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之令狐采学创编之欧阳家百创编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之令狐采学创编之欧阳家百创编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之令狐采学创编之欧阳家百创编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说明

(一)本文件是编制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可简称“可研报告”)的指导性文件。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旨在通过对实施条件和项目实际需求的进一步分析,提出项目建设的原则、目标、内容、方案、组织实施方式、投融资方案和效益评价。

(三)项目建设单位应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可研报告。

(四)项目建设单位和可研报告编制单位主要依据项目审批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等,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并编制可研报告。

(五)可研报告需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准,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二、格式和提纲

可研报告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

(一)封面格式:

××××(项目全称)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二)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单位负责人:×××(签章)

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职称)

主要编制人员:×××(职称)

参加编制单位:×××××(盖章)

(三)可研报告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4、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经济与社会效益

8、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5、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

第五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方案

4、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5、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6、终端系统建设方案

7、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8、安全系统建设方案

9、备份系统建设方案

10、运行维护系统建设方案

11、其它系统建设方案

12、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13、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14、建设方案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

第六章项目招标方案

1、招标范围

2、招标方式

3、招标组织形式

第七章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卫生

1、环境影响分析

2、环保措施及方案

3、消防措施

4、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第八章节能分析

1、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能耗指标

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第九章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1、领导和管理机构

2、项目实施机构

3、运行维护机构

4、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5、人员培训方案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1、项目建设期

2、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2、项目总投资估算

3、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4、资金使用计划

5、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

第十二章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2、社会效益分析

3、项目评价指标分析

第十三章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和分析

2、风险对策和管理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2、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

3、项目招投标范围和方式表

4、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5、项目资金来源和运用表

6、项目运行维护费估算表

附件: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有关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

附图:

1、系统总体框架图

2、系统网络拓扑图

3、系统软硬件物理布置图

三、编制内容要求

第一章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工程项目的全称及简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项目建设单位(含参建单位),项目实施机构名称,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和项目责任人姓名和职务。

3、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包括工程咨询单位及参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有关单位,并附资质复印件。

4、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列举所依据的重要法规、文件、资料名称、文号、发布日期等;包括:项目审批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项目需求分析报告及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评议意见等,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报告的附件。

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简述项目的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建设周期。

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简述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明确项目资金来源。

7、经济与社会效益:简述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的调整情况:简述可研报告中相对于项目建议书批复调整的内容。

9、主要结论与建议:简述项目主要结论;对于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以及本部门需要进一步落实的工作,可以提出相关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描述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包括:单位的性质、组织机构、主要领导人/法定代表人、主要职能和相关工作。对于多个部门和单位参与建设的项目,按照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的顺序分别描述。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描述项目实施机构概况,包括:机构名称、主要职责、项目负责人、主要技术力量等。

第三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详细分析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政务目标、业务目标、作业目标和信息化建设目标。

2、业务功能、流程和业务量分析:详细分析与职能相关的各项业务功能、业务流程、业务处理量等业务逻辑。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根据业务逻辑分析,明确提出项目的数据处理量、存储量、传输流量的分析过程和测算结果,并分别提出这些数据量的现值和3~5年的预测值。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结合业务逻辑分析和信息数据量分析,详细分析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并对系统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传输能力进行总量分析,提出系统能力的总量指标和应用系统的总体功能。

5、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详细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当前信息系统的装备状况,包括处理、存储、传输能力的设备

存量情况和差距;分析信息化应用现状和应用系统功能现状及差距;提出信息系统装备的处理、存储、传输能力的增量指标,分析信息应用系统的功能增量。

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结合实现政务目标、业务应用目标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分析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阐述项目建设原则,提出项目建设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根据前述需求分析,提出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包括:政务目标、业务目标、作业目标、工程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效益目标等;分阶段提出政务目标、业务目标、作业目标、工程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效益目标等,清晰界定各期目标的边界和演进的内容,并用可考核、可量化的指标对目标进行刻画。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结合项目总体目标和政务信息化现状,提出项目总体建设任务;结合项目分期目标和政务信息化发展状况,提出各期工程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通过文字和图表描述政务信息系统整体框架,包括本政务系统内部结构和与外部系统间的联系,并区分出已建系统及功能和新增系统及功能。绘制系统总体架构图。第五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详述本期工程的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各项建设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详述需要制定的行业统一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以及在项目建设中需要遵从的国家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并提出工作量和费用测算依据。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方案:制定信息(数据)资源规划,详述数据库结构、数据库建设内容、数据量测算、技术特征以及数据库软件、服务器要求和参考选型。

