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课堂是动态的过程,在师生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可能生成的状况、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生成的个性化体验等进行充分的、富有前瞻性的估测,预设不同的学习路径和不同的应对方案。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在检查学生初读情况时作这样的设计:相机教学生字新词。① 依草附木:可用移序法,变成"依附草木";,用语境解词法教学,补充"惊天动地";等动宾式词语。② 拨草寻蛇:可让学生上台表演"拨";和"拔";的动作,用动作表演法教学。③ 踉跄: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据形旁以动作演示来解词。而在引导学生精读体悟时,教师又作如下设计: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的林冲。请同学在括号内填上有关词语。(能填一个词,不错;能填两个词语,不简单;能填三个词语,了不起。学生可能填:谦虚、礼让、机智、勇敢、武艺高强、含而不露、刚正不阿、镇定自若)学生每填一个词后,即让学生讲出填这个词的原因,然后通过感情朗读相关的句子来强化印象。这部分教学的设计,一方面突显了多元解读,教师紧扣文本,以"什么样的林冲";这样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透过文本语言,读出属于自己的感受,而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逐渐有了丰富的、立体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学设计又体现了教师预设的包容性与科学性。什么样的林冲,什么样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以分数》 教 学 设 计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6 面例4。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式题。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教具准备:教案、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 2、班班通展示题目,列式计算。 3、什么是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 109和910互为倒数,也 可以说109的倒数是910。 说一说下面各个数的倒数 8312562229 4、分数除以整数 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分数除以整数要先转化成乘法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5、整数除以分数

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整数除以分数也要先转化成乘法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6、引入谈话。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都转化成乘除数的倒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提问:这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2)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9/10÷3/10 师:这个算式与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分数÷分数) 揭示课题(板书):分数除以分数 2、画图分析,引导探索 (1)你能试着在图中把9/10升,按每3/10升为一杯分一分吗看看可以倒几杯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得多少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交流汇报(3个)。 (2)讨论:分数除以分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学生试着完成书上的计算。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3)交流:结果是3个,与分一分的方法结果相同吗这说明了什么(分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成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 3、小结 (1)前面所学的分数除以整数以及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都是怎样计算的 今天所学的分数除以分数是怎样算的由此可见,不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这样算 归纳得出(板书):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4、“练一练”。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本课是在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要变除为乘,去乘除数的倒数。本课则是进一步丰富分数除法的内涵,扩展到分数除以分数,并由此统一分数除法的法则。教材意图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用一些直观的手段来验证此思路是正确的。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旨在探讨分数除法中的规律的内容。 1、理解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数除法统一的运算法则。 3、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觉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一、复习引入,承前启后。 1、口算。 6 9 2、师:这两种除法的计算方法好象有一种共同点,大家看出来了吗? 3、师:对,都是化除为乘,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可如果是分数除以分数呢?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迅速唤醒学生的旧知,为知识的迁移创造

一种条件。】 二、创设情境,推导算法。 1、出示例4:量杯里有升果汁,茶杯的容量是升。这个量杯里的果汁能倒满几个茶杯? 指名列式: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能倒满几个茶杯? 可能出现的意见: A、3杯。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师:你是根据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来推算的吧,但我们还不知道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分数除以分数。 B、凭感觉好象是3杯。 师:要是有量杯和茶杯就好了,倒一倒就可以知道结果。可现在没有,怎么办呢?能想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第一感觉,是对学生主动思考的一种鼓励,但又不能只停留在猜测这一层次,要激励学生进一步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科学、合理。】 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出现的方法:

浮力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浮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忻州市第十二中学马志勇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浮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 作为自然科学的规律课,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是 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这节课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已列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程序(拟分两课时讲解)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

小学人教版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关系,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材第28、29页的例1、例2,练习八中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 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的原理。 3.关键 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小小神算手 4 5×1 4 3 7 × 7 10 2 3 × 12 14 × 3 7 4 9× 1 9 3 5 × 15 5 6 × 30 3 5 × 5 6 2.解决问题我最棒 ①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 5 8 6 7 20 5 8 5 3 5 ②.列式计算 18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吨?18÷()=() 18×() () =()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⑴利用小黑板出示例题 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重多少kg?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①整数形式:100×3=300(g)=0.3(kg) ②小数形式:100g=0.1kg ;0.1×3=0.3(kg)