4、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方案:详述应用支撑系统的结构、技术特征、主要软硬件设备选型。详述应用系统的结构(细化到各子系统和功能模块)、技术特征、应用系统工作量测算。

5、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建设方案:详述信息处理和数据存储系统的结构、技术特征、处理和存储能力、主要软硬件设备选型。

6、终端系统建设方案:对于配置大量终端系统的大型政务业务系统,提出终端系统设计方案,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确定终端设备配置方案。

7、网络系统建设方案:详述各个网络系统的结构、技术特征、网络带宽、主要网络及网管设备选型,绘制网络拓朴图。

8、安全系统建设方案:结合业务需求分析安全风险隐患,明确系统的安全域划分,确定系统的安全等级,制定安全策略,提出安全解决方案和主要软硬件设备选型。

9、备份系统建设方案:确定备份等级,提出数据备份、应用备份、网络备份、环境备份解决方案和主要软硬件设备选型。

10、运行维护系统建设方案:提出设备维护、网络维护、安全系统维护、应用系统维护的机制和建设方案,明确自维或代维方式,提出年运行维护工作内容、工作量和费用测算依据。

11、其它系统建设方案:根据本项目需求和特点提出除上述系统建设以外的其它系统建设方案。

12、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根据上述建设内容,明确提出软硬件设备配置原则和系统配置软硬件设备清单,按照各个系统分别列表。软硬件配置清单包括:设备及软件参考型号(同等国产品优先)、生产厂家、单价(选择近期市场成交价)、数量、总价(详见附表1),并提出国产化和自主品牌软硬件配置投资比例;分别列出各应用系统建设工作量(按人/月计费)初步核算表(详见附表2)。绘制系统主要设备配置图。

13、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详述新建或改造机房及配套设施的详细建设方案,包括:机房选址,周边环境,建设或改造面积(列表表示功能分区面积),建设和改造的详细内容,单位造价,配套动力和支撑设备的选型和清单,提出水电气需求与供应情况,落实土地、规划和环保相关落实文件等。

14、建设方案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详述可研报告中相对于项目建议书批复调整的内容及主要原因和调整依据。

第六章项目招标方案

1、招标范围: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提出建设项目涉及的各单项工程、软硬件设备及服务(工程设计、施工、系统集成、工程监理等)的具体招标范围。

2、招标方式:通过文字和列表描述项目的各单项工程、软硬件设备及服务等招标内容所采取的招标采购方式,涉及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详见附表3)。

3、招标组织形式:提出各项招标内容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涉及委托招标、自行组织招标、直接政府采购等。

第七章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卫生

1、环境影响分析:分析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2、环保措施及方案:提出环保措施和环保解决方案,对于涉及土建工程需要落实环保批复文件。

3、消防措施:分析消防安全隐患,提出消防措施和解决方案。

4、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分析职业安全和卫生隐患,提出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和解决方案。

第八章节能方案

1、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提出适用的电子信息等行业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分析项目用水、电、气等各种资源消耗情况,并提出耗能指标。

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分析项目所在地用水、电、气等各种资源的供应情况。

4、能耗指标:分析水、电、气等资源消耗情况和消耗量。

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提出项目节能措施和解决方案,并说明和测算节能效果。

第九章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1、领导和管理机构:描述和绘制项目建设单位的组织建设和管理体系,明确领导和各级职责,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

2、项目实施机构:描述项目具体实施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相关职责,明确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分工和责任。

3、运行维护机构:提出项目建成后,系统运行维护的方式和相关运维方案。

4、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提出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5、人员培训方案:提出系统建设和应用的人员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和培训经费测算依据,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系统应用人员。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1、项目建设期:提出项目建设期和建设各阶段的划分。

2、实施进度计划:描述项目实施进程安排,绘制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说明各项建设内容的测算依据和取费标准;如:设备关税、软件开发费的测算标准、系统集成费费率、培训费测算标准、前期工作费费率、设计费费率、招标费费率、监理费费率、项目管理费费率、预备费费率等。

2、项目总投资估算:列出投资估算表(详见附表4)。

3、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明确项目投资的资金来源和落实情况,包括:中央投资和项目单位自筹资金(详见附表5)。

4、资金使用计划:提出分年度资金使用计划。

5、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结合系统运行方案,对系统建成后的年运行经费进行估算(详见附表6)。

第十二章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分别描述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尽可能用量化指标描述。

2、社会效益分析:分析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

3、项目评价指标分析:包括项目建设对社会的贡献度和系统的利用率等;系统的贡献度涉及规范政务行为、公共服务能力、决策支持能力、信息共享程度、行政效率提高和行政成本降低程度等;系统利用率涉及软件和硬件设备的利用率、应用系统软件复用能力和应用软件推广应用程度。

第十二章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和分析:识别和分析项目的政策风险(如政策变化、政务体制变化等)、系统风险(如技术变化、系统设计、系统成熟度等)和操作风险(如管理等)。

2、风险对策和管理:提出应对风险的对策和风险管理措施。

附表(格式后附)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软硬件配置清单参照本表要求列出,同时附在报告的技术方案中和附表中,便于与投资估算表进行对应。

2、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参照本表要求列出,同时附在报告的技术方案中和附表中,便于与投资估算表进行对应。

3、项目招投标范围和方式表:项目招标范围、方式、组织

形式等参照本表要求列出,并同时附在报告的相应章节中和附表中。

4、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参照本表详细列出项目总投资和各

主要建设内容相对应的投资。

5、项目资金来源和运用表:参照本表列出项目资金来源、

比例结构、落实情况和使用计划等信息。

6、项目运行维护费估算表:结合系统运行维护方案,参照

本表对系统建成后的每年运行维护经费进行估算。

附件

将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必要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列为附件。

附图:

1、系统总体框架图:绘制四(五)层两翼的系统总体框架图,并表示出已建情况和未建情况,以及与外部系统的关联。

2、系统网络拓扑图:绘制各个网络的拓朴图。

3、系统软硬件物理布置图:结合设备部署,绘制出系统软硬件的物理布置图。

附表1格式:

附表11:硬件设备和软件购置清单(按类别划分)

项目名称/子项目名称:

单位:万元

注:也可按照类别分别列表。

附表1格式:

附表1-2:硬件设备和软件购置清单(按系统划分)项目名称/子项目名称:

单位:万元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电子政务虽然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从历史沿革来看,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从这一时间段来划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办公自动化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开展电子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OA经过从80年代末至今10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提供面向单机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今天可提供面向应用的大型协同工作产品。中国政府最早提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目标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主要想法是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此后国务院又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办公自动化工作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国各地政府机构掀起了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一些部门还在工作中建立了小型的内部办公网络和专门的信息中心,帮助政府部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决