③分数形式:100g=1 10(kg) ;1 10×3= 3 10(kg) ⑵提出问题 师:你能不能根据以上这三个算式改变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呢?说给你的同伴听一听。 ⑶汇报交流结果。 让学生首先把自己的改编情况与同伴交流,然后进行整理,完成后汇报,集体评价。 ①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重多少kg? 列出相应的算式: a.300÷3=100(g)=0.1(g) b.0.3÷3=0.1(g) c. 3 10 ÷3= 1 10 (kg) ③比较以上三组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a.100×3=300 300÷3=100 b. 0.1×3=0.3 0.3÷3=0.1 c.1 10×3= 3 10 3 10 ÷3= 1 10 过程要求: ①学生认真观察以上3组算式,寻找算式的特征及之间的关系。 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③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 ④教师将学生的发现进行整理、归纳。 乘法:因数×因数=积 除法: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师:除法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这是整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不难看出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关系。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口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一样,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⑹练习:已知三种形式的乘法算式,不计算直接写出相应除法算式的商。 12×17= 204 2.8×1.5= 4.2 2 3×4= 8 3 204÷12=() 4.2÷1.5=( ) 8 3 ÷4=( ) 204÷17=() 4.2÷2.8=( ) 8 3 ÷ 2 3=( ) 2.教学例2。

“平面向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平面向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内容与要求 (一)本章内容 向量这一概念是由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抽象出来的,反过来,向量的理论和方法,又成为解决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工具,向量之所以有用,关键是它具有一套良好的运算性质,通过向量可把空间图形的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这样通过向量就能较容易地研究空间的直线和平面的各种有关问题。 向量不同于数量,它是一种新的量,关于数量的代数运算在向量范围内不都适用。因此,本章在介绍向量概念时,重点说明了向量与数量的区别,然后又重新给出了向量代数的部分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法则等。之后,又将向量与坐标联系起来,把关于向量的代数运算与数量(向量的坐标)的代数运算联系起来,这就为研究和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又提供了两种方法——向量法和坐标法。 本章共分两大节。第一大节是“向量及其运算”,内容包括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平移等。 第二大节是“解斜三角形” 。这一大节可以看成是向量知识的应用,内容包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和实习作业等。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关于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关系的两个重要定理,教科书通过向量的数量积把三角形的边与角联系起来,推导出了这两个定理,并运用这两个定理初步解决了测量、工业、几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特别在这一大节中,还安排了一个实习作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本章中还安排了两个阅读材料,即“向量的三种类型”和“人们早期怎样测量地球的半径”。 本章重点是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平移公式,解斜三角形等。本章的难点是向量的概念,向量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等。 (二)本章教学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能利用计算器解决斜三角形的计算问题,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教材的特点在本章的体现 (一)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生的可接受性相结合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的编排要符合逻辑顺序的要求,即后面的概念要用前面的概念来定义,后面的命题要用前面的命题来证明。不允许有循环定义,也不能有循环证明,只有这样的逻辑严格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和确定性。 1.以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几何内容为背景,直观介绍向量的内容。例如,在引言中用小船的位移引入向量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又如,一开始就介绍向量的几何表示 有向线段,并将几何表示贯穿向量运算的始终。再如,利用物理中功的

小学数学六年级《一个数除以分数》优秀教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P31例2及P3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再说说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83÷3 76÷2 14÷7 83÷6 76÷5 14×7 1 2.小明2小时走了6km ,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3.填空 二、创设情境 小时。)个小时有(小时,)个小时有(3113132 小时。)个小时有(小时,)个小时有(12 1112 1125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分数除法中的相关知识,请看大屏幕(出示例2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不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小明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生2:小红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生3:小明和小红谁走得快些? 三、探索交流 1.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3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走得更快呢?(学生回答) 2、怎样求速度?请列出算式。 小明平均每小时走的:2÷ 3 2 小红平均每小时走的: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 小明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3 2 3.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3 2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3 2小时走了2 km 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3 2小时走的路程)出示课件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3 2小时走了2 km ,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3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的21,算式:2×2 1 12565

《少年闰土》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 【教材解读】《少年闰土》是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文本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尤其是文中前后照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表达了“我”对闰土的赞扬与羡慕之情。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策略的课程。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认认真真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在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中椯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习得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默读课文,椯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2、会写七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等词语,区 分多音字“正、佛、供、畜的读音。 3、利用文中前后照应的词句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学习作者通过 外貌表现人物的方法,练习用几句话来人物的外貌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且背诵。 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明确目标。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去认识一位朋友,他就是——(齐读课题)(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2)“五行”是什么? (3)通过预习,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机智、勇敢、活泼、知识丰富、能干——)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抓住了闰土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来写出人物特点的呢?,想一想,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回忆——相识——相处——分离) 2、思路理清了,接下来,我想听听同学们的朗读。出示: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3、生字教学,提醒同学们最容易写错的字。 三、引导质疑 生字写得不错,我们回头再读读这三段话,你发现了什么?

《分数除以分数》练习题及答案

第3课时 分数除以分数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5 8÷512=58× = 2 5÷34= × = 2. 计算下列各题。 34÷56= 18÷52 = 37÷78= 45÷54 = 3. 解下列方程。 45x =815 49÷x =1621 34x =18 x ×56=13 4. 张叔叔在柳树湾公园310小时步行1415 千米,他平均每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5. 王阿姨到菜场买了25千克白菜,用去35 元。每千克白菜多少元?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6. 在○里填上”>””<”或”=”。 78÷2○78 14÷1○14 49÷43○49 58÷5○58×15 w 7. (1)57是514 的几倍? (2)53 是10的几分之几? (3)一个数的34是78 ,求这个数。 8. 刘睿45分钟步行了115 千米 ,刘睿平均每分钟步行多少千米?步行1千米需要多少分钟? 9. 甲钢管长 1615米,乙钢管长125米,甲钢管的长度是乙钢管的几倍? 10.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109平方米,长是8 3米。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米?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11. 王阿姨用23小时织了25 米长的布。照这样的速度, (1)她53小时可以织多少米布? (2)她要织53米长的布,需要多少小时? 12. 在算式59÷a (a ≠0)中 ,当( )时,商大于59;当( )时,商等于59;当 ( )时,商小于59。

第3课时 1. 58÷512=58×125=32 25÷34=25×43=815 2. 910 120 2449 1625 3. x =23 x =712 x =16 x =25 4. 1415÷310=289 (千米) 5. 35÷25=32 (元) 6. < = < = 7. (1)57÷514=2 (2)53÷10=16 (3)78÷34=76 8. 115÷45=112(千米) 45÷115 =12(分钟) 9、 1615÷125=49 10. 109÷83=5 12(米) 11. (1)25÷23×53=1(米) (2)53÷? ????25÷23=259(小时) 12. a <1 a =1 a >1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按板镇小学李光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列式,先说数量关系再口头解答。(出示1) 小明3小时走了12 km ,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即:12÷4=4(千米) 2. 填空。 2 3小时有()个 1 3 小时,1小时有()个 1 3 小时。 3. 口算,说说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出示2) 1 6÷3 5 4 ÷2 3 8 ÷6 4 7 ÷2 复述:分数除以不是0的整数等于用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或:

者除以几等于乘几分之一。 4. 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分数除法,想一想,如果除数是一个分数,又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看谁最先学会。 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二、解决问题,发现算法 1. 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出示例3。(出示3) “小明2 3 小时走了2km,小红 5 12 小时走了 5 6 km.谁走得快?” (2)引导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并交流。 (3)引导学生结合数量关系:速度=路程÷时间列出算式。 即:2÷2 3 5 6 ÷ 5 12 (出示4) 2. 组织学生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2 3 如何计算呢?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帮助分析。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边说边板书),怎样 表示2 3 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即:(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 份表示的就是2 3 小时走的路程。) (3)指着图启发思考:已知2 3 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 3 3 小 时)走了多少千米?应先算什么(1 3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再算 什么(3 3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把你的想法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一下。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58页例4,练习十一第9~14题。教材简介:本课是在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要变除为乘,去乘除数的倒数。本课则是进一步丰富分数除法的内涵,扩展到分数除以分数,并由此统一分数除法的法则。教材意图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用一些直观的手段来验证此思路是正确的。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旨在探讨分数除法中的规律(当除数大于1、小于1或等于1时,商相应地小于、大于或等于被除数)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数除法统一的运算法则。 3、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觉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承前启后。 1、口算。 69(算完指名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板书: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