策水平,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1993年12月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系列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一阶段实际上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阶段。 “金桥工程”的全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原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通的中速信息通信网。这一工程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却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6年9月中国首次开通因特网业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金关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通过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政府部门的联网,向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应用系统。金关工程一方面是出自外贸领域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国际贸易的客观要求,当前很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要求使用电子交易、电子结算,对不使用电子交易方式的贸易不予受理,也使得中国在这方面加快了实施的步伐。2001年6月,金关工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起源与现状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起源与现状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即使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处理事务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同时,不可否认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个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 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 “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 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贸,金农,金保等。 “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 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要求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编制 要求 一、说明 (一)本文件是开展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以及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以下可简称“初步设计报告”)的指导性文件。 (二)项目初步设计工作的任务旨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细化项目需求、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方案、投资概算、风险及效益分析等内容。 (三)项目建设单位应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四)项目建设单位和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单位主要依据项目审批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以下同)的批复等,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工作并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五)初步设计报告需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准。初步设计报告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内容有较大变化,其调整投资未超出批复额度范围的,须以独立章节对变更部分进行定量补充论证;对超出批复额度范围的,应报请原项目审批部门批准。 二、格式和提纲 初步设计报告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 (一)封面格式: ××××(项目全称)初步设计报告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二)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单位负责人:×××(签章) 编制项目负责人:×××(职称) 主要编制人员:×××(职称) 参加编制单位:×××(盖章) (三)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 4、初设及概算编制依据 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效益及风险 8、相对可研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需求分析 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 2、系统功能指标 3、信息量指标 4、系统性能指标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总体设计原则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第五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基本都处在控制阶段的中期,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向集成阶段迈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也符合这一阶段的诺兰模型规律。主要表现如下: 电子政务总体规划不够明确和规范 实施电子政务,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总是先要做好总体规划。而我们的电子政务发展到今天,是一个逐步积累和完善的过程,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成长经历,由于管理和技术上的原因,各级政府没有办法在先做好充足的整体规划,然后再实施电子政务。各级政府和部门对电子政务网络结构、电子政务的“内涵”等方面的理解千差万别,这必然导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协调难度加大,建成以后也难以有效的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效益的发挥。 管理体制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跨部门、跨地区、中央和地方间的协调,主要依赖国家领导小组开会协调以及相关单位主要领导间的协调。在一些先进国家,往往在最高决策层之下,设立常设的协调机制,如美国的首席信息官(CIO)委员会,加拿大的首席信息官办公室(CIOB)等制度,而我国于2008年成立的工业信息化部,机构设置层级过低,其职能注重产业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很难担当协调其他职能部门的重任。 电子政务建设统筹严重不足 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电子政务作为我国信息化投资的热点,中央和地方投入巨大。2011年,思林博德市场咨询(Springboard Research)在报告“中国政府相关客户的IT购买行为研究”中预测中国政府相关客户(包括政府部门、医疗保障、教育部门等)在IT投入上超过428 亿美元,这占中国大陆总体IT支出的43.7%。 但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统筹严重不足,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预算、审批、评估等机制,电子政务项目不能得到全方位的审查、监督、评价以及对技术需求的深入有效审查,导致电子政务重建设,轻服务,超前购买贵重设备、软硬件设备更新不断,追求建设独立体系不愿集中共享等现象存在,造成巨大浪费。 电子政务对内办公效率有所提高,对外公共服务仍旧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电子政务”被提高到作为加快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种重要途径的高度。但是,就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情况来看,主要还是以“提高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组织内部信息沟通”等对内办公为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不足。

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新论

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新论

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新论* 蔡立辉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创新理念、人本主义理念、效率理念和服务理念是推动世界各国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因素,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实现跨部门信息与服务的整合、再造行政业务流程、提高政府部门管理效能与公共服务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推行办公自动化开始,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运用实践验证的逻辑对这段时间里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总结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与走向,这对于推动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作用、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走向 一、中国电子政务理论研究的反思 我国电子政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都还处在初始阶段。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建构电子政务理论体系的研究十分薄弱。研究成果大多是对西方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过程的介绍、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历史描述,或者是以案例的形式对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不同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进行的描述,成果具有知识普及性、介绍性和总结性的特点。根据理论发展的逻辑和实践验证的逻辑来评估我国关于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一)对电子政务实践进行总结和介绍的成果多,电子政务的原创性研究少。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对已经在实践中实行的一些具体做法、各部门的具体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描述和介绍,缺乏主倡性、原创性和现实指导性。电子政务理论研究及其成果没有针对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来研究电子政务产生、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没有很好地研究和体现电子政务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没有让实践者感受到电子政务理论究竟是什么。虽然有些研究成果涉及到了电子政务与行政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只是抽象地讨论了电子政务对传统行政体制和政府组织结构产生影响的表现形式,并没有深入地研究信息化是如何影响传统行政体制和政府组织结构的、优化行政业务流程优化的具体途径和方式等问题,致使研究成果对实践缺乏实际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我认为,电子政务研究不能只是在政府部门的要求下被动地进行,更不能只是对已有电子政务实践进行总结和介绍;而是要根据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主动地进行研究,提出主倡性、实际指导性和咨询性的电子政务建设理论与方法。 (二)单一学科取向的成果多,多学科取向的研究成果少。以往的电子政务研究并没有从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的角度研究电子政务与其相关学科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表现出公共行政学、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之间“两张皮”的现象,以计算机知识、信息科学知识代替了必要的管理知识,电子政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概述

研究报告:全球电子政务进展概述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 自从1993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国家竞争力的评论中首次提出要实现政府信息化、重组美国政府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政府上网、实施电子政务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趋势,政府的信息化程度直接阻碍政府的竞争力,并成为衡量各国进展水平的一个标准。所有发达国家都在力促政府上网,抢占网上制高点。尽管它们采取的措施各异,但目标差不多上对准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重塑一个更有效率、服务更直接的电子政 府,大力实施电子政务。 进展中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要困难得多,但前景远大。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从1999年开始连续两年都把通过信息化改进进展中国家的政府组织,重组公共治理,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其工作重点。在世界各国积极提倡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e-government)也一直被进展中 国家列为第一位。 一、电子政府的含义 通俗的讲,电子政府确实是通过在网上建立政府网站而构建

的虚拟政府。电子政府的实质是把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即集中治理、分层结构、在物理经济中运行——通过互联网转变为新型的治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同时也适应社会运行的全然转变,这种新型的治理体系确实是电子政府。其核心是:大量频繁的行政治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上实施,大量决策权下放给团体和个人,政 府重新确立其职能。 表1:传统政府和电子政府的区不(北大网研编制) 能够讲,建设电子政府确实是运用信息技术打破愿政府部门之间的界限,构建一个全面电子化的虚拟政府,使人们能够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政府的各种政策信息和服务;政府部门之间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由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要求和使用的方法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组成一个每天24小时运行的网络体系;通过建设电子政府,政府也能够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收集和传递的能力大大增强政府收集信息、传递政策信息的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班级:09审计2班学号:0901********姓名:胡晨恺 摘要: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信息化的热潮。90年代后,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等一些新的概念也很快产生。在我国,电子政务虽然起点比较低、各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不平衡,但是可以预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未来几年将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信息中心转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关键字:电子政务;存在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 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对于我国来说,电子政务这个概念与电子商务一样是从国外泊来的。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历程同步的,具体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是循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这一条线展开的。从总体上看,与其他国家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基本相同,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就具体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又与其他国家的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 (1)我国的电子政务的起点较低。这是由于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而西方国家的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 60-70年代就完成了,而我国则基本上从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 (2)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这些差别主要是表现在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上,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另外,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发展较快,与这些重点部门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其它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相对迟缓。 (3)我国的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有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以及各级政府机构的精兵简政。这些客观环境的变化,必然造成对政府政务活动的影响,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要满足或保障这些目标的实施。实际上,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提高效率和树立形象的问题,其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改革。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发布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中国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课程作业题目:中国的电子政务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2014年月日

电子政务 --中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程 摘要: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信息化的热潮。我国的电子政务基本上是与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历程同步发展的,目前已进入电子政务工程的全面建设阶段。 关键字:信息化;效益化;功能化;整体化 一、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电子政务是沿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如‘金关工程’、‘金税工程’)——电子政务”这一主线展开的。具体来说,我国 的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初始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在国内引起热潮,政府机构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而且建立了一些信息中心。随着PC的普及政府机关也逐渐适应了 用计算机进行文件处理和传送等新工作方式。 1.起步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了一些工程,主要如1993年年底启动的“三金 工程”,即“金关”、“金卡”和“金税”工程。它们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 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 3.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1999年被定为“政府上网年”。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截至2001年1月底,以https://www.360docs.net/doc/3a3279839.html,为结尾注册的域名总数达到4722个,占国内域名总数的4%, 已经建成的WWW下的政府网站达3200个,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 4.整体发展期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电子政务建设的系 统指导和科学规划得到加强。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了《国 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线规划》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两者为中国电子政务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对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的批示中明确指出:推进