2、师:这两种除法的计算方法好象有一种共同点,大家看出来了吗?(学生交流) 3、师:对,都是化除为乘,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可如果是分数除以分数呢? (板书:分数除以分数)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迅速唤醒学生的旧知,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一种条件。】 二、创设情境,推导算法。 1、出示例4:量杯里有升果汁,茶杯的容量是升。这个量杯里的果汁能倒满几个茶杯?(投影或挂图出示) (1)指名列式: (2)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能倒满几个茶杯?(学生发表意见)可能出现的意见: A、3杯。(==3)(板书)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师:你是根据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来推算的吧,但我们还不知道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分数除以分数。 B、凭感觉好象是3杯。 师:要是有量杯和茶杯就好了,倒一倒就可以知道结果。可现在没有,怎么办呢?能想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第一感觉,是对学生主动思考的一种鼓励,但又不能只停留在猜测这一层次,要激励学生进一步找寻解决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Unit 2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表达“频率”。Section A通过“谈论做运动的频率”,通过听力、对话练习、小调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询问及表达有关频率的内容(做运动的频率,日常活动的频率,学习的频率等);Section B通过讨论饮食及其它生活方式,通过听力、阅读、做调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用频度副词综合表达信息;Self Check部分通过填空帮助学生复习所学词汇,通过开放式的写作帮助学生巩固对频度副词的掌握。 这一单元的重点在于“表达频率”。 重点词汇: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how often, once, twice, three times a week, every day, milk, junk food, health, unhealthy, habit 重点句型: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How often do you ...? 二、教学建议 结合学生生活设计活动,例如调查学生日常活动的频率,如运动、吃蔬菜、看电视、看电影、听歌、读小说、上网等的频率,与学生探讨做某件事情什么样的频率最合适等。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图片等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帮助学生记忆。如 vegetables 三、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学生生活设计活动,使学生在谈论自己生活的过程中掌握频度副词的用法及其它知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 1. 掌握如何恰当地使用频率副词及短语: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六年级数学上册 分数除以分数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以分数教案苏教版 年月日教学内容第58页的例4,“练一练”,练习一第9—14题。共几课时课型新授第几课时教学目标理解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数除法统一的运算法则。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觉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算法的算理,把所学的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归纳为完整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教学资源 1、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有了了解,对如何转化也有了比较清晰的感受,对于分数除以分数,是继续利用已有的经验解决本质上一样的问题,所以已有的分数除法的经验为本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2、配有相关练习题的多媒体。预习设计 一、口算。2/56 93/4 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自学课本第58页例4,完成以下作业: 1、不看书上的例题解答过程,先尝试解答例1,做完后,和书本上对照一下,如有困难也可以请教书本。 2、说说是怎样算的?自己出一道类似的题目,用这种方法算算看。

3、你能说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吗?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 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3分钟) 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1分钟) 三、自主尝试解答。(预设8分钟)学习菜单: 1、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2、尝试列式并试着计算。 3、并猜一猜:分数除以分数,凭着你的经验,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轻声交流。 4、打开书本,看一看量杯示意图,在图中分一分,看看结果是不是相同。 四、分享提炼解法。。(预设8分钟) 1、围绕学习菜单进行全班交流。 2、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五、即时巩固内化。(预设10分钟) 1、完成第58页练一练 1、2两题。 2、完成练习一第11题。引导学生根据除数的情况分类,并总结出规律: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 3、完成练习一第12题。在○里填上“>”“<”“=”。完成后再引导学生辨析除法与乘法的不同。

分数除以分数_教案教学设计

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58页例4,练习十一第9~14题。 教材简介:本课是在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要变除为乘,去乘除数的倒数。本课则是进一步丰富分数除法的内涵,扩展到分数除以分数,并由此统一分数除法的法则。教材意图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用一些直观的手段来验证此思路是正确的。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旨在探讨分数除法中的规律(当除数大于1、小于1或等于1时,商相应地小于、大于或等于被除数)的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数除法统一的运算法则。 3、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觉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承前启后。 1、口算。 ÷69÷(算完指名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