电子政务发展七大趋势

电子政务发展七大趋势 从目前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虽然自从“金”字工程和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开展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化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纵观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仍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但是从十六大精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以及国家计委颁布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等来看,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是我们国家“十五”期间一项重点工作,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多次就电子政务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因此,未来几年内我国将会奋力追赶世界主要国家政府信息化步伐,逐步缩小与这些国家之间的信息差距。根据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历程以及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未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将会显著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发展趋势。趋势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继续扮演国家信息化“领头羊”的角色,政府先行,带动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发展。我国政府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的特殊地位,是由我国政府在社会中所处的特殊角色所决定的。从国家一系列的指导精神和规划路线来看,未来数年内我国将继续延续一条“以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和社区家庭信息化,促进社会整体信息化发展,同时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人才成长,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路线,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电子政务建设将继续扮演国家信息化的“领头羊”的角色。趋势二:客户关心管理思想将逐步渗透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并将最终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引导理念。客户关系管理源于盈利性的企业组织,其应用初衷在于通过了解和深加工客户信息,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以挖掘、维护以及争夺客户资源,从而获取最大的企业利润。对政府而言,其非以盈利为其生存目标,但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也将是决定政府命运的一个主要因素,于是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服务提供的高效性及主动性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建设未来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其次,政府另外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对社会的监管,对社会公众和企业信息的掌握和深加工,也将是决定政府监管高效的一个非常关键因素。因此,客户细分、把握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注重客户满意等等客户管理理念逐渐渗透到电子政务建设中,并随着政府监管能力的提升,最终会成为引导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理念。趋势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从注重引入先进思想和理念的“务虚”阶段,走向注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监管能力的“务实”阶段。电子政务是一个新鲜事务,全球都在探索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和新经济带来的变革,电子政务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涵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们认知程度的加深在不断拓展,因此电子政务概念在我国诞生之日起,首先被关注的是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涵义以及国外主要国家电子政府发展的情况。在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和建设目标没有清晰的阶段,各级政府以及学术界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引入其它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中应用到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以探索我国电子政务的定位问题,于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公共管理的变革相结合的课题研究便应运而生。而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酝酿和摸索,对于电子政务如何在中国本土生殖和成长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也逐步明确了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近几年中国电子政务将朝着以应用促发展、注重提供政府工作效率和监管能力的“务实”路线发展。趋势四: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在政府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政府公共服务也将从品质上和提供模式上得以巨大创新。政府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目标,但是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和创新将逐步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下一个中心目标。公共服务的创新不仅表现在内容本身上,而且还表现在服务的供给模式上。电子政务将创新传统政府服务的供给形式和手段,使政府部门逐渐向以公众需求为中心转变,如图所示。首先,政府各部门之间不再孤立,而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互动网络;其次,服务供给手段多样化,除了基于web的传统政府柜台服务以外,主要的服务都

国家发改委第令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改委第令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 理暂行办法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55 号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 二〇〇七年八月十三日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和审批管理 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电子政务虽然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从历史沿革来看,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从这一时间段来划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办公自动化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开展电子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OA经过从80年代末至今10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提供面向单机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今天可提供面向应用的大型协同工作产品。中国政府最早提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目标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主要想法是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此后国务院又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办公自动化工作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国各地政府机构掀起了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一些部门还在工作中建立

了小型的内部办公网络和专门的信息中心,帮助政府部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1993年12月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系列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一阶段实际上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阶段。 “金桥工程”的全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原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通的中速信息通信网。这一工程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却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6年9月中国首次开通因特网业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金关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通过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政府部门的联网,向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应用系统。金关工程一方面是出自外贸领域

中国电子政务趋势分析

中国电子政务趋势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内部电子办公已全面向“电子政府”或数字化办公转移,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蓬勃进展的新时期。与之相应,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空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it产品采购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政府采购154.9亿元 据赛迪顾咨询调查显示,2002年上半年,中国各级政府it设备采购情形良好,销售额达到154.9亿元人民币,中国各级政府机构电子政务基础it设备采购量迅速增加。 从电子政务的产品结构分析,200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机构硬件产品采购额为107.3亿元,软件产品采购额为21.1亿元,信息服务投资额为2 6.5亿元。 可见,硬件设备投资仍旧是电子政务市场投资的主体部分。此外,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投资比例还比较低,两者相加仅为30.7%。 由于硬件产品采购幅度的连续增加,截止到2002年6月底,中国政府机构各类硬件产品的拥有量已有明显提升。 近两年,电子政务建设的高潮迭起,为高速进展的中国软件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电子政务的专门性为民族软件企业的进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据赛迪顾咨询统计,200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机构电子政务建设

软件投资额达21.1亿元,占软件总体市场的比例为14.7%。其中:平台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系统及网络治理软件)的采购额为6.60亿元,中间软件(包括中间件、网络安全软件)的采购额为1.79亿元,应用软件的采购额达12.71亿元。可见,在各个细分的市场中,政府机构对电子政务软件的采购规模都十分可观 网络服务迅速增长 政府上网工程 我国电子政务的构架包括统一政府信息网络平台和政府业务处 理系统。中国“政府上网工程”的重心一直集中在政府专网建设、政府信息收集、交换和公布改革等方面,纵向网和跨部门网络建设连续呈快速进展之势,业务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也取得了令人中意的成绩。据赛迪顾咨询统计,截至2002年6月底,通过“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已有81.1%的省、部级政府部门建立了主页,57.5%的省市级政府部门建立了政府网站,并提供主页开展公众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 2002年上半年,中央政府和部分省市政府职能部门的纵向业务系统建设力度连续加大。据赛迪顾咨询调查,截止到2002年6月底,81.7%的省市级以上政府部门建立了核心办公类应用系统,93.2%的政府部门建立了辅助业务治理信息系统,30.1%的政府部门建立了领导决策支持类应用系统, 应该看到,有关于网站和内部办公系统的建设,中国电子政务业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概述

研究报告: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概述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 自从1993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国家竞争力的评论中首次提出要实现政府信息化、重组美国政府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政府上网、实施电子政务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趋势,政府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政府的竞争力,并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准。所有发达国家都在力促政府上网,抢占网上制高点。虽然它们采取的措施各异,但目标都是对准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重塑一个更有效率、服务更直接的电子政府,大力实施电子政务。 发展中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要困难得多,但前景远大。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从1999年开始连续两年都把通过信息化改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其工作重点。在世界各国积极提倡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e-government)也一直被发展中国家列为第一位。 一、电子政府的含义 通俗的说,电子政府就是通过在网上建立政府网站而构建的虚拟政府。电子政府的实质是把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即集中管理、分层结构、在物理经济中运行——通过互联网转变为新型的管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同时也适应社会运行的根本转变,这种新型的管理体系就是电子政府。其核心是: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上实施,大量决策权下放给团体和个人,政府重新确立其职能。 表1:传统政府和电子政府的区别(北大网研编制)

可以说,建设电子政府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打破愿政府部门之间的界限,构建一个全面电子化的虚拟政府,使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政府的各种政策信息和服务;政府部门之间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由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要求和使用的方法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组成一个每天24小时运行的网络体系;通过建设电子政府,政府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收集和传递的能力大大增强政府收集信息、传递政策信息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增强政府协调和控制各种社会活动的职能。 “电子政府”的内容包含了三个具体层面:一是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包括机构内部的工作流信息和从机构外部获取的业务信息;二是政府机构的信息放到网络上,供社会了解和使用,即政务公开;三是政府事务在网络上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处理。这三方面综合起来,其具体化的产物就形成了电子政务。在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得以实施的背景下,技术成为一种资源,它的优化配置会使政府可以向公众提供更好、更有效、更便宜的服务。 表2:电子政府的应用体现(北大网研编制)