2、师:这两种除法的计算方法好象有一种共同点,大家看出来了吗?(学生交流) 3、师:对,都是化除为乘,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可如果是分数除以分数呢? (板书:分数除以分数)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迅速唤醒学生的旧知,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一种条件。】 二、创设情境,推导算法。 1、出示例4:量杯里有升果汁,茶杯的容量是升。这个量杯里的果汁能倒满几个茶杯?(投影或挂图出示) (1)指名列式:÷ (2)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能倒满几个茶杯?(学生发表意见) 可能出现的意见: a、3杯。(÷=×=3)(板书) 师:你是根据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来推算的吧,但我们还不知道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分数除以分数。 b、凭感觉好象是3杯。 师:要是有量杯和茶杯就好了,倒一倒就可以知道结果。可现在没有,怎么办呢?能想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第一感觉,是对学生主动思考的一种鼓励,但又不能只停留在猜测这一层次,要激励学生进一步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科学、合理。】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一、为什么要开这两门课? 所谓教材,是指教学的材料。而教科书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教材,但不是唯一的教材。历史教材还有许多种类,如原始资料、历史地图、历史图画、历史照片、文物及模型、历史地图册、历史填图册、历史练习册、声像资料等。 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用教材”的起点是教材分析,终点是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教材分析的意义 1、清理知识障碍 2、制定教学目标 3、确定重点和难点 4、拓展教学内容 5、选择教学方法 讲课的关键是组织好教学内容,体现在文字上就是写出教案或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内容的第一步就是做历史教材分析,它是备课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设计,写好教案的前提。 研究历史教材非常重要。作为中学一线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科书,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也是一名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研究历史教材非常重要。作为中学一线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科书,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也是一名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二、历史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我们不能把历史等同于历史教材,不能把历史教学等同于教历史教材。 历史教学要以历史教科书为依据,但又不能局限于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应该向学生呈现具体生动的历史。而不是简单复述历史教材中的文字。 三、分析历史教材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一)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 (二)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 历史教材分析的重点是梳理知识结构。历史知识结构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代典章制度、历史发展线索等历史概念组成的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 只有清楚地认识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各部分知识的逻辑关系,才有可能根据教学实际和自己的经验,重新组织教材内容,整体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在分析教材时,要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入手,先掌握整本书的知识结构,再深入钻研每部分教材。也可以先分析每一节课的结构,再分析单元结构和整本书的结构。 1、分析、梳理一节课的知识结构 两步:第一步是阅读课文,搞清楚这节课讲了那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二步就是要具体分析这几个问题,分析每个“目”内部的关系及“目”之间的关系。 一课书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有三种类型:并列关系的结构;因果关系的结构;专题类型的结构。 2、分析、梳理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一个单元一般讲的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单元的知识结构取决于整本书的编写体裁。历史教材的编写一般采用通史或专题史形式。也有通史与专题史并用的。分析单元结构的方式和前面讲过的课的分析相似。 3、分析、梳理一本书的知识结构 一本书的知识结构就是由几个单元构成的历史纵向发展线索。目录呈现了全书的知识结构。只要了解每一课在纵向线索中的位置,教材的分析就能够到位。

分数除以分数

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28页第三单元信息窗2分数除以分数及第29——30页自主练习5题、8题、9题、1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计算方式除以分数的试题。 2.在探究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发式除法统一的运算法则,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鼓励学生自觉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 4.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并能正确的计算 。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彩笔。 学生准备:尺子、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口算:10÷52 53÷3 1615÷20 6 5 ÷5 算完指名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板书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 大家想一想这两种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都是把除法转化成乘法计算,那么分数除以分数该怎么计算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分数除以分数 设计意图:巧妙设计复习题,迅速唤醒学生的旧知,为知识的迁移创造铺垫作用。 3.教师用课件出示信息窗2右边的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收集数学信息。

1. 兴趣小组的同学用 54 米布给布娃娃做裙子。 2. 做一条裙子需要布25 4 米。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 4 米布可以做多少条裙子?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提问:上面的问题如何解决呢?你会列式吗? 学生独立列式并在小组说一说依据。 预设: 这是一个包含分的问题,即54米里面包含几个25 4 米,要列除法算式 54÷25 4 提问;同学们都会列式了,你能试着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在小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收集素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汇报 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来说说吧! 学生1:我是仿照上节课,画图进行分析的。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