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 分析了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电子政府发展状况;总结了这些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府方面的先进经验;从发展历程、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并通过总结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促进中国电子政务健康良性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美国;加拿大;韩国;英国;中国一、引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使得信息网络化以及全面信息共享成为可能亦是大势所趋。目前,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政府管理领域,各国都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电子政府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推动了政府改革和自身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进步。因此,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世界性潮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都还处在初级阶段。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中国电子政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迫切需要理性地认识这些问题,将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方面积累的经验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尽快突破发展瓶颈,使中国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产生质的飞跃,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务调查报告》[1],从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和电子化参与两个方面对18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和评估。从排名来看,韩国发展迅猛,一举超越2008年的前3名瑞典、丹麦和挪威,从第6名上升到第1名,令世人瞩目。韩国政府从1987年起就开始进行公共事务计算机化的试点,同时大力推进

全社会的信息化,扶持IT产业。1995年,韩国政府制定了KII(Korea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计划,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到1996 年,韩国已在行政、金融、不动产管理、国民信息管理等方面实现了电算化和自动化管理。2001年,韩国成立了专门的电子政务特别委员会(SCEG),并投人2903 亿韩元用于连接公共数据库和简化电子政务系统。韩国还成立了由著名专家和政府高级首脑组成的电子政务专门委员会,指导和规划韩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其中一项重要的建设内容就是要创建世界领先的政府服务体系,实现“任何公民在任何地点通过单击鼠标即可获得满意 二、发达国家电子政府发展综述 (一)韩国:将公民需求视为政府要务,一切以服务为中心 ⒈韩国发展电子政府的举措 2010年4月,联合国发布了《2010年度全球电子政府服务”的建设目标。韩国政府构建了“唯一视窗电子政府”服务平台,为公民在线提交政府服务申请文件、查询政府信息服务提供了简易有效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政府服务质量和公民的满意度。同时,政府和各公共服务机构通过该平台共享各类相关重要信息,大大减少了冗余的行政流程。2001年,韩国通过了《缩小数字鸿沟条例》、《保护主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关于推进行政部门的信息化以实现电子政府的条例》等一系列法规,为政务信息化创建了完善的立法保障。 ⒉韩国电子政府的发展经验 ⑴政府支持2001年,韩国政府特别设立了电子政府特委会(SCEG)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附件3: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和投资概算编制要求 (提纲) 第一章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单位 4.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依据 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效益及风险 8.相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需求分析 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 2.系统功能指标 3.信息量指标 4.系统性能指标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总体设计原则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第五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5.应用系统设计 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 7.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8.网络系统设计 9.安全系统设计 10.备份系统设计 11.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12.其他系统设计 13.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14.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15.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 16.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

17.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 18.初步设计方案相对可研报告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1.领导和管理机构 2.项目实施机构 3.运行维护机构 4.核准的项目招标方案 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 6.相关管理制度 第七章人员配置与培训 1.人员配置计划 2.人员培训方案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 第九章初步设计概算 1.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说明 2.初步设计投资概算书 3.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 第十章风险及效益分析 1.风险分析及对策 2.效益分析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国家发改委55号令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 第55号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主任马凯 二〇〇七年八月十三日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

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和审批管理 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第七条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第八条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附件1)的规定,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项目建设单位在编制项目建议书阶段应专门组织项目需求分析,形成需求分析报告送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提出咨询意见,作为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参考。 第九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附件2)的规定,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

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 一、说明 (一)本文件是编制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以下可简称“项目建议书”)的指导性文件。 (二)编制项目建议书,旨在结合国家和本部门电子政务现状和实际需求,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并提出项目建设内容、方案框架、组织实施方式、投融资方案和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初步设想。 (三)项目建设单位主要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并参考项目需求分析报告、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对需求分析报告提出的评议意见,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四)项目建议书需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准,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二、格式和提纲 项目建议书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 (一)封面格式: ××××(项目全称)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二)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单位负责人:×××(签章) 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 (职称) 主要编制人员:×××(职称)

参加编制单位:×××××(盖章) (三)项目建议书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4、项目概况 5、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 3、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四章需求分析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 第六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与主要建设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